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948-04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小学绀珠卷二
            宋 王应麟 撰
  地理类
   五帝三王都
少昊都曲阜 颛顼都濮阳 帝喾都亳 尧都冀
舜都蒲 夏都安邑 汤都亳 周都雍洛 (文中子/中国五)
(帝三王所自/立也注云)
卷二 第 1b 页 WYG0948-0407b.png
   四极(八极/)
泰远(东/) 邠国(西作邠说/文 份) 濮铅(南经濮山/海 作獛) 祝栗(北/)
 (尔雅四方极远之国亿晋地理志八纮之外名为八/极八极之广东西二 三万一千三百里南北二亿)
(三万一千/三百里)
   四荒(八荒/)
觚竹(北/) 北户(南/) 西王母(西/) 日下(东/) (尔雅四方/昏荒之国)
(南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列子云远在八荒之外淮/ 子四海之外有八泽八泽之外曰八埏八埏之外曰)
(八/荒)
卷二 第 2a 页 WYG0948-0408a.png
   四表(尧典注四外/)
嵎夷(东表/) 南交(南表/) 昩谷(西表/) 幽都(北表/)
   四方
(震/)西(兑/)(离/)(坎/) (诗四国四方之国也/ 并中央为五方)
丹穴(南/)空桐(北/)太平(东/)太蒙(西/) (尔雅/)
   四维
东南(巽/)东北(艮/)西南(坤/)西北(乾/) (并四方为八方又曰/八荒八宇八极八区)
(纮淮南子九州外有八纮八纮外有八极赋扬雄传八/ 注八方之纲维八区注八方也 东京 威振八宇)
卷二 第 2b 页 WYG0948-0408b.png
(注八方区宇四八鄙四方与四角天八灵八方之神相/校猎赋八镇 方四隅一镇在中 子居之 司马)
(如传八/方之外)
   六极(又曰六合/) (六区/) (六漠/)
上下四方 (荀子宇中六指谓之极注上下四方秋庄/子天有六极注四方上下 吕氏春 神)
(通乎六合注四方上下幕楚辞远游周流六漠注谓六/合 汉郊祀歌纷云六 张衡思玄赋六区注六合)
(四班固典引光被六幽注六合幽远之地今纂要天地/ 方曰六合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 谓之宙)
   八埏
地之八际(埏音延/溯八埏) (司马相如传下/淮南子作八夤)
卷二 第 3a 页 WYG0948-0408c.png
   五方
四方 中国 (尔雅志内则六年教方名注东西南北/ 汉 八岁学五方注辨五方之名)
中国 夷 蛮 戎 狄 (王制五/方之民)
   九州
东南神州曰农土 正南次州曰沃土 西南戎州曰
滔土 正西弇州曰并土 正中冀州曰中土 西北
台州曰肥土 正北济州曰成土 东北薄州曰隐土
 正东阳州曰申土 (淮南子九周礼疏曰自神农已/上有大 州柱州迎州神州之)
卷二 第 3b 页 WYG0948-0408d.png
(等至黄帝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禹驺衍/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之序)
(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有/裨海环之一区中为一州如此者九有大瀛海环其外)
(立春秋命历序人皇氏分九州神农始/ 地形甄度四海祭法共工氏霸九州)
   五属十连
五国以为属属有长 十国以为连连有帅 三十国
以为卒卒有正 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 八州
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 (王制法/汉刑)
(志州有牧州汉表/注九伯九 之牧)
卷二 第 4a 页 WYG0948-0409a.png
   九州(九牧/)
(尧所/都)(济河/)(海岱/)(海岱/及淮)(淮海/)(荆及/衡阳)(荆河/)
(华阳/黑水)(黑水/西河) (书禹贡禹别九州而左传九牧九州/之牧 始冀次兖 终于雍言治水)
(之序禹贡有青徐梁而无幽并营尔雅有徐幽营而无/青梁并职方有青幽并而无徐梁营三代不同故也)
(朱子曰中古之地但为九州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舜即位分十有二州)
   十二州(十二牧/)
冀 兖 青 徐 荆 扬 豫 梁 雍 幽 并
 营 (舜典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吴氏曰在禹治/水之后 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
卷二 第 4b 页 WYG0948-0409b.png
(王书正义曰禹登/ 位还置九州)
   殷九州(又曰九有/) (九围/)
(两河/间)(河南/)(河西/)(汉南/)(江南/)(济河/)(济东/)
(燕/)(齐/) (尔雅注此盖殷制式商书九有之师之商/颂奄有九有帝命 于九围注九州 界)
(梁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荆/ 雍豫徐扬惟青兖冀属纣)
   周九州
(东南/)(正南/)(河南/)(正东/)(河东/)(正西/)(东北/)
(河内/)(正北/) (周礼职方氏辨九州之国近职方氏/始扬次荆而终于并言远 之序)
卷二 第 5a 页 WYG0948-0409c.png
(周/)(晋/)(卫/)(齐/)(鲁/)(越/)(楚/)(秦/)(燕/) (吕氏/春秋)
(县后汉赞九/ 注九州也)
   五服(虞夏/) (周/)
甸 侯 绥 要 荒 (书益稷禹贡百每服五百里/五服二千五 里南北东西)
(相距五千里益稷篇言/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侯 甸 男 采 卫 (书周官六年五服一朝谋康/诰曰云云 国语祭公 父)
(曰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
   九服(周/) (又曰九畿/)
卷二 第 5b 页 WYG0948-0409d.png
侯 甸 男 采 卫 蛮 夷 镇 藩 (周礼职/方氏辨)
(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九畿之籍方千里曰国畿) (其外方五百里内大司马/自商以前并畿 为五服)
(周公致太平除畿内/更制天下为九服)
   六服(周/)
侯 甸 男 采 卫 并王畿 (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 禹贡)
(五服通畿内周制/五服在王畿外)
   五岳
(在兖/州) 衡(在荆/州) 华(在豫/州) 岳(在雍/州) 恒(在并/州) (周/礼)
卷二 第 6a 页 WYG0948-0410a.png
(大司/乐注)
泰山(东兖州岱乂/曰岱宗 山)华山(西华/州)衡山(南衡州即尔雅霍山/为南岳 天柱山按)
(霍山在今寿州六安县天/柱山在汉庐江郡灊县)恒山(北定州帝又曰常/山汉文 讳改)嵩山
(中河南府太尔雅嵩/高中岳注 室山)
东岱 南靃 西华 北恒 中泰室 (说文华尔雅/河南 河西)
(岳吴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
   四岳
(东兖州/在)(西雍州/在)(南荆州/在)(北冀州/在) (左传/注)
卷二 第 6b 页 WYG0948-0410b.png
   四渎
(出岷山/ 茂州)(出昆崙/ 西域)(出桐柏/ 唐州)(沇水出王屋东流为/济 河南 汉志作)
(泲/) (尔雅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四海
东海(徐扬芒/神勾)西海(西域收/神蓐)南海(交广融/神祝)北海(青沧顼/神颛)
(太公金匮/礼记祭义)
九夷(东/)八狄(北/)七戎(西/)六蛮(南/) (尔雅萧笺/诗蓼)
北至于幽陵 南至于交趾 西济于流沙 东至于
卷二 第 7a 页 WYG0948-0410c.png
蟠木 (大戴礼五帝德高/阳乘龙而至四海)
禹使大章步东极至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
一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尽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
七十五步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
里 (帝王世纪/ 山海经)
西不尽流沙 南不尽衡山 东不尽东海 北不尽
恒山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
   九河
卷二 第 7b 页 WYG0948-0410d.png
徒骇 太史 马颊 覆釜 胡苏 简 絜 (曾氏/以简)
(絜为一其一则/河之经流也) 钩盘 鬲津 (尔雅徒孟子禹疏九/河 骇是河流本)
(道一分为八枝其许商得其三杜佑通典得其六欧阳/忞舆地记又得 一或新河而载以旧名或一地而互)
(为两说之郑氏以为齐桓塞其八流以自广碣汉王横/言九河 地为海水所渐 郦道元谓九河 石苞沦)
(于/海)
   九山
会稽 泰山 王屋 首山 太华 岐山 太行
羊肠 孟门 (淮南子秋/吕氏春)
卷二 第 8a 页 WYG0948-0411a.png
汧 壶口 砥柱 太行 西倾 熊耳 嶓冢 内
方 汶 (史记正义道九山崇书说自岍岐至敷/浅源 国语禹封 九山注九州之山)
会稽 衡山 华山 沂山 岱山 岳山 医无闾
 霍山 恒山 (职方氏九/州山镇)
   九川
弱水 黑水 河 汉(索隐/瀁)江 沇 淮 渭 洛
(史记正义道九川北禹贡/正义所导九水自 为始)
   九州名川(书子决/九川注)
卷二 第 8b 页 WYG0948-0411b.png
三江 江汉 荥雒 淮泗 河泲 泾汭 河泲
漳 虖池呕夷 (职方氏/九州川)
   九江
乌白江 蚌江 乌江 嘉靡江 畎江 源江 廪
江 提江 箘江 (禹贡释文/寻阳地记)
三里江 五州江 嘉靡江 乌土江 白蚌江 白
乌江 箘江 沙提江 廪江 (张须元缘江图口始/于鄂陵终于江 会)
(于桑/落洲)
卷二 第 9a 页 WYG0948-0411c.png
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太康/地记) 汉志在庐江郡
之寻阳县 水经在长沙下隽西北 胡氏以洞庭为
九江 曾氏谓过九江至于东陵东陵今之巴陵巴陵
之上即洞庭也考之前志沅水渐水潕水辰水叙水酉
水醴水湘水资水皆合洞庭中东入于江(贾谊书曰禹/凿江而导之)
(九/路)
   三江
吴松江 钱塘江 浦阳江 (禹贡释文韦昭云云越/语吴三江环之注 云)
卷二 第 9b 页 WYG0948-0411d.png
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
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吴地记赋庾仲/初扬都 注)
北江 中江 南江 (颜师古注/汉地理志)
岷江 浙江 松江 (郭景/纯云)
一江自义兴一江自毗陵一江自吴县(王介/甫云) 岷山之
江为中江嶓冢之江为北江豫章之江为南江(苏子/瞻云)
北江中江皆禹所导南江乃其故道故经不之志(曾氏/云)
 江至寻阳南合为一东行至扬州入彭蠡复分为三
卷二 第 10a 页 WYG0948-0412a.png
道入海(周礼职方氏扬州/其川三江疏云)
   五湖
滆湖 洮湖 射湖 贵湖 太湖 (后汉冯衍传注/虞翻云太湖有)
(五湖故谓之五湖之太湖之小支俱/连太湖兼得五湖 名在今湖州东)
长塘湖 太湖 射贵湖 上湖 滆湖 (水经注江南/东注于具区)
(谓之五湖口国语越伐吴战于五湖范蠡返至五湖而/辞越虞翻曰是湖有五道韦昭曰今太湖也书谓之震)
(泽尔雅以为具区/ 禹贡疏即震泽)
游 莫 贡 䔖 胥 (史记正义并太湖东岸五湾/吴录五湖太湖别名周五百)
卷二 第 10b 页 WYG0948-0412b.png
(馀里故曰五湖/通渠三江五湖) (职方氏扬州其浸五湖湖河渠书吴/太史公曰上姑苏望五 地理志)
(注五湖在吴有说文通释一/名具区其派 五故曰五湖)
太湖 射贵湖 上湖 洮湖 滆湖 (史记正/义或说)
具区 洮滆 彭蠡 青草 洞庭 (史记索隐/郭璞江赋)
太湖(湖/州) 射阳(楚/州) 青草(岳/州) 丹阳(润/州) 宫亭(洪/州)
   二南
周南 召南 周国本在岐山之阳(岐周今凤翔/府天兴县)文王
辟国寖广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为周公旦召公奭
卷二 第 11a 页 WYG0948-0412c.png
之采邑(扶风雍县/南有召亭)且使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
于诸侯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
汉之间莫不从化(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即今/兴元府京西湖北诸州)周公相成
王制作礼乐其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谓之周南
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不但国中而已也其得之
南国者直谓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国被于南方而不敢
以系于天子也(朱子/诗传)
   两周
卷二 第 11b 页 WYG0948-0412d.png
平王东迁之后西周丰镐也东周东都也 威烈王之
后西周河南也(王/城)东周洛阳也(成/周) (吕氏大事记解题/考王封其弟于河)
(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惠公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于是有东西二周)
   十薮
大野(鲁/)大陆(晋/)杨陓(秦阳淮南/子 纡)孟诸(宋/)云梦(楚/)具区(吴/越)
海隅(齐/)昭余祁(燕/)圃田(郑/)焦护(周/) (尔雅/)
   九薮
具区(越/)云梦(楚/)阳华(秦阳淮南/子 纡)大陆(晋/)圃田(梁甫说/文 田)
卷二 第 12a 页 WYG0948-0413a.png
(宋/)海隅(齐/)钜鹿(赵/)大昭(燕昭淮南/子 余祈) (吕氏春秋大汉/书八薮有 野)
(无钜鹿大昭薮国/语禹丰殖九)
   九泽
九泽既陂(禹贡注九州之泽/ 国语陂障九泽)
具区(杨/)云梦(荆/)圃田(豫/)望诸(青/)大野(兖/)弦蒲(雍/)貕养(幽/)
扬纡(冀/)昭余祁(并/) (职方氏九/州泽薮)
   七泽
楚有七泽其一曰云梦(司马相如/子虚赋)
卷二 第 12b 页 WYG0948-0413b.png
   万国 州十二师
州有十二师每一师领百国每州千二百国畿外八州
总九千六百国其馀四百国在畿内(郑康成说方汉地/理志黄帝 制万)
(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今左传子服景伯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存者无数十 战国)
(策颜斶曰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今乃二十四)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
都为师州十有二师(晋地理志帝尧叶/和万邦制云云)
   周千八百国
卷二 第 13a 页 WYG0948-0413c.png
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县内九十三国凡九州千七
百七十三国(王制/)周盖千八百国而太昊黄帝之后唐
虞侯伯犹存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至战国分而为七
(汉地/理志) 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见经传者百七十国
(晋地/理志) 战国存者十馀列国唯有燕卫秦楚而已齐及
三晋篡乱(帝王/世纪)
   三条四列
导岍北条(岍陇州吴山/县吴岳山) 西倾中条(山在洮州/临潭县) 嶓冢
卷二 第 13b 页 WYG0948-0413d.png
南条(山在兴元府/西县三泉县) (禹贡马融/王肃三条)
导岍阴列 西倾次阴列 嶓冢次阳列 岷山正阳
(在茂州/汶山县) (郑康成/四列)
   名川 支川
名川三百 支川三千 (庄子/)
桑钦水经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江河大川其/馀百三十五)
(是为/中川)郦善长注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为小/川) (唐六典/注天下)
(水泉三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
卷二 第 14a 页 WYG0948-0414a.png
   九州之险
四岳 三涂 阳城 大室(大音/泰)荆山 中南 (左传/司马)
(侯对晋侯山汉郊祀志自崤以东名山五太室恒山泰/山会稽湘 自华以西名山七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
(山鸿冢/渎山)
   三川
泾 渭 洛 (国语西周/三川皆震)
河 洛 伊 (秦置三/川郡)
华池水 黑水 洛水 (唐志鄜州/三川县)
卷二 第 14b 页 WYG0948-0414b.png
   二渠
一出贝丘西南 一漯川 (汉沟洫志禹酾/二渠以引河)
   五地(五土/)
山林 川泽 丘陵 坟衍 原隰 (周礼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
(孝经地之利注分/别五土视其高下)
   三壤
田上中下 冀中中 兖中下 青上下 徐上中
扬下下 荆下中 豫中上 梁下上 雍上上 (禹/贡)
卷二 第 15a 页 WYG0948-0414c.png
(咸则三壤州楚辞天问地方/九则注九 之地有九品)
   三亳
北亳(蒙亦汤所受命/ 曰景亳)南亳(谷熟都/汤所)西亳(偃师迁盘/庚所) (书/立)
(政三亳阪尹皇甫谧云/二在梁国一在河洛)
   四裔
幽州(史记幽陵穷北裔/ 共工 奇)崇山(南裔在今澧州/ 驩兜 浑敦)  三危
(西裔在燉煌餮/ 三苗 饕) 羽山(东裔在今海州朐/山县 鲧 祷杌) (舜典东左/传 都)
(赋瞰四裔/而抗棱)
卷二 第 15b 页 WYG0948-0414d.png
   五岭
大庾 始安 临贺 桂阳 揭阳 (汉书秦南有五/岭之戍注 裴)
(氏广州记/ 郡县志)
大庾 桂阳骑田 九真都庞 临贺萌渚 始安越
城 (南康/记)
   五沟
遂 沟 洫 浍 川 (周礼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 尔雅水注川曰溪注溪曰)
(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
卷二 第 16a 页 WYG0948-0415a.png
   五涂
径 畛 涂 道 路 (同上谓尔雅一达谓之道路/二达 之岐旁三达谓之剧)
(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王制男子由右妇人)
(由左车从中央注/道有三涂远别也)
   三农
原 隰 平地 (周礼大宰三农生/九谷郑康成注)
平地 山 泽 (郑司/农注)
上中下农夫 (朱子诗传/三农就绪)
卷二 第 16b 页 WYG0948-0415b.png
   六乡 六遂
百里内为六乡 外为六遂 乡 州 党 族 闾
(属乡之/ 别)遂 县 鄙 酂(作管/切)里 邻(属遂之/ 别) (周/礼)
(地官注为遂人主六遂若司徒之于六乡邻自五家之/比积之 万二千五百家之乡自五家之 积之为万)
(二千五百家之遂大费誓三郊三遂遂天/子六军六乡六遂 国三军三乡三)
   井田
九夫为井 四井为邑 四邑为丘 四丘为甸(音/乘)
甸为县 四县为都 (周礼小司徒率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 二而当一)
卷二 第 17a 页 WYG0948-0415c.png
六尺为步 步百为亩 亩百为夫 夫三为屋 屋
三为井(方一/里)井十为通 通十为成(方十/里)十成为终
十终为同(方百/里)同十为封 封十为畿(方千/里) (汉志法/司马)
(古通典商鞅佐秦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寸王制/ 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 为步)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孟子为注公田八十亩其馀二/十亩 庐宅园圃冢二亩半)
   九采
九州之牧典贡赋者(明堂位九/采之国)
卷二 第 17b 页 WYG0948-0415d.png
   四塞(四卫/)
夷服镇服藩服在四方为蔽塞(明堂位/四塞)
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周礼巾/车四卫)
   九塞
犬汾 渑阨(吕氏春/秋冥阨) 荆阮 方城 殽阪 井陉
令疵 句注 居庸(淮南子秋/吕氏春)
   五山 三丘
岱舆 员峤 方壶 瀛洲 蓬莱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其中有五)
卷二 第 18a 页 WYG0948-0416a.png
(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东海中三山/三丘乎句芒) (张衡思玄赋问/秦纪海中有三)
(神山尔王子年拾遗记三山曰三壶方壶蓬壶瀛壶/也 雅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十二土 九等
分野十二邦上系十二次(周礼大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注辨十有)
(二壤之名物/注壤亦土也)
骍刚 赤缇 坟壤 渴泽 咸泻 勃壤 埴垆
彊㯺 轻爂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声五物五/地之物 缇音低坟彊上 爂孚照)
卷二 第 18b 页 WYG0948-0416b.png
(反/)
   三采
家邑大夫之采地 小都卿之采地 大都公之采地
王子弟所食邑 (载师注畿内三等采地采颜师古曰/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 地 小司)
(徒注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五十里二十五里)
   九野
八方 中央 (淮南子通九野径/十门八方上下)
   两都(汉/) (又曰二京/)
卷二 第 19a 页 WYG0948-0416c.png
西都(长安/高祖)东都(洛阳/光武) (班固赋两都/张衡赋两京)
   三辅
京兆尹(长安/以东)左冯翊(长陵/以北)右扶风(渭城/以西)
   三河
河南 河内 河东 (汉高祖收三河士内史记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 周人都河)
(南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河南 河北 河东(后汉光武纪赞/三河未澄注)
   五邦(商/)
卷二 第 19b 页 WYG0948-0416d.png
汤迁亳 仲丁迁嚣 河亶甲居相 祖乙居耿 迁
邢 (书盘庚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商丘 亳 嚣 相 耿 (马氏说丘相/土徙商)
   八迁
契始封商 昭明居砥石 相土徙商邱 汤居亳
(书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 正义见于经传者凡四迁其馀四迁未详)
   七国形势
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
卷二 第 20a 页 WYG0948-0417a.png
北有代马 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
中九原南有嘑沱易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 赵西有
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 韩北有巩洛成
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
 魏南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
东有淮颍煮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
枣 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 楚
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
卷二 第 20b 页 WYG0948-0417b.png
塞郇阳 (史记苏秦/说七国)
   百县
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周书作雒篇里/县方百里郡五十)
乡遂之属地(月令百县注众吕氏曰春秋之时郡属于/县赵简子誓 所谓上大夫受县下大夫)
(受郡是也战国之时县属于郡/秦纪魏纳上郡十五县是也)
   四郊
郊四郊去国百里野甸稍也甸去国二百里稍三百
里县四百里都五百里 (周礼司/会注)
卷二 第 21a 页 WYG0948-0417c.png
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毛诗/传)
   三都
(季氏/)(叔孙/氏)(孟氏/) (左传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注三家之邑)
成都 广都 信都 (水经注蜀/有三都)
蜀 吴 魏 (左思三/都赋)
   三秦
(章邯邱/都废)(司马欣/都栎阳)(董翳奴/都高) (项羽三分关中/立秦三将为王)
   三楚
卷二 第 21b 页 WYG0948-0417d.png
南楚(江陵/)东楚(吴/) 西楚(彭城/) (汉书/注)
楚文王都郢 昭王都鄀 考烈王都寿春 (文选三/楚多秀)
(士/注)
   三齐
齐 济北 胶东 (田荣并三/齐之地注)
即墨(右/)临淄(中/)平陆(左/) (三齐/记)
   四齐
胶东 胶西 济南 齐 (汉五行/志注)
卷二 第 22a 页 WYG0948-0418a.png
   九国
齐 楚 荆(吴/)淮南 燕 赵 梁 代 淮阳 (汉/诸)
(侯王表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十三部
司隶(七郡河察三/辅三 弘农)豫州(三郡/二国)冀州(四郡/六国)兖州(五郡/三国)徐州
(三郡/三国)青州(六郡/三国)荆州(六郡/一国)扬州(五郡/一国)益州(八/郡)凉州(九郡/)
并州(九郡/)幽州(十郡/一国)交州(七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改)
(雍曰凉改梁曰益东汉改交阯曰交州司隶部治河南/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朔方刺史不在十三州之限东)
卷二 第 22b 页 WYG0948-0418b.png
(汉省禹/并州)
   五河
紫 碧 绛 青 黄 (司马相如大人赋越五/河注五色之河仙经说)
   五都
洛阳 邯郸 临淄 宛 成都 (西都赋五都之货/殖 鲍明远诗五)
(都矜/财雄)
   五陵
长陵(高/祖)安陵(惠/帝)阳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 (西都赋/侠传注) (游/西)
卷二 第 23a 页 WYG0948-0418c.png
(京赋五县/谓五陵也)
   八川
霸 浐 泾 渭 沣 镐 潦 潏 (司马相如/上林赋)
   五都(魏/)
长安 谯 许 邺 洛阳
   两京(唐又曰两都/)
西京(京/兆)东京(河/南)
   三都
卷二 第 23b 页 WYG0948-0418d.png
京兆(西/都)河南(东/都)太原(北/都)
   四京
中京(京/兆)东京(河/南)北京(太/原)西京(凤/翔) (肃宗元年/停四京)
   五都
上都(京/兆)东都(河/南)西都(凤/翔)南都(江/陵)北都(太/原) (宝应元/年诏)
   十九州
司 兖 豫 冀 并 青 徐 荆 扬 凉 雍
 秦 益 梁 宁 幽 平 交 广 (晋十九州/ 及水嘉)
卷二 第 24a 页 WYG0948-0419a.png
(南渡九州之地有其二义/熙以后复青兖司豫梁益)
   十道(唐/)
关内 河南 河东 河北 山南 陇右 淮南
江南 剑南 岭南 (太宗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凡州府三百五十八)
   十五道(唐/)
京畿 关内 都畿 河南 河东 河北 陇右
山南东 山南西 剑南 淮南 江南东 江南西
黔中 岭南 (开元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
卷二 第 24b 页 WYG0948-0419b.png
(置采访使凡郡/府三百二十八)
   四辅(唐/) (宋/)
同  华  岐(凤翔/府)(河中/府) (唐开元/)
(开德/府)郑  许(颍昌/府)拱 (宋崇宁/)
   四镇
扬州会稽 青州沂山 幽州医无闾 冀州霍山
(周礼大司乐注/ 山之重大者)
沂山(东州/沂)会稽(南州/越)吴山(西州/陇)医无闾(北州/营) (唐礼/志)
卷二 第 25a 页 WYG0948-0419c.png
   三峡
广溪峡 巫峡 西陵峡 (水经注峡瞿塘峡/不在三 之数)
   四关(秦/) (四塞/)
东函谷(陜州/)南武关(商州/)西散关(凤翔/府)北萧关(原州/)
(史记正义在四/关中故曰关中)
长安四塞之国(后汉光武纪注塞张仪曰秦/地履山带河四 以为固)
   八关(后汉/)
函谷 广城 伊阙 大谷 轘辕 旋门 小平津
卷二 第 25b 页 WYG0948-0419d.png
 孟津
   三城(魏/)
东置合肥 南守襄阳 西固祁山 (魏明帝曰贼来/辄破于三城之)
(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三关
阳平 江关 白水 (汉南记蜀汉三关之吴贺/邵曰刘氏据三关 险)
平靖 武阳 黄岘 (郡县志义/阳三关)
上党 壶口 石陉 (冯衍传上/党三关)
卷二 第 26a 页 WYG0948-0420a.png
   两关
玉门 阳关 (西域传列四/郡据两关)
   七关(唐/)
石门 驿藏 木峡 制胜 六盘 石峡 萧 (唐/大)
(中三年吐蕃以/七关归于有司)
   二十六关
上关六 中关十三 下关七 (唐六典关二十六/为上中下之差)
   四国
卷二 第 26b 页 WYG0948-0420b.png
管 蔡 商 奄 (诗周公东征/四国是皇注)
密 阮 徂 共 (皇矣维彼/四国笺)
   五国
犬夷 密须 耆 邘(音/于)崇 (后汉伏湛传文王/受命征伐五国)
   八国
庸 蜀 羌 髳 微 卢 彭 濮 (书牧誓蛮注/八国皆 夷)
(戎狄属/文王者)
   九国
卷二 第 27a 页 WYG0948-0420c.png
齐 楚 燕 赵 韩 魏 宋 卫 中山 (过秦/论九)
(国之/师)
   泗上十二诸侯
宋 鲁 滕 薛 诸小国在淮泗之上 (史记索隐/邾莒宋鲁)
(之比诸齐威王泗上/十二 侯皆来朝)
   五诸侯
常山(张/耳) 河南(申/阳) 韩(郑/昌) 魏(豹/) 殷(司马/卬) (汉王以/五诸侯)
(兵伐/楚)
卷二 第 27b 页 WYG0948-0420d.png
   八国
(韩信楚/后王)(韩王/信)(卢/绾) 梁(彭/越) 赵(张/耳) 淮南(英/布) 临
(共/敖) 长沙(吴/芮) (史记表高祖定天下非同姓/而王者八国唯吴芮传五世)
   三监
管 蔡 霍 (郑康成诗谱方王制天子使大夫/为三监监于 伯之国国三人)
管 蔡 商 (孔安国书传蔡汉地理志邶封武庚庸/管叔尹之卫 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
(三监/蔡霍) (夏氏书说云当从康成蔡仲之命言管/林氏曰武王封武庚而使三叔监之)
   三十六郡(秦/)
卷二 第 28a 页 WYG0948-0421a.png
内史 三川 河东 南阳 南郡 九江 鄣 会
稽 颍川 砀 泗水 薛 东郡 琅邪 齐 上
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代 钜鹿 邯
郸 上党 太原 云中 九原 雁门 上郡 陇
西 北地 汉中 巴 蜀 黔中 长沙
 其后置 桂林 南海 象郡 闽中(合四/十郡) (三川/河东)
(在诸郡之首所以陪辅/关中即汉所谓三河也)
   初郡十七(汉/)
卷二 第 28b 页 WYG0948-0421b.png
南海 苍梧 郁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
珠厓 儋耳 武都 牂柯 越巂 沈黎 汶山
犍为 零陵 益州 (食货志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西至蜀南置初郡十七)
   十节度(唐/)
安西 北庭 河西 朔方 河东 范阳 平卢
陇右 剑南 岭南 (通鉴北通典十节度陆贽曰控/禦西 两番唯朔方河西陇右)
(三节度十贾耽十道/录凡三 一节度)
关内朔方 河东 河北幽州 河西 陇右 剑南
卷二 第 29a 页 WYG0948-0421c.png
 碛西 岭南 (六典八/节度)
   河朔三镇
成德(镇州/)魏博(魏州/)卢龙(幽州/)
   河曲六州
丰 胜 灵 夏 朔 代
   二十四都督
扬 益 并 荆(大四州为/ 都督)汴 兖 魏 冀 蒲
绵 秦 洪 润 越(中十州为/ 都督)齐 鄜 泾 襄
卷二 第 29b 页 WYG0948-0421d.png
安 潭 遂 通 梁 夔(下十州为/ 都督) (景云二/年置)
   六都护
单于 安西 安北(大/)安南 安东 北庭(中/)
   两畿
京畿(治西/京城) 都畿(治东/都城) (开元十七年置京/都两畿按察使)
   岭南五府(五管/)
广 桂 邕 容 安南 (通鉴五府亦曰五管/皆隶岭南节度使)
   六镇
卷二 第 30a 页 WYG0948-0422a.png
河东 盟津 滑台 大梁 彭城 东平 (唐杜牧/战论六)
(镇之师厥/数三亿)
   四履(汉/)
东乐浪 西燉煌 南日南 北雁门 西南永昌
(通典后汉四履之盛益建安十八年/复禹贡九州冀雍荆 豫徐兖青扬)
   地图六体
分率 准望 道里 高下 方邪 迂直 (晋裴秀/作禹贡)
(地域图制图/之体有六)
卷二 第 30b 页 WYG0948-0422b.png
   参国伍鄙
参其国(郊以内三分国/都以为三军)制国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
为连十里为乡(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 伍其鄙(郊以外五分其/鄙以为五属)
制鄙三十家为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县十县
为属(五属故立五/大夫五正) (齐语/管子)
   九土 九地
度山林 鸠薮泽 辨京陵 表淳卤 数疆潦 规
偃猪 町原防 牧隰皋 井衍沃 (左传楚蔿掩书/土田注云九土)
卷二 第 31a 页 WYG0948-0422c.png
沙泥 泽地 沚崖 下田 中田 上田 下山
中山 上山 (太玄九地高下有差而别其名于诗信/南山南东其亩注云其遂东入 沟则)
(亩南其遂南入/于沟则亩东)
   九等田
廛里 场圃 宅田 士田 贾田 官田 牛田
赏田 牧田 (周礼载师疏云六乡/之外有九等之田)
   九垓
九州之极数(国语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垓极王者/居九垓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注数极于)
卷二 第 31b 页 WYG0948-0422d.png
(垓万万/曰垓)
   十二州(魏/)
司隶 豫 兖 青 徐 凉 秦 冀 幽 扬
(六有郡国/ 十八) 蜀置益梁二州(有郡二/十二) 吴置交广荆
郢扬五州(有郡四/十三) (通典/)
   十镇(吴/)
建平 西陵 乐乡 南郡 巴丘 夏口 武昌
皖城 牛渚圻 濡须坞 (通典并为重镇为元和/郡县志十镇并 重镇)
卷二 第 32a 页 WYG0948-0423a.png
   五属(汉/)
安定 上郡 天水 五原 张掖 (武帝元狩/二年置)
   四镇(唐/)
龟兹 于阗(一曰/毗沙)焉耆 疏勒 (会要咸亨曰焉/耆长寿曰碎叶)
   三晋
魏 赵 韩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史记三晋多权变)
(之/士) 并知范中行为六晋 (韩非/子)
   三越
卷二 第 32b 页 WYG0948-0423b.png
吴越 南越 闽越 (文选/注)
西粤 南粤 闽越 (汉书/)
   三吴
吴兴 吴郡 会稽 (水经/注)
吴郡 吴兴 丹阳 (通典/)
   三蜀
蜀郡 广汉 犍为 (蜀都赋注三蜀武本一蜀国汉/高祖分置广汉 帝分置犍为)
   三荆
卷二 第 33a 页 WYG0948-0423c.png
北荆州(河南伊/阳县)东荆州(唐/州) 荆州(邓/州) (通典西/魏三荆)
   三巴
巴郡(今重/庆府)巴东(今夔/州)巴西(今合/州) (华阳/国志)
   三魏
魏郡 东西部都护 (水经注部晋刘毅三魏称焉广/魏以东 为阳平郡西部为)
(平/郡)
   四京(宋朝/)
东京(开封府/ 汴)西京(河南府/ 洛)南京(应天府/ 宋)北京(大名府/ 魏)
卷二 第 33b 页 WYG0948-0423d.png
   四河
汴河 黄河 惠民河 广济河
   二十三路
京东东 京东西 京西南 京西北 河北东 河
北西 永兴 秦凤 河东 淮南东 淮南西 两
浙 江南东 江南西 荆湖南 荆湖北 成都
梓 利 夔 福建 广南东 广南西 (九域志年/建隆元)
(始以知州易方镇太平兴国/二年罢节镇领支郡之制)
卷二 第 34a 页 WYG0948-0424a.png
   六川
河水 赤水 辽水 黑水 江水 淮水 (吕氏春/秋 淮)
(南子云/六水)
   两渠
郑国 白公 (汉沟洫志溉杜祐谓秦汉郑渠溉田四/万顷白渠 田四千五百顷唐永徽中)
(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初减至六千亩)
   河两源
一出葱岭东流 一出于窴南山下北流与葱岭河合
卷二 第 34b 页 WYG0948-0424b.png
东注蒲昌海 (后汉西域传/河有两源)
   河西五郡
张掖 酒泉 敦煌 武威 金城 (汉置河/西五郡)
   二江
汶江 流江 (江水出岷山分为二江经成都南中/汉沟洫志蜀守李冰穿二江成都)
   九渊
鲵旋 止水 流水 滥水 沃水 氿水 雍水
汧水 肥水 (列子/)
卷二 第 35a 页 WYG0948-0424c.png
   三湘 五渚
江 湘 沅 (文选注江三/湘谓三 也)
湘水沅水微水澧水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名五渚
(水经注洞战国策秦/袭郢取 庭五渚)
   河阳三城
北城 南城 中潬城 (通典/)
   五名山
华山 首山 太室 太山 东莱 (史记封禅书天/下名山八而三)
卷二 第 35b 页 WYG0948-0424d.png
(在蛮夷中五在中国云云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山海经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
   诸州五品
上品二十州 次品十州 次品八州 次品二十三
州 下品二十一州 (梁朱异请分为五品五品之外/又有二十馀州凡一百七州)
   县邑七等
赤 畿 望 紧 上 中 下 (唐陆贽奏议县/邑有七等之异)
   州府九等
京府 都督都护府 四辅 六雄 十望 十紧
卷二 第 36a 页 WYG0948-0425a.png
上州 中州 下州 (陆贽奏议州府/有九等之差)
   淮南三镇(南齐/)
寿阳 盱眙 淮阴 (元魏高闾曰三/镇淮南之本原)
   河南四镇(元魏/)
碻磝 滑台 洛阳 虎牢 (通鉴/)
   齐十二郡(汉/)
城阳 琅邪 高密 胶东 东莱 北海 齐 千
乘 济南 平原 泰山 临菑 (后汉耿弇平齐/树十二郡旗鼓)
卷二 第 36b 页 WYG0948-0425b.png
   七国
吴 楚 赵 胶西 济南 菑川 胶东
   两铜柱
马援植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境(林/邑)
(国/记)
   二羊肠坂
上党壶关(汉书地/理志)太原北九十里(皇甫士安问隋书地/理志崔赜 一知二)
   河湟十一州(唐/)
卷二 第 37a 页 WYG0948-0425c.png
瓜 沙 伊 肃 鄯 甘 河 西 兰 岷 廓
 (唐大中五年张义潮/以十一州归于有司)
   四总管(隋/)
并 扬 益 荆 (隋天下唯有四总管以晋/秦蜀三王及韦世康为之)
   二华
太华 少华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注二山)
   二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
卷二 第 37b 页 WYG0948-0425d.png
辟风雨也(左/传) 二崤之阻(西都/赋)
   上林十池
初池 麋池 牛首池 蒯池 积草池 东陂池
西陂池 当路池 犬台池 郎池 (三辅黄图汉少/府有上林中十)
(池/监)
   两池
安邑 解 (唐食货志两有盐/池五总曰 池)
   土五色
卷二 第 38a 页 WYG0948-0426a.png
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
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禹贡徐州贡/土五色注)
天子有泰社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史/记)
(春秋大传侯尚书纬上冒以黄土授独断云天子/泰社封诸 者取其土苞以白茅 之以立社)
   三苑(唐/)
西内苑 东内苑 禁苑
   四苑(宋/)
玉津 琼林 瑞圣 宜春
卷二 第 38b 页 WYG0948-0426b.png
   六辅
京兆 冯翊 扶风 河东 河南 河内 (文选六/辅承风)
(注儿宽开六辅/渠韦昭谓云云)
   太行八陉
轵关陉 太行陉 白径陉(在三陉/ 河内) 滏口陉(邺/西) 井
陉 飞狐陉 蒲阴陉(在三陉/ 中山) 军都陉(在幽/州) (元和/郡县)
(志述征记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
   三阳
卷二 第 39a 页 WYG0948-0426c.png
山阳 东阳 暨阳 (世说/注)
   三馀
馀干 馀姚 馀杭
   三山
闽山(西/)九仙山(东/)粤王山(北/) (南丰道山亭记/福州城中三山)
   五峰
紫盖 天柱 石廪(一名/石囷)祝融 芙蓉 (衡山/五峰)
   十洲
卷二 第 39b 页 WYG0948-0426d.png
祖 瀛 玄 炎 长 元 流 生 凤麟 聚窟
 (东方朔/十洲记)
   五溪
雄 樠 酉 潕 辰 (水经注武/陵有五溪)
   洛阳四关
东成皋 南伊阙 西函谷 北孟津 (文选注/洛阳记)
   钱塘六井
相国井 西井 金牛池 方井 白龟池 小方井
卷二 第 40a 页 WYG0948-0427a.png
 (李泌引西湖/水以足民用)
   三河
黄河 析支河 湟中河 (通典羌爰剑/入三河间)
   二津
白马津 盟津 (唐杜/牧传)
   两河
河南(淄青/淮西) 河北(成德魏/博卢龙) (唐宪宗曰两河数十州政/令所不及 尔雅两河间)
(曰冀州则通典西则龙门/之河东 洚水大陆之河)
卷二 第 40b 页 WYG0948-0427b.png
   燕代十六州
幽 蓟 瀛 莫 涿 檀 顺 新 妫 儒 武
 云 应 寰 朔 蔚 (石晋割十六/州赂契丹)
   三关
益津(霸/州) 瓦桥(雄/州) 淤口(信安/军) (周世宗/取三关)
   关中十二道
万年 长安 富平 醴泉 同州 华州 宁州
岐州 豳州 西麟州 泾州 宜州 (唐兵志武德/初析关中为)
卷二 第 41a 页 WYG0948-0427c.png
(十二道皆置府三/年更为十二军)
   三川
剑南西川(成/都) 东川(梓/州) 山南西道(兴/元) (通鉴/三川)
   四夷
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 (王制犹蛮夷戎狄总名/四夷 公侯伯子男皆)
(号诸/侯)
东方曰寄 南方曰象 西方曰狄鞮 北方曰译
(同/上)
卷二 第 41b 页 WYG0948-0427d.png
南方蛮闽从虫 北方狄从犬 东方貉从豸 西方
羌从羊 (说/文)
   四翟
(南/) 闽(南/) 夷(东/) 貉(东北/) (周礼司𨽻帅/四翟之𨽻)
   九夷
元菟 乐浪 高骊 满饰 凫更 索家 东屠
倭人 天鄙 (尔雅/疏)
畎夷 于夷 方夷 黄夷 白夷 赤夷 元夷
卷二 第 42a 页 WYG0948-0428a.png
风夷 阳夷 (通典/九夷) (后汉书夷有九种六孔子欲居/明堂位九夷八蛮 戎五狄)
(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
   八蛮
天竺 咳首 僬侥 跂踵 穿胸 儋耳 狗轵
旁脊 (尔雅疏九书旅獒/通道于 夷八蛮)
   六戎
侥夷 戎夷 老白 耆羌 鼻息 天刚 (尔雅/疏)
   五狄
卷二 第 42b 页 WYG0948-0428b.png
月支 秽貊 匈奴 单于 白屋 (尔雅/疏)
   三胡
林胡 楼烦 东胡 (史记赵世家/备燕三胡)
   三韩
马韩 辰韩 弁辰 (后汉东夷传/韩有三种)
   六诏
蒙巂 越析 浪穹 邆睒 施浪 蒙舍 (唐开元/末合六)
(诏为一/南诏传)
卷二 第 43a 页 WYG0948-0428c.png
   西山八国
女 诃陵 南水 白狗 逋租 弱水 清远 咄
霸 (唐西山羌八/国请入朝)
   西戎三国
昆崙 析支 渠叟 (禹贡名地理志注/三国 皆织皮毛)
   西域三十六国
婼羌 且末 精绝 戎卢 渠勒 皮山 乌秅
西夜 蒲犁 依耐 无雷 捐毒 桃槐 休循
卷二 第 43b 页 WYG0948-0428d.png
疏勒 尉头 乌贪 卑陆 渠类谷 郁立师 单
桓 蒲类 西且弥 劫国 狐胡 山国 车师(凡/)
(一十七/国小国) 扜弥 于阗 难兜 莎车 温宿 龟兹
尉犁 危须 焉耆(次凡九国/ 大国) (荀悦汉纪皆后分为/五十四国 在匈奴)
(之/西)
   三众
中国人众 大秦宝众 月支马众 (外国/传)
   五胡
卷二 第 44a 页 WYG0948-0429a.png
刘渊匈奴 石勒羯 慕容皝鲜卑 苻洪氐 姚苌
𦍑
   六胡州
鲁州 丽州 含州 塞州 依州 契州 (唐调露/元年置)
   六夷
东夷 南蛮西南夷 西羌 西域 南匈奴 乌桓
鲜卑 (后汉书传放范晔曰六夷诸序/论笔势纵 实天下之奇作)
   三方
卷二 第 44b 页 WYG0948-0429b.png
西南夷发于唐蒙司马相如 两粤起严助朱买臣
朝鲜由涉何 (汉书赞三方之开/皆自好事之臣)
   三边
幽 并 凉 (三州寇后汉/鲜卑 三边)
   海东三国
新罗(弁韩/苗裔) 高丽 百济(扶馀/别种) (唐东/夷传)
   四域
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
卷二 第 45a 页 WYG0948-0429c.png
一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后魏董琬使西域/言其地为四域)
 
 
 
 
 
 
 
卷二 第 45b 页 WYG0948-0429d.png
 
 
 
 
 
 
 
 小学绀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