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247-03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方洲集卷十四
             明 张宁 撰
 序
  林节妇无价珍诗卷序
无价珍美节妇也节妇为吴兴王景贤之女年十九适
里人林英方九日而林竟以事死于官节妇誓不再从
未几其娣亦以孀居愿守家法迄今三十馀年所志无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247-0367b.png
愧其亦希世之君子乎里之人多咏歌之久而成卷吾
师云壑先生题其首曰无价珍友人徐文裕以舅氏之
故请言申其义予惟天下之物可宝者众明月之珠夜
光之璧人皆得而有焉独忠臣孝子义夫节妇虽什伯
千万舍曰欲之而不可得今富家翁好事泥车瓦狗无
籍百千以贮玩乐然闺门失礼往往弗贷岂爱名节不
如爱物耶虽罄所有不可得也夫以富家欲罄所有而
不可得则中下之家所以得此者岂十百千万之致耶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247-0368a.png
盖非不可得其身不可得其心耳彼珠翠可以悦吾目
文锦可以华吾躬子女可以养吾生婢侍可以足吾用
不此之取而乃甘于饿死沟壑者何也不动心也惟其
不可动是以不可得昔豫让为臣智伯死无后吞炭漆
身伏桥涂厕必欲报雠而后已斯时也使襄子购以千
金之价果可易其心耶噫智伯无后则豫让之忠无望
于智伯矣林氏无子则节妇之心亦无望于林氏矣以
无望于人之心而视珠翠文锦子女婢侍吾见其虽多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247-0368b.png
弗为矣呜呼节妇一女子而能守正不亏化及宗室使
人拟之于无价彼汉之扬雄晋之冯道唐之王魏宋之
范质之类徒以席珍待价出事其君一旦变面易辞略
无愧怍曾一妇人之不如尚何足直耶忠臣孝子义夫
节妇之难愈可见矣无价之珍岂过称哉虽然妇人以
身事人与之同生而同死故夫死称为未亡人必至于
亡斯可矣文裕其勉之他日必有为立传者
  荆树春芳诗序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247-0368c.png
同邑刘公韫将出婿于外兄公瑞虑其壮有室且远于
父母兄弟置一卷题为荆树春芳率群从言诗以规助
之徵文重其义予惟亲亲之心人所固有孩提之童知
爱其亲及长知敬其兄纯一无伪之本心也自夫情好
相更欲饮食欲衣服欲富贵心虽杂焉尚思与兄弟俱
何也欲出于已也及乎少艾之欲一萌斯时也虽有饮
食衣服富贵兄弟苟无故必思与妻子俱何也昔之欲
吾所自欲今之欲又生于欲欲交欲则亦引之而已矣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247-0368d.png
欲或不遂然后分门割户思济其欲甚至处兄弟与涂
人等亲亲之恩荡然无复存者此无他治家无法而私
欲之情胜也今公韫家教有方累世同爨为海盐望族
莸茆榛莽断不生于谢氏庭下今而后欲将炽矣尚思
古人无欲之道未能无也则思寡之寡而犹未能也宁
欲所自欲而勿使欲又生欲庶几亲亲之恩不昧而荆
树之诗可用之乡人矣虽然田氏之荆欲分而不果苟
有欲分之心已不能善其始不果亦幸焉耳君子为道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247-0369a.png
岂可幸存乎哉谨始善终斯可矣公韫其戒之
  送臧把总指挥序
怀远将军臧君以朝命提总浙东海道及期将代还海
宁卫昭勇将军王君缙以同事之久远致书于予徵文
以赠之且曰君临政不苛刻不纵弛上之人既以才任
用矣下之怀其德者亦弥甚焉然则君其善于用武者
乎人之谈武事者率曰兵以威克非严猛无济繇是诸
道兵未迫于外而劳于内者众矣不知彼倭之种落僦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247-0369b.png
居野岛不达中国事宜不受酋长约束既无南下牧马
之师又不敢有西向长驱之心不得已而乘间掠民货
财以苏残喘耳譬犹狗鼠为盗虽甚猾黠不过袭人不意
善兵者惟设险谨守之而已守之过于严非守也帐下
无怨士则内固守之过于宽非守也将士无惰容则外
惧内固外惧而犹重门击柝以待之虽对垒相望保无
咎也况彼固欲乘间者乎今将军既不苛刻又不纵弛
善备倭者莫此若也其内必固其外必惧所谓未迫于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247-0369c.png
外而劳于内者必无矣虽然持令执信所以守常设变
致权所以解结兵家运用之妙固不可以小胜败为将
略之全尚当立定厥功以成其大者则将军之名不特
见称于浙东也予未识君不能尽悉其美谨以是复吾
王君云
  送怡上人序
自佛法入中国历汉唐宋元及我皇明上下千馀年根
株既深枝蔓益衍排之者虽屡而归之者愈众造之者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247-0369d.png
甚鲜而求之者愈力其为教高固难能也如此彼归而
求之者固宜与之盘旋其不归而求者乃亦与之游不
舍则释氏接于人者必有可爱将不以其道而得之其
所居清雅可憩也其言语和悦可听也其行止愿悫可
近也其往来无子男婢御若礼之有内外其交际无矛盾
剑佩若小人之以势利是可爱者也是不归而求者之
所以与游也邑有大刹曰天宁古称多闻僧有号印庵
者始继其旧而增修之寺益崇显今年冬所司以其徒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247-0370a.png
怡庵主之所与游者徵文以贺予尝读韩子之送文畅
者矣又尝读柳子之送文畅者矣韩子告之以道也柳
子赠之以文也文固道之显也若柳子则不归不求而
与之游者也怡庵当入座之暇徐取二儒书观之则知
诸君所与游之意而吾所以赠子者亦在是矣若夫秘
密圆通有可以警觉冥途者自有不立文字者知之吾
固弗能道也
  物外心诗文卷序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247-0370b.png
存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圣人以身为万物之则故凡
高下大小幽遐显隐必本于吾心虚灵知觉之运行然
后举得其平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者也自夫世变民
漓圣人之道不行君子任于物故劳而不息小人役于
物故溺而不返劳者弊而溺者败尚其事者始有物外
之思焉其心曰今夫水止之则清泛之则浊泛不止则
泄久则竭清其本而泛之浊者物使之也其于人也亦
然内摇其精外劳其形而明神耗焉疾病生焉且人之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247-0370c.png
为人也食其食者死其事身先人者忧亦先于人上焉
者圣贤是也吾如彼乎哉下焉者则役于物矣彼如我
乎哉富贵若大梦功名撚指间吾何以此而挠吾心哉
恒当遨游于湖山风月托兴于书画文字寄迹于斯而不
泥于斯人知之嚣嚣人不知亦嚣嚣世上事与我了不
相涉物外期可久也云尔而已上清有羽士杨姓而号
熙春者年青而行恪貌恭而气完善画水墨山水壬戌
中来游吾乡与父党刘仲通善既而别去者几十年岁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247-0370d.png
已巳复觅旧游相见欢如平生仲通喜其真能外形骸
脱羁束如其言遂制图成卷署首为物外心歌五七言
诗以赠之谓予尝相知退使为之序
  晚香亭诗序
治蘠瞿麦之外今菊谱所载至七十馀种顷见吴门老
圃言华有数变者岂时好之异而风土亦移欤吾友王
君宗勋读书识理道善吟咏常树菊别圃中积岁有圃
之半好事者题其居为晚香亭当夫众芳摇落原野萧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247-0371a.png
条高过寻丈大若围拱者俱谢消歇此华独能以如许
之资傲睨岁寒延伫风景不为晨霜晓露改柯易节山
林丘壑养才励节者何限其临清风对落日不知兴几
千百思食其味思有用于时玩其华思有贲于身诵屈
原之骚则思忠贞读东坡之赋则思困佚其穷也思益
坚其老也思益壮凡所以郁于心而起于思者岂止伤
迟莫惊物候而已哉此君子所以善观物也虽然养才
励节吾所当为必托物而自见者盖将有所因也盖才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247-0371b.png
未养节未励而徒曰菊哉菊哉何取于菊也昔韩魏公
九日与僚佐燕北门有诗曰不羞老圃秋容淡更看寒
花晚节香识者知公莫年之高然不知其何学何事始
能为此言也赋晚香之诗愿举此为宗勋勉馀何益于
朋友哉
  梅溪书屋序
书所以载道也其至者有六经四书之文其言皆弘妙
而渊懿周密而精纯浑浑焉噩噩焉而相为备具未始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247-0371c.png
致意于文字也后世不深于其道而务学为其文且求
与并传也爰始立异为高祛陈为新称矛盾执枘凿于
门户之外者日且数人非不知是之难能也其心以为
不若是则无以成一家言而寘喙于作者之列是以尚
虚无者其说诞言功利者其说竞名道术者其说僣专
艺文者其说浮务记诵者其说冗其有不违于道者非
六经之羽翼则四书之藩篱也嗟夫非适道者其能不
惑于多岐也难矣故后世之知道者亦鲜矣馀姚有卢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247-0371d.png
生者读书好古著为文词自少其所学将求便地以事
藏修所居梅溪之上清流茂树延伫森列平生所得六
经百氏之书悉贮其中可谓有志于学者矣予方昧于
所从不知生之所务进者其于前所云何如也或者则
曰不能无所不读未有能为大儒者予以为于无所不
读之中而知其有所不当读斯可谓善读书者也矧此
尤为通儒硕士之所宜言非始学之的而何以为生之
劝哉生归取六经四书读而明之徐考百氏之所著当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247-0372a.png
知予言之不诬而君之所成亦不止于文字间矣因书
为书屋序
  昭忠录序
杭儒周璟彦充既奏举褚公遂良祠祀人皆乐其成而
歌颂之璟因录奏疏史传遗文及古今著作为一卷题
曰昭忠所以志恩典也录成以首序见属按公自起居
郎至尚书右仆射直道犯颜尽忠无隐其言谏之见于
载籍凡数十事惟雉集一对指陈故实馀皆抗直恺切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247-0372b.png
洞触机讳今读其词虽隔世犹使人心悸目动惟太宗
乐受其言用康大业此贞观之所以治也及受顾命立
高宗与长孙无忌同心辅治庶几前烈不幸遭武氏之
变竟以力諌去位永徽之业遂衰然则公进退用舍实
与国运相隆替非一人事也方其召问时公当次对顾
乃却止无忌李绩毅然独任所难原其正意诚不欲致
上有杀勋戚之名而其几微所在亦岂尝推见至隐审
觉二氏为利权所胁不果终事欤此所以执节不回义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247-0372c.png
形词色而置死生祸福于度外也当是时借使高宗优
纳其言从而不改公亦必不苟荣其禄括囊待毙况欲
使之从之哉公去未旋踵其间立废黜陟朝章国典皆
若为武氏驱除布设天下之势骎及坚冰而唐之纲维
亦凛如朽御公垂老投荒忧伤危虑若此宜其不久而
下世也平生忘身徇主至死不变之心至是而后尽矣
传曰忠也者中也一其心之谓也此殆与韩瑗称公一
德无二之语互应公之忠岂直感激赴难之士哉瑗传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247-0372d.png
载公死后中外以言为讳者馀二十年天下盖未尝一
日忘公则亦未尝一日忘易后之事而实未尝一日忘
唐不但讳言而遽已也唐之再造实其所繇故易后之
谏复辟之图时虽不同事亦相须耳公之功当不在狄
仁杰之下君子不可以成败论也今去公九百馀年故
迹遗闻世已不复经念至于表章秩祀之请犹独出于
乡人士大夫于父母之邦信不可不厚其所遗也公善
遗矣微彦充则其名节不彰人将混视为吴越间淫祀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247-0373a.png
无文之鬼士之自失于乡先生者不已甚乎予未达彦
充即倾盖可期宁也愿为之御
  翠筠轩序
翠筠轩海宁卫昭勇将军刘邦彦所居也将军年盛才
敏善武事雅好文物读书通吟咏兵辑时平日与群士
大夫燕游于兹竹阴满庭照映图史将军轻裘缓带坐
对竟日俨然一儒生也与之游者因题为翠筠轩相与
赋咏之积而成卷持来求书其首简嗟夫君之有官承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247-0373b.png
其祖父者也家足而力裕如他人声色狗马皆所易致
乃能与韦布之士揖让于俎豆间为冷澹岁寒之乐其
贤于人固已远矣然予闻之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将军
所与游于是轩者皆其人也琴书之馀亦时与之讲论
军事指画方略时有用我举而措诸庶几不迷于职业
而所交之人物亦足以为后之故实也毋徒曰谈笑对
此君如斯而已矣此则余之望于将军者焉卷中书画
各一诗若干首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247-0373c.png
  赠别李公信序
大尹分宜李君载章以名进士出知海盐是邑久不任
进士前宰率谨守文法期会下慢上疑事多违慢不竞
于治君以经术之学通达之才济之以果敢之力出自
科第试用有待由是上信下从翕然称治居半载其子
璧奉母孺人至任一尝过予草堂致考功萧先生之书
曰外祖有命家君新任繁剧万有一遗惟先生是赖词
意和婉容止安雅予良冀之及坐少顷与论世故皆援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247-0373d.png
文切事卓如老成信为名家俊异予始叹李君治外之
有原又因以见萧公内教之所自时遇朋友辄诵读之
第以老懒不能至公府未暇再会无几君有丘垄兄弟
之思命璧归省遂卒学于乡贰尹吴君宗诣予求言赠
别尝记汉吴恢守南海子祐随任尚少能谏恢避嫌远
谤恢甚善之卒以终誉程珦通守南安适濂溪先生为
理曹因遣颐颢二子从学卒成大儒公能官不待璧之
屡谏惜在任无濂溪其人不能教璧使之远去其父母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247-0374a.png
为可念虽然人之为学文可速达德不可骤至是以
古人取士先德而后艺以璧之聪明于举子业也何有
但恐其年壮气锐生长仕宦恭谨不加骄惰易渐举动
一不当则比之常人子弟所责尤重虽有所得焉顾已
浅矣璧尚勉力自强务本从德从容厌饫含英咀华以
驰骤于场屋之间后一再岁有司必有劝为之驾者然
则今日之去适所以遄其来也趋庭有期行复不远何
足为念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247-0374b.png
  协忠录序
唐张巡许远国史有传㫿阳有庙儒先君子有论断天
下后世无一人不知其忠观此录具见无复可言者宁
切意自古众寡不敌安危不伦未有特甚于睢阳而卒
因是以斡旋国步岂死力胜算固足以办是乎哉将必
有所本也巡初仕时不往见杨国忠远尝拒绝兼琼姻
事立志盖已卓越及多难之际机锋百变犹从容赋诗
若处平治识度过人远甚其斥令狐潮未识人伦焉知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247-0374c.png
天道远自以材不逮巡愿禀军令处其下此圣贤知性
知天唐虞德让之美于是尤见二公学行醇正所宜光
大高明足以敷贲壮猷如此独其杀爱妾僮仆老弱人
以饷士卒古所未闻或有疑异惟通鉴叙次其事具有
等节于其所忍见其所不忍诚非得已而不已焉者盖
当是时天下之要重在江淮江淮所恃以蔽障者惟睢
阳耳使粮饷不继城守易隳猖獗肆南王师未浃虽百
胜万死无济于国矣夫寸土未浸丈水不能横流裹创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247-0374d.png
之馀苟日一遇食犹可延拒奔突以待事机此二公所
以置成败可否于不料而决为其所不为也使计不出
此早数日陷则东京之平亦未可保故㫿阳备责不取
于能取而以能守为重不事于敢死而以处死为难其
功直使后世人臣知徒死不足以报君而报君之重盖
有重大艰难于死者嗟夫举自古未为之事遗当时再
造之资示百代死义之所是之谓大忠不有非常之人
何以幸致此哉或者妄以所任难易所死后先优劣二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247-0375a.png
公是甚无谓比干箕子不以死不死累其仁萧何韩信
不以战不战损其杰朝觐会同之入于王都也舟徐马
疾载负不同而同归其所止复安所议哉远为海宁人
邑旧有庙国朝赐祀如睢阳故典而以南霁云雷万春
姚訚合祭嗟夫古今事变未尝不成于同而败于异是
数君子皆计力相出一或携贰观望如贺兰进明辈则
大事去矣有今日之世祀哉此庙录所以并称为协忠
也成化壬寅巡按浙江御史朱行部谒庙得此录于儒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247-0375b.png
学生吴用衡方将入梓会同官杨公按浙相与善其事
命用衡以序见属谨薰沭书其后以著景仰之私
  重刋西山先生心政经后序
心政二书皆古圣贤大本达道中格言实事先生述而
著之以伸体用之学不自有作也故一以经为名其例
类实与大学衍义等修身以上政之本所谓心修身以
下心之用所谓政而皆具于身者也先生以知行之学
承程朱之绪平生治已教人事上临下无一不本于是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1247-0375c.png
一念始终敬诚不怠随其所在而各有得足以成身足
以淑人足以格君足以化俗而其遗言政迹之犹存者
具足以为万世则是岂曲学殊科小知而诡就者之能
为之也盖自斯道不明一原之学判而为二士以仕务
而习于仪文官以政学而习于法制应时徇俗自将以
为可训而著之策其尤较然者管晏申韩苟扬氏之徒
身死而言故存根据体要精切义理于六经邹鲁之文
能无背如二书乎古人论非圣贤经传虽存必亡而况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1247-0375d.png
雕龙炙毂凿空出无以自眩其说者何足与图永然则
述而不作又此书之大旨也秀水令庄君莹中以进士
出知大邑兴弊起废政通人和每庶务棼错纠结克先
礼教留心艺文卓有馀地固其生质过人而所得于家
藏训典者不浅因命工翻刻于公堂之无逸所将与为
士者共是心之推亦足以考其人已之间矣
  送李状元诗序
子旸李先生将北上于京尹景瞻偕诸善鸣者赋诗赠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1247-0376a.png
别书来致序子旸文章登翰苑科第至状元二者总萃
于一身弘深远大发诸功业行当绝类非但难为言也
予衰病空疏未见诸作不能得其体要意者歌咏其文
章必将终之以道德赓扬其科第必将申之以名节颂
祷其功业又必有感发之清勤淑慎永保厥成为乡邦
贲泽者美焉不忘其规好焉不远乎体愿望焉不弛于
劝相虽或情景留连所不能已而正则之念亦必有贯
浃游溢于比兴之馀者其信然则诸作庶几烝民梁山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1247-0376b.png
之遗什矣非大雅君子其孰能为之孰能当之亦孰能
信之苟未见而能信其能是固常见而知其必能者也
虽空疏不敢不序
  海昌朱鉴母董氏慈节诗序
予读朱鉴母董氏慈节诗心实有所感凡母之于子无
弗慈者然一于慈而不知礼义则大节不立虽处平居
将亦不能终所爱况临事变何以自据哉方鉴丧父时
内外空竭觊觎观望者当复不少使母不有毅然不夺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1247-0376c.png
之见一失其身则鉴之宗祀熄矣虽有抚育顾恤之慈
将复何补故凡孤寡之地有节者方能成其慈慈而无
节是无慈也引刀断臂忍不顾子而所以卒显庇其夫
子者繇于一忍携幼就人几乱族姓虽因以成名至今
为士大夫惋惜于慈也何有犹君子之于世不先有明
识定志以任重致远而欲随事迁就以成世故皆苟焉
耳鉴拳拳以表扬为事余尚意其未达切重复书此语
以规益其孝敬之心焉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1247-0376d.png
  送卢全鼎住迎禧观序
正统已巳秋圣驾北伐锦衣卫千户林茂每祈安于文
昌之神辄得吉卜祝曰即有应当建祠以奉神及圣驾
旋复天顺纪元之初茂遽以状闻命工部度善地听其
自处茂与道士卢全鼎共竭所有聚材鸠工早夜不敢
休辍凡四年而以成告命全鼎主香火赐额曰迎禧观
茂僚友及士庶交者咸用歆动走求余言致贺嗟夫莫
非臣子惟君能以忠爱感于神明而获见信于君京师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1247-0377a.png
多释道祠宇其徒充斥不可数究近者禁私创不许给
度僧道尽敛约无所事事惟文昌得赐额全鼎蒙特旨
皆盛举非常事宜彼之见闻者皆喜而贺也夫天下之
事必有系于世道而后能久远是举起于至诚迫切可
以观忠祝而不食其言可以劝诚民知天人之不可妄
如此而皆胥率为善又足以广仁泽其所系良重使全
鼎能悉此义夙兴夜寐尽所有事以昭答宠命敷遗后
人则久远庸何虑哉余闻全鼎早从卢混成陈大木李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1247-0377b.png
玉方诸名家今四十年来无少过举即始见终必能相
勉以有成也
  送郑世昌赴广东市舶司提举序
汉初与南粤通货易其后闭关绝行至孝文时遣陆贾
诏喻复通贡互易广之财贿始流于中国唐有广州市
舶使宋咸平中泉明杭广皆有市舶司以他官兼领元
丰始专置提举后皆废革言者以闽广物殖滋殷独留
不罢我朝抚临华夏提封万国蛮夷贡献商贾贸迁交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1247-0377c.png
属广道其物利环奇浩瀚常甲于天下金山珠海信哉
为天府之南库故市舶所掌至今盛于他州而提举之
职亦常为经国者所重然新进之士累皆昧于实见自
惑于务财先利之训一切视理财之司为常散吾友郑
君世昌自太学生授市舶提举不知其心果安于是乎
哉夫立法制以定天下后世者莫盛乎周公周公之书
有关市之赋玩好之用敛滞待贾之法则凡可以利用
厚生者皆圣人经训之馀术而况市舶之良哉自古法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1247-0377d.png
既变世下务繁中国之产生不给用积不酬散上丰则
下啬官侈则民约盈虚消息不过推移转换之间安在
其能生蓄阜蕃也彼蛮夷险远阻山绝海之区事为苟
略征敛未尝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自古及今殆有储委
閟藏而未发者于是乎致之有道取之有法因其所利
而为之招怀鼓运更互流易使财货之在中国之外者
皆为吾府库用而来远裕民之政实行乎其间此市舶
建置之初意也夫致远不劳民取利不失义虽周公亦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1247-0378a.png
乐为矣而可忽遇哉古语有之不知其义守其数仕縻
于职务之末失其本旨者不特祝史一人毋异乎以理
财为常散也世昌力学能文通知典故吾邑未能或之
先是行当推先代之法准当世之务即其所以致之取
之者而加时措之宜梯航踵来商贾四集使财货所入
足以资不赀非时之费则中土贡赋庶几安于常供无
复加科覆敛之举然后本末两得不失来远裕民之遗
意若此则子之理财过唐宋人远矣岂一州之利哉顾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1247-0378b.png
不知其能专之否也因其行聊以此赠别
  庆倪太恭人七十序
怀庆守倪君廷瞻遣子英奉赠敕归海盐祭告先考教
谕公之墓因致余词曰老母年登七十幸无恙八月五
日其始生之辰颙忝有禄养窃自庆幸一言为娱予惟
德者寿之基虽寿而无德君子不寿之也然女妇之德
与寿则常因于其夫子夫不贤妻无所刑则而成德子
不孝母不能安适而致寿苟非所因而有专美令闻非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1247-0378c.png
妇人之华也太恭人和懿淑安闺门清穆平生不知有
妒忌事几如古人以予所见于教谕公者徵之宜其有
是配也英言太母年来聪明康健宿疾尽愈饮食言动
不渝曩时以予所知于廷瞻及璋璠二弟者徵之宜毋
有是寿也因德而有以光其夫因寿而有以察其子
世美隆洽福泽骈至无惑其科第相承曾玄众见而未
艾也千室之邑百里之地难老如太恭人者是可多得
乎哉虽然亦不可无顺而承之之道予闻老者多悲思仁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1247-0378d.png
者多悯爱昔隽不疑为京兆尹行县录囚还其母辄问
所平反活人多则喜笑饮食言语或无所出则怒为之
不食廷瞻尚亦留意于此以娱悦其心庶几资全太恭
人之德而引掖其上寿此孝养之大者也予与廷瞻为
婿友分当通家于其亲所言不敢不致
  南山终慕诗文卷序
许清明夫奉南山终慕诗文册求言予语之曰慕与爱
义实相同而文则异用人子无不爱其亲惟爱而不遂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1247-0379a.png
其所爱则有系恋顾虑之思故变文曰慕厄于顽嚚间
于嫡继此大舜尹伯奇之所以为慕欲养不能能养不
待此皋鱼子路之所以为慕久于行役限于王事此陟
岵鸨羽四牡诗人之所以为慕是三者皆明夫所不遇
而以终慕系之南山岂有说邪明夫拱肃以对曰先君
强健时常于所居南黄山环植松竹花果期与先母为
暮年偕乐之地志念弗遂而南山故在此清所以痛先
人之生闻古不修墓清不克诚信于始致葬冗有水不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1247-0379b.png
幸又将迁葬于南山此清所以痛先人之死是故敢乞
言于往来长者以志清终天之怀遗之子孙使不忘也
嗟夫南为阳明之地山为镇久之物古今比兴之词多
曰南山天保末章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当时人臣
以是祝愿其君后世人子因以是祝愿其亲有所比拟
祝愿而不得遂其心见是物也必有哀伤之思况明夫
所感于山又不止是宜其永也凡重执虚者将取盈慎
蹑级者将力升明夫卑体逊志具是册以待训言非无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1247-0379c.png
望也孝有小大有始终有久近长人君子必有能进明
夫于舜子路之道者
  张太守父母挽诗序
赠文林郎监察御史安邑张公既卒其子岫始登进士
为美官人谓公初任教职继知县事皆有德于民而不
及见其子以殁君子比之欧阳永叔之父及岫出守嘉
兴母孺人吕氏尝以公之清慎勉岫或闻岫治事过严
辄不乐君子比之隽不疑之母夫生不交者死不吊不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1247-0379d.png
通问者不致言公墓草既宿太孺人未尝出门虽固仁
淑何与乎郡邑之众而形诸诗什以悼其死非太守君
之贤何自哉公夫妇能以善成其子太守君能以贤显
其亲吾郡邑士又能感其长上而推本其父母于人道
皆厚非特文字可传而已予闻孝子之丧其亲闻其声
之同则悲见其形之似则疑况父母之遗诔而敢不敬
是宜太守君用心于是他不暇及也不亦既孝矣乎
  送彭教谕序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1247-0380a.png
仕以礼去官者三劳瘁倦勤理所当退谓之请老成功
守己分所乐己谓之知止知难虑后事所决去谓之见
机后世法制严密惟请老得循故事而知止见机往往
不遂人意士大夫名节能与公法清议并全者盖不多
见海宁县学教谕彭君显烈致仕归庐陵年仅六十精
力甚壮自始荐历祈门南安以有今职名位未满其德
绩用未究其学今治教休明学官又无危高嫌偪之防
于三者皆不合而去之遽宜有不可必遂者而竟遂之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1247-0380b.png
藩臬州司无龃龉于其上缙绅里社无讥议于其下门
生故人虽私相惜而大相乐不识君何以得此于众殊
之间也闻其乡人言彭之先唐太尉安定王思玕宋御
史中丞户部侍郎思永之后自元历今世有名宦其先
君大雅先生正统间尝诣阙上书言事及进二京赋英
宗敕赐冠带以训导致仕时杨文贞公当国欲奏留翰
林固辞而归审如是则先生出处进退当亦有家法源
流也嗟夫先生三为儒官乡邑相望今及未衰之年去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1247-0380c.png
位犹之朝出游而暮归其庐情事可人物色未改视世
之远仕不归者相违岂直尺寸天壤之间独此亦足有
得而况无愧于名节哉若先生者始可以言仕矣
  送董通判之任抚州序
有致远之具而后能胜重任彼斤斤以为明察察以为
智投之而应委之而成责效于旦暮之间斯可矣欲其
胜重任而有永吾未之见也君子之于事若迟钝而实
忠厚若迂阔而实老成若浑沦无别而实有条理若无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1247-0380d.png
所营度而情致纡远然后足以茹纳污浊解纾棼结镇
定击撞内则廊庙外则州牧可以不动声色而成远大
之事业也故观人者不可以近小取不可以声誉求不
可以成功迟速论况乎政事之施亦各有体彼闻风而
罢去下车而澄清惟于激扬之任者宜之若夫经理布
置事关生民虽以孔子为政犹不能无谤于三月之前
而欲以今之人材不踰岁时称良有司而著赫赫之名
有不至于伤民和而成急刻之政者鲜矣乡先辈董公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1247-0381a.png
子厚早以太学生为真定推官继升兖州通判尝曰民
事不可苟也欲立已名而草草涂抹其如下人何故公
两任牧民虽一判案一号令必详悉为之故其居鲜有
败事而所谓老成忠厚有条理而情致纡远者公殆庶
几乎此今年秋调官抚州仍旧职以往抚之民一何幸而
得是官也虽然有治体有治功体不欲迫迫则隘而不
纯功不宜怠怠则隳而不备周书所谓明作有功惇大
成裕公自今以往其尚以昔之所守而立循良之治体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1247-0381b.png
因书之所言而成奋扬之事功则不隳不隘足以胜重
致远自州牧而起登廊庙也有日矣毋徒以君子之于
事自当如此而为观人者所议也
  竹雪卷序
凡天下之植物皆柯干茂实阅岁滋久然后可用竹以
虚疏之质生长浃旬月殆足取裁至历冰霜穷岁序枝
叶萃然姿色不少变此品卉中之间材也日月星辰风
雷云雾皆杳冥飘漠莫之能从惟雪有定色有成形可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1247-0381c.png
视听捧拾而烹瀹之然飘乎其来泯乎以往了乎无声
迹之留滞而其功用有栽培倾覆损过益不足之妙故
凡疏除表著者谓之雪而世指为丰年之祥此天地之
间气也夫不实而易生者弗永无常而易往者无成惟
竹雪二物具美兼善卒然遇合一以严凝之气加之不
恤一以挺拔之材受之不惧而竟相济以成君子之于
天下所当养其材正其气以达其妙用此竹雪翁所以
为号之本志事则未达耳翁馀姚人其子庠生江以遗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1247-0381d.png
卷求题余故发翁之志与事使江因是而得继述之道
亦可谓能事亲矣
  庆寿诗序
东岭居士阎公寿八十而夫妇偕老初公以子佐贵封
监察御史其孙领陜西乡荐第一佐副宪于浙风裁清
肃简重公一尝来视其寿基福本故已歆动于藩臬士
夫今值初度辰皆乐为诗章颂美且以慰宪副之念
所言和平丽则宣畅情事归于德义隐然古风人之遗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1247-0382a.png
音非特一时之华也世亦多老矣何居士之能取重于
人若此余闻天地不能齐物圣贤不能均命五福不及
贵三达尊不及富一乐不及夫妇长幼非偏言也知其
不可必得兼致而各因其所重者耳使能备焉尤所愿
也公起自布衣平生朴淡和易贵富两全齿德兼茂伉
俪齐寿庆洽祖孙自少至老康宁安豫无一日不在太
平全盛之乡天地所不能齐圣贤所不能均天下古今
所不能必得兼致者公庶几尽得之宜乎群公士夫乐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1247-0382b.png
为之颂祷是诗遂将为声教所采而公之清风高致亦
当与秦关商峪同远矣宁忝从士大夫后敢僣序之
  送张攸天所还海盐序
海盐张天所苦其父之行役于辽坐卧饮食未尝少置
所怀对人言辄作呜咽悲愤望望然若无得于此生者
奋不顾家走数千里越二三月独行荒野中穷幽燕之
区触寒暑力饥饿劳苦草坐水宿足胫拥肿肤体流血
直抵其父之所止见其父有得于彼上下间而固无恙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1247-0382c.png
且欲慰安其母始肯从命暂归盖自其父戍辽时君犹
未达世故强力支持艰难缔造其田庐甫底于成不数
年今且两往返矣继自今益老于世故增重其所成则
其所往返者尤未可以一二数吾且为君劳之而君之
望望然呜咽悲愤者犹前日耳呜呼世之人有适百里
外犹且入室理供具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出其闾内
顾而中热者尝试有之况乎远涉穷边去夷就险吴越
中有言之辽者譬若登天然自常人言君之事如得已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1247-0382d.png
焉者而独勇往力求无所顾忌直以孝弟之心出于天
性诚意感发自有不可遏者乃今而后知臣子之于君
父固有不暇计其身者身且不计况其家乎虽然在此
者君之母在彼者君之父使君无彝伦二兄以干蛊介
助则君之门户不造久矣岂能近舍母而远从父哉是
君虽有不可遏之诚心亦必因其势不得已而止其能
断然行哉是则臣之事君遂其忠子之事父遂其孝亦
必有所遇而后能尽所以父母俱存而必曰兄弟无故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1247-0383a.png
然后可以言乐予与天所家有婚姻好故能道其实而
为之序之也
  庆大卿夏先生八十寿序
馀留先生夏公岁登八十有一聪明如常言动不衰恒
自考绎精思不忘箴警时方治平门祚全盛子孙众多
合其族内外疏戚咸率教顺指熙熙然惟先生寿是祝
是愿公寿之重于一家也如此杭人少相谓曰大人壮
相称曰先生均年相视如尊行倍长杖履所至门第停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1247-0383b.png
辉题品有加人物增重西湖山水间长堤野阁烟云雪
月从之游者思齐仰止含章发奇薰化于老成耆迈公
寿之重于一乡也如此浙东西故仕国举十一郡致为臣
者联类比事如先生其无几大江南下吴越千里远询
安否近致起居敦书币专价使以问典故求论说常相
属于道公寿之重于一国也如此三者皆历年滋至耋
耄有华若推而极之则文章可以成一代之书学问可
以通百世之故风节材器可以表励士类任重道远萃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1247-0383c.png
其文章学问实践之以充硕其风节材器是故入正廷
尉则媲美于张出奉旬宣则祇遹方召六十而退七十
而傅八十而优游离昊九十相望而旋吉履祥仕以义
止年以德康平生力学古人至是当益淳熟孟子所谓
天下达尊今尚有见乎先生也予闻天地妙于生物而
不能齐其终圣人善于教人而不能与其始始终之交
天人之际将不可必先生高位荣名期颐立至按其始
终殆有出于洪范五福之外者天人全也千百一二不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1247-0383d.png
亦大可庆哉公从子翰林待诏枻徵予言用申祝愿昔
石奋以上大夫致仕庆建诸子克述孝谨奋寿耇光荣
安养贞固通世称万石君文太师彦博年九十复起平
章军国元老不遐海内想望风采先生非常士不可以
常语为寿敬以前一人为枻致私愿于家以后一人为
乡国致众望于天下
 
 方洲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