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41-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集卷一     明 王直 撰
  记
   进士题名记应制作
圣天子即位之初恪遵成宪诏天下于科目取士明年
改元正统行在礼部会试如制拔其尤者百人以闻三
月朔日上策试于廷中百人者皆祗若德意竭其素蕴
以奉大对越三日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臣
卷一 第 1b 页 WYG1241-0002d.png
士奇等以所对进奏上亲定高下第一甲三人赐进士
及第擢周旋第一馀赐进士出身有差既传胪宴赉有
司请如故事立石题名北京国子监诏臣直为记臣直
谨再拜稽首言曰我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奄有万方
思建万世太平之业必以贤才为之本于是用科举取
士内自卿佐及百执事之臣率于此焉进列圣相承皆
用是道盖自洪武辛亥至于今凡二十科其得人多矣
由上有大德光被于天下是以万邦黎献皆愿为之臣
卷一 第 2a 页 WYG1241-0003a.png
惟时举而用之耳治效之盛比隆唐虞虽皆深仁厚泽
之所致而亦得人以为助也恭惟皇上聪明睿智缵承
大统求贤图治之心即祖宗之心而诸进士得首奉清
问被隆眷遭遇之荣猗其盛矣今题名于太学太学者
天下贤士之所萃也岂独以永进士之闻哉亦使未用
之贤有以歆动其心益勉于学以待用也然臣于诸进
士窃有愿焉盖今之勒名荣矣然后之人将有循名而
求其实者其必为忠良正直之臣敬恭朝夕以修职业
卷一 第 2b 页 WYG1241-0003b.png
庶几无负朝廷优厚之意不然则斯名之存岂徒以为
美观也哉谨如诏书石而因以告焉
   御书记
仁宗皇帝御书五十一字臣直之所宝也永乐七年太
宗皇帝巡幸北京仁宗为皇太子监国今少师吏部尚
书臣蹇义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臣杨士奇
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臣黄淮前兵部尚书
臣金忠皆兼领宫臣职辅𨗳臣直为翰林修撰亦忝侍
卷一 第 3a 页 WYG1241-0003c.png
近凡朝廷机密重务军书表奏之达行在者必使预执
笔焉臣直庸琐朴愚奉事唯谨仁宗皇帝以为可用不
之弃湛恩厚泽往往及之此御书之所由来也其编修
王直四字是年端午赐扇之所题识谓为编修者盖误
也七月臣直以目疾不能朝上闻命制药使臣士奇持
以赐其赐王直等九字盖上所封题者也时先臣伯贞
知琼州府年六十八矣臣直以老为言于上上俾致事
而归其王直告父年老以下二十二字盖批示吏部者
卷一 第 3b 页 WYG1241-0003d.png
八年冬太宗皇帝车驾还京师臣直仍领旧职有司以
先臣致事年不应律亦变易不行然仁宗皇帝恩德之
在臣父子者岂敢忘哉越二年癸巳臣直扈从太宗皇
帝来北京又三年丙申先臣亦以内艰起复诣行在改
知肇庆府未行以疾卒臣直奉柩南还过京师见上于
文华殿语当时事及先臣之故上怜之命光禄寺给在
途饮食之用既辞又命内臣持白金以赐其白金一斤
以下十六字亦上所封题者也于乎以臣之愚得亲侍
卷一 第 4a 页 WYG1241-0004a.png
者仅二年而上宠贲之如此尝窃论之天之覆物其雨
露之润泽日月之照临不间于小大贵贱无不被其荣
者仁宗皇帝圣德如天此臣之所以蒙幸也自是而后
臣直连丁内艰前后去朝廷者六七年及其再来适当
龙飞之际于是蒙恩升学士擢庶子方致竭驽钝以图
报而鼎湖之驾举矣臣直所以长号痛忆而不能已也
于是以常所受宸翰装类成卷宝而藏之以寄其遐思
昔苏轼为王举正记仁宗飞白书有云宝乌号之弓者
卷一 第 4b 页 WYG1241-0004b.png
不若藏此笔今臣直亦云盖上之精神恩泽所寓也呜
呼攀髯不可及矣瞻云汉之昭回仰圣神之如在臣直
其何以自尽哉唯当勉修臣职以不辱大赐庶几少报
万一云耳卷既完谨书其所以受赐之故庶览者有考

   慈训堂记
予内兄彭士扬既作新堂于月池之上以奉其母孺人
而名曰慈训之堂示不忘德也彭氏世以儒名家其先
卷一 第 5a 页 WYG1241-0004c.png
君子元复先生笃学励行有志于时不幸而早没时士
扬甫十岁孺人亦二十六元复先生既业儒无厚产重
货以资其为生败帏瓦灯一室萧然勤女事以继饘粥
供祭祀有怜其贫者说孺人更嫁孺人峻斥之又有利
其有者复虐困士扬则亦忍之不与校然其操行盖确
乎不可易也早读书通论语孝经常口授士扬及就外
傅暮归问所业有未习则喟然叹泫然泣曰而孤也不
力学何以自立则然火相对为女功使必熟之乃已士
卷一 第 5b 页 WYG1241-0004d.png
扬稍长营养或不足稍出懋迁业算数孺人则大恚指
所藏书曰此尔父之志尔所当业也奈何以予口腹之
养而废尔世业乎因举古人断机事以为戒使从前靖
江府长史萧用道受书经士扬感励成其志故今为名
士于乎孺人之德如此宜士扬之彰之也予尝观之人
之早寡者多矣赀产足以遂其生而又无有侵挠之者
此其节易立也然多有不克终者矣而孺人特立于艰
难拂郁之中卒能保其节以成其子于今年七十馀而
卷一 第 6a 页 WYG1241-0005a.png
享其孝养不衰使乡闾之人嗟叹羡慕以为法此其尤
难者也世之人好徇已私乐祸败若孺人母子岂复冀
其有立哉然不知天固怜之而有以阴骘之也使皆如
其人之志则今且何如矣故予以为士扬之有立虽其
母之善教而亦岂非天乎呜呼任情以幸祸者亦可以
观矣堂成士扬属予记曰知吾母之详者莫如子不为
之记则无以信于久远予谓孺人之德载于乡人之耳
目其可信不诬非独予知也故为之记孺人姓刘氏其
卷一 第 6b 页 WYG1241-0005b.png
事父母舅姑尤尽孝当别有传载之者此不著著夫堂
之所以名者云尔堂成之日则永乐甲午十月朔日也
   王山仙坛砖室记
王山在泰和东南七十里蔚然高大盖一邑之望也其
始名义山晋华阴王子瑶修道于此其后仙去因改名
王山唐贞观中长安匡智慕子瑶之道乃弃官与其侄
偕来隐山中诵习修炼久之亦仙去自是常有显异山
旁近诸县之人凡祷水旱疾疫求嗣子者皆向往焉然
卷一 第 7a 页 WYG1241-0005c.png
坛在山顶自下而升可二十里有事坛上者多获风云
雷雨之应人无所庇依往往病之而莫知为功者桃源
萧德通奇士也亦求嗣于神乃独计曰是既有飘扬震
凌之患惟砖室可以久乃自山下炼砖而佣工转置山
上度为屋一间深一丈广八尺而高如之凡用砖若干
用人之力若干而后成于是凡有祷祈者可以从容就
事也古者山林川泽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者皆
曰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而欲子者则祀高禖以求焉
卷一 第 7b 页 WYG1241-0005d.png
礼也今兹山崇高广大瑰杰俶诡且有三仙人之灵变
不测其能出云为风雨以利泽万物也固宜而又能锡
人祚胤如此岂非尤神异也哉然则德通之惓惓于神
而神之有以答其求也审矣因其属为记而系以诗使
歌以祀焉诗曰
奕奕王山邑之望兮匪山独灵仙所相兮仙坛峨峨逼
昊苍兮风雨云雷山之常兮我室新成利祷禳兮维灵
顾之聿来康兮虹旃雾幢纷扬扬兮或骑麒麟翳凤凰
卷一 第 8a 页 WYG1241-0006a.png
兮享于克诚降福祥兮煦其灵气焕景光兮惠泽汪洋
为丰穰兮永锡祚胤嗣续昌兮如坻如京我囷仓兮芝
兰玉树久弥芳兮神之锡予阜而臧兮我民瞻仰永弗
忘兮配乎天地奠此邦兮于千万祀保灵长兮
   会景亭记
会景亭者贵州宣慰使宋侯尚德燕乐之亭也亭在贵
州洪边盖宋氏故宅之址山川景物为最胜侯取其尤
者命之曰洪边八景既又为亭于其中暇则登而燕焉
卷一 第 8b 页 WYG1241-0006b.png
凡所谓八景者可一览而尽虽四时朝暮景物之不同
皆足以悦乎目快乎心因名亭曰会景之亭侯丰仪秀
整而循循谨饬予友郭公绪为贵州按察佥事雅爱之
今年来北京属予为记予谓山川景物所在有之然志
于富贵者往往不知其可乐而驰志于利达之途高明
特达之士知其可乐矣则又率勤于所务而有不可及
之叹虽人之心迹不同岂亦天之所靳而不使之兼得
耶然则有能兼之者其为幸岂细哉宋侯承世爵之荣
卷一 第 9a 页 WYG1241-0006c.png
以镇抚一方之人一方之人敬仰之既贵且富矣而又
得尽夫山川景物之娱天何厚于宋侯若此哉然君子
之燕游也非但取适于一时而已盖有大者焉观山以
益其仁观水以益其智四时朝暮景物之殊又以见气
化之妙而如日新之功则凡相接者皆进德之资也宋
侯其志于是哉果志于是则有以继前人而传于远所
谓会景亭者亦永有耀矣昔太原王弘中在连州得地
之美者凡八合而名其亭曰燕喜昌黎韩公实记之连
卷一 第 9b 页 WYG1241-0006d.png
州去长安万里其见称于当时传于后世者以公之文
今兹亭不减连州而贵州之远于北京亦若连州之于
长安也独予之文不足以继韩公然而后世知有会景
亭者未必不因文而见也故为记之且特书其大者而
以望于宋侯焉
   长沙府重修儒学记
昔太祖皇帝初定天下即建国学于京师寻诏诸郡县
皆立学以教其人盖谓致治之本在是也时长沙旧学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41-0007a.png
久燬于兵乃因其址而作焉于是郡之人士有所归依
讲圣人之道以淑其身而用于世于今五六十年缮修
不继日入于弊宣德二年太守邹侯始至谒先圣于庙
退览学舍大惧无以称朝廷建学兴治之意既一年政
化大行民用胥悦乃谋撤而新之首捐俸资以给费而
长沙卫指挥使杨侯福指挥同知武侯安王侯成指挥
佥事汪侯旺及府卫寮属与十二邑之令佐皆忻然出
俸以助侯命教授清江裴侃董之市良材命众工经始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41-0007b.png
于宣德三年春二月以四年秋八月讫工殿堂门庑斋
舍庖库靡不毕具皆高明坚致轶乎旧观侯既告成于
庙暇则与诸生讲论乎其中古之治天下者必本于学
校考之三代可见已当是时非独天子有学也虽诸侯
亦有之长沙大郡盖古诸侯之邦岂可弗称宜侯为之
汲汲也侯其知本之君子哉而诸君亦能尽力以相成
皆可谓贤也已予尝闻之学所以明圣人之道也圣人
之道本于心而著于书学者读书以明道自伦谊之大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41-0007c.png
至于物理之微皆精察力行化于家仪于乡推而施于
天下而治道盛矣然有志者盖鲜也故读书而不明道
者有矣悖道而趋利者有矣束书不观而侥倖于一切
者又有矣此流俗之通患也为士者蒙教育之厚而顾
以流俗自处焉则亦奚贵于士哉国家列圣相承锐意学
校今天子又虑贤否之无别也简厥修而退其无良者
又限以定员激劝而诱进之所以待之者甚至其安可
负哉况长沙乃晦庵朱子过化之地而南轩张氏亦尝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41-0007d.png
于此讲学焉二公之所谓道即圣人之道也流风馀韵
宜有存者苟循序而进特之以诚而积之以久其底于
成必矣夫然后有以称朝廷兴学与邹侯修学之意
湖阴人智足以明理才足以立事及是举也长沙令
廖谟尤克相其志知其用意之笃而成功之劳也谓不
可无纪乃来求予文刻诸石因为道其所以然以告学

   南坡草堂记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41-0008a.png
南坡草堂者翰林侍讲余君正安所居之堂也初正安
来北京得南坡之地于城外有水木之盛无车马之哗
遂作堂以居及充拓都城南坡遂在城内虽连引市廛
而深邃靓密諠嚣之声不闻于耳尘土之杂不接乎目
庶所谓隐者之居也正安聚书千馀卷暇则与士大夫
觞咏以为娱京师虽多高门大宅而从容閒适如南坡
草堂者不多有也予尝谓人之所好各以类故轮奂华
饰贵显者之所乐也茆茨卑俭穷约者好焉彼贵显者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41-0008b.png
之得志其权力足以动人好事者争趋之则轮奂华饰
盖其势之所必致夫穷约之人安于静退权既不足以
动人力又不能以自致则茆茨卑俭固其分也正安职
禁近二十馀年既贵且显矣而乃搆为草堂以穷约自
处此其志固有在耶夫君子之所乐者本诸内而不求
乎外正安固有乐于内者耶德善充于身凡所以备口
体者美恶皆不足校况所居乎正安年六十馀老且病
矣今天子即位嘉惠臣庶正安遂以情闻于上得以其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41-0008c.png
官归休庐山中而所谓南坡草堂者将舍之而去正安
念经营之劳居处之旧有不能忘于其心予以为君子
之所处盖有久而不泯者昔尹师鲁官随州尝结茆为
亭以自嬉既去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亭
盖师鲁之文学行谊有以使人感慕于无穷正安文行
表然在人耳目其风声气烈盖亦有久而存者安知南
坡之草堂不为随之茆亭矣乎予故为之记以俟堂成
之岁月则永乐某年某月某日也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41-0008d.png
   胜景楼记
江发岷山会蜀诸水出三峡至于荆其势盛大又合湘
沅汉沔旁引豫章诸川以汇于舒益深广不测瀰漫浸
灌而群山蔓延献奇竞秀回合拱挹皆可指数盖奇胜
之会也然舟人行旅之涉于此者往往动心悸魄于夫
江山之胜有不暇顾而城郭居民则皆逐什一之利虽
有高视远览之士则又病夫市井之嚣尘闾阎之蔽障
有不能尽其胜虽人谋之未至抑江山之秀固自有其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41-0009a.png
遇也予友黄有常居城外石滩上作新楼二间岿然出
于群屋之表后背城市前临大江无諠嚣之澒于耳蔽
障之妨于目窗户玲珑洞达轩豁启而望之凡江流上
下百里之间风浪之作止舟楫之去来蛟鼍之出没鱼
鸟之翔泳江芦浦树之纷纭渚云岛雾之开阖四方之
人相易而往还者皆在几席之下而江南数郡之山自
匡庐以及于九华累累相联属秀出者如芙蓉横列者
如屏幛熊罴伏而虎豹蹲鸾凤翔而蛟龙走千态万状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41-0009b.png
一举目而尽得之呜呼何其乐也予居泰和泰和登览
之最胜者曰快阁其名闻于天下久矣予家居时数游
焉俯瞰澄江远视秀岭胸中为之浩浩然乐也去年冬
买舟上京师冒风雪犯波涛恐惧惴慄踰月始至舒登
有常之新楼而复得胜览焉其喜盖可知矣为之流连
数日而后去及至京师有职事之常夙兴夜寐以自效
玉堂天上之贵虽非区区江湖之远之可比然营职之
暇追思游览之胜亦未尝不慨慕其中夫常得山水之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41-0009c.png
观者不知乐之为乐也惟涉险阻限拘絷者然后知之
今有常以垂老之年而当太平无事之日得优游于此
楼以观景物之奇胜岂可不知所自乐哉予于有常有
世契故为名之曰胜景楼而求中书舍人陈登为书三
大字使揭于楣间又为之记如此他日以老病赐归田
里再登斯楼尚当为有常赋之也
   德寿堂记
新淦为临江大邑论邑之巨族则称长牌廖氏论其族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41-0009d.png
之贤则首称必达翁盖廖氏世有诗礼之训而翁尤惇
德乐善其于言行必审礼度义未尝有所苟雅好宾客
而亲重士大夫教诸子孙必以孝弟忠信四子绍基存
基荣基振基诸孙十一人而绍基子建略为之长皆能
承翁之教以克有成立翁年八十八而精明不衰饮食
起居康强如少者诸子孙所以奉其口体而悦其心志
盖无不用其情佳时令节奉觞上寿欢欣和乐之意蔼
然充溢于其家又自谓翁之寿皆盛德所致名其堂曰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41-0010a.png
德寿之堂闻者莫不以为宜既而建略来京师因刑科
给事中廖君安止求予记予谓洪范五福其一曰寿而
必本于攸好德盖寿而后能享诸福然非德备于已则
岂能获寿于天德其本寿其效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之
篇美君子之德而祝其寿曰遐不眉寿曰德音是茂言
君子之必得其寿以其德之盛也又曰遐不黄耇曰保
艾尔后言君子之德盛岂惟必得其寿亦足以保养其
子孙矣今翁寿考康宁训迪子孙俾克裕其家优游以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41-0010b.png
享和平之福其德有诸已可知矣以是名堂斯不亦称
情也哉抑考之南山有台作于武王之世武王胜殷遏
刘天下之治未久也诗人美君子之德而祝其寿与燕
及其后世者愿之也愿之者未然之辞也我国家之定
祸乱兴太平七八十年于今矣天下之人沐浴仁圣之
膏泽而兴于行谊享其寿考长育其子孙熙然自得于
幽远间旷之地者诚多惟其子孙不能皆如廖氏之才
是以不能彰厥美而期于远则予于斯堂安得不深嘉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41-0010c.png
之哉然此非独以著翁之德而为廖氏美观也由是推
之圣明之钜美在焉予为之记而备及之后世欲知今
日之盛览此亦可以见矣
   宿州重修庙学记
宿州儒学在州治东元至正十一年所建也兵乱学废
国朝洪武三年吴彦中知州事当太祖皇帝更化之初
偃武修文之日乃重修庙学以奉祭祀择州人子弟之
俊秀者讲肄于学中然以民力未尽纾不能大有所为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41-0010d.png
故庙学虽新而无华美之观覆之以茅加涂塈而已其
后盖尝治之岁久而益坏永乐十五年州守徐宗威复
新之其所覆如旧历二十馀年而又坏正统初元监察
御史彭君勖奉命董南畿教事至宿州谒先圣庙退而
周览学舍慨然叹曰宿畿内大州而庙学弊陋如此何
以称朝廷尊崇圣道乐育贤才之意州之长贰其亦能
动心否乎于是知州王永隆同知吴节慨然任其事各
出已俸以为倡州民之好事者亦作而应之富者献赀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41-0011a.png
贫者效力市材命工并手偕作未成而永隆去今守郑
侯祥继之协力一心夙夜不怠于是正殿两庑明伦之
堂授业之斋次第皆成圣贤像位既为龛以蔽尘坌又
作屋三十间以为诸生退休之所悉陶瓦覆之缔构坚
密制度弘伟其诸祭器旧皆苦窳黟黑今尽易之洁白
华好他器所宜有者亦无不备盖始于某年某月某日
而以某年某月某日讫工既完学正林同谂于众曰宿
有庙以来至于今久矣非不屡治而新之然皆因循苟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41-0011b.png
且取具于一时不足以贻久远今幸得贤御史以兴学
为亟而州之贤长贰又能祗率以成之使七八十年靡
敝之馀一旦易而为盛观其功岂小哉不为之记则后
之人亦孰知其所以然者乃具本末为书因宿州卫经
历王某来京师求予文刻之石予谓学校贤才之所自
出盖治天下之本也然贤才之所以成必本于圣人之
道读书以明道体于身行于家达于乡党州闾自伦谊
之大至于应事接物之常而皆不悖焉则贤材成治本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41-0011c.png
立矣岂徒文辞之习而已哉其望于学校如此故虽有
常法而又专置风宪官以督励之彭君独能以教事为
已任所至进诸生相与讲明斯道必使身体力行而文
辞之习亦不废其斯所谓善教者欤宿之庙学虽其州
长贰克协以成功然非彭君劝勉于前莫有能兴起之
者则君之于宿盖厚矣凡学于此者进而瞻道德之容
退而考礼义之实本末兼尽细大不遗出而用之真足
以兴道致治然后不负圣天子教育之德与诸贤兴造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41-0011d.png
之力督励程劝之心若徒加意于文辞而不本于道自
谓无忝焉者君子弗贵也予旧识学正于成均而知其
文行故为之记以告来学之士且以相其成亦使后之
人有考焉耳
   贞节堂记
成周著旌表之令凡有善者则旌之盖褒其已能而劝
其未能者所以淑人心厚风俗此为治之本也夫天理
之在人无不同也而何待于劝哉盖天理同而气质异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41-0012a.png
固有不待劝而能然亦有劝而后能者为治者欲有以
淑人心厚风俗其可已耶昔太祖高皇帝知治道本于
此常诏天下求忠孝节义之人旌表之著为令洪武丁
卯泰和县大夫列上其属之行著者而节妇严氏与焉
既以贞节表其门矣永乐中修高庙实录直与执笔其
间凡天下旌表者例皆得书盖推高皇帝之德以劝励
天下后世而岂私也哉严氏泰和北门胡祖与妻也归
祖与生子仲宣仅四十日而祖与亡人多劝其改行严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41-0012b.png
氏抱幼孤痛哭剪发自誓不更嫁安贫守义志若皦日
仲宣长奉严氏甚孝复以贞节名其堂严氏年八十三
而终予谓妇人之事人也必守柔顺贞固之德以终其
身故夫死不嫁恒之六五曰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释
之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此其道可知矣嗟夫人之
所以为人者具是理而已故虽不能无欲而有理以胜
之禽兽不知有理而惟欲之从故饮食相逐牝牡相乱
荡而不可制人不如是也人而至于欲肆而理亡则亦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41-0012c.png
奚择于禽兽哉若严氏宜为世之所表也虽然吾邑礼
义之邦也闺门之内幽閒贞静言动以礼自防如严氏
不少朝廷之治动遵成宪将见旌表之门相接于里闾
史氏之笔不一书而已也仲宣既卒其子绅等因予友
贵州按察佥事郭公绪以贞节之堂求为记故为记之
亦因以劝夫未能者焉
   勤织堂记
兵科给事中蒋君性中迎其母太孺人来京师作堂以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41-0012d.png
居之而以其禄敬养焉且图古之孝者如老莱子之类
于壁而求诸公之诗朝夕歌之以为娱太孺人为之喜
而告之曰吾闻古之大贤有以养志为务者汝盍亦成
吾志吾昔壮时勤于纺织助汝父以兴其家汝父弃遗
而汝孑立无厚赀吾纺织愈勤朝而丝缕暮而布帛凡
家之用皆赖焉今幸汝读书成立而吾已七十八矣不
复能有为汝宜记吾勤苦以劝汝子孙吾志足矣性中
再拜受教遂名堂曰勤织之堂间过予道其事而求文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41-0013a.png
为记予闻古之女子必有业盖衣食者人道之大端衣
女子事也虽或有贵贱而所事则一是故上而皇后诸
侯之夫人与卿大夫列士之妻莫不以织纴纺绩为事
自庶士以下至于闾巷之妇人女子则又加勤焉盖无
有佚居慢游而废事者此成周之时惇本尚实治化之
所以盛风俗之所以淳也数世之后先王之教衰于是
有休其蚕织而预外事如大雅之所刺者则其下可知
迨至春秋则又有甚焉森然法度之言仅见于公父文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41-0013b.png
伯之母于乎其贤哉夫文绣纂组虽亦女子之事汉以
为害于女红而禁之然则纺织固女事之本为女子者
所必当务也今复于性中之母见之则性中之母其亦
公父文伯之母之俦欤国朝谨于内治勤俭之风闻天
下天下莫不悦从然太平之日久矣仕者之家侈靡閒
放之习滋而机杼力作之意怠不可谓无也有若太孺
人者岂不诚贤矣哉性中奉其教成于家形于邻里达
于姻戚故旧闻者莫不兴慕而愿学则非止一家之福
卷一 第 23a 页 WYG1241-0013c.png
其有裨于治化岂小哉故予于斯堂而乐为之记盖冀
贤母之教成也
   安庆府重修庙学记
古之治天下者必切于教民学校教之地也是故三代
之兴莫不有学而其所教则以明人伦为本人伦正而
天理行则天下治矣我太祖高皇帝统御之初即诏天
下皆立学择其人之俊秀者俾学于其中读圣人之书
以求圣人之道而施之人伦日用之间列圣相继前后
卷一 第 23b 页 WYG1241-0013d.png
一揆治化之盛于今几百年矣安庆府学在郡城中旧
有庙以祀宣圣皆洪武二年所建也历岁既久日就弊
坏莫有缮治之者宣德中工部侍郎周公受命巡抚畿
甸诸郡而兵部郎中邓君浩实辅行至安庆谒焉大以
摧压为惧慨然思一新之即出俸赀以为倡邓君力赞
其决然当时无有能任其事者周公为之经营计画凡
可节缩以充用者靡不尽其心如此凡五六年而王侯
璜来为守公素知其才即以任焉侯曰此璜事也而乃
卷一 第 24a 页 WYG1241-0014a.png
以烦公其敢不勉亦出所有以助费而同知史侯祥通
判吴侯简罗侯绣推官刘侯善与郡之僚属及诸县令
佐若怀宁宋显等与好义之民各随丰约出货泉来助
周公乃与王侯益得以施其智遣人于荆湘市大材求
工师于南京凡瓴甓丹碧之类必致其尤良者而诸董
率之人皆协力以劝相之周公及邓君则往来程其功
而资其所不及先作大成殿及两庑肖圣贤像貌高明
弘壮端重严整东南诸郡莫先焉其明伦之堂授业之
卷一 第 24b 页 WYG1241-0014b.png
斋师生燕息之舍凡门廊厨库庙学所宜有者莫不毕
备盖始于正统五年十二月甲申而以正统某年某月
某日讫工于是王侯以书来京师告予曰庙学之建实
侍郎公之惠而璜辈薄效其力今巍然焕然足以经久
而不坏诸生得从容讲学焉敢请文以刻诸石使后之
人知是役之所由成且俾学于是者思自勉以称今之
意愿先生有以启之予谓圣人之道有体有用仁义礼
智之德之充于已者其体也自伦谊之大至于应事接
卷一 第 25a 页 WYG1241-0014c.png
物之常施之各适所宜者其用也诵经传之微言求其
当然者而尽心不懈则学斯成矣发而为文章廓而为
功业盖无所不可古之君子皆然彼以记诵剽掠为事
者非学也然则今之游于学校者其所事可知矣安庆
为畿内大郡旧志称其风土清美而余忠宣公阙亟称
其人天性忠义风土清美则当产秀杰之士天性忠义
则当无奇邪之习以如是之人而游于学宫求古人之
所学者而学之则何患不可及哉此今之所望于学者
卷一 第 25b 页 WYG1241-0014d.png
也予闻之道一而已师于古而验于今忠宣守安庆去
今未久也孝于亲忠于君勋德之茂节行之著文章之
美诚无愧于古君子其遗风馀烈犹有存者诸生近法
忠宣而远思古人以成其学出而用之真足以兴道致
治则无负朝廷教养之德与诸公修学期望之心故为
记之俾刻之庑下以俟周公庐陵人名忱字恂如学道
君子也故深能体上意所至以兴学为事王侯代郡人
字子玉始取进士入翰林至是以贤举升今官始至即
卷一 第 26a 页 WYG1241-0015a.png
能笃意于学校可谓知本矣是皆可书者若凡预兹役
而有劳效者则载之碑阴
   开平卫新建庙学记
开平卫治在独石古灵州之地也距居庸关盖千馀里
游击将军左参将都督同知杨公作镇兹土士马精强
号令严整敌人畏服边尘不惊尝自念曰此非臣下之
力也圣天子威德远畅致兹宁谧故洪等皆得相安于
无事当勉图所以报今朝廷有兴学之令而军中子弟
卷一 第 26b 页 WYG1241-0015b.png
多聪明才俊讲武之暇若使更读儒书益知尊君亲上
以攘外安内岂非万世之策哉即奏疏请设学校如内
郡上从之公遂以馀力伐材鸠工作大成殿两庑戟门
棂星门及神厨神库殿后作明伦堂堂东西作志道依
仁二斋又作文昌庙及教官之居以正统八年六月某
日经始而以某年某月某日成总之为屋七十间皆坚
壮邃密缭以周垣圣贤像貌塑绘如制其诸器用靡不
毕具又得教授杨文训𨗳綦俊为之师愿学之士凡六
卷一 第 27a 页 WYG1241-0015c.png
十馀人讲诵圣经贤传以明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尊卑
贵贱之等是非好恶之公体之以实心见之于实行且
深究夫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之要以达
于时措之宜将佐吏士环而听之皆欢忻鼓舞感上之
德与公之赐期必底于教之成而后已既而复相与请
曰公之为此伟矣不托之金石则后孰知其自公始乎
且无以维持之亦安能久而不坏哉宜有文以示后人
公于是遣其经历张某来京师请予文刻诸石嗟夫独
卷一 第 27b 页 WYG1241-0015d.png
石穷边绝域也自昔以来荒烟野草狐狸豺狼之迹交
道聚庐托处之人无有也恶睹学校之教哉我朝列圣
统临万邦皇上继志述事仁行如春威行如秋薄海内
外无间远迩悉顺悉臣然犹慎边防固封守所以严中
外之限也而独石则以委公宿重兵而镇之莽然荒秽
垦为良田由是边庾充实士气百倍辅以奇谋异策坚
甲利兵故所向有功今复设学以教合文武二道而兼
用之其规模益远且大矣古之欲用其人者必先教以
卷一 第 28a 页 WYG1241-0016a.png
仁义礼信而欲立帅者必以悦礼乐敦诗书为上今之
道犹古之道也公其笃慎不忘从学于是者亦务体其
心而自勉以成厥功则上不负天子而名立于后世矣
公名洪字宗道广陵人后来继公者其亦体公之心哉
   世德堂记
吉水王佐功载署刑部员外郎有名于当时间过予言
曰佐右军之裔唐御史大夫文庭之二十一世孙也惟
我祖宗传世之远其善庆之积可知矣自六世祖槐轩
卷一 第 28b 页 WYG1241-0016b.png
至高祖德翁以及先祖泰然处士先考好信先生皆服
仁佩义恂恂敬让其德之修于已而及于人者未之或
间故先考尝以世德名堂盖彰前人之美且勉善继于
将来也佐服膺不忘而思传之远敢请记于先生夫君
子之所以兴其家者岂有异道哉务德而已矣其传之
久近必视其德之浅深浅不足言也深岂一日之积哉
是故为贤子孙者既赖前人之德以有立则必思善继
而不穷其德有继则其传也益远矣易曰积善之家必
卷一 第 29a 页 WYG1241-0016c.png
有馀庆积之云者累累而蓄之非一世一人之善也积
之之久则其庆有馀矣王氏自晋唐以来至于今其历
年之多子孙相传之久如此岂一世一人偶有片善之
可见者所能哉礼曰先祖有美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
传不仁也今功载之考能知其祖之美而取世德以名
堂可不谓之明矣乎功载又欲托诸文字而以传之远
不谓之仁不可也父子相继不替而引长之辟之江河
之流奔放肆大必极其所至而后已则夫世德之堂不
卷一 第 29b 页 WYG1241-0016d.png
亦光远有耀哉抑又闻之前人之德不可以不继而不
可恃也负恃其德而不知所以继未有能善其后者晋
之栾氏是已以武子之德而不能庇其孙则黡之汰虐
祸之而亦恃之罪也武子之德晋人思之如甘棠之思
召公而犹不足恃况下于武子者乎由是观之为人子
孙者其所务可知也故因记斯堂而道之
   齐寿堂记
安成嘉溪王氏始自连岭而分诗书礼义之家也至今
卷一 第 30a 页 WYG1241-0017a.png
充荣处士十二世矣处士惇尚儒术淳谨而宽厚其事
亲至孝处堂从兄弟如同产抚子侄一以仁遇宗族乡
党笃于义至于臧获下人待之各有恩且乐推馀财以
振人之急然所行皆出于诚意诞谩苟伪之习未尝萌
于中尤乐恬旷耻以尘俗自溷凡二三十年不一至城
市而士大夫多喜从之游处士亦乐与为友娱意山水
之间留连觞咏至累日不厌盖嚣然自得配刘氏前溪
右族以柔顺相夫而勤俭以治其家故家政益修而家
卷一 第 30b 页 WYG1241-0017b.png
业益裕凡处士之所欲为皆能成其志乡人之贤者论
王氏之所以盛既归德于处士而亦推本于内助之贤
今年皆七十而皆康强无恙于是名其所居堂曰齐寿
盖喜其偕老于此堂而并受其福也其子理取进士官
京师过予道其事而求文为记予谓孟子论三乐以父
母俱存为之首盖父母俱存人之所甚欲而不可必得
者也今俱存而齐寿天下之幸莫加焉此理兄弟之所
甚乐也而乡之士大夫乃举以名其堂是岂但乐其乐
卷一 第 31a 页 WYG1241-0017c.png
盖有颂祷之意焉周之诗人于其所敬爱者则必以寿
祝之盖敬爱之至非寿无以致其意也则夫士大夫所
以敬爱于理之父母者亦可谓至矣然人子之敬爱其
亲又非常情可及所以冀其寿考而享有诸福必至于
悠久盛大而后已岂以十百为限哉夫德者寿之本理
之亲既修诸已而得于天矣理兄弟将何以增益哉充
其敬爱之心以敬爱其身而益勉于德焉使人皆曰是
子也贤盖父母之德教使然也不亦光显有誉哉小雅
卷一 第 31b 页 WYG1241-0017d.png
所谓德音是茂则不惟有无期之寿亦将保艾尔后矣
此处士之志亦理兄弟之所乐闻也欤故为之记而并
著之使揭于堂上
   耕乐记
大观在泰和县南之冯岭去县六十里而近山山皆雄
拔秀整外固而中宽长溪流其中溪傍皆良田沃壤宜
粳稌泉涌溢四出凡田与之平者皆灌溉不竭若水之
就下则畚土壅溪而溪流逆走旁射馀田皆饫足然后
卷一 第 32a 页 WYG1241-0018a.png
决而纵焉由是无水旱之虞而田皆常稔其利之入亩
率踰二钟他之所产不及也彭氏居其地凡田之美者
多属焉享其利十世矣予未尝造也然闻其先世多质
厚长者其言行必依于孝弟忠信非公事未尝至县庭
惟课童奴耕稼以自乐盖有先民之遗风予慕之今年
存文以事来北京间过予相款洽因曰农家者流达人
多厌苦之而未知其乐也吾为公诵焉当春阳既畅时
雨间作土膏发而泉脉动则相与祈年于社而受神之
卷一 第 32b 页 WYG1241-0018b.png
赐合樽促坐献酬交错已足乐矣于是举趾而耕既种
而莳之粪溉有时耘耨有节当风日和煦之际吾往观
焉郁者达稚者秀日异而月不同诚若有相之者其乐
加焉及大暑既至大火西流向之达者皆颖而实矣秀
者皆坚而好矣然其黄者盖弥望而不可穷于是刈
以归珠颗玉粒充盈乎仓庾乃为酒食以祀祖考礼神
明而父母妻子臧获以下皆忻然自得此其乐何如也
况四时之间草木花卉果蓏蔬茹鸡豚鹅鸭牛羊鱼鳖
卷一 第 33a 页 WYG1241-0018c.png
之类各得以遂其性蕃滋肥腯足以充吾欲而不待外
求其乐之极虽千户侯不易也今圣明在上一意于养
民深仁厚泽洽乎远迩覆载如天地保育如父母追呼
发召之声不接于耳诛求逮系狼狈窘迫之态不接乎
目和气感召计吾大观之所穫当倍蓰于昔则吾徒之
乐岂比昔而已哉皆上之赐也吾岂敢忘耶嗟夫存文
之智识贤于人盖远矣安其位之常而享其乐之所当
得而又不忘乎上之赐岂非诗之所谓髦士者乎昔尧
卷一 第 33b 页 WYG1241-0018d.png
之时康衢老人击壤鼓腹不知帝力之加存文既知之
则今之归与乡人老长杯酒相欢道岁事之丰成而侈
太平之盛观醉饱之馀必有歌咏足以继康衢之谣者
其谨录之使后世有考也因书其说以为耕乐记
   东轩记
沙湖萧九渊甫作小轩于其居之东而置简册焉因名
之曰东轩以书来京师属予记夫君子之自处必有以
安其身而乐其心安其身者居室之华所以庇乎外乐
卷一 第 34a 页 WYG1241-0019a.png
其心者景物之美足以适乎中然后有以自得而可进
于道是岂常情所能哉非有世业之资世德之训不能
也萧氏居沙湖久矣世以德谊为望于乡邑不特赀产
之富也盖其原田衍沃有粳稌黍稷之饶湖水映带有
鳞介羽毛之聚养生之具一不待外求故其先君子累
世虽不仕然皆力仁义而敦诗书其善之积充于家而
及于其乡之人九渊甫熟于见闻思有以裕于已而承
其先以东名轩其意盖广矣东以地言也想夫杲日初
卷一 第 34b 页 WYG1241-0019b.png
升群动未作氛翳豁开万里一碧九渊甫开轩而望焉
以旦气之清明当天宇之澄穆尘累未接襟怀旷如则
所存所行岂不天理浑然哉以是裕于已而承其先君
子之事也夫轩之搆在东而其向则西地之有东西犹
人性之有仁义尧舜之道亦仁义而已其实则在于事
亲从兄由事亲推之至于仁民爱物皆仁也由从兄推之
至于敬长尊贤皆义也又推其极至于无所不爱亦无一
事不得其宜者则仁义不可胜用矣九渊甫之居是轩
卷一 第 35a 页 WYG1241-0019c.png
与后人之至此者其所务可知矣岂徒取快一时而已
哉予去沙湖三十年东轩之作盖不能知姑衍绎其说
为之记他日乞身南还从九渊甫从容其中而观其德
之所至尚当援笔赋之未晚也
   环秀堂记
吉水王端为常熟教谕将之官介其亲戚大理丞廖君
来告予曰端家吉水之金塘久矣先祖立雪翁徙故址
之东凤冈之麓先人固隐又辟地作堂以尽山川之胜
卷一 第 35b 页 WYG1241-0019d.png
而名之曰环秀盖凤冈在其后苍翠奇拔左右骞翥如
凤凰举而羽翼张前挹金塘湛然黛蓄又其前则鳌峰
也森耸罗列纡青缭碧上入云际大江东流经其下远
而望之沧波瀰漫与天一色皆斯堂之胜槩也惟先人
之为此盖劬躬殚力而后成之敢请文为记以示后人
俾世守之永勿坏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故君子
之卜宅必相其宜然后安而善观人者亦必观其所处
果能得山水之胜而当清淑灵秀之气之所萃其人必
卷一 第 36a 页 WYG1241-0020a.png
英伟不常有以乐其心而裕其后矣王氏名堂如此则
其地之美与固隐之所以乐其子孙之所以蒙其福者
皆可知也虽然环秀者秀之见于外者也其钟于人者
盖有矣山川之秀钟于人此聪明才俊之所由出也聪
明才俊出乎其间益以诗书之训礼义之习乃所以成
其美也得其秀而质美矣然成之之功或未至则恶睹
夫秀哉其见于外者亦何所乐哉初堂之未建也山川
之气固已萃于此而钟于人矣及固隐作堂独取夫目
卷一 第 36b 页 WYG1241-0020b.png
之所接者名之岂以为环于外者易见而钟于人者难
名邪抑亦欲其接于外而契于内邪然则后之居此者
其尚敬念之哉因其生质之美而力学以成之观山以
益吾仁观水以益吾智出而用于世则事业显而名闻
流环秀之堂岂不光远有耀哉故为之记而并告之
   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正统八年十一月苏州府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成其
十一世孙都察院照磨子易具事始末属直为之记盖
卷一 第 37a 页 WYG1241-0020c.png
公苏人也曾祖徐国公祖唐国公考周国公皆葬苏之
天平山公尝请于朝改天平山白云庵为白云禅寺世
度僧守焉作祠于寺之右以奉祀事至公之子孙又作
祠于是祠之南以祀公然忠烈之名未有也宋自元昊
反西鄙骚动师出无功乃命公经略公选将练兵筑城
寨垦屯田据其要害示以形势招徕属羌恩信大洽决
策取横山复灵武元昊势屈乃请降西人仰公之德服
公之化皆为公置生祠公薨相与哭于祠下者累日不
卷一 第 37b 页 WYG1241-0020d.png
绝宣和间宇文虚中为庆帅言公忠于朝廷其功烈显
于西土至今犹庙祀益虔然庙未有额徽宗命以忠烈
名之且为题其榜凡庙之在西者皆易以新名然苏犹
未有也绍兴以来西土皆陷忠烈之庙越在异邦苏之
守令与其士大夫谋曰苏公故郡也而天平山则公祠
坟在焉公之精神必往来乎此乃更作新庙揭忠烈之
榜于庙门由是苏始有忠烈庙每岁上已郡县长吏率
其属致祭庙坏元至正乙酉嗣孙邦瑞士贵复新之末
卷一 第 38a 页 WYG1241-0021a.png
世兵乱燬焉踰八十年未有能复之者至是工部侍郎
庐陵周公忱巡抚至于苏而监察御史刘君甄刘君仕
昌郑君颙皆以事莅焉郡守李侯从智来会政事之暇
语及兹庙因相与叹曰公之德业著于当时传于天下
后世不系乎庙之有无也然表先正以仪来今使后生
小子得瞻其庙貌想其精忠伟烈而兴企慕之心则庙
亦不可无也乃各出赀俾吴县令永嘉叶锡图其成锡
毅然以身任之殚心尽力规画处置凡邻邑之令佐皆
卷一 第 38b 页 WYG1241-0021b.png
以赀来助市良材命众工为堂前后各三间以奉公及
三世先公像东西厢如其数以藏祭器而斋宿寓焉壮
丽严整有加于昔中作石桥桥南左右为碑亭前作大
门榜曰敕赐范文正公忠烈庙经始于是年九月初九
日阅两月而庙成直闻之士之能任天下之重者必以
天下为心心之欣戚主乎人而不私于已是以天下为
心者也以天下为心则人庶其有济矣初公未显时已
欲任天下之重若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卷一 第 39a 页 WYG1241-0021c.png
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
同其乐此岂小丈夫然哉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犹
已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已饥之公之心犹是也故
其德业之盛不愧乎古人岂特著于西土也哉呜呼士
不以天下之重自任者多矣不以天下之重自任则其
所存所行一主于为己人之利害不少概于其心而又
悻悻然自以为得功烈之卑无足怪也而所以为士者
果当如是耶然则公之孙与邦之人士及四方之来者
卷一 第 39b 页 WYG1241-0021d.png
拜公之庙慕公之功业必当师公之心充之以仁义而
力行之于公其殆庶几乎故为之记而道予之所闻使
刻诸石以告焉凡以赀来助者其姓氏皆载之碑阴
   积庆堂记
积庆堂者鸿胪卿杨君思敬新作之堂也思敬初有宅
在南薰坊其居也久矣而廛市之喧日相闻且生齿之
繁不足以容也求吉地处焉张氏有园若干亩在明时
坊幽雅閒旷无嚣尘之杂然以为弗便于已也欲售焉
卷一 第 40a 页 WYG1241-0022a.png
乃归重价而得之相方定位度材命工作奉先之祠礼
宾之堂寝处之室子孙之舍栖书史有斋植花卉有亭
库庾厨厩之类凡所宜有者靡不毕具缭以周垣前为
重门材则求诸商旅之市工匠百役之人各因其暇而
募焉瓦甓坏钉黝垩丹漆诸物不间小大贵贱悉以财
致之一夫之力一毫之费无所仰于人总为之屋若干
间计其直与佣及饮食之资凡用白金若干两而后成
经始于某年某月某日而以某年某月某日讫工高明
卷一 第 40b 页 WYG1241-0022b.png
华好称其为公卿大夫之居思敬乃治酒肴盛宾客于
此堂以落之请名于少保杨公公曰思敬遭遇圣明以
才行显享富贵者四十馀年而经营缔构其盛如此皆
其尊府德善所致思敬又能继之也宜名堂曰积庆之
堂众皆曰然因请记于公公不果作至是思敬以属予
予何能申其义哉夫庆者福之谓而善其本也孔子曰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之云者岂一人一事之美哉父
子祖孙皆躬行仁义而世济其美夫是谓之积譬如为
卷一 第 41a 页 WYG1241-0022c.png
山始于一篑累累而加焉其用力不怠则高九仞不难
矣庆之积而有馀者由善之积无已也苟或戾而止焉
则福庆之及于后安能无间哉昔尝闻之晋之栾氏贵
卿之家也武子之德晋人思之如甘棠之思召公可谓
盛矣子黡以汰侈继焉故咎及其孙而偾其家由是观
之前人之德虽盛而贵于能继善继而不穷则其庆有
馀矣杨氏德善之积今已受其福而及于子孙为子孙
者服诗书礼义之训惇孝弟忠信之行亲君子远小人
卷一 第 41b 页 WYG1241-0022d.png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以求无忝于祖考则可谓善继福
庆之来当益盛而斯堂也光远有耀矣夫欲记其事以
传诸远俾子孙百世守之思敬之意也为之记而不以
告非忠于言者也故为述其积累之勤与夫创造之难
如此以示其后之子孙庶朝夕览之而自励也
 
 
 抑庵文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