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588-071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关中胜迹图志卷二十
           陕西巡抚(臣/)毕沅撰
  名山
汉中府宝山在南郑县北十馀里舆地纪胜旧传山中
得宝珠故名
旱山在南郑县西南二十里通志旱一作诗瞻彼旱
麓毛传旱山名汉书地理志南郑县旱山池水所出水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588-0711d.png
经注旱山下有祠列石十二不辨其由盖社主之流百
姓时祈祷焉周地图记山上有云即雨傍有石牛十二
头下有石池水雍大记汉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四峰八
面东临老渚河北距汉水南接巴山有池水一统志亦
名天池山(谨按旱汉以音近而讹后人遂分以为二山/也汉志池水出旱山而雍大记池水出汉山)
(益为/可据)
狮子山在南郑县北四十里雍胜略形如狮子上有宝
峰院下有洗佛潭通志潭在狮子山西南水自悬崖下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588-0712a.png
注其潭有三地险水深
听山在南郑县西北二十七里舆地纪胜西抵婿水小
溪水经注婿水北发听山通志俗传唐公房仙去婿归
惟闻空中歌管声因名听山
天台山在南郑县西北七十里通志顶平如台有飞泉
数百尺下为深潭号佛子潭
龙冈山在南郑县西十里舆地纪胜相传梁天监中有
龙斗于此华阳国志龙冈北临汉水南带廉津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588-0712b.png
中梁山在南郑县西十五里舆地纪胜汉中记云以其
镇梁州之中故名(亦见/褒城)
黄牛山在南郑县西南五十里魏书地形志华阳县有
黄牛山(谨按后魏县/为华阳地)太平寰宇记山有石黄色远望如
牛因名山下有黄牛川十道记云黄牛川有再熟之稻
土人重之
笼盖山在南郑县西南五十里雍胜略其南麓与巴山
相接老渚河源出于此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588-0712c.png
峨公山在南郑县南六十里通志宋元嘉十一年萧承
之进据峨公山击败杨难当军梁土民思承之功于峨
公山立庙祀之
仙台山在南郑县南百九十里太平寰宇记一名玉女
山高峻不可登上有古城三门道经云玉女所居之地
故名舆地纪胜一名米仓山与大巴山相连有韩信庙
及截贤岭云萧何追韩信至此县志米仓山高耸摩云
登其巅则褒沔洋凤俱归一览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588-0712d.png
大巴山在南郑县南百九十里接西乡界一统志亦名
巴岭山水经注廉水出巴岭山元和郡县志旁临汉江
与三峡相接山南即古巴国
梁州山在南郑县东南百八十里一统志亦名梁山太
平寰宇记尔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州因
山名舆地纪胜其西与孤云两角诸山相接大山四围
其中三十里许甚平旷或云古梁州治也
武乡谷在南郑县东北三十里十道志蜀封诸葛亮为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588-0713a.png
侯国
骆谷在南郑县东北百二十里通志自洋之真符至此
屈曲八十里八十四盘姜维伐魏出此(已上/南郑)
云雾山在褒城县西北七十里通志绝顶有崖高百尺
横数十步县境高山此为第一上有水痕如龙黑白各
四颠倒悬挂其东西横截者为横当山乃云雾山北界

连城山在褒城县北六里通志下临褒水相传为汉王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588-0713b.png
练兵处亦名汉王山
鸡翁山在褒城县北一统志即连城后山也高峰突起
类鸡冠因名稽神录唐温造为兴元节度使行汉中大
雨平地水尺馀不可进乃祷鸡翁山神疾风驱云即时
晴霁文宗闻其事封山神为侯
石门山在褒城县北十里左思蜀都赋岨以石门水经
注褒水东南径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又东南历小石
门石门穿山通道六丈有馀刻石言汉永平中司𨽻校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588-0713c.png
尉犍为杨厥所开逮建和二年大中大夫同郡王升琢
石颂德以为即石门道蜀王时五丁所开厥盖因而广
之门在汉中之西褒中之北后魏王远石门铭序正始
元年汉中献地褒斜始开至石门北一里西上凿山为
道峭岨盘纡行者苦之梁秦初附刺史羊公表求自回
万以东开创道路至永平二年毕工阁广四丈路广六
丈皆填溪栈壑砰险梁危自回万至谷口三百馀里连
辀骈辔莫不通焉县志石门在县北鸡头关下此门通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588-0713d.png
可避七盘之险南三十步为手爬崖崖南五十步为一
点油石(魏王远石门铭龙门斯凿大禹所彰兹岩乃穴/肇自汉皇道由国中以宣四方其功伊何既逸)
(且康去深去阻匪□匪艮西带汧陇东控樊襄河山虽/险汉德是强昔为畿甸今则关疆永怀古烈迹在人亡)
(不逢殊绩何用冉光水眺收皛林望幽长夕凝晚露昼/涵曙霜秋风夏起寒乌春伤穹窿高阁有车辚辚成夷)
(古道驷牡其骃千载绝轨百两更新敢刋岩曲以纪鸿/尘唐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诗楼上春)
(云水㡳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深惭走)
(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萹)
 (臣/)谨按石牛道即金牛道自沔县西南至四川之大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588-0714a.png
 剑关口皆谓之金牛道考汉中入蜀之道有二其一
 即金牛其一谓之米仓自南郑而南循山岭达于四
 川之巴州曹操击张鲁鲁奔南山入巴中乃米仓道
 也今驿路所趣盖金牛道而米仓为僻径焉
箕山在褒城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箕山上有池四时
不涸俗号秦王猎池山南有穴号丙穴有谷号道人谷
即郑子真隐处水经注丙穴出嘉鱼常以三月出十月
入地穴口广五六尺去平地七八尺泉悬注鱼自穴下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588-0714b.png
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下注褒水
七盘山在褒城县北十里通志在鸡头关下盘回七转
方至山顶由此入连云栈山顶有洞下有穴大如斗名
鱼洞(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诗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匆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
(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龙峰在褒城县北二十五里通志巨石崚嶒突出有如
龙首直走乌龙江岸波涛吞吐如龙之吸浪
衙岭山在褒城县西北九十八里汉书地理志武功县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588-0714c.png
褒斜二水俱出衙岭山水经注褒水西北出衙岭山(谨/按)
(县北九十里有马道山山东北有凤凰山一名太白山/人县北九十五里有燕子崖以道里计之疑即衙岭矣)
石笋山在县北百二十里通志山下有龙潭广一亩许
游者至潭隈相戒无謦欬有之则澈底清潭顷刻浑浊
见者无不骇心又相近有回水洞褒水至此潜入崖穴
东通城固县婿水河
云梦山在褒城县西北五十里牛头山后一统志俗名
观山最高处有云台观观东一里曰飞仙崖石峰壁立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588-0714d.png
高三百五十五丈崖下曰龙洞深数步下有石池水自
上滴入不溢不涸又西三里有青龙洞深丈馀亦有石
池又有圣水洞石井亦深丈馀
赤崖在褒城县西北一统志褒斜阁道所经亦曰赤岸
蜀汉置赤岸库于此储军资赵云别传云有军资馀绢
请悉入赤岸武库是也通志孔明与兄瑾书曰顷大水
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
牛头山在褒城县西二十五里魏书地形志武乡县有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588-0715a.png
牛头山(谨按武郳县今在/南郑魏属褒中郡)太平寰宇记山高百仞其上
云覆如笠即雨故亦号为戴笠山雍胜略山有巨石似
牛头其下有灵液泉
女郎山在褒城县西南八十里水经注汉水南有女郎
山上有女郎冢裁有坟形山有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
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有小水北流入
汉谓之女郎水舆地纪胜俗呼姑子山
华山在褒城县西南一百十里通志根盘百里许有洞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588-0715b.png
高大深邃内有灵湫祷雨辄应
中梁山在褒城县南三十五里一统志南麓有玉女洞
溪水自山峡下泻悬如瀑布又数步有水涌出为玉女
泉合溪水灌田县志从山南入褒城有三道东曰猴子
岭中曰土地垭西曰石梯口石路崎岖迤西孤峰特立
者曰大孤山又西峙立两河口者曰小孤山(互见/南郑)
金华山在褒城县南九十里通志从外望之层峦叠嶂
包裹有如莲花自内视之逶逦平旷最为幽胜相近有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588-0715c.png
青锉山山多杉桧其顶有石如锉
孤云山在褒城县南百二十里通志与两角山相连上
有石刻云汉相萧何追韩信至此玉堂閒话兴元南有
路通巴州其路深溪峭岩扪萝摸石一上三日达于山
顶行人止宿则絙蔓系腰萦树而寝不然则堕深涧其
绝顶谓之孤云两角彼中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淮
阴侯庙在焉
玉映山在褒城县南百九十里一统志明嘉靖中始开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588-0715d.png
有石窦曰麒麟洞可以祷雨通志入洞数里如下井见
岩溜下垂凝结若柱又历数门始见泉水渊澄莫测至
今遇旱必祷
黄鹿谷在褒城县东二十里太平寰宇记谷中多鹿土
人亦名黄鹿山舆地纪胜亦名鹿堂谷
褒谷在褒城县东北十里通志自此入连云栈西北一
百五十里入凤县界又二百二十里直抵郿县之斜谷
今亦谓之南口所谓南口曰褒也史记正义褒谷在梁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588-0716a.png
州褒城县北五十里左思蜀都赋良朩攒于褒谷注褒
中县南口斜谷水源在北南流经褒中故北口曰斜南
口曰褒同一谷耳长四百七十里水经注褒水自小石
门又东南历褒口即褒谷之南口也(已上/褒城)
通关山在城固县北三十里通志即通关势水经注婿水
经通关势南山高百丈馀高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
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舆地纪胜山在婿水北
桃林山在城固县北四十里雍胜略上有石观音像隐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588-0716b.png
然崖壁间其相近有风高山上有风洞怒吼不息压之
以大石亦吹起又稍东有五峰山五峰列如屏
九真山在城固县北五十里舆地纪胜道家谓太白山
六百里与三嵎山相接大峰上有九真玉井
斗山在城固县西北二十里雍胜略与三嵎山对峙脉
自三嵎迤逦而南回转东向一峰耸起有似斗杓婿水
自北萦绕东出上有升仙观古称福地道经云斗山有
五穴通昆崙陇山武当青城长安穴有肉芝得而食之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588-0716c.png
可延寿
三嵎山在城固县西北四十里舆地纪胜高耸万仞中
多灵药太平寰宇记周地图云三嵎山上有三峰如覆
鼎足
白云山在城固县东北三十里通志山东有神崖山南
有骆驼山西连牛蹄山北接龙泉山多产药物俗传张
良辟榖于此(已上/城固)
兴势山在洋县北四十三里通志一名镇势山一名兴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588-0716d.png
势坂魏书地形志龙亭县有镇势山(谨按龙亭故/城在县东)水经
注小城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坂诸葛亮出骆谷戍
兴势置烽火楼处元和郡县志洋州兴道县后魏分置
兴势县治兴势山上(谨按兴道故城在今县/东兴势故城在县东北)太平寰宇
记在兴道县西北今郡城所枕自然陇势形如一盆外
险而内有大谷为盘道以上数里始及四门最为险固
筼筜谷在洋县北十里宋苏轼筼筜谷偃竹记筼筜谷
在洋州文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588-0717a.png
府志由土门入循灙水而陟其上内平外昂一览山无
遗胜又掘地三尺即得水产佳竹旧有亭今废竹亦荡

释子山在洋县北十五里通志唐僧法照居于此其山
峭削孤危崖腹有洞仅可容身即唐法照念佛声闻长
安处也因名念佛岩下临碧潭澄澈如镜每岁五月五
日泛五色泡光彩色夺目
灙谷在洋县北三十里一统志即骆谷南口唐书地理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588-0717b.png
志兴道有骆谷路南口曰灙谷北口曰骆谷舆地纪胜
骆谷在真符县屈曲八十里凡八十四盘通志后魏之
灙成郡以此名(谨按灙城故/郡在今县北)
石锉山在洋县北五十里雍胜略山最高每雨必有云
出其顶通志九十四峰高耸连云上有石桩石箱
汉王岭在洋县北七十里通志即骆谷道汉高祖曾经
此其相近有八里洞在层山中有平原八里故名
寒泉山在洋县北百二十里水经注阳都坂西连寒泉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588-0717c.png
岭汉中记曰自西城涉黄金峭寒泉岭阳都坂峻崿百
里绝壁万寻既造其峰谓巳踰崧岱复瞻前岭又倍过
之通志仙人李八百居此唐公房师事八百房谒八百
以杖指崖间泉即涌出清凉特甚因以名山
华阳山在洋县北百四十里通志唐分置华阳县在今
县北以此名也
子房山在洋县西四十里通志相传为留侯辟榖处多
药苗山接城固界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588-0717d.png
祈子山在洋县南七里通志一名凤翼山下瞰汉江东
枕沙河上有圣母祠祈祷辄应故名俗讹为鸡子山山
巅有云即雨旱常祷此
龙亭山在洋县东二十五里通志昔置龙亭县于此舆
地纪胜赤坂在洋州东龙亭山土色甚赭建兴八年魏
军侵汉武侯次城固赤坂以待之即此通鉴地理通释
赤坂为龙亭入子午谷之口
黄金谷在洋县东八十里通志汉水经其中亦谓之黄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588-0718a.png
金峡滩石迅恶舟楫难过水经注山有黄金峭水北对
黄金谷有黄金戍傍山依峭险折七里氐掠汉中阻此
为戍与铁城相对昔杨难当令薛健据黄金姜宝据铁
城阴平太守萧祖攻拔之败退酉水元和郡县志黄金
县西北有百亩山黄金谷其谷水陆艰险语曰山水艰
阻黄金子午魏曹爽伐蜀蜀将王平拒之于黄金谷谓
此山也
子午谷在洋县东百六十里元和郡县志黄金县有驿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588-0718b.png
即子午道也旧道在今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
以旧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坏乃别开乾路更
名子午道即此路也府志子午谷有二一在洋县东一
百六十里此汉魏旧道也梁别开乾路在县东三十里
龙亭
三岭在洋县东北二百馀里通志蜀汉费祎拒曹爽处
太白山在洋县东北唐书地理志真符县有太白山真
符洞舆地纪胜山去真符县四百五十里面𨽻凤翔背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588-0718c.png
属真符唐天宝中得玉册于此(谨按县图北至郿县界/二百一十里而太白山)
(在郿县东南似不应相去如此其远旧志谓山在县北/四十五里虽或讥其误然以道里计之大约不过二百)
(馀里县已/上洋)
巴山在西乡县西南接四川巴州界通志一名巴岭山
一名大巴山即南郑之大巴岭也舆地纪胜巴岭山在
旧洋源县南十里(谨按洋源故/城在县南)
龙洞在西乡县西南石壁嵌空洞凡数十处投以石则
风雨立至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588-0718d.png
凤凰山在西乡县南十五里通志又相近有皂军山宋
吴玠屯兵于此上有擂鼓台又县南二十里有元阳洞
近时龙洞祈雨以瓶投洞中年馀出于元阳洞人皆异

穿石崖在西乡县南七十里通志绝壁千仞上有水帘
宋进士雷忠避兵处削成一壁高不可攀穴容千人白
云时聚时散故穴不常见
星子山在西乡县南三百里通志洋水源出于此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588-0719a.png
午子山在西乡县东南二十里一统志一名母子山三
峰削立二水环流山巅有洞四五深不可测风出入有
声谓之风洞亦谓之午子洞又圣水峡在山之东峡中
有泉自穴涌出一日三潮谓之龙泉又飞龙山在午子
山左冠朱山在午子山右一名华表山峰峦峭拔
红崖洞在西乡县东十里茂林脩竹高阁临流为邑之

饶风岭在西乡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一统志在汉江北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588-0719b.png
岸与石泉接界(乂见石泉/已上西乡)
豆积山在凤县北一里通志一名龙脑山一名遁迹山
方舆胜览唐冲妙先生张果之别隐淳熙中宪使李大
正大书遁迹山三字镌于山麓
父子谷在凤县北二里通志唐僖宗幸蜀至白石镇有
村叟进醴问其居曰父子谷因赐金帛太平寰宇记有
大小石若相怀抱因名
南岐山在凤县南十里雍胜略上有竹云洞内有湫池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588-0719c.png
旱祷多应
紫柏山在凤县南百三十里通志一名紫柏坂有洞在
山巅石壁峻险人不可到太平寰宇记紫柏坂在梁泉
县东周地图云其山两头高状如龙形一名龙如山山
多紫柏方舆胜览山中有七十二洞仙人多隐于此陇
蜀馀闻紫柏山在柴关岭南相传留侯辟榖于此下有
留侯祠
马鞍山在凤县东南二十里通志安河水出此水经注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588-0719d.png
马鞍水东出马鞍山
凤凰山在凤县东三里通志世传凤凰常集于此一统
志一名鸑鷟山
玉皇山在凤县东八十里一统志山极高寒不生禽鸟
绝顶有大石覆如殿宇
御爱山在凤县东北三十里方舆胜览在松林堡侧唐
韦庄入蜀记大散岭之北僖宗巡幸历山下爱玩不能
去因名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588-0720a.png
兴赵原在凤县东北方舆胜览绍兴十二年与金分划
乃割秦商之半又弃和尚原方山原以大散关为界于
关内则兴赵原为控扼之所
黄牛塞山在凤县东北百十里通志宋吴玠将杨从义
金萨里罕大战于此(已上/凤县)
定军山在沔县东南十里雍胜略两峰对峙山下有坡
可驻万军蜀将黄忠斩夏侯渊于此蜀志建安二十四
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依定军山势作营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588-0720b.png
夏侯渊将兵来争先主命黄忠乘高攻之斩渊遂有汉
中华阳国志定军山北临沔水水经注沔阳故城南对
定军山(谨按沔阳故/城在县东)陇蜀馀闻顾璘云武侯兵书匣在
定军山上壁立万仞非人迹可到余两经其地初视匣
其色淡红后则鲜明若更新者殆不可晓雍大记山下
有诸葛武侯墓(详见/占迹)
卧龙山在沔县北一里一统志东连百丈坡上有莲花
池池上旧有卧龙亭相传武侯读书处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588-0720c.png
铁山在沔县北五里通志宋隆兴时姚仲置寨于此以
禦金人
潭毒山在沔县西北八十五里雍大记在旧大安军之
三泉今沔县地宋绍兴三年金萨里罕入兴元刘子羽
筑垒于此以扼之(谨按旧大安军三泉故城/俱在今县西南接宁羌界)
白马山在沔县西五里水经注浕水径张鲁治东水西
有山庾仲雍谓之白马塞太平寰宇记西县有白马山
张衡家传云衡于浕口升仙时乘白马后人遥望山上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588-0720d.png
往往有白马往来因名
嶓冢山在沔县西南一百十里接宁羌界隋书地理志
西县有嶓冢山(详见/宁羌)
卓笔山在沔县南二十五里通志峰峦削起如笔架下
有圣水亢旱不涸宋元时祷雨多应
龙门山在沔县南六十里通志石穴数十丈其状如门
何景明仇池诸山记在官道傍悬壁环合上透碧虚中
敞大洞下漱清泉水帘悬夏冰柱凝冬宋文潞公宋景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588-0721a.png
文赵清献王素韩绛吕况吕公弼吕大防皆有留题行
三里乂有龙洞苏元老云自利至兴行五百里几半蜀
道而岩洞之可喜莫如龙洞重檐厦屋深不可测
武兴山在沔县东北十五里通志东临旧州河西接百
丈坡元褒州城在此又百丈坡在县东北二十里由凤
县南桑砰铺而入至百丈坡而出路长二百里为古陈
仓道今荒塞(已上/沔县)
巾子山在略阳县南三里太平寰宇记山半有洞名朱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588-0721b.png
沙洞通志一名凤凰山一名三峰山首冠群山高耸万
仞卓然壁立有杨难当祠又有对融山在其后
天池山在略阳县北四十里通志山巅有池方一亩水
深丈许冬夏澄滢
八渡山在略阳县北七十里通志四面险阻林朩幽深
山溪交萃路列三岐要害之区也县志山接徽县界为
徽凤要路
朝阳洞在略阳县北百二十里通志在白水江边悬崖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588-0721c.png
间一名药水洞有佛宇其内有钟乳石莲花盆承石上
水饮之已疾左壁瀑布十馀寻又雷洞深不可测中殷
殷有声又风洞外狭内广时有风出又雨洞嵌空玲珑
顶覆千叶石莲有水四时倾泻传为胜槩
青泥岭在略阳县北百五十里通志古栈道也后改道
于白水江九域志长举县有青泥岭(谨按长举故城在/县北宋余靖过青)
(泥岭诗老杜休誇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青泥岭上青云客二十年来七往还)
宝子山在略阳县西北通志相传其山产金宝相近有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588-0721d.png
天匆山壁上有穴如匆又有万仞山苍崖蔽日危峰矗
云上有白起寨下枕嘉陵江有关
落丛山在略阳县西北通志周武帝改落丛郡以是名

药水岩在略阳县南七里嘉陵江上方舆胜览去沔州
城七里南有二石洞洞有泉能疗疾(谨按宋改武兴/为沔州即今治)
志两洞之间有一泉西流入嘉陵江谓之药水饮之愈
疾上山五里又有石乳洞容千馀人前有一泉不竭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588-0722a.png
玉女山在略阳县东南三十里名山记山高千仞云霞
映之不见其巅山半有白石如人冠冕坐于崖间前有
白石数层如人侍立状
飞仙岭在略阳县东南四十里方舆胜览相传徐佐卿
化鹤升仙之地上有阁道百馀间即入蜀大道(谨按沔/县云濛)
(山亦相传有徐佐卿事疑其一山连亘而两载之唐杜/甫飞仙阁诗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栈云阑干峻梯)
(石结搆牢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人马同)
(疲劳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588-0722b.png
大丙山在略阳县东南七十里又小丙山两山相连左
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注丙穴在汉中沔阳县有鱼
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丙地名也太平寰宇记大景小
景二山景字本为丙唐讳改之并在顺政县东西七十
里其山峻崖南北相对高百馀丈山衣石发被于崖际
北有穴方圆二丈馀其穴有水潜流土人相传为丙穴
周地图记云以其口面丙因以为名沮水经穴门而过
或谓之大丙水每春三月上旬有鱼从穴出跃相传名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588-0722c.png
为嘉鱼左太冲赋所谓嘉鱼是此山也
 (臣/)谨按水经注丙水上承丙穴下注褒水据此丙穴
 当在褒城而刘逵蜀都赋注谓在沔阳县太平寰宇
 记因以为沮水所经二者不能相合雍胜略又以宁
 羌州有嘉鱼洞为即丙穴其馀在褒沔之间汉川南
 北鱼洞不一其处通志谓地气相类鱼自穴出者多
 而人皆欲假丙穴以美其名纪载或多失实其说信
 矣(臣/)又考前代地志所载丙穴不独在汉中如巴陵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588-0722d.png
 昆阳皆有之而蜀中尤多若邛州大邑县万州梁山
 县达州明通县并称有丙穴产嘉鱼则又纷然不可
 悉数矣至一统志略阳丙穴盖本太平寰宇记通志
 列入沔县而以略阳之二景山为误然考略阳接壤
 沔县略阳之东南即沔县之西北通志谓在沔县西
 北八十里覆其地理与在略阳者实则一山今从一
 统志载之
石鉴山在略阳县东北通志山崖当中一石片方广尺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588-0723a.png
馀光明可鉴(已上/略阳)
嶓冢山在宁羌州北九十里接沔县界书禹贡导嶓冢
至于荆山孔传漾水出嶓冢在梁州山海经嶓冢之山
汉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沔张衡西京赋终南太乙连冈
乎嶓冢潘岳西征赋跨平原而连嶓冢通典汉中金牛
县嶓冢山禹导漾水东流为汉水唐六典山南道名山
曰嶓冢汉中记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
流故俗以嶓冢为分水岭通志背连氐道前接葭萌东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588-0723b.png
西两汉界以分流梁益二州雄为扼塞踞褒沔之上游
当巴蜀之门户(唐卢照邻早度分水岭诗丁年游蜀道/斑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破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戊鼓岭外咽飞湍瑟瑟)
(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行路诚独难)
 (臣/)谨按嶓冢有二一在秦州汉地理志陇西郡西县
 有嶓冢山考汉之西县在今秦州界山为西汉水所
 出乃雍州山一在宁羌州后魏地形志嶓冢县有嶓
 冢山此则东汉水所出盖魏嶓冢县本汉沔阳县地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588-0723c.png
 隋为西县唐为金牛宋为三泉元为大安见于隋志
 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大一统志诸书者
 胡渭云自后魏以来地名六变而山则一皆古梁州
 之域其为禹贡之嶓冢无疑至山海经汉水出鲋鰅
 山亦即兹山之异名惟汉地理志山海经注华阳国
 志所指漾水出嶓冢在氐道县今不知氐道故县所
 在宜从阙疑之义焉
莲屏山在宁羌州北十里通志群峰秀耸如莲花又如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588-0723d.png
屏障故名
滴水岩在宁羌州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在大安军西七
十里两山峭拔其中一峰有飞泉千丈下至山根激石
成五花
龙门山在宁羌州西北一百五里舆地纪胜山下有龙
洞深七十三步广半之两傍石壁嵌空若龙鳞甲皆具
其下皆平石水行其上
鱼山在宁羌州西北百五十里舆地纪胜龟山与鱼山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588-0724a.png
同在江北乂有龙山在江南通志鱼山在阳平关嘉陵
江北岿然独高顶平而阔相传昔武侯屯兵于此
壶子台山在宁羌州西南四十五里舆地纪胜自韩溪
西四十馀里水出岩下成潭潭口湍流成溪下流五里
平地突出一峰如浮图状上干云霄谓之壶子台
嘉鱼洞在宁羌州南七十里雍胜略在西流河崖畔秋
冬水涸则鱼藏春夏水涨则鱼出味美似鲥所谓出自
沔南之丙穴即此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588-0724b.png
五丁山在宁羌州东北四十里一统志其峡曰五丁峡
亦曰金牛峡相传即秦作五石牛绐蜀蜀王令五丁开
导引牛处峡口悬崖万仞水自峡中喷薄而出下合漾
水为蜀道之最险者峡南两崖峙立悬崖两大石东崖
为石鼓西崖为石钟
玉簪山在宁羌州东北六十里通志山有要领亭为一
郡登览之要其后最高处曰鸡冠山
天池山在宁羌州东北七十里通志层峦叠嶂迥出群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588-0724c.png
峰其上有池四时不涸有寒气逼人人莫敢近近则雷
电立至
龙洞一在宁羌州东北百里通志自高而下凡丈馀洞
三十重皆有二石柱为之障限内有天生石床床下有
水不竭遇旱取水雨即至一在州西百五十里洞出崖
间有天然石梁如龙门状中有石像(巳上/宁羌)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588-0724d.png
 
 
 
 
 
 
 
 关中胜迹图志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