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64-029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日记卷四      明 王樵 撰
  皋陶谟
孔氏曰皋陶为帝舜谋正义曰孔以此篇惟与禹言嫌
其不对帝舜故言为帝舜谋
曰若稽古皋陶至禹拜昌言曰俞先儒以允迪二句为
赞皋陶之辞故谓禹曰俞上当有阙文今若去曰若稽
古四字直自皋陶曰发端则文势相接无阙文也此篇
卷四 第 1b 页 WYG0064-0298b.png
发端皋陶曰与益稷发端帝曰正同○林氏曰此篇首
尾皆与禹言其实陈于舜前史记曰帝舜朝禹皋陶相
与语帝前是也迪启迪之迪言臣欲允诚以启迪君德
则谟必贵明弼必贵谐不明则不能开陈不谐则秖以
牴牾皋陶欲与禹以此事舜也孔氏曰迪蹈也蔡从孔
训然林说亦不可废○按人君能信蹈其德则明足以
烛理虚足以受善故臣之所谟者无不明所弼者无不
谐谟主开陈弼主匡谏明见察而谐不忤也唐太宗之
卷四 第 2a 页 WYG0064-0298c.png
聪明非允迪也从谏非诚心也故忠言有时而不见察
直言有时而反取忤○皋陶将矢厥谟而以为其本在
君有迪德之君则有纳忠之臣不患臣言之不尽而患
无受之之地也○慎厥脩身以下皋陶所以答其详也
言慎其身脩而思永则德为信蹈如此则九族惇叙庶
明励翼此言虽约然天下之平不出此道而已盖天下
国家之本在身是以脩不可以不慎而思不可以不永
如汉文帝清心恭俭亦庶几知脩其身矣而学以寡过
卷四 第 2b 页 WYG0064-0298d.png
为足民以休息为期是不思永也无慎独正心之功是
慎脩之未至也身脩思永者无他脩已以安百姓笃恭
而天下平其功始于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内
省不疚无恶于志而其极至于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
则徵徵则悠远博厚高明悠久足以配天地而覆载成
物古之君子慎厥身修则知其分内如此思安得而不
求哉○文帝庶几无言行之失然不免为浅近之谋也
○无言行之失究其极非圣人不能也言行安从出哉
卷四 第 3a 页 WYG0064-0299a.png
慎独则无言行之失矣○慎厥身脩思永则允迪厥德
矣庶明励翼则谟明弼谐矣此即中庸脩身则道立尊
贤则不惑之意迪德非道立而何谟明非不惑而何惇叙
九族即中庸之亲亲也皋陶意以天下国家之本在身
脩身则有以齐其家故九族惇叙能脩身齐家则有以
劝贤而乐为吾辅故庶明励翼谟之所以无不明弼之
所以无不谐者此也此言虽约然天下之平不出此道
而已○惇叙九族齐家以身也庶明励翼劝贤以身也
卷四 第 3b 页 WYG0064-0299b.png
皆承脩身说中庸以脩身尊贤亲亲为九经之要实本
之此远指天下兹指脩身○中庸曰知远之近即迩可
远之意知远之近天下国家之本在身也迩可远脩其
身而天下平也
皋陶曰都在知人至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陈氏经曰
禹皋同列之际或都或俞或吁或咈或如何无非真情
实意之所发有合于心则都之俞之不合则吁之咈之
善之在人犹在己也故闻言而拜不为谄善之在己犹
卷四 第 4a 页 WYG0064-0299c.png
在人也故自言而先曰都不为矜○自脩身而言知人
智之事安民仁之事皆德之所当迪也自脩身而推知
人则百官得其职安民则万民遂其生皆务之所当先
也此两在字之意○脩身则庶明励翼然又当知人脩
身则迩可远在兹然又当安民盖庶明励翼者言其感
而已必人君自有知人之德然后能官人而尽贤材之
用也迩可远在兹者言其化而已所以遂其兴起之心
而使无一夫之不获者又在安民之有道也○君道在
卷四 第 4b 页 WYG0064-0299d.png
知人安民知人然后能安民又其序也○知人安民一
篇之体要然脩身又二者之本也○咸若时惟帝其难
之者言二者兼尽虽帝尧亦难能之也○知人则鉴别
之明能使大小庶官各当其职以天下材治天下事于
治何有必如是而后可以言知人此知人之所以难也
安民则恩惠之广能使亲贤乐利各得其所民怀之而
不能忘必如是而后可以言安民此安民之所以难也
能哲而惠犹言能知人而安民也言二者兼尽则虽有
卷四 第 5a 页 WYG0064-0300a.png
奸邪小人不足畏矣凡奸邪之所以害治者以人主不
知其为奸邪也苟诚知之虽驩兜未放有苗未窜共工
未流彼安能肆其恶哉故深叹其难而不敢易也○知
人安民各为一事各非易事帝尧失之共鲧孔子失之
宰予是知人有遗憾也博施济众尧舜犹病诸是安民
有遗憾也是各就其一欲满吾心且不易况咸若时乎
○盖亦有知好贤而不能官人者矣是亦知人之未至
也用之违其材置之非其所谓之不能官人可也○何
卷四 第 5b 页 WYG0064-0300b.png
忧三句正见帝之时犹有是三者岂非犹病于知人之
难而民之受其害乎可以见仁智功用之大而不易言
矣○真氏曰孔壬二字旧说以为甚佞而王荆公则训
为包藏祸心盖以壬为妊娠之妊而胡氏非之以为荆
公为此训将以腹诽罪人也近复有祖其说者愚谓不
若从旧为长按孔传于舜典难壬人只云壬佞也于此
孔壬只云甚佞似为简径而蔡传每处加以包藏之义
得非亦先入于荆公之说乎
卷四 第 6a 页 WYG0064-0300c.png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至彰厥有常吉哉苏氏曰人之
难知如此然岂可畏其难而不求其说乎盖亦以九德
求之论其人则曰斯人也有某德论其德则曰斯德也
有某事如称人孝须言尝有某事某事以知其孝如称
人廉须言尝有某事某事以知其廉载采采者历言之
也○真氏曰知人诚非易事然亦不过以德求之而已
有德则为君子无德则为小人此知人之要也人之行
凡有九德言人之有德者必观其行事如何盖德者事
卷四 第 6b 页 WYG0064-0300d.png
之本事者德之施徒曰有德而不见之事则德为虚言
矣此又知人之要也自宽而栗以下其目凡有九人之
有德者克全而无偏然后为成德观其德之成与否而
人材之优劣判矣此又知人之要也先儒谓自宽至彊
皆所禀之性自栗至义乃学问之力此说得之然有德
者又贵乎有常而不变若勉于暂不能持之久亦不足
以言德矣是又知人之要也愚按丹朱之启明共鲧之
材人皆知之尧惟以德求之而知人之所不及知故以
卷四 第 7a 页 WYG0064-0301a.png
嚚讼知丹朱以静言庸违象恭知共工以方命圯族知
鲧信乎以德求之为知人之要也○宽而栗宽洪者易
失于疏阔栗严密也○柔而不立愿而不恭鲜不为乡
愿之同流合污阉然媚于世矣○愿信厚也恭者矜庄
之意庄以持己则愿而不自失矣○乱治也有治才而
敬畏此最不易得如霍光在武帝左右小心敬谨出入
殿门进止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者二十
馀年可谓近之然光于敬其事之道盖未尽也○扰与
卷四 第 7b 页 WYG0064-0301b.png
柔愿类而不同扰是为人驯顺无所乖戾之意驯顺而
不果毅则为媕婀软美矣○简易而有廉隅者中有主
而外有守非徒简也○简不烦也不烦苛细琐者又易
至于无廉隅○刚而塞冀缺以阳处父刚而不实知其
不免刚健而笃实斯为美也○刚以性言彊以志言塞
以心言义以事言彊而义勇而合宜也○九个而字与
命夔典乐章语意不同盖彼言教胄子欲其如此有以
彼济此之意此则成德之自然也○彰厥有常彰谓见
卷四 第 8a 页 WYG0064-0301c.png
于行而有可指之实即所谓采采也有常不变乃为君
子成而不彰有无未可知也彰而不常诚伪未可必也
○日宣三德至庶绩其凝既论知人之事因言官人之道
日宣日严所谓有常也言人于九德之中设如有其三
而能日宣之则三德彰而有常矣可使为大夫而夙夜
浚明有家有家大夫之事也设如有其六而能日严祗
敬之则六德彰而有常矣可使为诸侯而亮采有邦采
者诸侯之事也言明其事于国中也此槩言人之德有
卷四 第 8b 页 WYG0064-0301d.png
不同而受任各有所宜如此下因言用人之道在于翕
受敷施翕受者随其德之多寡合而受之而不求其备
也敷施者随其职之大小布而用之而各当其材也此
所谓能官人也官人者使九德之人咸以所长而施于
事大而千人之俊小而百人之乂皆在官使则百僚皆
以德交相师法百工皆及时以趋事而庶绩其凝矣此
能官人之效也五辰即四时盖春则寅卯为木辰夏则
己午为火辰馀放此○上文言亦行有九德此节亦言
卷四 第 9a 页 WYG0064-0302a.png
其人之有德乃仅举三德六德为言者三六盖以多寡
之中见其馀八九者多之至六德则于多之内举其中
一二者寡之至三德则于寡之内举其中中间四五不
言可以意会故下文总之曰九德咸事言人君兼收并
蓄则士自一德以上皆无不得以自见者矣有未备者
又交相师师孰不为全德之士哉俊乂只是九德中人
分大小而言不可以九德为德俊乂为材也咸事即在
官但上言咸事者见九德在人虽未能皆备而在国家
卷四 第 9b 页 WYG0064-0302b.png
则兼得其用而参有其全矣下言在官者大材小材皆
归器使而无遗弃于下尔○群贤在朝则同官之僚皆
同志之友以身则同道相益以事则同心共济此所以
师师惟时趋事自不容己也与○人之有技若已有之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唐虞皆若人也
此其所以师师也○夫六德之多固三德之所少三德
之有或六德者之所无彼以其多寡有无相师而交益
焉践履相观精神相感心术相示有者无所弃于无而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64-0302c.png
无者不以忌乎有多者不以病乎少而少者乐其资于
多无不切于反观而忧其所不至非圣世群贤合聚何
以有此呜呼盛哉○宜明其三严敬其六皆以已成之
德言日宣日严只见其有常尔非进其未至之意
无教逸欲有邦至天工人其代之上行下效谓之教言
天子不可启逸欲之门使有邦效之当兢兢业业无时
而不戒谨恐惧盖天子以一身而总万务一日二日之
至浅则有万几之多几者事之微也治乱得失吉凶祸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64-0302d.png
福之所由分而未形故非常人之所能豫见及其著也
虽智者不能善其后故不谓之万事而谓之万几见其
朕兆所伏系于人主之一心常兢兢业业察于未然图
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犹恐不及况可得而纵欲乎又
言无旷庶官旷空也非无其人之为旷非其人之为旷
也盖天工人其代之尔而可旷乎一官旷一事阙矣天
工说见舜典次节即天工人代之目知人安民实非判
然二事能知人则代天工有人而可以安民矣○君源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64-0303a.png
也臣流也故言用人而先严诸君身盖皋陶论知人安民
一一根本修身故于知人中及于兢兢业业安民中详
于寅恭懋勉论治道何尝离得君身也○万几二字后
人习用而莫知其理此唐虞君臣之微指也当就心上
说不当就事上说○人君有四海之广临亿兆之众事
之日关听览者虽有限而几之随事而生者实无穷则
耳目之所不及心思之所不到识虑之所不先而为吉
凶祸福之所隐伏者宁无有万其多乎曰万几者言其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64-0303b.png
事之萌兆虽在天下而其主宰实在君心故不可不兢
兢业业圣人恒先事戒慎故明常炳于几先而无不及
事之悔也
天叙有典至政事懋哉懋哉程子曰书言天叙天秩天
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张子曰生有先后
所以为天叙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天之
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知序然后经正知秩然
后礼行○按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五者有自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64-0303c.png
然之常伦故谓之天叙典叙于天本至厚也因物有迁
而厚者薄矣敕而正之使益厚者君也是五者之间其
亲疏贵贱相接之体便各有自然之节文此乃天之所
秩而非人之所强为本有常也但人不能不失其常修
之以一道德同风俗使礼行于上下而有常者君也故
言敕我自我以见其责在上而君臣当同其寅畏协其
恭敬一德一心则教化行而民彝物则各得其正所谓
和衷也○五礼说者不同舜典五礼既以为吉凶军宾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64-0303d.png
嘉则此处岂宜异解且曰五礼曰五服曰五刑必从古
来有其目矣吉凶等五者之礼不出人伦中相接之节
文也○衷即典礼惇其不惇庸其不庸即是和乃还其
所固有而非强其所本无也○有教化不能无劝惩故
典礼之后遂说命讨君道只有此两事而已○天命有
德谓有德者天之所眷命人君代天以命有德则有五
服以章之五服五等之服五等者公侯伯子男而王朝
之公卿大夫与侯国之卿大夫亦各有命数视以为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64-0304a.png
差等经言五服则爵位在其中矣凡此乃天之所以命
有德所加非人是违天矣刑所以奉天讨而非君之威
也天之所讨而五刑不用是违天也五刑虽用而不当
其罪非天讨也天之所讨五刑用焉乃可谓之代天讨
○命德讨罪二者乃君之政事不可不勉勉则当否则
僣重言勉哉见不可不慎之至也○三代而下愿治之
君懋于政事者有之和衷者谁欤惇庸师道也命讨君
道也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64-0304b.png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至敬哉有土上言君之教化政事
皆主于奉天此言天之聪明明威皆主于民心盖自古
论君道则本于天论天则主于民后世圣学失传古治
不复者只由此理不明而已○莫聪明于天而非有视
听也民所共见而共闻者天之聪明也莫明畏于天而
非有好恶也民所共予而共弃者天之明畏也张子曰
天无心心皆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心
所同即是义理总之则便是天故曰天曰帝皆民之情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64-0304c.png
然也按如此则果何有上下之间乎故有土者当敬之
敬之无一日之敢怠惇典庸礼寅恭形于教化之实而
不敢拂乎民之性命德讨罪懋勉见于政事之施而不
敢违乎民之公不以民视民而以天视民则安民之道
岂容有不尽者哉
皋陶曰朕言惠至思曰赞赞襄哉曰惠可底行乃皋陶
为谦辞以望帝之行谓其言不悖可见诸施行云尔禹
俞之曰乃言底可绩盖行汝知人之言则师师其凝之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64-0304d.png
绩可致行汝安民之言则和衷政事之绩可致绩字对
行字说皋陶谓可施行而已未敢计功也因禹许以可
绩故又曰予未敢知绩也惟以底行之实思日赞成于
帝而已
二典纪尧舜之事三谟纪禹皋之言序书者之微意也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
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欲求汤之所闻与禹皋陶之所
见而知者舍是书何以哉○禹陈谟则曰德惟善政政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64-0305a.png
在养民其论养民则水火金木土榖惟脩正德利用厚
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皋陶陈谟则曰脩身知人
安民其论知人则九德咸事百僚师师论安民则惇典
庸礼命德讨罪可以见古人之学矣可以见古人之用

  益稷
序云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朱子曰此是三
篇之序第一句说皋陶谟第二句说大禹谟第三句说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64-0305b.png
益稷皋陶之间语势亦相连孔壁中析为三篇故其序
如此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至皋陶曰俞师汝昌言亦字昌言
字要玩味帝有味于皋陶之言谓知人安民其理大其
旨远切于身关于治乃昌言也汝亦昌言者因皋陶而
又愿有闻于禹此帝好善无穷之心也禹闻帝言叹美
此心谓皋陶言已至我复何所言乎欲使帝重皋陶所
陈言已无以加也此句包皋陶谟一篇意因言予思日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64-0305c.png
孜孜盖艰难易忘成功难保孜孜者不忘所有事之谓
也诚使君臣上下能日孜孜矣则无待于言可也此句
包益稷一篇意皋陶问孜孜者何如而禹所答皆往事
不言今日孜孜之事而皋陶已深契之盖禹述其治水
本末先后之详凡皆孜孜之效也成功之难如此其欲
君臣上下相与勉力不怠以保治于无穷者岂待辞之
毕哉虽不陈谟而实陈谟之大者故皋陶以为昌言而
欲师法之也○张甬川曰夫忧勤惕励之心常存而不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64-0305d.png
懈乃圣之所以圣然与其托之言辞不若指其行事之
亲切而尤足以动人也故禹之昌言不过自陈其曰孜
孜者而皋陶曰师汝昌言则深有以知禹之心矣○许
氏曰四载蔡传水乘舟陆乘车泥乘楯山乘樏此从古
注说陆德明曰輴丑伦反樏力追反疏曰史记河渠书
泥行蹈橇(音/蕝)山行即桥(丘遥/反)徐广注桥一作輂(几王/反)
子云泥行乘蕝汉沟洫志泥行乘毳(与橇/同)山则梮(居足/反)
如淳谓毳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韦昭谓梮木器也如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64-0306a.png
今舆床人舆以行又按夏本纪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然
则楯与橇毳蕝为一物板置泥上也樏与桥輂檋梮为
一物木床人舆以行也○随山者洪水淊天之时以山为
道路相视高下因以为治水之经纪也刋木槎木以通
道也益佐禹治水此刋木奏鲜食皆益佐禹为之孟子
曰舜使益掌火烈山泽而焚之是也血食曰鲜鲜良山
泽所获也此一节禹功之始也浚者治而深之之谓一耦
之伐广尺深尺曰畎倍畎曰遂畎注于遂遂注于沟沟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64-0306b.png
注于洫倍皆如之洫注于浍广二寻深二仞曰浍浍注
于川言畎浍而不及遂沟洫者举小大以包其馀也先
决九川之水使各注于海次浚畎浍之水使各通于川
暨稷播当一读谓随禹功所施之处便行播种非待水
土尽平也榖食曰艰言得之艰也兼奏鲜食以榖食尚
艰也九川治而后畎浍可浚畎浍治而后百榖可播艰
食可奏此一节禹功之中也懋迁者懋勉其民徙有于
无交易变化其所居积之货也懋迁有无正司空之事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64-0306c.png
故不烦暨稷此不蒙暨稷之文也米食曰粒乃粒所谓
五榖熟而民人育也万邦指侯国不指民后言十二师
五长各迪有功即作又也此一节禹功之终也鲜食于
水土未平民未粒食之时难食于水平播种之初粒食
于水患悉平民得播植之后禹功凡有三节中间一节
又其大者朱子谓一篇禹贡只此二句三言民食以民
食为急也曰乃粒见其难也○暨益暨稷是禹不自有
其功而与益稷同之不矜不伐乃在于此○沟浍田间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64-0306d.png
水道旱则藉其容水潦则欲其泄水而以川为脉络者
也旱阻而川水不入潦淫而畎浍水不出皆田之患也
川以海为都者也不距于海则有侵畎浍之分犯陵陆
之位者矣距海者距海距川者距川血脉流通如一身
焉○禹自言浚畎浍孔子亦称其尽力乎沟洫盖此一
事禹经营之力实多商人之助周人之彻因而本之所
以为万世永赖也田功莫大于正经界备旱潦此等大
纲领皆定于禹至于中公外私九一而助则法制品节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64-0307a.png
因是而加详云尔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论当
时之弊尔若禹之贡法则岂有不善哉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至天其申命用休林氏曰圣人不
畏多难而畏无难洪水之时天下可谓多难矣君臣相
与焦劳以拯天下之饥溺乃克有济使安于无难则将
忘其所可戒而危乱自此始故禹之陈谟蔽以一言曰
慎乃在位○勤乃有事臣之孜孜也慎乃在位帝之孜
孜也○夏氏曰安汝止而下皆谨在位之事○真氏曰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64-0307b.png
人之一心静而后能动定而后能应若其胶胶扰扰将
为物役之不睱又何以宰万物乎先儒谓心者人之北
(赵岐/语)北辰惟居其所故能为二十八宿之纲维心惟
安所止故能为庶事之枢纽按真氏之说似偏于静止
之义蔡传得之○事理之在人心有动有静静则未形
也动则已形也惟动而未形在于有无之间者是之谓
几近则公私邪正远则废兴存亡只于此看破便斡转
了便自物物有定止此是日用第一亲切工夫几动不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64-0307c.png
差然后有讨安稳处康是事理之至当人心稳惬处也
○省其事之安如曾子三省之省是当下便省非事过
而后省也○此三言禹之心学也○周子曰寂然不动
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
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朱子曰
本然而未发者实理之体善应而不测者实理之用动
静体用之间介然有顷之际则实理发见之端而众事
吉凶之兆也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精而明也不疾而速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64-0307d.png
不行而至应而妙也理虽已萌事则未著微而幽也性
焉安焉则精明应妙而有以洞其幽微矣今按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者安汝止也几则此所谓惟几者也几在
诚神之间诚无不照者圣人之所以应无不神也几无
不研者学者之所以动无不当也寂然不动安其止也
感而遂通物各付物止之各于其所亦安其止也寂而
感感而寂无在而不安其止焉○止以理言安以心言
若何而能安曰无欲则静虚动直○禹曰安汝止伊尹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64-0308a.png
曰钦厥止诗曰于缉熙敬止易曰艮其止孔门曰知止
圣学相承之微旨也○周茂叔谓看一部华严经不如
看一艮卦注云各止其所○程子曰艮其止止其所也
八元有善而举之四凶有罪而诛之各止其所也释氏
只曰止安知止乎○其弼直谓心有非几则格其非事
有未当则正厥事○天者吾心之所自出民者吾心之
所由施止而安弼而直则有以严其心之所自出而君
心合乎天心矣谨其心之所由施而君心合乎民心矣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64-0308b.png
此所以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则天其申命用休
也与○动指君之有事于下而言丕应者如卜筮之孚
如桴鼓之应徯待也徯志如吾志在于厚民生而民之
乐生兴事不待劳来劝相之已加吾志在于正民德而
民之迁善敏德不待条教章程之已布○昭受见非私
意妄干甲命者前已得天眷今又申重不已用休美于
帝躬也○君位系天人之重故言谨位而及于得天得
民然天命主于人心故丕应又在昭受之先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64-0308c.png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臣以人言邻以职
言何谓邻以职言盖左右辅弼乎君乃臣之职若视君
之是非得失如不相关而无所匡助则非所以为臣矣
邻之一字自帝取义其旨深长君以一人立于亿兆之
上无邻则孤所以为之邻者此臣耳臣与君以相须则
一体以相成则志不可不同道不可不合如是则君臣
相与乃所谓邻也故臣不可以不邻臣而不邻则疏邻
而非臣则将谁望此帝之所以反覆叹咏以见其义之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64-0308d.png
重而禹即然之其亦深有感于帝之言矣○君臣朋友
皆以义合而以善相辅古之人有师其臣者矣有友其
臣者矣君臣之分实兼师友之义此臣之所以为邻也
后世不知此义故有下其臣而以崇高富贵自尊疏其
臣而与左右近习为密者矣臣之不邻此后之所以多
辟也与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至汝听此言臣所以为邻之义
也邻之为言近而有助也易曰不富以其邻孔子曰德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64-0309a.png
不孤必有邻皆以居之邻取亲助之义也上文曰臣哉
邻哉疑其义亦如是矣而帝不但然也乃曰臣作朕股
肱耳目语亲助之至孰有如股肱耳目之为用于腹心
者乎以是言邻而知帝之所以待其臣者真望以一体
相须非姑曰略堂陛之严取形迹之资而已○左右有
民宣力四方以作股肱而言观古人之象闻五声八音
以作耳目而言○左右有民扶持而相导之也宣力四
方宣布劳来经营四方也人之左右有事者手运奔四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64-0309b.png
方者足因取作股肱之义故如此立言王氏指属契稷
皋陶夷夔亦不过明其意尔时说径以宣力属养谬矣
下明听分属礼乐虽旧说并然但章服特礼中之一事
亦未可谓足尽礼也日月星辰无不照临天子之象也
故天子十二章自日月以下山出云雨生万物龙行天
而泽物皆君德也然所主有方所及有限公侯之象也
故公九章自山以下周升龙于山则九章自龙以下其
馀物象各有所取德有崇卑故数有多寡位称其德德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64-0309c.png
称其服故因以为侯伯子男卿大夫士降杀之等衣绘
裳绣者绘轻清而上浮象天绣有质而下缀象地也彰
施兼绘绣言采与色一也指物言之曰采指施于缯帛
言之曰色作服所谓天命有德五服五章也汝明者非
谓明其礼意也杨龟山曰衣服以章有德五服五章或
非其称不明孰甚焉古之正乐者先定律故有律而后
有声有声而后八音得以依据声音之道与政通予
将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治之得失而其本又在出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64-0309d.png
纳之五言汝当为我听而知其声与政治之得失也○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当作一句○观古人之
象以制章服播五言于八音以察治忽二者想舜当时
之所正有事者故详言其意而付其明听之责于禹也
服章之象想上古有之而未备故舜采取其意定某某
绘于衣某某绣于裳不然则何待详言之邪五言盖即
九叙之歌太史之所采而韶乐之所以作也于时正将
以播之乐而治忽于是察焉故因以命禹夫九功惟叙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64-0310a.png
九叙惟歌乐者极治之所成太和之所生也而又何治
忽之察邪此不知治忽无常成坏相倚一念之怠一事
之不终而忽之端即由是兆矣非圣人孰能察之于微
而谨之于始也哉
 许氏曰宗彝宗庙之尊彝也有六彝虎蜼各居其一
 虎取其义蜼取其智会彝于衣则取其孝也又曰唐
 虞之礼不可考今凡言礼者皆周礼尔皋谟五服与
 五刑对言主于诸侯卿大夫士而言之益稷十二章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64-0310b.png
 则兼上下言之也典命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
 命其衣服皆以其命数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卿六命
 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公之孤四命公侯伯
 之卿三命大夫再命士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
 命衣服皆视其命数郑氏推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
 命下士一命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享先
 王衮冕享先公飨射鷩冕祀四望山川毳冕祭社稷
 五祀希冕群小祀玄冕公之服自衮冕而下侯伯自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64-0310c.png
 鷩冕而下子男自毳冕而下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卿
 大夫自玄冕而下盖王之三公卿大夫曰出封加一
 等则在王朝为降一等是三公鷩冕孤与卿毳冕大
 夫希冕矣司服所谓孤卿大夫者诸侯之孤卿大夫
 也先儒以郑氏所言周升三辰于旂服则自山龙以
 下者臆说也大裘之上亦蒙以衣然则备十二章之
 服欤总是而言之则十二章之服独王祀帝之所用
 衮冕则王之享先王也上公也鷩冕则王之享先公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64-0310d.png
 飨射也侯伯也王之三公也毳冕则王之祀四望山
 川也子男也王之孤也卿也希冕则王之祭社稷五
 祀也王之大夫也公之孤也玄冕则王之祭群小祀
 也王之上士也中士也下士也公侯伯之卿也大夫
 也士也子男之卿也大夫也命数不同而同服其服
 者则缫旒有异也虽周制如此其必有所本唐虞之
 制从可知矣○又曰蔡传衣之六章其序自上而下
 裳之六章其序自下而上此谓衣则日月为尊裳则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64-0311a.png
 黼黻为尊也疏云衣在上为阳阳统于上故尊在先
 裳在下为阴阴统于下故重在后天子诸侯下至黼
 黻大夫粉米兼服藻火是上得兼下也士不得服粉
 米大夫不得服黼黻是下不得僣上也○林氏曰周
 礼无十二章之文说者谓周登三辰于旂不过据左
 氏三辰旂旗之文左氏谓旂有三辰何尝谓衣无三
 辰邪岂有王者象三辰之明历代皆饰于衣周人独
 饰于旂有何意乎郊特牲曰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64-0311b.png
 郑氏曰谓有日月星辰之章此鲁礼也夫被衮以象
 天周制实然何鲁之足云岂有周制止九章鲁乃加
 以十二章之理乎○今朝祭之服臣下无章常服有
 章而非古如欲复古舍虞书何法焉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作股肱耳目者
臣也主股肱耳目之用者君也君之主宰有违则臣当
弼正之臣尽其直则君免于违一体之义固如是也若
远小嫌而难相违拂姑面从而退有后言则不直矣不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64-0311c.png
直非臣之所以为邻也故戒之而曰当敬尔股肱耳目
四邻之职夫股肱耳目之为心用岂有所勉而后诚耶
○孙氏曰圣人不以无违自处而以有违求弼不居其
圣也○林氏曰舜大圣人岂有违待于弼禹亦大圣人
岂有面从后言而尤以为儆戒所以为圣○吕氏曰舜
非有慊而畏人之后言非容受未至而致人之后言禹
之于君又岂有不尽之言哉圣人畏敬无已惟恐过之
不闻言之不尽故其求之之切如此○按四邻蔡传无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64-0311d.png
明解孔传以为前后左右之臣正义本之伏生以为左
辅右弼前疑后丞皆以意言初无确据细玩上下文意
首曰臣哉邻哉即继之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则四邻正
指股肱耳目而言矣此于经有据而人自不察左右前
后非止一人惟作股肱耳目既于经有据又见四邻之
责在禹一身尤得舜所以深责之禹之意
庶顽谗说至否则威之上文既以弼直之义深责之禹
此又欲禹推广弼直之义董正诸臣谓诸有不忠不直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64-0312a.png
为顽与谗说不在此弼直之义者当有以处之○侯以
明之盖射以观德于是使贤不肖无所遁其实而生其
耻心尔蔡氏谓欲明其果顽愚谗说与否夫庶顽谗说
若不在时帝先已洞烛之矣岂待射侯而始明其果否
乎○挞记书识详蔡传欲并生哉者盖盛世人皆为善
而为恶者无以自容非诛杀即流窜能全其生者寡矣
故用此以激励而教之使知迁善改过庶几得并生于
天地之间也○言之出纳有二有诗歌之言出纳五言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64-0312b.png
是也有敷奏之言龙之所典是也工以纳言时而飏之
旧说亦有指为乐教者盖以纳言为五言而飏之为开
发其善心侯明挞记之严而乐节雍容涵养于后无非
教也蔡传谓此即龙之所典而命伯禹总之则不如此
说矣朱子尝言此须是当时有此制度今不能知又不
当杜撰只得置之也○付其言于龙使不得行其谗以
害政付其人于禹使有以革其谗而为忠也
帝光天之下至日奏罔功禹不尽然帝之言而又广帝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64-0312c.png
之意盖君道在于脩德进贤得其道则顽谗不足虑失
其道则岂特顽谗为可虑吃𦂳之意在此○以今日之
治化为已足而不加脩贤者之所以不来以在位之臣
邻为可赖而不旁求顽谗之所以可虑诚使帝德光天
之下至于海隅苍生无不被其泽则万邦黎献皆帝之
臣惟帝是举而用之耳既举而来于是敷纳以言而观
其蕴明试以功而考其实锡以车服而旌其庸夫众贤
盈于朝则相观者慕谁敢不让哉劝惩明于上则不及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64-0312d.png
者耻谁敢不敬应哉○帝德远著而贤者无不感慕兴
起惟帝所用则所以处乎顽谗者当自有道而不在乎
威也○庶朱子云此试字之误按左传赵襄引夏书赋
纳以言明试以功正作试字○让者真知己之不足人
之有馀悦慕之意新而矜高之志屈诚服人之善而推
逊之也敬应者脩德举贤帝之心也课功覈实帝之待
贤之典也有职者勤于职无职者勤于德以求不负乎
上而答其陶成之意也谁敢字谓帝之待人如此则人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64-0313a.png
之感化响应自不容己使有不然则是自弃于陶镕也
而谁敢哉
无若丹朱傲至方施象刑惟明欲帝戒丹朱者丹朱若
贤则宜世尧之天下者也惟不克负荷而尧以天下与
舜是舜今日之所居即丹朱之所失而不可不以为戒
丹朱之恶多矣而其长恶之源曰傲而已由傲而慢游
是好傲虐是作圣狂分于一念若帝以今日之治化为
己足而不加修无亦自满而亢之萌乎予创若时以下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64-0313b.png
亦思日孜孜之意看来创若时只管到治水下面疆理
经理两事重在各迪有功上乃为苗顽不即工说起然
经理又因于疆理非两事也荒度土功即随山刋木决
九川浚畎浍诸事弼成五服二句禹贡甸服五节即其
事也主之者帝而分画之者禹故曰弼成至于二字要
玩圣人制此服数岂为观美其分画所及皆德教所施
法制禁令之所行也五千者每服五百里四面相距为
方五千里也郑玄谓面各五千里四面相距为方万里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64-0313c.png
者非十二师者每州各立十二人为诸侯师以佐牧也
孔氏以师为人工之数者非或以十二师即十二牧亦
非周官曰外有州牧侯伯师即侯伯也外薄四海谓五
服之外蕃夷之地每方又各建五人以为之长如汉西
域都护之意各迪有功即篇首所谓作乂也苗顽不即
工朱子以为是禹治水时调役他国不动金氏曰十二
师五长各迪有功而独苗顽不即工则苗之顽又有大
于庶顽谗说者庶顽之谗转移之机尚在我苗民之顽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64-0313d.png
为中国患而转移之机有未易致力者故禹尤欲以苗
为念盖意在于德化也帝以汝之功叙既已如此而犹
有梗化如苗者则是德教之所不能加而必俟于威之
而始畏文告之所不能谕而有待于惩之而后服利用
刑人斯其时也故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矣古
之刑官蛮夷猾夏兼在所治故使皋陶继禹以有事焉
不知当时象刑之施何如观曰惟明则是分别其人之
逆顺恶之大小情之轻重咸当其罪盖不即工者非一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64-0314a.png
人也皋陶治以法意其国犹执送一二罪人就逮以自
解及欲治其首恶然后彼不服而命禹征之或言象刑
非施之苗明刑于此而苗自服尔夫苗不即工皋陶不
能问其罪乃杀吾人以恐胁之可谓拙于计矣
夔曰戛击鸣球至凤凰来仪此与上不相蒙非一时之
言此章夔言作乐之效乃史官载之以结典谟之终盖
功成乐作帝者致治之盛也郊特牲曰歌者在上匏竹
在下贵人声也即此说以證此章及仪礼皆无不合戛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64-0314b.png
系鸣球抟拊琴瑟以合咏歌之声所谓歌者在上也镛
大钟特悬者以上皆在堂下以间者此众乐与堂上之
乐更代而间作所谓匏竹在下也古文简质下之一字
别管鼗等为堂下之乐即知歌者在上矣观曰以咏即
知石丝轻清之音按歌调矣观曰以间则知堂上堂下
更代而间作矣升歌之时降神之始故言祖考来格非
但以祖考尊神故言于堂上也虞宾与群后在廷本是
堂下之人何为不言于堂下而言之于此亦是升歌之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64-0314c.png
后上下肃雍如或享之虞宾群后对越相让盖亦记其
实尔鸟兽之感须在人后跄跄可见元自在廷亦非以
其微物故下之也至于凤凰非常须是乐成之后正可
偶一暂至初非闻乐即来故须系于九成之下亦非以
尊异灵瑞故别言之也○以咏言以人声为主也汉人
独上歌不以筦弦乱人声欲在位遍闻之乐记曰清庙
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书大传曰
周公升歌清庙苟在庙中尝见文王者愀然如复见文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64-0314d.png
王焉呜呼知此则知虞之以咏之时所以群后德让者
矣○管如篴并两管而吹之长尺有二寸今以为箫非
也○合止是每一奏之合止至今犹然若金声王振则
是特钟特磬全乐首尾用之中间不用中间奏者是编
钟编磬特钟此所谓镛也特磬此鸣球也○许氏曰乐
有四节曰升歌曰笙入曰间歌曰合乐升歌者工升自
西阶歌某诗是也笙入者工以笙入于堂下奏某诗是
也间歌者堂上歌某诗堂下笙某诗一歌一笙相间而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64-0315a.png
作也合乐者堂上堂下之乐并作也升歌三终笙入三
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通之为十二而谓之九成者升
歌笙入共为三成也盖间歌合而言之为三终分而言
之为六终与升歌笙入同也是六终乃为三成合乐三
终则六终具在中矣故谓之三成○又曰书言戛击鸣
球抟拊琴瑟以咏盖咏时击磬拊琴瑟也此是说升歌
(三殷/)言下管鼗鼓笙镛以间盖间时奏笙堂下而随之
管鼗鼓镛也此是说间歌(三成/)言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64-0315b.png
此是说合乐(三成/)
合乐图
 堂上乐 堂下乐 升歌(三终/) 笙入(三终/)
  磬(书鸣球也/)鼗  一歌   一笙
       鼓  二歌   二笙
          三歌   三笙
  琴    管 间歌(一歌一笙相间/而作共三终)
          一歌   一笙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64-0315c.png
       镛  二歌   二笙
  瑟    笙  三歌   三笙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王氏炎曰此
又自为一节舜禹之议论既载于前夔之作乐所以形
容治功之成故以其言次之于后亦非一日之言史臣
比而书之尔○孙氏曰前先言祖考虞宾群后而后及
鸟兽以贵贱为序也此先言鸟兽而后及庶尹以难易
为序也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64-0315d.png
帝庸作歌至帝拜曰俞往钦哉此章所记与上文亦不
相蒙孔氏谓帝用庶尹允谐之故作歌以戒安不忘危
者非是○天命所谓聪明明威也传中治乱安危相为
倚伏正言其无常而不可不敕戒之意非指治乱为天
命也时以天言几以人言无时而不戒敕者常谨未然
之防所谓日监在兹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也无事而不
戒敕者常防未萌之欲所谓察微知著图难于其易为
大于其细也○人之形视听呼吸皆在元首作而行之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64-0316a.png
则在股肱故君谓之元首臣谓之股肱喜哉对惰字看
股肱不喜则元首不起辅佐不力虽贤主不能独运以
成功○新安陈氏曰歌之序意在于戒天命而谨时几
歌之所谓喜喜于乘时图几也所谓起起而乘时图几
也所谓熙则其乘时图几之效验也君臣能如此庶可
戒敕天命而永保之矣○王氏曰皋陶以为人君不必
下侵臣职以求事功但委任而责成功尔率作兴事者
分职授任如咨命二十二人是也屡省乃成则三载考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64-0316b.png
绩三考黜陟是也能如是则可谓之明君君明则臣不
敢欺而思尽其职庶事自各就绪矣苟为不然而欲下
侵众职则元首丛挫而股肱懈怠天下之事岂一人所
能办哉万事之堕固其宜矣○兴事即所谓喜也皋陶
谓此在人君率作之○乐于兴事者易至于纷更信哉
言乎○慎乃宪只率作中事○屡省屡字要见以时举
行之意○赓者依帝之歌而续之也载成也帝以为在
于股肱之喜皋陶以为在元首之明是成其义也○范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64-0316c.png
氏淳夫曰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曰元
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此舜与皋陶所以赓歌
而相戒也夫君以知人为明臣以任职为良君知人则
贤者得行其所学臣任职则不肖者不得苟容于朝此
庶事所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职则丛脞矣臣不任君之
事则惰矣此万事所以堕也当是之时禹平水土稷播
百榖土榖之事舜不亲也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教刑
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礼后夔典乐礼乐之事舜不与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64-0316d.png
也益为虞垂作共工虞工之事舜不知也禹为一相总
百官自稷以下分职以听焉君人者如天运于上而四
时寒暑各司其序则不劳而万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
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臣不可以不劳也所治者寡
所职者详也不明之君务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
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无大
小皆归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贤者不得行其志而
持禄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司马氏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64-0317a.png
曰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言君明则能
择臣臣良则能治事也又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
事堕哉言君亲细务则臣不尽力而事废坏也是故王
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苟能谨择公卿
牧伯而属任之则其馀不待择而精矣谨察公卿牧伯
之贤愚善恶而进退诛赏之则其馀不待进退诛赏而
治矣然则王者所择之人不为多所察之事不为烦此
治事之要也○按明良康哉之义范马二公之论至矣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64-0317b.png
蔡传不载故备录之○真氏曰帝之歌本为敕天命而
作君臣倡和乃无一语及天者脩人事所以敕天命也
后之人主宜深体焉○俞者纳皋陶所陈也管上率作
至堕哉一边意往钦哉者申巳所望也管上敕天至熙
哉一边意往钦哉通敕廷臣不专指皋陶○陈氏大猷
曰典谟之书皆以钦终之九成之韶敕天之歌非可以
二观也虞之韶不可得而闻帝之歌犹可得而咏韶虽
亡不亡者存焉学者宜深玩绎也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64-0317c.png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64-0317d.png
 
 
 
 
 
 
 
 尚书日记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