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923-10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八面锋卷十
            宋 陈傅良 撰
  汎取者乃精取之法
   取士 择将
汎取者专取之法轻任者重任之法吾之所谓汎取者
非无所决择也始而求之致其广终而拔之致其精是
吾之汎取也汎取于方取之初而专取于既取之后也
卷十 第 1b 页 WYG0923-1051b.png
吾之所谓轻任者非有所慢易也始而进之致其略然
后委之致其详是吾之轻任者轻任于始任之初而重
任于必可用之后也此岂吾之臆说哉盖骏骨既市骥
足焉往九九获用奇谋踵至此固世所共知也是故论
谏者赏则天下不患无比干庐墓者旌则天下不患无
曾子恬退者进则天下不患无严光清俭者擢则天下
不患无伯夷明法者升则任廷尉者不患无于定国张
释之爱民者迁则居郡守者不患无龚遂黄霸夫然后
卷十 第 2a 页 WYG0923-1051c.png
赏之旌之擢之升之进之迁之吾恐天下无复有是人
也何者盛名之下人不敢居故也汉高明此说以取人
故其得信越平勃也不在于得信越平勃之日而在于
贩缯屠狗杂进之时孝武明此说以取人故其得桑孔
卫霍也不在于得桑孔卫霍之时而在于贾孺奴虏并
用之日汎取轻任岂不足以致天下之忠勇贤智哉求
金于沙则并于沙敛之而无择夫其始之所以敛之者
非不欲择之也势不可也(龚遂黄霸下/疑有阙文)
卷十 第 2b 页 WYG0923-1051d.png
  法令不信则吏民惑
商君之治秦所以令行禁止者惟其信尔徙木细事也
必赐之金是以人之有功者知其无有不赏弃灰微谴
也必寘之刑是以人之有罪者知其无有不罚商君赏
罚未必当于理而卒以强秦者在是也唐太宗诏蠲逋
负官物而负秦府官物者督责如故诏免关中租调二
年已而敕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故失信者数魏徵得以
为言德宗令两税之外悉无他徭后非税而追求者殆
卷十 第 3a 页 WYG0923-1052a.png
过于税诏所在和籴粟麦于道次后遣至京西行营动
数百里故诏令不信赵光奇得以为言呜呼诚信国之
大纲也徇目前之小利而伤国家之大纲无乃谋之不
远乎治平之政拣刺义勇当时诏谕永不戍边未几或
以代还东军或以抵换弓手东南买绢当时著令一用
见钱未几买绢又为之折盐
  下之慢令生于自慢
   信赏 必罚 吏慢 奔竞 聚敛
卷十 第 3b 页 WYG0923-1052b.png
政以令而行亦以令而不行令焉而政不行非天下真
敢慢天子之令以违天子之政也或者天子有令而自
慢之尔人惟不自慢也人而自慢则天下孰不慢之夫
固有以召之也发而悔悔而反今日而发者至明日而
反者至将欲从其发者乎从其反者乎指千蹊万径以
导人而责其皆诣焉不可也周家之盛也天子深拱于
京师而象魏所揭木铎所振诰命所被众至于六服群
辟外至于九夷八蛮极而至于海隅出日奔走俯伏以
卷十 第 4a 页 WYG0923-1052c.png
听王命至其衰则犬戎所攻郑伯所射子颓子朝之所
逼而四方诸侯闭户高枕而莫之救召之而不至谕之
而不闻赏之而不恩诘之而不威此四者何为其然也
盖尝求之成王以剪桐兴而幽王以举烽亡如此而已
剪桐戏也举烽亦戏也而兴亡异焉则信与不信之异
也夫不以幼而忽不以戏而诳则天子岂有一言而欺
天下哉而天下亦岂敢忽天子之一言哉彼烽者警急
者之耳目也无警而举之召诸侯而误之后能终无警
卷十 第 4b 页 WYG0923-1052d.png
乎后而警警而非误则孰不以有警为非警非误为真
误欤一令之自慢乃至于杀其身以亡其国慢令之祸一
至于此哉
朝廷尝罢添差矣未几而添差如故尝罢不釐务矣未
几而不釐务如故则何以使人之不奔竞乎甲叶箭羽
䈥角之敷名曰用系省钱而钱未尝给和籴责百万之
输名曰不许抑配而缗降不能半直则何以使人之不
聚敛乎
卷十 第 5a 页 WYG0923-1053a.png
  守法度所以系民心
   修国史 遵祖宗 编圣政
汉时仪注大抵率意改造不应古谊者十常八九其来
法度略矣然而天下之人见即喜不见即悲中更王氏
之祸废而不用十馀年光武入洛东郊之民始见司𨽻
僚属欢喜踊跃父老至于垂泣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
威仪自是天下翕然归之相与出力锄去新室以成中
兴之业而复其祖宗社稷盖二百馀年唐之军法盖自
卷十 第 5b 页 WYG0923-1053b.png
太宗府卫之立无复古制中间又变者屡矣郭子仪扫
禄山之乱率骑五百赴行在时众单寡军容缺然及尚
父入京城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唐之军容卒
能殄灭丑虏再造王室夫汉之官仪唐之军容此所属
抑末矣而当时之遗民见于国势抢攘之际而其感激
眷慕如此其极也况以圣祖神宗所垂之训按而行之
今日之民当何如耶是故国家之典章法度宜使斯民
常见而熟识之以习其耳目而系其心自非不得己者
卷十 第 6a 页 WYG0923-1053c.png
不宜轻有改易变置以自绝于民也向使今日变其一
明日变其二祖宗馀泽日益就尽不在目前不幸奸人
撼之则人心摇而天下亡矣古者公卿大夫犹知世守
其家法至数十世不易其衣冠阀阅岂无隆替而国人
信服终莫敢抗谓之名家旧族而况数百年为天下国
家哉
昔者萧何削秦之法以为九章天下便其简当谓之画
一之法守之以曹参之清净镇之以孝文之玄默无增
卷十 第 6b 页 WYG0923-1053d.png
无损也孝武亲崇捷给之士讲武改制侈以生事相高
张汤杜周因得舞其智巧敢为纷更而无惮其言曰三
尺律令安出哉前王取是著为律后王取是疏为令宜
世是为何古之法乎斯言一出向之画一者盖岐中又
有岐矣而不止乎二三也魏相之相宣帝也数陈国家
便宜故事以为古今异制当今惟在奉行故事而已夫
故事即画一以来承袭之旧而武帝之所纷更者也以
一汉世而有所谓高帝之法焉有所谓武帝之法焉为
卷十 第 7a 页 WYG0923-1054a.png
吏与民奚从乎相之专行汉家故事也所以惩武遵高
定法制而系民心也
  立事不必执事之名
   屯田 乡兵 郊赏 任子 省官
事之不立也我知之矣执之者败之也然则不可以执
乎夫甚弊之俗不惩不可也苟惩也不执不可也然则
曷败之天下之事其动有机夫机者发于至密而藏于
不可臆料今夫一事之立昭然若揭而行之立的于此
卷十 第 7b 页 WYG0923-1054b.png
使过者皆得引弓而射之也吾知其不可以成之也何
者天下之情不一众多之口难制欲者不止而议者无
穷则吾心不得不徇吾说不得不摇事垂立而徇且摇
者继之则宜其不足以成也昔汉之患诸侯之强也贾
谊欲削之晁错又欲削之二子发其谋而皆不享其成
彼其持必削之说以与之相抗于必争之中且以事未
发而迹已暴于天下至主父偃之策则不然予之以意
之所欲而吾无削之之名使之有不能不分之心而有
卷十 第 8a 页 WYG0923-1054c.png
不得不弱之势呜呼机之所动乃在于此故夫昔之持
必然之说以律天下者未有能济者也愚观今之世上
欲立一事革一弊则群起而议之不胜则极力而撼之
上之人亦极力而捍之捍而不胜则终举而纵之若然
者是未得其机之说也郊赏之汰也任子之滥也庶官
之冗且蠹也当世之君子未尝不悒悒于此然其说大
扺皆曰必去是否则必省夫上之祖宗之已行下之人
情之不顺则吾之说不直矣惟其不直也故其隙之易
卷十 第 8b 页 WYG0923-1054d.png
破君子思其事机之发不在于灼灼明辩之日亦不在
于断断乖违之际郊赏不必废省乎郊以迁其赏如
苏文忠公之云是机也任子不必废严乎铨以难其任
如近日之议是机也夫三者之实不废而吾之说独行
于其间人不得而议我不得而摇若是者可以立乎天
下之事不可名之以无故之大也名之以无故之大则
将待之以甚难之举名之以大而待之以难则上之人
彷徨睥睨而不敢决下之士畏懦沮丧而不敢议始乎
卷十 第 9a 页 WYG0923-1055a.png
不敢议卒乎废其议始乎不敢决终乎寝其决事之难
行古之难复而天下之难治皆出乎此而今之尤纷纷
者乡兵屯田之议也是乡兵屯田之事其实甚少而其
名甚大者执乡兵屯田之名大也乡兵之名不去终不
可以行乡兵屯田之名不去终不可以举屯田为今之
计莫若使缘淮郡县不禁土豪之聚众挟兵而又阴察
其才且强者礼而厚之时有以蠲其征役或因使之除
盗而捐一官以报其功则边地之兵皆乐于战而乡兵
卷十 第 9b 页 WYG0923-1055b.png
之实自见矣治两淮之漕臣与守臣以兵火之后招集
流民其民存者以其田复之其亡者许他人承之其为
田之在官者曰屯者曰营者没入者举而一之为世业
以授民之无田者又诏于内地诸路有民稠地狭而愿
迁则迁之淮有水旱饥民之就食于淮检校经界之旧
籍以为均税之额尽鬻内地之屯田以为牛种之资不
出十年两淮无馀田而有馀榖朝廷有兵食而无兵费
边上之粟如山而内地之饷渐可减省而屯田之实自
卷十 第 10a 页 WYG0923-1055c.png
见矣辞乡兵屯田之名以享乡兵屯田之实不在此耶
苏文忠公有言智者所图贵于无迹事已立而迹不见
功已成而人不知
  书生太高公卿太卑
天下之利害其议论相持而不定者皆起于书生徇名
而过高而公卿大夫徇利而过卑徇名而过高则必将
措于古举夫事尽如吾意而后慊徇利而过卑则苟无
病于吾身而非须臾之急者皆略之而不暇计是故书
卷十 第 10b 页 WYG0923-1055d.png
生之论患在于责治之已详而公卿大夫之论患在于
论治之己卑果不知何时而定也昔者汉文帝时干戈
戢息刑措不用帑廪之间贯朽粟陈而家给人足周于
天下盖三代以还治之至盛者也而贾谊乃曰安且治
者非愚则谀于是有流涕痛哭之说有厝火积薪之说
凛凛乎若危亡之忧近在朝夕者何耶唐文宗时藩镇
方命于外阉寺挠权于内王威不行皇纲日隳骎骎乎
趋于大坏极乱之域而牛僧孺乃曰太平无象今四夷
卷十 第 11a 页 WYG0923-1056a.png
不内扰百姓安生业私室无强家上不壅蔽下不怨讟
虽未及至盛亦足为治矣其言似以文宗为既治又何
耶贾生之论过高而责治为已详牛僧孺之论过卑而
失之于可为而不敢也
 
 
 
 
卷十 第 11b 页 WYG0923-1056b.png
 
 
 
 
 
 
 
 八面锋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