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706-07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先圣大训卷五
             宋 杨简 撰
小辨第三十六
公曰寡人欲学小辨以观于政其可乎子曰否不可社
稷之主爱日曰不可得学不可以小辨是故昔者先王
学齐大道以观于政天子学乐辨风制礼以行政诸侯
学礼辨官政以行事以尊事天子大夫学德别义矜行
卷五 第 1b 页 WYG0706-0759b.png
以事君士学顺辨言以遂志庶人听长辨禁农以行力
如此犹恐不济奈何其小辨乎
 孔子进言于公多矣公终不明故此又欲学小辨以
 观政意谓孔子之言大难行其馀人辨论虽不如孔
 子之大意以为可行故欲学之疑而问于孔子子曰
 否不可社稷之主爱日惜阴谓业业修德学礼岂遑
 学小辨乎不可学不可以小辨记者再书曰以孔子
 默然良久乃有是言故再书曰周书立政篇再书周
卷五 第 2a 页 WYG0706-0760a.png
 公曰者亦以默然良久也于是知当日孔子闻公言
 痛念公心之不明故为之默然者良久也爱日之言
 亦痛切矣公之不明如此孔子亦不弃绝复启之曰
 先王学齐大道以观于政齐一也孔子曰君子学道
 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子游因弦歌而举以为證
 是孔子以乐为道也子又曰成于乐此言大道而亦
 曰乐孟子亦曰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盖人心即
 道故舜曰道心起而为意始有思为始流于邪乐者
卷五 第 2b 页 WYG0706-0760b.png
 中正之音故足以感人中正之道心孔子曰移风易
 俗莫善于乐周礼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
 曰雅曰颂风者诗之始言风则赋比兴雅颂尽包之
 矣辨诗良难唯圣人能辨之孔子曰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诗之道无所不通如此
 先儒之为诗者不胜其纪而不正墙面者不多见然
 后知辨诗亦良难矣辨风即辨诗也诗即乐知乐即
 知道礼者此道此道之节文达诸事谓之政政者正
卷五 第 3a 页 WYG0706-0760c.png
 也诸侯所学者此礼也所辨者此政也所行者此事
 也以尊事天子者亦此事也此道也大夫所学者此
 德所别者此义所矜持者此行士所学者此顺所辨
 古言以遂好善之志者此言此志也庶人听其长之
 命辨其禁令者此禁也农以行力此力也何则道一
 而已不容有二也二则邪矣失正矣学小辨者则离
 道矣
公曰不辨则何以为政
卷五 第 3b 页 WYG0706-0760d.png
 意谓彼虽小亦辨明是非可否也不辨明何以为政
子曰辨而不小
 君子非无辨惟不小尔
夫小辨破言小言破义小义破道道小不通通道必简
 公谓小辨亦有义亦有道故欲学之孔子于是明言
 小辨之破言破义破道道小则必不通必有碍通道
 则必简易公不知其简易故心谓难
是故循弦以观于乐足以辨风矣尔雅以观于古足以
卷五 第 4a 页 WYG0706-0761a.png
辨言矣传言以象反舌皆至可谓简矣夫道不简则不
行不行则不乐夫十棋之变由不可既也而况天下之
言乎
 甚矣夫正音之妙也中正和平至乐油然而生生不
 知其所始亦不知其所成举弦则金石丝竹匏土革
 木之音同矣六诗之正即此正也即此和平之妙也
 道心之明者知之矣至易也至简也古言多矣迩近
 乎雅正之言则言可辨矣尔迩也夫傅言皆以象其
卷五 第 4b 页 WYG0706-0761b.png
 所欲言者然天下之象无穷故天下之言亦无穷然
 反舌不言则天下之事理言象皆到而无馀蕴至到
 也到无所到人之常言曰至曰到因以为言明其极
 也不假一言岂不甚简唯由是而行谓之道唯由是
 道而行则通而无阻无所不通故乐不由是简易之
 道则必有碍而不行之处至于不行则不乐矣乐无
 二乐油然有乐于中而非邪即道即天子所学之乐
 即礼即政即德义即顺岂不至一而简夫十棋之变
卷五 第 5a 页 WYG0706-0761c.png
 犹不可尽而况天下之言乎明不得简易之道必不
 能尽通而无阻
曰微子之言吾一乐辨言子曰辨言之乐不若治政之
乐辨言之乐不下席治政之乐皇于四海夫政善则民
说民说则归之如流水亲之如父母诸侯初入而后臣
之安用辨言
 甚矣夫辨言之足以惑乱人心败亡国家也盖小辨
 之言似有理而实非似有利而实害自三代之衰以
卷五 第 5b 页 WYG0706-0761d.png
 来士大夫不陷乎是者有几汉唐略定而多乱国祚
 亦短此非孔子善于开陈于公必乐于辨言孔子如
 此善言明白公如此开悟公犹终于不明而况于无
 孔子辨明则天下后世无开明之日矣孔子之时所
 谓小辨者特未知道尔犹不至如秦汉以来士大夫
 多妄论也自唐以来滋甚夫小辨之言至于使人主
 听之而乐岂不为大害哉小辨之说其权术之说乎
 近利之说乎似是而实非之说乎权术近利而实非
卷五 第 6a 页 WYG0706-0762a.png
 正乎不正乎不正则民说乎不说乎正则民说归之
 如流水亲之如父母诸侯初入以邻国之礼至其后
 心说其德自然臣服之夫四海之民咸归之亲之如
 流水如父母诸侯比肩而卒臣之岂权术小辨所能
 致哉
公曰然则吾何学而可子曰行礼乐而力忠信其君其
习可乎公曰多与我言忠信而不可以入患
 公谓多有与我言忠信者而公思忠信不可以入患
卷五 第 6b 页 WYG0706-0762b.png
 难当患难势须变诈乃免故疑而问
子曰毋乃既不明忠信之备而又倦其居则不可有明
忠信之备而又能行之则可立待也君朝而行忠信百
官承事忠满于中而发于外刑于民而放于四海天下
其孰能患之公曰请学忠信之备
 孔子谓虑忠信之不可入患者既不明忠信之患备
 又倦于居忠信故忠信不可得而有诸已若明忠信
 之患而备之又能行之则可立待也立待其效也下
卷五 第 7a 页 WYG0706-0762c.png
 所言者其效也如此则何患之有
子曰惟社稷之主实知忠信若丘也缀学之徒安知忠
信公曰非吾子问之而焉也(焉问/之也)子三辞将对公曰彊
避子曰彊侍丘闻大道不隐丘言之君发之于朝行之
于国一国之人莫不知何一之彊避
 夫忠信者不欺诈诚实而已人之所共知岂有孔子
 而不知矧国君请问宜即以对而曰唯社稷之主实
 知忠信丘缀学之徒安知忠信公三问而子三辞何
卷五 第 7b 页 WYG0706-0762d.png
 也忠信即大道而忠信不过不诈伪诚实而无他虑
 公忽之而不知其为大道故不可轻言首曰唯社稷
 之主实知忠信亦欲公知忠信在己也及将对公极
 其敬曰必避席以听彊刚也坚必之辞也子曰必侍
 公侧必不敢失臣礼言大道不隐丘言之者明忠信
 即大道常人虽知忠信之为不伪而不知不伪之即
 大道也孔子故云大道不隐又云君发忠信于朝行
 之于国一国莫不知君之忠信何一之彊避因公彊避
卷五 第 8a 页 WYG0706-0763a.png
 之言而及此谓人皆知公忠信则公皆不得而避虽
 欲避一人亦不得也
丘闻之忠有九知知忠必知中知中必知恕知恕必知
外知外必知德知德必知政知政必知官知官必知事
知事必知患知患必知备若动而无备患而弗知死亡
而弗知安与知忠信(安谓之/知忠信)内思必曰知中中以应实
曰知恕内恕外度曰知外外内参意曰知德德以柔政曰
知政正义辨方曰知官官治物则曰知事事戒不虞曰
卷五 第 8b 页 WYG0706-0763b.png
知备毋患曰乐乐义曰终
 独曰忠者明忠信无二道忠本无可言而叙陈九知
 何也方明其为大道当详其言以著其大忠者中心
 也其中若何欲公内思而知之中本无物忠亦无说
 强名曰道变化四发发而为恕中实以应是谓知恕
 由恕而达外度无愆是谓知外参其齐之讹欤古齐
 为亝内外意齐融明齐一是谓知德德政和柔曰知
 政德义溥正官各有方曰知官官治事物物各有则
卷五 第 9a 页 WYG0706-0763c.png
 曰知事事戒不虞曰知备有备无患曰乐所乐者义
 非乐乎私言至于此则终尽无复可言者矣初曰九
 知终益其二曰乐曰终呜呼圣言适意而言亦破定
 见示无定言
用兵第三十七
公曰用兵者其由不祥乎(由/犹)子曰胡为其不祥也圣人
之用兵也以禁残止暴于天下也及后世贪者之用兵
也以刈百姓危国家也公曰古之用兵何世安起子曰
卷五 第 9b 页 WYG0706-0763d.png
伤害之生久矣与民皆生公曰蚩尤作兵与子曰否蚩
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
惛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蜂虿挟螫而生见害
 蚩尤如蜂虿螫人故生而见害于人
而校以卫厥身者也
 校者以木为栏格也所以为卫也言蚩尤不能如校
 以卫其身
人之生有喜怒故兵之作与民皆生(怒甚则/用兵刃)圣人利用
卷五 第 10a 页 WYG0706-0764a.png
而弥之(弥弭通用弭止也圣人用兵/利民而用之终于弭止也)乱人兴之丧厥身
诗云鱼在在藻厥志在饵(逸诗此喻乱人/用兵志在于利)鲜民之生不
如死之久矣(小雅蓼莪大戴注/云困于兵革之诗)校德不塞嗣武孙武子
(此亦逸/诗欤)圣人爱百姓而忧海内及后世之人思其德必
称其人故今之道尧舜禹汤文武者犹威致王今若存
 犹猷也威德威也以道德致王业今思之若其人之
 存不亡
夫民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声闻皇天上神歆焉
卷五 第 10b 页 WYG0706-0764b.png
故永其世而丰其年也夏桀商纣赢暴于天下暴极不
辜杀戮无罪不祥于天(天不/祥之)粒食之民布散厥亲
 孟子所谓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者此也
疏远国老幼色是与而暴慢是亲谗贷处谷(贷慝音同/字讹谷禄)
(也/)法言法行处辟
 小人得禄君子罹刑乱世之常
夭替天道(天道正道也凡/正道废弃之)逆乱四时(乖乱之气/感通四时)礼乐不
行而幼风是御(任用/幼少)历失制(政荒官怠/故历失制)摄提失方
卷五 第 11a 页 WYG0706-0764c.png
 天官书曰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
 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因历失闰
 致摄提失方
邹大无纪
 大戴记注云邦字误为邹楼尚书云史记历书太史
 公曰重黎二官咸废厥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
 提无纪邹大疑即孟陬陬音邹
不告朔于诸侯玉瑞不行
卷五 第 11b 页 WYG0706-0764d.png
 祭祀朝聘军旅与诸大礼皆用玉瑞今政乱故不行
诸侯力政不朝于天子(征政/通用)六蛮四夷交伐于中国
 此言蛮夷之数与周职方八蛮不合者蛮夷种落离
 合分并增损不同此言夏商之季大略尔明堂位曰
 九夷者此篇后所作多妄周衰东夷有九论语子欲
 居九夷尔雅同后儒多依用之
于是降之灾水旱臻焉霜雪大薄
 霜雪交飞大相薄古者太平不然欤薄或作满
卷五 第 12a 页 WYG0706-0765a.png
甘露不降百草(音烟俚语谓色/敝不鲜曰恶)五谷不升民多
夭疾六畜(大戴记注云瘁字误而为月令掩骼/埋胔凡字从肉者皆作月疾智反或曰)
(眦人子肠又/疵雌二音)此太上之不论不议也
 此在太古上世之所不论不议也意谓此大乱之世
 不足论议
夭伤厥身(不以寿/死曰夭)失坠天下夫天下(此下字/疑衍)之报殃于
无德者必与其民公惧焉曰在民上者可以无惧乎哉
少间第三十八
卷五 第 12b 页 WYG0706-0765b.png
公曰今日少间我请言情于子子愀然变色迁席而辞
曰君不可以言情于臣臣请言情于君君则不可公曰
师之而不言情焉其私不同(与其私不同乎/一本私作和)子曰否臣
事君而不言情于君则不臣君而言情于臣则不君有
臣而不臣犹可有君而不君民无所措手足
 曰否者以公未达子之意也曰民无所错手足则子
 之情益白矣初公以少间而欲言情于子虽未言其
 情已可知矣鲁君念念之所不乐者三家强而已矣
卷五 第 13a 页 WYG0706-0765c.png
 夫子知其不可言言则生祸故愀然变色迁席而辞
 云云公犹未达夫君臣通情何不可之有而公今所
 言之情则不可言尔子亦不敢如此言而隐其辞
公曰吾度其上下感(或作/咸非)通之
 公于是乎知子之情矣公谓吾度上下感通其情而
 顺行之
权其轻重居之
 公又谓吾权其事宜轻重不率然也
卷五 第 13b 页 WYG0706-0765d.png
准民之色目既见之
 鲁人咸不平三家之陵公室见诸言色吾见之
鼓民之声耳既闻之
 此事久不平鼓动民声声谓言也
动民之德心既和之
 公谓民不平三家之心德心也既和同
通民之欲兼而一之
 民既欲去三家一心无二
卷五 第 14a 页 WYG0706-0766a.png
爱民亲贤而教不能民庶说乎
 公谓吾又抚爱其民又亲任贤才虽有不能亦可教
 之如此庶几民说乎公虽情露而辞亦隐矣
子曰说则说矣可以为家不可以为国
 大旨不以公言为然鲁失政久矣孔子曰禄之去公
 室五世矣政在于家如此久一旦欲取之甚难致祸
 必矣
公曰可以为家胡为不可以为国国之民家之民也子
卷五 第 14b 页 WYG0706-0766b.png
曰国之民诚家之民也然其名异不可同也同名同食
曰同等
 今君之名与三家之名不同也君与三家各为食是
 不同食也同食同名曰同等此语无他意唯言今家
 国不同尔
唯不同等民以知极
 子于是因以明不同等之礼礼有差等民以知极极
 则也明鲁无君臣之等而辞婉
卷五 第 15a 页 WYG0706-0766c.png
故天子昭有神于天地之间以示威于天下也
 威者严敬之谓天子尊事有神则下亦尊事其上此
 等威不同之道也
诸侯修礼于封内以事天子大夫脩官守职以事其君
士脩四卫执伎论力以听乎大夫(四疆/之卫)庶人仰视天文
俯视地理力时使以听乎父母
 观风云以知雨旸观星象以知时节之类孝经言庶
 人之孝曰因天之道视地之肥硗高下土色之类竭
卷五 第 15b 页 WYG0706-0766d.png
 力以时听父母使令以时
此唯不同等民以可治也
 上言各有等民安于义分明鲁无等难治
公曰善哉上与下不同乎
 公岂不知上下之不同此言亦感三家之无君无等
 亦渐知子曰可以为家不可为国之情也
子曰将以时同时不同
 时是通同子曰公意将以谓是同乎是不同乎
卷五 第 16a 页 WYG0706-0767a.png
上谓之闲下谓之多疾
 闲者防闲祸患欲公之慎密勿言也若在下者言之
 则多疾患谓祸即至皆隐辞以见其情
君时同于民布政也民时同于君服听也上下相报而
终于施
 君若是同于民唯布政于民则同也民若是同于君
 唯服事听命于君则同也其馀则不同矣此亦隐辞
 以明不同之意以明前言可以为家不可以为国不
卷五 第 16b 页 WYG0706-0767b.png
 同之说因布政服听而曰上下相报亦微寓上施不
 以其道则下亦无道报之之意终于施者施惠也此
 惟惠顺上下相安斯无祸公诚能用孔子之言道德
 四达则诸侯皆来臣而况于三家乎
大犹已成发其小者达犹已成发其近者将行重器先
其轻者先清而后浊者天地也
 道之在人者为犹犹豫不急躁者有道故曰犹后人
 欲别其为道故作犹犬即犭也大道已成而后可以
卷五 第 17a 页 WYG0706-0767c.png
 发其小者小者小事道德及远方而后可以发其近
 者将行重器喻将大有为成大业也先其轻者亦犹
 小者近者轻而易举者又譬之天清而上地浊而下
 清轻浊重上犹先下犹后也皆所以重复申言治三
 家之为大事重事不可忽也
天政曰正地政曰生人政曰辨苟本正则华英必得其
节以秀孚矣此官民之道也
 孔子于是告公以本道因上言天地而曰天政曰正
卷五 第 17b 页 WYG0706-0767d.png
 者此道也地政曰生者此道也地生万物故曰生非
 与天有二道也人政曰辨以其有尊卑长幼男女之
 辨凡事物皆有伦理之辨故正曰治三才无二正也
 无二道也言天地则道易明人与天地为一则得道
 矣国君苟明此道则有本矣无放无逸则不失正矣
 苟本正则华英自发节节自秀孚矣此官民之道也
 官民言大体不指三家本正则凡百自治自无患
公曰善哉请少复进焉子曰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
卷五 第 18a 页 WYG0706-0768a.png
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
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
 上言本其次取状貌颜色声非言笑歌号哭吁俞噫
 嘻之类度者有礼度当时皆有其事非专以此取人
 也人心发见于此数者偶于其一而得之故传于后
 世唯圣知圣唯贤知贤得之于心难以语人
公曰嘻善之不同也子曰何谓其不同也公曰同乎子
曰同公曰人状可知乎子曰不可知也公曰五王取人
卷五 第 18b 页 WYG0706-0768b.png
各有以举之胡为人之不可知也子曰五王取人比而
视相而望五王取人各以已焉是以同状
 比近也近而视相而望则稍远视之五王之观人不
 以术也此心清明自然照烛清明者五王之已也清
 明则同
公曰以子相人何如子曰否丘则不能五王取人丘也
传闻之以委于君丘则否能(委犹献也谓傅其所闻而/言于君丘不能自言也)
亦又不能
卷五 第 19a 页 WYG0706-0768c.png
 谓不特不能言亦又不能取人也是皆谦辞也自谓
 能则不逊矣况言能则公将以某人某人问言之则
 生祸不言则为隐公欲取人则求诸己足矣子前言
 本正者取人之道也此言五王取人各以己者即本
 也心明自能知人
公曰我闻子之言始蒙矣子曰由君居之成于纯胡为
其蒙也
 前孔子谓君之所闻丘无以更则君但居之足矣居
卷五 第 19b 页 WYG0706-0768d.png
 之久而成于纯一则清明不蒙矣居非其道必不能
 纯伊尹曰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虽古之治天下者岂生于异州哉昔虞舜以天德嗣尧
(一本此/阙二字)布功散德制礼朔方幽都来服南抚交趾出入
日月莫不率俾(俾使也/听使役)西王母来献其白琯粒食之民
昭然明示
 民昭然明见舜之功德礼制四方遐远莫不率俾西
 王母来献白琯汉明帝时于舜庙下得玉琯一
卷五 第 20a 页 WYG0706-0769a.png
民明教通于四海
 教行乎民民皆晓悉周县治教之象又每读法又布
 而训四方亦此道也后世民不知上教故冒法犯刑
 者多
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
 氐或作互后同前既言出入日月莫不率俾而此又
 言肃慎北发渠搜氐羌者前未及此诸国故此复言
 之此夫子对君之言异乎后世文士之言大戴记注
卷五 第 20b 页 WYG0706-0769b.png
 云北发北狄地名其人迅走若鹿
舜崩有禹代兴禹卒受命乃迁邑姚姓于陈作物配天
脩德使力民明教通于四海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
羌来服禹崩十有七世有末孙桀即位桀不率先王之
明德乃荒耽于酒淫佚于乐德昏政乱作宫室高台污
池土察(说文察覆也从/宀其土室欤)以民为虐粒食之民惛焉几亡
(几近/死亡)乃有商履代兴履循礼法以观天子天子不说则
嫌于死成汤卒受天命不忍天下粒食之民刈戮不得
卷五 第 21a 页 WYG0706-0769c.png
以疾死故乃放移夏桀散亡其佐乃迁姒姓于杞
 汤循礼法以观示天子觊其感化桀乃不说则汤嫌
 近于死桀有杀汤之势汤不忍民之刈戮故放桀
发厥明德顺民天心(民心即/天心)啬地(稼穑欤稼/穑正道也)作物配天
制典慈民(物事物汤所作/事物合乎天心)咸合诸侯作八政命于总章
(大戴记注云洪/范所云是也)服禹功以脩舜绪为副于天粒食之民
昭然明视民明教通于四海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
羌来服成汤卒崩殷德小破二十有二世有武丁即位
卷五 第 21b 页 WYG0706-0769d.png
开先祖之府取其明法以为君臣上下之节殷民更服
近者说远者来粒食之民昭然明视武丁卒崩殷德大
破九世有末孙纣即位
 自汤至武丁总二十二世自武丁至纣九世自汤至
 纣通三十世外丙仲壬在其中书序云成汤既没太
 甲元年书序虽出孔壁中其孔氏所为非孔子所为
 欤礼记亦出壁中多非孔子之言此少间篇见大戴
 礼记大戴记多不善属辞本多乃字乃记者不善属
卷五 第 22a 页 WYG0706-0770a.png
 辞故也今削之
纣不率先王之明德乃上祖夏桀行荒耽于酒淫泆于
乐德昏政乱作宫室高台污池土察以为民虐粒食之
民忽然几亡乃有周昌霸诸侯以佐之纣不说诸侯之
听于周昌则嫌于死乃退伐崇许魏以客事天子文王
卒受天命作物配天制无用(无用犹无益也制之使/不作书曰不作无益)
三明
 康诰曰文王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庸用也可用者必
卷五 第 22b 页 WYG0706-0770b.png
 用之谓用才能可敬者必敬之谓敬贤其有不善者
 必威之威其所可威此三者显于民民明知之信之
 故咸迁善远罪
亲亲尚贤民明教通于四海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
羌来服君其志焉或徯将至也
 志犹记也勉公志诸心欲公慕列圣之德公果修德
 政则可徯待四方之至亦与列圣同曰或曰将非必
 然之辞者以公之修德不可必故也
卷五 第 23a 页 WYG0706-0770c.png
公曰大哉子之教我政也列五王之德烦烦如繁诸乎
 烦繁也字讹繁诸珠欤字讹欤大戴记注云如万物
 之繁芜非也
子曰君无誉臣臣之言未尽请尽臣之言君如财之(如/而)
(也财/裁度)曰于此有功匠焉(意谓公虽有志于五王之德/又必有功匠宰制之谓大贤)
利器焉
 利器功匠所制也任大贤使修礼乐刑政犹是也
有措扶焉(喻众贤/共持扶)以时令其藏必周密发如用之
卷五 第 23b 页 WYG0706-0770d.png
 以公变从无节轻脱不谨密故设此喻
可以知古可以察今
 言古今之道同虑公疑子特为公言而非古道故云
可以事亲
 发明此道无所不通故又及于事亲事君生死以公
 不孝故及此以公本性本善故孔子不弃
可以事君(以前言五王之德疑/于不事周王故云)可用于生又用之死吉
凶并兴祸福相生卒反生福大德配天
卷五 第 24a 页 WYG0706-0771a.png
 公以轻易不持久故及此亦知盛德大业决非公身
 所能就必继世继志故曰死又曰吉凶并兴祸福相
 生卒反生福则大德配天矣以文王犹必武王继乃
 成
公愀然其色曰难立哉子曰臣愿君之立知如以閒观
(公浮外故孔子前言立知此又/言愿君立知而静閒以观之也)时天之气用地之财
(时鲁犹顺天时/修稼政故子云)以生杀于民民之死不可以教
 始公欲言情于孔子子虽变色而辞又导之以德次
卷五 第 24b 页 WYG0706-0771b.png
 第启告至此立知以閒观则告公以德政大体尽矣
 而孔子犹虑公始者欲言情之意故终不泯则久将
 复作生祸故于是又曰时天之气用地之财有财可
 用遂谓君可以生杀于民杀之死不可以教乎子不
 敢明言三家托诸民以隐其辞欲公以德教之
公曰我行之其可乎(公此意果不泯/犹欲治三家也)子曰唯此在君君
曰足臣恐其不足
 子见公意犹欲行曰此在君非任公为之也辞虽似
卷五 第 25a 页 WYG0706-0771c.png
 任公行之其情实深不可之之辞也今世俗犹有此
 言君曰足以行臣恐其不足以行也辞婉情切
君曰不足举其前必举其后举其左必举其右君既教
之夫安能无善
 子谓君必曰不足可也君知其己德之不足国政之
 未善贤才之未用在位之未皆贤德教之未孚言之
 不尽曰前后左右则详备之意明矣卒曰君既教之
 彼安能无善言三家将化于德矣
卷五 第 25b 页 WYG0706-0771d.png
公吁焉其色曰大哉子之教我制也政之丰也如未之
成也
 公闻子之言详明切至又知教三家亦可使之善则
 公有利而无害深中公之心故吁叹动之于色曰大
 哉子之教我制也制者以能使三家善是亦所以制
 之之道也能制三家则国政隆矣丰盛矣公知势缓
 而未遽成也
子曰君知未成言未尽也凡草木根鞁伤则枝叶必偏
卷五 第 26a 页 WYG0706-0772a.png
(鞁七吉反皮也玉篇又皮彼切/鞍上被广韵集韵皆无此字)偏枯是为不实谷亦
如之上失政大及小人畜谷
 根本也其本诸君心可见矣鞁者用贤及礼乐刑政
 之喻也枝叶者安危治乱之迹也政即根鞁也偏枯
 三家强之喻也不成实之喻亦然上失政则凡事大
 及小人民六畜九谷皆随之失矣
公曰所谓失政者若夏商之谓乎子曰否若夏商者天
夺之魄不生德焉公曰然则何以谓失政子曰所谓失
卷五 第 26b 页 WYG0706-0772b.png
政者疆蒌未亏(蒌力俱反蒌屮也蒌犹/未亏言疆土未见侵亏)人民未变(未/叛)
神未亡(神依民民未叛/则鬼神未亡)水土未絪(絪堙也国将亡/则水土堙塞)糟者
犹糟实者犹实玉者犹玉血者犹血酒者犹酒
 未为糟者曰实实粒之白者如玉故曰玉其盎然赤
 如血者曰血酒则清者也已上喻凡百未至于大乱
 犹各有别也
优以继愖政出自家门此之谓失政也
 人主有优閒无事一无思虑又继以痴愖故政在大
卷五 第 27a 页 WYG0706-0772c.png
 夫愖知鸩反
非天是反人自反
 政失则权去势危或者至此多归诸天曰天反乎我
 也不悟优愖故失政政失故势危乃人主自反反人
 自取之也非天反也
臣故曰君无言情于臣君无假人器君无假人名
 孔子意谓已往者不可追咎君无假人以器以名意
 指上世也名器者政之所系似缓而实急名器失则
卷五 第 27b 页 WYG0706-0772d.png
 政失今难遽取
公曰善哉
适周第三十九
夫子适周见苌弘言终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
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脩肱而龟
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
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刘子曰方
今周室衰微而诸侯力争孔丘布衣圣将安施苌弘曰
卷五 第 28a 页 WYG0706-0773a.png
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坠礼乐崩丧其亦正其统纪而
已矣既而夫子闻之曰吾岂敢哉亦好礼乐者也齐东
郭亥欲攻田氏执贽见夫子而访焉夫子曰子为义也
丘不足与计事揖子贡使答之子贡谓之曰今子士也
位卑而图大卑则人不附也图大则人惮之殆非子之
任也盍姑已乎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于
无极之高下垂之于不测之深旁人皆哀其绝而造之
者不知其危子之谓乎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重而
卷五 第 28b 页 WYG0706-0773b.png
填之马奔车覆六辔不禁系绝于高坠入于深其危必
矣东郭亥色战而跪曰吾已矣愿子无言既而夫子告
子贡曰东郭亥欲为义者也子亦告之以难易则可矣
奚至惧之哉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
 今世所行老子之书皆曰老聃之书也简观老子书
 深有疑焉盖入乎道而犹有蔽焉者也何以明之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曰我独怕兮其未
卷五 第 29a 页 WYG0706-0773c.png
 兆呜呼非入乎道者断不及此今人心逐逐不休不
 能斯须止静有能寂然不动乎意而久者乎兆谓意
 起而象兆也怕者兢兢业业也虽兢兢业业而非意
 也孔子所谓用力于仁者呜呼至矣及乎曰此三者
 不可致诘复混而为一夫道未始不一何以复混为
 此其大蔽也此意之所为也道不如是也又曰万物
 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离
 动而之静此蔽也非道也又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
卷五 第 29b 页 WYG0706-0773d.png
 乱之首也观孔子与老聃言礼甚详殆非此老子也
 岂乱首等语后人附益之邪权说邪设权说而亦好
 静而恶动取无为而舍有为非道之大也孔子无常
 师师其是者不师其非也
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
人之后也灭于宋(王肃云孔子之/先去宋奔鲁)其祖弗父何始有国
而授厉公
 史记宋湣公共卒弟炀公熙立湣公子鲋祀弑炀公
卷五 第 30a 页 WYG0706-0774a.png
 而自立曰我当立是为厉公而此云始有国而授厉
 公者傅闻异辞邪王肃注家语云弗父何缗公世子
 厉公兄也让国以授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宋戴公武/公宣公)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
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
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史记余在敢/下又其作余)其恭俭也若
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
者焉(达谓得行其/道于明君也)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将在/孔子)属臣
卷五 第 30b 页 WYG0706-0774b.png
曰女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
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
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
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
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
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
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辨闳
卷五 第 31a 页 WYG0706-0774c.png
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已为人子者
无以恶已为人臣者(身者父母之遗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不特人子之道如此凡人)
(皆不可立我为人/臣者无使君恶己)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
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
有周公相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
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
察形往古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所以安存而急逮
卷五 第 31b 页 WYG0706-0774d.png
所以危亡是犹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
惑焉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
金人焉参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
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
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
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札/拔)诚能慎之福
之根也口是何伤(口曰是/何伤哉)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
卷五 第 32a 页 WYG0706-0775a.png
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
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
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
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
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河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
无亲而能下人(降监/于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
子曰小子识之(音/志)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孔子曰
卷五 第 32b 页 WYG0706-0775b.png
自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
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

管仲第四十
子路问曰管仲之为人如何子曰仁也子路曰昔管仲
说襄公公不受是不辨也欲立公子紏而不能是不智
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无惭
心是无丑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
卷五 第 33a 页 WYG0706-0775c.png
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孔子曰管仲说襄公
襄公不受公之闇也欲立子紏而不能不遇时也家残
于齐而无忧色是知权命也桎梏而无惭心自裁审也
事所射之君通于变也不死子紏量轻重也夫子紏未
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才度义(才裁/也)管仲不死束缚而
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与取仁(过于取仁与/者语辞欤)
足多也(不非召忽但/不多之尔)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
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则者守门焉谓季羔
卷五 第 33b 页 WYG0706-0775d.png
曰彼有阙季羔曰君子不踰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
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
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
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刖者曰断
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
欲臣之免也臣知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
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
臣之所以悦君也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
卷五 第 34a 页 WYG0706-0776a.png
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言/公)
(明子羔树/德非作意)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脩沟渎以民之
劳烦苦也人与之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
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
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是以箪食壶浆
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
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孔子曰女以民为饿也何不
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女明君之
卷五 第 34b 页 WYG0706-0776b.png
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女速已则可不已则女之见罪
必矣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
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
故能久也子贡问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
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
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欲知死者有知
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子路亦尝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者谓子不)
(答其问知者谓子真答其问也不知者皆谓生有知死/无知知者谓生非有知死非无知生与死皆不可以有)
卷五 第 35a 页 WYG0706-0776c.png
(知无知言之人能自知则知之矣子贡方以夫子之文/章与言性与天道裂而为二离而为三是宜未足与语)
(此而曰后/自知之)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子曰懔懔焉若持腐索
之捍马(王肃云捍/马突马)子贡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达御
之皆人也(达其逵之讹欤抑/谓通达之衢欤)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
道导之则吾雠也如之何其无畏也鲁国之法赎人臣
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
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
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
卷五 第 35b 页 WYG0706-0776d.png
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
以往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子路治蒲请见于孔子曰
由愿受教于夫子子曰蒲其何如对曰邑多壮士又难
治也子曰然吾语尔恭而敬可以慑勇宽而正可以怀
强爱而恕可以容困(困者困而不学之困本心之/善不伸虽非刚强而不好义)温而
断可以抑奸如此而加之则正不难矣孔子观于鲁桓
公之庙有欹器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
此盖为宥坐之器(宥右/欤)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
卷五 第 36a 页 WYG0706-0777a.png
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戒故常置之坐侧顾谓弟
子曰试注水焉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
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知者第四十一
子路见于孔子子曰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对曰知者使
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路出子贡入
问亦如之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矣子
贡出颜渊入问亦如之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
卷五 第 36b 页 WYG0706-0777b.png
可谓士君子矣
 此颜子已闻夫子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之诲之后之
 语也呜呼至矣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
 必失之知道之谓知守道之谓仁此心即道故舜曰
 道心此心虚明广大无际神用变化不疾而速不行
 而至因物有迁为意为妄一日自知自信我乃即道
 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此心虽明旧习犹在日用虽
 妙旧习潜应苟不用力终失其道用力非思用力非
卷五 第 37a 页 WYG0706-0777c.png
 为思为非道旧习则然内心发光本妙常一是之谓
 仁自爱故用力用力非外故曰自爱呜呼至矣
子贡曰子从父命孝臣从君命贞乎奚疑焉
 乎者疑辞既自疑又曰奚疑以决之人言亦有如此
 者
孔子曰鄙哉赐女不识也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
七人则主无过举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
百乘之家有争臣三人则禄位不替父有争子不陷无
卷五 第 37b 页 WYG0706-0777d.png
礼士有争友不行不义故子从父命讵为孝臣从君命
讵为贞能审其所从之谓孝之谓贞矣子路盛服见于
孔子子曰是倨倨者何也(有倨傲/之貌)夫江始出于岷山其
源可以滥觞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
涉非唯下流水多邪今尔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
孰肯以非告女乎
 盛服盈色比之下流多水孔门诸贤皆有若无实若
 虚唯子路子张异也
卷五 第 38a 页 WYG0706-0778a.png
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自若也(颜色充/盈不改)子曰由志之
吾告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有矜伐/之貌)夫色智而有
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
行之至也言要则智行至则仁既仁且智恶不足哉
 言知之曰知则不知曰不知之意已见矣言不能曰
 不能则能曰能之意可见矣孔子谓知之曰知之不
 知曰不知此言之要也谓能曰能不能曰不能行之
 至也甚矣夫孔子之善于明道也子路虽有所知能
卷五 第 38b 页 WYG0706-0778b.png
 其未至于道确矣而孔子遂指之曰此言之要行之
 至何也呜呼非圣人岂能发明大道如此此道何思
 何虑不识不知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知曰知
 不知曰不知能曰能不能曰不能如此则诚实而已
 矣诚实至矣妙矣无所不通人皆有之而自不知也
 知此谓之知道不失此谓之行道要犹至也知道曰
 智行道曰仁仁智圣人之道也恶有尚不足者哉言
 其道之已全也论语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卷五 第 39a 页 WYG0706-0778c.png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行行然必有以不知为
 知不能为能者矣
鲁哀公问曰昔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
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
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
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
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
兽驯德无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
卷五 第 39b 页 WYG0706-0778d.png

 夫舜若天地而静虚授贤而替不肖不止于好生而
 已而孔子首称好生又总称好生何也哀公问社于
 宰我宰我曰周人以栗而公曰使民战栗是以诛三
 家之微情形见孔子意谓宰我之不谏止也而尤之
 曰事已成则不说已遂则不谏既往则不复追咎今
 哀公事未成遂而亦不谏乎事非既往尚可救止禄
 去公室五世矣公不惩昭公之覆辙故孔子因问而
卷五 第 40a 页 WYG0706-0779a.png
 详言好生庶潜消公意不召祸
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矣思其人必爱其
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不知道者谓于宗庙起敬孝而已非道也孔子知其
 蔽于此故明曰道也呜呼孔子告人如此明白而人
 犹莫之悟也胡不又观孔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
 又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人惑
 于名迹自作樊墙自圣人观之未见其二
卷五 第 40b 页 WYG0706-0779b.png
断狱第四十二
孔子为鲁司寇断狱讼皆进众议者而问之曰子以为
奚若某以为奚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当从某
子几是
 众议如有是者则夫子曰当从某子几近也几是云
 者犹未敢断定某子所议确然是犹以审问于众人
 也
孔子问漆雕凭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
卷五 第 41a 页 WYG0706-0779c.png
夫孰贤对曰臧氏家有守龟焉名曰蔡文仲三年而为
一兆武仲三年而为二兆孺子容三年而为三兆凭从
此见之若问三人之贤与不贤所未敢识也孔子曰君
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隐而显言人之过也
微而著智而不能及明而不能见孰克如此鲁公索氏
(先落/反)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将
亡后一年而亡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然子曰夫祭
者孝子所以自尽于其亲将祭而亡其牲则馀所亡多
卷五 第 41b 页 WYG0706-0779d.png
矣若此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楚恭王出游亡乌嗥之弓
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
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
必楚也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
仁也盍往质之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
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芮之君曰吾侪小人也不
可以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让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
閒田孔子曰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
卷五 第 42a 页 WYG0706-0780a.png
从不教而听至矣哉哀公问曰绅委章甫
 委貌周冠章甫殷冠孔子殷人冠章甫学者从之多
 冠章甫鲁士委貌章甫杂
有益于仁乎孔子作色而对曰君胡乎然衰麻苴杖者
志不存乎乐非耳弗闻服使然也黼绂衮冕者容不亵
慢非性矜庄服使然也介胄执戈者无退懦之气非体
纯猛服使然也且臣闻之好肆不守折
 王肃云言市弗能为廉好肆不守折也
卷五 第 42b 页 WYG0706-0780b.png
长者不为市窃夫其有益与无益君子所以知
 窃以为夫其有益无益君子所以知欤意承上所言
孔子曰见长者而不尽其辞虽有风雨吾不能入其门

 以其中怀深曲不质直可畏也
子曰君子以其所能敬人小人反是(矜能/傲人)孔子谓子路
曰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
逊以为勇故曰退之而不怨先之斯可从己
卷五 第 43a 页 WYG0706-0780c.png
 先之谓彼无求我我斯从之如此则不以进退动其
 心故无怨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嫠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风雨至
嫠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嫠妇自牖与之
言子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
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
如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
 妪喔也字讹音同喔痛念声威遇反
卷五 第 43b 页 WYG0706-0780d.png
国人不称其乱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
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
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可谓智乎
孔子谓子路曰君子而强气则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
则刑戮荐臻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
向也赐观于太庙之堂未既辍还观北盖皆断焉彼将
有说耶匠之过也子曰太庙之堂官致良工之匠匠致
良材尽其功巧盖贵久矣尚有说也
卷五 第 44a 页 WYG0706-0781a.png
 盖者屋之上覆其体贵重久矣当有说也尚亦非决
 定之辞
读史第四十三
孔子读史至楚复陈喟然叹曰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
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匪庄王之贤
不能受其训
 楚庄以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
 氏少西徵舒之祖子夏之名遂入陈杀夏徵舒因县
卷五 第 44b 页 WYG0706-0781b.png
 陈陈侯在晋申叔时使于齐反复命而退庄王使让
 之曰夏徵舒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
 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
 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罪其大矣讨而戮之君之
 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
 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以重矣诸侯之从
 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
 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反之可乎对曰可哉
卷五 第 45a 页 WYG0706-0781c.png
 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春秋鲁宣十
 一年书曰楚子入陈
孔子览晋志晋赵穿杀灵公赵盾亡未及山而还史书
赵盾弑君盾曰不然史曰子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讨
贼非子而谁盾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
乎孔子叹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
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谓越境而往非谓越境而复返董仲舒亦云大抵春
卷五 第 45b 页 WYG0706-0781d.png
 秋名卿贤大夫多以恋族固位既不能格君于道又
 不能去其末流遂至于坐视弑逆或能去或不能去
 盾若越境遂去而不返犹可以免记者微不尽孔子
 之旨学者疑焉
晋邢侯与雍子争田叔鱼摄理(叔鱼叔向弟/理狱官之名)罪在雍子
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弊狱邢侯(弊即蔽断也/断罪归邢侯)邢侯
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韩宣子问罪于叔向(宣子/名起)叔向
曰三奸同罪施生戮死可也
卷五 第 46a 页 WYG0706-0782a.png
 内则施羊施麋施鹿施麇之施与此义同谓肆之欤
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
一也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默(王肃云默犹冒/苟贪不畏罪)
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默贼杀咎陶之刑也请从之
乃施邢侯而尸雍子叔鱼于市孔子曰叔向古之遗直
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罪不为末减由义
也夫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宽卫国晋不为
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以宽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
卷五 第 46b 页 WYG0706-0782b.png
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
杀亲益荣由义也夫郑有乡校乡校之士非论执政鬷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以毁为也夫人
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其所否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
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
犯伤人必多吾弗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
药之鬷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
卷五 第 47a 页 WYG0706-0782c.png
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孔子闻之
曰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郑伐陈入之子产献捷于
晋戎服将事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
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
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元女武/王长女)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则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赖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
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五父/陈佗)蔡人杀之(欲立其/出故)
又与蔡人奉戴厉公(戴谓尊/而立之)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夏
卷五 第 47b 页 WYG0706-0782d.png
氏之乱成公播荡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陈忘周之
大德(郑桓公友者宣王/庶弟初封于郑)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
(家语介/作豕)以凭陵我敝邑不可亿逞(亿臆也不敢/以己意私逞)我是以
有往年之告未获成命(未得伐/陈命)则又有东门之役(前年/陈从)
(楚伐郑/东门)当陈隧者井堙木刋敝邑大惧不竞而耻大姬
天诱其衷启敝邑心陈知其罪授首于我(左傅首/作手)用敢
献功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
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今大国多数圻矣若
卷五 第 48a 页 WYG0706-0783a.png
无侵小何以致焉晋人曰何故戎服对曰我先君武庄
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命我文
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不敢废王命故也士庄伯不能
(士庄伯/士弱)复于赵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之孔
子闻之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小
子慎哉(家语闻之下有谓子贡左/傅无小子慎下有辞字)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
(宓音/伏)仕于鲁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
卷五 第 48b 页 WYG0706-0783b.png
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
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
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而归
矣二史归报于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掣臣肘书恶而又
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鲁君以问孔子
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治单父将
以自试也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太息而叹曰此寡人
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数矣微二史寡
卷五 第 49a 页 WYG0706-0783c.png
人无以知其过微子寡人无以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曰自今以往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于民
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曰敬奉诏遂得行其政
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恳诚忠
信百姓化之齐人攻鲁道由单父单父之老请曰麦已
熟矣今齐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麦请放民出皆穫傅
郭之麦可以益粮且不资于寇三请而宓子不听俄而
齐寇逮于麦季孙闻之怒使人以让宓子曰民寒耕热
卷五 第 49b 页 WYG0706-0783d.png
耘曾不得食岂不哀哉不知犹可以告者而子不听非
所以为民也宓子蹙(蹙子/六反)然曰今兹无麦明年可树若
使不耕者穫是使民乐有寇且得单父一岁之麦于鲁
不加强丧之不加弱若使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世
不息季孙闻之赧然而愧曰地若可入吾岂忍见宓子
哉三年孔子使巫马期往观政焉巫马期阴免衣敝裘
入单父界见夜渔者得鱼辄舍之巫马期问焉曰凡渔
者为得何以得鱼即舍之渔者曰鱼之大者名为䲖(䲖/音)
卷五 第 50a 页 WYG0706-0784a.png
(俦/)吾大夫爱之其小者名为鱦(鱦弋/證反)吾大夫欲长之是
以得二者辄舍之巫马期反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
使民闇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行而得于是孔
子曰吾尝与之言诚于此者形于彼宓子行此术于单
父也(术者道/之异名)
自吾第四十四
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孔子曰礼仪三百可勉
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子曰貌以
卷五 第 50b 页 WYG0706-0784b.png
摈礼礼以摈辞是之谓也主人闻之以成
 孔子之言无非道者而于威仪之诲其开明学者益
 著威仪非勉而至自然而然非思虑之所及此礼乐
 之原本诸大一分而为天地变而为四时达于冠昏
 丧祭射御朝聘者也貌以所摈之礼而转礼以所摈
 之辞而明主人闻摈赞而威仪以成言主人一无所
 思闻摈而成呜呼人心即道故舜曰道心此心无体
 清明无际动乎意则昏不动乎意则清明变化出生
卷五 第 51a 页 WYG0706-0784c.png
 万善故孔子平居日用不逆诈不亿不信不知老之
 将至又曰无知也而威仪三千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道心初无圣愚之分因意起与不起始有圣愚之分
孔子曰高柴执亲之丧则难能也开蛰不杀则天道也
方长不折则恕也恕则仁也汤恭以恕是以日跻也
 高柴字子羔执亲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见齿笑也
 不杀不折不忍之心油然以生汤之所以圣敬日跻
 者由是心以往也此心人皆有之而不自知其善不
卷五 第 51b 页 WYG0706-0784d.png
 能自保故复失之离善则之恶矣
子贡言所对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行于孔子子曰
是女所亲也吾语女耳之所未闻目之所未见思之所
未至智之所未及者乎
 家语所载辞旨大差屡见家语遇疑阻则辄以己意
 加损大失孔子之旨大戴所记虽多有不善属辞不
 能明白而静思之则孔子之旨亦著家语加损之文
 虽明白而浅陋多失本真
卷五 第 52a 页 WYG0706-0785a.png
子贡曰赐愿得闻之子曰不克不忌不念旧恶盖伯夷
叔齐之行也晋平公问于祁徯曰羊舌大夫晋国之良
大夫也
 羊舌大夫叔向之祖父也申生伐皋落氏羊舌异于
 群议曰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恶不可取子
 其死之
其行如何祁徯对辞曰不知也公曰吾闻女少长乎其
所女其阉知之祁徯对曰其幼也恭而逊耻而不使其
卷五 第 52b 页 WYG0706-0785b.png
过宿也(有过而耻即日/改之不使过宿)其为候大夫也悉善而谦其端
(诸行悉善而谦/德特盛故表见)其为公车尉也信而好直其功也至
于其为和容也温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其志也公曰
向者问女女何曰弗知也祁徯对曰每位改变未知所
止是以不知盖羊舌大夫之行也畏天而敬人服义而
行信孝乎父而恭于兄好从善而敩往盖赵文子之行
(文子/名武)其事君也不敢爱其死然亦不亡其身谋其身
不遗其友君陈则进不陈则行而退盖随武子之行也
卷五 第 53a 页 WYG0706-0785c.png
(士会字季初封/随后改封范)其为人之渊泉也多闻而难诞也(诞欺/也大)
(言欺/陵也)不内辞足以没世
 不内辞非不受人言之谓也谓其聪明无蔽无疑闻
 人言辞如云气往来太虚不能以入其心也夫有蔽
 有辞破吾之蔽则此辞入吾之心矣吾有疑而有辞
 足以释吾之疑则此辞足以入吾之心矣言辞万状
 逆顺深浅当否体状无穷孰能不为之动惟虚明本
 无疑蔽自然外辞不能深入呜呼苟非大圣未有能
卷五 第 53b 页 WYG0706-0785d.png
 不内辞者未有能一不为言辞所动者言足以没世
 谓终其身无有一辞能入之者孔子善于明人之德
 此举其他人之所不及者渊深泉出无穷多闻博知
 本末具备至矣大矣孔子閒处喟然而叹曰向使铜
 鞮伯华无死则天下其有定矣情亦可睹
国家有道其言足以生
 言者其道行生者明其不死明其孙出不犯况时有
 道故不死
卷五 第 54a 页 WYG0706-0786a.png
国家无道其默足以容
 默而容则祸不及之然不言不死者国家无道亦难
 保其必不死
盖铜鞮伯华之行也(羊舌赤字伯/华邑于铜鞮)外宽而内直自设于
隐栝之中(孔子曰隐栝/之旁多曲木)直已而不直人以善存亡汲汲
(存亡者死/生不变也)盖蘧伯玉之行也孝子慈幼允德禀义约货
去怨(义出于性禀/非勉而能)盖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虽不量
于臣臣不可以不量于其君是故君择臣而使之臣择
卷五 第 54b 页 WYG0706-0786b.png
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横命(家语横/作衡)盖晏平仲之行
也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贫而乐
也盖老莱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位而不援其
上观于四方也不忘其亲苟思其亲不尽其乐以不能
学为己终身之忧盖介山子推之行也子贡跪曰请退
而记之哀公问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
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
子次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
卷五 第 55a 页 WYG0706-0786c.png
之际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
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
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
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
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王肃云所以退/者欲以容贤于)
(朝/)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䲡以道去卫而灵公郊
舍三日瑟琴不御必待史䲡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
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孔子适卫颜子骄(名/刻)为仆卫灵
卷五 第 55b 页 WYG0706-0786d.png
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梁参乘(史记梁/作渠)使
孔子为次乘游过市孔子耻之子骄曰夫子何耻之孔
子曰诗云觏尔新昏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
好色者也子贡问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子曰吾未识也
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子贡曰齐无管仲
郑无子产乎子曰赐女知其一未知其二也女闻用力
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
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卷五 第 56a 页 WYG0706-0787a.png
读诗第四十五
孔子读诗至于正月六章惕焉如惧曰彼不达之君子
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道废违上离俗则身危时不兴
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即妄也故贤也既不遇天恐不
终其命焉桀杀龙逢纣杀比干皆是类也诗曰谓天盖
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王肃云局曲/也蹐累足也)此言上
下畏罪无所自容也
 孔子惕焉如惧非以死生动其心也心无实体清虚
卷五 第 56b 页 WYG0706-0787b.png
 无我生不加益死不加损死生如云气聚散太虚常
 一然而白刃鼎镬人心之所同畏圣人未尝与人殊
 而其处死生之变圣人不以动其心而众生昏而乱
 则不同也彼轻生乐死未离乎意非道之正得寂然
 不动之妙而未得喜怒哀惧之妙犹未为得道之全
 正
哀公问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
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闻乎孔子
卷五 第 57a 页 WYG0706-0787c.png
曰昔者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
典法废其世祀荒于淫乐沈湎于酒佞臣谄谀窥导其
(窥见桀心随所/欲而导顺之)忠士折口逃罪不言(折绝/也)天下诛桀
而有其国此谓忘其身之甚矣颜渊将西游于宋问于
孔子曰何以为身子曰恭敬忠信而已矣恭则远于患
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勤斯四者可以
正国岂特一身者哉
 颜子是时其在其心三月不违仁之后乎其德成故
卷五 第 57b 页 WYG0706-0787d.png
 欲自试出游交物其心已无患所未知者为身尔恐
 其乱世致患故问于孔子即孔子所答具见情状若
 他人闻孔子所答往往多用心于外而失本唯颜子
 而后可以闻此言孔子随宜致教如此恭敬忠信颜
 子所自有颜子内心纯明而其于众智不敢自谓已
 尽故以为问至孔子告之乃即颜子之所自有
故夫不比于数而比于疏不亦远乎不脩其中而脩外
者不亦反乎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卷五 第 58a 页 WYG0706-0788a.png
 人于亲数者多玩而于新交之疏者意方亲故多不
 比于数而比于疏虽仁者容或有此盖以为未害于
 义故惟其情之所之然不可以言智矣知人之难尧
 舜犹病疏者终难遽信信之或罹其祸亲数者知之
 既详则比之鲜患苟亲数者不比而反比疏者所失
 远矣恭敬忠信乃我中心所自有虽颜子本心纯明
 恐因夫子前答而脩于外故申言之远于患人爱之
 和于众人任之此皆效之见于外者而脩之乃自其
卷五 第 58b 页 WYG0706-0788b.png
 内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仁者多有此患盖仁者虚明
 不动乎意无思无为多无先定之虑此亦颜子之所
 宜知必聪明睿知无一之不尽而后为圣而后得道
 之全
孔子閒处喟然而叹曰乡使铜鞮伯华无死则天下其
有定矣子路曰由愿闻其人也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
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有此三者
以定天下也何难乎哉子路曰幼而好学壮而有勇则
卷五 第 59a 页 WYG0706-0788c.png
可也若夫有道下人又谁下哉子曰由女不知也吾闻
以众攻寡无不克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居
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犹下白屋之士(王肃云/草屋)日见
百七十人斯岂以无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恶有有道而
无下天下君子哉(孔子言铜鍉伯华/之行亦见自吾篇)齐景公至鲁舍于
公馆使晏婴迎孔子子至公问政焉对曰政在节财公
悦又问曰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对曰国虽小其
志大处虽僻其政中(言不/僻也)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
卷五 第 59b 页 WYG0706-0788d.png
令不愉(愉渝/也)首拔五羖爵之大夫(百里/奚)与语三日而授
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公曰善哉哀公
问政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
为之奈何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
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子
曰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
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子对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
卷五 第 60a 页 WYG0706-0789a.png
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
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己之谓也孔子见宋君君
问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
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
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
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
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
(君惠爱而择忠臣任之/则列都皆得其道矣)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
卷五 第 60b 页 WYG0706-0789b.png
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
 欲雨𤾉时若农时无失本诸德次任贤次乃及于施
 政尊天敬鬼上既先言德政此又因宋君于尊天敬
 鬼有未尽欤
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
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子曰此事非
难唯欲行之云耳
 昏庸之君略同孔子言之甚平易而宋君自以为不
卷五 第 61a 页 WYG0706-0789c.png
 足致之者己私窒之也虽知臣之未忠而姑任之不
 能去欤忤意则无辜者杀顺意则虽有罪释欤吝于
 财欤昏惰苟且不知尊天敬鬼欤然此事实非难若
 宋君有志行之则甚易尔
子贡问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
君问政夫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夫子曰政在悦近
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
乎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乎苑囿五
卷五 第 61b 页 WYG0706-0789d.png
宫伎乐不懈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
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
之宾以蔽其明
 距拒也三桓外交诸侯诸侯亲季氏而疏鲁君是三
 桓实拒诸侯之宾以蔽塞公之耳目
故曰政在谕臣
 三桓之情如石疑非言语之所能谕然人性本善以
 利欲故昏若鲁君无忌害之志开诚顺道以谕之庶
卷五 第 62a 页 WYG0706-0790a.png
 可化导
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
 天下事诚非一说之所能了随时因事各有不同苟
 不便于民皆足致乱
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诗云丧
乱蔑资曾莫惠我师(王肃云蔑无/也资财也)此伤奢侈不节以为
乱者也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
乱者也又曰乱罹瘼矣奚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
卷五 第 62b 页 WYG0706-0790b.png
拊子西之背曰与子共乐之矣子西步马十里引辔而
止曰臣愿有言王肯听之乎王曰子其言之子西曰臣
闻为人臣而忠于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謏其君者
刑罚不足以诛也子祺忠臣也臣谀臣也愿王赏忠而
诛谀焉王曰今我听司马之諌是独能禁我耳若后世
游之何也子西曰禁后世易耳大王万岁之后起山陵
于荆台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于父祖之墓以为欢乐
也王曰善乃还孔子闻之曰至哉子西之諌也入之于
卷五 第 63a 页 WYG0706-0790c.png
 直言以諌不至如戆谏之不敬
五曰讽諌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讽諌乎子曰夫道不
可不贵也中行文子倍道夫义以亡其国而能礼贤以
活其身
 中行文子得罪于晋出亡后奔齐王肃注云文子无
 礼贤之事盖肃无所致见耳
圣人转祸为福谓是欤楚王将游荆台司马子祺谏王
怒之令尹子西贺于殿下曰荆台之观不可失也王喜
卷五 第 63b 页 WYG0706-0790d.png
拊子西之背曰与子共乐之矣子西步马十里引辔而
止曰臣愿有言王肯听之乎王曰子其言之子西曰臣
闻为人臣而忠于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謏其君者
刑罚不足以诛也子祺忠臣也臣谀臣也愿王赏忠而
诛谀焉王曰今我听司马之諌是独能禁我耳若后世
游之何也子西曰禁后世易耳大王万岁之后起山陵
于荆台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于父祖之墓以为欢乐
也王曰善乃还孔子闻之曰至哉子西之谏也入之于
卷五 第 64a 页 WYG0706-0791a.png
十里之上抑之于百世之后子贡问曰夫子之于子产
晏子可谓至矣敢问二大夫之所自为夫子之所以与
之者孔子曰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
为忠臣而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孔子于人不求备矧贤如子产晏子宜所爱敬虽史
 记载晏子沮害孔子程子华痛讥晏子情状甚著与
 史记合而孔子心如太虚不以为意
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公朝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
卷五 第 64b 页 WYG0706-0791b.png
侯大怪之使使聘鲁问孔子子曰此鸟名商羊水祥也
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迅两肩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
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其应至矣急告民趣治沟渠脩堤
防将有大水为灾居无何大霖雨水溢泛诸国伤害民
人唯齐有备不败景公曰圣人之言信而有徵矣孔子
谓宓(宓音伏/姓也)子贱曰子治单父众悦子何施而得之也
子语丘所以为之者对曰不齐之治也父恤其子其子
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
卷五 第 65a 页 WYG0706-0791c.png
也曰不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
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
弟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
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而禀度
焉皆教不齐之道孔子叹曰其大者乃于此乎有矣昔
尧舜听天下务求贤以自辅夫贤者百福之宗也神明
之主也惜乎不齐之所治者小也子贡为信阳宰将行
辞于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之时无夺无伐无暴
卷五 第 65b 页 WYG0706-0791d.png
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
女未之详也以贤代贤谓之夺以不肖代贤谓之伐缓
令急诛谓之暴取善自与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
闻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
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廉平之守不可
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
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
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
卷五 第 66a 页 WYG0706-0792a.png
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
也忠信以宽矣至其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子贡
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
闻乎子曰吾见其政矣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
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
 上敬其下故民敬其上敬其命况以信临之故民从
 命尽力
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
卷五 第 66b 页 WYG0706-0792b.png
偷也
 赋役宽民信之安之故不偷惰墙屋完固木茂
至其庭庭甚清閒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
扰也
 唯明察以断故民服而讼简诸下用命
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乎孔子曰置本不固
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
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孔子曰良药苦
卷五 第 67a 页 WYG0706-0792c.png
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
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
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孔子见齐景公公悦焉请
置禀丘之邑以为养孔子辞而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君子当功受赏今吾言于齐君君未之有行而赐吾邑
其不知丘亦甚矣于是遂行孔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
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信不动而威不施
而仁夫钟之音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其志变
卷五 第 67b 页 WYG0706-0792d.png
者声亦随之故志诚感之通于金石而况人乎
 人心之神如此人心即道故舜曰道心敬也哀也欢
 也信也威也仁也怒也忧也皆此心之为直心而行
 则诚动乎意则伪孔子发明人心自有之神所以明
 道也
孔子适宋与弟子行礼大树下(史记行/作习)宋司马桓魋欲
害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
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六世孙子顺曰子产相郑三年
卷五 第 68a 页 WYG0706-0793a.png
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文咨曰未识
先君之谤何也子顺曰先君相鲁人诵曰麛裘而芾投
之无戾芾而麛裘投之无邮(邮即尤字/古多此类)及三月政化既
成民又诵曰裘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裘衣惠我无私
 芾蔽膝也章甫冠也裘芾章甫指衣冠即指孔子也
 投弃之亦无罪戾亦无咎尤恶孔子欲弃之也获我
 所获我心之所安
 
卷五 第 68b 页 WYG0706-0793b.png
 
 
 
 
 
 
 
 先圣大训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