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241-01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集卷六      明 王直 撰
  序
   赠吴知府赴任序
仁宗皇帝即位之初诏择国子生之有学行者六十人
俾翰林严试之予沗与其事拔其尤者二十人以闻番
禺吴信中孚在焉上素重贤才而首命及此于是众皆
以为荣明日有旨命试事六科察其可而任之未几二
卷六 第 1b 页 WYG1241-0116b.png
十人者皆以勤慎有名遂皆授给事中中孚在刑科夙
夜不懈以脩其职而其名益显诸公贵人交誉之今天
子嗣大宝位遂命总其科事甫一岁福州缺知府大臣
谓莫如中孚奏请命之中孚遂升为福州知府同列之
贤求予文以赠行嗟夫中孚子之在位久矣其练于政
事非予所能及也予何以为赠哉虽然予不能习事而
能知书书载治民之事甚多不可备举姑举子之字而
申其义焉易卦之中孚其名义同也治民之道岂有加
卷六 第 2a 页 WYG1241-0117a.png
于此尝即卦之全体而观二柔在内为中虚中虚者诚
之象也即二体而观二刚居上下之中为中实中实者
孚之象也虚其中则所感者易以入实其中则所施者
无或欺以此临民民有失所者乎世之临民而失所者
何也私意横于中又间以先入之言则民之情恶乎达
舞文饰诈以欺世取名无实惠以逮下则民之病恶乎
瘳予顾子之字而取义于易焉则今之贤守亦无有加
于子然非特可为贤守而已也等而上之盖无施不可
卷六 第 2b 页 WYG1241-0117b.png
今之贤守往往入佐六卿贰台宪子其勉之予与诸公
盖深有望也
   赠李主事序
予观夫考课之法而知朝廷之待仕者盖帝舜之心也
夫士之仕也孰无建功立业之志哉在上之人有以御
之耳宽则失之纵严则失之残而欲其兴起事功盖难
矣于是有策励之术三载而观其绩之小成彼勤脩职
而幸于见知则将亹亹忘倦以图之百工熙庶事康矣
卷六 第 3a 页 WYG1241-0117c.png
至于九载则陟明者多而黜幽者少岂非策励之术有
以成就之哉有虞圣人与今天子之德何其待士之厚
也仕而遇此可谓非常之幸矣南阳李贤原德以明经
取进士擢授吏部验封主事夙夜不懈以脩其职自冢
宰而下皆爱之既三年以称职闻上命之复任盖俟其
业之大成而陟之也郎中吴孟寅辈皆为喜来求文以
华之予谓原德能于其官而受天子之宠命其光华至
矣予言何足以为华哉然有一说焉君子之仕莫大于
卷六 第 3b 页 WYG1241-0117d.png
逢时有其志有其才而时不遇焉虽欲少自见可得耶
今幸遇明时上有帝舜之圣而以帝舜之法待贤臣则
为臣者其可不以有虞之臣自待邪皋陶伯禹有虞之
臣也其言曰慎厥身脩曰予思日孜孜者予深有取焉
盖慎厥身脩所以为建事之本孜孜者所以收建事之
效也由是言之身有不脩而不知勉焉则庶事隳臣职
废虽为具僚求以免责且不可况望虞廷君子邪抑又
观夫后之为臣者其初非不知勉也及宦业有成鲜不
卷六 第 4a 页 WYG1241-0118a.png
侈然自放者益之言曰满招损谦受益徵诸天道且然
况人乎原德世为显官兹欲不愧其先不负于国必当
以前之所云者为法则显荣光大可必矣夫与人言而
不以大贤君子待人者非相厚之道也故序其说如此
以为赠原德其有取于予言也乎
   赠翰林检讨钱原溥序
原溥名溥华亭人正统已未以乡荐会试礼部而予实
司去取得原溥所为文奇之遂上其名原溥由是取进
卷六 第 4b 页 WYG1241-0118b.png
士然尤攻古文诗法唐书法晋皆有造诣其德性温然
言动不违于礼故在京师名最著会诏下吏部求文行
卓然可用者吏部选于众得原溥进之察其行试其言
遂用为翰林检讨其乡友兵科给事中蒋性中喜原溥
之进用而欲勉以远大也求予言赠之于乎性中可谓
能尽朋友之义者矣古之君子之为友也务以德业相
劝勉故有善则相师有过则相戒必至乎德之充业之
成而后已焉今上有圣德之君下有好德之臣其所进
卷六 第 5a 页 WYG1241-0118c.png
而用者必以德为本若夫位之高下亦必以德为差则
凡有志于用者奚可以不务德哉德之充则言立行端
古之君子盖如是然予闻之学所以为进德脩业之本
也学不足以明理则德非其德业非其业矣故孔子之
圣而犹学以脩其身况下此者乎原溥之进德脩业其
尚不已于学哉况翰林处禁密之地而检讨史官尤非他
职可比者曾文定尝言学足以穷天下之理才足以周
天下之用智足以知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然
卷六 第 5b 页 WYG1241-0118d.png
后其职可得而称由是言之学岂可已邪予自窃第入
翰林即沗史职然于他事亦多与其间惴惴焉不敢少
自怠今三十七年卒无寸长可取者学不力故也原溥
当以予为戒而以古人为准学益勤德业益盛则其位
当益显孰之能禦哉予以是赠原溥盖自讼之意而亦
相厚之道也
   送江西左布政使吴公序
江西左布政使毗陵吴公报政来北京既奏最而归凡
卷六 第 6a 页 WYG1241-0119a.png
知公之贤而念其民者皆喜且欲予言为赠于是都察
院经历南昌熊尚初以告予予亦江西人盖尤为斯民
喜者则于赠言奚可辞然谓吴公仕宦三十馀年始擢
自主事为知府又为按察使再以贤举任方伯其德行
政事著闻于远迩设施措置非予愚者所及也则今之
赠行不几于难为言也乎然惟君子不以人废言吴公
君子也愚者之言庶乎其有取矣昔帝舜之即位也明
目达聪之外莫切于养民故其咨十二牧曰食哉惟时
卷六 第 6b 页 WYG1241-0119b.png
岂非谓食者民所赖以生而时者民之所由以得食也
欤今之布政古牧伯之任而圣天子之心即帝舜之心
也吴公与同列诸贤推而行之江西之人之受其惠久
矣惠之厚则感之深感之深则今之归也人恶乎其不
喜哉虽然江西郡邑介湖山之间其土瘠其民贫岁丰
而艰于食者十犹四五则所以加惠之者盖深有望于
吴公抑尝思之我太祖皇帝养民之厚有加于帝舜而
无不及焉既发镪积谷以振施而兴起水利皆有其实
卷六 第 7a 页 WYG1241-0119c.png
以为非是则民不能以趋时今名存而实乖欲使之遂
其养盖难矣此郡县之过吴公所宜加意者也舜之命
牧亦曰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夫良法美意尝行于君子
而败于小人吴公察于郡县之吏果君子则信任之小
人则远弃之当必有以副上之心慰下之望而无愧虞
廷之臣矣于乎此所谓养民之政也此所谓惠而不费
也此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也诚如是则江西之人
之美吴公岂止若南国之歌咏召公而已哉故书以为
卷六 第 7b 页 WYG1241-0119d.png
赠行序
   赠李检讨序
李绍克述安成人宣德癸丑予主礼部会试克述以春
秋荐予得其文而读之喜其明畅他莫有及者擢为本
房第一由是遂取高第入翰林被旨选择俾尽读中秘
书学古为文辞而予缪当董率之任于是又知其资质
之美学益进文益工盖温然自重之士也及脩宣庙实
录克述亦与其间予复滥厕总裁之列见克述早夜尽
卷六 第 8a 页 WYG1241-0120a.png
心于职务其所纂脩皆详实有条理心独重之谓其文
学既如是而又能勤笃不懈他日远到无疑也今年敕
诸司有剩员者更其任上以文学侍从之臣皆妙选在
左右不欲以他务委之令暂归以需召命克述与焉则
自喜曰吾有老母既蒙恩命矣今得躬养以为荣吾何
幸如之即束书择日就道其乡友翰林侍讲刘球求乐
编脩吴节亦为之喜求予文赠行予家去安成百馀里
而与其士大夫相往来克述之出而仕也盖与予三遇
卷六 第 8b 页 WYG1241-0120b.png
而益亲庶所谓有宿契者则于其行岂可爱一言邪君
子之学盖欲充乎内而周乎外不以进退有间也是故
进而夔夔退而孜孜惟德业是滋必使积于内者充然
而有馀达于外者沛然而无不足然后为学之成克述
在馆阁嘉其勤笃者非予一人今之归其可不勉事亲
之暇务其所当为而绝其所不可为是身暂退而德业
益进此显荣光大之基也可以副众望矣克述岂久于
外哉
卷六 第 9a 页 WYG1241-0120c.png
   宋长史挽诗序
宣德八年六月八日越府右长史宋君子环以疾卒于
官年五十二京师士大夫闻知皆痛惜曰宋君温然君
子也宜享福于悠久乃今已矣而谓天道佑善可信邪
君吉水人以明经取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擢吏部主
事升郎中以至今官其所扬历久矣而未尝有违言戾
行凡与处者莫不敬且爱焉而予之知君也尤深君事
亲极孝敬兄弟七人尤相恭爱平居言动必以礼予尝
卷六 第 9b 页 WYG1241-0120d.png
谓君孝友人少能及一时名公钜人皆以为然其于姻
族朋友必厚而和谦而信其事上也恪而勤其待下也
宽而惠皆久而不渝盖天性然也呜呼其为人如此其
于天道果戾邪果不戾邪而不及中寿以卒其可邪其
不可邪孔子曰仁者寿宜也然而有不仁者反久生以
贼于世岂所谓造物者莫之省邪抑有时而阴纵之邪
此皆不可致诘也则士大夫之于宋君安得不痛惜之
哉君少予三岁而居同郡出同年仕同朝虽各縻于职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41-0121a.png
务不得数相见然得一见即相与倾倒为欢或移时竟
日而后去其意气莫逆也君少时姿貌秀伟眉目如画
及今益丰硕须发郁然无白者而予之衰薾已数年私
谓君之福当未艾而今乃先予逝矣呜呼安得复有相
厚如宋君者哉则予之痛惜君其有已哉君之子进士
怀奉柩归葬凡痛惜君者皆为作挽诗俾执绋者歌以
送君而予为之序既以著予情亦使读是诗者皆知君
之可惜也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41-0121b.png
   南溪曾氏族谱序
古者世族大家必有宗法以端其本联其支则伦理正
恩谊笃而可以久且大矣自宗法废族无所统于是有
服尽亲尽而相视如途人者君子病之此谱牒之所以
作也谱牒之作凡同本者皆录焉明其所自出而谨其
所由分尊卑疏戚粲然甚明是宗法虽废而伦谊不悖
者赖谱以维持之也是以君子重之予邑南溪曾氏于
今为名家然自宋元以来屡经丧乱谱牒失亡不知其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41-0121c.png
所以徙族之故老相传宋淳祐中始祖和甫以儒业教
授南溪罗氏罗氏赀富甲一乡爱和甫才行异常人以
女女焉于是遂居南溪生子一曰南山字镇重镇重生
四子曰可翁祥翁仁翁元龙可翁祥翁元龙之后皆失
传独仁翁四子以德以观以敬以礼盖自和甫至是四
世矣其子孙日益众然水木本源尚弗克究知洪武中
以德子文升与诸弟允升远升始得和甫先考之墓于
蕨原墓前之石则和甫所题署然后知自蕨原徙乃封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41-0121d.png
表其墓而买田祀焉属其塾师梁子瑗先生为作谱而
终恨失其详文升三子某某嗣宗允升子梦浙远升子
季宗与诸兄弟逊宗沂宗辈皆注意求之阅陈年簿书
得元龙分产契约其所载甚明乃知分自蕨原无疑于
是彼之同姓伯琼者知其不可掩也悉归其旧业以作
祠堂充祀享而自和甫以前不可知不可知则亦末之
何也已既而文升辈三君子相继卒梦浙兄弟谋曰族
不可无谱而谱将以传信后世吾祖考用心于此久矣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41-0122a.png
今水木本源幸已得其实可免郭崇韬之讥宜断以和
甫公为始祖而次第书之不可知者则阙焉谱既成宁
国府同知铎持以求予序铎字广器文升之孙嗣宗之
子也往年予家居时尝识三君子而与梦浙季宗同游
县庠今又识广器皆以其才为时用而梦浙已矣广器
辈能脩其族谱以成祖考之志非所谓曾氏之贤子孙
哉夫作谱之法不必详亦不可略要在实而已眉山苏
氏出于眉州刺史味道然皆失其世老泉先生作谱断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41-0122b.png
自其所知者录之不敢加一辞焉惧不信也此作谱之
法也今曾氏之谱录其所知而阙其不可知不妄引强
附以自诬亦老泉先生之意其视世之诞妄子弟相去
远矣予闻之记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
宗敬宗故收族此所谓仁义之道也仁义行而孝弟之
风兴惇睦之俗成尊卑疏戚各安其分而后之子孙又
力行仁义以继续不穷则南溪曾氏将愈久而弥昌虽
传之百世有耀矣予既嘉其谱之成故为序其首简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41-0122c.png
   静脩斋诗序
静脩斋诗若干首士大夫为陈德逊作也德逊居泰和
城中与四民杂处其室庐相附如鱼鳞车马之过门者
朝夕不绝也然德逊退坐斋中澹薄自守喧嚣之声不
相闻时取圣贤之书读之以求其理以脩于身而见于
行事予家居时尝过德逊相与从容者终日听其言必
依于道察其意盖知躁举妄动之辱身而不肯为者也
夫君子之脩身岂必静而后致力哉盖天下之理无穷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41-0122d.png
惟静乃能察之故有冥观而默契焉者若物我之相形
利害之相感憧憧往来于得失成败之途而不知止焉
而欲身之脩道之立不可得也诸葛武侯所谓静以脩
身者盖此之谓矣夫人之生不能无欲有欲则不能不
动若其势得行则于动加焉德逊之弟德遵以进士第
一为翰林侍讲名闻当时县之大夫藩宪大臣与朝廷
之达官显人皆知敬且爱也自常情观之盖将奔走焉
乃安处一室务读书穷理以脩其身凡物之在外者皆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41-0123a.png
不足以累之此诚非众人可及也诗曰不忮不求何用
不臧然则德逊之为君子也孰禦哉德遵裒诸公之诗
而以求予言予盖知德逊者故为序之使凡读者有以
知德逊之非苟然者也
   送余侍讲诗序
古者仕不出其国故亲戚坟墓相迩也自封建废而天
下并于一于是仕者离亲戚弃坟墓以从宦于千万里
之外至于久而不能归则父母弃背坟墓失所而抱无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41-0123b.png
穷之戚者往往有焉虽曰为国者不顾其私然于圣贤
教人之道未尽也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曾子
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盖不能孝于亲则不足以致
君而善俗为国者亦何赖哉圣贤之言万世之法也然
能由之者盖寡矣今天子在位以仁逮下诏群臣之任
职者皆用其爵以贵显其亲又诏凡久于其职各以次
归省亲没亦得以致享焉盖曰吾以劝忠也于是大小
之臣益感激自励翰林侍讲余君学夔以行谊文学有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41-0123c.png
名当时天子既追荣其亲锡之敕命矣而余君在任久
得归祀墓下同列之士相与作诗送之而俾予序予与
余君同出处者三十年其相知最深君之尊府先生以
学行著称搢绅间而无意于禄仕至君以家学遂大显
先生生得以享其禄没又得以被其荣则君之孝于亲
忠于上者岂不兼尽矣乎视昔人之仕而不能归徒抱
戚于无穷者盖远矣此可见圣朝仁泽之厚也今君之
归乡人子弟见之孰不感发兴起皆思勉为忠孝以自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41-0123d.png
效则君之所以表励于当时者岂细哉予故为序其诗
而历道其说如此使诵诗者皆知昔人之失而今之得
为可慕也诗凡若干首
   赠左庶子周君省墓归文江诗序
国家举封赠之典著归省之令以嘉惠仕者恩至厚也
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周君崇述以清文懿行
受知于上既追赠其父母皆五品矣去年秋援例请归
焚黄于墓下上不欲其去俾复任事然君之去乡久矣
卷六 第 16a 页 WYG1241-0124a.png
祖宗坟墓盖有系于心而不能已者至是再请乃许之
夫君之所以尽其心于国者忠也然而不忘其先而必
请以去者孝也上之所以留者仁之至然卒如所请而
不违其志者义之尽也于兹一事而忠孝仁义之道著
焉昔周盛时为臣者急于王事而不顾其亲上之人能
探其情而劳之亦可谓厚矣及其衰也有尽瘁于国而
上不知父母不得其养而不知恤者观之四牡北山其
政之得失可知矣然则今日明良相逢之盛何以异于
卷六 第 16b 页 WYG1241-0124b.png
唐虞之世哉此士大夫所以歌咏于其行也君永乐初
科进士第二人即拜翰林编脩久之以忧去及再登朝
为侍讲为谕德以至今官不归者二十年及今之归昔
之幼者壮壮者老俯仰之间宁无动于中乎以百岁论
之其为二十年也盖无几然则周君其可以久去朝廷
哉情事既毕即当复来竭为臣之忠以报上之仁忠之
尽斯为孝也益大矣予与君生同郡其出也同年其仕
也同僚心之所存盖无不同者故于赠行之诗而为之
卷六 第 17a 页 WYG1241-0124c.png
序如此同心之言庶乎或有取焉
   赠少傅建安杨公扈从巡边诗序
国家以神武定天下而以至仁抚之是故天地之所覆
载日月之所照临凡有土有民者皆奔走奉贡稽颡阙
下今天子丕承列圣德威所临无间远迩益效臣节是
以内安外顺熙然同风盖太和极盛之时也宣德九年
八月上临朝谕群臣其意若曰武有七德保大安民其
二也况天下既安不可忘武边塞者内外之限虽宿重
卷六 第 17b 页 WYG1241-0124d.png
兵以守之其能不以安而怠乎今穑事既成朝廷多暇
朕将亲率六师以行边申饬武备庶几永保无虞群臣
皆顿首称善乃卜以九月甲申启行少傅工部尚书兼
谨身殿大学士杨公实从公秉德蹈道兼资文武昔事
太宗皇帝从容于禁密之地凡礼乐名物政令施设皆
参与其间至于南征北伐指麾号令虽皆出宸衷然文
告宣布多自公手而北伐之役公未尝不从故于边事
详练虽老校宿将无以过之宜其简在上心而眷遇益
卷六 第 18a 页 WYG1241-0125a.png
至也直尝观之周自文武疆理天下继以成王攘外安
内可谓盛矣后世忘备于是遂有外侮宣王中兴任疆
埸之事者则有文武吉甫焉盖有是君斯有是臣也国
朝大一统之业圣圣相承重熙累洽而犹不忘武备以
保乂万邦又得如公者左右焉盖所谓明良之遇也赓
歌相成与有虞等矣岂但比隆成周而已哉公将行詹
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王君英时彦等皆喜
公之有是行也析唐张说诗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
卷六 第 18b 页 WYG1241-0125b.png
二句为韵各赋五言诗二章以赠行而直则为之序云
   陈氏世德录序
行在通政使司左通政江宁陈君恭字孟起与予交久
矣尝谓予曰陈氏世为曹人在宋有义甫者官至龙图
阁待制宣和中金人入汴佐李纲城守有功后从高宗
南渡至建康家焉故今遂为江宁人其后皆以材武立
功勋致禄位历三世曰执中有文武才积官至都统制
爵为开国男生子文德通判溧阳州有惠爱于民子辛
卷六 第 19a 页 WYG1241-0125c.png
之仕元为淮南盐课提举政脩名立生五子其第四则
我中宪公中行通经博古号当世名儒尝为江东明道
书院山长太祖皇帝初渡江求得之待以殊礼俾参军
谋论治道补益弘多天下大定屡授以显官皆不就上
知其诚实不之强然所以亲厚宠锡之者虽元勋贵戚
不过也盖无日不在上左右其所言者皆正道未尝以
私天下之人多阴受其赐始终尊荣莫与为比此恭之
高曾祖祢也惟我先世皆位通显以光裕后嗣而先公
卷六 第 19b 页 WYG1241-0125d.png
之荷隆眷太宗皇帝亦尝以谕侍臣至今有能言者可
考信不诬恭虑久而或泯自龙图而下凡有述作以昭
德垂光与朝廷制命所以宠终而褒往者备录成书以
示子孙名曰陈氏世德录子为我序之予尝自谓通政
君仕宦三十年才行表然为今世所重其进于福禄荣
名盖未艾虽云能自脩当必有启佑之者乃今得闻之
何其盛哉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之云者盖累世
之德之所加厚者也积之之厚斯庆泽有馀矣其陈氏
卷六 第 20a 页 WYG1241-0126a.png
之谓乎江河之流固有其本而又增益之然后奔放肆
大愈久而愈无穷故家大族之所以盛者祖宗积德以
启之子孙务德以继之也陈氏之子孙考于斯而知先
世之德皆思善继而不忘则所以增美于是书者将百
世有耀矣是为序
   送少保杨公省墓归南郡序
正统六年二月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南郡
杨公以去坟墓之久也请于上得归省焉一时仕者皆
卷六 第 20b 页 WYG1241-0126b.png
以为公荣直闻而叹曰省墓云者君子追远之道也古
之人皆重去坟墓以为亲之体魄所藏不可以无主故
重之及列国废天下归于一有志事君而行道于天下
者岂能终老墓下哉苟有为之主则去之虽圣人不以
为异也然既去之矣其心固未尝忘而縻于职务久不
得一省焉者则亦未尝不慊然于心国家著省墓之令
盖前代所未有真所谓如天之仁也于是而归省焉安
得不谓之荣哉然直于公之归有以见上之仁于公也
卷六 第 21a 页 WYG1241-0126c.png
厚而公之德之贤于人也远矣盖公事四圣踰四十年
皆以文学谋谟居侍近今天子在位图任老成而公与
少师庐陵杨公眷注尤深军国重事多访问焉日侍经
筵孜孜启沃非尧舜之道不以陈诚不可一日去左右
而公乃切切于是行世之职仕有不如公者反后之非
公之德贤于人远哉而圣天子辍公于倚任之中宥密
之地使得尽追远之道其仁之厚可知矣于乎举前所
无之令典而于公特厚焉公之所以致此岂偶然哉直
卷六 第 21b 页 WYG1241-0126d.png
从公亦久矣见公之教人皆忠孝仁义之言而其所行
不异是诚所谓邦家之光岂特归为闾里荣哉礼部郎
中潘勤辈亦尝受公之教者于公之行皆有恋慕之意
而欲见于文属直为序之使观者知公之德而有所兴
起云
   女教续编序
女德之隆污家之兴废系焉教之不可不豫也晦庵先
生小学之书取古昔圣贤嘉言善行以为立教之本其
卷六 第 22a 页 WYG1241-0127a.png
训女子亦备矣有元之时相台许献臣又蒐猎经史取
其可以示法者作女教之书凡为女为妇为妻为母之
道悉具吴文正公谓可与小学之书并传其用心亦至
矣然予闻之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谓
之君子则必有师友之资问学之益而尤贵多识则孤
陋寡闻不足以成德可知矣况乎闺门之奥内言不出
外言不入而欲广其见闻增益其智识使德立行脩非
资于书不能也公务之暇稍览载籍录前二书之所未
卷六 第 22b 页 WYG1241-0127b.png
录者得若干条会稡成篇客或诮予曰女子以柔顺为
德而以刚暴为戒彼庸奴其夫拂逆其舅姑斗狠于其
里闾此之谓悖人理速天诛而不可与居者也今子取
坤文言以刚方训之无乃过乎予曰坤乾之对万物之
母也女子之德不取法于坤而奚取柔顺者体之正刚
方者用之发安常处变之道在是矣刚则其守固而不
可屈挠方则其志定而不可移易然后柔顺之体全夫
强戾不生于心乖忤不及于物羞畏隐忍未尝厉色疾
卷六 第 23a 页 WYG1241-0127c.png
言可谓柔顺矣然或巽懦委靡人得而制之依阿苟且
之间盖有失其身败其家者则刚方之德非女子之所
当务者乎彼之所为刚恶也予之所用为训者刚善也
向善背恶智者固能择焉且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刚柔
健顺皆具矣以是为训亦因其所固有者而导之耳予
言奚过哉客不能难遂书以弁其首
   赠吏部左侍郎魏公赴南京序
君子之仕既老宜归矣上之人惜而留之且为迁其官
卷六 第 23b 页 WYG1241-0127d.png
使不至甚劳而得安于其位此岂徒然哉非其行素修
才素著有以取信于上下不能也今于吏部左侍郎魏
公仲房见之矣公自为教官已用清慎得名遂入太常
为博士迁考功副郎擢拜太常少卿其文学政事益见
重于天下由是进为吏部左侍郎迁礼部皆宜于其职
今年以年满七十上章乞致仕上察其可用不许既而
南京吏部以缺官为言上念无可任者复命公为南京
吏部左侍郎盖南京根本重地而事则简于北京特以
卷六 第 24a 页 WYG1241-0128a.png
命公者所以示优礼也于戏公之获乎上者诚厚矣予
尝观之周之盛王之待群臣有劳于王事而不暇顾其
亲则探其情作歌以劳之是以得人之欢心而治道隆
矣至其后世有尽瘁事国而上不之省者此小雅之所
刺也上下不交则其为否也宜矣今公既老且倦乞致
仕而去上惜其贤而留之又使之去烦就简以安佚其
躬而享其禄位厚于老臣如此盖所谓如天之仁周之
盛王不过也天下仕者将由是而益劝鞠躬尽力而忘
卷六 第 24b 页 WYG1241-0128b.png
其身之老焉治道之隆岂成周可儗哉抑闻之古之所
以图任老成者以其涉历之多见闻之广道德功业足
以重朝廷表后进若今之意亦岂异于古公之所以自
待与朋友之望于公者亦皆以古之君子为至也公将
行大宗伯胡公辈属直为文以赠行故为言如此
   戚畹恩荣录序
戚畹恩荣录者府军前卫指挥使孙继宗兄弟所辑也
孙氏世家邹平积善累庆至今会昌伯孙公与其夫人
卷六 第 25a 页 WYG1241-0128c.png
而益盛笃生皇太后俪体先皇帝诞育圣明以嗣大统
德化敷及于中外由是公与夫人皆受封爵继宗兄弟
亦官三品列朝行显荣光大莫与为比初公自鸿胪属
升中军都督佥事先皇帝为易今名及乎疏封追爵三
代皆赐以玺书万几之暇尝赋七言长句二篇亲洒翰
以赐之云章奎画华彩焕然凡诸戚属未有也继宗兄
弟仰惟皇上深仁厚泽所以宠贲者如此真孙氏百世
之荣也乃请于公录其副锓梓以传且尝榜其奉亲之
卷六 第 25b 页 WYG1241-0128d.png
堂曰具庆又为孙氏族谱以著其本而联其支士大夫
皆为诗若文以美之继宗又取诸作附益成书以彰上
之德而垂耀无穷名曰戚畹恩荣录而俾予序予尝观
之自古国家之兴未有不资于内主其功化之隆既及
于天下则殊恩异数必充溢于其家三代远矣自汉以
来外戚诸贤若阴识樊宏辈皆谦虚畏慎守礼遵法笃
忠敬之心去骄侈之习循循有士君子之风前史书之
惜其家乘不传而凡上之施铿鍧震耀于当时者不得
卷六 第 26a 页 WYG1241-0129a.png
以尽见之今公之在戚畹其年既尊而惇德不倦位高
而心愈下宠极而气愈温继宗兄弟亦受公之教皆好
善服义盖欲与阴樊辈匹休俪美而上之所施铿鍧震
耀于斯时者皆备录成书后之人得而读之其荣盛可
考也然予闻之孟子曰仁则荣仁者当理而无私之谓
盖不役于已私而行合乎理此致荣之道也孙氏今日
之荣其前人之厚于仁可知矣继之者益勉于仁而加
厚焉则荣盛有已哉故因序其书而道之
卷六 第 26b 页 WYG1241-0129b.png
   美靖远伯王公功成诗序
予尝观夫古之命将皆文武之才非特三代盛时为然
也周宣中兴有猃狁之难而用尹吉甫以其文武具备
众之所法也降至春秋晋侯命将犹以诗书礼乐为上
及其论战亦本于仁义礼信则所尚可知己自是而后
文武异途斩伐击刺独武将任之而文学之臣不与焉
岂能文者不皆习武事邪抑文不适于用邪有唐伐蔡
久无功乃命裴丞相度为都统以赏罚用命不用命遂
卷六 第 27a 页 WYG1241-0129c.png
灭蔡当时环蔡皆锐兵宿将然功必待度而后集则文
学之臣岂尽出武将下哉抚师以仁用师以义胜虽在
力而制胜在心可以无敌于天下矣儒者之道如此是
果不适于用邪亦何其寥寥阔绝也于今乃得见之岂
非君子之所乐道者哉靖远伯王公尚德兼资文武有
异才昔为兵部尚书时尝受命总督西陲军务麾兵出
塞千馀里袭残寇杀之几尽声震西北边自是累岁无
寇患文武之士莫不帖然服欣然喜而诵公之功不置
卷六 第 27b 页 WYG1241-0129d.png
及麓川叛逆久劳师旅而功未成上既以定西侯蒋公
统其军而复命公总督之将士闻公来勇气百倍皆乐
战公督众深入尽破诸贼砦围其巢穴以火攻兵势锐
甚贼之脱而走者盖无几遂定其地而归人咸谓公无
愧于古人凡能文者皆作诗美之盖沨沨乎其言也子
与公同业而迂懦不振喜公之功有成而古之道复见
也故乐为天下道之虽然是诗也岂独著公之美哉昔
者申伯仲山甫有行尹吉甫作诗送之崧高烝民是也
卷六 第 28a 页 WYG1241-0130a.png
而序者谓为美宣王盖任贤使能以致中兴宣王之美
见矣今圣明在上知公之贤用公之笃是以有成功则
是诗也虽为公而作然谓之美朝廷可也故为序之百
世之下欲知今日之盛者必于此有徵焉
   赠李先生十题卷序
正统十二年国子祭酒李先生以老病乞致事上惜其
去不许者数矣最后言益切乃许之公卿以下至于缝
掖士皆叹曰先生文行为学者师法久矣今致事去使
卷六 第 28b 页 WYG1241-0130b.png
伥然无所依于先生则为荣于诸士子则为可惜闾巷
火伍之中则曰是能深知我而有志于恤我者也今则
去矣太学诸生服先生之教而蒙其德五六年敬爱如
父母自初有疾皆奔走治医药及少间则动色相庆至
是无可奈何犹相与言于上曰祭酒李某感皇上嘉惠
学者之意小大之才多所造就盖前此未有今以老病
乞致仕臣等尚愿少留之不可退则取其事为十题命
良工绘图求诸名贤各识一言以为赠上亦眷爱之不
卷六 第 29a 页 WYG1241-0130c.png
衰诏兵部为具舟陛辞之日赐钞一千贯命光禄具酒
馔饯之及行达官显人多先出崇文门外以序别大学
师生用彩币制旗帐各为文词颂先生之德教坊诸乐
工槌大鼓杂以金石丝竹之音喧然前导送者凡二千
馀人远近观者塞路一时行旅至不得往来商贾为之
废业莫不啧啧称美以为荣至有为泣下者汉之疏广
唐之杨巨源不能过于今七八十年之间亦未见其比
先生获乎上下如此其美之钜细可知矣虽然此岂特
卷六 第 29b 页 WYG1241-0130d.png
为先生荣哉他日良史书之后千百年有读之者足以
见今日尚贤之美是所以为邦家之光也于乎盛哉予
与先生仕同年荷四圣之德大矣沗窃非分方资辅益
以逭负乘之讥而遽舍之去予何恃以立哉欲不戚然
以悲可得邪诗曰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予终有望于
先生也诸生以十题属予言故为序而道之
   送梁宪副序
刑部员外郎梁楘叔车既受命为按察副使当之广西
卷六 第 30a 页 WYG1241-0131a.png
予家与同里且世有连而又同事儒业气味相似也而
可无言于其去耶夫朝廷之置群有司所以为民也因
民之所有事而惠利之使赋敛平徭役均衣食足而生
养遂乃其职也世之为有司而能此者有矣其不能者
盖多按察司视夫能者而劝励之其不能者加黜罚焉
民庶乎受惠矣然则民之休戚皆系乎按察司其职任
之重岂他司可比哉广西古蛮夷之地州县之民不与
猺獞杂居者盖无几彼其凶暴之性习于攻剽残杀往
卷六 第 30b 页 WYG1241-0131b.png
往好出为民害民既苦之矣朝廷命列侯将重兵以制
其出入有肆为暴者则𠞰之亦所以为民也然财力必
取诸民而又有惟正之供以奉给公上则广西之民其
生遂之难易可知矣按察司系民生之休戚而欲使无
戚焉在察视有司之能否而惩劝之其宽严缓急又可
知也则吾于叔车之去安能无望哉叔车学邃而识明
仁厚廉慎君子也常有志于为民其任重不难矣然君
子所行而欲人之服必本于其身不治其身而能治人
卷六 第 31a 页 WYG1241-0131c.png
者未之有也昔广西初置按察司上命殿中侍御史寻
公适为之使先叔祖子启公与吉水胡公子祺由监察
御史升佥事往莅之三公皆光明正大宽严有体广西
之人安于其治寻公常曰为风宪官者当先置其身于
礼法之中然后能以礼法治人此天下之名言也叔车
脩身慎行有素矣予犹为此言者君子之自治当不以
久而怠也予之所望于叔车岂止是哉故书以为赠行
序云
卷六 第 31b 页 WYG1241-0131d.png
   赠侍郎钱公致仕诗序
士君子当太平之时遇明圣之君以其奥博之学英伟
之才居翰墨之林任礼乐之司以成茂绩收美名及既
老且倦矣则致其事而去安止足之分适进退之宜此
其人非超迈绝俗不为外物之所移夺者不能也今予
于钱公见之矣公在永乐中取进士入翰林以文章为
职业凡朝廷有大述作大典礼经筵之讲论史馆之撰
次公皆在其间所以发道德之清光扬功烈之钜美敷
卷六 第 32a 页 WYG1241-0132a.png
畅人文藻饰治具盖多矣祇事四圣三十馀年宠遇如
一日天下之人承下风而望馀光者皆自以为莫及也
今天子在位眷用旧人公自翰林学士超拜礼部侍郎
其尚书则毗陵胡公而公与临川王公实左右之三人
者皆天下之选当稽古右文之世制度典章焕然大备
三君子辅相之功盛矣哉未几而公以老乞致事上惜
其去不许既而疾作不能朝者且半年于是复上章上
察其实乃许焉于乎上眷爱于公欲其久留以自辅公
卷六 第 32b 页 WYG1241-0132b.png
明于去就之义不欲以苟冒羞朝廷可谓两尽其道矣
而胡公王公皆惘然不忍别则相与赋诗以道意且俾
其属皆赋焉而属予序予与公同在翰林久矣以道义
相规文学相磨切不啻如兄弟虽相继去翰林然犹相
好如曩时则今之别也予心惆怅岂减二公哉念予之
仕昔者与公同而今则甚异盖超迈绝俗不为外物所
移夺者公是也沗窃非分而不能去此予所以羞于公
而取讥当世者也故因序其诗而自讼焉
卷六 第 33a 页 WYG1241-0132c.png
   送南京礼部尚书王公赴任序
正统十三年八月廿八日上以礼部左侍郎临川王公
为南京礼部尚书在朝公卿大夫及诸缙绅之士莫不
忻抃以为宜盖公之德行文章为望于当时人之俟其
进也久矣故其喜若是而予之喜则又加甚焉然亦有
不释然者抑安能无言于其去哉永乐之初予与公同
取进士入翰林又同选入内阁任事既同而授官又同
及来北京同典制命同脩四圣实录凡朝廷有大述作
卷六 第 33b 页 WYG1241-0132d.png
及恩泽之施皆与公同之盖自翰林春坊累升至礼部
左侍郎其饮食居处于公无不同佳时暇日登山临水
穷景物之胜极觞咏之娱考其言究其心诚无不同于
公者四五年来予待罪吏部出入虽不能尽同然经筵
之进讲政事之当议亦未有不同者尝窃自谓天之赋
畀于吾二人如此虽同气兄弟不过也于今四十五年
矣虽后之沗窃稍不同而有愧于予心今喜公之进庶
可以终同而久与处也而乃当别去其何能释然于怀
卷六 第 34a 页 WYG1241-0133a.png
邪公长予三岁予尝以兄礼之其教益予者岂独文艺
之事哉裁其过补其不及俾归于道之中而幸少有立
焉今老而益愚有负乘之讥素餐之嫌而公乃舍去则
自今以往予行或违道谁能引而归之中言而有失道
谁能启予之蔽哉予虽欲释然安得而释然邪抑闻之
君子相辅以道不以远而或间也教言时来使得服膺
而行之亦庶乎可以寡过矣诗曰毋金玉尔音而有遐
心此予所望于公也故书以为赠行序
卷六 第 34b 页 WYG1241-0133b.png
   建安杨公文集序
国朝既定海宇万邦协和地平天成阴阳顺序纯厚清
淑之气钟于人于是英伟豪杰之士相继而出既以其
学赞经纶兴事功而致雍熙之治矣复发为文章敷阐
洪猷藻饰治具以鸣太平之盛自洪武至永乐盖文明
极盛之时也若建安杨公者其可多得哉直在乡校时
闻公领乡荐第一名誉赫然思欲识公未能也太宗皇
帝即位之明年直亦取进士选入翰林俾尽读中秘书
卷六 第 35a 页 WYG1241-0133c.png
学古为文词而公已在内阁典辞令职论思所与共事
者六七人皆天下之望又后二年直再被选拔得从诸
公后诸公不以直为愚而皆辱教焉听其所言而观其
所存信一代之伟人也而公复以达政务善应变最为
上所亲任凡制驭远方饬师旅抚顺讨逆虑边将有不
能办者必命公往图之公决机发策皆适其宜上躬御
六师清沙漠必命公从行所以赞襄裨益为多其在朝
廷朝夕侍左右图议政事以安利兆民而人盖阴受其
卷六 第 35b 页 WYG1241-0133d.png
赐间为文章歌颂圣德施之诏诰典册以申命任事与
凡官署民居所以施政教适性情而欲有所纪载孝子
慈孙欲铭著其祖考之美以垂诸不朽者多请求于公
公皆有以应其求其学博其理明其才赡其气充是以
其言汪洋弘肆变化开阖而自合乎矩度之正盖沨沨
乎盛传于天下得之者不啻若南金拱璧宝而藏之而
今不可复得矣直在翰林三十七年辱与处者盖多惟
公相好为最深盖自永乐以来亲见上之所以教养拔
卷六 第 36a 页 WYG1241-0134a.png
擢而知其意欲有所用也故既处之要地使习知其故
至于四朝实录与夫大典礼大述作直皆与其间及直
之去翰林惟公深惜之而反为忌者所病夫士之进退
出处有命焉非人力所能胜奚以为哉公之卒也直既
为作传载其行事之大者以备他日太史之采择至是
子恭类次遗文若干篇将锓梓以传又属直为之序于
戏公之文岂待序而传哉独感公之知有不能已于言
也故序诸其首简公赐名荣字勉仁历官至少师工部
卷六 第 36b 页 WYG1241-0134b.png
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敏云
   赠萧宪副之云南序
萧宪副仰善名晅世为泰和儒家予生也后不及见其
前代文物之盛犹幸及见仰善之祖尚仁先生道明德
立学问淹贯一时贤俊师尊之隐然名动朝廷其尊府
长史君亦以明经淑后辈仰善得家学之传遂取进士
官吏部再迁为刑部郎中其德性之淳政事之善非独
僚友推之凡知仰善者皆以为鲜及也会方面大臣有
卷六 第 37a 页 WYG1241-0134c.png
缺诏三品以上举贤而任之刑部尚书金公言于众曰
今之贤才如吾萧郎中者盖甚少吾固惜之而不敢蔽
也众皆曰然遂以闻上命为按察副使予闻之苏子曰
天之相人君则必以贤才遗之是固然矣然非有诗书
之泽浸灌涵养之久则亦莫之能贤也岂偶然者哉今
仰善去云南云南古蛮夷之域也虽服圣化久矣偏州下邑
其犹有循夷习者乎以蛮夷之故而宽之则废法一以
中国之治治之则伤化仰善于此必有以处之者然予
卷六 第 37b 页 WYG1241-0134d.png
之情亦安能已于言乎昔者仲山甫之有行也尹吉甫
作诗送之称其德之美则曰柔嘉维则论其行之善则
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禦予以是赠
仰善不亦可乎且其质固相近也夫谓之柔嘉则刚暴
以残民者无矣柔而不过其则则委靡而纵恶者亦无
矣如是而又不忘乎学问之懿进脩之力令善著于外
恭敬主乎内将肃肃之命以成明明之功则于仲山甫
岂远哉世之君子过于用刚者多矣而予则有见乎此
卷六 第 38a 页 WYG1241-0135a.png
其无乃不知所务也乎仰善慎择之而已
   梁先生文集序
梁先生之没既二十五年其子候官令叔蒙刑部员外
郎叔车编次遗文为十六卷属直为之序直与先生居
同里且有连少从先生游而辱教为多其何敢辞先生
于泰和为儒家代以文学显至先生尤俊迈不群尝从
先叔祖佥宪公子启受诗经而其伯舅陈公仲述亦以
古文有盛名先生皆获承教凡经史百氏之书无不究
卷六 第 38b 页 WYG1241-0135b.png
而于左氏传司马史记班固汉书每注意焉性命道德
之奥文章著述之妙多其所自得而充之以奇气发之
以逸才沛然莫之能禦遂以文名缙绅间同游虽多独
与少师杨公士奇最相好有丽泽之益永乐初脩高庙
实录先生徵自县令与执笔其间据事直书精切详雅
书成授官翰林及脩永乐大典又命先生为总裁该贯
古今细大毕录时太宗皇帝在位德化大行天下清宁
民物咸遂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和气充溢嘉祥荐臻文
卷六 第 39a 页 WYG1241-0135c.png
学侍从之臣皆形诸歌颂及朝廷有所述作先生与二
三阁老实冠绝一时四方求文字者必求之先生盖先
生之文温厚和平而豪壮迭宕之势寓焉如江河之流
汪洋衍迤一与风遇则波澜勃兴鱼龙百怪出没隐见
可喜可愕真当代之杰作仁宗皇帝在东宫监国雅知
先生而亲任焉尝赐诗以宠之先生孝友忠信平易正
直而言行必由道其在侍近夙夜敬恭竭诚无隐凡所
言于仁宗者皆本于仁义他非所及也窃尝论之天之
卷六 第 39b 页 WYG1241-0135d.png
生贤以文行名世如先生者实关乎世道不偶然也当
国家兴运之初清明纯厚之气始复而先生得之以生
加以世泽之隆师友之懿笃志力学遂为名儒铺张肇
造之洪休赞咏继明之伟烈勒之金石传之后世而其
馀力又以足夫天下之人之所欲于乎是岂偶然者哉
先生名潜字用之泊庵其号也初举乡贡进士为苍溪
训导以言天下大计擢为令历四会阳江阳春皆有治
声遂入翰林为脩撰升侍读兼春坊赞善而终孟子曰
卷六 第 40a 页 WYG1241-0136a.png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直故详
而书之以为文集序使读者有考焉
   送周尚书致仕南归序
予友工部尚书周公恂如巡抚南京畿内及浙水诸郡
久矣殚心竭力思所以利国利民不知其年之老而身
之病也然犹忧勤不少懈天子闻而悯焉俾致其事以
去公既得荣归故乡士大夫素相厚者皆为喜徵予言
以赠行予尝究公之心而迹其所为有以知其甚难者
卷六 第 40b 页 WYG1241-0136b.png
盖巡抚之职以安民为本而亦以赋税为务此国之大
计公之所履上之所简任也天下诸道人民之众赋税
之重苏为首松次之他郡又次之其难可知矣为细民
者皆尽力以输税而不尽以归公上盖有为之蠹者自
昔以来积逋至累百万惟俟恩霈而免焉俗习既久以
为当然至公则思所以除其弊粮税之入必稽其正耗
而悉徵之虽大豪不少贷于是而通制其宜出纳有法
输送以时几二十年无龠合负者积其奇赢命主守者
卷六 第 41a 页 WYG1241-0136c.png
谨视之凡恤民隐供军需脩公廨学校桥梁诸务应取
给于民者皆不取惟于此取焉民知输税而已他一无
所及嬉然皆得以安其生议者谓苏松诸郡之民能无
失业亦无负租仅于公巡抚日见之则公之功岂少哉
夫天下之事必用天下之才有才足以任事矣然顾计
利害重爱惜其身而不肯深任焉卒使事功不立而上
下或失望则为天下者何取焉公不为身谋而专意为
国其所建立表然在人耳目君子论当世巡抚之贤莫
卷六 第 41b 页 WYG1241-0136d.png
踰于公而叹夫继者之难也然予于公则有难为别者
永乐之初同取进士入翰林今四十八年当时同列惟
予二人在予尤老病乞身者屡矣然皆不许而公乃得
先往焉则予何能释然于心哉虽然圣德如天曲成万
物予之朽质岂不在一物之数邪双崖之下从公游有
日矣故书此为赠使人知公之非苟然者而亦以致予
意云
   泰和陈氏族谱序
卷六 第 42a 页 WYG1241-0137a.png
应天府丞陈公宜重脩其族谱既成书矣因予子䆅来
北京属为序陈之苗裔盖本于有熊而蔓衍于天下其
自金陵徙居泰和者繇唐大理评事晖始至于今二十
(缺/)世将六百馀年子孙散处邑中盖绳绳蛰蛰他族罕
能及之自古大家世族必有宗法以属其子孙使悠久
而不紊迨宗法废而族无所统于是有谱牒以正其本
联其支此尊祖睦族之大者也尊祖仁也睦族义也尊
祖睦族而仁义之道行焉陈氏作谱屡矣而族属之多
卷六 第 42b 页 WYG1241-0137b.png
生息之繁往过来续有莫可胜既者不详究而备书则
将有若涂人之叹此公宜之谱所以不可不作也陈氏
之族盛矣自祖宗视之其初本一人之身正伦理笃恩
义当何如其至也则凡同出于一源者虽有尊卑贵贱
贫富之殊岂可略而不书略而不书非祖宗之心仁义
之道也昔之作谱盖有略者矣公宜其加意于是哉予
尝观之陈氏之前辈长者多以宦业著而自科目显者
尤多至于六七十人而未巳此诗书之泽仁义之效也
卷六 第 43a 页 WYG1241-0137c.png
予二族世有连其所以期望者盖远且大晋范宣子自
谓保姓受氏历虞夏商周之世既久而益显自以为不
朽矣而鲁叔孙豹谓之世禄非所谓不朽所谓不朽者
在乎立德立功立言立者卓然示法于天下后世而不
可泯者也公宜为此谱其尊祖睦族之心厚矣尚亦勉
其所立哉苟陈氏之子孙而皆勉之则此谱传之百世
有耀矣故为序诸其首
   湘江雨意图诗序
卷六 第 43b 页 WYG1241-0137d.png
钱塘戴文进雅好竹尝于竹间作室以居自谓不可一
日无也及来北京而土不宜竹居閒处独盖未能忘于
心其友夏仲昭辈欲娱适其意为作三图长皆踰二尺
而苍然玉立隐见于烟雨空濛之中有潇湘千里之势
焉名之曰湘江雨意文进甚喜曰凡吾之托好于竹者
欲适意焉耳今得此意亦适矣何必眷眷于旧哉少保
黄公为之记士大夫多为赋诗文进持以求予序予与
文进同其好者也予家泰和城西溪上旧有竹万竿先
卷六 第 44a 页 WYG1241-0138a.png
大父作亭处其中当时名公歌咏之岁久芜废近稍脩
复旧观郁然可乐也而予乃窃禄京师不得以岁月处
焉其往来于怀盖亦与文进同也今年于私第作小轩
名之曰水竹居求仲昭作巨幅置壁间公事之暇饮食
起处必于是宛然故园风致也兹复于文进见之然则
使予二人居京师而兼有林泉之适者非仲昭之力欤
虽然古人之托意于物者冀有益于已也故君子于竹
儗德焉以其清虚劲直可尚已能取诸物以求益虽似
卷六 第 44b 页 WYG1241-0138b.png
犹真也不然虽真奚适哉故予于仲昭之画盖以为德
之励而不敢忽焉文进与予同其好亦必与予同此心
者矣故为序其诗而相与道之
   送曾用砺序
用砺予友也其家县北门而予家西门相距仅五里许
予年十六七数与其兄弟往来及仕而暂归其交好益
笃淡而不厌居间无事相与论前言往行或登高阁临
清流遐观远览以自快兴有所适则超然忘返其意气
卷六 第 45a 页 WYG1241-0138c.png
莫逆也予来京师盖久用砺处乡邑其迹虽疏而心未
尝变今皆已老矣间尝自谓用砺之祖父皆惇厚乐义
其田园池沼虽不若王浚仲石季伦然视中家之产或
过之于养老慈幼宾祭婚冠诸用可不求之外而足况
又当太平之时圣天子在上以仁育万方常赋之外科
徵力役无一毫及民者用砺于此时有以足乎内而无
忧乎外优游闾巷之间其乐可胜道邪然独计之用砺
今年已六十四屹然前辈长者也向之交游今多不在
卷六 第 45b 页 WYG1241-0138d.png
用砺所与为乐者无几人然处善循理忠信之士盖无
时无之用砺择而与之游则庶几能长有其乐矣予长
用砺一岁而衰病日加误蒙大恩才不称位夙夜忧惧
不敢自宁思殚心竭力以图报万一然后乞身而归复
与用砺杖屦逍遥从田夫渔父醉醲饱鲜击壤鼓腹咏
歌圣化以传之后世使知今之盛治足以继唐虞盖天
下之乐莫有加于此用砺之心当必与予同也予与之
别又二十馀年今一见而遽去有不能已于言者故书
卷六 第 46a 页 WYG1241-0139a.png
予意如此以送之龙洲鱼浦之间用砺其徯予来也
 
 
 
 
 
 
 
卷六 第 46b 页 WYG1241-0139b.png
 
 
 
 
 
 
 
 抑庵文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