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923-09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制度详说卷三   宋 吕祖谦 撰
  赋役
   制度
水役禹曰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
(孔氏/传)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治洪水辅成
之一州用三万人九州二十七万庸(正义大司马法二/千五百人为师每)
(州十有二师通计之/一州凡三万人功) 汉武帝元光中河决瓠子使汲
卷三 第 1b 页 WYG0923-0913b.png
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决河(汉/志) 汉成帝河平元年河决
馆陶王延世使塞三十六日河堤成以五年为河平元
(汉/志) 隋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七百万开
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汲引河水通于淮
(北史/纪) 贡法禹别九州任土作贡(孔氏传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
 兖州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青州厥贡盐絺海物惟
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 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
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
卷三 第 2a 页 WYG0923-0914a.png
扬州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厥篚织
贝厥包橘柚锡贡 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
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箘簬楛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
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 豫州厥贡漆枲絺纻
厥篚纤纩锡贡磬错 梁州厥贡镠铁银镂砮磬熊罴
狐狸织皮 雍州厥贡璆琳琅玕(并禹/贡) 周大宰贡赋
以驭其用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
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
卷三 第 2b 页 WYG0923-0914b.png
斿贡九曰物贡(天/官) 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
里谓之侯服岁一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
甸服二岁一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
三岁一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
一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一见
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一见其贡
货物九州之外谓之藩国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贡
(秋/官) 唐州府岁市土所出为贡其价视绢之上下无过
卷三 第 3a 页 WYG0923-0914c.png
五十匹异物滋味名马鹰犬非有诏不献有加配则以
代租赋(唐/志) 田租禹任土作贡孔氏传定其贡赋之差
(见上正义云赋者自上税下之名谓治田/出谷与周礼九赋全异彼谓赋口率出钱) 冀州厥赋
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兖州厥田惟中下厥赋贞青州
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徐州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扬
州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荆州厥田惟下中厥赋
上下豫州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梁州厥田惟下上
厥赋下中三错雍州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禹贡孔氏/传上上第)
卷三 第 3b 页 WYG0923-0914d.png
(一错杂也出第二之赋贞正也兖州第九赋正与九相/当扬州赋第七杂出第六豫州赋第二又杂出第一梁)
(州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三等正义云传以荆州田第/八赋第三为人功修也雍州田第一赋第六为人功少)
(也是据人工多少总计以定差冀州以上上为正而杂/为次等言出上上时多而上中时少也多者为正少者)
(为杂故云第一冀州言上上错者少在正下故先言上/上而后言错豫州言错上中者少在正上故言错而后)
(言上中此九等所较无多诸州相准为等级耳郑玄云/赋之差一井上上出九夫税下下出一夫税通率九州)
(一井税五夫如郑此言上上出税九倍多于下下郑诗/笺云井税一夫其田百亩差上上一井税一夫则下下)
(九井乃出一夫税太少矣若下下井税一/夫则上上全八言矣岂容轻重顿至是乎) 禹分田定
税十一而赋万国以康(通/鉴)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
卷三 第 4a 页 WYG0923-0915a.png
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
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
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
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
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
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诗云雨我公田遂
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孟子注/云民耕)
(五十亩贡上五亩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者耕百亩者/彻取十亩谓之彻通其率以什一为正谓郊外用助郊)
卷三 第 4b 页 WYG0923-0915b.png
(内用贡故引孟子野九夫而税一国中什一九一者一/井九夫之地四面八家各自治一夫中央一夫八家各)
(治十亩入公馀二十亩八家各得二亩半以为庐宅是/十外税一也国内据民住城中其地即在郊内郊乡遂)
(之民为沟洫为贡法言什一亦什外税一者也诗甫田/疏云言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则中央百亩共为公田)
(不得家取十亩也又言八家皆私百亩知百亩皆属公/矣何得复以二十亩为庐舍也言同养公田则八家共)
(理公事何得家分十亩自治之也若家取十亩自治之/安得谓之同养也若二十亩为庐舍则家别二亩半亦)
(入私矣则家别私有百二亩半何得为八家皆私百亩/也此皆诸儒之谬郑于匠人注云野九夫而税此一笺)
(云井税一夫其田百亩是郑意无家别公田十亩及二/亩半为庐舍之事俗以郑说同于诸儒是又失郑旨矣)
(王制疏云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司马法云成百井三/百家井有九家百井即九百家而云一成三百家者以)
卷三 第 5a 页 WYG0923-0915c.png
(此田上中下除宫室涂巷三分之一自馀通率一家受/二夫故一成为三百家是一井九家为定无公田也畿)
(外诸侯虽立公田是实诸侯郊外亦用贡法刘氏以为/匠人注引孟子野九夫而税一国中什一诸侯谓之彻)
(者通其率以什一为正则为九夫之田而税一国中什/一夫之田而税一是二十夫之田中而税二计地言之)
(是什中税一若计夫实税犹什外税一但不知/诸侯郊内十夫受十一夫之地若何作制耳) 鲁宣
公十五年初税亩(春秋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馀亩复十收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犹)
(不足遂以为/常故曰初) 鲁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左氏曰季孙
欲以田赋(春秋丘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匹牛三/头今欲别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故言田赋)
 周因井庐以定赋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
卷三 第 5b 页 WYG0923-0915d.png
入也赋谓供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
(汉志/通典)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
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魏文侯时租税增倍于常或有贺者文侯曰今户口不
加而租岁倍此由课多也譬如彼治冶令大则薄令小
则厚治人亦如之夫贪其赋税不爱人是虞人反裘而
负薪也徒惜其毛而不知皮尽而毛无所附(通/典) 周显
卷三 第 6a 页 WYG0923-0916a.png
王二十一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通/鉴) 蠲租汉高
祖田租十五而税一(通/典)汉惠帝即位减田税复十五税
(本纪汉家初十五税一俭于周/十税一也中间废今复之也) 汉文帝十三年诏
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
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
租税(本/纪)光武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诏曰顷者师旅未
解用度不足故行十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
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本纪景帝二年令/人田租三十而税)
卷三 第 6b 页 WYG0923-0916b.png
(一令依景帝/故云旧制) 后汉孝灵中平二年二月张让说帝税
天下田亩十钱以修宫室铸铜人乐安太守陆康上疏
谏曰昔鲁宣税亩而蝝灾自生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
用之铜自蹈亡主之法哉(通/鉴) 唐代宗永泰元年畿内
麦稔京兆尹第五琦请税百姓田十亩收其一曰此古
什一之法也上从之 大历元年京兆尹第五琦税法
民苦其重多流亡十一月甲子日南至赦改元悉停什
一税法 户数禹平水土为九州人口千三百五十五
卷三 第 7a 页 WYG0923-0916c.png
万三千九百二十三周公相成王政理刑措人口千三
百七十万四千九百二十三齐威公二年五千里外非
天子之御自太子公侯以下至于庶人凡千一百八十
四万一千九百二十三人至于战国考苏张之说计秦
及山东六国戎卒尚踰五百馀万推人口数尚当千馀
(通/典) 汉高祖定天下人之死伤亦数百万方之六国
十分无三至孝平元始二年人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
千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太祖开
卷三 第 7b 页 WYG0923-0916d.png
宝九年天下主客户三百九万五百四十熙宁十年天
下主客户一千四百二十四万五千二百七十口三千
八十万七千二百一十二 力役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以庶邦惟正之供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
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逸)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
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政读/为征)凡均力政以岁上
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
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
卷三 第 8a 页 WYG0923-0917a.png
职不均地政三年大比则大均(地官注云旬均也疏云/王制疏云用民岁不过)
(三日明不得为旬十日解之/故破从均恐不平故云均也) 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
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诗/) 秦北筑长城四十馀万阿房
骊山七十万三十年间百姓死没相踵于路(通/典) 孝文
丁男三年而一事(通/典) 后周武帝保定元年改八丁兵
为十二丁兵率岁一月役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
年一旬宣帝时增一月功为四十五日 隋高帝受禅
依周制役丁十二番匠则六番开皇三年减十二番每
卷三 第 8b 页 WYG0923-0917b.png
岁为三十日(隋/书) 军役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
有昆戎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
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
勤归也 小司徒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
唯田与追胥竭作(地官疏云一家兄弟虽多除一人为/正卒正卒之外其馀皆为羡卒此谓)
(六乡之内以上剂致氓若六遂之内以下剂致氓一/人为正卒一人为羡卒其馀皆为馀夫饶远故也)
司马法曰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
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
卷三 第 9a 页 WYG0923-0917c.png
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十
成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十
终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
千人(周礼疏云夫十井为九十夫之地宫室涂巷三分/去一唯有六十夫地又不易一易再易通卒三夫)
(受六夫之地三十夫受六十夫之地三十家使出马一/匹士一人徒二人士谓甲士徒谓步卒疏谓天子畿内)
(采地法郑注论语道千乘之国亦引司马法彼是畿外/邦国法彼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少)
(步卒多此士十人徒二十人比畿/外甲士多步卒少外内有异故也) 商周因井田而制
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
卷三 第 9b 页 WYG0923-0917d.png
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
千里有税有赋(税者田租也赋/谓发赋敛财也)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
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
四邱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
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
法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除山川沈斥城池
邑居园圃术路三千六百井(沈谓居深水之下/斥卤地术大道也)定出赋
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是谓百乘之家一
卷三 第 10a 页 WYG0923-0918a.png
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
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是谓千乘之国天子畿方千里提
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
故称万乘之主(前汉刑/法志) 管子对威公曰作内政而寓
军令焉威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
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
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率之十
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
卷三 第 10b 页 WYG0923-0918b.png
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
率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率之三军有
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
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
使迁徙(国/语) 汉高祖二年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
弱未傅者悉诣军(本纪注传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 后周武帝保
定元年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率岁一月役(北史/纪)周武
帝建德三年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
卷三 第 11a 页 WYG0923-0918c.png
后夏人半为兵矣(通/典) 隋开皇三年初令军人二十一
成丁(隋/志) 口赋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
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
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
曰币馀之赋(天官财泉谷也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
(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遂师之职亦云以征其财征皆谓)
(此赋也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山)
(泽谓占会百物币馀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自邦中以至币馀各入其所有)
卷三 第 11b 页 WYG0923-0918d.png
(谷物以当赋泉之数每/处为一书所待异也) 汉高祖四年八月初为算赋
(本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并车马) 汉高祖十一
年诏曰欲省赋甚今献未有程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
侯王尤多民疾之(注诸侯王赋其国中以为献/物又多于郡故百姓疾苦之)今诸侯
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
三钱以给献费(本/纪)汉光武建武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地
震裂诏曰日者地震南阳其口赋逋税勿收责(汉仪注/曰人年)
(十五至五十六出算钱又七岁至十四岁出口钱人二/十以供天子至武帝时又口加三钱以补车骑马逋税)
卷三 第 12a 页 WYG0923-0919a.png
(谓欠田/租也) 汉章帝元和元年除算三年 徒役宫伯掌
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作其徒役之事(天官郑司农/云庶子宿卫)
(之官版名籍也玄谓王宫之士谓宫中诸吏之/适子也庶子其支庶也徒役之事太子所用) 治平
四年诏官吏有知差役利害可以宽减者实封条析以
闻先是三司使韩绛言闻京东民有父子二丁将为牙
校者其父遂自经死又闻江南有嫁其祖母及与母析
居以避役者此大逆人理役法之议始于此 均税大
司徒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
卷三 第 12b 页 WYG0923-0919b.png
职以全地贡以敛财赋(地官疏五物即山林川泽之等/是也云九等者据五地之内分)
(为九等之地骍刚赤缇之属粪种所宜不同也云制天/下之地征者言天下则并畿外邦国所税入天子而言)
(也/) 周显德五年七月诏近览元稹长庆集见在同州
时所上均田表因令制素成图赐诸道是时上将均定
天下民租故先以均田图遍赐诸侯其年十月命文颖
等二十四人使于诸州检定民租(会/要) 户籍小司徒之
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
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地官注云/夫家犹言)
卷三 第 13a 页 WYG0923-0919c.png
(男女也郑司农云九比谓九夫为井玄谓九比者冢宰/职出九赋者之人数也施当为弛疏云国中与四郊皆)
(是六乡之民所居也并言都鄙者司徒是主土地之官/故亦兼主采地之法征谓税之役谓徭役施舍者贵贱)
(老幼废疾/不科役)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
寡六畜车辇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徵令
及三年则大比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注云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
(数及其财物也要谓其薄疏云民六口以上为多五口/以下为少每至三年则大案比户口大比之时则天下)
(邦国送文书来入小司徒案比之法/从少至多以五家为始故以比为名) 梁武帝沈约上
言咸和初苏峻作乱版籍焚烧此后起咸和三年以至
卷三 第 13b 页 WYG0923-0919d.png
于宋并皆详实朱笔隐注纸连悉缝而尚书上省库籍
唯有宋元嘉中以来晋代旧籍并在下省左民曹谓之
晋籍解散于地又无扃縢此籍精详实宜保惜宋元嘉
二十七年始以七条徵发既立此科奸伪互起簿籍于
此大坏莫不互相因依竞行奸货凡此奸巧并出愚下
不辨年号不识官阶或注义熙在宁康之前或以崇安
在元兴之后此时无此府此年无此国元兴唯有三年
而猥称四年又诏书甲子不与长历相应如此诡谬万
卷三 第 14a 页 WYG0923-0920a.png
绪千端校籍诸郎亦所不觉且籍字既细难为眼力寻
求巧伪莫知所在宜选史传学士谙究流品者为左民
郎左民尚书以晋籍及宋永初景平籍对共雠校诏王
僧孺改定百家谱(通/典) 隋文帝时民间多妄称老少以
免赋役山东承北齐之弊政户口租调奸伪尤多隋文
帝命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远配大功
以下皆令析籍以防容隐于是计帐得新附一百六十
四万馀口高颎又言民间课输无定簿难以推校请为
卷三 第 14b 页 WYG0923-0920b.png
输籍法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
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帝从之自是奸无
所容矣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输长
安者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通鉴通兴隋高颎建/输籍之法于是定其)
(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浮客谓避公税依强家作佃家也)
(先敷其信后行其令烝庶怀惠奸无所容隋氏资储遍/于天下人俗康阜颎之力焉功规管葛道亚伊吕近代)
(以来未/之有也) 玄宗开元八年户自占者给复五年开元十
二年宇文融乘驿周流天下州县畏融多张虚数凡得
卷三 第 15a 页 WYG0923-0920c.png
客户八十馀万田亦称是岁终增缗钱数百万(通/鉴) 宪
宗元和元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
镇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县一千四百五十二
其凤翔鄜坊邠宁镇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
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
口外每岁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
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天宝税户
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县官者八十三万馀人比天宝
卷三 第 15b 页 WYG0923-0920d.png
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
在此数(通/鉴)至道元年六月诏复造天下郡国户口版籍
(自唐末四方兵起版籍亡失故户口/税赋莫得周知至是始命复造焉)免役小司徒征役
施舍(见/上)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
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
者老者疾者皆舍(地官注云郑司农云征之者给公上/事也舍者谓有复除不收役事也疏)
(云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论语云可以托六尺之孤郑注)
(六尺之孤年/十五以下)汉惠帝四年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本/纪)
卷三 第 16a 页 WYG0923-0921a.png
孝景二年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
(通典一子不事蠲其赋役/二算不事免二口之算赋) 唐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缌麻以上亲内命内妇一品以上亲郡王及五品以上
祖父兄弟职事勋官三品以上有封者若县男父子国
子大学四门学生俊士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同籍者皆
免课役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笃
疾寡妻妾部曲客户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唐/志)
师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
卷三 第 16b 页 WYG0923-0921b.png
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
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职
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时徵其赋(地官郑司农云国宅城/中宅也宅不毛者谓不)
(树桑麻也故书漆林为桼林杜子春云当为桼林玄谓/国宅凡官所有宫室吏所治者也国税轻近而重远近)
(者多役也宅不毛者罚以一里二十五家之泉空田者/罚以三家之税粟以供吉凶二服及丧器也民虽有间)
(无职事者犹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亩之税家税者出士徒车辇给徭役) 折纳角人掌
以时徵齿角凡骨物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羽
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
卷三 第 17a 页 WYG0923-0921c.png
掌葛掌以时徵絺绤之材于山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地/官)
 唐永徽中扬州租调以钱岭南以米安南以丝益州
以罗䌷绫绢供春䌽(唐食/货志) 宋朝开宝八年诏䌷绢不
满匹许纳价钱庆历六年诏诸路转运司夏秋折变自
今于未纳半年前榜谕之 乡役乡大夫每乡卿一人
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族师每
族上士一人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比长五家下士一人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县正每县下大夫一人鄙师
卷三 第 17b 页 WYG0923-0921d.png
每鄙上士一人酂长每酂中士一人里宰每里下士一
人邻长五家则一人(地/官) 管仲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
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
有良人焉 前汉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
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
徼徼循禁贼盗皆秦制也(汉/表) 丁齿内则三十始理男
事郑氏注谓受田给政役也(礼/记)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
力受职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
卷三 第 18a 页 WYG0923-0922a.png
十岁以下上所长也十二以上上所强也(汉/志) 汉景帝
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而始傅(傅音付傅著也著名/籍给公家徭役旧法)
(二十三此二/十更为异制) 大唐武德七年定令男女始生为黄四
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神龙元年韦
后求媚于人上表请天下百姓年二十二成丁五十八
免役制从之韦庶人诛复旧玄宗天宝制十八以上为
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广德元年制男子二十五成丁
五十五老 国朝丁齿太平兴国九年江浙湖岭令人
卷三 第 18b 页 WYG0923-0922b.png
户以二十成丁六十八老 支移秦始皇建守罢侯贵
以自奉提封之内撮粟尺布一夫之役尽专于己徂春
历秋往还万里是所得者至寡所苦者至大人用无聊
海内咸怨舍地而税人故地数未盈其税必备是以贫
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加以收大半之
赋发闾左之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由未足以瞻
其欲也二世承之不变其失反更益之海内愁怨遂用
溃畔(通/典) 唐太宗配租以敛穫早晚险易远近为差庸
卷三 第 19a 页 WYG0923-0922c.png
调输以八月发以九月同时输者先远民皆是槩量(唐/志)
 庆历六年二月诏诸路转运司凡夏秋税支移所变
自今并于未起纳半年前揭榜晓谕之 汉兴高祖于
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
于民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
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师古曰言各收/其所赋税以自)
(供不入国朝之仓/禀府库也经常也)晁错说汉文帝曰农夫五口之家其
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
卷三 第 19b 页 WYG0923-0922d.png
百石方今之务莫若使民以粟为赏罚募天下入粟县
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
赋可损文帝从之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税租之半明年
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
三十而税一也(前汉食/货志)雇役孝昭元凤三年以前逋更
赋未入者皆勿收(通典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皆当迭为之一月)
(一更是为卒更也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出钱雇之/月二千是为践更也天下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
(更律所为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作一)
卷三 第 20a 页 WYG0923-0923a.png
(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以给戍者是为过更/也此汉初因秦法而行之也后遂改易有谪乃戍边一)
(岁/耳)霍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 北齐文宣
始立九等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通/鉴)杨绘言助役
之法敛之多而行峻率其利而官取之东明等县百姓
千百人诣开封府诉超升等第出助役钱事本府不受
遂入安石私第 王莽篡位以周官税民凡田不耕为
不植出三夫之税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师古曰/树艺谓)
(树果木/及菜蔬)出三夫之布浮游无事出夫布一匹其不能出
卷三 第 20b 页 WYG0923-0923b.png
布者冗作县官衣食之诸取众物及畜牧桑蚕百技商
贩坐肆除其本计其利十分之以其一为贡自占不以
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赋敛民财十取五
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许宣/反)
勇一切税吏民訾三十而取一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
徭役烦剧(汉/志) 户调后汉孝献帝建安五年汝南黄巾
刘辟等叛曹操应袁绍阳安都尉李通录户调赵俨见
通曰方今诸户并叛独阳安怀附复趣收其绵绢小人
卷三 第 21a 页 WYG0923-0923c.png
乐乱无乃不可乎乃书与荀彧彧即白操悉以绵绢还
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通/鉴) 魏武帝初平袁氏以定邺
都令定田租亩粟四升户绢二匹绵二斤馀皆不得擅
兴藏强赋弱(晋食/货志) 晋平吴之后制户调之式丁男之
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 晋
武帝平吴之后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
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晋书山/涛传)晋成帝季年
权赋民男丁岁三斛女丁半之疾病又半之户调绢不
卷三 第 21b 页 WYG0923-0923d.png
过数丈绵数两事少役希民多富实新附者皆给复除
(通/鉴) 后魏天安以来比岁旱饥重以青徐用兵山东之
民疲于赋役显祖命因民贫富为三等输租之法等为
九品千里内纳粟千里外纳米上三品输平城中输他
州下输本州又魏制常贡之外有杂调十五至献文帝
悉罢之由是民稍赡给(通鉴及/后魏志)魏旧制户调帛二匹絮
二斤丝一斤谷二十斛又人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
供调外之费所调各随土之所出孝文泰和八年始班
卷三 第 22a 页 WYG0923-0924a.png
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
外帛二匹(通鉴齐武/永明二年) 后魏无乡党之法惟立宗主督
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孝文时内秘书令李
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
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
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
石大率十匹为公调五匹为调外费三匹为百官俸此
外复有杂调民年八十以上者一子不从役孤独癃老
卷三 第 22b 页 WYG0923-0924b.png
笃疾贫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食之书奏诏百官
通议中书令郑义等皆以为不可文明太后曰立三长
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倖之人可止何为不
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通鉴齐武/永明四年) 北齐
旧制未娶者输半床租调(有妻者输一/床无者半床)阳翟一郡户至
数万籍多无妻有司劾之帝不许由是奸欺尤甚户口
租调十亡六七河清三年定令乃率以十八受田输租
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还田免租调率人一
卷三 第 23a 页 WYG0923-0924c.png
床调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绵中折一斤作丝垦租二
石义租五斗奴婢准良人之半牛调二丈垦租一斗义
租五升垦租送台义租纳郡以备水旱(通/典) 后周文帝
霸府初开制司赋掌赋均之政令凡人自十八至六十
四与轻疾者皆赋之其赋之法有室者岁不过绢一匹
绵八两粟五斛丁者半之其非桑土有室者布一匹麻
十斤丁者又半之丰年则全赋中年半之下年一之皆
以时徵焉若艰凶札则不徵其赋司徒掌力役之政令
卷三 第 23b 页 WYG0923-0924d.png
凡人自十八至五十九皆任于役丰年不过三旬中年
则二旬下年则一旬起徒役无过家一人(通/典) 隋文帝
迁都发山东丁毁造宫室仍依周制役丁为十二番匠
则六番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麻土调以
布绢絁以匹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
各半之有品爵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并免课役开皇
三年减十二番每岁为三十日役减调绢一匹为二丈
初苏威父绰在西魏世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重
卷三 第 24a 页 WYG0923-0925a.png
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
谁能弛之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威为纳言奏减
赋役务从轻典帝悉从之(通典隋志云开皇三年令单/人以二十成丁减十二番每)
(岁为三/十日役) 隋文帝仁寿四年诏复妇人及奴婢部曲之
(通/鉴) 租庸调唐高祖武德二年初定租庸调法每丁
租二石绢二匹绵三两自兹以外不可横敛若岭南诸
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蛮獠
之户皆从半输番人内附者上户丁税钱十文次户五
卷三 第 24b 页 WYG0923-0925b.png
文下户免之附经二年者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
下户三户共一口 武德七年初定均田租庸调法凡
授田者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丁随乡所出岁
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
乡则输银十四两调用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
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免谓水
旱虫霜为灾什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调损七以
上课役俱免凡民赀业分为九等 和籴唐玄宗开元
卷三 第 25a 页 WYG0923-0925c.png
二十五年先是西北边数十州多宿重兵地租营田皆
不能赡始用和籴之法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献策请行
籴法于关中戊子敕以岁稔谷贱伤农命增时价什二
三和籴东西畿粟各数百斛停今年江淮所运租自是
关中蓄积羡溢车驾不复幸东都(通/鉴)宪宗即位之初畿
内和籴当时府县配户督限有稽违则迫蹙鞭挞甚于
税赋号为和籴其实害民(唐/志)两税德宗建中元年始用
杨炎议命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约与百姓丁产定等
卷三 第 25b 页 WYG0923-0925d.png
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徵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
率一钱者以枉法论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
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
非其实及至德宗起兵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
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徵科自立色目新
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
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
食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
卷三 第 26a 页 WYG0923-0926a.png
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
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
居为簿人无中丁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
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税六月内
纳毕秋税十一月内纳毕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皆总统
于度支上用其言因赦命行之(通/鉴)两税岁敛钱二千五
十馀万缗米四百万斛以供外钱九百五十馀万缗米
千六百馀万斛以供京师 宪宗元和三年上尝问户
卷三 第 26b 页 WYG0923-0926b.png
部侍郎裴垍为理之要何先对曰先正其心旧制民输
税有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两税
时货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民所出已倍其初其留州
送使者所在又降省估就实估以重敛于民及垍为相
奏天下留州送使物请一切用省估(通/鉴)凡租税有谷有
帛有金铁有物产为四类谷之品七曰粟曰稻曰麦曰
黍曰穄曰菽曰杂子帛之品十曰罗曰绫曰绢曰纱曰
絁曰䌷曰杂折曰丝曰绵曰布褐金铁之品四曰金曰
卷三 第 27a 页 WYG0923-0926c.png
银曰铁镴曰铜铁钱物之产品六曰畜曰齿革翎毛曰
茶盐曰竹木杂草刍菜曰果药油纸薪炭漆蜡曰杂物
   详说
赋役之制自禹贡始可见禹贡既定九州之田赋以九
州之土地为九州之土贡说者以谓有九州之土贡然
后田赋之所当供者市易所贡之物考之于经盖自有
證何者甸服百里赋纳总至于五百里米自五百里之
外其馀四服米不运之京师必以所当输者上贡于天
卷三 第 27b 页 WYG0923-0926d.png
子以此知当时贡赋一事所以冀州在王畿甸服之内
全不叙土贡正缘已输粟米以此相参考亦自有證盖
当时寓兵于农所谓贡赋不过郊庙宾客之奉都无养
兵之费故取之于畿甸而足自大略而言之三代皆沿
此制夏后氏五十而贡商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三代之赋略相当周官所载九畿之贡而已九州之贡
所谓出者半或三之一或四之一或以半输王府或以
三之一输王府或以四之一输王府所谓土贡未必能
卷三 第 28a 页 WYG0923-0927a.png
当贡赋之半留之于诸侯之国以待王室之用皆是三
代经常之法所谓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有十二师说
者以为二千五百人为师亦是一时权时之役所谓经
常之役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豳诗所谓我稼既同上
入执公功皆是经常之役法如此用兵军役寓之井赋
乘马之法无事则为农有事则徵役孟子所谓有力役
之征有布缕之征有粟米之征当时赋役之征三句该
尽且以三代以前布缕之征考之在周官九职所谓嫔
卷三 第 28b 页 WYG0923-0927b.png
妇化治丝枲布缕之征亦略可见自周至唐两税未变
之前取于民者不过三事至汉所谓材官践更过更卒
更三等之制当时有干戈之征便是孟子所谓力役之
征及至魏晋有户调之名凡有户者出布帛有田者出
租赋当时有户调之名役法尚存古制但日新渐增至
南北朝增三代之三日至于四十五日自汉至南北朝
赋役经常之法如此至唐高祖总括历代之政立租庸
之法租者乃孟子所谓粟米之征调者乃孟子所谓布
卷三 第 29a 页 WYG0923-0927c.png
缕之征由汉以来所谓户调有家则有调后魏亦谓之
户调在后魏以一夫一妇出帛一匹在北齐则有一床
半床之制已娶者则一床未娶者则半床此是租庸也
庸者乃孟子所谓力役之征前代有事则用民力无事
则休息至唐则算无事不役之时减一岁作一十五日
计日输而所谓有身则有役唐高祖庸调之法承习三
代汉魏南北之制虽或轻或重要之规摹尚不失旧德
宗时杨炎为相以户籍隐漏徵求烦多变而为两税之
卷三 第 29b 页 WYG0923-0927d.png
法两税之法既立三代之制皆不复见然而两税在德
宗一时之间虽号为整办然取大历中科徭最多以为
数虽曰自所税之外并不取之于民其后如间架如借
商如除陌取于民者不一杨炎所以为千古之罪人何
以言之两税未立之前非无暴君污吏所谓污吏尚有
经常有权时然而分外不过一时横敛敛之重者无如
王莽计本取息十分之一役之多者无如隋炀帝开汴
河民八百万不过权时如此经常正法元不曾动有王
卷三 第 30a 页 WYG0923-0928a.png
者作经常之制自吾复古杨炎并两税之后经常权时
混为一区有王者作无所取證而经常权时者皆在其
中民力安得不重因杨炎之变古乱常所以为千古之
罪人大抵田制虽商鞅乱之于战国而租税由有历代
之典制惟两税之法立古制然后扫地赋役之略如此
大抵赋役之法其根本一见于户籍丁数若户丁产不
定虽有良法美意亦无自而行三代之时所谓田皆在
官之田所谓民年三十受田六十归田所谓人户始生
卷三 第 30b 页 WYG0923-0928b.png
闾史书之是时赋役之法无缘进退得自井田变而为
阡陌占田无限户之高下田之多少得以为奸虽一时
为治者如高颎之在隋尽括隐丁隋之富强自汉以来
莫及宇文融之括隐户剩田阡陌之害流弊于无穷大
抵租庸调之法自汉以来固是或轻或重然而先王之
制尚有存而可见者唐高祖于四十五日之役减其大
半然自是又添一个庸至安禄山暴赋横敛一时所取
大历之间租庸调之法虽行法者非其人似若有弊然
卷三 第 31a 页 WYG0923-0928c.png
而法元不曾改自杨炎相德宗考之当时固当通变之
可惜趣办一时非久经之制今所编备具须先识以万
民惟正之供经常之制王者所当用一时之权盖出于
不得已之制然而赋役之制要得复古田制不定纵节
用薄敛如汉文帝之复田租荀悦论豪民收民之资惟
能惠有田之民不能惠无田之民田制不定虽欲复古
其道无由兵制不复古民既出税赋又出养兵之费上
之人虽欲权减兵又不可不养兵制不定此意亦无由
卷三 第 31b 页 WYG0923-0928d.png
而成要之寓兵于农赋役方始定若论井田乘马之法
固难卒行如限民名田之制府兵之制有意于为政者
皆可以渐复何故限民名田使其上下受田各有数亦
可自此复井田之法府兵之制出于农有事则征役无
事则散归田野如此则兵乘之法亦须简易然后可行
且如唐制口分世业其法烦碎虽非民田之制自永业
之外人于其间有二十亩使之卖买合参井田之制未
几人得以卖以此知法须求简易
卷三 第 32a 页 WYG0923-0929a.png
 
 
 
 
 
 
 
 
卷三 第 32b 页 WYG0923-0929b.png
 
 
 
 
 
 
 
 历代制度详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