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100-03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述注卷十九
            安溪李光坡撰
○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
 注曰服王举动所当衣也位立处也出大命王之教
 也入大命群臣所奏行
○掌诸侯之复逆
 注曰郑司农云复谓奏事也逆谓受下奏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100-0355b.png
王视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
 注曰前正位而退道王王既立退居路门左待朝毕
  疏曰入亦如之王退入路寝听事时亦前正王位
 郤位立也
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
 注曰大寝路寝也其门外则内朝之中如今宫殿端
 门下矣政鼓节与早晏 疏曰此鼓所用或击之以
 声早晏或有穷遽者击之以声冤枉故建之正朝之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100-0356a.png
 所
○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
 注曰郑司农云穷谓穷冤失职则来击此鼓以达于
 王若今时上变事击鼓矣遽傅也若今时驿马军书
 当急闻者亦击此鼓玄谓达穷者谓司寇之属朝士
 掌以肺石达穷民听其辞以告于王遽令邮驿上下
 程品御仆御庶子直事鼓所者大仆闻鼓声则速逆
 此二官当受其事以闻 疏曰御庶子者御仆有下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100-0356b.png
 士十二人分之为御庶子总名曰御仆也 傅张恋
 反邮音尤
祭祀宾客丧纪正王之服位诏法仪赞王牲事
 注曰诏告也牲事杀割七载之属 王光远曰法见
 于度数者仪见于动容者皆大仆以言告之
○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
 注曰前驱如今道引也道而居左自驭不参乘辟王
 也亦有车右焉 疏曰王出入者谓朝觐会同并凡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100-0356c.png
 祭祀巡守征伐皆是 辟音避
凡军旅田役赞王鼓
 疏曰军旅田役王执路鼓路鼓四面将居鼓下则前
 面不得击之惟有三面王自击其一大仆佐击一面
 戎右击一面故二官皆言赞王鼓
○救日月亦如之
 注曰日月食时春秋傅曰非日月之眚不鼓 疏曰
 日食阴侵阳当与鼓神祀同用雷鼓月食当用灵鼓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100-0356d.png
大丧始崩戒鼓傅达于四方窆亦如之
 注曰戒鼓击鼓以警众也郑司农云窆谓葬下棺也
 春秋傅所谓日中而塴礼记谓之封皆葬下棺也音
 相似窆读如庆封汜祭之汜 疏曰傅达于四方谓
 以鼓声相傅闻达四方
○县丧首服之法于宫门
 注曰首服之法谓免髽笄总广狭长短之数县其书
 于宫门示四方 疏曰案小宗伯云县衰冠之式彼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100-0357a.png
 云冠专据男子云衰则兼妇人此云首服明无衰与
 男子冠直是妇人首服小宗伯云县于路门此宫门
 亦路门也
○掌三公孤卿之吊劳
 注曰王使往 疏曰此等皆王合亲往或有故故使
 大仆也 窆彼验反注之封音塴补邓反汜与汎同
 免音问髽庄瓜反
王燕饮则相其法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100-0357b.png
 注曰相左右 疏曰此燕饮谓与诸侯燕或与群臣
 燕皆是其法有主献宾宾酢主主酬宾洗爵升降之
 法皆相助之
王射则赞弓矢
 注曰赞谓授之受之 疏曰此谓大射也知者见小
 臣职曰宾射掌事如大仆之法则知大射此大仆所
 掌者是也
王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100-0357c.png
 注曰燕朝朝于路寝之庭王图宗人之嘉事则燕朝
  王光远曰摈则相宾相则助王皆大仆掌之
王不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
 注曰辞谓以王不视朝之意告之春秋傅曰公有疾
 不视朔
○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
 注曰小命时事所敕问也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
○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100-0357d.png
 疏曰不见大夫士者孤卿中兼之矣
正王之燕服位
 注曰谓燕居时也玉藻曰王卒食玄端而居
○王之燕出入则前驱
 注曰燕出入若今游于诸观苑
大祭祀朝觐沃王盥
 疏曰大祭祀天地宗庙皆是 王龟龄曰郁人云凡
 祼事沃盥此云大祭祀朝觐沃王盥者盖大飨不入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100-0358a.png
 牲其他皆如祭祀九献七献五献皆须盥也郁人之
 沃盥但于祼献事耳其朝践馈献卒食之献所以沃
 盥者小臣也
小祭祀宾客飨食宾射掌事如大仆之法
 注曰宾射与诸侯来朝者射
○掌士大夫之吊劳凡大事佐大仆
○祭仆掌受命于王以视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
官之戒具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100-0358b.png
 注曰谓王有故不亲祭也祭祀有司有事于祭祀者
 纠谓校录所当供之牲物
○既祭帅群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
大丧复于小庙
 注曰小庙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春秋僖八年秋
 七月禘于大庙 疏曰此祭仆复小庙夏采复大庙
 下𨽻仆复小寝大寝其二祧不言复亦应此祭仆复
 但无寝耳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100-0358c.png
凡祭祀王之所不与则赐之禽都家亦如之
 注曰王所不与同姓有先王之庙 疏曰都家谓畿
 内三等采地则上云祭祀是畿外同姓鲁卫之属者
 也
凡祭祀致福者展而受之
 注曰臣有祭祀必致祭肉于君所谓归胙也展谓录
 视其牲体数体数者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
 少牢则以羊左肩七个特牲则以豕左肩五个 臑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100-0358d.png
 奴报反
○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与其吊劳
 注曰群吏府史以下 坡谓群吏庶民王亦有吊劳
 者盖死于王事则有吊力于师役则有劳与
大祭祀相盥而登
 注曰相盥者谓奉槃授巾与登谓为王登牲体于俎
 特牲馈食礼主人降盥出举入乃七载
大丧持翣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100-0359a.png
 注曰翣棺饰也持之者夹蜃车
掌王之燕令
 注曰燕居时之令
以序守路鼓
 注曰序更
○隶仆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注曰五寝五庙之寝也周天子七庙惟祧无寝诗云
 寝庙绎绎相连貌也前曰庙后曰寝汜埽曰埽埽席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100-0359b.png
 前曰拚洒洒也郑司农云洒当为洒 汜音汎拚音
 奋洒所买反
祭祀脩寝
 注曰于庙祭寝或有事焉月令凡新物先荐寝庙
○王行洗乘石
 注曰郑司农云乘石王所登上车之石也
掌跸宫中之事
 注曰宫中有事则跸郑司农云跸谓止行者清道若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100-0359c.png
 今时儆跸 坡谓宫中之事祭事也详见冢宰宫正
大丧复于小寝大寝
 注曰小寝高祖以下庙之寝也始祖曰大寝
○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
 注曰冕服有六而言五冕者大裘之冕盖无旒不联
 数也延冕之覆在上是以名焉纽小鼻在武上笄所
 贯也今时冠卷当簪者广袤以冠縰其旧象焉 疏
 曰古者绩麻三十升布染之上以玄下以朱延者以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100-0359d.png
 版广八寸长尺六寸以此上玄下朱衣之覆在冕上
 以爵弁前后平则得弁称冕则前低一寸馀得冕名
 冕则俛也纽缀于冕两傍垂之武傍孔相当以笄贯
 之 陆农师曰大裘袭裘则戴冕缫十有二旒大裘
 与衮同一冕故服六而冕五
○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
 注曰缫杂文之名也合五采丝为之绳垂于延之前
 后各十二所谓邃延也就成也绳之每一匝而贯五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100-0360a.png
 采玉十有二斿则十二玉也每就间盖一寸朱纮以
 朱组为纮也纮一条属两端于武缫不言皆有不皆
 者此为衮衣之冕十二斿则用玉二百八十八鷩衣
 之冕缫九斿用玉二百一十六毳衣之冕七斿用玉
 百六十八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玄衣之冕三
 斿用玉七十二 缫音藻数所主反卷起全反袤音
 茂縰所买反斿音留鷩必灭反
诸侯之缫斿九就珉玉三采其馀如王之事缫斿皆就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100-0360b.png
玉瑱玉笄
 注曰侯当为公字之误也三采朱白苍也其馀谓延
 纽皆玄覆朱里与王同也出此则异缫斿皆就皆三
 采也每缫九成则九旒也公之冕用玉百六十二玉
 瑱塞耳者故书珉作璑郑司农云缫当为藻缫古字
 也藻今字也同物同音璑恶玉名 疏曰上王冕缫
 玉别文则缫有差降玉无差降此诸公缫玉同文则
 惟有一冕而已故郑计一冕为九旒旒各九玉据冕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100-0360c.png
 九旒不别计鷩冕已下以其一冕而已冠五服故也
 已下侯伯子男亦皆一冕冠数服也王不言玉瑱于
 此言之者王与诸侯互见为义 珉本又作珉亡贫
 反瑱吐练反璑音无
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
 注曰会缝也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
 二以为饰谓之綦诗云会弁如星又曰其弁维綦是
 也邸下柢也以象骨为之 徐氏曰皮弁以皮六方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100-0360d.png
 缝之邸抵也谓弁内上顶辏处以象骨饰之 易彦
 祥曰王之吉服其弁三皮弁用之于视朝韦弁用之
 于兵事冠弁用之于田猎兵田之弁有时而用之者
 也皮弁视朝则日视朝之礼其用数矣此所以特言
 皮弁之制
○王之弁绖弁而加环绖
 注曰弁绖王吊所服也其弁如爵弁而素所谓素冠
 也而加环绖环绖者大如缌之麻绖缠而不纠司服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100-0361a.png
 职曰凡吊事弁绖服 会古外反璂音其邸丁礼反
 綦音其柢音帝
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为之
而掌其禁令
 注曰各以其等缫斿玉璂如其命数也冕则侯伯缫
 七就用玉九十八子男缫五就用玉五十缫玉皆三
 采孤缫四就用玉三十二三命之卿缫三就用玉十
 八再命之大夫缫再就用玉八缫玉皆朱绿韦弁皮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100-0361b.png
 弁则侯伯璂饰七子男璂饰五玉亦三采孤则璂饰
 四三命之卿璂饰三再命之大夫璂饰二玉亦二采
 弁绖之弁其辟积如冕缫之就然庶人吊者素委貌
 一命之大夫冕而无旒士变冕为爵弁其韦弁皮弁
 之会无结饰弁绖之弁不辟积禁令者不得相僣踰
 也玉藻曰君未有命不敢即乘服不言冠弁冠弁兼
 于韦弁皮弁矣不言服弁服弁自天子以下无饰无
 等 疏曰上天子与公不言韦弁此言之亦是互见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100-0361c.png
 之义各以其等为之不言爵而言等则依命数矣爵
 弁制如冕但无旒为异则无旒之冕亦与爵冕不殊
 得谓冕者亦前低一寸馀故得冕名 辟必亦反
○司甲(阙/)
○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
 注曰五盾干橹之属其名未尽闻也等谓功沽上下
 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及其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100-0361d.png
用兵亦如之
 注曰从司马之法令师旅卒两人数所用多少也兵
 输谓师还有司还兵也用兵谓出给卫守 陈及之
 曰周制甸出革车一乘凡兵甲盾戈旗物鼓铎悉备
 焉在农则四时田猎合其卒伍治其徒役简其兵器
 与夫旗物鼓铎一一治之其调𤼵则各以其具行此
 所颁者颁诸卿大夫士从军旅会同者也
祭祀授舞者兵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100-0362a.png
 注曰授以朱干玉戚之属 疏曰案此则春官司干
 所授者又是羽籥之等非干戚可知也
大丧廞五兵
 注曰廞兴也兴作明器之役器五兵也士丧礼下篇
 有甲胄干笮 笮侧白反
军事建车之五兵会同亦如之
 注曰车之五兵郑司农所云者是也步卒之五兵则
 无夷矛而有弓矢 疏曰凡器在车皆有铁器屈之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100-0362b.png
 在车较及舆以兵插而建之故有出先刃入后刃之
 事 插测洽反
○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
 注曰分与授用
祭祀授旅贲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
 注曰亦颁之也故士王族故士也与旅贲当事则卫
 王也殳如杖长寻有四尺 王光远曰旅贲氏执戈
 盾而趋者谓军旅会同之时也若祭祀则执殳而已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100-0362c.png
  郑刚中曰舞者执戈盾未尝执殳所谓亦如之者
 亦如授故士以戈盾也
军旅会同授贰车戈盾建乘车之戈盾授旅贲及虎士
戈盾
 注曰乘车王所乘车也军旅则革路会同则金路
○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注曰舍止也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疏曰天官掌舍王行止不言设藩盾者当宿卫之事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100-0362d.png
 非止一重除彼梐枑车宫之外别有此藩盾之等也
○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
藏与其出入
 注曰法曲直长短之数
○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箙
 注曰箙盛矢器也以兽皮为之 坡谓弓人为弓夏
 秋冬造至春被弦故弓弩中春献之槁人职矢箙春
 作秋成故矢箙中秋献之 藏才浪反中音仲箙音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100-0363a.png
 服
及其颁之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
授射豻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
 注曰王弧夹庾唐大六者弓异体之名也往体寡来
 体多曰王弧往体多来体寡曰夹庾往体来体若一
 曰唐大甲革革甲也春秋傅曰蹲甲而射之质正也
 树椹以为射正射甲与椹试弓习武也豻侯五十步
 及射鸟兽皆近射也近射用弱弓则射大侯者用王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100-0363b.png
 弧射参侯者用唐大矣学射者弓用中后习强弱则
 易也使者劳者弓亦用中远近可也劳者勤劳王事
 若晋文侯文公受王弓矢之赐者
○其矢箙皆从其弓
 注曰从弓数也每弓者一箙百矢
○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
 注曰攻城垒者与其自守者相迫近弱弩𤼵疾也车
 战野战进退非强则不及弩无王弧王弧恒服弦往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100-0363c.png
 体少者使矢不疾 疏曰弓用则服弦不用则弛惟
 弩则用与不用一张之后竟不弛故恒服弦用弱者
 以其强弓久不弛则就弦弱则随体不就弦也 椹
 张林反夹古洽反庾师儒相傅读庚本或作庚豻音
 岸使者所吏反参素感反
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
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痹矢用诸散射
 注曰此八矢者弓弩各有四焉枉矢杀矢矰矢恒矢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100-0363d.png
 弓所用也絜矢鍭矢茀矢痹矢弩所用也枉矢者取
 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或谓之兵矢絜矢
 象焉二者皆可结火以射敌守城车战前于重后微
 轻行疾也杀矢言中则死鍭矢象焉鍭之言候也二
 者皆可以司候射敌之近者及禽兽前尤重中深而
 不可远也结缴于矢谓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
 言刜也二者皆可以弋飞鸟刜罗之也前于重又微
 轻行不低也诗云弋凫与雁恒矢安居之矢也痹矢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100-0364a.png
 象焉二者皆可以散射也谓礼射及习射也前后订
 其行平也凡矢之制枉矢之属五分二在前三在后
 杀矢之属三分一在前二在后矰矢之属七分三在
 前四在后恒矢之属轩輖中所谓志也 王龟龄曰
 上文云四弩用于攻守与战此枉矢絜矢用诸守城
 车战是以二矢而当四弩之用明矣二矢既当四弩
 其馀六矢当六弓之用岂不晓然经曰王弧以授射
 甲革椹质者甲革椹质军射也杀矢鍭矢用于田猎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100-0364b.png
 之射也田猎所以治兵讲武则军射田射一事也故
 考工记矢人之兵矢田矢亦同其制则以此二矢而
 当二弓明矣经曰夹庾以授射豻侯鸟兽者今矰矢
 茀矢用诸弋射则此二矢而当二弓明矣唐大授学
 射者使者劳者即散射也今恒矢痹矢用于散射则
 此二矢而当二弓明矣 絜苦结反鍭音候矰音增
 茀扶弗反痹必二反缴音酌刜孚物反輖定周反
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100-0364c.png
成规士合三而成规句者谓之弊弓
 注曰体往来之衰也往体寡来体多则合多往体多
 来体寡则合少而圜弊犹恶也句者恶则直者善矣
  疏曰此皆据角弓反张不被弦而合之 句音钩
凡祭祀共射牲之弓矢
 注曰射牲示亲杀也杀牲非尊者所亲惟射为可国
 语曰禘郊之事天子必自射其牲 疏曰言凡语广
 则天地宗庙皆有射牲之事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100-0364d.png
○泽共射椹质之弓矢
 注曰郑司农云泽泽宫也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射
 义曰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
 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
大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夹
 注曰如数如当射者之数也每人一弓乘矢并夹矢
 籋也 夹音甲籋音聂
大丧共明弓矢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100-0365a.png
 注曰弓矢明器之用器也士丧礼下篇曰用器弓矢
凡师役会同颁弓弩各以其物从授兵甲之仪
 注曰物弓弩矢箙之属 王光远曰从授兵甲之仪
 凡颁弓弩其多寡之数一视兵甲之仪而已
田戈充笼箙矢共矰矢
 注曰笼竹箙也矰矢不在箙者为其相绕乱将用乃
 共之
凡亡矢者弗用则更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100-0365b.png
 吴氏曰更偿也用而弃之则不偿若不用而亡之则
 偿也
○缮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
 注曰郑司农云抉谓引弦彄也拾谓鞲捍也玄谓抉
 挟矢时所以持弦饰也著右手巨指士丧礼曰抉用
 正王棘若择棘则天子用象骨与鞲捍者左臂里以
 韦为之 疏曰此缮人所掌谓司弓矢选择大善者
 入缮人以共王用也 抉古穴反彄苦侯反鞲古侯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100-0365c.png
 反捍胡旦反著丁略反择音宅
掌诏王射
 注曰告王当射之节 疏曰王射先行燕礼以大夫
 为宾宾与王为耦所告之事亦如大射礼大射正告
 公之仪
○赞王弓矢之事
 注曰授之受之 疏曰案大仆职已授之受之此又
 赞者大仆尊大仆赞时此官助赞也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100-0365d.png
凡乘车充其笼服载其弓弩
 注曰充笼箙以盛矢 疏曰缮人惟主王所乘之车
 而言
○既射则敛之
 注曰敛藏之也诗云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疏曰
 所敛者惟据王所乘车上有弓矢者既射还敛取藏
 之
无会计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100-0366a.png
 注曰亡败多少不计 会古外反弨昌遥反
○稿人掌受财于职金以赍其工
 注曰赍其工者给市财用之直
○弓六物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
 注曰三等者上中下人各有所宜弓人职曰弓长六
 尺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三寸谓之中
 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弩及矢
 箙长短之制未闻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100-0366b.png
○矢八物皆三等箙亦如之春献素秋献成
 注曰矢箙春作秋成 疏曰案司弓矢弓弩各有四
 矢应作四等而言三等盖据长短为三等法 赍音
 咨
书其等以飨工
 注曰郑司农云书工功拙高下之等以制其飨食也
 玄谓飨酒肴劳之也上工作上等其飨厚下工作下
 等其飨薄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100-0366c.png
○乘其事试其弓弩以上下其食而诛赏
 注曰郑司农云乘计也计其事之成功也故书试为
 考玄谓考之而善则上其食尤善又赏之否者反是
○乃入功于司弓矢及缮人
 注曰功成
凡赍财与其出入皆在稿人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注曰皆在稿人者所赍工之财及弓弩矢箙出入其
 簿书稿人藏之阙犹除也弓弩矢箙弃亡者除之计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100-0366d.png
 今见在者
○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
 注曰使谓王使以兵有所诛斩也春秋传曰战于殽
 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襄公縳秦囚使
 驹
以戈斩之
○诏赞王鼓
 注曰既告王当鼓之节又助击之 疏曰大仆已赞
 王鼓此亦同是助击其馀面也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100-0367a.png
○傅王命于陈中
 注曰为王大言之也
会同充革车
 注曰会同王虽乘金路犹以革车从行也充之者谓
 居左也曲礼曰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
○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
 郑刚中曰以玉敦而辟盟者奉□以告神乃辟开盟
 载之书也犹大史辟法之辟 注曰役之者傅敦□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100-0367b.png
 授当歃者
○赞牛耳桃茢
 注曰郑司农云赞牛耳春秋傅所谓执牛耳者玄谓
 尸盟者割牛耳取□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拂
 之又助之也耳者盛以珠盘尸盟者执之桃鬼所畏
 也茢苕帚所以扫不祥 疏曰杀牲取血旁有不祥
 故执此桃茢于血侧也 敦音对辟音辟苕音条帚
 之受反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100-0367c.png
 ○齐右掌祭祀会同宾客前齐车王乘则持马行则陪

 注曰齐车金路王自整齐之车也前之者已驾王未
 乘之时陪乘参乘谓车右也齐右与齐仆同车而有
 祭祀之事则兼玉路之右然则戎右兼田右欤
○凡有牲事则前马
 注曰王见牲则拱而式居马前郤行备惊奔也曲礼
 曰国君下宗庙式齐牛 齐侧皆反下齐车齐仆齐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100-0367d.png
 牛同乘绳證反一音绳
○道右掌前道车王出入则持马陪乘如齐车之仪
 注曰道车象路也王行道德之车 疏曰言象据饰
 为名言道据行道为称
自车上谕命于从车诏王之车仪
 疏曰礼云式视马尾顾不过毂皆是车上威仪故须
 诏之齐右不云者文不具
王式则下前马王下则以盖从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100-0368a.png
 注曰以盖从表尊 疏曰盖有二种一者禦雨二者
 表尊此则表尊之盖也
 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
辔犯軷遂驱之
 注曰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
 神主既祭之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春秋傅曰
 跋涉山川自由也王由左驭禁制马使不行也 疏
 曰此据祭天之时故有犯軷之事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100-0368b.png
○及祭酌仆仆左执辔右祭两轵祭軓乃饮
 注曰杜子春云轵谓两轊也軓当为𨊠𨊠谓车轼前
 也 疏曰及祭酌仆者即上文将犯軷之时当祭左
 右毂末及轼前乃犯軷而去酌仆者使人酌酒与仆
 仆即大驭也大驭则左执辔右祭三处讫乃饮始轹
 軷而去 軷蒲末反轵音止軓音犯菩音员轹音历
 轊音卫
凡驭路行以肆夏趋以采荠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100-0368c.png
 注曰凡驭路谓五路也肆夏采荠乐章也行谓大寝
 至路门趋谓路门至应门
○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
 注曰舒疾之法也鸾在衡和在轼皆以金为铃 荠
 才私反
○戎仆掌驭戎车
 注曰戎车革路也帅出王乘以自将
○掌王倅车之政正其服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100-0368d.png
 注曰倅副也服谓众乘戎车者之衣服 疏曰郑注
 坊记云仆右恒朝服据非在军时若在军则服韦弁
 服
○犯軷如玉路之仪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
 注曰如在军 疏曰谓如其犯軷 倅七内反
掌凡戎车之仪
 注曰凡戎车众之兵车也书序曰武王戎车三百两
  易彦祥曰上文言驭戎车则王之革路此言戎车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100-0369a.png
 则众之兵车也武王戎车三百两其进退之节不愆
 于六步七步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则戎车之仪可知至大司马于蒐田之时亦有所谓
 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戎仆所以掌其仪者此也
○齐仆掌驭金路以宾
 注曰以待宾客
○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其法仪各以其等为车送
逆之节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100-0369b.png
 注曰节谓王乘车迎宾客及送相去远近之数上公
 九十步侯伯七十步子男五十步司仪职曰车逆拜
 辱又曰及出车送 疏曰春夏受贽于朝无迎法受
 享则有之秋冬一受之于庙受贽受享皆无迎法今
 言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者谓因此朝觐宗遇而
 与诸侯行飨食在庙即有乘金路迎宾客之法也
○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仪如齐车
 注曰朝夕朝朝莫夕 疏曰在正朝来往而言燕者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100-0369c.png
 以其在宫中行事皆称燕
○掌贰车之政令
 注曰贰亦副
○田仆掌驭田路以田以鄙
 注曰田路木路也田田猎也鄙循行县鄙
○掌佐车之政
 注曰佐亦副
○设驱逆之车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100-0369d.png
 注曰驱驱禽使前趋获逆衙还之使不出围
○令获者植旌
 注曰以告获也植树也 郑刚中曰山虞植虞旗泽
 虞植虞旌为属禽设此则令获禽自植以告获也
○及献比禽
 注曰田弊获者各献其禽比种物相从次数之
凡田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大夫驰
 注曰提犹举也晋犹抑也使人扣而举之抑之皆止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100-0370a.png
 奔也驰放不扣 王介甫曰提节之晋进之驰则亟
 进之尊者安舒卑者戚速
○驭夫掌驭贰车从车使车
 王介甫曰贰车副车从车谓属车也使车谓使者所
 乘之车
○分公马而驾治之
 注曰乘调六种之马
○校人掌王马之政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100-0370b.png
 注曰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月令曰班马政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
物田马一物驽马一物
 注曰种谓上善似母者以次差之玉路驾种马戎路
 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驽马
 给宫中之役 王光远曰其毛其足其力皆所谓物
 也司马法曰宗庙齐毫尚纯也田事齐足尚疾也戎
 事齐力尚强也此其物不可不辨 校户校反齐马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100-0370c.png
 侧皆反
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
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
校有左右鴽马三良马之数丽马一圉八丽一师八师
一趣马八趣马一驭夫
 注曰良善也善马五路之马郑司农云四匹为乘养
 马为圉故春秋傅曰马有圉牛有牧玄谓二耦为乘
 师趣马驭夫仆夫帅之名也趣马下士驭夫中士则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100-0370d.png
 仆夫上士也自乘至厩其数二百一十六匹易乾为
 马此应乾之策也至校变为言成者明六马各一厩
 而王马小备也校有左右则良马一种者四百三十
 二匹五种合二千一百六十匹鴽马三之则为千二
 百九十六匹五良一鴽凡三千四百五十六匹然后
 王马大备诗云騋牝三千此谓王马之大数与丽耦
 也鴽马自圉至驭夫凡马千二十四匹与三良马之
 数不相应八皆宜为六字之误也师十二匹趣马七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100-0371a.png
 十二匹则驭夫四百三十二匹矣然后而三之既三
 之无仆夫者不驾于五路卑之也 疏曰言养乘之
 者已下皆四四为耦是因养马而乘习之 乘绳證
 反皂才早反趣仓走反系音计厩音救騋音来
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

 注曰降杀之差每厩为一闲诸侯有齐马道马田马
 大夫有田马各一闲其鴽马则皆分为三焉 赵商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100-0371b.png
 问大夫采地四甸一甸税又给王其馀三甸才有马
 十二匹与校人职相校甚异曰此马皆君所制为非
 谓民赋司马法甸有戎马四匹长毂一乘此为民出
 军赋无与于天子国马之数事条未理而多纷纭
○凡马特居四之一
 注曰欲其乘之性相似也物同气则心一郑司农云
 四之一者三牝一牡 杀音晒
春祭马祖执驹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100-0371c.png
 注曰马祖天驷也孝经说曰房为龙马郑司农云执
 驹无令近母犹攻驹也二岁曰驹三岁曰駣玄谓执
 犹拘也春通淫之时驹弱□气未定为其乘匹伤之
 疏曰春时通淫求马蕃息故祭马祖
○夏祭先牧颁马攻特
 注曰先牧始养马者其人未闻夏通淫之后攻其特
 为其蹄齧不可乘用郑司农云攻特谓騬之 疏曰
 祭先牧者夏草茂求肥充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100-0371d.png
○秋祭马社臧仆
 注曰马社始乘马者世本作曰相士作乘马郑司农
 云臧仆谓简练驭者令皆善也玄谓仆驭五路之仆
  疏曰秋时马肥盛可乘用故祭始乘马者
○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
 注曰马步神为灾害马者献马见成马于王也驭夫
 驭贰车从车使车者讲犹简习 駣音肇騬音绳相
 息亮反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100-0372a.png
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
 注曰毛马齐其色也颁授当乘之 疏曰此三者皆
 须马从王毛马者案毛诗傅云宗庙齐毫尚纯也戎
 事齐力尚强也田猎齐足尚疾也尔雅亦云虽据宗
 庙至于田猎军旅既尚疾尚力亦尚色也诗云四騵
 彭彭武王所乘又云四铁孔阜秦襄公以田是齐色
 不专据宗庙
○饰币马执扑而从之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100-0372b.png
 注曰郑司农云校人主饰之也币马以马遗人当币
 处者也聘礼曰马则北面奠币于其前士丧礼下篇
 曰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辔圉人夹牵之驭者执
 策立于马后 扑普卜反遗惟季反
凡宾客受其币马
 注曰宾客之币马来朝觐而享王者
大丧饰遣车之马及葬埋之
 注曰言埋之则是马涂车之刍灵
卷十九 第 35a 页 WYG0100-0372c.png
田猎则帅驱逆之车
 注曰帅犹将也
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
 注曰四海犹四方也王巡守过大山川则有杀驹以
 祈沈礼与玉人职有宗祝以黄金勺前马之礼 疏
 曰山川地神土色黄故用黄驹
凡国之使者共其币马
 注曰使者所用私觌 疏曰使者王使之下聘问诸
卷十九 第 35b 页 WYG0100-0372d.png
 侯者上文饰币马是以马遗人法非聘故无私觌前
 宾客来朝聘不言私觌者诸侯之臣于天子不敢行
 私觌故也
凡军事物马而颁之
 注曰物马齐其力 陈及之曰亦颁于官府共军事
 者耳不然校人六厩安能及庶民乎
等驭夫之禄
 注曰驭夫于趣马仆夫为中举中见上下
卷十九 第 36a 页 WYG0100-0373a.png
宫中之稍食
 注曰师圉府史以下也郑司农云稍食曰廪 项平
 甫曰厩库皆近王宫一云马有养于内非也
○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注曰赞佐也佐正者谓校人臧仆讲驭夫之时简差
 也节犹量也差择王马以为六等
掌驾说之颁
 注曰用马之次第 疏曰凡用马当均劳逸故驾说
卷十九 第 36b 页 WYG0100-0373b.png
 须依次第 说音税
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
 注曰居谓收庌所处治谓执驹攻特之属 疏曰马
 二月已前八月已后在厩二月已后八月已前在牧
 故云四时也趣马下士属驭夫中士故云听驭夫
 庌音雅后同
○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受财于
校人
卷十九 第 37a 页 WYG0100-0373c.png
 注曰乘谓驱步以𤼵其疾知所疾处乃治之相助也
  疏曰巫知马祟医知马疾疾则以药治之祟则辨
 而祈之二者相须故巫助医也受财者谓共祈具及
 药直
○马死则使其贾粥之入其布于校人
 注曰布泉也郑司农云贾谓其属官小吏贾二人粥
 卖也 相息亮反注同疏如字贾音古粥音育祟音
 岁
卷十九 第 37b 页 WYG0100-0373d.png
○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
 注曰颁马授圉者所牧处 疏曰厉禁谓可牧马之
 处亦使其地之民遮护禁止不得使民辄放牛马
○孟春焚牧
 注曰焚牧地以除陈生新草也
○中春通淫
 注曰中春阴阳交万物生之时可以合马之牝牡也
 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秦时书也秦地
卷十九 第 38a 页 WYG0100-0374a.png
 寒凉万物后动
○掌其政令凡田事赞焚莱
 注曰焚莱者山泽之虞 中音仲
○廋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及
祭马祖祭闲之先牧及执驹散马耳圉马
 注曰九者皆有政教焉阜盛壮也诗云四牡孔阜杜
 子春云佚当为逸郑司农云马三岁曰駣二岁曰驹
 散读为中散大夫之散谓聒马耳母令善惊也玄谓
卷十九 第 38b 页 WYG0100-0374b.png
 逸者用之不使甚劳安其血气也教駣始乘习之也
 攻驹騬其蹄齧者闲之先牧先牧制闲者散马耳以
 竹括押其耳头动摇则括中物后遂串习不复惊 郑
 刚中曰考此文二及字之义当为七事耳廋人职卑
 安得主马祖之祭于校人祭马祖之时已则祭闲之
 先牧于校人命执驹之时已则散马耳圉马 王介
 甫曰圉马则成马而圉之圉马以校人执驹为节也
  佚音逸聒古活反
卷十九 第 39a 页 WYG0100-0374c.png
正校人员选
 注曰校人谓师圉也 王介甫曰正其员使员称马
 数正其选使选惟其能
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注曰大小异名尔雅曰騋牝骊牡玄驹袅骖郑司农
 云以月令曰驾苍龙 王介甫曰小大异名使各从
 其类以待乘颁及以为种 郑刚中曰校人不辨六
 马之属廋人职卑乃于此言龙騋之尺寸何耶盖十
卷十九 第 39b 页 WYG0100-0374d.png
 二闲之广二千五百馀匹之多马有超然卓异藏乎
 其中人所不见自非主者表而出之则神骏之才逐
 电之足谁其知之故特于廋人言之 袅奴了反
○圉师掌教圉人养马春除蓐衅厩始牧夏庌马冬献
马射则充椹质茨墙则剪阖
 注曰蓐马兹也马既出而除之新衅焉神之也春秋
 传曰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庌庑也庑所以庇马
 凉也充犹居也茨盖也阖苫也椹质剪阖圉人所习
卷十九 第 40a 页 WYG0100-0375a.png
 也 徐氏曰椹质以木为之缚草以代侯者剉草为
 苫苫之以盖墙也 蓐音辱庌五稼反茨在私反阖
 户猎反庑亡甫反縳房入声剉千卧反苫伤占反
○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圉师
 注曰役者圉师使令焉
凡宾客丧纪牵马而入陈
 注曰宾客之马王所以赐之者诗云虽无予之路车
 乘马丧纪之马启后所荐马 疏曰虽同牵马入陈
卷十九 第 40b 页 WYG0100-0375b.png
 宾客与丧纪所陈有异宾客则在馆天子使人就馆
 而陈之若丧纪则天子将葬朝庙时在祖庙中陈设
 明器之时遣人荐马及缨入庙陈之
○廞马亦如之
 注曰廞马遣车之马人捧之亦牵而入陈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
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榖
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卷十九 第 41a 页 WYG0100-0375c.png
 注曰天下之图如今司空舆地图也郑司农云东方
 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貉狄玄谓闽蛮之
 别也国语曰闽芊蛮矣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
 数也财用泉榖货贿也利金锡竹箭之属害神奸铸
 鼎所象百物也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
 海 坡谓周知其利害者周知其山川江湖之支凑
 可以设险之利与要害之处也
○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
卷十九 第 41b 页 WYG0100-0375d.png
 注曰贯事也 疏曰使同其事利不失其所也 郑
 刚中曰自中国以至夷狄兼举而周知之矣乃若国
 之有九州为五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王者所治之
 区域也必使贯无不同则九州共贯利无不同则四
 海蒙利 闽梅巾反貉孟白反芈音弭
东南曰扬州
 易彦祥曰禹贡扬州之域东距海北据淮故曰淮海
 惟扬州殷人以淮入徐故扬州止谓之江南周人复
卷十九 第 42a 页 WYG0100-0376a.png
 以淮入扬而循禹之旧不言淮海而曰东南者变禹
 贡之文也
○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榖宜稻
 注曰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大泽曰薮浸可以为陂灌
 溉者锡镴也箭蓧也鸟兽孔雀鸾鵁鶄犀象之属
 顾景范曰会稽山在浙江绍兴府城东南十二里具
 区即太湖也亦曰震泽在江南苏州府西南五十里
卷十九 第 42b 页 WYG0100-0376b.png
 接常州府及浙江湖州府界三江一曰松江自太湖
 分流出苏州吴江县南长桥口至嘉定县东南四十
 里吴松口入海一曰娄江亦自太湖分流经苏州城
 东至太仓州东南七十里刘家河口入海一曰东江
 亦自太湖分流从吴江县东南入浙江嘉兴府境至
 海盐县东北三十五里乍浦入海今由江南松江府
 合松江入海五湖孔氏云太湖东岸五弯曰菱湖游
 湖莫湖贡湖胥湖水瀰漫而滩浅者曰薮洼下而钟
卷十九 第 43a 页 WYG0100-0376c.png
 水者曰浸 王介甫曰九州之序禹贡始于冀次以
 兖而终于雍职方始于扬次以荆而终于并者盖禹
 贡言治水之序职方言远近之序治水自帝都而始
 然后顺水性所便自下而上故自兖至雍而止以远
 近言之则周之化自北而南以南为远故关睢鹊巢
 之诗分为二南汉广亦言文王之道被于南国德化
 所及以远为至故也始于扬州则以扬在东南次以
 荆则以荆在正南终于并则以并在正北先远而后
卷十九 第 43b 页 WYG0100-0376d.png
 近也 会古外反陂彼宜反镴音猎筱素了反鵁音
 交鶄音精
正南曰荆州
 易彦祥曰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殷之荆州南不言
 衡阳循禹之旧也其北境则曰汉南以地志考之荆
 山在南郡临沮县即今荆门军当阳县之地汉水又
 在其北正属襄阳言汉南则殷之荆州实跨荆山之
 北至周复以荆门之北属豫复禹封域以荆及衡阳
卷十九 第 44a 页 WYG0100-0377a.png
 为荆州荆山即南条衡山即南岳皆在正南之地故
 曰正南
○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瞢其川江汉其浸颍湛
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鸟兽其榖宜稻
 注曰颍出阳城宜属豫州在此非也齿象齿也革犀
 兕革也杜子春云湛或为淮 顾景范曰衡山在湖
 广衡州府衡山县西三十里云瞢在湖广德安府城
 南五十里江水𤼵原四川成都府茂州西北之岷山
卷十九 第 44b 页 WYG0100-0377b.png
 历梁荆扬三州之域至今江南扬州府海门县东入
 海汉水𤼵原于陜西汉中府沔县西嶓冢山至湖广
 汉阳府城东北入大江颍水𤼵原河南府登封县东
 阳乾山至江南凤阳府颍州颍上县界入淮湛未详今河
 南汝州境内有湛水二水本在禹贡豫州之域 瞢
 鸣凤反湛直减反
河南曰豫州
 昜彦祥曰禹贡荆河惟豫州其封在大河之南南条
卷十九 第 45a 页 WYG0100-0377c.png
 荆山之北故曰荆河殷之豫州则南境距汉北境接
 河故曰河南周人于豫州亦曰河南而南境则仍禹
 贡之旧不曰荆河互文以见也
○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荥雒其浸波溠
其利林漆丝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榖宜五

 注曰波读为播禹贡曰荥播既都春秋傅曰楚子除
 道梁溠营军临随则溠宜属荆州在此非也林竹木
卷十九 第 45b 页 WYG0100-0377d.png
 也六扰马牛羊豕犬鸡五种黍稷菽麦稻 顾景范
 曰华山在陜西西安府华州华阴县南十里圃田在
 开封府中牟县西北七里荥荥泽也今开封府郑州
 荥泽县是洛水出陜西西安府商州南冢岭山至河
 南府巩县北入河波水通典云出歇马岭在今汝州
 鲁山县西北溠水通典云出黄山在今湖广襄阳府
 枣阳县东北 荥户扃反溠音诈播音波都张鱼反
正东曰青州
卷十九 第 46a 页 WYG0100-0378a.png
 易彦祥曰禹贡有青有兖有徐殷并青于徐而徐兼
 扬州之淮故江南曰扬州周复以淮归扬而并徐于
 青正在畿东故曰正东
○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
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榖宜稻麦
 注曰二男二女数等似误也盖当与兖州同二男三
 女郑司农云淮或为睢沐或为洙 顾景范曰沂山
 在青州府临朐县南百五十里孟猪在河南归德府
卷十九 第 46b 页 WYG0100-0378b.png
 虞城县禹贡属豫州淮水𤼵原河南南阳府唐县东
 南桐柏山至江南淮安府安东县东北入海泗水出
 兖州府泗水县东陪尾山至江南淮安府清河县南
 入淮今名南清河沂水出青州府莒州沂水县西北
 雕厓山至淮安府邳州南入泗沭水出临朐县沂山
 至淮安府安东县西入淮 沭音述朐音劬厓音崖
河东曰兖州
 易彦祥曰夏殷皆言济河惟兖州谓东河之东济水
卷十九 第 47a 页 WYG0100-0378c.png
 之北也周人以青兼徐而兖州又得越乎济之东南
 故徐之岱山职方以为兖之所镇徐之大野职方以
 为兖之泽薮是也故曰河东
○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泲其浸庐维
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榖宜四种
 注曰庐维当为雷雍字之误也禹贡曰雷夏既泽雍
 沮会同雷夏在城阳四种黍稷稻麦 顾景范曰岱
 泰山也在济南府泰安州北五里大野在兖州府济
卷十九 第 47b 页 WYG0100-0378d.png
 宁州钜野县东五里河从西域昆崙山至陜西西宁
 卫积石山乃入中国历雍豫冀兖四州之域东北入
 海今从东南合淮入海济水𤼵原河南怀庆府济源
 县西王屋山至山东济南府滨州利津县东入海亦
 曰大清河庐水在济南府长清县西废卢县境潍水
 出青州府莒州西北箕屋山至莱州府潍县东北入
 海禹贡属青州 泲子礼反沮七馀反
正西曰雍州
卷十九 第 48a 页 WYG0100-0379a.png
 易彦祥曰禹贡有雍有梁故梁为正西而雍为西北
 殷周皆省梁入雍故雍州为正西
○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
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榖宜黍稷
 注曰郑司农云弦或为汧蒲或为浦 顾景范曰岳
 山在陜西凤翔府陇州南百四十里弦蒲在陇州西
 四十里泾水出陜西平凉府城西南笄头山至西安
 府高陵县西南入渭汭水出弦蒲薮东北历平凉府
卷十九 第 48b 页 WYG0100-0379b.png
 境至西安府邠州长武县而合于泾渭水出陜西临
 洮府渭原县西鸟鼠山至西安府华州华阴县北入
 大河洛水出庆阳府城东北废洛原县南流合漆沮
 二水至西安府同州朝邑县南而入渭通典曰洛即
 漆沮也 汭如锐反汧口千反
东北曰幽州
 易彦祥曰舜十二州本有幽州水土既平以冀为帝
 都省幽入冀殷人南都河南之亳复舜幽州之名周
卷十九 第 49a 页 WYG0100-0379c.png
 人又以幽州兼殷之营州实禹贡青州隔海东北之
 境故曰东北
○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
时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扰其榖宜三种
 注曰四扰马牛羊豕三种黍稷稻杜子春读貕为奚
 顾景范曰医无闾山在辽东广宁卫西五里貕养在
 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在禹贡属青州菑水在济南府
 淄川县东南七十里时水在青州府临淄县西二十
卷十九 第 49b 页 WYG0100-0379d.png
 五里 易彦祥曰经于兖州言其川河泲盖兖州北
 距河而南据泲禹贡言济河惟兖州则惟兖州之川
 宜也幽州远在东北于河泲何与盖幽州虽跨有辽
 水为东北而实西南越海兼有青州之东北境所以
 琅琊郡之貕养泽泰山郡之淄水千乘郡之时水皆
 在幽州之域光武十三年以辽东属青州二十四年
 还属幽州是知幽州实可以有青州王璜张楫云九
 河陷海中是九河未陷之前凡登莱海岸及滨沧二
卷十九 第 50a 页 WYG0100-0380a.png
 州之东境皆在幽州之地与兖州东西分界故其川
 同于河泲 貕音兮菑禹贡作淄
河内曰冀州
 易彦祥曰舜十有二州有幽有并有冀水土既平之
 后以冀为尧都省十有二州之幽并入焉以馀州准
 之则知禹贡冀州东西南之三面距河南而北境则
 越平常山今之燕云营平诸州皆其地也殷人复以
 冀州北境复舜之幽州而东西南皆禹迹之旧盖东
卷十九 第 50b 页 WYG0100-0380b.png
 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也故曰两河间周人又
 分冀而复舜之并州故曰河内而已
○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其
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榖宜黍稷
 顾景范曰霍山在今山西平阳府霍州东南三十里
 尔雅秦有杨纡未详漳水有二浊漳出山西潞安府
 长子县西𤼵鸠山清漳出太原府平定州乐平县西
 南少山至河南彰德府临漳县西合焉其下流复分
卷十九 第 51a 页 WYG0100-0380c.png
 为二或从直隶河间府献县合滹沱河或从山东东
 昌府馆陶县合卫河汾水出太原府静乐县北管涔
 山至平阳府蒲州荣河县西入太河潞水阚骃曰即
 浊漳水也今潞安府城西南二十里浊漳经焉土人
 犹呼为潞水通典曰潞河在密云县即今顺天府境
 内之白河也 滹唤胡反沱唐何反涔锄林反
正北曰并州
 易彦祥曰舜有并州禹贡以并入冀州殷因之周复
卷十九 第 51b 页 WYG0100-0380d.png
 分冀复舜并州以天下之势言之冀州在西河之东
 雍州在西河之西并州介乎雍冀之间故曰正北
○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虖池呕夷其
浸涞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扰其榖宜
五种
 注曰五扰马牛羊犬豕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凡九州
 及山镇泽薮言曰者以其非一曰其大者耳此州界
 扬荆豫兖雍冀与禹贡略同青州则徐州地也幽并
卷十九 第 52a 页 WYG0100-0381a.png
 则青冀之北也无徐梁 顾景范曰恒山在直𨽻真
 定府定州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昭馀祁在太原府
 祈县东七里虖沱水出太原代州繁畤县东北秦戏
 山至直𨽻河间府静海县北小直沽入海呕夷水出
 山西大同府蔚州灵丘县西北高是山一名唐河至
 直𨽻保定府安州北合于易水涞水在保定府易州
 涞水县东北三十里亦名北易水易水在保定府安
 州城北亦名南易水 李氏曰禹贡无幽并职方无
卷十九 第 52b 页 WYG0100-0381b.png
 梁徐盖周合梁徐于雍青分冀野为幽并考工记言
 天下之大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两川之间必有涂
 焉广谷大川风俗之所以分故推其高且大者先正
 之然后九州可别如大山定而山之西为兖大河定
 而河之南为豫此分画之要也 陈氏曰九州山川
 泽薮各在职方不属诸侯之版观诗不以圃田系郑
 春秋不以沙麓系晋略可睹矣周季诸侯始擅不朌
 之利齐干山海而桃林之塞郇瑕之地晋实私之此
卷十九 第 53a 页 WYG0100-0381c.png
 诸侯所以僭侈王室所以衰微也 并卑盈反虖唤
 胡反池徒多反呕焉侯反朌颁同塞音赛
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里曰藩服
 注曰服事天子也诗云侯服于周
卷十九 第 53b 页 WYG0100-0381d.png
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
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
百男以周知天下
 注曰以此率遍知四海九州邦国多少之数也方千
 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以方三百里之积以九约之得
 十一有奇云七伯者字之误也周九州之界方七千
 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馀四
 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周公变殷汤之制虽小
卷十九 第 54a 页 WYG0100-0382a.png
 国地皆方百里是每事言则者设法也设法者以待
 有功而大其封一州之中以其千里封公则可四又
 以其千里封侯则可六又以其千里封伯则可十一
 又以其千里封子则可二十五又以其千里封男则
 可百公侯伯子男亦不是过也州二百一十国以男
 备其数焉其馀以为附庸四海之封黜陟之功亦如
 之虽有大国爵称子而已郑司农云此制亦见大司
 徒职 坡谓此九法所谓制畿封国以正邦国也有
卷十九 第 54b 页 WYG0100-0382b.png
 公侯伯子男之异爵则设仪辨位以等邦国亦在中
 焉
凡邦国小大相维
 注曰大国比小国小国事大国各有属相维联也
 疏曰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
 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
 伯彼虽是殷制亦可證各有属相维联之意
○王设其牧
卷十九 第 55a 页 WYG0100-0382c.png
 注曰选诸侯之贤者为牧使牧理之 坡谓此与上
 节即九法所谓建牧立监以维邦国也而比小事大
 以和邦国亦在其中焉 比毗志反
制其职各以其所能
 注曰牧监参伍之属用能所任秩次 坡谓制其职
 各以所能则贤与功可得有为而所以作邦国在此
 矣
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卷十九 第 55b 页 WYG0100-0382d.png
 注曰国之地物所有 坡谓此一节即九法所谓施
 贡分职以任邦国也
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
不敬戒国有大刑
 注曰乃犹女也守谓国竟之内职事所当共具
○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
 注曰先道先由王所从道君前行其前日所戒之令
○王殷国亦如之
卷十九 第 56a 页 WYG0100-0383a.png
 注曰殷犹众也十二岁王若不巡守则六服尽朝谓
 之殷国其戒四方诸侯与巡守同 疏曰王殷国所
 在无常或在畿内国城外即为之或向畿外诸侯之
 国行之故有戒令之事 巡守音狩女音汝竟音境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
 注曰致日景者夏至景尺有五寸冬至景丈三尺其
 间则日有长短
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
卷十九 第 56b 页 WYG0100-0383b.png
 注曰土地犹度地知东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
 宅居也 坡谓邦国都鄙兼王国侯邦畿内畿外皆
 在焉 相息亮反度待洛反深音谂
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
 注曰土宜谓九榖植稚所宜也土化地之轻重粪种
 所宜用也任地者载师之属 疏曰既为土方氏非
 直度地相宅亦当相地所宜故须辨之授谓以书作
 法授之 黄文叔曰所谓景短多寒景长多暑景朝
卷十九 第 57a 页 WYG0100-0383c.png
 多阴景夕多风土宜土化由是而有其法焉
王巡守则树王舍
 注曰为之藩罗 疏曰谓若掌舍设梐枑之时则此
 官亦为王于外周匝树藩罗
○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
之以节
 注曰远方之民四夷之民也谕德延誉以来之远物
 九州之外无贡法而至者达民以旌节达贡物以玺
卷十九 第 57b 页 WYG0100-0383d.png
 节 坡谓远方之民非直四夷也自他州而来者皆
 是远物非直藩国之货也凡贸迁有无者皆是上土
 方既使其有奠居此官主绥怀之令相来往也
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注曰续食其往来 疏曰案遗人云十里有庐庐有
 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积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
 注曰津梁相凑不得陷绝
卷十九 第 58a 页 WYG0100-0384a.png
通其财利
  注曰茂迁其有无
同其数器
  注曰权衡不得有轻重
壹其度量
 注曰尺丈釜钟不得有大小
除其怨恶
 注曰怨恶邦国相侵虐
卷十九 第 58b 页 WYG0100-0384b.png
同其好善
 注曰所好所善谓风俗所高尚 坡谓冯弱犯寡则
 眚之司马之九伐也以俗教安司徒之十二教也妄
 意此官皆柔远人之事抑文承通财利之后则除其
 怨恶者禁土著为孤客患同其好善者彼此地产交
 相好善则茂迁者利其息上怀方来远方之民此官
 达其道路以济不通也怀方致远物此官为之均平
 使乐来往也
卷十九 第 59a 页 WYG0100-0384c.png
○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
 注曰道犹言也为王说之四方诸侯也上下君臣也
诵四方之傅道
 注曰傅道世世所傅说往古之事也为王诵之若今
 论圣德尧舜之道矣 疏曰政事及上下之志知则
 向玉道未必诵之古昔之善道恒诵之在口王问则
 为王诵之
正岁则布而训四方
卷十九 第 59b 页 WYG0100-0384d.png
 注曰布告以教天下使知世所善恶 坡谓四方政
 事与上下之志皆有善恶王既知之则布而训之使
 善者知勉恶者知改且以傅道训之使则古昔
而观新物
 注曰四时于新物出则观之以知民志所好恶志淫
 行辟则当以政教化正之 黄文叔曰布而训四方
 使述其旧美也观新物察风俗之变也
○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
卷十九 第 60a 页 WYG0100-0385a.png

 注曰华读为𠇗哨之𠇗正之使不𠇗邪离绝 疏曰
 形方氏主知四方土地形势故使掌作邦国之地域
 大小形势又当正其封疆勿使相侵𠇗者两头宽中
 狭邪者一头宽一头狭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注曰比犹亲也 郑刚中曰其所以使地不华离者
 盖使小国近大国事之以自立大国近小国比之以
卷十九 第 60b 页 WYG0100-0385b.png
 自固然非形方氏制其地形使各相联属虽欲使小
 大相事相比不相侵其疆埸亦不可得也 华音誇
 𠇗若哇反哨羊售反
○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
使致其珍异之物
 注曰山林之名与物若岱畎丝枲峄阳孤桐矣利其
 中人用者害毒物及螫噬之虫兽 疏曰此山师及
 下川师原师等皆是遥掌畿外邦国之内山川原隰
卷十九 第 61a 页 WYG0100-0385c.png
 之等使出税珍异以供王家也 畎古犬反峄音亦
 螫音释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
使致其珍异之物
 注曰川泽之名与物若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泽
 之萑蒲 萑音丸
○原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原隰之名
 注曰地名谓东原大陆之属
卷十九 第 61b 页 WYG0100-0385d.png
物之可以封邑者
 注曰物之谓相其土地可以居民立邑 疏曰小司
 徒云四井为邑据田中千室之邑据城二者皆须物
 色其善恶然后封民 刘执中曰此谓五等封国之
 馀地未有邑以管其民者不尔则诸侯吞之矣 可
 以赞司马正邦国之封疆 原同原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
王命
卷十九 第 62a 页 WYG0100-0386a.png
 注曰法则八法八则也邦国之官府都鄙亦用焉慝
 奸伪之恶也反侧犹背违法度也书曰无反无侧王
 道正直
○掸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

 注曰道犹言也以王之志与政事谕说诸侯使不迷
 惑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卷十九 第 62b 页 WYG0100-0386b.png
 注曰面犹乡也使民之心晓而正乡王 疏曰以上
 二事向诸侯说之使诸侯化民而万民正乡于王
 掸音探语鱼据反和说音悦乡音向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
 注曰庶子卿大夫士之子车马兵甲备军𤼵卒疏
 曰士适子庶子其支庶若王家有军事徵兵于采地
 都鄙则都司马以书致于士庶子有此众庶车马兵
 甲之戒令士庶子受而行之
卷十九 第 63a 页 WYG0100-0386c.png
以国法掌其政学
 政谓军之赋税也学修德学道 王次点曰古者国
 之子弟无时不知教无处不有学退在学校受教于
 司乐大胥诸子进在王所受教于师保氏入而宿卫
 有宫伯案其在版者而教之出而守禦有都司马掌
 其政学以教之出入进退教未尝不行乎其间非若
 后世之教止于庠序而庠序之教又为具文
以听国司马
卷十九 第 63b 页 WYG0100-0386d.png
 注曰听者受行其所徵为也国司马大司马之属皆
 是
家司马亦如之
 注曰大夫家臣为司马者春秋傅曰叔孙氏之司马
 鬷戾 鬷子公反
 坡谓大司马掌邦政而以兵事为先故凡兵甲车马
 之政隶仆御从之官九州邦国之形胜阨塞要害皆
 属焉军无赏士不往凡军以赏为先故首司勋军行
卷十九 第 64a 页 WYG0100-0387a.png
 以马故马质次之军舍有垒故量人次之小子斩羊
 牲徇陈示罚也次之羊人共羊牲又次之继以司爟
 者火政兵事之要也设险守固制胜于未形故掌固
 司险掌疆候人次之讥察非常箫勺群慝故环人之
 察巡挈壶之序柝又次之射以习战兵事所急故射
 人次之服不射鸟罗氏掌畜四职皆因射而及故并
 属之焉司士辨论官材进退爵禄古司马之遗也抑
 朝为卿士大夫军为将帅司马师中丈人得贤非要
卷十九 第 64b 页 WYG0100-0387b.png
 乎而诸子之治国子司右之治戎右皆此意也自是
 以下至圉人数十职则详卫王之政虎贲旅贲夹卫
 王车节服方相皆因卫车而及故相次焉大仆小臣
 祭仆御仆隶仆王之出入或驷乘或先后皆武卫之
 官又次之王车有五路乘车之冕弁各有宜故弁师
 次之车中甲兵戈盾弓矢具故司甲司兵司戈盾司
 弓矢缮人稿人次之戎右齐右道右为车右者所谓
 勇士也大驭戎仆齐仆道仆田仆驭夫御车者所谓
卷十九 第 65a 页 WYG0100-0387c.png
 仆夫也马以驾车次之校人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
 师圉人皆掌马官也然马质不列此者盖马质所给
 者军马此所共者王马职掌不同文亦异设宜矣职
 方土方怀方合方训方形方以及山师川师原师匡
 人掸人皆所以柔远人怀诸侯且秉天下之土地形
 势山川林泽原野之险易而遏其僭侈施训道匡正
 之法以释其悖心可销兵于未形止乱于未萌者都
 家司马在食邑采地中故附见焉盖愚闻于元兄而
卷十九 第 65b 页 WYG0100-0387d.png
 推广其意如此自大司马至职末为官凡七十
 
 
 
 
 
 
 周礼述注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