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1247-05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方洲集卷二十八
             明 张宁 撰
 读史录

  汉王
 元年
沛公入咸阳还军霸上除秦苛法项籍诈阮秦降卒二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1247-0592b.png
十万
 初沛公不忍送徒解纵欲与俱逝及沛令闭城不过
 为陈利害而已项羽始事遽杀其守殷通所过残灭
 无类何其心之仁暴不同也沛公入咸阳无复私虑
 辄留宫不去项羽西入关疑秦卒为变因诈坑之何
 其量之大小不同也自古宽猛异功疑信异效刘项
 成败之端亦可见矣
沛公遣兵守函谷关项籍攻破之范增说籍急击沛公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1247-0592c.png
勿失
 范增不知项羽之不足以一天下军行之间恣其暴
 虐不闻一言规正切切然徒以杀沛公为事此犹故
 秦六国之士各私其主而无公天下之识岂王者之
 佐哉视张良远矣然鸿门之机既阻于项伯及高俎
 之事又止于伯言使羽移听伯之心以听增汉亦殆
 矣论者以羽为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虽得张良恐未
 必能用之也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1247-0592d.png
 二年
汉王率五诸侯兵伐楚入彭城项籍还破汉军
 初汉之破秦入咸阳见其妇女宝货欲留居之樊哙
 张良极谏而止卒以成功至是乃收楚货宝美人日
 置酒高会肆意逸乐规谏不闻五国之兵得微有解
 体者遂以致败古云不德罔大岂良平诸公果不在
 行与
 四年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1247-0593a.png
楚与汉约中分天下解而东归张良陈平劝汉王击之
 先儒谓张良亦以此说汉不义甚矣余谓良之此举
 所以报韩成之雠也其始终为韩之心至是且益白
 初秦之灭韩与良无预良以世臣之故犹必报之及
 羽之杀成实因良也因良而杀则良之雠羽而欲报
 者当有甚急于心者此垓下之战博浪之谋君子不
 能无议然臣子于君父之雠固有不暇计其可否者
 矣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1247-0593b.png
  汉太祖高皇帝
 五年
张良谢病辟谷
 二世时张良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王其后汉王欲
 复立六国后良不可而止盖良之初心本为韩出及
 其危谋不成然后宛转规就虽知项氏不足以终事
 犹姑劝之立成庶几有所资籍而展其报雠复国之
 诚耳方其道遇沛公自谓天授固已知高帝为真主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1247-0593c.png
 矣然韩氏幸存义当无外是以归韩之际无复馀语
 劝汉特发备盗示羽之机以待天意之自定及羽杀
 成象贤无继审韩祚之不可复存由是舍小图大毅
 然因天命人心所在以辅成天下之共主此所以不
 欲复立六国而资项益敌也及秦项既灭已志竟申
 顾天下已定君臣之际良已早见其机若俛首就封
 则其心事几不自白苟偃蹇去位则又无以绝高帝
 之疑于是乎谢病杜门逊词下气而以知足之言自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1247-0593d.png
 托于方外其生平去就进退和裕从容履险保成绰
 有馀地非人所能测识一时同事何得其能信得其
 勇平得其计陵勃之徒各得其一偏皆不能出其范
 围之外虽高帝知人善任亦能得其筹策之用而已
 先儒谓非高祖能用子房子房能用高祖有以哉
 六年
封雍齿为什邡侯
 高帝封雍齿斩丁公赦季布匿侯公各因其甚而显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1247-0594a.png
 者以励天下其馀恩怨之报用舍之间亦未能皆如
 此类
尊太公为太上皇
 高祖即位即更后为皇后子为皇太子追尊先媪曰
 昭灵夫人太公犹仍旧号至是始因拥帚却行之事
 而始尊之岂自古无此制而不之省邪抑缓急失序
 而不以为意邪纲目书此于萧何入朝不趋之后将
 无有意于其间也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1247-0594b.png
令博士叔孙通起朝仪
 三代典礼至秦悖乱已甚高帝伐暴反正一切所宜
 复古至于礼乐大端乃曰度吾可行叔孙通又自以
 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曰颇曰杂曰可行君臣之
 心皆以苟简草率为务遂使先王典礼沦没至今不
 可复振信哉积德百年而后可以兴礼乐毋怪乎鲁
 两生之不行也
 七年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1247-0594c.png
帝至长安始定徙都萧何治未央宫上见其壮丽甚怒
曰天下汹汹数岁成败未可知(云云/)
 初高祖之汉何尝劝以养民致贤何其知本也今乃
 欲乘急侈土木之功欲以重威示后何其不知务也
 夫开国承家尝以节俭自持犹或流于荡侈尝以根
 本自固犹或积致陵夷岂有宫室壮丽而可以重威
 示后殆失之口给矣然当是时强敌尽除天下已定
 而帝犹以成败为虑推是心也使得伊傅之臣将顺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1247-0594d.png
 辅翼则帝之创业垂统当不止于汉而已也
 八年
赵王敖废赵相贯高初因高祖嫚骂赵王欲杀之王戒
高不听高乃自为计壁人于柏人厕中高祖心动而去
后高怨家上变告高至死白王不知状废王为宣平侯
上贤高欲赦之
 按高帝巧于取项羽而拙于制韩信急于丧义帝而
 缓于求太公直于斩丁公而曲于赦贯高盖其心之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1247-0595a.png
 所操者少异则发乎情见乎事者自不能无得失之
 差也
 十年
上犹欲易太子吕后使建成侯强邀张良画计
 观强之词则良于封留后宜其无事可见
 十一年
后杀淮阴侯韩信夷三族
 此吕氏擅政之端也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1247-0595b.png
诏郡国求遗贤(云云/)年老癃病勿遣
 初帝之王汉萧何尝教以致贤至是又下诏求贤然
 不闻有名世特出之士就驾者岂战国历秦沮丧殆
 尽而人才未出乎抑帝嫚骂溺冠之事素闻而于致
 求之实有未至乎夫贤者道之所在也而曰年老勿
 遣向非留侯之计则四皓胡为乎来哉然观其所由
 来则知四皓特秦时介洁好礼之逸民耳亦未必为
 有道之贤也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1247-0595c.png
 十二年
过鲁以太牢祀孔子
 自焚书坑儒之后天下兵争诡道日起无一人能以
 孔子之道为高帝言者及项羽既灭楚地悉定而鲁
 独守礼不下汉业已成绵蕞多士而鲁两生独不肯
 行则帝之知尊孔子固有繇矣史称高帝初不修文
 学而性明达信然是举也不独崇两汉之基实启万
 世帝王隆儒之本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1247-0595d.png
下相国何廷尉狱数日赦出之何为民请上林空地帝
怒其请苑以自媚于民故击治之及闻王卫尉之言始
赦出何徒跣入谢帝(云云/)曰吾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
过也
 论者谓汉治杂霸予因小逆大始信其然夫王与霸
 其事多同而心则异诚与伪之分耳自三老董公劝
 帝以义帝为名而灭项羽固已启其用伪之基本及
 良平诸臣又复以战国之馀习佐之以军旅之诡计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1247-0596a.png
 帝既用之成功不自省悟乃欲一切施之于君臣父
 子之间如伪游易储之类是也然心虽不懿事有致
 然及相国之事则显以谲诈之词自文其过是真不
 足以令人矣岂帝之末年志意将衰而声气之发不
 觉至此耶是后文帝之退季布武帝之出汲黯其言
 亦略相似此汉之所以杂霸也
  惠帝
 元年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1247-0596b.png
太后杀赵王如意初高帝切念赵王为置贵强相以周
昌任之至是太后杀王昌时亦赴召
 贯高高帝之所怒其罪当死周昌吕后之所德罪不
 至死然高乃能全敖于高帝而昌不能全如意于吕
 后昌可谓负高帝矣为昌处者力能则谏力不能则
 死庶几可也
 二年
以曹参为相国参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日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1247-0596c.png
夜饮醇酒府中无事宾客欲有言辄饮以酒莫得闻说
帝让参参曰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陛下垂拱
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自曹参以此言对上人遂信以为治尚清净传为美
 谈是所谓见影而忘其形者也方参入相之时夷狄
 未附都邑未城宜阳雨血桃李冬华原庙失制列侯
 皆未就国无一非宰相所当调济者岂可视为全盛
 专尚清净而强欲无事哉昔周公以圣人而相至治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1247-0596d.png
 犹吐哺握发以来天下之善焉有醉言者以酒使之
 不得发语君相有过果何自而得闻乎且法令者为
 治之末德教者为治之本专其末此秦之所以亡先
 其本此三代之所以治当时经典未出学校未兴治
 体未具所当汲汲焉者参乃谓法令既明而欲垂拱
 守职则秦之为政可以跻无为乎曾谓治天下之道
 固不必法三代乎何参见之不远也如此予意是时
 高帝既崩吕后干政平勃陵哙参错尚存而自知其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1247-0597a.png
 才之不如萧何又知惠帝之不能复制吕氏使其所
 施尽当则平哙之徒或将因动而各售其能何可复
 禁使其所施未当则彼皆深识熟虑之人岂得任其
 指挥都不省异不若优游镇静谨守常法饮醇求醉以
 待天下之自定得则成名失亦无祸此参之平生心
 术得于无扰狱市之言自诡而偶合焉使天少假其
 年则太后临朝诸吕擅政危疑扰乱纷错纠结不可
 胜治参犹得乐酒不事而以清净自解乎然则参之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1247-0597b.png
 所以不及于弊者皆遇焉耳君子其可以成败许人
 而不察其是非之实哉
 四年
原庙帝以朝长乐宫数跸烦民乃筑复道叔孙通以为
行高帝衣冠月出游之(云云/)
 夫为之宗庙所以安祖宗之神设其裳衣所以致如
 在之敬汉衣冠月出游高庙固已亵渎非礼叔孙通
 因复道遂言人主无过举乃劝作原庙益广月游以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1247-0597c.png
 文之书曰毋耻过作非又曰典祀毋丰于昵通可谓
 兼失之矣然则绵蕞之礼岂能尽合于中正哉此鲁
 生之所以讥其面谀也
 七年
太后临朝称制
 高帝先几见远妙达事变非人所能测识观其语戚
 夫人不曰太子真乃主而曰吕氏真乃主又为赵王
 置贵强相以辅之则其知吕后之必将专制不待诏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1247-0597d.png
 斩樊哙而后决然既知之卒不乘未发治绝者盖以
 后无绝理事或未然也故疾革时语后曰安刘者必
 勃此后非乃所知是又灼知吕氏之变终不至于失
 天下也故惟茂建支系廷植列侯以制其变而安之
 帝之虑后何其明且远如此抑考史记吴王濞受封
 帝谓之曰汝有反相汉五十年后东南有乱岂汝耶
 然同姓一家慎不可反夫既知有乱而又以有反相
 者王之且复付之言论之末不甚经意及其应也卒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1247-0598a.png
 以无事非固天授神启洞达幽明之秘者其能尔耶
 后世知帝之封濞则知帝之所以处吕后矣然后非
 濞比此帝所以虽知而终不显言也
  高皇后
 二年
太后封齐王弟章为朱虚侯令入宿卫
 高帝明于虑后而不知削产禄吕后巧于植党而不
 能去刘章人之知识固有偏驳然气数之来亦恐非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1247-0598b.png
 智力所能办也
 八年
诸大臣迎立代王恒后九月至即位诛吕氏所名孝惠
子弘等
 按惠帝崩时年二十有三因人彘事日纵淫乐非不
 能近妇人者史记云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
 徉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
 孝惠崩太子立既壮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1247-0598c.png
 后安能杀吾母我壮即为变然则少帝实为孝惠所
 御美人之子无疑张后特不当杀其所生母而诈为
 已所出其事盖后世所常有决非他人子也若取他
 人子入宫何以称为美人少帝既解事又安敢昌言
 以雠后其后太后欲王诸吕先立孝惠后宫子某为
 某王亦言后宫未尝言取异姓也及少帝幽废又云
 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弘亦未尝言立所
 名他人子也太后崩后齐王发兵诛诸吕遗诸侯书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1247-0598d.png
 曰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今高后崩而帝
 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盖
 指吕台等耳亦未尝正言帝非刘姓不当主天下也
 及平诸吕罢兵乃书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诸
 王皆非真孝惠子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今已灭诸
 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不如视诸王最贤
 者立之及考西汉书亦云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
 及三弟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而五行传遂附会为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1247-0599a.png
 吕氏子且高后欲王诸吕不过违高帝之约王陵樊
 哙犹力争以为不可诸将相戚属皆有后言史不绝
 书若立他姓是无宗社矣况后废置时固尝有诏诸
 大臣顾反无一言以争又无私议少见于史至于齐
 王举兵西向直指京师盖已无所顾忌正当首揭此
 举昭告神人与天下共正大义曾无一语及之何也
 使诸大臣初知而不敢言则后崩兵起之时可得言
 矣使其不知则今日之谋曷从而得之耶自是承讹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1247-0599b.png
 袭舛而燕王旦亦藉此说以拟孝昭使其事遂成则
 真伪亦无辩矣观迁固之书所谓相与阴谋所谓即
 长用事吾属无类所谓不如所谓复共微词奥意若
 将不能已而尚可已焉者不过各为身计而已迁固
 为本朝人臣礼宜讳而不显后世论史者因见纲目
 书他人子与太子即位之下又书少帝及诸王皆非
 真子于诛吕后所名孝惠子弘之下遂并废帝俱斥
 为异姓是盖眩于他人二字而不详考美人之故混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1247-0599c.png
 于非真之谋而不历究后宫之繇一于分注备事之
 文而不原夫提纲显微之要旨愚以其事变甚大窃
 独有感姑考论之
  文帝
 元年
立窦氏为皇后后弟广国与兄长君厚赐田宅家于长
安灌婴周勃于是乃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两人由此
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1247-0599d.png
 周勃等为窦广德兄弟置贤宾傅而化为退让君子
 文帝不为淮南王置贤傅相而终于凶逆罪人语曰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此郑庄之所以失叔
 段也然事虽同而心则殊矣
诏定赈穷养老之令
 秦至楚汉之初人皆奔走力夺迫于时为绝无义举
 惟高祖诏求选贤与此诏始有太平气象自是以后
 可法者多矣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1247-0600a.png
南粤王佗称臣奉贡
 为家易至于失义为国易至于少恩是以古者施恩
 必先乎疏远行罚必先自贵近所以防其偏而反之
 也文帝能以恭逊之言化南粤不能以友爱之意化
 淮南岂非一于宽仁而无节制之道是以疏远者感
 而亲近者益狎也欤
 二年
赐天下今年田租之半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1247-0600b.png
 贾谊尝劝帝务农积粟帝乃赐民田租之半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帝得此意矣
 三年
丞相绛侯勃免就国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
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汉高虽剖符分封然皆留之京师者防天下有变也
 文帝诏遣列侯之国又诏周勃为率者监代邸之事
 也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1247-0600c.png
 四年
召河东守季布至罢归郡以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文帝召用季布将用贾谊而皆沮于人言比高帝之
 用陈平不同虽曰致功守业时异事殊大率亦由高
 祖刚明故听言而果于断文帝仁柔故听言而缓于
 断
下绛侯周勃廷尉狱
 自战国至秦士皆驰鹜于功利以得为能以失为患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1247-0600d.png
 至汉犹存故韩信屡夺而不能自全萧何下狱而不
 知自退周勃屡免屡任被诏督责而不就国以至于
 斯廉耻道丧学校未兴之故也窃尝论高祖之于功
 臣其初凡以策力诎致者多异于始意义感会者多
 保其终虽曰韩彭布绾之流诛夷无类其实亦皆有
 致罪之迹至今犹以为寡恩薄德其后孝文乃以疑
 毁狱周勃非太后提絮发言勃必不免孝景七国之
 变周亚夫实居元功竟以私忌致杀二公皆先朝遗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1247-0601a.png
 命功臣犹且如此况其下者乎宜博陵侯之所以绝
 祀于孝宣也由是论之则孝文之于功臣不如高帝
 而景帝又不如文帝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创业垂统
 之君诚不可不慎也
 三年
以张释之为廷尉初释之为谒者言事上曰(云云/)
 高帝令叔孙通曰度吾可行通遂杂就秦礼文帝谓
 张释之曰卑之令今可行释之遂举秦汉得失上以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1247-0601b.png
 是求下以是应比之拜昌言之君臣不侔矣汉治能
 复大进哉
 六年
淮南王长谋反废徙蜀道死上逮考诸县传送不发封
馈侍者皆弃市
 夫谋反无君人皆得而诛之此春秋之法也淮南反
 罪已具其行时帝未尝有制令诸县发封馈侍即使
 有之而长愤恚不就食亦末如之何也及其既死帝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1247-0601c.png
 欲泄哀掩过听袁盎之言论诸县弃市是乱法者得
 怜而守者得杀孰谓汉文之世而有此失哉是时张
 释之方为廷尉初因犯跸事告帝曰方是时帝使使
 杀之则已释之固已失言是举也岂帝因其救急之
 词而遂信为自用之法故不下廷尉乎不下廷尉而
 失其平与下廷尉而不为之平皆无用乎廷尉矣安
 得谓天下无冤民耶
 十二年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1247-0601d.png
诏民入粟边得拜爵免罪因晁错之言也
 帝自即位以来躬节俭省刑罚却贡献除关传亲耕
 籍田赐民半租又与匈奴和亲以绥和兆庶务本重
 农是亦足以致殷富矣错于此时不能劝帝兴礼乐
 之化以补所未及而徒切切于事为之末至欲袭秦
 衰弊政以赏罚为丰财之术夫爵所以命有德刑所
 以罚有罪二者天所以付人君驭世之大柄也操失
 其平犹且不可况以私意用之于非道哉且错之为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1247-0602a.png
 是说盖恶商贾之趋末富者之兼并而惜众人之流
 亡也若使有粟者辄得拜爵免罪则富者有赏而无
 罚贫者有罚而无赏利归于官弊积于民趋末兼并
 者愈厉而一耕十食者益困果能使彼皆操田器而
 此皆有积粟哉自错说一行于文帝之世后世效尤
 藉迹卖官鬻爵天之威福予夺为时君私己之资而
 民之栉风沐雨者终不能被其泽皆起于枉死市晁
 错之言也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1247-0602b.png
 十三年
除秘咒十四年增诸祀坛场圭弊诏曰祸自怨起福由
德兴又曰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其令祠
官致敬无有所祈
 观二诏之言可谓敬鬼神而远之粹然一出于正及
 郊雍之后惑于新垣平遂有祷祀之作盖帝天资虽
 美素无学问之功是以不能精一而守其常德也
 后三年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1247-0602c.png
以申屠嘉为丞相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受幸嘉常入
朝通居上旁怠慢嘉出召责通欲斩之上使使持节召
通谢丞相此吾弄臣君释之
 人君左右近习之人朝夕与处气体易移尤所当择
 是以周穆王命伯囧为太仆丁宁告饬而以便辟侧
 媚为戒汉文帝恭仁之主也太中太夫名显之官也
 以恭仁之主而以名显之官加之棹船之小吏又如
 其家游戏以亵天子之威赐令得自鼓铸以乱天下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1247-0602d.png
 之制至于朝廷之上亦复纵其怠慢无礼以干政典
 之诛反为之辱使建节曲贷其罪而以弄臣自视古
 云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又曰玩
 人丧德玩物丧志焉有以官爵与非其人而又玩弄
 狎侮之此后世中主所不为而谓盛德者为之耶自
 是以后孝武则有韩嫣孝成则有张放淳于长孝哀
 则有董贤皆佞倖贵宠渎乱王制无复顾惮其原皆
 自通始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1247-0603a.png
 六年
匈奴寇上郡云中诏将军周亚夫等屯兵以备之
 周亚夫屯细柳文帝至不能入韩信为将高帝两驰
 夺其军疏密不同而成功无异要之亚夫为有制此
 李广程不识成败所由分也
  景帝
 二年
丞相嘉卒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1247-0603b.png
 申屠嘉始欲斩邓通而诎于孝文终欲诛晁错而纵
 于孝景由其黯于先知缓于制变以致奸佞得以深
 结于君而宛转脱罪也使文景因嘉之言而彰示疏
 斥通错惩嘉之责而慎于幸用则君有从正之美相
 有不阿之功而通错他日亦无杀身之祸矣顾不能
 也奈何然嘉志虽不伸犹不失为刚毅守节死无可
 贬后之为卿相大臣不能为嘉所为反有因邪佞以
 进相与引荐交誉为固宠保位之谋者斯又申屠嘉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1247-0603c.png
 之奴𨽻也
 三年
吴王濞胶西王邛胶东王雄渠菑川王贤济南王辟光
楚王戊赵王遂反
 七国之乱其兆本在孝文之世而事则成于孝景之
 朝考之当时天道示警灾异甚多吴王不朝反迹已
 具特以文帝宽仁克谨天戒恩礼优洽无衅可乘是
 以衷恶隐匿蓄至于景帝迫胁于晁错之谋而后发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1247-0603d.png
 故曰惟德动天又曰人定亦能胜天文帝之谓也自
 昔奸臣贼子非固有无亦惟上之所以制驭者得其
 道与否耳
杀御史大夫晁错错数劝帝削吴上令列侯公卿宗室
杂议
 晁错削吴之论忠谋也惜其进谋无虑昌言之于朝
 景帝听谋无断杂议之于众遂使叛濞先几首事汉
 几不保而错亦死于无辜古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1247-0604a.png
 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信矣论史者谓错谋失
 在不以渐惟密然后能用夫渐也
 七年
立夫人王氏为皇后
 夫妇人伦之始况君后所关岂特一夫妇而已景帝
 始以金氏妇为夫人遂使薄后栗姬太子皆无故废
 死不踰年立为皇后自古所无其流至于武帝之世
 闺门上下多踰礼制矣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1247-0604b.png
 中二年
梁王武使人杀袁盎时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
帝亦患之遂纳田叔之谏使谒太后曰梁王无恙太后
立起餐气平复
 孝文之于淮南孝景之于梁王均为兄弟之亲然长
 以法死武以恩全其所以慰安母后之心非细也孝
 景即位以来惟此事最善
 四年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1247-0604c.png
复置关用传出入
 此变文帝之法以七国反备非常也自是以后法制
 渐严非宽仁之日矣
 后二年
春正月地一日三动秋大旱三年冬十月日月皆赤十
二月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
 按孝景自七国平后无岁不书变异然未有如此二
 年之甚者论者谓帝无甚失德特以忌刻少恩故尔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1247-0604d.png
 予意人君之失莫大于刑赏不中景帝自即位以来
 王夫人以夺妇为后而正后以无宠坐废梁王武以
 贼杀曲全而太子荣以无罪致死晁错以忠谋市斩
 而袁盎以谗嫉显荣郅都宁成以残酷召用而窦婴
 申屠以正议疏诎王信降虏以私叛封侯而丞相亚
 夫以守正狱死天下犯法者皆得从减笞之惠而天
 子之至亲骨肉乃不能终命于恩泽之馀刑赏失中
 莫此为甚此天所以大动威以彰之不独因其心事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1247-0605a.png
 一二之微而遂出灾异焉此所以不踰年而有大故
 也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1247-0605b.png
 
 
 
 
 
 
 
 方洲集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