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1247-062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方洲集卷三十
             明 张宁 撰
 读史录
  昭帝
 始元元年
燕王旦谋反赦弗治
 春秋人臣无将故有诛意之法淮南厉王初以骄蹇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1247-0624d.png
 不奉汉法史犹谓文帝不及时裁制以成其败燕王
 旦蓄谋过望已非一日及是反具已成党与皆死其
 意非特将而已乃赦而弗治失法已甚又不能为之
 防范节制任其怙玩无所忌惮遂使上官桀等得以
 藉旦为外权旦亦树桀等为内党交通搆煽至于七
 年之久而后发岂非昭帝狃于私恩霍光等不谙大
 义而实有以养成其恶欤
 二年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1247-0625a.png
三月遣使赈贷贫民种食秋诏所贷勿收责除今年田

 武帝徵敛百端诛求无算终世未尝见其有馀昭帝
 即位未几惠赉数举其后未尝见其不足以此见天
 下之丰约安危未有不系于君心转移之间也
 四年
立媫妤上官氏为皇后
 此上官桀谋反之阶霍光灭族之辙也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1247-0625b.png
 六年
苏武还自匈奴以为典属国
 按张骞使西域为匈奴遮留持汉节不失行时百馀
 人去十三年唯二人得还大略与苏武相类然朝廷
 之所著列华夷之所敬惮古今之所称仰骞实不得
 与苏武并焉盖武之出使本以王命怀远其名正其
 言顺事虽不幸顾其忠义之发又适当所往之国匈
 奴威之不能惧爱之不能喜说之不能使其听处已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1247-0625c.png
 不以死生动心事君不以存亡改节敬事不以近久
 老壮易虑观其折卫律对李陵服武帝之丧从容处
 义庶几尽己俟命之士至今使人感叹而不能己可
 谓忠义之至岂特慷慨杀身者哉若骞之事不过开边
 务远为之遮留于中道又复低回逋遁如妇人女子
 之态使其事成不足以光时不成适足以辱国其功
 远在常惠马宏之下安得拟武哉故君子之事君也
 任正为上服勤次之以死抵利斯为下矣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1247-0625d.png
 元凤三年
辽东乌桓反遣将军范明友将兵击之
 王者之兵有罪致讨无罪即止况夷狄不治者哉今
 乌桓数犯塞则有罪之人也匈奴希寇盗则无罪之
 人也武帝时闽越相攻田鼢汲黯皆以为不烦辱使
 往救此意适与充国合光不能用乃出击匈奴是欲
 杀无罪以快有罪若为乌桓报怨者且曰兵不空出
 若使匈奴不引去乌桓又无罪明友恶空出之名则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1247-0626a.png
 将何施哉是举也不必虑胜量敌直以击反者为事
 则乌桓坐弊而汉之正兵自可立威于匈奴矣
 四年
遣使诱楼兰王安归杀之
 高帝之擒韩信景帝之杀晁错武帝马邑之谋皆此
 举类也
 元平元年
昌邑王有罪大将军光率群臣奏太后废之秋七月迎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1247-0626b.png
武帝曾孙入即位
 霍光立宣与周勃迎文事状相似而体要不同诸吕
 擅政其患动以天下故孝文之入少帝之诛皆出于
 众人以天下之患合众人之情勃虽会其成功而废
 立之权诚未尝专任昭帝无嗣其事系于朝廷故昌
 邑之谋曾孙之诏光皆任为己事以一人之身制两
 主之命虽确然忠义而立废之权光固不能却避矣
 春秋之法继世易代虽嫡正必有所承命况立庶召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1247-0626c.png
 外乎故使勃得昌邑则变不可言何也无所承命也
 使光得孝文则成功有馀无可复议何也有所承命
 也然则光勃之举互有难易得失勃适幸而光不幸
 焉耳若光当首事之时即能博询臣民谋及卜筮来
 丙吉之奏记质眭弘之验占迎孝宣而立之则神器
 永奠天位一成蚤有定策之勋中无易主之咎虽伊
 周不过矣何一勃之足较哉惟其不能知难慎始以
 至废置太轻威望过分知者虽谅其心不知者尚疑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1247-0626d.png
 其迹此所以有芒刺之警也况又不能固于自退以
 致威福浸淫恩怨交迭积疑蓄愤自取灭宗岂不哀
 哉史称光不学无术黯于大理以及颠覆是固然矣
 然周勃亦重厚少文其初不过鄙仆庸夫耳未尝明
 理而卒保世嗣岂非因其所遇亦有幸不幸哉是故
 论光之功莫难于废昌邑论光之失莫重于立昌邑
 光非同姓之亲又鲜阿衡之德如此而祸败不及其
 身光亦未为不幸也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1247-0627a.png
侍御史严延年劾奏大将军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
道奏虽寝然朝廷肃然敬惮之
 有天下之大义有天下之正礼霍光以臣易君不合
 于义则谓之篡延年居下劾上不合于礼则谓之讪
 光惟义之大而不顾己之安危延年惟礼之正而不
 计言之可否事未定不可无霍光之谋事既定不可
 无延年之劾其功盖相须也
  宣帝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1247-0627b.png
 本始二年
夏尊孝武皇帝庙为世宗所幸郡国皆立庙初诏下夏
侯胜独以武帝多杀士众竭民财力无泽于民不宜为
立庙乐诏书不可用
 夏侯胜之语实天下公论帝后尝谓胜曰先生建正
 言无惩前事则帝亦既审之矣但当时对君父之际
 议论颇伤于急迫有妨定哀微词之义其后有司请
 尊悼考为皇考立寝庙于礼尤为不经胜时已迁太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1247-0627c.png
 子太傅竟无一言谏正信哉以前事为警一语一默
 君子皆不能无惜
 三年
春正月大将军光妻显弑皇后许氏人有上书告诸医
侍疾无状者收系显具语光以淳于衍毒杀事奏上光
署衍勿论显因劝光纳其女入宫
 按昌邑王时田延年有定策元功及小有罪光不肯
 遽释必欲使往就狱而公议之今显令女医毒杀母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1247-0627d.png
 后此何所为事光直署令勿论前后予夺操纵何其
 小大不相当也春秋有诛意之法有党恶之罪有成
 乱之责光初不欲封许广国则造意矣蒙庇淳于衍
 则党恶矣纳女入宫则成乱矣虽为人尔犹当坐也
 况其妻女乎先儒论光不发觉则是与闻其事光之
 罪岂止于与闻而已哉
 四年
夏四月地震山崩二郡坏祖宗庙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1247-0628a.png
 是时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山崩水出北海琅琊坏祖
 宗庙其为霍氏专权毒弑许后谋杀太子之罪明矣
 时魏相丙吉韦贤萧望之之徒咸在帝又诏令博问
 经学之士无一人敢以为言岂皆智识不逮耶劫于
 霍氏专制之威惩于夏侯胜直言之戒是以结舌而
 不敢发耳向使霍光未死帝不亲政则封事终不得
 自达帝何由审决而预为备然则人君之斥逐谏官
 适所以助权臣之横威也可不虑哉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1247-0628b.png
 元康二年
匈奴扰车师田者诏郑吉还屯渠犁魏相谏相好观汉
故事尝条汉兴以来事及名臣奏请施行敕掾使按事
及休告还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灾变相辄奏言

 魏相能以前人之善为善以天下之忧为忧此宰相
 之要道也然其意向所在亦欲宣帝率循旧章所以
 防其变弛之渐周察民隐所以虑其逸欲之萌为上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1247-0628c.png
 为德为下为民真可以为万世君相之法后之大臣
 有蔽贤嫉善自多其材而以治迹骄人恶闻民之怨
 咨忧患者其视相之忘己事君岂不大可愧哉
 黄龙元年
冬十二月帝崩
 宣帝元康以前政尚宽平信用直谏礼任贤俊笃于
 治理故黄霸以持法和平迁擢魏相以封事给事中
 夏侯胜虽死罪复见委任又尝省京师屯兵罢郡国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1247-0628d.png
 宫馆假贷贫民凡所施行率多类此元康以后祥瑞
 荐臻四夷款附志意既侈刑法渐严盖宽饶杨恽以
 疑似致死宋畴王吉以论谏贬归赵广汉韩延寿以
 微罪见杀修饰宫室宴赏稠繁而金马碧鸡之求至
 不旋踵反观前事如出二人虽曰过而能改瑕不掩
 瑜若比之殷宗周宣不能无可议者且帝起自闾阎
 之中备悉艰难洞明世故论其始终固当无所改作
 然而甫及数年操舍己异况后世人主出于宫生内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1247-0629a.png
 长居养数移积习易溺苟非学问之明听纳之广又
 岂能纯德善治久而不变哉
  元帝
 初元二年
下萧望之周堪及宗正刘更生狱皆免为庶人时石显
与史高为表里论议常持故事不从望之
 古今治道同体异宜三代以降世不相袭虽孔子之
 圣犹曰从周不敢反古若夫救弊起废损益而润饰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1247-0629b.png
 之使合于先王不背时制则庶几矣苟非明良相值
 适会更理之际而轻欲变法易度未有不蒙是古非
 今之罪者此曹参魏相所以一遵约束条陈故事意
 亦有见也萧望之当优柔不断之主戚宦弄权之时
 所宜制节谨度动守常法以防他日之变乱犹有惧
 乎勿及而乃肆然动导上以古制至以用宦者为武
 帝游宴后庭之事将欲尽驱汉法而归三代之域意
 诚美矣此何时也事可遽如许乎遂使石显史高常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1247-0629c.png
 持故事以沮其谋反指望之等为专权诬上是我之所
 当防彼者今彼反借以防我矣岂不大可笑哉是后
 元帝颇改孝宣之政毁及祖宗寝庙而无所顾恤得
 非有以启之欤
十二月萧望之自杀以宦者石显为中书令
 大臣之事君道合则同不合则去二者而已萧望之
 以经术事孝宣飏历两朝周达庶务见几明决固当
 不减二疏古者刑不上大夫况以师傅下狱望之于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1247-0629d.png
 此所宜高蹈远引不俟终日执节自固优诏不起则
 帝必将因是而有所悔悟彼石显辈顾以耆德尚存
 亦不敢大肆凶悖是望之一去而两得不亦可贵哉
 惟其不明去就偃蹇自负与周堪更生旅进退以及
 于祸其视明哲保身者远矣自是显代弘为中书令
 群邪搆结多杀士类敢为变诈以持人主无不当意
 良由望之之死有以尝之也
 建昭二年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1247-0630a.png
下御史中丞陈咸狱髡为城旦
 衰乱之世君子常急于去小人小人或不急于去君
 子何也正者有恶于邪而邪者实欲附正也然君子
 之待小人公以疏小人之防君子私而密公疏则言
 动显著而彼得以为地私密则踪迹诡秘而此不悟
 其机此君子所以欲去小人而卒不能去小人欲附
 君子而终不能安是以古者明哲之士不幸而仕于
 邪佞之时势不足为义无可去则必逊言慎动简事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1247-0630b.png
 寡交以求无恶于正无废其职而待彼之自定如此
 犹惧小人之弗戢况可以攻激趣之哉当孝元初政
 萧望之周堪史高皆为遗命大臣义同一体望之等
 诚能率德导善相与协和引掖通议而行则高必不
 肯自绝于君子而丼为小人之归惟其傲然自满援
 举后进与之同事使高充位具员兀如土梗高既孤
 陋势不得不与恭显等合及其比周既稔邪正已判
 犹不悔悟乃欲以文字口舌争之以致郑朋反唇相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1247-0630c.png
 攻萧伋服辜逮系抽关启钥示人可投彼邪佞小人
 焉得不乘虚抵间而诬我以擅权朋党之罪哉迹其
 所为譬犹下流塞决反风纵火良由小人预为之地
 而此不悟其机所以自及于焚溺也是后贾捐之之
 弃市京房之见杀陈咸之髡为城旦使其不与杨兴
 张博朱云私交妄语显等虽有宿憾亦何得把其阴
 重而指以为罪邪不然此一时也贡禹匡衡薛广德
 韦玄成亦奏疏累上终帝之世竟无一人诎辱其间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1247-0630d.png
 虽不免于后议亦足以见逊言慎动简事寡交之明
 验矣是知君子之处小人当如治痈肿固本调中致
 令散解不为害而已未可遽施五毒刮杀之术也
 竟宁元年
夏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爵关内侯
 初延寿汤矫制斩郅支匡衡以为不可封刘向以为
 当封后世论史者或欲权其轻重而为之制宜或欲
 别加任使而需其厚报愚按春秋之法大夫出疆苟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1247-0631a.png
 利社稷安国家则颛之又命将词曰阃以外将军制
 之郅支前杀谷吉后不奉汉诏又服属乌孙大宛将
 有不制之患延寿汤当专利制阃之地兴兵诛之罪
 人斯得可谓有功特以不当矫制耳况临法又尝上
 书自劾犹为输服昔伋黯矫制发粟内事也武帝不
 加之罪冯奉世矫制破莎车外事也宣帝薄酬其功
 延寿汤比汲黯则有功拟奉世则同事元帝与之封
 爵而杀其食邑赏罚之宜亦可谓两得矣然奉世本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1247-0631b.png
 因持节出使适会其事而假节谕告诸国延寿汤本
 非节使事出于迫胁而行故纲目则曰莎车叛卫侯
 冯奉世矫发诸国兵击破之于陈汤则曰西域副使
 陈汤矫制发兵与都护甘延寿袭击匈奴郅支单于
 观其一书叛一不书叛一书制一不书制一书击破
 一书袭击此朱子酬酢世宜斟酌众论而为轻重予
 夺故其书法如此若以春秋抑戎捷之旨律之则皆
 不足取也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1247-0631c.png
  成帝
 建始三年
丞相乐安侯匡衡有罪免为庶人
 初王尊劾衡不及时举奏石显无大臣体所言切当
 衡既默不自安所宜引退乃复贪禄固位不出三年
 而以簠簋不饬免闇于义利之辩昧于进退之机衡
 何足以称学问之士哉
 四年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1247-0631d.png
夏四月雨雪复诏直言极谏之士诣白虎殿对策
 自王崇等封爵后黄雾四塞两月相承讹言大水日
 蚀地震陨石及此雨雪皆阴盛阳微外戚专权之象
 杜钦谷永不肯指陈实事乃反称忠颂德预为王氏
 立防障以自托是二人乃阴邪党恶之徒所以致灾
 变者也顾复从而问之能不矫诬天意哉
 河平二年
两夷相攻以陈立为牂牁太守讨平之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1247-0632a.png
 武帝时两粤瓯闽未勤职贡不过羁縻使问而已其
 后自相攻击事若可缓者帝乃前遣庄助发兵后遣
 王恢出击会其散降而罢今乌孙王兴钩町王禹漏
 卧侯俞亲汉所建立擅兵相攻已不能无罪及遣张
 匡持节和解犹拒命不从刻木像汉吏置道傍射之
 使当孝武时则必暴师宿将裹粮积藁不至于歼灭
 斥地不止也陈立以太守行县出不过时未尝烦只
 轮斗粟之费徒以空言召兴立亭下数其罪而斩之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1247-0632b.png
 如呼小儿如杀踬兔不免其喘息侧足而授首于我
 由是禹俞之徒皆震恐释降俄顷之间西夷大定其
 名甚正其功甚奇即使遇高武之时亦足表著况元
 成衰弱之际岂不大增威重哉纲目书以陈立为太
 守所以美其不烦兵书讨平之所以予其能遏乱比
 闽粤之事而观之其义自见矣当是时无功而侯如
 淳于长者不可枚举顾立独秩中二千石爵左庶长
 而已轻出死之功崇不根之赏初汉之所以定天下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1247-0632c.png
 者至是尽忘矣虽欲久安得乎
 三年
求遗书
 初萧何入秦御府止收图籍而遗经书至惠帝始除
 挟书之律文帝继开献书之路是孔壁所藏伏生高
 堂之书渐出然犹未见所谓求也孝武之世惟河间
 献王以金帛招求四方所得皆先秦旧书然亦止于
 一国至是成帝始命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1247-0632d.png
 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
 书太史令尹箴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向见王
 氏权位太盛上方向用诗书乃作尚书洪范五行传
 上之欲以感动帝意帝不能用纲目揭而书之与绥
 和元年书诏立辟雍同意皆所以幸而惜之也
 四年
夏四月诏收丞相乐昌侯商印绶商以忧卒
 王凤杀商之心已非一日初因讹言大水之议固已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1247-0633a.png
 惭恨继因单于拜畏之事尤深忌嫉至此特以请嘱
 不行而决发耳况商数以忠直见称为上所简注非
 商不容于凤凤必不容于商正人之与邪人其势自
 不两立况又以盛名而居高位其能免乎惜成帝为
 天下君受制于外戚不能庇一贤宰辅盖可叹也商
 本以发病呕血而死纲目特书忧卒所以进君子也
 阳朔元年
冬下京兆尹王章狱杀之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1247-0633b.png
 王章之奏举王凤与京房之指斥石显若合符辙虽
 曰不量浅深以致于死然其所言实发于忠诚切于
 心膂因帝开心听纳使之尽言而言耳奈何一转盼
 之间皆不知其死所说难曰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
 失穷之又曰止之以其所不能止者身危虽非至言
 其章房之谓也吁元成二君真父子之政矣时众庶
 多冤王章杜钦说凤举直言极谏此与石显用贡禹
 同类自古奸邪用事所以弥缝过恶假公济私以欺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1247-0633c.png
 世固权者大率如此是故圣人无过君子悔过小人
 饰过饰过者将肆其过者也
 鸿嘉三年
王氏五侯有罪诣阙谢赦不诛
 余读史至此而有以得成帝之所以用王氏者矣王
 氏以列侯之贵凭母后之尊自建始以来盘根错节
 穴社依城者十五年矣观其去王商迫定陶帝己心
 不能平及王章入奏帝即延问召见刘向极諌帝复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1247-0633d.png
 叹息悲伤专权罔上固已洞晓其辜而皆置之不问
 矣何独至是而有此举哉盖帝溺志燕游湛于酒色
 其心良欲以因循逸豫自便况遭世承平上下和睦
 帝虽知其权位太盛犹自托以至亲谓其足任吾事
 庶几遗大投艰无复外虑足以遂吾逸乐之私耳独
 不意其引水行舟为山筑台居室服御踰制僣度如
 此其甚由是赫然震怒责让王商悉令召待府舍而
 以薄昭之事恐之帝之心岂诚为天下国家哉恶其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1247-0634a.png
 窃己之所好而同其逸乐也使帝此举果出于大公
 发于积虑则当乘其负斧阖门之时而以王章刘向
 之言具白太后解其机务厚以赏赐敇遣归第朝朔
 望以示优容保全之意则恩义两全自是可以杀震
 主之威而无新室之祸矣惟其义不胜欲公不胜私
 口舌之怒不足以移心腹之好斯须之责不足以惩
 积渐之愆威福之权日益涣散而汉业之衰于此举
 决矣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1247-0634b.png
 永始元年
夏四月封赵临为成阳侯下谏大夫刘辅狱为鬼薪论
 王章刘向指斥王凤罪恶言甚迫切帝初优容听纳
 竟无一词责凤何其仁柔也刘辅谏立赵媫妤意实
 忠恪帝乃怒激渊衷收系秘狱何其暴戾也忽社稷
 之至计重房闱之私谋纵恣睢之大奸罪謇谔之正
 士威福倒置喜怒失伦所谓病在膏肓恐非药石所
 能愈矣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1247-0634c.png
六月立媫妤赵氏为皇后
 天子立庙所以共承宗庙社稷延世嗣而母天下故
 必妙选德裔昭举仪物而纳之未有因微行入一歌
 舞女而遽立以为后者自飞燕入宫昭仪类进渎乱
 宫禁蔑污朝章谮逐贤姬谗废正后帝溺于情欲汨
 于淫荒恣其所为无不当意及乎绿绨苇箧之事肆
 行祸水啄燕之谣已应帝之精神气脉蚤已散断于
 元延之初不待傅绔失衣之际而后见也帝竟弗悟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1247-0634d.png
 蛊惑流连甘心委置灾变迭见而不知惧纲纪百坏
 而不知忧载胥及溺不图其终而其死状至今不白
 自昔妺喜妲己褒姒以及汉之吕霍上官女妇之祸
 君国未有𢡚于赵氏者阴邪日滋世变相逐遂贿立
 定陶私收淳于长使王莽得以为功驯致篡逆其原
 皆起于此为人君者可不谨其嗜好欤
 二年
免关内侯陈汤为庶人徙燉煌赐淳于长爵关内侯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1247-0635a.png
 陈汤功臣也以失言而加之罪淳于长罪人也以私
 意而加之封去爪牙之威养心腹之蠹事势至此虽
 天欲扶持而安全之亦末如之何也矣纲目比而书
 之意盖有在也
 元延四年
大司农谷永免
 杜钦谷永所言皆会文切理蔚然成章有益于事史
 赞所谓可述之文也惜其党于王氏树奸误主存心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1247-0635b.png
 不忠与张禹相表里君子无取焉永视钦奏疏犹多
 惟切于说凤独凉州一章尤为激直然又出于王氏
 之所指使其视梅福朱云己不可同堂语况能望王
 章之蹊径哉纲目间载其词所谓不以人废言也夫
 惟正义明道其言恺切无遗不以进退利害少有沮
 抑卒保其身为汉宗老吾于刘向见之矣
  哀帝
 绥和二年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1247-0635c.png
尊定陶太后傅氏曰定陶共皇太后丁姬曰定陶共皇
后封丁明傅宴皆为列侯
 凡国家之所以积衰乱而至于败亡者其患必有所
 本不先其本而欲扶衰救乱虽有愿治之主其道无
 繇也孝惠之时患在外戚擅权于是有诸吕之变故
 文帝教饬窦薄二家不任以政景帝承恭仁之后患
 在武备不预于是有七国之乱故武帝张皇六师以
 威四海虽其后不辑自焚民穷财匮而昭宣二君乃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1247-0635d.png
 能赈贷困穷矜恤刑罚此皆能救其本是以虽危复
 安将乱复治也自元帝委政二竖成帝宠任五王汉
 之国势泮涣杌𣕕者垂四十年外戚之患至于今极
 矣哀帝以亲藩继统初政自躬救乱扶衰为力甚便
 使其能信孔光之正言斥董宏之阿议傅后虽有请
 求尤当断以大义起敬不从后虽不悦苟见其家富
 贵将亦无复过望矣乃不能谨微虑始依违迁就以
 私亲而加尊号以末属而受侯封自是威福浸淫政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1247-0636a.png
 权交错比之前事相去不能以寸顾其初所以罢黜
 王氏殆若为丁傅扫除地位者遂使元后蓄愤于上
 贼莽积谋于下一旦政柄复归果于篡逆若其素有
 良由哀帝不能均戒显绝尽收外戚之权一用一舍
 反有以养其伪望而结于人心者久也
诏刘歆典领五经
 初成帝求遗书命刘向校之向卒至是命歆卒父前
 业歆遂总群书为七略以儒者并称九流又引孔子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1247-0636b.png
 礼失求野之言谓可因此以求圣人之道术夫圣人
 道术载诸六经行之儒者其体用广博精深无所不
 具凡天下古今以文字传者其末虽殊其始未有不
 假托于儒也譬之大家儒者固其宗主而馀子出其
 门犹之支庶服役之人辅宗者尝少而猾主者尝多
 今乃与之并列而欲因此以求极致可谓失本末邪
 正之辩矣孔子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礼失求野意
 或如此非谓正本不存而反求于邪末也按向初志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1247-0636c.png
 于枕中鸿宝苑秘书及邹衍重道延命之说观其论
 复泰畤陈宝祠事固已惑于虚无神鬼其混视九家
 亦久矣子歆世其学而卒前业其后阿附贼莽为之
 文饰多言侥倖非望以死宜其舛也然史记既以道
 家兼儒墨合名法而诸子略乃以杂家当之言论抑
 扬亦复相戾所谓是非颇缪于圣人又谓颠倒五经
 岂皆有之哉
罢大司马莽就第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好学问有志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1247-0636d.png
行莽既罢众庶归望何武唐林皆上书劝用喜
 傅喜守节不倾可谓贤矣然外戚干政自古深戒不
 谓其贤不贤也汉自成帝委政母族纪纲沦废至是
 丁傅称尊明晏封爵太后诏避外家帝方罢抑王氏
 所谓割发及肤之时喜虽已在显位获大行亦当力
 退以率外戚何武唐林鲍宣不能见微察远同于众
 庶乃上书盛称喜贤而复进用可谓不知务者且喜
 见嫉于傅后即能获进事亦无益适足以增莽比类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1247-0637a.png
 觊觎之奸万一中末少异如莽之底蕴晚见则其流
 害社稷又不知何似而止也故外戚子弟虽有贤名
 终难预政惜哉孔光能虑改筑宫之事而不能正大
 司马之举何武能明于亲疏相错之义而不能谨于
 傅氏废兴之论光不足言矣何武亦岂阅历既久而
 识虑日明者欤
 建平元年
新城侯赵钦以罪免徙辽西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1247-0637b.png
 春秋之法诛及已死先帝之过虽当隐讳而国嗣之
 冤不可不白既往之事虽可不咎而将来之防不可
 不严继体托后之意虽当轸念而奸乱遗孽诚不可
 复侍帷幄哀帝免钦为庶人徙其家属而不穷治可
 谓得矣但以为德赵后而不竟其事犹不可以为训
 也
 四年
下尚书仆射郑崇狱杀之免司𨽻校尉孙宝为庶人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1247-0637c.png
 时帝横赐董贤崇因谏下狱宝争之而免昔仲子之
 赗春秋以豫凶讥之哀帝至以东园秘器珠襦玉匣
 赐贤又为起第此何所为意时贤年方二十帝不知
 为全其生而欲厚其死可谓不图之甚岂帝亦自知
 其不久乎他日埋之狱中求一美襚将不可得帝之
 爱贤实所以害之也后之佞幸可不戒哉
 元寿元年
下丞相新甫侯王嘉狱杀之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1247-0637d.png
 汉自萧何下狱窦婴弃市其后凡有罪者多自杀王
 嘉本以忠谏致上怒不肯咀药及就狱自以不能进
 贤退不肖为罪不食而死庶几颠沛不移无愧史鱼
 之直视彼纵欲败度扼险自裁死无以自明生不能
 决退者相去甚远可谓能死矣嘉之死实成于孔光
 不知光闻嘉自罪之言其颡有泚乎
下司𨽻鲍宣狱髡钳之
 赵广汉以迫胁魏相而致死鲍宣以摧辱孔光而髡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1247-0638a.png
 钳是故君子居位任职虽分所得为尤必审义而不
 倍法则寡悔矣
冬十二月以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帝视贤曰吾欲法
尧禅舜何如
 宣帝时盖宽饶上封事偶引三王官天下之语犹以
 此见杀帝无所事事而欲效燕哙悖谬之举此岂人
 情哉意者汉之国运当辍哀帝轻视天下鬼神阴发
 其衷以显示易姓之兆邪其事甚于改元易号著于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1247-0638b.png
 石立行筹当时大臣自萧咸王闳而下更无一人先
 知疾谏以为变异者可胜叹哉大抵西汉之统系当
 以哀帝为既朽而平帝为始断可也
 二年
太皇太后以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秋七月迎中山
王箕子为嗣
 大司马者臣也迎立大事也皆出于太后王莽而在
 廷公卿百僚宗室疏戚无一人预天下大势果何在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1247-0638c.png
 当是时莽之根蒂有托羽翼已成虽得贤智长君犹
 将不克而乃迎立幼冲此莽之沈计锢虑所以成篡
 夺者也岂待孺子婴而后见哉
以孔光为帝太傅
 光见莽权日盛忧惧乞骸骨与大司空彭宣同事莽
 去宣而徙光者岂真贤光哉习知其为人可夺姑欲
 假其素望以济吾事而已夫惟龚胜邴汉接迹彭梅
 作者七人自古不多见也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1247-0638d.png
  孺子婴
 居摄二年
夏四月安众侯刘崇起兵讨莽不克死之
 按贼莽居摄时汉诸侯王彻侯百官宗室内外疏戚
 皆耽溺禄位阿附功德拘制符命靡然声和影从甘
 受其罔竟无一人能蚤见豫发者自刘崇翟义起兵
 讨莽天下晓然知莽酖杀平帝欲篡刘氏之罪由是
 豪杰始有离怨之心而莽亦自惧矣盖崇本宗室义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1247-0639a.png
 本世臣动系人望观其始谋之言固已置死生成败
 于度外事虽不成足以倡大义为天下先矣或者乃
 以不量力为论不知义者也昔鲁庄公乾时败绩春
 秋犹以为荣况崇义之死乎是故论汉之中兴当断
 自此始
 初始三年
匈奴诸部分道入塞
 按单于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1247-0639b.png
 宣帝子孙何以得立呜呼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
 无也汉之臣子尚可以闻此言哉
  汉玄帝
 更始元年
六月刘秀大破莽兵于昆阳下杀王寻
 莽自居摄以来制度已定威力已张党与遍天下财
 物充府库卒马兵甲弥满中外昆阳之战至四十二
 万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又驱虎豹犀象以助威自秦
卷三十 第 31a 页 WYG1247-0639c.png
 汉出师未尝有也刘秀起自田野疏属所得惟舂陵
 子弟八千至骑牛即事后虽收合三兵又皆草窃选
 愞百不当一自古众寡不敌强弱不伦未有如昆阳
 之战者然莽闻汉兵而惧秀见大敌而勇莽积十八
 年之力秀举一岁之勤一战之间兴灭遂决盖由汉
 之天命不改人心不移贼莽乘间而攘光武取于既
 及是以力少功巨徐取疾应岂独德义度胜其力哉
 
卷三十 第 31b 页 WYG1247-0639d.png
 
 
 
 
 
 
 
 方洲集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