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四
卷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764-05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薛氏医案卷七十四
             明 薛已 订
  外科精要上
   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第一
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前辈又谓痈疽多生于丹
石房劳之人凡人年四十已上患发背等疮宜安心早
治此症如虎入室禦而不善必至伤人宜先用内托散
卷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764-0562b.png
次用五香连翘汤更以骑竹马法或隔蒜灸并明灸足
三里以发泄其毒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
病乃实故痈疽未溃脏腑畜毒一毫热药断不可用痈
疽已溃脏腑既亏一毫冷药亦不可用犹宜忌用敷贴
之药闭其毫孔若热渴便秘脉沉实洪数宜用大黄等
药以泄其毒后国老膏万金散黄矾丸远志酒之类选
而用之
 愚按前症若热毒蕴于内大便秘结元气无亏者宜
卷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764-0563a.png
 用大黄等药泄其热毒若阴虚阳凑精虚气节脾胃
 虚弱者宜用甘温之剂培其本源若疮不焮肿不作
 脓者虽未溃仍须温补若疮已溃而肿不退痛不止
 者仍宜清凉之剂治之若病急而元气实者先治其
 标病缓而元气虚者先治其本或病急而元气更虚
 者必先治本而兼以治标大抵肿高焮痛脓水稠粘
 者元气未损也治之则易漫肿微痛脓水清稀者元
 气虚弱也治之则难不肿不痛或漫肿肿黯不溃者
卷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764-0563b.png
 发于阴也元气虚甚理所不治若肿高焮痛者先用
 仙方活命饮后用托里消毒散漫肿微痛者宜托里
 散如不应加姜桂若脓出而反痛气血虚也八珍散
 不作脓不腐溃阳气虚也四君加归菧肉桂不生肌
 不收敛脾气虚也十全大补加姜桂晡热内热阴血
 虚也四物加参术欲呕作呕胃气虚也六君加炮姜
 自汗盗汗五脏虚也六味丸加五味子食少体倦脾
 气虚也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喘促咳𠻳脾肺虚也
卷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764-0563c.png
 前汤加麦门五味欲呕少食脾胃虚也人参理中汤
 腹痛泄泻脾胃虚寒也附子理中汤小腹痞足胫肿
 脾肾虚弱也十全大补加山茱山药肉桂泄泻足冷
 脾肾虚寒也前药加桂附热渴淋闭肾虚阴火也加
 减八味丸喘𠻳淋闭肺肾虚火也补中益气汤加减
 八味丸凡此变症皆因元气亏损失于预补所致故
 丹溪先生云但见肿痛参之脉症虚弱便与滋补气
 血无亏可保终吉旨哉斯言盖古今虚实不同因时
卷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764-0563d.png
 施治不无少异是集治论义悉类此
   附治验
 上林陈静涵面患疔脉洪数有力属邪气蕴结余用
 清热消毒散二剂未应或用黄蓍肉桂等药二剂反
 益其势致耳目唇口俱肿闭头面如斗由邪气外实
 也前脉按之无力由元气内虚也连进托里消毒之
 药及数砭患处出黑血碗许已而脓与腐肉并溃而
 出复用托里之药疮势渐愈七日后复因调护失宜
卷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764-0564a.png
 以致烦渴不食两尺脉如丝欲绝急用八味丸料煎
 服其脉顿复手足自温使非砭以泄其外托里散以
 补其内八味丸以回其阳则治之失宜必致不救慎
 之慎之
 宪副陈鲁山居官勤苦劳伤元气背患疽漫肿中央
 色黯四畔微赤微痛脉浮大按之微细左寸短而右
 寸若无十馀日肿未全起此病气元气虚寒朝用参
 蓍姜桂归术陈皮半夏炙草温补其阳夕用加减八
卷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764-0564b.png
 味丸滋其肝肾各四剂而腐溃但脓水清稀盗汗自
 汗内热晡热脉浮而数改用八珍汤复发热而夜阳
 举此肾虚而火动仍用加减八味丸料煎服而安又
 因怒动肝火疮出鲜血二盏许左关弦数右关弦弱
 此肝木侮脾以致肝不能藏血脾不能统血用十全
 大补兼前药各二剂而血止再用前药调理而痊
 一武职患脑疽内溃热渴头面肿胀如斗胸背色焮
 如涂丹烦热便秘此表里俱实若非苦寒之剂内疏
卷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764-0564c.png
 外泄不救遂针周项出脓及用清凉饮一剂内大黄
 用五钱再用消毒散而愈
 节推王器之背患疽疮头如黍焮痛背重脉沉而实
 此毒在内服黄连内疏汤二剂少退更与仙方活命
 饮而愈
 举人刘华甫焮肿作痛脉浮而数此毒蓄于经络用
 内托复煎散二剂而焮肿减用仙方活命饮四剂而
 肿痛止更用托里药而痊
卷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764-0564d.png
 一儒者患背疽肿焮痛甚此热毒蕴结而炽盛用隔
 蒜灸而痛止服仙方活命饮而肿消更与托里药而
 溃愈
 一男子背患疽腐肉虽溃而新肉不生此毒气解而
 脾胃之气虚也用六君子加芎归五味黄菧渐愈用
 十全大补汤全愈
 一男子背患疽肉腐脓清肌肉不生此邪去而气血
 俱虚也用十全大补汤月馀而敛
卷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764-0565a.png
 一男子背患疽肿痛赤晕尺馀背如负石其势当峻
 攻其脉又不宜遂砭赤处出紫血碗许肿痛顿退更
 用神功散及仙方活命饮二剂疮口及砭处出血水
 而消
 儒者周在鲁怀抱久郁背脊患疽肝脉弦洪脾脉浮
 大按之微细以补中益气加桔梗贝母少用银花白
 芷二剂肝脉顿退脾脉顿复乃以活命饮二剂脓溃
 肿消肝脉仍弦此毒虽去而胃气复伤仍用前汤加
卷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764-0565b.png
 半夏茯苓而愈用银花白芷非为治疮乃解患者之
 疑耳
   痈疽备论第二
初虞世云凡痈疽始作须以大黄等药亟转利之勿以
困苦为念若与其溃烂而死不若利之而死况有生道
哉古人立法率用五香连翘漏芦等药贫乏者单煎大
黄汤以利之至于脓溃乃服黄菧等药以排脓千金外
台备矣世以疮发于外不行转利而死者多矣悲夫
卷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764-0565c.png
 愚按前症若肿高焮痛脏腑闭结属内外俱实当用
 前药泻之若漫肿微痛脏腑不实属内外俱虚当用
 内托补之若患肿无头肉色不变当助胃壮气令其
 内消若疼痛不止焮肿不消当用人参黄菧散以托
 里排脓若饮食少思肌肉不生当用参菧托里散以
 补养脾胃丹溪云痈疽因积毒在脏腑当先助胃壮
 气使根本坚固次以行经活血药佐之参以经络时
 令使毒气外泄治之早者可以内消此内托之旨也
卷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764-0565d.png
 又云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托里表散为主如用大黄
 宁无孟浪之非溃疡内外皆虚宜以补接为主如用
 香散未免虚虚之失此盖古今气禀不同治宜审之
   痈疽灸法论第三
陈无择云痈则皮薄肿高疽则皮厚肿坚初发并宜灼
艾惟痈脓成则宜针疽脓成则宜烙当审察其症疏利
其毒补托其里然痈疽冠于杂病之首治失次序多致
枉天故集得效灸法以贻学者庶不致妄投也
卷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764-0566a.png
 愚按前症若发热烦渴大便秘结者由邪蓄于内宜
 黄连内疏汤以泄内毒若头痛拘急发热恶寒者由
 邪客于外宜人参败毒散以散表邪若肿痛焮赤发
 热作渴此毒气凝于肉里宜仙方活命饮解散其毒
 若食少体倦发热恶寒此中气虚弱宜六君子汤以
 补脾胃
   骑竹马灸法第四
治一切疮疡即用此法无有不愈其法令病人以肘凭
卷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764-0566b.png
凡竖臂腕要直用篾一条自臂腕中曲处横纹男左女
右贴肉量起有至中指尖尽处截断为则不量指甲却
用竹杠一条令病人脱衣正身骑定前后用两人杠起
令病人脚不着地又令二人扶之勿令伛偻却将前所
量臂篾从竹杠坐处尾骶骨尽处直贴脊背量至篾尽
处为则用墨笔点定此只是取中非灸穴也却用薄篾
作则子量病人中指节相去两横纹为则男左女右截
为一则就前所点记处两边各量一则尽处即是灸穴
卷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764-0566c.png
两穴各灸五七壮疽发于左则灸右疽发于右则灸左
甚则左右皆灸盖此二穴心脉所过之处凡痈疽皆心
火留滞之毒灸此则心火流通而毒散矣起死回生之
功屡试屡验
 愚按前症若毒既解而肌肉不生当求其属而补之
卷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764-0567a.png
 
 
 
 
 
 
 
 
卷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764-0567b.png
   第三图
  先令病人脱去衣服以大竹杠一条跨定令两人
  徐徐扛起足要离地五寸许两傍更以两人扶定
  毋令摇动不稳却以第一图则子贴定竹扛从尾
  闾起贴脊量至则子尽以墨点定记之非灸穴也
  此是取中穴止处却以第二图取同身寸则取两
  寸平摺自中穴量之以中分取两傍各一寸方是
  灸穴也
卷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764-0567c.png
 
 
 
 
 
 
 
 
卷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764-0567d.png
   论隔蒜灸得效第五
李氏云治疽之法灼艾之功胜于用药盖使毒气外泄
譬诸盗入人家当开户逐之不然则入室为害矣凡疮
初发一二日须用大颗独蒜切片三分厚贴疽顶以艾
隔蒜灸之每三壮易蒜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
痛疮溃则贴神异膏如此则疮不开大肉不败坏疮口
易敛一举三得此法之妙人所罕知若头项见疽则不
可用此法(五府极/观碑载)
卷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764-0568a.png
 愚谓疮疡之症有诸中必形诸外在外者引而拔之
 在内者疏而下之苟或毒气郁结瘀血凝滞轻者药
 可解散重者药无全功是以灼艾之功为大凡灸法
 未溃则拔引郁毒已溃则补接阳气每治四肢患疮
 气血无亏者祇以前法灸之皆愈若中气虚弱不灸
 而服败毒之药复伤中气未有不败者也其头项患
 者亦宜灸之但艾炷宜小而少其壮数为善
   背疽肿漫寻头灸法第六
卷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764-0568b.png
李氏云凡患背疽漫肿无头者用湿纸贴肿处但一点
先乾处乃是疮头可用大蒜十颗淡鼓半合乳香钱许
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否皆以前法为度
 愚按前症或附骨疽及臀腿诸毒初起未明者寻头
 用灸多自内消其毒炽盛更服活命饮其功尤捷若
 气血虚弱必以补托为主若背疽大溃欲验穿透内
 膜者不可用皂角取嚏法但以纸封患处令病者用
 意呼吸如纸不动者未穿透也倘用取嚏鼓动内膜
卷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764-0568c.png
 反致穿透慎之慎之
   蒜饼施用分其轻重第七
伍氏曰凡用蒜饼灸者盖蒜味辛温有毒主散痈疽假
火势以行药力有只用艾炷灸者此可施于顽疽痼发
之类凡赤肿紫黑毒甚者须以蒜艾同灸为妙
 愚按前法诚有回生之功若顽疮痼疾脾胃虚弱营
 气不能滋养患处以致寒邪内袭而不愈宜用小艾
 炷频灸疮口以祛寒邪补接营气其内补之法说见
卷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764-0568d.png
 首论及三十二论
   灸法要论第八
伍氏方论曰夫痈疽发背皆有所因前篇言之详矣凡
初觉赤肿先从背脊骨第二陷中两傍相去同身寸各
一寸五分名热腑穴二处各灸七壮此能疏泄诸阳热
气永无痈疽之苦或隔蒜灸不论壮数则邪无所容而
真气不损但头项见疮宜用骑竹马法及足三里灸之
 愚按前论诚为良策其调理之法当求首论中
卷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764-0569a.png
   史氏引證
甲戌年疡医常器之诊太学史氐之母云内有蓄热防
其作疽至辛巳六月果背脾微痒疮粒如黍灼艾即消
隔宿复作用膏药覆之晕开六寸许痛不可胜归咎于
艾适遇一僧自云病疮甚危尝灸八百馀壮方苏遂用
大艾壮如银杏者灸疮头及四傍各数壮痛止至三十
馀壮赤晕悉退又以艾作团如梅杏大者四十壮乃食
粥安寝疮突四寸小窍百许患肉俱坏而愈
卷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764-0569b.png
 愚按灼艾之法必使痛者不痛不痛者痛则其毒随
 火而散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附治验
 秋官高竹真患背疽色黯坚硬重如负石神思昏愦
 可畏其亲廷评郑沙村请同往治郑云竹真先任湖
 广某县时以某河涉险不便竹真为整治有功其民
 为立生祠凡渡河者无不祷祭竹真患此悉疑立祠
 致祟余曰不然病因元气虚寒积毒炽盛所致遂以
卷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0764-0569c.png
 杵蒜摊患处用钱大艾炷灸二十馀壮尚不知乃摊
 蒜补艾灸亦不知乃着肉灸良久方知再灸方痛内
 服参附大补之剂而起
   痈疽灼艾痛痒论第九
伍氏曰凡治痈疽发背疔疮不痛者必灸使痛痛者必
灸使不痛若初灸即痛者由毒气轻浅灸而不痛者乃
毒气深重悉宜内服追毒排脓外传消毒之药大抵痈
疽不可不痛又不可大痛闷乱不知痛者难治
卷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0764-0569d.png
 愚按前论惟疔疮一症其状不一其色不同或如小
 疮或如水泡或作痛或麻木或有红丝或寒热头疼
 或呕吐恶心或肢体拘急其候多端非前灸法并解
 毒之剂卒难济事若不省人事或牙关𦂳急者即以
 夺命丹为末灌之若生两足多有红丝至脐生于两
 手多有红丝至心生于唇面多有红丝入喉俱难治
 若针其红丝出血多有生者若患于肢末之处毒愈
 凝滞药难导达艾灸之功为大如妄服疏利之剂耗
卷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0764-0570a.png
 损真气不惟无以去毒而害反随之矣
   附治验
 操江都宪张恒山左足次指患之痛不可忍急隔蒜
 灸三十馀壮即能举步彼欲速愈自敷凉药遂致血
 凝肉死毒气复炽再灸百壮服活命饮出紫血其毒
 方解脚底通溃腐筋烂肉甚多将愈予因考绩北上
 又误用生肌药反助其毒使元气亏损疮口难敛予
 回用托里药补之喜其禀实且客处至三月馀方瘥
卷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0764-0570b.png
 表甥居富右手小指患之或用针出血敷以凉药掌
 指肿三四倍六脉洪大此真气夺则虚邪气胜则实
 也先以夺命丹一服活命饮二剂势稍缓余因他往
 或又遍刺出血肿延臂腕如大瓠手指肿大数倍不
 能消溃乃真气愈虚邪气愈盛余回用大剂参菧归
 术之类及频灸遍手肿势渐消后大便不实时常泄
 气此元气下陷以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肉豆䓻吴
 茱萸五味子又以生脉散代茶饮大便渐实手背渐
卷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0764-0570c.png
 溃又用大补药五十馀服渐愈
 一男子唇患之有紫脉自疮延至口内余曰此脉过
 喉则难治矣须针紫脉并疮头出恶血以泄其毒则
 可不信乃别用解毒之剂头面俱肿复请治脉洪数
 按之全无恶症悉具余曰无能为也彼求治甚笃时
 口内肿胀针不能入为砭肿处出血势虽少退终至
 不起
   脑疽灸法第十
卷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0764-0570d.png
李氏云脑疽及胫项有疽不可用隔蒜灸恐引毒上攻
宜灸足三里穴五壮气海穴三七壮仍服凉血化毒之
药或以骑竹马穴法灸之凡头项咽喉生疽古法皆为
不治若用此法多有生者加五香连翘漏芦等汤国老
膏万金散皆可选用
 愚按前症属膀胱经或湿热上壅或阴火上炎若因
 湿热则病气有馀元气不足当用黄连消毒散以除
 湿毒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若因阴火则元气病
卷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0764-0571a.png
 气俱不足当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以滋肾
 水若肾水乾涸中传末症急用加减八味丸及补中
 益气汤以固根本引火归源若色黯不溃或溃而不
 敛名曰脑烁不治大凡肿焮痛甚宜活命饮隔蒜灸
 之解散瘀血拔引郁毒但艾炷宜小而少若欲其成
 脓腐溃生肌收敛并用托里为主
   附治验
 一妇人患头项俱肿痛不可当发热作渴喜冷内服
卷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0764-0571b.png
 清热外敷寒凉色黯不焮胸中气噎此阳气虚寒彼
 泥素有痰火不受温补余用参菧各五钱姜桂各二
 钱一剂肿顿起而溃又用大补药而愈凡疮疽肿高
 痛甚烦渴饮冷此病气元气俱有馀宜用清热消毒
 散仙方活命饮为主若肿高痛甚口乾饮热此病气
 有馀元气不足宜用托里消毒散参菧四补散为主
 若漫肿微痛食少体倦此病气元气俱不足宜用六
 君补中二汤壮其脾胃则未成者消已成者溃已溃
卷七十四 第 19a 页 WYG0764-0571c.png
 者敛矣
 儒者胡本中之内冬患之肿痛热渴脉洪数实用清
 热消毒之药溃脓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肿大遍身患
 紫疔如葡萄不计其数手足尤多各刺出黑血此脾
 胃受毒先服夺命丹七粒出臭汗疮热益甚便秘二
 日与大黄芩连各三钱升麻白芷山栀薄荷连翘各
 二钱生甘草一钱水煎三五沸服之大小便出臭血
 甚多下体稍退乃磨入犀角汁再服舌本及齿缝出
卷七十四 第 19b 页 WYG0764-0571d.png
 臭血诸毒顿消更用犀角地黄汤而愈
   痈疽既灸服药护脏腑论第十一
李氏云背疽之方虽多得效者殊少今择用验者录之
庶不致误人如护心散凡有疽疾早进数服使毒气外
出而无呕吐之患否则咽喉口舌生疮或黑烂如茵若
疮发四五日之后宜间用别药治之
 愚按护心散乃解金石发疽之药若发热焮肿作渴
 饮冷而呕者宜用若发热焮肿作渴饮汤而呕者不
卷七十四 第 20a 页 WYG0764-0572a.png
 宜用若脾虚停痰或寒邪内侵或痛伤脾胃宜用六
 君子汤若喉舌生疮或口乾作渴或小便频数宜用
 六味丸大凡诸疮作呕若饮冷便秘是热毒也黄连
 消毒散解之饮冷便和是胃火也竹叶石膏汤清之
 懒食饮汤是胃虚也补中益气汤以补之大便不实
 喜饮热汤是脾胃虚寒也六君加炮姜以温之常见
 脾胃虚弱者用前散反心间阴冷无不致呕其喉舌
 生疮乃肾水枯涸虚火炎上其症甚恶急用加减八
卷七十四 第 20b 页 WYG0764-0572b.png
 味丸亦有得生者
   附治验
 通府张廷仪背患痈作呕焮痛大便秘结口乾作渴
 此内蕴热毒用竹叶石膏汤二剂诸症顿退用托里
 消毒散四畔肿消用仙方活命饮疮亦寻愈
 上舍李通甫腿患疮作痛少食作呕恶寒余以为痛
 伤胃气用六君子汤加当归四剂疼痛少止饮食加
 进又以十宣散加白术茯苓陈皮数剂脓成针而出
卷七十四 第 21a 页 WYG0764-0572c.png
 之又以前散去防风白芷数剂而痊
 举人边云衢腋下患毒呕逆不食肠鸣切痛四肢厥
 冷脉沉而细余谓中气不足寒邪内淫用托里温中
 汤一剂顿愈更以香砂六君子治之彼谓肿疡时呕
 当作毒气攻心治之溃疡时呕当作阴虚补之余曰
 此丹溪大槩之言也即诸痛痒疮皆属心火之意假
 如赤肿痛甚烦躁脉实而呕为有馀法当下之肿硬
 不痛不溃脉弱而呕为不足法当补之亦有痛伤胃
卷七十四 第 21b 页 WYG0764-0572d.png
 气或感寒邪秽气而作呕者虽肿疡尤当助胃壮气
 彼执不信用攻伐之药病愈甚复请诊其脉微细而
 发热余谓热而脉静脱血脉实汗后脉躁者皆难治
 后果殁
护心散
  菉豆末(一/两)明乳香(细研/半两)
 右煎生甘草汤调时时服之令药常在膈间
五香连翘汤
卷七十四 第 22a 页 WYG0764-0573a.png
  乳香 木香 沉香 丁香 连翘 射干 升
  麻 黄菧 木通 独活 桑寄生 甘草(各三/分)
 右水煎服
 愚按是方说见前论
凡痈疽不可用生肌敛口之药合用麦饭石膏疮口自
敛或因毒药或为刀割重者兼服沉麝汤
 愚按前云凡疮不可用收口药者恐毒气未尽反助
 其恶盖肌肉脾之所主但托里健脾则馀毒自解疮
卷七十四 第 22b 页 WYG0764-0573b.png
 口自合若毒发于外气血无亏麦饭石膏亦可倚仗
 若元气亏损必当补助其脾禁用刀针说见第四十
 三
沉麝汤
  木香 麝香 沉香 藿香 乳香 连翘(各等/分)
 右每服二钱水煎
五香去大黄加人参黄菧犀角汤
  木香 沉香 乳香 丁香(各五/钱)粉草 人参(各/四)
卷七十四 第 23a 页 WYG0764-0573c.png
  (钱/)黄菧(一/两)犀角末(二/钱)麝香(一/钱)
 右每服四钱水煎
漏芦汤
  黄菧 甘草 连翘 沉香 漏芦(各半/两)大黄(一/两)
  (微/炒)
 右每服二钱姜枣水煎
 愚按三方详见首论其敛口之法附见第三十三
柞木饮子治一切痈疽未成自消已成自溃甚效
卷七十四 第 23b 页 WYG0764-0573d.png
  乾柞叶(四/两)萱草根 荷叶蒂 甘草节 地榆(各/一)
  (两/)
 右每服五钱水煎一碗作二剂早晚进
 愚按荷叶蒂去恶血萱草解毒柞叶善袪逐地榆甘
 草节清血消毒
阿胶饮子治一切痈疽疖毒
  牛胶(剉蛤粉/炒如珠)粉草(各一/两)橘红(半/两)
 右作三剂水煎服
卷七十四 第 24a 页 WYG0764-0574a.png
牛胶饮截治痈疽毒不内攻不传恶症有益无损
  牛皮胶(用明者/四两)
 右用酒一碗重汤煮化服加酒至醉不能饮加白汤
 愚按二饮消毒殊有良验
神仙黄矾丸服至一两以上最止疼痛不动脏腑
  白矾(一两明/亮者研)黄蜡(五钱黄色者熔/开一方用七钱)
 右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熟水或温酒
 送下未破内消已破自合如服金石所致更用矾末
卷七十四 第 24b 页 WYG0764-0574b.png
 一两徐以温酒送下有人遍身生疮其状如蛇头服
 此即效但日服百粒方能禦毒不致内攻又治蛇咬
 熔矾热滴伤处痛即止毒即出
 愚按前法果有良验余常以白矾三钱为末糊丸以
 葱汤连进二服其功尤速故名千金化毒汤本用矾
 末葱汤调下因末难服故作为丸此药解金石固脏
 腑有益无损用力少而成功多偏僻之处不可不知
国老膏治一切痈疽预服消肿逐毒其功不能尽述
卷七十四 第 25a 页 WYG0764-0574c.png
  粉草
 右以河水浸二宿揉取汁砂器煎膏服一二匙无灰
 酒或白汤下最解丹毒
 愚按前方诚为解毒之剂但元气虚弱者当深戒之
万金散治一切痈疽已溃未溃者
  括蒌(一个/杵细)大甘草节(二/钱)没药(一钱/研末)
 右用酒二碗煎一碗去查入没药服
 愚按前散有消毒破血之功无腐溃生肌之力
卷七十四 第 25b 页 WYG0764-0574d.png
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因忧怒气滞所致
  远志(米泔浸洗/去土去心)
 右为末每服三钱酒一盏调和澄清饮之柤傅患处
 愚按远志酒诚有解郁消毒之功而无托里补益之
 效
忍冬酒治一切痈疽甚效仍以麦饭神异二膏傅贴
  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
 右用水二碗煎一碗入无灰好酒一碗再煎数沸去
卷七十四 第 26a 页 WYG0764-0575a.png
 查分三服一昼夜用尽病重昼夜两剂至大小便通
 利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烂/研入酒少许傅四围)
 
 
 
 
 
 
卷七十四 第 26b 页 WYG0764-0575b.png
又水莲四十九片握去毛研细酒解温服其功与忍冬
草同
又龙鳞薜荔一握细研以酒解汁温服利恶物为妙
红内消用水砂器煎熟入酒与药相半再煎数沸去查
时时服之查焙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
温酒下为常服之盖力轻故也药产建昌者良
 愚按前三药因其简易解毒而用之略无内托之功
 也若毒既去而真气虚者必须补托以收全功
卷七十四 第 27a 页 WYG0764-0575c.png
   马益卿先生痈疽论第十二
论曰夫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
流而为荣卫畅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阳用其形阴用
其精此又常数之所同也至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
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凝而为疮癣愤则结瘿怒
则结疽又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气不和则流结为
痈皆经络涩滞气血不流畅风毒乘之而致然也
 愚按此论可谓善言人身之造化疮疡之情状者矣
卷七十四 第 27b 页 WYG0764-0575d.png
 治法当参详前论
   痈疽叙论第十三
论曰痈疽之症若七情亏损气血经络壅结而成者属
内因若六淫外侵气血受伤寒化而为痈者属外因若
服丹石补药膏粱酒面房劳所致者属内外因也又曰
阴滞于阳则发痈阳滞于阴则发疽脉浮洪滑数为阳
沉缓迟涩为阴阴则热治阳则冷治初觉宜清热拔毒
已溃宜排脓止痛故用远志大黄甘草此三因之法也
卷七十四 第 28a 页 WYG0764-0576a.png
治当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导之以
针石灼之以艾炷破毒溃坚各遵成法以平为期
 愚按前症脉沉实大便秘结者属内因也宜疏利之
 脉浮大便调和者属外因也宜托里之脉不浮不沉
 者属不内外因也宜调和荣卫此亦治三因法也若
 焮肿大痛烦热饮冷大便秘结脉洪数实者为纯阳
 宜苦寒之剂清热拔毒若不肿不痛泻利不食呕吐
 足冷是为纯阴宜辛热之剂大补阳气(不拘严寒盛/暑当舍时从)
卷七十四 第 28b 页 WYG0764-0576b.png
 症若微肿微痛似溃不溃时出清脓者为半阴半阳
 宜辛热之剂温补胃气此亦治阴阳症法也治验详
 见首论
   素问良用要论第十四
素问云阳气凑袭寒化为热热甚则肉腐为脓凡发背
多因服金石而发者有因上伐曾服而发者其候多发
于脾起如粟或痛或痒多致不救外面如拳(古人云外/面如麻里)
(面如/瓜)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出脓寻时失瘖凡有此
卷七十四 第 29a 页 WYG0764-0576c.png
症可用净土水调量大小作饼厚分许以艾炷灸之内
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醋调蚌壳灰涂之更以骑竹马
法灸之甚良
 愚按前症仍参首论主治恐其表里热毒之不同元
 气虚实之不一也
   千金良用备要方论第十五
千金云痈疽始作或大痛或小痛或发如米粒即便出
脓宜急断口味利去其毒用骑竹马灸法或就患处灼
卷七十四 第 29b 页 WYG0764-0576d.png
艾重者四面中央总灸一二百壮更贴寒药其效甚速
 愚按前症若因元气亏损或因气血相滞而患者更
 当调补其内
   别脉辨症论第十六
伍氏云痈疽之疾有二十馀症熛发痼发石发岩发蜂
窠发莲子发椒眼发连珠发竟体发有肠痈内发脑背
发眉发腮颔发肺痈瓜瓠发大率随病浅深内外施治
不可迟缓初发如伤寒脉浮而𦂳是其候也
卷七十四 第 30a 页 WYG0764-0577a.png
 愚按前症其名虽殊处治之法详具各论其肺痈胃
 脘痈别载外科枢要
   痈疽脉症第十七
陈无择云痈疽脉数身无热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乃
发为痈以手掩上若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若脉
不数不热而疼者发于阴也尤为恶症凡热甚脉数用
漏芦散并单煮大黄等汤不甚热脉缓弱投五香连翘
汤仍依四节八事次序三因以药之无有不济者也
卷七十四 第 30b 页 WYG0764-0577b.png
 愚按前症洒淅恶寒有属疮之表邪者有属脾肺之
 气虚者若溃后焮肿作痛恶寒发热烦渴脉数乃真
 气虚而邪气实也仍参详首论主之
   治痈疽用药大纲第十八
李氏云余之所著方论靡不周备但欲使治者一玩味
次第用之无有不效今略书用药要领节次于后
一初患痈疽便服内托散以免后来口舌生疮仍用骑
 竹马或隔灸
卷七十四 第 31a 页 WYG0764-0577c.png
一服五香连翘汤如大便疏快即止仍量人虚实
一痈疽溃后宜服排脓内补散若呕逆用木香汤下
一痈疽初作便宜灼艾及麦饭石膏涂四围中留口出
 毒如疮小通傅之既溃用神异膏贴之
一痈疽已溃日用猪蹄汤淋洗将愈之际三日一次
一痈疽将敛宜用神异膏如毒未尽不可遽用生肌之
 剂
一痈疽将安宜用加味十全汤补其气血庶肌肉易生
卷七十四 第 31b 页 WYG0764-0577d.png
一背疽多先渴而后发或先疽而后渴不救多矣若服
 加减八味丸非特杜绝渴疾抑且大滋气血生长肌
 肉
 愚按前症及诸治法各附四十七等论当审用之
一痈疽呕逆有二一因初发不服内托散伏热在心一
 因脾气不正若因伏热在心者心烦身热焮肿作痛
 宜用内托散三两服若因脾气不正者则不烦热或
 闻秽气作呕宜用嘉禾散如有寒热用不换金正气
卷七十四 第 32a 页 WYG0764-0578a.png
 散五更初兼服山药丸以补肾
 愚按前症治法当与第十一论参看
   论痈疽呕逆症第十九
李氏云痈疽呕逆是毒气冲心非脾胃之冷当服内托
散杨氏云鼻䘐初愈不曾表汗毒在经络则背发大疽
自肩下连腰胁肿硬如石其色紫黑以凉药投之终夜
大呕连进托里散呕止疮溃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又
有患者痛过彻呕服此即止今有病疽不服此药者
卷七十四 第 32b 页 WYG0764-0578b.png
故引杨氏之言以解世人之惑
 愚按用药之法有是病必用是药但今之脾胃虚寒
 气逆痰滞而呕吐者十居八九热毒内攻而呕吐者
 十才一二当参首论及第十一论主之
   论痈疽之源第二十
夫痈疽之源因于气或因于热以仆之管见亦有因于
膏粱房劳金石等药故治法用菉豆犀角矾石国老膏
追毒丸其属毒明矣华陀中藏所言是毒服宣热败毒
卷七十四 第 33a 页 WYG0764-0578c.png
之药不必疑矣
 愚按前症若因金石所致元气充实者诚宜此法若
 膏粱积热房劳过度脾肾亏损者当滋其化源不可
 拘执
   华陀论痈疽疮肿第二十一
夫痈疽疮肿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因荣卫
壅塞而发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
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
卷七十四 第 33b 页 WYG0764-0578d.png
于骨髓者肾之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者阳中
之毒发于外者六腑之毒发于内者五脏之毒故内曰
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
得之缓感于六腑则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又近骨者
多冷近肤者多热近骨者久不愈则化成血虫近肤者
久不愈则传气成漏成虫则多痒少痛或先痒后痛成
漏则多痛少痒或不疼不痒内虚外实者多痛少痒血
不止则多死溃脓则多生或呕逆无度饮食无时皆痈
卷七十四 第 34a 页 WYG0764-0579a.png
疽使然症候多端要当详治
 愚按疮疡生虫乃肝经风热其成漏乃元气虚弱其
 出血乃脾虚有火其溃脓乃元气充实至于呕逆等
 症属脾胃亏损所致当调补元气庶保无虞
   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气虚五饮冷酒食炙
服丹药
 愚按前症所因虽殊其治法亦当别经络阴阳虚实
卷七十四 第 34b 页 WYG0764-0579b.png
 表里肿溃以助胃壮气为主使根本坚固庶保无虞
追毒丸
转毒散
单煮大黄汤
神仙截法
秘传连翘汤
千金漏芦汤
六味车螯散
卷七十四 第 35a 页 WYG0764-0579c.png
止痛灵宝散
神效麻仁丸
清心内固散
清膻竹叶汤
猪蹄汤
神硝散
圣效散
神仙陷脉散
卷七十四 第 35b 页 WYG0764-0579d.png
 右方见中卷
麦饭石膏
神异膏
神验血竭膏
压热神白膏
牡蛎地黄膏
大川乌丸
二乌丸
卷七十四 第 36a 页 WYG0764-0580a.png
蚣蝎散
琥珀犀角膏
犀角散
内托黄菧丸
不换金正气散
栀子黄芩汤
加减八味丸
忍冬丸
卷七十四 第 36b 页 WYG0764-0580b.png
黄菧六一汤
桑枝汤
五味子汤
加味十全汤
人参内补散
神效托里散
内补十宣散
人参顺气散
卷七十四 第 37a 页 WYG0764-0580c.png
茯苓开胃散
陷脉散
桂附丸
神效瓜蒌散
立效散
独圣散
梅花散
替针丸
卷七十四 第 37b 页 WYG0764-0580d.png
绿云散
宣毒散
小五香汤
塞里散
托里散
清凉膏
碧油膏
神效酒煎散
卷七十四 第 38a 页 WYG0764-0581a.png
蜞针法
痈疽经验方
甲疽代指嵌甲方
金疮竹木汤火伤方
 右方见下卷
 
 
 
卷七十四 第 38b 页 WYG0764-0581b.png
 
 
 
 
 
 
 
 薛氏医案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