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064-06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日记卷十五     明 王樵 撰
  君陈
孔氏曰君陈臣名○正义曰周公迁殷民于下都亲自
监之既没成王命君陈代周公此其策命之辞史录其
书以君陈名篇○苏氏曰周公迁商顽民于洛必不迁
旧人以宅新民也洛人在内商人在郊理必然也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至尹兹东郊敬哉孔氏曰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064-0624b.png
言其有令德善事父母行已以恭善事父母者必友于
兄弟能施有政正此东郊监殷顽民教训之○正义曰
成周周之下都天子之国五十里为近郊今河南洛阳
相去则然是成周之邑为东郊也○按克施有政论语
作施于有政孔子申之曰是亦为政盖又是一意此经
本意只是治可移于官之意朱子曰惟孝友于兄弟谓
孝然后友友然后政其序如此○又按经文止云尹兹
东郊书序始云分正东郊说者谓周公存则王城下都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064-0625a.png
皆自监之周公没则分东郊使君陈监之王城之事君
陈不与今考毕命曰祗命公以周公之事毕公之任即
代君陈者也何以见王城之事君陈不与哉毕命之序
亦有分居里之说乃本篇中旌别之意而此序之分正
二孔亦以分邑里为言夫旌别淑慝分其宅里乃毕公
之事耳君陈之时所未有也序者妄加而后人又妄为
之说至今袭用其语而不察是不可以不辩○吕氏曰
周公之殁也庞臣硕辅尚多立于朝而分正东郊成王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064-0625b.png
独以属之君陈何哉诸老固非作聪明乱旧章者然平
日与周公比肩同功虑其兢兢循守者或未专固微有
自用之意于其间则于治体已有间矣不若畀之后进
端悫之人则一意奉承不敢毫发增损成王微旨盖在
此也至于成终之任开阖变化非四朝元老莫能之故
康王必付之毕公焉○治顽民不可以急惟不言而饮
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者乃可居之君陈令德孝
恭可想见其为人矣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064-0625c.png
昔周公师保万民至惟民其乂师保二字最有包含毖
殷顽民迁于洛邑治而教之而必曰师保见周公之于
民其曲尽如此也教之如师保之如保父兄之于子弟
弟子之于严师也周公之德民方思之君陈继周公之
职治周公之民亦惟率循其常勉明周公之训而已○
按此篇言周公之训者三曰懋昭周公之训曰式时周
公之猷训曰惟弘周公丕训据蔡传之意其首曰周公
既没民方思慕周公之训君陈能发明而光大之固宜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064-0625d.png
其翕然听顺也则固以训民言矣而次引吕氏之说曰
成王既勉君陈懋昭周公之训复举周公精微之训以
告之观复举二字则懋昭者欲君陈布之于民也式时
者欲君陈体之于己也单言训者泛指平日教人之言
也特举四语为猷训者则又以其至理微言切于君陈
之身者言之也训字虽同而旨各有谓细玩可见○周
公之训不专是一纸教民榜文凡条贯约束见诸设施
者俱是○殷民之难谕也周公师之保之曲尽其方如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064-0626a.png
禹之导江河而使之东也训人如周公而至矣无以加
矣不幸七年而薨民未允升于大猷使继之者少不以
周公之心为心周公之事为事民其可得而治哉故成
王拳拳望以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至下民惟草我闻曰者盖
闻之周公太平之世无一人不得其所宇宙间纯是一
团和气其协气休闻之所发越谓之馨香馨香非有象
凡物之精华皆是也至治之精华所谓惟德动天无远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064-0626b.png
弗届故圣人以为馨香在此而不在彼耳感于神明亦
不必定说是祭祀之时只至治馨香便与神明感通无
间故郊则天神格庙则人鬼享人但见其如响斯答而
不知其本在此也○感神者非黍稷之馨也乃明德之
馨也明德得之心而清明在躬乃至治之所从出○式
训即明德也曰孝曰恭君陈已令其德欲其日就月将
缉熙于光明故曰式时周公之猷训也自殷顽民言之
欲其感格非可刑驱而势迫惟明德有可感之道自周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064-0626c.png
公法度言之苟无前人之德则徒为陈迹惟明德为立
教之本此所以欲其惟日孜孜无敢逸豫也孝友君陈
之素德然孝友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尧舜之圣亦
不出此欲君陈益进其德以至于此则洞达无间何有
于殷民哉声色之于化民末也所谓懋昭周公之训者
其本在此也○金氏曰此以下皆勉君陈以明德之事
也君陈逮事周公令德昭闻但患其间断则为人欲所
昏又患其玩于见忽于行则明德不续矣常人之情虽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064-0626d.png
莫不有好德景行之心而少有克己蹈道之力以周公
圣人不间今古孰不愿见而不可得然当时亲见周公
者亦不少而少有能学为周公者坐是故也○按凡人
未见圣若不克见者秉彝好德之心也既见圣亦莫克
由圣者安于逸豫之故也安于逸豫故理不足以胜私
敬不足以胜怠虽亲见圣人之行事而少能一一体之
于身君陈当以此为戒今日周公不在民所视效在尔
之身君陈能为周公则民亦服从其训如周公之时矣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064-0627a.png
故首条所谓懋昭周公之训者其要在式时周公之猷
训而已导民以身不以言式时所以为懋昭也或言式
时即懋昭之实却又非是○殷民亦尝亲见周公矣可
以由圣望之乎由圣则贤由之而不已则圣正君陈之
事也君陈能为周公而民有不观感兴起如周公之再
见者乎故曰君子之德风言在上矣
图厥政莫或不艰至庶言同则绎式训由圣在我之德
当明至于政则自谨始而和中关于道之升降俗之变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064-0627b.png
革可不谨乎必能谨于兴废则治合时宜矣○废兴非
更革周公之政盖人情事理自有当兴当废者出与国
人入与官师共虞度之务尽众人之见众言既同则又
思绎于已果当而后行之所谓无不艰也○外尽众人
之同则不至于自用内精一己之虑则不至于苟从致
艰如此而政乃善也
尔有嘉谋嘉猷至惟良显哉嘉谋以一事言如益赞禹
征苗之类嘉猷以大道言如禹陈克艰皋陶陈知人安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064-0627c.png
民之类谋必有道猷必有事亦互言之也则入告尔后
于内尔后能行之则谋虽臣之谋而听谋者君之聪也
猷虽臣之猷而施行其猷者君之贤也斯谋斯猷非我
后之德而何尔乃顺之顺将顺也入告于内将顺于外
人臣之心赞行其君之善惟恐不成盖如此也叹息言
臣人咸若是惟良显哉玩其语意盖君陈尝如是而成
王致美而深属之之意欲其无替也舜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人之善即舜之善则斯谋斯猷谓之我后之德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064-0627d.png
非曰善则称君也理实如是也成王非失言殆至言也
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至以率其或不良正义曰
君陈之智必不及周公而令阐大周公训者遵行其法
使广被于民即是阐扬而大之○按推明周公之训使
人人由之便是弘之之意吕氏谓继前人之政者苟止
以持循因袭为心其所成必降前人数等必奋然开拓
然后仅能不替其说未必本旨朱子每不满东莱说经
此等处是也居人上者势我之所有法我之所执知有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064-0628a.png
势则将驱民以必从是为作威知有法则将绳民以不
逮是为以削不可不戒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君陈之治
体也毕命言道有升降政由俗革君陈之世当宽和之
时也宽而有制宽意常行于法之中单言和则和即从
容不迫之意以和对从容则有辨○欲弘周公之训非
严急所能成苟一以严急为心则惟见顽之可忿嫉易
至于依势作威倚法以削则民不见上之可亲不见循
理之为乐而反苦于法之拘矣故必宽而有制从容以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064-0628b.png
和然后不迫而民从而能弘周公之训也○言其出于
势与法之外而使民之心从者在宽言其妙乎宽与严
之中而使民之自从者在和宽即敬敷五教在宽之宽
制即在宽中非制以济宽之谓也谓有规矩法度而行
之以宽耳和即和厥中之和和者和乎民也故曰从容
以和之从容者不亟不徐施之当也○殷民在辟至三
细不宥以用法而言尔无忿疾于顽至率其或不良以
施教而言皆宽和之事必有忍至德乃大即无忿疾之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064-0628c.png
意简厥修至率其或不良即无求备之意○执法者无
以有已而亦不可徇君也曰辟曰宥惟其当而已辟以
止辟乃辟辟斯当矣三细不宥宥斯当矣在弗若于政
弗化于训之中狃于奸宄一败常二乱俗三三者虽细
不可宥以所关者大也○败常孔氏谓毁败五常之教
如康诰不孝不友之类乱俗僻言怪行以乱风俗如少
正卯之类败常乱俗是两样○三细不宥孔氏谓罪虽
小三犯不赦○顽蒙未喻遽兴忿疾非教之道人有能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064-0628d.png
有不能求备于一夫非与人为善之道有忍而无忿疾
者有容而无忿疾者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忍也忍乃有
济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容也德乃不可以窥其
际矣然在成德则容为大在学者则忍为切盖习忍可
以至容也○林氏曰勾践于吴太王于狄忍也使其不
忍则趣亡耳其何以济汤之于葛文王于昆夷容也包
之度内若天地然孰得而涯涘之○脩不脩以职业言
者胥伯多正之属也良不良以行义言者通上下而言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064-0629a.png
也其实庶民亦有职业亦不可指定为何人也○简其
脩亦简其或不脩盖以简脩为主其或不脩者亦简之
则勤惰分明故人劝功进其良以率其或不良盖以进
良为主其或不良者观之而知所耻故人励行两或字
不可忽盖言简厥脩进厥良则人宜自化而或有不脩
者因简脩而亦简之或有不良者因进良而亦以董率
之其抑扬进退之意在乎此也○不脩言简而不言刑
罚不良言率而不言简别盖于上一句之中即寓下一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064-0629b.png
句之作用○使不脩者皆脩在于简别之分明使不良
者皆良在于劝率之有道皆在于以人治人而无忿疾
于顽求备于一夫之意此所以为和中也
惟民生厚至终有辞于永世惟民生厚因物有迁见所
以反其厚而使之不迁者在乎上也违上所命从厥攸
好见所以使之从所令如所好者在乎德也故曰尔克
敬典在德则民罔不变而允升于大猷矣典五典也敬
典在于躬行非声音笑貌所能为也商俗虽漓而可变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064-0629c.png
世道虽降而可升以民生本厚先以攸好故也人主不
言福风俗敦厚人有士君子之行人主之福也其曰终
有辞于永世期君陈者远矣○敬典即敬敷五教之意
在德即本之躬行心得而非空言也○君陈令德孝恭
真敬典在德之人也故始而勉以明德馨香终而勉以
敬典在德○敬典在德真所谓明德之馨香可以洞达
无间者于化殷乎何有所以时乃罔不变允升于大猷
也○时乃罔不变允升于大猷成王自谓膺受多福道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064-0629d.png
洽政治泽润生民康王亦自谓永膺多福成康言福皆
以殷民之化为说然则民俗趋化真人君受福之实乎
天保报上受福之诗也其诗曰群黎百姓偏为尔德诗
之意即成康之意也○君以民化为福臣以民化为休
末一句只带其尔之休句○曰允升于大猷曰终有辞
于永世即以成功望君陈何也周公之事未终故以命
君陈君陈之事未终故以命毕公自后观之则有慎厥
始和厥中成厥终之三节自三后言之周公之所未为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064-0630a.png
者君陈为之君陈之所未为者毕公为之初无三节之
分也故曰三后协心同底于道
  顾命
临终之命曰顾命成王经三监之变王室几摇故此正
其终始特详焉顾命成王所以正其终康王之诰康王
所以正其始○吕氏曰天子天下之共主也成王力疾
临庙朝而命之二公受遗率诸侯而辅之所以公天位
而严大宝也世称汉武帝拔霍光于宿卫托以幼孤为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064-0630b.png
知人抑不知所谓大臣者非可寄安危属存亡者不在
此选如周召内为师保外统诸侯君存则辅政君殁则
托孤所谓受遗盖其一职也武帝垂殁始拔一人而付
之平时大臣果安用乎无具甚矣○陈氏曰死生夜旦
也人道之常始终之义也非学问之深不足以语此成
王自幼得周召二公养成其德缉熙其学至于临死生
始终之变卓然不乱观此书当与曾子易箦春秋公薨
于路寝参看又书载顾命独成王有焉盖自艰难变故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064-0630c.png
中得之又曰后世之主以死为讳继承之际鲜有能正
其终始者唐顺宗嗣子已壮一旦病不能言不能召宰
相托孤使宦寺得拟议所立非卫次公等因草诏得入
抗议立广陵王事亦危矣可不监哉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皇极经世书成王在位三十七
年起丙戌尽壬戌○成王崩年之四月始生魄月十六
日王有疾天子之疾曰不怿曰不豫
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王发大命临群臣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064-0630d.png
必斋戒沐浴今疾病故但洮盥濯手颒面扶相者被以冕
服凭玉几以出命觐礼王服衮冕而有玉几此凭玉几
明服衮冕也○吕氏曰甲子去崩才一日耳犹盥洗以
致洁冕服以致严顾托之言渊奥精明盖临众之敬不
以困惫废素定之理虽垂殁固烱如也惟善治气者能
历疾病而不惰善养心者能临死生而不昏岂一朝一
夕之积哉
乃同召太保奭至兹予审训命汝同召者平时召其长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064-0631a.png
则其属从今则将发顾命自六卿至御事同以王命召
也太保毕毛称公则三公也此先后以六卿为序冢宰
第一召公领之司徒第二芮伯为之宗伯第三彤伯为
之司马第四毕公领之司寇第五卫侯为之司空第六
毛公领之召芮彤毕卫毛皆国名举其本爵见其以国
君入为天子公卿毕公与召公一体而班在四者盖司
马兵权非元老重臣未易付也师氏守王门司王朝得
失之事虎臣虎贲氏百尹官正也御事非官正而有执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064-0631b.png
事者○高官兼摄下司者汉世以来谓之领○誓言嗣
言一出而不易谓之誓凡大事皆然嗣嗣君也蔡依孔
氏作嗣续我志未是
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至冒贡于非几奠丽陈教(句/)
(句/)肄不违(句/)○德教为化服民心之本民心为受天
命之本奠丽即安养之事奠丽而教则民之从善也轻
故皆服习而安其教重言肄不违者见其从教之至也
是以自西土而用克达殷谓达教化于殷邦也○天威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064-0631c.png
言敬迓者戒谨恐惧常迎之于先几文武大训即述天
命者必践履服行始可谓之能嗣守也无敢昏逾常惺
惺然在心而不踰越其则也○王业以艰难成之亦必
以艰难守之弘济于艰难言守成难必待诸臣协力大
济于此也弘济中含敬迓天威嗣守大训意○远者柔
以怀之使来迩者扰而驯之使治小大庶邦咸有以安
之而使大小相安有以劝之而使谨守侯度此皆君道
所当尽者也○威仪举一身之则而言成王谓思夫人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064-0631d.png
之所以为人者自治于威仪尔自受中于天地以来有
动作威仪之则此固修身者所当自致其力而无假于
外然主之者心也心或冒贡于非几威仪不可得而治
矣尔左右大小之臣均有保傅辅翼之责不可苟投其
君以为非之几也夫当时诸臣固非引其君于非者然
或几微之事徇之而不谨自微而大将自是滋矣此人
主之所甚畏而辅君者不可不谨也○自乱于威仪即
脩身之谓也无冒贡于非几即谨独之谓也○吕氏曰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064-0632a.png
斯言也盖周公精微之传成王得之将终方以示群臣
孔子精微之传曾子得之将终方以示孟敬子皆近在
于威仪容色辞令之际然则周孔岂惟同道其用功之
次第品目亦莫不同也
兹既受命至延入翼室恤宅宗王发顾命在黼扆缀衣
之座命讫反于寝处出缀衣于庭○天子初崩太子必
在其侧将正其统故迎于门外以殊显之桓毛二臣宿
卫者先执干戈太保就命使于齐侯吕伋之所索虎士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064-0632b.png
百人从二执戈者逆于南门之外以为仪延入路寝翼
室为忧居宗主翼室即东夹室也初丧未为梁闇故以
东夹室为恤宅之地○齐侯时为天子虎贲氏
丁卯命作册度丁卯王崩之第四日也丧礼厥明而小
敛又厥明而大敛尊卑皆同命史为册书法度传顾命
于康王将崩虽口有遗命未作册书故以此日作之既
作册书因作受册法度下云皇后凭玉几宣成王言是
策书也将受命时升阶即位及传命以后康王答命受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064-0632c.png
同祭飨皆是法度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召公为二伯相王室故曰
伯相须待也召公命士致材木须待以供丧用谓椁与
明器记云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为棺椁者斩之
 自此以下至立于侧阶惟命士须材是拟供丧用其
 馀皆是将欲传命布设之事四坐王之所处者器物
 国之所宝者车辂王之所乘者陈之所以华国且以
 示重顾命其执兵器立于门内堂阶者所以备不虞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064-0632d.png
 亦为国家之威仪也
狄设黼扆缀衣狄下士扆屏风画为斧文置尸牖间释
言云牖户之间谓之扆以其所在处名之上文言出缀
衣于庭此复设者象王平生○蔡传以缀衣为帷幄按
周礼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四合象宫室曰幄坐上承
尘曰帟幕人供之掌次张之即此经之所谓缀衣也立
政有缀衣之官盖即幕人掌次之谓前葛氏谓司服之
类未是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064-0633a.png
 经于四座之上言设黼扆缀衣则四座皆设之○设
 四座及陈宝玉兵器与辂车各有所司皆是相命不
 言相命与所命之人从上省文也
牖间南向至纯漆仍几正义曰牖间窗东户西户牖之
间也周礼司几筵云凡大朝觐大飨射封国命诸侯王
位设黼扆南向即此坐也天子之席三重诸侯再重则
此四座所言敷重席其席皆敷三重举其上席而言重
知其下更有席也天子左右几优至尊也诸侯惟右几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064-0633b.png
蔑席用桃枝之竹为席有次列成文故周礼又谓之次
席白与黑谓之黼缘谓之纯黼纯以白黑杂缯缘席也
华玉五色玉也周礼云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礼之于
几有变有仍故特言仍几以见因生时几不改作也此
见群臣觐诸侯之坐以周礼之文知之○底席底蒻(音/若)
苹蒻苹蒲也丰席莞席也莞音官草似蔺可以为席诗
下莞上簟是也(蔡传莞/作荀误)笋席笋竹萌取笋竹之皮以为
席○缀杂彩也彩色为画玄纷黑绶也周礼注云纷如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064-0633c.png
绶有文而狭者○周礼大宗伯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
兄弟文王世子云族食世降一等是天子有与亲属私
燕之事以骨肉情亲不事华丽故席几质饰也○牖间
是见群臣觐诸侯之坐见于周礼其馀三坐礼无其文
其东序西向为养国老飨群臣之座者按燕礼云坐于
阼阶上西向则养国老及飨与燕礼同其西序之坐在
西向坐前以其旦夕听事重于燕饮故西序为旦夕听
事之坐夹室之坐在燕飨坐后又夹室是隐映之处又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064-0633d.png
亲属轻于燕飨故夹室为亲属私燕之坐按朝士之职
掌治朝之法王南面此西序东向东序西向者以此诸
座并陈避牖间南向觐诸侯之坐故也王肃说四座皆
与孔同(右正/义说)○金氏曰天子之屋四霤为四阿四个而
有东西夹大夫士惟止有东夹然亦不敢为阿个也今
此不言东夹独无陈设惟言西夹而又南向与当扆同
盖东夹者即初丧宅宗之翼室而西夹者则新陟王西
阶之殡宫也卿大夫无西夹则殡于西阶之上士殡于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064-0634a.png
客位惟天子有西夹其殡毕涂屋故于西夹为之○邹
氏曰天子朝觐听治养老私燕各有定处平居四席各
因事而设于其处今则并设之
越玉五重至在东房孔氏曰于东西序坐北列玉五重
又陈先王所宝之器物○正义曰越字训于于者于其
处所上云西序东向东序西向则序旁已有王之坐矣
陈玉复云在西序东序者明于东西序坐北也序者墙
之别名其墙南北长坐北犹有序墙故言在西序在东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064-0634b.png
序也西序二重东序三重二序共为列玉五重○西序
即是西夹西夹之前已有南向之坐知此在西房者在
西夹坐东也东夹室无坐故直言东厢夹室陈于夹室
之前也○邹氏曰东西序皆有室两坐及诸器物皆陈
于室内赤刀以下诸物贵重必陈之于前故言东西序
舞衣以下必陈之于后故言东西房○夷玉马融云东
夷之美玉说文云即医无闾珣玗琪天球郑玄云雍州
所贡玉色如天者王肃云玉磬也大鼓谓之鼖○圆玉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064-0634c.png
曰璧锐上曰圭琰有锋芒琬无锋芒
大辂在宾阶面至在右塾之前孔氏曰大辂玉缀辂金
面前皆南向先辂象次辂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
饰皆在路寝门内左右塾前北面凡所陈列皆象成王
生时华国之事所以重顾命○正义曰周礼巾车掌王
之五辂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是为五辂此经所陈
四辂必是周礼五辂之四大辂辂之最大故知大辂玉
辂也缀辂系缀于下必是玉辂之次故为金辂也面前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064-0634d.png
者据人在堂上面向南方知面前皆南向谓辕向南也
地道尊右故玉辂在西金辂在东此四辂两两相配各
自以前后为文马融王肃皆云不陈戎辂(即革/辂)者兵事
非常故不陈之释宫云门侧之堂谓之塾孙炎曰夹门
堂也塾前陈车必以辕向堂故知左右塾皆北面也左
塾者谓门内之西右塾者门内之东顾氏云先辂在左
塾之前在寝门内之西北面对玉辂次辂在右塾之前
在寝门内之东对金辂也凡所陈列自狄设黼扆以下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064-0635a.png
至此皆象成王生时以重顾命也周礼典路云若有大
祭祀则出路大丧大宾客亦如之是大丧出路为常礼

二人雀弁至立于侧阶士入庙助祭乃服雀弁于此服
雀弁者士卫王殡与在庙同雀赤色言如雀头色也惠
三隅矛路寝门一曰毕门綦马本作骐青黑色上刃刃
外向也堂廉曰戺士所立处也冕皆大夫刘钺属东堂
西堂即东西夹之前堂也戣瞿皆戟属垂下阶之处鈗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064-0635b.png
矛属侧阶邹氏曰东下阶也杂记称夫人升自侧阶注
云旁阶也嗣君自翼室适殡所往还必由之地故特备
仪卫焉○正义曰礼大夫服冕士服弁也此所执者凡
有七兵立于毕门之内及夹两阶立堂下者服爵弁綦
弁者皆士也以其去殡远故使士为之其在堂上服冕
者皆大夫也以其去殡近皆使大夫为之先门次阶次
堂从外向内而叙之也次东西垂次侧阶又从近向远
而叙之也○又曰所陈座位器物皆以西为上由王殡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064-0635c.png
在西序故也其执兵宿卫之人则先东而后西者以王
在东宿卫敬新王故也○郑玄云序内半以前曰堂○
阶有五东曰阼阶西曰宾阶此二阶在南綦弁执戈所
夹而立者此也冕执戣冕执瞿东西而立者堂之尽处
而近阶者也又有北阶在堂之北非仪卫所陈又有侧
阶在堂之两旁东曰东下阶西曰西下阶冕执鈗者所
立说见于前经文明曰侧阶则非东阶亦非北阶郑王
以为东下阶者得之孔氏以为北阶既误正义谓立东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064-0635d.png
垂者已在东下阶上何由此人复与共立又误蔡氏以
为北陛之阶则承袭二孔误而又误者也
王麻冕黼裳至御王册命正义曰此将传顾命布设位
次即上所作法度也凡诸行礼皆贱者先置此必卿士
邦君即位既定然后王始升阶但以君臣之序先言王
服因服之下即言升阶从省文卿士邦君无所执事故
直言即位而已太保太史太宗皆执事之人故别言衣
服各有所职不得即言升阶故别言所执各从升阶为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064-0636a.png
文次也卿士王臣故先于邦君太史乃是太宗之属而
先于太宗者此礼主为册命所掌事重故先言之○又
曰礼绩麻三十升以为冕故称麻冕王麻冕者盖衮冕
也其卿士邦君各当以其命服服即助祭之冕矣衮之
衣五章裳四章则衮衣之裳非独有黼言黼裳者以黼
为重也诗云玄衮及黼礼君升阼阶此自西阶升者以
未受顾命不敢当主也乡士乡之有事者公则卿兼之
此行大礼大夫亦与略举卿士为文尔公卿大夫及诸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064-0636b.png
侯皆同服吉服蚁裳以色玄如蚁故以蚁名之礼祭服
皆玄衣纁裳此独玄裳者卿士邦君于此无事不可全
与祭同改其裳以示变于常也太保太史太宗有所主
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入即位者郑玄云卿西面诸
侯北面郑惟据经卿士邦君言之其公亦北面孤东面
也三官执事各异于卿士邦君俱彤裳彤纁也太宗与
下文上宗一人即宗伯也镇圭尺有二寸圭之大者介
大也天子之所守故奉之以奠康王所位以明正位为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064-0636c.png
天子也礼又有大圭长三尺彼搢于绅带是天子之笏
非天子所守也同爵名玉人云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
侯郑注云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盖天下也天子执瑁
所以冒诸侯之圭以齐瑞信犹今之合符也阼阶东阶
也阼犹酢也东阶所以答酢宾客故言阼也礼凶事设
洗于西阶西南吉事设洗于东阶东南此太保上宗皆
行吉事盥洗在东故由阼阶升由便以卑不嫌为主人
也御进也太史持策书顾命欲以进王故与王同升西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064-0636d.png
阶郑玄云御犹向也王此时正立宾阶上少东太史东
面于殡西南而命王嗣位之事○按左传郑武公为王
卿士洪范曰卿士惟月则卿士指朝之执政者而言圭
瑁先王所执今将授嗣王若先王予之故升自阼阶○
曰皇后凭玉几至用答扬文武之光训正义以此即丁
卯命作之册书蔡氏以为太史口陈盖檃括成王之命
而约言之命汝嗣训则嗣守文武大训之谓也率循天
下则自乱于威仪之谓也燮和天下则柔远能迩安劝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064-0637a.png
小大庶邦之谓也
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至以敬忌天威顾命有
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之语上文太史述其意则重
在嗣训中间居大位由大法致大和皆嗣训之事故终
之曰以答扬文武之光训此康王受顾命答太史则重
在敬迓天威故曰予微末小子其能如祖父治四方以
敬忌天威要之敬天即所以嗣训也
乃受同瑁至诸侯出庙门俟孔氏曰王受瑁为主受同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064-0637b.png
以祭礼成于三故酌者实三爵于王王三进爵三祭酒
三奠爵告己受群臣所传顾命○正义曰郑玄云王既
对神则一手受同一手受瑁然既受之后王受同而祭
则瑁以授人礼成于三三祭各用一同非一同而三反
也释诂云肃进也宿即肃也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而
三进至神所也三祭酒三酹酒于神座也每一酹酒则
一奠爵三奠爵于其地也经典无此咤字咤为奠爵传
记无文正以既祭必当奠爵既言三祭知三咤为奠爵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064-0637c.png
也○邹氏曰吉祭尸受酒灌于地此非吉祭不迎尸故
王代尸祭酒也咤陟嫁反说文引书作㓃从门托声音
当故反注云奠爵也○正义曰祭祀以变为敬不可即
用王同故太保盥手更洗异同秉璋以酢更复报祭如
正祭大礼之亚献也半圭曰璋祭统云君执圭瓒太宗
执璋瓒谓亚献用璋瓒此非正祭亦是亚献之类故亦
执璋若助祭公侯自得执圭璧也秉璋以酢是报祭之
事酢训报也上宗为大宗伯知宗人为小宗伯太保所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064-0637d.png
以拜者白成王言己已传顾命讫也将欲拜故先授宗
人同拜者自为拜神不拜康王王答拜者尊所受之命
也太保既拜之后于宗人边受前所授之同而进以祭
既祭遂更受福酒哜以至齿示饮而实不饮也宅居也
太保居其所于受福酒之处足不移为将拜故授宗人
同祭祀既毕而更拜者白成王以事毕也王答拜敬所
白也今按蔡传以太保之拜为拜尸王答拜为代尸拜
更详之○王与太保降阶而下堂有司于是收彻器物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064-0638a.png
诸侯出庙门俟言诸侯则卿士以下可知殡之所处故
曰庙(孔氏/说)俟者俟见新君也○按郑氏据尔雅(语载后/图下)
不专以神居为庙礼记聘义云三让而后入庙门所谓
庙门但指路寝之门而言初非言神居亦非因有殡也
周礼司仪载诸侯相见交币之礼亦有及庙之文今人
尚有庙堂庙廊之语
 若不考古人宫室之制则凡牖间西序东序西夹之
 类茫然不知所谓今并陈辂列兵方所各图于后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064-0638c.png
 尔雅曰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西南
 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盈之/反)
 南隅谓之窔(一吊/反)东西墙谓之序牖户之间谓之扆
 宫中之门谓之闱门侧之堂谓之塾庙中之路谓之
 唐堂涂谓之陈(唐陈皆堂下至门之/径特庙堂异其名耳)
陈辂图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064-0639a.png
  康王之诰
王出在应门之内至王义嗣德答拜孔氏曰出毕门立
应门内之中庭南面二公为二伯各率其所掌诸侯随
其方为位皆北面诸侯皆陈四黄马朱鬣以为庭实宾
诸侯也举奉圭兼币之辞言一二见非一也为蕃卫故
曰臣卫来朝而遇国丧遂因见新王敢执壤地所出而
奠贽也诸侯拜送币而首至地尽礼也康王以义继先
人明德答其拜受其币○周礼天子之门五一曰皋门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064-0639b.png
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又曰毕门外
朝一内朝二外朝在库门之外听狱蔽讼之朝也治朝
在路门之外王日视治之朝也燕朝在路门之内会宗
人图嘉事之朝也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
政视朝即治朝听政即燕朝此经云王出在应门之内
即路门之外然则王日视事与朝会皆在治朝矣○正
义曰礼记曲礼云九州之长曰牧五官之长曰伯是职
方郑玄云职主也谓为三公者是伯分主东西者也周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064-0639c.png
礼大宗伯云八命作牧九命作伯郑云谓上公有功德
者加命为二伯此礼文皆伯尊于牧牧主一州明伯是
中分天下者也礼言职方是各主一方也此二伯即以
三公为之隐五年公羊传云诸公者何天子三公天子
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何以三自陜而东者
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是三公
为二伯也公羊传汉世之书陜县者汉之弘农郡其地
居二京之中故以为二伯分掌之界周之所分亦当然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064-0639d.png
也公羊传所言周召分主谓成王即位之初此时周公
已薨故毕公代之王肃云毕公代周公为东伯故率东
方诸侯然则毕公是太师也当太师之名在太保之上
此先言太保者于时太保领冢宰相王室任重故先言
西方北面以东为右西为左入左入右随其方为位嫌
东西相向故云皆北面将拜王明北面也四马曰乘言
乘黄正是马色黄下言朱知朱者朱其尾鬣也义嗣德
三字史言王答拜之意康王正嫡以义继先人明德故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064-0640a.png
答其拜受其币自许与诸侯为主也
太保暨芮伯咸进至克恤西土孔氏曰冢宰与司徒皆
共群臣诸侯并进陈戒不言诸侯以内见外天改大国
殷之命谓诛纣也言文武大受天道而顺之能忧我西
土之民本其所起○正义曰动足然后相揖故相揖之
文在咸进之下○吕氏曰二伯率诸侯列门左右朝会
分班仪也太保及芮伯咸进相揖朝会合班仪也始而
分班则诸侯两列西伯与东伯之位相对今而合班则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064-0640b.png
六卿前列冢宰与司徒之位相次○吴氏曰前之拜诸
侯拜群臣不拜此之拜群臣拜诸侯不拜也王答诸侯
拜而不答群臣拜盖诸侯自外初见群臣在内日见也
曰者太保言也太保为外诸侯之伯内群臣之长故率
诸侯群臣进戒于王也西土文武所兴之地言文武所
以诞受天命以其能恤西土之民也○按羑若之语难
晓不如缺之详此文在天改殷命之下正为文武诞受
天命之义羑若与面稽天若之意相似后云奉恤厥若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064-0640c.png
正应此语欲诸侯助己奉忧天命之意羑字马融王肃
及孔安国皆训为道恐古有所受诞受天道而顺之即
受命也奉恤厥若谓奉忧所顺指天命也
惟新陟王至无坏我高祖寡命正义曰高祖文王也问
太保称成王独言毕协赏罚何也朱子曰只为赏不当
功罚不当罪故事差错若毕协赏罚非至公至明何以
能此○按汉高帝斩丁公赦季布而人服其义及韩彭
以见忌而诛而叛者屡起几乎不克定其功然则先王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064-0640d.png
以至诚大义毕恊赏罚戡定其功岂不信哉○文武能
受命以有天下耳定天下致太平以遗后人者成王也
其所以戡定者无他惟毕协赏罚而已盖刑赏人君之
大权劝惩天下之大义赏必当功罚必当罪则赏一人
罚一人而天下以惩以劝此成王所以能戡定其功而
用敷遗后人休也六军天子之常制张皇则不弛其备
而有以待其用也昔周公告成王以克诘戎兵陟禹之
迹而成王能用其言巡侯甸四征弗庭至于六服群辟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0064-0641a.png
罔不承德此正毕协赏罚之大者故召公今致告而复
及此焉张皇六师亦本毕协赏罚之意而言蔡仲默谓
守成之主多溺宴安而无立志甚至忘祖父之雠以兵
为讳其意似为宋事而发然当知召公本意有毕协赏
罚之明以为之本而后张皇六师之事可得而举不然
亦安济哉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惟予一人钊报诰庶邦侯甸男
卫六服不言采要略举之不言群臣以外见内礼天子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0064-0641b.png
自称予一人康王在丧故称名
昔君文武丕平富至付畀四方丕平富富谓轻繇薄赋
使家给人足平者平施而无偏也汉文帝与民休息劝
农蠲租亦可谓之富民矣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
锥之地则以谓之丕平富未可也丕平富三字语简意
深最可见王者气象不务咎者不以咎人之咎为务言
慎罚也刑罚虽不可废然不以是为务而取足于是也
惟行而底其至谓推行此二者之心则无所不至以其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0064-0641c.png
事言也兼尽而极其诚谓兼举此二者之事则皆极其
诚以其心言也则亦云者文武之圣若无待于臣之助
而当时则亦有如是之臣况今日乎熊罴之士不二心
之臣是一项人
乃命建侯树屏至无遗鞠子羞又言文武既定天下乃
命封建侯国立为藩屏其意在我后之人欲其左右王
室而已天子称同姓诸侯曰伯父叔父异姓诸侯曰伯
舅叔舅此惟言伯父盖举尊以及其馀不屡数也诸侯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0064-0641d.png
祖父尝臣服于先王其事有法今尔尚相与顾安之顾
谓怀其旧绩而不忘安谓安其旧服而无替虽尔身在
外无不以王室为心用奉忧其所若即羑若谓天命也
无自荒怠遗我稚子羞辱稚子康王自谓也
群公既皆听命相揖趍出王释冕反丧服正义曰群公
总谓朝臣与诸侯王释冕反丧服朝臣诸侯亦反丧服
礼臣为君诸侯为天子皆斩衰
苏氏曰成王崩未葬君臣皆冕服礼与曰非礼也谓之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0064-0642a.png
变礼可乎曰不可礼变于不得已三年之丧既成服释
之而即吉无时而可者曰成王顾命不可以不传既传
不可以丧服受也曰何为其不可也孔子曰将冠子未
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冠吉礼也
犹可以丧服行之受顾命见诸侯独不可以丧服乎太
保使太史奉册授王于次诸侯入哭于路寝而见王于
次王丧服受教戒哭踊而答拜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
郑子皮如晋葬晋平公将以币行子产曰丧安用币子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0064-0642b.png
皮固请以行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向辞之
曰大夫之事毕矣而又命孤孤斩焉在衰绖之中其以
嘉服见则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大夫将
若之何皆无辞以退今康王既以嘉服见诸侯而又受
乘黄玉帛之贽使周公在必不为此然则孔子何取此
书也曰至矣其父子君臣之间教戒深切著明足以为
后世法孔子何为不取哉○潘子善问康王释丧服而
被冕服且受黄朱圭币之献诸家皆以为礼之变独苏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0064-0642c.png
氏以为礼之失朱子曰天子诸侯之礼与士庶人不同
故孟子有吾未学之语盖谓此类耳如伊训元祀十二
月朔亦是新丧伊尹已奉嗣王祗见厥祖固不可用凶
服矣汉唐新主即位皆行册礼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
帝之命以告嗣君(韩文外集顺宗实/录中有此事可考)盖易世传授国之
大事当严其礼而王侯以国为家虽先君之丧犹以为
己私服也五代之时此礼不讲则始终之际殊草草矣
○又曰麻冕乃是祭服顾命用之者以其立后继统事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0064-0642d.png
于宗庙故也受册用之者以其在庙而凶服不可入故
也旧说以庙门为殡宫之门不知是否若朝服则古者
人君亮阴三年自无变服视朝之礼第不知百官总已
以听冢宰冢宰百官各以何服涖事尔想不至便用玄
冠黑带也后世既无亮阴总己之事人主不免视朝听
政则岂可不酌其轻重而为之权制乎又况古者天子
皮弁素积以日视朝衣冠皆白不以为嫌则今在丧而
白布衣冠以临朝恐未为不可但入太庙则须吉服而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0064-0643a.png
小变尔○愚按朱子折衷之论乃苏氏所谓圣人复起
不易其言者也
  毕命
正义曰汉律历志云康王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
月庚午朏王命作册书丰刑此伪作者传闻旧语得其
年月不得以下之辞妄言作丰刑耳亦不知丰刑之言
何所道也
惟十有二年至保釐东郊孔氏曰康王即位十二年六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0064-0643b.png
月三日庚午于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丰宗
周镐京丰文王所都○正义曰说文云朏月未盛之明
也此日未有事而记此庚午朏者为下言壬申张本犹
如记朔望与生魄死魄然也○按宅洛与命周公留后
咸周家创有之大事故始则至丰并告文武终则因烝
祭岁于文武之庙行册命焉重其事也命官与宅洛不
同命君陈命毕公又不过因仍周公之任视始命周公
留后亦有间矣故命君陈无至丰之文惟毕命有之者
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0064-0643c.png
知其以四世元老特崇其礼康王示不敢专命之若文
王临遣之云尔知止于文王之庙者告与命不同告则
兼告文武命则止于文王之庙足矣
王若曰呜呼父师至用克受殷命文武相继敷大德言
其久也用克受殷命言其难也
惟周公克左右先王至予一人以宁十二年者天之大
数岁星太岁皆十二年而一周天故十二年曰纪父子
易人曰世成王享国之年虽未知其实当三十有馀年
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0064-0643d.png
是殷民自迁洛后已历三纪世已变而风始移言化之
之难也
道有升降至民罔攸劝世道有升之时有降之时为政
者世道之主也当由俗而变革周公当降之时毖殷而
慎厥始降者得升之机君陈当升之时有容而和厥中
升者得至之渐在今日则世变风移不善者亦希矣然
而犹有未善者在正所当分别之也有以臧厥臧则民
有所劝升者允升于大猷矣若善者不旌恶者不别则
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0064-0644a.png
民无所劝周公君陈之政其何以成之哉
惟公懋德克勤小物至予小子垂拱仰成正义曰小物
犹小事也能勤小事大事必勤矣故举此以为毕公之
善晋语言文王之事云询于八虞访于莘尹重之以周
召毕荣是毕公文王之时已为大臣也○吕氏曰毕公
天下大老康王不称其成德而称懋德不称其总大体
而称其勤小物者盖以成德自居则止矣于小物忽焉
亦非造次必于是者惟勉于德者贯稚耄而不息故勤
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0064-0644b.png
于物者一小大而无间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祗命者
就祖庙中行册书之礼是也言周公之事见非国家之
大事不敢劳周公于曩时非周公所尝为不敢劳我公
于今日
旌别淑慝至以康四海言当识别民之善恶善者表异
其所居之里以彰其善而使恶者知所病立善者之风
声而使闻者有所兴起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疆
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0064-0644c.png
不使混于良民若此者非真欲绝之也使能畏为恶之
祸慕为善之福同归于善而已此旌别之本心也旌别
淑慝俾克畏慕所谓保釐也因区别里闾遂并郊圻封
守而整齐之邑外曰郊天子之县内方千里曰圻周礼
大司徒乃建王国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有掌固司
险掌疆封人之官掌脩城郭沟池树渠之固颁其士庶
子及其众庶之守孔氏曰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
之又当谨慎坚固封疆之守备以安四海京圻安则四
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0064-0644d.png
海安矣○按毕公分正东郊尔成王乃以郊圻封守属
之何也盖当时洛邑与宗周通封畿宗周镐京也方八
百里八其八为方百里者六十四洛邑成周也方六百
里六其六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
相覆为千里然则洛之封畿即镐京之封畿镐为洛之
根本洛为镐之陪辅形势合而不可分周公营洛取四
方朝享道里均而已初未尝欲舍镐京而废祖宗之旧
也知此乃知康王命毕公申画慎固之深意
卷十五 第 42a 页 WYG0064-0645a.png
政贵有恒至公其念哉对暂之谓恒此以时言而恒为
常久之义对常之谓异此以事言而常为平时之义大
抵厌常喜新者可暂而不可常故有好异之心者必不
能为有恒之政○夏氏曰体则具于理而无不足要则
简而不至于有馀谓辞理足而简约也政辞如此皆不
好异者能之政而好异则悦须臾而厌持久安能有恒
言而好异则言浮于理言徒多而理不足安能体要○
按蔡传云趣完具而已之谓体众体所会之谓要趣谓
卷十五 第 42b 页 WYG0064-0645b.png
辞之指趣也趣不完具则未能达意而理未明趣完具
而不已则为枝辞衍说皆不可谓之体众体所会之谓
要人身上有领下有要乃体之关会处事理之有要亦
犹是也如保釐二字为此篇之要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为君陈一篇之要傲上从康为盘庚三篇之要知人安
民为皋陶谟一篇之要他皆可推政事纯一纯则不杂
一则有终辞令简实简则不烦实则不浮简实乃所以
为体要也作聪明贴有恒边趋浮末贴体要边此皆好
卷十五 第 43a 页 WYG0064-0645c.png
异之事也○正义曰韩宣子称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
靡靡相随顺之意纣之为人拒谏饰非恶闻其短惟以
靡靡相随顺和口捷给能随上意者为贤商人效之遂
成风俗由此以覆亡国家殷民利口馀风至今不绝公
其念绝之欲令变恶俗也按此亦由俗革中之一事○
靡靡应有恒利口应体要○王氏应麟曰伊尹以辩言
乱政戒其君盘庚以度乃口告其民商俗利口其敝久
矣邵子曰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天下将乱则人必尚
卷十五 第 43b 页 WYG0064-0645d.png
言周公训成王勿以憸人所以反商之敝也张释之谏
文帝超迁啬夫所以监秦之失也周官曰无以利口囧
命曰无以巧言此周之家法将相功臣少文多质安静
之吏悃愊无华此汉之家法
 金氏曰自此至不由古训于何其训又明化商之要
 不徒别殊之又必化训之也大抵商民不善之馀习
 有二利口也骄淫也利口则化之以政令之静重骄
 淫则化之以德义之成法政事贵平常而戒诡异辞
卷十五 第 44a 页 WYG0064-0646a.png
 令务大体而尚简要
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至闲之惟艰吕氏曰此论
商民之病源故取古人之论世族者證之世禄之家不
可槩谓之无礼法也逸乐豢养之所移其克由礼者鲜
矣既不由礼则心无所制肆其骄荡陵蔑有德不知忌
惮天道亏盈而益谦则悖天道也甚矣兴门之俗俭衰
门之俗侈家之衰敝其俗相化未有不侈丽者盖万世
同一流也○席宠惟旧所谓世禄之家也怙侈灭义则
卷十五 第 44b 页 WYG0064-0646b.png
不止以荡陵德矣怙侈之事宫室服用不止一端举服
美于人以见之实悖天道所以将由恶终也人之心莫
难收于己放之时尤莫难闲于既收之后苟其根尚在
将触事而发此闲之所以惟艰也○礼义者在己之所
当守有德者在人之所当敬殷士以侈而不克由礼至
于灭义以荡而不知德之可贵反陵侮焉
 此即多士篇所告者也商之故家大族至异代犹不
 失旧物迁于洛尚田尔田尚宁干止周家待之虑其
卷十五 第 45a 页 WYG0064-0646c.png
 将由恶终望以资富能训如父兄之于子弟吁周之
 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资富能训至于何其训言殷士不可以不训之也资富
应世禄席宠说能训应礼义收闲说永年对悖道恶终
说○殷士为世禄之家资富可知所谓能训岂外人心
天理而他有所谓训哉惟德焉心之所同得之理也惟
义焉事之得所处之宜也是皆根于秉彝亦何间于殷
士特昏于旧习而亡之尔诚因其放心之收而开导以
卷十五 第 45b 页 WYG0064-0646d.png
本心之正则是顺其所固有而去其所本无使之舍人
欲之危涂而向天理之坦易卓乎其合万心之同恢乎
其关世教之大非天下之大训而何○训德义而不以
古如老氏我无为而民自化清静而民自正之类此非
所以为训也一已之私言也古人之训如尧之克明俊
德舜之慎徽五典汤之肇修人纪武之彝伦攸叙皆本
天命人心之正以启群心之蒙切人伦日用之常以收
作人之效此在简册可验于事理而有徵者周公之师
卷十五 第 46a 页 WYG0064-0647a.png
保万民君陈之懋昭其训皆有得乎此而已矣○陈氏
曰训以德所以化其陵德训以义所以化其灭义旌别
淑慝以商人化商人也所以兴其劝慕之微机崇德义
稽古训反身以化商人也所以端其训化之大本○本
诸同然而民易从参诸已然而民易信闲之之道孰过
于此君陈尚有辟以止辟三细不宥之说此篇虽历数
商俗之不美然惟务区别以生其愧心训教以正其旧
习而进其善无片言及于刑盖纯以德化而刑措不用
卷十五 第 46b 页 WYG0064-0647b.png
信矣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
修世变风移四方无虞邦之安固由兹殷士也放心虽
收馀风未殄一失其坊将自是滋邦之危亦岂不由兹
殷士哉今日之治一于刚不可也一于柔不可也保之
中有釐刚柔相济则民德信乎其修矣或云周公为刚
君陈为柔毕公不刚以济其刚不柔以济其柔非也周
公君陈刚柔未始不并用但有轻重尔保釐非二事不
卷十五 第 47a 页 WYG0064-0647c.png
刚不柔乃所以为保釐也
惟周公克慎厥始至予小子永膺多福殷民初迁周公
治之与之正始不可少愆也故曰克慎周公既没君陈
继之诱掖其善以和为贵也故曰克和既历三纪世变
风移旌别淑慝毕公其时也周公君陈之绪不可以不
成故以成其终为公之所必克而敬以望于公焉三后
之政虽有始中终之异其实周公之所未为者君陈为
之君陈之所未为者毕公为之前后以相济为心是曰
卷十五 第 47b 页 WYG0064-0647d.png
协心适因革之宜各行其所当然是曰同底于道洽犹
孟子犹未洽于天下之洽昔有升降今则道无不洽昔
由俗革今则政无不治道洽则政治只是一事使下都
之民皆由德义以永年无复怙侈而恶终是泽润之也
其效至于四夷左衽罔不咸赖极言毕公成终之事如
此盖至是而三后之功始成也君以民化为福故又言
予小子永膺多福应前予小子垂拱仰成而言○京师
首善之地而周毕二公又皆以东伯镇东都故推其馀
卷十五 第 48a 页 WYG0064-0648a.png
效至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也自毕公以后周家无复有
事于东郊而人心风俗与周始终矣毕公真能践成终
之命哉○四夷咸赖广期之也永膺多福远期之也○
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至训其成式惟乂成周指
下都欲其于下都而为周家建立无穷之基人心者国
之基风俗者治之基人心善风俗美无穷之基建矣谓
道化一成而人心风俗与周始终虽至于万年可也基
之所在亦有无穷之闻谓令闻也子孙毕公之子孙训
卷十五 第 48b 页 WYG0064-0648b.png
顺也成式化民之成法也
呜呼罔曰弗克至以休于前政孔氏曰无曰不能惟在
尽其心无曰人少不足治也惟在慎其事○金氏曰无
惮其难惟当尽心毋忽其少惟当谨事休于前政谓成
终也周公君陈其道固无不尽而殷俗犹有未同是尚
有馀责也故待毕公以终之此之谓休于前政○按民
寡谓以下都之民为蕞尔而不足治也尽其心慎其事
亦交互说得但尽其心承不畏其难说是于所当为者
卷十五 第 49a 页 WYG0064-0648c.png
勿失之于不为也慎事承不易其事说是于所欲为者
勿失之于轻为也邦之安危惟兹殷士可曰民寡而不
慎其事乎不刚不柔厥德允修可曰弗克而不尽其心
乎先王成烈本得殷化殷说休于前政本道洽政治说
周公君陈既尽心慎事于前至毕公而道洽政治是休
于前政也谓使前人之美有终也指成终说但成终是
言其责之当尽休于前政是言成终则三后之美始全
也休字重看言周公君陈之美待毕公而全也
卷十五 第 49b 页 WYG0064-0648d.png
王氏应麟曰毕命一篇以风俗为本殷民既化其效见
于东迁之后盟向之民不肯归郑阳樊之民不肯从晋
及其末也周民东亡不肯事秦王化之入人深矣
 
 
 
 
 尚书日记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