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588-07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关中胜迹图志卷二十三
           陜西巡抚(臣/)毕沅撰
  地理
延安府释名元和郡县志隋延安郡以界内延水为名
沿革一统志治在省城北七百四十里禹贡雍州之域
春秋时白翟所居战国初属魏置上郡秦亦曰上郡汉
元年项羽置翟国寻属汉仍为上郡(谨按定边靖边二/县为汉北地郡地)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588-0751b.png
后汉因之建安二十年郡废晋时荒废后属赫连勃勃
后魏初属统万镇太和元年置偏城郡延昌二年置东
夏州西魏废帝三年改为延州隋大业三年改州曰延
安郡唐武德元年复曰延州天宝初曰延安郡乾元初
复曰延州属关内道五代后唐置彰武军节度宋曰延
州延安郡属陜西路庆历元年分置鄜延路元祐四年
升延安府金亦曰延安府元为延安路属陜西行省明
为延安府属陜西布政使司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588-0752a.png
本朝因之领县十曰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
 延长定边靖边 府城通志唐天宝初建一云赫连勃
 勃筑宋范仲淹庞籍经略时增修明初重筑周九里有
 奇门四
 肤施县释名通志战国赵邑名秦昭王以名县在今绥
 德界隋大业初始置于延安界因旧名也(谨按旧传释/氏尸毗王割)
 (肉救鸽故县名肤施然自秦以前/巳有是名恐出附会故未敢录)沿革一统志附郭秦
 置高奴县汉初为翟国都寻属上郡后汉因之晋废后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588-0752b.png
 魏为偏城郡广武县地隋大业三年始分丰林金明二
 县地置肤施县为延安郡治唐为延州治宋为延安府
 治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安塞县释名通志元县名本宋安塞堡县从堡名也沿
 革一统志治在府北少西四十里汉上郡高奴县地后
 魏太平真君十年置广洛县隋仁寿元年改曰金明属
 延安郡大业末废唐武德二年分肤施复置金明县兼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588-0752c.png
 置北武州贞观二年州废属延州五代因之宋熙宁五
 年废入肤施元初改置安塞县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本金旧堡元初改建周三里有奇
 门三
 甘泉县释名太平寰宇记以其泉甘美为名县志甘泉
 在县南五十里沿革一统志治在府南少西九十里汉
 上郡雕阴县隋为洛交县地唐武德元年分置伏陆县
 属鄜州天宝元年改曰甘泉五代因之宋初改属延安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588-0752d.png
 府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唐天宝初建明景泰中重筑周三
 里有奇门三
 安定县释名通志本宋安定堡元因以名县沿革一统
 志治在府北少东一百八十里秦置阳周县属上郡汉
 因之后汉省入肤施高奴二县隋为延川县地唐为延
 川延昌二县地宋置安定堡属延川县元宪宗五年升
 为安定县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588-0753a.png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明洪武初建成化中筑东关城周
 五里有奇门三
 保安县释名通志本宋保安军金以名州元以名县沿
 革一统志治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汉高奴县地后魏
 广洛县地隋肤施县地唐置永康镇宋太平兴国二年
 建为保安军属永兴路金大定十一年置保安县二十
 二年升为州属鄜延路元至元六年降州为县属延安
 路明属延安府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588-0753b.png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即古栲栳城明初增筑周九里有
 奇门四
 宜川县释名通志本后魏义川太平兴国中改名避太
 宗匡义讳也沿革一统志治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战
 国魏定阳邑汉置定阳县属上郡后汉因之晋省后魏
 大统三年置义川县及义川郡废帝三年改州曰丹州
 后周改县曰丹阳隋开皇初郡废复改县曰义川大业
 初州废属延安郡义宁元年又于县置丹阳郡唐武德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588-0753c.png
 元年复曰丹州天宝初改曰咸宁郡乾元初复曰丹州
 属关内道宋曰丹州咸宁郡属永兴军路太平兴国元
 年改县曰宜川金曰丹州属鄜延路元废丹州以县属
 延安路明属延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宋初建明正统中重筑周九里有
 奇门四
 延川县释名元和郡县志后魏文安县隋改延川以吐
 延川为名沿革一统志治在府东少北一百九十里汉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588-0753d.png
 高奴肤施二县地西魏置文安县又置文安郡隋开皇
 初郡废改县曰延川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
 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本元旧址明正统中重筑周四里
 有奇门三
 延长县释名通志延水长流入河因以名县沿革一统
 志治在府东一百五十里汉高奴县地西魏废帝元年
 置广安县隋仁寿元年改曰延安属延安郡大业末废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588-0754a.png
 唐武德二年复置延安县兼置北连州贞观二年州废
 属延州广德二年改曰延长属延安府金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金大定中筑周四里有奇门二
 定边县释名通志本明定边堡盖取底定边疆之意沿
 革县志治在府西北三百五十里汉北地郡马领县地
 唐为盐州地明正统二年置定边营属延绥镇
本朝雍正九年置定边县属榆林府乾隆元年改属延安
 府 县城县志即旧定边营明正统中筑周四里有奇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588-0754b.png
 门二
 靖边县释名通志本明靖边堡取绥靖边疆之意沿革
 县志治在府西北三百里汉北地郡地后魏置阐熙郡
 及长津县隋开皇三年郡废县属夏州唐贞观七年于
 县置长州十三年州废还属夏州元和十五年移宥州
 来治宋为西夏地明成化十一年置靖边营属延绥镇
本朝初为靖边所雍正九年置靖边县属榆林府乾隆元
 年改属延安府 县城县志本宋夏州兀刺城明景泰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588-0754c.png
四年改筑新城成化中改置靖边营后又增筑南关城
及新军家丁两营连环共四城周六里有奇门二
  名山
延安府凤凰山在肤施县西通志府城跨其上雉堞巍
然为郡首山
清凉山在肤施县东北七十步一统志一名太和山其
巅最高一峰曰莲花峰上有尸毗岩及万佛洞内有石
佛万馀山半有鹫峰泉定甲泉及仙石洞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588-0754d.png
五龙山在肤施县东一里金史地理志肤施县有五龙
山府志山下有黑龙泉
嘉岭山在肤施山东南百八十步南河之滨通志形势
高峻上有古塔范仲淹大书嘉岭山三字刻于石一统
志隋志有丰林山疑即此
伏龙山在肤施县北五里太平寰宇记形似卧龙是上
郡之名山
牡丹山在肤施县西南四十里一统志其地多牡丹樵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588-0755a.png
者采以供薪一名花原头
卧虎山在肤施县南十里通志以形似名(己上/肤施)
天泽山在安塞县东五十步通志其山土石相间上有
天津泉四时不竭县志嶙峋挺峙远瞰清流上有翟王
泉董翳所凿
龙安山在安塞县西一里通志高数百丈状如盘龙旧
建龙安砦
石峰山在安塞县北五里一统志巨石高险俗名石嘴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588-0755b.png
山亦曰云台山以上有云台观而名
青山在安塞县北七里县志幽谷清窈石磴盘纡中多
洞穴为邑人避迹之所
石门山在安塞县西南百二十里通志两山壁立如门
洛水经其中又相近为墨台山山色如墨不可耕作又
马超洞在洛河中
三堆山在安塞县西南百三十里太平寰宇记在敷政
县北一里其山土石相杂上有三冢遥望如堆因名(谨/按)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588-0755c.png
(敷政故城在县/西南己上安塞)
伏陆山在甘泉县城内东北隅元和郡县志有阿伏斤
谷其水出又潜流隐伏川陆故号伏陆天宝元年改为
甘川谷雍胜略唐置伏陆县以此
黑龙山在甘泉县东北二里又相近有云阳山府志荒
史循蜚纪云阳帝都此
劳山在甘泉县北二十里一统志有大小二山相传宋
狄青与夏人相拒士卒疲困尝憩于此因名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588-0755d.png
马超洞在甘泉县北四十里与安塞接界通志崇山峻
岭上有十馀石洞洛水经其下道通边塞相传为马超
屯兵处
太和山在甘泉县西南五里县志一峰突起高耸孤立
洛水经其下
神林山在甘泉县西南二十里县志连山包络此山独
高于诸峰下有龙湫祷雨辄应
雕阴山在甘泉县南二十里洛水西二百步汉书地理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588-0756a.png
志应劭注雕山在雕阴县西南太平寰宇记山多土穴
为鹰雕所居又名秦望山(谨按雕阴故/城在县南)
清泉山在甘泉县东四十里通志林木丛茂山路崎岖
(己上/甘泉)
凤翼山在安定县城西通志形似凤翼为县右辅
高柏山在安定县北八十里通志即桥山汉书地理志
上郡阳周县桥山在南有黄帝冢雍胜略山有古柏故
名县志怀宁河出此即汉志阳周县南之桥山秦二世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588-0756b.png
赐蒙恬死处(谨按阳周故城在县北九十里又水经注/云走马水出长城北阳周故城南桥山上)
(有黄帝冢则桥陵似当在县境/今世皆云陵在中部县北也)
滴溜山在安定县北一百里一统志古朩阴翳泉出岩
石间最称幽胜
那娘山在安定县西北七十里宋史地理志殄羌砦地
名那娘山元符元年赐名
堡子山在安定县西二十里通志古为军堡宋元丰四
年曲珍败夏人于此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588-0756c.png
黑龙山在安定县西三十里县志翠柏千章蔚然深秀
上有龙王庙为乡人祷雨处
鸦鸽山在安定县南四十里通志山产鸦鸽二鸟并居
亦鸟鼠同穴之类
神木山在安定县南六十里通志有古树千株樵采不
敢入人以为神
蟠龙山在安定县南八十里县志蜿蜒起伏势若龙蟠
上有古柏成林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588-0756d.png
灌清谷在安定县东三十里(谨按县志有九峪曰磨石/峪曰黑狼峪曰东麻池峪)
(曰西麻池峪曰石峡峪曰鹳嘴峪曰官罗峪曰守经峪/曰张迹峪麻池峪即县西七里之麻池鹳嘴峪疑即灌)
(清之讹守经峪在县西三十里之/祖师山南馀所在之处俱未详)
杨家山在安定县东三里通志峰峦秀丽环拱如屏(己/上)
(安/定)
候雨山在保安县西一里一统志旧名官山旁有石室
天将雨则室中烟雾四塞人以为候
金鼎山在保安县西一百二十里洛水中通志四面无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588-0757a.png
依兀然孤峙昔时居民凿石为垛穿石为门以避寇乱
接庆阳府安化县界
石楼台山在保安县南七十里一统志奇峰突兀峭壁
陡绝下临重渊土人筑塞于此又于山崖凿窑穴居之
艾蒿岭在保安县东六十里通志即子午岭之分名也
绵亘延安庆阳两府几数百里相传吕布生于此有吕
布窑(己上/保安)
七郎山在宜川县西南通志三峰鼎峙壁立千仞一统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588-0757b.png
志上有石门及山砦相传宋时所筑
凤翅山在宜川县东南五里太平寰宇记在县南县廨
宇在其上雍胜略形如凤翅故名
虎头山在宜川县北二里通志形似虎头赤石银川二
水会于其下又县西北三里有公字山山形象公字
石阁山在宜川县北九十里通志今呼为高山耸峙特
立俯视群山下瞰黄河上有古寨太平寰宇记在云岩
县东北三十五里丹延两州界形似楼阁(谨按云岩故/城在县北)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588-0757c.png
云岩山在宜川县西北八十里通志魏云岩县以此名
太平寰宇记在云岩县东十里山形重叠如云
库利山在宜川县西北一百里云岩山西县志与旧临
真县相接金史地理志临真县有库利山(谨按临真县/今属甘泉界)
丹阳山在宜川县西南水经注丹水出丹阳山魏书地
形志临真县有丹阳山雍胜略丹岩山上有仙人炼丹
炉县志丹阳山一名丹岩山
盘古山在宜川县东南百二十里通志山势纡回翼带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588-0757d.png
河滨上有古碑剥落难晓
牡丹原在宜川县东二十五里雍胜略盛产牡丹故名
安乐山在宜川县东北七十里高树岭东通志一望平
原忽起孤峰秀入云表九域志相传昔时屯兵于此主
帅令唱安乐词以慰其意因名
孟门山在宜川县东北一百十里与山西吉州接界通
志黄河中流大石横亘数百步河水分流俯视如门禹
凿石导流之处又石溞在水南村黄河中远望横崖数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588-0758a.png
百丈其形壁立水气喷薄如雾人不能近土人呼为溞
口吕氏春秋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
逆流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水经注孟门即龙
门之上口也实为黄河之巨扼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
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其中水流
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窥深悸魄悬流千丈浑洪
赑怒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驶竹箭
非驷马之追也太平寰宇记在汾州县东南二十里(谨/按)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588-0758b.png
(汾州故城/在县东)县志在县东北石溞下三里禹贡锥指西直
宜川县与韩城之龙门相对在黄河中长七十馀尺
重覆山在宜川县东北百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在门山
县东二十七里山形重叠故名(谨按门山故城在/县北 己上宜川)
东峰山在延川县东一里通志一名太和山城跨山麓
青眉山在延川县西北七十里太平寰宇记后魏时有
吐蕃青眉族居此
鏊子山在延川县西七十里县志相近有禅梯岭为县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588-0758c.png
境扼吭要口中有石洞
洼山在延川县南百里雍胜略上有圣水泉旱祷辄应
(已上/延川)
锦屏山在延长县南一里名山记四时花朩繁茂中有
寺庙楼阁望如锦屏故名通志高耸秀丽形如画屏翟
水经其下
漱玉崖在延长县东一里通志崖下有泉声如漱玉下
流为鸳鸯渚萦回曲折翠蒲绿莎映带如画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588-0758d.png
高奴山在延长县北雍胜略崔巍峻险山顶平衍上有
古寨
九连山在延长县西十五里雍胜略九峰相接不断故

盘龙山在延长县西五十里县志悬崖峭壁延水环其
下又花石崖在县西七十里峭崖耸出玲珑奇巧观者
比之太湖石
独战山在延长县东北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山势险峻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588-0759a.png
一人独战可以当十因名(己上/延长)
冢岭山在定边县东南六十里通志在砖井堡南俗呼
南梁山有洛水出焉又北极山与冢岭相对一峰岿然
望之若虬龙奋迅而上
黄羊岭在定边县东南九十里砖井堡南通志为县要
(已上/定边)
骆驼山在定边县北套内通志在卯孩水东
错子山在定边县北套外唐书回纥传会昌元年回纥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588-0759b.png
为黠戛斯所破其牙部奉乌介特勒为可汗南保错子
山榆林卫旧志山在西受降城北五百里(己上边外名/山附见定边)
莲花山在靖边县西南通志宋范仲淹立寨于此
莺窝山在靖边县西南延绥志在宁塞堡西南二十五
里把都河北又有架炮山旗竿山俱在宁塞堡西南三
十里把都河南二山崔巍并峙各置亭隧
芦关岭在靖边县东南九十里接安塞县界延绥志延
水所出(已上/靖边)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588-0759c.png
木赖山在靖边县北套内后周书突厥传魏废帝元年
突厥科罗破邓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
高阙山在靖边县北套外汉书匈奴传元朔四年遣卫
青将六将军十馀万人出朔方高阙水经注赵武灵王
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连
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云举即状表目故有高阙
之名自阙北出荒中(已上边外名/山附见靖边)
 (臣/)谨按河套之地南抵边墙北滨黄河远者八九百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588-0759d.png
 里近者亦一二百里今叙次其山川由套内而及套
 外仍以郡邑约略分属之焉
  大川(水利/附)
延安府清水在肤施县东北自安塞县南流入境又东
入延长界水经注清水又东得龙尾水口又东会三湖
水水出南山三湖谷东北流入清水清水又东径高奴
县合丰林水地理志谓之洧水故言高奴有洧水肥可
㸐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丰林川长津泻注北流会清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588-0760a.png
水清水又南奚谷水注之水西出奚川东南流入清水
(谨按高奴故/城在县北)元和郡县志肤施县清水鲜卑谓之去斤
水斤一作筋北自金明县界流入(谨按金明县/今属安塞)太平寰
宇记濯筋水在县北二十九里又流入丰林县界耆老
云昔尸毗王割身救鸽身肉并尽于此水中濯其筋骨因
名县志一名延水亦谓之濯巾水又金明川一名西小
河在县西北五里自安塞县流来入延水又南河水一
名杏子河在城南门外源出甘泉县野猪峡北流至城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588-0760b.png
东入延水又清化水在县东四十里自安塞县流来入
于延水
定㾜泉水在肤施县东一里百二十步万佛寺北山半
崖县志以尸毗王割肤救鸽因名其泉温洁流入延水
柳湖水在肤施县城南门外通志昔多种柳其上故名
(谨按柳湖及南河水疑即水经注之三湖水然亦无可/考宋范仲淹和庞龙图柳湖诗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
(游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刘琨增坐啸王粲斗销忧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双)
(双飞乳燕两两睡驯鸥折翠贻归客濯清招隐流宴回/银烛夜行度玉关秋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惟公多)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588-0760c.png
 (雅故思去/共仙舟)
 牧龙川在肤施县东北五龙山下通志一名龙泉水经
 注龙泉在土军城东南道左山下牧马川多产名驹
 石油泉在肤施县南二十五里酉阳杂俎高奴县石油
 水水腻浮上如漆采膏车及燃灯极明
 暖泉井在肤施县西北五十里雍胜略泉有七孔其味
 甘美大寒众泉皆冻惟此流溢不减
 延利渠在肤施县南三里通志宋司马光为麟州通判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588-0760d.png
 凿引入城(谨按一云宋庞籍/知延州时所开)渠久废今城南石洞中犹
 有延利渠三字
本朝雍正十年重修渠首在花石崖下引杏子河水凿石
 渠七十八丈五尺土渠三里馀经流沙梁南寺灌田数
 百亩(宋司马光延利渠诗枝分清浅流纵横贯城/市还如恩在人利深无穷既 己上肤施)
 洛水在安塞县西北百二十里自保安界来东南径县
 西南入甘泉界太平寰宇记洛河在敷政县西七十里
 穿番部来至城下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588-0761a.png
清水在安塞县西北县志源出芦关谷南流抵城下径
凤凰山会西川水又东南入肤施界山海经阴山西北
百七十里曰申山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水经注区
水世谓之清水东流入长城径老人山下又东北流至
老人谷隋书地理志金明县有清水(谨按金明故/城在县北)
西川水在安塞县西通志自保安县黄花城牛头坡东
南流入与小平川会县志西川水至县东南二十里合
小平川入肤施界注于濯筋水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588-0761b.png
小平川在安塞县西北通志即龙尾水水经注龙尾水
出北地神泉障北山龙尾溪东南流注清水县志一名
金明川隋改置金明县取此
背水在安塞县北百五十里县志源出武家南塔东流
至卧牛城三十里入绥德州合于无定河
舐目泉在安塞县西十五里通志元孝子王思聪含水
舐其母目水甚清冽傍有涌泉寺(已上/安塞)
洛水在甘泉县西百步自安塞界流入径县西又东南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588-0761c.png
入鄜州界县志从马超洞东南流十里至白洛院寺又
三十里至县郭径太和山东又东南流四十五里径旧
抚安驿入鄜州界
野猪峡水在甘泉县东北四十五里通志源出峡左径
苏家河至大劳山其水渐大阿伏斤水入此河俗名北
小河西南入洛
阿伏斤水在甘泉县东北三十里太平寰宇记源出大
盘山东南姚崄谷流入洛河县志细流十里合北小河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588-0761d.png
又二十里入于洛
甘泉水在甘泉县西南五里通志出洛水西太和山近
颇堙塞惟存细流一线入洛县志在县南崖谷上泉去
地一丈飞流激射厥味甘美作饮馔盛暑不变唐天宝
元年县名甘泉以此
麻洞川在甘泉县东百二十里通志即黑水源出麻洞
东南流汇库利水又东南入宜川界谓之汾川水水经
注黑水出定阳县西山二源奇发同泻一壑东南流至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588-0762a.png
其县(谨按定阳县/今属宜川)太平寰宇记库利川在临真县北十
五里(谨按临真故城在/县东 己上甘泉)
黑水河在安定县北百里通志自黑水堡东流至清涧
界入怀宁河
秀延水在安定县北门外东流径清涧县至延川县东
入河山海经辱水出鸟山东流入于河水经注辱水俗
谓之秀延水东流得浣水口傍溪西转穷溪即浣水之
源也延水又东会于根水西南溪下根水所发而东北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588-0762b.png
注延水东南露跳水西出露溪东流又东北入延水乱
流注于河县志有北河源出安塞县北王家掌东流径
泰重岭又东径安定县城北通城壕亦名县河又东入
清涧县界谓之清涧水(谨按浣水根水露跳水盖即县/境之麻儿河等水及清涧之东)
(西二河延川之站川诸水/也然未有明證不可考)
潘陵川在安定县南八十里县志发源县之鸦鸽岭南
流入肤施界为清化河(己上/安定)
洛水在保安县西百里自庆阳府安化县流入又东南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588-0762c.png
入安塞界通志源出合水县白于山又流径安化县合
白豹川入县境又马步川在县西百三十里源自安化
县东流入洛(谨按马步川/即白豹川)
吃莫河在保安县西六十里自靖边界流入太平寰宇
记在保安军北十里源出番部吃莫川南流至军城西
六十里入洛河不胜船筏(谨按宋保安/军即今治)
园林川在保安县东八十里通志一名杏子河又名东
川水源出牛头坡至县东六十里为响崖川南流入安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588-0762d.png
塞界为东川水府志东川水流径园林驿入安塞县合
延水(谨按肤施亦有杏子河/别是一水 己上保安)
黄河在宜川县东百里通志北由延川界径本县南至
龙门入韩城界东岸即大宁永和吉州乡宁等地中有
壶口孟门即禹贡所谓既载壶口也水经注河水又南
右会区水又南合黑水又南过北屈县西其南为孟门
山又南得鲤鱼又南合赤水水出西北罢谷川东谓之
赤石川东入于河河水又南合蒲水又南合丹水又南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588-0763a.png
合黑水水西出丹山东北入于河河水又南洛水自猎
山枝分东派东南注于河河水又南出龙门口(谨按北/屈县今)
(属吉州其猎山之/洛水己无可考)元和郡县志黄河在门山县东三十
五里又在汾川县东七里河岸顿狭状似槽形乡人呼
为石槽盖禹治水凿石导河之处石槽长一千步阔三
十步悬水奔流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县志黄河自延川
界来至本县冯家坬入境又南至流源头入韩城界凡
经县境三百馀里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588-0763b.png
清水在宜川县东北百二十里自延长界来东流入黄
河水经注清水自合洧水又东注于河太平寰宇记渭
牙川在云岩县北二十五里从延长界来流五十里入
门山县界金史地理志门山县有渭牙川县志泽径水
在县东北百二十里一名岔界河东流入黄河(谨按泽/径水即)
(渭牙川也疑当别有一水乃/今皆以清水为泽径水矣)
汾川水在宜川县北八十里通志即黑水一名库利川
一名云岩河水经注黑水源出定阳县西山二源奇发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588-0763c.png
同泻一壑东南流径其县北又东南流合定水定水俗
谓之白水出定阳县南山定水谷又径定阳县故城南
又东注于黑水乱流东南入于河(谨按定阳故/城在县西北)元和郡
县志云岩县有库利川在县郭南县志汾川源出甘泉
县界径本县境行一百七十里东流入黄河
仕望川在宜川县西北四十里通志源出甘泉县东境
东流过平路堡又东合于银川又库砣水在县西北二
十里川南为汉北为蕃其人于川内共缔香火故呼香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588-0763d.png
火为库砣
银川水在宜川县西一里雍胜略围绕县城北流合城
南河通志今名西川水源出鄜州晋师山流径县西北
城外又径县东与赤石川合又乔家河在县东北合于
银川(谨按乔家河当即/仕望川之别名)
丹阳水在宜川县西南通志即丹水水经注丹水出丹
阳山东北径丹阳城东又东北合白水口又东入河(谨/按)
(丹阳城/即今县)元和郡县志西魏置丹州因丹阳川为名太平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588-0764a.png
寰宇记蒲川水自鄜州洛川县流入丹阳川
南川水在宜川县城东县册源出神道岭至县境付曲
村合丹阳水流径县之东北二门与仕望银川二水合
(谨按南川今皆以/为即赤石川疑误)
白水川在宜川县东南百二十里府志在白水里以水
色偏白而名源出韩城朱砂岭东流入黄河(谨按白水/今在丹水)
(之下入河恐非/水经注之白水)
圣惠泉在宜川县东南凤翅山浑瑊祠下通志泉极甘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588-0764b.png
美深二三丈龙常吸水其中旱祷有应且能疗疾(已上/宜川)
黄河在延川县东七十里自清涧县流入与山西永和
县分界又南入宜川界水经注河水又南右纳辱水又
南过高奴县东右会区水(谨按延川在汉/亦属高奴地)元和郡县志
黄河在延川县东八里(谨按唐延水/县在县东南)
秀延水在延川县东城下通志即辱水一名清涧水又
名吐延水俗名县河水经注秀延水东会根水又东南
会露跳水乱流注于河元和郡县志县有吐延水北自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588-0764c.png
绥德县流入县志自清涧县南流入径县东北至永宁
关入黄河(谨按西魏置延川县本以界内有吐延水/为名今人多以清水为延水其实非是)
站川水在延川县北一里通志源出禅梯岭东流径文
安驿又东入清涧水又小瞿唐在县西五里南为冈北
为砠中有石涧甚隘水流湍急故名小瞿唐
石油井在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通志其地名石
油沟井出石油可燃灯每岁六月取之涂己疮疾(已上/延川)
交口川在延长县东北六十里县志源出县西北东流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588-0764d.png
经独战山下入延川界
清水在延长县南自肤施县流入径县东入宜川界元
和郡县志唐移县于去斤水县志自肤施盘曲而来经县
南流入黄河一名翟水即濯筋河也又县西石磴矗起
盘折流向西门后人凿石通水建永逸桥谓之朝阳水
石油井在延长县南锦屏山下通志其油可燃兼治癣
(已上/延长)
洛水在定边县东南百五十里史记晋文公攘戎居于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588-0765a.png
河内圁洛之间县册洛水源出琉璃庙石缝中东南流
径页水川合铁鞭城水入保安界(谨按通志以此/为洛水别源)
三山水在定边县西南百里县册源出三山儿东南二
岔合石涝池水径饶阳堡饶家水东注之又南入北萧
关合朩瓜城水黑城子水跌脚城水沙家掌水梁家沟
水汝麻台水塔儿掌水入红城子经环县西南即马岭
水上源也
盐池在定边县西北盐场堡北一统志元和郡县志云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588-0765b.png
盐州五原县盐池四所一乌池二白池三细项池四瓦
窑池乌白两池出盐今度支收粜其瓦窑池细项池并
废今县本唐盐州地此盐池当即乌白等四池之一延
绥志原属灵夏卫嘉靖九年总制王琼改属本卫池周
三里许中有井引水溉畦一夕视之若积雪此九种之
一也又其东南有涝池盐池水卤不可饮涝池水可饮
堡人汲者便之二池之西为宁夏境(谨按通鉴地理通/释汉于上郡龟兹)
(置盐官疑即此/ 己上定边)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588-0765c.png
咂把湖在定边县北套内延绥志在旧临戎县南马理
陜西通志在骆驼山南(已上边外大/川附见定边)
荍麦河在靖边县东南十里通志源出县东南荍麦城
下北流至县北有红柳河自定塞堡流入径范老关西
又东北至城北合流出边为大狼河东径镇罗镇静二
堡北又东至龙州堡合滉忽都河或曰滉忽都河有别
源出靖边城西石头沟东北流合城东之黑龙王沟而
出边入镇罗界即此又有海棠河在镇静堡北塞外东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588-0765d.png
流至威武堡东入滉忽都河
杏子河在靖边县南三十里通志发源总管塔南流径
牛头坡又径杏子城西入保安界(已上/靖边)
屠申泽在靖边县北套内通志一名浑泽汉书地理志
窳浑县有道西北出鸡鹿塞屠申泽在县东水经注河
水溢于窳浑县故城东其水积而为屠申泽泽东西一
百二十里阚骃谓之浑泽
彬草湖在靖边县宁塞堡西北套内又神水滩在县东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588-0766a.png
北套内通志有水一泓周百馀步平地突出数丈迸珠
溅玉旱涝并无增减延绥志在镇静堡北水如趵突冬
夏渊渟(己上边外大/川附见靖边)
  古迹(第宅/)
延安府宋供兵硙一统志在府城南又铁钱监九域志
熙宁八年置在延州城东(宋司马光供兵硙诗晨暮响/寒泉飞轮驶风转士饱气益)
(振轻与/先零战)
摘星楼一统志在肤施县东南嘉岭山又岭西楼在县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588-0766b.png
西凤凰山俱范仲淹建
迎薰亭一统志在肤施县南柳湖其旁有禊台翠漪亭
皆宋韩琦建
飞盖园肤施县志在县南三十五里知延州庞籍游宴
处司马光诗军中富馀暇飞盖城南隈因以为名
翡翠楼一统志在延长县东南六十里圣灯沟上石台
周四百馀步高百丈上有楼极目山川苍翠又斗鸡台
在县西二十里(创建时代/俱无考)
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588-0766c.png
  古迹(祠宇/)
唐浑忠武王祠一统志在宜川县东凤翅山祀浑瑊
香林寺一统志在安塞县西洛水滨开元初建
白鹤观一统志在宜川县南三里明皇为老子建
宋韩范祠一统志在府城东关祀韩琦范仲淹
五贤祠一统志在肤施县西山祀周二程张朱五子
二贤祠一统志在宜川县南门外祀胡瑗张横渠
李太尉庙一统志有二一在安塞县西五十里一在保
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588-0766d.png
安县东北九十里亦曰顺惠王庙祀李显忠
金蹄犊子庙一统志在安塞县南太平寰宇记在敷政
县西三里有古城昔有犊子出于石缝中金蹄银角化
为玻黎玉因立此庙城今毁
髑髅山神庙太平寰宇记在延长县东六十里相传古
时战斗收人首千万于此山因置神庙(谨按赫连勃勃/杀人积为京观)
(谓之髑髅台/或即此也)
可野寺一统志在宜川县北太平寰宇记在云岩县北
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0588-0767a.png
十五里故老相传刘荫河坐禅处土人呼堡为可野四
面悬绝惟北一面可通
金万佛寺一统志在肤施县东北清凉山有大小石佛
万馀多金元旧碣上又有清凉寺旧传为尸毗遗迹
  古迹(郊邑/)
秦长城府志在定边靖边二县北史记始皇使蒙恬将
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地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
塞延袤万馀里水经注走马水东北入长城即蒙恬所
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0588-0767b.png
筑也
汉藩延堡通志在安塞县西南一百里相传为马超所

丹阳城一统志在宜川县西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赤
金为下孟康曰赤金丹阳铜也水经注丹阳水经冶东
俗谓之丹阳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
晋三城一统志在肤施县东南咸和九年北羌王薄句
大等扰北地冯翊石宏将郭敖石斌讨之薄句大奔马
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0588-0767c.png
兰山敖乘胜逐北为羌所败斌将馀众保三城义熙三
年赫连勃勃以朔方叛秦攻秦三城以北诸戍悉拔之
晋书地理志赫连勃勃平刘义真以朔方牧镇三城魏
书地形志广安县有三城(谨按广安故城/今在延长县东)
黑城一统志在甘泉县东太平寰宇记在临真县东二
十五里库利东流川交口赫连勃勃大象二年于此置
郡其城缘山坡崎岖不正遂名黑城
圣人城一统志在保安县东七十里太平寰宇记从蕃
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0588-0767d.png
界末族界来经保安军界一百五里入敷政县界即
赫连勃勃自夏台入长安时平山谷开此土人呼为圣
人道
百井戍一统志在靖边县南元和郡县志在长泽县南
八十里赫连勃勃与□发傉檀战处(谨按长泽故/城在县东)
后魏临真城通志在甘泉县东一百八十里后魏为城
今为镇秦晋冲路一统志居民繁庶为县大镇
尸毗墓梦溪笔谈延州天山之巅有奉国佛寺庭中有
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0588-0768a.png
一墓世传尸毗王之墓尸毗出于佛经大智论言常割
身肉尽今天山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庆历中施昌
言镇鄜延坏奉国寺为仓发尸毗墓得玉环玦七十馀

隋薄姬冢通志在甘泉县西六十里冢高丈馀其间老
柏古松蓊翳相映县志俗传炀帝纳妃名薄姬殁后葬

唐杜甫川府志在府城南七里西南折入四十里牡丹
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0588-0768b.png
遍山谷樵者采之为薪欧阳永叔花谱所谓延安牡丹
与荆棘无异者也甫避乱寓此范仲淹大书杜甫川三
字于川口(谨按杜甫寓延州无可考然甫有塞芦子诗/又彭衙行云少留同家洼欲出芦子关意亦)
(其游历所及今从/陜西通志载之)
芦关通志在安塞县北一百五十里雍胜略有东西二
城遗址唐书地理志延长北有芦子关长庆四年筑城
于关北以护寨外元和郡县志关属夏州在寨门镇北
去镇一十八里(谨按寨门镇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元/和郡县志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
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0588-0768c.png
(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又考明成化二年移置/榆柳庄名镇静九年复移于白塔涧口去塞三百里县)
(志称城垣屹然盖/旧寨之遗基也)通鉴后唐长兴四年李彝超以夏州
拒命命药彦稠等讨之进屯芦关彝超遣党项抄掠官
军自芦关退保金明赵珣聚米图经自芦关南入寨门
为金明路旧有芦关寨宋史地理志至道中废元丰四
年复为戍守之所李继周传淳化五年继周以阿都关
寨门芦关等砦最居边要遂规修筑砦城蔡梦弼杜诗
注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两崖峙立如门形如葫
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0588-0768d.png
芦故谓之芦子县志北控沙漠旧设兵固守今城犹新
环城坑窖尚存别名铁门砦
洪门故镇一统志在靖边县南唐书张献甫传献甫领
邠宁节度使请复盐州洪门及洛原镇屯兵诏可太平
寰宇记宥州南至洪门镇八十里为界
浑瑊墓一统志在宜川县西南五十里
后梁高万金墓通志在府城南八十里盘龙村延绥志
万金河西人高万兴弟延州刺史贞明四年卒乃以万
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0588-0769a.png
兴为鄜延节度兄弟世家其土
宋金明砦通志在安塞县东南一百一十步宋史地理
志熙宁五年省金明县为砦周美传康定初夏人破金
明诸砦美请于范仲淹曰金明当边冲今不亟城将遂
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新兴堡安塞县志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控延安东北
疆远川一带太平兴国中筑一名新砦
招安桥通志在安塞县西北四十里甃石为之狄青筑
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0588-0769b.png
招安砦于桥子谷即此地历元迄今往来利济
柳榆堡通志在安定县西北四十里范仲淹所筑
园林堡通志在保安县东八十里即园林驿九域志庆
历五年置
金汤城通志在安定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宋史哲宗本
纪元符二年筑鄜延路金汤城周美传美败夏人于金
汤城焚其族部二十一县志为县戍守要地今基址犹
存与庆阳黑水接界
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0588-0769c.png
云岩镇通志在宜川县北少西八十里府志山岩重叠
如云故名后魏置县唐因之宋熙宁中省为镇
刘延庆墓一统志在保安县北二里延庆官保信军节
度使
金永平堡通志在延川县西北一百里金史地理志延
川寨一永平府志古永州城(谨按唐武德二年于/金城县界内置永州)县志
皇统二年修寨一所明知县王世相金栋继修
元瓦𡏟堡通志在安定县东三十里元初建因山为堡
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0588-0769d.png
明季寇数至邑人郭永治守禦有方堡赖以无恐
高奴寨通志在延长县北二百里北山府志元图烈巴
令参政何远筑以屯兵周二百九十八步在高部山上
四面陡绝俗讹为高奴非也
明延水关通志在延川县东南七十里吐延川口东临
黄河北通山西永和县府志魏置文安县隋废唐改延
水宋省为镇入延川今为延水关又有清水关在县东
南一百里清水川口东临黄河北通山西大宁县有清
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0588-0770a.png
水关渡
文安堡通志在延川县西三十里明参政张愚筑又禅梯
岭堡在县西七十里嘉靖间延绥巡抚张珩言延川县
西有禅梯岭乃套夷深入之路比他镇独重宜增筑一
城从之
砖井堡一统志在定边县东四十里正统二年置后余
子俊以砖井难守于迤西东海螺城改置新兴堡嘉靖
三十二年复修砖井城在平川为极冲上地又新兴堡
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0588-0770b.png
在县东南八十里成化十一年置城在山上为次冲中

安边堡一统志在定边县东一百里亦名旧安边营地
名深井正统二年置城在平川为极冲中地成化十一
年余子俊以其地平旷难守移守深河儿地名中山坡
改置新安边营城在山坡为极冲中地背山面水险阻
四塞嘉靖三十三年巡抚王轮以旧营地近大边复守
之于是新旧两营并置
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0588-0770c.png
柳树涧堡一统志在定边县东一百四十里天顺初置
为极冲中地又名涝池堡在县南一百里成化十一年
置三山堡在县西南九十里成化九年置饶阳水堡在
三山堡南四十里成化十三年置
盐场堡一统志在定边县西四十里成化十三年置城
在平川为极冲中地
镇罗堡一统志在靖边县东北四十里本名鱼口砦明
万历十八年增置城在平川为极冲中地
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0588-0770d.png
镇静堡一统志在靖边县东北八十里地名白滩儿亦
名白塔涧口明初守安塞县塞门成化三年尚书王复
请移于榆柳庄改名镇静后又移此城在山畔北临快
滩河为极冲中地
龙州堡一统志在靖边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成化五
年置城在平地为极冲中地
宁塞堡一统志在靖边县西四十里明成化十年置城
在山原为极冲中地又把都河堡在宁塞堡西三十四
卷二十三 第 40a 页 WYG0588-0771a.png
里把都河口成化九年置
 
 
 
 
 
 
 
卷二十三 第 40b 页 WYG0588-0771b.png
 
 
 
 
 
 
 
 关中胜迹图志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