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a 页 WYG0706-05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项氏家说附录卷一
            宋 项安世 撰
孝经说
 古文以至德章后次以感应章次扬名章次闺门章
 次谏争章次事君章次丧亲章按感应接至德章后
 闺门接扬名章后事君接谏争章后文义皆贯则古
 文近是今从之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b 页 WYG0706-0561b.png
 章次之义五孝备矣然后三才孝治圣治分别在上
 者之孝事亲五行分别在下者之孝要道至德感应
 复推演在上者之孝扬名闺门谏争事君复推演在
 下者之孝而以丧亲终焉
开宗明义章
 仁义礼智礼乐之实皆起于事亲从兄故为德之本
 因亲以教爱因严以教敬是以其教不肃而成故为
 教之所由生在己为德率人为教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2a 页 WYG0706-0562a.png
 自事亲言之始于爱其体终于行道显名自粗而至
 精也自行道言之始于家中于国终于名立于后世
 自近而至远也始于事亲但言温凊定省之属中于
 事君犹是指忠言之终于立身身则无所不备矣五
 常百行无非孝也此孝之大成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学者多疑之此
 盖以岁月论也事君之日起于膝下故称始焉事君
 者自强而仕至老而傅故称中焉至于身则死而后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2b 页 WYG0706-0562b.png
 亡为断也
天子章
 天子之孝当保四海爱亲者敬亲者即下文爱敬尽
 于事亲也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即下文德教加
 于百姓刑于四海也刑与形通著之义也孟子齐宣
 王易牛之意与此同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侯章
 诸侯之孝在能保其国国者祖先之世守也骄溢则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3a 页 WYG0706-0562c.png
 亡之矣诸侯生而有国专地与民易于犯上观汉诸
 侯王傅可见故专以骄溢戒之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能保
 身然后神有所依民有所仰不然身不可保保土与
 民安得而有之此甚言骄溢之祸可畏也故以战战
 兢兢明之保者保而有之和者合而附之
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中庸曰动而世为天下道言而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3b 页 WYG0706-0562d.png
 世为天下法循道而行在人则为德故曰非先王之
 德行不敢行又曰非道不行
 大臣民之表也衣服不贰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三者
 皆民所望也小臣事人者也故专论事父事母事君
 事长之道庶人则养而已
 天子之不敢慢不敢恶诸侯之战战兢兢卿大夫之
 夙夜匪懈士之夙兴夜寐庶人之谨身节用虽行事
 不同其操心一也孝治章论治天下治国治家亦皆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4a 页 WYG0706-0563a.png
 以不敢为言
三才章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者顺德之民
 日月星辰顺乎天百谷草木顺乎地人顺乎父母经
 者常度义者物宜犹曰天文地理云尔天之明地之
 利言循经与义之效也天文不顺则失其明地理不
 顺则失其利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之为言顺其常而行之也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4b 页 WYG0706-0563b.png
 非谓法天地之经以为斯民之孝也孝自是民之常
 性非有所象而为之也
 严肃之义固同就二者分之肃为轻于严也肃主于
 情严主于事肃有竦饬之义故于教言之严有恐迫
 之义故于政言之辞严而气厉教之肃也令急而法
 重政之严也
 先之以博爱保惠之也陈之以德义训诰之也先之
 以敬让身率之也此先字与上文先字不同上文是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5a 页 WYG0706-0563c.png
 先务之先此是率先之先导之以礼乐则立为教条
 矣示之以好恶则刑政行焉此先王治天下之序也
 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生养之道足则情义厚
 也
圣治章
 天生万物以人为贵人有百行以孝为先事父事母
 皆孝也而比之母则父为尊故莫大于严父自天子至
 于庶人皆严父也而其生也以天下养其死也尊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5b 页 WYG0706-0563d.png
 以配天则惟天子然后得极其大焉故莫大于配天
 也
 圣贤之言有为经生所汨乱者如孝经周公严父之
 说所系最大不可不辩也夫所谓严父者不独谓生
 己者也自父以上曰王父曰曾祖王父曰高祖王父
 皆父也祖者始也王者大也言始初最大之父也虽
 上而百世之祖亦犹曰百世之大父云尔凡父之所
 从生与父之所同生皆父道也若止取生己者为严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6a 页 WYG0706-0564a.png
 父之祭则成王止应以武王配天不应以后稷配天
 文王配帝也后儒不明其说遂至配天之际每世一
 变以为凡为人子者皆当自严其生己之父使侑天
 者无常主作主者无常位黩天慢祖莫大乎是是则
 经生读经不考下文之罪也又所谓周公者特言是
 礼定于周公之手以为姬之受姓自后稷始犹天之
 始万物也故推以配天周之王天下自文王始犹上
 帝之宰百神也故推以配上帝是二主者皆周家之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6b 页 WYG0706-0564b.png
 大父也配主一定三十七王八百馀年遵而用之无
 敢易也岂有三十七主皆得配天之理周公盖以当
 国大臣为其国家定郊庙之礼者尔乌有已为大臣
 而得自严其生己之父以配上帝者哉此说之至不
 通者而由孝经以来千五百年莫有明其说者遂至
 以圣人之言为黩天慢祖之据经生以辞害意之罪
 一至于此可胜叹哉
 则周公其人也周公盖成武王之意而已然武王末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7a 页 WYG0706-0564c.png
 受命而周公行之故孔子言孝必以周公与武王并
 天子之所以严其父者于是为不可加矣亲萌于膝
 下之时严滋于日长之际二者圣人因之爱敬之教
 所由兴也故亲生之膝下爱之本也以养父母日严
 敬之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此爱之所以不可割也
 君臣之义也此敬之所以不可简也父母生之续莫
 大焉人子之发肤即父母之传体天下之相续者未
 有亲于此者也夫如是安得不爱君亲临之厚莫重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7b 页 WYG0706-0564d.png
 焉国积尊而极于君家积尊而极于亲天下之相临
 者未有重于此者也夫如是安得不敬以上三节皆
 反覆推明爱敬之理以见教之本于顺人而人之不
 可以逆此也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
 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此为爱敬他人者言也
 将以为顺而实则凶自以为得而其失甚大冉三言
 之甚明其不可也先亲而后人言之顺也自亲而及
 人行之顺也言顺则可宣于口故可道行顺则合于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8a 页 WYG0706-0565a.png
 人心故可乐自是推之无所往而不顺焉积之为德
 义散之为行事望其容止之状察其进退之仪皆顺
 道也皆吉德也一动容一举足无有逆于道者非天
 下之至孝其孰能与于此可尊言其意象可法言其
 事迹可观可度之别亦然德义作事容止进退四者
 即言行之目也故独于言行用两思字惟其所发不
 苟故其所著见者无不善也古文思皆作斯亦不可
 苟之意也畏而爱之其心也则而象之其迹也德教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8b 页 WYG0706-0565b.png
 道之也政令齐之也博爱敬让德义皆德教也礼乐
 好恶皆政令也畏而爱之畏之在初爱之在久君子
 之为皆然畏生于严爱生于亲皆出于孝也则而象
 之则犹拟度也象犹仿效也拟度其人而仿效其
 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身不行道则虽教之
 而不成令之而不行也宋景文公曰郊曰天配以祖
 远而敬之也明堂曰帝配以父近而亲之也此说得
 之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9a 页 WYG0706-0565c.png
事亲章
 居上不骄君道也为下不乱臣道也在丑夷不争兄
 弟朋友之道也前五者止施于父母之身此三者通
 于天下国家矣此三者不除虽能备前五者不足以
 为孝也圣人之教人皆欲其广而充之故每进愈深
 孔孟之言大率如此
 五者备谓之能事亲未足以尽孝子之名也必除后
 三者而后足以为孝观辞意便可见也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9b 页 WYG0706-0565d.png
 圣人教人常自小而至大然此但教人之法耳若圣
 人行之则虽小节而大在其中且如居则致其敬能
 致其敬则岂复有骄争悖乱之事如养则致其乐能
 致其乐则岂复有危亡兵刑之忧若在圣人行之则
 止用一字而天下之善备矣至于教人则不能且教
 之以敬其父母而不敢慢娱其父母而使之乐然后
 引而伸之使之推事亲之敬以至于统臣妾统百姓
 统万国无往而不致其敬推养亲之乐以至于保四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0a 页 WYG0706-0566a.png
 海保社稷保宗庙无往而不致其乐此一章之内所
 以有五者三者之序也
 五者备矣皆人子之善行也三者不除皆人子之恶
 行也
五刑章
 罪莫大于不孝陈法以禁之也此大乱之道也明理
 以谕之也非圣人非孝之非语意与非先王之法言
 非尧舜之道同先儒作非毁之未通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0b 页 WYG0706-0566b.png
广要道章广至德章
 言孝悌礼乐皆归于礼者自其德言之谓之孝悌自
 其事言之谓之礼乐循而行之之谓礼行而乐之之
 谓乐观孟子事亲从兄章可见
 孝主于爱而要道至德二章皆主敬为言者敬则爱
 心存不敬则爱心亡敬者行孝之纲领也颜渊问仁
 仁主于爱而其目皆曰礼即是此意使天下之臣子
 弟皆乐其道谓之要道使天下之君父兄皆被其德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1a 页 WYG0706-0566c.png
 谓之至德要道言其操术之约至德言其流化之妙
 要言其发端至言其极效也
感应章
 天远故言明地近故言察易言观天文察地理孟子
 言明庶物察人伦用字与此皆同
 圣人之事天命德讨罪敕典秩礼皆有以合其心者
 敬之而已故知事父则知事天圣人之事地山川丘
 陵草木鸟兽皆有以成其顺者爱之而已故知事母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1b 页 WYG0706-0566d.png
 则知事地明察彰著四字当用司马文正公说
 故事天明故事地察故上下治凡三条而结以天地
 两条不言上下条者犹有尊有先宗庙修身凡四条
 而结以宗庙一条不言馀条也盖能其所难则易者
 在其中矣法服法言德行三条结以言行不及法服
 者亦此意也必有尊也必有先也明皇以为诸父诸
 兄是也此两条明上文长幼顺之义不忘亲也恐辱
 先也此所以申上文事父事母之义鬼神著矣此亦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2a 页 WYG0706-0567a.png
 中上文神明彰矣之义凡此皆上言其大意此言其
 事目也自此以下复总结其意而极言之其曰孝悌
 之至则总父母长幼言之也其曰通于神明则总天
 地宗庙言之也其曰光于四海则并举上下治而言
 之也
 孝悌虽是二事其寔秖是一理书曰惟孝友于兄弟
 未有爱其亲而不爱其亲之子者也故经文或并列
 长幼而止结父母或专言父母而忽及长幼凡以明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2b 页 WYG0706-0567b.png
 其理之一也明察顺治之下止结以明察二字尊先
 敬谨之下止结以致敬一条皆并列长幼而止结父
 母也资父爱敬之下忽以孝对敬君子之教以孝也
 下忽以臣与悌参言之皆专言父母而忽及长幼也
谏争章
 慈爱恭敬疏云爱出于内慈为爱体敬生于心恭为
 敬貌文义颇精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争友之说
 也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争子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3a 页 WYG0706-0567c.png
 之法也争臣之义有亲疏小大之异
事君章
 反复事君一章忧思恳恻之意惓惓如此此所谓以
 孝移忠者欤惟孔孟之心为能尽之此其所以居乱
 世事闇君而不害也
丧亲章
 孝经文体其发端结趋创问置答皆与小戴礼礼运
 燕居閒居哀公问儒行等篇相类孔子家语乃专用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3b 页 WYG0706-0567d.png
 此格成书虽其中多圣贤格言然其出也必在孔门
 七十子之后邹鲁诸儒记诵师说言孝言礼各以其
 类荟萃成篇恐人之不尊也故每篇皆假设夫子与
 人问答以贯穿之必使众说群义同出于一口之中
 一人之问其有辞义太远者则别为问端必使上承
 前说下起后义如文士作文之法而后已如谏争章
 所谓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
 父之令可谓孝乎此其上承下接牵合粘缀最为明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4a 页 WYG0706-0568a.png
 白者至于终篇复结之曰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
 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则又若问答之初先以默定
 为破题原题讲腹结尾之成模而后言之者此一格
 必近下诸儒所撰不若缁衣等记等篇汇载圣言各
 出子曰既不失当时之实而又不妨次第其法使浅
 深先后以序相承也论语与家语之异盖亦如此非
 谓家语皆非圣人之言也但其论载无法反以杂乱
 圣言为可惜耳大槩战国诸生所著之书其体皆然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4b 页 WYG0706-0568b.png
 如素问之书本自精奥而必假之黄帝岐伯之问答
 六韬言兵具亦为详实而以为一一尽出于武王之
 问大公之对则陋矣
 郑氏孝经以先王为大禹公羊氏春秋以王者为文
 王汉儒之泥往往类此
 明皇序亲誉二字盖用其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
 之刘炫明安国之本谓古文孝经二十二章也陆澄
 讥康成之注谓今文孝经十八章也刘炫隋人陆澄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5a 页 WYG0706-0568c.png
 晋人分注错经即杜预左氏傅序所谓分经之年与
 传之年相附也古者经各为一书不相错杂写之琬
 琰谓石台孝经也
 
 
 
 
 
项氏家说 附录卷一 第 15b 页 WYG0706-0568d.png
 
 
 
 
 
 
 
 项氏家说附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