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572-071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帝王宅京记卷十四
             昆山顾炎武撰
  建康
   吴
吴志孙权傅曰建安十六年自吴徙治秣陵十七年城
石头改秣陵为建业
张纮傅曰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572-0717d.png
注引江表傅曰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
地势冈阜连石头闻故老父云昔秦始东巡会稽经此
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
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权善其议未能从也后刘备之东吴宿于秣陵周观地
形亦劝权都之权曰智者意同遂都焉黄都二年自公
安都鄂改名武昌
黄龙元年秋九月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572-0718a.png
赤乌八年秋八月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
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十年
春二月权适南宫三月改作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

江表傅载权诏曰建业宫乃朕从京来所作将军府寺
耳材柱率细皆已腐朽常恐损坏今未复西可徙武昌
宫材瓦更缮治之有司奏言曰武昌宫已二十八岁恐
不堪用宜下所在通更伐致权曰大禹以卑宫为美今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572-0718b.png
军事未己若更通伐妨损农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
(建康宫殿簿曰太初宫中有神龙殿去县三里左太冲/吴都赋曰抗神龙之华殿是也赤乌殿在县东北五里)
十一年春三月宫成
孙亮傅曰五凤二年冬十二月作太庙
孙皓傅曰甘露元年秋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徙都武

宝鼎元年冬十二月还都建业
二年夏六月起显明宫冬十二月皓移居之(太康地记/曰吴有太)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572-0718c.png
(初方三百丈权所起也昭明宫方五百丈皓所作也避/晋讳故曰显明 吴历云显明在太初之东江表傅曰)
(孙皓营新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又破坏/诸营大开园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工役之费以亿)
(万计陆凯/固谏不从)陆凯傅上疏言武昌土地寔危险而塉埆非
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
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臣闻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谣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
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宋书礼志曰孙权始都武昌及建业不立郊兆至末年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572-0718d.png
太元元年十一月祭南郊其地今秣陵县南十馀里郊
中是也
又曰孙权于建业立兄长沙桓王策庙于朱爵桥南子
亮代立明年正月于宫东立权庙曰太祖庙孙皓追尊
父和曰文皇帝宝鼎二年立庙京邑号曰清庙
   晋
晋书元帝本纪曰建武兀年春三月立宗庙社稷于建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572-0719a.png
冬十一月丁卯立太学
大兴元年冬十一月新作听讼观
礼志曰大兴二年立南郊于已地
成帝本纪曰咸和四年春正月苏硕攻台城焚太极东
堂城阁皆尽二月以建平园为宫
五年秋九月造新宫始缮苑城
世说曰桓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
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陈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572-0719b.png
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
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
七年冬十二月庚戌帝迁于新宫
八年春正月辛亥朔诏曰昔大贼纵暴宫室焚荡元恶
虽剪未暇营筑有司屡陈朝会逼狭遂作斯宫子来之
劳不日而成既获临御大飨群后九嫔充庭百官象物
知君子勤礼小人尽力矣思蠲密网咸同斯会其赦五
岁刑以下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572-0719c.png
礼志曰咸和八年正月于覆舟山南立北郊
又曰咸和中诏内外诸军戏兵于南郊之场故其地因
名斗场
宋书礼志曰明帝大宁三年七月始诏立北郊未及建
而帝崩故成帝咸和八年正月追述前旨于覆舟山南
立之
本纪又曰咸康二年新作朱雀浮桁
二年春正月辛卯立太学(宋书礼志孝武时以太学在/水南县远有司议依升平元)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572-0719d.png
(年于中堂权/立行太学)
礼志曰海西公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
孝武帝本纪曰太元三年春二月乙巳作新宫帝移居
会稽王邸秋七月辛巳帝入新宫
谢安傅曰是时宫室毁坏安欲缮之尚书令王彪之等
以外寇为谏安不从竟独决之宫室用成皆仰模玄象
合体辰极而役无劳思
王彪之傅孝武帝本纪曰彪之与谢安共掌朝政安欲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572-0720a.png
更营宫室彪之曰中兴初即位东府殊为俭陋元明二
帝亦不改制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
是以更营修筑方之汉魏诚为俭约复不至陋殆合丰
约之中今日可随时增益修补而已强寇未殄正是休
兵养士之时何可大兴功力劳扰百姓耶安曰宫室不
壮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任天下事当保国宁家朝政
惟允岂以修屋宇为能耶安无以夺之故终彪之之世
不改造焉(彪之以太元/二年十月卒)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572-0720b.png
徐广晋纪曰孝武宁康二年尚书令王彪之等启改作
新宫太元三年二月内外军六千人始营筑至七月而
成太极殿高八丈长二十七丈广十丈尚书谢万监视
赐爵关内侯大匠毛安之关中侯(此言启作新宫出/于彪之似未审)
宋明帝文章志曰太元中新宫成议者欲屈王献之题
榜以为万代宝谢安与王语次因及魏时起凌云阁忘
题榜乃使韦仲将悬梯上题之欲以风动其意王解其
旨正色曰此奇事韦仲将魏朝大臣安可使其若此有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572-0720c.png
以知魏德之不长安知其心乃不复逼之本纪又曰六
年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以居

十六年春正月庚申改筑太庙
秋九月新庙成
礼志曰太庙殿正室十四间东西储各一间合十六间
栋高八尺四寸
本纪又曰十七年秋八月新作东宫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572-0720d.png
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
夏四月新作永安宫
二十一年秋九月帝崩于清暑殿帝为清暑殿有识者
以为清暑反为楚声哀楚之徵也俄而帝崩
王雅傅曰帝起清暑殿于后宫开北上阁出华林园与
美人张氏同游止惟雅与焉
宋书五行志曰晋孝武太元中立内殿名曰清暑少时
而崩时人曰清暑者反言楚声也果有哀楚之声有人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572-0721a.png
曰非此之谓也谶云代晋者楚及桓玄篡位自号曰楚
桓玄傅曰将修殿宇乃移入东宫又开东掖平昌广莫
及宫殿诸门皆为三道
宋书礼志曰晋氏南迁立南郊于已地
安帝本纪曰义熙十年城东府(宋书武帝本纪亦曰义/熙十年筑东府起府舍)
   宋
南史宋文帝本纪曰元嘉十五年秋七月新作东宫
宋书文帝本纪曰元嘉二十年春正月于台城东西开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572-0721b.png
万春千秋二门
又曰元嘉二十年度宫之辰地八里之外整制千亩开
阡陌御耕坛于中阡东陌北
又曰元嘉二十年复立国子学二十七年废故洛京社
又曰礼左宗庙右社稷历代遵之
稷在庙之右而江左又然也吴时宫东门雩门疑吴社
社亦在宫东与庙同所也宋仍旧无所改作
二十三年筑北堤立玄武门于乐游园北筑景阳山于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572-0721c.png
华林园(何尚之傅曰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
二十五年夏四月乙巳新作阊阖广莫二门改先广莫
门曰承明开阳门曰津阳
孝武帝本纪曰孝建元年春正月起正光殿
大明三年秋九月壬辰于玄武门北立上林苑
礼志曰孝武大明三年九月尚书右丞徐爰议郊祀之
位远古蔑闻礼祀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兆于南郊就阳
位也汉初甘泉河东禋埋易位终亦徙于长安南北光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572-0721d.png
武绍祚定二郊洛阳南北晋氏过江悉在北及郊兆之
议纷然不一又南出道狭未议开阐遂于东南已地创
立丘坛皇宋受命因而弗改且居民之中非邑外之谓
今圣图重造旧章毕新南驿开涂阳路修远谓宜移郊
正午以定天位博士司马兴之傅郁太常丞陆澄并同
爰议乃移兆郊于秣陵牛头山西正在宫之午地世祖
崩前废帝即位以郊旧地为吉祥移还本处
又曰北郊晋成帝世始立本在覆舟山南宋太祖以其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572-0722a.png
地为乐游苑移于山西北后以其地为北湖移于湖塘
西北其地卑下泥湿又移于北石村东其地又以为湖
乃移于钟山北京道西与南郊相对后罢白石东湖北
郊还旧处
又曰大明三年冬十一月甲子立皇后蚕宫于西郊隋
书礼仪志曰宋孝武大明四年始于台城西白石里为
先蚕设兆域置大殿七间又立蚕观
南史宋孝武帝纪曰大明五年夏五月起明堂于国学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572-0722b.png
南丙巳之地
五年秋闰九月丙申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于朱雀门
又自承明门至于玄武湖
六年夏四月庚申新作大航门
五月丙戌置凌室于覆舟山修藏冰之礼
七年冬十二月己未于博望梁山立双阙
武帝本纪曰孝武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
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鄣壁上葛灯笼麻绳拂侍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572-0722c.png
中袁顗盛称上俭素之德孝武不答独曰田舍公得此
已为过矣
前废帝本纪曰大明八年秋七月乙卯罢南北二驰道
景和元年秋八月庚辰以石头城为长乐宫东府城为
未央宫甲申以北邙为建章宫南第为长扬宫己丑复
立南北二驰道
良吏傅曰晋世诸帝多处内房朝宴所临东西二堂而
已孝武末年清暑方搆高祖受命无所改作所居惟称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572-0722d.png
西殿不制嘉名太祖因之亦有合殿之称及世祖承统
制度奢广犬马馀菽粟土木衣绨绣追陋前规更造正
光玉烛紫极诸殿雕栾绮节珠窗网户嬖女幸臣赐倾
府藏
   齐
南齐书高帝本纪曰建元二年夏五月立六门都墙王
俭傅曰上坏宋明宗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
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外六门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572-0723a.png
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
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
无以加也
王俭集有谏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表其
文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身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
议北宫肇搆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
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
隆重取藉前诰窃乃有心陛下登庸宰物节省之教既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572-0723b.png
昭龙衮璇极简约之训弥远乾华外搆采椽不斲紫极
故材为宣阳门臣等未譬也夫移心疾于股肱非良医
之美畏影迹而驰骛岂静处之方且又三农在日千畛
咸事辍望岁之勤兴土木之役非所以宣昭大猷光示
遐迩若以门居宫南重阳所属年月稍久渐就沦胥自
可随宜修理而合度改作之烦于是乎息所启谬合请
付外施行
武帝本纪曰永明元年春正月甲子筑青溪旧宫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572-0723c.png
梁书阮孝绪傅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
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
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南史齐和帝纪永明中望气者云新林娄湖青溪并有天
子气于其处大起楼苑宫观武帝屡游幸以应之又起
旧宫于青溪以弭其气而明帝旧居东府城西延兴末
明帝龙飞至是梁武帝众军城于新林而武帝旧宅亦
在征虏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572-0723d.png
二年秋七月癸未诏曰夫乐所自生先哲垂诰礼不忘
本积代同风是以汉光迟回于南阳魏文殷勤于谯国
青溪宫体天含晖则地栖宝光定灵源允集符命在昔
期运初开经纶方远缮筑之劳我则未暇时流事往永
惟哽咽朕以寡薄嗣奉鸿基思存缔搆式表王迹考星
创制揆日兴功子来告毕规模昭备宜申衅落之礼以
畅感慰之怀可克日小会八月丙午车驾幸旧宫小会
设金石乐(梁书南平王伟傅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园/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增植嘉树珍果)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572-0724a.png
(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王俭傅曰永明三年省
总明观于俭宅开学士馆(南齐书王谌傅未领东观祭/酒即明帝所置总明观也)
本纪又曰五年秋九月辛卯车驾幸商飙馆馆上所立
在孙陵冈世呼为九日台者也
冬十一月初起新林苑
十一年秋七月上大渐诏曰内殿凤华寿昌耀灵三处
是吾所改制夫贵有天下富兼四海宴处寝息不容乃
陋谓此为奢俭之中慎勿坏去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572-0724b.png
郁林王本纪曰毁世祖招婉殿乞阉人徐龙驹为斋
明帝本纪曰建武元年冬十一月诏省新林苑先是民
物悉以还主原责本直
二年冬十月丁卯诏曰轨世去奢事殷哲后训物以俭
理镜前王朕属流弊之末袭浇浮之季虽恭已宏化刻
意隆平而礼让未兴侈华犹竞永览元风兢言集愧思
所以还淳改俗反古移民可罢东田毁兴光楼
本纪又曰废文帝所起太子东田斥卖之盖文惠太子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572-0724c.png
所起又曰帝潜信道术巫觋云后湖水头经过宫内致
帝有疾帝乃自至大官行水沟左右启大官若无此水
则不立帝决意塞之欲南引淮流会崩而寝
东昏侯本纪曰后宫遭火之后更起仙华神仙玉寿诸
殿刻画雕彩青□金口带麝香涂壁锦幔珠帘穷极绮
丽絷役工匠自夜达晓犹不副速乃剔取诸寺佛刹殿
藻井仙人骑兽以充足之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
之青楼帝曰武帝不巧何不纯用琉璃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572-0724d.png
三年夏于阅武堂起芳乐苑山石皆涂以五采跨池水
立紫阁诸楼观壁上画男女私亵之像种好树美竹天
时盛暑未及经日便就萎枯于是徵求民间望树便取
毁撤墙屋以移致之朝栽暮拔道路相继花药杂草亦
复皆然
   梁
梁书武帝本纪曰天监元年冬十一月己未立小庙四
年春二月立建兴苑于秣陵建兴里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572-0725a.png
五年秋八月辛酉作太子宫
六年秋八月京师大水因涛入加御道七尺
九月丁亥改阅武堂为德阳堂听讼堂为仪贤堂
七年春正月戊戌作神龙仁虎阙于端门大司马门外
二月乙卯新作国门于越城南
九年春正月庚寅新作缘淮塘北岸起石头迄东冶南
岸起后渚篱门迄三桥
十年初作宫城门三层楼及门二道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572-0725b.png
十一年春三月丁巳筑西静坛于钟山
十二年春二月新作太极殿改为十三间(南史曰以从/闰数 江淹)
(铜剑赞序曰今太极殿前/两大铜钟周景王所铸也)
夏六月癸巳新作太庙增基九尺庚子太极殿成
冬十月丁亥诏曰明堂地势卑湿未称乃心外可谅就
埤起以尽诚敬
普通二年夏四月乙卯改作南北郊
丙辰诏曰夫钦若昊天历象无违躬执耒耜尽力致敬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572-0725c.png
上协星鸟俯顺民时平秩东作义不在南前代因袭有
乖礼制可于震方简求沃野具兹千亩庶允旧章
三年秋八月辛酉作二郊及籍田并毕
魏书萧衍傅曰衍崇信佛道于建业起同泰寺又于故
宅立光宅寺于钟山立大爱敬寺兼营长干二寺皆穷
极奇巧殚竭财力百姓苦之
大同八年冬十二月丙辰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572-0725d.png
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天监初则何终之贺玚
严植之明山宾等覆述制旨并撰吉凶军宾嘉五礼凡
一千馀卷高祖称制断疑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
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袪等递相讲述皇太子
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群
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兼笃信正法尤长释典听
览馀閒即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述名僧硕学四部听
众常万馀人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572-0726a.png
太清元年秋九月王游苑成
昭明太子傅曰性爱山水于元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
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
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
有清音侯惭而止
敬帝本纪曰太平元年冬十一月乙卯起云龙神虎门
   陈
陈书高祖本纪曰永定二年秋七月起太极殿初侯景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572-0726b.png
之平也火焚太极殿承圣中议欲营之独缺一柱至是
有樟木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后渚监军柳
子度以闻诏中书令沈众兼起部尚书少府卿蔡俦兼
将作大匠起太极殿冬十月甲寅成十二月丙寅帝于
太极殿东堂宴群臣设金石之乐
梁书王僧辨傅僧辨入据台城其夜军人采梠失火烧
太极殿及东西堂等
世祖本纪曰天嘉五年秋九月城西城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572-0726c.png
六年秋九月新作大航
隋书五行志曰陈天嘉中盛修宫室起显德等五殿称
为壮丽
陈书宣帝本纪曰太建四年冬十二月丁卯诏曰梁氏
之季兵火荐臻承华焚荡顿无遗构宝命维新迄将二
纪频事戎旅未遑修缮今工役差间椽楹有拟来岁开
肇创筑东宫可权置起部尚书将作大匠用主监作
五年夏六月治明堂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572-0726d.png
七年夏六月己酉改作云龙神虎门
秋九月丁未于乐游苑龙舟山立甘露亭
九年冬十二月钺申东宫成(废帝纪曰自梁室乱离东/宫焚毁太子居于永福省)
十年秋九月乙巳立方明坛于娄湖甲寅舆驾幸娄湖
临誓
后妃傅论曰后主初即位以始兴王叔陵之乱被伤卧
于沈香阁时诸姫并不得进惟张贵妃侍焉而柳太后
犹居柏梁殿即皇后之正殿也后主沈皇后素无宠不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572-0727a.png
令得侍疾别居求贤殿至德二年乃于光昭殿前起临
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匆牖壁𢃄悬楣
栏槛之类并以沉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
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
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
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后主自
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
复道交相往来(后主末年起齐云观国人歌/之曰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572-0727b.png
元帝本纪曰承圣元年冬十一月丙子即皇帝位于江
(元帝以下系/梁事应在前)
二年秋八月庚子诏曰夫爰始居亳不废先王之都受
命于周无改旧邦之颂顷戎旃既息关柝无警去鲁兴
叹有感宵分过沛陨涕寔劳夕寐仍以潇湘作乱庸蜀
阻兵命将授律指期克定今八表乂清四郊无垒宜从
青盖之兴言归白水之乡江湘委输方船连舳巴峡舟
舰精甲百万先次建业行寔京师然后六军遄征九旂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572-0727c.png
扬旆拜谒茔陵修复宗社主者详依茜典以时宣勒
后周书王褒傅曰元帝以建业凋残方须修复江陵殷
盛便欲安之又其故府臣僚皆楚人也并愿即都荆郢
尝召群臣议之领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
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㲄等曰建业虽是旧都王气已尽
且与北寇邻接止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及矣臣等尝
闻荆南之地有天子气今陛下龙飞建业其应斯乎天
时人事徵祥如此臣等所见迁徙非宜帝以为然乃顾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572-0727d.png
谓褒等曰卿意以为何如褒性谨慎知帝多猜忌弗敢
公言其非唯唯而已后因清閒密谏言辞甚切帝颇纳
之然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明日乃于众中谓褒曰
卿昨日劝还建业不为无理褒以宣室之言岂能显之
于众知其计之弗用也于是不复言及魏兵至江陵帝
出降
   南唐
南唐书烈祖纪曰天祐十一年始城升州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572-0728a.png
十四年夏五月城成
升元元年冬十月丙申以建康为西都
二年冬十月丙子立太学
三年春三月甲午作南郊行宫千间
夏四月作北郊于玄武湖西
四年冬十一月庚辰改西都崇英殿为延英殿凝华内
殿前为升元殿后为雍和殿兴祥殿为昭德殿积庆殿
为穆清殿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572-0728b.png
帝性节俭建国始即金陵治所为宫惟加鸱尾设栏槛
而已终不改作
周宗傅曰烈祖镇金陵用宋齐丘议迎吴让皇都金陵
缮府治为宫徙都统府于古台城都统府成凡二千四
百间环一千五百步
 
 
 历代帝王宅京记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