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二程粹言 卷下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a 页 WYG0698-039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程粹言卷下
             宋 杨时 编
  天地篇
子曰霜金气也露星月之气也露结为霜非也雷由阴
 阳相薄而成盖沴气也
子曰雨水冰上温而下寒也陨霜不杀草上寒而下温
 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b 页 WYG0698-0398b.png
子曰日月之为物阴阳发见之尤盛者也
刘安节问人有死于雷霆者无乃素积不善常歉然于
 其心忽然闻震则惧而死乎子曰非也雷震之也然
 则雷孰使之乎子曰夫为不善者恶气也赫然而震
 者天地之怒气也相感而相遇故也曰雷电相因何
 也子曰动极则阳形也是故钻木戛竹皆可以得火
 夫二物者未尝有火也以动而取之故也击石火出
 亦然惟金不可以得火至阴之精也然轧磨既极则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a 页 WYG0698-0399a.png
 亦能热矣阳未尝无也
或问五德之运有诸子曰有之大河之患少于唐多于
 今土火异王也
关子明推占吉凶必言致之之由与处之之道曰大哉
 人谋其与天地相终始乎故虽天命可以人胜也善
 养生者引将尽之年善保国者延既衰之祚有定理
 也
子曰冬至之前天地闭塞可谓静矣日月运行未尝息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b 页 WYG0698-0399b.png
 也则谓之不动可乎故曰动静不相离
子曰致敬乎鬼神理也昵鬼神而求焉斯不知矣
子曰阴过之时必害阳小人道盛必害君子欲无害者
 惟过为防耳弗过防之从或戕之
或问天帝之异子曰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
 至妙谓之神以功用谓之鬼神以情性谓之乾其实
 一而已所自而名之者异也夫天专言之则道也
子曰天地所以不已有常久之道也人能常于可久之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a 页 WYG0698-0399c.png
 道则与天地合
或问日月有定形乎抑气散而复聚也子曰难言也然
 究其极致则二端一而已
范蜀公谓鬼神之际曰佛氏谓生为此死为彼无是理
 也子曰公无惑则有是言也蜀公曰鬼神影响则世
 有之子曰公有所见则无是言也
子曰卜筮在我而应之者蓍龟也祭祀在我而享之者
 鬼神也夫岂有二理哉亦一人之心而已卜筮者以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b 页 WYG0698-0399d.png
 是心求之其应如响徇以私意及颠错卦象而问焉
 未有能应者盖无其理也古之言事鬼神者曰如有
 闻焉如有见焉则是鬼神答之矣非真有见闻也然
 则如有见闻者谁欤
子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言理无二也若夫天之所为
 人之所能则各有分矣
子曰天地之心以复而见圣人未尝复故未尝见其心
子曰天地之道至顺而已矣大人先天不违亦顺理而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a 页 WYG0698-0400a.png
 已矣
或问鬼神之有无子曰吾为尔言无则圣人有是言矣
 为尔言有尔得不于吾言求之乎
子曰天地之间感应而已尚复何事
子曰日月之在天如人之有目目无背见日月无背照
 也
子曰气化之在人与在天一也圣人于其间有功用而
 已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b 页 WYG0698-0400b.png
子曰天地日月其理一致月受日光而不为之亏月之
 光乃日之光也地气不上腾天气不下降天气下降
 至于地中生育万物者乃天之气也
或问日食有常数者也然治世少而乱世多岂人事乎
 子曰天人之理甚微非烛理明其孰能识之曰无乃
 天数人事交相胜负有多寡之应耶子曰似之未易
 言也
子曰君子宜获福于天而有贫瘁夭折者气之所钟有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a 页 WYG0698-0400c.png
 不周耳
子曰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虚未尝暂息阳常盈阴常
 亏一盈一亏参差不齐而万变生焉故曰物之不齐
 物之情庄周强齐之岂能齐也
或谓张绎曰吾至于閒静之地则洒然心悦吾疑其未
 善也绎以告子子曰然社稷宗庙之中不期敬而自
 敬是平居未尝敬也使平居无不敬则社稷宗庙之
 中何敬之改修乎然则以静为悦者必以动为厌方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b 页 WYG0698-0400d.png
 其静时所以能悦静之心又安在哉
或问人多惑于鬼神怪异之说何也子曰不明理故也
 求之于事事则奚尽求之于理则无蔽故君子穷理
 而已
子曰古今异宜人有所不便者风气之异也日月星辰
 皆气也亦自异于古耳月何食不受日光也何为不
 受与日相当阴盛抗阳不下于日也古者鼓以救日
 月之食然则月之食亦可鼓者以其助阳欤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a 页 WYG0698-0401a.png
子曰五祀非先王之典以为报邪则遗其重而举其轻
 者夫门之用顾大于井之功乎祭门而不祭井何说
 也
子曰当大震惧能自安而不失者惟诚敬而已
子曰静动者阴阳之本也五气之运则参差不齐矣
子曰史迁曰天与善人伯夷善人非耶此以私意度天
 道也必曰颜何为而夭蹠何为而寿指一人而较之
 非知天者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b 页 WYG0698-0401b.png
子曰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数鬼神者数也数者气之
 用也
或谓杀孝妇而旱岂非众冤所感邪子曰众心固冤之
 耳而一人之精诚自足以动天地也然则杀暴姑而
 雨岂妇冤既释邪子曰冤气固散矣而众心之愤亦
 平也
子曰天地之间善恶均于覆载未尝有意于简别也顾
 处之有道耳圣人即天地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a 页 WYG0698-0401c.png
子曰天地之化虽荡荡无穷然阴阳之度寒暑昼夜之变
 莫不有常久之道所以为中庸也
子曰万物皆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冬至祭天而祖配
 之以冬至者气至之始也万物成形于帝人成形于
 父故以季秋享帝而父配之以季秋者物成之时也
子曰事鬼神易为尸难孝子有思亲之心以至诚持之
 则可尽其道矣惟尸象神祖考所以来格者也后世
 巫觋盖尸之遗意但流为伪妄不足以通幽明矣致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b 页 WYG0698-0401d.png
 神必用尸后世直以尊卑势遂不行三代之末亦不
 得已焉而废耳
子曰物之名义与气理通贯天之所以为天本何为哉
 苍苍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盖自然之理也名出
 于理音出于气字书由是不可胜穷矣
子曰阴阳之气有常存而不散者日月是也有消长而
 无穷者寒暑是也
子曰天理生生相续不息无为故也使竭智巧而为之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8a 页 WYG0698-0402a.png
 未有能不息也
子曰在此而梦彼心感通也已死而梦见理感通也明
 乎感通则何远近死生今古之别哉杨定鬼神之说
 其能外是乎
子曰老氏言虚能生气非也阴阳之开阖相因无有先
 也无有后也可谓今日有阳而后明日有阴则亦可
 谓今日有形而后明日有影也
或问天地何以不与圣人同忧也子曰天地不宰而成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8b 页 WYG0698-0402b.png
 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子曰天地生物之气象可见而不可言善观于此者必
 知道也
  圣贤篇
或问圣人有过乎子曰圣人而有过则不足以为圣人
 矣曰夫子学易而后无大过者何谓也子曰非是之
 谓也犹删诗定书正乐之意也自期年至于五十然
 后乃赞易则易道之过误者鲜矣曰易亦有过乎曰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9a 页 WYG0698-0402c.png
 如八索之类乱易者多矣
子曰圣人之道犹天然门弟子亲炙而冀及之然后知
 其高且远也使诚若不可及则趋向之心不几于怠
 乎故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曰吾无隐乎耳吾非生
 知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非独使资质庸下者勉思企
 及而才气高迈者亦不敢躐等而进也
子曰损益文质随时之宜三王之法也孔子告颜渊为
 邦者万世不易之法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9b 页 WYG0698-0402d.png
子曰孟子论子濯孺子之事特曰不背师可称也非言
 事君之道也事君而若此不忠之大也
子曰齐桓之正正举其事尔非大正也管子之仁仁之
 功尔非至仁也
或问泰伯之三让子曰不立一也逃焉二也文身三也
或问赵盾越境果可免乎子曰越境而反且不讨贼犹
 不免也必曰越境而不反然后可免耳
子曰泰山虽高矣绝顶之外无预乎山也唐虞事业自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0a 页 WYG0698-0403a.png
 尧舜观之亦犹一点浮云过于太虚耳
子曰桓魋不能害己孔子知矣乃微服过宋象将杀己
 舜知之矣乃同其忧喜饥溺而死有命焉而禹稷必
 救之国祚脩短有数焉而周公必祈之知性命并行
 而不相悖然后明圣人之用
子曰颜回在陋巷淡然进德其声气若不可闻者有孔
 子在焉若孟子安得不以行道为己任哉
或问圣人亦有为贫之仕乎子曰为委吏乘田是也或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0b 页 WYG0698-0403b.png
 曰亦为之兆乎曰非也为鲁司寇则为之兆也或人
 因以是勉子从仕子曰至于饥饿不能出门户之时
 又徐为之谋耳
子曰子厚之气似明道
子曰天子之职守宗庙而尧舜以天下与人诸侯之职
 守社稷而大王委去之惟圣贤乃与于此学者守法
 可也
子曰圣贤在上天下未尝无小人也能使小人不敢肆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1a 页 WYG0698-0403c.png
 其恶而已夫小人之本心亦未尝不知圣贤之可说
 也故四凶立尧朝必顺而听命圣人岂不察其终出
 于恶哉亦喜其面革畏罪而已苟诚信其假善而不
 知其包藏则危道也是以虽尧舜之盛于此未尝无
 戒戒所当戒也
或问伐国不问仁人然则古之人不伐国其伐者皆非
 仁人乎子曰展禽之时诸侯以土地之故暴民逞欲
 不义之伐多矣仁人所不忍见也况忍言之乎昔武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1b 页 WYG0698-0403d.png
 王伐纣则无非仁人也
子曰强者易抑子路是也弱者难彊宰我是也
子曰信一也而有浅深七十子闻一言于仲尼则终身
 守之而未必知道此信于人者也若夫自信孰得而
 移之
刘安节问曰志笃于善而梦其事者正乎不正子曰是亦
 心动也曰孔子梦见周公何也子曰圣人无非诚梦
 亦诚不梦亦诚梦则有矣梦见周公则有矣亦岂寝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2a 页 WYG0698-0404a.png
 而必梦梦而必见周公欤
子语杨迪曰近所讲问设端多矣而不识大槩夫二三
 子岂皆智不足以知之由不能自立于众说漂照之
 间耳信不笃故也仲尼之门人其所见非尽能与圣
 人同也惟不敢执已而惟师之信故求而后得夫信
 而加思乃致知之方也若纷然用疑终亦必亡而已
 矣
子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汉王允唐李德裕功未及成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2b 页 WYG0698-0404b.png
 而祸败从之者不知苞桑之戒也
李观有言使管仲而未死内嬖复六人何伤桓公之伯
 乎子曰管仲为国政之时齐侯之心未蛊也既蛊矣
 虽两管仲将如之何未有蛊心于女色而尽心于用
 贤也
或问郭璞以鸠占何理也子曰举此意向此事则有此
 兆象矣非鸠可占也使鸠可占非独鸠也
或问孔子不幸而遇害于匡则颜子死之可乎不可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3a 页 WYG0698-0404c.png
 子曰今有二人相与远行则患难有相死之道况回
 于夫子乎曰亲在则可乎子曰今有二人相与搏虎
 其致心悉力义所当然也至于危急之际顾曰吾有
 亲则舍而去之是不义之大者也其可否当预于未
 行之前不当临难而后言也曰父母存不许友以死
 则如此义何子曰有可者远行搏虎之譬也有不可
 者如游侠之徒以亲既亡乃为人报仇而杀身则乱
 民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3b 页 WYG0698-0404d.png
子曰知几者君子之独见非众人所能及也穆生为酒
 醴而去免于胥靡之辱姜肱为土室之隐免于党锢
 之祸薛山守箕山之节免于新室之污其知几矣
子曰汉世之贤良举而后至若公孙弘犹强起之者今
 则求举而自进也抑曰欲廷对天子之问言天下之
 事犹之可也苟志于科目之美为进取之资而已得
 则肆失则沮肆则悦沮则悲不贤不良孰加于此
子曰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天下之难者李固王允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4a 页 WYG0698-0405a.png
 周顗王导之徒是已
刘安节问高宗得傅说于梦何理也子曰其心求贤辅
 虽寤寐不忘也故精诚既至则兆见乎梦文王卜猎
 而获太公亦犹是也曰岂梦之者往乎抑见梦之者
 来乎曰犹之明鉴有物必鉴岂可谓与鉴物有往来
 哉
或问周公欲代武王之死其有是理邪抑曰为之命邪
 子曰其欲代其兄之死也发于至诚而奚命之论然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4b 页 WYG0698-0405b.png
 则在圣人则有可移之理也
子曰圣贤于乱世虽知道之将废不忍坐视而不救也
 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难彼之进图其
 暂安而冀其引久苟得为之孔孟之屑为也王允之
 于汉谢安之于晋亦其庶矣
子曰仲尼无迹颜子之迹微显孟子之迹著见
子曰颜子示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和气自然不言而
 化者也孟子则显其才用盖亦时焉而已矣学者以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5a 页 WYG0698-0405c.png
 颜子为师则于圣人之气象类矣
子曰古人以兄弟之子犹子也而人自以私意小智观
 之不见其犹也或谓孔子嫁其女异于兄弟之女是
 又以私意小智观之不知圣人之心也夫孔子盖以
 因其年德相配而归之何避嫌之有避嫌之事贤者
 且不为而况圣人乎
子曰陈平言宰相之职近乎有学
子曰颜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累其心而改其所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5b 页 WYG0698-0405d.png
 乐也
子曰伯夷不食周粟其道虽隘而又能不念旧恶其量
 亦宏
朱光庭问周公仰而思之者其果有所合乎子曰周公
 固无不合者矣如其有之则必若是其勤劳而不敢
 已也
子曰游酢杨时始也为佛氏之学既而知不足安也则
 来有所请庶乎其能变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6a 页 WYG0698-0406a.png
谢良佐既见明道退而门人问曰良佐何如子曰其才
 能广而充之吾道有望矣
子曰颜子虚中受道子贡亿度而知之
子曰子厚尧夫之学善自开大者也尧夫细行或不谨
 而其卷舒运用亦熟矣
子曰邦无道而自晦以免患可以为智矣而比干则非
 不知也
子曰颜孟知之所至则同至于渊彝温淳则未若颜子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6b 页 WYG0698-0406b.png
 者
子曰观武帝问贤良禹汤水旱厥咎何由公孙弘曰尧
 遭洪水不闻禹世之有洪水也而不对所由奸人也
子曰尧舜生而知之者也汤武学而至之者也文之德
 似尧舜禹之德似汤武虽然皆圣人也
子曰身之言履也反之言归乎正也
子曰仲尼元气也颜子犹春生也孟子则兼秋杀见之
 矣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7a 页 WYG0698-0406c.png
子曰学圣人者必观其气象乡党所载善乎其形容也
 读而味之想而存之如见乎其人
子曰鲁卫齐梁之君不足与有为孔孟非不知也然自
 任以道则无不可为者也
子曰颜子具体顾微耳在充之而已孟子生而大全顾
 未粹耳在养之而已
子曰传圣人之道以笃实得之者曾子是也易箦之际
 非几于圣者不及也推此志也禹稷之功其所优为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7b 页 WYG0698-0406d.png
 也
子曰圣人无梦气清也愚人多梦气昏也孔子梦周公
 诚也盖诚为夜梦之影也学者于此亦可验其心志
 之定否操术之邪正也
子曰周勃入北军问士卒如有右袒将何处哉已知其
 心为刘氏者不必问也当是之时非陈平为之谋亦
 不能济矣迎文帝于霸桥而请问则非其时见河东
 守尉于其国而严兵则非其事几于无所能者由不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8a 页 WYG0698-0407a.png
 知学也
子曰仲尼浑然乃天地也颜子粹然犹和风庆云也孟
 子岩岩然犹泰山北斗也
周茂叔曰荀卿不知诚子曰既诚矣尚何事于养心哉
子曰王仲淹隐德君子也其书有格言非其自著也续
 之者剿入其说耳所谓售伪必假真也通之所得粹
 矣非荀扬所及续经其伪益甚矣自汉以来制诏之
 足纪者寡矣晋宋以后诗之足采者微矣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8b 页 WYG0698-0407b.png
孙觉问孔明何如人也子曰王佐曰然则何以区区守
 一隅不能大有为于天下也子曰孔明欲定中原与
 先主有成说矣不及而死天也曰圣贤杀一不辜而
 得天下则不为孔明保一国杀人多矣子曰以天下
 之力诛天下之贼义有大于杀也孔子请讨陈恒使
 鲁用之能不戮一人乎曰三国之兴孰为正子曰蜀
 之君臣志在兴复汉室正矣
子曰杨墨学仁义而失之者则后之学者有不为仁义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9a 页 WYG0698-0407c.png
 者则其失岂特杨墨哉
子曰与巽之语闻而多碍者先入也与与叔语宜碍而
 信者致诚也
子曰君子正已而无恤乎人沙随之会晋侯怒成公后
 期而不见鲁当是时国家有难彼曲我直君子不以
 为耻也
子曰世云汉高能用子房非也子房用汉高耳
子曰扬子云去就无足观其曰明哲煌煌旁烛无疆则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19b 页 WYG0698-0407d.png
 悔其蹈乱无先知之明也其曰逊于不虞以保天命
 则欲以苟容为全身之道也使彼知圣贤见几而作
 其及是乎苟至于无可奈何则区区之命亦安足保
 也
子曰尧夫襟怀放旷如空中楼阁四通八达也
子曰扬子云之过非必见于美新投阁也夫其黾勉莽
 贤之间而不能去是安得为大丈夫哉
子曰韩信多多益办分数明而已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0a 页 WYG0698-0408a.png
子曰君实谓其应世之具犹药之参苓也可以补养和
 平不可以攻治沉痼自处如是必有救之之术矣
或问舜能化瞽象于不格奸而何为不能化商均也子
 曰舜以天下与人必得如己者故难于商均之恶岂
 闻如瞽象之甚焉
子曰张良进退出处之际皆有理盖儒者也
子曰孔门善问无若颜子而乃终日如愚无所问也
子曰司马君实能受尽言故与之言必尽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0b 页 WYG0698-0408b.png
子曰颜子默识曾子笃实得圣人之道者二子也
或谓颜子为人殆怯乎子曰孰勇于颜子颜子曰舜何
 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孰勇于颜子
或问汉文多灾异汉宣多祥瑞何也子曰如小人日行
 不善人不以为言君子一有不善则群起而议之一
 道也白者易污全者易毁一道也以风雅考之幽王
 大恶为小恶宣王小恶为大恶一道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1a 页 WYG0698-0408c.png
子曰孟子言已志有德之言也论圣人之事造道之言
 也
子曰子贡之知亚于颜子知之而未能至之者也
或问伊尹出处有似乎孔子而非圣之时何也子曰其
 任也气象胜
子曰人有颜子之德则有孟子之事功孟子之事功与
 禹稷并
或问孟子何以能知言子曰譬之坐乎堂上则其辨堂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1b 页 WYG0698-0408d.png
 下之声如丝竹也苟杂处乎众言之间群音嚣嚣然
 已且不能自明尚何暇他人之知乎
子曰孔子为宰为陪臣皆可以行大道若孟子必得宾
 师之位而后行也
子曰明叔明辨有才气其于世务练习盖美才也其学
 晚溺于佛所谓日月至焉而已者岂不可惜哉
游酢得西铭诵之则涣然于心曰此中庸之理也能求
 于语言之外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2a 页 WYG0698-0409a.png
子曰和叔任道风力甚劲而深潜镇密则于与叔不逮
鲜于侁问曰颜子何以能不改其乐子曰知其所乐则
 知其不改谓其所乐者何乐也曰乐道而已子曰使
 颜子以道为可乐而乐乎则非颜子矣他曰侁以语
 邹浩浩曰吾虽未识夫子而知其心矣
或谓佛氏引人入道比之孔子为径直乎子曰果其径
 也则仲尼岂固使学者迂曲其所行而难于有至哉
 故求径途而之大道是犹冒险阻披荆棘以祈至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2b 页 WYG0698-0409b.png
 四达之衢尔
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
 则速孔子也孔子圣之时者也知易者莫如孟子矣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春秋
 天子之事也知春秋者莫如孟子矣
子曰孔子之道著见于行如乡党之所载者自诚而明
 也由乡党之所载而学之以至于孔子者自明而诚
 也及其至焉一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3a 页 WYG0698-0409c.png
子曰闻善言则拜者禹之所以为圣也以能问于不能
 者颜子之所以为贤也后之学者有一善则充然而
 自足哀哉
或问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而于拂父母之心孰重子
 曰非直不告也告而不可然后尧使之娶耳尧以君
 命命瞽瞍舜虽不告尧固告之矣在瞽瞍不敢违而
 在舜为可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于是乎皆得曰
 然则象将杀舜而尧不治焉何也子曰象之欲杀舜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3b 页 WYG0698-0409d.png
 无可见之迹发人隐慝而治之非尧也
子曰伊尹之耕于莘傅说之筑于岩天下之事非一一
 而学之天下之贤才非人人而知之也明其在我者
 而已
子曰董子有言仁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度越诸子远矣
或问陋巷贫贱之人亦有以自乐何独颜子子曰贫贱
 而在陋巷俄然处富贵则失其本心者众矣颜子箪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4a 页 WYG0698-0410a.png
 瓢由是万钟由是
子曰有学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可以入道门人曰何
 谓也子曰真积力久则入荀卿之言也优而柔之使
 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河之浸膏泽之润
 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杜预之言也思之思之又重思
 之思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积
 也管子之言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以入道而三子
 初不能及此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4b 页 WYG0698-0410b.png
子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
 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子曰老氏之言杂权诈秦愚黔首其术盖有所自
或问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太公知之素矣恐民之
 未信也故假梦卜以重其事子曰然则是伪也圣人
 无伪
子曰盟可用要之则不可用要而盟与不盟同使要盟
 而可用则卖国背君亦可要也是故孔子舍蒲人之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5a 页 WYG0698-0410c.png
 约而卒适卫
子曰颜子之怒在物而不在已故不迁
子曰仲尼之门不仕于大夫之家惟颜闵曾子数人而
 已
或问小白子纠孰长子曰小白长何以知之子曰汉史
 不云乎齐桓杀其弟盖古之传者云尔有如子纠兄
 也管仲辅之为得正小白既夺其国而又杀之则管
 仲之与桓公乃不与同世之仇也若计其后功而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5b 页 WYG0698-0410d.png
 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甚害于义而启后世反复不
 忠之患乎
子曰生而知之者谓理也义也若古今之故非学不能
 知也故孔子问礼乐访官名而不害乎生知也礼乐
 官名其文制有旧非可凿知而苟为者
子曰人所不可能者圣人不为也或曰周公能为人臣
 所不能为陋哉斯言也
子曰荀子谓博闻广见可以取道欲力行尧舜之所行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6a 页 WYG0698-0411a.png
 其所学皆外也
子曰工尹商阳追吴师既及之而曰我朝不坐宴不与
 杀三人足以反命夫商阳惟当致力君命而乃行私
 情于其间慢莫甚焉孔子盖不与也其曰杀人之中
 又有礼焉盖记礼者之谬也
子曰曾子易箦之际志于正而已矣无所虑也与行一
 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者同心也
子曰孔子之道得其传者曾子而已矣时门弟子才辩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6b 页 WYG0698-0411b.png
 明智之士非不众也而传圣人之道者乃质鲁之人
 也观易箦之事非几于圣者不足以臻此继其传者
 有子思则可见矣
刘安节问孔子未尝以仁许人而称管仲曰如其仁何
 也子曰阐幽之道也子路以管仲不死于子纠为未
 仁其言仲者小矣是以圣人推其有仁之功或抑或
 扬各有攸当圣人之言类如此学者自得可也
子曰在邦家而无怨圣人发明仲弓使之知仁也然在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7a 页 WYG0698-0411c.png
 家而有怨者焉舜是也在邦而有怨者焉周公是也
子曰尧舜孔子语其圣则不异语其事功则有异
子曰象忧喜舜亦忧喜天理人情之至也舜之于象周
 公之于管叔其用心一也管叔初未尝有恶使周公
 逆度其兄将畔而不使是诚何心哉惟管叔之畔非
 周公所能知也则其过有所不免矣
子曰齐王欲养弟子以万钟使夫国人有所矜式其心
 善矣于孟子有可处之义也然时子以利诱孟子门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7b 页 WYG0698-0411d.png
 人故孟子曰我非欲富也如其欲富则辞十万而受
 万乎故当知孟子非不肯为国人矜式者特不可以
 利诱耳
子曰不已则无间天之道也纯则不二文王之德也文
 王其犹天欤
或问庄周何如子曰其学无礼无本然形容道理之言
 则亦有善者
子曰世之博闻强识者众矣其终未有不入于禅学者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8a 页 WYG0698-0412a.png
 特立不惑子厚尧夫而已然其说之流亦未免于有
 弊也
子曰瞻之在前未能及也忽焉在后则又过也其差甚
 微其失则有过不及之异是微也惟颜子知之故兴
 卓尔之叹也
或问后世有作虞帝弗可及何也子曰譬之于地肇开
 而种之其资毓于物者如何其茂也久则渐磨矣虞
 舜当未开之时及其聪明如此其盛宜乎后世莫能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8b 页 WYG0698-0412b.png
 及也胡不观之有天地之盛衰有一时之盛衰有一
 月之盛衰有一辰之盛衰一国有几家一家有几人
 其荣枯休戚未有同者阴阳消长气之不齐理之常
 也
子曰知之既至其意自诚其心自正颜子有不善未尝
 不知知之至也知之至是以未尝复行有复行焉者
 知之不至耳
子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或过或不及无非恶也杨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9a 页 WYG0698-0412c.png
 墨之类是也
明道十五六时周茂叔论圣道之要遂厌科举慨然欲
 为道学而未知其方也及泛滥于诸家出入于释老
 者几十年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明道志康节之墓曰先生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
 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王之事为可必至及其学益老
 德益邵玩心高明观天地运化阴阳消长以达乎万
 物之变然后颓然乎顺浩然乎归德气粹然望之可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29b 页 WYG0698-0412d.png
 知其贤然不事表暴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污
 清明坦夷洞彻中外其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乐
 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乐其德不肖者服
 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之功亦多矣昔七十子学
 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惟曾子所以告子思而子思所
 以授孟子者耳其馀门人各以其才之所宜为学虽
 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则众矣况后此千有馀
 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所从来独先生之学得之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0a 页 WYG0698-0413a.png
 李挺之挺之得之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
 李穆之言及其行事槩可见也而先生纯一不杂汪
 洋高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
 门户之众各有所因而入者与语成德者昔难其居
 若先生之道以其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
伯淳既没公卿大夫议以明道先生号之子为之言曰
 周公死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
 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0b 页 WYG0698-0413b.png
 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天
 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千
 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天不慭遗哲人早
 世学者于道知所向然后见斯人之为功知所至然
 后见斯名之称情山可夷谷可堙明道之名亘万古
 而长存也
  君臣篇
子曰人君欲附天下当显明其道诚意以待物恕巳以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1a 页 WYG0698-0413c.png
 及人发政施仁使四海蒙其惠泽可也若乃暴其小
 惠违道干誉欲致天下之亲已则其道狭矣非特人
 君为然也臣之于君竭其忠诚致其才力用否在君
 而已不可阿谀逢迎以求君之厚已也虽朋友亦然
 修身诚意以待之疏戚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
 从苟合以求人之与己也虽乡党亲戚亦然
子曰君道以人心悦服为本
子曰君臣朋友之际其合不正未有久而不离者故贤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1b 页 WYG0698-0413d.png
 者顺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子曰君子有为于天下惟义而已不可则止无苟为亦
 无必为
子曰止恶当于其微至盛而后禁则劳而有伤矣君恶
 既甚虽以圣人救之亦不免咈违也民恶既甚虽以
 圣人治之亦不免于刑戮也
子曰人臣以忠信善道事其君者必达其所蔽而因其
 所明乃能入矣虽有所蔽亦有所明未有冥然而皆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2a 页 WYG0698-0414a.png
 蔽者也古之善諌者必因君心所明而后见纳是故
 讦直强果者其说多忤温厚明辨者其说多行爱戚
 姬将易嫡庶是其所蔽也素重四老人之贤而不能
 致是其所明也四老人之力孰与夫公卿及天下之
 心其言之切孰与周昌叔孙通也高祖不从彼而从
 此者留侯不攻其蔽而救其明也赵王太后爱其少
 子长安君不使为质于齐是其蔽也爱之欲其富贵
 久长于齐是其所明也左师触詟所以导之者亦因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2b 页 WYG0698-0414b.png
 其明尔故其受命如响夫教人者亦如此而已
子曰小人之于君能深夺其志未有由显明以道合者
子曰王者奉若天道动无非天者故称天王命则天命
 也讨则天讨也尽天道者王道也后世以智力持天
 下者霸道也
子曰人臣身居大位功盖天下而民怀之则危疑之地
 也必也诚积于中动不违理威福不自已出人惟知
 有君而已然后位极而无逼上之嫌势重而无专权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3a 页 WYG0698-0414c.png
 之过斯可谓明哲君子矣周公孔明其人也郭子仪
 有再造社稷之功威震人主而上不疑之也亦其次
 欤
张子厚再召如京师过子曰往终无补也不如退而閒
 居讲明道义以资后学犹之可也子曰何必然义当
 往则往义当来则来耳
子曰刚健之臣事柔弱之君而不为矫饰之行者鲜矣
 夫上下之交不诚而以伪也其能久相有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3b 页 WYG0698-0414d.png
或问升卦有大臣之事乎子曰道何所不在曰大臣而
 犹升也则何之矣子曰上则升君于道下则升贤于
 朝已则止其分耳分则当止德则当升也尽是道者
 文王也
子曰士有志在朝廷而才不足者有才可以济而诚不
 至者诚苟至焉正色率下则用之天下治矣
刘安节问赐鲁天子礼乐以祀周公可乎子曰不可人
 臣而用天子之所用周公之法乱矣成王之赐伯禽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4a 页 WYG0698-0415a.png
 之受皆过也王氏谓人臣有不能为之功而周公能
 之故赐以人臣不能用之礼乐非也人臣无不能为
 之功周公亦尽其分耳人臣所当为者而不为则谁
 为之也事亲若曾子可也其孝非过乎子之分也亦
 免责而已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苟不尽其责之所
 当为则事业何自而立而谓人臣有不能为之功是
 犹曰人子有不能为之孝也而可乎后世有恃功责
 报而怏怏于君者必此之言夫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4b 页 WYG0698-0415b.png
子曰当为国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矣而犹不免则何
 也苟惟致其命安其然则危塞险难无足以动其心
 者行吾义而已斯可谓之君子
子曰君子之处高位也有拯而无随焉在下位也则有
 当拯有当随焉
或问为官僚而言事于长理直则不见从也则如之何
 子曰亦权其轻重而已事重于去则当去事轻于去
 则当留事大于争则当争事小于争则当已虽然今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5a 页 WYG0698-0415c.png
 之仕于官者其有能去者必有之矣而吾未之见也
范公为谏官尝谏上曰今欲富国强兵将何以为子闻
 之曰野哉乌足以格其君周礼所记亦有强富之术
 惟孟子为梁惠王言利之不可为至于不夺不餍言
 兵之不可用至于及其所爱也庶乎其可矣
子曰凡谏说于君论辨于人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
子曰臣贤于君则辅君以所不能伊尹之于太甲周公
 之于成王孔明之于刘禅是也臣不及君则赞助之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5b 页 WYG0698-0415d.png
 而已
子曰君子之事君也不得其心则尽其诚以感发其志
 而已诚积而动则虽昏蒙可开也虽柔弱可辅也虽
 不正可正也古之人事庸君常主而克行其道者以
 已诚上达而其君信之之笃耳管仲之相桓公孔明
 之辅后主是也
或问陈平当王诸吕时何不谏曰王陵廷争不从则去
 其位平自意复谏者未必不激吕氏之怒也夫汉初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6a 页 WYG0698-0416a.png
 君臣徒以智力相胜胜者为君其臣之者非心悦而
 臣事之也当王诸吕时而责平等以死节庸肯苟死
 乎
子曰士方在下自进而干君未有信而用之者也古之
 君子必待上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崇巳以为大
 也盖尊德乐道之诚心不如是不足与有为耳
或谓屯之九五曰屯其膏然则人君亦有屯乎子曰非
 谓其名位有损也号令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威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6b 页 WYG0698-0416b.png
 权去已而不识所收如鲁昭公高贵乡公是也或不
 胜其忿起而骤正之则致凶之道其惟盘庚周宣乎
 修德用贤追先王之政而诸侯复朝焉盖以道驯致
 不以暴为之也若唐之僖宗昭宗是也恬然不为至
 于屯极则有亡而已
昔有典选其子当迁官而固不之迁者其心本自以为
 公而不知乃所以为私也或曰古者直道而行于嫌
 有所不必避后世人伪竞生是以不免耳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7a 页 WYG0698-0416c.png
子曰非无时也时者人之所为盖无其人耳
子曰择才而用虽在君以身许国则在已道合而后进
 得正则吉矣汲汲以求遇者终必自失非君子自重
 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世之心非不切必待礼而后
 出者以此
子曰事君者知人主不当自圣则不为謟谀之言知人
 臣义无私交则不为阿党之计
或问臣子加谥于君父当极其美有诸曰正终大事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7b 页 WYG0698-0416d.png
 加君父以不正之谥知忠孝者不为也
子曰人臣之义位愈高而思所以报国者当愈勤饥则
 为用饱则飞去是以鹰犬自期也曾是之谓爱身乎
或谓礼局设官地清而职閒可居也子曰朝廷举动有
 一违礼则礼官当任其责安得谓之閒
或曰未有大臣如介甫得君者子曰介甫自知之其求
 去自表于上曰忠不足取信事事待于自明使君臣
 之契果深而有是言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8a 页 WYG0698-0417a.png
子曰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
子曰君子不轻天下而重其身不轻其身而重天下凡
 为其所当为不为其所不可为者而已
或问孔子事君尽礼而人以为謟礼与謟异矣謟何疑
 于尽礼子曰当时事君者于礼不能尽也故以讥圣
 人非孔子而言必曰小人以为謟也孔子曰人以为
 謟而已圣人道大德宏故其言如此
子进讲至南容三复白圭中侍谓讲至南字请隐之子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8b 页 WYG0698-0417b.png
 不听讲毕进曰人君居兆人之上处天下之尊只惧
 怕人过为崇奉以生骄慢之心此皆进习謟媚以养
 之耳昔仁宗之世宫嫔谓正月为初月易蒸饼曰炊
 饼皆此类天下至今以为非嫌名旧名请勿复讳也
 翼日孙觉讲曰子畏于正子曰以讳之故独无地名
 可称也谓畏于正此何义也
司马温公吕申公韩康公上子行义于朝遂命以官典
 西都之教子辞不听又辞曰上嗣位之初方图大治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9a 页 WYG0698-0417c.png
 首拔一人于畎亩之中宜得英材使天下耸动知朝
 廷之急贤也今乃官使庸常之人则天下何望后世
 何观朝廷之举何为臣之受也何义臣虽至愚敢贪
 宠禄以速戾于厥躬是以罔虞刑威而必尽其说愿
 陛下广知人之明以照四方充取臣之心以求真贤
 求之以其方待之以其道虽圣贤亦将为陛下出矣
 况如臣者何足道哉又不听而召之至京师且使校
 雠馆阁子以布衣造朝也则曰草莱之臣蒙召而至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39b 页 WYG0698-0417d.png
 未见君先受命非礼也既见于廷又命之陛对遂有
 讲筵之除子退而上疏曰知人则哲尧舜所难臣进
 对于顷刻之间陛下见臣何者而遽加擢任也今之
 用臣盖非常之举必将责其报效此天下之所观听
 也苟或不然则失望于今而贻笑于后可不谨哉臣
 请有所言焉古之人君守成业而致盛治者莫如周
 成王其所以成德则由乎周公周公之辅成王也幼
 而习之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人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0a 页 WYG0698-0418a.png
 故习与性长化与心成今陛下春秋方富辅养之道
 不可不至也所谓辅养之道非谓告诏以言过而后
 谏也尤在涵养薰陶之而已矣今夫一日之间接贤
 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宦官之时少则气质自化德
 器自成臣欲谨选贤德之士以侍劝讲讲读既罢常
 留以备访问从容燕语不独渐摩德义至于人情物
 态稼穑艰难日积既久自然通达比之深处宫闱为
 益多矣夫傅德义者在乎防闻见之非节嗜欲之过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0b 页 WYG0698-0418b.png
 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谨之心故左右近
 侍宜选老成重厚小心之人服饰器用皆须朴实之
 物俾华巧靡丽不至于前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凡动
 作言语必使劝讲者知之庶几随事箴规应时谏正
 调护圣躬莫过乎此矣人君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
 柄百官畏惧而莫敢仰视万方崇奉而所欲必得苟
 非知道畏义所养如此其成则中常之君无不骄肆
 英明之主自然满假此古今同患治乱所由也所以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1a 页 WYG0698-0418c.png
 周公告成王称前王之德以寅畏祗惧为首云夫儒
 者得以经术进说于人君言听则志行自昔抱道之
 士孰不愿之顾恨弗获然自古君臣道合靡不由至
 诚感通信以发志臣也道未行于室家善未孚于乡
 党而何足以动人主之心乎苟不度其诚之未至而
 姑善辞说于进退之间为一时之观则可矣必欲通
 于神明光于四海久而无斁臣知其不可也是以欲
 进而思义喜时以愧已夫海宇至广贤俊非一人愿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1b 页 WYG0698-0418d.png
 博谋群臣旁加收择期得出类之贤寘诸左右辅成
 圣德则为宗社生灵之福矣久之意有不合上书太
 后曰臣鄙人也少不喜进取以读书求道为事于兹
 几三十年昔在两朝累为当涂者荐扬臣于是时自
 顾道学之不足不愿仕也及上嗣位陛下临朝大臣
 仰体求贤愿治之心搜扬岩穴首及微臣以为召而
 不往子思孟轲则可盖二人者处宾师之位不往所
 以规其君也如臣微贱食土之毛而为王民召而不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2a 页 WYG0698-0419a.png
 至则邦有常宪矣是以奔走承命甫至阙庭之外又
 有馆职之除方且表辞遂蒙赐对臣于是时尚未有
 意于仕也进至帘陛咫尺天光未尝一言及于朝政
 陛下视臣岂求进者哉既而亲奉玉音擢寘经筵事
 出望外惘然惊惕臣于斯时虽以不才而辞然许国
 之心已萌矣辞不获命于是服勤厥职夫性朴而言
 拙臣之所短也若夫爱上之心事上之礼告上之道
 则不敢不尽也陛下心存至公躬行大道开纳忠言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2b 页 WYG0698-0419b.png
 委用耆德直欲举太平不止于因循苟安而已苟能
 日谨一日天下之事诚不足虑而方今所谓至急为
 长久之计则莫若辅养上德历观前古成就幼主莫
 备于周公为万世之法愿陛下扩高世之见以圣人
 之言为必可信以先王之道为必可行勿狃滞于近
 规勿迁惑于众口然后知周公诚不我欺也考之立
 政之书其言常伯常任之尊与缀衣虎贲之贱同以
 为戒要在得人以为知恤者鲜也终篇反覆惟此一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3a 页 WYG0698-0419c.png
 事而已夫仆臣正厥后克圣左右侍御仆从罔匪正
 人旦夕承弼然后起居出入无违礼也发号施令无
 不善也后世不复知此以为人主就学所以涉书史
 览古今也夫此一端而已苟曰如是而足则能文宫
 人可以备劝讲知书内侍可以充辅导又何必置官
 设职求贤德之士哉自古帝王才质鲜不过人然完
 德有道之君至少其故何哉皆辅养不得其道而势
 位使之然也臣服职以来六侍经筵但见诸臣拱手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3b 页 WYG0698-0419d.png
 默坐当讲说者竦立案傍解释数行则已肃退如此
 虽弥年积岁所益几何也亦已异于周公辅成王之
 道矣或以为上方冲幼宜尔者不知本之论也古之
 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大学之法以豫为先盖
 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主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
 前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者日复一日虽有
 谗说摇惑不能入也若为之不豫及乎稍长私虑偏
 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纯全不可得已故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4a 页 WYG0698-0420a.png
 所急在先而不忧其太早也或又曰圣上天资至美
 自无违道则尤非也莫圣于禹而益以丹朱傲游慢
 虐为之戒禹岂不知是也以唐太宗之聪睿躬历艰
 难力平祸乱年亦长矣其始也恶隋焬帝之侈丽毁
 其层观未六五年乃欲治乾阳殿矣人心奚常之有
 所以圣贤处崇高之位当盛明之际不忘规戒为虑
 至深远也况幼冲之君而可懈于闲邪拂违之道乎
 夫开发之道有方而明习之益至切夫学悦而后入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4b 页 WYG0698-0420b.png
 宜使上心泰而体舒然后有所悦怿今也前对大臣
 动虞违谬一言之出史必书之非所以逊人主之志
 而乐于学也凡侍讲读皆使兼视他职比于辅导则
 弗专矣夫告于人者非积其诚意则不能感发古人
 以蒲卢喻教谓以诚化也今夫钟怒而击之则声武
 悲而击之则声哀诚意之入也其于人亦犹是矣若
 使营营于职事纷纷于心思及至上前然后责功于
 简册望化于颊舌不亦浅乎道衰学废世不得闻此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5a 页 WYG0698-0420c.png
 言也久矣虽闻之必笑之以为迂且诞也陛下高识
 远见当蒙鉴采圣学不传臣幸得之于遗经不自量
 度方且区区驾其说于学以示天下后世不虞幸会
 得备讲说于人主之侧诚使臣得以所学上沃帝聪
 则圣人之道有可行之望岂特臣之幸哉
神宗首召伯淳首访致治之要子对曰君道稽古正学
 明善恶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至正君志定
 而天下之治成矣上曰定志之道何如子对曰正心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5b 页 WYG0698-0420d.png
 诚意择善而固执之也夫义理不先定则多听而易
 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移必也以圣人之训为
 必当从以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为后世驳杂之政
 所牵滞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改信道极于笃自
 知极于明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必期致治如三代之
 隆而后已也然患常生于忽微而治亦戒乎渐习故
 古之人君虽从容燕閒必有诵训箴谏左右前后罔
 匪正人辅成德业臣愿尊礼老成访求儒学之士不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6a 页 WYG0698-0421a.png
 必劳以官职俾日亲便坐讲论道义又博延俊彦陪
 侍法从朝夕延见讲磨治体则睿治益明王猷允塞
 矣今四海靡靡日益偷薄末俗哓哓无复廉耻盖亦
 尊德乐义之风未孚而笃诚忠厚之化尚郁也惟陛
 下稽圣人之训法先王之治体乾刚健而力行之则
 天下之幸上嘉纳焉
明道告神宗曰人君当防未萌之欲上拱手前坐曰当
 为卿戒之因论人才上曰朕未之见也曰陛下奈何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6b 页 WYG0698-0421b.png
 轻天下士上耸然曰朕不敢明道之未为台谏也察
 荆公已信用矣明道每进见必陈君道以至诚仁爱
 为本未尝一言及功利上始疑其迂阔而礼猊不少
 替也一日极论治道上敛容谢曰此尧舜之事也朕
 何敢当明道愀然曰陛下此言非天下之福上益敬
 之荆公画策寖行子意多不合令出有不便者即论
 奏之其尤有益则论大臣不同心谓小臣预大计谓
 青苗收二分之息谓鬻祠部度牒良民为僧谓民情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7a 页 WYG0698-0421c.png
 怨咨而公论壅遏谓兴利之臣日进而尚德之风寖
 衰上不敢用子遂以罪去
明道补外官入辞上犹眷眷问政他日明道曰当是时
 吾不能感动君心顾吾学未至德未成也虽然河滨
 之人捧土塞孟津亦复可笑人力不胜以至于今岂
 非命哉
  心性篇
刘安节问心有限量乎曰天下无性外之物以有限量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7b 页 WYG0698-0421d.png
 之形气用之不以其道安能广大其心也心则性也
 在天为命在人为性所主为心实一道也通乎道则
 何限量之有必曰有限量是性外有物乎
子曰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也心无远近
子曰占出于自然之理声发于自然之气听声者知其
 资之善恶善卜者知其人之姓氏是一道也
子曰论性而不及气则不备论气而不及性则不明
子曰冲漠无朕而万象森然未应不为先已应不为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8a 页 WYG0698-0422a.png
 如百寻之木本根枝叶则一气也若曰高明之极无
 形可见必也形诸轨辙之间非也高明之极轨辙之
 间皆一贯耳
子曰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
 待于闻见
子曰告子言生之谓性通人物而言之也孟子道性善
 极本原而语之也生之谓性其言是也然人有人之
 性物有物之性牛有牛之性马有马之性而告子一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8b 页 WYG0698-0422b.png
 之则不可也使孟子不深问告子不嗣说乌知告子
 之未知义孟子为知言
子曰凡物既散则尽未有能复归本原之地也造化不
 穷盖生气也近取诸身于出入息气见阖辟往来之
 理呼气既往往则不返非吸既往之气而后为呼也
或问性与天道是诚不可得而闻乎子曰可自得之而
 不可以言传也他日谢良佐曰子贡即夫子之文章
 而知性与天道矣使其不闻又安能言之夫子可谓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9a 页 WYG0698-0422c.png
 善言子贡可谓善听
子曰人心必有所止无止则听于物惟物之听何所往
 而不妄也或曰心在我既已入于妄矣将谁使之子
 曰心实使之
子曰视听言动身之用也由中而应乎外制乎外所以
 养其中也
子曰心本至虚必应物无迹也蔽交于前其中则迁故
 视听言动必复于理制于外所以安其中也久则诚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49b 页 WYG0698-0422d.png
 矣
张子曰性通极于无气其一物耳命同禀于性遇其适
 然耳力行不至难以语性可以言气行同报异难以
 语命可以言遇也或问命与遇异乎子曰遇不遇即
 命也曰长平死者四十万其命齐乎子曰遇白起则
 命也有如四海九州之人同日而死也则亦常事尔
 世之人以为是骇然耳所见少也
或问韩文公扬雄言性如何子曰其所言者才耳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0a 页 WYG0698-0423a.png
或问尽心之道岂谓有恻隐之心而尽乎恻隐有羞恶
 之心而尽乎羞恶也哉子曰尽则无不尽苟一一而
 尽之乌乎而能尽
韩侍郎曰凡人视听言动不免幻妄者盖性之不善也
 子哂之曰谓性不善者则求一善性而易之可乎
子曰君子虑及天下后世而不止乎一身者穷理而不
 尽性也小人以一朝之忿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
 尽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0b 页 WYG0698-0423b.png
子曰天人无二不必以合言性无内外不可以分语
子曰理与心一而人不能会为一者有已则喜自私私
 则万殊宜其难一也
子曰气质沉静于受学为易
子曰志御气则治气役志则乱人忿欲胜志者有矣以
 义理胜气者鲜矣
王介甫曰因物之性而生之直内之敬也成物之形而
 不可易方外之义也子曰信斯言也是物先有性然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1a 页 WYG0698-0423c.png
 后坤因而生之则可乎
子曰动以人则妄动以天则无妄
子曰言愈多于道未必明故言以简为贵
子曰不知性善不可以言学知性之善而以忠信为本
 是曰先立乎其大者也
或曰穷理智之事也尽性仁之事也至于命圣人之事
 也子曰不然也诚穷理则性命皆在是盖立言之势
 不得不云尔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1b 页 WYG0698-0423d.png
子曰有为不善于我之侧而我不见有言善事于我之
 侧而我闻之者敬也心主于一也
或曰惟闭目静坐为可以养心子曰岂其然乎有心于
 息虑则思虑不可息矣
子曰人之知识未尝不全其蒙者犹寐也呼而觉之斯
 不蒙矣
子曰有得无得于其心气验之裕然而无不充悦者实
 有得也切切然心劳而气耗谓已有得皆揣度而知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2a 页 WYG0698-0424a.png
 之者也
子曰所守不约则泛然而无功约莫如敬
子曰守之必严执之必定少怠而纵之则存者亡矣
子曰义理客气相为消长者也以其消长多寡而君子
 小人之分曰以相远矣
子曰公则同私则异同者天心也
或问人有耻不能之心可乎子曰耻不能而为之可也
 耻不能而隐之不可也至于疾人之能又大不可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2b 页 WYG0698-0424b.png
 若夫小道曲艺虽不能焉君子不耻也
或问君子存之何所存也子曰存天理也天理未尝亡
 而庶民则亡之者众矣
或问志乎道而玩之不乐居之不安何也子曰毋乃助
 之长欤
子曰人莫不知命之不可迁也临患难而能不惧处贫
 贱而能不变视富贵而能不慕者吾未见其人也
或问敬忠孚信之别子曰一心之谓敬尽心之谓忠存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3a 页 WYG0698-0424c.png
 之于中之谓孚见之于事之谓信
子曰自得而动者犹以手举物无不从也虑而后动者
 犹以物取物有中有不中矣
或问人性本明其有蔽何也子曰性无不善其偏蔽者
 由气禀清浊之不齐也
子曰德性云者言性可贵也性之德言性所有也
张子曰太虚至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则浊浊则
 有碍碍则形窒矣子曰神气相极周而无馀谓气外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3b 页 WYG0698-0424d.png
 有神神外有气是两之也清者为神浊者何独非神
 乎
或问独处夜行而多惧心何也子曰烛理不明也明理
 则知所惧者皆妄又何惧矣知其妄而犹不免者气
 不充也敬不足也
子曰以私已为心者枉道拂理謟曲邪佞无所不至不
 仁孰甚焉
子曰尽性至命必本于孝弟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刘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4a 页 WYG0698-0425a.png
 安节问曰孝弟之行何以能尽性至命也子曰世之
 言道者以性命为高远孝弟为切近而不知其一统
 道无本末精粗之别洒扫应对形而上者在焉世岂
 无孝弟之人而不能尽心至命者亦由之而弗知也
 人见礼乐坏崩则曰礼乐亡矣然未尝亡也夫盗贼
 人之至不足道者也必有统属必有听顺然后能群
 起而谓礼乐一日亡可乎礼乐无所不在而未尝亡
 也则于穷神知化乎何有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4b 页 WYG0698-0425b.png
子曰未有不能体道而能无思者故坐忘则坐驰有忘
 之心是则思而已矣
或问性之成形犹金之为器欤子曰气比之金可也不
 可以比性
子曰言不足以得意得意则言可忘矣非心自得之终
 非已物
子曰泛乎其思之不如守约思则来舍则去思之弗熟
 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5a 页 WYG0698-0425c.png
子曰天德云者谓所受于天者未尝不全也苟无污坏
 则直行之耳或有污坏则敬以复之耳其不必治而
 修则不治而修义也其必治而修则治而修亦义也
 其全天德一也
或问性善而情不善乎子曰情者性之动也要归之正
 而已亦何得以不善名之
子曰受于天之谓性禀于气之谓才才有善否由气禀
 有偏正也性则无不善能养其气以复其正则才亦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5b 页 WYG0698-0425d.png
 无不善矣
或问赤子之心与圣人之心何以异子曰赤子之心已
 发发而去道未远也圣人之心如明镜如止水
或问志意之别子曰志自所存主言之发则意也发而
 当理也发而不当私也
子曰弘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弘则无以居之
杨迪言于子曰心迹固夫子以为无可判之理迪也疑
 焉子曰然则舜同象之忧喜孟子不以为伪即是宜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6a 页 WYG0698-0426a.png
 精思以得之而何易言也
子曰与叔昔者之学杂故常以思虑纷扰为患而今也
 求所以虚而静之遂以养气为有助也夫养气之道
 非槁形灰心之谓也人者生物也不能不动而欲槁
 其形不能不思而欲灰其心心灰而形槁则是死而
 已也其从事于敬以直内所患则亡矣
游酢曰能戒谨于不睹不闻之中则上天之载可循序
 而进矣子曰是则然矣虽然其序如之何循之又如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6b 页 WYG0698-0426b.png
 何也荀卿曰始乎为士终也为圣其言是也而曰性
 者恶也礼者伪也然则由士而圣人者彼亦不知其
 所循之序矣可不深思而谨择乎
子曰有能全体此心学虽未尽但随分以应事物虽不
 中不远矣
子曰西北与东南人材不同气之厚薄异也
或问心有存亡乎子曰以心无形体也自操舍言之耳
 夫心之所存一主乎事则在此矣子因以目视地曰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7a 页 WYG0698-0426c.png
 过则无声臭矣其曰放心者谓心本善而流于不善
 是放也心则无存亡矣
子曰佛者平居高谈自谓见性得尽至其应物处事则
 有惘然不知者是实未尽所得也
或问有言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何也子曰求则
 是有思也思则是已发也然则何所据依何以用功
 哉子曰存养而已矣及其久也喜怒哀乐之发不期
 中而自中矣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7b 页 WYG0698-0426d.png
子曰不欲则不惑惑者由有所欲也欲非必盘乐也心
 有所向无非欲也
或曰心未有所感之时何所寓也子曰莫知其乡何为
 而求所寓有寓非所以言心也惟敬以操之而已
子曰邪说虽炽终不能胜正道以人之秉彝不可亡也
 然亦恶其善惑人心是以孟子欲正人心息邪说
子曰人必有仁义之心然后仁义之气睟然达于外
子曰善恶云云者犹杞柳之论也善恶混云者犹湍水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8a 页 WYG0698-0427a.png
 之说也
子曰人性果恶耶则圣人何为能反其性以至于斯也
子曰命受于天或者服饵致寿是天命而可增益也
子曰卜筮将以决疑也今之人独计其一身之穷通而
 已非惑夫
子曰君子以识为本行次焉今有人力能行之而识不
 足以知之则有异端之惑将流荡而不知反好恶失
 其宜是非乱其真虽有尾生之信曾子之孝吾弗贵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8b 页 WYG0698-0427b.png
 也
子厚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弗忘勿助长者其入神之
 奥乎学者欲以思虑求之既以自累其心于不神矣
 乌得而求之哉子曰有所事乃有思也无思则无事
 矣孟子于是论养气之道而未遽及夫神也子厚曰
 勿忘者亦不舍其灵明善应之耳子曰存不舍之心
 安得谓之灵明然则其能善乎子曰意必固我既亡
 之后必有事焉此学者所宜尽心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9a 页 WYG0698-0427c.png
子曰夜气之所存者良知也良能也苟扩而充之化旦
 昼之所梏为夜气之所存然后有以至于圣人也
子曰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不
 知则至于灭天理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
 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然
 则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觉莫要于思惟思为能
 窒欲
子曰自性得者皆善也而有仁义礼智之名者以其所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59b 页 WYG0698-0427d.png
 施之不同合而言之一道也舍而行之是悖理而违
 道也而世言道与性者必曰超然渺乎四端之外是
 亦不学之过也
子曰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德性所知不假闻见
子曰世之人乐其所不当乐不乐其所当乐慕其所不
 当慕不慕其所当慕皆由不思轻重之分不知求放
 心而求放鸡犬者也
子曰有一物而相离者如形无影不害其成形水无波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0a 页 WYG0698-0428a.png
 不害其为水有两物而必相须者心无目不能视目
 无心不能识也
子曰莫大于性小人云者非其性然也自溺于小而已
 是故圣人闵之
子曰人之性犹器受光于日佛氏言性犹置器日下倾
 此于彼耳日固未尝动也
子曰心具天德心有不尽则于天德不尽其于知天难
 矣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0b 页 WYG0698-0428b.png
子曰真元之气气所由生外物之气不得以杂之然必
 资物之气而后可以养元气本一气也人居天地一
 气之中犹鱼之在水饮食之真味寒暑之节宣皆外
 气涵养之道也
子曰神与气未尝相离不以生存不以死亡而佛言有
 一物不亡而常存能盗胎夺荫则无是理也
子曰不诚不庄而曰尽性者无之性之德无伪慢不免
 乎伪慢者未尝知其性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1a 页 WYG0698-0428c.png
子曰体会必以心谓体会非心于是有心小性大之说
 圣人之心与天为一或者滞心于智识之间故自见
 其小耳
或问克伐怨欲不行而非仁何也子曰无是四者非仁
 而何原宪之问在于止而不行未免于有是心也故
 曰可以为难而已盖将以起原宪之问而进之而宪
 不能也
或问君子存之如何其存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1b 页 WYG0698-0428d.png
 勿忘勿助长乃存之之道也
子曰无妄天性也万物各得其性一毫不加损矣
子曰感而遂通感非自外也
子曰退藏于密者用之源也
子曰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微而难得惟
 其如是所以贵于精一也精之一之然后能执其中
 中者极至之谓也
子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此子思开示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2a 页 WYG0698-0429a.png
 学者切要之语也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
 其意亦犹是也有得于此者乐则生生则乌可已也
 无得于此者役役于见闻知思为机变之巧而已
子曰知命者达理也受命者得其应也天之应若影响
 然得其应者常理也致微而观之未有不应者自浅
 狭之所见则谓其有差矣天命可易乎然有可易者
 惟其有德者能之
韩康公曰今有人顿然明尽者子信诸子曰必也生而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2b 页 WYG0698-0429b.png
 知之然未之见也凡所贵乎学者不谓生而知之者
 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
 事天也言其至也佛氏于阴阳生死古今未之识也
 而谓得夫形而上者与吾圣人无二致可乎人才智
 愈明其所陷溺愈深可不戒乎
子曰学必知自慊之道有一毫不自慊则子厚所谓有
 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也
子曰帅气在志养气在直内有私意则馁无不义则浩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3a 页 WYG0698-0429c.png
 然
子曰心活则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
子曰质之美者一明即尽浊滓浑化斯与天地同体矣
 庄敬持养抑其次也及其至则一也
或问多怒多惊何也子曰主心不定也
子曰心尽乎智周万物而不尽乎如死灰形尽乎动容
 周旋而不尽乎如槁木以寂灭湛静为道者其分远
 矣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3b 页 WYG0698-0429d.png
张子厚问伯淳曰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何也子
 曰所谓定者静亦定动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物
 为外牵已而从之是以性为有内外也性为随于外
 则当其在外时何者在内也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
 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语定
 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
 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
 物来而顺应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生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4a 页 WYG0698-0430a.png
 西也非其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人
 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其害在于是内而自私
 也用智也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
 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
 是反鉴而索照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
 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何
 物之为累哉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
 之当怒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圣人未尝绝物而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4b 页 WYG0698-0430b.png
 不应也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能以方怒
 之时遽忘怒心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
 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人物篇
子曰万物之始气化而已既形气相禅则形化长而气
 化消
子曰人以累物为患必以忘物为贤其失一也
子曰物固有是理因而充长之不俟乎造为故曰益长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5a 页 WYG0698-0430c.png
 裕而不设设则伪矣
子曰观物理以察已之理明则无往而不识矣
子曰君子循理故常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子曰时者圣人之所不能为也而人之智愚世之治乱
 圣人必示以可易之道者岂徒为教哉盖有其理也
子曰物形有小大精粗之不同神则一而已
子曰物相入则相说说则相入说以正为贵君子之道
 致说于民如天地之施焉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5b 页 WYG0698-0430d.png
子曰君子之自尚盖非一致有抱道不偶而高洁自守
 者焉有知止足之戒退而保身者焉有量能度分安
 于不求者焉有清介远引不屑世故者焉孔子所谓
 志则可者进退合道者也
子曰二气五行刚柔万殊圣人由一理复其初也
子曰非仁无以见天地
子曰感慨杀身常人之所易处死生之际雍容就义君
 子之所难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6a 页 WYG0698-0431a.png
子曰观物于静中皆有春意
子曰圣贤之处世莫不如大同之中有不同焉不能大
 同者是乱常拂理而已不能不同者是随俗习污而
 已
子曰一行非所以名圣人
子曰有志之士不以天下万物挠己巳立矣则运天下
 济万物必有馀裕
或曰凡人辨论自直其说求胜人而无含容之气何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6b 页 WYG0698-0431b.png
 子曰识量狭也圣人之有量天资也君子之有量学
 识也圣人与日月并明故天地同量下此者犹之江
 海也钟鼎也釜斛也斗筲也其涯虽异其受也不齐
 而未有不满者也惟道无限量知道者量必宏学而
 充之则亦随其知之所至而已人有受一荐而满者
 有得一官而满者推而上之至于为公辅而满者方
 其未满犹可蔽也既不能承则必盈溢不可掩也邓
 艾位登三公年七十矣其自处亦善及破蜀有功则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7a 页 WYG0698-0431c.png
 心动矣谢安闻苻坚之败不形喜色及折屐齿则心
 动矣有饮酒既醉而执礼愈恭者虽贤于颠沛而为
 酒所动一也富贵公子折身过于谦抑视骄傲者亦
 贤矣亦为富贵所动也
或问视朋友之过不告则不忠善告之不听则当何如
 子曰诚意交孚于未言之前虽不言而人信之矣不
 信者诚不至也
子曰匹夫悍卒见难而能死者多矣惟妻孥之牵情欲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7b 页 WYG0698-0431d.png
 之爱能断而不惑者鲜矣哉
子曰勇一也而用不同勇于气者小人也勇于义者君
 子也
刘安节问人有少而勇老而怯少而廉老而贪何为其
 然也子曰志不立为气所使故也志胜气则一定而
 不可变也曾子易箦之际其气微可知也惟其志既
 坚则虽死生之际亦不为之动况老少之异乎
子曰以已及物仁也推已及物恕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8a 页 WYG0698-0432a.png
子曰天下之聚贵以正聚不以正于人则为苟合于财
 则为悖入
子曰学者必识圣贤之体圣人犹化工也贤人犹巧工
 也剪䌽以为花设色以画之非不宛然肖之而欲观
 生意之自然则无之也
子曰不以已待物而以物待物是谓无我
子曰圣人之明犹日月不可过也过则不明矣
子曰一介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亦必有所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8b 页 WYG0698-0432b.png
子曰气之所钟有偏正故有人物之殊有清浊故有智
 愚之等
刘安节问太古之时人物同生子曰然纯气为人繁气
 为物乎子曰然其所生也无所从受则气之所化乎
 子曰然
子曰物穷而不变则无不易之理易者变而不穷也
子曰万物始生也郁结未通则实塞于天地之间至于
 畅茂则塞意亡矣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9a 页 WYG0698-0432c.png
子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乎志士力行守之于为乎顺
 理则裕而从欲则危乎
子曰君子之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亏者成之
 而已
张子曰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
 问乃有知子曰谓圣人无知则当不问之时其犹木
 石乎张子曰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故曰圣
 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69b 页 WYG0698-0432d.png
或问天民与大人之道何以异子曰顺天而行道者天
 民也顺天而为政者天吏也大人则进乎此矣
子曰君子处难贵守正而不知其他也守正而难不解
 则命也遇难而不固其守以自放于邪滥虽使苟免
 斯亦恶德也知义命不为也
子曰先儒母弟之说非也礼云立嫡子母弟者谓嫡也
 非以同母为加亲也以同母为加亲是知母而不知
 父非人道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0a 页 WYG0698-0433a.png
子曰圣人之德无所不盛古之称圣人者自其尤盛而
 言之尤盛者见于所遇也而或以为圣人有能有不
 能非知圣人者也
子曰厚责于吾所感薄责于吾所应惟君子能之
子曰圣人责人缓而不迫事正则已矣
或问君子之与小人处也必有侵陵困辱之患则如之
 何曰于是而能反已兢谨以远其祸则德益进矣诗
 不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0b 页 WYG0698-0433b.png
子曰人各亲其亲然后能不独亲其亲
子曰君子常过于厚小人常过于薄君子常过于爱小
 人常过于忍
子曰欲利已者必损人欲利财者必敛怨
子曰今之世称曰善人者岂如无恶可欲也哉殆亦昏
 弃无立之异名
子曰圣人之心未尝有在亦无不在盖其道合内外体
 万物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1a 页 WYG0698-0433c.png
子曰圣人之心虽当忧劳未尝不安静其在安静亦有
 至忧而未尝劳也
子曰万物之理皆至足而人于君臣父子之间不能尽
 其分者多矣
子曰无物无理惟格物可以尽理
或问圣人之道其难知也子曰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
 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盖曰未之思也夫何
 远之有是言也涵蓄无穷之旨学者宜深思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1b 页 WYG0698-0433d.png
子曰羁靮以御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制在人
 而不知羁靮之用本于马也圣人之化亦如之
子曰君子之道贵乎有成有济物之用而未及乎物犹
 无有也
子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子曰圣人天地之用也
子曰圣人尽道以其身之所行者教人是欲天下之人
 皆至于圣人之域也佛氏逃父弃家毁绝伦类独处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2a 页 WYG0698-0434a.png
 山林之下乃以所轻所贱者施诸人岂圣人君子之
 心哉
子曰凡物有形则声色臭味具焉四者之虚实均而实
 胜也意言数象亦然
子曰梦之所接无形声而心所感通则有形声之理物
 生者气聚也物死者气散也
子曰君子在蹇则有以处蹇在困则有以处困道无时
 而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2b 页 WYG0698-0434b.png
子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未有不善者成而后有败
 兴而后有衰得而后有失事无不然者故孔子赞之
 曰元者善之长也
子曰凡人有已必用才圣人忘已何才之足言
或问符瑞之事有诸子曰有之圣人不道焉何也曰因
 灾异而修德则无损因祯祥而自恃则有害是以不
 道也
子曰尧夫云能物物则我为物之人也不能物物则我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3a 页 WYG0698-0434c.png
 为物之物也夫人自人物自物其理昭矣
子曰合而生非来也尽而死非往也然而精气归于天
 形魄归于地谓之往亦可矣
子曰与昧者语如持掖醉人左扶之则右仆右扶之则
 左仆欲其卓立中途不可得也
子曰庄周言神人者非也圣而不可知则不可得而名
 故以神称之非谓神人加于圣人一等也
子尝言昔游乎雍华之间关西学者六七人从予行一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3b 页 WYG0698-0434d.png
 曰亡千钱仆者曰非晨装遗必涉水沉之矣子曰惜
 哉有谓子曰是诚可惜也又有曰微哉千钱亦何足
 惜也又有曰水中囊中人亡人得可以一视何叹何
 惜也子曰人苟得之则非亡矣今乃坠诸水则无用
 吾是以叹之及语吕与叔曰人之器识乃如是之不
 同也与叔曰夫三子之言何如子曰最后者善与叔
 曰善则善矣观夫子之言则见其有体而无用也予
 因善志之既十有五年阅故编见之思与叔不幸而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4a 页 WYG0698-0435a.png
 早死为之陨涕
子曰君子之学必日进则日新不日进者必日退未有
 不进而不退者惟圣人之道无进退以其所造者极
 也
子曰圣人之言其远如天若不可阶而升也其近若地
 则亦可以履而行也
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以共学学而善思然后
 可以适道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4b 页 WYG0698-0435b.png
子曰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取名者贼心
子曰君子好成物故吉小人好败物故凶
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心与事遇则内之所重者更互而
 见此一事重则此一事出惟能物各付物则无不可
 矣
子曰为有为而以无为为之是乃有为耳圣人无为异
 于是
子曰元气会则生圣贤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5a 页 WYG0698-0435c.png
子曰凡物参合交感则生离散不和则死
子曰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
 好
子曰圣人济物之心无穷而力或有所不及
子曰聚为精气散为游魂聚则为物散则为变观聚散
 则鬼神之情状著矣万物之始终不越聚散而已鬼
 神者造化之功也
子曰才高者多过过则一出焉一入焉才卑者多不及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5b 页 WYG0698-0435d.png
 不及者殆且弛矣
或曰凡物之出各自其气之所胜而化焉子曰何以见
 之曰如木之生新根既大则旧根化矣子曰是克也
 或曰克则木化为土而何子曰非化也克也物无一
 定盛衰相因古之人以迭王言五行尽之矣或曰五
 行一气也其本一物耳子曰五物也五物备然后生
 犹五常一道也无五则亦无道然而既曰五矣则不
 可浑而为一也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6a 页 WYG0698-0436a.png
子曰物有本末而本末非二道也
子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曰致曰位非圣人不
 能言子思盖得之云尔
子曰圣人无私无我故功高天下而无一介累其心盖
 有一介存焉未免乎私已也
子曰圣人之心如天地之造生养万物而不尸其功应
 物而见于彼复何存于此乎
子曰轻浮巧利之人去仁远矣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6b 页 WYG0698-0436b.png
子曰天理无私一入于私虽欲善其言行皆非礼
子曰不履圣贤之行则亦不能入其阃奥
子曰不可为而为之圣人无忘天下之心也
子曰隘与不恭君子不由拔本塞源之教也
子曰因是人有可喜则喜之圣人之心本无喜也因是
 人有可怒则怒之圣人之心本无怒也譬诸明镜诚
 悬美物至则美丑物至则丑镜何有美丑哉君子役
 物小人役于物今人见可喜可怒之事必容心其间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7a 页 WYG0698-0436c.png
 若不啻在已者亦劳矣
子曰上下一于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
 灵何所不至此圣人修已以安百姓之道也
子曰为恶之人原于不知思有思则心悟
子曰物未尝不齐也强欲齐之者非物不齐也汝自不
 齐耳
子曰上竿而戏者自数尺至于百尺习化其高也况圣
 人至诚妙物之功乎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7b 页 WYG0698-0436d.png
子曰圣人一言即全体用不期然而然也
子曰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
 禽兽何异矣
或问于传有言太古之时人有牛头蛇身者信乎子曰
 谓之人则无是矣或言其赋形之有肖焉则可谓云
 尔已矣
子曰物我一理明此则尽彼尽则通此合内外之道也
 语其大至天地之所以高厚语其小至于一草木所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8a 页 WYG0698-0437a.png
 以始终皆穷理之功也
子曰穷物理者穷其所以然也天之高地之厚鬼神之
 微显必有所以然者苟曰天惟高耳地惟厚耳鬼神
 惟微显耳是则辞而已尚何有哉
子曰惟圣人凝然不动
子曰惟圣人善通变
子曰五行在天地之间有则俱有无生出先后之次也
 或水火金木土之五者为有序不可也然则精神魂
二程粹言 卷下 第 78b 页 WYG0698-0437b.png
 魄意之五者为序亦不可也
 
 
 
 
 
 
 二程粹言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