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247-06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方洲集卷三十二
             明 张宁 撰
 读史录
  和帝
 永初四年
立北匈奴于除鞬为单于
 光武之世南单于款塞内附非诚于爱戴畏北部而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247-0654b.png
 欲凭藉此威也北单于屡乞和亲非乐于依随防南
 部而欲分挠其势也光武于南则厚抚之所以固结
 其心使为北部捍扼于北部则羁縻之所以牵制其
 力使为南部抗衡内外相制动止相持彼此自相攻
 击积四十年西北边关不闻有长驱大入之扰方是
 时臧宫请因其分争疲弊欲尽灭之帝笑曰常胜之
 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虽皇太子问及兵事犹曰非
 尔所知则光武之弘谋远虑无复有前知审见可与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247-0654c.png
 相若者自是南部日盛北部日衰而今南部遂欲乘
 其耗散破北为南窦宪等急于自利不顾可否而以
 盛暑兴师天忘其恶偶有成功宪自以为不世之绩
 而不知光武之初意必不在是也方其未行使因袁
 安任隗尹睦之议命于除鞬归北以领降人允合事
 机乃听宪阴谋复立为北单于所谓失信所养建立
 无功百蛮难复保誓急则合力缓则自防施捍扼之
 心撤抗衡之势是宪等一举而三世防边制虏之规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247-0654d.png
 尽坏矣自此北部旋畔南部携离南北互相胁叛直
 至孝安永初之年边患不息其后虽复一暂击降而
 其信畏之心终不如建武永平之际矣
 元兴元年
冬十二月帝崩
 治天下者爱恶不偏于所向亲疏不昧于所施然后
 可以言君道也窦宪以谋逆伏诛宜无遗类和帝一
 闻窦环忠善即从贷宥梁贵人死状既白窦太后宜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247-0655a.png
 有贬削和帝推引恩义不忍复议乃追尊母为恭怀
 皇太后改葬西陵自是宗室罪绝者悉复属籍梁王
 畅有罪止从宽典独于清河王庆赐予优渥恩义滋
 湥而诸弟分封并始终无间此其爱恶不偏亲疏有
 等本于身心而达于天下无非仁义之流行矣考诸
 纪传其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诏为贫民顾牛犁者一
 劝民蓄蔬以助五榖之食者一令过所实禀流民者
 二贷民种粮者三赐鳏寡孤独粟者三赐民粟帛钱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247-0655b.png
 布者四减放输作刑徒者五除减田租刍豢者六听
 民得采取官陂池园林者六赈贷不收者七自古史
 籍所载未有优恤元元甚于饥渴如此其至者岂不
 忍人之政固自有本乎愚尝就事论之其不贬削窦
 太后过于光武其尊葬梁贵人过于肃宗其克清内
 难不露几微不动声色过于昭帝当时登用忠贞继
 兴勋旧讲明典纪降附戎夷虽礼乐未章而政治均
 一又庶几文景之际胡致堂谓前史未之发扬岂非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247-0655c.png
 缺典其指盖亦广矣若使天寿平格则其不得已而
 为如郑众之事必有撙节裁定之制奈何世祚不遐
 遂开大衅岂东汉之盛衰治乱亦已定数乎
  殇帝
 延平元年
太后迎清河王祐入即位太后犹临朝
 后初临朝即进用名臣封平原王遣清河王就国皆
 合机要又能罢祀官不在典者减用度遣宫人实覈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247-0655d.png
 伤旱除其田租检敕邓氏宾客其务崇惇实克先身
 家隐然可见自其已然者论之临朝之政真可即已
 自其未然时论之则其留祐并耿姬不行之虑亦非
 马窦之所能及而乃贪恋大位以致阴阳失和乖异
 迭见及死而犹不悟视其初之恭肃谦让动有法度
 者何在哉
  安帝
 永初元年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247-0656a.png
以寇贼雨水策免太尉防司空勤
 古者三公官不必备惟其人汉制三公天子御座则
 起在舆则下拜三公则天子临轩百僚会卿赞拜御
 史授印绶三公让而后受拜命严重非若庶官可以
 轻为废置者建武之后事归台阁三公备员安帝时
 邓后临朝权移外戚或出近幸选举诛赏庶务皆由
 三府尚书防等自当审进退虑事势不可则力辞见
 可则力往或明争显谏或潜移默感或开陈利害祸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247-0656b.png
 福直请太后归政于帝则权威不僭政务有归吾责
 庶亦少尽如此者至再至三而必不可行焉然后奉
 身求退以避贤路万一因此而有悔悟之心犹足以
 为善也顾乃旅进旅退患得患失驯致阴阳失度水
 旱相仍灾害并臻夷夏不靖迫于策让免斥而后已
 遂使古者经纶变理之任坏自今始彼虽谋事不成
 犹贤乎已防勤二子岂非周章之罪人乎是何异于
 为人任刍牧而不一见牛羊至于祭享不备则泯然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247-0656c.png
 受责而无片言可诿是果可以处师傅之任者哉
 二年
徵邓骘为大将军骘辟弘农杨震累迁荆州刺史东莱
太守
 胡致堂论杨震不能审义而易进不能知难而早退
 以及于毙此确然之论使震犹在亦无可隐讳者至
 举其对王密却金之言谓天地本一不可以为二天
 地无血气心思不可以为知因是以震为烛理未明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247-0656d.png
 致堂此言几于好辩而以辞害意者焉夫天地固不
 可离为二物然亦有上下之分儒者所谓天尊地卑
 天覆地载高明配天博厚配地仰观天象俯察地法
 未尝不对言而偶举又谓天视天听天顾天授天命
 天讨知我者其天亦岂真有耳目手足言令心思其
 对越监临无非主乎人而言之也自古举词成经出
 声为律惟圣人为然颜曾思孟而下已不能尔后世
 师模之士在朝廷则言切法制讲经史则语会理义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247-0657a.png
 至于处乡党对家人其问答酬酢不过循序应俗语
 不违正而已岂能一无过举哉震意特欲峻却王密
 是以指天呼地以明幽暗之不可欺非专为密论说
 三才而引喻失义也今乃舍其所繇以率然之言笔
 指为烛理不明而谓其仕途牴牾皆职此之故无乃
 求人已甚乎本传改地为神又不知何为也
 四年
诏以凉州牧守子弟为郎以虞诩为朝歌长讨县境群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247-0657b.png

 虞诩劝张禹纲罗凉士雄杰引其牧守子弟于朝外
 以答其勤能内以防其邪计此以恩致力处置得宜
 即光武优待南匈奴之遗意故不严而固及诩为朝
 歌长设三科募壮士百馀人贳其罪以诱致群贼此
 因罪致功权变合节即光武诏许郡国盗相斩除罪
 之遗法故不陈而解观诩之所以制凉则知诩之所
 以平贼各有成算矣他日诩为武都太守与羌胡相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247-0657c.png
 待能以寡击众以弱破强奇正迭施攻守异用卒以
 胜敌安民卓有古名将风略孰谓军旅未之学为儒
 者通病哉
 元初三年
初听大臣行三年丧
 三年之丧天子达于庶人无贵贱一也自汉文帝短
 丧后皆踵而行之至不许公卿二千石刺史行三年
 之丧是不能为孝而欲率天下以非孝也安帝初改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247-0657d.png
 此令可谓盛举惜乎才及五载遽有复旧之失是后
 改复不常终无一定实由世变风移沿于简便忽终
 忘远轻死重生皆起于建极之地也夫君相臣民之
 表仪朝廷四海之瞻望古先哲王之率天下者何在
 仁人孝子之报其亲者何有而可以常事处之哉尝
 考宋嘉祐八年英宗欲行亮阴之事其后富弼率不
 肯从起复之诏淳熙十四年孝宗欲改易月之制其
 后王怀累有夺情之辞近时为大臣首相者以起复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247-0658a.png
 为荣以终制为病一闻留行辄忘大戚虽有仁君孝
 治不复感愧而反罪斥其议己者此殆邓骘之罪人
 也是可尚论其馀哉
 五年
邓遵募羌杀狼莫封遵为武乡侯徵任尚弃市
 此与肃宗时徵马防还下耿恭狱免其官同然恭与
 防同事而见忤尚与遵异事而致争故其书法虽殊
 而其责防遵之罪则一也恭得不死而防车骑之命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247-0658b.png
 缓尚罪过当而遵爵土之封急其轻重是非犹有彼
 善于此者嗟夫衰乱相袭戚宦弄权所谓非常之变
 不可言也而暇论马邓之优劣哉
 永宁元年
免越骑校尉邓康官遣就国
 太后虑贵戚之家面墙术学不识臧否祸败之所从
 来故开邸第教宗王及邓氏子弟读书躬自监试顾
 乃贪恋大位不肯复辟恣邓遵等渎乱王章树植私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247-0658c.png
 党夫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凡后之所以虑后世
 倾覆凶危不欲其子弟为者皆身自为之而欲以经
 书之言为教可谓知本乎借使教之而从成材如邓
 康之忠谏亦邓氏之佳子弟矣乃不能少听其言发
 威盛怒斥遣就国而又绝其属籍邸第蒙养之子将
 以康为法乎将以康为戒乎人亦有言责人则明恕
 己则昏果然
 建光元年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247-0658d.png
皇太后邓氏崩
 邓太后自临朝以来首尾历十四年水旱相仍灾异
 迭出羌夷外扰盗贼内滋推厥咎徵实系王省后每
 闻饥荒忧惶达旦及根切谏乃不明加显戮以缣囊
 扑杀殿中则其怒惧愧赧而欲闭藏之情见矣其后
 邓康数上书谏后虽盛怒止从遣绝盖亦知其亲爱
 无他特欲示警以威众人耳使当时公卿大臣能纳
 约输诚推康亲爱因劝缓康之罪而伸反正之言所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247-0659a.png
 谓陵既不可勃叉不可将相大臣皆不可后素曾知
 义又有恐惧愧赧之心未必刚厉残忍如吕太后也
 岂有不从乎惜乎屈于积威戒于覆辙俯身结舌如
 辕车伏马无一人敢和康之遗响后必以为廷无
 异言则彼皆谤讪肆然自是日复一日寇贼雨水也
 则策免三公民饥相食也则入粟卖爵内外有警则
 命将出兵郡国流离则贳贷节减信哉其有为民之
 政矣然去宫闱而自出录囚因母服而留止外第徇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247-0659b.png
 邓遵而刑赏失中凡其与天相通而可以当天心之
 仁爱者未尝一念切及盘据大位嗣君年已三十犹
 未复辟以虚位之君而任具位之臣使复数年而太
 后不死则其变故又将有不如史传之所载者矣
以薛包为侍中不拜帝闻包名令公车特徵至拜侍中
包以死自乞有诏赐告归加礼如毛义
 肃宗元和中诏赐毛义郑均米各千斛常以八月长
 吏加赐牛酒所谓加礼如毛义也按此三人皆敦行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247-0659c.png
 孝弟孚信乡邦庶几古者载采之士夫周于德者必
 优于才才德具于身虽圣贤未有不待用者今诏命
 荐加恩礼益茂何乃暂出而辄隐一至而遄归望望
 然而不肯屑就是岂皆高尚其事而以功名不足累
 心者哉彼诚见世道陵夷邪僻在位为士者轻进而
 重退用士者贵取而贱施与其失义而悔于终孰若
 审义而谨于始是后聘处士周燮冯良不至其言曰
 修道者度时而动动而不时焉得亨乎才德之士所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247-0659d.png
 见略同如此然则为人君者悬爵位端礼币以待天
 下之贤才竟不能一致其用以熙庶绩徒使其垂声
 振耀于穷乡僻野世道之否不已多时乎
  顺帝
 永建元年
遣孙程等十九侯就国
 济阴之立大政也三公不能预知而一出于内侍虞
 诩之狱大枉也三公首为劾奏而卒解于内侍是朝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247-0660a.png
 廷天下之公正本系于三公者皆因迹于孙程以为
 树功市恩之具则其威权日盛声利日隆虽欲节制
 而抑损之殆亦无以指其衅隙者今乃自以怀表上
 殿争功坐免徙封远县就国促期发遣既足以报其
 功勤又得以分散自保为三公者直须付之不言听
 其有济而已乃因周举为之表谏复故爵土后虽不
 辑谁执为词此其于事之大小人之正邪国之要重
 机宜一皆懵然无别而惟俯首听令于他人安在其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247-0660b.png
 为三公也衰乱有阶妄庸在位汉之不竞岂待至此
 而后决哉
 二年
聘处士樊英以为五官中郎将胡致堂谓张楷之诮李
固之评司马氏之论皆未知英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尚论其
 世英之隐不讲学授徒既无以考其学行其见也帝
 虽延问得失又无以考其言词能知其素蕴实得非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247-0660c.png
 同时目见者则无所徵信张楷责英曰享受爵禄不
 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据李固议英曰虽无大异言行
 亦无所缺而谤毁布流若所谓依世自善无他长者
 史氏因是记其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失望司马公
 折衷群言而以清修之士第之可谓尚论其世当无
 疑也若欲尽非前闻味想音迹之似是而谓两汉隐
 士未有若英者不几乎舍近实而从浮远乎或曰毁
 疾之言常生于类英不事言论风旨故增兹多口耳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247-0660d.png
 然汝南黄宪与英同为布衣亦无言论风旨其称重
 之人如黄龚袁阆荀淑陈蕃戴良周举郭泰皆一时
 名达无不心服口道而无一词毁嫉如英何哉若以
 三人为不知英而欲褒英为有道则是数人亦可谓
 不知宪而当贬宪为无道矣其可乎
 阳嘉元年
立贵人梁氏为皇后帝欲立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
知所建议欲探筹以定仆射胡广等谏曰恃神任筮不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247-0661a.png
必当贤就值其人犹非德选宜参良家简求有德德同
以年年钧以貌帝从之
 顺帝欲探筹立后非礼之正胡广谏论可谓善矣但
 所言未尽古义将不可则昔者先王立卜筮之法所
 以决疑虑定吉凶以成天下之务非若后世藏阄覆
 射者比故春秋传曰年钧择贤义钧以卜又曰年钧
 以德德钧以卜皆先尽人道而归重于天使广能举
 此以告顺帝既足以正探筹之谬又足以勉听天之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247-0661b.png
 诚彼四人者亦将各知所重而足以消绝其骄恣觊
 觎之私焉何乃弃此不务而欲其终决于貌则凡容
 色词气之清扬威仪态度之柔曼者皆可以胜夫年
 德长盛者矣自古人君牵制于柔道以至贱凌贵庶
 夺嫡甚则渎乱宫闱播荡家国者皆从此出顺帝元
 服仅三载而贵人有宠者已及数人狎昵缠绵至不
 能建择自是而戒警恐慑之犹虑不及尚可以从臾
 哉广真失斯言矣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247-0661c.png
 永和元年
以梁冀为河南尹
 昔窦宪刺杀都乡侯畅而归罪于畅弟初无宿怨踪
 迹甚秘尚书韩棱即以为贼在京师何敞因独奏案
 之竟得其辜而畅弟不及梁冀居职游逸纵暴商客
 吕放以告于商而商让之人所共知者及冀杀放而
 推疑于放仇怨捕灭其宗亲宾客百馀人恣其残横
 终无一人敢为疑议此可以见王室衰微外戚放滥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247-0661d.png
 怙终者日盛于前而谳详者日损于昔冀卒敢于弑
 逆而无所忌惮岂非其故技者以引之哉
 三年
诏举武猛任将帅者初左雄荐周举为尚书至是雄举
冯直应诏举知直尝坐赃罪因劾奏雄雄曰进君适所
以自伐也举曰昔赵宣子任韩厥而厥戮其仆宣子谓
诸大夫曰可贺我矣今君不以举之不才升诸公不敢
阿君以为君羞不寤君与宣子殊也雄悦谢曰是吾过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247-0662a.png

 中世为仕者思莫在公各以其党荐人者常有以望
 于人荐于人者常欲以报于人彼此相善而不知其
 恶彼此相爱而不知所恶旋相倚庇互为比周间有
 不昧是非亦惟付之不言无复能明争显諌于恩交
 之地者虽以杨震李固之贤犹不能忘情于邓骘梁
 商况下此者乎今观左雄周举初相诘难若不相容
 言意一伸了无留蓄雄不以为怒举不以为惭和而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1247-0662b.png
 不同宛然古者官师相规之意岂直韩厥一暂偶致
 之比哉此二公所以虽虔衰乱之世各能以功名保
 终真可为后世举贤报德之法也
 汉安元年
以张纲为广陵太守初纲分行州郡埋轮于额阳都亭
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遂劾奏梁冀兄弟
 冀因广阳多盗以纲为守盖中伤之也使纲不量时
 度义使气任勇如埋轮时盗必不弭身且致敝无何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1247-0662c.png
 单车叩垒遽令十馀年剧贼随时降解纲果何术哉
 其意以为良民之所以致此者由于政乱乱政之本
 由于朝廷梁冀等擅权播恶下不聊生是以贼之言
 曰荒裔之民不堪侵枉相聚偷生耳纲以预知其然
 所以从容閒雅罢遣吏兵分散部回为之区画引掖
 如拯溺救焚此即不问狐狸之本意也盗岂不怀服
 者哉后世任官者稍闻民之弗辑不能原情反已辄
 相与穷追掩捕而复自以为功其视纲之既死而所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1247-0662d.png
 化之贼犹为之制服成坟者盍亦自省焉
 二年
增孝廉为四科
 汉初所谓孝廉自是两事后乃合为一科士必有实
 行著于乡党而后得举故郡计二十万口才及一人
 其务本覈材犹有周人宾贤之意阳嘉中因左雄之
 言始限年察举诸生试家法文史课笺奏已非设科
 之本制故张衡有曰自初举孝廉迄今二百岁皆先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1247-0663a.png
 孝行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今以能章句奏案为限
 虽有至孝犹不应科此弃本逐末其言良是也至是
 黄琼奏增孝悌及能从政通为四科犹为舛驳夫既
 名为孝廉其目又有孝悌则始所谓孝廉者既无取
 用而馀三科皆不得为孝廉矣前所云家法笺奏皆
 将取以从政而今又别立从政之目则彼皆若无所
 施矣然则汉之孝廉由二而合为一自一而分为二
 自二而分为四始以行义而更为艺术始惟举任而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1247-0663b.png
 流于策试所谓孝廉之科不过悬空名而无实事矣
 然犹幸其初建置之重中间举黜之严故其得人之
 盛终有过于贤良文学也
 建康元年
帝崩太子炳即位
 顺帝出自险阻返正大位十八年间虽无奋功励世
 之材亦无绝天遏众之恶观其初复朝太后尊任许
 敬登庸俊乂徵聘贤良听纳直言兴起太学开科定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1247-0663c.png
 试减膳还珠未尝因暴怒而轻杀一人未尝事游逸
 而忽废庶政衰乱时君亦可谓难能者矣所可太息
 者初因肇迹而封内侍继以同事而封宋娥终以椒
 房之亲而牵制于梁商之父子良由其含容有馀刚
 断不足以燮友之柔而施于强梗之世之所致也使
 帝当孙程等免遣梁商还封阿母归舍诸常侍叩头
 谢罪之际奋然分背放逐无所回互则天变时消民
 生日靖帝之为帝将无愧于章和之间矣惟其敬不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1247-0663d.png
 胜怠爱不克威优逸因循之私不足以制奸凶悖厉
 之渐末年命令政治之主名虽出于中朝而诛赏废
 置之实柄皆移于梁冀以至国统多虞废立由已两
 汉之治因不可复振史论谓顺朝效僻之多盖亦推
 本于安帝也
  冲帝
 永嘉元年
历阳盗华孟称帝滕抚进击张婴及孟皆破斩之东南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1247-0664a.png
悉平抚性方直不交权势为宦官所恶论功当封太尉
胡广承旨奏黜之遂卒于家
 安帝时虞诩初以朝歌长平县境群盗继以武都守
 击破羌夷然性刚正屡以正义直道得罪戚宦其事
 适与滕抚类然诩九见谴考三遭刑罚终获救免其
 后功在朝廷者甚众抚方及向用将戮力王家一为
 权宦所恶辄摈弃不复老死草野是谁之过哉夫乱
 莫大于僣命功莫重于定乱才莫难于方直华马二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1247-0664b.png
 贼皆称帝叛逆抚以九江一都尉不及期而尽平之
 视诩盖有过之使能久于任用则其所成诩将不得
 专美者胡广乃以权宦之故忘其功不报弃其才不
 惜罔然承旨奏黜而卒于家广虽名为三公殆一孙
 程之不如也蠡吾侯之事况望其能与李固同心而
 不慑惮于梁冀哉史论其庸庸饰恭据正或挠信夫
  桓帝
 建和元年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1247-0664c.png
下李固杜乔狱杀之
 李固杜乔可谓忠矣独惜其去就生死之际犹失于
 明当耳夫大臣之于君道合则留不合则去其几所
 谓不俟终日者也是故言必从谏必纳上有弘济艰
 难之托下有同力夹辅之人国虽危亡义不可去二
 公自安汉以后朝政日紊世事多虞内迫于太后贼
 冀之横肆外败于胡广赵戒之柔佞号令不出于君
 诛赏不由于法废置大事不可得而与谋弑逆大故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1247-0664d.png
 不可得而必讨二公仅以名位自居不过具数备官
 直可以有无者特未行于迫逐耳顾犹不去以至于
 罔极几覆绝其宗岂非见事不明而失去就之宜乎
 使此死能用于孝质被弑之日因帝食饼之言发冀
 欲吐之语叩请太后纠率百僚檄告天下推举尚食
 常侍之人决于必得罪人以尽春秋讨贼之义事虽
 无成不幸而死犹足以暴白于天下后世顾惟伏尸
 号哭泯焉无为冀因是空视稔恶益敢为甚焉之事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1247-0665a.png
 二公不死于君不死于国不死于讨贼定策之事而
 枉死于贼臣梁冀之手临危不悟尚欲以口舌争又
 自狱中遗书以责广戒岂非其处死不当乎若论为
 人刚方正直至死不变其忠至矣先儒因固责樊英
 故语乃谓英未有所失而固亦何所得盖几于成败
 论人也
 元嘉元年
尚书张陵劾大将军冀罪诏以俸赎群臣朝贺冀带剑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1247-0665b.png
入省陵叱出敕羽林虎贲夺剑冀跪谢即劾奏请廷尉
论罪诏以一岁俸赎百僚肃然
 自冀擅权弑逆威行中外公卿列侯中二千石司□
 百职无一人敢公劾显讼其过恶张陵叱夺其剑致
 冀跪谢亦可谓凤鸣朝阳者矣使当时之臣皆蚤能
 辩此则冀亦将折慑而不敢大肆悖乱若是况元会
 之日彼以弑逆凶邪带剑入省其情盖亦叵测不可
 谓为毫芒小罪而不加察是时冀弟不疑以举主让陵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1247-0665c.png
 陵因正对事与周举答左雄略相似然雄闻举言即
 悦谢已过不疑惟有愧色盖举陵同类而雄不疑异
 情也
诏加大将军冀殊礼增封四县赐以甲第
 梁冀之恶贯盈滔滥凡其功之大皆其罪之深者也
 况弑逆一事人得而诛今不收没其田里反增封四
 县不污潴其宫宅反赐以甲第不孥戮其妻子寘以
 大憝重辟乃反待以殊礼功罪不明赏罚倒置皆由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1247-0665d.png
 冀之凶威虐焰薰炙不惟能钳制人口舌瞽聋人耳
 目日销月铄则将并人之礼义廉耻移夺泮涣而积
 以成弊矣是以称其勋德比周公不得已而下比于
 萧何邓禹霍光是欲援狗彘而侪诸驺骥何其非类
 之甚三公尚耳况其下者乎犹幸太后已死冀族日
 纵又有李膺陈蕃张陵诸君子参错在位足以销阻
 其奸不然使冀少有邪慧之才匿情招誉而又卵翼
 之以胡广韩演等之谀随则哀平之事将复生于其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1247-0666a.png
 时矣岂止跋扈而已哉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1247-0666b.png
 
 
 
 
 
 
 
 方洲集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