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1242-02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后集卷三十四   明 王直 撰
  传
   林参政家传
林参政讳瑜字子润漳之龙岩人自幼聪敏好学(缺/)
(缺/)为邑庠生学成升太学洪武中选授五军断事司稽
(缺/)治狱号为平六年升右断事益以明慎得名公卿间
数月擢拜江西按察司佥事尝行部至赣赣之大豪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1242-0289b.png
索逋而杀人者反诬其侄有司受赂锻成之上其狱于
公公察其色有冤曰是非为恶者安有杀伯母事乎为
廉得其实卒坐大豪而罪有司由是所至称神明不敢
欺安福奸民数十聚为盗剽掠势张甚郡县不能得诏
发兵捕之任事者并缘为奸利不急捕盗反以藏匿诬
平民转相牵引搒掠以取赀于是盗逸而民弊矣未几
皆以罪去而公独任其事乃一切禁止苛暴处以閒和
任乡民之有力者踪迹之盗悉得而民不扰既三考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1242-0290a.png
最升江西按察副使长沙流民作乱转掠入袁州朝廷
命丰城侯督兵讨捕择大臣为民所信慕者得公使先
往招抚胁从者顺服首恶就擒民以无事公之功为多
王师之出绝漠也命下江西造戎衣一百万期三月输
边弗完者以乏军兴论公实董之如期而集又从工部
尚书宋礼入巴蜀求宫殿大材公分往马湖路极险恶
众皆难之公曰我岂择便避事者邪卒皆办治亦不后
期盖公持已以诚待人以恕故民欢趍之不劳而功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1242-0290b.png
如此公初入蜀也江西有二十人者以魇魅就狱于法
当死而无其情众疑不能决公归力辩出之二十人者
拜呼曰我固知公能活我今果然为副使九年当考绩
去山谷耆民三百馀人出拜马前曰公在江西二十年
惠我民也厚矣今决去可奈何因抱公足而泣公亦为
下泪至京师考最升浙江布政司参政时布政以下皆
缺而浙地大人众素号繁剧公勤而抚之民多悦服既
一年吏舍失火治事之堂案牍之舍皆燬焉事闻下刑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1242-0290c.png
部逮问公至辄引服曰此瑜责也夫何辞狱未上而公
病以永乐二十一年朔旦卒年六十八公端厚乐易宽
裕俭勤尝举汪信民菜根之言以教子使必明善诚身
而不急于文艺其子平皆能服公之教云
泰和王直曰予始游乡校时公为江西佥事所至廉问
风俗恤孤老振冤滞兴廉律贪沮恶佑善数进诸生讲
圣贤之道使充其德行而发于文章其言切实正大人
至今颂之不衰于乎居是任者有不当如是邪然而乃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1242-0290d.png
以苛察相高以猛鸷相尚蔑忠敬之实无岂弟之心者
抑又何邪然则若公之贤讵可使无传哉故论著之
   吴先生传
吴先生勤字孟勤永新人也曾祖原道祖文振皆不仕
考师尹元名进士为永丰县丞先生幼聪敏好学日诵
数千言迨成童四书五经皆暗记为文必根于理而气
充才赡伟然出侪辈诸老先生皆谓一第可俯拾以永
丰君老不果出元季盗起先生以策干吉安守臣尼雅斯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1242-0291a.png
迪音冀弭盗不见用去避乱于洪伪汉围洪行省平章
多通不能守或欲荐先生先生曰吾观此人无固志安
能用吾言亟止之明旦多通果遁城遂陷先生间道归
永新国朝兵取吉安总帅蒐用贤才俾绥辑诸邑淮南
郭子章在幕府得先生欢甚俾之官泰和不就洪武初
诏天下皆立学徵名儒为之师先生得武昌教授以圣
人之道诲诸生中书参政方鼐国子祭酒吴启皆其门
人也久之去官楚昭王聘为子师先生益以道自任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1242-0291b.png
敬礼加焉永乐初召修高庙实录号良史才书成改开
封教授以教武昌者教开封周定王亦敬礼之未几卒
年六十六先生之学无不究虽方外之教亦能通其义
然持身端重从容矩度之中孝于亲友于兄弟抚教孤
侄如子谨于义利无一毫苟得之意初罢武昌教授时
诸生致赆皆不受曰但勉修德业于勤有光足矣及在
楚府蜀湘二王尝致书币愿一见广西乡试请典文衡
先生以王待已厚不欲更外交皆谢郤之湖广参政吴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1242-0291c.png
云故与先生相好云卒于官二子贫不能归先生维持
教诲俾有立平生喜扬人之善而掩人之过至于论事
则公其是非不肯俯仰以徇俗君子谓先生不特文学
可敬也初号匡山樵者晚更号由翁其文章浑厚典则
有集若干卷藏于家子一人善存
论曰孔子尝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盖君子义以
为质其行已及物曷尝不以义哉小人之隳行败名鲜
不由于利然观昔之任事者往往以利为急而于职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1242-0291d.png
所宜则阙然此其故何欤先生谨于义利如此谓之古
君子非邪今之任治教者皆择谨于义利之君子而用
之使皆得如先生其效之白于天下当何如盛哉故论
著之使人有所兴起云
   陈参政传
公陈氏讳雷字士启一字震之其先自金陵徙居泰和
世以科第显曾祖文瑞瑞金训导祖存道安远训导父
焕章公自幼喜学十岁攻文章十七为里塾师升堂讲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1242-0292a.png
授屹然如钜人乡之号为儒者多不及诸老先生皆器
重之曰士启他日远到未可量也稍壮父坐诬谪辽左
从者道亡公闻之即驰往省焉为营产业治经费备物
致养父乐之忘其为谪也久之奉命归养母益闭户读
书或劝之仕公曰孔子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吾方图
所以立者未暇用公意也永乐初诏设科取士公曰可
矣遂以易经中高第选入翰林为庶吉士与修永乐大
典以精博得名书成擢为祠祭郎中敬恭祀事于缁黄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1242-0292b.png
少所假贷君子是之未三年升山东参政公喜曰天子
用我矣宣化惠民吾职也故民有所不便及有所欲者
皆奏言之事多见从及营北京公率山东役夫抚之如
子民皆乐为之尽力及陶甓卫河亦然于时今刑部侍
郎樊公董其事最为严急少许与独爱敬公朝廷遣御
史给事中理山东军籍要公与偕行多所辨别民免于
诬枉青州饥诏遣使者如所奏赈之而有司言续有饥
者数加倍使者使必再请公曰此皆国家赤子饥死在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1242-0292c.png
旦夕能待再请耶吾以身任其事使者不得已从之全活
甚众民知公之厚也皆爱戴如父母盖公仁恕出于天
性而洁廉自持故所立如此宣德六年八月四日以疾
终于位年六十六子一人曰祚初予与公同领乡荐上
春官凡八人公最长众皆兄事之数叩以难事公立为
剖决曲尽其道及观指挥群下难易缓急无不适其宜
当是时固知公之善为政矣及自山东考绩来京予谓
之曰闻山东之人无贵贱愚良皆德公其善之可书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1242-0292d.png
多矣公蹴然曰吾备员参政奉行天子德意而已何善
之敢言且吾日夕勉之恐不及安事纪载为他日名乎
予于是愧其言古之君子贵务实而耻为名盖虚誉之
隆实德之病也后之君子实则未善而急于取誉承以
嚚子憸孙又好摭拾以自诬此流俗之通患也若公之
所存岂不诚君子哉予知公旧矣不欲其无传也乃记
所闻者数事著以为传善观人者观此亦可以得之矣
   林母卢安人家传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1242-0293a.png
安人卢氏文昌人元税务都监仁寿之女自幼贞警静
淑习娴女工年二十归林氏是为文昌县令德隆之配
林氏故莆田人其先世宦游爱文昌山水之胜遂居之
世为奉化奕屯田千户贵盛矣安人归林氏其舅姑尚
无恙安人于衣服饮食必亲调视而奉祭祀供宾客接
族姻皆适其宜舅姑尝称之六亲曰新妇如此足昌吾
家德隆尹乡邑有遗爱及人人无非间之者安人之助
也当元季世陈子湖倡乱海南迫逐元帅陈乾富德隆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1242-0293b.png
以义兵赴之屯万安军而贼囚其家属安人谋于姑曰贼
势如此盖利吾家也盍输财以缓祸乎从之乃得免林
氏赀产素饶其邓氏姑窃取铜鼓庄田五顷契劵鬻之
德隆父子讼于官乃得赎费钞三千馀锭其后族属欲
胁而有之德隆弗与安人曰与之不然祸自此始且分
田以厚宗族于义大矣卒与之而宗族以和德隆有庶
子通安人抚之如已子人莫识其异母也其他赒给邻
里惠恤臧获尤多盖其细故也安人貌修长两耳垂肩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1242-0293c.png
其律身端恪勤慎宗族化之今年过九十有子四人长
曰广为庐陵教谕次曰宽次曰密举进士为刑部主事
先卒又次曰寰孙男女三十人曾孙男女九人岁时伏
腊奉觞上寿怡怡然皆中礼节乡人荣之而安人教诸
子孙必曰修身谨行盖善教也
泰和王直曰予先公治琼州时尝识广于士林中知其
母之贤也亦尝于直道之自古国家所以废兴皆由女
德之隆污若卢氏之仁智如此其可多得哉其可多得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1242-0293d.png

   叶秀实传
叶氏昆山士族而秀实尤乐善急义虽泊然布素于义
所当为与恶之当去毅然自任而不回盖有古豪杰之
遗风元之末世方国珍乱海上小人乘时相挺而起善
良被祸昆山福岩寺僧有提点与其徒昌都寺等亦聚
无赖杀人肆焚劫略财物子女敢拒者驱而锢之舟中
焚于严沙沟以威胁其人有司不知所为贼势渐张祸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1242-0294a.png
及秀实秀实姻家金某刺知之赂以重赀乃得免秀实
愤曰鼠辈敢尔今吾虽幸免忍视乡人罹其毒不剪除
之又一国珍也阴募勇敢士得徐辛一等若干人经略
已定乃以贼焚劫之迹绘为图上之路率众掩捕尽得
之无脱者官为穷诘皆伏辜而有提点实先瘐死秀实
闻之曰佛法重阇维戏作举火文以著其恶乡里称快
至今多能诵之者焚劫图有副藏于家秀实孙茂以授
孙春曰尔高祖备众善此其一也而乡里实赖之不可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1242-0294b.png
以无传春使其子兵科给事中盛请于予予观自古祸
乱之兴必由小人窃发于下世无豪杰扫除之遂浸成
乱阶秀实之功伟矣岂非豪杰之士哉当其举事时志
在除恶激于义而已传不传非所计也而春父子汲汲
以图不朽记曰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
仁也春父子可谓明而仁也已故论著之
   彭母传
彭母者泰和彭诩母也母刘氏讳灵万安东溪处士本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1242-0294c.png
直之女嫁为月池彭原复之妻生二男三女诩其长也
年廿六而寡居母幼涉书记能知古者女妇贤行誓死
不嫁勤女事以自给当是时宗族有困辱其孤欲挠屈
其节而利其所有者母自守益坚终不以是改行教诩
力攻儒术随事训切之不少懈尝指其父所藏书告曰
此尔素业也能读书为善吾志乐矣诩亦自感励学遂
有成东溪处士既老病无子母嘅然谓诩曰吾父惟吾
一女今儿幸有妇主馈祀吾归养矣遂归东溪养处士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1242-0294d.png
衣食药物必亲自调治凡七八年处士卒终丧乃归平
居端静淑慎不妄言笑其处姻族恤邻里驭臧获各尽
其道年六十八而终乡人之为女为妇为母者皆以彭
母为法云
史官王直曰予闻前元时东平李如忠为山阴令其妻
蒙古氏早死继室冯氏有二子仕伏如忠卒于官李氏
及蒙古之族相率至山阴困辱冯氏取其资以去冯不
与校以节义自守庐如忠墓下二十年教二子读书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1242-0295a.png
善卒奉如忠骨归其乡葬焉二子亦卒为名士李氏及
蒙古之族皆愧之至不敢见冯氏年七十馀而后卒当
是时吴文正公虞文靖公及诸名贤皆纪载其事至于
今冯氏犹生也而李氏及蒙古之族亦播其恶于远呜
呼可鉴矣今彭母之困于宗族不幸颇相类而其苦节
孝行则过之其善如此岂非诗人之所谓女士者欤予
文虽不及二公然不可使无传也故论著于篇使传焉
   王处士小传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1242-0295b.png
王处士名守训泰和南富里人也王氏自庐陵再迁泰
和世积忠厚至处士直谅谨畏不妄言动居家善事其
父母而友于兄弟洪武初覈民田仇人以不实诬其父
官尽没入之家素富而骤贫然所以事亲奉祭待宾客
不失其故者以处士为之子也兄守益早卒处士善承
其家干父之蛊虽劬力殚财未尝望诸弟岁时伏腊备
物以养亲兄弟奉觞上寿必谨仪度其进退盖怡怡然
父母没葬祭无违礼其析赀产与诸弟多寡必均未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1242-0295c.png
私一钱诸弟妹未婚嫁者备礼婚嫁之人人得其所与
朋友交久而不怠平居简静如不能言者及临是非曲
直之际其辩论坚确如黑白东西不可眩惑故乡人有
不得其平者多取质焉子弟有过失辄毅然众辱之必
愧悟请改乃已教其子经举进士得太康县学教谕处
士尝就养之太康其与诸生言者必据于理诸生多化
服焉予居泰和城中去南富不二十里然未尝相往还
而予友浙江佥宪郭公绪处士姻家也尝再于郭君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1242-0295d.png
见之盖恂恂然可谓一乡之善士者矣夫人之所以为
贵者以其循天理之正尽人伦之常也然而有不践此
者何哉欲胜而已矣故亲老而不致其养亲没而不谨
其终侮其弱兄欺其稚弟凌虐其幼孤者比比也是失
其所以可贵者矣失其所以可贵者则恶得谓之人哉
而乃骋其私智鼓其邪佞以自盖其行而矜肆于一时
其可乎故予以谓为人者惟无愧于天理人伦斯善矣
岂须为诡异邪若处士者盖不失其可贵而君子之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1242-0296a.png
尚者也故论著之使乡人子弟有则焉
   胡母段氏传
段氏番昜人世居硕辅里其父则荣甫也自少柔惠淑
慎善女工事父母尽孝敬父母爱之既长嫁同邑胡以
宁移其所以事父母者事舅姑舅姑又爱之姑先卒哀
念不置有遗女生甫七月教育如其所生女及笄出资
装嫁之如姑未亡也舅为两淮盐运使与以宁相继没
有后姑多病以宁二子秉彝秉恒皆幼家政母独任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1242-0296b.png
仰事俯育奉祭祀待姻族皆中礼法后姑安焉而二子
皆受教有成立寡居凡几年终始一意未尝少有玷缺
今年已七十七矣予闻妇人主内事凡闺门之内所以
事上抚下与凡所当为者皆妇道之常至于夫死不嫁
而安于节义亦其常分所当尽此所谓民彝也天地之
道亦贵于有常然则非常之事盖可谓不幸矣牝鸡之
鸣有狐之叹此妇人之非常也君子奚取哉而世之妄
子孙务摭奇以动俗呜呼亦谬矣秉恒之母尽其常道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1242-0296c.png
如此可以垂训于后世为妇人者能此亦足矣奚以异
为哉奚以异为哉
赞曰昔者君子之论有家也未尝不致意于女德焉盖
女德者家之所由兴替也然女德之脩岂有他道哉幽
閒贞静孝敬勤俭而已此其常也观于关雎葛覃鹊巢
采蘩诸诗可见矣及鄘之柏舟则因其不幸而节义著
焉此其变者也圣人皆取而列之经所以为法于万世
然则后之女妇有能处变而不失其常者固君子之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1242-0296d.png
取也作胡母段氏传
   周公明传
先生周氏讳启字公明吴周瑜子都乡侯允之裔其先
自庐陵之乌东徙今吉水之泥田世以宦学显闻而先
生之祖学颜父孟泰皆不仕然皆以学行重乡里先生
聪悟绝人经史百家靡不通为文章必据于理下笔千
数百言可立待皆伟丽不凡前辈大奇之天性至孝事
父母尽其道有疾必躬侍汤药衣不解带食不甘味及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1242-0297a.png
卒葬祭无违礼先生幼时母多病祖母龙抚育之先生
事之甚笃龙卒躬负土成坟修祀先茔惇序宗族皆不
失旧规叔父仲芳久仕于外先生为训其子慧荣皆使
之有室其教子弟与乡人之子弟必以孝弟忠信于义
之所当为者为之恐不及自庐陵县学训导典教黄冈
长洲三邑之士蒙指授者皆成名尝考福建浙江广东
湖广乡试最为得士当时号良有司以永乐癸卯十二
月四日卒于长洲之官舍年六十六初娶曾氏生子曰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1242-0297b.png
道再娶蓝氏生子曰迪今为翰林脩撰次曰选曰达曰
进孙男七人长曰源为武陵教谕次曰沂浙湘澄洪汉
先生邃于春秋所著有春秋望洋策学举要及诗文若
干卷藏于家太宗皇帝时纂脩永乐大典徵天下名儒
先生前后居馆阁者凡六年其所撰述少有能及者尝
有诏试大一统赋独先生最优当时皆谓先生宜在侍
近备顾问而竟止于教官岂天固以先生师后进邪抑
岂其命也邪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1242-0297c.png
泰和王直曰周先生在馆阁时常得从之游其持已正
大而接物和易人无贤愚少长待之皆欢然有恩然至
为非义则诮让不少贷性嗜酒虽多不乱苟非其人不
处也世之为士能和以接物者多俯仰随俗而失之通
其正以持已者又矫亢绝俗而失之隘先生可谓豫而
介随而不失其正之君子矣又况立其大者邪故论著
之使传焉
   刘子潨传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1242-0297d.png
子潨刘氏名会吉水人也自少严重不凡锐于为学从
胡时中受业讲性命道德之奥最喜为诗清远有思致
其事亲敬长皆循循有礼法先墓在南山子潨增修祠
宇谨于祀事岁时未尝废父天性早卒子潨哀念不置
每一语及辄涕泪滂然洪武中从弟子淇以县丞奉命
使山东得疾子潨往视医不能起遂归其丧葬焉抚诸
侄底于成立而后已笃意教子遣镡从胡敬方受春秋
业成领乡荐及会试得教官且戒励尤笃尝曰贤才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1242-0298a.png
治之本教官为成贤才之本可不慎乎其襟度夷旷超
然不累于物足迹未尝至官府翰林学士解公胡公侍
讲邹公家居时皆相与为莫逆惟喜交游乐宾客晚与
黄叔昭诸公游每偕造南山祠下乐花木泉石之胜觞
咏终日诵渊明诗悠然见南山恍忽若神交焉众因以
悠然为其号至老须发郁然无一茎白者此非有所自
得而能然哉四子长曰镡次镛铨鐄皆能承其家年六
十九而卒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1242-0298b.png
泰和王直曰刘氏之先仕南唐其居吉水巽湖者盖自
金陵徙也子潨曾祖明翁为郡教授祖信卿与欧阳师
尹通家相往来父天性号东山静隐东阁大学士吴澄
为之记至子潨益自立其所交又一时名儒皆有著述
岂非所谓文献足徵者欤孔子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
斯然则子潨之所以能贤于人者有以哉
   廖节妇传
节妇廖氏泰和人松溪教谕廖季习先生之子嫁为刑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1242-0298c.png
部主事杨君相之妻淑慎勤俭闲于女事闺门之内肃
如也主事君笃志学问日夜不懈永乐甲申会试礼部
第一遂取进士诏选入翰林为庶吉士学古为文辞而
其志弥厉及为主事虽勤于职务而犹不废书节妇综
理家政一不以烦君故君得如其志遂以文章名天下
未几卒于官节妇年才廿二扶榇归葬每号恸辄欲绝
邻里不忍闻子奕奂皆在襁褓节妇保抱携持未尝去
左右曰此吾夫所遗未亡人所恃以终者也主事君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1242-0298d.png
妻曾氏有女抚育之如所生谨于礼法不妄言笑足迹
未尝出外庭事舅姑极孝敬舅姑有疾即吁天以祷乞
延其寿以长孤幼舅姑没居丧皆尽礼待诸妯娌亦仁
而有恩二子一女既长皆教之学业而使有室家曰吾
可以见吾夫矣县之人士皆嘉其行相与言于县大夫
而以闻于朝诏旌表其门景泰元年节妇年六十三守
节踰四十年贞洁之操至老不渝易曰妇人贞吉从一
而终盖庶几矣二子求予言以传信后世予于主事君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1242-0299a.png
友也常念其不幸早卒而嘉节妇之能贤故论著之亦
以为世劝也
   刘宪副传
公名禄字子敏泰和刘冈里人也父寿叔早卒母萧氏
治家有法以严训诸子公善承其意前监察御史王公
罢官归为县学师见而爱之举为弟子员业成入太学
选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时朝廷清明慎于刑狱任事者
一不当即受其辜公断狱百数无毫发违理者由是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1242-0299b.png
名山东道兼治辽东人有告辽之戍卒萧茂德阑入官
府治文书前之犯此者皆死公独察其诬曰茂德所治
文书当有据不然人可妄杀乎力为辨之茂德得不死
三十三年以言事忤权贵黜为福州侯官令侯官久不
治官吏无廨舍案牍版籍无所考公奏言之前之权贵
滋不悦公所为又降为侯官典史公笑曰是岂不可为
治乎令尹子文三黜不愠于我何有哉于是实户口核
赋税钩考簿书发摘欺隐豪民猾胥不敢摇手公堂吏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1242-0299c.png
舍以次缮完然后申教条布忠信事有便不便者皆次
第罢行凡上之所施下之所讼皆听于公无不悦服县
以大治永乐初徵拜河南道监察御史寻升山东按察
副使上赐之锦衣绮帛楮币乘传之官盖特恩也公尝
曰山东之民素淳朴宜待之以诚当自无讼沂州民以
窃盗当杀者九人公曰以窃盗杀人出一时非定令盍
缓之既而遇恩皆免死以内艰归葬祭尽礼服除改湖
广副使乡民有戴计元者客湖广时禁以银为市犯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1242-0299d.png
皆死计元被诬不能辨自引服公至诉之公为逮其舍
主与尝共为市者辨之乃以银为酒器非市也讼者疑
而诬焉卒得白以旧官复职调广东其辨奸雪枉刬弊
兴利一如前既而考满以疾告归所居有溪山之胜田
园池沼之娱而忠君爱国之心惓惓不忘也其处兄弟
以和交朋友以信训子弟以忠孝常积榖以济贫乏不
能偿者不责也其有不平者皆求直于公得一言无不
意满而去其德谊之信于人如此娶萧氏子公平公正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1242-0300a.png
公济
论曰予官京师二十年见子敏之故人多矣皆能道其
昔时事如此伟然可尚也闽之人士言其侯官之绩尤
卓卓及其去皆歌咏之于戏何其泽之入人者深也士
君子读书学道固将有为也官秩之崇卑何暇计哉观
于子敏可知矣故论著于篇
   南园翁传
南园翁萧氏字仲龄世家泰和县城西翁兄弟少从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1242-0300b.png
心吾萧尚仁先生学欲有以自见于世其兄伯龄为金
华教授以荐起为宁波同知卒弟季龄继之翁独养父
母尽孝抚二室之孤如已子凡祭祀宾客公私百为翁
皆任之由是无四方志延明师以教诸子训厉之不少
懈乡闾之贫窘者多仰给于翁事有不平亦于翁讲决
焉子进取进士历知两县有能名翁喜曰吾子能为县
吾可以自乐矣有田在云亭乡南园皆上腴作屋临溪
浒课童奴勤稼穑一乡之人赖之岁时丰成各持所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1242-0300c.png
献庭下翁亦烹肥击鲜以劳农歌呼笑谑醉饱而后罢
盖嚣嚣然乐也往年予以忧家居过云亭乡因访翁南
园而翁适入城不及见为名所居曰南园别墅而归明
日遇诸市翁大诧曰吾南园之乐惜君不得与也乡之
人士遂称为南园翁而歌咏之其后予起复来京师闻
翁在乡邑间益以齿德而为县大夫所尊每乡饮即以
宾位处之予益叹翁之清高閒放其福不可及也去之
二十年翁年七十四而卒又十馀年予在吏部而翁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1242-0300d.png
孙彝为考功主事以学士陈公所作翁墓表来见求为
之传予既衰病将归老于武山之阳思得如翁者数人
相与婆娑嬉游从容酣适于社神田祖之间以极太平
之乐而不可得也故摭其事以为之传云
   夏友谅传
友谅夏氏苏之昆山人大父贵一父公达皆读书有隐
德友谅生而岐嶷七岁即喜学言论如老成人马鞍山
寺僧某戒行为吴人所敬见友谅爱之摩其顶曰他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1242-0301a.png
为吾弟子友谅咈然曰异端之学我不为拂其手去之
尝随父至郡城从者携镪市器物友谅曰置器不如置
书父异其言从之既归即遣入昆山县学受书于陈潜
夫潜夫深喜得之剖析奥义颖悟绝人时年十二下笔
为文章顷刻立就夏夜置灯帐中读书不辍大父念其
过勤起视之促使就睡见几间有绝诗曰更残烛短可
微吟周孔遗书似海深感慨圣贤无复见只存糟粕在
吾心明日语潜夫潜夫叹曰此子天分甚高盖将咀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1242-0301b.png
英华以自足岂但味糟粕而已益以远大期之而友谅
志益笃然未底于成以卒卒时才十又九君子皆痛惜
焉娶郑氏遗腹子一人善长母守节教育之既长刻苦
自砺能以其学为人师生四子佑辅显遂而卒年(缺/)
佑以文学举为临海丞迁礼部铸印大使遂举进士为
礼部主事兄弟过予道其父祖事而悲欲托予以不朽
天之生人既赋以过人之才若将使之有为也然不底
于成以卒此其意何哉岂非诚有命焉也予观汉贾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1242-0301c.png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受知于吴公及荐之文帝召为
博士年才二十耳虽卒以龃龉穷亦不可谓不遇也友
谅负奇才自幼已知绝异端崇正学读书昼夜不厌观
其所作诗殆有志于上达者邪然前不遇吴公后不遇
文帝而赍志以卒卒而有子幸矣亦不遇而早世其命
如此若之何不悲然贾生之后嘉在武帝时任太守至
九卿岂天以其欲命生者命之邪语云用不极者有后
福生之谓乎友谅虽早死而不遇今二孙仕于朝骎骎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1242-0301d.png
通显矣殆将与贾氏等邪予为传载其事友谅闻之其
亦可以无憾哉
  字说
   张博克温字说
会稽张友让名其仲子曰博博之师金某字之曰克温
博从父来京师而请其说于予予谓男子之生父名之
既冠宾字之为之辞以致其祝颂戒勉之意宜也予非
宾也何可僣一辞哉而博之请益勤乃试为之说予闻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1242-0302a.png
友让名其三子取三才之义焉博者地之质也温者其
发生之气也地之体诚博矣然非气之温亦何以能生
物哉自冬至一阳来复蕴于地中未发也积之之久则
其气温然达矣于是土膏发泉脉动而物莫不生焉故
地之能生物者以其气之温也圣贤之道具于书欲其
博而又贵于温读书诚博矣非时而温之抑何以能求
道哉自圣经贤传以至诸史百家之言呻吟读诵有未
洽则温之温之熟其学充然进矣于是明体以达用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1242-0302b.png
道无不尽故读书所以能尽道者以其学之能温也使
温习之功不息于博学之馀如元气之温无间于广生
之际则岂有不成也哉博而字之曰克温其亦顾諟而
思勉也乎夫寡者博之反也寒者温之对也博学而笃
志温故而知新是所望于子也寡闻而浅窥一暴而十
寒非所望于子矣勉哉博也毋负父师所以命名与字
之意也
   邵志和宗礼字说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1242-0302c.png
嘉定邵志和宗礼始为监察御史以忧去服除改赣州
推官其在赣也与予兄善学相交故来京师亦厚予间
告予曰吾幼而先人以志和名之既冠而师以宗礼字
焉惟吾父师所命不敢忘愿先生释其义庶终身诵之
予谓人性之礼即天道之亨具于心而见于君臣父子
夫妇长幼朋友之间动静云为之际皆有自然之节秩
然之分不可以毫发僣差其体至严也夫既严矣而加
以操切刻厉则将至于离而难合故其用贵于和和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1242-0302d.png
从容不迫之意盖于至严之中而以舒徐行之使粲然
有仪欢然有恩则礼斯尽矣然知贵于和不复节之以
礼而或过焉则将流荡忘返而礼终不可行矣名子曰
志和者欲子以和为贵也字子曰宗礼者欲子以礼为
之主而不过于和也名字之意盖如此夫世之善其名
字者皆是也而能充其名字之实者未必皆是也宗礼
佩父师之训不敢忘是将充其名字之实视彼假借以
称道者有间矣君子之自修无已时不以老而倦也卫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1242-0303a.png
武公年过九十犹勤于自修宗礼幸未老也孟子曰君
子所以异于人者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而朱子谓礼者
仁之著也宗礼其尚谨于礼致严于三千三百之间修
于身施于人推之家国天下从容以行之而不过其则
焉则无愧于父师之所命而庶乎古之君子矣
   梁相叔脩字说
予婿梁相初名横字叔脩脩之为言长也盖以梁木必
横著柱端以负栋承檩而堂构乃成然非长材不能胜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1242-0303b.png
其任故以是命之也及入邑庠为弟子员其师以横字
与豪横之横同乃改名相仍以叔脩字之既而相以内
艰家居思大父母父母之墓未有铭以昭其德虑自陷
于不孝乃来北京请铭于诸公将归以字说请于予曰
愿有教也予谓横者梁之任而脩者其材欲子思其任
之重而自勉以成其长才此尔父意也师以横字为嫌
而易曰相非以栋梁之任辟国家辅相之职也与相而
仍字叔脩盖脩又以饬治为义辅相之道必治身以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1242-0303c.png
本也且相非但辅国家凡居副贰之位以佐助其长皆
是已先自治而后治人其道一也道莫大于尧舜而孟
子谓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孝弟者仁之始泽民育物皆
自此而推也叔脩惓惓于亲可谓能孝矣由是而敬其
身使言行皆君子则足以成其亲兄弟者亲之一体而
分也推孝亲之心以敬爱兄弟则道立而身脩他日推
之以及于民物而无所不宜辅相之道得矣予愿子以
孝弟为务也世之人孰不本于亲然能笃念不忘而思著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1242-0303d.png
其德于永远又推以厚于兄弟而不忍侵害之者甚少
也弃之如刍狗不知其善之可传侵害之如寇雠不自
知其恶之可耻此禽兽异类之所为何益于家国也哉
其能存也幸矣勉哉叔脩必敏于自治以求称夫命名
与字之意无曰辅相之任非小子所敢望也
   守性说
毗陵胡克宁今大宗伯芝轩公之弟也以守性自号公
俾予致一言夫性者人所受于天之理也其目有五曰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1242-0304a.png
仁义礼知信施于人伦事理而各有当行之道斯理也
与心俱生心存则理存是故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而各尽其道之常至于应事接物作止语默好恶取舍
应对周旋之间亦无不当于理者此圣人之尽其性也
若众人之生局于气禀蔽于物欲由是性不能全岁改
月化则气日昏欲日盛而所谓性荡然无复存者于是
遗亲后君渎夫妇紊尊卑失信于朋友言非其所当言
为非其所当为好恶谬而举措乖凡其所存所由者皆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1242-0304b.png
出于私欲不复计理之如何然求夫害性之源莫切于
货色莫甚于酒尤莫急于气性之所以渐渎沦溺而荡
然无复存者未有不由于此夫既荡然无复存者矣则
亦何所不至哉惟好学君子知欲之不可纵性之不可
失加存养之功致执守之力于夫人伦之大日用事物
之细必欲践其道之当然而不肯少悖焉者此所以为
贤也克宁有公为之兄其才可以有为而循循雅饬谨
于自脩言行之发惟惧弗当于理惴惴焉不敢少自放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1242-0304c.png
盖知欲不可纵性不可失以古之君子为法而以众人
之颠倒迷谬者为戒虽其生质之美而公之教于家者
可知矣昔者子思作中庸首言性以见道之本言道之
不可离必戒谨于所不睹恐惧于所不闻宋之大儒则
以敬为学之要戒谨恐惧是即所谓敬也持敬之功无
间则人欲消不离于道不失其性而何愧于古君子哉
予嘉克宁之志而欲勉其进作守性说贻之且求教于
公以为何如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1242-0304d.png
   说旅卦示穆
予子穆来侍既一年而其兄䆅秬皆当来北京独稹留
治家事因命穆归为稹助方治任适有感于予中而叹
旅行之难也乃本易卦作旅说以戒之旅之为卦内艮
止而外离明止则安于义礼之正明则察于事物之微
安于正而不为内欲所迁察于物而不为外物所陷是
以能亨且吉也旅之道贵柔而忌刚然初六以柔而居
下卑污猥琐而灾咎及之此柔过之弊也九三居艮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1242-0305a.png
上上九处离之上皆过刚而自高羁旅而过刚自高则
谁能与之故至焚灼而丧败此刚过之弊也九四用柔
而能下六五柔顺而得中皆善矣然处不当位故四虽
得资斧而不快于心五虽有誉命而不免亡失皆未尽
其善尽旅之善者其惟六二乎六二柔顺而中正柔顺
则不失于刚强而人无不从中正则不徇于偏私而事
无不当故能安其居保其财童仆亦贞信以事之此旅
最吉者也穆其可不知所务哉勿违乎天理而暗于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1242-0305b.png
几过柔取辱过刚取祸与处非其正皆不可柔顺中正
以避凶趋吉此予所望于穆也然柔顺而不中正则柔
顺将失之过而委靡不立亦不可也必全尽是道斯善
矣穆也其尚留意于此哉夫出门庭去闾巷以达于乡
党州闾皆为旅不必适千万里之远而后然也究而论
之人之有生亦寄寓而已盖无往而非旅则无往而不
用是道能尽其道则无往而不获吉奚可有远近始终
之异哉穆服膺予言而终善且吉焉则予之志得矣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3a 页 WYG1242-0305c.png
   王稌希荐字说
稌稻也用以饭者其性宜下湿虽处处有之而江南为
最宜族叔伯昭翁名其长孙曰稌而稌之同辈命字皆
以希为号希望也有冀幸之意焉乡人因以希稌字之
古之立名字者皆有义非苟焉而已孔门弟子冉耕字
伯牛耕者牛之事也仲由字子路路人之所必由者也
近世大儒考亭朱子名熹而字仲晦晦者不欲眩其明
也许文正公名衡而字仲平衡所以取平也其义如此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3b 页 WYG1242-0305d.png
稌而字曰希稌何居去年希稌以事来北京不以其字
为是请予更焉予读丰年诗多黍多稌则为酒醴以烝
祖妣洽百礼而神降之福因字之曰希荐荐进也盖稌
之丰必以荐于亲荐于神明然后能致福于其躬若徒
积之使陈腐焉而享祀之礼废则必有怨且恫者福恶
乎来哉此予所以命字之意也嗟夫希荐尔知所以荐
之之道乎事亲主于孝而事神贵于有德孔子曰孝弟
之至通于神明则孝弟者享祀之本也勉于其道则礼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4a 页 WYG1242-0306a.png
洽而福至矣且孝者仁之实弟者义之实也希荐勤于
学求其所当为者而日勉焉充而至于仁义不可胜用
大人之事备矣岂特足以享祀而已哉予王氏之先既
盛矣今之子孙大不足以继前人予凛焉以衰微为惧
因希荐之质美且有志于学庶乎其可望也故于其归
作字说以勉之
  文
   示秬子文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4b 页 WYG1242-0306b.png
予来北京十五年仲子秬来侍亦三年今将归自念已
及六十而衰病相寻若七八十者其能久生与否不可
必也有所欲言其尚可忍邪故为尔秬言之始予四岁已
失恃年才八岁则父以事去所倚赖者祖母耳当时非
无内外亲其教育我使不失诗书故业则舅氏欧阳先
生之德予不敢忘也今幸居官食禄然才薄能鲜无以
报上恩恒惧福过灾生贻辱父母且累尔兄弟故谨守
礼法不敢放肆尔兄弟亦当勉于为善庶相资以久凡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5a 页 WYG1242-0306c.png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人伦也君臣父子夫妇
长幼朋友当各尽其道而每加厚焉然夫妇乃人伦之首
其尤厚可知若事官府而恭谨处族姻而敬爱待乡党
而和睦皆人道之宜尔能尽其道则无愧于为人而欲
尽其道则当以读书为本也兄弟者同气至亲如手如
足华鄂之诗反覆乎天理人情之极尔辈盖尝诵之而
世之人多以妻子之私财利之末失兄弟之义忘恭爱
之心遂至相视如涂人尔兄弟当师古圣贤勿以流俗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5b 页 WYG1242-0306d.png
小人自待也予少甚贫备尝艰苦以今视昔所胜多矣
恒产虽不可无然须得之以义毋虚价毋抑求毋妄取
则人不怨吾亦可以长守而其所最急者在亲君子远
小人盖亲君子则能进于善远小人则不流于恶以勤
俭治生以忠厚养德守祖宗坟墓食田园薄利勿怠惰
以废业勿酣酗以生祸文章书法以秦汉魏晋唐人为
师学行有成能自立于士大夫之间乡党以善人目之
斯足以无忝于前人予若即死无憾矣尔归与尔兄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6a 页 WYG1242-0307a.png
观之而共勉焉而又以教尔子若以予言为迂而弃之
则尔兄弟之孝道亏矣其勉之哉慎之哉
  哀辞
   少保黄公哀辞
正统五年正月少保户部尚书东莱黄公终于位年七
十八事闻上恻然遣官赐祭命有司治葬事公始自卑
官累升至极品历事五朝宠眷如一其德业显于天下
而又以高寿终可以无憾矣而士大夫尤哀惜之不置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6b 页 WYG1242-0307b.png
盖公端厚坦亮君子也忠于事上笃于爱民范文正所
谓先忧后乐者公其人矣平生所为盖无愧于天而为
上为德为下为民之心至老犹不懈圣天子委之以南
京其所托重矣然大臣如公者无几人使得在侍近入
则献嘉猷于君出而宣圣泽于民以毕其所志岂不尤
愈乎此士大夫所以哀公也卫武公之入相年九十五
矣而进德不倦公之年尚足以有为乃遽止于斯于乎
其不可哀也夫古之君子有益于国家者必欲其久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7a 页 WYG1242-0307c.png
于世南山有台之诗是已则于公之终虽欲弗哀可得
邪直尝忝同僚辱交好尤不能已于哀者作哀辞
伟夫子之好修兮服仁义以自臧心怦怦其谅直兮行
弗戾于周行遭圣明而奋兴兮庸一言以悟主始低徊
于下位兮遂卿佐其焉处勤朝夕以修职兮曰庶几乎
荩臣进专专以奉君兮退恳恳于惠民彼蛮蜑之凶悖
兮曾何识乎上下遇夫子而爱敬兮若赤子于父母荷
列圣之隆宠兮耿精诚其未衰献忠谋之亹亹兮冀永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7b 页 WYG1242-0307d.png
世其赖之繄根本之攸托兮有嘉靖之丕绩何天之不
慭遗兮奄一去而不可得惟夫子之洵美兮顾在列其
几人嗟弼亮与宏化兮胡缅邈其未申昔卫武之佐周
兮踰九十犹未怠兹黄发之是询兮悲夫子之不能待
周诗之咏台莱兮祝遐寿于无疆夫岂私于君子兮延
邦国之休光嘅音容之日远兮徒兴念于畴昔写予情
于斯文兮涕浪浪而沾臆
   萧先生哀辞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8a 页 WYG1242-0308a.png
萧先生名用道字坦行以名著当世居泰和之栗园里
盖齐西昌侯叔诔之后世以儒名家先生父尚仁邃于
经术为乡邑之望先生得其传尤刚毅自守不苟合笃
于事亲无用世之意亲没郡守朱仲智婺源令邹以信
皆以经明行修荐之徵拜靖江王府直史又改咨议未
几升长史以选入馆阁校理高庙实录既毕蒙厚赐从
王之国先生以辅导为职每因言纳忠欲王惇德谨度
以保国裕后又上章言八事而惓惓于敬身勤学严祀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8b 页 WYG1242-0308b.png
事恤下人凡诸细务知无不言又因王府门作体仁遵
义端礼广智四箴以献王皆纳焉久之得风疾手皆颤
掉诣阙乞归治吏部以擅去职为言左迁鹞儿岭巡检
卒于官先生之学博而明其文雅而赡其心明白正大
动以古人为师故其所立如此视汉之江都相可以无
愧矣泰和文献之地也数十年前儒先君子凋谢已尽
独先生父子岿然为学者师死生契阔于是遂无所受
业及先生以病告归予时滥官翰林私窃自喜以为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9a 页 WYG1242-0308c.png
生虽不终辅相之业而乡人子弟得有所依归进学以
为世用其幸亦大矣而终不遂则又有两失之叹孰知
先生之一往不复哉呜呼可哀也已今三十年先生之
子吏部主事晅以先生所自作墓志示予予不能已于
言也作哀辞
繄先生兮超等夷伟学行兮卓然奇怀仁义兮敦书诗
锵琳琅兮放厥辞笃事亲兮爱敬施上山巅兮下水涯
摘芳杜兮采华芝蹇徘徊兮憺遨嬉随荐剡兮上京圻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39b 页 WYG1242-0308d.png
服王官兮慎自持校史册兮抉隐微辟彤邸兮广之西
曳长裾兮俨逶迤相古人兮以为期谨献替兮纳箴规
言之发兮罔不宜嗟何为兮疾以罹恳欲归兮乃去之
曀风埃兮气惨悽怅独往兮归何时国之悼兮失倚毗
乡之叹兮无所师遣巫阳兮屑琼爢号日月兮攀虹蜺
招不来兮我心悲岁年逝兮不可羁功业在兮名不隳
矢予词兮当永垂
   陈智仲哀辞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0a 页 WYG1242-0309a.png
嗟夫子兮邦之良其貌既伟兮其气则昌仁义以为服
兮忠信以为纕廉且厚兮直而刚才足有为兮志亦甚
扬遭世弗淑兮阃命是将乘一障兮为寇防抚善柔兮
戢暴强其职修举兮厥绩用彰驰吾车兮乃括其囊力
稼穑以自足兮乐泉石以徜徉孝于父母兮友于弟兄
睦姻族兮和一乡燠寒以衣兮饭饥以粮贫女有归兮
穷死有藏周急恤匮兮行之常匪用沽名兮孰计其偿
奋馀力兮驱虎狼民利出入兮不病于行遭岁大旱兮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0b 页 WYG1242-0309b.png
煽祸殃卒牲币兮暴巫尪精诚独格兮天鉴孔明沛泽
下澍兮反灾为祥嗟夫子兮德愈光不究于用兮命之
弗臧楩楠之生兮为栋为梁中独弃兮委山冈材之不
遇兮庸何伤岂天之意兮岂人之望伟令子兮锵琳琅
遇明圣兮高腾翔金为门兮玉为堂朝并升而夕归兮
穆忻忻而乐康食旧德兮袭馀芳夫子虽没兮其存者
长水洋洋兮山苍苍矢吾辞以寓哀兮耿千岁而不亡
   余生哀辞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1a 页 WYG1242-0309c.png
余生鹤年字应皋南康星子人翰林侍讲余君正安之
子也侍讲君与予同取进士同官京师比屋而居且十
年两家相好不啻兄弟则予之哀生可知也生自幼庄
重不类常儿稍长喜读书善承其父教又使从黄重美
先生习举子业学为唐人诗日有进益事祖母高夫人
与继母陈宜人皆得其欢心宜人有子山年生爱之如
同产饮食坐卧必偕人莫知其异母也及侍讲君以高
夫人忧去生随侍归南康予则扈从来北京及生随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1b 页 WYG1242-0309d.png
起复而予亦以外艰去道路往来不相遇者五六年然
闻生学益进行益修事父母益尽其道居京授徒能以
师道自任人称之予心益为喜以为侍讲君世积忠厚
宜有子如此也及予服阕来京师则知生哭弟山年悒
悒成疾已死矣年才二十有七予与侍讲君相吊哭甚
哀其后每语及未尝不哽咽流涕也呜呼以生之才而
承累世诗书之泽宜享有遐福而竟不永其年天之于
生何如也岂所谓福善祸淫者非邪予痛悼生之不幸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2a 页 WYG1242-0310a.png
又悲侍讲君既老而孤故为辞以哀之亦因以慰夫存
者耳词曰
吁嗟余生才之良兮簪缨华胄炜煌煌兮读书问学攻
文章兮佩服荃蕙袭芬芳兮孝于其亲谨温凉兮进退
周旋婉而庄兮抚爱稚弟善为兄兮开门授徒师道光
兮我昔比居绵十霜兮朝夕见闻喜气扬兮谓子世泽
沛汪洋兮致兹才贤宜永昌兮呜呼奈何寿弗长兮孰
司予夺俾早丧兮福善祸淫天所降兮颠倒谬乱岂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2b 页 WYG1242-0310b.png
常兮骐骥奋迅蹶康庄兮驽马踉䠙乃轩昂兮凤凰于
飞于朝阳兮铩羽霄汉枭则翔兮吁嗟余生心孔伤兮
视天瞢瞢莫致详兮高堂有亲老而康兮婉若婺孤膺
福祥兮松柏郁茂兰芷芳兮彼苍悠悠庶其偿兮猗人
之生顺则臧兮孰为寿考孰夭伤兮颜回盗蹠亦俱亡
兮惟德惟善久弥彰兮吁嗟余生安其藏兮我心不忘
泪浪浪兮
   汤君如川哀辞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3a 页 WYG1242-0310c.png
余友汤君如川以明正之学英敏之才与予同登甲申
进士第入翰林为庶吉士而遭圣天子兴文隆治之日
方将大其所学以文国家太平之休不幸以四十之年
未及一大用以卒卒又不克以棺敛归葬故乡而竟燬
于火焉呜呼汤君其可哀也已语曰天道福善而祸淫
汤君孝友忠信循循雅饬其立身行已盖有善而无恶
又承其先世积累之馀以至于此天之于汤君宜何如
报耶今既夺之年而又逢酷罚若此天道果可信乎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3b 页 WYG1242-0310d.png
或者天其偶未定邪是未可知也忆予与汤君同领乡
荐上京师汤君每日引领南望以泣问之则曰始吾就
试江西时吾亲垂涕曰汝诚宜出身报国然尽节之日
长我老矣汝未可遽去也今不幸而违其志使之忽忽
不能自乐此吾之所以泣也嗟乎汤君之举进士可以
得禄以为荣不过相违期月之间而可以复见矣尚不
忍相舍去如此孰知今遂死而不可复见也则夫汤君
之孝慕其亲与其亲之慈爱于君者其心又当何如邪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4a 页 WYG1242-0311a.png
岂不大可哀也哉予与君相知为最深方资君以为学
今已矣予既哀无以自辅又哀君之志不获伸与其亲
之思弗能已也故为辞一通以纾予哀以慰君之心而
泄其父母之思云辞曰
心懭恨而不怿兮惨郁郁而内伤哀夫人而不见兮魂
冉冉而外扬数茂行之信修兮又申之以多才判独妖
而莫施兮孰有情而不悲思昔日之遭选兮扬厥美于
学宫余既升而肩迫兮诚矩矱之所同范先圣之遗则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4b 页 WYG1242-0311b.png
兮率中道而不颇援道德以为美兮服仁义以为华众
欢忻其既就兮遂超举而进之忽同登以容与兮听鹿
鸣之呦呦倏翱翔于春宫兮又乘风而扪天阍砉其开
关兮望帝居而上迁跪陈辞而敷衽兮中和畅而能祇
摅朝霞之炫耀兮揽星辰之陆离耿皇鉴之昭明兮曰
学可进而不可止历美质之尤粹兮履前哲之馀轨谓
班马之不群兮纷驰骋之先路尚专专以追逐兮罔儃
佪而窘步嗟予生之怐愗兮亦先后以逍遥亶惟荪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5a 页 WYG1242-0311c.png
可恃兮获弃秽而寡邮荪既与予之不媮兮曰呻吟以
相羊谓年岁之不可留兮而渥洽之不可忘彼力穑之
不匮兮乃丰丰而有获彼涉远而自画兮终蹇蹇而莫
达骤骐骥以沛徂兮策黄棘而疾施望前辙之超远兮
誓奔属以为期执鞿羁而不替兮汨皇皇以追求刈芳
菲于兰皋兮掇芳馨于椒丘吸沆瀣之泠泠兮餐琼靡
之穰穰缭蕙纕之郁郁兮佩宝璐之琅琅信有美而莫
痈兮虽居蔽而日蒸固大人之所好兮岂流俗之所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5b 页 WYG1242-0311d.png
愿遥奔以极至兮匊芳华以远闻昭先功而显荣兮报
大德之无垠曰皇天之降命兮章白黑而不昧善浏浏
其绥祉兮恶昏昏而致殆何斯言之不谅兮荃信美以
离灾夏烟液以为丘兮又遇罚而增哀心烦冤以絓结
兮气沈菀而不信涕潢洋而日陨兮中侘傺而忳忳计
维荪之秉志兮岂维是而舍也羌中路而颠越兮何若
是之遽也亲婵媛而既迈兮其何以为此度也相大猷
之漠漠兮余何以为之辅也渺余忧之芒芒兮糺余情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6a 页 WYG1242-0312a.png
之悒悒思荃美之汋约兮虽欲见而可载天既降之以
纯美兮适奋励乎嘉时溘厌按之泯泯兮又何善之可
为惟善而昌被兮余莫察其何故惟恶而康娱兮违众
兆之所恶欲曾举以叩天兮天高高而无阶欲幽默以
隐闵兮又𢥞𢥞而不能曩伯夷之廉洁兮反贸贸以流
亡何阳虎之贪惏兮终衍溢而自强蹠何服于姱节兮
竟寿考以淫游渊何偭于规矩兮中遘凶而折之盖天
之未定兮故纬繣而颠隮苟端操而弗疚兮虽欿傺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6b 页 WYG1242-0312b.png
何尤嗟古人之既然兮遗芳泽而弥章荃其援以为类
兮然何哀之可忘
   陈德兴哀辞
呜呼予于陈德兴之亡而叹贤令之难得也夫德兴之
治其声威非有烈烈动人也然而谓之难得者何也非
特行政而已矣有教焉课其农桑时其租赋均其徭役
审其狱讼政之施然也导之以诗书礼乐之习勉之以
孝弟忠信之行以成其人才以厚其风俗教之道然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7a 页 WYG1242-0312c.png
政以治其外教以治其内二者乌可偏废哉然政有未
备则得罪于有司犹之可也教之道不行则人将陷于
邪僻而无以为善治之本教之不可以已如此也世之
为令能举其政者多矣其能兴善教民行古之道者不
多见焉盖以是为迂缓而非有司之所急也至其甚者
政且不能恤于教乎何有其又甚则疾礼法之士挠学
校之政使不得教焉为令如此岂其职哉故吾于陈公
之亡而叹以为难得也公之治德兴首新学校与诸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7b 页 WYG1242-0312d.png
讲学乎其中又率其耆老以劝邑人之子弟使皆兴为
善其为政宽平仁恕约已爱人去其所害而兴其所利
不急浅效近名行之三年而人歌颂之非所谓岂弟君
子者欤公卒已三十年犹称道之不置岂但其政之良
有以致之诚可以见善教之得民心也彼声威烈烈以
取誉于一时者吾不知其得乎人能如公否耶使公久
于职而迄其教之成又推而极于远大不亦美乎呜呼
公遂亡矣非其人之不幸乎初公居四明山中闭门讲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8a 页 WYG1242-0313a.png
学不求仕进郡县再三迫起之既出而所为如此则其
学问之懿操履之笃可知矣予是以知夫自重难合之
士之必能有为也公之仲子敬宗以公墓志示予予慕
公之贤而哀其不及高寿以卒不得大施其所蕴且又
叹为令之能如公者少也故为词以哀之公字孟藻宁
波慈溪人以考绩赴吏部最其课将复职而病卒卒时
年五十一词曰
学宫之隳兮公则治之教之弗纯兮公则励之政之良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8b 页 WYG1242-0313b.png
兮俗以熙胡不眉寿兮弗究其施公不来兮民心悲庐
山高高兮湖水瀰瀰呜呼哀哉兮百世之思
   曾用楫哀辞
用楫讳济姓曾氏世为泰和北门人祖克仁有隐德乡
称长者父子省谨厚好学以推择为邑庠生不试而卒
用楫姿貌魁硕而颖悟过人尝受业于尚仁萧先生先
生学徒数十人独称用楫先生死用楫无所于归则与
其舅罗君仲深其友陈君孟京及予共学于其旁空舍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9a 页 WYG1242-0313c.png
中四人者自相师用楫母在堂喜用楫能力于学使僮
奴给茗饮灯烛之类昼夜不厌用楫通书经及群书秦
汉以下诸史皆暗记而能举其事之详下笔为文辄衮
衮数百言方是时用楫年少气锐其意盖欲几于昔人
而止也尝从予求司马史记及昌黎韩子之文读之曰
吾有志于是矣其后予三人相继入县庠用楫慨然叹
曰吾闻司马子长周游半天下故其文有奇气后世无
及者吾安能止于此乎即告其亲度庾岭涉苍梧下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49b 页 WYG1242-0313d.png
阳之泷以至于南海上览山川之奇访古圣贤遗迹以
自壮不幸遇病客死于广州年二十六时洪武三十五
(缺/)(缺/) 日也予三人闻之哀用楫赍志以没相与
哭之恸用楫事亲孝奉诸父有礼抚二弟有恩于朋友
也义而信与人言必依于道理又承其先世忠厚之泽
而卒不获底于成求其所以致此者而不可得则付之
无可奈何曰命也后予三人又相继窃第入翰林每论
旧故未尝不哀用楫也既而二人又卒独予在焉则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0a 页 WYG1242-0314a.png
哀又甚矣去年予以事还故乡过其家用楫之母且老
矣其子则既冠而有室矣计其旧游则于今七闰矣而
乡闾之幼者壮壮者老其意气之合盖鲜有如吾用楫
也则予何能自己于哀耶用楫弟用砺与予善悼其兄
不置复告予曰哀哉吾母之念吾兄也又因子有感矣
子何以塞其哀乎故为之词曰
吁嗟用楫兮曷为而死耶生于令门兮其庆则遐质既
美兮敏以和亲戚是宜兮朋友是嘉稽经考史兮含英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0b 页 WYG1242-0314b.png
咀华志则甚远兮寿胡不多渺芒芒兮南海涯去乡辽
邈兮岁月云赊母寿而安兮子有室家魂其归来兮靡
适乎他魂不来兮涕滂沱呜呼哀哉兮其将奈何
   裴侍郎哀辞
公裴氏讳琏字汝器监利人初游学郡庠年甚少已嶷
然如巨人长者久之升太学擢知剑州三年升浙江按
察佥事改江西坐累谪兴州太宗在位召为北京道监
察御史升河南按察副使又以累谪武清复被荐为广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1a 页 WYG1242-0314c.png
东道御史仁宗在东宫雅知之擢春坊中允改大理评
事又改刑部主事坐事降易州同知洪熙初图任旧臣
升工部侍郎改北京行部又坐事去知涪州子纶为翰
林编修得推恩及其亲公遂弃知州就封以翰林编修
文林郎致仕宣德十年三月十三日以疾卒于家年七
十二公天资俊爽负奇气眉目明秀议论英发率尝倾
一座其才敏过人当义而行无顾忌初在剑州州产茶
民衣食之而为有势者所扰公奏请禁止至今民赖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1b 页 WYG1242-0314d.png
利为佥事在江西锄恶佑善所至吏畏而民爱之其于
贤者维持成就如所亲及为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河南
皂军山寇发公奉命往察之还上讨捕方略寇遂平阶
州贼王金刚努等僣名号聚众八千馀人势悍甚又命
公往公得其巢穴以计擒之而请释其馀上初遣公谓
还当大用而用事者嫉公绌其谋间疏之不召见而罢
其为侍郎尤侃侃自信敬恭朝夕有大臣之体在剑易
时兴学养士至亲为讲说赏勤而劝惰诸生多赖以成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2a 页 WYG1242-0315a.png
流风馀泽今尚有存者盖公之志夐然出侪辈故所至
有立予之知者如此予所未知者讣亦伟特犹是也平
生清约自持不苟取妄求仕四十馀年如一日虽累遭
谴谪皆非以私过得之故每斥辄复晚节优游以荣名
终享有盛福此好德之验也予为诸生时已获瞻风采
其后同朝又克深知公呜呼今不复见矣则安能已于
情哉作哀辞
繄公之生兮秀所钟俨玉立兮伟仪容才既美兮学则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2b 页 WYG1242-0315b.png
通气浩然兮缩以充怀奇宝兮庆遭逢有民社兮奋厥
庸兴惠利兮苏困穷建学校兮师文翁持宪纪兮扬清
风矫一鹗兮横太空植善柔兮除奸凶履巉岩兮窥崆
巃殄寇难兮销兵戎陪鹤驾兮熙事功摇玉佩兮锵玲
珑副六卿兮位愈隆勤夙夜兮甚严恭涪之治兮安蚕
农嬉白叟兮歌黄童词林清秩兮恩所封焕敕命兮回
鸾龙优游以老兮当时雍颂诗作兮声沨沨奄一去兮
白云中混希夷兮超鸿濛望不及兮心冲冲惟畴昔兮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3a 页 WYG1242-0315c.png
抗高踪事圣主兮暨三宗柔清德兮将无同善其始兮
慎其终宜寿考兮齐乔松胡不慭遗兮天梦梦彼
兮愚且蒙乃悠久兮昌而丰欲往问兮安所从蹇徘徊
兮发哀恫思公不见兮奈何乎公
   陈德逊哀辞
德逊予友也其家泰和县东与予家相距仅三里予昔
家居时数过德逊德逊有静室置书其中日端坐展玩
客来亦相与坐其中谈论甚乐也于一切世利略不经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3b 页 WYG1242-0315d.png
意义所当得者人或见负亦不问有弟德遵自幼教育
之及德遵显于朝苟凭藉以逞足以遂志德逊意亦澹
然出入闾巷中如平时人皆敬礼之德遵在位久不得
顾其私为之经理产业治居第忘其身之老也德遵尝
病走六七千里至北京视之既愈然后归其笃于友爱
如此方归时谓予言有地在旧城上俯江山之胜当结
茅为亭以待子共乐于此孰知归不二年而德逊卒矣
年才六十呜呼惜哉予尝自念乡邑故旧多凋谢而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4a 页 WYG1242-0316a.png
亦老且病矣一旦幸得赐归可与燕游者惟德逊今德
逊又往则予之归将谁与处而乐邪为之低佪伤叹
者累日乃作辞以哀之
太邱之胤兮西昌之良其行既驯兮其心则臧诗书以
为悦兮孝友以为常善静修兮方自强县之东兮百货
场骤车马兮隘康庄此恬澹兮彼劻勷子之乐兮孰可
与方有弟显兮名孔彰被天泽兮承宠光在他人兮藉
以狂子独安处兮聊消摇以相羊笃友爱兮老不忘于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4b 页 WYG1242-0316b.png
家汲汲兮于疾皇皇昔与子兮相颉颃久不见兮限两
乡忽见子兮来北京意甚适兮德不爽子遽归兮分雁
行云有地兮俯大江千山环合兮蛟龙翔将诛茅兮结
为堂待我归兮同一觞呜呼子去兮何云亡有志不遂
兮搅我肠天杳杳兮地茫茫炙鸡絮酒兮空相望予哀
子兮成此章寿虽不永兮其存者长子之逝兮庸何伤
   钱处士诔辞
松江处士钱公汝明以正统辛酉七月六日卒于家年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5a 页 WYG1242-0316c.png
七十予与其子溥有斯文之契由是知公之善惜不得
久生于世乃述其行作诔辞
钱氏之先实居于杭武肃奋兴八州自王既归有宋世
载宦谱伟兹将仕维公高祖在元之初金玉其躬徙淞
南梁遂以隐终曾祖继之延于大父暨公之考三世不
遇公始七岁失怙而孤嶷如成人哀戚有馀恭爱其兄
兄亦爱弟输赋后期争就逮系笃义之志至老不渝晋
览魏津异世同符哭母而哀既封既树悠悠孝心曷已
抑庵文集 后集卷三十四 第 55b 页 WYG1242-0316d.png
其慕丰姿雅度勇于振施周匮恤穷不计其资才达识
明遇事能断抉幽发蒙雾卷冰涣守礼畏法不罹于辜
待物之诚远迩俱孚非横侵加忍而不校乘人之危亦
匪其好有子克贤翰飞刺天维忠与孝公训实然公德
之茂宜介眉寿淞城之东其乐靡究昊天则奚而不慭
遗松摧柏萎君子之悲我昔闻公嗟未及见今其已矣
觞豆莫荐述此诔辞用显其光后百千年庶几不亡
 抑庵文后集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