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242-00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后集卷二十七  明 王直 撰
  墓表
   赠主事尹君墓表
景泰元年三月天子嘉念任职之臣思所以宠褒之以
率励有位俾兴于事功诏凡有劳绩者皆赐之诰敕而
封赠其亲于是文选员外郎尹弼得赠其父时中为承
德郎文选清吏司主事母吴氏赠安人弼既拜赐录副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242-0093b.png
以焚告墓下则来告予曰先人不幸弃诸孤今三十年
矣惟其平生实有令德而未获沾一命以卒兹荷朝廷
嘉恩群臣得赠官第六品荣幸大矣惟先生赐之文以
表于墓以彰上之赐而昭先人之德永永不朽此不肖
孤之愿也敢以请予嘉其孝故不辞按状君讳庸字时
中世家宜兴之亳溪其曰亳溪处士者君之号也祖俊
卿父伯敏皆有隐德而不仕以赀富临一乡君年十二
已屹然异常人父为万石长岁当诣阙听命而病不能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242-0094a.png
行或议以家人代君曰干父之蛊子道也且有子而以
家人代不几于罔上乎不可我其行矣有司善其言许
之比入觐力弱不能前众抱负以入闻者壮之卒成事
以归其于忠孝之道盖出于天性人谓尹氏有子也既
长事二亲尽孝左右顺承务得其欢心居閒读书穷理
攻于诗娱意翰墨以古人为法不求仕进人或勉之曰
吾门户事殷而亲多疾朝夕奉侍且不暇何暇于仕马
少游吾师也亲没葬祭以礼而哀戚过之益绝意于仕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242-0094b.png
居傍别搆一堂扁曰清趣轩甃石凿池杂植花卉极溪
山之兴客至相与阅图书雅歌投壶赋诗饮酒欢洽终
日岁时宴宗族长幼必以祖宗积德垂庆之事相勉励
而期绍续于无穷乡人之贫乏者周之有不能平者必
喻以义使各适其平无不悦服皆以王彦方窦禹钧比
之尝从储思顺先生学思顺老无子失所依复迎致师
事之死则具衣棺葬焉其善行多此类乡人歌咏之生
于洪武甲子二月初八日而以永乐癸卯十一月十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242-0094c.png
日卒享年四十妻吴氏安人有淑德后君四年卒子男
三孙男六其葬以次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墓在其乡演
西之原于戏天之于人既赋以过人之资则必与之以
出众之才而俾之立绝俗之行此天之所以成贤者也
君自幼已知君臣父子之谊而力行之至于孝敬惇睦
慈惠振施凡有所为必本于仁义表然为乡里之望其
聪悟夙成可谓伟矣惜未至高寿其所树立未大显于
世然有子之才而获乎上者如此是亦可以不朽矣故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242-0094d.png
表诸其墓
   郭公子齐墓表
公姓郭氏讳肃字子齐吉水之富口人也幼聪敏喜学
而端重简默宽厚平恕自念世为簪缨家欲有所立于
世从前进士欧阳师尹受诗经习举子业业成以教于
乡未暇仕也会弟子淳卒而老母在堂凡诸荐辟皆不
就惟以养亲为事极其爱敬而亲之心乐焉抚弟之女
如已女备赀装嫁之尝一出游历吴楚巴蜀览其山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242-0095a.png
之胜而见之歌咏既归益自得势利纷华不以动其心
理田园创室庐课僮奴事耕稼延明师以教子孙宾客
至者则相与觞咏终日言动威仪皆中礼节蔼然有古
君子之风县大夫敦迫为耆老每有所访问公必具利
害之实尽诚以告之事多听从而民阴受其赐人有不
平质于公公决之以理莫不意满而去既老谢事以家
政付其子杖屦逍遥闾巷间怡怡然乐也性好竹环其
庐皆种之元进士艾元晖尝以筠阴名其堂且为之记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242-0095b.png
公亦曰竹吾友也吾乐与之处虽老不厌自号筠阴老
人乡人知公之比德于竹也尊之曰筠阴先生京师士
大夫亦有为赋之者公既与竹为伍因杜门不复出郡
县行乡饮礼为大宾则往焉平生重义轻财洪武中有
姓陈姓毛者举贷于公往中盐约倍偿公后二人得罪
没入之公曰吾不用索也即焚其劵里有刘涧二客四
川不归妻亡遗一子在襁褓公收养之刘归即遣还永
丰钱以文家贫无以养亲鬻其弟于公以文死母诉无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242-0095c.png
他子承祀公恻然还其母乡人有尝受佣者至老无依
行过公门怜而饮食之留三日而卒为具棺葬焉凶岁
发廪平粜给米与贫人煮粥以食饿者其所活尤多公
之素行类如此郭氏系出唐汾阳忠武王后唐有在徽
者为鸿胪卿以直言忤主谪庐陵其子因居邑麻江代
有显者后又迁吉水之桐江至缙夫始徙今富口缙夫
子幼安为里孔氏赘婿生子季诚季诚生祥叔祥叔生
士贤公之曾大父大父父也皆有隐德然皆冒姓孔至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242-0095d.png
公复姓公生于元至正丁亥四月廿八日以宣德乙卯
七月廿七日卒享年八十九是年(缺/)(缺/)日葬于其里
之樟坑公所自营也配庐陵毛氏有贤行白首偕老相
敬如宾年九十八而终二子长惟寅能世其家次惟聪
先卒孙男四女三曾孙男十三人玄孙男四人古之君
子有其德则必受福于天洪范所谓福寿康宁考终命
而皆以德为本然子孙之众不与焉南山有台之诗人
以无疆无期言君子之寿矣然亦推本于德故又曰德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242-0096a.png
音不已德音是茂至于保艾尔后而止焉夫既有其寿
而又裕及其子孙此可见福之备而德之至也公孝于
亲友于兄弟而惠及其乡之人天既以眉寿报之而子
孙之多且贤又足以充大其后诗书所载盖兼而有之
于此可以观公之德矣用是表于墓上过者其必式诸
   徐深之墓表
宣德辛亥九月三日黄岩徐深之以疾卒于家年四十
四明年十一月四日葬其邑靖化乡丰岭之原葬十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242-0096b.png
年子简为礼科给事中乃来求予文表诸墓徐世为儒
家深之曾祖谷祖祐皆不仕父新取进士为监察御史
南康令有誉于时深之少喜学于经史无不读而尤笃
志于图书穷性命之源探阴阳造化之妙以无他兄弟
不复求仕进惟肆力于文章一时学者皆自以为莫及
也方八岁时丧其母痛不及致养岁时奉祀悲泣不自
胜父历官中外深之未尝废觐省当其倦而欲归也即
豫营别业极景物之胜既归朝夕左右致其乐父之心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242-0096c.png
欢焉族母陈氏老而独深之养之如母既卒以礼葬之
从姊归李氏困于役至骨肉离散深之为完其母子且
割田食之乡闾之贫者皆周给焉凡所交游多贤士非
其人绝不与往来治生不用他道理田园之入而加以
节俭故能裕于已而有以及人娶包氏蕲水令彝古之
女子男四长即简深之志虑深沉言行纯笃足以得其
寿而乃止于斯此君子所以叹夫天之不可必也虽然
世之人至于老而死者盖多矣似若过于深之也然脩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242-0096d.png
于已者不能如深之又不能皆有贤子孙故卒与草木
同腐而无所闻于人深之文行表然见重于士大夫而
又有简者为之子汲汲以显亲为事播之文字刻之贞
石传之天下后世则深之为不亡矣是以君子贵能善
其身而尤贵乎有后也予既重深之而又嘉简之孝故
为文如此使刻于墓上
   太孺人谢氏墓表
谢故歙人居邑之黄山宋谏议泌之裔有曰子敬者博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242-0097a.png
学励行娶罗氏生太孺人端静淑善闲于女工年十六
归同邑方永进甫时舅姑在堂太孺人执妇道谨甚舅
姑皆称其孝宗族无间言躬勤内事俭约以自足昼夜
纺绩织纴以资其家永进甫充拓旧业田庐有加于昔
时太孺人之助也永进甫好与贤士大夫游太孺人能
成其志为具酒馔谐宴乐虽累日不厌待姒氏如姊视
诸侄诸妇不异其所生苟有未至徐徐训诫之不厉色
疾言抚其下人衣食必均一于亲戚邻里皆有恩笃意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242-0097b.png
教子每夜诵书辄赐饮食赏其勤季勉取进士选入翰
林为庶吉士谒告归省太孺人喜动颜色勉欲求教官
以便养太孺人训之曰吾闻为忠臣者不暇顾私亲尔
当尽心以事上勿以我老为念也及勉除太常博士能
举其职朝廷推本于父母之贤赠永进甫为太常博士
阶文林郎与太孺人俱受敕命人皆以为善教所致也
宣德六年正月(缺/)日以疾卒距其生元至正戊戌十一
(缺/)日享年七十四子男三曰宗仁勉以卒之年二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242-0097c.png
七日葬于邑之白杨山勉后为监察御史升湖广按察
佥事至是考绩来京师自述太孺人之行为书谒予告
曰惟先妣实有懿德今葬已十六年而未有文表于墓
上无以示久远则勉为不能显其亲将何名为人子幸
尝辱知于先生敢请一言以托不朽愿勿辞予观经传
所载诸侯卿大夫夫人以至士庶人之妻所以称贤于
当时可述于后世者孝敬以事长礼义以相夫仁以逮
下恭俭以治其家宽裕慈惠以训成其子非有甚高难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242-0097d.png
行之事也然人之能者鲜矣今观所述太孺人之行盖
无愧于昔人诚可谓贤也以是而表诸墓岂不亦永有
耀哉故次第书之而使镵诸石
   华林胡处士墓表
华林在南昌奉新宋左卫将军胡侯藩始居之其子孙
最盛多散徙唐侍御史生南唐膳部员外郎珰则仍
居华林后有邦本者又自华林徙南康之建昌其曰均
用才卿用成者则处士之曾大父大父父也盖居建昌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242-0098a.png
几世矣而处士犹以华林自号不忘本也处士讳原字
文端自幼谨敏喜读书选为郡博士弟子以心疾辞閒
居博览载籍读郭璞葬书有感于乘生气之说叹曰凡
人居宅亦犹是也岂独死者所藏哉求之笃造之深然
不喜自衒尝出游见道傍敝舍主人穷瘁不自聊怜而
视之曰地虽善而弗能乘生气无怪其若是也为辨方
正位令改作不通姓名而去后数年遇其人于途拜曰
公为我相宅令改造之由是家益裕思欲报公而未能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242-0098b.png
今遇于此幸也因邀至其家处士固拒不往曰吾岂为
利哉又能以人生年月日时考星辰所值而论其吉凶
有奇验然与人言必依于理以其从逆为祸福之应其
言引物连类善开喻人意虽暴悍者皆服从爱人惜物
本乎天性故人有张姓者负盐粮官责偿甚急处士贷
以赀货直万缗张得释而卒其子贫甚处士遂焚劵不
复言尝出市物遇贫不能存者悉以所持镪与之徒手
而归其他解衣推食以济寒饥施药物以救疾苦见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1242-0098c.png
鬻生鱼鸟者买纵之此类尤多然嫉恶殊甚必去之乃
已尝经武昌见有恶少年数辈在市攫人财众莫敢谁
何心愤切焉明日使奴持橐装往为市处士迤而从之
少年出窃其橐执一人送官穷治皆伏法众莫不称快
其行若是非所谓好仁急义者邪兄孟端为蜀府广备
仓副使处士往从之时某为纪善有女方择婿爱处士
贤遂妻之处士因留蜀中献王闻之屡召见与语辄竟
日赐予甚厚欲举用之复以心疾辞盖处士之疾久矣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1242-0098d.png
每发则痛楚数日不能食竟以是终洪熙元年九月廿
四也享年五十六是年十月初一日葬锦城北黄泥沟
之原妻马氏有贤行生子男二长曰鼎次早夭女三人
孙男二女一处士葬已二十年鼎以才德被荐为都察
院检校至是持处士行状来请曰先人之葬宗丈礼部
公铭其墓矣而未有文表于墓上惟先叔父佥宪君实
与先生同年鼎尝辱教焉先生幸哀先人之不遇而赐
之言得表见于后世则死而不朽矣予惟古之君子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1242-0099a.png
有善也虽不遇于其身则必有遇于后若处士之行应
仁义而不得一命之荣以博其施庆泽之流至于鼎而
始显鼎又能以善自治则其进也将益大处士之德岂
不于是而可徵哉故表诸其墓
   义民胡有初墓表
燕山胡氏分自奉新之华林盖宋太子左卫率藩之后
藩有子六十人多散徙而华林之族为最盛其后有讳
雅者官吉水因家邑之燕山则公之族也公曾祖正可祖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1242-0099b.png
发父谦中皆不仕谦中娶刘氏生二子其次则公也自
幼喜学屹然如成人受业于解先生原恢张先生伯颖
又从其叔富顺丞某游学日益有闻达于义利之辨未
尝苟取早失二亲痛不得致养岁时祭祀必诚必敬兄
秉初亦早丧长育其孤女而嫁之一不异已女事从兄
重初极爱敬教诸子弟必勉以经术取科第里人有不
平者质于公公为辨别是非不曲随苟止见有违于义
者必陈义面折之虽始不堪终皆愧服家多积榖有称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1242-0099c.png
贷者视他人减息之半凶年则免偿岁甲寅大饥饥民
至操兵为盗柯暹理县事以为忧公曰勿忧也此但求
食耳赈之当自定首出榖一千石佐县官柯喜称公为
大丈夫作诗美之诸富民稍稍皆出榖以助赈施吏部
侍郎赵公巡抚至县又于公劝分公又出五百石赵公
大悦上其事天子嘉之降敕旌为义民劳以羊酒复其
家于是公之义声闻天下天下富民皆化公所为争出
榖以济饥而义民之旌亦满天下晚年营别业以佚老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1242-0099d.png
名曰贫庄谓其子若孙曰吾非贫者虑尔曹为富而害
义此所以训也昔洪武初法制未备公兄弟早孤豪横
多侵夺其产及稍长智略过人奋然欲有所为诸豪知
不便于已出力沮抑之公谓兄秉初曰必去是吾乃有
宁宇秉初奇之缚其渠诉之京皆得罪而胡氏遂复旧
观由是人皆惮公至老而笃于义厚于施而人复爱且
重焉公非殊于昔也皆义之所当然也以正统癸亥十
月廿四日卒享年七十有五两娶龙潭曾氏皆早世继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1242-0100a.png
以双溪刘氏有贤行子男四其葬以甲子正月四日其
墓在里中大木坑之原子昕来京师求予文表诸墓呜
呼义者天之所赋人之所同得者也推而行之岂以为
名哉然而名必归之者上之人所以劝天下之为义者
也由是人皆赖之而适自公始公之惠利其大小可知
矣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又曰君子义以为质然则谓公
为君子岂不称情也哉故表诸其墓
   周功懋墓表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1242-0100b.png
功懋讳勉姓周氏吉水泥田人正统乙丑六月二十五
日卒于南京之寓舍年五十七从子谦奉柩归以(缺/)
(缺/)(缺/)日葬于某乡某山之原弟翰林侍读功叙既铭
其墓矣复求予文刻于墓上以表著其德俾永永不朽
予嘉其意故不辞周氏世儒家功懋曾祖闻孙元贞文
书院山长祖观赠奉直大夫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父岐
凤累官至兵部职方员外郎母彭氏赠宜人继母王氏
封宜人功懋少喜学以举进士为业弱冠父命理家政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1242-0100c.png
凡四十年一门之聚常百二十馀口公私百需皆功懋
主之盖自山长以来不异爨至职方尤笃义不倦二弟
早亡皆抚育其孤功懋克承厥志内外雍睦无间言孝
于二亲职方在远外间岁必往省有疾躬侍汤药事生
送死极其诚敬无违礼而哀戚之情过之友于诸弟本
乎天性其言煦煦未尝有所忤功叙在北京数有诗相
往来爱厚之意溢于言外宗族有祠以祀先则力相其
成乡里有争辨则为之处其平赒穷恤患扶弱抑强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1242-0100d.png
有关于纪纲风化者毅然自任而不回爱其子复巽遣
为学官弟子员所以课励者甚至尝曰吾早任家政不
及仕尔勉以成吾志其风度凝重善谈论所谓诗清婉
有思致以雪坡自号有雪坡集藏于家娶王氏济阳教
谕子职之孙生子三人长涣早卒次复与巽也女二人
继室刘氏侧室子一人曰益孙男二人功懋来北京视
功叙因过南京得疾卒功叙感兄之为已来也而不得
一遂焉哭之过时而犹悲于是以墓表属予予谓功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1242-0101a.png
孝友人也孝友之行施于家而推及乡之人孔子所谓
是亦为政也仕不仕奚足校哉仕而无所立于世孰若
不仕而有立之为贤也功懋是已用表诸其墓刻石以
示来者石可泐也名不可灭也于戏
   王彦瑞墓表
彦瑞王氏盖王长者之裔其先自庐陵何山徙安成之
连岭又徙泰和之南富为望族彦瑞曾祖敬翁为池头
郭氏甥遂家池头祖复初父麟昭皆不仕彦瑞幼聪敏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1242-0101b.png
喜学才智过人弱冠即能干父蛊公私之事皆任之父
之心安焉永乐中县官命麟昭领千夫往永州万阳山
伐宫殿大材输京师彦瑞不欲劳其亲请于官曰吾方
壮足以任此愿代父往县官奇之遂行彦瑞能抚驭人
人乐从然入山多病死者什七八而彦瑞无恙人以为
天祐云母温氏早亡能尽孝道事继母韦亦尽礼韦有
子辱爱于父赀产阴厚与之彦瑞克如其志父卒待之
不衰尝出游湖湘淮济倦而归曰读书力田吾乐也早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1242-0101c.png
暮肆力其间辟一轩环植以菊号菊轩花时与客觞咏
虽连日不厌喜阅诸史究前言往行用以为法戒笃于
教子曰吾所置腴田若干亩勤学有成者吾尽以畀之
既而仲子俨取进士即授以田俨力辞不受曰愿与兄
弟共之人皆称其父子之贤俨为行人司副所以教之
者尤笃谨于祀先祖考忌日哀感如初丧不饮酒食肉
与人交有信义乐道人之善人有不平求正者必折之
以理无不悦服其善行类如此正统乙丑十一月初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1242-0101d.png
日以疾卒于家年六十八初娶郎湖赵氏生子文震早
卒不复育乃娶郭氏曾祖母党也生三子长伦次俨次
仪女二嫁欧阳淘曾鉴孙男四女二池头在县西十五
里其地之良田深池多王氏业也予少时尝再三过之
然未识彦瑞二十年前闻予兄治别业在兰塘开轩阅
稼名曰稼轩与彦瑞菊轩最相近二轩皆景物殊胜可
以杖屦相往来而予且老矣思从予兄学稼以自足暇
日过菊轩掇英泛酒而酌之三人者皆庶几康生得不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1242-0102a.png
死孰知予兄先往而彦瑞继之呜呼岂非命邪俨归治
丧求予文表诸墓上予既为著其美而感慨系焉使归
以镵之石
   封编脩刘公墓表
公刘氏讳髦字孟恂永新人以子定之贵封翰林编脩
文林郎正统乙丑十月九日以疾终于家年七十三刘
氏之先居安福荆山世以宦学显闻后乃徙居永新之
药湖其曰才卿溪所元杰三世皆不仕则公之曾大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1242-0102b.png
大父父也元杰为永新城北欧阳氏赘婿遂家城北而
生公早从乡先生刘逸安吴孟勤谢子方学颖悟绝人
经史淹贯乡之学者又多集其门公事亲孝始冠即能
干父蛊公私之事皆身任之不以劳其亲母性最严公
夫妇奉事甚谨若意有未慊即惴惴引咎立阶下不敢
退或俟命寝门外至夜分必意解乃已母尝病痢势危
殆则昼夜扶持至手掬其矢溲二亲没治丧一用古礼
而哀戚过焉永乐戊子领乡荐为易经冠然以多病不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1242-0102c.png
欲出退居石潭上课童奴治耕稼讲学以为乐弟子从
之者弥众称为石潭先生而不名有姊早寡从兄四人皆
无后公笃于爱敬生则迎养死则殡葬焉乡人有急周之
恐不至时诸县丁夫伐材万羊山道出永新适岁饥疫死
者盈道上公率家人荷锸往上下三十里间掩藏者凡百
馀有乡人李自远归病且死同舟者惧贻累及公里中
举置河上神祠而去公知之与汤药不能救瘗之祠下录
其橐榜祠庭数日李兄至悉以归之兄与邻人曹有怨诬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1242-0102d.png
曹杀其弟诉之官曹引公为证宪台遣人逮公索重货遂
倾其家或笑公行仁乃得祸公怡然不为变笃意教子
以通经博古为务定之受公教会试礼部亦以易经冠
多士遂入翰林为编脩而褒封及公矣然公所以教戒
者尤切初娶杨氏无子又娶留氏生四子定之寅之安
之宜之其葬以(缺/)(缺/)(缺/)日其墓在某之原平生所
著有覆瓿集若干卷示儿偶录若干卷易经撮要四卷
藏于家于戏公之学以圣贤为师而其道必本于仁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1242-0103a.png
行于家施于乡党州闾门人弟子之所讲说与夫应事
接物酬酢进退之间未尝违乎此至于权谋术数常情
用以自豪而无复顾忌公往往陈义训切之不改则与
之绝猝然遇即退避引郤若将浼已然其为人如此盖
所谓笃行君子也一乡一邑而有一人焉则好脩之士
有所师法而兴起若公者虽久生于世而不厌乃今已
矣岂不可惜哉定之来求予文表诸墓乃为著其美且
附以予之意而使归刻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1242-0103b.png
   丁氏阡表
圣天子嘉念群臣苟有劳效于国者则必宠荣其身以
及其亲所以褒善而劝功也正统十一年用兵于麓川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上元丁公璿与有平寇功既进为
右副都御史矣复推恩于所自出追赠其祖友辅考子
玉皆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妣皆赠淑人锡
之诰命龙光赫奕辉映于其家公既拜赐然以官守不
得躬致命墓下至是遣婿李祥奉诰归上元以属其二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1242-0103c.png
兄俾率诸子举焚黄之礼而过予告曰惟吾丁氏居上
元之崇礼乡世有隐德而恬于世利至璿祖考益以忠
厚昌其家教子孙勤学问日课僮奴以耕桑为务供祭
祀睦姻族尤谨礼蹈义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考其
行不异其言一乡之人尊礼之祖考盖同德也先祖妣
(阙/)氏孝敬顺祥以治其家先妣(阙/)氏朝夕奉事必诚必
敬妇道母仪为宗族楷法先祖以(阙/)(阙/)(阙/)日卒年
(阙/) 葬于乡之石马冲西山觜长子子贤生二子(阙/)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1242-0103d.png
即先考也享年(阙/) 卒于(阙/)(阙/)(阙/)日祔葬于先祖
之墓次有子三人长玙次琚其三即璿也祖考妣之卒
则又各祔于域中独先妣卒时璿盖在襁褓罔极之恩
愧弗能报此璿之所深痛者也惟我祖考积善累庆百
馀年而璿乃克承之遭遇盛时荐登显仕先考初赠山
西道监察御史妣赠孺人今圣明在上天威远畅蛮夷
悖叛自底败亡璿实何功而冒膺宠禄且追荣及于二
代皆进秩三品赫然惊人天地之仁雨露之施滂沛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1242-0104a.png
溢皆吾祖考之德之所致岂偶然哉语曰为善无不报
而迟速有时信不诬也宜揭表于其阡以昭示后世敢
以累子予与公同年取进士同朝盖四十三年相好为
最深且闻其先德旧矣义不可辞乃次第其说而使刻
诸石用告其子若孙尚慎继之永勿怠
   太仆寺少卿沈公墓表
永乐二年太宗皇帝复以科举取士天下之会试于礼
部者凡数千拔其尤者得四百七十人海宁沈公志行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1242-0104b.png
初以易经中浙江乡试第二至是会试在十七及奉大
对占第二甲前列名动京师既而有旨又拔其尤者二
十八人入翰林绩学为文务追古作者而沈公与焉当
是时四方献祥瑞贡水土物不间远迩足相蹑于京师
文人才士歌咏圣德以彰太平之盛者沨沨乎盈耳沈
公之作诸公莫不以为贤会朝廷有大著述包罗古今
揆叙万类以为永乐大典又命取前后圣哲及名公钜
儒之微言奥论足以发明斯道者以为四书五经性理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1242-0104c.png
大全诸书时公皆在其中最号能事名益显于天下初
授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其所谳议号为平升四川布政
司参议伐宫殿大材躬履岩险而人皆乐从其所取者
皆中度连丁父母忧葬祭皆克尽礼服除调除河南参
议时蓟州永平宿重兵防边都督陈敬统之简文臣往
参军事公奉敕以行监军贵人蕃种也蕃来朝者道其
地则阴与之狎凡其类在军中则纵使为恶公私苦之
乃以严刑驭下使不敢有言言者或抵死私造兵器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1242-0104d.png
张敌声息擅调益官军人皆谓其志叵测然难于发言
会有国哀人言益藉藉公曰吾奉命在此当知无不言
若复顾忌不为朝廷言之一旦窃发死有馀罪即密疏
其事以闻曰愿早发宸断庶消患于未萌疏奏即有旨
召还边境帖息今上嘉其勤诚赐白金二十两䌽币二
有副未几召为太仆少卿公曰马政国家重务而吾辈
主之何可以不慎鲁颂之无邪卫风之塞渊此其道也
使任其事者皆笃诚无怠马安有不蕃者乎凡公之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1242-0105a.png
巡历考阅者皆以是为训马大蕃息累进阶至中议大
夫勋为赞治尹且赠其父明远亦太仆少卿母葛氏继
母钱氏妻胡氏皆赠恭人公赋性温厚耻言人过自奉
俭约而乐周人急临政一以爱人为本好学之心老而
不倦正统丙寅二月庚戌以疾终于位年七十一上闻
之遣官赐祭在朝士大夫莫不伤悼致赙奠公初娶胡
恭人生一男早卒女二继室张氏生男昶又娶解氏生
一女尚幼至是昶来京师奉柩归葬其里之某山从先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1242-0105b.png
公墓次国子祭酒李先生为之铭又奉公之宗弟教授
宁所为状来求予文表诸墓道忆予与公同年取进士
同选入翰林同仕于朝四十有三年今之存者予与李
公辈四五人而已常谓公之才行岂止于九卿副进而
佐六卿无愧也属意于公者不独予一人而卒不如志
岂非命邪然公之所树立自足以表著于后世而不系
乎位之何如也故为书之俾刻于其墓之原
   西轩萧先生墓表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1242-0105c.png
西轩先生姓萧氏名金字孟廉西轩其别号也萧氏为
泰和南溪望族其先世笃义有传在家谱君慕其高风
雅度思绍续不忘尝作屋以居而问名于予予取其所
向名曰西轩且为之记因天之利时之秋人之义而言
其理甚悉君日坐轩中读书明义将充乎其极至于不
可胜用士君子因称为西轩先生君之曾祖兰谷祖自
新皆不仕父鹏举以贤良荐为苏州府同知未几罢去
久乃复起为山东盐运副使宽厚廉慎尤以诗名搢绅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1242-0105d.png
间君其长子也母郭氏有贤行甚宜其家运副公早从
仕君受慈训为多读书励行恳恳致孝左右奉顺无违礼
其宗族最蕃而外姻戚亦夥君承上抚下制事度物公
私酬应轻重缓急无不适其宜尝请于母夫人往省父
运副公甫至京讹传公病君亟携一仆渡江冒暑雨走
千数百里至山东而公无恙忽闻君来惊且喜曰吾早
违汝不意汝之成立如此也朝夕奉养恩礼隆至复随
考绩之京师凡遇景物必命题使赋而公自和之因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1242-0106a.png
启其兴发其才由是君之学识日进其省觐凡再而所
益多焉君与弟镃孟勤尤笃而教其子与弟之子及内
外属之子弟必由于义依于仁忠厚乐易而负直气不
随俗俯仰人有不善则折之以义然能改即止复欢好
如初长身玉立襟怀旷如人见其瑰奇磊落谓功名可
立致皆勉使从政君曰吾姑施之家可矣及孟勤取进
士官翰林子灓亦以明经为教官则叹曰吾老矣吾弟
与子能效用以报国家吾其休哉不复有仕进意尽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1242-0106b.png
家事付诸子营别业于其乡履塘居之以泉石自娱足
迹不一至官府县大夫高其行乡饮以宾礼之亦不赴
视当时豪杰以势利自雄者蔑然若浮云之过眼一不
以屑意盖嚣嚣自得也君生于洪武戊午(阙/)(阙/)
而以景泰癸酉九月十八日卒享年七十六娶乐氏为
妇为母皆尽其道子男三长即灓由乡贡进士为长洲
教谕国子助教今通判顺天府予尝从君游而孟勤相
好尤深今为太子少师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朝廷推本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1242-0106c.png
于运副公而以其官赠焉君笃念少师思复得怡怡之
乐少师亦深念君而冀一遂焉而君不待矣乃自为状
写其哀戚之情而灓持来求予文以表诸墓予与君再
世为婚姻岂可辞且今之乡邑有令德懿行如君者盖
少而君视之蔑然者盖多表而著之足以为世劝也故
次第其说使刻焉
   杨从晋墓表
泰和杨处士从晋以永乐十二年正月廿二日卒于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1242-0106d.png
年七十二是年(阙/)(阙/)日葬千秋乡过路塘之山下后
十八年其配郭氏孺人年八十亦卒祔于处士之墓又
七年为正统二年其孤子珩子珹子佩相与谋曰父母
之葬既有铭以纳于墓矣若又表其德于墓上岂不益
明显而延闻于世乃以书币来北京请予文将以刻诸
石子珩予女兄之夫而子珹子佩皆有连虽不得辞然
縻于职务未有以复也久之子佩又以书来速文曰子
知吾亲宜无爱于言乃著其实俾揭焉杨氏故大家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1242-0107a.png
族属最蕃世居汝南坊号上园杨氏曾祖述叟祖宗哲
父宪恭虽不仕然皆富而有文有元之季尽失其故业
处士恭俭勤慎务不辱其先言行必由于礼义卓然出
侪辈初娶东门刘氏贤而有妇道处士再造其家实克
相之刘孺人卒处士求同德以成其志遂以郭孺人继
焉郭氏世居县西之大溪孺人则柳溪之曾孙景宣之
孙才卿之子也资禀端重色温而气和既归处士尤谨
于内助处士孝念其亲必尽诚相祀事其抚育孤侄则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1242-0107b.png
加之以恩亲宾往来处士款洽于外孺人治具于内必
洁以丰岁时馈遗轻重疏数必适其宜抚异母子如已
子衣服饮食必均所以训励之者亦无彼此之殊处士
勤于治生赀产日盛而孺人乐俭素未尝侈费一钱以
故家益裕皆处士之志孺人成之也处士既卒三子因
其所遗各置别业于西乡孺人亦厌城市喜田园板舆
迎奉极甘旨之养乡人以孺人有福而其子能孝莫不
誉叹焉处士三子子珩子珹刘孺人子也子佩郭孺人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1242-0107c.png
子也女八人皆有归孙男八人维继纶缨镇缄纯绪继
领乡荐为河内教谕今已卒孙女九人曾孙男三人宪
广懋呜呼元季兵乱以来大家世族之沦丧者多矣高
门大宅废而为邱墟子孙亦降为舆𨽻或湮没而无闻
其能脩复旧观如上园杨氏者甚少盖由处士之孝不
坠其世业而又有孺人之贤以为之助也生既同勤以
成其家死又同葬以妥其魄则皆表著其行而使同不
朽焉岂不宜哉故为次第书之使后之人有则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1242-0107d.png
   同知郭君墓表
景泰二年辛未(阙/)(阙/)日德安府同知郭君以疾终于
位距其生洪武戊寅(阙/)(阙/)日享年五十四(阙/)(阙/)
(阙/)日子公荣等奉葬于(阙/)之原而以书来京师告予曰
先人不幸弃诸孤于其葬也得舅氏宪长刘公铭其墓
矣而墓上之石未有文以昭德垂远幸尝辱知于公今
又托姻好敢请一言表诸墓庶永永不朽予嘉其孝而
诺焉郭氏居万安下驿为名家曰某曰昭明曰文仲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1242-0108a.png
君之曾大父大父父也世有德义而不仕文仲甫娶刘
氏生君自幼而孤母辛勤教育之君虽幼已能知爱重
思读书自立及就外傅益勤笃不懈母尝语其先世诗
书之训则服膺不忘母益喜知其能有立遣入县庠为
弟子员事师处友皆厚资给之君夙夜孳孳圣经贤传
务深穷其奥凡所以脩于身行于家与夫治人接物者
皆师诸古言行恂恂必尽其道学既成充贡入太学弥
自饬励不随俗俯仰六馆之士皆英才端表仪者皆天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1242-0108b.png
下名儒硕师而皆称君为贤久之历事都察院宪长江
陵张公喜曰以子之才于吏事有馀暇宜以所学教诸
生使其子受学凡诸御史有子愿学者皆来从然君于
治狱亦不废公平廉慎凡遇君论断者皆悦服及谒选
吏部考第高下诸生百馀人君第一遂授德安府同知
既至廉察民隐兴其所利而去其所害应城民徐纲事
母孝母没庐墓三年君奏请旌其闾孝感人周鼎搆诬
词起大狱亲识刘源邱元皆当死不能辨君曰诬人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1242-0108c.png
死如天道何反复穷诘之得其诬二人皆不死随州旧
有银冶久废奸民妄言银大发欲告之官冀复开冶以
规利君闻之亟呼至谕之曰此以无矿故废朝廷不欲
以微利病民莫大之恩也今尔欲复之若所得不足偿
所费则尔之祸一县有已乎众皆咎其妄言事遂已荆
州守臣奏欲仿山东设讥察以捕盗事下湖广按察司
俾勘验其可否按察司以属君君所至谕其人曰讥察
虽能捕盗而亦能害民尔知之乎禁戢盗贼之利未及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1242-0108d.png
尔而搜索连逮之害先及尔矣增一讥察是增一巡司
也设否孰便众皆欢曰不设便愿坚持此议以惠民君
具以闻荆州遂无讥察人至今德之其心之厚于民而
所行之善多类此景泰元年述职朝京师天下守臣以
称职闻者盖无几而君表然有贤名既归乃婴疾不起
德安之人无问少长愚良文武细粗皆哭之哀君之德
善在人可知也君配刘氏有贤行三子公荣公绩公熹女
一嫁萧彝下驿于泰和为邻境予尝识君之从父工部主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1242-0109a.png
事原琳于文贞杨公所魁然伟人也既又得识君而知
其才行之美政事之优自谓名家生贤如此诚足以亢
其宗不幸而主事君卒犹幸有君在焉今而又遽去岂
不深可惜哉天道佑善其报君者讵止是君有子有孙
安知其不益昌大也哉故为表诸其墓
   钟处士墓表
钟故宋微子之后其受姓命氏之详有谱牒今居温州
瑞安之鹿岩者盖处士八世祖成德自霅川徙焉又三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1242-0109b.png
世曰某仕元为国子学录学录孙廷俊廷俊生士皆博
学能文章士皆生应时娶沈氏则处士之考妣也处士
讳音字玉和自少端重不妄言笑喜读书手未尝释卷
不肯慢戏佚游事父母极孝敬左右承顺务得其欢心
服食起居亦躬视其所宜虽祁寒盛暑不少懈若有疾
饮药夙夜奉侍尤谨亲没治丧以礼而哀戚过之岁时
奉祭犹感泣如初丧事兄玉振则雍穆尽诚恭爱之意
无间朝夕饮食游从必与偕怡怡然相得也家故饶财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1242-0109c.png
而乐振贷宗族之贫者赒给之孤遗男女则教养之婚
嫁焉乡闾之人有困乏者每济之无吝色凶岁则大发
粟施予虽倾囊倒廪不之惜其心之厚于仁如此平居言
行恂恂凡发诸口行诸身者必本于圣贤之训其为诗
若文必据于理非端人正士不与游一切势利纷华不
入于念虑郡邑大夫行乡饮必以宾位处之非公事不
一至城府是以人无少长愚良皆尊礼焉生于洪武戊
申六月廿一日而以正统辛酉二月十七日卒享年七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1242-0109d.png
十四葬邑周奥先陇之次元配李氏继室董氏相继先
卒皆无子而皆祔于处士之兆侧室二皆李氏其一生三
子侃仁侔其一生四子伟停清偶处士皆使之学尝自
念曰吾家素积善子孙当有兴者遣清受学县庠而督
励加焉清学成取进士为稽勋主事人皆谓积善之报
亦处士善教所致也景泰五年(阙/)(阙/)日清母卒即解
官归将奉葬处士墓侧谒予请曰先人葬已十四年而
墓上之石未有文以昭德垂远敢以考功郎中黄采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1242-0110a.png
述行状来请愿先生赐之言俾托以不朽为幸大矣予
闻鲁叔孙穆子言人之能不朽者在立德立功立言钟
氏之先之久而盛者其所立可知矣而处士之德之孚
于家仪于乡又如此岂可无文以传不朽显亲扬名孝
之大者宜清之欲有述也国朝之制仕者有所立则推
恩及其亲今清列官于朝遵处士之教而有立焉则褒
赠及之锡命之华赫然照映于其后岂不百世有耀哉
故为表于其墓以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1242-0110b.png
   知县项君墓表
景泰二年天子嘉念群臣之有劳绩者皆本于父母之
教诏有司褒宠之曰朕以劝忠与孝也有司言工部主
事项备为县令满九年以绩最得升今幸有荣命宜在
褒显之列上命以备前所居官赠其父惇为文林郎安
仁县知县妣郑氏为孺人皆赐之敕命备既拜赐录其
副焚告于墓下至是谒予言曰先考实有令德孚闻缙
绅间不幸奄弃诸孤既葬而有铭纳之墓矣今二十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1242-0110c.png
年墓上之石未有文以表著于永久备盖有待也兹蒙
天子之宠命褒赠至七品显荣光大盖非常之幸也敢
请先生为文刻诸石庶托以不朽予嘉其孝而诺焉按
状君讳惇字士温世为温之瑞安名族高祖公澈汀州
通判曾祖光祖长乐主簿祖讳师之父讳訚皆有德善
而不仕君受教于家以孝友称父尝被荐上京师君甫
冠侍行虽居旅次左右奉顺不异家居时父既引年而
归君与仲兄愉综理家务一不以婴其心父得享其乐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1242-0110d.png
而以寿考终君治丧奉祭悉依家礼绝缁黄不用时节
荐享哀慕如初丧伯兄恺虽异产友爱无间言从弟怡
坐累役石城事严役徒稍缓辄至毙君与仲兄更往调
护之怡得全归方是时法令更新事多趣办为县者审
所宜访诸故老率依违其间独君侃侃为折中事以办
治民亦阴受其赐里闬忿争亲朋有阙失多咨决于君
盖君循循乐善谨礼而蹈义事非其所当为者未尝加
之意唯以慎终追远为务脩谱牒理祭田葺祠堂正茔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1242-0111a.png
域课子孙力学思不忝厥祖会钩党之祸起憸人欲中
伤项氏君能豫防于事之未形辄先杜其机奸不得发
而族赖以完君子谓君之智足以亢其宗晚年家居与
亲戚故旧徜徉泉石间觞饮既酣道古人奇节伟行高
谈剧论以为欢盖忘其身之老也初娶董氏先卒继郑
氏元顺德路同知津之女亦先卒二子长曰俭董出也
次曰备郑出也女一嫁同邑金子厚孙男四宣德元年
三月君有疾呼二子俭备语之曰居者以勤俭守业仕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1242-0111b.png
者以廉恕处心吾目瞑矣以是月戊午卒距其生元至
正十六年八月丁卯享年七十又一其年八月己酉葬
邑之帆游乡白门山与郑氏同兆予闻项氏之先有仕
至秘书以文学显者汀州长乐皆受子民之寄君之祖
考虽未见诸用而善之积于躬以及于人者盖多故备
超取显美以名闻当时而褒赠之典及君由是而升祗
服天子之诏而笃念考之遗训忠孝之道兼尽而益隆
则君之显荣光大有已哉故表诸其墓以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1242-0111c.png
   段处士墓表
处士段氏讳凤字若用寿宁翁别号也其先淄川人唐
时有成式者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吉之禾川后又徙
庐陵至处士曾大父正允始徙居泰和城西大父道源
不仕以儒术教乡里父继道字益谦娶鄢氏生子五人
而处士居长美容质喜读书同学皆推让之而尤以才
敏有时誉益谦以事赴京师卒于途处士年财十四即
奔走归其丧葬祭以礼哀感行路事母极孝敬而抚诸弟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1242-0111d.png
尤笃弟若麒若金卒与若龙若麟雍睦无间资产益饶
会徙闾右民实京师处士在行时有以计免者或亦劝
处士处士不从曰吾不履险以速祸既而幸免者皆得
罪处士居京师数岁得代还众皆服其智识过人每事
咨决焉县令丞欲举用之以母老辞母卒弟若龙亦卒
处士治丧皆以礼若龙无后妇陈守节不嫁处士命子
京为之子以养焉后京又卒乃尽以先庐处其嫠俾各
有宁宇而别搆厦于里巷之西居焉建祠以祀先作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1242-0112a.png
舍聚书史延名师以教子孙日与士大夫语道理论古
今觞咏以为娱且乐耕稼筑高洲别墅课僮奴致力其
中杖屦逍遥以观岁事之成嚣然自得也乡邑姻旧有
穷匮者辄赒之凶岁即发廪以赈贫乏凡假贷不能偿
者折其劵尝为万石长治赋税有惠爱不怙势厉民民
德之部使者行县察民病他以事受逮者比比独处士
无间言人皆谓忠厚之报处士二子素京皆嗜学砺行
有志于当世及京亡素理家政学遂废长孙缵颖然出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1242-0112b.png
侪辈遣从曾先生鹤龄受书经所以成就之者甚至取
乡贡进士为阿弥州学正处士尤以远大期之曰教官
致治之本当以道自重毋以卑冗为戚也正统辛酉六
月得疾且革遗言子孙当务忠孝以光前裕后言讫而
终是月十五日也生元至正乙已九月十六日享年七
十七妻刘氏有贤行先处士五年卒子即素京女一嫁
康叔绪孙男三缵今为国子助教纶绾皆为士人孙女
一适高要令萧荐之子今以举义得官曾孙男八玄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1242-0112c.png
孙男二处士卒之又明年(阙/)(阙/)日葬邑千秋乡吴潭
山之原素自为志以纳诸圹尚虑其德未尽显于后命
缵属处士内侄河南参议刘涣为状来谒予文表诸墓
予与处士居同里知其德为详且尝为赞其像矣至是
复求表于予岂以予文为足以传信哉君子之德有诸
身固足以仪世而范俗然非有贤子孙则郁而不章者
盖多矣是以君子贵有后也今处士之子孙汲汲以显
扬为事所谓先祖有美而能知而传之庶几乎明且仁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1242-0112d.png
者矣则予岂可爱其不腆之辞不使著于后世哉故表
诸其墓
   太孺人陈氏墓表
陈氏泰和故家盖太丘之后世有德义多显人万安县
尹赣州路推官(缺/) 新淦州判以新则太孺人之高曾
祖考也父有开不仕而以儒业教乡里太孺人讳贵自
幼聪慧端重寡言笑读论语孝经女教诸书皆能通其
意而见于行事衣服饮食凡女子所宜务者皆不待教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1242-0113a.png
而能父母最钟爱为择婿于杨氏得仲穆遂归焉杨氏
亦泰和故家动有礼法太孺人之为妇也移其所以事
父母者事舅姑祭祀宾客必适其宜内外姻族尊卑疏
戚不可一二计而岁时往来庆吊问遗无不当于理者
仲穆忠厚简默然与人处好尽言以规其过太孺人每
约于中道故人人称其贤永乐丙申仲穆卒太孺人笃
志自守抚育其遗孤常举先人所以训励子孙者语之
使学焉于是五子皆卓然有立其季德敷遂取进士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1242-0113b.png
大理评事有名上嘉之而推本于父母赠仲穆大理评
事而封母为太孺人无几德敷升太仆丞又升汉阳知
府而才行益著太孺人得食其禄君子谓天以是报贤
母也景泰壬申五月二十二日卒于家距其生洪武戊申
十月十八日享年八十五子五人德崇德纯德脩德渊德
敷女一人嫁谢士方孙男十三峕宝玄桓恪颢升晋通济
威菽蒋菽为邑庠生女六曾孙男十一长琚举进士次
玑为邑庠生次珖琉珝瓈珀琅女四玄孙男一女二诸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1242-0113c.png
子既葬太孺人于其里梧冈之阴而德敷服阕来京师
请于予曰惟我先妣实有德善以仪于家而闻于姻威
先生既知之矣其褒显于朝廷而受七品之宠命亦可谓
荣矣子孙之多足以娱其老而又以高寿终非盛德安能
致是哉愿蕲一言以表诸墓上予谓昔之君子之克显于
世虽系其身之所立未有不本于父母之教故国家之褒
重臣下亦必推本于其亲盖以劝天下之为父母者太孺
人之德厚矣其获福于天如此其备表而著之岂徒信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1242-0113d.png
善于后世使永永不朽观乎是者亦必有所兴起矣
   尚宝少卿杨君墓表
景泰六年六月壬辰尚宝少卿杨君以疾卒于京师京
师士大夫知君者莫不哀惜之盖君先以继母太夫人
刘氏忧归建宁朝廷授恩例遣官赐祭且为治坟茔以
葬既襄事君亟率诸弟来谢恩矻矻然尽其礼君质厚
气充时方盛暑不得少自暇越二日甲午疾大作医药
罔效乙未病益甚谕诸子曰吾年六十不为夭持身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1242-0114a.png
家尔曹勉之忠孝勤俭以不坠先德吾死无憾矣言讫
而逝君之弟与子昼夜哭尽哀以礼殡敛归其乡卜(缺/)
(缺/)(缺/)日葬于某山之原而以训导冯鋋所为行状
来求予文表诸墓杨氏建宁大家世有令德君高祖伯
逊曾祖达卿祖伯成皆不仕而君尊府字某讳荣乃以文
学掇高科官侍近事太宗仁宗宣宗累进至少师工部尚
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于是三代祖考皆赠以其官妣皆夫
人少师公薨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敏君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1242-0114b.png
长子也公初在翰林最承眷遇予亦幸从公游因得识君
聪明俊伟端重喜学君子谓必亢其宗早丧母刘夫人公
复以刘夫人继君哀死事生克尽子道人称其孝无间
言且器量弘雅不妄动尝侍公北上涉大江风涛暴作
樯倾楫摧舟几覆者屡矣众皆失措唯君神色不动卒
无恙又尝过德州舟为漕船压溺同舟五人沉没者四
君独倚败舟无惧色众皆异之君曰吾岂不有命哉人
以此益重君文敏公忠于事上不暇顾其家家事悉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1242-0114c.png
委君俾处之尽其道凡祭祀宾客惇宗族教子孙仁于
乡党州闾立义塾以训愿学者置义仓振贫匮举贷者
不取息争讼者断以理人虽德公之教而尤称君之善
承其教也公薨朝廷遣中使护丧归葬宠终之礼有加
焉君入谢特拜尚宝司丞君乞归终制乃为人所搆陷
君处之泰然久之上知其无罪且念公劳绩驿召君复
其官沙尤寇乱人罔不受害独以杨氏能施惠及人遇
所积蓄戒勿犯君亦遣书与弟让子泰各输粟千石助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1242-0114d.png
军饷人尤以义许焉尚宝职最亲凡所领事皆要重君
小心慎密由司丞升少卿凡五六年无阙失亦为上所
眷知将进用焉而竟以内艰去呜呼今已矣岂非可惜
哉君讳恭字允宽生于洪武丙子二月十二日至是年
财六十娶建阳黄氏有贤行封安人子男十泰以军功
今为建宁右卫指挥同知俊中书写诰(阙/)伟补邑庠生女
四皆适宦族孙男三孙女七予闻之君子之兴其家不
偶然也必有德为之本初杨氏之贷粟与民而俾种木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1242-0115a.png
也岂必木之植哉盖聊以为名而已树成亦惟德之用
不及其他由是积之久而大发于公今复于君见之而
君之子则又以武功奋予见杨氏之显三世矣甚矣其
德之繁昌也君之子若孙又累累而积之则杨氏之繁
衍硕大可以数计哉予为表其墓而必及此所以著其
本焉耳观乎是者其亦可以兴起矣
   指挥同知陈公墓表
公陈氏讳启方其先应天六合人世有隐德太祖皇帝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4b 页 WYG1242-0115b.png
受命而兴公之考晟以智勇自奋从征伐立战功累官
至袁州指挥同知坐事免而卒公援例请袭不许谪戍
大宁大宁临边重地而远去其乡公有役在官勤事不
懈而力穑以养母人称其孝及大宁兵起杀掠无宁居
乃奉母奔窜以图全有六岁子号泣不能行母卢淑人
命舍已而抱之行公曰母岂可弃今不能两全则宁弃
我子急负母逸出乱兵间得免于祸太宗皇帝靖内难
豪杰之士云合景从公在其中以勇略著闻攻城野战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1242-0115c.png
摧锋陷阵功居多事平授忠义左卫指挥同知公喜曰
吾父以功得此官不幸失之今吾遭圣明而官亦至此
岂非天所定耶吾何以报国家惟勉于忠义而已久之
上以遵化亦近边要地命公往守之公镇之以静不急
近功小利兵民安焉以城守劳绩进阶怀远将军得世
袭俾息劳归京师永乐十九年二月七日卒于家年五
十二配淑人张氏袁之宜春人岳州卫指挥廷秀之子
端重柔惠事舅姑克孝敬左右奉顺务得其欢心大宁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1242-0115d.png
之祸剧矣能相其夫舍其爱子而奉母俱免祸其笃于
孝义而见几明决如此岂浅薄者可比哉公卒后二十
六年是谓正统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以疾卒年七十
三子男二长即大宁所弃者次曰逵字宏道复以功进
位都指挥佥事有盛名女三肃州卫千户胡胜之弟海
常山中护卫指挥同知钱辅富峪卫指挥使石坚其婿
也孙男二珦琇女二宏道既奉先考妣合葬于宛平县
京西乡之原前国子祭酒李先生为志以纳诸圹至是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6a 页 WYG1242-0116a.png
又思表其德以示于永久乃来请予文刻于墓上夫君
子之欲显其亲必论撰其德善列于天下后世所以崇
孝而垂教也若公之德有于身而能立功名取爵位其
所以获乎上者又足以承休俪美而不失前时之闻此
岂偶然之故哉今其贤子又克效忠勤受宠命而进于
显荣孔子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陈氏之盛有已哉故
为表于其墓百世之下有考焉
   给事中李公墓表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6b 页 WYG1242-0116b.png
公李氏讳谅字益友永新钱溪人兵科给事中钧之考
也圣天子嘉念群臣之有劳绩者推本于父母之贤而
以其子之官宠之于是钧考绩以最闻得封公为徵事
郎兵科给事中迨命下而公卒矣钧哀公不得久存以
享荣命攀号哭踊几欲无生即解官归治丧乃自述其
世系善行来请曰先考承先世之遗实有令德以启迪
后人宜受福于悠久而不幸已矣今将奉葬于某之原
墓前之石当有文以昭德垂远非先生莫宜为敢以请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7a 页 WYG1242-0116c.png
予嘉其意而诺之按状李氏盖唐西平忠武王晟之后
晟子宪观察江西孙游刺袁州游子丕令宜春因家焉
后又徙吉水之谷村永新之浣溪代有闻人至公曾祖
道节祖贯章父天祐皆不仕天祐为钱溪刘氏甥因家
钱溪而公生焉天性和厚而操行甚谨不轻举妄随其
治家严而有法称易所谓严君者家人少长有小拂其
意即坚卧不食公率妻子泣拜床下请改过乃解而公
夫妇终怡然侍左右无毫发厌倦意其事妣刘孺人皆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7b 页 WYG1242-0116d.png
极孝敬始终无违礼人称其孝叔父天福居浣溪贫而
无子其没也公以礼葬焉迎养叔母左氏于家终其身
长兄晋贤先卒公哀思不忘事仲兄斯友如事父后客
死襄阳公念之辄流涕事寡嫂吴氏尽礼而抚育其遗
孤吴氏兄弟相继卒其外父母贫无依公以兄故亦迎
至家养生送死皆赖焉人称其弟尊儒好学本于天性
从叔李伯尚母舅刘逸如妻兄邝彦琳皆一时贤者公
礼为塾师训子弟而敬事不懈尤慕石潭刘先生学行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8a 页 WYG1242-0117a.png
而以不得亲炙为慊乃为钧请婚因遣就学而缔交焉
公喜从数君子游自谓有得于已曰是与吾名字协矣
扁其斋曰三益晚益嗜书手不释卷雅爱欧阳公文常
取其所作讽诵之而深有味乎其言性恬淡静重家事
不以累心故人宾客相过从乐宴处无间言县大夫高
其谊岁时乡饮以宾席处之然有不可于意则辞不赴
教诸子必以道钧取进士官近侍训之尤切屡书古人
忠孝大节以励之钧奉命惟谨至是以贤名于时而公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8b 页 WYG1242-0117b.png
亦受褒宠此天所以报公之德也公生于洪武辛酉二
月十一日而以景泰乙亥五月二十六日卒享年七十
五配邝氏有贤行子男四女三孙男十四女九人曾孙
男六人公既承世泽之长以昌大其家而其所以成于
身者尤笃于诗书之训孝弟忠信之行是以有子有孙
以克受天子之宠命以是而表诸墓斯可以不朽矣故
次第其说而使刻诸石
   赠侍读刘公墓表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9a 页 WYG1242-0117c.png
吉水夏朗刘氏始自泰和珠林而分宋元盛时以经学
显公曾祖益厚祖维德父永宁皆有学行公颖敏不凡
父奇之使从刘文同先生学深有造诣父卒公独任家
事不以累兄弟然学亦未尝废训励诸弟养性庸性俾
博学不倦侄鼎贯幼公为综理其家使专意读书其后
庸性举于乡鼎贯取进士任台宪有名公之教也刘氏
族大凡三百馀家公日往来相教语为士者笃于学为
农者勤于耕孝敬以事长和惠以字幼而惇厚以睦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49b 页 WYG1242-0117d.png
乡人尤以端本收族为重脩谱牒作祠堂岁时祀先毕
则族之人合宴于祠下俾各出其谱以防妄冒而以苏
氏族谱亭记为说相戒勉由是乡族之名为有礼法而
能继承不坠者莫过刘氏晚岁作室于所居之西号曰
退庵自为赞以示志君子韪之公年德俱尊养性庸性
皆厖眉皓首鼎贯亦致仕而归衣冠俨雅容止可法四
方贤士过其乡者必造焉相与讲学问业久之然后去
巍然老成之望公坦易直亮行必由义不为利害所移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0a 页 WYG1242-0118a.png
妻之家尝得罪当没入公为收养二孙女嫁之且为佃
其居事平以归所亲曰此为杨氏计耳居存则杨氏犹
存也与人交必以信其待下虽严而恩不衰人德之宣
德丁未年七十二八月十六日以疾卒远近之人哀惜
之娶杨氏宋屯田员外郎丕之后有贤行子男三长爽
次干次俨爽先公二十四年卒俨正统七年进士第一
官至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女二孙男七以(缺/)(缺/)
(缺/)日葬公里龙下庵前之原至是公以俨贵赠官至太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0b 页 WYG1242-0118b.png
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卜者以葬为未利子孙将改葬于
(阙/)山之原以前翰林编脩王先生雅所述行状属予文
表诸墓予闻君子之欲世其家者必以诗书仁义为本
诗书仁义之习胜然后家之道成此君子所以贵有立
也夏朗之刘盛于宋元当时以经学名者多出自刘氏
至公又能成族属之贤而家益盛公之子乃以文章魁
天下而公遂食其报褒赠之华自天而下又何其盛哉
用此以表诸墓可以百世不朽矣故次第其说使刻于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1a 页 WYG1242-0118c.png
墓上
   杨子珹墓表
公杨氏讳玉字子珹其先居吉水再徙泰和为上园杨
氏曾大父宗哲大父宪恭父从晋皆不仕而皆惇德蹈
道以丰其家母刘氏公其第二子也方在娠母已有疾
既㝃而母亡众以为祸其母欲弃之伯母李心切哀焉
曰母既不幸当存其子匿不与然绝乳哺数日矣视其
息尚存众以为异曰此天也亟求乳活之乡之姻戚郭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1b 页 WYG1242-0118d.png
忠礼与其内黄氏尝受惠于刘孺人愿抱归抚育以报
德在郭氏七年视遇如所生稍长问知本末常号哭以
念母悲戚以思父而父与继母郭氏皆怜之俾之归公
性至孝日侍左右听诲言务顺适其意及年益壮才智
益充孝亲敬兄事慈母与寡姊皆尽其道而终始不变
至于公私上下应事接物其言有则而行有常君子莫
不爱敬之永乐中北京营建乡人馈运以供公上因惮
险远多避逃公则曰吾弟幼吾岂可累父兄耶凡有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2a 页 WYG1242-0119a.png
即请行洗手奉公毫发无漏失官称其能人亦乐其简
易不扰事毕功成则怡然自得曰吾亦可以休矣遂卜
筑于长溪课僮奴力耕将终老焉未几兄子珩卜居上
乡弟子佩迁大陂相去不二里许佳时令节亲宾过从
徜徉溪山之间观稼穑之丰成而逐鱼鸟之翔泳樽酒
相对欢如也一乡之人莫不羡杨氏之盛兄弟并受其
福于悠久而公之报德酬恩于死生之际尤惓惓然则
其获于天者有已哉公质直严重好善乐义周人之急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2b 页 WYG1242-0119b.png
规人之过行有未善者即面责之能改则止故欲寡过
而喜闻善者多亲就焉古所谓一乡之善士公之谓也
公早有二子维缜好学而立家不幸相继卒季子绪孙
懋等尚未冠公日夜课之而试以事见其卓然有立志
喜曰吾家事有托矣天顺戊寅冬公有疾时方理上园
故宅未毕工而医亦罔效一日呼绪懋等语曰吾疾革
矣然年几八十死无憾惟上园旧业未克如吾志汝曹
当协力成之则吾见祖宗于地下无愧矣言讫而逝十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3a 页 WYG1242-0119c.png
二月二十五日也其生以洪武辛酉十二月十七日享
年七十八娶康氏子男二先卒继室李氏子一人曰绪
女三人孙男五曾孙二人绪等将以是年(缺/)(缺/)日奉
葬于(缺/)之原既请前户部尚书翰林学士萧公铭其墓
复求予文表墓上杨氏泰和大家诗书之泽相承已久
不特赀产之富也善积于家施于人既食其报矣而施
报相续于无穷则其盛可量哉况有贤子孙又能昭德
著美于不朽予岂可辞乃为之书使刻于墓上百世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二十七 第 53b 页 WYG1242-0119d.png
下有考焉
 
 
 
 
 
 
 抑庵文后集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