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x 页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行状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3H 页
性斋先生行状
先生讳传字而老号性斋。又号性庵。又号不倦堂。许氏出驾洛王子锡姓之后。至丽祖时有食采孔岩村者。孔岩是阳川属部。氏之籍阳始此。世有名公巨卿。我 昭敬王朝。有草堂先生晔。从花潭子闻道。长国子三十年。学者宗师之。判吏曹岳麓筬,东冈𡧰,上庠悯,郡事璧,求道庵钪,桑田演世其家。 赠吏判葛峰秉, 赠左赞成梧谷㫻, 赠右议政一川珩。于先生曾考祖考考也。议政公甫冠魁 殿试。立朝以直道忤党人。位不显。妣 赠贞敬夫人延安李氏。学生重泌女。莲峰先生基卨八世孙。李氏梦黄白二龙。感有身。以 庄孝王二十一年丁巳十二月二十九日卯时。举先生于抱川县西海龙山下木洞之第。年干月日。与草堂之生相符。吏判公心异之。才解语。以文字口授。授辄诵。疑必问。不解不已。一日从外王母丧所来。问外党人服素何也。曰有丧则去彩饰礼也。然则吾青衣红带。亦当去之。五岁受孝经。明年读小学。八岁学大学。九岁通周南召南。兼诵乾坤二卦。自是凡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3L 页
论孟史鉴经集诸书。辄贯会于心。十四从雪堂李公始习举子业。时议政公从仕入京。僦屋于药岘。与雪堂同闬也。三养斋赵公见而称赏曰异日必居人上。以其女妻之。十七觐慈仁衙。与弟俦读易于新林寺三年。县吏不识其面。及归请业于下庐黄先生之门。下庐尝学于安顺庵先生。私淑星湖之道。得陶山妙诠。隐居斗湖上。讲明性理。议政公以道义相许。乃命二子往学焉。下庐教人。必自彝伦日用始。先授东贤学则曰学者求道。必取近而详。近则习熟。习熟则顺。顺则其入也速。详则明。明则信。信则其从也易。学则者。下庐所裒辑东贤言行定例。如小学者也。继授李子粹语曰此星湖所删定退溪言行。如近思录者也。欲学朱子。先学退陶。孔孟之言。如王朝之法令。程朱之言。如严师之敕励。退陶之言。如慈父之训戒。吾有所受之也。先生因留门下。与内兄李公炳箕,沧洲李公祥奎同业。天人性命之说。无不沉潜有得。下庐喜曰吾道有托矣。日先生请教。下庐作日省图示之曰省閒言语则惟讲学论礼。必为之切实。省閒人客则惟就正会文。必为之亲敬。省閒思虑则惟存心养性。必为之内省。省閒文字则惟嘉言善行。必为之诵习。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4H 页
省閒事为则惟明道正谊。必为之笃行。是谓主一之敬。请益。作读书次第图示之曰圣贤存而道在圣贤。圣贤远而道在圣贤之书。人皆可读其书。可为其道。读者先须循序有常。反覆体验。默契乎中。书与我为一则近道矣。庚辰丁议政公忧。啜粥食素。不处煖突。毁瘠生病。大夫人泣而强之食。病已则辄复如初。襄事甫毕。祖母金氏卒。先生承重守制。以并有丧之礼。质于下庐。下庐引寒冈说以證轻包重特之义。时荐罹巨创。家计剥落。以青城略有薄田。谋归耕。大夫人叹曰尔先公不治生业。专意学问。且以尔兄弟托黄先生。今去百馀里。尔将为乡人而止。此不过闷吾饥寒。饥寒吾不怕。惟惧家声或坠。因居郭外弊庐。读礼书不懈。至丧服不能解惑。乃遍求汉以来。至我东前辈诸家说。愈见愈惑。并与注疏而舍之。但读丧服记本文三千遍无所得。更取玉藻深衣二篇。至三千读亦无得。于是参合而读之。又过三千遍。忽于中夜枕上。恍然若有悟。遂起而疾书之。名其篇曰法服。服既阕。与弟相泣以警省曰为父母致丧三年。谓之报生。三年免怀之义也。是何足报恩。志先人志。行先人行。终身无改。此所谓贻父母之令名也。又曰可不以第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4L 页
一等人自期。尧舜孔颜。于人亦类也。以大夫人命。复习举业。名其草稿曰三分志。取七分学道。三分业科之意也。赴庠试。华闻日噪。与赵晴蓑,李耕云,李南沙诸君子相资益。始议政公以业未成应举累家庭。又禁不得閒追逐。至是入场屋有交游。出谒父执长老。吊死问疾而已。乙酉作性斋记。记曰天下之患。未有甚于独有者。井地废而阡陌连则农困于独富。学教弛而荐选杂则士困于独贵。榷沽独利而商不出。器械独巧而工不通。独异端而儒道泯。独小人而君子沮。独私而灭公。独名而亡实。独文而乱质。甚者子遗亲而独。臣倍君而独。若是乎独有之患也。是性也人与人同。生与生俱。我仁而人仁。人亦我也。人义而我义。我亦人也。礼焉而均是人也。智焉而均是我也。丁亥下庐卒。与李济升,金舜光监丧事极其诚。兄弟俱加麻心丧。慨依仰失所。取朱子语类。尤加意曰道在斯矣。作下学箴。其略曰惟貌惟言。视听心思。日用之常。动静造次。形役所舛。气使则肆。舜蹠之几。间发利义。乃本修身。先诚其意。乃本存德。先敬其志。仍读性理大全,二程全书,十三经注疏,丘琼山大学衍义补,近思录,心经附注等书。日必晨起。盥漱整衣冠。谒家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5H 页
庙。退而危坐。对卷终晷。尝见水浒志西厢记。慨然曰邪诞之说。虽乍过眼。亦足以坏人心术。酷爱范氏心箴,伊川四勿箴,陈南塘夙兴夜寐箴。每昧爽一诵。以警主翁。临卧一诵。以告天君。辛卯以庠解赴南省见黜。 哲孝王元年乙未。捷增广东堂试。寻擢文科别试。权知承文副正字。明年丁内忧。毁几灭性。服阕叹曰禄不及养矣。绝外慕务向里。有照镜诗独夜诗以见志。庚子为当路者阴中。出丞麒麟。时西路大饥。虎又纵横。民皆设网而居。先生曰政之猛甚于虎。虎之害不足念。乃使民撤其网。虎患遂止。数月政成。流民还集。按使赵公斗淳考其课曰无麟有麟。明年春。冬至使把驿滋弊。先生执不从。遂弃官归。上使诬置重律。夺告身四等。壬寅叙用。拜 崇陵别检呈递。甲辰以登科十年。升付副司果。拜典籍持平。丙午拜正言。迁吏曹佐郎辞递。丁未以 宗庙祝史。不及致齐。理王府旋宥。拜持平。秋屋子为霖雨颓压。先生有诗曰床漏十年常蹙蹙。幕天今日便恢恢。赵相公寅永闻之。惊叹曰如此高尚之人。穷饿而死。 朝廷之羞也。时金公东键长铨曹。共议于 朝。拜咸平县监。县是海隅弊局。民俗顽蠢。政令不得施措。先生至。乃发令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5L 页
曰吾不欲以刑具治之。悉去箠楚。作一革鞭以待之。讼者至。先问其父母兄弟族戚有无。谕孝悌亲睦之道。或自悔而退。选境内学徒。讲习经史。月课旬题。春秋设行白场。文风大振。己酉弃官归。时按使家人为猬岛镇将。臭载漕船。图免其罪。按使屡示微意。先生不从。查以实。按使怒置中考。及归行橐萧然。惟朱子大全一部而已。金公兴根在兴阳谪中。以诗送之曰北阙民忧专责己。南州士望尽归躬。冬录弘文馆。 英孝王元年庚戌二月。拜校理兼如例。制进 宗庙社稷景慕宫永禧殿告由祝文。入侍 经幄。至诚开导。 上久居于外。失甘盘之学。故自易晓者先言之。日讲小学。以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等语敷奏。又因程子之言。论阮籍居丧无礼章曰旷荡浮虚。人纪不立。五胡乱华。盖阮籍之流致之耳。若使晋文听何曾之言。斥正其罪。博选崇礼之人。天岂不祚晋哉。三月复拜校理。进讲小学。当官处事章曰人君以至诚率三公。三公以至诚率六卿。六卿以至诚率百官。百官以至诚率万民则人各无自欺。天下皆化矣。又奏曰喜怒中节谓之和。当怒而不怒。虞舜不能服四罪。周武不能安天下。愿以中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6H 页
节之怒。怒小人之不诚者则中和之功可致矣。冬差实录厅记注官。壬子拜副修撰校理。进讲诗吉日篇。奏曰周之再兴。实本于王赋之复古。后世兵农分为二途。农无制产。兵皆游食。横敛无艺。虽值丰年。愁叹之声四起。诚可哀也。 上曰丰年何其然也。对曰田赋之外。又有还谷也身布也杂役也。凶年则或有停退。而丰年则并徵新旧。故民力竭乏。竟至离散也。 上曰如此民弊。儒臣亦知。而大臣不言何也。对曰大臣非不申饬。而在下者因循姑息。此在 殿下得人任法也。又讲小弁之诗曰有文王太姒之德则众妾化而诸子仁。有幽王褒女之惑则正耦废而长嫡逐。周之所以兴亡也。又讲都人士之诗曰孔门九容之训。程子四勿之箴。实是造端之功。复礼之本。此奚独人臣长民者之所观感哉。实有国之所当鉴戒也。癸丑升掌令。三入玉堂。 上讲诗皇皇者华篇。先生奏曰后世为官者。私意胜而公意沮。不能举职。虽遣御史。无益于治而反有害。愿 殿下益勉择贤之方。 上讲常棣诗。奏曰教莫大于孝悌。故称尧舜之道则孝弟而已。文王之德则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君陈之命曰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先王之治。皆以孝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6L 页
而推之。 上讲白华之诗。奏曰此虽嬖宠妾之事。推之君臣之道则亦有可以旁通者。盖菅茅之相须则明良之相须也。云露之下泽则君道之下泽也。桑薪之美者而烘于无釜之灶则贤人之沉于卑位也。宫钟之响者而鼓于不闻之地则下情之不通也。鹤清鹙浊而或饱于梁或饥于林则养小人而弃君子也。石之卑而履亦卑则臣之恶而君之累也。讲毕 上赐御笔龙字。先生再拜伏地进曰 殿下于燕閒之时。以笔法为工乎。程子之言曰作字时甚敬。非欲字好。即此是学。又曰一向好著。亦自丧志。作字而敬。不害为为学之要。而若好著则亦足为玩物丧志之归。不必以此致力。近日之久停 召对。臣未知何故也。帝王之学。与韦布不同。经纶之业。与章句有异。频接儒士。延访群彦。问以治乱得失。则 圣德日新。王业日隆矣。 上顾谓大臣曰儒臣之言。忠爱恳挚。予将召对矣。甲寅拜校理副校理。进讲舜典。仍奏曰礼者尊卑贵贱等级隆杀之秩然不可乱者也。所谓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而有国之不可一日无者。此舜所以急先修治也。今纪纲之弛。名分之紊。品式之乖。皆由礼典之不修也。又奏曰舜德为圣人。犹不能独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7H 页
治。洞开四方之门。收天下俊彦。为吾视听。近日则言责之官。无非噤乌,仗马。 殿下何由识外间是非哉。且凡事不振起则颓惰委靡。矧玆民功之重务乎。 殿下有大舜之姿而尚有逊于大舜奋发之工何哉。奋发者勇也。子思子曰知仁勇。天下之达道也。虽仁且智。苟无勇断则仁智亦无所施矣。愿 殿下于勇字益致力焉。进讲大禹谟。 上曰舍己从人。真是难事。对曰从人之本。在乎稽众。稽当世之众。不若并稽往古之众。欲稽往古。莫如历代之史。 上曰尚书乃治天下之经法。故期欲多读。无暇于他矣。对曰万几之暇。聪明有限。勿以章句费神。惟以得其心。为要领焉。又奏曰任贤勿贰之义。 殿下其体认乎。朱子以小人间之之义。释贰字。盖君子小人。每每相反。若使混处则毕竟君子为小人所陷。国受其败矣。又奏曰法令严则刑罚酷。刑罚酷则民惧死。民惧死则重身命而轻货贿。虽倾家破产。苟充酷吏之欲而图生则为之也。是以刑增一倍。民减一半。几何不民无孑遗而刑无所施乎。教化洽而刑罚措。圣王之治民也。 殿下有尧舜之姿。尧舜之位。尧舜之民。尧舜之域。而尧舜之泽。犹未洽于方内者。不行尧舜之政故也。欲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7L 页
行其政。莫若先求其心法。所谓心法。不过曰道心为主。人心听命也。因进讲五子之歌。敷陈治道十条曰。建中极以正朝廷。一道德以崇教化。来谏诤以广聪明。杜侥倖以镇奔竞。公荐选以登俊良。励廉耻以遏货贿。务节俭以抑奢侈。拣牧守以久任使。严考课以明黜陟。慎赦宥以惩怙纵。则纪纲不期立而自立。邦本不期固而自固矣。 上曰货贿者何谓也。对曰近来私情盛行。惟以请托为主。不读书而求科。不修行而求仕者。滔滔是也。 上曰为此者谁也。对曰 殿下以四方之视听为视听则自知之矣。 上曰不读书而求科者。果有之乎。对曰以今秋言之。应赴乡试者。预聚京中。旁穿蹊径。掌试者亦被讥谤。甚至有臭声矣。柄臣以此嗛之。时三司抉摘文字。攻曹西洲。先生直玉署。不参联劄而出。竟被论 启谪孟山。行至高阳拜持平。闻 命而还。乙卯以 景慕宫读金印官。升通政付副护军。丙辰拜右副承旨兼如例。庚申参知兵曹。升参议。壬戌三南民人。以守牧者聚敛贪虐。相继作乱。乱既戢。 上矜生民无辜。 亲策三政矫革之方。先生详言得失以对。继陈治道九条。曰民牧曰用人曰教民曰颁禄曰藏钱曰禁盗曰慎赦曰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8H 页
来谏曰典学。赵相斗淳见之叹曰王佐才也。近臣嫌其触犯直切之言不取。先是有灾异应 旨疏。其言曰䨓电之变。出于十月之交。冬行夏令。阴用阳事。皇天仁爱。匪怒伊教。 圣旨若曰恬嬉成习。贪墨肆行。纪纲日紊。奢侈日胜。赋役重矣。民生困矣。此与前冬䨓异之时求言之 教。同一辞旨。则 殿下于此数者之弊。知之久忧之深。非一朝始觉也。宜其救焚拯溺之术。见于政令施措之际。而未闻有一端提挈之举。则上之求言。终归于应文。下之进言。亦归于应文。未敢知上天亦有应文之灾异欤。夫天怒由于民怨。故圣王知民怨之所由生。以敬天怒。 殿下深居九重。闾里愁痛。𤱶亩疾苦。道路流离颠连之状。有未及深知。故有此玩愒而莫知振作欤。 圣上元年甲子。以右副承旨入侍 经筵。进讲孝经。因奏曰子于父以亲爱为主。亲爱者仁也。臣于君以严敬为主。严敬者义也。 上冲年始学。故先陈字义。冀其易晓。音读甚亮。句解甚晰。 大王大妣垂帘听之。嘉叹曰真冲子之师也。寻拜金海府使。其治如咸平。尊问耆老给米肉。期月治声大振。六月课以政才三月。化已一境。为一省最。秋率诸生诣校宫。行乡饮酒礼。远方学者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8L 页
多会。修乡约五纲揭校壁。一曰敦叙彝伦。二曰勉励事业。三曰和睦邻里。四曰规戒过失。五曰畏惧刑法。每月朝。乡长老集众读之。善者劝之。不善者惩之。甚者罚之。尤无良者。告官治之。作居官十箴揭政堂。每朔望。与诸生讲学于明伦堂。冬以治最 闻。赐厩马一疋。乙丑复行乡饮礼。开公馀堂。以待学者。至是负笈请业者以百数。使处于堂。随才劝课。秋与诸生讲学于涵虚亭。十月以笺文员入京。乞递本职。 朝廷不许。及还府民有铸碑志善政者。先生闻之。覈首事人。曳入府庭破碎之。丙寅元朝。大书示掾厅曰我有一段公心。神可质也。尔无半点私意。天谁欺乎。因作文申谕民人。略曰凡我士庶。其各孝于父母。友于兄弟。睦乃亲戚。恤乃邻保。农工商贾。各修其职。谨身节用。仰事俯育。暇日饬身。笃行忠信。则可以安生乐业。可以行己立名。可以需世利用矣。二月讲诸生于山海亭。四月以官閒无事。请暇于巡使。遍谒道内祠院。所到辄与诸生讲业。至新安。遌郑进庵墧。入东都访李定轩钟祥。过鹫山游合江亭。有龙华同舟录。又以治最闻。 赐表里一袭。以 玺书谕之。略曰自尔莅府。士有得师之誉。今见考课。民切愿借之诚。蜀郡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9H 页
文翁。颍川之寇恂。尔惟其人。三政对策。知有所蓄蕴。百里为治。亦可以展布。瓜还 特升嘉善。时洋贼犯江都。先生上疏辞秩曰今外夷陵侵。一国空虚。 宗社安危。所系甚切。此实任贤择才之时。臣何敢偃然冒当乎。十月拜同义禁兼副总管。寻拜京兆左尹。递付护军。丁卯拜刑曹参判。八月就理 王府。直指使诬先生在官。以伪学聚浮浪之徒。函席翻成场市。至以束脩为苞苴。有若执赃之状。岭乡儒士讼冤于政府得伸。明年拜同义禁。先生陈疏自列曰臣自遭罹以来。跼高蹐厚。数殃讼愆之不暇。今何可以无垢可洗。无瘢可索。有若争讼辨析哉。臣苟为蹻蹠之行。蹻蹠而已。饕餮之事。饕餮而已。以万不近宿儒之名。千不当经济之术目之。而及其转语则傀儡之穿窬之。臣身污蔑。固不足恤。而半岭自好之士。缘臣而被浮浪之名。宁不慨惜哉。峤以南邹鲁之乡。重厚多君子之风。臣平日所向𨓏者。而士亦闻风而至。遂于簿牒之暇。与之讲论刮劘而已。岂意束脩反为苞苴之资。函席翻成场市之闹。有同儒名而墨行也哉。臣何敢以簪履之见收。为抗颜周行。扬扬随诸大夫之后哉。己巳拜同经筵兵曹参判。入侍 经筵。 上讲孟子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69L 页
不动心章。先生奏曰圣人之言。自有本末纲条。心者本也纲也。气者末也条也。学问之道。先审其本与纲。则其末其条。随举矣。庚午拜吏曹参判。三拜同 经筵。进讲孟子。 上讲存心章。奏曰心者一身之主宰。万化之根本。存心之道。仁与礼。仁者四德之元而爱其用也。礼者天人之仪文而敬其主也。故君子造次颠沛。非仁不居。视听言动。非礼勿行。二帝三王之道。存此心而已。 殿下昨年夏。讲不动心章。今日讲存心章。昨夏至今几至一周。 圣学宜臻缉熙光明之域。而犹有未尽善处。窃恐 殿下存心之工。有所未尽也。念哉懋哉。 上讲号泣旻天章。奏曰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即此章之大义。父慈子孝。人道之本然也。圣人之学。贵在推广。 上讲百里奚章。奏曰尧舍己从人。舜明四目达四聪。禹拜昌言。汤从谏不咈。文王不谏亦入。盖圣人以天下之视听为视听也。 上曰直言常人所厌闻。而圣人则不然。对曰盖言之逆者忠直之臣也。逊者谄谀之人也。愿 殿下广开言路。务尽容受之道。 上讲求放心章。奏曰心本在内而统性情。为一身之主。万化之原者也。圣人性之故纯是道心。馀则操则存舍则亡。孟子特以求放心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0H 页
为学问之要。而求心之要则又专主于敬。 上讲尽心章。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者。真贤人也。今亦有之乎。对曰古人以道自重。不轻以失身。世可以行道则出。今虽不如古昔盛时。山野岩林之间。岂无其人。致敬尽礼。诚心以待之则贤者至矣。 上讲柳下惠章。问掘井不及泉之义。对曰半涂而废。靡事不然。为学而未至于孔子。为治而未至于尧舜是也。上曰人君严威则臣下何以尽言乎。对曰䨓霆之下。靡不摧折。虽有逆耳之言。和颜色受之然后。可以开不讳之门也。辛未连入 经筵。进讲中庸。 上问道与仁。宜无异义。而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有若分言者何也。对曰道即理也。理即性也。性中有四德。而仁为四德之元。修其仁则四德备矣。道言其纲。仁为其目。实非二致也。 上曰得人然后可以为政。若不修身以道。虽有其人。一辥居州独如宋王何。对曰下文尊贤二字。实得人之要道也。虽生知之圣。及其至也。亦有所不知焉。所以圣人皆有师友。 上问自诚明自明诚之义。对曰自诚明者。由诚实之理而明无不照也。自明诚者。由明其善而后。乃可合于诚实之理也。盖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而理之纯一不贰者也。癸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0L 页
酉正月。拜都总管。升资宪。付大护军。俄拜汉城判尹入耆社。三月知 经筵事。四月知义禁府事。五月入侍 经筵。进讲诗小弁篇。 上曰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为人君者。不可易其言。此人主之鉴戒也。对曰左右前后。无非正人。而贤士大夫。日与之相接。讨论治乱。辨别忠邪则小人自除矣。 上讲大东篇。问井田兴废。对曰后世君臣。无有如三代之君臣。故因循秦俗。不能改也。又问颁禄之不敷何也。对曰不用于当用之处。而有宫室衣服舆马之侈汰。则赋役日加而颁禄犹不足也。 上曰讲官之言是也。六月知春秋馆事。入侍 经筵。进讲诗瞻彼洛矣篇。 上曰文为质武为用。治国之要也。对曰并用为长久之术。而文为本武为末也。 上曰文教固以礼为主。凡百事为。何可舍礼而行乎。对曰礼者理也。天下万事。无适而非理也。 上曰讲官年今几何。对曰犬马之齿。七十七岁。 上曰筋力如是强健。勿以劳辞。频登讲筵。对曰臣本愚鲁。且无学术。虽少壮之年。犹惧不堪。况今昏耄之时乎。 上曰讲官学问。予已闻知。老而不倦。手不释卷。对曰臣实无其实而 恩谕及此。惶陨感激。罔知所措。 上曰无其实而岂有此闻望乎。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1H 页
闰六月。复拜判尹。寻迁刑曹判书。七月同知成均馆事。九月入侍 经筵。进讲诗青蝇篇。 上曰君子以诚心导小人。而小人则必陷害君子。心脏可恶。对曰殿下辨别君子小人。若是严明。 宗社生民之福也。上曰小人私欲交蔽。忌嫉有德之人。必谗乃已。对曰君子在朝则小人退。小人在朝则君子退。然君子难进而易退。小人贪进而无餍。圣明在上。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则孔壬无足畏也。 上曰酒之为物悦口。故其害至于祸人家国。可不戒哉。以大禹之圣。明知其害之深。故恶旨酒也。对曰古人谓恶旨酒之功。大于平水土。 上讲隰桑篇。奏曰缁衣之好贤亦此类。 殿下爱君子如此诗。用人之际。必择君子以为辅佐。则三代之治可致矣。 上曰讲官之言甚善。讲官之文章人皆知之。而每于入对。详说文义。理明而易晓。心甚豁然。此博学之致也。君子必荐君子。小人必荐小人。君子之荐小人。小人之荐君子。理之必无者也。对曰 殿下深居九重。虽有君子。山野疏逖之人。未易登 闻。必也左右辅弼之臣。先用君子。使之荐进。又开推让之法。使任官辞职者。勿为空言谦逊。必指名推让于某人。如舜典九官之相让。则元凯之伦。列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1L 页
于庶位矣。问敬德之义。对曰敬者德之舆也。主一无适。成始成终者。敬而已。 上曰卿所奏对。详明易辨。每见卿登筵。予心充然。又曰诚敬二字。是修德之本。非诚无以敬。非敬无以诚。予之以诚轩为号者。用寓警省之意。守之则难。是所慥慥也。对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而 殿下既知之。又行之。书诸轩楣。常目在之。以是自勉。钦诵万万。臣每自 筵席而退则老少侪友在家待之。必问 圣学何如。今日则 筵教尤为高明。谨当出而宣布矣。 上曰以卿文学。未经文任。予意常有所在。 特授弘文馆提学。兼差日讲官。先生伏地奏曰未有丝毫之报。而有此旷世之眷。不敢当之任。即欲钻地以入也。 上曰何为过谦也。特差讲官者。欲常常见卿也。寻拜知经筵艺文提学。秋门人购工写真。作帧奉于家。先生题其帧曰形不可寿寿有限。像或可寿寿无益。可寿而寿。在形与像之外。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十月有儒生刑配事。乞免刑判。甲戌制进 诚轩箴。三月知义禁府事。四月入侍重熙堂。 上讲文王有声篇。奏曰帝王之学。与俗士有异。不必字字记诵。只宜领会一篇宗旨之有益于治道者。清燕之暇。或览史策。频接筵臣。使之讲讨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2H 页
而垂听焉。则大有所补于广聪之道矣。诗经始讲。今已经年。尚未讫工。一曝十寒。圣人有戒。请自今孜孜致勤。无所间断。 上曰其间有事。未即开讲。今既为始。当不间断矣。仍问曰讲官近读何书。对曰昏耄不能读。 上曰必有所读。读能记忆否。对曰或有所披阅。掩卷辄忘。今日能记者。皆二十前所读之效也。愿殿下迨此春秋鼎盛之时。益勉进修之工。 上曰近亦有著述乎。年虽老。蕴抱赡富。必当沛然有裕矣。五月入侍 经筵。进讲诗生民篇。 上曰祭礼今皆从古否。五礼仪或有不遵者何也。对曰三代之礼。相因而有所损益者。古今异宜故也。木豆瓦登。尚质之义。故后世非无金铜之器。而如今大飨必用笾豆者。即爱礼存羊之义也。又进讲假乐篇。 上曰欲法尧舜。当法祖宗。果嘉言也。对曰(缺) 列圣朝有经国大典及通编五礼仪等书。今多废而不行者。民人皆颙望于今日矣。 上曰民人所望者何事。对曰最急之务则今我民无恒产而豪富兼并。故所谓农者。皆豪富之佃客也。一遇饥岁则颠于沟壑矣。 上曰我国地形不便。井地不可行乎。对曰纵不能一一画井。苟能因地量度。折长补短。准古百亩之数。均分于民而定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2L 页
为什一之税则井法在其中矣。 上曰改量则隐结之弊可革也。承旨赵熙一进曰我国则井田惟在平壤。此箕子遗制也。 上曰讲官见之乎。对曰臣九代祖吏判臣筬。有箕田图说。故略知其制。画以四区。两两相比。非如周制之百亩。然什一之税则助彻一也。命进箕田图说观其制。十一月入 侍熙政堂。讲诗经。 上曰天不可不敬。敬天之渝则如近日冬䨓之变。尤敢不警省哉。对曰时气失节。阴用阳事。变之大者。上天仁爱。戒告灾异。人主正当恐惧修省。勿以空言文具视之。而以实心行实政。然后方可为敬天之实矣。 上曰讲官之言善矣。予欲务实也。奏曰 圣教至此。 宗社生民之福也。 殿下虽欲务实。左右前后无正人则群臣贤否。小民疾苦。何由得闻。小人则诡随夸毗。以邪为贤。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姑以悦人主之心也。讲讫 上问讲官家尚在新门外耶。对曰今秋徙居崇礼门内。水阁桥之北矣。曰距阙稍近矣。又曰手不释卷。眼精不耗耶。对曰非眼镜则不辨黑白。故莫严之前。承命著之。 上曰自今勿复待 命。依例著镜。一日 下询曰讲官之子。年今几何。名则何字。人品何如。讲官教之。又善为学耶。对曰名𨙒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3H 页
年五十一。为人愚鲁质实而已。文学无足称也。 特命拜 穆陵寝郎。 上讲烝民篇。奏曰首章称其德。德之本。彝伦为重。彝伦之重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最大。时内官抱元子至。 上曰讲官抚视之。先生举手抚天庭耳轮两手曰克岐克嶷。臣民之庆。 上见先生官服粗弊。命赐䌷缎五疋曰。制以服之。频频登对。又 赐内馔。命司谒监食入告。乙亥作不倦堂记。其言曰倦者万事之所由废也。倦一日则有一日之废。倦一时则有一时之废。不可小忽也。愚也鲁。聪明不及人。读书不百遍不能诵。作文不数日不成篇。是以自少鸡鸣而寤。夜以继日。非圣贤经籍。不接于目。非圣贤事业。不留于心。然而至白首无所成名者。犹有小忽于倦怠之戒也。心尝兢惕。年至耄耋。遭逢明时。猥厕 经筵。尝于 侍讲之日。 上教若曰老而不倦。手不释卷。特书不倦二字于堂之颜。以为毕生之警。十二月入侍修政堂。进讲诗駉,有駜二篇。 上问思无邪之义。对曰思无邪者。情性之正而无一毫偏颇之谓也。舜禹相授之心法则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箕子之告武王曰无党无偏。王道荡荡。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戴记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3L 页
照。王者奉三无私。此皆思无邪之道也。 殿下体念焉则正心正百官正万民之效。不难致矣。 上屡于筵中教曰。予之今日需用。许讲官之力也。又曰许某文章当朝第一。穷经专一。都绝外骛。非馀人可比也。丙子升正宪。孙男秤一日从容言曰寿至八耋。爵至正宪。告老而退处山野。不亦善乎。先生笑曰尔不知致仕之本意也。古之致仕者。官大任重。如周之召公。汉之孔光是也。我非大耋。我无重任。且不拟政目已有年矣。其无更进。通朝所知。虽不致仕。犹致仕也。今若卒然乞骸。人必议之曰彼要得奉朝贺三字名也。二月知 经筵事。戊寅上疏请驾洛王陵崇报蒙 允。又上疏进哲命篇宗尧录二部书。 上嘉纳之。叹赏曰可作教导学问之要览。辛巳二月。子𨙒出监阳智县。先生戒之曰事君如事亲。养民如养子。四月知中枢府事。十一月 特拜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疏辞不 允。十二月再上疏乞递蒙 允。壬午子𨙒移监果川县。县距京三十里。 朝廷以先生便养有是命。俸馀至则辄却之曰慎毋以非义贻父忧。七月赁屋于果川之清溪山下麦溪崔氏庄。副胤子志也。癸未三月拜判尹。夏留从子运冶洞第。时士趋日非。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4H 页
运坚守旧志。闭门读书。先生奇之来留焉。九月卜冷泉庄。十一月改葬议政公。甲申拜艺文提学,弘文提学,知中枢。五月制进北洋礼部两衙门咨稿。时中朝以防务紧剧。檄吴军门长庆驻防金州。未几朱先民,黄仕林,方正祥皆移兵撤垒而去。惟袁中书世凯,吴统领兆有,张总兵光前三营仍留会办。十月玉均,泳孝等。与(二字缺)通作乱犯阙。制进北京礼部咨。具变乱缘由。乙酉制进陈奏文。时兴宣大院君入中国。四年未还。 上遣使乞还。三月 命官春到记考试。自是屡当试役。不以为劳。神气清健。 上顾谓廷臣曰人瑞也。辄 赐馔品。八月 特除判义禁升崇政。丙戌升崇禄。寻又 特旨教曰寿至耄耋。事甚稀贵。合有示意。升辅国兼判义禁。三月 上特换胤子𨙒安山郡守。以便养老。先生往从之。诣瞻星里。为文祭星湖墓。文略曰某自少游下庐黄先生之门。下庐言必称先生之道德文章。因出示先生所著书礼说僿说疾书四七新编藿忧录文集等百馀编。奥旨秘诀。非俗士可窥测。某年至九十而悦之乐之。仰之钻之。末由庶几焉。天未欲丧斯文。或者加我数年。使之卒业否乎。因与邑中士子。啸咏山水间。一月而还。有小哉东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4L 页
土三千里。已矣吾生九十年之句。五月览渊鉴类函二百卷。六月二十二日。始有泄利之證。渐至沉㞃。犹不废研墨。不拣昼夜。子侄门人交谏。先生笑曰岂有看书添祟而死者乎。悉副人家请撰文字。八月拜判敦宁。九月十五日。使子侄替奠先夫人讳辰。自是不许数进药糜曰老则死。理也何忧。但未全却者。慰汝辈心也。因命之曰丧与易宁戚。又曰在诚不在丰。吾之初终葬祭。必以精略为主。语门生曰吾平生尊慕星湖。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丧祭参用星湖礼可也。二十二日。招诸生设酌。论古今讲礼疑如平常。仍语曰与君辈交欢久矣。吾病至此。安知此酌不为大别乎。二十三日辰时。易箦于不倦堂。门人李命九,卢相旭掌丧礼。讣闻 上命停朝市三日。吊赙如例。十一月初八日。葬于果川县瑞草里负亥之原。搢绅章甫以礼送之。丁亥 朝廷赐谥文宪。配 赠贞敬夫人汉阳赵氏。县监观基女。龙洲先生絅五世孙也。先先生三十四年壬子卒。先生撰遗迹。初葬广州彦洲里先茔。至是迁祔先生墓左。无育取族人堡子𨙒为嗣郡守。郡守有一子秤。年少好学。有继述之望。丁母忧过毁伤孝。举一子幼。呜呼。吾道之东久矣。圃冶殁。江湖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5H 页
氏倡明之。佔毕起。文敬,文献承袭之。文正,文元私淑之。中古有退陶子出。继往开来之功实大焉。文穆之门。有许文正。统其学以诏后。星湖,顺庵,下庐氏盖以是相授。而今之学者。尚有以知其绪则实先生以之也。先生之言曰为学须要立志。本既立矣。加穷理讲学之工。存养省察之力。无须臾间断。敬以贯之则夫子之发愤忘食。颜子之欲罢不能。曾子之死而后已。皆是也。又曰惟天生民有欲。欲者有我之私也。欲一动而情既炽则惟口耳目四肢百体。交攻是心。危者愈危。微者愈微。五性荡而天理或几乎熄矣。故吾夫子告颜氏曰克己。问克己之目则又告之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也者理也。理也者善之极处。于事物细大。无所不在也。又曰吾之心。即天地之心。而天地之心。一个诚而已。中庸所言行之者一是也。一则恒恒则久久则天。天与我无间然后。可以成变化也。又曰心统性情。性情之正不正。在此心之存不存。主一无适。涵养省察。自彊不息。然后可以存得此心。又曰诚者纯乎天理之实也。敬者主一之谓也。一者诚之谓也。诚则无不敬。未至于诚则敬然后诚矣。敬则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又曰太和者。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5L 页
圣人之全体也。中和者。圣人之极功也。仁以行之则天地和而群生皆乐也。礼以节之则神人和而万邦咸宁也。父慈子孝。兄弟既翕。一家之和也。面粹背盎。天君泰然。一身之和也。又曰心者百体之天君也。万化之主宰也。其体则虚灵也。其用则知觉也。统于中者性情也。发于外者思虑也。精一执中而危者安微者著也。出入无时而操则存舍则亡也。诚意以正之。毋自欺也。寡欲以养之。勿交蔽也。又曰人莫不有是心。心有力则百体从而万事理。心无力则百体不从而万事不理。农而不力则稼穑痒矣。工而不力则器皿窳矣。商而不力则财匮乏矣。彼农工商贾之成败利害。犹系乎此心之力不力。况士之为士。修其身。推之家国。将自任以平均天下者乎。无心力而能正其心者未之有也。盖先生之学。于是乎体段已具。而发之文辞述作之间者。皆足以准一世而惠来人者也。修六纪而明亲亲之义。行三加而勉成人之德。正男女之位而重人伦之始。易戚得其宜而送死无憾。追养继孝而尽如在之诚。方丧三年而终臣子之道。合古今而择之精。参异同而说之详。一言而为四方式。一字而为千载绳。则士仪之所以成。而撮其大纲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6H 页
举之。便其考据而修之则节要之又踵成也。六经之治。同归乎道。而道之全体大用。莫不备于书。其次大学也。书记圣人修齐治平之术。而其本则在乎德。其要则在乎敬。其理则出乎天。其功化则极乎民。大学之曰明德曰新民曰天之明命曰缉熙敬止。无不从四代书来。而尧典乃其宗也。凡天民敬德之图。心性之图。先儒之说。提挈而表章之。汇类而蒐辑之则宗尧录之所以成也。辑三代以来世子之礼及(缺) 列圣朝教胄之典。成先人未毕之书则哲命篇是也。先王之道。均田而养民为先务。养而无教则禽兽也。教民次之。养与教待贤而立。故官人次之。礼乐王道之成。故以终之则受廛录是也。述家世遵用之礼。参酌以合时宜则有家仪之编。正音义之伪谬。辨点画之舛错。分类立韵。胪列群书则有家训之著。考 国朝以来军政之沿革。参以己意而务尽矫救之策则曰夏官志也。教小儿当于其能言之始。遇物辄问。文字以形容之。四千五百四十字之散之各有字义。合之自成文理则曰初学文也。始自日用常行之近。以至古今人嘉言善行易入而易晓者。书诸简以教童子则曰入学门也。天地辨则明体圆形圆之理而斥永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6L 页
静不动之说者也。灾异说则痛天变不足畏之语而惩俗士傅会之过者也。象纬考则究历法星野仪图之妙者也。发前未发。折百家衷则群书释其疑。随叩随应。务合仪则则礼说辨其疑。道之所存。理之所发。心迹之所到。耳目之所及。俱收而并蓄之则庸语所以集其成也。斥异端则曰抑洪水驱猛兽距杨墨。其功不相下。彼不拔一毛者。似义而实贼义。爱无差等者似仁而实贼仁。又曰佛之祸天下久矣。举夷狄之法。加之先王之教之上。不知君臣之道父子之伦。荒虚妖诞。迷人以倚伏。罗丽之世。言之污口。又曰所谓邪术。万历间流入中国。转到东方。或因其高明而迷惑者有之。其书遂为邦禁。其灭伦乱常之习。非杨而甚于杨。非墨而甚于墨。非老佛而甚于老佛。骎骎然迷人。其徒寔繁。至于丙寅。邀来寇舶。吓胁 朝廷而极矣。一种和议。虽大官巨族。不能无胥动浮言。则其违禽兽间不一发耳。惟我兴宣大院君辅幼主扶国脉。确然用乾刚之义。断之若斩钉截铁。榜之曰主和卖国。布告八方。俾尽扶正斥邪之道。又曰邪诞妖妄之说。日甚月盛。去五伦绝三纲。惟惑于堂狱之谎诡。犯刑宪如赴乐地。非但祸人家国。其将胥而为禽兽。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7H 页
余用是忧。不觉发于言而形于色。尝在金官也。府有柳宝鉴者。浸染邪术。见捕不肯服。惟愿就死升天堂。先生乃以彝伦之常。圣贤之道。反覆诱谕。于是有若翻然改悟。泣乞生还业农。先生慨然曰始虽迷惑。终幸革心则火其书人其人。不害为开其自新之路也。报按使请释之。教化之能化妖孽。固如是矣。内行之备则事亲竭力。不以贫窭而失其养。尝曰不敬何以别乎。凡起居饮食疾病。左右致养。未或有怠慢之色。大夫人之寝疾也。医言二万钱用药可疗。计无所出。乃恳求药肆。有洪致和者制珍剂二百贴。以付从者曰公孝子也。非有望于后日也。先生后在麟邮欲备偿。因事径归。橐无存。邮吏金学济者知其故。出其私赀纳左契。至孝之感人多类此。以父不享年。母又不及禄养。为终身痛。语到辄泫然涕下。遇丧馀哀如袒括初。癃病犹不废奠献。生朝不设酌。悲痛尤倍。友于弟。食不贰卓。寝不贰被。同居三十四年如一日。悼其求道未卒业。嗣其子教督如己出。勉继其父志。有庶妹远居百里。而尺布斗粟。必与之共。推以及于宗族知旧之贫穷者亦如之。幼者教育之。长者婚娶之。病者刀圭之。死者窀穸之。最窭乏者或分田户以给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7L 页
移俸廪以资之。薄于自养。衣不重袭。食不重肉。居无重茵。出无徒御。所居惟弊砚匣破书几数件在傍。其馀古圣人贤人之书。贮积左右而已。晨兴必执卷。终日不释手。夕则燃烛对案。夜复倚枕口诵。诵或误一字一句。手挑火审考后已。人或有一事一疑之询。虽中夜搜阅可据以答之。平生以读书求古为能事。训迪后学为己任。于名利泊如也。释褐五十二年。立朝不满百日。处京辇九十年。足迹不到声利之门。而西城弊户里。朝朝暮暮矻矻与之相乐者。皆穷乡韦布之列也。相稷十岁随先人后。始谒于公馀堂。后九年癸酉。从家兄趋拜白门之第。自是十四年间。出入不倦堂。抱笈受读。殆无阙岁。恩爱之隆。有同骨肉。是以蒙诱掖甚至。先生尝戒之曰士不可以不知礼。又曰诗易丧志。志学者慎之。又曰读书务求大旨。然后可究其微奥。求微而遗大。非所以为学。又曰吾之师在吾之心。心之防范。即在乎圣贤之书。问省身之要则曰视思明则开物欲之蔽。听思聪则声入心通。道积于躬。貌思恭则远㬥厉而无怠慢。色思温则婉容可以事亲。和气可以接人。言思忠则诐辞诞说不出于口。事思敬则安于义。疑思问则解其惑。忿思难则可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8H 页
以制气之发。见得思义则可以窒其欲。问为学次第则曰大学士希贤。中庸贤希圣。易圣希天。明德率性而后变易而成道。相稷不敏。不能事斯语。顾何以明先生之道也。呜呼。先生长身洪音。圆颜竦肩。星眼岳耳。性高而不厉。气和而不流。辞婉而直。色庄而温。清而不激。介而不矫。恢恢乎其中。休休乎其外。从容乎礼法之场。优游乎仁义之域。验之于心。体之于身。以求至乎大中至正之道。而威仪容止之间。事物应接之际。无不各得其理。儒风丧而复振。正路湮而复开。古礼废而复行。邪说作而复熄。 国家倚以为重。多士依以为归。天所以降先生于东土者。其必有意于扶世道淑人心兴斯文而眷眷者也。先生之道。广大高明。有非末学所敢与知。而其源委之正。造诣之妙。则读性斋记下学箴不倦堂记祭星湖文数篇。可以测其万一。而其始终羽翼之功。嘉惠后学之效则士仪一书尤大焉。昔河滨翁有言曰退溪以德造。星湖以知造。先生之德之纯知之明。无愧为二贤后范。而世或有尚论如河滨者复起。必曰先生之道。以礼造云矣。先生所著凡二百十九卷。士仪宗尧哲命等四十三𢎥。既梓布中外。其馀藏于家。先生之道。固已灿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578L 页
然明于世矣。奚待浅言者摸写哉。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