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100-02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述注卷十六
             安溪李光坡撰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
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注曰六典八法八则冢宰所建以治百官大史又建
 焉以为王迎受其治也大史日官也
○凡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100-0294b.png
 注曰谓邦国官府都鄙以法争讼来正之者 疏曰
 不信事理妄冒不信者
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以贰六官六官
之所登
 注曰约剂要盟之载辞及劵书也贰犹副也藏法与
 约剂之书以为六官之副其有后事六官又登焉
 坡谓六官之所登六官二字疑衍盖此约剂各为一
 通登于六官副写一通上于大史藏焉以贰六官之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100-0294c.png
 所登
○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
 注曰谓抵冒盟誓者辟法者考按读其然不 疏曰
 辟开也法则约剂也为之开约剂考按其然否不信
 者不依约剂 辟婢亦反
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
 注曰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
 若今时作历日矣定四时以次序授民时之事 疏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100-0294d.png
 曰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正月
 立春节雨水中至十二月小寒节大寒中皆节气在
 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中数一名中气节气有
 入前月法中气无入前月法中气匝则为岁朔气匝
 则为年 郑刚中曰周以建子为正而四时之事有
 用夏正建寅者用建寅谓之岁用建子谓之年尔雅
 云夏曰岁周曰年大史正岁与年而次序其事颁于
 官府都鄙使以次举先后不失其序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100-0295a.png
○颁告朔于邦国
 注曰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
 告而受行之
○闰月诏王居门终月
 注曰门谓路寝门也郑司农云月令十二月分在青
 阳明堂总章玄堂左右之位惟闰月无所居居于门
 故于文王在门谓之闰 疏曰明堂路寝及宗庙皆
 有五室十二堂四门十二月听朔于十二堂闰月各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100-0295b.png
 于时之门
大祭祀与执事卜曰
 注曰执事大卜之属与之者当视墨
○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
 注曰协合也合谓习录所当共之事也 疏曰戒谓
 散斋七日宿谓致斋三日读礼书而协事恐事有失
 错物有不供故也
○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100-0295c.png
 注曰谓挍呼之教其所当居之处 疏曰言执书者
 谓执行祭祀之书以次位常者各居所掌位次常者
 此礼一定常行不改故云常也
○辨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
 注曰谓抵冒其职事 疏曰此谓助祭之人
大会同朝觐以书协礼事
 注曰亦先习录之也
○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100-0295d.png
 注曰将送也诏王告王以礼事 疏曰使不错误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
 注曰郑司农云大出师则大史主抱式以知天时处
 吉凶史官主知天道故国语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春秋传曰楚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楚子使问诸
 周大史大史主天道玄谓瞽即大师大师瞽官之长
大迁国抱法以前
 注曰法司空营国之法也抱之以前当先王至知诸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100-0296a.png
 位处
大丧执法以涖劝防
 注曰郑司农云劝防引六绋
○遣之日读诔
 注曰遣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人之道终于此
 累其行而读之大师又帅瞽廞之而作谥瞽史知天
 道使共其事言王之诔谥成于天道 疏曰案礼记
 曾子问惟天子称天以诔之瞽史既知天道又于南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100-0296b.png
 郊祭天之所称天以诔之是王之谥成于天道也若
 然先于南郊制谥乃于遣之日读之葬后则称谥
○凡丧事考焉
 注曰为有得失
○小丧赐谥
 注曰小丧卿大夫也 疏曰君亲制谥使大夫将往
 赐之此直言小丧赐谥则三公诸侯亦在焉 行下
 孟反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100-0296c.png
凡射事饰中舍算执其礼事
 注曰舍读曰释郑司农云中所以盛算也玄谓设算
 于中以待射时而取之中则释之乡射礼曰君国中
 射则皮竖中于郊则闾中于竟则虎中大夫兕中士
 鹿中天子之中未闻 疏曰执其礼事者大史主礼
 者天子诸侯射先行燕礼后乃射其中礼事皆大史
 掌之 中丁仲反舍音释盛音成竟音境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100-0296d.png
忌讳
 注曰郑司农云志谓记也春秋传所谓周志国语所
 谓郑书之属是也史官主书故韩宣子聘于鲁观书
 大史氏系世谓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瞽
 矇讽诵之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玄谓王有事祈祭
 于其庙 疏曰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上皆自有昭
 穆亲疏故须辨之 坡谓郑刚中曰邦国之志非杂
 记邦国之事乃志天子诸侯所出之系世与其庙祧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100-0297a.png
 之昭穆小史掌其志定其系世又辨其昭穆是也若
 有事则诏王忌讳祈祭其一耳更如男女辨姓东郭
 偃所云君出自丁臣出自桓如此之类皆所当诏
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
 注曰读礼法者大史与群执事史此小史也言读礼
 法者小史叙俎簋以为节故书簋或为几郑司农云
 几读为轨书亦或为簋古文也大祭祀小史主叙其
 昭穆以其主定系世祭祀史主叙其昭穆次其俎簋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100-0297b.png
 玄谓俎簋牲与黍稷以书次之挍比之 疏曰此言
 叙昭穆之俎簋则非外神耳则大祭祀惟谓祭宗庙
 三年一祫之时有尸主兼叙昭穆俎簋也
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
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
 注曰其读诔亦以大史赐谥为节事相成也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
有八星之位辨其序事以会天位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100-0297c.png
 注曰岁谓大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乐
 说说岁星与日常应大岁月建以见然则今历大岁
 非此也岁日月辰星宿之位谓方面所在辨其序事
 谓若仲春辨秩东作仲夏辨秩南讹仲秋辨秩西成
 仲冬辨在朔易会天位者合此岁日月辰星宿五者
 以为时事之候若今历日大岁在某月某日某甲朔
 日直某也国语曰王合位于三五孝经说曰故敕以
 天期四时节有晚早趣勉趣时无失天位皆由此术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100-0297d.png
 云 冯音凭讹五和反直音植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注曰冬至日在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尺
 五寸此长短之极极则气至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
 角而月弦于牵牛东井亦以其景知气至不春秋冬
 夏气皆至则是四时之叙正矣 坡谓日在南陆行疾
 历故当春分而日已过交二度日在北陆行缩历故
 当秋分而日犹未及交二度古来欲得气至之正为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100-0298a.png
 难惟今西历以春秋二仲月日月对望之时以求二
 分盖冬行南陆则地上之天少地下之天多夏行北
 陆则地上之天多地下之天少其日月之东西相对
 者或非望也惟春秋分行于中道则日月对衡于地
 平天体上下适均乃真望矣然虽真望而日月之望
 有对宫不同道苟平分天度皆为望限若对望未及
 卯酉之交或过交而后望以至前后月有闰春分或
 在月首或在月杪则因真望增损检日至交晷刻以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100-0298b.png
 得气至之正岂有过不及之患乎秋分亦然此法自
 侈其秘而不知古之圣人知此久矣 景音影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
迁辨其吉凶
 注曰志古文识识记也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五星
 有赢缩圜角日有薄食晕珥月有盈亏朓侧匿之变
 七者右行列舍天下祸福变移所在皆见焉 疏曰
 上冯相氏掌日月星辰不变依常度者此官掌日月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100-0298c.png
 星辰变动与常不同以见吉凶之事 识音志朓他
 了反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注曰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犹界也郑司农说星土以
 春秋传曰参为晋星商主大火国语曰岁之所在则
 我有周之分野之属是也玄谓大界则曰九州州中
 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
 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100-0298d.png
 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
 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
 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
 彗孛之气为象 娵子须反訾子斯反彗以岁反孛
 音佩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
 注曰岁谓大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
 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大岁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岁而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100-0299a.png
 小周其妖祥之占甘氏岁星经其遗象也郑司农云
 大岁所在岁星所居春秋传曰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
 其凶之属是也 郑刚中曰岁星色欲明光润泽赤
 而角则其国昌赤黄而沈其野大穰故其占色相色
 相变异则天下之妖祥皆可得而知 相息亮反下
 同
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注曰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100-0299b.png
 之国郑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
 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故春秋传曰凡分至启闭
 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故曰凡此五物以诏救政 坡
 谓降其祲象于所当备之国者知使备之
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
 注曰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其道亡矣
 春秋襄十八年楚师伐郑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歌
 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是时楚师多冻其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100-0299c.png
 命乖别审矣 疏曰艮为条风震为明庶风巽为清
 明风离为景风坤为凉风兑为阊阖风乾为不周风
 坎为广莫风四维之风主两月 吴氏曰乖则异别
 则离此天地之不和而为妖祥也故命之使知所趋
 避 坡谓日月星辰常居而有变动则天下之大异
 也星土之妖祥占在一国岁之相五云之物岁可占
 十有二风月可占盖以大小久近为序
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100-0299d.png
 注曰访谋也见其象则当预为之备以诏王救其政
 且谋今年天时占相所宜次序其事 疏曰凡此五
 物者谓从掌天星以下五经并是已见之物有此五
 事 坡谓诏救政者补既往访序事者慎将来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访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
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注曰大宰既以诏王内史又居中贰之 疏曰案大
 宰有诛无杀此有杀无诛者诛与杀相因欲见为过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100-0300a.png
 不止则杀之 坡谓自三曰已下不与大宰次第同
 者大宰以赏罚自相从为类此则以一赏一罚相间
 为类也废置荣辱而已生杀止其身予夺及子孙亦
 有轻重之叙焉 枋本作柄予音与间去声
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
 注曰国法六典八法八则 坡谓国令即天官司会
 职令田野令民职之令也执国法之贰以考政事执
 国令之贰以逆会计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100-0300b.png
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
 注曰叙六叙也纳访纳谋于王也 坡谓天官宰夫
 职云叙群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此言叙
 事之法与叙群吏之治一也受纳访与待复逆一也
 盖贰宰夫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注曰郑司农说以春秋传曰王命内史兴父策命晋
 侯为侯伯策谓以简策书王命 疏曰周法爵及士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100-0300c.png
 馀文更不见命士之法明士亦内史命之不言者以
 其贱略之也 父音甫
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
 注曰若今尚书入省事 疏曰言四方之事书者诸
 侯凡事有书奏白于王
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
 注曰赞为之为之辞也郑司农云以方出之以方版
 书而出之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100-0300d.png
 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
 为差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
 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
 十卿禄杜子春云方直谓今时牍也玄谓王制曰王
 之三公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庸
○赏赐亦如之
 项平甫曰赏赐或以土田或以车服或以器物皆赞其
 等书之于方出而命之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100-0301a.png
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注曰副写藏之 坡谓书王命即上所书爵禄之命
 也
○外史掌书外令
 注曰王令下畿外
掌四方之志
 注曰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
○掌三皇五帝之书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100-0301b.png
 注曰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
掌达书名于四方
 注曰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或曰古曰名今
 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 徐氏曰掌四
 方之志则下以知其政俗之旧掌三皇五帝之书则
 上以考古昔之所行掌达书名于四方所以使书同
 文
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100-0301c.png
 注曰书王令以授使者 王光远曰掌外令故也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
 注曰王所以治之令冢宰掌王治 王光远曰邦国
 都鄙及万民之治令所谓六典以治邦国八则以治
 都鄙官成以待万民其法则冢宰以道治之其命则
 御史掌之故以赞冢宰为职
○凡治者受法令焉
 注曰为书写其治之法令来受则授之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100-0301d.png
○掌赞书
 注曰王有命当以书致之则赞为辞若今尚书作诏
 文 吴氏曰内史书王命外史书外令御史为之属
 则赞二官之书
○凡数从政者
 注曰自公卿以下至胥徒凡数及其现在空缺者郑
 司农读言掌赞书数书数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法
 度皆在玄以为不辞故改之云 邱氏曰自公卿以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100-0302a.png
 下至于庶人在官者皆从政也不可不知登下多寡
 之计故有凡有数御史当纠察之
○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
治其出入
 注曰公犹官也用谓祀宾之属旗物大常以下等叙
 之以封同姓异姓之次序 疏曰出入谓若下文凡
 车之出入则会之冬官造车讫来入巾车又当出封
 同姓之等亦是也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100-0302b.png
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
斿以祀
 注曰王在焉曰路玉路以玉饰诸末锡马面当卢额
 刻金为之所谓镂锡也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
 带也郑司农云缨谓当胸士丧礼下篇曰马缨三就
 礼家说曰缨当胸以削革为之三就三重三匝也玄
 谓缨今马鞅夹马颈者玉路之樊及缨皆以五采罽
 饰之十二就就成也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100-0302c.png
 縿斿则属焉
○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
 注曰金路以金饰诸末钩娄颔之钩也金路无锡有钩
 亦以金为之其樊及缨以五采罽饰之而九成大旂九旗之
 画交龙者以宾以会宾客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以功
 德出封虽为侯伯其画服犹如上公若鲁卫之属其
 无功德各以亲疏食采畿内而已 疏曰诗云钩膺
 钩连言膺明钩在膺前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100-0302d.png
○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
 注曰象路以象饰诸末象路无钩以朱饰勒而已其
 樊及缨以五采罽饰之而七成大赤九旗之通帛以
 朝以日视朝异姓王甥舅
○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注曰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龙駹也以白黑
 饰韦杂色为勒条读为绦其樊及缨以绦丝饰之而
 五就不言樊字盖脱尔以此言绦知玉路金路象路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100-0303a.png
 饰樊缨皆不用金玉象矣大白殷之旗即戎谓兵事
 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 疏曰自玉金象
 四者皆以革鞔但象路以上更有玉金象为饰此革
 路亦用革鞔以无他饰则名为革路也勒马头络衔
 也此四卫非谓在卫服者以其诸侯非同姓与王无
 亲即是庶姓在四方六服已内卫守王
○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注曰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前读为缁剪之剪剪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100-0303b.png
 浅黑也木路无龙勒以浅黑饰韦为樊鹄色饰韦为
 缨不言就数饰与革路同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
 言之则黑夏后氏所建田四时田猎蕃国谓九州之
 外夷服镇服蕃服 锡音阳樊读鞶条读绦他刀反
 前读剪朝直遥反鞅音怏罽居例反縿所衔反则属
 音烛率音律鞔莫官反駹音尨
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彫面
鹥总皆有容盖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100-0303c.png
 注曰重翟重翟雉之羽也厌翟次其羽使相迫也勒
 面谓以如王龙勒之韦为当面饰也雕者画之不龙
 其韦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郑司农云锡马
 面锡鹥读为凫鹥之鹥鹥总者青黑色以缯为之总
 著马勒直两耳与两镳容为幨车山东谓之裳帏或
 曰潼容玄谓朱总缋总其施之如鹥总车衡輨亦宜
 有焉缋画文也盖如今小车盖也皆有容有盖则重翟
 厌翟谓蔽也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100-0303d.png
 飨诸侯所乘安车无蔽后朝见于王所乘谓去饰也
 诗国风硕人曰翟蔽以朝谓诸侯夫人始来乘翟蔽
 之车以朝见于君盛之也此翟蔽盖厌翟也然则王
 后始来乘重翟乎 疏曰云车衡輨亦宜有者以其
 皆是革饰之事故兼施于车也
○翟车贝面组总有握
 注曰翟车不重不厌以翟饰车之侧尔贝面贝饰勒
 之当面也有握则此无盖矣如今軿车是也后所乘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100-0304a.png
 以出桑 疏曰凡言翟者皆谓翟鸟之羽以为两旁
 之蔽重翟者二重厌翟者谓相次以厌其本翟车者
 乂不厌其本也龙勒马之辔饰勒面则在面组总以
 组绦为总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妇人之
 总亦既系其本又垂为饰故皆谓之总也 邱氏曰
 有握有帷幕也
○辇车组挽有翣羽盖
 注曰辇车不言饰后居宫中从容所乘但漆之而已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100-0304b.png
 为辁轮人挽之以行有翣所以禦风尘以羽作小盖
 为翳日也 鹥乌兮反挽音晚翣所甲反著直略反
 幨昌廉反輨音管軿薄经反辁市专反翳乌帝反
王之丧车五乘木车蒲蔽犬䄙尾櫜疏饰小服皆疏
 注曰木车不漆者郑司农云蒲蔽谓裸兰车以蒲为
 蔽天子丧服之车汉仪亦然犬𧜀以犬皮为覆笭玄
 谓蔽车旁禦风尘者犬白犬皮既以皮为覆笭又以
 其尾为戈戟之韬粗布饰二物之侧为之缘服读为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100-0304c.png
 箙小箙刀剑短兵之衣此始遭丧所乘为君之道尚
 微备奸臣也书曰以虎贲百人逆子钊亦为备焉
○素车棼蔽犬𧜀素饰小服皆素
 注曰素车以白土垩车也棼读为薠薠麻以为蔽其
 𧜀服以素缯为缘此卒哭所乘为君之道益著在车
 可以去戈戟
○藻车藻蔽鹿浅𧜀革饰
 注曰藻水草苍色以苍土垩车以苍缯为蔽也鹿浅𧜀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100-0304d.png
 以鹿夏皮为覆笭又以所治去毛者缘之此既练所
 乘
○駹车雚蔽然𧜀髹饰
 注曰駹车边侧有漆饰也雚细苇席也以为蔽者漆
 则成藩即吉也然果然也猿属髹赤多黑少之色韦
 也此大祥所乘
○漆车藩蔽豻𧜀雀饰
 注曰漆车黑车也藩今时小车藩漆席以为之豻胡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100-0305a.png
 犬雀黑多赤少之色韦也此禫所乘 疏曰天子至
 士丧车五乘尊卑等则大夫士禫亦得乘漆车所以
 大夫士禫即乘漆车与吉同者礼穷则同也 𧜀莫
 历反櫜音羔藻音藻雚音丸髹香求反豻五旦反笭
 力丁反韬吐刀反箙音服垩乌路反薠扶文反禫直
 感反
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
庶人乘役车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100-0305b.png
 注曰服车服事者之车郑司农云夏篆篆读为圭瑑
 之瑑夏篆毂有约也玄谓夏篆五采画毂约也夏缦
 亦五采画无瑑尔墨车不画也栈车不革鞔而漆之
 役车方箱可载任器以供役 疏曰后别见车五乘
 此孤卿以下不见妇人车者妇人与夫同故昏礼云
 妇车亦如之
○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
 注曰给游燕及恩惠之赐 疏曰不在等者不在于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100-0305c.png
 服车五乘之等列作之有精粗故有良散之名 栈
 仕限反毂音谷
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
 注曰计其完败多少 疏曰车之出谓给官用车之
 入谓用罢归官
○凡赐阙之
 注曰完败不计 疏曰以其赐人以后完败随彼受
 赐之人在官不复须知故阙之不会计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100-0305d.png
○毁折入赍于职币
 注曰计所伤败入其直杜子春云赍读为资资谓财
 也乘官车毁折者入财以偿缮治之直
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
 注曰廞兴也谓陈驾之行之使人以次举之以如墓
 也遣车一曰鸾车 疏曰遣车谓将葬遣送之车入
 圹首也言饰者还以金象革饰之如生存之车但粗
 小为之耳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100-0306a.png
○及葬执盖从车持旌
 注曰从车随柩路持盖与旌者王平生时车建旌雨
 则有盖今蜃车无盖执而随之象生时有也所执者
 铭旌 疏曰蜃车既设帷荒不得设盖是以执而随
 柩车旌在柩车前亦使巾车之官执持因言之耳非
 谓持旌亦从车也
○及墓嘑启关陈车
 注曰关墓门也车贰车也士丧礼下篇曰车至道左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100-0306b.png
 北面立东上
○小丧共柩路与其饰
 注曰柩路载柩车也饰棺饰也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
 疏曰岁时更续者谓一岁四时皆有受官车更谓车
 虽未破日月已久旧坏者更易以新者续谓虽未经
 久其有破坏不中用者复以新车续之共其弊车者
 既更续以新车其本或旧或坏皆是弊车巾车受取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100-0306c.png
 以共冬官车人材或有中用之
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注曰鸡人主呼且鸣铃以和之声且警众必使鸣铃
 者车有和鸾相应和之象
○典路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说
 注曰用谓将有朝祀之事而驾之郑司农云说谓舍
 车也 疏曰上巾车已主王后之五路今此又掌之
 者以其冬官造得车讫以授巾车饰以玉金象之等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100-0306d.png
 其王及后所乘者又入典路别掌之 说书锐反下
 驾说同
若有大祭祀则出路赞驾说
 注曰出路王当乘之赞驾说赞仆与趣马也
○大丧大宾客亦如之
 注曰亦出路当陈之郑司农说以书顾命曰成王崩
 康王既陈先王宝器又曰大路在宾阶面赘路在阼
 阶面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右塾之前汉朝上计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100-0307a.png
 律陈属车于庭故曰大丧大宾客亦如之 趣仓口
 反
凡会同军旅吊于四方以路从
 注曰王出于事无常王乘一路典路以其馀路从行
 亦以华国 易彦祥曰谓因会同军旅而行吊事
 从才用反
○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苹车之萃轻
车之萃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100-0307b.png
 注曰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戎路王
 在军所乘也广车横陈之车也阙车所用补阙之车
 也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轻车所用驰
 敌致师之车也春秋传曰公丧戎路又曰其君之戎
 分为二广则诸侯戎路广车也又曰帅斿阙四十乘
 孙子八陈有苹车之陈又曰驰车千乘五者之制及
 萃数未尽闻也书曰武王戎车三百两 疏曰戎路
 则巾车所云革路也此车仆惟掌五戎之萃其五戎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100-0307c.png
 之正不言所掌者巾车虽掌正戎之一其下四戎之
 正亦巾车掌之矣 萃七内反苹薄轻反
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
 注曰五戎者共其一以为王优尊者所乘也而萃各从
 其元焉 疏曰经不云革路总云共革车则革车之
 言所含者多五戎皆是
会同亦如之
 注曰巡守及兵车之会则王乘戎路乘车之会王虽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100-0307d.png
 乘金路犹共以从不失备也
大丧廞革车
 注曰言兴革车则遣车不徒戎路广阙苹轻皆有焉
 疏曰王丧遣车九乘除此五乘之外加以金玉象木
 四者则九乘矣
大射共三乏
 疏曰以其为革车用皮其乏亦用皮故因使为之大
 射共乏至于宾射燕射之等则亦使共矣举大射尊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100-0308a.png
 者而言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
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
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注曰物名者所画异物则异名也属谓徽识也大传
 为之徽号今城门仆射所被及亭长著绛衣皆其旧
 象通帛谓大赤从周正色无饰杂帛者以帛素饰其
 侧白殷之正色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旞旌之上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100-0308b.png
 所谓注旄于干首也凡九旗之帛皆用绛 疏曰引
 注旄于干首者明此旞旌非直有羽亦有旄虽据旞
 旌至于大常已下首皆有之故卫之臣虽旃物而有
 旄羽则大常已下皆有明矣全羽析羽直有羽而无
 帛而注云九旗之帛者据众有者而言 旃之然反
 隼息允反旟音馀旐音兆旞音遂识式志反
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
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道车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100-0308c.png
载旞斿车载旌
 注曰仲冬教大阅司马主其礼自王以下治民者旗
 画成物之象王画日月象天明也诸侯画交龙一象
 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孤卿不画言奉王之政教而
 已大夫士杂帛言以先王正道佐职也画熊虎者象
 其守猛莫敢犯也州里乡遂之官鸟隼象其勇健也
 龟蛇象其捍难避害也道车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
 八斿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全羽祈羽五色象其文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100-0308d.png
 德也大阅王乘戎路建大常焉玉路金路不出 疏
 曰此九旗𤼵首虽总为大阅而言其道车载旞斿车
 载旌非为军事也道车在朝则建大赤今以朝夕燕
 出入则建旞也斿车正田时建大麾今以小田及巡
 行县鄙则建旌为异耳 郑刚中曰此旗物司常与
 大司马或颁之或辨之然王与诸侯或建或载不出
 乎大常与旂至于旃则孤卿建之矣师都又载之物
 则大夫士建之矣乡遂又载之旗则师都建之矣军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100-0309a.png
 吏又载之旟则州里建之矣百官又载之旐则县鄙
 建之矣郊野又载之何也余以为军吏也孤卿也师
 都也三者不同名考其实则皆孤卿而已平日为孤
 卿有事则命为军将所谓军将者非军吏乎在朝为
 孤卿食采皆在师都所谓师都者非孤卿乎孤卿可
 以谓之军吏又可以谓之师都故所互建者旗也旃
 也所迭载者亦旗也旃也乡遂也大夫士也百官也
 州里也四者不同名考其实皆大夫士而已判而言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100-0309b.png
 之则曰大夫曰士合而言之则曰百官乡则有州遂
 则有里曰乡遂者总名也曰州里者各举其一以名
 之其实则乡遂也乡遂州里之官皆大夫士为之为
 大夫士者乃所谓官也故所互建者物也旟也所迭
 载者亦物也旟也郊野也县鄙也二者不同名考其
 实皆公邑之吏而已乡遂馀地与夫封王子弟之馀
 地谓之公邑亦谓之閒田自其地言之名曰郊野自
 天子使吏治言之名曰县鄙夫公邑閒田之地既名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100-0309c.png
 郊野又名县鄙何也盖是田邑也有在六遂之县者
 有采地之县者康成所谓二百里为州四百里为县
 者谓此地尔故所互建者旐也所迭载者亦旐也
○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
其号
 注曰事名号者徽识所以题别众臣树之于位朝各
 就焉觐礼曰公侯伯子男各就其旂而立此其类也
 或谓之事或谓之名或谓之号异内外也三者旌旗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100-0309d.png
 之细也士丧礼曰为铭各以其物亡则以缁长半幅
 赪末长终幅广三寸书名于末此盖其制也徽识之
 书则云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号今大阅礼象
 而为之兵凶事若有死事者亦当以相别也杜子春
 云画当为书玄谓画画云气也异于在国军事之饰
  疏曰云大阅象为之者此在军之旌缀于身大小
 象铭旌及在朝者为之 亡音无赪音称
凡祭祀各建其旗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100-0310a.png
 注曰王祭祀之车则玉路 疏曰乘玉路则建大常
 经云各建其旗则诸侯已下所得路各有旗 项平
 甫曰各建其旗所以属众王则建大常诸侯助祭者
 百官执事者各有之
○会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
 注曰宾客朝觐宗遇王乘金路巡守兵车之会王乘
 戎路皆建其大常掌舍职曰为惟宫设旌门 疏曰
 引掌舍职者彼官设之此官供旌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100-0310b.png
大丧共铭旌
 注曰铭旌王则大常也士丧礼曰为铭各以其物
○建廞车之旌及葬亦如之
 注曰葬云建之则行廞车解说之 疏曰此谓在庙
 陈时以廞旌建于遣车之上及葬亦如之此谓八圹
 亦建之 说吐活反
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
 注曰始置旗以致民民至仆之诛后至者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100-0310c.png
甸亦如之
 仆薄北反一音赴
凡射共𫉬旌
 注曰𫉬旌𫉬者所持旌 疏曰谓若大射服不氏唱
 𫉬所持之旌三侯皆有𫉬旌也
岁时共更旌
 注曰取旧子新
○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100-0310d.png
 注曰都或有山川及因国无主九皇六十四民之祀
 王子弟则立其祖王之庙其祭祀王皆赐禽焉主其
 礼者警戒之纠其戒具其来致福则率而以造祭仆
正都礼与其服
 注曰禁督其违失者服谓衣服及宫室车旗
若有寇戎之事则保群神之壝
 注曰守山川邱陵坟衍之坛域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既祭反命于国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100-0311a.png
 注曰令令都之有司也祭谓报塞也反命还白王
 塞西代反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
 注曰大夫采地之所祀与都同若先王之子孙亦有
 祖庙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
 注曰以王命令祷祠归白王于𫉬福又以王命令祭
 之还又反命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100-0311b.png
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
 注曰掌亦正也不言寇戎保群神之壝则都家自保
 之都宗人所保者谓王所祀明矣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

 注曰犹图也居谓坐也天者群神之精日月星辰其
 著位也以此图天神人鬼地示之坐者谓布祭众寡
 与其居句国语曰古者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100-0311c.png
 齐肃中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
 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
 觋在女曰巫是以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
 时服巫既知神如此又能居以天法是以圣人用之
 今之巫祝既闇其义何明之见何法之行正神不降
 或于淫厉苟贪贷食遂诬神人令此道灭痛矣 徐
 氏曰三辰日月星所至次舍天神人鬼地示皆一气
 其本在地其精在天而各有常居若五帝座及北辰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100-0311d.png
 大乙常居也舆鬼下天社天稷地示所居虚危宗庙
 人鬼居也明者能按三辰所临之时日谋犹鬼神示
 之处位次主而辨其名牲牢器服各以其物享焉
 居纪虑反句纪具反齐侧皆反知音智觋胡历反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以禬国
之凶荒民之札丧
 注曰天人阳也地物阴也阳气升而祭鬼神阴气升
 而祭地示物魅所以顺其为人与物也百物之神曰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100-0312a.png
 魅春秋传曰魑魅魍魉杜子春云禬除也玄谓此禬
 读如溃痈之溃 薛士龙曰致天神而人主与之荀
 卿所谓郊则并百王于上而祭之是已郊天合百王
 则祭地合物魅宜矣用祭天地之明日于经无据
 黄文叔曰是必有推候之法可睹之实至汉郊祀犹
 候神先下天子望拜则司乐六变天神降八变地示
 出九变人鬼格非无其事 魅眉秘反
 易彦祥曰春官设属最有统纪所典之礼五礼为先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100-0312b.png
 五礼之中吉礼为本是盖天秩天叙自然之理观大
 宗伯其用亦博矣实以天神人鬼地示为主然后小
 宗伯为之建国之神位肆师为之立国祀之礼而五
 礼从之自其设属而言虽五礼之用为不同莫先于
 祭祀之礼于是因礼事之缓急而为职掌之先后
 坡谓大宗伯至职末为官七十宗伯虽曰掌邦礼治
 神人和上下要则事神为重故其设官先后皆以神
 事次之焉小宗伯立鬼神示之位肆师掌其玉帛牲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100-0312c.png
 牷所以贰大宗伯也祭莫先于祼故首以郁人鬯人司
 尊彝铺筵设同几为依神故司几筵次之陈其宗器
 故天府次之礼之以玉故典瑞又次之祭有尊卑服
 有等差次之以司服先鸡人于司尊彝者明礿祠烝
 尝欲及时事也先典命于司服者古者于禘𤼵爵赐
 服所谓祭有十伦此其一也典祀守祧未祭守之职
 之专也当祭巡之藏之亦职之微也次之世妇至外
 宗赞王后内事也又次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卜其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100-0312d.png
 宅兆而安厝之祭事致敬丧事致哀次之以冢人至
 职丧盖其意与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故大司乐
 至师千二十官继之焉贞诸梦卜以知其情故有大
 卜八官纷若告虔得能享之故有祝巫八官知器知
 来谨于若之故有大史四官凡此三者原反诸幽求
 诸鬼神之道也于此竭情尽慎者以为无馀耳次以
 内史三官犹典命之意也抑亦治人之礼也祭必乘
 大路载大常故继以自巾车至司常四职都宗人家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100-0313a.png
 宗人祭有赐禽有事命祷非王祭之常而亦王祭之
 所及故特附见焉终之以凡以神仕者犹鬼神示之
 居与始之以大宗伯掌建邦之三礼则终始见春官
 一职皆事神之重矣虽其间名分之严教育之方凶
 宾军嘉之礼莫不备举而无非推仁孝诚敬之心以
 及于天下默契天亲之理以顺其秩序命讨之公此
 天道之至教圣人之至德也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100-0313b.png
 
 
 
 
 
 
 
 周礼述注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