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64-06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日记卷十六    明 王樵 撰
  君牙
君牙臣名穆王命为大司徒此其诰命也
王若曰呜呼君牙至纪于太常穆王康王孙昭王子名
满君牙或作君雅言汝父祖世笃忠贞服事勤劳王家
有成功见纪录书于三之太常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
常周礼司勋云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铭名也书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64-0649b.png
于王旌以识其人与功也篇内重在继世功守家法故
发端即叙其先世之美如此○忠以事上正以守己云
世笃者见其家有世德世功非一人也○陈氏曰成康
间芮伯为司徒君牙岂其后邪
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至无忝祖考孔氏曰言
祖业之大已才之弱故心怀危惧虎尾惧咥春冰惧陷
○先正之臣今本讹作先王之臣按孔传本元作正字
膂吕通脊也穆王资世职之臣处腹心之寄○旧服谓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64-0650a.png
忠贞服劳之事○吕氏曰穆王方自忧危恐不克缵承
遗绪故亦免君牙无忝祖考各欲保其世业语益亲切
臣主盖一体也
弘敷五典至惟尔之中耕野王氏曰弘敷五典式和民
则此语以施教之方典即五常父子君臣是也则者父
之慈子之孝之类是也以其常行而不可易则谓之典
以其不可过不可不及则谓之则尔身克正罔敢不正
民心罔中惟尔之中此语以立教之本○言其不易之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64-0650b.png
常道则为典所以教民者不出于此弘敷者使无不知
无不闻也言其秉执之常性则为则民所固有者也敬
和者即劳来匡直使民彝物则各得其正而无所乖戾
者也典则一也弘敷者求以式和之也○王氏应麟曰
式和民则顺帝之则有物有则动作礼义威仪之则皆
天理之自然有一定之成法圣贤传心之学唯一则字
○敷典和则因民心之同得者教之尔正尔中即吾心
之先得者率之教之道不外于典则教之本惟在于身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64-0650c.png
心○教也者使人效之之谓也上之所有故下得而效
之未有上之所无下得而效之者也故教之本在身尔
身所当先正尔克正无敢不正矣民心不能自中尔之
中民之所取中也○中正字因则字而生○身之正勉
强修饬者能之心之中非存养纯熟不能也
夏暑雨至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夏暑雨冬大寒小
民艰难之时也真氏曰夏而雨冬而寒时令之常也而
小民惟曰怨咨者非怨天之雨且寒也小民生生之计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64-0650d.png
无时弗艰而于斯时为尤艰此其所以怨咨也厥惟艰
哉非真知民间真切利疚者不能言也○金氏曰怨咨
自伤衣食之艰难也厥惟艰哉叹小民之诚为艰难也
思小民之艰难而为图其易民乃安矣艰者饥寒之艰
易者衣食之易古者司徒之职虽云掌教然土地人民
之数安养生息之宜无一不掌盖教养兼举未有无养
而教者也故穆王念小民之艰而以图易为君牙告皆
其职也○真氏曰是时井地之法未坏民之艰已若是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64-0651a.png
而况今乎为人上者宜何如其图思而后民可以无艰

呜呼丕显哉文王谟至追配于前人文王之德百年而
后崩犹未洽于天下而吁谟远猷莫不素定故以谟称
武王继之然后大行故以烈称文显于前武承于后各
举其盛者赞之然文王之谟武王所承武王之烈即文
王之烈也规为至当有以定百世之常经故曰咸正防
范不遗有以尽万年之经纬故曰罔缺曰咸正则非后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64-0651b.png
人之所宜纷更也曰罔缺则非后人之所可损益也先
王成康尝对剔此文武之光命而不遏佚于天下亦惟
赖尔祖父之辅今尔君牙敬明乃司徒之训用奉若先
王以对剔文武之光命则缵旧服以无忝祖考者于是
乎得之岂不追配于前人乎奉若对剔就君牙自身言
非必言辅君如此也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至昭乃辟之有乂
由旧典即所谓缵旧服而所以无忝追配者在是矣衣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64-0651c.png
食足教化行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
妇则天下治衣食不足教化不明而民彝乖失则天下
乱民之治乱不在此而何在乎谓治乱不在此而在功
利富强者管商之学也
  囧命
序曰穆王命伯囧为太仆正作囧命○孔氏曰伯囧臣
名太仆长太驭中大夫正义曰周礼太驭中大夫太仆
下大夫孔以此言太仆正则官高于太仆故以为太驭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64-0651d.png
经云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太驭中大夫而下有戎仆
齐仆道仆田仆太驭最为长既称正于群仆故以为太
驭中大夫且与君同车最为亲近太仆虽掌燕朝非亲
近之任又是下大夫不得为长按周礼太驭掌驭玉辂
以祀戎仆掌驭戎车齐仆掌驭金辂以宾道仆掌驭象
辂以朝夕燕出入田仆掌驭田辂以田以鄙此官皆驭
王车而太驭为之长又有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
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其属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64-0652a.png
有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祭仆掌受命于
王以视祭祀而警戒紏百官之戒具御仆掌群吏之复
庶民之逆与其吊劳𨽻仆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此
等官以仆名而无预于驭车之事太仆虽有左驭前驱
之文而其所重自在于掌正服位出入大命是其官与
太驭初非通职也周礼未成之书要当以囧命为定○
王若曰伯囧惟予弗克于德至思免厥愆金氏曰思免
厥愆此穆王知自克之难欲寡其过篇中此意为多○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64-0652b.png
昔在文武聪明齐圣至万邦咸休齐庄敬也文武聪明
齐圣动容周旋中礼其出入起居何有不钦发号施令
何有不善今必先言小大忠良于诸臣之中又特以侍
御仆从之得正人为言而后及此盖左右交修近臣之
常职而内外交相养亦圣人不已之诚心也以圣人不
泄迩不忘远之心又得近臣胥保惠胥教诲之益故出
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特以二者为言
者盖侍御仆从之所有职焉于其间者也观太仆掌正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64-0652c.png
王之服位则有预于君之出入起居可知出入王之大
命则有预于君之发号施令可知太驭以下掌驭玉辂
以祀金辂以宾象辂以朝是亦出入起居与之同也出
入起居能谨于内然后枢机之发能谨于外号令其大
而所先者也吕氏曰世主出入起居鲜克自谨徒欲善
其令而欲其行所谓咸其辅颊舌感人之末者也民若
邦休岂口舌所能办哉○小大之臣咸怀忠良盖自十
乱同心以至三千一心皆尽忠补益之士直已守正之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64-0652d.png
人也然近臣尤有关于君德之重而不可以非人居之
者也以文武之廷皆德选而犹谨于此是以当时侍御
仆从罔非正人则忠良不但外廷之士矣得若人以旦
夕承弼其君盖辅德于燕閒不待于大廷显见之际而
昵近无间之时常有从容补正之益矣文武之圣岂有
过举而待于弼盖先事进戒不以君德已盛而废规此
尤圣世气象也侍谓给侍左右者是一项人御谓车御
之官是一项人仆谓太仆群仆是一项人从字总承上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64-0653a.png
给侍左右者谓之侍从仆御于王者谓之仆从旦夕二
字不可漫看盖惟此数项人昵近无间又皆得正人故
能如此也○言动无不谨则下民敬顺而无不从化远
而万邦莫不休美谓不遗四海之忧共享安宁之福也
惟予一人无良至俾克绍先烈以文武之圣犹有资于
臣故自谓无善不可不赖左右前后之士以免已于愆
而绍文武之烈无良对聪明齐圣说左右前后有位之士
对小大之臣侍御仆从说匡其不及以下对承弼说与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64-0653b.png
篇首思免厥愆相应匡其不及使正已也下言正已之
事愆缪皆非心所发绳其愆过紏其错缪格其非妄之
心此三句有明谏显诤处有潜移默夺处各有所宜施
不可以内外分亦不可谓绳紏即所以格非心也此大
槩泛言已须近臣之辅如此夫穆王自以己德不足以
继先烈欲群臣匡辅其所不及而专以绳愆紏缪格其
非心为言何也盖文武圣德无过可谏故言承弼者主
承顺而带匡救言之也穆王思免厥愆以规过为重故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64-0653c.png
言之不同也
今予命汝作大正至交修不逮正义曰作大正正长也
作仆官之长正于群仆令教正之二正义不同也○张
氏曰公卿进见有时仆御昵近无间有时者见其尊严
无间者知其情性尊严则未易犯其颜色习熟故可紏
其过失救过于无间之时易入而其为功也早懋德交
修正侍御仆从之职也○懋德交修重下句盖必交修
不逮然后德可进也交者非一之谓此与说命交修语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64-0653d.png
同而意异说见说命
慎简乃僚至其惟吉士正义曰府史以下官长所自辟
除命士以上皆应人主自选此命太仆谨简其僚者铨
拟可者然后用之(按此则非太仆得自辟/除其僚属也蔡传误矣)○巧言巧为
言语以顺从上意无情实也令色善其颜色以媚说人
主无本质也便者顺人之所好辟者避人之所恶不由
正道以自媚曰侧媚四言最尽小人情状人主所以与
之易亲亦以此也○自正于群仆以下本文武侍御仆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64-0654a.png
从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而言○仆臣正至不德惟臣
二惟臣字皆指仆臣仆臣正则绳愆纠缪交修不逮故
厥后克正仆臣䛕则巧言令色便辟侧媚为容悦而已
君德之败恒由之而蔽以自圣之一言何也子思子所
谓君出言自以为是而莫敢矫其非者也是常起于左
右左右导䛕而国人至于道路以目盖一为顺从不敢
忤意其终未有不至是者也
尔无昵于憸人至惟予汝辜此皆𨗳君于愆者或以佞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64-0654b.png
巧或以货贿此二者小人进身之径也自盘庚有无总
于货宝之言谓臣之自为货殖尔惟货其吉乃后世以
赂进身之毙岂穆王时已有之耶
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彝宪金氏曰此终篇首免
愆之意而欲跻之于文武之道○彝宪与先王之典同
自文武以来人君起居言动之常法也此弼字中包正
属用君子不用小人之意加一永字谓长如此勿使有
弗继也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64-0654c.png
按金氏以此篇与吕刑为穆王末年悔过之书详篇首
嗣前人宅丕后之语非末年事也周礼内史之职命孤
卿大夫则策命之太驭中大夫故有命书吕氏以穆王
用伯囧特作命书与大司徒略等为知夲然非始于穆
王也其谓自周公作立政而叹缀衣虎贲知恤者鲜则
君德之所系前此知之者亦罕矣周公表而出之其选
始重则事或当然也大抵人主左右前后皆德选朝夕
与居皆正人则有以养成其德文武之时携仆趣马无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64-0654d.png
非吉士周公定六典幕次酒浆之官皆领于太宰此所
谓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诚当万世守之不可失者
也汉初此意犹存一二出入供事禁闼犹参用士人但
不知慎简之法尔驯至东汉以后此意尽失亲近燕私
不用士流既非士流彼舍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将安事
哉欲无憸人蛊坏君德难矣程子当古法既废之后欲
渐复之故其论经筵曰一日之中亲贤士大夫之时多
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自然气质变化德器成就使周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64-0655a.png
公之典行则岂但亲贤士大夫之时多而已哉欲无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非与之朝夕不能也欲旦夕承弼非
左右前后侍御仆从罔非正人不能也欲仆臣皆正又
未易言其事在立政其本在无逸
  吕刑
惟吕命至四方正义曰吕侯为司寇穆王训赎刑之法
吕侯称王之命而布告天下史录其事作吕刑名篇曰
吕刑其经皆言王曰知吕侯以王命作书也礼记书传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64-0655b.png
引此篇之言多称为甫刑子孙改封为甫侯或别封馀
国而为甫号后人以子孙之国号名之也○又曰史述
吕侯见命而记王年曲礼云八十九十曰耄是耄荒为
年老荒忽也周本记云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立五
十五年崩无逸篇言殷之三王及文王享国若干年者
皆谓在位之年此言享国之年乃从生年而数○金氏
曰吕后为甫犹邾之为邹也惟吕命与惟说命同文盖
穆王命吕侯为大司寇重修刑法更为五罚之制谓之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64-0655c.png
吕刑至是颁之天下而申之诰命焉史记亦曰甫侯言
于王作修刑辟盖周制五刑凡二千五百未有五刑之
赎而此增至三千又为五罚皆吕侯所参定也○吕氏
曰吕侯为王更定赎刑新制具载刑书因诸侯来朝王
使吕侯以书之意告命之○按告命之者欲通行之于
天下也
王曰若古有训至刑发闻惟腥吕侯称王之言以告天
下若发语辞与曰若例同古有训者古有训记言其事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64-0655d.png
也言昔炎帝之末有九黎之君号蚩尤(孔氏/说)者惟始作
乱恶化相染延及于平民无不寇贼颜师古曰寇谓攻
剽贼谓杀人在外为奸在内为宄妄托上命而坚固为
邪恶曰矫虔(韦昭曰强取为虔方言秦晋/之北鄙燕之北郊谓贼为虔)鸱义孔氏云
为鸱枭之义以相夺攘或曰鸱义以鸱张为义也郑玄
云盗贼状如鸱枭按鸱枭阴类昼伏伺物而动得时则
张情状异他鸟以比盗贼最善名状也又言三苗之君
袭蚩尤之恶灵善也不用善化民而制以刑法惟作五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64-0656a.png
虐之刑曰五虐者用五刑而虐为之不必常刑之外别
有五也曰法者非法而谓之法也杀戮大辟也淫过也
杀戮无罪之人于是始过为四种之刑劓截人鼻刵截
人耳椓斀人阴黥刺人面椓即宫辟黥即墨辟劓刵皆
劓辟不言剕辟者或曰刖字误为刵也非苗民始造此
刑苗民始过用之以加于无罪所谓五虐之刑也丽附
也并制一并制之不分轻重也差择也对狱有罪者无
辞无罪者有辞苗民断狱并皆罪之无差简有直辞者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64-0656b.png
也苗君而谓之苗民民盖古者上下之通称孔氏谓凶
顽若民故谓之民非也苗君久行虐刑其民习见乱政
胥相渐染同于昏乱无中心于信传曰信不由中惟反
覆为诅盟诅者背相咒也盟者面相要也乱世之人多
相诅盟皆刑政不平曲直不明之故也既无信义必皆
违之以此无中于信也庶戮众被戮者也方方而告无
罪于天天视民无馨香之德惟有刑戮之惨腥闻于上
故上帝震怒命帝舜诛之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64-0656c.png
皇帝哀矜至无世在下遏绝谓窜其君分北其党类礼天
子不灭国择立其次贤者苗民极恶又无次贤者故遂
灭之无复继世在下国者皇帝所以待苗民如此盖报
其虐非过也皇帝旧皆以为尧蔡传以为舜盖据经则
窜三苗与命三后皋陶皆舜事非尧也
乃命重黎至鳏寡无盖孔氏曰重即羲黎即和掌天地
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正
义曰三苗乱德民神杂扰帝尧既诛苗民乃命重黎二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64-0656d.png
氏使绝地天相通令民神不扰祭享有度楚语云昭王
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
杂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家为巫史民神同位祸灾
荐臻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
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
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
○按三苗乱德民神杂揉帝舜既诛苗民乃命重黎二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64-0657a.png
氏绝地天相通令民神不杂则妖诞自息此固正人心
急务然使常道不明为善者多不幸为恶者多苟免而
鳏寡屈抑无所告诉则民不能不诅祝于神当时群后
之逮在下又皆明明棐常明明者精白展布之谓常者
常道即秉彝人伦是也棐常者顺乎此者有劝悖乎此
者有惩是非明白而公道必行于上是以民卒善而得
福恶而得祸虽势力单弱之甚如鳏寡者亦无有蔽盖
而不得自伸者焉如是则人心坦然无疑尚何复求之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64-0657b.png
于神哉○不曰绝天地通而曰绝地天通者地民也天
神也神本无通于民兴之常自于下故曰绝地天通○
降格盖如神降于莘之类曰罔有降格则前此岂真有
降格哉亦曰人为之尔迨圣人使重黎绝其通正其位
而遂无降格则可见其本无矣○棐常不外于礼乐刑
政盖仁义礼智人道之常而礼乐刑政则圣人棐常之
具也○常道之在天下虽根于人心不可泯灭然非有
世道之责者时有以提撕辅助之则亦易为邪说暴行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64-0657c.png
所晦蚀而不明充塞而不行也是时有帝舜为之主故
群后与其臣下无不以棐常为心○欧阳永叔作本论
谓佛老之害在修其本以胜之本于孟子反经孟子反
经之说则本于此章之棐常也人之元气实则邪气不
得千世之常道修明则邪诞无自入○佛氏有空寂之
说有祸福之说如空寂为真圣人之彝伦攸叙皆无用
矣自祸福之说行亦几于民神杂揉矣○有田里以为
之事业有礼乐以善其身心有刑政以正其趋向民不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64-0657d.png
事佛矣○罗文庄公曰古者用巫祝以事神建其官正
其名辨其物盖诚有以通乎幽明之故去古既远精义
浸失而淫邪妖诞之说起所谓经咒符箓大抵皆秦汉
间方士所为
皇帝清问下民至德明惟明苗之罪人但知其负固不
服得罪于上尔以吕刑观又知其虐刑残民质之禹征
苗誓师之言皆为其无道于民而为民除患帝盖未尝
为己也清问二字尤可玩味鳏寡有辞于苗故苗民无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64-0658a.png
辞于罚德威德明言反其道一以德化德不待怒而威
故民无不畏德不假察而明故民无不明明谓开悟而
自新也金氏以德明属三后教养之功德威属士师之
刑非是
乃命三后恤功于民至率乂于民棐彝重黎绝地天通
正其大分而已又命伯夷降典使礼达于天下也正人
心以礼为急故先言之伯夷之典稷之播种皆曰降者
自上教下曰降内则曰降德于众兆民是也折民惟刑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64-0658b.png
者孔氏曰伯夷下礼典以教民而断折以法孔丛子曰
古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省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
刑是以繁书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谓下礼以教之然
后惟以刑折之也金氏谓出礼则入刑降典所以折其
民之入刑者而回入于礼也非是主名山川者主犹先
王以为东蒙主之主名者为之名也禹平水土以安民
生又为山川修其正祀各使有土之君主之定其秩号
即主名之事也稷降下播种之法农种也左传其庶人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64-0658c.png
力于农穑杜预云种曰农敛曰穑殖生长也一说农三
农也使三农殖嘉榖盖前此民犹杂食草木之实自稷
教民稼穑而民始殖嘉榖也三后各成其功惟殷盛于
民孔氏曰言礼教备衣食足士士师皋陶也此亦蒙乃
命之文制乃裁断之义刑之中言轻重得其当也蔡传
检其心正贴祗德意民惟心无所检而不知所畏故不
敬其德而自越于礼法之外皋陶断以中刑乃所以检
其心而教之敬德也穆穆在上一节又承上虞廷君臣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64-0658d.png
之事而总论之明其刑之后于德教也盖为治以德为
本以安养礼教为先刑特其辅耳穆穆指德威德明一
节说是恭已气象明明指恤功成功一节说是宣力气
象君臣合德光辉灼于四方观感动荡罔不惟德之勤
则民亦既化矣如是而犹有未化者不能不资于刑故
乃二字见不得已而用之之意虽不得已而用而其用
必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辅其常性盖欲其皆归于善
无刑之可施而后己也棐彝即所谓弼教刑期于无刑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64-0659a.png
也惟如是以用刑乃刑中有教而刑即所以为德故谓
之刑罚之精华○正义曰伯夷主礼教民而断以法即
论语所谓齐之以礼也山川无名者禹皆主名之言此
者以见禹治山川为民于此耕稼故也此三事皆是为
民三事之次当禹功在先先治水土乃得播榖民得榖
食乃能行礼此经先言伯夷者重礼故先言之又曰此
经大意言禹稷教民使衣食充足伯夷𨗳民使知礼节
有不从教者乃以刑威之故先言三后之功乃说用刑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64-0659b.png
之事又曰刑者所以助教而不可专用非是身有明德
则不能用刑尧能使天下皆勤于德故乃能明于用刑
之中以治民而辅其常教伯夷所典之礼是常行之教
也○舜不轻于用刑也先命重黎绝地天亵渎之礼次
首命伯夷降天地人之礼又命禹除民患稷兴民利夫
然后命皋陶以刑且本之以威明之德期民以祗德勤
德刑之本必主于德而刑之用必合于中德与中为吕
刑一篇之纲领继此曰惟克天德曰以成三德曰有德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64-0659c.png
惟刑无非以德为本也曰观于五刑之中曰中听狱之
两辞曰罔非在中曰咸庶中正曰非德于民之中曰咸
中有庆无非以中为用也刑必合于中而刑即所以为
德此吕刑之大意也○棐彝之彝正义以为伯夷之礼
○彝即彝伦如纠之以不孝不弟之刑以驱而入于孝
弟即所以棐彝也此是先德教而后刑罚之意又以见
德化虽已兴行而刑亦不可废盖非此无以弼教也○
伯夷不兼刑其说在后○金氏曰上古之世风气淳朴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64-0659d.png
蚩尤始为乱而民始有为恶之习圣人始制刑以矫之
其后有苗既为五虐之刑以残其民其民又为诅盟之
习以渎其神于是暴虐妖诞二者威燄气习得入中夏
圣人始命重黎以正妖诞继命群后以通下情又命伯
夷以降典礼命伯禹以安民生命后稷以丰民财而复
命皋陶定为至中不偏之刑自是后世之言刑者宗皋
陶所谓皋陶之刑也盖以其为不偏不易之法也圣人
所以制刑者教养之具无一不至然后立刑以制之而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64-0660a.png
刑法之中亦无非教此盖发明圣人立刑之本末而后
世遂谓皋陶不与三后之列为圣人吝于刑官失其旨
矣○曾子固曰先王之刑刑也其本诸身而安养之具
教迪之方有不若先王之尽者未有可以先王之刑刑
民者也矧曰其以非先王之刑刑民也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
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
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64-0660b.png
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
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司政典狱谓诸侯也非汝惟为
天牧乎今尔何所监视非是伯夷播刑之迪乎刑之迪
谓礼也礼以启迪于刑之先故谓降典为布刑之迪其
今何所惩戒惟是苗民不察于狱之丽所谓丽刑并制
罔差有辞也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是贵者以威
乱政富者以货夺法断制五刑乱加无罪上帝不洁其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64-0660c.png
所为所谓监民罔有馨香德也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
罚乃绝厥世所谓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也既
言所当监戒因言今典狱之道讫尽法也不为威所夺
是谓讫于威不为货所夺是谓讫于富言非讫于威惟
讫于富者非止不畏彊禦而已不见可欲斯为尽法之
至也此言所以惩乎苗民者也彼以威乱政故此欲讫
于威彼以货夺法故此欲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
此言所以监乎伯夷者也伯夷折民惟刑皋陶以教祗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64-0660d.png
德其道无他敬忌而已敬则有所不忽忌则有所不敢
尽心如此则刑皆得中而无可择之言在身言无毫发
之憾无不可举以示人也惟克天德言如天德之公平
也自作元命配享在下郑玄云大命延期长久也正义
曰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由已而来是自为大命
享当也此人能配当天命在下按此对苗民无世在下
而言○元命注疏皆以寿命言蔡传无明说惟金氏曰
狱者民之司命天之所托生杀予夺上与天对此说最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64-0661a.png
佳所谓代天讨也蔡氏曰推用刑之极功至于与天为
一如此○典狱非讫于威一节旧接棐彝之下语意不
伦威富夺法乃末世事虞廷盖未有此而讫于威讫于
富亦未足以言皋陶也穆穆在上一节结上文之意已
尽此下更端欲今之典狱者以伯夷为法以苗民为戒
法伯夷敬忌其要也戒苗民威货其首也此其语意血
脉甚明旧本错简无疑○伯夷礼官也降典而折民惟
刑盖以刑戒不如礼也皋陶刑官也制百姓于刑中以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64-0661b.png
教祗德盖以刑弼教也其事相为后先其功相为表里
盖礼刑一物而伯夷皋陶亦如一人故此处举伯夷以
兼皋陶也○皋陶之刑本伯夷降典折民之意故曰舍
皋陶而言伯夷探本之论也
王曰呜呼念之哉至其宁惟永孔氏曰念以伯夷为法
苗民为戒王同姓有父兄子弟列者伯仲叔季顺少长
也举同姓包异姓言不殊也皆听我言庶几有至命按
言庶几有至命所以起其听也命即穆王之命正义作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64-0661c.png
寿命言非也○勤者事事尽其心之谓慰者无所憾于
已之谓戒者有所惩于前之辞有失然后有戒故言刑
不可以不勤而或戒欲其常勤而无所失耳○罔或戒
不勤过在不勤而不在戒复之六三曰频复厉无咎程
子曰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
戒其复也频夫则为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论迁善之道则失而知悔悔而克戒是善心论用刑
之道则此岂可以或戒盖别事犹可补过若刑则死者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64-0661d.png
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才说待你戒彼受错者何辜
虽刑其身以偿之无补于其人也○宋有错黥了人者
台官劾其就人面上起草○刑非所恃以为治也天以
是整齐乱民使我为一日之用而己其可以不日勤乎
其可以今日不勤而明日致戒乎故凡非终而当宥惟
终而当辟皆非我得轻重惟在夫人所犯是为天讨之
公乃天命所在也尔尚敬迎天命以奉我一人苟非天
命虽我欲畏尔惟勿畏畏威古通用谓辟也虽我欲休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064-0662a.png
尔惟勿休古以刑为咎则以开释为休谓宥之也惟敬
乎五刑之用以成刚柔正直之德敬者言畏与休皆不
敢怠也当畏而畏所以成刚之德当休而休所以成柔
之德畏其所当畏则民皆惧于为恶休其所当休则民
皆乐于为善不犯于刑相安于无事之天所以成正直
之德也至是乃所谓日勤者矣岂但足由以自慰而已
邪一人有庆谓太平之福兆民赖之谓保其元命其安
宁惟长久兼上下而言也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064-0662b.png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至何度非及吁叹辞来绝句○有
民社者皆在所告也有邦为诸侯有土则卿大夫有采
邑者皆是在今尔安百姓有所当择者焉有所当敬者
焉有所当度者焉何择非人乎何敬非刑乎何度非及
乎择字敬字度字俱句断辞所连引曰及度者度之以
已之心勿惟人言之所指者即逮之也度之以彼之情
勿惟己心之所疑者即逮之也
两造具备至正于五过孔氏曰两谓囚證造至也两至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064-0662c.png
具备则众狱官共听其入五刑之辞五辞简核信有罪
验则正之于五刑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当正五罚出金
赎罪不服不应罚也正于五过从赦免也正义曰刑疑
从罚罚疑从过过则免之矣禹曰宥过易曰赦过知过
即免之也○蔡传辞證皆在辞如文卷證是證佐有辞
在而證不在有證在而辞不在皆不可以问理證佐两
争者俱有或两皆须證则不可缺○张氏曰两造非偏
辞师听非偏见一人独听恐聪明有不及思虑有不至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064-0662d.png
必众听之也○按五辞简孚六句只是相推下去欲其
原情定罪而已辞即今之所谓供也简孚者不能隐讳
所招是实也正于五刑议其罪也五刑不简则情罪不
合矣谓求之五刑之中而无合其罪之条则正于五罚
五罚又不服则正于五过上言不简下言不服盖互言
之正于五罚即流宥五刑正于五过即𤯝灾肆赦但穆
王新定赎法罚以赎言非复古者降等之用矣○两正
字最可玩汉人谓之当谓情法相当也今大理官评允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064-0663a.png
狱案必曰审拟合律亦此意也古者因情而求法故有
不可入之刑后世移情而合法故无不可加之罪
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
之孔氏曰五过之病或尝同官位或诈反囚辞或内亲
用事或行货枉法或旧相往来皆病所在以病所在出
入人罪使在五过罪与犯法者同其当清察能使之不
行○蔡氏曰官威势也反报德怨也内女谒也来千请
也审克者察之尽其能也○舍五刑五罚而专言五过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064-0663b.png
者当以为过而不以为过乃入之于刑是不当以为过
而以为过乃出之于刑罚皆疵也故言五过之疵则五
刑五罚之疵在其中矣今律有故出入失出入人罪此
经不言意多主故而言也○治狱之道不审则疏略不
尽其能亦非审也故篇中多言审克东莱分察之尽其
心治之尽其力非是○五刑之疑有赦至具严天威此
专言察疑之道疑则当赦赦之而是则为慎罚赦之而
非则为长奸两言有赦见其不可轻也其审克之则有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064-0663c.png
以得其情而疑赦与不赦可决矣两赦字不同正义曰
五刑之疑有赦赦从罚也五罚之疑有赦赦从过也过
则免之矣简孚以下正所以审克之者言简核信验虽
众未可臆断盖曰可信者众则不无未信者存犹当以
疑待之彼言或不足以尽意而貌最不可以伪为不正
则眊有忸则泚惟于是而有稽庶几得其情乎曰有稽
亦止用以参验考合而非专恃乎此周礼五听之法则
其遗意也然此为疑者言之若无简不疑不疑当赦不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064-0663d.png
听可也简与不简听与不听上帝临汝不敢有毫发之
不尽也
墨辟疑赦至惟察惟法其审克之孔氏曰克其颡而涅
之曰墨六两曰锾锾黄铁也阅实其罪使与罚各相当
截鼻曰劓倍百为二百锾刖足曰剕倍差谓倍之又半
为五百锾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
正义曰此传言黄铁舜典传言黄金皆铜也古人赎罪
悉皆用铜○三千者法之正条载之刑书者也法有限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064-0664a.png
情无穷上下比罪此以有限待无穷之道也即今之比
依何律是也乱辞辞之不可听者也不行旧有是法而
今不行者也勿差僣于乱辞勿用所不行惟详察法意
而审克之一说惟察察于所当比也惟法合于所当比
也○乱辞难比故戒其无僣不行不可比故戒其勿用
○上言罚下言刑者罪实而加以法谓之刑罪疑而赎
以金谓之罚○马端临曰吕刑一书蔡氏谓舜典赎刑
施于官府学校尔五刑未尝赎也穆王赎及大辟盖巡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064-0664b.png
游无度财匮民劳为此一切敛财之计夫子录之盖以
示戒愚以为未然熟读此书哀矜恻怛之意千载之下
犹使人感动且拳拳乎富货之戒则其不为敛财设也
审矣鬻狱末世暴君污吏之所为而谓穆王为之夫子
取之乎且其所为赎者意自有在学者惟不详考之尔
其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锾盖谓犯墨法之中疑其可赦
者不遽赦之而姑取其百锾以示罚尔继之曰阅实其
罪盖言罪之无疑则刑可疑则赎皆当阅其实也其所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064-0664c.png
谓疑者何也盖唐虞之时刑清法简是以赎金之法止
及鞭朴至于周而文繁俗弊矣五刑之属至于三千若
一按之法而刑之则举足触阱矣是以穆王哀之而五
刑之疑各以赎论姑以大辟言之夫所犯至死而听其
赎金以免诚不可也然大辟之属二百岂无疑赦而在
可议之列者如汉世将帅出师失期之类于法皆死而
赎为庶人亦其遗意也或曰罪疑则降等施行可矣何
必赎乎曰古之议疑罪者降等一法也罚赎亦一法也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064-0664d.png
虞书罪疑惟轻此书上下比罪上刑适轻下服降等法
也虞书金作赎刑此书五刑之赎罚赎法也固并行而
不悖也
上刑适轻下服至有伦有要此言用法之权也夫情有
轻重故法有轻重无权则轻重差矣何言乎权也有权
乎人情者有权乎世变者故上罪而服上刑人所知也
然有事在上刑而情适轻者矣则当权之以下服下罪
而服下刑人所知也然有事在下刑而情适重者矣则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064-0665a.png
当权之以上服岂惟轻重诸刑有权哉刑疑从罚轻重
诸罚亦视此以为之权则无不中矣刑权轻重以为上
下罚权轻重以为多少此刑罚轻重以情者也然情犹
不足以尽之又有轻重以世者矣道有升降俗有污隆
此世变之不同也世轻世重惟其变之所适而权焉斯
尽权之道者也然谓之权则有若不齐而无常而不知
是乃所以致齐而有常也人情世变之不同而君子之
所以权乎其间者理而已矣理之所在虽不为一法以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064-0665b.png
齐之而要为合乎人情宜乎世变其不齐乃所以为齐
也惟齐之以非齐则中乎先后轻重之序而不错施岂
不有伦乎归于至当岂不有要乎兹权也乃所以为经
也与○伦要只在定理上说理既有定则虽或轻重以
情轻重以世而非错施故曰有伦此心之权衡素定而
物不能欺以轻重各得其分归于至一故曰有要
罚惩非死至有并两刑承上文论罚而言穆王恐有司
以论罚为轻而不加审故言罚以惩创罪人非五刑躯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064-0665c.png
命所关然民重出赎亦甚病矣前世盖有因肉刑而死
者故穆王自谓罚之足惩而非死然不原先王刑人正
法之意而徒以轻减为德故止知悯罚之病而不知其
不足以惩也其言谨罚当择人而以非佞折狱为言则
诚格言也中间尽心一段问鞠拟罪结绝节次咸备辞
意尤恳切而以备辞终焉其于治狱之道可谓尽矣
罚终非惩民正法汉文帝悯肉刑残人之体肤曰何其
痛而不德也遂除之而代以笞穆王以肉刑为苗民之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064-0665d.png
法正为改赎张本既改赎矣又悯之曰嘻民亦病矣故
愚尝谓周穆王汉文帝皆黄老之学也谓其好小仁而
不知先王之大道则可谓其为巡游敛财之计则未然
也○齐景公时踊贵屦贱穆王之训未尝行也○穆王
述唐虞之德哀矜之意与汉文帝所谓训道不纯而愚
民陷焉又谓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
为善而道无由朕甚怜之皆恻然足以为世训君子所
以有取也○循其本杀人亦仁也沿其流笞杖亦滥矣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064-0666a.png
况肉刑乎○非佞折狱以下又申明折狱之方佞口才
也以佞折狱屈人以言不能求情其弊将有如路温舒
所谓囚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
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鍊而周纳之者矣此酷吏之弊
佞者未至是而其流易至故佞为圣人所恶而折狱以
佞尤所深恶也温良长者其心厚厚则为能听不偏其
心悫悫则为能断合理而罔非在中焉辞非情实终必
有差察辞于差亦惟貌有稽之意也夫小人厚猊深情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064-0666b.png
口才辩给能欺其上者不少矣稽貌察辞穆王以为听
狱之要在此何也盖以小人对小人则窖者得藏其机
密者得弥其隙佞者得伸其辨矣以君子临小人则公
明之坐照邪伪如扁鹊之见垣一方人是以猊可稽而
辞可察也君子似不能言而人之情恒得者非以言也
大抵折狱哀敬为本非从惟从又是一意言察辞不可
偏主盖上之人一有偏主之心则情不可得矣既得其
情则当以哀矜之心敬谨之意剖而决之明启刑书与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064-0666c.png
众有司共占视之则庶几皆得其中正焉其当入于刑
者与其当降而罚者其审克之言罪拟即定刑罚将加
之人非察之尽其能不可也若是则狱成于下而民孚
焉狱成是结案时孚者两争者皆心服而众人皆以为
是也狱输于上而君孚焉输是奏案时孚者情法允合
君上无所违异也然输当备其情辞一人而犯两事一
罪而有二法并上之以听于君可也两刑蔡传以为一
人而犯两罪罪虽从重亦并两刑而上之金氏以为两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064-0666d.png
造之人各有罪如今之原被告俱有不合是也○此章
节次察辞者问理时也启刑书者拟罪时也狱成是一
时输是一时问鞫以察为主恐任察而失哀敬之心故
勉以哀矜折狱议拟以明为主恐恃明而忘中正之则
故勉以咸庶中正归结以孚为主求其孚而辞有不备
亦非尽法之道故以备辞终焉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至令政在于天下官典狱
之官伯长也族同姓姓异姓谓诸侯也朕之于刑言且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064-0667a.png
多惧况行之乎朕敬于刑言畏之至有德惟刑言厚之
至重敬字上与钦恤一般敬之至所以为厚之至也叙
其心如此欲群臣以己之心为心也今天相佑斯民立
之司牧当知所以为民司命作配在下可焉蔡氏曰明
清以下敬刑之事也○金氏曰单辞无證之辞也两辞
两造之辞也家如不家于丧之家府藏也辜功罪状也
穆王享国之久老于世故晚复哀矜故其言多惧欲人
知所重而听之也朕敬于刑惟有德者可以用刑盖天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064-0667b.png
相佑下民立典狱之官为民司命上与天配单辞人所
难决惟有德者其心明且清则能得单辞之实两辞虽
人所易决而一有偏徇之心则偏矣惟有德者其心中
而不偏则能分两辞之争此民之所以治也然两辞之
易偏者或不能讫于富而然也故戒以无或私家于狱
之两辞因狱取货此货非宝适以藏诸罪状耳罪状既
多报以百殃理之必然则一时之得有永久可畏之罚
非天偏治鬻狱之人惟人自取其祸殃之命尔使天罚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064-0667c.png
不极则狱吏皆得以行其私斯民无复被善政于天下
矣○丘文庄公曰狱辞之初造者必单单者一人之情
也及夫两造具备则狱有两辞矣按两者原告被告而
干證亦有两边之人故谓之两辞明者无一毫之蔽清
者无一点之污此二字却从一敬字来故传曰诚敬笃
至表里洞彻无少私曲然后能察其情也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至监于兹祥刑嗣孙诸侯嗣
世子孙也今往自今以往也前言今尔何监告当时也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064-0667d.png
此言今往何监诏来世也今往何所监视非用刑成德
而能全民所受之中乎我观古哲人若伯夷皋陶之属
其所司者刑刑施于人非可愿之事宜不足以致誉而
皆有无疆之誉由于五刑无一而不尽其心则无一而
不得其中所以有庆而致无疆之辞也以刑之中全民
之中此所以有德于民之中也有德于民之中则刑非
凶器而乃祥刑矣尔受王之嘉师其尚监视乎此可焉
按民之中蔡传以为民所受之中恐非经意曰德曰中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064-0668a.png
乃一篇之纲领前曰中听下曰咸中不应独民之中为
受中之中也德即有德惟刑之德中即所谓刑之中也
刑皆得中而有德于民所以为祥刑也德作用刑成德
似牵强○民恊于中乃刑期无刑所致是刑有德于民
之中也此亦一说○咸中所谓罔不由慰日勤罔有择
言在身也
  文侯之命
正义曰幽王嬖褒姒废申后逐太子宜臼宜臼奔申申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064-0668b.png
侯与犬戎杀幽王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臼立之是为
平王迁于东都平王乃以文侯为方伯赐秬鬯之酒以
圭瓒副焉作策书命之史录其书为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义和至怀在位同姓故称父文侯名仇义和
字也不名尊之也丕显文武句是提其人与明明我祖
一例文武虽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而不忘敬慎以自修
不显亦临无斁亦保此其德之所以无时不明也故曰
克慎明德明德而加以克慎字有敬修意与单言克明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064-0668c.png
德不同昭升敷闻皆明德之所发言其精华之上格而
洞达无间则昭升于上所谓明德之馨香是也薰为太
平安得不昭升于上乎言其道化之旁孚而四达不悖
则敷闻在下所谓振举于此而远者闻焉轨范于此而
远者效焉是也自西土而四方自显民而怙冒自怙冒
而丕单称德岂不敷闻在下乎周家之命集于文王定
于武王故集命则以文王言明德则兼文武言言由文
武以德受命先正之臣克昭事厥辟故先祖得安在位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064-0668d.png
也亦惟先正以下开说与上无干先正指文侯之祖唐
叔唐叔非文武之臣也厥辟与先祖俱指成康盖唐叔
成王所封也不指文武罔不率从奉宣君之谋猷乃昭
事之实
呜呼闵予小子至永绥在位叹而自痛伤言我小子嗣
位之始遭天大谴父死国败资泽竭于下民邦本先拨
而戎狄乘之兵侵于我国家甚大就我御事之中无或
老成贤俊在事者予又无克乱之才惟曰诸侯之在祖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064-0669a.png
父列者其伊恤朕躬又叹言有能致功予一人则可永
安在位矣○吕氏曰百围之木膏液内涸然后风得而
拔之未有斯民资泽未殄而戎狄能乘之者也○伊恤
朕躬伊字蔡传训谁耕野王氏云当训尔盖朝无臣已
无能外服惟尔能恤朕躬尔
父义和汝克昭乃显祖至若汝予嘉显祖前文人皆谓
唐叔也美文侯能明汝显祖之美自天丕愆文武之道
已坠汝始法之用会绍乃辟会绍云者盖平王失爱于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064-0669b.png
父流离颠沛依托母家父死于寇国命中绝文侯起定
其难而离者合绝者继也是所以追孝于唐叔言能继
其志也又言汝多所修完捍禦我于艰难之际修完于
犬戎残破之后捍禦于犬戎侵侮之时文侯盖皆有力
焉若汝之功予所嘉美也平王遭幽王之祸因晋郑有
功遂迁都于东实逼于戎狄之难未始不藉口于太王
迁岐而不知其大不同也不能自强又以丰镐畀秦太
王有是哉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064-0669c.png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至用成尔显德孔氏曰遣令
还晋国视汝众安汝国内上下黑黍曰秬酿以鬯草不
言圭瓒可知卣中尊也当以锡命告其始祖故赐鬯彤
赤卢黑也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
德习射藏示子孙马供武用四匹曰乘侯伯之赐无常
以功大小为度○按酿秬为酒曰秬鬯将稞和之以郁
曰郁鬯周礼郁人鬯人郑氏曰郁郁金香草宜以和鬯
鬯酿秬为酒芬香条畅于上下也又曰秬鬯不和郁者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0064-0669d.png
然则鬯乃酒名酿时无郁今孔氏曰酿以鬯草误矣卣
在罍彝之间未祭则盛于卣及祭则实于彝○正义曰
祭之初酌郁鬯之酒以灌尸圭瓒者酌郁鬯之勺勺下
有槃瓒即槃之名以圭为勺之柄故谓之圭瓒圭瓒之
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黄金为外而朱其中毛诗传云
九命然后赐秬鬯圭瓒则文侯于时九命为伯故得受
此赐也○简恤尔都郑云都国都也鄙边邑也言都不
言鄙由近以及远也简阅其士忧恤其民一国治然后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064-0670a.png
可以治一方也士还是卒伍之士因赐文侯弓矢得专
征伐故因及于简士或云士指贤士非也
苏氏曰厉王之祸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
效官读文侯之命知平王之无志也○蔡氏曰平王以
申侯立已为有德而忘其弑父为当诛方将以复雠讨
贼之师为戍申戌许之举其忘亲背义得罪于天已甚
矣何怪其委靡颓堕而不自振也哉然则是命也以其
犹能言文武之旧而存之与抑亦以示戒天下后世而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064-0670b.png
存之与按书之所载兴衰皆具录此盖以示戒也○周
之东迁晋郑焉依盖表里河山形势足为洛师屏辅观
平王所以致望于文侯者不独德其修捍于前而尤将
有赖于后也然为国莫先于自强莫急于知人文侯固
忠贤然其前有殇叔之难其后有成师曲沃之封晋之
始替实惟在兹平王固不以兴复期之而拨乱兴衰知
亦非文侯所长矣惟卫武公与之同世使授之政绍复
文武之大业其犹反掌乎而平王莫之知也既懦于立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064-0670c.png
已又懵于资人东周安得而复振哉
  费誓
孔氏曰费鲁东郊之地名鲁侯伯禽所封之国居曲阜
徐戎淮夷并起为寇于鲁故东郊不开鲁侯征之于费
地而誓众也诸侯之事而连帝王孔子序书以鲁有治
戎征讨之备秦有悔过自誓之戒足为世法故录以备
王事犹诗录商鲁之颂○正义曰甘誓牧誓皆至战地
而誓知费非战地者东郊不开则戎夷去鲁近矣此誓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064-0670d.png
令其治兵器具糗粮则是未出鲁境故知费非战处也
张沂曰逸书成王政之序言成王东伐淮夷疏引费
誓序言王伐淮夷鲁伐徐戎然则鲁侯乃佐王征讨也
○吕氏曰徐戎淮夷世为周患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
载于大诰命召公平淮夷载于江汉徐方绎骚载于常
武自成王至宣王屡有事焉非小寇也禹之家学见于
甘誓周公之家学见于费誓启嗣位而当有扈之变伯
禽就封而当徐戎之变观其誓师纤悉若老于行陈者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064-0671a.png
是以知禹周公之家学盖本末具举而无所遗也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孔氏曰伯禽
为方伯帅诸侯之师以征叹而敕之使无喧哗静听誓
命淮浦之夷徐州之戎并起为寇此戎夷帝王所羁縻
统叙故错居九州之内秦始皇逐出之○正义曰礼诸
侯不得专征伐惟州牧于当州之内有不顺者得专征
之伯禽为方伯监诸侯故得帅之以征下云鲁人三郊
三遂指言鲁人明于时军内更有诸侯之人○苏氏曰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064-0671b.png
徂兹犹云往者
善谷乃甲胄至无敢不善正义曰古之作甲用皮秦汉
以来用铁甲胄为有善恶故令谷简取其善者郑云谷
谓穿彻之谓甲绳有断绝当使谷理穿治之干楯也楯
无施功之处惟系纷于楯纷如绶而小系于楯以持之
且以为饰郑玄云敿犹系也王肃云敿楯当有纷系持
之是相传为此说也吊至也无不至坚郑云至犹善也
备具也每弓百矢弓十矢千其数备足令弓调矢利凡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064-0671c.png
金为兵器皆须锻砺有刃之兵非独戈矛而已其文互
相通无敢不善皆利快也○按弓必二以备折坏矢一
房必百锻是烧而纳水中以坚之锻砺虽互文然戈矛
刺人之物须锻斧钺刀剑有铓刃须砺分言亦有谓也
(谷了彫反敿居/表反吊音的)
今惟淫舍牿牛马至牿之伤汝则有常刑此告军旁之
民也淫大也舍牧放也牿牢闲也军所止之处大舍牿
牛马谓出之牢闲牧于草泽杜敜皆塞也檴槛也穿地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064-0671d.png
曰阱槛以捕虎豹穿地为深坑又设机于上防其跃而
出也阱以捕小兽入必不能出不设机也牢闲周卫之
名既言牛马在牿遂以牿为牛马之名无敢伤牿谓伤
牛马牿之伤谓牛马伤也有常刑孔氏曰谓残人畜之
刑正义曰今律施机抢作坑阱者杖一百伤人之畜产
者偿所减价蔡氏曰此除道路之事○一说梏施梏于
牛马之足防走失也
马牛其风至诱臣妾汝则有常刑贾逵云牝牡相诱谓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064-0672a.png
之风马牛风逸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逸远去也役人
贱者男曰臣女曰妾逋亦逃也军士在军当各守部署
止则有垒壁行则有队伍故戒以马牛有风逸臣妾有
逋逃勿敢弃越垒伍而远求逐之其有得逸马牛逃臣
妾者皆敬还之于本主我商度多寡以赏汝若弃越垒
伍远求逐马牛臣妾及有得马牛臣妾不肯敬还归本
主者汝则有常刑孔氏曰越逐为失伍不复为攘盗有
此刑也又戒军人无敢暴劫所过居民及攘取其物越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0064-0672b.png
人垣墙为奸若盗或窃人马牛或诱人臣妾汝则有犯
军令之刑○前言马牛臣妾越逐不复之刑后言劫攘
窃诱之刑前之马牛臣妾指其在军中者也后之窃诱
兼军中与所过居民之家而言也或疑军中安得有臣
妾古之兵皆平民衣粮自赍一人从军一家供之汉时
亦有私从安得谓无也金氏云古者戎车一乘甲士三
人步卒七十二人马四匹牛三头馀子二十五人馀子
即臣妾也按馀子在百人为卒之中非臣妾也勿越逐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064-0672c.png
失主也祗复得马牛臣妾人也是两人越逐有禁而不
复无刑则无以行其禁不复有刑祗复有赏人孰敢犯
令哉吕氏曰师旅所经又申之以寇攘窃诱之法不惟
欲田野不扰自古丧师每因剽掠失部伍为敌所乘故
不得不戒也蔡氏曰此严部伍之事按此最可见古人
行师之道以自治为本节制为尚号令行于未战之先
故可使前无汤火战无不克守无不坚后世之兵不待
见敌行顿之间果三军如一人乎有闻无声乎观其平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064-0672d.png
时可以知战矣知此者可语治兵矣
甲戌我惟征徐戎至汝则有大刑孔氏曰誓后甲戌之
日我惟征之皆当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无敢不相逮
及汝则有乏军兴之死刑总诸侯之师而但称鲁人峙
具桢干道近也题曰桢旁曰干言三郊三遂明东郊距
守不峙甲戌日当筑攻敌垒距堙之属峙具桢干无敢
不供汝则有无馀之刑刑者非一也然亦非杀郊遂多
积刍茭供军牛马不多汝则亦有乏军兴之大刑○林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064-0673a.png
氏曰东郊正受敌处故使专意于攻守○正义曰峙具
也预贮米粟谓之储峙糗熬米麦也糒乾饭也不相逮
及谓粮储少不及众人兴军征伐而有乏少谓之乏军
兴桢筑墙所立两木也干当墙两边障土者也三郊三
遂谓鲁人三军家出一人一乡为一军天子六军出自
六乡则诸侯大国三军亦当出自三乡也六遂亦当出
六军乡为正遂为副六遂之地在王国百里之外王国
百里为郊乡在郊内遂在郊外百里之国去国十里为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064-0673b.png
郊亦当乡在郊内遂在郊外此言三郊三遂者三郊谓
三乡也盖使三乡之民分在四郊之内三遂之民分在
四郊之外乡近于郊故以郊言之乡遂之民分在国之
四面当有四郊四遂惟言三郊三遂者明东郊留守不
令峙桢干也堙土山距堙上城具也糗粮难备不得偏
少故云无敢不逮桢干易得惟恐阙事故云无敢不供
刍茭贱物惟多为善故云无敢不多郑玄云无馀刑非
杀者谓尽奴其妻子在军给厮役反则入于罪𨽻舂槁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064-0673c.png
不杀之然不供桢干虽是大罪未应缘坐及家人盖亦
权以胁之使勿犯尔郑云茭乾刍也○按峙糗粮不言
鲁人盖诸侯自赍○吕氏曰戎备既治道路既除部伍
既严行师之道备而兵可用矣故于此而立期会焉甲
戌用兵之期也徐戎淮夷并兴今所征独徐戎盖量其
敌之坚瑕缓急而攻之也军事以期会为本刍粮为命
失期而服大刑宜也两寇并至其势甚重故悉起乡遂
正副之兵以应之攻以甲戌筑以甲戌攻筑同日者彼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064-0673d.png
方禦我之攻势不得扰我之筑也无馀刑非杀者刑之
者无馀但非杀尔降死一等之刑也糗粮刍茭之不给
加以死刑桢干之不供加以降死一等之刑何也糗粮
人食刍茭马食人马不可一日无食桢干虽版筑所须
视二者犹稍缓故也○按凡言有常刑者法书有定名
而申之也无馀刑者不定之辞法书既无定名临时以
情轻重刑之者非一特不杀尔
  秦誓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0064-0674a.png
史记秦纪云穆公自茅津济渡河封殽中尸为发丧哭
之三日乃誓于军以申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故作此
誓令后世以记余过○金氏曰秦誓秦穆公晚年悔过
之书也左氏记秦晋之故甚详而不记作誓之事序误
以为败殽还归之作惟史记系作誓于取王官封殽尸
之后盖穆公自是不复搆兵矣○按如书序以为败殽
还归之作则其后复有彭衙济河之师悔过安在哉大
学卒章引秦誓之言是圣门有取于其言果有取焉必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0064-0674b.png
非以其空言也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孔氏曰誓其
群臣通称士也正义曰众言之首言中之最要者○人
能受责百善可进但知责人百恶从之故古人之四言
穆公以为群言之首
古人有言曰至是惟艰哉讫尽盘安也凡人尽自若是
多安言其恋人欲而不忍割惮天理而不肯尽凡人鲜
不如是故多可悔盖多盘二字不能尽善之病根也人
卷十六 第 51a 页 WYG0064-0674c.png
情多欲是已故难于知过多欲遂已故难于改过皆多
盘之病也故责人无难惟受责于人俾如流水言顺且
速是惟难哉以已前者不受人言故自悔也○盘难艰
恊韵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逾益迈行也若弗云来
如不复反也自咎其知悔之迟恐改过无日
惟古之谋人至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此穆公自说
己之前愆古之谋人老成长虑执古义不苟就人意者
卷十六 第 51b 页 WYG0064-0674d.png
也我则谓其未成予志而忌之今之谋人新进喜事者
也我则因其同已而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庶几谋事
询访必于此黄发之人乃无所失尔若今之谋人非真
可亲我之初心亦欲惟善谋是听但以其就已而姑将
以为亲则溺于其说而不自觉矣
番番良士至我皇多有之截截马融云辞语截削省要
也谝言巧言也番番良士谓老而贤也旅力虽愆谋猷
则壮我庶几复有斯人乎指蹇叔也昔尝诋其墓木既
卷十六 第 52a 页 WYG0064-0675a.png
拱穆公盖自悔失斯言也仡仡勇夫射御不有违失犹
所谓终日射侯不出正弓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者勇艺
虽可爱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能使君子变易其辞
说谓以强辞夺正理而正论反不得伸也如此之人有
其一足以覆人之邦家我皇暇多有之乎畏之之甚也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秦穆公与晋文公围郑郑使烛之
(人/名)说秦伯窃与郑盟使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皆/秦大夫)戍之
而还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
卷十六 第 52b 页 WYG0064-0675b.png
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
曰不可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伐郑三十三
年晋败秦师于殽殽山险阨晋之要道礼过人之国必
遣使假道晋以秦不假道故伐之获其三帅匹马只轮
无反者文公二年秦孟明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晋侯
禦之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三年秦伯伐晋济河
焚舟取王官及郊(晋/地)晋人不出(秦兴忿师为死寇晋/人不应晋有谋也)
自茅津济河殽尸而还秦誓当作于此时番番良士指
卷十六 第 53a 页 WYG0064-0675c.png
蹇叔时蹇叔已死故追思之截截善谝言岂非杞子之
流乎孟明百里奚之子败殽见获以文嬴之请得归秦
穆公终用之又为彭衙之师济河之役三师皆不得志
而士众之损亡国内之虚敝必极矣势穷而反始悔不
用蹇叔之言当时着从蹇叔则无殽之败无殽之败则
无报复之举而秦何事哉此秦誓之所以作也左氏考
之不详徒见书中有悔过之说遂谓殽之归秦伯向师
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秦伯此时知此则岂
卷十六 第 53b 页 WYG0064-0675d.png
复用孟明兴二役哉凡书序及孔氏之误则因左氏之
言也夫霸者之事不道于孔氏之门而秦穆公又陋之
甚者始焉潜师为盗贼之行后焉不创为遂非逞憾之
举封殽尸何救于只轮不反之败哉而左氏乃谓其遂
霸西戎用孟明也又美其举人之周与人之壹此又左
氏之陋也
昧昧我思之至亦曰殆哉此是穆公说出本意言已尚
有良士而不遑多有谝言之流者何哉盖用一好贤之
卷十六 第 54a 页 WYG0064-0676a.png
君子则国蒙其利此我所以尚有之也用一冒疾之小
人则国受其殆此我所以不遑多有之也○昧昧我思
此穆公经历多故思虑深长而见得国家须得如是之
人也如有者设为人有如此也一介者独立无朋也断
断诚一之貌他伎如射御不违截截善辩凡诸材艺皆
是诚一之人虽无此而其心休休焉有如下文所言此
良相之量善类之所以聚国家之福也穆公慨想形容
殊有意味○断断无他伎休休如有容此本其平日乐
卷十六 第 54b 页 WYG0064-0676b.png
昜之气象也其如者未可测识之辞也伎若已有圣若
已出此状其一时乐善之诚心也实能者果然不谬之
辞也○人之有伎而不忌疾之人之彦圣而不排抑之
已可谓难矣今于人之有材者不惟不忌疾而视若已
有言无人我长短之形也于美士而通明者不惟口称
道之而心之好之有甚于口之所言是其胸中实能容
纳得许多材贤去也容字要如此看世自有一种为人
长厚而不妒忌者实能容之则不妒忌有不足以言之
卷十六 第 55a 页 WYG0064-0676c.png
矣○上曰其如以起下下曰是能以应上所以形容好
贤之心至为曲尽此岂寻常诚一无他伎之人所可语
哉先正谓惟无他伎之人为能容人之伎其言亦有味
也○用休休之人则容贤利国此因番番良士我尚有
之之意而进言之也○以保我子孙黎民是一句蔡虚
斋欲于子孙句断未是○胡端敏公曰子孙黎民之保
非大臣一身之力能然也由其尊德好士推贤让能使
天下善类皆在朝廷辅行善政子孙世守不变所以能
卷十六 第 55b 页 WYG0064-0676d.png
如此也子孙黎民之殆亦非一人能致也由此人妒贤
嫉能阻绝善类不使得用其所引用皆其同类之人互
相蒙蔽君上颠倒曲直正人被排远去无敢指言其过
以是任意肆志蠹政害民传至子孙之手仍是其引用
之人盘据不去虽有二三正人得入朝又为所沮毁不
容人君亦自难辩被其把持不能主张以此子孙黎民
之祸有不可胜言者矣○大凡有材无量者必欲自用
而不能容人之材○凡人以材自结于君则惟恐他人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0064-0677a.png
形己之短妨已之进此媢嫉之所以生也
邦之杌隉至一人之庆一人字要玩此篇要领不过一
言曰知好恶而已古之谋人若近迂阔旅力既愆见谓
衰老断断无伎便见轻忽孰知有容世主听谋委事所
以常失之于君子者坐是故也今之谋人就意增妍勇
夫之力驰骋快意截截之言适心耸听君子易辞人主
倾意媢嫉之人怠不能修复畏人修欲绝众人之长必
衒一已之伎内不能容寸善何有于休休外欲示众莫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0064-0677b.png
敌何有于断断世主听谋委事所以常失之小人者坐
是故也邦之安若不系一人彼断断而有利于人之子
孙黎民者非一介乎邦之危若不系一人彼媢嫉而贻
殆于人之子孙黎民者岂待多乎一人媢嫉致贤路不
通奸党盘据子孙黎民受其害如宋之末路误国非一
人而起于一人也
此篇不但取其悔过其于君子小人之情状听谋任人
之得失可谓深切著明足为永鉴大学引其卒章而继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0064-0677c.png
之曰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
人为能爱人能恶人盖谓此媢嫉者不但不可使居位
用事直当迸诸四裔之外始尽爱恶之道尔否则彼将
营求复用覆出为恶矣非痛绝之不能远也○罗文庄
公曰秦誓一篇有可为后世法者二孔子所以列之四
代之书之终悔过迁善知所以修身矣明于君子小人
之情状知所以用人矣慎斯道也以往帝王之治其殆
庶几乎○周书亡失亦多如康王止毕命一篇宣王中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0064-0677d.png
兴见于诗如车攻吉日崧高烝民江汉常武之属盛矣
而书独无一简
 
 
 
 
 
 尚书日记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