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192-04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归田类稿卷二
            元 张养浩 撰
  上书
   时政书(庚戌年上/)
奉政大夫监察御史臣某谨斋沐信宿昩死奉书皇帝
陛下伏闻御史言官也人君深居九重耳目有不及者
设监察御史言之是知御史者实朝廷耳目人主所倚
卷二 第 1b 页 WYG1192-0480b.png
以为聪明者也伏自世祖皇帝立御史台迨今五十馀
年矣昔阿哈玛特饰奸乱政台谏不言为盗杀之僧格罔
上酷下迨其诛灭世祖皇帝震怒台臣不先事而言几
至危殆是知国家未尝负言官而言官则有负国家者
矣况陛下方总群策以收太平之功责言于人而以言
责之万不如是政使或尔死自其职又可避乎臣自承
乏言官常欲披肝沥胆具白当世之务以父年喜惧章
成复毁者至于再三傥朝廷怜其居职不能不言之心
卷二 第 2a 页 WYG1192-0480c.png
少赐清閒使竟其说或诛或窜止于臣身则受辱之日
皆感恩之年也臣尝观自古国家之难多伏于治平无
事之日为人臣者欲及未然而言则恐败无实迹人主
忽焉而莫之信欲俟已然而言则又恐事成不救贻人
主无可奈何之忧世徒知听言者难而不知进言者为
尤难也夫子之于父非不亲且敬也惟亲也故有过不
敢不争惟敬也故争之不敢不尽其诚为父者若曰吾
尊也汝卑也奈何汝不我从而欲我之从汝言或及此
卷二 第 2b 页 WYG1192-0480d.png
则人子之职隳矣臣之于君与是奚异伏惟皇元有天
下垂百馀年始则太祖皇帝以义兵起朔方次则宪宗
皇帝以勤劳绍国统次则世祖皇帝以赏罚一天下又
次则成宗皇帝以简重守成功列圣相承咸有彝宪初
陛下抚军漠北天人胥顺灵旗所指辄以捷闻中外之
心愿其即真悬悬焉殆如农夫之望岁会奸谋内构欲
僭宸极天下之人皇皇焉又如盗入其家靡所宁止赖
宗庙之灵社稷之佑太母元弟之断虐焰已灰期月之
卷二 第 3a 页 WYG1192-0481a.png
中民之翘首企足以迟六飞之至者不契而同遐迩一
意后闻正位上京士贺于朝民庆于市于以见臣庶之
欣戴陛下者可谓至矣以陛下孝武英睿鸿福永年因
民之心仍祖宗之宪少抑浮费则隆熙之治可必底无
疑固不必纷纭更张求胜前人为也传曰道在迩而求
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又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前辈亦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伏愿陛下详味斯
言则致治之方有不难见大抵厥今天下譬则一室祖
卷二 第 3b 页 WYG1192-0481b.png
宗基构涂茨靡微不完但陛下择一二端重耆臣谨而
守之自可坐享亿万年无疆之庇况陛下龙飞之始已
诏中外凡百一遵世祖皇帝旧制当时识者佥谓圣心
及此幸孰大焉而近年以来稽厥庙谟无一不与世祖
皇帝时异者岂陛下欲自成一代之典以祖宗为不必
法与将臣下工为佞辞阴变之而陛下不知也世祖皇
帝时官外者有田今乃假禄米以夺之世祖皇帝时江
南无质子今乃入泉谷以诱之世祖皇帝时任人必循
卷二 第 4a 页 WYG1192-0481c.png
格今则破选法以爵之世祖皇帝时守令三载一迁今
则限九年以困之世祖皇帝时楮弊有常数今则随所
费以造之世祖皇帝时省台各异迁今则侵其官而代
之世祖皇帝时墨敕在所禁今则开倖门以纳之世祖
皇帝时课额未尝添今则设苛禁以括之世祖皇帝时
言事者无罪今则务煅炼以杀之彼当国者始言齐政
令以苏民瘼今则瘼愈剧而政令纷然始言实钞法以
阜邦财今钞法愈虚而经费日诎始言下情弗达今壅
卷二 第 4b 页 WYG1192-0481d.png
蔽愈甚始言一新视听今遐迩怨咨始欲去弊而弊益
繁始欲变法而法愈坏其他奸谋诡计谬论诈忠以荧
惑朝廷欺天罔人惟已是利者殆难枚举臣欲默而不
语则恐厥后事功不效为台臣者责无所逃欲覼缕言
之伏见陛下信彼方深任彼方笃非造次一语所能回
然竟不免冒雷霆之威终为国家言者诚不忍祖宗百
馀年富寔完美之业一旦为二三小人幅裂而丝棼之
此臣所以不避一身之祸上为列圣惜下为天下百姓
卷二 第 5a 页 WYG1192-0482a.png
忧欲使彼闻而改之不致有挠栋覆餗之虞以成朝廷
图治美意云耳夫人固有闻其言则若有为施诸事则
无实效圣人谓言之非难行之惟艰恶利口之覆邦家
者不可不察昔赵括学兵于父恃其辩自谓天下莫敌
然其父则不为许母问其故父曰兵者死地而括每易
言之使其为将必败人军后赵王将括母上父言不听
未几果坑赵军四十万长平身亦不保夫以赵括谈兵
意其料敌制胜如在目前然父灼其必败者政以两军
卷二 第 5b 页 WYG1192-0482b.png
之交千变万化未尝躬历其险欲以三寸舌为战胜之
具安往而不败哉此古人所以重质愿轻浮华薄巧言
敦实行务守成重改作者盖有见乎此也且祖宗之得
天下也非一朝一夕之积其立法也亦非一臣一士之
谋比及尺地之获一令之出族画朋议旷时引月然后
定焉今乃于顷刻之间因一人言纷纭变易岂不与陛
下初年诏旨大相戾乎盖尝伏虑厥今天下藩镇无有
外敌无有犬盗窃发者无有宦官作福者无有女谒乱
卷二 第 6a 页 WYG1192-0482c.png
政者无有然而所以未极于治者良由任事之臣惟利
目前而不虞其久远之弊惟知泥古而不察时势之难
惟知曲意迎合而不知进逆耳之忠言惟务一切更张
而不知绳武祖宗足以为治今姑举其害政太甚者一
十事试为陛下言之一曰赏赐太侈盖闻自昔国家之
制赏典将以来有功昭有德砥砺群情鸠集庶事者也
故功有大小赏有重轻德有厚薄爵有高下轻其所重
则勤劳之人解体高其所下则侥倖之徒生心是以善
卷二 第 6b 页 WYG1192-0482d.png
为国者当其可赏虽仇而不吝其不可赏虽亲属不以
假之况货财非从天降地出皆世祖皇帝铢累寸积而
致之百姓罢精殚力而奉之将外供上帝百神之祀成
朝聘享頫之礼待边陲征戍之需备年岁凶荒之变施
当其度则国足民逸上下裕如少失其宜则国困民乏
中外骚动陛下所知者谓堂堂天下何珍不有何奇不
臻随取随盈故不靳惜而不知四方万里之外穷乡狭
邑疫氓釐妇发鹤于耕手龟于织采玉者蹑不测之危
卷二 第 7a 页 WYG1192-0483a.png
煎卤者抱无涯之苦拣金求珠者冒莫能度量之深比
至积微成巨剔伪存真变恶为美改朴以文不知为日
几时为功几许为费几何然后得入有司之选其上之
也水焉则舸陆焉则舆虞其盗也则又抽兵以卫之调
民以警之乾没则责偿于见官腐坏则倍徵于来者其
成其贡其来其入其始其卒在下者有如此之难苟因
一笑之欢一醉之适不论有功无功纷纭赐予岂不灰
民心糜国力哉昔韩昭侯有弊裤命左右藏之或以为
卷二 第 7b 页 WYG1192-0483b.png
言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而颦笑有为
而笑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夫古人以弊裤
之微为重于颦笑犹不轻以假人况累朝内帑所储珍
奇宝玩之物又岂特弊裤之比哉昔我世祖皇帝临御
三十年乘舆服御皆尚俭素左右之臣虽甚爱者未闻
无故而得尺帛寸金之赐故能外芟寇乱内杜臣奸国
用日饶威权两盛兹非万世圣子神孙所当取法者欤
伏睹陛下即位以来每及民瘼常欲锐意愈之其子爱
卷二 第 8a 页 WYG1192-0483c.png
元元之心非不切矣然四三年间呻吟者尚多岂非朝
廷于恩赏庆赉之际或未惜欤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
不害民语曰节用而爱人臣尝岐而二之今乃知节用
斯爱人伤财斯厉民矣伏愿自今凡有所赐上思世祖
皇帝惜财富国之意中思圣人制度之言下思百姓殚
力罢精之苦将不待旁取他求而公私无不给矣二曰
刑禁太疏窃闻法者天下公器将以威奸弼教囿民于
一者也比见近年臣有赃败多以左右贿赂而免民有
卷二 第 8b 页 WYG1192-0483d.png
贼杀多以好事赦宥而原加以三年之中未尝一岁无
赦杀人者固已幸矣其无辜而死者冤孰伸耶故古人
以赦为偏枯者政以谓此按书眚灾有赦五刑之疑有
赦周官赦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误三宥曰遗
忘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惷愚肆赦之原盖
出乎此叔世往往以赦为可禳灾祈福故尝轻易频数
抑不知福者由人积德累行而生非纵恶惠奸之所能
致为田而护稂莠徒损苗嫁不足以言仁为国而宥奸
卷二 第 9a 页 WYG1192-0484a.png
贪徒挠良善不足以言福贵为天子何灵不佑何祉不
集尚奚假彼狴犴胥靡之助使其宥而知改犹或庶几
如狃恃宽恩岂不益滋其恶臣尝官县见诏赦之后罪
囚之出大或仇害事主小或攘夺编民有朝蒙恩而夕
被执旦出禁而莫杀人数四发之未尝一正厥罪者又
有始焉鼠偷终成狼虎之噬者问之则曰赦令之频故
耳意者以为先犯幸而不死今犯即前日应死之罪两
禦人货而止坐一罪于我巳多况今犯未必死我因而
卷二 第 9b 页 WYG1192-0484b.png
远引虚扳根连株逮故蔓其狱未及期岁又复宥之岂
人性固恶防范不能制哉诚以在上者开其为盗之途
故也又古之赦令出人不意今诏稿未脱而奸民已复
群然诵之乘隙投机何事不有以致为官者不知所畏
罪露则逃为民者不知所惩衅深益炽又古者犯法受
刑今也犯法受赏其曰秃鲁麻者尤为奸盗之招深损
威权甚非导民以善之义者汉司马吴汉病光武问所
欲言他无所及惟曰愿谨无赦诸葛亮治蜀军旅数兴
卷二 第 10a 页 WYG1192-0484c.png
赦不妄下而敌人畏之唐太子承乾为长孙皇后病请
肆赦以求福后曰赦者国之大事惠奸败法何福之为
是知自古明君良臣贤淑之后固未始以数赦为美事
也伏望朝廷自今臣有犯法止左右毋得祈请好事当
原者先老幼疾废其馀犯者一丽于法如此则刑罚中
而臣下肃矣三曰名爵太轻伏睹陛下正位宸极皇太
子册号东宫以来由大事初定神器再宁喜激于中故
于左右之人往往爵之太高禄之太重微至优伶屠沽
卷二 第 10b 页 WYG1192-0484d.png
僧道有授左丞平章参政者其他因修造而进秩以伎
艺而得官曰国公曰司徒曰丞相者相望于朝自有国
以来名器之轻无甚今日夫爵禄人君所以厉世磨钝
使天下之人骏奔事功而不容后者以其有此而已故
书谓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苟不论
臧否劳逸因一时之欢辄加以极品之贵则有功者必
曰吾艰苦如此而得是彼优游如此而得是则自今孰
肯赴汤蹈火以徇国家之急也哉大抵人所以重夫势
卷二 第 11a 页 WYG1192-0485a.png
者以众不能皆高而已独岿然众不能皆丰而已独绰
乎有馀故也譬则狐白凤锦惟服者少故人以为贵若
人人服之则与毳布奚异焉使其受而知足犹可万一
等而上之厥心溪壑其为患也庸有既乎今夫鹰隼所
以易制者不过恒使之饥焉而已矣一或厌饫鲜不决
云叛主而去名爵于人何以异此以其班资之降杀服
色之等威宜若虚名以言夫与夺轻重之间则朝纲张
弛人情离合国体强弱系焉古之人有见乎此故宁赐
卷二 第 11b 页 WYG1192-0485b.png
人以金帛他物不以天下公器假人卫仲叔于奚请繁
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湖阳公主为子求郎汉明
帝以为苟非其人民受其弊我世祖皇帝朝伯颜丞相
负平宋大勋官止金紫光禄大夫今朝廷诸大臣不知
有何勋何戚无一不阶开府仪同三司者使其有伯颜
丞相之功则不知复以何官与之伏望自今量加沙汰
其有夙尝近侍立功汉北奉特命而官者听其仍旧以
贡献以请谒如墨敕斜封之类下有司拘括已授者满
卷二 第 12a 页 WYG1192-0485c.png
日黜降未受者一遵选格差除如此则侥倖者无隙可
乘朝廷尊而名爵有所劝矣四曰台纲太弱夫国家之
有台宪犹边陲之有禦兵虽敌人远遁而反侧之患不
可不防虽奸党敛踪而专擅之谋不可不察其或见敌
人之来而攻之过惨闻小人之僭而击之失实在上者
则当嘉其为国优而容之以伸其勇敢之气而收他日
缓急之用夫畜犬将以吠盗不可以盗戢而畜不吠之
犬豢猫将以捕鼠不可以鼠伏而豢不捕之猫此举世
卷二 第 12b 页 WYG1192-0485d.png
所共知也然犬之吠也岂必人人皆盗见其不熟于目
者无不吠也猫之捕也岂必物物皆鼠见其可适于口
者无不捕也若犬以吠非其盗而烹猫以捕非其鼠而
逐将见盗鼠不胜其繁而犬猫有不胜其屈者矣且责
言于人而以言见罪是犹饮人以酒而以醉见疏驭下
之术恐不如此昔我世祖皇帝每戒饬台臣及下求言
之诏必曰其言可采优加旌擢如不可采亦无罪责夫
冕旒之前言不中礼宜若可罪然国制不论者盖恐因
卷二 第 13a 页 WYG1192-0486a.png
一人而沮天下之善为细故而失天下百姓之计也苟
以一言不中径加诛戮则天下必将钳口结舌无复告
以善道者矣上不闻善则何弊不生昔唐太宗尝曰自
古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莫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
政得失以至灭亡朕既深居九重不能见天下事故布
之卿寺以为耳目勿以天下安宁便不存意观太宗之
言与我世祖皇帝求谏之意数百载下若出一辙于戏
圣哉伏惟御史台乃国家耳目所在近年以来纪纲法
卷二 第 13b 页 WYG1192-0486b.png
度废无一存昔在先朝虽掾吏之微省亦未尝敢预其
选今阖台之官皆从尚书省调之夫选尉所以捕盗也
尉虽不职而使盗自选之可乎况中外之司论其关系
重者无过省台就二者言之台为尤重盖省有宰执为
朝廷股肱台有言官为朝廷耳目夫人必先聪耳明目
然后乃能运用股肱若耳目有所蒙蔽股肱虽能运动
讵得如其意哉以是论之则人主苟欲保全宰相莫若
精选言官言官得人则宰相必恒恐惧脩省不至颠危
卷二 第 14a 页 WYG1192-0486c.png
言官不得其人则宰相必肆行非度卒与祸会是知言
官之严乃宰相之福言官之懦乃宰相速祸之阶臣尝
观史籍所载自古奸臣欲固结恩宠移夺威福者必先
使台谏默然乃行其志为人上者苟不时引台臣访以
得失则奸至前而不察弊盈外而不知衅伏中而不闻
庶绩隳而群心摇矣臣固知堂堂圣朝万无许事然臣
自弱冠从事久叨国恩不胜拳拳报上之诚所以不容
不言于未然也五曰土木太盛比见累年山东河南诸
卷二 第 14b 页 WYG1192-0486d.png
郡蝗旱荐臻沴疫暴作郊关之外十室九空民之扶老
携幼累累焉鹄形菜色就食他所者络绎道路其他父
子兄弟夫妇至相与鬻为食者在在皆是当此灾异之
时朝廷所宜减膳彻乐去几缓刑舍禁蠲征损服御发
仓庾止贡献停一应不切之役下纾民力上答天心今
闻创城中都崇建南寺外则有五台增脩之扰内则有
养老宫展造之劳括匠调军旁午州郡或渡辽伐木或
济江取材或陶甓攻石督责百出蒙犯毒瘴崩沦压溺
卷二 第 15a 页 WYG1192-0487a.png
而死者无日无之粮不实腹衣不覆体万目睊睊无所
控告以致道上物故者在所不列似此疲氓使佛见之
陛下知之虽一日之工亦所不忍彼董役者惟知鞭朴
趣成邀功觊赏因而盗匿公费奚暇问国家之财诎生
民之力殚哉夫自古帝王非无土木之役也惟相时而
举度力而行可则兴否则辍其有必为不容巳者则基
焉以待岁年在下者既知上之人爱悯如是故临期操
畚荷插乐然趍事靡遗馀力焉谨按礼凡土功龙见而
卷二 第 15b 页 WYG1192-0487b.png
戒事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圣人谓使民
以时者盖指此而言也昔鲁公城中丘城郎皆当长养
之月故夫子笔之春秋以昭其失夫人君所恃以为国
者无急城郭焉使筑之非时何损于政而圣人略不少
贷必大书特书者盖天之于物也无不爱王者之于民
也无不养养民之道无他不夺其时而已矣时不夺则
民力足民力足则生理饶生理饶则礼义兴礼义兴则
风俗美风俗美则教化成教化成则天下治故为国以
卷二 第 16a 页 WYG1192-0487c.png
养民为本养民以不夺其时为本故春秋诸营建无巨
细必书诚以民力为重故也昔汉文帝欲为露台计用
百金帝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
之何以台为唐太宗欲修洛阳宫以备巡幸张元素以
百姓疮痍未复太宗遂罢其役夫以天下之富视百金
之费一宫之建真不啻九牛之拔一毛而文帝太宗犹
以劳民耗物而止况五台新寺等役其费岂止百金其
劳岂特一宫之役其直又岂止中人十家之产而已伏
卷二 第 16b 页 WYG1192-0487d.png
愿陛下于是数工而罢其一无俾汉文皇唐太宗专其
美于前则天下幸甚六曰号令太浮夫上有所为而天
下无不响应者号令之信而巳矣号令之于国犹血脉
之于人血脉无凝则疾病不作而人必安号令推行则
奸恶不生而国必治书曰慎乃出令易曰涣汗其大号
传曰命重则君尊又曰国之安危在出令凡此皆言人
君当慎重其命不可轻易出而造次发也臣伏见近年
朝廷用人不察其行不求诸公纵意调罢有若奕棋其
卷二 第 17a 页 WYG1192-0488a.png
立法举事亦莫不尔虽制诏之下未尝有旬月期年而
不变者又甚则朝出而夕改于事甫行而止者随至一
人昉仕而代者踵随不惟取笑于一时又贻口实于后
世庙堂之上举措如此则外方他郡事体可知原其所
以致此者盖由执政褊心自用恃宠大言人情有未谙
时势有未审事理有未达或急于迎合之私或牵于好
恶之过或狃于闻见之迂所以轻率无谋而徒为是纷
扰也昔世祖皇帝每举一事明见其可亦必下公卿大
卷二 第 17b 页 WYG1192-0488b.png
夫馆阁诸老集议何则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独任则
小任众则弘至其听览之时又必出而坐于路寝之外
其或不出亦必毕入群臣使各罄所怀如此而情伪之
间犹有未悉况今省台奏事多则三人少则一人其馀
同僚皆不得预有一人得旨而出众人懵然不知者有
众人欲奏而得入之人抑不上闻者欲望下情上达上
泽下布其亦难矣臣愚乞自今凡有更革之事仰遵世
祖皇帝馆阁集议旧制使彼悉心叶意博询利病详究
卷二 第 18a 页 WYG1192-0488c.png
可否然后面同入奏庶几命令之出有建瓴之易无反
汗之难若官若民举知遵守而无翻覆不一之患矣七
曰倖门太多伏闻众星丽天其所拱者北辰百辟在官
其所奉者天子次天子而尊则太后焉次太后而尊者
则皇太子焉虽亲且贵要皆人臣事无专制义无独行
所谓尊无二上者是已今国家为制宽大所以诸王宗
室皆有生人杀人进退人之权夫庆赏刑威当出于上
久假不归则飞扬跋扈之势成有不可制之一旦者矣
卷二 第 18b 页 WYG1192-0488d.png
惟谨于始则无后患防于渐则无近忧夫水之微也抔
土可塞及其盛崩城不足障之火之微也滴水可救及
其盛决河不足灭之是故自古圣君贤相所以能逆折
乱萌潜消祸本使天下阴受其赐而弗之知者灼此道
也臣比见天下淫僧邪巫庸医谬卜游食末作及因事
亡命无赖之徒往往依庇诸侯王驸马为其腹心羽翼
无位者以之而求进有罪者以之而祈免出则假其势
以陵人因其众而结党入则离间宗戚造搆事端啖以
卷二 第 19a 页 WYG1192-0489a.png
甘言中以诡计中材以下鲜不为其所惑如近阔阔出
太子赖发觉之早未尝变生少有不及岂不可为寒心
也哉其致此者非但下之人不知涯分自底灭亡抑亦
在上者恩之太重御之太宽有以纵之使然也夫自古
乱臣贼子初亦未尝敢有觊觎神器之心或以辨给遇
或以诙谐入或以伎艺亲或以功利合久则爱爱则赏
赏则骄爱之极则肆始焉望阙而不敢进今则出入如
己家始焉被问不敢言今则纵谈无所忌始焉蹴刍而
卷二 第 19b 页 WYG1192-0489b.png
心悸今则骑其骑而服其服始焉妻妾皆常人今则贵
族宗藩之所御者使其能夕惕兢兢深自贬损尚或可
免苟因是而思曰吾所服如此所骑如此所御如此其
去南面之贵复有几何于是求所不当求问所不当问
日滋月炽恶积罪盈乃从而按问诛之非在上者有以
纵之使然而何故君之于臣也尚严而不尚和虽爱而
不锡以过分之赏纵狎而不受以非㨿之官非政则不
与之言无故则不命之坐非大勋劳则不赐以车服珍
卷二 第 20a 页 WYG1192-0489c.png
异之玩何则盖谨微防渐其理不得不然也臣之于君
也尚敬而不尚谀过位则变入门则偻背阙而坐者纠
蹴马之刍者罚道焉则下车有命则不俟驾而赴何则
盖臣近于君恐其亵渎慢易预远不敬故也于戏使上
下胥尽其道则自古败亡之祸岂复踵于世哉昔汉宣
帝时徐福言世臣霍氏太横宜以时抑制保全书凡三
上不报其后霍氏竟以不轨赤族当时议者谓不从徐
生之言以致君臣两失臣见厥今藩王宗室左右大臣
卷二 第 20b 页 WYG1192-0489d.png
侈肆尤甚伏望朝廷自今待宗藩以恩而济之以义遇
群臣以礼而辅之以严凡一切鄙俚之谈隐微之请并
赐禁绝庶使尊卑之分明而政柄归乎一矣八曰风俗
太靡尝闻治天下有至简且易之道倡于上则应之于
下作于迩则应之于远端一身而千万人化者风教之
谓也夫一家之风欲正为亲者所宜先之一郡之风欲
正为牧守者所宜先之一国之风欲正为储侯者所宜
先之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
卷二 第 21a 页 WYG1192-0490a.png
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而享国之日长风俗
薄则元气衰而享国之日不敢必故古之善观人国者
察乎此而巳矣臣伏见方今之俗以华相上以伪相高
在仕者愚玉碎而才瓦全贵雷同而鄙崖异以冰蘖为
沽誉以脂韦为达时以吹毛求疵为异能以走势趋炎
为合变顺已者虽蹠蹻而必用逆巳者虽夷惠而靡容
自非确焉有守不顾一世非笑者出而正之则未易善
其后昔唐天宝之际其风俗可谓汰矣至代宗以杨绾
卷二 第 21b 页 WYG1192-0490b.png
为相以清俭率下拜命之日朝野旧习为之顿衰郭子
仪方宴邠州声乐减五之四京兆尹黎干出尝驺从数
百止存十馀御史中丞崔宽第舍甲一时即日撤而毁
之其他闻风而化者不可胜纪所谓立之斯立导之斯
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者为有徵矣第后世为相者夙
无致君泽民之诚一堕纷华顶踵俱变既乏时望又不
能勉自克治苟假威权为巳尊重所以立之而人弗立
导之而人弗行绥之而人弗来动之而人弗和一切戛
卷二 第 22a 页 WYG1192-0490c.png
焉不胜其难者由行不素修声望不素孚于人故耳古
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语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孟
轲氏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
昭非以此欤夫以宰相之贤而犹使人感化之速如此
况贵为天子果有志于移风易俗信乎其不难矣九曰
异端太横伏闻三代有天下者以四海为一家中国为
一人视民饥寒不翅在巳故并天下之田使民均有其
业其有逸居不事其业者谓之闲民倍其赋以责之古
卷二 第 22b 页 WYG1192-0490d.png
者十农夫而闲民或一今也十闲民而农夫仅一焉欲
民无饥寒之虞邈矣夫富民之道固不必家赐户赏塞
其蠹财害民之源而已昔汉文帝以锦绣纂组富商大
贾为侵牟农利伤害女红犹议禁之况百此病民者顾
可恬然莫之省耶臣见方今释老二氏之徒畜妻育子
饮醇啖腴萃逋逃游惰之民为暖衣饱食之计使吾民
日羸月瘠曾不得康秕蓝缕以实腹盖体焉今日诵臧
经明日排好事今年造某殿明年构某宫凡天下人迹
卷二 第 23a 页 WYG1192-0491a.png
所到精蓝胜观栋宇相望使吾民穴居露处曾不得茎
茅撮土以覆顶托足焉彼不知惠迪从逆之原妄谈祸
福不知原始反终之故谬论死生簧鼓流俗聚徒结党
使人施五谷以为之食奉丝麻以为之衣纳子弟以为
之童仆搆木石以为其庐室而人见其不蚕不稼不赋
不征声色自如而又为世所钦为国家所重则莫不望
风奔效髡首从游所以奸民日繁实本于此今夫田野
之农终岁勤劳犹不免饥寒之苦彼一祝发则情欲厌
卷二 第 23b 页 WYG1192-0491b.png
足莫敢谁何固无讶其舍彼之难为此之易也使其精
严所业真能为国祝釐延祚犹为庶几今也盗获者有
焉奸败者有焉谋反大逆者有焉夫人必先齐心明德
然后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苟秽恶周身彼神明方且恶
而走避之不暇矧肯歆其祭而降之福哉昔世祖皇帝
尝欲沙汰天下僧道有室者籍而民之后夺于众多之
口寻复中止至今识者为深惜焉古人谓十农夫之耕
十蚕妇之织不能衣食一僧盖言其蠹财害民之甚也
卷二 第 24a 页 WYG1192-0491c.png
臣尝略会国家经费三分为率僧居二焉以之犒军则
卒有馀粮以之振民则民有馀粟以之裕国则国有馀
资彼烧坛设醮吹螺伐鼓奚为哉近者至大二年十一
月昊天寺无因而火天意较然可为明监伏望自今谕
旨省臣凡天下有夫有室僧尼道士女冠之流移文括
会并勒为民以竟世祖皇帝欲行未及之睿意岂不可
为旷代未闻之盛典也哉十曰取相之术太宽伏闻宰
相之职代天理物表率百僚国之柱石民之冠冕于是
卷二 第 24b 页 WYG1192-0491d.png
乎在其贤与否天下治乱系焉尝考诗书所述历代史
册所载有政熙时泰四夷贡职吏良民义者必由天子
命相得人而致之其有纪纲纷纠群小兢进海内刓弊
灾异荐臻者必由天子命相不得其人而致之故古者
命相内则询诸大臣外则酌之舆议上以稽诸国典下
以应乎民心殆不可宠一人使千万人受害徇一已好
恶废天下后世议论之公以尧舜之明将有所登庸亦
必四岳是咨而不独主巳见岂非宰相任天下之责其
卷二 第 25a 页 WYG1192-0492a.png
势不得不与天下共选之故欤或者以为人君任相可
断之独而不可夺于众是不知夫所谓独者集众人之
议折衷一言之谓是岂弗谋于下惟已是任之谓哉尝
见前代人君拂众命相以致祸败者不可胜纪试举其
尤者一二以著监戒焉唐明皇之于李林甫德宗之于
卢杞天下之人皆以为奸邪不可相而二君独任之不
疑疵恶排贤卒致播越之祸盖尝因是以思奸臣所以
结知于上牢不可破多由语焉而随声行焉而承意探
卷二 第 25b 页 WYG1192-0492b.png
其将喜而先之以笑逆其将怒而激之以言好乐则开
以郑卫之音好货则逢以聚敛之说好饮则导以宴游
之乐好猎则牖以驰逐之娱凡百所好靡不委曲承迎
在上秪知其益巳而不知有大损在焉秪以为爱已而
不知有大不爱存焉故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盖忠臣直士多责难于君
故其言往往若不可听然反而求之则所虑者远所防
者深佞臣邪士多贡谀于上故其言往往若所乐闻然
卷二 第 26a 页 WYG1192-0492c.png
徐而察之莫非浅近无益之事人君诚能拒其所乐闻
而勉强回心以从其所不可听则商周不易姓而迭兴
汉唐可有国至今不绝也钦惟皇帝陛下肇登宝位推
心御物纳谏如转圜人有片善不考其素辄超资猎等
用如弗及是知陛下于用人听言之间可曰两得之矣
然言有是非贵于详审人有贤佞贵于别白似是而非
似贤而佞圣人谓恶郑声之乱雅恶红紫之乱朱者不
可不察比闻中外皆曰朝廷近年命相多结罪入状自
卷二 第 26b 页 WYG1192-0492d.png
求进焉若无其事何幸如之万一或然自古岂有入状
而为宰相之理今夫一县一邑将任一主辨小吏犹必
择其廉慎素为众所信服者为之岂有宰相国家安危
所系而各从其自举哉伏望朝廷自今凡有大除拜宜
下群臣会议惟人是论毋以已所好恶上所憎爱者以
私去取焉将见庙堂无冒进之嫌人主无偏听之失公
道开而人君之能事毕矣臣闻世祖皇帝在位三十馀
年方内宁谧臣严其威民孚其德者不过于此十事见
卷二 第 27a 页 WYG1192-0493a.png
之明守之固行之必焉而巳矣然功虽赏而不至于泛
罪虽罚而不至于苛知名爵为报德酬功之具而不轻
授知号令为戢奸弼教之物而不屡更台纲虞其弱而
激厉者多土木恶其劳而兴造者少其他如躬俭素以
敦风化别异教以崇士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此皆三
代以来圣君哲主之所谨而后世子孙所当拳拳服膺
不可忘于须臾者也观夫中统至元之间其效为可见
矣伏睹陛下四三年之间事祖宗以孝遇臣下以仁怀
卷二 第 27b 页 WYG1192-0493b.png
生民以惠其志非不欲追踪世祖跻世泰和然而再易
省臣迄无成功者盖有二焉一则左右之臣秪知逢迎
而不知尽言竭力以效忠二则陛下惟知责治臣僚而
不知改奢从俭以端本夫匡时济世为臣子者固当以
身任之然治理之成亦须人君侧躬修行以应于上然
后颂声可作而王化可兴经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惟陛
下幸垂鉴焉则君国之术不外是矣臣养浩冒渎威颜
无任战悚待罪之至谨言
卷二 第 28a 页 WYG1192-0493c.png
  表
   辞聘侍亲表(移山东宪司进奏/)
维天历二年月正吉日陜西诸道行御史台御史中丞
臣张某谨薰沐稽首敬奉表皇帝陛下臣闻君犹天也
其对越之严靡容毫发有伪诗曰惟皇上帝临下有赫
盖言天监昭明无隐而不烛也钦惟皇帝陛下圣聪天
纵好古隆文入正宸极神人胥赞克清国难曾不逾时
所恨臣某诞际休明寖及衰暮重以母年喜惧兄弟独
卷二 第 28b 页 WYG1192-0493d.png
无日者伏闻有旨特除臣翰林侍读学士寻用台荐又
除西台御史中丞臣某有何勋阀行能两日之间叠膺
二品清要之职抚心自省感愧交集不及此时具陈其
愚将恐厥任弗荷自贻伊戚伏念臣某甫出弱冠所学
未竟恪遵父命黾勉仕途降志趋荣以为亲喜幸无颠
踬历尘省台间有所为实出狂瞽或者因指为能每自
反观甚弗安也夫士固有偶尔致名夷考其实则空空
无有者臣某往闻我世祖皇帝兴师伐宋兵驻襄樊众
卷二 第 29a 页 WYG1192-0494a.png
方习武一校独燎铛作食倏报寇至即仓皇覆实穿铛
耳以悬马后铛尚焦炽烙马马奔径突而前寇为披靡
主将壮其骁勇拔之行伍超授以官臣之才名诚不异
彼今若羞于自白万一再诛战勋则臣前日侥倖所获
者必将瓦裂不能有存矣所以自臣先父违世泯迹于
仕甘老云庄垂历十年九七承召命然迄不敢贪荣冒
昧一起者其故职此兹者朝政鼎新贤能汇进宪台遣
使驰报今除横被龙光遂思自奋政使身名或陨不失
卷二 第 29b 页 WYG1192-0494b.png
为忠拟于当月二十四日就路臣母闻行执臣之手且
泣且言我年迫八旬汝发亦素此别之后再见无期因
感寝疾见臣辄泣臣阳言不往连曰汝已属官汝巳属
官使臣进止两难委质无所欲不告而去则惧得罪于
亲欲中辍其行则惧获罪于上君亲皆重既惧既悲二
罪曷任若肩嵩华因忆晋温峤有行力为其母挽止太
真不留断袖而去臣欲效之虑其先行(古语子行千/里母行万里)
所不忍洪惟皇帝陛下以孝友为治其极功至德辉光
卷二 第 30a 页 WYG1192-0494c.png
古今黄屋无心于斯尤著自今以始臣知世道复隆皇
图永固中外臣民必有安分以甘菽水之欢悔讼以熟
埙篪之好者翕然偃风云从而雨化矣且前代帝王曲
全人子为亲之心稽诸方册千古一辄伏惟皇帝陛下
怜臣母老悯臣身孤宥臣言繁矜臣才拙姑如所恳以
舒母忧或准六十致事以彰礼经亲年八十一子不从
政之义则老母洎臣某仰荷殊恩其视古之宠锡鱼轩
一日九迁者殆无以异矣臣某负知九重罪当万死故
卷二 第 30b 页 WYG1192-0494d.png
不敢循例台请僭具表闻冒渎天威无任惶恐战越待
罪之至某官臣某顿首昧死谨言
  与人书
   上董中丞书(时年二十七台掾满间居/)
盖闻中外之官莫要于风宪亦莫难于风宪民瘼有所
未闻国政有所不知奸恶有所不白设风宪之官使言
之兹非其要与其言也及大臣则大臣待罪及天子则
天子改容听而信从则留连而不信不从则洁身纳履
卷二 第 31a 页 WYG1192-0495a.png
而去兹非其难与往者博陵公以搏击之才挟敢言之
气历事两朝其事功灿然至今表表在人耳目然为小
人中伤者凡四五赖主上圣明克终厥职崔之后特辍
先朝旧臣平章军国公不忽木以领之盖中丞三品官
耳今乃属之宰相则其要且难又非前日之比矣夫军
国为人详慎儒雅动持大体而不轻于纠弹譬之良医
治疾不专伐其邪惟以滋荣元气为本切尝合二公论
之其任斯职也均为得体非崔之严人不知台宪之为
卷二 第 31b 页 WYG1192-0495b.png
重非军国之雅人不知台宪之为尊昔郭子仪将河南
之军简号令摈斥候人未尝以为缓及李光弼代之不
一日斩张用济于辕门而人亦未尝以为残何则处之
胥得其道故也明公忠勋累世蔚为中朝故剑大臣之
家而又重以力量才猷足以压服众望顷因中司缺员
中外一辞皆曰非阁下莫宜继二公者既而诏下果然
虑枢府之有别奏又奉特命以止之于以见圣上知人
之明图治之切眷顾世臣之重而专风宪之寄也如此
卷二 第 32a 页 WYG1192-0495c.png
为人臣者当何如哉走也才绵德凉不足以知当世之
务自吏风宪迨今四阅寒暑其间失得颇尝究之以意
不众同未敢轻出诸口前年因友人元复初得瞻拜眉
宇而明公破城府略齿爵握手如平生欢每退辄自感
激且惭无以报效兹因明公晋居风宪凡仆曩昔所怀
者愿由此以效一得焉伏自世祖皇帝肇立御史台迨
今三十馀年矣其间一隆一替一伸一屈理所不无然
其所以为台者则自若也盖自昔立法其始也人莫不
卷二 第 32b 页 WYG1192-0495d.png
知惧及其久则亦莫不狎而玩焉善守法者逆知其然
则必有时而振作之使玩者变而为惧惧者化之而至
不敢犯然又不可以常常然也今夫人之所以怖雷霆
者以其有时而震也设使轰轰焉日夜以警众则人将
视以为常而彼为雷霆者则亦无以取惧于人矣法之
于人奚以异此仆见今之莅官者类皆因仍岁月不力
于政虽任风宪者亦莫不然此其故盖以法之与人日
疏以远而人久而自不知其流而至于忘法也自非有
卷二 第 33a 页 WYG1192-0496a.png
以大警耸之未易善其后今莫若因阁下执宪之初以
世祖皇帝肇立御史台之意上前申明敷奏期于必行
仍分诸道以戒饬之俾中外百司晓然知上所以任公
之意顾不伟与且公先任行省而省务再新次任行台
而台纲具举后召入枢府而故奸宿弊为之一空盖其
英声茂绩上以结主知下以孚于人也久但明公挈其
要振之不必曳裾断鞅而海内之人固自粲然而耳目
新薾然而胆气夺矣过兹以往其有饕财蠹政循默不
卷二 第 33b 页 WYG1192-0496b.png
胜事与夫绝私徇公者无问近远强弱选其尤者而赏
罚之以示惩劝如此则号令肃而教化行积习除而纪
纲立矣且人臣献言于君也不可专恃口吻之辨自昔
固有直其辞而不从婉其言而欣然见纳者其故何哉
诚与不诚而巳矣传有之未有至诚而不动者程夫子
每当奏见则必齐戒而后入盖不敢浮辞说其君而苏
老泉乃欲以苏张谲诈险陂之言必其君之从已是岂
事上之道哉况台官所陈又非他司之比轻则夺人之
卷二 第 34a 页 WYG1192-0496c.png
爵重则戕人之生又重则回雷霆之威而挽江河之决
苟不以诚将之一有所窒则其所系岂浅浅哉且执法
之官人好之者少恶之者多无事尚且吹毛求疵幸其
有失而持以藉口安可不虑于意外以中奸人之计乎
以向日监察御史观之可知巳(时有二/人下狱)伏惟皇上临御
以来宵衣旰食日图善治无远而不烛其渴于求贤敏
于从谏三代圣王殆无以过而于台察尤倚注焉彼当
路者诚能孜孜为国随所宜而匡救之则雍熙之俗有
卷二 第 34b 页 WYG1192-0496d.png
不难致某尝谓士之处世苟有心于泽民利物则当竭
其职分而不容毫发之遗若儢儢焉无意为之则当振
衣山林亦不失为高尚之士畏首畏尾岂士君子之所
贵哉仆也位卑言高谅无逃乎僭越之责然天下之善
一也巳不能行而与能者行之固不必自巳出也夫以
明公之贤古今事体无不灼见尚奚须此区区之论抑
闻水之细者江海资其深才之微者栋梁假其峻刍荛
之言圣贤取之以成其治传曰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惟
卷二 第 35a 页 WYG1192-0497a.png
阁下恕其狂斐而亮其固陋之诚以赐采览焉幸甚干
冒钧严无任待罪之至
 
 
 
 
 
 
卷二 第 35b 页 WYG1192-0497b.png
 
 
 
 
 
 
 
 归田类稿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