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41-05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后集卷十二    明 王直 撰
  序
   赠云南按察副使徐君序
国家设提刑按察司所以察有司之在外者凡吏之贤
否生民之休戚事之治不治皆得以职行之官有使有
副使有佥事使虽尊而专然未得一临郡县惟副使佥
事则分道而巡历焉于夫吏之贤否民之休戚事之治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41-0593b.png
不治可以精察而审行之为之使者相与同其好恶公
其是非按举明沮劝当则何患吏之不贤民之不安事
之不治哉凡天下之任按察者其职皆然而地之远者
为尤切盖远则人易纵法易弛如是而欲吏之皆贤民
之尽安事之毕治难矣云南去京师万馀里盖最远也
则其弊岂不有如前之所云乎者而按察司之所系岂
不尤切也乎居于是者宜何如其慎也今圣天子精理
治道兴太平虑夫吏之不贤而民有不安事有不治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41-0594a.png
故下澄汰之令而其所托重则在乎按察司夫官以按
察为名苟无斯令犹当奉职以行之况重于斯令乎则
其奉行也当益严且慎焉精其权衡谨其尺度则轻重
长短莫之能违矣使仕于郡邑者无不贤则民将无不
安事亦无不治此上之所倚下之所望也予尝因是而
思之以为致理之本在于此犹虑或有轻重长短之失
其宜者无以慰夫倚望之意然此愚者之过也监察御
史徐君廷谟以三考绩最升云南按察副使廷谟持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41-0594b.png
裁识大体其出入中外振举宪度激扬清浊有名久矣
今之往也其于举职盖不难因乡友尚宝少卿袁君忠
彻徵予言赠焉故复为言如此廷谟亦有取于予言也

   赠李与绅诗序
江西上流诸郡去北京七千馀里而赋税之输京庾者
大半焉其浮江以达于淮皆深广利舟楫自清河以北
至临清水皆浅涩而公私行者如猬毛其溯洪与上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41-0594c.png
诸闸必单舸循次而进每旷旬日始得度而又常有冲
激漂没之虞其险且难可谓甚矣近年河溢自宿迁循
其支流涉睢水以历于汴又折出张秋以入卫河可以
径进而无滞碍然地多荒僻南方之人未尝涉此者多
疑之则往往由故道犯险难而縻岁月非笃意公家而
见几明决者不能易也新淦李与绅故家子好学而喜
文有司以其富赀产也推为万石长于是督运以来至
宿迁病其道之险且难也则谋于众曰赋出于民以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41-0594d.png
公上非吾私也若循故道则岂独废时后事哉一有不
虞如民力何昔之君子之谋事也苟利上下则从之由
此以往庶几其有济乎从者凡二百馀艘得常所往来
一人而归其佣使为乡道无毫发爽失既至京师悉登
公庾矣而闻后之来者尚不能踰济天既寒水且冻其
至盖无日也非与绅笃意公家而见几明决岂能是哉
于是与绅姻戚陈素徽贞由延平教授谒选在京师与
其所常厚者皆酌酒贺与绅又求诗以华其归而请予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41-0595a.png
为序予泰和人也泰和之馈运皆循故道未有能至者
则予安得不为与绅喜乎夫京师者百万之众之所萃
也而粮饷为之本故每岁必分遣大臣往督焉然以愆
期获罪者十常八九至于久而不能毕者盖多也虽其
道之险且难抑安得人人皆如与绅等哉然予闻与绅
所由道亦多浅涩秋雨时至始漫为洪流与绅之所以
利涉者盖亦以其时也与绅归告诸馈运者使皆以时
勉焉上不负公家之赋下有以纾民力之劳岂非仁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41-0595b.png
之用心哉故为序之诗凡若干首
   送陈叔达归毗陵序
今皇帝在位厉精图治诏天下举贤才于是毗陵以陈
浚叔达应诏既至京师将用之以母老恳辞得归养刑
科给事中张守信等与其侄常为同僚喜叔达之志遂
也相率求予文送之忆昔太宗皇帝时脩永乐大典徵
天下名儒叔达之伯兄济孚伯载以布衣入馆阁未几
授春坊赞善任总裁博学淳行为士大夫所推重而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41-0595c.png
兄洽孚叔(缺/)为吏部侍郎交趾之役有劳绩升兵部尚
书后竟卒于官予窃官翰林盖久故尝接二君有文字
之好今虽未交叔达其可爱一言乎君子之于道幼而
学之壮而欲行之然而有义焉义所以制其出处之宜
也人道莫重于君亲然兼尽其事盖难也既事君矣义
不可顾其私若亲老而侍养焉亦岂可贪荣而不去哉
当仕而顾私则亏忠当养而贪荣则亏孝君子于此亦
度于义而已矣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41-0595d.png
也义之与比制事而度于义固圣人之所与也叔达之
兄既尽忠于国矣则终养于亲固叔达事也辞荣而归
岂非义哉然则叔达其亦圣人所与也与古之人有吴
起者弃其亲以求其任君子非之后之如起者不少也
身居富贵而父母不足于口体彼其于亲如此安望其
忠于国哉此予所以重叔达也叔达归矣他日移所以
事亲者以事国则忠孝不亦兼尽矣乎
   有庆堂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41-0596a.png
君子之世其家者不苟然也务善而已矣积善于躬岂
为家计哉然而往往昌其家此天所以佑善也天之不
可必旧矣然善者天佑之君子不求必于天而必于为
善必于为善而获佑于天天盖可必矣易曰积善之家
必有馀庆诚知其果然也此岂无徵于天道哉浮梁戴
氏所谓务善以世其家者也戴氏自晋中书侍郎夔南
渡家建业至唐再徙于新宋之南也钱塘令璋又徙家
浮梁自夔至今兵科给事中弁若干世以儒入官者不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41-0596b.png
少矣给事之祖东山先生兄弟皆明经笃行不及仕而
卒其父嗣安先生年几七十以善行称一乡而其母亦
淑善有仪法给事兄弟七人喜其亲之齐寿也作堂以
奉之而请名焉嗣安先生以为今日得昌大者皆祖宗
积善之馀也取易之语名之曰有庆之堂盖承先启后
之意寓焉京师士大夫皆为赋诗而以序属予予谓善
者天之道为善者人之道人道尽则天道应之善其本
庆其效也然善谓之积者聚而有之之谓也自伦谊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41-0596c.png
大而至万事之理皆躬践而实得斯可谓积矣积之盛
则贻庆也益远江出岷山合蜀众流出三峡为荆江又
汇沅湘汉沔之流洞庭彭蠡之潴汪洋衍迤东注于海
万古而不息者其本盛也戴氏先世以积善为务既流
庆于今矣今之所积以遗后者盍亦观于此乎哉给事
兄弟皆谨于为善其于诸子尤拳拳以善为训有庆之
堂洒扫有继矣故为序其诗亦使观者有所兴起焉
   送萧县丞思敬赴慈利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41-0596d.png
思敬予同邑人早孤克自树立其事母能孝其于兄弟
友爱尤笃其出而从事于时以才能著称久矣留北京
又十年名公大人多知思敬者而以予乡旧尤往来相
好也思敬通法律而心甚和平不肯为深文巧诋其在
刑部阅奏牍一年刑部之长及诸郎吏亦以思敬为无
害皆爱之今年谒选吏部当圣天子厉精图治以隆太
平之业思俾百姓皆安于田庐以乐生送死而无转移
失所者于是大臣建白凡诸郡邑皆增一官往抚之思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41-0597a.png
敬得慈利县丞或谓以思敬之才不试于要剧使得舒
展尽所长而使丞于下邑无乃非所宜也乎予意不然
天生斯民必立君以统治之君不能以独治于是设官
以分治焉则治民者固天职之所重也国家圣圣相承
德被天下民之安也久矣而尤欲使之安此天地生生
不已之意也且人孰不愿安然或有未安者非心之所
欲有未遂也乎思敬受天职之重体圣德之隆往尽已
之心以求民之所欲而皆推以与之则民之安生乐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41-0597b.png
盖如山而加维之也安有失所之患哉民邦之本本固
则邦宁其视居要治剧以尽一日之长轻重可知矣思
敬勉之哉且予闻之周诗曰岂弟君子岂以强教之弟
以悦安之汉史称循吏者上顺公法下顺人心之谓也
此后世治民者所当法也思敬尚虚心洁已以师法古
人毋若彼龊龊者之所为则有以副上意矣故为序以
送之庸俟他日以考其成也
   赠郑太守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41-0597c.png
宣德五年十一月刑部主事郑君珞希玉出知宁波府
知希玉者惜其去曰希玉端静而有守沉厚而能断凡
狱之𨽻乎已者必公其是非不肯任情为轻重自卿佐
以下皆贤之曰如希玉者固宜在刑部奈何出为郡哉
予曰尔以为端静有守沉厚能断者独宜于理刑邪抑
为郡者有不必如此邪天下之郡其地皆环千馀里为
之民者不下数十万治之苟非其人则民有能得其所
者乎圣天子笃于爱民虑夫临民者不能得贤也敕藩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41-0597d.png
宪大臣考察而澄汰之彼其所以见黜者非邪僻躁妄
则轻浮暴刻丧其守而谬于断者也故命诸大臣慎择
贤者而任之盖患不得夫端静有守沉厚能断者若希
玉固宜使为郡则千馀里之内数十万之民将无不自
遂者奈何其不可也且狱所以繁皆临民者不能端静
而守沉厚而断之所为也夫民有欲则争争而不能平
则讼临其上者皆若而人宜其集于刑部纷纷也使希
玉在刑部其所理有限今守一郡而尽心焉则一郡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41-0598a.png
狱讼平矣天下之为郡者皆若是则刑部之狱将不遂
清省矣乎盖为郡邑者乃治化之本也则希玉之去可
乎不可邪古之所谓循吏者谓其奉职循理不尚威严
而治端静沉厚有守而能断希玉且将为循吏奚为其
不可哉言者不能难适宁波之仕者监察御史徐君训
河南按察佥事郑君雍言求予文以赠行予思可以告
希玉者莫易乎此遂书以赠之
   赠梁同知赴徽州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41-0598b.png
永乐十年思南思州两田氏以叛虐伏诛其人请置吏
如内治使得渐被圣化沐浴膏泽于是开贵州布政司
析其地为八府慎择良吏往抚焉予友梁君仲楘得同
知新化以宽惠为治郡人安之时他洞苗民弗靖主兵
者将尽殄焉檄仲楘以民丁从仲楘谓蛮夷未习教化
若以恩义往谕之当不烦兵而定既而三十六洞皆从
化仲楘与约使一遵法令众皆悦从兵遂罢于是皆以
仲楘能爱人交誉之而贵州之论文学者亦推仲楘洪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41-0598c.png
熙初脩太宗皇帝实录诏天下具事状以闻贵州以仲
楘领之其所论著事皆详实士大夫以为难会有言诸
郡事简宜省员仲楘于例当改官郡人欲留之不可既
待次吏部复以简择督赋于浙江不苛而事集于乎仲
楘之才行如此其可多得也哉今受调之徽州徽州畿
内之地朱子之阙里也其诵诗书习礼义而地多物产
号为富饶民既足于衣食故风俗淳美仲楘有爱人之
仁重以文学之懿宜于彼有不宜于此乎其治教盖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41-0598d.png
不劳而成者然今之著令凡仕者三载考绩三考而黜
陟焉仲楘在郡将九年于升陟不远矣予虑徽人欲留
之将复有不可得之叹然甘棠之诗作于召公既去之
后仲楘尚加惠徽人使有以歌咏不忘则善矣故于其
行序以送之且以示徽之人使知仲楘非苟然者又因
以致勉之之意仲楘名辀予同邑人尝同游乡校相知
为最深云
   赠耿指挥致仕归镇江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41-0599a.png
镇江卫指挥同知耿兴自然之守镇江久矣军政闲和
民用宁谧今年以有疾闻请俾其子祯代朝廷从之自
然既致其事而归凡相与爱厚者因予友何彦澄求文
以赠行自然泗水人开国功臣耿公再成之孙也初太
祖皇帝受天命起濠梁一时豪杰云合景从公最以忠
勇知名其间既从上定江南下浙东累以战功授官至
江南分枢密院判官守处州岁壬寅与苗寇战殁于阵
洪武丁巳追论勋旧赠公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护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41-0599b.png
军镇国上将军佥大都督府事追封泗国公庙食于京
师后四年乃以公之子岷为苏州卫指挥同知自然之
尊府也守苏州二十年乃卒而自然继之历三十馀年
始致其事而子祯代焉于是耿氏之有爵禄四世矣自
古豪杰之士奋不顾身以成功名取禄位皆欲及其子
孙而延于久远然至再传而失之者多矣子孙之不肖
不思前人树立之难而隳忠与孝也泗国之遇太祖奋
其智力以经营四方至于陨身行阵其功烈伟然也封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41-0599c.png
为上公列之庙祀而荣其子若孙朝廷之德厚矣夫笃
于事君而心无不尽者忠也笃念其亲而思不辱者孝
也维忠与孝然后能迓续于无穷自然致仕而训迪其
子俾有以光前而裕后其安可忘哉忠孝之道古之人
行之而光远有耀者不少耿氏能世笃忠孝则济其美
虽传之无穷可也诗曰乐只君子保艾尔后自然以之
又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则祯等所宜务也故书以赠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41-0599d.png
   赠王太守赴云南诗序
昔之论为治者率寄重于郡守盖郡守吏民之本也郡
守贤则其所施者皆贤而民受其惠矣汉宣帝尝曰民
之所以安其田里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惟良二千
石乎宣帝厉精为治其综核甚精而课励甚严当时吏
称其职民安其业则诸郡之为守者可知矣然天下后
世多诵黄霸及考其德则曰温良有让外宽内明而已
至于行事则能宣上恩泽垂意鳏寡困穷及布教条劝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41-0600a.png
民为善防奸务耕桑节财用勤畜养而已非有超世绝
人之事其视严延年辈威尊望重令行禁止直若不侔
然褒显于当时播扬于后世如此则知守之当务
果在此不在彼也后之为守者盖多其欲为延年者有
矣墨以败官謟以辱身媕婀以惠奸苛急以病民者亦
有矣其如霸者盖少此君子之所叹也今天子仁圣锐
意养民诏书屡下蠲逋租减重税省徭役数遣大臣问
民疾苦而振德之慎择郡守玺书奖劝其所丁宁付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41-0600b.png
者皆仁政之施诚能如霸宣布于下而孜孜其所为则
民奚有不安治效奚有不盛此上之所欲众之所望也
安成王君贵庄为监察御史满九年以绩最超拜云南
太守贵庄宽厚端重其存诸心施诸事见称于人已久
其于为霸宜若无难者若为守之失如前所云则未必
有也能副上之所欲与众之所望审矣于其行也学士
大夫皆赋诗送之而予则书夫守之所宜者如此以为
序是亦期望之至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41-0600c.png
   赠主客郎中李君赴南京序
郎官汉置分掌尚书事其始称守尚书郎中满岁称尚
书郎凡事皆取决尚书受成而已至于诏令典册亦出
其手其入直则官给裀褥帷帐青缣白绫被大官供食
物侍史执香炉护衣服奏事殿中则含香以自近最为
华要魏晋以后其员多寡不同然皆极当时清选号为
大臣之副国朝因之其职任崇贵无大相远仕者至于
郎中盖可谓荣也矣予友李君子谭庐陵之秀也始领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41-0600d.png
乡荐入太学擢授行在刑部主事以详慎著名满九年
升刑部广东清吏司郎中未几改兵部武库时朝廷命
出师择大臣之能者掌其幕府事适阳武侯薛禄出戍
边敕遣子谭与偕行既归改工部虞衡今年代还改礼
部主客以子谭之才更历郎署凡四五为正郎者十年
不知昔人久处华要如此者能几人然则子谭之荣亦
盛哉予闻西汉置郎时尚书有客曹专主外国夷狄光
武分为南北主客魏为南主客晋分左右南北主客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41-0601a.png
后或分或否而官称亦或异唐武德以来乃专置主客
官复称郎中其所职犹昔也今天子至仁如天覆被远
迩四夷贡献无虚日为主客者得以所职周旋其间以
观太平一统之盛其视他署不亦尤荣矣哉子谭今之
南京凡西南诸夷之来朝者皆主之然后觐于北京子
谭虽达其尚加慎矣乎使圣德益充洽远人益归仰奔
走慕义益加于昔则子谭之职尽矣进而佐大臣当大
任可待也行在礼部与子谭为僚友者求予文以赠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41-0601b.png
故为序如此
   赠四川按察佥事茆维扬赴任序
维扬慈溪人始登乙未进士第其乡前辈今国子司业
陈先生在翰林与予处亟称维扬之贤而予未及识之
其后维扬擢授广西道监察御史有名无几调四川道
其名益甚予自念久官京师有人如维扬者而不能一
相接何其会合之难哉今年维扬以三考绩最升授四
川按察佥事将行其同列之贤求予文为赠夫相知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241-0601c.png
十数年之前终未得一朝之遇今而以言相赠岂能亮
予之意哉然不克辞也国家建官治民其制备矣而所
倚重者惟风宪盖纲纪法度所系也纲纪或不振法度
或不脩而欲民之得所难矣夫贪暴在位奸狡豪横之
得志纲纪法度所由紊也任风宪者广聪明严刺举而
一断以公使凡若此者皆不得以为病然后民之赋税
平徭役均枉直不失其宜富者得保其所有贫者亦得
遂其安而治道成矣其所倚重盖如此彼不知者惟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241-0601d.png
决狱视风宪而昧所重者亦往往于此自足焉无乃举
其细而遗其大者乎维扬为御史久矣盖能知所重者
也今之四川敛其所以大施者而专施焉四川之民之
幸也然予闻之四川地大人众仕者之皆贤与否不可
知也奸豪之民舞文巧诋傲狠而嚚讼者亦比比有焉
纲纪之振法度之脩维扬宜加意也耳目无所蔽举措
无所私去其所以为病者而俾民安焉则国家倚重之
意得矣维扬久治四川道其威令素行而声誉素著子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241-0602a.png
知其无难为也姑书所见者如此以为赠行序
   赠年景和序
国家任天下之才以兴天下之治而用有虞考绩之法
课励之苟能称任则又推恩于其亲盖课功以劝忠推
恩以劝孝此有虞之世未尽行也然则圣仁之逮下其
过于古昔远矣士生斯世而蒙遇若此岂非非常之幸哉
凤阳年君景和今行在吏科给事中富之父也好善乐
义笃于教子由是富以明经领乡荐分教德平县学满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241-0602b.png
九年蒙简拔给事殿廷能以勤慎举其职而天子以为
六科最亲近执事枢不可处非其人然必尤贤者总其
事遂调富掌刑科益尽心不懈从容于禁密之地周旋
于法度之中既考绩上以为称而推本于父母封景和
为吏科给事中锡之敕命时景和就养在京师于是父
子偕入谢命服相映进退煜然朝之士大夫莫不荣之
景和既受命将复归凤阳凡与富同列者相率求子文
赠之予谓国家推恩群臣及其亲之存者有矣然或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241-0602c.png
衰耄之年或违越山川之阻远致其命已足为荣求如
景和父子同拜于廷倾动人之耳目而起人之羡慕者
盖千百而一二也岂不尤荣也哉虽然诗不云乎无言
不酬无德不报此君子所当念也今推恩之典有虞未
之行也景和父子既受之矣则所以图报者讵可庸常
自处乎父益以忠孝为训子益以忠孝自励父子之道
君臣之义交尽而不愧于古人则年氏之荣岂特此而
已哉故为序以赠之而加勉焉且以示其乡之人当亦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241-0602d.png
有羡慕而兴起者
   东轩诗序
东轩诗若干首士大夫为罗履魁作也履魁庐陵人其
先自印岗徙居大安代以诗书显闻至履魁尤聪敏好
学就其所居之东作小轩聚书数百卷杂植花卉于其
前履魁读书奉亲与宾客谈论皆于此轩以其在东而
面阳也故名之曰东轩今年来京师求诸公赋之而请
予序夫士之自处盖必有藏脩之所燕休之居以宁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241-0603a.png
身乐其志然后能肆力于先生之道而施之事亲敬长
之间若风雨之不除怫郁之不释虽勉而为之无不可
者而亦岂能久而不厌哉此人之常情也昔之为士者
众矣或广宇丰堂不足以资于学而陋巷穷庐乃得之
此则视其志何如也虽然士之有志者亦多矣或奔走
于世务之役而遂远于道德之场如筠州之东轩徒足
以资哑然之一笑岂非又以其时哉予用是知士有为
学之具尤欲有其志有其时也若履魁可谓兼有之矣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241-0603b.png
履魁之来京师适当圣天子临御之初深仁大德涵育
天下有志之士莫不洗濯磨治思欲自效于一时履魁
其亦有志者也夫地有四方东为先天有四德元为长
地之东天之元时之春人之仁也履魁有志于学而居
于此轩其尚充类而至于其极可也充之则为士之道
得矣故予为之序而历道其所以然者以相其志云
   送潘教授序
潘先生畿字民止为翰林检讨二十馀年年已七十矣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241-0603c.png
今天子即位嘉惠臣庶先生以老疾辞位上悯之不欲
劳以事又不欲绝其禄也使归为温州府学教授其乡
之士大夫皆为先生喜属予作文以送之予谓君子之
事上也尽其心焉耳然而力有不能遂者则亦达其诚
而已矣上之于君子也尽其礼焉耳于其力有不能遂
者则亦加以恩而已矣下以诚事上则不至于旷官而
伐檀之讥无有也上以恩待下则不至于失所而权舆
之叹无有也此所谓上下交而为泰也至于后世而君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241-0603d.png
臣之义缺其事上也不以诚故窃禄终身而怠其事者
有矣其遇下也不以恩故尽瘁以仕而莫之顾者亦有
矣岂非上下不交而为否乎是以君臣贵乎相遇也先
生遭遇圣明思欲效忠而力不能遂乃以诚闻于上上
亦悯其志而加之以恩此千载之良遇诚所谓上下交
而为泰之时也则其乡之为士大夫者安得不为先生
喜乎然予闻之古者七十致仕而归则以其道教乡人
子弟俟德成而升用之况先生受教授之任者乎则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241-0604a.png
以成一郡之人才而厚其风俗者实先生事也予盖又
为其乡之子弟喜矣故为文以送之使其人知先生受
恩于上真难得而可乐如此又以俟其教之成也
   送龙公常大使之崇安序
公常予泰和故家与予处者十馀年矣前年冬与之同
上京师同舟而载者三阅月及至京朝往而暮来相与
谈道德论政事之宜间则饮酒相欢歌呼大谑怡然至
乐也其言谈举止莫非予所爱者然非独予爱之凡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241-0604b.png
公常识者盖莫不爱也尝窃自谓公常以英妙之年负
迈往之气抱敏达之才其试之用宜无不可者今乃得
崇安县递运大使以去凡相知者皆惜之而公常则休
休自适无不满之意问之则曰好高而恶毕者人之情
也然卒卑而不能以自高者命也吾尝受学于先生长
者而知命之说矣顺其势之自然不以人为害之也吾
今之所得者岂偶然哉盖所谓命也然讵知退之极而
非进之地邪且吾之亲老矣今得禄于南方可以遂朝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241-0604c.png
夕之养而职事亦不废则于私计得矣安可厌卑而戚
戚邪予闻而善之夫位之崇卑信所谓命也而君子处
之有义焉位尊则欲道之行位卑则惟职之尽位尊而
道不行孰若处卑而尽职之为愈也孔子尝为乘田委
吏矣亦曰会计当牛羊遂也岂有厌卑而隳其职哉又
况不如孔子之圣者哉不如孔子而厌卑以败事斯非
妄人也乎公常盖可谓安于义命者矣安于义命君子
之道也且予闻之君子之仕也贵得禄以为养也故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241-0604d.png
釜而逮养则必乐千钟而亲不及则心悲公常之亲老
禄虽薄而得以致养焉则其乐可知也千钟之厚奚以
易此乐哉又安知其后之不至于此也哉士大夫闻予
言而皆乐之相率赋诗以赠其行予辄书予言以冠其
首云
   送方经历序
国家设兵卫以戒不虞率以有功之臣为指挥以统之
教之以行阵坐作进退击刺之法程其器能科其精壮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241-0605a.png
以待用于一时至于机务之缓急钱谷之出纳戎器之
除治一切文书之往来则以经历掌焉凡朝廷有事于
诸卫而遣人往临之必责成于经历其所统辖之大臣
与夫郎官御史以事而来者亦于经历乎是问其职至
重事至繁也夫以七品之官而其职任如此非才智杰
然老成之士不能矣故今谒选于吏部当得七品官者
类恐为卫经历惟才智老成者则不以为难莆田方君
定得建阳卫经历予视之怡然自若也盖方君于是官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241-0605b.png
凡三迁其所涉历者多矣盖所谓才智杰然老成之士
也职虽至重事虽至繁其何足以劳方君哉夫君子之
仕也不以进位为难而以不举其职为患诚能举其职
则先虽卑其后必进于显荣犹历阶而升身愈尊人愈
仰之矣今方君之秩虽未甚高予知其且优为之也则
他日之进于显荣其又可量邪予同官翰林检讨黄君
寿生与方君为同门皆予亲戚欧阳允贤教授莆田时
之高弟弟子也是以方君来京师特与其弟监察御史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241-0605c.png
允和相爱厚予因是识之而亦与予相爱也方君垣厚
之情其可多得哉于其行遂为序以送之既以重方君
又以庆其为统帅者之得贤助也
   赠陶佥事序
初陶君得温之为吏科给事中也其友余君正安与予
同在翰林为脩撰因正安始识之其言论恂恂进退必
以礼予心重焉当时六科之为给事中者皆得人然皆
谓得温敏于事而慎于已其执笔而侍上左右也亦未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241-0605d.png
见其有尤焉子用是益重之其后予以忧家居得温秩
满升福建按察佥事予闻之滋为喜盖谓得温之居朝
廷其所树立已如此宜于内有不宜于外者乎永乐壬
寅太宗文皇帝虑有司之病民也遣大臣往省之而刑
部侍郎杨君勉之福建杨君聪察强毅好善而恶恶一
时方面大臣少所假贷而亟称得温为能及今上即位
大正庶官又遣御史考察焉则又称得温以为宜于其
职得温信可谓贤于人者矣夫矫饰以千名者可偶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241-0606a.png
得之而不可行于久今得温屡省而屡有名非诚贤于
人者能之乎福建之为府八为县凡五十其民岂止数
十万为之吏者果能皆贤矣乎不贤而居民上民其有
不病事其有不废矣乎如是而欲治道之成可得哉故
按察司所以别白其人之贤否而进退之以成治道者
也其职任诚重矣古之论治者盖曰在知人在安民知
之明则用之得其宜然后能安天下之民而无失所者
然人亦不易知也昌黎韩公以为知人之道在于精鉴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241-0606b.png
博采之而已精鉴者明其心以烛之之谓也博采者咨
于众以审之之谓也明其心而不蔽于欲咨乎人而不
惑于邪则贤否恶乎遁哉贤者显而扬之不肖者黜而
去之而治道成矣得温之治福建其道盖有加于此者
予不能知也而予之所见有如此因翰林孔目杜谦与
素厚者求赠言于予予遂书以送之且谂于得温以为
何如也
   送杨县丞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241-0606c.png
建安杨纯字彦实今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
学士杨先生之从弟也初以材识从事于有司既九年
得潮之揭阳县丞以去中书舍人苏镒良金于彦实有
乡曲之好求诸大夫士作诗送之而属予序夫丞佐令
者也以百里之地为之民者累千万而衣食其寒饥均
节其劳役安其羸老长其幼孤使相乐于田里而无辛
苦愁怨之声者县令丞职也故朝廷之任官于此为尤
慎则为丞令者可不思深体其意乎夫上之逮下者仁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241-0606d.png
也惟不溺于私不狃于习推行而宣布之则民衣食有
不给劳役有不均羸老有不得其安幼孤有不得其长
者乎无也故为令丞者必守之以廉廉则公公则无私
蔽而明生明则足以烛隐微别重轻而仁之施不爽焉
则为令丞之职举矣然岂独为令丞哉虽进而上之其
道亦犹是也若今之为令丞而为民之所仰赖者众矣
其于民之寒饥劳役果能有所济羸老幼孤果能不失
其所者乎未见其尽然也盖欲以挠廉私以蔑公故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241-0607a.png
然不知所施而民亦枵然病矣为令丞也若此则进而
上之其为民病有不加甚也乎呜呼此岂所以望于令
丞者哉是以天子慨然思所以整齐之诏书屡下以训
励在位者又遣使者考察焉于斯之时善者可益劝而
不善者可以警矣彦实在京师皆亲见而知之今去揭
阳揭阳之前为丞者其行事皆善欤彦实继之惟加勉
焉可也若其未善彦实亟改以从善可也然令之与丞
其职同其休戚又同毋徇也母激也惟其善而已矣予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241-0607b.png
未识彦实而良金言其小心勤慎庶克举其职故予亦
本其职而反覆言之以为赠行诗序
   凝清轩诗序
士之仕也既尽心于其职矣则必有燕休之居娱乐之
具以解其劬适其意故能兴亹亹之诚而续明明之功
使沉迷于簿书劳瘁于应接终日矻矻而不得少休焉
则意倦体疲神昏志乱虽欲自勉于事功而反有不能
及者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则夫仕者于营职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241-0607c.png
暇而有以自适固圣贤之所与而王法之所不禁也渤
海孙敬克恭为兵部武库员外郎敏达而周慎其才盖
足以有为者尝于其居作小轩幽雅靓密公退之时辄
焚香瀹茗而与宾客从容其中甚适也取韦应物燕寝
凝清香之句而名之曰凝清朝之士大夫知克恭者皆
为贼诗而以属予序予谓士之于学将以有为也故既
得其位则必思行其学而图所以显名于当时垂裕于
后世宜也然观北山之诗有尽瘁于朝夕之间致劳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241-0607d.png
岁月之久而鞅掌失容者矣有息偃于衽席之上栖迟
于堂奥之中而耽乐自得者矣劳佚不均休戚各异此
其时之盛衰其人之贤否可知也今天子在位以仁逮
下小大之臣毕心一力进则有以效其勤退则有以适
其私正大雅假乐卒章之所云者盖太平之盛观也则
后之欲知今者观于是诗可徵矣予虑夫人有若墨氏
之褊道细碎而以好逸废事致疑于此者遂书以冠于
首云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241-0608a.png
   赠林通判诗序
林君彀字惟志通判杭州六年矣今考绩来吏部吏部
以为称言于上俾复任焉惟志家莆田世业儒由是于
儒者特厚其始游太学即与今翰林侍读学士钱君深
相好钱君尝为道其才行有贤于人者前年董役事在
京师辱过予其容端其言谨至察其行亦不异于是乃
益信钱君之言今之来也予适在告而惟志复来视予
相慰藉岂亦以予为儒者而相厚哉夫儒者固喜谈诗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241-0608b.png
书论道理流俗之所谓迂也而惟志乃眷眷如此岂非
诚贤于人矣乎推于为政其贤亦可知矣夫通判以佐
守也要在恊恭以成其治太守贤其施于政也皆善通
判则赞其成不苟立异也若有未至通判当相与论其
可否必去其否而从其可盖休戚相关荣辱相同也岂
以立异为嫌邪今之太守昧于取善而自用者多矣为
通判者果于立异而相戾者亦有矣而予知杭州不然
也盖为守者马公端厚之士也而又有贤于人如惟志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241-0608c.png
者为之佐其能恊恭以成其治也审矣夫天下之为府
者百数十而杭州莫先焉其事视他处为尤剧而皆资
民力以成之必使事集而民不困则善矣宋熙宁中王
安石用事而苏子瞻判杭州子瞻善因事以利民盖出
赋税力役以供公上者民之事也岂能免哉惟事至而
思之制其多寡之宜审其缓急之节委曲将就无过焉
无不及焉然后民安而功立惟有子民之心斯足以行
之故因事以利民非难也特患无是心焉耳以惟志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241-0608d.png
存之厚而又得良守以佐之何子瞻之不及哉使杭之
治他郡亦莫能先焉儒者之效暴于人之耳目予于惟
志乎望也子瞻再莅杭杭人德之至为立祠今之人岂
不如昔之人哉惟志勿以宦成而怠则幸矣将行凡相
与厚者皆赠以诗而予为序如此不自知其为迂也
   送金先生序
金先生原祺永嘉人自洪武中为教谕其后为教授为
纪善凡三十馀年年已六十八矣今年以疾告乞归田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241-0609a.png
里吏部以闻诏许之先生喜曰盈吾志矣或谓先生曰
朝廷著令仕者七十乃致事有章服之荣公何汲汲于
退而以初服返乎先生曰吾故永嘉布衣也忝窃䘵位
亦已久矣顾不能报万一今既老病假令更一二年亦
何能有立于世语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今知之庶
几免于殆与辱也且吾观之昔之仕者亦有名为知止
足者矣然卒贪恋而不去至于疾病内攻殃咎外至乃
并其身而失之奚章服之能得哉今吾遭遇圣明布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241-0609b.png
大之恩于是乞身而去其所得多矣尚奚言予闻而叹
曰达哉金先生也君子之仕所以行君臣之义也是故
壮而仕老病而去进无旷官之讥退无留禄之嫌皆义
也先生可谓审于义矣或者之言其能免于患得患失
之谓哉患得患失非君子之所宜也且君子之去固未
尝忘报也必以其道教乡人子弟以成其德达其才使
处则为良士出则为良臣其为报亦可矣与夫昧止足
之分卒无所立于世而及于殆且辱焉者岂不大相远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241-0609c.png
哉先生将行进士鲍辉秀才黄采求予文以赠行予与
先生有斯文之契故为说如此以送之既以祛夫或者
之蔽亦因以警夫昧者焉
   赠参议邢君序
邢君旭字景旸与予同登永乐甲申进士第其初为县
已有贤名闻于人及为工部员外郎而其名益显既九
年升河南参议河南之为布政使者李君昌祺萧君省
身皆同年进士而又皆贤也益相与为莫逆于职所当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241-0609d.png
务益尽心不懈予尝闻之邢君景旸敬慎而有为每出
行部凡事之属布政司者无不问事有当操纵缓急必
制之尽其方故凡景旸所过鲜有滞事其他则亟于所
治而已馀若无与也予闻而益信其贤今布政司统郡
县多者至百馀少者亦六七十其事不可一二计也使
主乎内佐或涖乎外当以治家之勤治之小大精粗无
不理也若止于已所治而置其他而又须一人焉则在
位之贤岂能称夫事之多哉景旸之临事如此殆古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241-0610a.png
所谓孜孜为国知无不为者其贤于人盖远矣抑尝念
之永乐之初同升者四百七十人今三十年其佐六卿
当方面者盖无几果能勤于其职而卓然有立于世则
予辈之愚庶乎有耀矣若景旸者固予所深望也然予
闻之孔子答仲弓之问政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家
臣之所宜施尚如此况方面之重哉郡县之职事之所
由理也其人贤否当别白而进退之果贤矣则勿以小
而害大不贤则黜之而更用贤者焉今朝廷以考察黜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241-0610b.png
陟之柄付之藩宪大臣矣藩宪大臣公以行之使在下
者皆贤而上之人又有若景旸之贤以临之则事虽多
可以不劳而治矣媕婀姑息非此所宜也此愚者之得
也景旸考绩来京师当复归河南予重同年之谊愿相
与诵焉而其友工部郎中楼文昌适求予言故书以赠
之然景旸岂待于予言哉
   送刘教谕序
万安刘有临为太学生以经术知名今年吏部言天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241-0610c.png
教官多缺不敢轻授之匪人请于太学拔其尤者而授
焉于是两京太学公选举得五百人上命翰林严试之
有临文在优等得临武教谕其从弟刑部主事广衡请
予文赠之曰此亦吾兄意也予谓有临之学既足为人
师矣而何待于予言然犹有请者其不自满足之意哉
世之仕者少能此苟得一命则肆于人上于身之所宜
处事之所宜施皆悍然不之顾故能称其任者少矣有
临之志如此其贤于人盖远哉则予之言乌可以已邪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241-0610d.png
予闻安定先生之于苏湖也明圣人体用之学以教其
人体者何仁义礼智之得于已者是也推而施之于人
使有所持循以善其身者其用也是以学者皆有以自
立而天下皆取法焉则今之为教者岂有加于此然周
子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师之身乃为教之本凡其所以
教之之道皆体诸其身然后学者有所观法而化则善
人安得不盛哉然则师道奚可以不立师道不立而欲
责人之成才是犹弃规矩准绳而欲物之方圆平直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241-0611a.png
可得邪今师之所教弟子之所学其能明体适用者盖
甚少徒习其文者比比皆是也然文非已之自为也取
诸人而已矣亦有词义之不通操觚染翰而不能正其
行列句读者是于文事之末亦莫之知如此岂育材兴
治者之所乐哉学校之弊至于如此呜呼甚矣今天子
大新学政既去诸生之无良者又严择师儒以教之其
所望于学校也至矣以有临之贤当何如其用心哉先
立乎其本而明夫体用相与讲说俾服行之而又兼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241-0611b.png
乎其文则善人之多将不复自兹始乎有临勉之予深
有望也
   陈氏宗谱序
贵州按察佥事陈辉字伯炜脩辑其宗谱既成书矣持
来京师求予为之序按陈氏居福州不知其所自徙至
今盖十世矣其始祖讳僖尝为军从事靖康中军乱杀
守臣诏按籍诛之公叹曰一军非尽为逆者而可尽诛
邪火其籍谕其是非由是多得不死其有德于斯人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241-0611c.png
厚二世讳衡以忠厚世其家三世讳孔硕尝受学于晦
庵先生知道德之要官至秘阁脩撰积之之久而大发
于脩撰之子少师忠肃公韡当宁宗理宗之世以嘉谋
谠论号为名臣朝廷加恩其三世皆追爵从一品忠肃
公之后衣冠而仕者不绝至伯炜又大显于今天之报
陈氏何其盛哉夫君子之亢其宗必有大功德于时其
本深厚则其发也必盛长昔王晋公以百口保符彦卿
不反当时虽不至宰辅至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241-0611d.png
帝勋业在朝廷利泽满天下福禄之盛无与为比文正
之子懿敏公又以直道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
十馀年懿敏之子巩又好德而文以世其家故三槐王
氏人到于今称之非其积之厚故传之者远欤陈氏之
先其所积累盖与王氏等则其传世之远可必矣夫谱
之作所以明其本联其支使后世知所自出与所由分
而思承藉维持之者也则为陈氏子孙者当何如其用
心哉诗曰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此承藉维持之道也栾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241-0612a.png
武子为晋卿晋人思其德如甘棠之思召公不可谓不
至也其子黡不能嗣而汰虐甚焉然赖武子之德终其
身及武子之施已殁而黡之恶实彰故盈受其毒以偾
其宗是以君子不恃其先人之有德而思嗣其德焉然
后得于天者益盛传世既远而弥昌此为人后者之所
当知也故予为序此谱而相与道之所以劝陈氏之为
子孙者而亦伯炜之意也欤
   赠徐佥事谢病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241-0612b.png
山西按察佥事徐君崇威以内艰起复来京师有病乞
去其位天子怜而从之徐君角巾杖屦择日就道还故
乡吾党之士重交游之谊相与饮饯于文明门外盖徐
君初自中书舍人出典一州以绩最升按察佥事明于
道理老于世务达于人情故所至有声今年未七十而
以病去贤于贪冒无耻者远矣时春气既和天日明丽
草木禽鱼皆有自得之意徐君虽病察其心盖已快然
乐也酒半右庶子王直执爵而言曰士之仕也蕲以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1241-0612c.png
道义也以病而退不敢旷其职亦义也然而有不能自
遂者尽瘁以仕宁莫我有此小雅之所刺也今君遇圣
明之朝以仁逮下而得以遂其志如此其为幸大矣敢
以是为君贺又酌而言曰昔之仕且病者患不能得归
或又无以为归今君归矣居室足以安山水足以娱田
园之入足以供祭祀宾客往来足以遂燕游子孙之贤
又足以娱养于朝夕之间而君之疾瘳矣请以是为君
寿又酌而言曰古之君子既仕而归则以其道教乡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1241-0612d.png
之子弟盖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朝夕坐里门教之以
孝弟忠信而各勤于所事故当时人人有士君子之行
今君之归乡人之子弟所以成其才且良者皆于君是
望矣敢以是为君祝君喜且拜曰子之言是也某敢不
拜于是坐者益重徐君之贤赋诗以赠之而直书其说
以为序
   送周教谕诗序
吉水周源仁本与其叔功载同会试于有司皆得为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1241-0613a.png
谕功载盖翰林编脩功叙之弟仁本其从子也皆循循
守礼法予爱之既而功载之武陵士大夫以诗赠之属
予为序而监察御史罗君汝敬与仁本世有连又以诸
公赠仁本之德清者求予序之予尝叹周氏衣冠之盛
盖二十年来所见者台州府同知仲方吉安府学训导
仲容长洲教谕公明大理少卿彦奇功叙之尊府今兵
部员外郎岐凤公明之子襄阳训导迪及功载仁本凡
九人皆表表可敬者而仁本乃长洲之孙襄阳之侄予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1241-0613b.png
所见者三世矣则于序其诗可已邪夫学校者育才之
地教官者育才之本也其任盖重矣故朝廷每加意焉
以为进士者庶官之任非成才所系也宁寡取之而多
委其贤者于学校故今之为教谕者皆昔时进士之选
也任之重选之精而期之大则为教谕者可不思所以
自重乎夫汲汲于外诱而侈然自放者皆众人之事非
师道之所宜故为师者言必以礼行必以义从容于规
矩法度之中而后为弟子者有所观法而化当然之道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1241-0613c.png
盖如此今之为学官弟子皆县人俊秀之选也然鲜能
自约以礼义奔趍于流俗之末者比比皆然盖有示之
以道而不化者矣况以非道示之邪德清浙右大邑其
人多秀而有才然如予前之所云者亦不少也则仁本
之去为教官其自重宜加焉传曰师道立则善人多仁
本慎其所以示之之道也周氏世以文行为人师仁本
之得于家者深矣然予犹云尔者亦论其所当然者而
已仁本勉之诗凡若干首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1241-0613d.png
   赠陈员外省墓序
陈君亢宗永嘉人其大父民初先生元末为福建行省
左右司员外郎罢归国朝洪武中起为丹徒教谕久之
升广州府学教授亢宗随父母皆在侍先生以其故业
遭乱而废也欲谋居姑苏未获如志以卒权厝广州之
城西其后自亢宗父母而下祔葬者又五丧亢宗因留
居之而吾州前太守吴郡顾侯国初为广东行省员外
郎卒于官其子存信先生亦留居广州遂以女妻亢宗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1241-0614a.png
亢宗负衣冠之旧又自力学遂以文名知于时昔予先
公守琼州家兄行敏数随侍往来岭海间因存信先生
以识亢宗相交为莫逆予闻于父兄而慕之久矣其后
诏求贤才有司举亢宗至京授刑部主事即奉命董役
于苏州凡六七年既归升南京兵部员外郎与予叙殷
勤申交好者未几而亢宗往矣则其心岂能忘哉今年
以职事来北京蒙恩赐诰命且赠其父为兵部员外郎
母为宜人又得告归省坟墓亢宗喜曰是足以毕吾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1241-0614b.png
矣盖亢宗买地吴县灵岩山下欲举六丧往葬焉以成
其祖之志而未能也至是乃得请其友工部主事楼文
昌知予与亢宗善也徵予文赠之嗟夫亢宗予文何足
以张其美哉孔子之论孝盖曰立身行道以显父母至
论周公则曰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予于亢宗有以
见其然矣民初先生赍其志以没三十年乃成于亢宗
非所谓善于继述者邪恭慎不懈以脩其职致位其亲
第五品赫然为当时之光非所谓立身行道以显父母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1241-0614c.png
者邪嗟夫亢宗子之所爱且重者岂独文也哉虽然君
子之孝盖终身焉非偶而为之也脩其身善其言行而
忠于事君至于启手足然后为孝之成苟一息之尚存
而有一事之未至足以辱其亲非孝之至也亢宗学道
君子也盖不待于予言然予以谓莫加于此者故书以
赠之归而质于存信先生以为何如也
   赠曾训导序
用济吾友也居泰和北门外与予家相距数里许故予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1241-0614d.png
少时数与其诸兄弟游有曰用楫者最聪敏好学未成
名而卒曰用常读书励行领乡荐会试礼部皆高等未
廷对而卒曰泉字本清曰弘字士弘皆取进士入翰林
为庶吉士士弘今为兵部主事有名称于时用济端重
简静而勤于自脩亦以乡贡试礼部中教官选初为掖
县学训导以忧去起服改富阳将行过予求一言予谓
朝廷之于养士厚矣以为政教之本在是也然士之能
无负者不多焉给之廪禄徒以充饮博之资复其身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1241-0615a.png
徒以遂逸游之乐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知绝意兴贤
之科而侥倖于岁贡之得苟得矣即傲然自足而骋其
所欲为以陷于罪戾者比比也其狡猾无耻者则多巧
为之所以自脱于有司其又甚者甘受黜辱而不辞呜
呼此岂所望于为弟子者哉然非特为弟子者之罪也
师亦有过焉盖人皆可教在随其高下而成就之使为
师者朝夕坐堂上相与谈诗书陈法戒开导其善心禁
制其邪念镌磨之久濡染之深其文行将必有可观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1241-0615b.png
而乃自溺于利欲晏乐之私视弟子之学与否漠然若
不相预也其能以师道自任者甚鲜则学校之弊安得
不至于此极哉故今朝廷训厉百司而于学校为尤
切则为师弟子者可不思自奋邪用济前教掖县诸生
既赖以有成矣今去富阳富阳之学校盖未有其弊者
用济宜益尽其道也传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邦家
之本也予深有望于天下之学校而于用济乎发之故
历序其相好之旧与其所以属望之意以为赠云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1241-0615c.png
   送罗教谕序
今天子在位大正庶官以新天下之治知学校之怠废
也诏国子生历事诸司者虽慎勤皆还读书监中俾由
科举入仕复命礼部凡天下所贡士必严试之苟为有
用虽百得一二可矣盖异时诸生历事满三月其高等
者类得五品官及为主事御史其次亦不失为县而以
进士出身者反不及由是诸生多不务学为进士惟于
岁贡侥倖焉礼部试之非不严也虑黜落者多故稍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1241-0615d.png
之懒学者得志而中庸之士亦怠矣典教者亦不复思
举其职相师成风其弛弊至有不可胜言者宜乎今日
之严也夫待之严者重之至也则为师弟子者可不思
革其弊乎且师之于教成物也弟子之所以学成已也
有志之士而何待乎上之督责邪诚能相与致力于诗
书六艺以明圣贤之道脩于身行于家信于乡党然后
升于有司进于天子而宜于职任则师弟子皆无负于
圣朝作人之意岂不光远有耀哉此凡为儒而欲昌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1241-0616a.png
道者所以朝夕冀也予友罗汝宽庐陵故家其父养蒙
先生敦厚有学行伟然君子也其兄汝敬为翰林侍讲
文行称于当时汝宽承家学之懿始举明经分教临江
邵武二郡学诸生受其指教多相继举进士既九年考
绩来京师升常熟县学教谕将行朝之士大夫相知者
皆赋诗送之而属予序汝宽盖能举其职者也今往教
常熟使其诸生皆力于学也汝宽惟加勉之而已若亦
不免于怠废也汝宽当有以大振起之可也毋狃也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1241-0616b.png
激也从容化导必有以称上意则善矣予于汝宽谊不
薄故为之序如此汝宽其以为然乎哉
   刘士哲挽诗序
士哲抚之崇仁人始与予同举进士虽相知而未熟也
久之士哲得官为临汾知县以清慎持已以仁恕理民
民德之既三年以忧去服除用荐举擢拜浙江按察佥
事其所以持已理民者不异在临汾而于摧奸剔蠹加
严焉士大夫皆誉之予耳熟而心识不忘未几士哲坐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1241-0616c.png
累谪临清予以忧去官往来过焉见士哲褒衣巍冠从
容谈论未尝有迁谪不平之意予信其果贤而知其非
终困者也数欲上章荐之不果其后释免归崇仁仁宗
皇帝即位下诏求贤士哲首被荐授文选主事恭勤脩
职时誉归焉予因得以閒暇从之游其正直之行忠厚
之言相长者多矣予私窃自喜而惜相好之晚也今年
礼部会试天下士尚书胡公严择在位之清慎者预其
事得士哲士哲以病辞弗获既入院犹力疾不懈撤棘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1241-0616d.png
而归日饮药不出予再往视之犹相与谈笑如平时意
谓其旦夕且起既月馀闻病亟又往视之颓然卧床上
其体瘠甚而精明不衰令家人经理其后事予尤幸其
不然不二日而士哲已矣呜呼痛哉天之生人也既赋
之以恒性又与之以良才其得之者能自脩饰以徇乎
天如予士哲盖鲜矣天固当默佑以存之而乃不得中
寿以卒何邪谓天之未定邪则士哲之亨而屯屯而复
亨者皆天也其定也久矣奚独不假以年而异于士哲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1241-0617a.png
者乃得长久以欺世予不知其何说也果士哲之不幸
邪则于其死士大夫皆惜之而形于言其善盖久存而
不泯而彼人者生而人恶之况死邪则士哲之死盖命
也不可谓不幸也愚独悲夫知士哲者三十年而得其
相好以相益者无几今遂已矣予将何恃以自善哉则
予之哀伤可知矣故书以为挽诗序
   送万主簿序
国家用有虞之法以熙庶绩而天下之治道盛矣盖凡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1241-0617b.png
仕者必以三年上其绩于吏部吏部按状而考察之定
其能称与否然皆俾复职通九年而后黜陟焉其法至
备也由是能者益勉于事功中才之士莫不奋激有为
不肯碌碌在人后是以治道之盛焕然不可及矣抑尝
观之舜咨命九官禹皋稷契之流皆圣贤之徒也若四
岳十二牧虽不着其名亦必当时之贤俊能举其职可
知矣而何待于惩劝哉然考绩黜陟之法不废者法非
为圣贤之徒者设也使人而皆圣贤之徒也则不必惩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1241-0617c.png
劝可矣苟或下乎此而有过不及焉则劝惩可废哉知
人安民虽帝尧亦难能之舜盖不能以自必也于是考
核而黜陟焉此庶绩所以咸熙也圣人之举岂有过也
哉后世命官自公卿至于州县百司之执事视唐虞所
建相什百也岂能皆得才而用之不能皆得才而用之
则考绩黜陟之法宜如何其严也故今之仕于县者则
先考于府若州然后定于布政司又定于按察司而以
上于吏部吏部既课其绩又设问以试之以观其中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1241-0617d.png
所存其严如是至于九载而黜陟不以贷故人用竞劝
治道安得不盛乎南昌万瓛宗义为保定府唐县主簿
予未及识之往往传其名今年考绩来吏部以其未九
年俾归复职刑部主事钟禄与其叔定州学正景纶为
友以予尝识景纶也介予友太常博士杨希章求一言
为赠予故道考绩兴治如此瓛益勉于其职则他日之
升擢可必矣遂书以赠其行
 抑庵文后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