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88-051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家诗拾遗卷二
          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
 古逸诗
  诗自三百五篇而外见于经传子史之称引者或
  指为孔笔删存之馀而非然也诗之有关于礼仪
  而不可缺如采齐肆夏新宫狸首诸篇孔子方考
  正之无由岂肯删而去之哉昔朱子尝欲采韩诗
卷二 第 1b 页 WYG0088-0517d.png
  章句于文选注中而深宁王氏因有诗考之作然
  率随手掇拾漫无条理缘重为蒐辑补所未及分
  为四篇一曰篇辞俱逸一曰篇名存辞逸一曰篇
  辞俱存一曰诗句存篇名逸各疏其出处于每条
  之下其非周之逸诗而见于杂家之称述者无徵
  不信概置弗录
 篇辞俱逸一
商颂七篇
卷二 第 2a 页 WYG0088-0518a.png
  国语戴公之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于周太师
  得十二篇归祀其先王孔子录之以备三颂今亡
  七篇
商齐七篇
  大戴记凡雅二十六篇八篇废不可歌商齐七篇
  可歌也郑氏谓商即商颂非也乐记商者五帝之
  遗声齐者三代之遗声也今逸之矣
  太史公谓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
卷二 第 2b 页 WYG0088-0518b.png
  于礼仪上采后稷下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为
  三百五篇其云三千馀篇虽别无所考要之古诗
  之遗逸多矣其篇名间有存者录之下篇
 篇名存诗辞逸二
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右六亡诗篇名毛诗有之三家则亡陆德明曰此
  六篇周公制礼用为乐章吹笙以播其曲孔子删
  定三百十一篇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
卷二 第 3a 页 WYG0088-0518c.png
  序存而诗亡朱子以序为卫宏伪作不足信乃本
  洪迈王质郑樵之说断为笙本无词而非阙文又
  据刘敞说谓乡饮酒及燕礼举此六诗皆曰笙曰
  乐曰奏而不言歌为有声无词之證又文选张揖
  上林赋注云小雅之材七十四人亦除笙诗言之
  然后儒多以汉唐旧说为是
  晋束晰补亡诗六篇盖本之夏侯湛湛先有补周
  诗其序曰周诗者南陔白华华黍六篇有其旨而
卷二 第 3b 页 WYG0088-0518d.png
  亡其词湛续其亡今湛诗无存而晰独传尊朱子
  者咸讥其无庸补也
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
  周礼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郑注夏
  大也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
  夏四方宾客来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助祭
  奏齐夏族人侍燕奏族夏客醉而出奏祴夏公出
  入奏骜夏九夏皆诗篇颂之类也此歌之大者乐
卷二 第 4a 页 WYG0088-0519a.png
  崩亦从而亡是以颂不能具也
  国语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以飨元侯也韦昭注
  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即周礼九
  夏之三吕叔玉云肆夏时迈也樊遏执竞也渠思
  文也二说微异(叔玉汉时人著诗说/杜子春周礼注引之)如所云则九
  夏仅阙其六与郑不同然樊遏渠实非九夏也如
  肆夏即是樊何以国语既曰肆夏又曰肆夏樊乎
  樊遏即执竞何以但云肆夏樊不云樊遏执竞渠
卷二 第 4b 页 WYG0088-0519b.png
  思文乎盖吕以肆夏为时迈者以时迈有肆于时
  夏之文耳因牵连及之谓樊遏即执竞渠即思文
  而二诗并无明文可證韦昭因之小变其说皆不
  足信也天左传载穆叔如晋金奏肆夏之三穆叔
  不拜其云肆夏之三谓连奏肆夏昭夏纳夏也故穆
  叔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如吕韦说则享元
  侯之意安在当以郑氏为正
  郑以九夏为颂类者孔氏谓歌类乎颂非必俱颂
卷二 第 5a 页 WYG0088-0519c.png
  诗也郑樵刘敞直谓九夏皆有声无词与笙诗同
  益不足信唐皮日休有补九夏系文
采齐(一作/荠)
  周礼乐师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齐郑注逸诗
  篇名
新宫
  仪礼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大射礼乃歌鹿鸣
  三终乃管新宫三终郑注新宫小雅逸诗篇名郑
卷二 第 5b 页 WYG0088-0519d.png
  知为小雅逸诗者以其与鹿鸣并举也左传叔孙
  昭子聘宋宋公享之赋新宫或云即斯干之诗则
  何所取义而赋之乎(唐邱光庭/有补亡诗)
河水
  左传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杜注逸诗也义取朝
  宗于海韦昭注国语谓即沔彼流水之诗无所徵
茅鸱
  左传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泛祭穆子不悦使工
卷二 第 6a 页 WYG0088-0520a.png
  为之诵茅䲭杜注逸诗刺不敬王也(邱光庭亦/有补亡诗)
鸠飞
  国语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韦昭谓即小宛之
  首章盖以首二句有鸠飞二字也按内外传引诗
  未有舍篇名而别拈诗中一二字以命篇者盖逸
  诗也
九德之歌
  周礼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
卷二 第 6b 页 WYG0088-0520b.png
  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注九德即九功之歌今
  轶
武宿夜
  礼记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注舞曲名
  皇氏曰师说书传云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
  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达旦因名为武宿夜其乐
  亡也
  按熊氏谓即大武之诗考乐记冕而总干舞大武
卷二 第 7a 页 WYG0088-0520c.png
  是大武固为舞曲但诗中不见宿夜之义且记何
  不云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大武乎
史辟史义史见史童史谤史宾
  大戴记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鸣狸首
  鹊巢采蘩采蘋伐檀白驹驺虞八篇废不可歌七
  篇商齐可歌也三篇间歌史辟史义史见史童史
  谤史宾十声 按史辟史义等名不知所解其曰
  间歌自是歌诗篇名曰十声则合两篇为一声故
卷二 第 7b 页 WYG0088-0520d.png
  合商齐七篇为十也商齐为五帝三代遗声商齐
  之人识之故列于雅
明明崇禹生开
  逸周书世俘篇籥人奏武万献明明三终奏崇禹
  生开三终注曰明明崇禹生开诗篇名
招雍肆夏孝成
  尚书大传维五纪奏钟石论人声招乐兴于大麓
  之野报事还归二年□然乃作大唐之歌招为宾
卷二 第 8a 页 WYG0088-0521a.png
  客雍为主人始奏肆夏纳以孝成按孔子纯取周
  诗定为三百则中天之诗在于弗录但如所言则
  肆夏之名其始于有虞而周仍之欤
  以上篇名存诗词逸之诗如笙诗九夏采齐新宫
  诸乐章皆逸自孔子未删诗之前其他非周诗及
  无关礼仪之篇或删自圣笔耳王氏诗考杂入驾
  辨(楚词大招伏羲驾辨楚劳商只/文选注伏羲作琴始造此曲)纲罟(隋乐志伏/羲有网罟)
  (夏侯玄辨/乐论亦云)丰年(辨乐论神农教民/食谷有丰年之咏)八阕(吕氏春秋/葛天氏歌)
卷二 第 8b 页 WYG0088-0521b.png
  (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振地德八曰总万)
  (物之极凡/诗八阕)晰阳南阳初虑朱干苓落归来缦缦(尚/书)
  (大传虞传维元祀巡守四岳八伯每/至其方贡两伯之乐其歌晰阳云云)破斧(吕氏春/秋夏孔)
  (甲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南音)燕燕(吕氏春秋有娀氏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始为北音)
  露(吕氏春秋汤命伊/尹作大濩歌晨露)黄竹(穆天/子传)诸篇名皆子书杂
  说且孔子纯取周诗凡自殷以前原所弗录耳
  古乐篇名不可悉纪如扶来立本(伏/义)扶持下谋(神/农)
  咸池大卷云门(黄/帝)承云六茎(颛/顼)六英(帝/喾)大章(尧/)
卷二 第 9a 页 WYG0088-0521c.png
  韶(舜/)大夏(禹/)大濩(汤/)皆传之自古而诗并无闻至
  如阮籍称少昊歌凤鸟之迹夏侯太初论黄帝有
  龙衮之颂尚书中候载成王有凤皇之歌悉已无
  稽其如大禹玉牒之词许由箕山之歌皇娥白云
  之歌葛天捉□之歌虽有篇有辞明出后人之手
  与箕子麦秀之歌无异又如列子以不识不知四
  句即康衢之童谣吕氏春秋以普天之下四句乃
  虞舜自作之诗三国志曹髦纪何晏引一人有庆
卷二 第 9b 页 WYG0088-0521d.png
  兆民赖之二句谓是诗文殆是传讹
 篇名诗词俱存二
狸首
今日泰射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
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以上见/小戴记)
弓既平张四侯且良决拾有常既顺乃让乃揖乃让乃
跻其堂乃节其行既志乃张
射夫命射射者之声御者之旌既获卒莫嗟尔不宁侯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88-0522a.png
为尔不朝于王所故亢而射女强食食尔曾孙侯氏百福
(以上大戴记投壶篇○考工记梓人祭侯辞与投壶下/六句略同而稍异曰唯若宁侯母或若女不宁侯不属)
(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强饮强食诒女曾/孙诸侯百福岂祭侯亦用狸首邪)
  周礼钟师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
  郑注逸诗篇名歌狸首者乐会时也小戴投壶篇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而其辞不载载射义中只八
  句大戴投壶载其辞多十九句长短不齐疑有阙
  文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88-0522b.png
  诗无狸首之义或谓原壤登木之歌即此篇逸句
  固非刘氏小传或曰即鹊巢篆文似之此则既有
  狸首又有鹊巢尤非
祈招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
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左传子革对楚灵王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
  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88-0522c.png
  云云杜注祈父周司马世掌甲兵之官招其名此
  诗逸
辔之柔矣
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麃麃(一/作)
(志之/尘尘)取予不疑(注尘尘和也/不疑和之至)
  左传晋侯言卫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国子赋辔
  之柔矣其辞不载杜注逸诗也义取宽政以安诸
  侯若柔辔之驭六马也逸周书太子晋解师旷请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88-0522d.png
  归王子赐之乘车四马曰太师亦善御之师旷对
  曰御吾未之学也王子曰女不为夫时诗云云
徵招角招
畜君何尤
  孟子赵岐注乐诗也 孔子删诗于世本中故同
  时之诗不录
乐诗
舟张辟雍鸧鸧相从八风回回凤凰喈喈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88-0523a.png
  尚书大传乐日篇载此诗

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其所坏亦不可支也
  国语卫彪傒适周见单穆公曰苌刘其不没乎周
  诗云云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诗也以为饫歌名之
  曰支以遗后之人使永监焉夫礼之立成者为饫
  (立而/行礼)昭明大节而已少曲与焉(诗乐少/章曲也)按内传所
  称与外传略同而不云饫歌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88-0523b.png
白水
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
我焉如
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召我焉居
  管子桓公使管仲求宁戚戚应之曰浩浩乎鯈鯈
  乎管仲不解归而不语有少妾问焉管仲曰非尔
  与知也妾曰毋少少毋贱贱仲以语之妾曰宁子
  殆欲室乎古有白水之诗云云按列女传此少妾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88-0523c.png
  名婧而诗不全
骊驹
骊驹在门仆夫俱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
  汉书儒林传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心嫉王式谓歌
  吹诸生曰歌骊驹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
  歌客毋庸归(刘敞曰寻文上下客歌骊驹者将/归之歌主人无所归不当归也)
  日诸君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公曰经何以言
  之曰在曲礼云云江公曰何狗曲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88-0523d.png
雨无正
雨无其极伤我稼穑
  刘安世述韩诗详本篇
鼓钟
韎任侏离
  陈禅传述韩诗详本篇

于绎思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88-0524a.png
  三家诗时周之命下有此一句见孔疏
 (附/)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黄农
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吁嗟徂兮命之衰兮
  史记予悲伯夷之志睹轶诗可异焉
  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兮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史记箕子朝周过殷故墟宫室毁废生禾黍乃作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88-0524b.png
  麦秀之歌 按二歌不见经传疑未必果为伯夷
  箕子之作而麦秀斥纣为狡童尤未可信以其出
  自史记传之必有所自故录而附之若琴操载文
  王羑里凤凰之歌则为后人赝作无疑也(琴操凤/凰衔书)
  (于文王之郊文王曰殷帝无道天命已移乃作歌/日翼翼翔翔彼鸾凰兮衔书来游以命昌兮曕天)
  (案图殷将亡兮苍苍昊天始有萌兮神连精合谋/于房兮 羑里歌曰殷道溷溷浸浊烦兮朱紫相)
  (合不别分兮迷乱声色信谗言兮炎炎之虐使我/愆兮幽闭牢阱由其言兮遘我四人忧勤勤兮)
 诗辞存篇名逸四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88-0524c.png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见论语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见论语
相彼盍旦尚犹恶之
  礼坊记引此二句注盍旦夜鸣之鸟言视彼夜鸣
  之鸟欲反昼作夜尚且恶之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88-0524d.png
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
  礼缁衣引诗注曰上五句逸诗下四句见今节南
  山篇按三百篇中如母逝我梁四句无竞维人二
  句及翩翩者鵻王事靡盬等句复见甚多此所引
  似自为一章之诗也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左传齐侯使敬仲为卿敬仲辞以羁旅之臣敢辱
  高位引此四句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88-0525a.png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
不代匮
  左传楚入郓无备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
  大者也引诗云云言备之不可以已也
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
  左传楚杀其大夫公子壬贪也君子谓楚共王于
  是乎不刑引诗云云注挺挺正直也扃扃明察讲
  谋也谋事之不善当聚致贤人以定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88-0525b.png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左传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
  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子驷引诗云云注人
  寿促而河清迟晋不可恃兆卜也询谋也言既卜
  且谋则竞作网罗之难无成功
淑慎尔止无载尔伪
  左传澶渊之会会而不信宠名皆弃不信之不可
  也如是诗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信之谓也又曰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88-0525c.png
  淑慎尔止无载尔伪不信之谓也 按大雅抑云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与此异又古文尚书载入周
  官篇云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左传子产曰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
  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引诗云云
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
  左传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祇取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88-0525d.png
  诬耳引大雅唯此文王及此四句
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说苑作天之/与善必报其)
(德当从/说苑)
  家语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
  接左右白曰周使至言先王之庙灾景公复问何
  王之庙孔子曰此必釐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
  子引诗云云 按家语为王肃伪书此条盖袭说
  苑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88-0526a.png
鱼在在藻厥志在饵
  见大戴记疑鱼藻篇逸句
乐矣君子直言是务
  见晏子春秋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国策甘茂说秦王引此二句言末路之难也
大武(句/)远宅不涉(一本宅下/有而字)
  国策白起拔宜阳黄歇说秦王引诗云云注曰威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88-0526b.png
  武之大者远安宅之不必涉其地 按国策引诗
  如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服难以勇
  治乱以知事之计也立传以行教孝以学义之经
  也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疑皆古语而称曰诗
  故勿录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
易若底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墨子兼爱篇引此八句称周诗上四句见洪范下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88-0526c.png
  四句见大东篇而称周诗古或有考也
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庄子外物篇引此小司马注曰逸诗刺死人也
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之则亡
  荀子王霸篇礼之所以正国也譬犹衡之于轻重
  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攻错
  之而人莫能诬也引诗云云
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88-0526d.png
  荀子臣道篇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
  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否称
  其所长以为成俗诗云云
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荀子解蔽篇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
  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是以谓
  之至盛诗云云此不蔽之福也
墨以为明狐狸其苍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88-0527a.png
  荀子解蔽篇君人者周则谗言至矣而直言反矣
  小人迩而君子远诗云云此上幽而下险也
长夜漫兮永思骞兮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下二句与左传/同疑是一章)
  荀子正名篇能处道而不贰吐而不夺利而不留
  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辨说诗云云
涓涓流水不雍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
重太息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88-0527b.png
  荀子法行篇曾子曰母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
  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
  人之亲不亦远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刑已
  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云云
绵绵之葛生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绤良工不得枯
死于野
  见说苑 按说苑有辟雍诗云有昭辟雍有贤泮
  宫田里周行济济将将似类逸诗附之于此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88-0527c.png
有斧有柯
  陆贾新语辨惑篇引此一句
厥初生民深修益成
  史记三代世表褚先生引诗传言姜嫄出见大人
  迹而履践之知于身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弃之
  道中牛羊不践抱之山中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
  鸟覆席食之姜嫄怪而取长之尧以为贤立以为
  大农姓之曰姬氏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88-0527d.png
  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按如褚所引则深修益
  成一句生民诗之逸句也
九变复贯知言之选
  汉书武帝纪引此臣瓒曰先王创制易教以救流
  弊也是以三王之教有文有质九数之多也师古
  曰贯事也论语曰仍旧贯此言文质不同宽猛殊
  用循环复旧择而用之(武帝元鼎诏云诗曰四牡/翼翼以征不服亦是逸诗)
皎皎练丝在所染之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88-0528a.png
  后汉杨终传终闻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
  民可比屋而诛何者尧舜为之堤防桀纣示之骄
  奢也诗云云注逸诗也
羽觞随波
  晋书束晰传武帝问三月曲水之义晰曰昔周公
  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 汉
  书音义羽觞作生爵形
万人颙颙仰天告愬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88-0528b.png
  见文选注薛君章句盖韩诗也
佞人如(陈尼切/蛭也)
  见集韵字下引诗 按诗之逸句见于秦汉宋唐
  人引述类于古语者皆弃弗录如韩外传代马依
  北风越鸟巢故枝明是西汉人诗亦弗录其他吕
  氏春秋四条(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唯则定国○君君子则正以)
  (行其德君小人则宽以/尽其力○无过乱门)史记一条(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列子
  一条(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周礼郑注一条(敕尔瞽/率尔众)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88-0528c.png
  (工奏尔悲诵肃肃/雍雍母怠母凶)皆称曰诗而类于古之成语者
  也又如管子之鸿鹄锵锵(形势篇鸿鹄锵/锵唯民歌之)宁戚之
  南山白石(高诱注是/硕鼠逸诗)晋士蔿之狐裘蒙茸(狐裘蒙/茸一国)
  (三公吾谁适从左氏/谓是士蔿自作之诗)焦赣易林之君子有酒(君子/有酒)
  (鄙人鼓缶虽不见好亦不见/丑 淮南子说林本云古谚)春秋纬之月离于箕
  (月离于箕风扬沙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丰坊伪石经直入之小雅渐渐之石诗中)等类尤多
  或疑为逸诗而实非也
  春秋之后周道寖衰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士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88-0528d.png
  之诗逸在布衣(以上班/固语)盖自大野获麟至于秦人
  失鹿数百年之诗不登于太史之掌录其遗文断
  句见于子史百家之引述者皆秀民学士之逸诗
  而非必尽经孔子之所删者也其词亦时异于三
  百盖文以代降诗亦随之韦孟讽时自为汉体河
  梁惜别顿异风人是故诗变为骚骚变为赋而体
  制遂分四言化为五言五言转为歌行而俳体以
  作是皆诗之支流馀裔而亦时尚风气之使然不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88-0529a.png
  可强齐也战国与春秋以上之诗亦犹是欤故虽
  有服古之士希心摹彷补亡之什俨合乐章要之
  风味自有浅深质文亦表厚薄不难寻咀而见焉
  片语只词纵无关于经义残编蠹简岂有废于搜
  寻学者览之将毋色然而喜乎(相/)再识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88-0529b.png
 
 
 
 
 
 
 
 三家诗拾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