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572-06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帝王宅京记卷十一
             昆山顾炎武撰
  洛阳四
   后周
周书宣帝本纪曰大象元年春二月癸亥诏曰河阳之
地世称朝市上则于天阴阳所会下纪于地职贡路均
圣人以万物阜安乃建王国时经五代规历千祀规模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572-0687b.png
弘远邑居壮丽自魏氏失驭城阙为墟君子有恋旧之
风小人深怀土之思我太祖受命丰镐胥宇殽函荡定
四方有怀光宅高祖神功圣略混一区宇往巡东夏省
方观俗布政此宫遂移气序朕以眇身祇承宝祚庶几
聿修之志敢忘燕翼之心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百
王制度基趾尚存今若因修为功易立宜令邦事修复
旧都奢俭取文质之间功役依子来之义北瞻河内咫
尺非遥前诏经营今宜停罢于是发山东诸州兵增一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572-0688a.png
月功为四十五日役起洛阳宫常役四万人并移相州
六府于洛阳称东京六府
辛卯诏徙邺城石经于洛阳
窦炽傅曰周宣营建东京以炽为京洛营作大监宫苑
制度皆取决焉
帝好自矜奢饰非拒谏禅位之后弥复骄奢所居宫殿
帷帐皆饰以金玉珠宝光华炫耀极丽穷奢及营洛阳
宫虽未成毕其规模壮丽踰于汉魏远矣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572-0688b.png
隋书樊叔略传曰拜汴州刺史宣帝时营建东京以叔
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静帝本纪曰宣帝崩停洛阳宫作
   隋
隋书炀帝本纪曰仁寿四年冬十一月癸丑诏曰乾道
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若使天
意不变施化何以成四时人事不易为政何以釐万姓
易不云乎通其变使民不倦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则可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572-0688c.png
久有功则可大朕又闻之安安而能迁民用丕变是故
姬邑两周知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汤后之业洛邑自
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
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
见洛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
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我
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日复一日越暨于今永怀先旨兴
言感哽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思奉先志今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572-0688d.png
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
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民
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
时群司百辟佥谐厥议但成周墟塉弗堪胥宇今可于
伊洛营建东京便可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夫宫室之制
以便生人上栋下宇足蔽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故
传云俭德之共侈恶之大宣尼有言与其奢也宁俭岂
谓瑶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乎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572-0689a.png
是知非以天下奉一人乃以一人主天下也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
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
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
大业元年春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
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民以实之又于
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
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572-0689b.png
宇文恺傅曰迁都洛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
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帝大
悦之
两京记曰炀帝登北邙观伊阙曰此龙门耶自古何为
不建都于此苏威曰以俟陛下大业元年自故都移于
今所其地周之王城初谓东京改为东都
太平御览曰炀帝迁洛阳于故周之王城即今东都城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572-0689c.png
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馀万(北史作/七百万)开通济渠自西
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二年春正月辛酉东京成赐监督者有差
礼仪志曰既营建洛邑帝无心京师乃于东都固本里
北起天经宫以游高祖衣冠四时致祭
地理志曰河南郡旧置洛州大业元年移都改曰豫州
东面三门北曰上春中曰建阳南曰永通南面二门东
曰长夏正南曰建国里一百三市三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572-0689d.png
桃林县有上阳宫
陜县有弘农宫
宜阳县有福昌宫
寿安县有显仁宫
   唐
唐书高祖本纪曰武德四年冬十二月使行台仆射屈
突通焚乾元殿应天门紫微观
太宗本纪曰贞观四年夏六月己卯发卒治洛阳宫(窦/琎)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572-0690a.png
(傅曰为将作大匠修葺洛阳宫于宫中/凿池起山崇饰雕丽太宗令遄毁之)
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作飞山宫秋七月壬寅废明德宫
及飞山宫之元圃院赐遭水家(时大雨水/谷洛溢)
高宗本纪曰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注因东都旧
殿馀址修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
南北一百七十六尺
二年冬十二月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
如雍州罢洛阳总监改青城宫为东都苑北面监明德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572-0690b.png
宫为东都苑南面监洛阳宫农圃监为东都苑东面监
食货监为东都苑西面监洛阳北市置官员准东西市
𨽻大府寺
五年夏四月作八关宫于东都苑内五月壬戌幸八关
宫改为合璧宫
秋九月改东明门为宾曜门西明门为宣耀门时韦弘机
为司农少卿受诏检校东都营田园苑之事帝谓之曰
两都是朕东西二宅也今之宫馆隋代所造岁序既淹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572-0690c.png
渐将颓毁欲有修造又费财力如何弘机奏曰臣任司农
向已十年前后省费今见贮库三千万贯若以供葺理
可不劳而就也帝大悦诏弘机兼统将作少府二司使渐
营之于是弘机始造宿羽高山等宫并移洛水之中桥自
立德之西街徙于长夏之通衢(韦机传曰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
废利刹桥公私以为便及弘机迁职帝登洛水高岸有临
眺之美诏弘机于其所营上阳宫宫成移御之
帝御洛北阴殿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572-0690d.png
曰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
恐伤百姓心也韦弘机之作列岸修廊在于堙堞之外
万方朝谒无不觌之此岂致君尧舜之意哉麟德二年
春二月辛未朝元殿成(洛阳宫/正殿也)改应天门为则天门(应/天)
(门武德四年焚/之至是造成)
调露元年春正月己酉上幸东都司农卿韦弘机作宿
羽高山上阳等宫(按六典宿羽高山二/宫皆在东都禁苑中)制度壮丽上阳
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572-0691a.png
夏五月戊戌作紫桂宫于渑池之西
永淳元年夏四月改紫桂宫为芳桂宫秋七月己亥作
奉天宫于嵩山南(宫在洛州/嵩阳县)
弘道元年冬十二月丁巳遗诏废万泉芳桂奉天等宫
武后本纪曰光宅元年秋九月甲寅改东都为神都宫
名太初
垂拱四年春二月庚午毁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以僧
怀义为使凡役数万人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572-0691b.png
冬十二月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
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
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
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㮰旧以
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改河南为
合宫县又命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
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
怀义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侍御史王求礼上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572-0691c.png
书曰古之明堂茅茨不剪采椽不斲今者饰以珠玉涂
以丹青铁鷟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
以加也太后不报
延载元年秋八月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
枢立于端门之外(端门洛阳皇/城正南门)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
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
间农器以足之
天册万岁元年正月(夏正十/一月)丙申夜天堂火延及明堂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572-0691d.png
比明皆尽命更造明堂天堂(旧书薛怀义傅有御医沈/天璆得幸怀义恩渐衰恨)
(怒颇甚乃焚天堂明堂并为灰烬则天愧/而隐之于是又令怀义充使督作更造)又铸铜为九
州鼎(神都鼎曰豫州高一丈八尺受千八百石冀州鼎/曰武兴雍州鼎曰长安兖州鼎曰日观青州鼎曰)
(少阳徐州鼎曰车源扬州鼎曰江都荆州鼎曰江陵梁/州鼎曰武都八州鼎高一丈八尺各受一千二百石)
及十二都皆高一丈各置其方
夏四月戊寅天枢成(天枢其/制若柱)高一百五尺八面各径五
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
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572-0692a.png
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
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万岁通天元年春三月丁巳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
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
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
神功元年夏四月戊辰九鼎成徙置通天宫豫州鼎高
丈八尺受千八百石馀州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图
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馀斤太后欲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572-0692b.png
以黄金千两涂之姚璹曰九鼎神器贵于天质自然臣
观其五采焕炳相杂不待金色以为炫耀太后从之自
玄武门曳入令宰相诸王帅南北牙宿卫兵十馀万人
并仗内大牛白象共曳之
久视元年春一月(夏正/正月)戊寅作三阳宫于告成之石淙
(三阳宫去洛城一百六十里万岁/登封元年改洛州阳城县曰告成)
大足元年夏六月于东都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诸州
租船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572-0692c.png
李昭德传曰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
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初都城洛
水天津之东立德坊西南隅有中桥及利涉桥以通行
李上元中司农卿韦弘机始移中桥置于安众坊之左街
当阳夏门都人甚以为便因废利涉桥所省万计然岁
为洛水冲注常劳治葺昭德创意积石为脚锐其前以
分水势自是竟无漂损
长安四年春正月丁未毁三阳宫以其材作兴泰宫于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572-0692d.png
万安山(万安山在洛州寿/安县西南四十里)
元宗开元元年秋七月甲戌毁天枢
五年秋七月大常少卿王仁惠等奏则天立明堂不合
古制又明堂尚质而穷极奢侈密迩宫掖人神杂扰甲
子制复以明堂为乾元殿冬至元日受朝贺季秋大享
复就圜丘
诏曰古者操皇纲执大象者何尝不上稽天道下顺人
极或变通以随时爰损益以成务且衢室创制度堂以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572-0693a.png
筵因之以礼神是光孝享用之以布政盖称视朔先王
所以厚人伦感天地者也少阳有位上帝斯歆此则神
贵于不黩礼殷于至敬今之明堂俯临宫掖比之严祀
有异肃恭苟非宪章将何轨物由是礼官博士公卿大
夫广参群议钦若前古宜存路寝之式用罢辟雍之号
可改为乾元殿每临御宜依正殿礼
十年冬十月复以乾元殿为明堂
十三年夏四月丙辰上与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宴于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572-0693b.png
集仙殿上曰仙者凭虚之论朕所不取贤者济礼之具
朕今与卿等合宴宜改名集贤(丁巳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丽正殿书院改集贤)
(馆书/院)
二十年夏四月癸巳改造天津桥毁皇津桥合为一桥
二十七年冬十月诏将作大匠康䛒诣东都毁则天所
立明堂䛒言则天时以木为瓦夹纻漆之毁之劳人奏
请且拆上层卑于旧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
置八角楼楼上有八龙腾身捧火珠又小于旧制圆五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572-0693c.png
尺覆以真瓦依旧为乾元殿十一月甲辰成
天宝二年冬十二月改应天门为乾元门(本则天门神/龙元年三月)
(避天后号改为应天门唐隆元年七月避/中宗号改为神龙门开元初又为应天门)
代宗永泰元年冬十一月河南道都统黄门侍郎平章
事王缙请修东京宫殿从之
 王缙傅曰迁河南副元帅请减诸资钱四十万贯修
 东京殿宇
武宗会昌五年秋八月宰相李德裕等奏东都太庙神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572-0693d.png
主二十六今贮于太微宫小屋请以废寺材复修太庙
九月诏修东都太庙
 宣宗本纪曰会昌六年四月东都留守李石奏修奉
 太庙毕所迎奉太微宫神主祔庙讫东都太庙者本
 武后家庙神龙中中宗反正废武氏庙主立太祖已
 下神主祔之安禄山陷洛阳以庙为马厩弃其神主
 协律郎严郢收而藏之史思明再陷洛阳寻又散失
 贼平东宫留守卢正已又募得之庙已焚毁乃寄主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572-0694a.png
 于太微宫大历十四年留守路嗣恭奏重修太庙奏
 迎神主诏百官参议纷然不定礼仪使颜真卿坚请
 归祔不从会昌五年留守李石因太微宫正殿圯陊
 以废宏敬寺为太庙迎神主祔之又下百僚皆言准
 故事无两都俱置之礼惟礼部侍郎陈商议云周之
 文武有镐洛二庙今两都异庙可也然不宜置主于
 庙主宜依礼瘗于庙之北牖下事未行而武宗崩宣
 宗即位因诏有司迎太微宫寓主祔废寺之新庙而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572-0694b.png
 知礼者非之
昭宗天祐元年夏闰四月车驾迁于东都
昭宣帝天祐二年夏五月壬戌敕法驾迁都之始洛京
再建之初虑怀土有类于新丰权更名以变于旧制今
则妖星既出于雍分(是年春正月彗星出北河贯文昌/五月复出轩辕大角及于天市垣)
高闳难仿于秦馀宜改旧门之名以壮卜年之永其京
都见在门名与西京同者并改之于是改延喜门为宣
仁门重明门为兴教门长乐门为光政门光范门为应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572-0694c.png
天门乾化门为乾元门宣政门为敷政门宣政殿为贞
观殿日华门为左延福门月华门为右延福门万寿门
为万春门积庆门为兴善门含章门为膺福门含清门
为延义门金銮门为千秋门延和门为章善门保宁殿
为文思殿
   后梁
太祖开平元年夏四月戊辰改东都为西都
五月以西都水北宅为大昌宫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572-0694d.png
三年春正月改西都贞观殿为文明殿含元殿为朝元
殿
二月改思政殿为金銮殿
   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冬十一月河南尹张全义请迁都洛阳
从之(通鉴考异曰实录甲辰议修洛阳太庙案梁以汴/州为东京洛京为西都庄宗以魏州为东京太原)
(为西京真定为北都及灭梁废东京为汴州以永平军/为西京而不云以洛阳为何京若以为东京则与魏州)
(无以异诸书但谓之洛京亦未尝有诏改梁西京为洛/京至同光二年诏依旧以洛京为东都或者以永平为)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572-0695a.png
(西京时即改梁西京为洛京而史脱/其文也今无可质对故但谓之洛阳)
二年春正月丁未敕明堂殿伪梁改为乾元殿今复旧
名改崇勋殿为中兴殿应顺门为永曜门太平门为万
春门通政门为广政门凤鸣门为韶和门万春门为中
兴门解䣃殿为端明殿
秋八月辛巳诏诸道节度观察防禦团练刺史等并令
于洛京修宅一区
三年夏四月壬寅重修嘉庆殿改为广寿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572-0695b.png
帝苦溽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宦者因言臣
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
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帝乃
命宫苑使王允平别建一楼以清暑宦者曰郭崇韬常
不伸眉为孔谦论用度不足恐陛下虽用营缮终不可
得上曰吾自用内府钱无关经费然犹虑崇韬谏遣中
使语之曰今岁盛暑异常朕昔在河上与梁人相拒行
营卑湿被甲乘马亲当矢石犹无此暑今居深宫之中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572-0695c.png
而暑不可度奈何对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敌未灭深虑
雠耻虽有盛暑不介圣怀今外患已除海内宾服故虽
珍台閒馆犹觉郁蒸也陛下倘不忘艰难之时则暑气
自消矣帝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宜其不知
至尊之热也帝卒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崇韬谏曰今
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
秋八月毁京城南北垒光启末张全义为河南尹为蔡
贼所攻乃于南市筑垒自固又于南市嘉善坊别筑南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572-0695d.png
城天复修都之际元未毁撤至是左补阙杨途奏毁之
 册府元龟曰后唐天成四年八月乙丑左补阙杨途
 奏窃见京城之内尚有南州北州纵市井不可改移
 城池即宜毁伏见都城旧墙多已摧塌不可使浩穰
 神京旁通绿野徘徊壁垒俯近皇居无复因循亟宜
 修葺初光启末张全义为河南尹为蔡贼所攻乃于
 南市一方之地筑垒自固后延于市南又筑嘉善坊
 为南城天复修都之际元未毁撤途之所奏颇适事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572-0696a.png
 宜
庚申新作兴教门楼(门盖昭宗所改郭从谦/之变乱兵焚兴教门)
明宗长兴四年夏六月名宫西新园曰永芳园新殿曰
和庆殿
   后晋
晋高祖天福二年春正月丙寅改中兴殿为天福殿中
兴门为天福门
秋七月改元德殿为广政殿元德门为广政门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572-0696b.png
冬十一月改洛京潜龙宅为广德宫
 通鉴天福三年六月河南留守高行周奏修洛阳宫
 左谏议大夫薛融谏曰今宫室虽经焚毁犹侈于帝
 尧之茅茨所费虽寡犹多于汉文之露台况魏城未
 下(时范延光/据魏州)公私困窘诚非陛下备宫馆之日俟海
 内平宁营之未晚上纳其言仍赐诏褒之
七年春闰三月改宣明门为朱凤门武德殿为视德殿
文思殿为崇德殿画堂为太清殿寝殿为乾福殿其门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572-0696c.png
悉从殿名改皇城四门名南曰乾明北曰元德东曰万
春西曰千秋
   后周
周世宗显德元年秋七月西京留守武行德葺洛阳罗

隋书里一百三市三
桃林县有上阳宫
陜县有弘农宫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572-0696d.png
宜阳县有福昌宫
寿安县有显仁宫
 炀帝纪曰于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
 之类以实园苑
唐书地理志曰东都隋置武德四年废其年十一月改
东都六年九月改洛州贞观六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
曰东都(十二月十/三日下卯)光宅元年曰神都(九月/五日)神龙元年复
曰东都(二月/五日)天宝元年曰东京(二月二/十日)开元二年十二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572-0697a.png
月一日改为河南府上元二年罢京(九月二/十日)肃宗元年
复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
千九百三十步其崇三丈七尺曲折以象南宫垣名曰
太微城宫城在皇城北长千六百二十步广八百有五
步周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
卫曰紫微城武后号太初宫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
皇城之西南隅上元中置高宗之季常居以听政都城
前值伊阙后据中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以象河汉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572-0697b.png
东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西连苑
北自东城而东二千五百四十步周二万五千五十步
其崇文有八尺武后号曰金城
河南府渑池县西五里有紫桂宫仪凤二年置调露二
年曰避暑宫永淳元年曰芳桂宫弘道元年废
福昌县西十七里有兰昌宫有故隋福昌宫显庆三年
复置
永宁县西五里有崎岫宫西三十三里有兰峰宫皆显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572-0697c.png
庆三年置
寿安县西一十九里有连昌宫显庆三年置西南四十
里万安山有兴泰宫长安四年置
汝州临汝县有清暑宫在鸣皋山南贞观中置东都城
左成皋右函谷前伊阙后邙山南面三门中曰定鼎左
曰长安右曰厚载东面三门中曰建春南曰永通北曰
上东北面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都城隋炀帝大业/元年诏左仆射杨)
(素右庶子宇文恺移故都创造也南直洛水之口北倚/南山之塞东出瀍水之东西出涧水之西洛水贯都有)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572-0697d.png
(河汉之象焉东去故都十八里炀帝既好奢靡恺又多/奇巧遂作重楼曲阁连闼洞房绮绣瑰奇穷巧极丽大)
(业末丧乱为王世充所据武德五年平充乃诏焚乾隆/殿及建国门废东都以为洛州总管府寻以宫城仓犹)
(在乃置陜东道大行台武德九年复为洛州都督府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十二年车驾始幸洛阳明庆元年)
(复置为东都龙朔中诏司农少卿田仁主随事修葺后/又命司农少卿韦机更加营缮永昌中遂改为神都渐)
(加营构宫室百司市里郛郭于是备矣东面十五里二/百一十步南面十五里七十步西南连苑距上阳宫七)
(里郛南广北狭凡一百三坊三市居其中焉开元十/二年废西市取厚载门之西一坊地及西市入苑)西
连禁苑苑西四门南曰迎秋次曰游义次曰笼烟北曰
灵溪皇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南面三门中曰端门左曰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572-0698a.png
左掖门右曰右掖门东面一门曰宾曜南曰丽景北曰
宣耀东城在皇城之东东曰宣仁门南曰承福门皇城
在东城之内百僚厩署如京城之制皇宫在皇城之北
(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回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南面三门中曰应
天左曰兴教右曰光政(应天门端门若/西京承天之门)其内曰乾元门
(若西京之太极门东廊有左/延福门西廊有右延福门)兴教之内曰会昌其北曰
章善光政之内曰广运其北曰明福乾元之左曰万春
右曰千秋其内曰朝元殿(则明堂也證圣元年营造上/圆下方八窗四闼高三尺元)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572-0698b.png
(正冬至有/时而御焉)殿之左曰春晖门右曰秋(阙/)门北曰烛龙门
明福之东曰武成门其内曰武成殿明福之西曰崇贤
门其内集贤殿武成之北曰德寿殿集贤之北曰仙居
殿其东曰亿岁殿又东曰明同殿(其内又有观礼归义/收成光庆等门延祥)
(延寿观文六合等殿宜春/仙居迎祥六合等院也)其西北出曰洛城西门其内
曰德昌殿北曰仪鸾殿德昌南出延庆门又南曰韶晖
门西南曰洛城南门其内曰洛城殿又北曰饮羽殿(洛/城)
(南门之西有丽景夹城/自此潜通于上阳焉)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苑之东/垂也南)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572-0698c.png
(临洛水距谷水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上/元中营造高宗晚年尝居北宫以听政焉)东面三门
南曰提象门(即正/衙门)北曰星躔门提象门内曰观风门南
曰浴日楼北曰七宝阁其内曰观风殿(殿东面其内又/有丽春台耀堂)
(亭九/州亭)其西则有西上阳宫(两宫夹殿水虹/桥以通往来)北曰化成院
西南曰甘露殿殿东曰双曜亭又西曰麟趾殿东曰神
和亭西曰洞元堂观风之西曰本枝院又西曰丽春殿
东曰含莲亭西曰芙蓉亭又西曰宜男亭北曰芬芳门
其内曰芬芳殿(又有露菊亭互春妃嫔仙/杼水井等院散布其内)宫之南面曰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572-0698d.png
仙落门又西曰通仙门(并在/院中)其内曰甘汤院次北东上
曰玉京门门内北曰金阙门南曰泰初门玉堂之西曰
客省院荫殿翰林院又西曰上阳宫宫西曰含露门玉
京西北出曰仙桃门又西曰寿昌门门北出曰元武门
门内之东曰飞龙厩禁苑在皇城之西北距北邙西至
孝水南带洛水支渠谷洛二水会于其门(东面十七里/南面二十九)
(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里周回一百二十六里中有/合壁冷泉高山龙麟翠微宿羽明德望春青城黄女凌)
(波十有一宫芳树金谷二亭凝碧之池开元二十四年/上以为谷洛二水或泛溢疲费人工遂敕河南尹李适)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572-0699a.png
(之出内库和雇修三陂以禦之一曰积翠二/曰月陂三曰上阳尔后二水无力役之患)京都之制
备焉
五代史职方考曰洛阳梁唐晋逮汉周常以为都唐故
为东都梁为西都后唐为洛京晋为西京汉周因之
罗绍威傅曰梁太祖即位将都洛阳绍威取魏良材为
五凤楼朝元前殿浮河而上立之京师
地理通释京城周回五十二里大内据京城之西北宋
史地理志曰西京唐显庆间为东都开元改河南府宋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572-0699b.png
为西京山陵在焉宫城周回九里三百步城南三门中
曰五凤楼东曰兴教西曰光政(因隋唐/旧名)东一门曰苍龙
西一门曰金虎北一门曰拱宸(旧名元武大中/祥符五年改)五凤楼
曰东西门曰左右永泰门外道北有鸾和门(太平兴国/三年以车)
(辂院/门改)右永泰门西有永福门兴教光政门内各三门曰
左右安礼左右兴善左右银台苍龙金虎门内第二隔
门曰膺福千秋膺福门内道北曰建礼正殿曰太极(旧/名)
(明堂太平兴/国二年改)殿前有日月楼日华月华门又有三门曰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572-0699c.png
太极殿门后有殿曰天兴次北殿曰武德西有门三重
曰应天乾元敷教内有文明殿旁有东上閤门西上閤
门前有左右延福门后有殿曰垂拱殿北有通天门柱
廊北有明福门门内有天福殿殿北有寝殿曰太清第
二殿曰思政第三殿曰延春东又有广寿殿视朝之所
也北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天
福殿西有金銮殿对殿南廊有彰善门殿北第二殿曰
寿昌第三殿曰玉华第四殿曰长寿第五殿曰甘露第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572-0699d.png
六殿曰乾阳第七殿曰善兴西有射弓殿千秋门内有
含光殿拱宸门内西偏有保宁门门内有讲武殿北又
有殿相对内园有长春殿淑景亭十字亭九江池砌台
娑罗亭宫城东西有夹城各三里馀东二门南曰宾晖
北曰启明西二门南曰金曜北曰乾通宫室合九千九
百九十馀区(夹城内及内城北/皆左右禁军所处)皇城周回十八里二百
五十八步南面三门中曰端门东西曰左右掖门东一
门曰宣仁西三门南曰丽景与金曜相直中曰开化与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572-0700a.png
乾通相直北曰应福内皆诸司处之京城周五十二里
九十六步(隋大业元年筑唐/长寿四年增筑)南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
夏西曰厚载东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西
一门曰关门北二门东曰安善西曰徽安(政和元年十/一月重修大)
(内至六年九月毕工朱胜非言政和间议朝谒诸陵敕/有司预为西幸之备以蔡攸妻兄朱升为京西都漕修)
(治西京大内合屋殿千间尽以瑱珠为饰工役甚大为/费不赀而漆饰之法须骨化为地科买督迫灰价日增)
(一斤至数千于是四郊冢墓/悉被发掘取人骨以为灰矣)
宋升傅曰为西京都转运使莅葺西宫方是时徽宗议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572-0700b.png
谒诸陵有司预为西幸之备升治宫城广袤十六里创
廊屋四百四十馀间
 
 
 
 
 
 历代帝王宅京记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