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正蒙初义 提要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a 页 WYG0697-04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
 正蒙初义       儒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正蒙初义十七卷
   国朝王植撰植有皇极经世解别著录是编诠
    释正蒙于大全所收集释补注集解外取明
    高攀龙徐德夫
   国朝冉觐祖李光地张伯行之注列程朱诸说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b 页 WYG0697-0413b.png
    之后并采张子经学理窟语录性理拾遗三
    书相发明者附录之而各以己见参订于后
    其大旨谓张子见道原从儒释异同处入手
    故其言太虚皆与释氏对照又谓太虚有三
    义又谓程朱多不满此书太虚二字然晰其
    本旨殊涂同归正不必执程朱诸论以诋之
    又谓书笺诗序礼疏旧说张子所用为多今
    人习见习闻皆程朱遗泽遂咤而怪之但当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2a 页 WYG0697-0414a.png
    分别读之不宜横生訾议其立论皆持平颇
    能破门户之见其谓张子自注惟见于参两
    神化至当三十乐器者各一见于王禘者五
    乾称者四诸本或以集释之说误为自注又
    谓十七篇为苏炳所传张子手定李光地本
    多割裂其辨析皆为不苟至所称张伯行注
    出于他人之假名非所自著云出伯行面言
    亦足资考订也乾隆四十四年四月恭校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2b 页 WYG0697-0414b.png
    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3a 页 WYG0697-0414c.png
正蒙初义原序
余家世读书未尝就外傅幼时从家君授读继从先大
父馆于外先大父为学非圣之书不读岁九经性理诵
必周年八十馀犹彊记不忘诸从游问典故必举某经
篇目分剖辞义示之或取先儒之说相发明余读四子
书成诵即授孝经继以太极通书西铭继以正蒙曰注
疏仅诠圣人之言濂洛关闽所以传圣人之意也实裨
身心学不可后然余苦正蒙难读且以少注说为憾偶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3b 页 WYG0697-0414d.png
得一家言皆质问大略藏诸箧中书不可得者必借录
成帙如是者积之久乙酉乡荐后荐历四方获与十五
国贤士游辄时时以此为志盖阅二十馀载一再易藁
而后敢汇而次之当其晓披夜诵朝信暮疑旧说之存
者什五六而已其直空旧说自出心悟者亦往往而有
也先是同邑宋子锐臣晋州赵子彤元皆尝有志于是
互相往复者岁馀辛丑春谬叨南宫携所业于京邸同
年生蜚英陈君见而嗜之携之去次第手写成册只字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4a 页 WYG0697-0415a.png
片语皆惜若拱璧然余曰是书稡诸家成言颇踵训诂
馀习聊备初学之一义耳方欲芟其芜冗祛其岐二以
易今藁君何嗜之笃乎陈君曰说书欲莹白如话此帙
详明晓畅人人如意所欲出况横渠得自苦思力索之
馀方晦涩是惧何必若郭象注庄又以聱牙诘屈与横
渠较奇耶精理久蚀请就我录本速成之何如余曰诺
哉遂与家弟膺如宁文慎加覆校大义则决之家君三
阅月而告竣既为臆说十有七条总其纲要复识所由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4b 页 WYG0697-0415b.png
于书首以归陈君是正焉深泽王植自序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5a 页 WYG0697-0415c.png
  序论
程子答张子书曰所论大概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
 裕温柔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
 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明所照者如目所睹纤微尽
 识之矣考索至者如揣料于物见彷佛耳能无差乎
 更望充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子厚谨
 严才谨严便有迫切气象无宽舒之意○答杨中立
 书云横渠之言诚有过者乃在正蒙○子厚以清虚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5b 页 WYG0697-0415d.png
 一大明天道是以器言非形而上者○横渠立清虚
 一大为万物之源恐未安须兼清浊虚实乃可言神
 道体物不遗不应有方所
龟山杨氏曰正蒙之言关中学者尊信之与论语等其
 徒未尝轻以示人盖恐未信者不惟无益徒增其鄙
 慢尔如西铭一篇伊川谓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
 功皆前圣所未发也详味之乃见其用意之深性命
 之说虽扬雄犹未能造其藩篱况他人乎而世儒易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6a 页 WYG0697-0416a.png
 言之多见其妄也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以孔子之
 圣犹待五十而后知则所知盖有未易言者非止如
 世儒之说也学者当求之圣人不当徒为空言而已
五峰胡氏曰先生极天地阴阳之本穷神化一天人所
 以息邪说而正人心故自号其书曰正蒙其志大其
 虑深且远矣
朱子曰横渠作正蒙时或夜里默坐彻晓其勇如此故
 其书规模广大欲尽穷万物之理○正蒙精深难窥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6b 页 WYG0697-0416b.png
 测要其本原则不出六经语孟且熟读语孟以程门
 诸公之说求之涵泳其间自有所得然后此等文字
 可循次而及方见好处如今不须杂博却不济事无
 收拾也若果于此有味则世间一种无𦂳要文字皆
 是妄言绮语自无工夫看得矣○正蒙所论道体觉
 得源头有未是处故伊川云过处乃在正蒙答书之
 中云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盖横渠却只是一向
 苦思求将向前去却欠涵泳以待其义理自形见处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7a 页 WYG0697-0416c.png
 如云由气化有道之名说得是好终是生受辛苦圣
 贤便不如此说试教明道说便不同如以太虚太和
 为道体却只是说得形而下者皆是发而皆中节谓
 之和处○正蒙说道体处如太和太虚虚空云者止
 是说气说聚散处其流乃是个大轮回盖其思虑考
 索所至非性分自然之知若语道理惟是周子说无
 极而太极最好如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
 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亦说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7b 页 WYG0697-0416d.png
 得有理由气化有道之名如所谓率性之谓道是也
 然使明道形容此理必不如此说伊川所谓横渠之
 言诚有过者乃在正蒙以清虚一大为万物之原有
 未安等语概可见矣○答江仲谋论正蒙书曰道之
 极致物我固为一矣然岂独物我之间验之盖天地
 鬼神幽微隐显本末精粗无不通贯而为一也正蒙
 之旨不外是然圣贤言之亦已多矣正蒙之作复何
 为乎然须反覆研究其说求其所以一者而合之于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8a 页 WYG0697-0417a.png
 其所谓一者必铢铢而较之至于钧而必合寸寸而
 度之至于丈而不差然后为得也
门人范育序曰张夫子之为此书也有六经之所未载
 圣人之所未言盖道一而已语上极乎高明语下涉
 乎形气语大至于无间语小入于无朕一有窒而不
 通则于理为妄正蒙之言高者抑之卑者举之虚者
 实之碍者通之众者一之合者散之要之立乎大中
 至正之矩天之所以运地之所以载日月之所以明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8b 页 WYG0697-0417b.png
 鬼神之所以幽风云之所以变江河之所以流物理
 以辨人伦以正造端者微成能者著知德者崇就业
 者广本末上下贯乎一道过乎此者淫遁之狂言也
 不及乎此者邪诐之卑说也推而放诸有形而准推
 而放诸无形而准推而放诸至动而准推而放诸至
 静而准无不包矣无不尽矣无大可过矣无细可遗
 矣言若是乎其极矣道若是乎其至矣圣人复起无
 有间乎斯言矣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9a 页 WYG0697-0417c.png
门人苏炳序曰先生著正蒙书数万言一日从容请曰
 敢以区别成诵何如先生曰吾之作是书也譬之枯
 株根本枝叶莫不悉备充荣之者其在人力而已又
 如晬盘示儿百物具在顾取者何如耳于是辄就其
 编会归义例略效论语孟子篇次章句以类相从为
 十七篇
元儒黄氏瑞节曰张子有文集诸经说语录皆其门人
 记录之书朱子取以入近思录凡八十条惟正蒙乃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9b 页 WYG0697-0417d.png
 其手所撰著云○朱子掇取周子张子程子之书为
 近思录凡六百一十二条自正蒙来者二十六条又
 于正蒙中表章西铭自为一书尝述静春刘氏之说
 曰宋有四篇文字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是
 也二序伊川程子之笔云○又按东莱吕氏云知言
 胜正蒙朱子曰正蒙规模大知言小知言盖五峰胡
 氏所撰云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0a 页 WYG0697-0418a.png
  臆说(十有七条/)
正蒙一书二万五百馀言其中穷理格物之事多而工
 夫入手处亦未尝不详盖微而天人理气神化性命
 之精显而脩齐治平礼乐政教之赜细而一名一物
 曲文繁节之数罔不研精探微著厥要蕴故自谓如
 晬盘示儿百物具在又如枯株之根枝悉具充荣在
 人盖其规模大取精多用力宏矣无畏难而自阻无
 多疑而横议勿助勿忘方可卒业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0b 页 WYG0697-0418b.png
正蒙十七篇以首末二篇为经中十五篇为纬其间千
 条万绪无所不及而皆以首末为之纲领考其所言
 有与周程同者有与周程异者不同不足见本原之
 合若尽同又何以见各得之妙学者但当以张子之
 说还张子若执程周绪论以合之反多轇轕滋为扰
 耳
张子言太虚不若周子言太极之妙故程朱皆有所不
 满盖太极理也太虚气也言太极则太虚在其中而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1a 页 WYG0697-0418c.png
 太虚固不足以包太极也然张子必以太虚立言者
 盖有故焉蓝田吕氏称张子早岁尝访诸释老累年
 尽究其说知无所得乃反而求之六经窃意其早岁
 时已于二氏虚无之旨洞其底蕴熟于胸中及后求
 之六经仍从熟处思量因以见吾道之精与虚无之
 谬学者不究其由来而妄訾其失乌乎可也
太虚二字是看正蒙入手关头于此得解以下迎刃而
 解矣窃意太虚一而已矣而各节所举为言者不同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1b 页 WYG0697-0418d.png
 宜以三层槩之太虚无形坱然太虚此以浑然未形
 者言之为天地万物之大母在造化则本此以生天
 地在天地则本此以生人物乃气之本体先儒谓以
 清虚一大为万物之原恐未安者此也此第一层也
 清通不可象之神太虚为清无碍故神与夫升降飞
 扬未尝止息此以流行遍满者言之周乎天地人物
 之先而贯乎其内乃气之发用即太和之谓也言其
 清通则曰太虚言其流行则曰太和异名而同实者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2a 页 WYG0697-0419a.png
 也此第二层也于此层中析而言之有属之天地者
 乾坤清浊是也以理则言易简以气则言浮降有属
 之万物者品物流形是也以气则言散殊可象以形
 则言风雨雪霜万品山川要之皆在第二层中但既
 言清即合下有一浊字作对先儒谓不知形上还他
 是理形下还他是气者此也至万物散而为太虚散
 亦吾体此又从既生人物之后而要其终先儒谓其
 流乃是大轮回者此也此第三层也如此则各节所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2b 页 WYG0697-0419b.png
 言之太虚言虽殊而意自贯左右逢原而各尽其致
 矣窃将太和乾称二篇逐节思索觉头脑在此丝丝
 不乱于此未彻而但随文立训以求可通恐不免散
 钱一屋之诮耳
首末二篇或言太虚或言性性即指太虚之本体而言
 与程朱所谓性即理者亦微别其言神言化言命皆
 即太虚之流行者而分别言之盖寂然不动则一而
 已感而遂通乃有三者之异名性乃太虚第一层神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3a 页 WYG0697-0419c.png
 化命皆太虚之第二层也然性虽属第一层实贯乎
 第二三层之中盖太虚三层第以未发已发发本要
 归不容无辨非判然有三事也如首篇知死之不亡
 者可与言性性已带在第三层言凡此皆须善会
张子见道原从儒释异同处入手故其言太虚皆与释
 氏对照太虚第一层无形之本体所谓天者道所从
 出也释氏即以虚为道故以心法起灭天地所谓不
 知道者此也第二层太虚之清通而神正于气上见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3b 页 WYG0697-0419d.png
 功用而释氏以天地人事为幻妄疣赘所谓不知天
 人者此也第三层人物之散仍归太虚而释氏以为
 轮回复生所谓不知鬼者此也窃谓张子辟二氏处
 不但妄意天性数节其言虚言气直与之对照到底
 原其以此立说者正欲使吾道明而异说自息谓正
 蒙为张子辟邪之书可也
太虚是张子主见其言天言性处触著便提起首末二
 篇外如参两篇一神两化太虚无体神化篇虚灵照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4a 页 WYG0697-0420a.png
 鉴神之明也诚明篇未尝无之谓体体之谓性天性
 在人犹水性在冰大心篇释氏不知天性以心法起
 灭天地皆是此旨盖张子以太虚为性命之原万物
 之本故触处皆见此意朱子于太极二五谓周子些
 子活计尽在里许窃于横渠亦云
张子言天道言人性大意有二其谓太虚而神不滞于
 气者对庸人之拘于形器者言也如无碍故神性通
 极于无之类是也其谓以虚为体不离乎气者对二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4b 页 WYG0697-0420b.png
 氏之溺于虚无者言也如虚空即气有无虚实通为
 一物之类是也合看方无弊故每于一篇之中二义
 并见云
张子言人性分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与程朱大同惟其
 言命处则小异程朱所谓命者兼穷通得失而言张
 子则以当得而得者为命故曰通极于性遇不足以
 戕之又曰命天理皆于气数中认取理字而以此为
 正命至当得而不得者则以为遇之适然而非命也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5a 页 WYG0697-0420c.png
 虽似过高亦前此所未发
正蒙原本篇节苏氏所请定也窃意原书系张子所手
 著篇分十七则因苏氏之请而为之所谓辄就其编
 会归义例以类相从为十七篇者是也李注于难解
 之处割裂最多虽诠注易明恐失横渠本意不若大
 全原本为善矣
正蒙之有自注也见于参两神化至当三十乐器者各
 一见于王禘者五乾称者四有意旨未尽自为小注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5b 页 WYG0697-0420d.png
 以发之者有录经文成语而为之注明其意者当与
 大文参读以尽其义诸家本或有以旧注误作自注
 者如大心篇成心者私意也此章言心者亦指私心
 而言也夏虫疑冰以其不识皆杂以集释之说是也
 有以讹承讹而强为之解者如乾称篇舍气有象否
 二语误附次节是也
正蒙所援引不出四书五经用字间出老庄诸子远乡
 下邑及初学之士或寡陋莫知其由来者有之今为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6a 页 WYG0697-0421a.png
 详列篇章间录原注庶源流可考折衷有归焉至诗
 笺书叙礼疏旧说张子所用为多今人习见习闻皆
 程朱遗泽遂咤而怪之不知于时正学初明义未大
 畅但当分别读之不宜横肆訾议而学者于此亦可
 想见程朱之虚心精力多少甘苦也
横渠集正蒙而外有经学理窟一卷语录一卷性理拾
 遗一卷其中与正蒙相发明者俱足见先生意旨而
 诸家正蒙说多考据未详遂涉彷佛影响之间今为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6b 页 WYG0697-0421b.png
 附录各节之下庶得相参以得其真又先儒说关正
 蒙者大全多为录入非惟一书之折衷实穷理之准
 的也今仍之至诸为朱子所采取者亦附详于后用
 备考焉
濂洛关闽并垂百世而正蒙之传未若程朱之书之盛
 者义蕴宏深复声句聱牙故也训释之家或未晰本
 旨但执程朱绪馀以杂之反是又或食耳信目但执
 程朱绪馀以诋之士或瞽守一师罔知别择其贻误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7a 页 WYG0697-0421c.png
 岂细故哉考正蒙注大全所收集释补注集解外尝
 得数家焉集注明季无锡高忠宪公攀龙云从甫著
 发明明季嘉兴徐某德夫甫著补训本朝词林牟阳
 冉觐祖永光甫著李注大学士安溪李光地厚庵甫
 著张注大宗伯仪封张伯行孝先甫著然余尝面质
 之宗伯曰非我所为他人假我之名者耳华注康熙
 庚子举人无锡华希闵豫原甫著集释三书未详纂
 述姓氏或曰集解明正德间四明余本子华甫著补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7b 页 WYG0697-0421d.png
 注明正统间副都御史常熟吴讷思庵甫著合诸家
 之说互参异同删烦订谬正蒙一书亦庶几可得其
 大凡乎
太和至至当九篇及末之乾称一篇皆通篇一意血脉
 贯通虽文多不相蒙而大意可会作者至有司四篇
 皆节各一义随见属书与前之血脉贯通者微异大
 易乐器王禘三篇则训释之体耳窃谓血脉贯通者
 宜于文不相蒙之中会其大意相属之处发明补训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8a 页 WYG0697-0422a.png
 因意之相贯并欲其文之相承反致瞻顾失旨迤逦
 无序其失也蔓前十馀篇称引诗书之文虽体若训
 释而意在发明本篇与大易三篇不同补注槩以注
 释之体律之而未尽意言联注之妙其失也离至其
 节次相属或一节一意或数节同意或前后节各一
 意而蝉联以相足宜先求本节之义以达其旨然后
 参相属之故以尽其理而诸家又或失之杂或失之
 固也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8b 页 WYG0697-0422b.png
诸家之说大抵前者疏而后者密前者略而后者详今
 于前说未确而后说为之驳正者或偶存前说或专
 录后说俱以后说为主若一节大意立说语意虽训
 诂之细亦初学所必需今于诸家节旨明确者皆摘
 一存之或有未确则僭补愚见之内顺讲有可存者
 即列节旨后间于诸家之说有删繁去复或增减数
 字而存之者亦窃效朱子所谓其说有病不欲更就
 下面安注脚之意而未敢云有似也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9a 页 WYG0697-0422c.png
经书之有注释期于发明义理而止囫囵因袭依口学
 舌者固非好学深思之士若偏执己见而是我非人
 亦好异之过也涵泳白文玩其意趣合观前后求其
 指归书之精理自出而又宜以平实为主无蹈新奇
 纤巧之径庶得紫阳家法若人操一说以诠注为筑
 室以异同成聚讼能必人之信我如我之自信乎愚
 见附入诸家后者特千虑之一得自知孤陋寡闻谬
 戾孔多先生长者不以为不足教而辱进之使获闻
正蒙初义 提要 第 19b 页 WYG0697-0422d.png
 所未闻敬当虚怀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