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706-07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先圣大训卷四
             宋 杨简 撰
始诛第二十八
孔子为鲁司寇于是(此疑有阙文史/记曰与闻国政)朝政七日而诛乱
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子贡进
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
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
卷四 第 1b 页 WYG0706-0711b.png
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
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丑者不/善之类)五曰顺非而泽
 其和顺之猊亦有光泽之可观而非也非谓非道似
 是而实非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禦
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有不可以不除夫殷汤
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
卷四 第 2a 页 WYG0706-0712a.png
付乙子产诛史何凡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
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
人成群斯足忧矣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
同狴执之(狴边迷反/狴狱牢)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季
孙闻之不说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
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之何哉冉有
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
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
卷四 第 2b 页 WYG0706-0712b.png
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者以子路信义足以感人心人
 不敢欺故片言而囚即以诚对然则狱犴之不治当
 反求诸己己之德礼犹有阙不可唯以刑加之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徵
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
也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逊事言必
教而后刑也
卷四 第 3a 页 WYG0706-0712c.png
 尚书康诰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
 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即犹次也王肃注家语云
 即就也刑杀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当谨自
 谓未有顺事且陈道德以服之以无刑杀而后为顺
 是家语作顺事简考家语多差误
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
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
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持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云
卷四 第 3b 页 WYG0706-0712d.png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毗辅也/俾使也)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
不用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
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夫三尺之限空车不
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
(其陵迟缓/而不急峻)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踰

 言上失其道礼乐刑政废坏人心流放之久
五刑第二十九
卷四 第 4a 页 WYG0706-0713a.png
冉有问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圣人
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凡
民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大戴记盛德篇不言冉/有孔子问答其间有大)
(略同者/靡作止)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惰(大/戴)
(记作/堕)大者侈靡各不知节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
民知所止则不犯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狱而
无陷刑之民不孝者生于不仁不仁者生于丧祭之礼
不明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能致仁爱则服丧思慕
卷四 第 4b 页 WYG0706-0713b.png
祭祀不懈人子馈养之道丧祭之礼明则民孝矣
 内则篇首曰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继言子事
 父母馈养之礼甚详盖施礼于民使民遵行孔子曰
 所重民食丧祭丧祭礼之大者馈养之礼乃其同类
 故此并及馈养之礼皆使民遵行
故虽有不孝之狱而无陷刑之民弑上者生于不义义
所以别贵贱明尊卑也贵贱有别尊卑有序则民莫不
尊上而敬长朝觐之礼所以明义也义明则民不犯故
卷四 第 5a 页 WYG0706-0713c.png
虽有弑上之狱而无陷刑之民斗变者生于相陵(大戴/记变)
(作/辨)相陵生于长幼无序而遗敬让乡饮酒之礼所以明
长幼之序而崇敬让也长幼必序民怀敬让故虽有斗
变之狱而无陷刑之民淫乱者生于男女无别男女无
别则夫妇失义婚礼聘享所以别男女明夫妇之义也
男女既别夫妇既明故虽有淫乱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此五者刑罚之所从生各有源焉不豫塞其源而辄绳
之以刑是谓为民设阱而陷之也刑罚之源生于嗜欲
卷四 第 5b 页 WYG0706-0713d.png
不节夫礼度者所以禦民之嗜欲而明好恶顺天道也
礼度既陈五教毕脩而民犹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
申固之其犯奸邪靡法妄行之狱者则饬制量之度有
犯不孝之狱者则饬丧祭之礼
 其饬人子馈养之礼不言可知矣
有犯弑上之狱者则饬朝觐之礼有犯斗变之狱者(大/戴)
(记变皆/作辨)则饬乡饮酒之礼有犯淫乱之狱者则饬昏聘
之礼三皇五帝之所以化民者如此虽有五刑不用不
卷四 第 6a 页 WYG0706-0714a.png
亦可乎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逆天地者罪及
五世诬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谋鬼神
者罪及二世手杀人者罪止其身故曰大罪有五而杀
人为下矣
 鬼神人之所尊敬今也敢谋之非一世之积也故并
 罪其父至于逆人伦则其罪又大故罪及三世逆人
 伦之罪虽大然其间或其在上者之不德以致逆乱
 至于文王武王圣人大君天下之所同尊同敬而忽
卷四 第 6b 页 WYG0706-0714b.png
 有妄言诬之者故罪及四世至于天地人心之所尊
 敬又过于文武矣敢逆焉其恶益大其积习必益久
 而后至于此故罪及五世自身之外馀所及者当有
 等差文王罪人不孥以此知馀所及者有等差
冉有问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
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
礼乎孔子曰不然凡治君子以礼御其心所以属之以
廉耻之节也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秽而退放之
卷四 第 7a 页 WYG0706-0714c.png
者不谓之不廉污秽则曰簠簋不饬有坐淫乱男女无
别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脩也有坐罔上
不忠者不谓之罔上不忠则曰臣节未著有坐罢软不
胜任者不谓之罢软不胜任则曰下官不职有坐干国
之纪者不谓之干国之纪则曰行事不请此五者大夫
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犹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为
之讳所以愧耻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
而谴发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
卷四 第 7b 页 WYG0706-0714d.png
使有司执缚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
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之也曰子大夫
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礼矣是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
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
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冉有跪然免席
曰言则美矣求未之闻退而记之
仲弓第三十
仲弓问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
卷四 第 8a 页 WYG0706-0715a.png
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
信乎孔子曰圣人之治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
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疑不/下有)
(阙/文)化之而弗变导之而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
矣颛五刑必即天论
 颛剸也剸裁制也以剸记音古书多此类以女为汝
 以士为事以为缮以尤为邮以宥为又王制云凡
 制五刑必即天论郑康成注云论或为伦简观下言
卷四 第 8b 页 WYG0706-0715b.png
 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己见依人伦以
 权度定刑之意而未及乎天凡制五刑之道当即天
 心以论之有毫毛不与上天同则其制刑也必有差
 此用刑之大要岂论字之误欤
行刑罚则轻无赦
 王制云凡作刑罚轻无赦刑罚虽尽心致慎至于无
 疑情必不可不刑必不可不罚则罪虽轻不可赦若
 至是而又赦则为不善者无所惩矣
卷四 第 9a 页 WYG0706-0715c.png
刑侀也侀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仲弓曰
古之听讼尤罚丽于事不以其心可得闻乎
 王肃云尤过也丽附也王制尤作邮亦犹剸作颛尤
 罚罪之小者事状明白即加罚焉不必更原其心以
 罚轻可略也若大罪则必原其心此古意欤
孔子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
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
正其忠爱以尽之
卷四 第 9b 页 WYG0706-0715d.png
 本心之正自有忠爱王制正作致
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有指无简则不
听也
 王制指作旨讼辞必书诸简无诸简而空以口陈旨
 意不丽于事事状不明白则不听也
附从轻赦从重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王制泛/作汎)疑则赦之
皆以小大之比成之
 王制云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郑康成云己行故事
卷四 第 10a 页 WYG0706-0716a.png
 曰比
是故爵人必于朝与众共之刑人必于市与众弃之古
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也士遇之途弗与之言屏
诸四方唯其所之弗及与政
 与以也下文执左道与乱政者杀亦以作与记音者
 之讹
弗欲生之也仲弓曰听狱狱之成成何官孔子曰成狱
成于吏吏以狱之成告于正
卷四 第 10b 页 WYG0706-0716b.png
 王肃云吏狱官吏正狱官正王制云成狱辞史以狱
 成告于正正听之
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
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
 外朝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
 焉面三槐三公位焉
然后乃以狱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所以重之也
卷四 第 11a 页 WYG0706-0716c.png
 王制云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
 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
 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然后制刑周官乡士辨其
 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
 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
 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若欲
 免之则王会其期遂士则要之二旬而职听于朝云
 云就郊而刑杀之各于其遂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
卷四 第 11b 页 WYG0706-0716d.png
 王令三公会其期县士则要之三旬而职听于朝云
 云各就其县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命六卿会其
 期夫自吏与正与大司寇与三公卿士节节听其辞
 节节得其成至于再奉于王而犹以疑为言其恤刑
 之诚笃至如此
仲弓曰其禁何禁孔子曰巧言破律遁名改作执左道
与乱政者杀
 与以也王制云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与乱政
卷四 第 12a 页 WYG0706-0717a.png
 者杀
作淫声造异服设奇伎奇器以荡上心者杀行伪而坚
言诈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惑众者杀假于鬼神
时日卜筮以疑众者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此四罪非杀人也而必杀者何也其在后世习乱之
 久滔滔者天下皆是又甚于衰周之时则固难于杀
 若夫古者大治礼乐刑政备具君民皆安于正而忽
 有此四罪则不可不杀矣夫民皆安于正而忽有乱
卷四 第 12b 页 WYG0706-0717b.png
 之使君民皆失其正开大乱之门岂容不杀所谓非
 正者言其大体为邪众人之心本正本善今也使惑
 焉疑焉则其非正也可知矣王肃云不听棘木之下
仲弓曰其禁尽于此而已孔子曰此其急者其馀禁者
十有四焉命服命车不粥于市
 粥卖也车服君所命而粥之是不敬也
圭璋璧琮不粥于市
 宝玉世所贵用以祀神用于盛礼不可轻粥于市
卷四 第 13a 页 WYG0706-0717c.png
宗庙之器不粥于市(义同/上)兵车旌旗不粥于市
 大夫犹不藏甲此非臣民用器或国工惰其事而取
 之亦不可
牺牲秬鬯不粥于市
 非臣民所可用者固不可粥于市虽古大夫得用索
 牛士得用羊庶人用狗鸡皆当自牧养致诚不可取
 诸市
戎器兵车不粥于市(义见/上)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
卷四 第 13b 页 WYG0706-0717d.png
精粗不中数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
 不中度数此败乱之门端不可长
文锦珠玉之器雕饰靡丽不粥于市
 启人侈靡之心故禁之
衣服饮食不粥于市
 衣服饮食所当自造若取诸市长其怠荒苟乱
果实不时不粥于市五木不中伐不粥于市鸟兽鱼鳖
不中杀不粥于市
卷四 第 14a 页 WYG0706-0718a.png
 果实不时不惟不利于人或生疾而失其正是人心
 失正之一苟开其端则寖滋不已王制木上无五字
 然今匠者犹有五木之称意谓柱桁梁楣桷之属周
 礼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伐不以时亦失正周礼
 四时之仲月始田乃取鸟兽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其
 取之非时及杀之不以其道者皆谓之不中杀不中
 杀不仁足以起人不仁之心故禁之已上皆治古之
 法后世习乱之久未尝过而问焉书曰惟皇上帝降
卷四 第 14b 页 WYG0706-0718b.png
 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志曰放勋曰劳
 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
 之大禹谟之三事曰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和合三者
 盖寓正德于利用厚生之中即民之所日用而教之
 以正也自汉以来君臣皆不知治道当如此皆苟道
 也故人心不善天下多乱国祚不永积习久固士大
 夫遂不复知有古者治民之道其视四诛十四禁一
 不知其故往往谓迂阔不切于事矣
卷四 第 15a 页 WYG0706-0718c.png
凡执此禁以齐众者不赦过也
 其罚既轻故不赦过以防人心
乐山第三十一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
者寿他日子张问曰仁者何乐山乎子曰夫山者岿然
高子张曰高则何乐尔子曰夫山草木殖焉鸟兽蕃焉
财用出焉直而无私焉兴吐风云以通乎天地之间阴
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咸飨此仁者之所以
卷四 第 15b 页 WYG0706-0718d.png
乐乎山也
 此章见孔丛子孔子曰未知焉得仁今欲言仁当先
 言知明乎知则明乎仁矣明乎乐水则明乎乐山矣
 不明乎道不足以为知知者之所乐孔子不能言之
 将以启诱学者不得已惟曰水知学者必未悟其旨
 故又曰动而其所以为动之旨孔子又不能详言惟
 曰乐而止参是三者亦明白可通矣然而自孔子以
 来学者能通之者有几颜子能通之故视听言动三
卷四 第 16a 页 WYG0706-0719a.png
 月惟一一者何也如水焉流行不息而水无思也无
 为也无思无为而视听言动四达惟一是谓动中之
 妙非如木如石顽无动用故特曰动彼陷于虚空之
 阱沉于止静之泞者何足以知道何足以为知知尚
 无之何足以言仁人心自仁有蔽焉故不仁人心即
 道故书曰道心此心虚明实无一物昏者立我生私
 故窒塞而不虚故不明无我无私虚明无际视听言
 动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是道也思则失之
卷四 第 16b 页 WYG0706-0719b.png
 为则失之故甚难于言虽孔子亦难于言然既曰乐
 水矣而又曰乐山者何也山之草木生焉鸟兽蕃焉
 财用出焉直而无私焉兴吐风云以通乎天地之间
 阴阳和而雨露降泽润万物百姓咸飨此亦水之无
 思无为而流行不息泽润万物之道也惟知者初明
 乎道旧习尚未尽释日与万物交旧习忽动则亦不
 能不随以暂动故犹未及乎仁者之静故又取山以
 为喻山亦非徒静而无用惟以别知者之犹未至静
卷四 第 17a 页 WYG0706-0719c.png
 非谓水自有水之道山自有山之道也非谓动自有
 动之道静自有静之道也道一而已人自有浅深之
 殊道一而已孔子姑别其动静之殊惟知者而后知
 此惟入其中者而后可以语此颜子则知此矣日月
 至者则知此矣未至者必不信孔子斯言为日至已
 上者发为万世之至乎道者发呜呼至矣子张之问
 夫子惟答曰夫山者岿然高呜呼至矣可谓至语实
 语直以尽告子张之语而子张不领也然则何谓岿
卷四 第 17b 页 WYG0706-0719d.png
 然高高者高也岿然者岿然也惟难于解释孔子曰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无非教也知此则知岿然高矣
 孔子又曰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
 无非教也知此则知岿然高矣孔子又曰哀乐相生
 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
 可得而闻也知此则知岿然高矣圣言如此明告而
 学者犹莫之解者非孔子之秘其说也学者以思为
 之心观之故不解也不立我不起意生私则本无可
卷四 第 18a 页 WYG0706-0720a.png
 疑者矣及子张再问夫子不得已虽言之颇详往往
 学者亦不能不疑唯知者则不疑矣如何而植如何
 而蕃如何而出如何而兴吐如何而和合又如何而
 成此无说也无思也无为也是谓直而无私又谓之
 忠信忠信无思也无为也思之则不忠信矣为之则
 不忠信矣则私矣则不直矣世以疾之顽不知觉为
 不仁然则知觉为知常觉常明为仁常觉常明何思
 何虑如水如山如月如日又如鉴万象毕照虚明寂
卷四 第 18b 页 WYG0706-0720b.png
 然又如四时变化杂然而无所思焉无所为焉草木
 以此而植鸟兽以此而蕃财用以此而出风云以此
 而兴吐而通乎天地之间阴阳以此和合雨露之泽
 以此降万物以此成百姓以此飨故曰百姓日用而
 不知呜呼至哉
孔子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孔子之旨备见前释孟子曰何取于水也原泉混混
 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
卷四 第 19a 页 WYG0706-0720c.png
 取尔此孟子之旨尔非孔子之旨也孔子之旨无本
 末非动静不可以口说宣唯曰水哉水哉终不能详
 言其故孔子大圣而犹不能言而孟子乃能言之乎
 孟子深信本心之善而未大通也孔子亦尝言水矣
 曰以其不息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呜呼至矣如此言
 水则无间然矣
孔子观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子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
卷四 第 19b 页 WYG0706-0720d.png
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
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溪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
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槩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
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化
 君子之观之非既思其遍与诸生而不为又思其流
 下必循其理又思其无屈尽之期又思其赴百仞之
 溪而不惧又思其至量必平之又思其盛而不求概
 又思其绰约微达又思其发源必东似志万物就以
卷四 第 20a 页 WYG0706-0721a.png
 化洁似化也使观必遍思亦劳矣而孔子云云如右
 者何也此心清明何思何虑有叩斯应众妙毕形至
 妙无彼此清明非动静知其不息遍与诸生而不为
 则知之矣义道勇法正察志化皆人为之名至妙不
 可以言而尽学者多执道以为大体之全名以其馀
 为枝叶则失之矣是妙无精粗无本末无偏全致本
 末偏全之说者皆意也非妙也不息遍与诸生而不
 为水之妙也水何待于圣人言其妙圣人将即水以
卷四 第 20b 页 WYG0706-0721b.png
 明人人皆有此不息应酬万物而不为之妙孔子曰
 心之精神是谓圣百姓日用此不息不为之妙而不
 自知也故继曰夫水似乎德人日用云为或谓之义
 或谓之道或曰勇或曰法曰正曰察曰志曰化虽日
 用不息如日月之光无思无为而万物毕照
子思问曰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审之奚由子曰由乎
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
人难诸
卷四 第 21a 页 WYG0706-0721c.png
 心无体质德本虚明如日月照临如水鉴烛物不必
 劳神自能推见自能究知若驰神于彼周悉致察虽
 圣人犹难何则劳动则昏孔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
 而自能先觉在彼之诈者为善也孔子所以明人人
 自有本心之神至于逆诈亿不信则反昏矣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

 孔子非贵操而贱舍后学不达遂谓常操者为圣人
卷四 第 21b 页 WYG0706-0721d.png
 不观夫出入无时孔子亦未尝贵入而贱出辞旨坦
 然孔子哭颜渊至于恸矣而不自知谓之操存可乎
 负手曳杖莞尔而笑谓之操存可乎变化云为如四
 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感而遂通而亦未始不寂
 然也心者天下之所同然操之则在舍之则无忽然
 而出又忽焉而入卒莫知其乡域人心之神如此惟
 昏惟蔽自迷自乱一日而觉本神本明无劳外求学
 者不知愈操愈失操无所益舍无所损贵操贱舍斯
卷四 第 22a 页 WYG0706-0722a.png
 失之矣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曰仁人心也
 孟子又深言正心之为害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言
 乎心无不正无俟乎复正复加正之之意是犹未明
 本心之善人之所以为不善者非其心之罪也一昏
 而动于意则差矣孔子惟戒学者以毋意未尝戒学
 者以无心此心无我惟有至神虽以孔子之圣犹不
 能自知其乡而况于他人乎今或独取操存则有其
 乡矣不能如四时之变化矣孔子何以曰吾有知乎
卷四 第 22b 页 WYG0706-0722b.png
 哉无知也贵操贱舍是犹未离乎意孟子所以必有
 事焉者改过也芸苗也非正其心也此心之灵岂容
 微置其意孟子此论有所自来盖傅之子思子思傅
 之曾子曾子傅孔子者然孟子前曰苟得其养无物
 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而遂继以孔子操存舍亡
 之言则孟子犹不能无蔽心无体质不可以消长言
 有消有长未脱乎意始小而终大始弱而后强者非
 心之有小大强弱也此心虚明无方无体尚不可以
卷四 第 23a 页 WYG0706-0722c.png
 大言矧可以小言尚不可以强言矧可以弱言始梏
 乎意故小故弱所梏既释故强故大如日月本明云
 气蔽之故昏日月之本明未尝失也如镜积尘故昏
 而镜之本明不息及尘渐去则渐明大去则大明非
 始明小而后明大也明则一特尘积之去有多寡前
 后之不同尔孟子犹未觉此心之神本不可以小大
 消长言也故误认孔子操存之旨每以存心操心为
 言虽知勿正心之理而又不能无蔽于此学者未至
卷四 第 23b 页 WYG0706-0722d.png
 于大通故有若是差杂
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又曰
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孔子因鲁春秋笔削成书凡以明道而已矣不知道
 者观春秋自天子以下皆致其贬又可恕者不恕可
 贬者不贬是为罪其知道者谓孔子之作春秋岂得
 已而不已孔子之时周道大衰道久不明于天下以
 是为非以非为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私意横生异
卷四 第 24a 页 WYG0706-0723a.png
 端并作臣弑君子弑父天下大乱孔子不得已作春
 秋大明其道深明乎疑似之间取天下后世之私意
 尽去之不留毫发许挽天下后世人心尽归诸道盖
 大道人心之所自有人心即道故书曰道心动乎意
 而失其正为昏为乱春秋不作则天下后世尽胥而
 为禽兽之归矣自子路好义著于天下而犹曰名不
 必正乱父子之大伦而况于他乎春秋之义一而已
 矣明此以南面则尧之所以为君也明此以北面则
卷四 第 24b 页 WYG0706-0723b.png
 舜之所以为臣也以此而为父则父父以此而为子
 则子子以此而为夫则夫夫以此而为妇则妇妇礼
 乐刑政众善万行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而
 无二道也其曰窃取之者谦辞也非取之外也取之
 心也此道人心之所自有而天地万物尽在其中者
 人皆昏而孔子独明则孔子不得不明其道以开人
 心是义之所不可已是天命孔子作春秋孔子不得
 而违也春秋之义唯得道者能知之唯得大道备盛
卷四 第 25a 页 WYG0706-0723c.png
 德而后能尽知之其馀则知其略而已孔子之志即
 孔子之行孝经即春秋而孔子必别而言之者以春
 秋之贬削迹疑于严或者不达则流于严将寖失本
 心所自有慈爱恭敬也故曰行在孝经
孔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此旨其谓作春秋乎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
 孟子曰国君好仁天下无敌谓仁不可以众敌
卷四 第 25b 页 WYG0706-0723d.png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矣自取之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孔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而此谓其义一者何也禹未尝不荐益于天及其后
 天下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
 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启在当时
 往往固辞辞不获而后嗣位则启之继即唐虞之禅
卷四 第 26a 页 WYG0706-0724a.png
 也至于有扈氏不服启不逊于有德不辞于益而往
 伐战于甘孔子于此亦不与启其作书序著其情焉
 汤未必不以与伊尹伊尹以太甲悔过而复君之伊
 尹义当立太甲则商之继即唐虞之禅也自馀不能
 让于有德继世少肖生民被其祸则与唐虞之义不
 同矣
万章问于孟子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
瘠环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
卷四 第 26b 页 WYG0706-0724b.png
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
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不
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
孔子当阨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孔子去鲁曰迟迟
吾行也去齐滰淅而行(今孟子滰作接说文云孟子曰/夫子去齐滰淅而行滰其两反)
(浚乾渍未也字亦/有作摬者接误)孟子曰去鲁迟迟去父母之道也去
齐滰淅去他国之道也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
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孔子曰舜其
卷四 第 27a 页 WYG0706-0724c.png
至孝矣五十而慕
 众人虽孝至年长大则心放逸寖异乎幼稚之时矣
 舜年五十而其恋慕父母之心一无以异于幼稚之
 时呜呼至矣此精一无二之心即道故舜曰道心文
 王之德之纯者此也孔子不知老之将至者此也孔
 子夫孝天之经地之义者此也
孟子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膰肉不至不税冕
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
卷四 第 27b 页 WYG0706-0724d.png
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
识也
 论语曰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史记谓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摄
 行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
 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
 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
 霸霸则吾地近焉为先并矣犁锄请曰先尝沮之于
卷四 第 28a 页 WYG0706-0725a.png
 是选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
 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
 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
 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观此则孔子之
 行乃因季桓子受女乐人谓孔子为苟去故因膰肉
 不至不脱冕而行则鲁国之罪微孔子非苟去孟子
 之言当矣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
卷四 第 28b 页 WYG0706-0725b.png
乡原德之贼也
 孟子谓乡原之言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
 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
 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孟子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
 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
 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张大光曰神女
 赋愿字作平声则乡原为乡愿古音盖通
卷四 第 29a 页 WYG0706-0725c.png
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
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

 缩直也惴恐之也以威加人也礼曰古者冠缩缝今
 也衡缝
千乘第三十二
公曰千乘之国受命于天子通其四疆教其书社循其
灌庙建其宗主设其四佐列其五官处其朝市为仁如何
卷四 第 29b 页 WYG0706-0725d.png
 周通四疆皆所统治周礼详于比闾族党之制书社
 者其党有庠术有序之谓乎学校政之大者皆致其
 教祀庙首灌鬯宗庙祭祀礼之大者灌庙其当时之
 常谈乎既循其礼而行之卿大夫谓之主建而立之
 设四佐列五官面朝后市致治之大略举矣不知如
 何而为仁也
子曰不仁国不化公曰何如之谓仁子曰不淫于色
 人心未始不仁动而生意意欲乱其清明故不仁鲁
卷四 第 30a 页 WYG0706-0726a.png
 君之大蔽在色故云
子曰(良久而又言/故再书子曰)立妃设如太庙然乃中治中治不相
陵不相陵斯庶嫔彰(音/章)彰则事上静静斯洁信在中朝
大夫必慎以恭出会谋事必敬以慎言长幼小大必中
度此国家之所以崇也
 立妃设喻如太庙然则有敬爱而无淫纵则中治中
 犹内也无淫则无妒忌无妒忌则不相陵犯不相陵
 犯则庶嫔周彰退听则事君上不以色而静静则洁
卷四 第 30b 页 WYG0706-0726b.png
 洁不乱事理之势由中以达外其在中朝信其果能
 敬爱静正而洁则大夫必慎必敬长幼小大必中度
 盖有源必有流有诸中必有诸外君不惑于色则德
 性昭明贤否自辨小人自退听君子益敬益慎诸侯
 有出会之事或使大夫出会有所谋事必敬而慎言
 言不慎则致祸速败故及于慎言大禹谟曰后克艰
 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治乱安危在慎
 不慎敬不敬而已人有长幼事有小大言无不治矣
卷四 第 31a 页 WYG0706-0726c.png
 国治则尊崇
立子设如宗社宗社先示威威明显见辨爵集德是以
母弟官子咸有臣志莫敢援于外
 孔子既言立妃中治以答为仁之问矣而又及乎立
 子设喻如宗庙社稷且曰先示其威者何也孔子灼
 见鲁国之势在君弱臣强故因言立妃遂及立子今
 之世子即他日之君宜及今为之所何者凡威势当
 以渐致不可亟成宗社之尊严盖人情事理之自然
卷四 第 31b 页 WYG0706-0726d.png
 未尝用威而人自尊敬畏服鲁政在三家鲁君微弱
 为日久矣而况于世子乎必其衰索沮丧无复有威
 明之可畏孔子之治国如良医之治病治其本源扶
 其尤弱之处故设宗社示威之喻周官诸子之职国
 有道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兵
 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
 之此理王世子之事然诸侯之世子宜略同鲁虽失
 正而虚文未尽废故孔子因致其事助使辨爵爵当
卷四 第 32a 页 WYG0706-0727a.png
 其德集其有德之人集其有德之事德人心之所共
 服则母弟官子咸臣服之莫敢援于外母弟者世子
 之诸弟官子者群臣之子时鲁多强臣力足以援其
 子若世子有德足以服其官子之心则官子莫敢援
 于外自世子言之则为外置有司则有爵矣故言辨
 爵孝经世保爵禄则大夫士皆称爵
大夫中妇私谒不行此所以使五官治执事政也夫政
以教百姓百姓齐以嘉善故蛊佞不生此之谓良民国
卷四 第 32b 页 WYG0706-0727b.png
有道则民昌此国家之所以大遂也
 子之所以辨爵集德固惟无私而后能而君之欲以
 兴邦而振衰亦本于无私夫人心之所以服者公也
 所以不服者私也大夫中妇私谒皆不行则公矣公
 者道也未有由道而国不治民不化者也是时鲁国
 公室既衰私谒又行故益衰人心益不服故国益不
 振圣人医国灼见受病之处在此故因言立子而及
 此今欲振衰起弱但私谒不行则五官治矣执事正
卷四 第 33a 页 WYG0706-0727c.png
 矣五官言其大执事言其小政正通言正即治即无
 私正本于君心达于五官执事以及于百姓教百姓
 以正百姓同归于善嘉犹善也蛊佞不生是谓良民
 国有道不特民良而已民咸归之故昌盛国家大遂
 盖根本于不受私谒而已
卿设如大门大门显美小大尊卑中度开明闭幽内禄
出灾以顺天道近者闲焉远者稽焉君发禁宰受而行
之以时通乎地散布于小理天之灾祥地宝丰省及民
卷四 第 33b 页 WYG0706-0727d.png
共享其禄共任其灾此国家之所以和也
 为国急务莫如善任大臣故言卿设喻如大门大门
 必显美喻德不显美则无以为卿矣其小大其高卑
 咸中法度则为大门矣微意喻鲁卿太强太大太尊
 不敢明言故托诸喻托诸隐庶诸卿闻之或有感动
 而改过迁善也门开则明闭则暗喻君臣之情开通
 无疑间则善不通和则生患三家根固不可去况因
 君失政三家寖专非一人之罪今为鲁计为当通和
卷四 第 34a 页 WYG0706-0728a.png
 不可疑阻此则为鲁之道也道不可以一端而尽唯
 不用己私则在道一无己私与天同则在道故曰天
 道由此而行则福禄至灾害去故曰内禄出灾以顺
 天道人物皆由门出入故因喻焉闲习也卿顺天道
 诚实无伪近者习知而信之无疑远者则观而效焉
 君发禁令宰受而行之王朝谓之冢宰侯国止称宰
 欤上卿也君令臣行天道也务农重谷政之大者欲
 教民必先富之家给人足而后可使为善地者地政
卷四 第 34b 页 WYG0706-0728b.png
 也谓农谷也农时最不可失故言时礼乐刑政其事
 多矣此则达乎地者略举大政不复悉言小理者治
 之小事言大政既举散布于小理无不得理天灾行
 则地宝寡省天祥至则地宝丰多有祥则与民共飨
 其禄有灾则与民共受其灾忧乐与民同之不自丰
 而不恤下则上下和矣不和则祸将及之矣此公室
 与三家之所同患也
国有四辅辅卿也卿设如四体毋易事毋假名毋重食
卷四 第 35a 页 WYG0706-0728c.png
凡事尚贤进能使知事爵不世能官之不愆凡民戴名
以能食力以时成以事立此所以使民让也民咸孝弟
而安让此所以怨省而乱不作也此国之所以长也
 孔子言卿甚详者鲁之政在卿使卿闻言省过而改
 也再设喻如四体卿为君之四体则当君臣如一身
 无轻易其事以政在三家季氏尤专势强故肆志轻
 易其事其名则臣其实不臣有假名无真实也性本
 善庶闻圣言而心感动也重其禄食吝于养士此当
卷四 第 35b 页 WYG0706-0728d.png
 时实事故孔子致戒是时三家能尚贤进能则国治
 家亦安使知爵称其事当其德官人不以世能则官
 之无有愆忒未有不能而获爵者爵不当事是之谓
 愆此亦有以默感三家世袭之心使知愧也能亦贤
 能之总称四民各不同能亦异观其戴士之名则知
 能士之事戴农工商之名则能农工商之事时是也
 以是各食其力必责其事之成立事不成立则食不
 给矣困穷矣自上及下皆不可怠于事皆不可有名
卷四 第 36a 页 WYG0706-0729a.png
 而无实卿假名则卿无其实矣凡爵不称其事则爵
 者无其实无其实者怠于政事也无怠无荒之谓道
 怠荒则失道未有无道而能治者未有无道而不乱
 者民皆不乱于事而食足食足则善心易兴所以可
 使逊让孝弟民本有孝心冻馁迫之或不能安而或
 失之今食足则安乎让矣自上而达乎下皆由乎道
 安乎善则怨尤寡省祸乱不作此国之所以长久也
 国长久则臣民皆被其福季孙失之故囚于家臣
卷四 第 36b 页 WYG0706-0729b.png
下无用则国家富上有义则国家治长有礼则民不争
立有神则国家敬兼而爱之则民无怨心以为无命则
民不偷昔者先王立此六者而树之德此国家所以茂

 权归君上下无专用则国家富矣时公室之政在季
 氏季氏之政又在阳货皆下者用事故国家贫治国
 家之道不可以私尽去其私意唯义之徙则无不治
 矣礼者敬而已矣位有尊卑贵贱心无不敬礼者义
卷四 第 37a 页 WYG0706-0729c.png
 之达于文为制度者而已矣无私意也民安于礼义
 故无争时鲁之君臣失礼义多矣故国家不治民好
 争立神而敬事之诸侯祭社稷祭境内之山川祭五
 祀祭宗庙上脩礼敬则其下皆敬矣时鲁岂不祀神
 祭不敬故及之欤时鲁国之民分矣必不能兼而爱
 之又其视国之民与邻国之民天下之民有异矣必
 不能兼而爱之义虽有远近亲疏之不同而泛爱则
 同也仁者兼爱故民无怨天下无敌时无兼爱之心
卷四 第 37b 页 WYG0706-0729d.png
 故民有怨心时鲁公室衰弱往往公以为命偷安怠
 惰不复进德脩业季氏衰弱往往季孙亦以为命不
 可推移偷安怠惰不复进德脩业上之人偷怠民亦
 化之皆偷惰当时鲁国情状可考而知也国家之不
 治皆上之人自取之从孔子之言固可复治而复兴
 也此六者皆当时鲁国之切务而曰本之先王者治
 国理民之道古今之所同也备而列之虽不胜其多
 举其切于时之六者谓先王之所立可也此六者皆
卷四 第 38a 页 WYG0706-0730a.png
 所以树德也
设其四佐而官之司徒典春以教民之不则时不若不

 时上疑阙不字民有不循典则者教之春农事方兴
 最不可失时患其不时也故教之患其虽教之而有
 不顺令也若顺也又患其虽顺令而犹有不全尽也
 故皆教之
成长幼老疾孤寡以时通于四疆
卷四 第 38b 页 WYG0706-0730b.png
 长幼老病孤寡六者或任其劳或轻其任或助其事
 或安其所或补其所不足使慈幼养老宽疾恤孤寡
 各有以成之宜之四疆之内通如一家周礼大司徒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
 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
 赒施其法于邦国
有阖而不通有烦而不治则民不乐生不利衣食
 阖者闭也闭而不相通融四疆之内境土广民多或
卷四 第 39a 页 WYG0706-0730c.png
 烦乱而不治则民不乐生衣食将阙矣比邻以上皆
 有长宰分治
凡民之藏贮以及山川之神明加于民者发国功谋齐
戒必敬会时必节日历巫祝执伎以守官俟命而作祈
王年祷民命及畜谷蜚征庶虞草
 民之藏贮及山川皆有神明凡神明之加于民者国
 皆祀之发作也国作其祀事功事也谋思虑也事功
 必思虑乃成齐戒以祀必敬与祀事者其人不一故
卷四 第 39b 页 WYG0706-0730d.png
 必会祀必有其时其时其礼皆不踰节日历之官审
 祀日之甲子巫祝之官所以接神各执伎能以守官
 俟命而行礼祈王年爱上之诚也祷民命及六畜九
 谷庶虞群虫之害稼者皆所忧虞故曰虞乎蜚飞也
 有不飞而唯能征行者草者稂莠之类皆祷之畜谷
 欲其毕蕃爱民之至其详尽如此
方春三月缓施(施用/刑)生育(刑则缓之唯/有生育之事)动作百物于时
有事享于皇祖皇考朝孤子八人以成春事
卷四 第 40a 页 WYG0706-0731a.png
 方春天地生育万物阳气发动人事当顺之亦致凡
 生育之事动作百物朝孤子必有以惠抚之必八人
 者八木之成数春属木亦顺之也前言成长幼老疾
 孤寡则四疆之内孤子必不止于八人其惠恤之则
 均其朝其人以应天数则其体异其八人得非大夫
 士之孤子欤天地人同此一气宜和顺而无乖且人
 一身之内不容有二气必和同无乖违而后无疾而
 安平据此则诸侯四时皆有庙祭而礼又曰诸侯礿
卷四 第 40b 页 WYG0706-0731b.png
 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则四时唯有二祭按周
 礼春祭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则礿不禘禘不
 尝之礼异代之礼欤诸侯五庙而此曰皇祖者曾高
 而上总称祖欤
司马司夏以教士车甲凡士执伎论功脩四卫强股肱
质射御才武聪慧治众长卒可以为仪缀于国出可以
为率诱于军旅四方诸侯之游士国中贤馀秀兴阅焉
方夏三月养长秀蕃庶物于时有事享于皇祖皇考爵
卷四 第 41a 页 WYG0706-0731c.png
士之有庆者七人以成夏事
 自五家为伍而上皆有长士率之教士则率伍从之
 矣士各执伎司马论其功盖次第论之司马总之四
 疆之内凡民皆军伍也皆所以卫吾国也脩其教具
 故曰脩四卫质者验其实也既教阅之则或射或御
 伎能咸可睹矣既阅习之则才武聪慧其能治众长
 卒之才可睹其可以为仪表于国出可以为将率能
 导诱军旅者皆有其质状可验矣于是四方诸侯之
卷四 第 41b 页 WYG0706-0731d.png
 游士及国中之贤者及其馀秀士皆可以兴起考阅
 焉其贤士可施庆赏者爵其七人成数所以顺天地
 长养蕃物之气
司寇司秋以听狱讼治民之烦乱执权变
 叔向曰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然则古者非如今
 皆有定法故曰执权变谓随情定罪
民中凡民之不刑萌本以安(或萌作崩/安作要非)閒作起不敬以
欺惑憧愚作于财贿六畜五谷曰盗诱居室家有君子
卷四 第 42a 页 WYG0706-0732a.png
曰义子女专曰□饰(□者妖媚也饰音饰饰/也谓女专贞而美饰也)五兵及木
石曰贼以中情出小曰间大日讲利辞以乱属曰谗以
财投长曰贷凡犯天子之禁陈刑制辟以追罔民之不
率上教者
 民人之中凡民之不法者其萌不言之本初未至于
 甚自不觉其非安而行之及其久也纵也间或作起
 不敬至于欺惑憧愚憧亦愚愿柔顺之谓音童作于
 财贿畜谷之间曰盗谓欺惑之而潜取之又有诱引
卷四 第 42b 页 WYG0706-0732b.png
 居室家之良男女当时孔子对语之次尽情详说曰
 彼自居室家之中有君子曰义子谓循义理之子有
 专贞之女曰□饰谓美而饰而为贼者诱导之取子
 之财取女之色其甚者有胁取之以五兵伤之惧之
 或以木以石伤之惧之强取其财色此大恶名之曰
 贼记言者虽详记当时孔子所言而记者不善于属
 文辞旨不明白难遽解然审观则辞情已著矣又有
 内情偏爱小者特出之谓表之是谓间大谓右其小
卷四 第 43a 页 WYG0706-0732c.png
 者使加诸大者不顺也又有日日讲习憸利之辞以
 乱属类天下事理自有伦类之常而憸人以利口巧
 辞故乱之是谓谗舜曰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者
 谓此也易曰正辞者正此等之辞也舜命禹纳言者
 虑其或有此等利口乱正之言辞也又有以财与人
 而取其长息者投与也长去声谓之贷右举其大略
 凡犯天子之禁则司寇陈刑制辟追罔民之不率上
 教者罔民非民也常民不如此故谓犯禁者为罔民
卷四 第 43b 页 WYG0706-0732d.png
 故追而治之
夫是故一家三夫道行三人饮食哀乐平无狱
 自司徒教民典则治其农政民足衣食司马教士兴
 贤司寇又治其不刑之民大略举矣故言其居家也
 大略得三夫之地其养之也有馀其出而行于道路
 其行三人有别而不乱饮食哀乐养生送死安平而
 无狱井田之法曰夫三为屋一夫百亩宽以计之故
 大略一家三夫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卷四 第 44a 页 WYG0706-0733a.png
 其无车则人亦行焉男近右女近左故曰三人欤四
 则乱矣
方秋三月收敛以时于时有事尝新于皇祖皇考食农
夫九人以成秋事
 农夫多矣唯食九人者自近而始自长而轮次之欤
 抑皆食之取九人异其礼以顺金气欤九者金之成
 数秋属金故数用九以顺天地之气
司空司冬以制度制地事准揆山林规表衍沃畜水行
卷四 第 44b 页 WYG0706-0733b.png
衰灌浸以节四时之事治地远近以任民力以节民食
太古食壮之食攻老之事
 井地沟洫皆有制度水之可畜者畜之可行者行之
 畜水行水必观地势先揆度大体兼用平准之法以
 审定高下又规模其大略表其平衍水势所注沃之
 地畜水而行之行于衰下硗瘠之地以待浸灌之用
 度四时所用水而节之不妄开塞治地远近以便民
 居而任其力言不以大水阻隔司空治沟洫与司徒
卷四 第 45a 页 WYG0706-0733c.png
 治井田稼穑之事相关通矣司空司冬故司水伯禹
 作司空故治水冬则禾稼尽纳宜于此时制节民食
 民食或不能自节则必有以节之愚者不计后纵口
 腹之欲则后饥饿故上之人必制其节先王之虑之
 其详至于此太古亦非三皇五帝之世具见下文
公曰功事不少而糇粮不多乎子曰太古之民秀长以
寿者食也在今之民羸丑以者事也
 者胁腹枯瘠肠脏隐然露见故或谓人子肠或
卷四 第 45b 页 WYG0706-0733d.png
 作胔月令掩骨埋胔疾智反凡事从肉者为月而云
 人子肠者疵雌二音以义推之当通月令郑注云肉
 腐
太古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各安其居乐其官(或作宫/室者非)
事信上上下交信地移民在今之世上治不平民治不
和百姓不安其居不乐其官老疾用财壮狡用力于兹
民游薄事贪食于兹民忧
 古者虽攻老之事然而无游民虽食壮之食然而食
卷四 第 46a 页 WYG0706-0734a.png
 亦有节不贪食后世虽老疾用财壮狡用力穷民之
 力也而有游民不肯尽心服事而薄于事虽不得食
 壮之食而上亦不节之故贪食大抵治得其道则每
 事皆善治失其道则每事皆不善古者任民以事有
 时非如后世使民不以时使民数数则民不得安其
 居古者虽服役于官而乐之者以使民有时民咸信
 其上也民虽有移地而居而不之他国民犹在国中
古者殷书为成男成女名属升于公门此以气食得节
卷四 第 46b 页 WYG0706-0734b.png
作事得时民劝有功夏服君事不及暍(暍音谒/热也)冬服君
事不及冻是故年谷不成天之饥馑道无殣者在今之
世男女属散名不升于公门此以气食不节作事不时
天之饥馑于时委民不得以疾死
 古者子生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
 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男女皆书名属
 属谓某之子某闾某州此书甚盛故曰殷书欤殷盛
 也此以气食得节作事三十而娶国中自七十以及
卷四 第 47a 页 WYG0706-0734c.png
 六十野自六十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食人四釜或
 三釜士不贰羔胾庶人耆老不徒食民皆有时而不
 妄故民相劝勉服事故事功成夏服君事不及暍暍
 大暑也冬服君事不及冻冻大寒也其恤民如此是
 故虽年谷不成饥馑而亦道无殣者今男女之生其
 属散而而不收名不升于公门是故幼壮老之气食
 皆失其节政失节则皆乱作事不时使民无时及饥
 馑则尽委弃其民不加恤民不得以疾死而饿死
卷四 第 47b 页 WYG0706-0734d.png
是故立民之居必于中国之休地因寒暑之和六畜育
焉五谷宜焉辨轻重制刚柔和五味以节食时事东辟
之民曰夷精以侥至于大远有不火食者矣(侥坚尧/反健也)
辟之民曰蛮信以朴至于大远有不火食者矣西辟之
民曰戎劲以刚至于大远有不火食者矣北辟之民曰
狄肥以戾至于大远有不火食者矣及中国之民曰五
方之民咸有安居和味咸有实用利器知通之信令之
及量地度居邑有城郭立朝市地以度邑以度民以观
卷四 第 48a 页 WYG0706-0735a.png
安危距封后利先虑久固依固可守为奥可久
 孔子因言古者遂及王者之事因发明君人者之本
 职爱民之至治其民如一家教养之如子古之王者
 至于四方之大远不火食者亦养之教之而况于国
 中之民乎周官职方氏辨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
 九貊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
 周知其利害使同贯利合方氏掌通天下之财利除
 其怨恶同其好善训方氏诵四方之傅道布而训四
卷四 第 48b 页 WYG0706-0735b.png
 方而观新物小行人以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
 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犹
 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
 亲安平为一书古王者之教养其民如此故其立民
 之居必于中国休美之地因寒暑之和周官大司徒
 辟其多暑多寒之地求地中阴阳之所和而物阜安
 乃建王国焉职方氏云豫州其畜六扰皆宜其谷五
 种皆宜其在四方亦各择其国中之休地中国国中
卷四 第 49a 页 WYG0706-0735c.png
 也诗曰中林林中也中逵逵中也就彼偏方亦有寒
 暑之和其六畜五谷虽不皆宜亦就其所宜之地居
 其民辨其民俗之尤重于此或轻于彼民性之刚者
 制之使毋过以暴柔者使之安立所以教训和调其
 侥劲刚戾凡不正之性不特此又和其五味以养其
 气无伤其生食皆有节使不至乏绝其役之也以时
 辟偏也四方皆其偏地故曰辟至于大远有不火食
 者咸教养之使五方之民咸有安居和味咸有实用
卷四 第 49b 页 WYG0706-0735d.png
 利器实用其玉帛皮革衣服之类乎利器其釜鼎槃
 盂几席之类乎以知虑周通之思其远近大小无所
 不尽以信令之言所令民咸信之至于衰世则虽令
 之下不信矣又量地度居邑有城郭立朝市量地之
 广狭可建国邑多寡可以居民多寡若地少民多地
 多民少皆失其宜又观其安乎危乎至于封建之后
 果利乎距至也必先虑其可久可固其固可守为邑
 必深奥山水之深处皆谓之奥今为邑奥果可久乎
卷四 第 50a 页 WYG0706-0736a.png
 呜呼古王者其虑民如此其详其审无所不尽及后
 世大槩私其已而已其民之安不安治不治视之亦
 薄乎云尔任其自安自危自生自死建国居民乃周
 官大司徒之职孔子因公问古者之事遂及大体而
 汉博士乃悉归之司空盖观此篇辞旨之不详审故
 也
能节四时之事霜露时降方冬三月草木落庶虞藏五
谷必入于仓于时有事烝于皇祖皇考息国老六人以
卷四 第 50b 页 WYG0706-0736b.png
成冬事
 节四时之事王朝则六官咸有之侯国则四辅咸有
 之四辅虽分司四时而合事联治率相关通各有四
 节之节此则合司空司徒之事因复终言司空司冬
 之事老之当息者何止六人以六人行礼以顺应天
 地之气尔一二三四五为五行生数六七八九十为
 五行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
卷四 第 51a 页 WYG0706-0736c.png
 地十成之六人外当息皆息
夫人民咸知孤寡之必不末也
 司徒成其孤寡是以孤寡为先不末之也
咸知有大功之必进等也
 司马爵士所谓大功盖由德性而发诸事者也不由
 乎德虽偶有功不可以言大功虽偶有大功唯当厚
 赐或渐进等而教之必不可以为大夫
咸知用劳力之必以时息也
卷四 第 51b 页 WYG0706-0736d.png
 老则息又役之有时
推而内之水火入也弗之顾矣而况有强敌在前有君
长正之者乎公曰善哉
 后世亦知有恤孤寡之为善而恤之者矣而诏书徒
 挂墙壁后世亦有有大功而进者矣而不能以皆然
 或为小人所攘所诬而无德无功者受上赏故虽赏
 功而人不信或偃息在床或不已于行劳者不得息
 而不劳者无时而不息下不信其上唯怨其上此其
卷四 第 52a 页 WYG0706-0737a.png
 根源由人君不改过迁善故昏而不明贤不肖不分
 不肖者进贤者退而政乱政乱则民怨矣
四代第三十三
公曰四代之政刑论其明者可以为法乎子曰何哉四
代之政刑皆可法也(四代虞/夏商周)公曰以我行之其可乎子
曰否不可臣愿君之立知而以观闻也
 知者心有知也公虽闻四代政刑而未尝深入其心
 则安能行故愿先立知而以观所闻
卷四 第 52b 页 WYG0706-0737b.png
四代之政刑君若用之则缓急将有所不节不节君将
约之约之卒将弃法弃法是无以为国家也
 今未立知而遽用之则缓急将不能节节遵其法不
 能节则将约之约少也略行之不能多行之也不能
 多行之则卒于将弃其法此盖由不深入其心
公曰巧匠辅绳而斲胡为其弃法也(公犹自谓/巧匠也)子曰心
之未度习之未狎此以数踰而弃法也(狎/熟)夫规矩准绳
钧衡此昔者先王之所以为天下也小以及大近以知
卷四 第 53a 页 WYG0706-0737c.png
远今日行之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其此耶水火金木土
谷此谓六府废一不可进一不可民并用之今日行之
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其此耶昔夏商之未兴也伯夷谓
此三帝之眇
 大抵人之常情泛闻不如心知而况公生长深宫汨
 汨衮衮虽习闻四代政刑如水沃石尔心实未知今
 公欲行之故孔子欲公先立知自其眇少甚易知之
 事使公心亲之心知之规矩准绳钧衡先王所以为
卷四 第 53b 页 WYG0706-0737d.png
 天下也故书曰同律度量衡语曰谨权量小者用此
 大者亦用此不惟在近有此虽甚远必知其有此此
 甚易知者今日行规矩准绳钧衡可以知古必如此
 可以知今必如此此四代之政耶六府废一进一不
 可民并用之此亦四代之政今日行之可以知古如
 此知今亦如此此有虞氏之政伯夷尝言此眇少之
 政乃三帝之政三帝其尧舜及古帝欤谓者言论也
 虽三帝犹谨此眇少之政此虽甚易之甚眇少孔子
卷四 第 54a 页 WYG0706-0738a.png
 知公实未之知
公曰长国治民恒干论政之大体以教民辨历大道以
时地性兴民之阳德以教民事上服周室之典以顺事
天子脩政勤礼以交诸侯大节无废小眇其后乎子曰
否不可后也
 长国君国也恒常也公谓君国治民者常干治辨论
 政之大体以教民历历辨明其大道又以时治其地
 性稼穑作民之阳德五谷益气气属阳血属阴故大
卷四 第 54b 页 WYG0706-0738b.png
 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地产作阳德民事农事也孟
 子谓播百谷为民事公曰吾又上服周室之典以顺
 事天子脩政勤礼以交诸侯大节无废小眇者其可
 后乎夫公言似有理而孔子确然以为不可何也德
 必务实必切乎心实知实行乃克有成徒务大体而
 无实德实心何以立政今欲使公切实切心以自其
 眇少至易者启之则公心始乐从而实德兴矣
诗云东有启明(大东毛诗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谓天欲明时东方有大星)于时鸡三
卷四 第 55a 页 WYG0706-0738c.png
号以兴庶虞动蜚征(庶虞众虫也/释见千乘篇)作啬民执功百草咸
淳地倾水流之
 鸡鸣而众虫兴动啬民咸作而执功事百草咸淳百
 谷长育淳和稂莠不害稼地倾水流之脩治沟洫也
 孔子此言蚤作之事则足以感公不怠惰之心言农
 事则使公知稼穑之艰难不怠惰知稼穑之艰难皆
 善心也善心即道心孔子知道故自其甚易者启之
是以天子盛服朝日于东堂以教敬示威于天下也(威/严)
卷四 第 55b 页 WYG0706-0738d.png
(也/)是以祭祀昭有神明燕食昭有慈爱宗庙之事昭有
义率礼朝廷昭有五官无废甲胄之戒昭果毅以听天
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昭哀
哀爱无失节是以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昔先王之所
先施于民也君而后此则为国家失本矣
 凡孔子自上所言皆甚易知甚易行皆公已行时公
 心未深知其为四代之政也公心实忽之以为眇小
 而别图其大者似大而实虚未有实德唯圣人知道
卷四 第 56a 页 WYG0706-0739a.png
 甚明明知事有大小道无大小故即公所己知己行
 者发明之惟欲切公心言天子盛服朝日于东堂以
 教敬公之敬心兴矣祭祀昭明其有神明也甚易知
 也燕礼昭慈爱公所自知也宗庙之事明其义当如
 是也朝廷之上有五官焉甚昭明也甚易知也甲胄
 武备公亦已自知其不可废其戒备所以明果毅戒
 有司谨备以听命已上皆公之所己知己行忽继之
 以崩薨卒死亦以警公消公之意欲放恣死者人之
卷四 第 56b 页 WYG0706-0739b.png
 所哀天属人之所爱生则爱之死则哀之哀爱无失
 节则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先王所先施于民者而
 公之所务者皆不及此以为眇小而后之故孔子谓
 之失本呜呼即公所己知己行者启之非孔子孰能
 灼知其道在此
公曰善哉
 已上皆公己知行虽有未尽亦甚易知易行故曰善
子察教我也
卷四 第 57a 页 WYG0706-0739c.png
 公既喜其易知易行故又欲孔子察教我察详切也
子曰乡也君之言善就国之节也(就或/作执)君先眇而后善
中备以君之言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奂然而兴民壹始
 善启导人主者率因人主之所己知己行者道之则
 易故孔子曰乡也君之所言自善乃成就其国之事
 节也但君今先自眇小者行之而后善也其中却备
 用君之言可以知古者亦如此察今亦当如此公切
 心立知其自眇小实履而行之然后备行君乡之言
卷四 第 57b 页 WYG0706-0739d.png
 由实心实德而发则奂然兴民道心一由此以始奂
 然油然也诗云泮奂尔游矣音换一者齐也皆也
公曰是非吾言也吾一闻于师也子吁焉其色曰嘻君
行道矣公曰道耶子曰道也
 公闻夫子称美乡所言之善乃曰是非吾言也乃一
 闻之于师者孔子于是吁焉有吁叹之状其色动焉
 卒作嘻音盖敬叹之至也曰君今行道矣公骇焉不
 自知其为道也问孔子曰此为道耶孔子对曰此道
卷四 第 58a 页 WYG0706-0740a.png
 也呜呼至哉非孔子孰能发明人主之道心如此耶
 自有载籍以来未见有发明大道如此之平易明白
 者他书载圣人之言多矣道虽无二而言因事发唯
 此明白简易为甚此篇载书大戴记以所记不精择
 久不行于世简编散亡傅讹承误滋甚遂使大圣人
 之言明道之深切平易者不行于世无以开万世之
 明道岂心外之物哉人心即道故舜曰道心孔子曰
 心之精神是谓圣心无体质清明无际畔变化云为
卷四 第 58b 页 WYG0706-0740b.png
 无非大道唯因物迁动起而为意始昏始乱始失本
 有之道道无实体意起而为不善始失之然则举天
 下之人心无非道者唯人不自知不自信且人不敢
 自矜推善于师亦多有之而人自不以为道也何独
 此凡人苟不为不善则人人心皆道也人人皆能事
 亲事上皆有敬有爱苟不以私意乱之则道心人人
 所同也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而
 人不自信也呜呼安得孔子斯言行于世哉
卷四 第 59a 页 WYG0706-0740c.png
公曰吾未能知人未能取人子曰君何为不观器视才
公曰视可明乎(言视其才/疑于难明)子曰可以表仪(可以即其/表仪观之)
曰愿学之子曰平原大薮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
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高
山多林必有怪虎豹蕃孕焉深渊大川必有蛟龙焉民
亦如之君察之此可以见器见才矣公曰吾犹未也(犹/未)
(解/)子曰群然威然颐然睪然踖然柱然柚然首然佥然
湛然渊渊然淑淑然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见
卷四 第 59b 页 WYG0706-0740d.png
才色脩声不视闻怪物怪命不改志舌不更气君见之
举也得之取也有事事也事必与食食必与位无相越
踰昔虞舜天德嗣尧取相十有六人如此公曰嘻美哉
子道广矣曰由径径吾恐悯而不能用也何以哉
 表外也即其外之仪状可以知其中矣且平原大薮
 见其草之高丰茂则知其中必有怪鸟兽焉怪异也
 喻人之大才必有异于众也且草高茂可取之为财
 用如芟艾而夷之则其地必宜五谷此皆即其外仪
卷四 第 60a 页 WYG0706-0741a.png
 之异知其财之美即其高山多林知其中必有怪物
 虎豹蕃孕焉怪物虎豹亦喻人之大才观其渊之深
 川之大知其中必有蛟龙民人也人才如之可以即
 外而知中孔子告公以观器视才之法可谓甚要亦
 易晓而公犹未晓解故孔子又详言人才之状曰群
 然者众人群然从逐随之也威然者道德之威人自
 尊惮之也颐养雍容和缓睪然如目视之精明有光
 也英华之发于外者自光明也踖然敬之至也如柱
卷四 第 60b 页 WYG0706-0741b.png
 然安止不动也柚然者应万变如轮轴之圆转不穷
 也如首然自是与群众不同有颖异之状也佥然者
 众论皆与之归之也如水之澄湛不动渊深难窥见
 淑淑者善美之至也齐齐然有道之容自有此整整
 之妙也节节者众善变化之不一而一一中节也不
 乱也穆穆然和静也皇皇然有高大之德容而非子
 张之堂堂也呜呼道心中虚何思何虑而光华外著
 自有若是累言难尽之妙然公道心终未明孔子又
卷四 第 61a 页 WYG0706-0741c.png
 虑其或未解又指事实告之曰见才美之色与声音
 之脩长者皆声色之异者众人皆视而此人不视怪
 物怪命众无不震骇者而此人不动不改其志人惊
 骇甚者舌气为之变更今舌气亦略不更改如上所
 陈详矣备矣君见此人即举之得之即取用之若有
 事使任其事既任以事必与之食以公有重以食与
 人之失故云也既与之食必与之位以公任焉有疑
 贰不决之失也又谓无令他人与越之欲其任之专
卷四 第 61b 页 WYG0706-0741d.png
 也简详观此视才之才唯孔子足以当之孔子虽不
 敢谓天下无人然孔子亦自知罕出己右矣而孔子
 言之者亦天下后世之公言也亦群才皆可以此法
 参验之全者大才不全者亦中才公闻孔子之言详
 明渐解其旨叹曰美哉子道广矣又曰由此路以观
 人颇觉有其径路可由而终疑也故曰径径又曰恐
 不能用何以哉
公曰请问图德何尚子曰圣知之华也
卷四 第 62a 页 WYG0706-0742a.png
 圣者无所不通之谓谓之知之华
知仁之实也
 知至于仁而后为实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
 得之必失之
仁信之器也
 仁之为德大矣然不过忠信而已矣当时盖曰所谓
 仁者即不欺罔之信是也即此物也非有高奇也记
 者其文辞微失真尔呜呼非圣人孰能发明仁道平
卷四 第 62b 页 WYG0706-0742b.png
 易如此
信义之重也
 此诚信之中义为重公舍义从利者多矣故云
义利之本也委利生孽
 人之所以弃义而从利者谓义无利也不知义乃利
 之本也初虽似未利而利实由义而生故曰本人之
 义者人心皆与之鬼神与之天与之而人之弃义从
 利者人心皆不与之鬼神不与之多生灾孽然则弃
卷四 第 63a 页 WYG0706-0742c.png
 义者是委弃其利而生灾孽
公曰嘻言之至也
 孔子言之明白利害甚著故公喜而叹
道天地以民辅之圣人何尚子曰有天德有地德有人
德此谓三德三德率行乃有阴阳阳曰德阴曰刑
 孔子信义之论其明道也著矣公犹未觉虽叹服其
 言之至而实不得于心故又别问呜呼夫道即信义
 而已矣天地亦即信义之道矣公既未达而又问道
卷四 第 63b 页 WYG0706-0742d.png
 天地以民辅之孔子亦随顺答之公谓道者天地也
 又治民事以辅之圣人于此三者何尚孔子灼知公
 未知三才一贯之道姑随公心而曰三德以事迹观
 之诚可言三而孔子不敢有所取舍而勉公率行公
 诚躬行则入道矣既导公以行又致阴阳之说庶公
 渐知天地之阴阳乃在公躬行中矣圣人之循循善
 诱如此
公曰善哉再闻此矣
卷四 第 64a 页 WYG0706-0743a.png
 曰再闻则知公未达达则通矣
阳德何出子曰阳德出礼礼出刑刑出虑虑则节事于
近而扬声于远
 礼者德性之节文违礼则入刑刑者所以约人归诸
 礼于是渐启公一贯之道刑不可以不慎故出虑虑
 刑则事有节而不妄仁声远闻公之所大阙者思虑
 也前言立知其旨同故此因言刑又及于虑又详言
 之善且有声闻
卷四 第 64b 页 WYG0706-0743b.png
公曰善哉载事何以
 公知思虑之为要矣又问欲载之于事则何以
子曰德以监位
 当以德监察在位之臣必曰德者明不可他求也
位以充局局以观功功以养民民于此乎上
 事各有局局设官不一充足其事局各有事功事功
 虽各局不同同于养民夫君臣同心悉力皆注乎养
 民则民之所以感其上也当如何上尚通犹君之也
卷四 第 65a 页 WYG0706-0743c.png
 记是篇者不善属辞
公曰禄不可后乎
 公本重于与士禄食因圣言启导故本心渐明
子曰食为味味为气气为志
 言味养气气养志明群臣之志所以成事功禄不可
 后也
发志为言发言定名名以出信信载义而行之禄不可
后也
卷四 第 65b 页 WYG0706-0743d.png
 言公发志为言命某人居是位职位职有名名于是
 乎定矣既命以是位而不与之禄是不信是非义故
 总结曰禄不可后
公曰所谓民与天地相参者何谓也
 古多有是言孔子前言三德亦不异之
子曰天道以视地道以履人道以稽废一曰失统恐不
长飨国公愀然其色
 天道所视者是也地道所履者是也人道皆可稽观
卷四 第 66a 页 WYG0706-0744a.png
 也是三者废一则曰失统失其大体也失其大体而
 国有不亡者幸也夫孔子前之所言于公者皆甚平
 易而此忽致其严使公愀然者何也非严也以实告
 公亦欲切公心切于心庶乎恐惧而思所以入道公
 之所蔽在循循汨汨无所思虑故不知道也然所谓
 视者何也履者何也稽者又何也夫道一而已矣而
 三言者随人之常情而言也有一不尽焉虽谓之不
 知道可也故曰失统此言通彻上下知道虽有浅深
卷四 第 66b 页 WYG0706-0744b.png
 苟未至于全有一之废其失统则均孔子之言何独
 启公所以启天下后世之心也公昏愚疑未足语此
 然道无浅深虽自开辟以来千无一万无一倍万无
 一至于知全者又何止于万万无一也且自孔子以
 来知道之全者有几然而不离乎所视也不离乎所
 履也不离乎所稽也不离乎前所谓信所谓义也天
 之所以覆者在是地之所以载者在是人之所以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者在是礼乐
卷四 第 67a 页 WYG0706-0744c.png
 刑政皆在是而不离乎所视所履所稽则甚近矣唯
 知道者乃知
子曰君藏玉惟慎用之
 孔子见公愀然切心矣故又顺导之谓此统乃自在
 君胸中喻以藏玉特未自知未自信尔君既自有玉
 今惟当慎用其玉人心即道故舜曰道心孔子曰心
 之精神是谓圣人心自神自明唯放逸而昏故入于
 不善若信此心之即道而纵欲亦非道
卷四 第 67b 页 WYG0706-0744d.png
虽敬慎而勿爱
 至哉圣言孔子之启告鲁君尽言无馀至于此曰公
 之庸愚而即告之以圣人之大道者以人皆有道心
 初无浅深唯当去人之蔽不可增人之蔽使公敬慎
 则足以防公放逸然因是有宝爱其玉人心则又失
 之盖宝爱则心有所留止之意孔子每每止绝学者
 之固每每止绝学者之我记者总书曰绝四者此也
民亦如之执事无贷五官有差喜无并爱卑无加尊浅
卷四 第 68a 页 WYG0706-0745a.png
无测深小无招大此谓楣机楣机宾荐不蒙昔舜徵荐
此道于尧尧亲用之不乱上下
 民亦如之者民亦虽当敬而不可私爱也孔子非谓
 民不可爱也以公有姑息爱之不以其道故也言无
 定法唯以启蔽执事无贷虞戴德篇曰民亦无贷以
 公尝有过于爱而贷其所不可贷者故救其蔽也道
 无精粗事理无二也所以继言于藏玉之次者此也
 五官才德有等差而公待之一无等差则国何由治
卷四 第 68b 页 WYG0706-0745b.png
 故戒以喜无并爱公又以卑而加尊爱其肤浅之才
 而使谋测其深以小而使招致其大机者枅音之讹
 而字亦讹欤楣大枅小喻大才居大任小才居小任
 荐进也若如宾客之并进无择无别顾不昏蒙乎徵
 證也言而證验于往事也徵荐此道于尧尧亲用之
 不乱上下其谓诛四凶欤
公曰请问民徵
 前言群臣徵验之事故公于此因问民徵
卷四 第 69a 页 WYG0706-0745c.png
子曰无以为也难行
 夫公己德未明尚未能知人而欲遽求民之治甚难
 矣
公曰愿学之几必能子曰贪于味不让妨于政愿富不
久妨于政慕宠假贵妨于政治民恶众妨于政为父不
慈妨于政为子不孝妨于政大纵耳目妨于政好色失
志妨于政好见小利妨于政变从无节挠弱不立妨于
政刚毅犯神妨于政鬼神过节妨于政幼勿与众克勿
卷四 第 69b 页 WYG0706-0745d.png
与比依勿与谋放勿与游徼勿与事臣闻之弗荐非事
君也君闻之弗用以乱厥德
 右所条皆公之过也愿富而不久者无固志也慕大
 者之宠己欲假贵大之势而不能自求多福既曰治
 民而又恶众往往于民众聚之时辄不乐不孝于其
 考庙墓见之欤或于言笑间见之欤失志者荒淫而
 昏乱欤多变以从人而无节守舍己从人何害公则
 昏愚有所闻即变以从后有闻又变以从而不复审
卷四 第 70a 页 WYG0706-0746a.png
 详轻变而无撙节大抵挠弱不立既刚毅犯鬼神又
 有过节以奉鬼神之事任意妄作之状可观矣幼弱
 者勿与以众以公尝使幼弱临众也公又尝亲比小
 人之好胜克者所与谋者皆依从公意之人所与游
 者多放逸之徒君闻之而弗用则君自乱厥德
臣将荐其简者盖人有可知者焉猊色声众有美焉必
有美质在其中者矣猊色声众有恶焉必有恶质在其
中者矣此者伯夷之所以后出也
卷四 第 70b 页 WYG0706-0746b.png
 孔子前言知人之道甚详公既未深解故此又进其
 简要之说观其猊色声于众人中觉其独有美焉则
 知其中必有美质于众人中觉其有恶焉则知其中
 必有恶质伯夷前言三帝之眇后亦言此观人之法
子曰伯夷曰建国建政脩国脩政
 此亦引伯夷之言为献谓欲建国则必建政欲脩国
 则必脩政言必用心建脩不可无为而止伯夷以此
 进之于舜孔子今乃进之于公虽圣愚不同而伯夷
卷四 第 71a 页 WYG0706-0746c.png
 之言亦正中公之病公之所蔽在乎未立乎知未切
 乎心未亲用心脩为孔子前既累言此复中其意意
 谓不可泛泛悠悠即当用心脩建
公曰善哉
虞戴德第三十四
公曰昔有虞戴德何以深虑何及高举安取
 公闻有虞氏之盛德曰戴者尊其德欤当时之常言
 欤抑傅流讹误欤公问有虞之德何以深虑而得此
卷四 第 71b 页 WYG0706-0746d.png
 高举而不可及也安取此此问知公未得
子曰君已闻之唯丘无以更也君之闻如未成也
 公之所蔽在乎泛闻而未切用心不在乎他故不复
 他言徒支离公心然亦非欺公公之未知即孔子之
 知即有虞之德此唯知道者信此故曰丘亦无以更
 也如而也特公虽闻而未成也未成者由公未切用
 其心也
黄帝慕循之曰明法乎天明明施教于民行此以上明
卷四 第 72a 页 WYG0706-0747a.png
于天化也物必起是故民命而弗改也
 夫公方已为问曰安取而未知也而孔子既因而是
 之曰丘无以更又曰黄帝亦慕循乎此呜呼非孔子
 深明乎大道何思何虑疑信一致正实无馀之妙则
 何以及此又举黄帝之言曰明法于天明明施教于
 民孔子释之曰行此以上明于天化也此谓即君之
 所闻也即天之明也即所施之教也黄帝所谓法于
 天明者甚明而无疑也施教于民者亦甚明而无疑
卷四 第 72b 页 WYG0706-0747b.png
 也所以无疑者不动乎思为融融怡怡自不见天人
 之有二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
 即此道也天之所以运化无穷者即此也孔子又谓
 凡物必由是而起天地万物诚无二道也是故民咸
 听命而弗改也所以咸听命而弗改者以民心之所
 同然者即此道也公虽未达孔子就以启之人心自
 灵庶其或通也当时孔子对语甚明白坦夷故公即
 晓曰善哉以记者不善属辞故人每患其难晓
卷四 第 73a 页 WYG0706-0747c.png
公曰善哉以天教与民可以班乎子曰可哉虽可而弗
由此以上知所以行斧钺也
 公既闻以天道教民之言问民与天可以班齐乎子
 曰可哉民虽可与天齐而弗由此以上知天道不循
 天道妄行逆施所以致有司之行斧钺也道虽一苟
 失之则为无道甚则获大罪言此所以防小人无忌
 惮之中庸也
父之于子天也君之于臣天也有子不事父有臣不事
卷四 第 73b 页 WYG0706-0747d.png
君是非反天而到行耶故有子不事父不顺有臣不事
君必刅顺天作刑
 孔子于此益明道之即天又明不事父不事君之反
 天又明反天之必刅则公之天性庶乎渐明人欲庶
 乎渐释矣因言作刑亦必顺天用刑而不同于天心
 必私必滥
地生庶物是故圣人之教于民也率天如祖地能用民
德是以高举不过天深虑不过地质知而好仁能用民
卷四 第 74a 页 WYG0706-0748a.png
力此三帝之礼
 四代篇三帝或作三常此三帝亦三常之误欤
明而名不蹇(明上疑更/阙一礼字)礼失则坏名失则惛
 孔子节节明人事即天道于是又言地生庶物明地
 亦此道也当时对语之辞必不止于此情状必甚明
 白记者不善属辞不能尽写之辞或忘脱致辞旨不
 甚明白如而通用前屡见之率天而祖地非天地有
 二道也能用民德即天地之道也有二道则无以为
卷四 第 74b 页 WYG0706-0748b.png
 三才矣率即祖即用也高举不过天深虑不过地彼
 浅者好论六合之外不知道无内外远近也故不必
 求诸远外但所知质实而好仁仁非有异道即知之
 常不惛也如此则能用民力受命而无遗者以由道
 而行十一而税役不过三日故民乐之也此即古者
 三帝之礼礼明而名闻不蹇滞即播行于四方矣礼
 失则坏矣名失则惛矣惟惛故名失即其无名知其
 必惛
卷四 第 75a 页 WYG0706-0748c.png
是故上古不讳正天明也天子之官四通正地事也天
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正民德也敛此三者而一
举之戴天履地以顺民事
 上古不讳能受群臣之諌此正天明也言即天清明
 之道也天子之官四达分职虽多皆地事也地道臣
 道也周礼典瑞王搢大圭玉藻云天子搢珽方正于
 天下也诸侯荼前诎之状似之故以为名欤君子比
 德于玉方正之道屈逊之道竹笏正节之道皆所以
卷四 第 75b 页 WYG0706-0748d.png
 正民之德也合此三者而一总举之曰戴天履地无
 他所为一以顺民事而已民事皆正德也前唯言德
 虑或又曰事公既知以天道教民天人班齐之大略
 孔子又每明三才一贯之道于是又一归诸民事者
 虑公求之远也
天子告朔于诸侯率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于天下也
诸侯内贡于天子率名敩地实也是以不至必诛诸侯
相见卿为分以教士毕行使仁守会朝于天子天子以
卷四 第 76a 页 WYG0706-0749a.png
岁二月为坛于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品
奏五声听明教置离抗大侯规鹄竖物九卿佐三公三
公佐天子天子践位诸侯各以其属就位乃升诸侯诸
侯之教士教士执弓挟矢揖让而升履物以射其地心
端色容正时以敩伎时有庆以地不时有让以地天下
之有道也有天子存国之有道也君得其正家之不乱
也有仁父存是故圣人之教于民也以其近而见者稽
其远而明者天事曰明地事曰昌人事曰比两以庆违
卷四 第 76b 页 WYG0706-0749b.png
此三者谓之愚民愚民曰奸奸必诛是以天下平而国
家治民亦无贷居小不约居大则治众则集寡则缪祀
则得福以征则服此唯官民之上德也
 天子告朔于诸侯率循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严而
 不可违者亦此道也诸侯内贡于天子率循名籍以
 敩其地实者亦此道也不至必诛亦此道也诸侯卿
 为分分何卿守何卿行以其所教之士毕行使仁者
 守国守国至重必选仁者凡此亦皆道也其朝会于
卷四 第 77a 页 WYG0706-0749c.png
 天子天子以岁二月为坛于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
 五味陈六律品奏五声听明教者亦此道也离偶也
 易曰离丽也礼曰离坐离立者谓偶坐偶立也天子
 六偶诸侯四偶置立离偶抗张大侯鹄为规圆之形
 竖立其物九卿佐三公三公佐天子天子践位诸侯
 各以其属就位乃升诸侯及诸侯之教士教士执弓
 挟矢揖让而升履物以射心端色容正时以敩其伎
 皆此道也时是也时是音近而记者或不同欤时者
卷四 第 77b 页 WYG0706-0749d.png
 礼容无失中多也故有庆以地不时者不是也谓礼
 容失不中也故有让以地谓削之也谓诸侯不能教
 士也大射所以习礼乐观德行也废礼乐无德行乱
 之道也故先王谨之严之夫天下之有道也以其有
 天子存故也天子有道故天下服之君之天子无道
 则天下叛之不以为君国之有道也以其有国君存
 故也君有道一国皆服之君之鲁谓之无君可也孔
 子为之隐唯泛言之又转其辞曰君得其政家之不
卷四 第 78a 页 WYG0706-0750a.png
 乱以有仁父此三者亦皆道也远而明者天也圣人
 之教民近而可见即近而可以稽远道无二故也在
 天则曰在上清明在地则曰生物而蕃昌在人则曰
 比两者偶也庆者礼容无失而中多有庆也前言射
 故因此以为言他事之正者亦犹是也天下无二正
 也无二道也三者一也违此三者是违道也是谓愚
 民愚则奸皆邪道也故必诛诛其反道者也诛奸则
 正矣是以天下平而国家治民亦无贷四代篇亦曰
卷四 第 78b 页 WYG0706-0750b.png
 执事无贷以公纵奸贷其所不可贷者有害治道故
 每言之也无贷奸则正则为由道而行道无大小故
 无所不利故居小不约人咸归之居大则治居众则
 众心咸集居寡则人心辑睦缪睦也祀则受福征则
 服以其得道故无所往而不利也此官民之上德也
 官犹君之也唯者语助欤抑即为字欤
公曰三代之相授必更制典物道乎子曰否猷德(或作/犹)
保保惛乎前以小继大变民示也
卷四 第 79a 页 WYG0706-0750c.png
 公泛言道乎不切故子曰否非谓非道也道之在人
 曰猷又曰德创业大政既保安斯民也又更制典物
 以保安之故曰保保虽曰人心咸服其间岂无异物
 布于天下于人心疑贰未定之时新令既布有不得
 不遵从者一从则定矣此定乱保民之至虑以前者
 之惛圣人以小国而继大统故更制典物所以变民
 视也示即视
公曰善哉子之察教我也
卷四 第 79b 页 WYG0706-0750d.png
 感孔子教我之察尽
子曰丘于君唯无言言必尽于他人则否公曰教他人
则如之何子曰否丘则不能
 君父至情岂他人比子曰否者言不与君同也于他
 人情轻故不能尽告
昔商老彭及仲傀(此疑阙曰字/傀姑回反)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
技之教庶人
 谓于蒐田寓军政教之武事技艺
卷四 第 80a 页 WYG0706-0751a.png
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
 三者教之虽不同而教之以中则同扬则太过故必
 抑之抑则不及故必扬之皆使无失中盖中为德行
 不中皆人欲缀者不断绝之谓也抑之扬之所以缀
 其德行使不断绝未尝专任言以教民
任庶人以言犹以夏后氏之祔怀袍褐也行不越境
 人惟可以德教不可专以言教苟专以言人必不从
 故任庶人以言犹用夏后氏之时腐坏袍褐也服此
卷四 第 80b 页 WYG0706-0751b.png
 以行不越境即破败矣喻其不可行之甚也祔者腐
 字之讹欤怀者坏字之讹欤
公曰善哉我则问政子事教我
 公谓我则问政子乃事事教我公犹未知道无二也
 裂事与政为二
子曰君问已参黄帝之制制之大礼也
 孔子知公犹未明又举初问以启之初问即黄帝慕
 循之道言公已闻之是为大礼不必他求也
卷四 第 81a 页 WYG0706-0751c.png
公曰先圣之道斯为美乎子曰斯为美虽有美者必偏
属于斯昭天之福迎之以祥作地之穑制之以昌兴民
之德守之以长公曰善哉
 公问先圣之道独此为美乎孔子曰此为美馀虽有
 美者必偏尔亦统属于此呜呼圣言正矣虽昏庸如
 公孔子亦未尝浅薄之即其初问方疑未决之际而
 遂称善之大善之盖孔子深明道无疑信无思虑故
 因以就之道本无偏全公既未洞达尚分彼此故孔
卷四 第 81b 页 WYG0706-0751d.png
 子告以他美皆偏皆统属于此则彼此亦一矣夫公
 问尚疑而孔子即谓之黄帝之道馀皆偏者正以道
 无二故也道无偏全因公裂彼此故始曰统属于此
 以一之孔子言孝即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言礼即
 曰礼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名称虽殊而实一孔子
 于此方尊称公问不必他求故馀所称皆偏无不可
 者最不可执一执一定之说不可推移者皆牿于名
 不知实者也孔子亦尝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
卷四 第 82a 页 WYG0706-0752a.png
 宫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五味六和十二食还
 相为质明乎此则物物皆本事事皆质本末偏全之
 名姑因人而言初无二也孔子于此又赞称斯道之
 美谓斯道可以昭天之福即有祥之可迎可以作地
 之穑百谷蕃昌者斯实制之作之可以兴民之德曰
 守之以长者以人情多勤始而怠终况公则尤甚前
 言愿富而不久变从无节则公之情状可睹矣故卒
 勉之夫孔子每言公每称善者以公心晓悉无疑也
卷四 第 82b 页 WYG0706-0752b.png
 而自千乘篇四代篇及此虞戴德篇皆取诸大戴所
 记者辞旨多不明白人难遽解使当时孔子之言如
 此则安能晓公公每称善简考大戴所记他篇与家
 语同者知戴记不失真无剪截就文失旨之患家语
 则甚有之由是观之则自千乘篇以来多不明白者
 乃记者不善属辞而其本语则存今静思之则大旨
 未尝不明著简于是反喜斯记之不失本真也
诰志第三十五
卷四 第 83a 页 WYG0706-0752c.png
公曰诰志无荒以会民义齐戒必敬会时必节牺牲必
全齐盛必絜上下禋祀外内无失节其可以省怨远灾
乎子曰丘未知其可以省怨也公曰然则何以事神子
曰以礼会时夫民见其礼则上下不援不援则乐乐斯
无忧此以怨省而乱不作也夫礼会其四时四孟四季
五牲五谷顺至必时其节丘未知其可以远灾也
 诰者所以告谕臣民之典令志者所以记录庶事之
 书志公谓诰志无荒兴举改察以会民义谓凡政事
卷四 第 83b 页 WYG0706-0752d.png
 之合义当施行者又齐戒必敬凡四时以礼而会不
 失其节牺牲全而无亏齐盛必精洁上下禋祀与凡
 外内无失节可以省怨远灾乎而孔子曰丘未知其
 可以省怨何也公之言大略亦善而其情则未有实
 德失其本矣何以省怨怨不寡省则灾可远乎孔子
 不以公言礼义之事全非唯公之行礼未能使民见
 其礼而上下不援无援上之心则士民安分而无贪
 则乐乐则无忧此实德非公之所能也此则省怨止
卷四 第 84a 页 WYG0706-0753a.png
 乱之道夫礼会其四时或四孟或四季五牲五谷顺
 奉而至必时其节违此未为远灾之道也
公曰然则为此何以子曰知仁合则天地成天地成则
庶物时庶物时则民财
 庶物时物也谓聚欤或作疑似欤似叙也次叙
 皆足欤
民财以时作时作则节事节事以动众则有极有极
以使民则劝劝则有功有功则无怨无怨则嗣世久世
卷四 第 84b 页 WYG0706-0753b.png
久唯圣人是故政以胜众非以陵众众以胜事非以伤
事事以靖民非以微民(微或/作徵)故地广而民众非以为灾
长之禄也
 知者知道徒知未为尽道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
 之虽得之必失之道无二而人有尽不尽故世有仁
 知之名孔子因世有二名故曰合知仁则道无不尽
 矣天地由此道而成三才同此道人失其道则乖戾
 之气感触天地故阴阳寒暑失节而庶物不得时令
卷四 第 85a 页 WYG0706-0753c.png
 知仁合常觉常清明不乖戾乎天地之气则庶物皆
 得时而民财足民财足而后可使以时作之则事节
 而不妄节事以动众则有极极犹法则之谓有极以
 使民则民乐从更相劝勉则有功有功则民无怨无
 怨民则国君嗣世久傅世之久者为圣人唯者为之
 讹欤抑唯者语助欤故政以任众胜任也非以陵众
 众以任事非伤事其有用众而败事者不得众故也
 国之有事皆所以安靖其民非微其民而忽之劳之
卷四 第 85b 页 WYG0706-0753d.png
 也故有广土众民非为灾也所以长其禄也长去声
 今俗语盛有也欲使民见礼而上下不援其本乃在
 于知仁合知仁合则天地犹成而况于人乎
丘闻周太史曰改不率天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
 知仁合即天之道
虞史伯夷曰明孟也幽幼也
 明音萌萌孟音微转而实同明其同类也天清明地
 幽阴即人事之孟幼雌雄
卷四 第 86a 页 WYG0706-0754a.png
明幽雌雄也(孟雄/幼雌)雌雄迭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
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
 道至近至易至简人事即天道鲁君虽至昏庸孔子
 每启之以大道以道即事事即道不必深求而远索
 天下事物非孟即幼非雄即雌阴阳迭兴互作而顺
 则无非至正之统如日月互兴天人无二而人自疑
虞夏之历正建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瑞雉
无释物乃岁俱
卷四 第 86b 页 WYG0706-0754b.png
 权舆始也百草春始发生当时有瑞雉无释不散去
 也虞夏之时每春皆有瑞雉物乃俱丰岁岁皆如此
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方于时鸡三号卒明载于青
色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岁历再闰以顺天道此
谓虞汁月
 月令孟春之月天子驾苍龙载青旂仲季月同孟夏
 则驾赤骝载赤旂仲季月之季曰中央土驾黄骝载
 黄旂秋三月驾白骆载白旂冬三月驾铁骊载玄旂
卷四 第 87a 页 WYG0706-0754c.png
 历五岁再闰汁音协此谓有虞氏协时月典欤
天曰作明日与维天是戴地曰作昌日与维地是事人
曰作乐日与维民是嬉民之动能不远厥事民之悲色
 悲者妃之讹欤亦犹明孟幽幼
不远厥德此谓表表里里时合物之所生而蕃昌之道
如此
 人曰天之作为此明者以其日与无日则天无由而
 明人曰地之所以作昌万物者又岂非以日之阳气
卷四 第 87b 页 WYG0706-0754d.png
 无阳气则物无由昌所谓人者其日用凡以作乐而
 已皆求乐也其所以得作其乐者亦以有日也无日
 则纯于暗夜何乐之能作凡非忧者皆乐也嬉嬉无
 忧即乐也孔子言及此极其平近人所甚忽而实道
 也自言虞夏历自孟春冰泮发蛰百草权舆瑞雉无
 释物乃岁俱又泛言生于东卒于冬又言虞汁月之
 制鸡三号天卒明帝乃载青色顺春气其抚顺十二
 月之天气咸有节文终于丑月于是成岁其无穷之
卷四 第 88a 页 WYG0706-0755a.png
 闰皆再闰也皆所以顺成天道又纵言及于日之功
 言天以日而明又继言人维天是戴言地得日而昌
 又继言人维地是事谓稼穑之事孔子泛言杂言多
 不切之事其后总曰道如此呜呼非圣人孰能发明
 大道坦夷平常不秘如此其间言民之动能不远厥
 事民之妃色不远厥德又曰时合物之所生而蕃昌
 之谓此等为道常情犹以为然至于三言日与则全
 无谓无义也而亦总谓之道呜呼此正足以明大道
卷四 第 88b 页 WYG0706-0755b.png
 之实孔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
 也禹安女止者正谓不足于意也禹曰予何言予思
 日孜孜尔随山决川暨益稷播奏庶食懋迁有无尔
 而皋陶曰师尔昌言者知日用常行之正皆道也谓
 事为表谓德为里犹因公未明姑随俗而为言卒总
 之曰道如此无二道则表里一矣此亦洪范会极归
 极之谓也事不一故曰表表德亦不一称故曰里里
天生物地养物物备兴而时用常节曰圣人主祭于天
卷四 第 89a 页 WYG0706-0755c.png
曰天子天子崩步于四川伐于四山卒葬曰帝天作仁
地作富人作治乐治不倦财富时节是故圣人嗣则治
文王治以俟时汤治以伐乱禹治以移众众服以立天
下尧贵以乐治时举舜舜治以德使力在国统民如恕
在家抚官而因安之勿变劝之勿沮民咸废恶如进良
上抚善而行罚百姓尽于仁而遂安之此古之明制之
治天下也仁者为圣贵次力次美次射御次
 孔子前既泛言杂言以明平常一贯之道总曰道如
卷四 第 89b 页 WYG0706-0755d.png
 此犹纵言未已又曰天生物万物资始于天地养物
 生而长养之物备兴而时用之撙节有常是谓圣人
 然则圣人之道亦平夷无难矣其主祭于天则曰天
 子天子崩则步于四川伐于四山以供丧葬曰四者
 谓四方之川之山也卒于葬则曰帝此皆适意泛言
 及此益以明平常无非道天者道之大体其曰作仁
 也宜地作富则以百谷货财也出焉故云人群居天
 地之间则所作宜治不宜乱乐于为治而不倦财虽
卷四 第 90a 页 WYG0706-0756a.png
 富而用之有时有节乃圣人之道是故圣人嗣则治
 文王治以俟时以三分天下其二分已归馀犹未尽
 归故服事殷非谓独一节为合于道而他非道也孔
 子纵言偶及于俟时汤治以伐乱非谓独伐乱一节
 为合于道而他非道也姑举其大事尔禹治以移众
 以众乃舜之众后移于禹禹能使众服故立于天下
 为王尧虽贵为天子而乐于治时举舜舜治德以使
 民之力使禹治水孔子又告公曰在国统民而恕在
卷四 第 90b 页 WYG0706-0756b.png
 家抚官而因夫人世妇之属皆官也因其常安之勿
 变其以公变从无节故因云欤劝之勿阻人情乐劝
 而恶阻如此则民咸废恶而进于善良矣如而也抚
 善而行罚罚恶也以公好纵奸故言此行罚欤如此
 则百姓尽化于仁而永遂安宁矣古之明制古之治
 天下者如此仁者为圣人最上其次凡善而未仁者
 止可以言美其末则射御伎艺此则次序不可乱所
 以诱公于神圣欤人虽昏其心忽明则可以尽释其
卷四 第 91a 页 WYG0706-0756c.png
 旧习以人性本善本与尧舜禹汤文王同故也
故古治天下者必圣人(谓天/子)圣人有国则日月不食星
辰不勃海不运河不满溢川泽不竭山不崩解陵不弛
川洛不处深渊不涸龙至不闭凤降亡翼鸷兽亡攫爪
鸟亡距蜂虿不螫婴儿蚊虻不食夭驹洛出服河出图
自上世以来莫不降仁国家之昌国家之臧信仁是故
不赏不罚如民咸尽力车不建戈远迩咸服胤使来往
地宾毕极(此宾其海/滨之滨欤)无怨无恶率惟懿德此无空礼无
卷四 第 91b 页 WYG0706-0756d.png
空名贤人并(并疑/无字)忧残毒以时省举良良举善善恤民使
仁日敩仁宾也
 推本人生之初群居乎天地之间未有君长人皆有
 欲欲而不得则争争而不已则相与听命于长上之
 公平者此五家为比比有长之因也所至皆有长及
 群长之不能相统一则又推其贤者相与尊之而听
 命自此等而上之于是乎有国君而其疆场之事会
 礼之节又不能无争必至相侵相伐不已于是求平
卷四 第 92a 页 WYG0706-0757a.png
 于大国之君其德之足以服诸国之君者而听命焉
 是为天子则古之治天下必圣人乃人情事势之所
 必至又推本混沌未判之初一气而已及重浊者下
 凝轻清者上浮浮阳凝阴阴阳之气交而人物生焉
 故三才之气常相感通人事乱乖戾之气达于上下
 故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亦乖戾惟圣人有国斯
 国统天下而言则日月不食星辰不勃海不运河不
 满溢川泽不竭山不崩解陵不弛弛圯也川洛不处
卷四 第 92b 页 WYG0706-0757b.png
 处止也壅而止也深渊不涸龙至不闭藏而常见凤
 降而亡其翼飞鸷兽亡攫取之杀爪鸟亡距蜂虿不
 螫婴儿蚊虻不食夭驹洛出服马也用为车之服欤
 河出马图今淮曰淮河汉曰襄河则洛宜为洛河孔
 子兼言河洛也以祥瑞贵重之以为服马不以为旁
 骖欤其曰洛出龟书者纬书尔未可变字呜呼此道
 之通达神灵感化至于此而衰世之说谓日月食乃
 历数之前定不本诸君德不思唐虞及夏初将二百
卷四 第 93a 页 WYG0706-0757c.png
 年不闻日食虽历家之所共服唐一行之精算一行
 亦谓有非筹算之所及者然算亦多中者君德不正
 乖戾之气所通此衰世之常故也本朝乾德三年二
 月朔司天监言日当食不食仁圣之君人尊之谓自
 天而降诗云汤降不迟昌盛也臧善也人心感其上
 之仁故仁德所感化不赏不罚而民咸尽力无违命
 如而也车不建戈远迩咸服戈兵生于不服胤继也
 使者相继往来毕尽也极尽地滨海隅无有怨恶率
卷四 第 93b 页 WYG0706-0757d.png
 皆懿德无有不善所致礼敬非虚礼乃诚实之礼其
 称名曰仁曰圣非空为此名乃实有此德是时皆贤
 人在位无忧其残毒也自鸷兽犹亡攫爪鸟犹亡距
 而况于人乎是时以时省察兴举良善重言之者明
 良善之不一也则恤民则使仁言所任使者仁人也
 不止于小善而已凡四方之宾来敩于王庭者亦皆
 仁人也日日日也古者万国矧圣人在上宜其仁宾
 之多也
卷四 第 94a 页 WYG0706-0758a.png
 
 
 
 
 
 
 
 
卷四 第 94b 页 WYG0706-0758b.png
 
 
 
 
 
 
 
 先圣大训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