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64-07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疏衍卷三      明 陈第 撰
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三江者何北江中江南江也嶓冢之汉为北岷山之
 江为中豫章之川历彭蠡而入者为南经言江汉下
 文备矣何以不言南江盖豫章诸川注彭蠡而入江
 汉者乃其顺流之故迹非禹所尝导故经不著然与
 江汉合流同至扬州京口入海安得而废之郑玄以
卷三 第 1b 页 WYG0064-0755b.png
 为三江既入入于海不入震泽斯言得之矣孔安国
 谓三江入震泽复由震泽而入海既不知地势之相
 隔韦昭以京口江为一吴淞江为二钱塘江为三赘
 矣蔡仲默又以松江娄江东江当之是舍岷嶓之大
 而纪吴越之小水也可乎夫三江入海则跨江南北
 之洪水皆除而中吴之水得钟于太湖故曰三江既
 入震泽厎定而扬州之水条贯明矣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
卷三 第 2a 页 WYG0064-0756a.png
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岷山导
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
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嶓冢之汉何以为北江经云南入于江故为北也然
 岷山之江经云北会于汇何以云中江以有彭蠡豫
 章之水为南江故曰中江也故自彭蠡以上江汉自
 为南北彭蠡以下江汉列为南北中矣此其首尾脉
 络至为明悉先儒或求北江于汉水之外岂可得乎
卷三 第 2b 页 WYG0064-0756b.png
 且所谓汇者回㳬之义凡两水相入其冲激震荡之
 状必迥回洑㳬转故于汉曰东汇泽为彭蠡与蠡合也
 于江曰北会于汇与汉合也盖省文以互见矣先儒
 谓北会于汇亦会于彭蠡夫与彭蠡会曰东则可曰
 北则不可至于九江之说古今不一孔安国苏子瞻
 皆以浔阳九江当之然经云过九江至于东陵东陵
 者岳州巴陵也在浔阳之上远甚若过浔阳九江无
 复逆至东陵之理矣按水经九江在长沙下隽西北
卷三 第 3a 页 WYG0064-0756c.png
 曾氏蔡氏皆云即洞庭也洞庭合沅渐元辰叙酉湘
 资澧九水为湖故名九江斯言得之矣如此不惟地
 之相次有序亦水之顺流不爽断断乎其不可易也
 况禹贡所表识必名山大川岂以洞庭大于彭蠡而
 反不叙及乎盖北方之水莫大于河故凡水皆曰河
 南方之水莫大于江故凡水皆曰江洞庭之水未必
 止于九江九江其槩耳昔为九江今为洞庭所谓九
 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过九江至于敷浅原皆是物
卷三 第 3b 页 WYG0064-0756d.png
 也浔阳之江虽亦有九皆眇小短近之水且在扬州
 之界矣又经内方至于大别过三澨至于大别杜预
 云大别不知何处据左传吴楚夹汉而陈自小别至
 于大别意其近汉也愚尝登黄鹤楼隔江汉阳郡东
 北山实名大别正汉水入江之处预偶未考耶愚于
 是而信禹之神圣也当洪荒时主名山川若指诸掌
 后世案经索之往往错误何耶盖禹乘四载历九州
 皆得诸亲见儒者虽博稽载籍口耳而已矣无惑乎
卷三 第 4a 页 WYG0064-0757a.png
 言之不详也哉故曰读万卷书不行万里道不足以
 知山川
导渭自鸟鼠同穴
 愚读山海经有鸟鼠同穴之山读尔雅释鸟云鸟鼠
 同穴其鸟为鵌其鼠为鼵郭璞释鼵如人家鼠而短
 尾鵌似鵽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
 外孔氏尚书传曰共为雌雄张氏地理记云不为牝
 牡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渭水所出蔡氏注云同穴
卷三 第 4b 页 WYG0064-0757b.png
 山名鸟鼠者同穴之枝山也夫鵌鼵之为雌雄牝牡
 则不可知故郭璞并存之然同穴而处则明明可据
 也山实以是得名分为二山可乎汉之首阳今之渭
 源县也属临洮
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孔传朔南暨声教句讫于四海
威侮五行
 问威侮五行之状何以为罪曰五行者水火木金土
卷三 第 5a 页 WYG0064-0757c.png
 天之所生民之所用最不可阙者也君人者必兢兢
 然慎修五行之政以治国而利民故水之政修则灌
 溉博火之政修则积聚完木之政修则山林茂金之
 政修则泉货广土之政修则稼穑成而养生丧死无
 憾也求之五事貌言视听思以端其本参之庶徵雨
 旸燠寒风以考其详故五事不正则五行不脩庶徵
 不应则五行不修诚其修也民得所而物咸宁四时
 和而八风畅是之谓至治之国使其暴殄之轻忽之
卷三 第 5b 页 WYG0064-0757d.png
 而不修也则泛滥横流而民病水熛燀煽赫而民病
 火山童泽涸而民病木轻重兼并而民病金田野荒
 芜而民病土以其狂僭豫急蒙者而召咎徵则黎庶
 愁苦而灾异并兴是之谓至乱之国夫国家大治王
 者所贵也国家大乱王者所伐也故曰天生五材民
 并用之顺之则得福逆之则得祸誓师数罪莫此为
 重矣其可赦乎孔安国曰五行之德王者相承所取
 法有扈与夏同姓恃亲而不恭是则威虐侮慢五行
卷三 第 6a 页 WYG0064-0758a.png
 也孔颖达曰月令孟春三日太史谒于天子曰某日
 立春盛德在木夏云盛德在火秋云盛德在金冬云
 盛德在水此五行之德王者虽易姓相承其所取法
 同也有扈氏独侮慢所以为大罪也意似缓而不切
 矣
怠弃三正
 孔传以为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言乱常也似得
 之矣盖三正当时必有所指如三才三纲之类此而
卷三 第 6b 页 WYG0064-0758b.png
 怠弃之则身不修家不齐国不治是悖逆天常而灭
 绝人理所谓罪大而不可解者也或曰夏禹养民惟
 六府三事是亟威侮五行废六府也怠弃三正废三
 事也此意亦近之乃马融云建子建丑建寅为三正
 蔡注因之彼不奉有夏之正朔则罪矣于子丑何与
 蔡又曰子丑之建唐虞之前当已有之凿益甚矣
五子之歌
 夫歌本韵语也但古今音不同不知古音以今音读
卷三 第 7a 页 WYG0064-0758c.png
 则龃龉弗谐非韵矣愚因列古音并證于左庶几其
 可读焉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
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
何不敬
 下古读虎予古读舞图古读睹马古读母义则不异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一/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予
卷三 第 7b 页 WYG0064-0758d.png
 视天下(此承上接/下二韵)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三/韵)一人三失
 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四/韵)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
 六马(五/韵)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此结语不韵如周南麟
 之趾振振公子(古读/止)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
 嗟麟兮盖趾子定姓为韵而于嗟麟兮不韵也又如
 召南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
 发五豵于嗟乎驺虞盖葭豝蓬豵为韵而于嗟驺
 虞则不韵也
卷三 第 8a 页 WYG0064-0759a.png
  下读虎诗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
  氏劳苦礼运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
  鼎俎
  予读舞诗鸱鸮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上/声)今女下民
  或敢侮予陆机与弟士龙诗永安有昨轨承明子
  弃予俯仰悲林薄慷慨含辛楚
  图读睹诗蒸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
  (上/声)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焦氏易林为𨽻所
卷三 第 8b 页 WYG0064-0759b.png
  图与众庶伍
  马读母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
  秣其马屈原九歌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
  鸣鼓
其四曰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有古读以祀古读倚两相韵义亦不异
  有读以诗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
  莫我有封禅颂驰我君舆帝用享祉三代之前盖
卷三 第 9a 页 WYG0064-0759c.png
  未尝有
  祀读倚诗周颂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
  予孝子(古读/止)邯郸淳答赠诗见养贤侯于今四祀
  既庇西伯永誓没齿
 愚读五子之歌其一赋而婉其二简而详其三直而
 切其四怨而伤其五哀而不可为情惜乎太康之不
 悟也孟子曰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悲
 夫
卷三 第 9b 页 WYG0064-0759d.png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夫伐暴救民汤之亟也惟有惭德其心容有不自安
 者乎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欲严万世君臣之防
 也仲虺作诰推上天立君之意极夏氏矫诬之罪本
 善恶不两立之势状盛德得民之深而终之以谦冲
 保命之道详哉其言之矣然终不能解其惭曰后世
 必以是为法也其义何居噫君臣之际难言之矣商
 始祖契兴于虞夏之间自昭明相土以来属役于夏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64-0760a.png
 久矣汤亦亲北面事之矣今畏天忧民放之南巢也
 谓拯民于水火则可耳谓愧天下后世人臣使无怀
 二心也者汤亦不敢自负乎曰惭曰恐道其心矣故
 当汤武之事以为适遭其穷不得已而行之是也以
 为顺适吾志一无所累于心非也何者救世之道不
 能与尊君并行也孟子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使夏商之太史执简而书其事将曰商诛桀周诛
 纣乎抑曰履弑其君某发弑其君某乎未可知也春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64-0760b.png
 秋如陈灵齐庄禽兽行灭人理岂复有君道乎徵舒
 崔杼杀之夫岂非其自取夫岂非所以安民孔子书
 之曰弑然徵舒崔杼犹不贤也赵盾非古之良大夫
 乎亦以弑书于此见圣人不以仁而废义矣知是道
 者惟汉之黄生黄生之难辕固也曰冠虽敝必加于
 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
 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
 非弑而何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64-0760c.png
 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故孔子于革曰汤武
 顺乎天而应乎人于传曰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交
 与之矣且自汉以来乱臣贼子夫孰不借口于汤武
 也汤之为来世虑其旨不亦严乎故孔子赞汤武仁
 道也易道也其与伯夷义道也春秋道也
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孔传作一句读谓道德善言足听闻也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见厥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64-0760d.png

 孔安国传云太甲太丁子汤孙也太丁未立而卒及
 汤没而太甲立此据经也史记太丁未立卒汤崩太
 丁之弟外丙立二年崩外丙之弟仲壬立四年崩伊
 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与经不同苏氏据史记而谬
 安国孔颖达据孔传而妄史记愚谓经无明文则信
 传记经有明文则止依经此不易之论也且考之帝
 系图汤以乙未伐桀灭夏即天子位十三年丁未崩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64-0761a.png
 太甲汤孙以戊申嗣立三十三年庚辰崩太甲子沃
 丁以辛巳嗣立此以六甲纪年无所谓外丙仲壬也
 孔传信矣
 问嗣王祗见厥祖曷为于十二月乎曰商以建丑为
 正故以十二月为正朔谒祖复辟以正朔之月行之
 重其事也问既以建丑为正何不改十二月乎曰夏
 正以寅为一月卯为二月递数之至子丑为十一十
 二月以寅卯辰为春递数之至亥子丑为冬此自唐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64-0761b.png
 虞以来未之有改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达道也若
 一改之则日时紊其序寒暑失其节何以钦若昊天
 而敬授民时乎蔡仲默知之矣其言曰三代虽正朔
 不同然以寅月起数盖朝觐会同颁历授时则以正
 朔行事至于纪月之数皆以寅为首也又曰改正朔
 而不改月数于经史尤可考周建子矣而诗言四月
 维夏六月徂暑则寅月起数周未尝改也秦建亥矣
 而史记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夫腊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64-0761c.png
 必建丑月也秦以亥正则腊为三月云十二月者则
 寅月起数秦未尝改也且秦史制书谓改年始朝贺
 皆自十月朔汉初仍秦正亦书曰元年冬十月则正
 朔改而月数不改亦已明矣噫此义宋儒多未达善
 乎仲默之推言之也
 元祀者太甲之元年也孔安国云汤没而大甲立称
 元年孔颖达云此见祖十二月者是汤崩之踰月复
 亳十二月者是服阕之踰月盖三年之丧二十五月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64-0761d.png
 而毕故知汤崩于十一月而改元即于十二月也苏
 子瞻曰崩年改元乱世之事不容伊尹在而有之此
 言似也不知商以十二月为正则十二月年之始而
 十一月者年之终也汤崩适在年之终无容不改十
 二月为元年矣何者正之始也况上古淳风未散不
 以改元为重秦始皇即位二十六年始并天下称皇
 帝未尝改次年为元年也汉高以入关称汉元年至
 五年诛项籍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64-0762a.png
 曰吾闻帝贤者有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固请于是
 即位于汜水之阳然亦未尝改元不似后世之张皇
 甚也质故也惟其不以改元为重故太甲之改不嫌
 于太亟秦汉不改不嫌于不尊
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夫事有成败德无大小故不可以德之小而忽之一
 念之德万邦之庆恒于斯亦不可以不德之大而后
 畏之一念之不德七庙之坠恒于斯此非空言实有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64-0762b.png
 其事昔中山君飨都士大夫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
 而走楚说楚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
 后中山君顾谓二子奚为者也对曰臣有父尝饿且
 死君下壶飧食臣父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
 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
 一壶飧得士二人诗曰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无言不
 雠无德不报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64-0762c.png
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君薨亮阴三年不言礼也在他嗣君本宅忧于宫中
 伊尹以太甲不惠故居之于桐欲其处静土而兴思
 顾汤坟而克念祖德也丧纪方毕君过已复故迎之
 即位亦礼也伊尹始终以礼事其君太甲始终以礼
 自匡正至于百官总已以听冢宰古之人皆然何必
 伊尹后世谓太甲不贤伊尹放之太甲贤又反之综
 其实皆非矣愚独有感于亮阴之制之善也何者天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64-0762d.png
 下大器也主器大事也著代大变也故纳之幽忧寂
 寞则善心易生服之衰绖苴屦则侈心易息啖之饘
 粥蔬食则欲心不流观之用人行政则国是易习故
 教之居父母之丧实所以厉君人之德也历考殷周
 之君不类者多克肖者寡以其仅守旧仪而弗克致
 诚以行之耳礼曰武丁者殷之贤王也继世即位而
 慈良于丧当此之时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谓
 之高宗也汉文至德谦让惧人以毁而废事也遗诏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64-0763a.png
 已葬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自是
 天子不行三年之丧矣固以朝无可信之臣不敢恭
 默而久任之亦以情有不笃于所哀而虚文无益也
 其惟晋之武帝北魏之孝文乎外虽御事内实居丧
 且其所以答群臣文辞郁然可观议于千载之上而
 千载之下兴于孝也不谓之贤且难乎故亮阴之礼
 未废当法太甲高宗三年之丧不行当法晋魏二帝
克享天心受天明命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64-0763b.png
 孔传云享当也所征无敌谓之受天命孔颖达曰德
 当神意神乃享之故以享为当也天道远而人道迩
 天之命人非有言词文诰正以神明祐之使之所往
 无敌谓之受天命也纬候之书乃称有黄龙玄龟白
 鱼赤雀负图衔书以授圣人正典无其事也汉自哀
 平之世纬候始起假托鬼神妄称祥瑞孔时未有其
 说纵使时已有之亦非孔所信有识哉其言之也夫
 上古以人徵天以德徵人故克谐以孝克勤克俭舜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64-0763c.png
 禹所以禅帝也克宽克仁同心同德汤武所以兴王
 也虞夏殷周之书具在曷尝有微渺奇异可以骇人
 见闻者乎自王莽矫符命欲以惑世而言纬候者始
 纷然纬七纬也候尚书中候也易纬如稽览图乾凿
 度书纬如璇玑钤考灵曜诗纬如纪历枢含神雾礼
 纬如含文嘉稽命徵乐纬如动声仪叶图徵孝经纬
 如援神契钩命决春秋纬如元命包岁精符之类皆
 托于圣人所作而肆谈怪妄不可穷诘光武以赤伏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64-0763d.png
 符兴故笃信不疑大儒如郑玄何休以之通经曹褒
 以之定礼卓然深嫉之以为乱中庸之典者不过桓
 谭张衡数子孰知受天明命者在克享天心克享天
 心者在聿修厥德乎
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笃于保民君德也笃于承辟臣德也内外不二始终
 不变是之谓一君心或动于奢淫而政必移于末路
 臣意或分于宠利而官必败于宦成是之谓二三语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64-0764a.png
 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又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
 不可以事一君言贵一也一则常二三则不常天命
 之去留民情之向背其几总在于此故曰始终惟一
 惟和惟一协于克一一哉王心申重以教戒之老成
 臣长虑却顾之荩心也岂惟太甲永念之千载之帝
 范臣鉴在是乎在是乎
王若曰格汝众
 苏东坡云书凡言若曰者非尽当时之言大意若此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64-0764b.png
 而已蔡注用之自后微子武成大诰微子之命康诰
 酒诰洛诰多士君奭多方立政君陈毕命君牙囧命
 文侯之命凡十七篇俱有若曰孔传例以为顺其事
 而言之愚谓若曰者盖述其意而有未尽之词史臣
 之约说也故周公以武王成王之命诰天下多系之
 若意可想矣孔传专以顺训于武成则曰顺其祖业
 于大诰则曰顺大道以诰天下众国于微子之命则
 曰顺道本而称之于康诰则曰顺康叔之德于酒诰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64-0764c.png
 多士君陈伯囧皆曰顺其事于洛诰则曰顺周公意
 于君奭立政皆曰顺古道于多方则曰顺大道于文
 侯之命则曰顺其功而命之似牵绕而凿矣无亦泥
 尔雅释言之文而过乎
无傲从康
 愚按盘庚三篇词虽佶屈理实显明上篇告在位之
 臣也无傲从康尽之矣傲慢上也康怀安也群臣之
 所以不迁坐此然怀安犹可言也慢上不可言也舍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64-0764d.png
 刑不足以威之矣故曰服田力穑乃亦有秋不服田
 亩越其罔有黍稷皆言燕安之不可怀曰聒聒起信
 险肤不惕予一人不畏戎毒于远迩不和吉言于百
 姓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侮老成人弱孤有幼皆言
 傲慢之不可长也夫上无所畏则何安之不怀夫既
 怀安则震动以迁必有所弗听矣此不惟蔑视厥后
 实不顾绥先公之所以臣服于先王也罪其可救乎
 故曰用罪伐厥死罚及尔身弗可悔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64-0765a.png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
拙谋作乃逸
 君不思利民荒废其德也臣不行君之令而布之民
 含藏君德也予不敢自荒其德而汝含德岂惟不爱
 民不畏我故也国之宜迁予知之审矣若观火然予
 岂有他长哉图谋迁都作成汝之终逸而已宜读予
 亦拙(句/)孔读拙谋为句谓逸过也我不威胁汝徙是
 我拙谋成汝过儒者多用之窃以为未当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64-0765b.png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人求旧而器不求旧何也人旧则益习于事器旧则
 不全于用故也今国都亦器也既荡析而敝坏矣安
 得不舍旧以图新乎故盘庚用旧人迁新邑于迟任
 之旨而有合矣引之宜哉愚于是独有感于迁都之
 事也夫国家莫重于卜宅人情莫惮于转徙今考书
 序与史记汤自商邱迁亳矣七传而仲丁迁嚣居河
 南再传而河亶甲迁相居河北一传而祖乙迁耿居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64-0765c.png
 河东六传而盘庚渡河而南复居成汤之故都何其
 迁徙之亟也夫置器不定徙而之他犹以为扰况汤
 至盘庚十六代而五迁国是屡挈鼎器而屡徙移之
 民何以堪盘庚适遭其穷幸而贤君也故不以斧锧
 齐之而以文诰格之是以劳来安集商道复兴噫亦
 难矣窃意仲丁及河亶甲及祖乙其必有不当迁而
 迁者也不然何汤之故都而盘庚终不忍弃乎诗云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64-0765d.png
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予念我先神
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失于政陈于兹高
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
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
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古我先后既劳乃
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
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兹予有乱政同
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64-0766a.png
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耿圯而不可居天之将绝民命也予迁之殷迓续乃
 命于天也岂威汝乎用畜养尔也且尔之身非始于
 今日始于尔之先我之畜尔亦非惟为尔亦念我先
 神后之劳来尔先故大克羞尔用怀尔者思无忝厥
 祖故也然我固以先祖故而怀尔先祖尤以尔我故
 而昭示于赫赫使殷可迁而不迁为失于政耿不可
 久而故久为陈于兹高后降我罪疾谓虐汝也今不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64-0766b.png
 失不陈所以生汝汝不肯生生而外心于我先后不
 降与汝罪疾乎盘庚告群臣曰尔祖其从与享之言
 有功之臣配享于庙告民曰先王既劳乃祖乃父言
 子子孙孙相继为君民以相听令也不奉我令先自
 弃已尔祖父其救乃死乎此非汝民之罪由乱政在
 位之臣据土地货殖之利聚宝贝金玉之富动浮言
 以惑众听尔祖父且告我高后而崇降弗祥耳神之
 所祸孰能解之乎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64-0766c.png
 而后礼此之谓也愚读予丕克羞尔用怀尔(句/)然失
 于政然字带下词矫健意深远
各设中于乃心
 中犹中央不偏也不偏则正矣古人举事思其利必
 杂以害图其安必参以危故谋克当而行无不顺也
 今臣民之不从盘庚者但见不迁之为是而不知其
 中之有非但见迁之为非而不知其中之有是所以
 胥动浮言而不顾君人惠恤之德意也偏故也使其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64-0766d.png
 设中于心易地而互思之将不终朝而耿然悟矣诗
 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夫一方非中也各执一方以
 相怨其害宁有涯哉故曰汝猷黜乃心曰汝克黜乃
 心曰惟汝自生毒曰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曰乃咸
 大不宣乃心曰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曰恐人倚乃身
 迂乃心曰暨予一人猷同心总之设中之意委婉哉
 其说之长欲以悦服众志也不然迁之利害两言决
 矣何至谆谆一千二百八十有馀言而后止乎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64-0767a.png
惟口起羞
 夫至道必精至言必简愚于傅说见之矣自惟口起
 羞至事神则难天下之道备是乎谨言也虑变也重
 赏也慎罚也择人也从善也趋时也守谦也豫防也
 戒亵也讼过也化民也敬祀也式礼也经纬治道劘
 切君身凡一十四事而以一百一十九言该之可不
 谓简乎西汉通达国体莫若贾谊其治安策千古所
 脍炙也以今观之大都论众建诸侯制驭匈奴闾阎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64-0767b.png
 奢侈风俗偷薄豫教太子礼猊大臣六事耳乃至五
 千八百二十言虽古今事势不同用说命于汉文之
 朝则拙然亦见简约词章之难也善乎苏子瞻曰傅
 说之言若散而不一一言一药皆足以治天下之公
 患岂独以训武丁哉人至于今诵之也
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
 孔传以为高宗之遁非也惟苏子瞻得之其说曰古
 之君子明王之世而不肯仕盖有之矣许由不仕尧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64-0767c.png
 舜夷齐不仕周商山之老不仕汉怀宝迷邦以终其
 身是或一道也武丁为太子则学于甘盘武丁即位
 而甘盘遁去隐于荒野武丁使人求之迹其所往则
 居河滨自河徂亳不知其所终若云武丁遁于荒野武丁
 为太子而遁决无此理遁则如吴太伯岂复立也哉
 学者徒见书云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故以武丁为
 遁小乙使武丁劬劳于外以知艰难决非荒野之遁
 斯言也足以解千古之惑矣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64-0767d.png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孔传王者求多闻以立事是以王人为王者犹言君
 人人君之类此本无可疑者蔡注谓说称王而告之
 曰人求多闻以王为句且引林氏之说与禹称舜曰
 帝光天之下文势正同似凿矣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
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
 甚哉高宗能言伊尹之心也孟子序伊尹曰予天民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64-0768a.png
 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思天下之民匹
 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本
 高宗之说矣夫伊尹曷为能然盖伊尹所乐尧舜之
 道尧舜以天下与人彼其视天下一芥也伊尹慎取
 与外宠利所以澡雪其心者素也夫人惟贪没于利
 也则不恤其君为桀纣惟其尽绝乎利也则必望其
 君为贤圣此自然之效也故无尧舜之心而欲建唐
 虞之业无伊尹之志而欲成救民之功不可得也已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64-0768b.png
 今之论学者动以孔子为法然不知江汉秋阳之谓
 何而遑遑于载贽之忧汲汲于及门之广是优孟之
 学叔敖也悲哉
西伯既戡黎
 书序只云作西伯戡黎未尝明指其人孔蔡皆以为
 文王孔传又云文王率诸侯以事纣内秉王(去/声)心纣
 不能制其言益谬矣史记胶鬲观兵问西伯曷为而
 来是谓武王为西伯盖文王薨武王立其称西伯固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64-0768c.png
 宜文王脱羑里之囚纣赐弓矢鈇钺得专征伐故尝
 伐崇伐密伐阮伐犬戎矣然崇即丰土密阮犬戎皆
 西北荒裔之地伐之得也若黎则不然纣都朝歌黎
 在上党相去三百馀里伐黎则震于王畿之邻矣岂
 以文王之至德为之故黎无罪则不伐有罪必请命
 天子而使郊圻无恐本征伐之大义也今观祖伊之
 词曰天讫殷命曰大命不挚讫毕挚持也谓殷之大
 命已毕而不能自持是旦夕灭亡之兆矣非武王之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64-0768d.png
 事而何哉先儒吴氏以戡黎之师在伐纣之时此非
 有明文可据然不为文王则断断可知也
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
 孔传曰色纯曰牺体全曰牷牛羊豕曰牲器实曰用
 盗天地宗庙牲用相容将食之无灾罪之者言政乱
 也正义曰牺牷牲俎实也粢盛器实也泰誓曰牺牲
 粢盛既于凶盗是牺牷牲用为句至明晰牺牷牲(句/)
 用以容(句/)其可通乎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64-0769a.png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64-0769b.png
 
 
 
 
 
 
 
 尚书疏衍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