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241-05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后集卷十一    明 王直 撰
  序
   正统丙辰会试录序
臣闻天之爱人君莫大于以贤才遗之盖贤才者致治
之本君必用贤以兴治平故天为生贤使得如志以治
此所谓爱君也恭惟皇帝陛下嗣位之初寔当兴贤之
岁天下贤才欣逢明圣莫不奋励以求用科举所出盖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241-0568b.png
彬彬然矣今年会试礼部者凡千人尚书臣濙侍郎臣
敞臣士嘉以考试官为请上命臣直臣循其同考官则
臣骥臣恬臣钰臣叙臣叔刚臣曰恭臣愉臣璲监试则
御史臣裕臣启其诸执事皆一时之选祗承德意罔敢
或怠拔其尤者百人而进之臣尝伏思国家一统天下
列圣大德克享天心天为生贤以充任使圣仁涵育之
深皆得有所成就盖自洪武庚戌至今将二十举矣小
大之才竭忠尽节治效之盛比隆唐虞此皆天之所佑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241-0569a.png
岂偶然哉兹当太平之世而百人者复蒙简拔得诣大
廷奉清问盖非常之幸也自古有志之士不为少矣孰
不欲其道之行哉然而遭遇为难盖必大有为之君然
后能急于求贤笃于图治皇上以天德居天位其所以
安养下民之心即祖宗之心而大有为者也诸生由是
而进膺一命之荣列庶官之职必当思夫天之生贤所
以佑国家国家设科出而用之者盖欲成治功隆熙运
夙兴夜寐尽臣职所当为而无旷官窃禄之讥使天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241-0569b.png
皆曰科举真足以得贤才斯善矣小录既成因书以为

   送刘少卿序
古之君子之仕也既尽其职矣则不暇顾私亲盖君臣
父子之道有不能兼尽者则因其所居之位而尽心焉
此义之当然也然或蒙君之惠以及于亲既享其荣而
又得食其禄则虽殚力于朝而不及致乐于家亦庶乎
兼尽其道矣此人之所欲而不可必得者幸而得之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241-0569c.png
可谓难矣至于老而归也既无愧于君臣之义而又有
父子之娱此非常之福莫大之幸也若是者盖千万而
一二见焉北京行太仆寺少卿刘公安道其人也安道
洪武中为刑部主事以清慎受知高庙有文绮之赐自
是敡历中外凡四十馀年既请恩封其父为太仆少卿
而致养之荣士大夫皆叹羡以为难今七十得致事以
归而其父九十馀尚康强如少者安道进而尽君臣之
义退而尽父子之娱非常之福莫大之幸萃于其一身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241-0569d.png
今之士大夫得此者诚少而安道独得之则岂独安道
自喜哉今之士大夫莫不喜也彼前之所云难者已不
能必得则于后之所云诚少者而安道独得之恶乎其
能已于情哉虽然此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安道之得
于天如此岂本于其身抑亦其亲有以致之也不然天
于其父子何其独厚之至哉有唐之世香山九老之会
当时荣之至于绘图以誇示后人然岂有尽天伦之乐
如安道父子者则安道之归侍其父于堂上衣冠之华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241-0570a.png
子孙之盛将必有绘为图以誇示后世者此太平之美
观也予固歆羡有不能已于情者因诸公求文以赠行
故为序述如此
   富溪八景诗序
吉水富溪王氏其先自县之卢溪徙焉居富溪者七世
矣其地多佳山水而王氏世业儒攻文章有远林者其
秀也四时朝暮抚景物之清华发词藻于吟咏录其尤
者为八景一时名士皆为赋诗元季兵乱燬焉国朝承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241-0570b.png
平将百年山川草木莫不宁殖而风日云月之发于声
丽于色者益可乐而玩也于是远林之孙好直好信好
古乃因旧题定为八景曰南山春霁西符夕照元潭秋
月剑石朝云三峰秀色五岭松声沧江春涨墨沼晴波
命工绘图以请赋于士大夫好信之子佐为进士在京
师俾求予序予家泰和在吉水上流尝浮大江泊舟玄
坛观下登雪浪阁读吕岩所留诗观许旌阳斩蛟剑既
而上山顶抚试剑石以临符山其飞符斩蛟之迹盖宛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241-0570c.png
然可想也遥望长溪隐隐如白虹以入于江而室屋鳞
次在其上父老告予曰此富溪王氏也居之东曰三峰
山东南曰南山东北曰五龙岭郁然深秀雄拔皆在目
睫间独其宅前所谓墨沼者以远莫之见然则富溪之
八景予固彷佛得之盖信乎其可乐也嗟夫山川景物
天下之所常有也然而有显晦者遇与不遇焉耳苟遇
其人则遐陬僻壤虽小而必彰不然则名川大邑虽盛
而不传是故柳州蛮夷之域也其山水之胜以柳子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241-0570d.png
显赞皇之平泉淮南之菱溪皆将相所营其初亦赫然
盛矣而遽至于泯没而无闻岂非诚系乎人哉富溪虽
吉水奥区然非一邑之大观也而王氏子孙之贤世济
其美故所谓八景者著于昔而显于今亦可谓遇矣传
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若此者岂非以文乎哉忆前廿
年尝从翰林诸公取北京八景而赋之制作之盛至今
在人耳目其后祭酒胡公又出豫章十景属诸公赋焉
今而又有富溪八景虽其美巨细不同然使天下后世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241-0571a.png
因是以知圣朝文明之运士君子得以其暇日娱意山
水之间而形于歌咏岂非太平之盛观哉故不辞而为
之序他日乞身南还当相与徘徊溪上周览而赓歌尚
未晚也
   赠佥事郑君赴任序
雍言予友也盖自其初取进士即入翰林为庶吉士与
予接其后去为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又与同朝相爱厚
雍言恭谨逊让其言语恂恂举动必以礼人亦以礼接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241-0571b.png
之无不相敬爱者其为文章必师法古人而于篆书尤
工盖今之杰然者也为司副满九年升河南按察佥事
然终惜其去诏留京师与诸儒日趋文华殿与文艺之
事如是者又五年人莫不荣之今年始受命赴河南而
人犹惜其去谓雍言不贵显于内者何耶予谓此所以
重雍言也世之用人多取诸学校今布列台省者比比
皆是其所出同所业同然而有职文翰者则人皆以迂
阔视之谓不足与立事故凡任此者则老于此而已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241-0571c.png
或怀奇负气卒摧沮消磨无以见于世今雍言之去是
不以迂儒视雍言也将观其事功而进于用也按察司
之设以绳紏为职吏之贤不肖民之休戚系焉今天子
布宽仁之政去民之所病而兴其所利奉而行之使无
不得其所则在贤守令守令不贤上之德有不及乎下
者雍言慎察诸此而已矣劝沮激扬必以公不以情使
长民之吏皆贤则民安有不受其利者此任雍言之意
也蒸民之诗送仲山甫而作既曰仲山甫之德柔嘉维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241-0571d.png
则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又曰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
不吐此亦雍言所当务也诚如是则贤无有能过者而
谁敢以迂儒目之哉予与雍言同业儒而迂为甚况又
老且病矣超然奋励使儒者之效赫著于天下后世而
予与有耀焉是所望于雍言也礼部主事宋琰吏部主
事李源姻戚也求予文以赠行故为之序而道予意如

   赠布政使李公复任诗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241-0572a.png
李公字昌祺庐陵人始受知于太宗皇帝自礼部郎中
超拜广西布政使以忧去服阕来朝仁宗皇帝知其贤
深加褒赏即命之河南未几复以忧去会河南岁凶民
多失所宣宗皇帝雅知公爱民诏即起公驰传往抚之
而河南之民安盖公以忠厚敬慎之心而施宽惠和平
之政所以受知于上而孚悦于下也今年考绩来北京
以足疾求归吏部惜不许言于上俾复任乡郡仕者礼
部郎中刘君孟铎等相与饮饯于所居之官舍且赋诗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241-0572b.png
以赠行而属予序予谓昔周盛世仲山甫之有行也尹
吉甫作诗送之道其德业之盛而殷勤属望之意寓焉
孔子取之百世之下读其诗者有以知其贤诗岂徒作
哉以予观之仲山甫之赋政于外是亦李公之为政也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李公之
奉上命以布于下察有司之臧否而进退之是亦仲山
甫之职也李公在河南其爱民也至矣然爱民之政李
公不能自下于民必得有司之贤者顺而行之然后民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241-0572c.png
被其惠若有不贤李公虽切于爱民终无益于民病然
则察有司之臧否而进退之是固爱民之政也李公有
仲山甫将明之才与其柔嘉之德故为上下所属望士
大夫歌咏于其去盖亦有尹吉甫之意焉不然诸公之
饯也岂无清酒百壶鱼鳖笋蒲足以将其意如显父之
饯韩侯者而何以诗为哉故予为之序而道其意云
   赠蒋郎中致仕序
永乐初太宗皇帝锐意文艺之事诏求天下善书者得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241-0572d.png
朱晖等若干人辟文渊阁处之尽出法书名帖俾增益
所未至盖欲追古人而过之也晖字庭晖后复姓蒋氏
即郎中也其书法率更清劲温润众皆让其能上常取
诸人书亲阅而次第之庭晖必在甲乙之选每蒙称奖
受赐赉遂选入内阁凡制诰典册及诸密务皆命之书
庭晖勤慎端确未尝有漏言亦未尝有矜色先生长者
莫不爱重之予时为翰林庶吉士读书禁中得与庭晖
相往来其意甚相厚也今三十馀年矣庭晖自中书舍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241-0573a.png
人三迁至礼部郎中兼翰林侍书食正四品禄然专执
笔在翰林职亲地禁其势亦可以有为若在他人鲜不
移其素易其守者而庭晖谦顺恬澹终始若一君子哉
庭晖也去年以年满七十请致仕三杨先生皆惜其去
庭晖意甚坚予尝谓之曰今天子嗣位信任旧人而子
欲求去虽得就闲无乃未可乎庭晖曰吾年老有疾奚
可尚贪禄耶遂上章乞归乡里上怜而许之庭晖家钱
唐富饶之地而有山水之娱其归善矣独念予交庭晖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241-0573b.png
久今亦老且病况钱唐之游常所冀愿而未得者于庭
晖之归其能不欿然耶顾予少庭晖十二岁欲相从而
不可迨予年至庭晖已八十馀矣然予闻静者寿庭晖
静以自养其寿盖未可量他日倘得从游湖山之间尽
登临览观之乐岂非幸哉庭晖所厚者潘勤进学辈求
予作文以赠行故道予意如此
   赠方布政序
贵州古蛮夷之地不领于职方我太祖高皇帝既官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241-0573c.png
酋豪以统治其民惟置军以镇焉其民既不知礼义皆
鸟语狙诈好利而轻身喜相攻剽贼杀其所居皆大山
深谷巉岩斗绝之地而履石铓冒棘刺徒步出入如飞
猱不可追蹑其习险如此故往往窃发然抚之以仁亦
未尝不帖伏也永乐中酋豪田氏虐其民民苦之太宗
皇帝治之以法为除其害本于是民皆请内属俾得沾
教化乃析置八府而立布政司总之宽其教条一以仁
为治山谷之民安于衣食以乐生送死者将三十年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241-0573d.png
秀民亦稍出为时用衣冠文物不异于中州此足以见
天下之人无不可化者而仁之为用大矣今天子在位
尤轸念其民盖虑其远而或有失所者命诸大臣择布
政使往抚之得工部郎中方君庭玉庭玉巴陵人以进
士入官为工部主事升郎中简重勤慎誉望之著久矣
及是举也人莫不以为宜然则庭玉其可谓之贤方伯
矣哉予尝读召南之诗而知文王之化召公之功也盖
公未临南国之时其风俗未至若是之美也及其循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241-0574a.png
以布文王之政于是诸侯大夫皆能修身正家其妻亦
能谨于祭祀而无妒忌之心在位者皆节俭正直之士
其贱妾女子皆安于命而以贞洁自守至于驺虞则仁
之所及者深矣二南之化本于文王而亦岂非召公之
功哉宜乎人之爱其棠而不忍伐也今庭玉之贵州而
能继召公之迹安知无歌咏于其后也因其僚友求赠
言故为言如此以致期望之意云
   赠曾学正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241-0574b.png
治天下以贤才为本学校育贤之地也是故慎择俊秀
简任师儒而教之相与诵圣贤之言求所以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之道身体而力行焉一旦出而用之以其
得于心者而措之于事则天下治矣盖贤才为致治之
本而师儒者又成贤才之本也我国家养贤致治非一
日矣其加厚于学校盖前代所无也贤才汇进以隆治
功以收作人之效盖彬彬然盛矣然常人之情不能久
而无弊也为师者昧其所以教为弟子者弃其所以学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241-0574c.png
非肆情于惰游则役志于货利留连樽俎之娱沈溺耳
目之玩在位之贤以课励学校为事者又多好立声威
喜䛕佞送迎承顺有未至则挫辱随之惟其势之所得
为而不知以礼义相劝勉积习之久靡然成风士气之
不振学政之所弛虽其夲之不立而亦岂非斯人者之
过哉朝廷知其然数下诏敦谕所以匡直辅翼而振德
之者盖帝尧之心也然犹以为未足于是各道专置风
宪官一员以任之俾革宿弊而勉成功凡礼之所宜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241-0574d.png
政之所宜施盖视旧有加焉于乎上之于学校如此则
为师弟子者当何如用心哉曾仪士表予故人子也由
太学生被简择得兴国州学正士表勤于学而慎于行
今去为教官无前之所云弊可必也而于前之所云教
者亦庶乎可望矣故于其行为言所系之重以勉之虽
然予言有激也惟学道之君子欲兴起斯文者可以闻
乎此士表宜存诸心求无愧于其职斯善矣勿轻以示
人而为不好者之所病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241-0575a.png
   慎独斋诗序
君子之学其于穷理固难矣致谨于隐微使心不违乎
理尤难也天下之事自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
至于日用之间言语饮食进退作止凡一切与世酬酢
莫不有理焉而欲穷其至使无不知岂非难哉然事几
之初动事迹之未形人不能知己所独知之地最为切
要而不可忽者盖天理人欲之所由分善恶之所以背
而驰者也于此而致谨焉杜人欲之萌而必由天理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241-0575b.png
正凡所以施于事者一皆适其宜岂非尤难也哉夫能
穷理矣乃忽于动作之际而不能由之则亦何贵于能
知此曾子子思之所谓慎独学者之所宜用力也自大
学中庸之教行人之知此多矣能实用其力而必为君
子者或少何也非以为人既不知而可以少纵耶由是
人欲肆天理微虽欲为君子不可得矣燎原之烈焰起
于一爝之燃决堤之横流始于一线之漏呜呼可不慎
哉姑苏俞景晖以慎独名斋大理评事张益士谦为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241-0575c.png
记又因其亲戚殷志学请予一言以启士大夫之歌咏
予辞以不知其人又縻于职事不暇作而志学请不已
徐而思之成人之美固君子事也景晖知务此盖有志
于君子之归不可以不与又志学予邻也予于文艺之
事多有赖焉故不拒而为之序庶几以成其美景晖勉
之若徒矜衒以为名则非予之意矣
   双松斋诗序
双松斋者丹阳教谕黄中通理所居之斋也通理禾川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241-0575d.png
人其学以圣贤为师及为教官日进诸生于堂上相与
讲明其道使脩于身发于言而措之事业及其倦且烦
矣则退休于此荫日下之繁阴聆风中之清韵其心盖
嚣嚣然乐也客或谓予曰天之生物固有幽澹秾郁之
殊而人也亦有隐显之异若王猷之竹林逋之梅陶渊
明之菊皆幽澹之物故为静逸者之所好彼其中诚有
契焉也至于洛阳之牡丹维扬之芍药奇色异态郁然
出于群卉之上故昔之名卿贤相学士大夫皆好之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241-0576a.png
富贵者之所乐也通理今用于时骎骎且显矣不此之
乐而自托于静退之流亦何异哉予应之曰君子之于
物有资之以自娱假之以自励者若前之云予不得而
知通理之志盖假借以自励者也夫松有坚刚之性幽
澹之姿雨露润泽而不骄风雪凌厉而不慑故其材之
成可以栋明堂柱清庙古之君子居仁由义不移于贫
贱不淫于富贵不屈于威武者似之故穷足以善其身
达足以善天下通理盖以仁义为务而思为古君子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241-0576b.png
也以仁义为务则于成已及物之效其可量也哉今年
通理来京师谒予告曰中以双松名斋因其地之产而
已若于古君子盖窃有志焉而非敢谓能也先生之言
所以教中也至矣中敢不勉士大夫多为中赋诗请书
以为序遂书之
   赠黄主事序
宣宗皇帝在位时笃意于养贤尝选礼部会试士之得
为教官者二十四人加以冠带俾食其禄读书于太学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241-0576c.png
必成进士而用之命翰林每三月一考以励其进富顺
黄平衡夫与焉年甚少质甚美而志甚锐学甚勤予每
试而阅之未尝不叹且羡也正统元年礼部又会试天
下士予实司去取拔其尤者而进之衡夫由是遂登进
士第于时其父公瑾为户部郎中有名而衡夫又向用
士大夫莫不以为荣既而授吏部文选主事夙夜不懈
以脩厥职自尚书侍郎而下皆喜其慎勤既三年课最
言于上俾复任凡为僚友者相率求予文赠之赠之云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241-0576d.png
者岂徒美其有成绩盖加勉之意在焉此君子之道也
然衡夫父子皆为名进士且以才行著称公瑾守开封
尝考绩京师予有文赠其归矣今又欲赠衡夫予言何
足以增益其父子哉辞之不可得念古之君子以世济
其美为贵开封之孝士夫歌咏之衡夫事亲亦能致谨
于孝矣孝者德之本孝于亲必能忠于君然孝非止于
朝夕奉养而已也谨言慎行不使贻辱于父母充而极
之至于致君泽民而兼利万物犹不敢以为足而恳恳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241-0577a.png
以终其身然后为孝之大张仲君陈周之大贤君子也
其功业非不盛矣而诗书重其孝则凡功业之盛皆孝
之推可知爵禄之隆其效也予因开封之行而为衡夫
诵之其爱之意不薄也开封闻之当以予言为然也
   赠盛知县归光泽序
君子欲施其惠民之心则莫乐于为令盖令于民为最
亲民之贫富强弱饥饱劳逸与其所好恶者令皆得接
于见闻事之所及可以视其缓急之宜而制其操纵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241-0577b.png
节必使功立而民不扰若远于民未见能为也故君子
之欲惠民者必乐为令非以其位可乐也乐其惠之及
人也彼为郡为藩宪者孰无惠民之心哉然其势相悬
不能亲布于民必得令之贤者而任之然后能如志以
治故夫县令郡守藩宪之所甚重者也而人之才性不
同不能无过不及为郡为藩宪者既倚之以惠民则必
有以维持之制其过引其不及使其惠足以及民而不
至于病民则吾民遂矣其所以维持成就之者岂专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241-0577c.png
令哉为民故也而令之所望乎上者盖亦如此使为郡
为藩宪者不以情恕乎令有善不见知而微恶必闻维
持之不加徒威暴行焉如是予见令之难为也岂惟令
不安于位哉民之欲实受其惠盖难矣是故为令者必
以仁加乎民为郡为藩宪者必以仁施乎令上下一于
仁而治功成矣予为此言而世之为贤守为方面大臣
之贤者莫不以为然而予亦自以为可也钱唐盛埙字
彦和为光泽令三年考绩来京师其友礼部郎中潘勤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241-0577d.png
辈为予言其为治盖有志于惠民者求予言以赠其归
予嘉其志而以贤令期之故以予意告焉亦欲使为上
者维持而成就之庶不悖于仁而治功盛矣
   虞邵庵注杜工部律诗序
诗之变屡矣三百篇之后而五七言继作至于有唐沈
宋之流又作为律诗诗变至是极矣开元天宝以来作
者日盛其中有奥博之学雄杰之才忠君爱国之诚闵
时恤物之志者莫如杜公子美其出处劳佚忧悲愉乐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241-0578a.png
感愤激烈皆于诗见之粹然出于性情之正而足以继
风雅之什至其触事兴怀率然有作亦皆兴寄深远曲
尽物情非他之所能及元微之尝谓诗人未有如子美
者信哉斯言也惜为之注者虽多然不失之泛则失之
凿又或简略不足以尽发其意读者病焉虞邵庵先生
独取其七言律诗一百五十馀首而注释之本朱子诗
传之作疏其事实述其旨趣而公所以作诗之意瞭然
明白其有益于学者不少馀姚魏仲厚与弟仲英最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241-0578b.png
读杜诗得公所注刻之梓以传使天下作者皆有所悟
入而得以臻其妙厚矣哉用心也诗者志之所发也方
其动于中而形于言虽各有自然之机然非取法于前
人而欲从容中度不失其正亦难矣杜诗天下后世之
所取法也而邵庵先生之注未盛传闻者盖有愿见而
不可得之叹汉蔡伯喈得王充论衡而秘玩以自资今
仲厚兄弟得此书不私于为已而公以及人其贤可知
矣刻既完仲英之子瑶为泷水丞述职来京师请予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241-0578c.png
其首予谓诗不待序而传仲厚兄弟嘉惠学者之心不
可不白也故为序之
   归田诗序
翰林侍讲安成刘求乐遣其子中书舍人銊来告予曰
吾邑杨季安怀忠尝从学于今国子祭酒李先生业成
入太学选为景陵知县以清慎自持一毫无所取于民
而亦无以与人人以冷水杨称之其为民兴利去弊如
饥渴之于饮食爱恤民力甚于为已惟务筑堤以防涝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241-0578d.png
劝贷以赈饥发剔奸蠹以除民害邑之旧俗婚娶必论
财故男女多失时则为定礼币之数而谆谆劝谕之配
合者以千计由是民爱之如父母向之流徙者皆来归
在县六载而疾病加焉上疏乞还乡里朝廷下藩宪验
其实民争往乞留不得遂去年述职来京师复申前请
许焉士君子为赋归田之诗诗宜有序敢请于先生予
谓怀忠能子惠其民民之爱怀忠又如此乃忽舍之而
去已虽安于田里独不念邑民将有不得其安者乎何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241-0579a.png
去之果也銊曰杨侯非忍于去也顾其身有病不得以
终惠其民若苟安不去则将有旷官窃禄之嫌既宜去
矣何暇为民计哉此其所以去之果也予闻而心善之
世之仕州县者多矣年至而病及之者亦不少然皆衣
食于民贪恋而不去迹其所为未有可称者是以民厌
苦之今之来朝卒不得以免免君子耻焉怀忠再以病
告而决于去识进退之宜知止足之分其贤于人远矣
哉然予闻今之制以疾去者疾愈当复来怀忠归矣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241-0579b.png
田园池沼之奉山林泉石之娱亲戚宾客可以谈笑而
往来病有时而瘳矣予惧不可以终留也归田之诗聊
以资一时之噱而已姑为序之
   宁庵诗序
宁庵诗若干首士大夫为渝川彭光缉熙作宁庵者其
母墓傍之室也缉熙初举明经得荣县训导而母邹氏
卒于家缉熙弃官归奉葬于其邑玉界金桥之原既作
室墓傍以为祀享之所而夙夜哀念不置曰吾亲庶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1241-0579c.png
宁于此乎因遂以宁名庵予友曾公子启为之记诸公
之诗所由作也至是缉熙以贤举为临淮令述职来京
师因其友刑科给事中张君固持以求予序予闻之孝
子之于亲无所不用其情生而养焉务有以安其躬死
而藏焉则欲其永安于地下是故必诚必信不使少有
悔焉者所以求其安也缉熙之葬其亲凡附于身附于
棺者盖无不备而山川之清淑风气之完固封树之严
密必可以久而不坏亲之体魄其安可知矣然犹惓惓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1241-0579d.png
然存于念虑此孝子之心无已也虽然孝子莫不欲其
亲之安然而既葬矣不可以复加矣安亲有道将不在
其身乎身也者亲之枝也枝有震撼则本根为之动摇
虽欲安得乎故予谓缉熙之安其亲要必本于安其身
安身有道居仁由义而已仁义广居大道也居广居行
大道而其身安矣如是人将推夲于父母之贤而起敬
起慕焉则体魄之藏岂独百世保之而其神之托乎兹
庵者亦将永宁于此矣缉熙读书学道必有见乎此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1241-0580a.png
为序其诗而道之
   胡氏家乘序
胡氏家乘蕲水令胡侯奎之所辑录也胡氏之先光州
人五代时从王潮入闽遂家建州宋绍兴间有讳昉者
为江淮都统子正益得饶州司理参军故遂为番易人
讫宋至元代有仕者元季盗起胡侯之高祖振卿与其
配赵氏以忠节著入国朝来其祖叔仪又以宦绩显考
汇东亦以能诗有声于当时胡氏世济其美如此家乘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1241-0580b.png
所以载其实而传诸远也首之以谱图继之以先代墓
文传赞记序题咏哀挽诸作而汇东之诗终焉夫故家
大族所以能久而盛者皆其祖宗积德以启之子孙务
学以继之也然载籍不足以传则后之人无所考而知
数世之下必将泯没而无闻其子若孙亦不知前人树
立之难而昧其所以继必至轻用其身以陷于邪僻而
君子无取焉杞宋夏殷之后也文献不足孔子叹之况
下于杞宋者乎然则故家大族之所当务可知胡侯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1241-0580c.png
乘之作可谓知所务者世德之传其有已也哉予尝读
振卿传观其以布衣倡忠义遂攘寇盗复郡城及盗大
至官军退走犹力战杀贼终不屈而死赵夫人以盛年
遭乱世卒完大节保遗孤以再造胡氏皆可谓伟特不
常者矣叔仪为令劝农桑崇学校斥淫祠表贞节而匪
东尤惓惓于考友凡所为诗以娱情写物皆清婉有思
致其先之远者弗暇论一门三世德善文艺有若而人
岂他族所可及哉记曰先祖有美而弗知不明也知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1241-0580d.png
弗传不仁也今胡侯知而传之不可谓不明不仁矣为
子孙者尚思善继于无穷哉
   赠龙孔目序
孔目翰林幕职也凡翰林诸事无所不当理惟大诏令
上所特敕者不与其制诰册命议礼考文与夫述作小
大之务稍涉乎有司者虽元老大臣及诸学士主之然
必自孔目行焉故孔目虽幕僚非有文学通政治达于
大体廉厚清慎之士莫能称他之为幕职者其势力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1241-0581a.png
不同然汨汨于簿书期会之间米盐细碎之末视清华
禁密之地从容进退与有其荣者不相侔远矣故吏部
于是职不轻以畀人必自教官焉取之宜春龙骏字执
毅以明经领乡荐得河源训导以忧去服阕来京师选
为翰林院孔目时詹事府无主簿吏部并以主簿印付
之执毅兼理其事有馀力遂以才名闻于人既三年考
绩以为称俾复职其乡友刑科都给事郭君邦器求予
言赠之予尝以少詹事兼职翰林既知执毅而爱之及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1241-0581b.png
出佐礼部而尚书昆陵胡公实兼治詹事府执毅常往
来计事公亦爱其为人予既克相知则何可靳于言况
又有郭君之请乎君子之仕未尝计崇卑要以树德为
上德苟立矣则卑可尊也不然虽尊奚取哉今制贤而
在下位者皆得荐举而凡显官有缺必举贤任之执毅
在翰林三年已见知于人如此果进德不已而日益有
名则虽欲辞尊可得耶譬若登山然行愈力则身愈高
虽薄云汉近日月不难矣予于执毅乎望也故为序以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1241-0581c.png
赠之
   赠右副都御史朱公南归省墓序
正统七年三月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公与言考
绩来北京公廉厚清慎仕宦将四十年至是年六十八
矣慨然有乡土之思即上章曰臣以菲才叨任使而以
儆官邪贞百度为职今老矣不能有为诚恐负陛下乞
致事归故乡上素闻其贤以年未至不之许诏吏部俾
复任公既顿首谢复上章曰陛下圣德如天所以眷念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1241-0581d.png
臣者甚厚顾臣去坟墓久矣愿乞一归省上重违其意
许焉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公某佥都御史曹公某皆喜
公之志得遂也谓予曰吾与朱公虽不同署而职任则
同僚友之谊可无一言赠其去耶愿以属之子予谓朱
公今之贤人君子也其存于心施于人者固已表然重
当世何待于予言且今之归昔人比之衣锦之荣然乃
庸庸之流之所矜誇而称道者朱公盖厌之非予所宜
言也抑闻崧高蒸民尹吉甫之赠申伯仲山甫者述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1241-0582a.png
德业之盛而劝勉之意寓焉朱公尽心于所事而又不
忘乎亲此所谓忠与孝也忠孝人道之大而德之本也
由举职之常充之以致其君由追远之诚推之以成其
亲而无毫发之不尽焉然后为忠孝之至而皇上眷注
之厚可以无负矣此非公所素蕴者与君子之修德行
道盖亹亹以终其身不以老而怠也故曰德音不已又
曰德音是荗此所以为邦家之光非独闾里之荣也以
是赠朱公庶几古人之道而亦二公之意也欤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1241-0582b.png
   送河南左布政使饶公归治所序
正统七年四月河南左布政使饶公在任三年上其绩
于吏部吏部以闻天子以为称其任复还之河南公名
礼字景节旴江人先为御史满九年升浙江参政蔚然
有贤名于时会河南布政使缺上命大臣举贤而任焉
众谓莫如饶某同署名荐之于是遂升秩河南而其誉
绩益大显于天下河南古豫州之域今之布政使即古
之牧也昔舜所命其人不可知然其所以命之之意莫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1241-0582c.png
切于养民而尤莫重于农时然远者有未怀近者有未
治人之有德而待之未能厚任人而用之未能信奸邪
凶恶之徒或有未能尽拒之者而欲使耕不失时民不
失养盖难矣故命之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
而难任人此其惓惓之意也去之三千馀年而虞书具
在凡居牧之任未有舍是而能治者我朝列圣仁育兆
民盖不异于舜其求贤任官而谆谆命之皆与舜同也
然则当是任者可不以虞廷之贤自处乎饶公在河南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1241-0582d.png
既尽夫为牧之职矣然河南郡县累百十其所与养民
者守与令也远者其尽怀近者其尽治于有德无不厚
于任人无不信奸邪凶恶之人无有能干政而挠法者
则农时遂民食足矣虞廷之臣可以无愧也其或有未
然饶公岂宜释虑于心哉古之君子志于德业者未尝
有怠心禹曰予思日孜孜此虞廷之臣所以有闻于永
世也则下于禹者可知矣饶公将行在朝之贤素与之
厚者属予言赠之予亦欲饶公之以虞臣自处也故为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1241-0583a.png
序如此
   王氏自序题辞
广东布政司左参议蒲圻王公时举自序一通载其世
德之实与其学之所由身之所历其心之忠于上仁于
下守礼义之防谨法度之施亦既备矣然非欲自为名
也将以示其子孙而使之善继古之人有为之者矣太
史公则托于史以传其后若晋陶渊明宋苏黄门皆自
为传而人不以为嫌盖君子之身道之所寓也使其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1241-0583b.png
行皆不离乎道之正则虽出处异宜天下后世想望其
风采惟恐莫得闻而亦何嫌之有且人之子孙必将效
法乎前人苟无以示之则不知其所立之难而昧其所
以继必至辱其先而累乎后然则序而传之者所以为
善后之道也时举其知务者哉予与时举生同年同取
永乐甲申进士第其令江宁迁春坊予又与之同朝而
见其行事及佥宪广西参议广东其所行之善卓卓在
人耳目盖所谓不离乎道者岂特可示子孙而使之善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1241-0583c.png
继哉时举官四十年致位第四品为藩宪大臣百岁之
后秉史笔者欲为当世贤臣立传不于此有徵乎昔唐
甄济笃于忠义不为安禄山所污子逢能刻身立行以
显其父父子皆见取于史官为时举子孙者又可不知
所务哉予与时举虽同年然予实衰且病而时举尚康
强其进于德业当益盛后之人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
书而已也奚独此哉时举之子奭持以示予故为题辞
如此览者当必有取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1241-0583d.png
   送顾训导序
顾琼宗善苏之长洲人以明经领乡荐会试礼部中教
官选得龙阳训导以去其素与厚者礼部郎中潘勤进
学谒予告曰勤与宗善处久矣今其去为教官教官成
贤才之本也宗善于是固不敢不勉而勤亦欲有以相
其志敢请赠言于先生予辞以未识宗善又縻于公务
不暇作进学数来请予言不厌予念朋友之不相辅者
多矣而进学于宗善独惓惓焉可谓之益友无愧也且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1241-0584a.png
进学从予在翰林亦久矣其可以终拒哉乃为之言曰
君子之仕自郡守县令以上皆得位以行道其秩既崇
矣学校之职惟教授仅得九品至于训导则已卑然自
郡守县令以至公乡大夫莫不加礼焉者岂以其位哉
以其道也道非其所自为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之所传者也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修于身
而又以淑诸人则系重矣奈何其不加礼哉然则为教
官者固当以道自任使言行而皆由乎道则教之夲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1241-0584b.png
矣朝夕进诸生相与讲明而服行者亦惟道是从则其
身亦无不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举而措之不难也教官
如是则临乎上者岂徒加礼而已哉不此之务而惟以
卑为戚不汲汲以求则兀兀以休或龊龊以自谋而不
以离道为忧则将承之羞而何加礼之有宗善志于道
者也而进学又欲辅以义予可徒以言相悦哉故以是
为赠宗善勉之
   赠高要令萧荐之南归序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1241-0584c.png
荐之名进予友也有秀伟之质有卓越之志有英锐之
气有通敏之才其始为进士在京师历试诸事既以名
知于人矣久之授藤县令以忧去官服除改高要高要
肇庆治所颇以富庶闻于外往来者多向意焉以故事
益繁荐之承上抚下其综理周密而应接慎勤事皆办
治而民受其惠由是声誉益振京师诸公知荐之者皆
曰以荐之为人宜为郎官御史庶得以效其能顾乃使
为县于岭南万里外虽有民社之寄然亦远矣或者又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1241-0584d.png
曰君子之仕贵乎有以自见不然则亦众人而已虞诩
为朝歌长以铦利之器用于盘根错节之间人称之至
今高要虽繁乃荐之自见之地也使庶务毕举而恩惠
及民则虽不为郎官御史其所以自见亦伟矣荐之述
职来京师予为诵其言荐之曰厚哉诸公之意何相爱
之至也进安敢不勉嗟乎荐之其贤于人矣哉古之君
子各因其位而为所当为孔子之为乘田则乘田而已
矣其为委吏也则委吏而已矣及乎为司寇摄相事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1241-0585a.png
庆赏刑威之道行焉故曰君子素其位而行荐之今为
令人所以期之者不止是荐之闻之自若也岂非诚贤
于人矣哉夫学与仕辟若登山然勉而不已则至其极
矣荐之诚勉之其显荣光大何所不至哉予尤厚荐之
而爱之尤深故于其归遂书以赠行而予兄善学为高
要丞与荐之同僚幸因以予言谂之
   送陈太守还建昌序
宣德六年春圣天子留神万几恭思治本以为民休戚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1241-0585b.png
系郡守诏大臣举堪其任者得九人监察御史陈君鼎
与焉以为建昌太守玺书褒励而遣之君天性刚毅而
操守廉洁其为御史既以不茹柔吐刚得名矣及之建
昌抑大豪之为民病者一以恩惠抚民凡民素所欲而
未得所恶而未去者皆次第罢行之一郡以治建昌之
人翕然称颂以为前之为郡者莫能及夫千里之郡为
之民也多矣然皆有以自业其所以不能安者奸豪之
徒为之也辟之嘉榖得土壤之肥承雨露之润非不勃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1241-0585c.png
然生矣然而稂莠侵之蟊贼害之恶乎其能成也故欲
安民者必去其所病赵广汉威制豪强小民得职其称
誉至今陈君克继之然予尝思之千里之治守为之主
也其县之属者凡有几守之治必下之令令果不贤则
民之病自若也守虽欲治其可得哉故为守者莫急于
择令令皆贤则民安于田里而无扰之者守之治绩不
劳而成矣陈君识达治体其才足以有为其能以此为
务可知也予在京师久闻君之名及考京闱所贡士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1241-0585d.png
君实监临场屋中相亲者几一月观其言行心固重之
洎守建昌而所立又卓然如此其爱重加焉今述职来
京师既受恩而归郡之仕者钟旭子旦辈皆作诗为赠
而以序属予予素知君故不辞而序之
   赠冯太守序
圣天子笃意养民谓守令者养民之职也诏吏部慎择
令至于郡守则命三品以上大臣察举而礼部员外郎
冯敏钦训与焉以为绍兴太守钦训永丰人始取进士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1241-0586a.png
为兵部主事改礼部皆以慎重得名未几尚书胡公嘉
其才行举以为仪制员外郎至于今未久也而即当一
郡之寄盖其名实烝然于上下故宜爵位之进如此也
予尝思之天子以一郡之民付之守欲使之各遂其生
而无失所者然守不能以亲接乎民而又托之令令贤
则守得如志以治不然守虽欲惠民民恶得以受其惠
哉夫令之不贤大率有二媕婀苟且志弱而才下虽不
足以惠民而亦不至于病民惟有小人之才而无君子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1241-0586b.png
之心者则为害大矣盖无君子之心则宽裕慈爱之意
泯有小人之才则奸诡猾贼之机熟由是君子退小人
进舞文以饰诈假公以济私逞其贪暴而或至戕民民
或有言则彼小人羽翼而维持之卒至于无可奈何为
守者或不察其心而苟惜其才不知其才乃所以为民
病也于是遂失之纵民者邦之本本固而后邦宁守令
所以培其本而使之固也恶可使若人戕贼之哉然则
为守而务养民莫急于择令可知矣绍兴浙大郡其所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1241-0586c.png
统八县其为民者多矣凡其休戚则一系乎令今钦训
往临之民又于钦训乎望也钦训于令宜精察令皆贤
则于养民之政虽不亲布之民而民受其惠矣不幸而
有若前所云者钦训宜有以处之毋苛也毋纵也惟其
公而已苟忽乎是则虽弊精神废寝食以图之而欲民
无失所不可得也钦训其加念之哉汉刘宠守会稽简
除烦苛以清静为治民大化服其后累至九卿登三事
钦训继宠者也诚尽其道则何患乎不至此将行其乡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1241-0586d.png
友兵部主事陈诚等求予文赠之予素重钦训故不辞
而为之序
   赠王训导序
王祐昌信今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王公时
彦子监察御史昌问弟也王氏故金溪儒家其尊府以
学行闻天下久矣昌信承家学之懿早有誉缙绅间于
是抚州儒学缺训导以币走其门请焉既至京师试在
高等遂授职以去初昌信之来也予与之别仅三年见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1241-0587a.png
其颖然秀出心固喜之察其言行皆谨礼而蹈义则滋
为喜及是去为教官而予喜加焉盖既与其父游而又
见其子之能立也则安得不喜然岂以一教官为荣哉
喜其道之及人也夫圣人之道仁义而已仁则不遗其
亲义则必急于君此人道之大端也是故教者教此者
也学者学此者也使今之学者而皆由于此则治天下
之本立矣治天下之夲而皆系于教官其任岂不重乎
然必身有之而后其下化之不然未见教之能行也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1241-0587b.png
教官者岂不难为也哉然以予观之在昌信则尤难盖
君子之观人论其世而责人之备亦以世重其父兄以
及其子弟固厚之道也昌信则世儒家也而又吾王公
之子昌问之弟也人固以贤教官待之矣昌信苟或违
于道则人将指而议之曰如是而为儒家之后乎如是
而为詹事公之子御史之弟乎然此岂轻之也哉重之
至者责之备也然则昌信之道必有诸其身行于家推
而至于仁义不可胜用则其教之行盖有不劳而成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1241-0587c.png
矣昌信静重而警敏其言行又若予前所云者其为贤
教官可必也而予犹切言之如此固亦厚之道也昌信
必以予言为然矣将行翰林庶吉士尹昌等皆赠以诗
而请予序乃书以畀之
   赠王知县赴芜湖序
予友王维用持由太学生擢芜湖知县王氏居泰和南
富以诗礼为名家衣冠而仕者不乏也用持盖其族之
贤者今又专一县之政虽其才学足以致之而世德之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1241-0587d.png
积亦可见矣将行刑部主事欧阳汤大理评事康颒皆
相与有连求予言赠之予与用持交最久其赠言也固
宜况又有求者则何可爱于言顾予之所言必本于圣
人之教而皆用持之所知也岂有异说哉然治民而不
本于圣人则皆苟而已亦何贵于异耶孔子曰君子学
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道者何仁义是已仁所
以抚下义所以事上而皆根于人心是故令之于民惠
绥抚摩使得休养生息而无失所者仁之施民之从令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1241-0588a.png
奔走顺服供其赋税力役而无后时者义之发然为民
者固望令之施仁于已也岂敢自后于义哉用持读书
学道其于仁盖素讲矣而芜湖之民畿民也亦岂有不
知义者故予喜芜湖之得良令而亦喜用持之为令于
此也虽然令主于仁民主于义而一皆系乎令盖未有
令好仁而民不好义者苟有薄于义则亦教之而已矣
教之而能从是亦仁之及也用持其惟笃于仁也哉予
之为此说久矣或者以为迂彼盖有所未思也儿宽汉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1241-0588b.png
之良吏不忍急民赋乃以负租当黜民闻而争赴之反
以最闻此岂非仁感而义应者乎彼凶暴谲诈虽或取
办于一时要之皆苟而已圣人之言万世之法也用持
惟笃于仁而已矣仁者天之尊爵也天爵修则人爵自
至用持诚笃于是则禄位之进可量哉故书以赠其行
   赠户科给事中焦君序
焦君起良郴人也始以明经取进士擢拜行在吏科给
事中未几以外艰去服除改户科夙夜祗勤以修其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1241-0588c.png
蔚然有誉于当时今年八月上以给事中当枢机之地
既皆择贤而任之然掌其事者尤不可不择于是命起
良掌户科起良感上之知也益祗勤不懈同列之士亦
以为宜其任思见其德业之盛而益进于显荣然无以
写其殷勤笃厚之意相率求予文赠之予尝读韩奕之
诗而叹古之君子之所以待人者信可谓厚矣当韩侯
之受命其宴享赠遗则既有饮食之丰车马之华矣而
犹必赠以言然言岂徒为悦哉励其德而勉其功也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1241-0588d.png
其诗曰夙夜匪懈虔共尔位有味乎其言也为臣之道
以敬为主敬以存心则必勤以趋事既敬且勤德立而
功懋矣宜其于首言之也后之君子则或异乎是怀媢
嫉之心肆险陂之行虑人之进而恶其轧已望其励翼
以有成可得耶今同列之于起良既喜其进而尤欲有
增益焉者不亦古君子之道哉圣天子仁育万方其爱
民也真如父母之于子户科之所掌天下之徭赋也轻
徭薄赋使民无不得其所上之心固如是矣起良因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1241-0589a.png
职事之当然苟可以裨乎上益乎下者宜无不尽其心
德业之盛于此焉见矣显荣光大其孰能禦哉予固本
诗人之义而为赠言如此若夫宴享赠遗则诸君备之
矣此不复道
   送曾县丞序
曾氏于吾泰和为故家自宋以来读书而仕者常不乏
近三数年翚又以明经取高第为刑部主事而宗昂举
文学才行继之得淄阳县丞以去淄阳鲁地圣人之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1241-0589b.png
邦也宗昂学圣人之道今而仕于其邦予固为邦人喜
之而亦有虑焉夫天下之人所以安于伦谊之常而遂
其养生送死之欲者圣人之道使然也昔者尝告子游
矣曰君子学道则爱人道莫大于仁爱人者仁之施君
子以仁存心而施爱人之政则夫所以训教辅翼惠绥
抚摩者当无不至苟无不至则民有拂其性违其养而
失其安者乎无也道启于圣人鲁人盖尝自说曰此吾
圣人而天下赖之者也则临乎其上可不以圣人之道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1241-0589c.png
施之耶今之为令于淄阳者予不能知若宗昂固学道
者也淄阳之人闻之必曰是吾圣人之徒也其能以圣
人之道抚我哉宗昂辅其长以惠其下而笃于仁爱之
施使无拂其性违其养而失其安者则斯民之欲遂矣
必将跃然喜曰是能以圣人之道抚我是真吾圣人之
徒也世之为吏盖有任智术肆威暴乐诛求而不知惠
下者皆民之贼君子之所恶也若稍涉于是焉则民鲜
不失其所者必将蹙然以忧曰吾圣人之道不如是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1241-0589d.png
奈何居圣人之邦而以蹠之道厉其民哉宗昂学圣人
之道宜必能择于是然予犹以为言盖以今之求贤莫
有重于文学才行卓然出众者宗昂由是科进则所以
立乎其位岂可苟同众人而已哉亦必卓然出众然后
无负于天子之意与斯民之所望也故书其说以赠焉
   送杨教谕赴任序
杨继克述今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先生
之从孙而予之戚也盖其父兄弟三人伯氏则予女兄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1241-0590a.png
之夫仲氏之子又与予子为姻娅而予则与其父自幼
相善至于今其先世在宋有官至登仕郎者元时家业
最盛有名郡邑间丧乱以后其祖能敦本务实以昌之
故今犹不失旧望克述承富足之馀而能昼夜勤学不
少懈遂领乡荐又会试中教官选赴吏部请归卒业以
俟再举不听授温县教谕予与少傅公喜其年少有远
志而不克遂相与深惜之将行则饮之酒而告之曰克
述尔知教官之重乎夫治天下者以得贤才为本而教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1241-0590b.png
官者贤才之所由成也则是治天下之本实系于教官
其任盖甚重矣尔以甚少之年而当甚重之任其可不
思自勉哉圣人之道载于书故欲求道者必始于读书
师之教弟子之所学舍是无以为业矣读书以明道体
诸身施诸事亲亲敬长充而至于仁义不可胜用则贤
才之本立矣由是而发为文章则皆有德者之言也举
而用之治功其有不盛乎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学者亦必以规矩规矩之方员有未至岂能成物而不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1241-0590c.png
谬哉尔之为教勿徒示以言而必率之以身夫好逸而
恶劳乐弛纵而惮绳检者人之常情也诚能以身为教
则安有不从也哉尔其勉之克述谢曰先生之教是也
继请得服膺焉刑部主事刘广衡其从母之夫也属予
书以畀之乃书以为赠行序
   赠钟太守赴扬州序
建昌钟君旭字子旦与予同登永乐甲申进士第拜监
察御史满九年擢兴化太守以忧去今年起复来北京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1241-0590d.png
改知扬州予尝谓御史七品官而职最重当其在内也
事之接于见闻而有未宜者皆得以言而行之及其出
按一道则凡军民之利病赋税之徵输刑狱之谳议徭
役之缓急轻重文武精粗米盐细碎之可疑者皆质于
御史而后行御史必酌于理审于义适于事情而当于
人心然后有以慰众望是故能为御史则于众职盖无
不可为者矣子旦之为御史已有名及守兴化而又有
名则其行之美可知矣今知扬州扬州天子畿内郡其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1241-0591a.png
地大其人众而当南北往来之冲其事繁且剧也然以
子旦为之辟若王良造父驾轻车策骏马以骋于四通
五达之衢有不知其难矣抑予闻之今之太守盖古诸
侯也有地千馀里上之所托以惠乎下下之所望以遂
其生者太守也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释之者曰民
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夫足于
衣食安于田里而遂其天伦之乐者民之所甚好反于
是者皆其所恶也好恶而志不遂盖必有由矣为守者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1241-0591b.png
当求贤令丞相与图其所好而去其所恶虽或未能尽
如其志然亦使之不失望焉则父母之道庶乎其得矣
子旦温厚简重达于为政有爱民之心今之扬州扬州
之民之幸也其乡友礼部主事黄振宗徵予言以赠行
子旦岂有待于予言哉而予以是为赠者盖以古之君
子期之舍是则为谀悦者矣非朋友之所宜也
   赠刘教谕赴任序
刘谕体信故吉水儒家自宋以来世有科第显者今四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1241-0591c.png
川按察副使鼎贯则其从兄也体信以明经领江西乡
荐会试礼部得乐安教谕素与吾邑梁楘叔车游叔车
数与予道其贤予心重之然未暇接也及其有乐安之
命乃亟辱过予听其言谨于礼察其行谨于义由是益
信叔车之言而喜乐安之士之遇也乃告之曰夫世之
为教官者岂徒以位加于人上哉盖欲教之以道也人
道之大莫切于礼义礼以制心义以度事内外之道备
矣师以是为教弟子以是为学则贤才成风俗美此国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1241-0591d.png
家兴学之意也昔之君子譬之制器焉始之以攻治之
勤加之以规矩之正则未有不底于成者予在京师三
十年所见学者多矣有能不愆于礼义者必其师之贤
也今予视体信如此安得不为乐安喜乎抑闻之书者
道之所寓也读书以求道而体之于身此学者之所务
也然而务此者盖鲜悖先圣之明训诵后学之陈言思
以侥倖于一切故侈其言行而不知检违于礼义而不
知由之者多矣此虽为弟子者之过亦岂非师道之谬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1241-0592a.png
哉天之生才无间于其地聪明英伟淳良笃实之士乐
安未必无也若或有如予前之所云者体信奚可不加
意哉端表仪以率之勤诲谕以励之则体信之门固贤
才之所出也予既重体信而其友行人曾惟珍又求予
言为赠乃书予所与言者以赠之
   赠王训导诗序
庐陵王志浩以明经领庚子乡荐今年会试礼部中教
官选得东筦训导以去知志浩者皆曰志浩勤敏而闿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1241-0592b.png
通其才可以有为使得一第而试于郎官御史之列则
于立功立事无难者今乃去京师万馀里低徊岭海之
间而为所谓训导者岂不可惜哉志浩闻之曰彼登高
第为要官者命也今吾所得亦命也顾惟训导为人师
所以成人才使之取高第为要官者而俾吾为之方勉
勉营职之不暇而暇有虑哉大夫君子闻其言而是之
曰伟哉志浩其可谓能安于命者矣夫命出于天非可
以智力得也任其自然而已是以君子居易以俟命而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9a 页 WYG1241-0592c.png
无慕乎外世之知此者鲜矣劳身焦思乘危冒险以徼
倖而终不可得或遂辱且殆焉者有矣君子之所叹也
志浩之言不亦君子也乎哉且教官者贤才之本贤才
治天下之本也其任固重矣圣贤之道体之身而发于
文辞为弟子者则而效之久则化之矣故师道立则贤
才盛贤才盛则治道隆而风俗美志浩能安于命而思
勉勉以营职岂不贤于人远哉且今之教官固有入居
近侍职风宪由是而当方面位六卿者比比彼其呻吟
抑庵文集 后集卷十一 第 49b 页 WYG1241-0592d.png
于佔毕之际初未尝计此也亦命之自然而已矣志浩
年方壮安知其不若是居易以俟其至可也于是皆为
诗以赠行翰林编修尹凤岐持以求予序故次第其说
而序之
 
 
 
 抑庵文后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