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外科精义 卷上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a 页 WYG0746-080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外科精义卷上
            元 齐德之 撰
  论疮肿诊候入式法
夫医者人之司命也脉者医之大业也盖医家苟不明
脉则如冥行索途动致颠覆矣夫大方脉妇人小儿风
科必先诊脉后对證处药独疮科之流多有不诊其脉
候专攻治外或有證候疑难别召方脉诊察于疮科之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b 页 WYG0746-0800d.png
辈甘当浅陋之名噫其小哉如是原夫疮肿之生皆由
阴阳不和血气凝滞若不诊候何以知阴阳勇怯血气
聚散耶由是观之则须信疗疮肿于诊候之道不可阙
也历观古今治疗疮肿方书甚多其间诊候之法略而
未详比夫诸科甚有灭裂愚虽不才辄取黄帝素问难
经灵枢甲乙及叔和仲景扁鹊华陀千金外台圣惠总
录古今名医诸家方论之中诊候疮肿之说简编类次
贯成篇帙首载诊候入式之法次论血气色脉参应之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a 页 WYG0746-0801a.png
源后明脉之名状所主證候及疮肿逆从之方庶使为
疮肿科者览此则判然可晓了无凝滞于胸次一朝临
疾诊候至此则察逆从次成败若黑白之易分耳
  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
夫天地之道曰阴与阳阴阳在人曰血与气盖血者荣
也气者卫也荣者荣于中卫者卫于外所以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脉者血气之先也血非脉则焉能荣于中气
非脉则焉能卫于外二者相资而行内则通于五脏六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b 页 WYG0746-0801b.png
腑十二经络外则濡于九窍四肢百节万毛昼夜循行
如环无端以成其度会于寸口变见于脉故曰气血者
人之神也脉者气血之神也所以治病之始五决为纪
盖五决者五脏之色脉也脉应于内色应于外其色之
与脉常相参应故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也凡为医先
须调明色脉况为疮科于此不精虽聪惠辩博亦不足
委也
  论持手诀消息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a 页 WYG0746-0801c.png
夫诊候之脉法常以平旦为纪阴气未散阳气未动饮
食未进气血未乱经脉未隆络脉调匀故乃可诊有疾
之脉若遇仓卒病患不拘此论内经所谓持脉有道以
虚静为保但可澄神静虑调息凝心视精明察五色听
音声问所苦方始按寸尺别浮沈以此参照决死生之
分矣复观患人身形长短肥瘦老少男女性情缓急例
各不同故曰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谓如室女
尼冠脉当濡而弱婴儿孺子之脉细而疾三四岁者呼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b 页 WYG0746-0801d.png
吸之间脉当七八至为平比夫常人特不同耳大抵男
子先诊左手女子先诊右手男子左脉大则顺女子右
脉大则顺大凡诊脉先以中指揣按掌后高骨骨下为
关得其关位然后齐下两左右二指若臂长人疏排其
指若臂短人密排其指三指停稳先诊上指曰寸口浮
按消息之中按消息之重按消息之上竟消息之下竟消
息之推而外之消息之推而内之消息之然后先关后
尺消息一一类此若诊得三部之中浮沈滑涩迟疾不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a 页 WYG0746-0802a.png
调何病所主外观形色内察脉候参详处治以忠告之
不可轻言谈笑乱说是非左右瞻望举止忽略此医之
庸下也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證
夫诊候之道医者之难精也若非灯下苦辛勤于记诵
参师访友昼夜不遑造次颠沛寤寐俯仰存心于此安
能知神圣之妙哉古人曰按其脉知其疾命曰神以悟
其探赜索隐之妙也又曰切其脉治其病谓之巧以明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b 页 WYG0746-0802b.png
其指别之功也盖三指相去毫釐之近主病若千里之
远观夫指别之功世人固以为难命曰神岂容易可至
哉常者于经脉有三部寸关尺也从鱼际至高却行一
寸曰寸从寸上一分曰鱼际从寸至尺曰尺泽寸后尺
前为关关前为阳即寸口也关后为阴即尺脉也阳出
阴入以关为界寸主上焦头手皮毛关主中焦腹及腰
尺主下焦小腹及足此三部所主大略也又有左右两
手三部为之六脉也又有人迎气口神门所主又各不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5a 页 WYG0746-0802c.png
同盖左手关前曰人迎右手关前曰气口两关之后一
分即曰神门故脉法赞曰肝心出左肺脾出右肾为命
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所谓左手关前心之
部也其经手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小肠合为府左手
关上肝之部也其经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胆合为
府左手关后肾之部也其经足少阴与足太阳为表里
膀胱合为府右手关前肺之部也其经手太阴与手阳
明为表里大肠合为府右手关上脾之部也其经足太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5b 页 WYG0746-0802d.png
阴与足阳明为表里胃合为府右手关后命门之部也
其经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三焦合为府此谓六部
所主脏腑十二经之义也又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旁
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
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
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侯亶中前以候前后
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
胫足中事也粗大者阴不足阳有馀为热中也来疾去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6a 页 WYG0746-0803a.png
徐上实下虚为厥颠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故中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沈细数者少阴厥也沈细
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眩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
为热其有躁者在乎阴诸细而沈者皆在阴则为骨痛
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
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馀也滑者阴气有馀也阳
气有馀为身热无汗阴气有馀为多汗身寒阴阳有馀
则无汗身寒推而外之内而不外者有心腹积也推而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6b 页 WYG0746-0803b.png
内之外而不内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者腰
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
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已上诸疾若非指明心了
乌可得而妙也又平人气象论曰一呼脉再动一吸脉
亦再动呼吸定息脉行五动为一大息不大不小不长
不短不滑不涩不浮不沈不迟不数命曰平人平人者
不病也盖平人之常气禀乎胃胃气者平人之常气也
所以人常禀气于胃故脉以胃气为本也正理论曰谷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7a 页 WYG0746-0803c.png
入于胃脉道乃行合灵枢经云胃为水谷之海也又曰
脉应四时曰平信夫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谓春弦
夏洪秋毛冬石春之胃脉微弦曰平馀皆仿此逆四时
有病矣若诊妇人之脉妊身则慎勿乱投汤散其妇人
之脉诊得少阴脉动甚则有子也又曰阴抟别阳为有子
也又曰身汗而无脉者即有妊也盖重身者问其月事
观其体貌然后主治不可忽也又经曰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以治病者必求其本本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7b 页 WYG0746-0803d.png
于阴阳寒暑四时五脏之根也以脉言之则浮沈也以
部言之则尺寸也故经云脉者阴阳之法以应五脏是
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脉
在中也以浮沈论之则曰浮者阳也沈者阴也应在脏
腑则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所以心肺俱
浮也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而大举指来实者肾也所以
肝肾俱沈也迟缓而长者脾也脾为中州所以脉在中
也仲景曰大浮数动滑皆阳也沈涩弱弦微皆阴也阳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8a 页 WYG0746-0804a.png
者热也阴者寒也所以寒则脉来沈而迟热则脉来浮
而数故曰诸数为热诸迟为寒无如此验也脉经曰诸
浮为风诸𦂳为痛诸伏为聚诸弦为饮芤者失血长则
气治短则气病涩则烦心大则病进浮为在表沈为在
里迟为在脏数为在腑又形壮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
危形瘦脉大胸中气多者毙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
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此先圣诊脉之大法也故
曰凡治病则察其形气色泽治之无候其时也所以形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8b 页 WYG0746-0804b.png
气相得者生色泽以浮者病易已脉从四时者可治脉
弱似滑者是有胃气此皆易治也若形气相失或色夭
不泽及脉逆四时或脉实益坚皆不可治经所谓必察
四难而明告之又若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脉实汗
后脉躁此皆难治也若疮疽之人脓血大泄脉滑数者
难治也凡瘘脓多或如清泔脉滑大散寒热发渴者治
之无功也若患肺疮者咳𠻳脓血脉见洪滑治之难痊
矣大凡诊脉见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虽头项拘急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9a 页 WYG0746-0804c.png
四肢烦痛或复战慄渴甚者但有痛处欲发疮肿也
  论脉證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證
夫脉之大体二十六种此诊脉之纪纲也细而论之毫
釐少差举治必远总而言之逆从虚实阴阳而已两者
议之以要其中谨于诸家脉法中撮其机要剪去繁芜
载其精义
 浮脉之诊浮于指下按之不足举之有馀再再寻之
 状如太过瞥瞥然见于皮毛间其主表證或为风或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9b 页 WYG0746-0804d.png
 为虚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
 热也浮数之脉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疮疽
 之谓也
 洪脉之诊似浮而大按举之则泛泛然满三部其状
 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其主虚实积热疮肿论曰脉
 洪大者疮疽之病进也如疮疽结脓未成者宜下之
 脓溃之后脉见洪大则难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滑脉之诊实大相兼往来流利如珠按之则累累然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46-0805a.png
 滑也其主或为热或为虚此阳脉也疮疽之病脓未
 溃者宜内消也脓溃之后宜托里也所谓始为
 热而为虚也
 数脉之诊按之则呼吸之间动及六至其状似滑而
 数也若浮而数则表热也沈而数则里热也又曰诸
 数为热仲景曰脉数不时见则生恶疮也又曰肺脉
 俱数则生疮也诊诸疮洪数者里欲有脓结也
 散脉之诊似浮而散按之则散而欲去举之则大而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46-0805b.png
 无力其主气实而血虚有表无里疮肿脓溃之后而
 烦痛尚未痊退者诊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也以其正
 气虚而邪气实也又曰肢体沈重肺脉大则毙谓浮
 散者也
 芤脉之诊似浮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其主血虚
 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
 病相应也
 长脉之诊按之则洪大而长出于本位其主阳气有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46-0805c.png
 馀也伤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长而缓者胃脉也百
 病皆愈谓之长则气治也
 牢脉之诊按之则实大而弦且沈且浮而有牢坚之
 意若瘰疬结肿诊得牢脉者不可内消也
 实脉之诊按举有力而类结曰实经曰邪气胜则实
 久病则虚人得此最忌疮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
 其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
 弦脉之诊按之则𦂳而弦其似𦂳者为弦如按弦而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46-0805d.png
 不移𦂳如内绳而转动以此为异春脉浮弦而平不
 时见则为饮为痛主寒而虚疮疽论曰弦洪相抟外
 𦂳内热欲发疮疽也
 𦂳脉之诊似弦而𦂳按之如切绳而转动其主切痛
 积癖也疮肿得之气血沈涩也亦主痛也
 涩脉之诊按之则散而复来举之则细而不足脉涩
 则气涩也亦主血虚疮肿溃后得之无妨也
 短脉之诊按举则不及本位内经曰短则气病以其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46-0806a.png
 无胃气也诸病脉短皆难治也疮肿脉短真气短也
 细脉之诊按之则萦萦如蜘蛛之丝而欲绝举之如
 无而似有细而微其主亡阳衰也疮肿之病脉来细
 而沈时直者里虚而欲变證也
 微脉之诊按之则软小而极微其主虚也真气复者
 生邪气胜者危疮肿之病溃后脉微而匀举自差也
 迟脉之诊按举来迟呼吸定息方得三至其状似缓
 而稍迟痼疾得之则善新疾得之则正气虚惫疮肿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2b 页 WYG0746-0806b.png
 得之溃后自痊
 缓脉之诊按举似迟而稍驶于迟仲景曰阳脉浮大
 而濡阴脉浮大而涩阴阳同等谓之缓脉见长缓百
 疾自瘳凡诸疮肿溃后其脉涩迟缓者皆易愈以其
 脉候相应是有胃气也
 沈脉之诊举之不足按之方见如烂绵其主邪气在
 脏也水气傅之则逆此阴脉也疮肿得之邪气深也
 伏脉之诊比沈而伏举之则无按之至骨方得与沈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46-0806c.png
 相类而邪气益深矣
 虚脉之诊按之不足迟大而软轻举指下豁然而空
 经曰脉虚则血虚血虚生寒阳气不足也疮肿脉虚
 宜托里和气养血也
 软脉之诊按之则如帛在水中极软而沈细亦谓之
 濡其主胃气弱疮肿得之补虚排脓托里
 弱脉之诊似软而极微来迟而似有仲景曰微弱之
 脉绵又如泻漆之绝其主血气俱虚形精不足大抵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46-0806d.png
 疮家沈迟濡弱皆宜托里
 促脉之诊按之则去数来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阳
 盛则促主热畜于里也下之则和疮肿脉促亦急下
 之
 结脉之诊按之则往来迟缓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
 阴盛则结经曰促结则生代则死
 代脉之诊按之则往来动则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
 动者曰代脉也代者气衰也诸病见之不祥大凡疮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46-0807a.png
 肿之病脉促结者难治而况见代脉乎
 动脉之诊见于关上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如动摇
 者是也脉经曰阴阳相搏故谓之动动于阳则阳气
 虚而发厥动于阴则阴气盛而发热是阳生于尺而
 动于寸阴生于寸而动于尺不可不辨也
  论三部脉所主證候
 夫寸关尺者脉之位也浮沈滑涩者脉之体也奠位
 分体指文语證者诊脉之要道也脉经曰大凡诊候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46-0807b.png
 两手三部脉滑而迟不浮不沈不长不短去来齐等
 者无病也
 寸口脉浮者伤风也𦂳者伤寒也弦者伤食也浮而
 缓者中风也浮而数者头痛也浮而𦂳者膈上寒胁
 下冷饮也沈而𦂳者心下寒而积痛沈而弱者虚损
 也缓而迟者虚寒也微弱者血气俱虚弦者头痛心
 下有水也双弦者两胁下痛也偏绝者不遂也俱绝
 者不治也潎潎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连连如蜘蛛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46-0807c.png
 丝者阳气衰也
 关主中焦胸腹中事去来徐而缓者无病也浮者腹
 满而不欲食胃虚胀也滑者客热在胃也数者热结
 中焦也沈伏者中焦水气或呕逆而吞酸弱者胃气
 虚也虽有虚热不可大攻须防热去则生寒也牢而
 实者腹满向向噎塞而不通或复大痛涩者气逆也
 芤则泻血涩坚太实按之不减而有力者中焦实有
 结伏在胃也微浮者积热不消蛔动心悸也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46-0807d.png
 尺主下焦腰肾膝胫足中事也尺脉浮者风热小便
 难也沈者腰背痛而肾气不足数者脐下热痛小便
 赤色而恶寒也逆者下焦寒而阴虚也𦂳者脐下小
 腹急痛也缓者脚弱下肿而痿痹也弱者下冷而肾
 气衰也软者脚不收而风痹小便难也伏者小腹痛
 而疝瘕谷不化也细者溏泄而下冷也芤者小便涩
 血而下虚也牢而小者足膝寒痹脚下隐隐疼痛也
 细而急者筋挛不能行也来而断绝者男子小腹有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6a 页 WYG0746-0808a.png
 滞气也妇人月水不利也
  论三部脉所主杂病法诀
夫三部之中俱见一脉所主杂病略而言之脉经曰阳
邪来见浮洪阴邪来见微细水谷之邪来见实坚寒癖
之邪来见弦小又曰浮而滑者宿食也短而滑者酒病
也迟而滑者胀满也洪而大者伤寒也浮而数者伤风
也浮而急者饮食不消脾不磨也沈而弦者寒气结而
阴痛也浮而缓者皮肤不仁也滑而散者瘫痪也迟而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6b 页 WYG0746-0808b.png
涩者寒厥也浮而涩者霍乱也弱而涩者反胃也𦂳而
滑者吐逆也短而数者心痛也弦而数者为疟也𦂳而
急者尸遁也实小而坚者病在内而冷也浮滑而𦂳者
病在外而热也短而急者病在上也长而缓者病在下
也长而弦者病在肝也滑而洪者病在心也微而软者
病在脾也浮而涩者病在肺也沈而𦂳者病在肾也又
诀曰诸浮为风或为虚也诸𦂳为痛或为积也诸涩为
痹诸弦为饮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芤则为失血软则为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7a 页 WYG0746-0808c.png
虚若脉沈沈泽泽四肢不仁者亡祟也或大而惄惄者
社祟也若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者鬼祟也
  论诊候肺疽肺痿法
夫肺者五脏之华盖也处于胸中主于气候于皮毛劳
伤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内感于肺也则汗出恶风
咳𠻳短气鼻塞项强胸胁胀满久久不瘥已成肺痿也
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至于荣则吸而不出所以风伤
皮毛热伤血脉风热相搏气血稽留蕴结于肺变成疮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7b 页 WYG0746-0808d.png
疽诊其脉候寸口脉数而虚者肺痿也数而实者肺疽
也肺痿之候久𠻳不已汗出过度重亡津液便如烂瓜
下如豕脂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者欲瘥此由
肺多唾涎沫而无脓者肺痿也其肺疮之候口乾喘满
咽燥而渴甚则四肢微肿咳唾脓血或腥臭浊味胸中
隐隐微痛者肺疽也又圣惠曰中府隐隐而微痛者肺
疽也上肉微起者肺疮也中府者穴也在云门下一寸
六分乳肋间动脉应手陷中也是以候始萌则可救脓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8a 页 WYG0746-0809a.png
成则多死若欲知有脓者但诊其脉若微𦂳而数者未
有脓也𦂳甚而数者已有脓也又内经曰血热则肉败
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大凡肺疮肺疽当咳𠻳短气胸满
时唾脓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若呕脓而不止者亦
不可治也其呕脓而自止者自愈其脉短而涩者自痊
浮大者难治其面色当白而反面赤者此火之尅金皆
不可治
  论将护忌慎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8b 页 WYG0746-0809b.png
大凡有疮疽生皆只如黍粟粒许大其状至微人多不
以为急此蕴大患宜速辨之不可自忽若能防之于未
形理之于未成或朝觉而夕治求治于良医则必无危
困矣若因循慢忽询于庸医致令脓血结聚委之于命
束手待毙不以去道远乎以致筋骨败遗穿通脏腑死
者十有八九矣可不慎欤盖患疮疽之人托命庸医任
意措置危殆立至若用良医则可保痊愈用医之际不
可不择辨之何难若能饱读经书久谙證候汤药熟闲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9a 页 WYG0746-0809c.png
洞明色脉性情仁善孝义忠信临事不惑处治有决方
为良医委用勿疑然后要在病人自克不可恚怒悲忧
叫呼忿恨骄恣情性信任口腹驰骋劳役惟宜清静恬
澹耐烦为宜于患人左右止息烦杂切忌打触器物诸
恶音声争辩是非咒骂斗殴及产妇淫男体气不洁带
酒腥膻鸡犬乳儿孳畜禽兽并须远离设或亲友重意
问疾者可以预嘱徐行低声款曲伺候礼毕躬退勿令
嗟呀惊怪话旧引其游赏宴乐远别亲戚牵惹情怀但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19b 页 WYG0746-0809d.png
恐病人心绪悽怆尤不可乱举方药徒论虚实惑乱患
人凝滞不决祇合方便省问不可久坐多言劳倦病人
深不长便夫侍患者宜须寿近中年情性沈厚勤谨耐
烦仁慈智惠全在调以粥药无失时节勿令于患人左
右弹指嗟咨掩泪窃言感激病人甚不利便饮食之间
忌慎非细不可不载畜中勿食驴马驼骡猪狗牛羖羊
等并杂鱼龟鳖虾蟹及淹浥臭味自死病倒之类慎勿
尝啖飞禽之中忌食鹅鸭鸿鹰雀鹤鸳鸯鹭鸶鸠鸽鸦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0a 页 WYG0746-0810a.png
鸡雉及能学人言者慎勿食之野兽之中忌食獐鹿狐
兔虎豹熊豺及爪牙害人有毒虫兽并父母自本命生
属忌慎勿尝啖菜蔬之中忌食黄瓜茄子兰香芸薹胡
荽生菜蓼芥菌瓠韭蒜葱薤慎勿食之果木之中忌食
桃杏枣栗李柰梨梅软枣红柿樱桃胡桃榛松林檎及
诸虫蚛未熟之果慎勿食之若其疮疽脓溃肿消气血
虚弱则可食羊肉鹌鹑蔓菁姜酱瓜荠萝卜及黄白粮
米细米稀粥软饭至若肌肉渐生思想滋味则宜食白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0b 页 WYG0746-0810b.png
熟酥饼荠粥羹汤熟软温和稀稠得中制造如法勿令
太饱此时尤忌馒头蒸饼馎饨饨馄肉脯煎饼及炙
煎炒咸酸油腻脂肥鱼肉若至肌肤欲平恶肉去
尽疮口收敛之际尚忌起立行步揖待宾客房酒宴会
嗔怒沐浴登陟台榭运动肢体寒暑劳倦正宜调节饮
食保摄以待疮瘢平复精神如故气力完全方无所忌
百日内慎勿触犯之
  论疮疽肿虚实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1a 页 WYG0746-0810c.png
夫疮疽脓溃肿毒浸展證候危恶者须辩虚实况夫虚
者难补实者易泻补泻之法不可轻用若或少差利害
甚大然而虚实證多端不可不辩有疮之虚实有脏腑
气血上下真邪各有虚实故不同也分而言之则肿起
坚硬脓稠者疮疽之实也肿起外软脓稀者疮疽之虚
也泻痢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并冷脉弱皮寒
小便自利或小便时难大便滑利声音不出精神不爽
者悉脏腑之虚也大便硬小便涩饮食如故肠满膨胀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1b 页 WYG0746-0810d.png
胸膈痞闷肢节疼痛口苦咽乾烦燥多渴身热脉大精
神昏塞者悉脏腑之实也凡诸疮疽脓水清稀疮口不
合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气血之虚也肿起
色赤寒热疼痛皮肤壮热脓水稠粘头目昏重者气血
之实也头疼鼻塞目赤心惊咽喉不利口舌生疮烦渴
饮冷睡语咬牙者上实也精滑不滞大便自利腰脚沈
重睡卧而不宁者下虚也肩项不便四肢沈重目视不
正晴不了了食不知味音嘶色败四肢浮肿者真气之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2a 页 WYG0746-0811a.png
虚也肿焮尤甚痛不可近积日不溃寒热往来大便秘
涩小便如淋心神烦闷恍惚不宁者邪气之实也又曰
真气夺则虚邪气胜则实又曰诸痛为实痒为虚也又
曰诊其脉洪大而数者实也微细而软者虚也虚则补
之和其气托里也实则泻之疏利而自导其气内经谓
血实则决之气虚则掣引之
  辩疮肿浅深法
夫疮候多端欲辩浅深直须得法若不素知方论而妄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2b 页 WYG0746-0811b.png
生穿凿者如大匠舍其绳墨以意度量安能中于规矩
哉尝闻古人有言曰多则惑少则得简而论之则疮疽
槩举有三种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
骨肉皮色不相辩者发于骨髓又曰凡疗疮疽以手按
摇疮肿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浅也又验其人
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
饮冷者其患疮疽必深也若人虽患疮疽起居平和饮
食如故其疾浮浅也恶疮初生其头如米粟微似有痛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3a 页 WYG0746-0811c.png
痒设触破之即焮展觉有深意速服犀角汤通气丸等
取通利疏畅兼用浴毒汤溻渍之类若浮浅者纵贴膏
求差以此推之浅深之辩始终之次者也
  辩脓法
夫疮肿之疾毒气已结者不可论内消之法即当辩脓
生熟浅深不可妄开视其可否不至于危殆矣凡疮疽
肿大按之乃痛者脓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脓浅也按之
不甚痛者未成脓也若按之即复者有脓也不复者无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3b 页 WYG0746-0811d.png
脓也非也必是水也若发肿都软而不痛者血瘤也发
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也气结微肿
久而不消后亦成脓此是寒热所为也留积经久极阴
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必多成瘘宜早服内塞散以排
之诸癃瘤疣赘等至年衰皆自内溃理于年壮可无后
忧也又凡疗痈疽以手掩其上大热者脓成自软也若
其上薄皮剥起者脓浅也其肿不甚热者脓未成也若
患瘰疬结核寒热发渴经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黄被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4a 页 WYG0746-0812a.png
热上蒸已成脓也至于脏腑肠胃内疮内疽其疾隐而
不见目既不见手不能近所为至难可以诊其脉而辩
之亦可知矣有患胃脘痈者当候胃脉人迎者胃脉也
其脉沈细者气逆则甚甚则热聚胃口而不行胃脘而
为痈也若其脉洪数者脓已成也设脉迟𦂳虽脓未就
已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尔则邪毒内攻腐烂肠胃不
可救也又肺痈论曰始萌则可救脓成即死不可不慎
也久久咳脓如粳米粥者不治呕脓而止者自愈也又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4b 页 WYG0746-0812b.png
肠痈论曰或绕脐生疮脓从疮出者有出脐中者惟大
便下脓血者自愈也
  辩疮疽疖肿證候法
夫疮疽疖肿其名甚多载之纷纭方书百绪及至临疾
治之无据不知所以内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
其要者流散无穷愚虽不才姑揣其要而言之热发于
皮肤之间是以浮肿根小至大不过二三寸者疖也六
腑积热腾出于外肌肉之间其发暴甚肿皮光软侵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5a 页 WYG0746-0812c.png
广大者痈也五脏风积热攻焮于肌骨风毒猛暴初生
一头如㾦㿔白焦枯触之应心者疽也夫痈疮发于六
腑若燎原之火外溃肤肉疽生五脏沈涩难疗若陶室
之燧内消骨髓痈则易疗惟难将息而迟瘥疽则难疗
易得痊复夫疖与疮初生并宜灸之谓其气本浮达以
导其热令速畅也疽则烙不宜灸谓其气本深沈须达
其原也凡疮疽生于外皆由热毒蕴于内明乎三者肿
毒丹疹可以类推矣盖皮肤微高起而肌厚或痛或痒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5b 页 WYG0746-0812d.png
移走无常者谓之肿有因思而得之者有因风热相抟
而得之者肿硬色白因热而得之者肿焮色赤因风热
相抟而得之者久久而不消热胜于风若不即治血不
流通与气乘之以成脓也又曰风多则痒热多则痛此
为验也又有丹毒者谓人身忽然变赤如涂丹之状故
谓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疮误而相触四畔焮
赤论之疮瘤凡丹瘤之疾皆游走不定状如云气者是
也小儿得之最忌百日之内谓之胎瘤以其气血嫩弱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6a 页 WYG0746-0813a.png
脏腑柔脆难任镰针所以忌也又颈腋之间而生结核
初如豆粒或如梅李核累累相连历历三五枚久久不
消以渐长大或发寒热者谓之瘰有风毒者得之于风
热毒者得之于热气毒者得之于气悉由风热邪气蕴
经所成證候不同治之者亦各异矣
  辩疮疽善恶法
夫疮疽證候善恶逆从不可不辩从来医疮槩举五善
七恶殊不知此特谓肠胃之内脏腑疮疽所论之證也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6b 页 WYG0746-0813b.png
发背脑疽别有善恶之證载之于后盖七恶者烦躁时
𠻳腹痛渴甚或泄痢无度或小便如淋者一恶也脓血
既泄肿焮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目视不正
黑睛𦂳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三恶也喘粗短气恍惚
嗜卧四恶也肩背不便四肢沈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
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四
肢浮肿者七恶也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
匀二善也脓溃肿消水鲜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语声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7a 页 WYG0746-0813c.png
清亮四善也体气平和五善也病有證合七恶皮急𦂳
而如善者病有證合五善而皮缓虚如恶者夫如是者
岂浅识之所知哉只知五善并至则善无以加矣七恶
并至见恶之极矣愚意裁之凡患疮疽之时五善之中
乍见一二善證疮亦回也七恶之内忽见一二恶證宜
深惧之大抵證候疮疽之发虚中见恶證者不可救也
实證无恶候者自愈大凡脓溃之后而烦疼尚未痊者
诊其脉洪滑粗散者难痊微涩迟缓者易痊此善恶之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7b 页 WYG0746-0813d.png
證于诊候之中亦可知也发背脑疽及诸恶疮别有五
逆之證者白睛青黑而眼小服药而呕伤痛渴甚膊项
中不便音嘶色败者是为五逆其馀热渴痢呕盖毒气
入里脏腑之伤也当随證以治之
  砭镰法
夫上古制砭石大小者随病所宜也内经谓针石砭石
镵针其实一也今时用镰者从圣济总录丹毒论曰法
用镰割出血明不可缓也合扁鹊云病在血脉者治之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8a 页 WYG0746-0814a.png
以砭石此举素问血实宜决之又气血形志论曰形乐
志乐病生于内治之砭石盖砭石者亦东方来为其东
方之民其病多疮疡其法宜砭石砭石之用目有證候
非止丹瘤也但见肿起色赤不定宜急镰之先以生油
涂赤上以镰镰之要在决泄其毒然而此法不可轻用
忌其太深内经所谓刺皮无伤肉以其九针之用而各
有所宜也砭镰之法虽治疮疽不可轻用也
  贴熁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8b 页 WYG0746-0814b.png
夫疮肿之生于外者由热毒之气蕴结于内也盖肿于
外有生头者有皮厚者有皮薄者有毒气深者有毒气
浅者有宜用湿药贴熁者有宜用凉药贴熁者有可以
乾换其药者有可以湿换其药者深浅不同用药亦异
是以不可不辩也若疮肿初生似有头者即当贴温热
药引出其热毒火就燥之义也于四畔赤焮处捣生寒
药贴熁之折伏其热势驱逐其邪恶扑火之义也夫生
寒药势气力精全性味雄健或有疗者不本物理皆通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9a 页 WYG0746-0814c.png
用药草膏之类有势力微欲使尪瘠者敌其勇夫不亦
难乎又有粗工不审逆从便用寒药敷贴趁逐邪毒复
入于内归于肝心十死八九矣大抵敷贴之法欲消散
肿毒血脉疏通寒热逆从断其去就焉慎不可执方无
权安能散于郁结不成脓乎其肿皮厚者以故软布或
以纸花子涂药贴熁之待其药乾换肿皮薄者即用疏
纱或薄纸涂药贴熁之其药未乾即当换之至若脓溃
之后即贴温肌生肉膏药要在逐臭腐排恶汁取死肌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29b 页 WYG0746-0814d.png
生良肉全藉温热膏剂之力也切勿用寒凉之药水调
贴之夫血脉喜温而恶寒若著冷气过理即血滞难瘥

  溻渍疮肿法
夫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
汤水有荡涤之功古人有论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
即须用汤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溻渍之其在腰腹背
者淋射之其在下部委曲者浴渍之此谓疏导腠理通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0a 页 WYG0746-0815a.png
调血脉使无凝滞也且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
一升半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喜
溻淋浴之稍凉则急令再换慎勿冷用夫血气得寒则
凝涩得热则淖泽日用五七次病甚者日夜不住或十
数次肿消痛止为验此治疮肿神良之法也
  针烙疮肿法
夫疮疽之疾證候不一针烙之法实非小端盖有浅有
深有迟有速宜与不宜不可不辩盖疽肿皮厚口小肿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0b 页 WYG0746-0815b.png
多脓水出不快者宜用针烙疖皮薄惟用针以决其脓
血不可烙也如其未成脓已前不可以诸药贴熁溻渍
救疗以待自消久久不消内溃成脓即当弃药从其针
烙当用火针如似火箸磨令头尖如枣核样圆滑用灯
焰烧须臾作热数揾油烧令赤于疮头近下烙之一烙
不透即须再烙令透要在脓水易出不假按抑近代良
医仓卒之际但以金银铁铤其样如针者可通用之实
在泄其毒也或只以木炭熟火猛烧通赤蘸油烙之尤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1a 页 WYG0746-0815c.png
妙烙后实者撚发为纴虚者以纸为纴于纴上蘸药纴
之上以帛摊温热软粘膏药贴之常令滋润勿令燥也
夫疮疽既作毒热聚攻蚀其膏膜肌肉腐烂若不针烙
毒气无从而解脓淤无从而泄过时不烙反攻其内内
既消败欲望其生岂可得乎嗟乎此疾针烙取差实为
当理然忌太早亦忌稍迟尝见粗工不审其證浅深妄
施针烙之法或疮深针浅烙毒气不得泄以致内溃或
疮浅烙深误伤良肉筋骨腐烂或抑擦掀动加益烦痛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1b 页 WYG0746-0815d.png
或针之不当别处作头或即时无脓经久方溃遂使痛
中加痛真气转伤详其所由不遇良医也以此推之凡
用医者不可不择纵常医疗之得痊者幸矣
  灸疗疮肿法
夫疽则宜灸不宜烙痈则宜烙不宜灸丹瘤肿毒宜溻
渍之肿皮光软则针开之以泄其毒治疮之手法迨不
过此而各有所宜故圣惠方论曰认是疽疮便宜灸之
一二百壮如菉豆许大灸后觉似焮痛经一宿乃是火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2a 页 WYG0746-0816a.png
气下彻肿内热气被火导之随火而出所以然也若其
疮痒宜隔豉饼子灸之其饼须以椒姜盐葱相和烂捣
捏作饼子厚薄如折三钱以来当疮头豉饼子上灸之
若觉太热即抬起又安其上饼子若乾更换新者尤佳
若其疮痛即须急灸壮数多为妙若其脓已成者慎不
可灸即便针开之即得瘥也若诸疮经久不瘥变成瘘
者宜用硫黄灸法灸之其法硫黄一块可疮口大小安
之别取少许硫黄于火上烧用针尖挑起点硫黄令著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2b 页 WYG0746-0816b.png
三五遍取脓水乾差为度若其发背初生即宜土饼灸
法灸之初觉背上有疮疼痒颇异认是发背即取净土
水和捻作饼子径一寸厚二分贴著疮上以艾作炷灸
之一炷一易饼子其疮粟米大时可灸七七炷其疮如
钱许大日夜不住灸以瘥为度已上数法并依本方一
一亲验所以载之愚谓疮医自幼至老凡所经验必须
写之尝记疳瘘恶疮诸医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
疮口上以艾灸之七炷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又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3a 页 WYG0746-0816c.png
用乞火婆虫灸之同前法累验之神效人皆秘之往往
父子不传人法赤皮蒜捣烂焊作饼子一如豆豉饼子
灸法灸之弥佳
  内消法
夫疮疽丹肿之生皆内阴阳不调荣卫凝涩气血不流
之所生也古人有言曰阳滞于阴则生疮阴滞于阳则
生疽疮疽之生有内有外内生于脏腑胸腹之中外则
生于肤肉筋骨之表发无定处夫郁滞之本则因气血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3b 页 WYG0746-0816d.png
不流蒸气不能外达留滞而成内热疮疽所生焉若初
觉气血郁滞皮肉结聚肿而未溃特可疏涤风热通利
脏腑一二行徐次诸阳得渍即得内消矣不然则治之
稍慢毒热不散反攻其内致令脓肉之聚也内经谓治
病必求于本盖疮疽本乎中热之郁结不通也其风邪
寒气所聚也治之宜温热之剂和血分内消也辩之有
法须认风寒则肿硬色白热毒则焮肿色赤以为异也
如其气已结聚不可论内消之法宜用排脓托里之药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4a 页 WYG0746-0817a.png
此实先后之次也
  追蚀疮疽肿法
夫疮疡生于外皆由积热蕴于内内经谓血热肉败荣
卫不行必将为脓留于节腠必将为败盖疮疽脓溃烂
之时头小未破疮口未开或毒气不出疼痛难任者所
以立追蚀脓之方法使毒气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
好肉易生也若其疮纴其血出不止者则未可纴于疮
上掺追蚀之药待其熟可纴方纴若其疮纴之痛应心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4b 页 WYG0746-0817b.png
根者亦不可以强纴之误触其疮其焮痛必倍变證不
无不可不慎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即
当用破头代针之剂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
脓化毒之药取效如神矣若脓血未尽便用生肌敛疮
之剂务其早愈殊不知恶肉未尽其疮早合后必再发
不可不慎也
  托里法
夫疮疽丹肿结核瘰疬初觉有之即用内消之法经久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5a 页 WYG0746-0817c.png
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肉冷脓汁清稀毒气不出疮口不
合成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證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
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血气虚者托里
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大抵托里之法使疮无变坏
之證凡为疮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然而寒热温凉
烦渴利呕临證宜审其缓急耳
  止痛法
夫疮疽之證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5b 页 WYG0746-0817d.png
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殊不知临
病制宜自有方法盖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剂折其热
则痛自止也寒邪之痛以温热之药熨其寒则痛自除
矣因风而有痛者除其风因湿而痛者导其湿燥而痛
者润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
因脓郁而闭者开之恶肉便溃者引之阴阳不和者调
之经络秘涩者利之临机应变方为上医不可执方而
无权也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6a 页 WYG0746-0818a.png
  用药增损法
古人用药因病制宜治不执方随病增损疗积聚补益
可用丸药以从旧不改方增损盖疮疽危要之际證候
多种安有执方之论固可临时加减以从其法只如发
背脑疽恶丁肿脓溃前后虚而头痛者于托里药内加
五味子恍惚不宁加人参茯苓虚而发热者加地黄栝
蒌根往来寒热者并潮热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
加知母赤小豆大便不通者加大黄芒硝小便不通者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6b 页 WYG0746-0818b.png
加木通灯草虚烦者加枸把子天门冬自利者加厚朴
四肢厥逆者加附子生姜呕逆者加丁耆藿香多痰者
加半夏并陈皮脓多者加当归川芎痛甚者加芍药乳
香肌肉迟生者加白敛官桂有风邪者加独活防风心
惊怯者加丹砂口目瞤动者加羌活细辛愚虽不才自
幼及老凡治疮疽常依此法加减用药取效如神后之
学者宜细详焉
  疗疮肿权变通类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7a 页 WYG0746-0818c.png
夫疮疽之病治疗多方总而论之各有所宜补泻淋溻
及敷扫贴熁针镰灸烙用之不同盖知其道也举治必
效昧于理者利害不无尝见以寒疗热以热疗寒古今
之通论也又有检方疗病妄制加减以意裁之自以为
可殊不知病有从逆治有缓急法有正权方有奇偶用
有轻重夫医者意也得其意然后能变通也达其变通
者悟其为而省其理也则左右逢其源矣愚虽不才略
陈万一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7b 页 WYG0746-0818d.png
者何也盖不知五脏有阴阳之性其可因其类而取之
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其肾肾水滋热将自除肾水
虚生寒当补心心火既降寒将自除此所谓寒之而热
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
用要在通其理类而已又闻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何谓
也盖治寒以热必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而行之此
亦欲其调和也其间有正有权者何也盖病有微有甚
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然为疮科于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8a 页 WYG0746-0819a.png
补泻汗下标本逆从正权之理乌可阙而不知也大凡
治疗疮疽之要法曰初觉热毒发热郁结而作疮一二
日宜先服五利汤荡涤邪气疏通脏腑令内消也古今
汤法谓切剉㕮咀如麻豆大以猛火急煎无令过熟欲
其速利也次有丸散宣导血脉渐次消磨令缓散也助
以淋溻调和荣卫行经络也更当膏润温养兼磨傅四
畔贴熁之药顺其阴阳也追蚀托里汗下调补临时制
宜浅深缓急自有等差男女贵贱亦当别论晋尚书褚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8b 页 WYG0746-0819b.png
澄曰寡妇尼僧异于妻妾虽无房室之劳而有忧思之
苦此深达其情者也又仲景云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治
亦不同也所以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况
病之新旧形志乐苦岂可执方无权以求其愈疾哉亦
有疮疽肿痛初生一二日便觉脉沈细而烦闷脏腑弱
而皮寒邪毒猛暴恍惚不宁外證深沈者亦宜即当用
托里散或增损茯苓汤及温热之剂以从治之
  论五发疽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9a 页 WYG0746-0819c.png
夫五发者谓痈疽生于脑背眉髯鬓是也大槩论之分
为三等一者疽也二者痈也三者疖也夫疽初生如粟
米大痒痛有异误触破之即焮展四畔赤肿沈闷牵引
胁肋疼痛数日之后渐觉肌肤壮热恶寒烦渴肿晕侵
浆汁出积日不溃抑之则流血者谓之发背疽也
其发于脑者为脑疽也其发于鬓眉髯者以类呼也又
有初生其状无头肿阔三四寸始觉注闷疼痛因循数
日皮光微软者甚则亦令人发热恶寒头痛烦渴者谓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39b 页 WYG0746-0819d.png
之发背疽也又有初生一头色浮赤而无根肿见于皮
肤之间大小一二寸者疖也三者之候惟疽最重此疾
初生皆曰滋味与厚衣衣服厚暖则表易招寒滋味过
多则五脏生热脏腑积热则血脉不流而毒气凝滞邪
气伏留热抟于血血聚则肉溃成疮浅则为疖实则为
痈深则为疽矣亦有因服金石发动而患此疾者亦有
平生不服金石药而患此疾者盖由上祖曾服饵者其
毒气流傅子孙此病初生认是疽则宜速疗之若气实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0a 页 WYG0746-0820a.png
之人急服五香连翘汤漏芦汤若年几未五十少壮实
者可服五利大黄汤化毒丸取通利脏腑一二行疮头
上用追毒散之类贴温热膏剂更溻肿汤溃毒汤淋溻
之如此调治以待脓成已前不可以诸药救疗以安患
人之心慎勿恼触着至脓成败溃宜服五香汤及内托
里散茯苓汤当归托里散之类渴不止者服竹叶黄菧
汤乳香散勿为大热服大黄硝苦寒之药若因服利
药而利不止者死矣若疮中恶肉未退脓水不快者即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0b 页 WYG0746-0820b.png
用追蚀之药或铤子纴之用鹿角散以醋熬为糊贴之
恶肉退去好肉渐生即用搜脓散翠霞散之类纴之若
疮中毒气未尽慎勿早敛忌早上生肌之药纵得平复
必再发其间调理次第临时制宜将护忌慎之法耳
  论痈疽
夫疮肿之患莫大乎痈疽然而痈疽何以别之经所谓
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涩不行血脉不行则阳气郁
遏而不通故生大热热毒之气腾出于外蓄结为痈久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1a 页 WYG0746-0820c.png
而不散热气乘之腐化为脓然而骨髓不焦枯腑脏不
伤败可治而愈也何为疽五脏风毒积热毒热炽甚下
陷肌肤骨髓皆枯血气涸竭其肿色夭坚如牛领之皮
故命曰痈疽者其肿皮薄以泽此其候也痈之生有内
有外内生胸腹脏腑之中外生肤肉筋骨之表凡此二
毒发无定处而有常名夫郁滞之本始于喜怒哀乐不
时饮食居处不节或金石草药之发动寒暑燥湿之不
调使阴阳之不平而蕴结外使荣卫凝涩而腐溃轻者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1b 页 WYG0746-0820d.png
起于六腑浮达而为痈气行经络而浮也重者发于五
脏沈涩而为疽气行经络而沉也明乎二者肿毒丹疹可
以类推矣
  论附骨疽
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沈附著于骨也此疾与贼风
相类而不同人不能辩治之误矣盖附骨疽者由秋夏
露卧为冷折之风热伏结附骨成疽贼风之候由风邪
之气抟于骨节其痛深彻骨髓遇寒则痛甚附骨疽痛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2a 页 WYG0746-0821a.png
而不能转初按之应骨皮肉微急洪洪如肥状者是也
其贼风皮骨不甚热而索索恶寒时复汗出常欲热熨
痛处即得少宽其附骨疽初时但痛无时乍寒乍热而
无汗者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而溃也贼风不
治久而变为弯曲偏枯所以不同也认是贼风则服引
越脾治风之剂即得差矣认是附骨疽急宜服漏芦汤
或五香连翘散疏下之次用内消升麻汤及溻渍膏贴
之类纵不能消亦得浮浅及有缓疽石疽与附骨疽亦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2b 页 WYG0746-0821b.png
相类矣异者盖缓疽石疽皆寒气所作深伏于骨髓之
间有肿与皮肉相似若疼而坚硬如石故谓之石疽缓
疽其热缓慢积日不溃久乃亦紫黯色皮肉俱烂故名
曰缓疽此二者其治初觉便宜补虚托里温热之剂以
取消矣其次调治临疾制宜故不复具载矣
  论阴疮
夫阴疮者大槩有三等一者湿阴疮二者妒精疮三者
阴蚀疮又曰下疳疮盖湿疮皆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抟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3a 页 WYG0746-0821c.png
邪气乘之瘙痒成疮浸淫汗出状如疥癣者是也妒精
者由壮年精气盈满久旷房室阴上生疮赤肿作臼妨
闷痒痛者是也阴蚀疮者由肾脏虚邪热结下焦经络
痞涩气血不行或房劳洗浴不洁以致生疮隐忍不医
焮肿尤甚袖疮在里措手无方疼痛注闷或小便如淋
阴丸肿痛是也或经十数日溃烂血脓肌肉侵蚀或血
出不止以成下疳若身体壮热烦渴恶寒宜急治之以
大豆甘草汤渍之渍毒汤等洗浴之服五香连翘汤等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3b 页 WYG0746-0821d.png
疏之更以截疳抵圣散乾糁之四畔用磨风膏温润之
后以将护忌慎之渴不止者服竹叶黄菧汤大便软者
宜服托里茯苓调治之夫如是则无不差矣
  论时毒
夫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
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增寒发热
头痛肢体痛甚者恍惚不宁咽喉闭塞人不识者将为
伤寒便服解药一二日肿气增益方悟始召疮医原夫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4a 页 WYG0746-0822a.png
此疾古无方论世俗通为丹瘤病家恶言时毒切恐传
染考之于经曰人身忽经变赤状如涂丹谓之丹毒此
风热恶毒所为谓之丹瘤与夫时毒特不同耳盖时毒
者感四时不正之气初发状如伤寒五七日之间乃能
杀人治之宜精辩之先诊其脉滑数浮洪沈𦂳弦涩皆
其候也盖浮数者邪气在表也沈涩者邪气深也认是
时毒气实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热实以不利大黄
汤下之其有表證者解毒升麻汤以发之或年高气软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4b 页 WYG0746-0822b.png
者五香连翘汤主之又于鼻内嗅通气散取十馀嚏作
效若嗅药不嚏者不可治之如嚏出一血者治之必愈
如左右看病之人日日用嗅药嚏之必不传染切须忌
之其病人每日用嚏药三五次以泄热毒此治时毒之
良法也经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犹宜和解之服犀
角散连翘散之类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头面肿起高
赤者可服托里散黄菧散宜针镰砭割出血泄其毒气
十日外不治自愈也此病若五七日已前精神昏乱咽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5a 页 WYG0746-0822c.png
喉闭塞语声不出头面不肿食不知味者必死之候活
之无功矣然而此疾有阴有阳有可汗有可下尝见一
工但云热毒只有寒药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逆从不
可不审矣
  论诸疮
夫诸疮之生其类甚多种大小方书载之纷纷以要而
论槩举四等一者因于气血稽留而结于内者谓肠胃
之中痈疽是也二者因于气血稽留而结于外者谓十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5b 页 WYG0746-0822d.png
丁九瘘五痔之类是也三者不因气血而为疮谓堕作
并金刃汤火灸烙而伤皮肉之类是也四者不因气血
而骨肉损伤者谓虫兽爪牙所害之类是也然而四者
皆不难损于肌肤害于筋骨不必具载今于随方条下
该说治證以法附之为治之者临疾制宜适事为故耳
  论丁疮肿
夫丁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者是也古方论之凡
有十种华元化载之五色丁千金方说丁疮有十三种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6a 页 WYG0746-0823a.png
以至外台秘要神巧万全其论颇同然皆不离于气客
于经络五脏内蕴毒热初生一头凹肿痛青黄赤黑无
复定色便令烦躁闷乱或增寒头痛或呕吐心逆以针
刺疮不痛无血是其候也其候本因甘肥过度不慎房
酒以致邪毒蓄结遂生丁疮内经曰膏梁之实是生丁
疮此之谓也其治之法急于艾炷灸之若不觉痛者针
丁四边皆令血出以回疮锭子从针孔纴之上用膏药
贴之仍服五香连翘汤漏芦汤等疏下之为效若或针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6b 页 WYG0746-0823b.png
之不痛无血者以猛火烧铁针通赤于疮上烙之令如
焦炭取痛为效亦纴前铤子用膏药贴之经一二日脓
溃根出服托里汤散依常疗之以取平复如针不痛其
人眼黑或见火光者不可治也此邪毒之气入脏腑故
也养生方云人汗入食肉食之则生丁疮不可不慎也
  辩丁肿十三种形色禁忌
凡疗丁肿皆刺疮心至痛处又刺四边十馀下令血出
去血傅药药力得入针孔中则佳若不达里药力不到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7a 页 WYG0746-0823c.png
又看口中颊边舌上有赤黑如珠子者是也疮上按之
惨痛应心者是秋冬寒毒久结皮肤中变作此疮不急
疗之日夜根长流入诸脉数道如箭入身颤掉不已若
不慎口味房室死不旋踵经五六日不差眼中见火光
心神昏昧口乾心烦呕吐不定宜速治之
 一曰麻子丁其状肉起头如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
 多痒忌食麻子油衣布衣并入麻田中行
 二曰石丁其状皮肉相连色如黑豆甚硬刺之不入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7b 页 WYG0746-0823d.png
 内微痛忌瓦砾砖石之属
 三曰雄丁其状疱头黑靥四畔仰疱浆起有水出黄
 色太如钱孔形高者忌房室
 四曰雌丁其状疮稍黄向里靥亦似灸疮曰面疱浆
 起心凹色赤如钱孔者忌房室
 五曰火丁其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靥四边有烟浆
 又如赤粟米者忌火烧烙
 六曰丁其状色稍黑有白班疮中溃有脓水流出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8a 页 WYG0746-0824a.png
 疮形大小如匙面者忌沸热食
 七曰三十六丁其状头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赤
 色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及至十若满三十六药所不
 能治未满三十六可治忌嗔怒蓄积愁恨
 八曰蛇眼丁其状疮头黑皮浮生形如小豆状似蛇
 眼大体硬忌恶眼人看并嫉妒人见忌毒药
 九曰盐肤丁其状大如匙面四边皆赤有黑粟粒起
 食盐大忌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8b 页 WYG0746-0824b.png
 十曰水洗丁其状大如钱形如钱孔疮头白里黑靥
 汁出中硬忌饮浆水水洗渡河
 十一曰刀镰丁其状阔狭如薤叶大长一寸左侧肉
 黑如烧烙忌刺及刀镰切割铁刃所伤可以药治不
 可乱攻
 十二曰浮沤丁其状疮体曲圆少许不合长而狭如
 薤叶大内黄外黑黑处刺之不痛黄处刺之痛
 十三曰牛拘丁其状肉色疱起掐不破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9a 页 WYG0746-0824c.png
右十三种丁疮初起疮心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
寒多四肢沈重心惊眼花若大重者则呕逆呕逆者难
治其麻子丁一种始末惟痒初录忌者不得触犯触犯
者发作难治疗其浮沤丁牛拘丁两种无所禁忌纵不
疗亦不能杀人其状寒热与诸丁不同皆宜将护依法
治疗禁忌勿得触犯若或触犯脊强疮痛极甚不可忍
者是也又云丁肿初发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丁令人
恶心恶寒四肢强痛一日疮变为焦黑色肿大光起根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49b 页 WYG0746-0824d.png
硬刺之不觉痛皆其候也在手足头面胸背骨节间最
急其馀处则可毒入腹则烦闷恍惚似醉如此者三二
日死矣皆不可不速治也
  论瘰疬治法
夫瘰疬之病其名甚多巢氏病源载之三十六种千金
圣惠所论瘰疬九漏总论说有风毒热毒气毒之异瘰
疬结核寒热之殊其本皆由恚怒气逆忧思过甚风热
邪气内抟于肝盖怒伤肝肝主筋故令筋蓄结而肿其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50a 页 WYG0746-0825a.png
候多生于颈腋之间结聚成核初如豆粒后若梅李核
累累相连大小无定初觉增寒壮热咽项强痛肿结不
消者当便服五香连翘汤或牡蛎大黄汤疏下三两行
于上贴十香膏乌犀膏及用淋溻肿汤溃毒汤时复淋
溻如此救疗即得消散若未消散可服内消丸或皂角
丸之类渐以求差若肿结深硬荏苒日月不能内消者
久必成脓若肿高而稍软其人面色痿黄皮肤壮热上
蒸脓已成也可以针决核中令其溃散则易愈也治法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50b 页 WYG0746-0825b.png
如疮法于疮口中用追毒蚀肉锭子纴之于上用乌犀
十香膏等贴之及托里之剂和之经久不差或愈而复
发或别处自穴脓水透出流津不止肌体羸瘦者变成
九瘘内经曰陷脉为瘘留连肉腠即此病也可用蒜饼
子灸之然后疮口上用紫金散翠霞散等于上纴贴膏
药求差其将护忌慎治疗用法无造次焉
  论痔
夫痔瘘之候其名有五一曰牝痔二曰牡痔三曰气痔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51a 页 WYG0746-0825c.png
四曰血痔五曰酒痔又曰肠风痔脉痔雌雄痔皆五痔
之别名也其状初生悉在肛边或如鼠乳或结小核痒
痛注闷甚者身热恶寒诸方论之皆由房酒过度久嗜
甘肥不慎醉饱以合阴阳劳扰血脉肠澼渗漏冲注下
部肛边生疮变为痔疾治法始觉痔作便服通气丸槐
角丸热实者服诸利汤疏利脏腑及浴洗重熨以取内
消切忌酒面辛热房室肥腻稍纵嗜欲腐溃脓血或逗
流淫汁岁月已深旁穿窍穴即变痔漏即须用寸金锭
外科精义 卷上 第 51b 页 WYG0746-0825d.png
子三五次痊愈若能味无味之味五味足矣事无事之
事百事备矣其次服食调节谨慎合宜未有不差者
 
 
 
 
 
 外科精义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