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241-06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后集卷十五    明 王直 撰
  序
   赠给事中李景阳序
景阳名春无为州人正统丙辰予考试礼部所进士也
景阳既登第后三年遂拜兵科给事中当时士大夫皆
誉之以为勤敏详慎不忝于其职予闻而私自喜然恨
未及识之既而景阳特过予予察其词气乃温厚和平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241-0669b.png
其进退周旋则恭让而有礼心益喜之盖念士之早达
者多少年负奇气于俊爽奋厉或有馀景阳之持其身
脩其职如此岂非贤哉而予所进亦可谓得人焉耳矣
景阳在位既三年吏部以称职闻上俾复任其同列之
贤又皆为喜相率来求予文赠之岂谓予于景阳有斯
文之契而其相好相勉之情皆欲于予言发邪是固君
子之道也古君子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况乎笃僚
友之好邪是故相辅以仁相规以义因其已至而勉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241-0670a.png
未至必底夫德之成业之脩而后已而为僚友者必虚
心以受之谦已以下之亹亹焉求所以副其意而践夫
君子之实由是在位皆君子而德行昭于当时功业垂
于后世矣其不然者非媢嫉以相恶则佞谀以相悦成
其咎遂其非卒沦胥以陷焉此后之人之失也今诸公
喜景阳之复任而欲赠以言则无媢嫉之心可知而岂
肯徒相悦哉盖以古君子之道待景阳而亦景阳之所
宜自励也夫给事中当枢机之任最为华近今之大臣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241-0670b.png
多取于其间景阳为之三年已能有所立由是而加勉
焉自言行而充之以极夫德业之盛则爵禄之进安得
不至于远大哉予既重景阳又以诸公之请故为文赠
之景阳当必有取也
   赠胡克宁归毗陵序
昔者仲山甫适齐尹吉甫作诗送之行者之有赠言此
其可见者也后之君子乃谓仁者赠人以言夫岂必仁
者哉苟笃于相好而遽欲相别所以写慕恋之怀致殷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241-0670c.png
勤之意勉其德励其行或相规于正相期于久必因言
以发之凡有情者皆然也岂独仁者而后然哉毗陵胡
克宁礼部尚书胡公之弟也今年来省公于北京极恭
爱之诚尽天伦之乐而予辈始得交焉听其言察其行
盖能秉礼而蹈义者予心重之欲常与之处而不厌也
未几感时序之昜而兴丘垄之思则请于公将复归毗
陵凡官于礼部而厚于克宁者皆依依有不忍别之色
乃相率求赠言于予嗟夫予岂敢窃仁者之号哉然幸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241-0670d.png
与克宁有一日之雅殷勤慕恋而欲勉德砺行亦君子
之志也又岂敢爱于言邪夫所谓士大夫者岂徒以名
哉必有其德有其行然后能称其名况簪缨之胄则于
立德砥行当何如其用心也胡氏自文恭公以来世为
名家今尚书公又以清德重望显于时而克宁为之弟
守其性之常而不陷于流俗之谬今自远而来来而遽
归皆缘于孝弟而他无所累焉不辱其先不忝其兄岂
不贤于人远哉然予之望于克宁不止是由孝弟而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241-0671a.png
之以仁民爱物至于仁义不可胜用然后为德之成故
为序以赠之亦欲使贵游子弟之放僻邪侈者观之庶
乎有警矣
   送李太守序
庾岭江西广东之限也南安南雄二府在其下盖江西
之地尽于南安而入广者则自南雄始焉二郡之民皆
不多然皆在要地凡朝廷达官显人有事于广东及使
海外诸国广之仕者如京师与夫诸夷之奉职贡效臣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241-0671b.png
顺者未有不由于此其送往迎来水浮陆走居处饮食
之劳费皆取给于民虽轻重厚薄载诸令然有力之豪
与无知而凶悖者往往自纵于礼法之外民既竭力以
应之矣而又有赋税之供徵敛之挠至其仰事俯育乐
生送死宗族乡党庆吊馈遗之酬应盖鲜有能自遂者
此其情之易知者也故夫二郡必得贤守而治之仁足
以惠民义足以应事礼足以待君子智足以驭小人然
后能不愆于度民庶乎其遂矣今南雄以缺守闻上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241-0671c.png
大臣举贤而任之工科给事中李景升适考绩在吏部
众谓莫宜于景升即列名荐之上即以为南雄知府景升南
城人其在禁近既九年凡大政令大设施庆赏之所加
威刑之所及接于耳目者多矣况有春秋之学俊敏之
才哉敛而施于一郡之间其惠民其应事其处君子小
人之各尽其道盖恢恢乎有馀矣民之得遂其情可必
也然尝闻之春秋者圣人褒善罚恶之书也君子读之
必勉其所褒之实而去其所以致罚者然后能以施诸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241-0671d.png
人盖圣人之道未有不先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景升之
才之学如此则今之贤守岂有过于景升哉同列之贤
以赠行序属予故序以送之
   赠况知府序
苏州知府况侯伯律之在位九年矣其守正其识明其
临事敏而公强者扰而驯之弱者则矜而抚焉一郡之
人怀其德畏其威无不敬且爱者赋税力役科徵调发
惟侯令皆欢趍之无敢后是以功立而名显论者以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241-0672a.png
前之为太守者莫能加也既满赴北京郡人挽而留之
不能得伥伥焉如失怙恃诉于监察御史者凡二万馀
人请必留侯以慰民望御史以闻上悦而从之吏部言
其绩最当升职正三品上重违民志俾食三品禄而还
之苏州苏州之人之在京师者无贵贱愚良皆大喜曰
侯之归民之幸也夫天生斯民必立君以治之君不能
以独治必任牧守以治焉故夫守者民命所系也君子
之欲行道以泽民多乐为之盖其职于民为近凡民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241-0672b.png
不得其所皆易达于已已欲加惠于民亦易以达焉非
若庙堂之高邈乎其不可及也汉世循吏于郡守最称
黄霸千有馀年人之诵之不衰当时居庙堂者非一人
然多泯灭而无闻其名绩如霸之久而不忘者盖少岂
非实德之在人者有所不及欤由是论之庙堂之与列
郡不足异也顾所立何如耳今况侯所立已伟矣或以
比黄霸予以为二郡之俗既殊事之繁简亦异而其治
皆卓然出侪辈不必要其尽同然况侯之重临与霸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241-0672c.png
同也人之敬爱服从已久矣其治效当又胜于昔况侯
终惠其民而不渝乎初则名绩之传于后世亦岂有已
哉苏之仕者既喜侯之归又以为侯当大用因民之乞
留而遂尼之虑或有不慊焉相率求予文以赠行予故
为言如此以致其意云
   赠王给事中序
给事中秦官也以其有事于殿中故曰给事中自汉以
来皆以名儒国戚处之虽员之多少品秩之高下或不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241-0672d.png
同而居要地执事枢则同也我国家既设六部以总天
下之政于是而置六科给事中以司其出纳凡命令之
宣布内外之奏请或有违戾欺蔽者皆审覆而驳正之
其任至重也非恭慎明敏者莫能称是以有司之选授
必以贤而多于教官焉取之盖以学圣贤之道能慎脩
于已而尽心于所事故也宁阳王贤字惟善尝以诗经
领乡荐得鄢陵训导而于翰林检讨许彬道中为姻家
今年考绩来京师予自道中所识之察其言行盖恂恂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241-0673a.png
儒者也会给事中缺吏部方择人得惟善奏授户科给
事中人皆为惟善荣之予视其意盖益谦其言益若不
能于是而知惟善之能于其职也夫以学校之官一旦
去卑位职华要为天子所倚任据其势又足以为所欲
为自常情而观有不快然喜且幸邪而惟善得之乃慊
慊若不足此其志岂浅薄者可比哉其能慎脩于已而
尽心于所事可知矣彼侈然而自放者乌足论也夫自
公卿大夫以至牛羊仓廪百司之执事其位虽异然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241-0673b.png
则荣不慎则辱古今无以异也况乎职亲地禁之臣乎
则予于惟善安得不深嘉之哉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
矣惟善日笃不渝则岂独举斯职而已其进于福禄荣
名将未艾也惟善之友刑科给事中贯铨等皆嘉惟善
而欲其进于远大也相率求予文为赠予故书此以赠

   永嘉集序
永嘉集者张先生则明所著也先生始家平阳自少研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241-0673c.png
穷经史欲以见于世元末游学至姑苏以兵乱道梗遂
家常熟常熟学者争师之举为州学训导未几转淮安
路学教授天下大乱乃弃官归日与诸生讲圣贤之道
大肆力于文章国朝受命四海宁一洪武庚戌始设科
取士先生领乡荐在高等会试礼部而朝廷急于用人
遣使者赍敕命至家授肤施知县时兵荒之后闾里萧
然先生招辑流亡劝课农桑抚循劳来出于至诚由是
邑以完复既三年用绩最升临江府同知有善政及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241-0673d.png
既没人犹思之事具前侍仪使庐陵周仲方所为传盖
先生学问明正而操行淳洁故所立如此平生诗文甚
多经乱不存其子规收拾于散轶之馀得若干篇皆姑
苏时所作既汇次成帙因大理寺正严君志道求予序
之予谓先生之学将以行之也不幸而不得行于是托
于文章以自见使先生早遇圣明以所学施于用其功
业有以及人则文章未必如是之美也自古贤人君子
于文章事业往往患其难兼如汉贾谊董仲舒黄霸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241-0674a.png
遂其人诚伟矣然皆不能两得而先生兼有之岂非难哉
先生之诗取法唐人皆清远有思致所谓古文必本于
经传其义正其辞确盖凿凿乎有用之言也后之君子
读其文章而考其事业则先生之贤可知矣故为序其
首简
   崇恩堂诗序
兵科给事中李蕃彦实名其堂曰崇恩之堂士大夫皆
歌咏之而以求予序盖其父季宾累为学官今典教单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241-0674b.png
县彦实由汉中府学训导擢今官自谓父子受恩厚矣
当图报于无穷此堂所以名而诗所由作也昔仁宗皇
帝在位时诏中外言得失彦实上章𢾗千言皆本于道
切于政一时士大夫皆以为难得由是遂进用于朝彦
实之受知于上上之擢用彦实者诚所谓非常之遇也
夫为士者幼而学之壮而行之然而言之而不见听听
之而不见用者盖多矣于是有沉郁于下僚老弃于深
山穷谷之间者此仕之所以难也若彦实者岂非幸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241-0674c.png
况父子皆有位于时又岂非幸之大者哉宜其感恩而
图报也虽然君犹天也天之恩不可报不负其所以生
斯可矣国家承平五六十年凡人之得遂其生长者皆
上之恩也况于为士大夫者哉又况蒙爵禄之荣者哉
深恩大德虽不能报然尽其职之当为者而无愧焉则
庶几少报万一焉耳彦实名堂如此予知其为有志者
也故为序其诗以俟
   送参议饶君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241-0674d.png
饶君晞字克明建昌之南城人其为广西参议久矣予
未之识也而予友郭公绪尝为广西按察佥事得代改
贵州间问广西藩宪之贤者公绪为予言克明宽厚简
静谨于自持有恤下之心无慕外之意凡其所行必当
于理与人交尤尽诚盖久而不变广西藩宪多贤者皆
与之相好而克明以同出于江西也其相好加焉予闻
而心重之今年公绪克明相继皆以考绩来京师予因
得识焉听其言察其行盖信如前之所云者克明其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241-0675a.png
贤于人者也予尝谓夫布政司所以统治府州县其下
之为吏民多矣惟有德量之君子然后能从容驯扰惩
其强悍而抚其善柔使皆安于治化之中其或有事逮
乎下则亦为之审其缓急之宜制其轻重之节不挠之
以私而待之以仁则人必乐于趍事而易以成功此君
子之道也彼因浅薄之识施苛暴之政不循其常分惟
溺于所欲束縳驰骤以困其下人又自以为能而莫之
省顾斯人也往往见其初而已其能有终者鲜也克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241-0675b.png
为人如此非所谓君子者乎今之待藩宪大臣厚矣凡
三年任职者皆赐之诰命满九年则封赠其亲而加秩焉
克明今已受赐矣于荣亲加秩可待也亦循其前之所
为而又勉焉斯可矣譬若登山然循崖而上苟不己未
有不造其极者特患其怠而止耳勉而不已众之所望
于克明也宦成而怠克明岂为是哉建昌士大夫之仕
于朝者求予言赠其归予故序其说如此以赠之
   送李子贞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241-0675c.png
宣德四年三月永宁宣抚司儒学教授李亨子贞致仕
归元城其素相与厚者光禄卿郝君郁等求予文赠之
其言曰子贞始为大名府学弟子辛巳岁饥民流太宗
皇帝举兵靖难择有才能者以安抚之众以子贞荐遂
被命往凡安辑大名广平顺德流民二万馀口事毕复
归学于大名及太宗皇帝入正大统追忆前所任之人
皆擢用之徵子贞至京师赐之楮币而以为教谕历荏
平利津二县满九年升教授皆能以所学教诸生宣德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241-0675d.png
二年以事至京师会有事于交趾犹以子贞前所能者
任之俾随工部尚书黄公往抚民既还悯其老不欲烦
以政俾致仕而归子贞履历盖如此予观自古有志之
人遇兴隆之运莫不奋其才能以自效或驰骋于谈说
之间或奔走于战斗之顷及其事定也则必矜夸见所
长以邀功名取爵位惟恐其或后子贞可谓遇矣其所
成立岂不足以当一城一邑之功哉而乃恬然退处若
未尝有所为者及其被徵而来亦泊然自足随其命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241-0676a.png
所得而安于一教官至其远外而归又能知止足之分
而旷然以休致为乐此岂躁进嗜利者可比哉子贞其
贤于人者也然予闻之古之君子致仕而归朝夕坐里
门以教乡人子弟使事亲必孝事长必敬治家必俭以
勤持身必守礼而畏法其他言行皆一本于理则一乡
之风俗淳人才美矣是以孔子贵乎鲁有君子也子贞
之归其尚务乎此相与共乐太平之世而歌咏仁圣之
德泽岂不美哉故为序以赠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241-0676b.png
   送刘守良归省序
禾川刘守良为太学生三年援例谒告归其乡盖守良
有母在堂虽老而康强不衰守良念定省之旷而音问
之稀阔也于是告归省焉与之处者嘉其志皆作诗送
之而求予序予谓国家之待士厚矣内而京师外而府
州县皆立学其学于外者业成则贡入太学而教之既三
年则又有归省之令焉岂非以为教之以仁义将使措
之天下以渐摩斯民然而遗其亲则其本有不立矣是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241-0676c.png
以著于令如此待士之意岂不诚厚矣哉昔者唐太宗
之世大兴学校增广生员可谓盛矣然其所以教者诵
习先王之遗言而已仁义之实盖未之闻也迨阳城为
司业慨然有省亲之问于是诸生始归养其亲则前乎
此者可知矣及其后也卓然能有立者何蕃而已耳教
之可以不豫哉我国家待士既厚士之所以自待亦当
何如其至也王子垫问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曰何谓
尚志曰仁义而已矣仁义者大人之事也士未得大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241-0676d.png
之位而所居所由必在于仁义则大人之事备矣今太
学诸生皆将有公卿大夫之任其亦加意于仁义也哉
仁义之实始于事亲从兄推而极之至于不可胜用尧
舜之道不过如此守良禾川之贤者而予同郡人也故
相与期而勉焉今之省亲者多自恃以逞其私而皆悖
于仁义此则小人之尤者非大人之事士之所当务也
而其后之所立亦可知矣予知守良不为是也聊因序
其诗而道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1241-0677a.png
   送樊给事中诗序
国家采山泽之利以资用既以内臣领之尤必择近臣
之贤者往莅焉所以抚绥其人而加之德也其意厚矣
户科给事中樊君伯炯之莅云南银场也凡受役于其
所者劳佚必以节饮食必以时居处必有所庇疾痛病
苦必有医药而无失所者盖能推上之德以及人是以
人亲爱之乐于趍事而克有成功斯其所谓贤也今年
归奏事京师少长不忍其去至于泣下当路者知其贤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1241-0677b.png
言于上俾再往焉伯炯不能辞也将行春坊谕德周君
崇述与夫凡厚伯炯者皆作诗送之而俾予序予谓天
下之事以人而兴苟得其人则事之至难者皆易为之
不然事未可兴而偾败及焉是何也岂非持已当以诚
而待人当以恕故邪彼诡欺存于内狠戾行于外而欲
人之亹亹忘倦以从吾所欲为盖难矣是故有为之君子
其所以处者诚不苟也传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又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由是观之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1241-0677c.png
凡临事而偾败治人而人不从者皆悖乎此而以诡欺
狠戾之私行之也圣贤之言万世不可易矣伯炯世居
进贤北山其先世皆有德义伯炯与兄伯静相继举进
士有名其受于父兄师友者皆此道也故所立如此云
南之人既赖之矣今再往也其益笃乎此而已尽已之
心而体人之心施之各当而行之无倦则人之乐从其
功当倍于昔虽然此特小试者耳他日居大位临大事
率是而不变则又将有大此者焉予与伯静同年而知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1241-0677d.png
伯炯为深故以是序其诗亦伯炯之所乐闻也欤
   送陈教授诗序
国家建学育才以开文明之运于今七十馀年公卿大
夫百执事之选皆由是出也历岁滋久居学校者或非
其人而教法有忘其旧者矣圣天子在位厉精为治脩
举旧章以为学校治之本也诏有司择诸生而去其无
良者慎简师儒以教之冀得真才实学之士以兴太平
于是天下晓然知上意所在而必夫教之成予尝论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1241-0678a.png
天之降才于人固将使有为也而人亦当自勉以徇之
不然为弃天故古之人有力于为学贫者至燃薪聚
萤断齑画粥勤苦而不厌卒有以名世而传后此岂上
之人所使哉以为天之所畀者不可弃也故如是今饩
廪以养之堂宇以居之赐之书籍与之儒师荣其身复
其家使得专意于学以徇夫天之所畀者而冀一用焉
宜其学行有加于古人矣然而偷惰苟且役役于末务
其能惬乎人心者诚寡是不惟弃天实有负乎上之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1241-0678b.png
待者矣抑岂独弟子之过哉师道之不立使然也今幸
遇圣明振起而作新之得人之盛复于是见矣泰和陈
先生公馀端厚而该通与予为世姻而又与同年生相
好莫逆也其始为高安溧阳训导又教谕枣阳皆能以
师道自任其成就学者盖多矣今升为台州教授台州
文献之邦也其为弟子者必良而公馀为之师又良上
下相得而教道有成可知矣予尝叹夫世之为师弟子
如前所云者人多以为厉已不予爱予不为易也今公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1241-0678c.png
之去台州复相与道之公馀诚善教诸生愿学尚益思
夫天之所畀上之所待者而益尽心焉岂不尤良也哉
诸生赋菁莪之诗予愿歌棫朴以和焉公馀将行自学
士以下皆赋诗送之而予则书其说以为序公馀其亦
以为然乎哉
   送刘训导诗序
泰和刘经字顺常今祥符教谕顺先之弟也顺先初与
予游乡校被荐试礼部得分教太平开封二学又升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1241-0678d.png
祥符顺先经学既明而恳恳善教诸生赖以有成者多矣
顺常往来省其兄新郑之县大夫知顺常学行遂举以
为县学训导送之吏部比其类以闻上命六部都察院
及翰林六科近侍之臣群试于禁中顺常文在高等遂
授职以去予与顺先相善于顺常之行有不能已于言
夫训导之位诚卑矣然非牛羊仓廪之职可比也盖天
下之治本于人而人之所以成其才由于师譬之为方
圆平直必以规矩准绳规矩准绳不极其法之良而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1241-0679a.png
为方圆平直将不胜其谬矣师者贤才之规矩准绳也
其任岂不重哉国家建学育才以图治其得人尝盛矣
于其久也不能无弊圣天子在位振起而作新之严择
诸生而去其无良者慎简师儒以教焉诚以师者才之
所由成也故昔之举训导者试于翰林则已矣今至以
达官近臣群试之群试之者示重之也顺常于此时而
居师儒之位可不思自重乎言而非礼非所以自重也
行而非义非所以自重也身既不能以礼义自重则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1241-0679b.png
弟子者将何所取法而为才哉诵忆前辈之陈言虽若
愈于已者将以兴道致治则难矣勉哉顺常其务以师
道自重而有以副慎简之意则善也顺常之去士大夫
知其兄弟者皆作诗送之予则书所欲言以为序顺常
过祥符尚谂诸其兄以为何如也
   送罗宾畿诗序
泰和罗宾畿今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先
生之母弟也先生在朝廷宾畿不见者盖久今年来省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1241-0679c.png
侍于北京留𢾗月矣将复归泰和知宾畿者皆作诗赠
行谓予同邑最相知宜为序宾畿宋荏平主簿伯受之
后伯受在当时以孝显至宾畿之尊府子理先生仕至
德安府同知其文学仪范至今为学者所称慕宾畿端
谨而俭勤能安于其分无外慕之意凡所以供给朝夕
寒暑冠婚宾祭之用皆以精力自致其在乡里恂恂然
审理而后言度义而后动一时豪迈之人嚚然而讼杂
然而趍者宾畿不与也予尝谓宾畿家世之旧父兄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1241-0679d.png
贵势他人不能及也不以此驰骋当世而乃退然若无能
者其不及者反挟以自高傲然不知分之当守蹈藉长
者轥轹善柔甚者凌驾有司以逞其所欲此其故何哉
盖礼义廉耻之教行则诡欺薄恶之习废其不然者反
是则此之所以廉而约而彼之荡而肆者无怪其然也
宾畿可谓贤于人而无愧于父兄矣要在勉其终而已
宾畿之友彭君晚成者予表叔也其家衣冠之盛乡族
亦罕比亦能安于其分其循理服义勤俭以自足廉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1241-0680a.png
而不苟皆宾畿同由是相与为莫逆予深敬此二人故
因序其诗而牵联书之使人知宾畿之能贤于人虽夲
于父兄朋友亦有助焉宾畿归见予诸子幸有以教之
且以予言使之法也诗凡若干首皆系于下方云
   姓源珠玑序
姓源珠玑江阴杨信民所著也信民博洽多闻尝为日
照知县太宗皇帝在位时修永乐大典徵天下文学之士
集馆阁信民与焉因得观中秘书其所见益广既老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1241-0680b.png
归乃于暇日辑录前人行事之迹得二千馀条各附于
其姓而以音韵统之又分类八十一别著目录使欲观
者得因是而求焉其嘉惠学者之意厚矣县之贤者徐
为锓梓以传将使穷乡下邑之士病于无书者得是而
观之亦足以资其见闻发其志趣其意岂不尤厚矣乎
因其侄兵部郎中持以求予序夫人之生莫不皆有才
有才固将以有为也故自生民以来至于今其行事之
迹见于天下而载于经传史记百家之书盖浩瀚如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1241-0680c.png
海欲䆒而知之岂不难哉必有博雅之士遍采而类记
之然后得以一览而无馀然天下之事无穷而天下之
理则一彼事之善者皆理之所是也事之恶者皆理之
所非也遍采而类记之固可以观矣然不明天下之理
则无以深烛其是非于夫善之可法恶之可戒者或至
于迷谬而失正故曰理者制事之本也信民之为是书
虽不能尽前人之事亦不可谓少矣其意岂徒以资人
之闻见哉亦将以为法戒也人将以为法戒要在慎择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1241-0680d.png
之而已慎择之而不失非深明天下之理不能也果深
明天下之理斯足以泛应曲当于前人行事之迹虽或
不能尽知奚慊哉故予为序其书如此亦厚于学者之
意也
   赠刘侍讲诗序
侍讲刘君永清字汝弼官翰林者二十馀年矣其为人
端厚而周慎介直而疏通其言行必循理而蹈义凡与
之游者莫不重之以为汝弼之贤固宜在天子左右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1241-0681a.png
今之豪杰类以儒为迂使汝弼得任政以展其素蕴其
功业当不在人后可使久居文墨间邪会有诏求贤予
即上章荐之时汝弼已为脩撰九年仅得升一阶为侍
讲其他所举者皆不次而升人皆为汝弼惜之而汝弼
自若也予则私叹曰以汝弼之贤循次而升已当在侍
讲之列而何待于举哉而予乃强举之然不知有司果
观于举者乎抑观于所举者乎若观于举者则予之谬
乃所以累汝弼也诚以所举者观之则吾汝弼之才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1241-0681b.png
岂可少哉若果以为迂也则今之郎官御史者多擢自
进士均之为进士也岂为彼者独不迂而为此者乃迂
邪必不然矣其以汝弼不可以去侍近故邪汝弼之当
重任迟速自有命邪况侍讲之职非在外之崇秩可比
然则汝弼之澹然自若者固知命自重之君子矣而予
乃云云岂非浅哉于是而愧其言今年汝弼自念去坟
墓久矣乃援例得归省予辈相与饮饯于朝集之舍而
作诗以送之因复自念汝弼长予𢾗岁其发既颁白矣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1241-0681c.png
今去乡久而归乡人之爱汝弼者岂能尽知侍讲之贵
且重哉盖必有深惜之而同予之所叹者故书其说以
为序所以晓其乡人使知汝弼之贤乃在此也诗凡十
二首皆系于下方云
   序飞仙图
右飞仙图相传为郭忠恕画连江令刘君仲戬所藏也
忠恕业儒而游于艺善画楼观木石皆极精妙今观此
图室屋制度人物意态逶迤曲折参差起伏横纵隐显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1241-0681d.png
盖曲尽其趣时所谓神仙者超然高举于空濛寥廓中
其气韵如此信非忠恕不能作也世言忠恕师关仝然
仝于山水为最胜人物非其所长每求胡翼为作之盖
翼之画于人物车马楼台山水备极其妙忠恕所到其
亦有得于翼也与忠恕高迈绝俗性虽喜画然不苟为
人作意所欲为即欣然命笔姿态横生盖取自适而已
此亦其所自适者欤最嗜酒岐下富人子每饮以醇酎
因致匹素求画忠恕为作童子放纸鸢引线𢾗丈满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1241-0682a.png
匹富人子以为戏已绝之不知一笔数丈直而不挠正
其妙处非拙工所能也尝闻宋戚文秀作清济灌河图
一笔五丈贯其中又常州佛寺壁有徐友画水亦名清
济灌河其中一笔至四十丈笔法如此自昔以为难惜
富人子不知此也予尝谓书与画同皆须人品高故有
仙风道骨者则超诣不凡忠恕是也初宋太宗徵至京
师命馆内侍窦神兴舍忠恕美须髯一日忽尽去之神
兴问故答曰聊以效颦神兴大怒坐纵酒肆言贬登州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1241-0682b.png
至临清谓送者曰吾逝矣掊道旁土为小穴以面俯窥
而卒人谓其尸解启棺改葬惟衣履在焉果然宜其画
之不可及也岂必得于师而后然哉仲戬求予一言以
启士大夫之赋咏故为著其说以弁诸首云
   赠吴助教序
伯昂名颙长洲人其始为县教谕以绩最当升教授今皇
帝初正位东宫妙柬宫臣职辅导伯昂遂被选拔为右
春坊右司諌时予备员侍近亦蒙恩进右春坊右庶子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1241-0682c.png
兼翰林侍读学士遂与伯昂为同僚日侍上临政及进
讲经史伯昂皆克尽心思不忝其职閒暇退坐春坊皆
于于然以德义相上其意气无间也及上登大宝凡宫
臣之有兼职者皆仍旧其馀则以次升迁于是伯昂得助
教国子之南京一时僚友皆东西散去不复相聚如曩
时予心固有不能释然者然独为伯昂喜之盖司諌虽
清切而助教实崇重何者道之所系也天下之士萃于
大学辟集群材于班郢之门虽无不可用者然方员平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1241-0682d.png
直岂能尽中法度哉槩以规矩准绳揆量而砻斲之然
后栋梁榱桷长短小大无不适于用是岂一人所能哉
众工之力也故太学之士所以成其德达其才者祭酒
司业总之而分教者实任焉及其教既成其人皆宜于
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其道之行即师道行也岂不甚
重矣乎故予为伯昂喜之然伯昂岂但可以任教事而
已昔昌黎韩子尝为助教博士矣其后为京尹为侍郎
其文章德业赫然为斯文之光伯昂尚将有遇哉伯昂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1241-0683a.png
再考绩来北京将谒告省墓归长洲今洗马蔺先生等
皆旧为同僚属予文赠之予故为道旧如此且以致予
期望之意也
   赠伍县丞序
崇冈名凤永丰人其始被荐为丞于江陵以忧去服除
改海阳刑部主事陈蚪渊潜重乡邑之谊请予文赠之
予谓崇冈尝为丞矣于丞之职宜无不知者而何待于
予言然念与崇冈居同郡崇冈苟有善及人人将称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1241-0683b.png
如孔子之于子贱则凡同郡者庶乎有耀矣予何可爱
一言况重之以渊潜之请乎夫丞佐令者也得百里之
地而治之岂止出赋税力役以供公上哉养民其本也
曷为养之寒使有衣饥使有食劳役则使之安穷苦困
抑则使之得其所如是而已矣民既有养又从而教之
孝弟之心生礼义之俗成则所以供公上者有不待劝
督而能此令丞之职也古之君子以父母视之盖惟有
子民之心然后能深体其情而施其所宜施苟深体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1241-0683c.png
情而施其所宜施民其有失所者乎民无失所者有不爱
戴之如父母者乎爱戴之如父母矣于其所令有不诚
服而悦从者乎故凡为县者患无父母之心焉耳苟存
是心则其效有必致矣然而反乎此者有矣酷刑暴敛
以逞其私辟之以狼将羊此岂朝廷命官养民之意与
为民父母之道哉民之遇此亦可慨其不幸矣崇冈永
丰故家所谓有子民之心者也而海阳潮州属邑有昌
黎韩子之遗风故其民知学而易治以崇冈之所存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1241-0683d.png
临易治之民其效必有如予前之所云而无若予之所叹
者崇冈尚勉之予庶几诚有耀也遂书以为赠其行
   送杨脩撰致仕序
建安杨先生寿夫以春秋之学有名于四方久矣其始
为建安县学训导满九年当去诸生乞留之遂升为建
安教谕以内艰服阕之京师诸生又恐失之则又乞留
得仍为教谕受其指教以有成者盖多矣今少师庐陵
杨公雅知先生尝曰是宜在馆阁备顾问任纂述其可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1241-0684a.png
以久居外哉宣德七年言于上徵拜翰林编脩敬恭朝
夕以举其职凡有所为皆惬人心允众望及脩宣庙实
录考据详明义精而词确同辈皆推让之书成受白金
文绮之赐超拜翰林脩撰而先生年已七十矣即上章乞
致仕自师保而下皆惜其去强留之先生曰吾年至当
去老而贪得圣人之所戒也上亦嘉其志许焉于是忻
然束书就道凡与先生厚者皆祖饯东门外独予以病
不果行则私窃叹曰君子之学固欲仕以行之然而古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1241-0684b.png
之大贤盖有摈而不仕者幸而仕矣又有龃龉不得以
行其道者仕而得行道矣其能进退以义而无愧者盖
少也先生遭遇圣明向用儒术元老大臣孜孜以进贤
为务是以身显而道行身显道行而能知止足之分不
悖圣人之戒此先生之所以高也岂常情可及哉虽然
先生之年财七十其去伏生尚远也今致仕而归乡之
俊秀得先生为之师祛其蔽而勉其不逮学成行脩皆
足以为世用其道行即先生之道行矣予既喜先生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1241-0684c.png
归而又喜建安之士之可以有成也先生门人吏部郎
张珂鸣玉闻而善焉请书以为赠故书之先生其必
有取于予言矣
   新喻西田习氏族谱序
新喻于唐属袁州白梅习氏相传为晋习凿齿之后盖
其里有凿齿祠分宜之枣木山有凿齿墓墓去白梅十
馀里万载书堂山乃凿齿授徒处旧有书堂后因以为
祠其迹可考如此见石门梁先生谱序中凿齿本襄阳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1241-0684d.png
人以博学洽闻名重海内尝为桓温从事出守荥阳既
而以足疾废符坚陷襄阳喜得凿齿载之去俄以疾放
归其居于袁者不知自何时岂乐于去秦而襄阳陷为
异域是以引避而居于此邪然归不久而卒今有其墓
当是此时来居而史不及载白梅之族为其后裔无疑
今居西田者则宋宣和间析自白梅者也诗书相传久
而益盛表然为乡邑之望洪武中均谦处士悯旧谱之
不传也乃旁稽博考作谱以示后至今六十馀年子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1241-0685a.png
日蕃翰林侍读嘉言重脩之而请予为序自古受姓命
氏皆有爵者之子孙其传之久近视其德本深则末茂
源远则流长理固然也凿齿初见重于桓温然知温有
异志每阴抑之由是忤意而出其持心之正执德之固
君子哉若人是足以开善庆之源况诗书之泽又足以
充益而引长之习氏之子孙安得不久且盛哉谱所以
收族而仁义之道行焉仁以笃其恩义以正其分秩然
尊卑疏戚之伦蔼然孝弟敬爱之施惟读书知道者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1241-0685b.png
之习氏子孙而欲绍续于既往流衍于方来其必以读
书为本乎如是则虽百世有耀也
   赠刘通判序
刘镡至刚怀宁人初由邑庠生升太学选入中书书武
臣诰命以勤慎著名既三年当得官时有言往岁细民
有转徙他邑久而不归者请设官专抚之使无失所大
臣奏用其言于是至刚得辰州通判至刚在邑庠时予
往来过怀宁识焉自谓其先居番昜清塘里与予皆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1241-0685c.png
西人故特厚予而予亦甚重之及是行也可无一言以
为赠邪夫怀土者人之常情盖坟墓之藏亲戚之依田
庐之资皆其所恋慕而不可弃者非甚不得已孰忍舍
而去哉今舍而去之其不得已可知也朝廷之于民厚
矣知其饥则发仓廪虑其劳则省力役闵其触法也则
宽刑怜其逋赋也则罢徵去弊兴利盖惓惓焉真所谓
如天之仁也然人犹轻去其乡岂无故哉有司以宣上
德安下民为职而使之如此无乃于道有未尽邪今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1241-0685d.png
守令皆举贤而任之宜有能劳来安定之者而又有以
命至刚辈此天子笃意于民也至刚之去与今在位之
贤深思而熟讲之推明朝廷之德意尽举其所以利民
者而行之以诚持之以敬民之归之将不待劝而自来
矣诗所谓民之父母在乎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好
其所好而与之恶其所恶而去之父母爱子之道然也
如是民亦爱之如父母安有舍去而不顾者哉予知其
效有必至矣故以是赠行至刚勿视予言为迂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1241-0686a.png
   翰墨林诗序
宣宗皇帝在位时永嘉谢君庭循以善画侍左右最蒙
恩宠官至锦衣千户庭循通儒书喜吟诗端厚清慎每
退然自处未尝以色骄人而亦不妄与人接上益爱之
万几之暇娱情写物或发于吟咏则用以赐焉云章日
华光彩焕耀庭循宝之尊阁于书室之中而所蓄晋唐
以来法书名画皆在燕閒之际焚香而阅焉俨乎天容
之在上王谢荆关辈之风神气韵亦恍然其相接也庭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1241-0686b.png
循心独乐此盖不知金玉之为贵山海之藏之为富因
名其室曰米家船少师庐陵杨公以翰墨林易之而为
之记京师士大夫皆为赋诗庭循乃以序属予昔之君
子盖有寓意于书画者矣而龙章奎画未之有得也幸
而有得矣而于古今名笔或不能蓄而有也盖人之所
好不可得兼岂清玩之适亦造物者之所靳邪庭循遭
遇圣明既受非常之赐而其所蓄之妙且富又如此虽
造物者独厚于庭循亦自有以致之则谓之翰墨林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1241-0686c.png
赋咏于诸公岂过哉或谓宸翰之重而使众人得厕焉
无乃非其伦邪予谓林非一木之所成也文梓之良特
立于霄汉之表而杉松桧柏同受气以生者皆附焉然
后蔚然而成林秀色可以悦目清声可以娱耳阴之茂
密可以解烦燠而畅郁堙小大之材随取各足岂以比
附之繁为嫌哉杨公名之庭循乐而玩之意盖谓是也
因书以弁其首
   赠李知县致仕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1241-0686d.png
永乐壬辰予同考礼部会试士凡易卷皆属予得三衢
李庠宏文而进之遂成进士以去而予未识也久之宏
文自清流知县来京师始一见癯然儒者也听其言察
其行盖所谓安静之吏悃愊无华者予重之今年宏文
乃以老病乞致仕其年盖六十矣翰林编脩赖世隆清
流人也过予道其善而惜其去曰李侯之为令勤于学
问精于吏事尤敬礼师儒作兴学校学宫县廨皆久燬
侯次第复新之暇则与宾客娱意山水之间而发于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1241-0687a.png
咏时生方读书于家未有仕进意所以奖励成就而至
于此者侯之力也今以老病去侯之志得矣而吾县人
盖有不能释然者况生也邪于是求诸公之诗以赠行
愿得先生一言弁诸首则其归有光矣予縻于职务不暇
作而世隆求不已念今朝廷清明恩意孚洽闾里之人
皆安于无事此易所谓泰也贤才汇征皆思效用于当
时盖以为于食有福故有老而犹奋病而犹力者宏文
年未甚高病未甚害而决然引去以求免于旷官之讥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1241-0687b.png
窃禄之嫌岂不贤于人远哉昔希夷欲援钱若水使学
仙而麻衣道者以为不可曰此急流勇退人也其后若
水官至枢密年四十二即致仕去然则急流勇退之人
盖神仙之次者也宏文岂若人也欤予年及六十耳目
筋力皆不迨前时其始也进宏文今又作文以赠其去
然犹贪恋圣明瘝官苟禄视宏文宁不愧邪故因序其
诗而自讼焉
   送王主事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1241-0687c.png
刑部主事吉水王佐功载以勤慎著闻于士大夫久矣
朝廷推恩封其父为刑部主事母亦封为太安人皆赐
之敕命功载念去亲之久也乃请告归省焉同列之贤
皆作诗赠行而请予序之予与功载居同郡而泰和与
吉水相迩也然予来北京又十五年每欲一归而縻于
职务辄不果故于人之归省也心切慕焉而亦不能不
慊于内又安能为言以赠之况功载同郡之人其概于
予心为尤切则将何辞以塞请哉虽然诸公之诗于祖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1241-0687d.png
离道旧之情备矣所以侈上赐而荣其亲者亦至矣而
其意亦有在于言语之外者是宜见于予文则予虽欲
嘿可已邪夫君子之仕固将以为亲荣而非善于其职
不得也然善于其职亦分之当然而已岂足异哉今既
贵其身而又显其亲及往省也则又必赐赉而遣之上
之恩极隆矣尽已当然之分而获乎隆然之施其可但
已邪且君子之志固欲其道之大行不以小成自足也
彼以小成自足而用其所得者以为父母荣衣服之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1241-0688a.png
舆马之华意气之雄高赫然惊骇乎闾巷而于敬长慈
幼睦族善邻之行或阙焉又其甚至有不可胜言者而
君子鄙之上之所施岂以为是哉如是而果可以为父
母荣哉功载读书学圣贤之道必深明乎此不以小成
自足而冀其道之大行以显于其亲盖其志也而亦诸
公期待之意也予既同郡而相爱加厚焉故发其意以
为赠行诗序
   凝翠楼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1241-0688b.png
松江殷志学居北京之澄清坊适当通衢广市之中凡
尊官贵人驺呼出入相属而往来富啇巨贾挟赀以贸
鬻者足相蹑于路丰堂邃馆长筵广席欢笑之哗相闻
也其车马之盛裘服之丽意气之雄高与夫川陆所产
百货之珍饮食玩好诸物之奇燕姬赵女声音容色之
姝妙苟可以眩目爽口而荡惑乎心意者无不有也故
凡聚庐托处者往往随俗变化以自陷于物欲之途而
失其天理之正予见亦多矣志学则异乎是于前之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1241-0688c.png
云者皆不以动心而独好山厌阛阓之隔阂崇墉峻宇
之蔽障不足以见山也乃作楼居岿然出于群屋之上
于是京师西北诸山飞碧浮黛可尽揽而得之志学日
与客登而燕焉其心甚乐也吏部郎中程南云题其榜
曰凝翠之楼士大夫又为之赋诗而请予序夫山隐者
之所好也故好山者必远于城市而自托于郊野之外
寂寞之滨然后能尽夫登临览观之乐古之人皆然也
志学有好山之心而縻于官府不能一日去城市乃因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1241-0688d.png
高而尽得之其智力之所营足以遂其心之所好贤于
常情远哉予往年居金城坊于观山为便一时名公多
比屋以居而亦皆同其好公事之暇或开轩以望或出
城以游自谓兼有此乐世莫能及者既而皆东徙于营
职为便也而弗便于山诸公善画者多托之毫素以足
予所欲然寅而出酉而归亦罕得自适焉于志学凝翠
之楼不能不慊然也孔子曰仁者乐山以其安于义理
不为外物之所移有似乎山故好之今予虽远于山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1241-0689a.png
心则不敢忘是也志学亦同然乎哉予与志学邻也有
暇当一登斯楼而为志学赋之
   萧顺承恕字序
萧顺承恕少傅杨先生之婿也今年省侍来北京而以
名字之义请于予曰愿有教也夫顺者不逆也和也惟
不逆故和此之谓顺顺而字曰承恕盖承以奉为义恕
者推已及人之谓也于恕而能奉以周旋凡见于事者
无往而不恕则其所行亦无有不顺矣昔者子贡学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1241-0689b.png
夫子问可以终身行之者夫子以恕告之然则恕之一
言君子不可一日违者也先儒谓学如心为恕盖推已
以及人使其人之心皆如已之心是乃恕之事也子之
父师以是命也盖以君子待子矣夫为君子者莫不有
所欲有所恶足其衣食安其居处而得以孝亲弟长慈
幼其所欲也饥寒之相仍劳苦之不胜加之以非礼临
之以非义其所恶也推已之心以度乎人心知其有同
然者则施其所欲而去其所恶必使无不遂焉此礼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1241-0689c.png
谓达顺大学所谓絜矩也岂但可以齐其家哉治国平
天下皆此道也今之人盖有异乎此者矣专于为已而
忽于为人凡人之赀产所以为养生送死者皆其所欲
也而已则夺之饥寒劳苦暴横之侵加皆其所恶也而
已则施之已以逆施人以逆应于是有祸其身败其家
者此小人之行不恕之效也嗟乎承恕子之父师以君
子待子子可不以君子待其身哉然人有失其义而以
宽假为恕者由是已有过而昧于自责谓之恕已人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1241-0689d.png
过而薄于责人谓之恕人犹可也恕已而稔恶焉而欲
免于祸败不可得也予欲承恕常求已之过而治之使
其心光明正大而能公以及人则将为古之君子无愧
矣承恕勉之
   送许舍人序
昔太宗皇帝即位之初锐意文学之事既择士俾进学
矣又徵天下能书者集馆阁尽出古人名帖使学之期
必与之并而许君鸣鹤在焉许君少学王右军俊逸不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2a 页 WYG1241-0690a.png
群由是复大进上每以暇日阅试赏劝之许君必占高
等予时亦在进学者之列日与许君同往来君性素刚
介不苟合遇人之善者即欢然相亲见不善者辄面斥
其所为以故人亦惮之而最与予为莫逆君又能诗得
唐人家法皆清远有思致人之求者相续也君既为中
书舍人诏从诸学士直翰林夙夜不懈凡制敕之尤密
者皆预执笔退则澹然若罔闻知未尝漏其所为其祗
慎如此故任职益久而人益以为贤今天子在位之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2b 页 WYG1241-0690b.png
年许君自省墓复就官顷之有足疾不能朝更数医
弗效乃具以闻上悯之俾归治于乡疾已则复任焉将
行士大夫皆赋诗以赠道其离别之情而美其閒旷之
乐嗟夫予知许君盖有不乐也君自始达至于今祗事
三圣将三十年恩遇之隆他莫能及盖将终身以图报
今以疾去非其志也古之贤者感一饭而必偿况乎许君
笃于君臣之义而岂忍须臾忘哉离别之情则信有矣閒
旷之乐不乐也虽然君子之图报或以力或以言许君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3a 页 WYG1241-0690c.png
虽弗良于行手固能书口固能言也今天下太平民物
阜殷和气充而颂声作以其接于见闻者咏歌而谨书
之俟观风者得之以献于天子而列于乐官后世得以
考见治道之盛是亦所以为报也予家泰和距吉水不
二百里而予之去坟墓亦久矣兹将请而归省焉归则
必过许君醉饱之馀取而歌咏之乐其在此乎倘许君
之足瘳矣遂相与归朝而终事焉而亦岂非幸哉故为
序其诗以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3b 页 WYG1241-0690d.png
   孝友堂诗序
翰林学士沈先生以孝友名其表侄何谦之堂而求侍
读李君时勉为之记又求学士大夫歌咏之既成卷矣
而属予序嗟夫先生其可谓爱人以德之君子哉夫居
室之揭名盖古人铭器之义取其接于耳目之常而致
警于朝夕之间以自益也然世之命名者或矜其所能
或侈其所有或表其利达以自快或托于閒旷以自高
能知务德盖鲜矣谦之父子世业医其所济也不少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4a 页 WYG1241-0691a.png
林橘井皆医家美事也先生不以是名其堂而取谦之
善于父母兄弟以为名而寓其加勉之意非爱人以德
之君子哉夫孝友之道孩提之童知而能之然而壮夫
有不能者私欲害之也私欲胜而天理微则其形于借
耰取帚紾臂阋墙之谬亦势之所必至故古之为教必
自此始有子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者此也予尝
观之君陈张仲皆周之大贤其见于事业多矣而诗书
乃以孝友称焉非以孝友为脩身之本而脩身为齐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4b 页 WYG1241-0691b.png
治国平天下之本欤本之不立而能推极其所至难矣
此为士者所当勉也谦之孝于亲友于兄弟固有可称
者然因其所至而勉其所未至岂非先生期望之意哉抑
予闻之孝友者仁之事而医者仁之术也谦虽未达以
其施于父母兄弟者而推之使凡为父母兄弟而有求
于我者皆得尽其孝友之道是亦所以为政矣推而极
之君陈张仲可企而及也在乎勉之而已故因序其诗
而道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5a 页 WYG1241-0691c.png
   送文选郎中郑公诗序
南城郑公守中以其子文选郎中文实之贵亦封为文
选郎中文实既谒告奉敕归南城备其仪物以荣公者
无不至公感上恩之厚复与文实偕至京师谢于阙下留
数月车驾行边大败敌人于塞外尽收其人畜以归公
又得从公卿百执事入贺抃舞呼万岁自公之来凡再
入觐在廷之臣见公父子前后进趋衣冠伟然而谨于
礼度莫不称誉以为荣公退而自喜曰吾幸生熙洽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5b 页 WYG1241-0691d.png
世而膺名爵之隆父子之间显荣至矣今之来也又得
睹太平之盛而交一时之贤豪是足以盈吾志吾其归
哉吾党之士得交公父子思欲久处以为欢而遽有不
可留之叹乃分题赋诗以赠行而俾予序其首予谓封
赠之典虽朝廷旧章然三四十年以来其及于人盖鲜
仁宗皇帝廓天地之仁凡群臣任职者皆推及其亲然
父子俱享其荣如郑氏者尤鲜夫岂偶然者哉盖天也
天之所佑者善而已人惟有善积于已然后能获乎天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6a 页 WYG1241-0692a.png
若公父子盖善之积于已者也故其得于天如此非诗
所谓求福不回者乎虽然予知公之所得者不止是也
夫善人皆有之人能勉而行之斯亦可以得于天矣今
公之归乡邑之人岂无歆动其心冀亦如公者而皆勉
善焉是公之善有以成之也能成人之善斯其善也广
矣则天之佑之而进于福禄荣名有已哉诗所谓如川
之方至有以副诸公作诗之意也必矣故因序其诗而
道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6b 页 WYG1241-0692b.png
   赠医士王立善序
医之为术仁术也自炎帝而有药至黄帝而有书迨啇
伊尹而汤液之论始备继是而作者皆圣人之徒也夫
人囿于六气之中故不能无病病而无医药以济之则
夭枉而死者多矣圣人与天地同其心者也天地之生
人仁也圣人使之全其生亦仁也然则为此者其亦体
夫圣人之心而已是以古之君子应人之求视其疾痛
不啻在已察之用其诚治之尽其道于利有无不校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7a 页 WYG1241-0692c.png
后之为此者或异乎是假仁者之术以济其不仁之心
往往因病之缓急以要利若贾竖然不遂所欲辄弃去
不复顾视人之危亡一不以属意圣人垂世立教以济
万民而斯人者独以乘危徼利岂非贼仁者乎虽然此
特鄙陋者之所为耳若夫达识之士则必以圣人为心
故予于京师有得焉予在翰林盖久齿日向衰而病日
加益每求名能医者而治之凡与予处而免予于苦者
皆能体圣人之心而厚于仁不为利疚者也心甚重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7b 页 WYG1241-0692d.png
以为京师贤者之所聚其人当不止此今又得立善焉
立善王氏山阴人世业医而亦通儒书选入太医院有
能名今年兵科都给事徐君初家之病者凡数人他医
莫能愈乃求治于立善立善旦暮视甚勤投以良剂皆
愈徐君酬以币郤之至再曰吾岂为利者哉徐君德之
不置乃因其同僚戴君弁求予言赠焉予未识立善而
二君信厚人也其言当不诬则立善盖达识之士能体
圣人之心而厚于人者矣圣人济物之仁欲施之无穷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8a 页 WYG1241-0693a.png
使皆为立善辈善推而行之人无不遂其生者则圣人
之心得矣彼贼仁者果恶用是哉孔子谓医者贵有恒
心立善慎无变其初也予素乐道人善故为赠言而不
辞又推本于圣人如此所以示重立善且使其同志者
见焉益知所慎重而贼仁者视之庶几或有瘳乎
   送张教谕序
张先生日孜自休宁教谕考绩来京师休宁诸生不忍
其去相与言于徽州府请留之府为达于吏部吏部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8b 页 WYG1241-0693b.png
旧例不许留改授英德教谕予始闻诸生乞留心为之
喜今去英德而予喜加焉盖世之为教官非若为治之
易于得人也必有以治其心淑其身而后人慕之然而
偷者则依阿苟且以自容贪者则刻薄聚敛以自足于
夫所以治其心淑其身者皆漠然不知务诸生不见其
可法而慢易之心生于是有欲去之而不能及既去而
遂忘之者彼于其去而眷眷焉欲留之非甚相敬不能
也今休宁诸生皆愿留先生如此则先生之教可知矣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9a 页 WYG1241-0693c.png
故为之喜也然君子之教常患施之不广也岂专于一
哉今去英德移其所以教休宁者而施之使英德诸生
皆有以治其心淑其身而不为庸人之归岂非君子乐
育之志哉故予益为先生喜也先生通书经尝受业萧
先生尚仁之门而先世亦尝以儒业显于宋其传于家
与得于师者富矣英德之诸生予知其必有成也英德
韶属邑唐相张九龄之乡张公学圣贤之道其精忠大
节足以照耀千古为后辈者宜景仰而师法之他日仕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49b 页 WYG1241-0693d.png
于时诚无愧于张公亦足矣舍近而求远非所谓善学
也先生将行其尝从受业者进士杨颢希章求予言赠
之予故道予意如此既以赠先生且以为诸生勉也
   庄子观泉图诗序
庄子观泉图者庐陵胡元旦氏之所藏也庄子蒙人尝
为蒙漆园吏偃傲自放意不累于物其著书立言皆本
于老子之道然大抵皆寓言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
庄子取喻于牺牛卒不就其为人如此而超然自得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0a 页 WYG1241-0694a.png
山水之间盖宜也夫水智者乐也庄子之智盖有不可
测者元旦玩此其亦有所慕者欤夫泉出于山平而流
坎而止盈而复进滔滔汨汨不至于海不已顺其势之
自然而已矣智者之于事随其是非曲直轻重大小而
应之不疾也不徐也不翕翕为同不矫矫为异也亦顺
其理之自然而已矣此所以为大智也孟子曰所恶于
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而行其无事则智
亦大矣此天下之名言也然用智而行水者盖少矣庄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0b 页 WYG1241-0694b.png
子观泉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予不能知也而予之所
见者如此元旦智者也试相与言之而为元旦赋诗者
其亦有取于予言也乎姑书以为庄子观泉图诗序
   赠彭同府赴任序
广南去北京万馀里国朝为置守倅一以中州之治治
之盖欲使其民皆习于礼义而安于衣食不以远而薄
之也予尝自谓天之生人皆赋以常性虽其气禀或不
齐然于父子之亲夫妇之义长幼之序朋友之交盖莫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1a 页 WYG1241-0694c.png
不同至于好逸而恶劳好生而恶死好给足而恶穷匮
亦其心之所同也何远迩之间哉天子知其然而虑有
不能然者于是择守倅而付之又虑不谙土俗也于其
世族大家择一人为众所望者俾通判一郡欲其同寅
恊恭以施宜民之政而民皆获其所同然者上之仁天
之仁也为守倅者岂须异道哉深体之力行之不以远
而怠焉大山长谷之中戴发含齿之类皆欣欣然无不
遂之欲则为贤守倅无疑矣昔之任是者人孰不愿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1b 页 WYG1241-0694d.png
贤然以地之遐远而易其心志者盖有也偃然自放不
复知蹈仁义至于虐视其民若无与于己者天子明见
万里之外故鲜克有终者此常人之情而君子之所深
嘅也彭俊士英故泰和儒家而与予家通婚姻其先尝
有显者士英以明经领乡荐遂入太学历事兵部有能
名天子用为广南府同知使之施仁以及民士英以诗
书之胄膺科目之荣一蹴而跻五品之列其为幸大矣
予固以贤大夫期之敢以常人待之哉士英亦以古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2a 页 WYG1241-0695a.png
贤者自期而以常人之事为戒其福禄之进盖未有穷
也故为序以赠其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五 第 52b 页 WYG1241-0695b.png
 
 
 
 
 
 
 
 抑庵文后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