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x 页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记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6H 页
仙桃山圣母祠重修记
古昔神明之君。其生异于众。华胥感巨人迹。有娇之娇感神龙。附宝感电。嫘祖感星。昌仆感月。新罗圣母婆苏氏之孕。其此类乎。噫上天一视中外。夫既降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而为中国制治之首圣矣。曷不怜东方生民之无所依庇乎。乃命婆苏学仙泛海。宅于仙桃。卵于萝井。光彩生动。鸟兽率舞。六村之长始有君。三韩之土统为一。倡明檀箕之教。启发丽鲜之治。庙食二千年。垂裕不亿丽。圣母之泽。庶几匹美于五帝之妣也。新罗旧都有崇德殿。自殿而望之。𡷏𡷏然镇于西者仙桃山也。州之妇幼往往说杨山五云龙嘶仙跪及东川奉浴等状。历历如昨睹。圣母之迹弥久而弥新矣。仙桃之顶旧有祠。 纯庙壬辰。后裔参奉圭东之赫重新之。今为风雨摧圮。前寝郎基汶以为其九世祖讳彦秀值壬辰。奉殿牌避镝于仙桃。圣母圣子之灵若相感应于颠沛之际。而七日玄云尚有馀彩。母庙缉治吾任也。乃独为劳。时斋郎瓒培贻书其宗人泰镇曰文献录垂成。祠亦收功。盍受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6L 页
记以列录中乎。盖泰镇君方与相稷栖留。欲令相稷识祠役颠末也。相稷不获辞。或有言曰于古有母庙否。余应之曰诸帝母庙欠考。然今直隶省保定府望道县城东有尧母庙。北郭有帝尧庙。十四月之娠一瓢之胞。其事虽异。两庙密迩则相侔。况殷周之庙。契与弃受享。吞卵之简狄践迹之姜嫄。忍独不祀。或又以称圣为疑。余曰三国史有之。金富轼入中国谒吏部。吏部视一画簇曰罗祖圣母真貌也。复有赞之者曰仙桃圣母。娠贤肇邦。有不可以改其称也。因敛衽嗟叹曰有是哉。罗之兴也。自出之异。制治之盛。实与上世帝王相符。东方人之尚能守上世帝王遗教者。罗祖之赐也。以是推之。是祠也不但曰朴氏之所崇奉也。邦之人宜共与尊敬也欤。
息城君东溪李公影堂记
执徐之役。苟不能遏截见乃梁。无以保两湖也。无两湖。京都危矣。息城君东溪李公时以万户。劝元原城使合李忠武。每战辄胜。遂成大功。盖不有公之一言。原城不能守死封内。忠武未必踰封疆而来援也。论公之功。使两帅合从。为临敌第一著也。况一战而烧五十艘于玉浦。再战而烧十馀艘于永登。三战而破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7H 页
楼船于泗川。四战而镇海之铁索掣船。五战六战七战八战而见乃梁之波涛为赤。安骨浦之卅艘见破。彼不敢出寨于加德,釜山之间。而公未尝不在前列。竟与引船先走之奇孝谨同其功第。时论惜之。然以清正强劲惮公甚。必曰右道名将。读史者自当揣之矣。公生三世武臣之家。犹以儒术为己任。始从寒冈先生力学得乡誉。二十四岁投笔擢武第。再明年丁亥除宣传。己丑出为玉浦万户。时西厓柳先生判兵曹。用材兼文武可堪大任者。公在其选也。癸巳拜熊川县监。忠武方为统制使。欲举以自代。乙未升通政。丙申拜右水使。丁酉承 朝命。与权花山应铢战守永川。戊戌汉阴李相公为体察使。辟致幕下。称南道主人。寻复右水使。甲辰录勋。乙巳拜副总管,捕盗大将,备边司堂上,统制使。丁未为南兵使。任陆军大将以防胡。秩满拜忠清水使病未赴。庚戌卒。四十九岁。讣闻 赠兵曹判书。遣官致侑。以礼葬之。公有肖像。妥道州之尚忠祠。祠毁别为影堂。傍裔奉守而祭之。己未以旧绡漫漶改摹。辛酉旁裔通政仁浩氏议宗族曰一堂两真。有欠尊敬之义。建祠宇于黑石里。奉妥旧本。以三九月中丁奠菜。乡之襟绅骏奔焉。噫公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7L 页
之名铭之彝器。公之迹载之汗竹。相稷尝高景之。所未接者符彩威仪之盛也。乃玆受非分之属。忘滥把毫。孤立介守之像。如在目中。誓天效死之志。如承辟咡。尝闻听公而原城不败。公左而原城遂败。以今日新祠之妥。而卜世道之有或重新也。
慕先斋记
密之慕鲁谷。曹氏之庄。而其上皋如而成列者。曹氏五世衣履之藏也。故处士农窝讳希元。自慕鲁移中里。农窝之孙槐窝讳镇彦又移槐津。至槐窝之孙参奉翰钟。定栖于江西之安阴地。相距二百馀里。乃惕然曰中与槐皆迩于鲁。故每岁祭具馔。载熟而行。今属之冢人而供之。诚有所不能尽者。遂抟埴理材。筑斋庐于鲁。三阅月而工告讫。堂若序足以容奉礼。净室足以容齐宿。床席有其藏。典守有其所。扁之曰慕先斋。问记于相稷。噫曹氏之卜密州已十馀世。聚远先生孝友问学之实闾而 旌。邱而有江东之筑祠焉而多士尸祝。笑庵公德行著州里。相稷俱高景焉。而在下则吾所以奉陪而徵随者。自君曾考至君之孙凡六世。敬谨敦厚之风。无不模范乎聚爷笑翁。则吾已服其善于慕先。玆又见扁于斋者。吾有以知君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8H 页
之所以为齐而所以望于来人者也。所为齐者凡十一位。在君为六世五世高曾及祖妣及伯高祖考妣。皆儒家之典型。闺壸之懿则。君所以为慕者必不衰也。矧君祖妣成孺人。于相稷为从母。他日登临。亦将同其慕也。遂忘拙而记之。
敬慕堂记
元顺帝至正壬辰。命宗室魏王之女鲁国大长公主下嫁于高丽忠定王。母弟使亲迎于北庭仍即位。是为恭悯王。与之同还。复命三重大匡辅国金紫光禄大夫佥议政丞杨起辅理东国。即忠宪公岩谷先生也。王爰立作相。逮大明太祖受命。先生入朝。禀陈东国四大贡之弊蒙蠲减。东民至今诵之。先生有真像奉妥于嘉禾县墨山之修證祠。士林祀事之。禾先生食邑而姓孙所住也。尼城,分沙又奉影堂。亦从姓孙尊祖之意。祀仪遵修證焉。夏山诸裔相与议曰自先祖视之。禾尼沙夏均也。夏独阙祖享可乎。遂敬摹尼影而妥之。与乡士共其事。敬慕堂其斋舍也。门长老遣钟八君属相稷记其颠趾。相稷窃惟之。东民之育童女获骑乘。有馀茧有馀枲。先生之赐也。虽家祀之。犹不足以酬其恩。况气脉之遗报本之义乎。生绡净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8L 页
完。暗动清白之风。衿怀坦然。如闻存养之法。昕夕瞻依。听于无声者。乃元凯之治。皋夔之道。语孟之旨也。生五百年之后而殆若亲承训辞。宁有一毫非辟之私萌于胸肚哉。且以多士言之。忆先生斥异端崇儒道之迹。而心有所模范焉。则亦有以自立于衰世矣。先生之祀。不可不谨也。先生享九十二春秋。而在中华四十九岁。在东国四十三岁。许大事行。既载之华东史牒。浩亭,厖村诸相公又有所叙述。微末后生之言。不足有无。然东民之所感戴者则齐于斯者不可不知。堂在夏之陈仓。始用家塾之制。至 英庙壬戌。先生闻孙,汉复两公议门族而增葺之。扁曰咏归斋。为先生妥真而改今名。升玆堂者。亦不可不知。刱其事者。寝郎琫圭及钟八也。干其役者。珌圭,钟大也。
金海乡校重修记
东方自高句丽始立太学。至新罗真德王。行释奠之礼。又至圣德王。奉文宣王十哲七十二弟子画像。乡学之设。昉于高丽睿宗。至 圣朝大备。祭法同太学。奠式八笾八豆。俎二簠二簋二爵三。学员州牧府郡县有等差。孟冬会饮有仪。季春会而射。金海驾洛王旧都也。意必有太学。然无所考。后为州为府为郡。乃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9H 页
乡学也。尝在府东二里茶田洞。 健陵庚寅。以主山崩颓。移建于郭北之松岳山下。大成殿在北。其南明伦堂。又其南风化楼。殿有二库。藏祭衣祭器。有两寮便乡士及凡秀讲业。东为厨舍十馀架。供祭祀宾客。赡田屡百顷。校有事未尝以货财而有拘。庚戌以来。不能保守赡田。甚至粢盛之奉。一听于郡。直员难于自食。不能留仆隶失业四散。荒颓景色不待元使之询。而乡人不免有牧翁之惭也。戊午春。直员宋政学发重修之议。乡人士咸曰唯。属前寝郎卢相旭,前直员许炘而监董之。始役于己未四月。至闰七月而告其讫。凡系乎校者。虽庖湢场巷。无一不新。靡金钱盖四千元。皆乐助者。用丁夫一千三百馀。皆子来也。复以馀赀购水田以付之仆隶。赖以耕收而贮。上可以办奠需。下可以馈诸生。辛酉春。诸公以相稷曾是乡人。略知校宫故事。属为记。噫诸公能鼓动众情于风潮之中。而反其尊圣之良心其功大矣。当书诸壁。使乡之子弟。时时目焉。自可以推得诸公之心而思所以嗣葺者矣。又可以知诸公之心。不但在于奠仪之设齐戒之所。而别自有无穷之勉于后进也。呜呼。吾道之不亡。特民之秉彝。有不可绝灭者耳。父子之亲。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9L 页
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乃不可绝灭之目也。明乎此则家而肖子。国而荩臣也。不然升玆堂不其愧乎。昔之视荒颓也。岂能料今日之一新乎。以今日伦纪之弛而识者忧之。然人人能自力于伦纪者。如玆堂葺治之勇。则其所扶持。反有易焉。何则堂之葺。合众力也。伦之扶。各不失彝衷而已。况会老之堂文悯立约。山海之亭文贞设讲。薇阳松潭,龟川,礼岩,勿峰之间。儒风蔼然。重之以文宪过化之迹如新。而讲约诸条。揭在玆堂。皆扶伦之真诠也。异日至堂。愿与诸公讲确。无负前王建学设教之至意云尔。
听流亭记
礼州之玉山有瀑布。其下有听流亭。主簿永慕堂李公讲道之所也。浅之知公者。谓之听瀑之流。然公所慕常在宣城。既署燕居曰永慕。奚暇听寓乡之瀑布哉。太白山之潢池。穿山而流。经清凉山之丹砂峡。与兔溪合流。为道学渊源之坊。于是而分其派流。为金溪为河洄为桧渊为石潭。布濩东国。盖不择左右上下远近而脉脉相通。况公以李子兄孙。早从事于渊源之坊。执论语一部。朝夕质疑。蒙笃志勤学之奖。悠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0H 页
悠一绪。何尝须臾忘天渊濯缨之间也。苇洞一区。犹以因妇得财为耻。不欲自为己有。则山间一条飞流。何足挂在耳窍哉。诸后孙之世世葺治者。实思其居处。思其志意而不能忘也。又衣履之藏在亭上。每岁吉蠲之饎。齐宿之节必于是也。且念九山祠宇。鞠为茂草。多士瞻仰之私。亦不能自已于玆亭也。噫謦欬虽邈。丘壑依旧。入此室也。如见杖屦之临。而惺轩,云岳与之左右。兰皋诸贤。执经请业也。后孙明和,宗和,炳国。遣炳文问记。先贤藏修之所。有非末学所敢附喙。然顾亦于渊源之坊。溯流而冀兴起者。载名于斯。同听其流。私分荣矣。往年登永嘉之庆流亭。抚老松而盘桓。知真城氏之源深流远。今见守玆亭者。以孝友为箕裘。以文学为型范。又以知玆流之无穷云尔。
览怀堂重建记
处士李公讳继胤。以勋臣贤胄。不乐仕进。早从事于寒冈先生之门。闻为己之要。孝友之行。著于乡里。有五子曰而樟进士号东岩,曰而柱,曰而桢号竹坡,曰而相,曰而杜。即览怀堂先生。盖金昆而玉季也。昆季之子十人。孙男二十一人。曾孙男三十一人。而往往以文学世其家。四兄既歾。先生独跻大耋。故子孙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0L 页
享最优。所览怀者何事。具庆之日。昆季无故。堂于亲侧。扁以五友。日同处其中。温凊瀡𣺫。仪无不备。及其晚暮。昆季子姓诸人。呼爷娘招兄弟而朝夕于先生之堂者。皆先生之所不忍闻也。是以南州人士至今诵先生事亲从兄之至诚恻怛。而叹苍雪之锡扁一庵之记事。善形容先生腔子里一副为仁之本也。又叹其昆季子姓之盛如许。而其所以事其父母处其兄弟者。无不体得先生之昔所行者。故使先生见之而自不胜其为怀也。岁己未。密之搢绅章甫。设契于孝友村。村是先生旧里也。入其里。诵先生孤眠谩做春塘梦。远慕徒吟陟岵章之句。而更惕然曰堂不可久为墟也。遂鸠材敦工。工既讫。曹上舍世焕,孙参书宗铉,安知礼璋远诸公。属相稷为记。噫处士公以孝友肇其家。传之于先生诸昆季。诸昆季之子姓。又得之擩染之际而能搅起先生之怀玆堂也。洵李氏孝友之实录也。游于堂者。以先生之行为行。以先生之怀为怀。南州孝友之风。其庶几哉。入此室。重有所为怀者。勇往力行以致道。优游涵泳以成德。戒慎恐惧以操心。精详缜密以处事。非先生之所尝语诸生以为学之方者耶。涧松,鹤沙,菊潭,葛庵,瓢隐诸贤。非先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1H 页
生之所师友者耶。大山之状定斋之碣。非所以摹写先生者耶。拟祀乡贤之文。非所以尊仰先生者耶。囱几象平常。如承负辟之诏戒。门阶用旧制。如见诸贤之迎送。读状与碣。知先生守墓拜庙之出于纯心也。读拟祀之文。知先生之行。得与文肃,校理,格斋,今是,聚远,聱汉,钓耕诸贤。异世而同德也。并书之。使后之人。知先生之道生于孝友。而处士公义方之教。愈久而愈彰云尔。
听鸡堂记
崔直夫榜其燕居之室曰听鸡堂。友人卢相稷问之曰。彼所以喈喈胶胶者。虽风雨凄凄之时而不改其度。故欲取以自守欤。抑四海鼎沸。喜其非恶声而欲蹴琨起舞欤。抑得一长鸣而求处宗之玄致欤。直夫曰否否。君子不可见。豪杰非所拟。进就非吾志。不然子所听。吾其揣之矣。方振衣腷膊孤奏泠泠之际。子其有事矣。夫整虑省愆。条理瞭然。于是时子之腔子里蔼蔼然者。四端而已。舜何人哉。子何人哉。孟子曰鸡鸣而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子之堂。将优于天下乎。噫舜之所以孳孳者何事。好问察迩。无遗善也。隐恶扬善。人乐告也。执两用中。择善之审也。舜大圣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1L 页
其为善惟不足。必自未接物时始焉。彼玩愒时日而终身未做一善者。不亦悲哉。直夫生诗礼之世。所擩染者善言善行。故凡事父母处宗族。交人接物应事者。皆足以书诸善籍。而一乡称为善士。犹复加勉如此。向吾所谓不改度非恶声求玄致之鸡。反不过稚未成之僆也。曰文曰武曰勇曰仁曰信。于鸡为五德。然揆之以直夫所听之鸡。则只得与犬吠达四而已。听直夫之鸡而不萌为善之志。不免为满室高眠正掩门之流也。易曰巽为鸡。巽之象曰申命行事。程传曰上顺下而出之。下顺上而从之。直夫其将以得之孳孳者。而为政于家。成教于家欤。然为善易而择善难。择亦易而不失为尤难。择贵乎精。不失贵乎守。守之要在敬。
卢洛卿精庵记
天岭秀士卢君铜寿字曰洛卿。盖前汉水衡都尉属官。有辨铜令丞。分别铜之种类。洛卿其知铜者乎。铜有赤白青三种。赤出川广云贵。白出云南。青出南番。足以需四海之用。而其用也最宜于律度量。律均布节气。度长短有常。量有容受而定分限。一有变改。天下受其害。故帝王出治。必先于此而同之。虑其有所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2H 页
变改。特以铜为之。能不为寒暑燥湿而变节。不为霜露风雨而改形者。惟铜为然。是以论物之最精者。必曰铜。玉虽美。有不挠而折者。珠虽贵。其品有九。终不若铜之有精华。而空绿空青入水不腐也。洛卿能辨之乎。噫此世何世。昨孔孟而今苏乙。朝冠裳而暮髡钳。才解数与方名而辄曰语算可学。不顾父母之养而辄以外洋为游。方其所侵夺者。不止为寒暑燥湿霜露风雨。而洛卿能不变不改。固穷读书。以求其所好。其铜之精者乎。洛卿有斗屋。足以容书几。请扁其楣曰精庵。说文曰精择也。广韵曰熟也细也专一也。舜曰惟精。系辞曰精义入神以致用。苟能择善而守之。熟仁而敦之。加以细密之工。专一而不间断。何患乎不执中也。夫然后有能用意于律度量者出焉。将见其致用也。洛卿勉之哉。
李襄平公不祧庙移建记
纯诚明亮经济弘化佐理功臣月城君谥襄平李公铁坚不祧之庙。在衿川郡奉川里之墓下。近世胄孙乏嗣。参奉奎庆摄行祀事。奎庆殁。其子不继其志事。土田臧获之曾所蒙 宣赐者亦不能保守。宗人承旨圭桓,参判钟弼诸公立议曰。典礼不容不遵。祀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2L 页
曷拘宗支。岭乡多支裔。当权奉祠庙。圭章,鹤奎,钟焕等进曰谨闻命。然贫无以远奉香火。愿奉主归乡。咸曰唯。圭章等遂舆而行。至乡建庙室奉妥。岁再祭。临时以行与齿为首献。明年齐庐成。扁曰追远斋。庙与斋役巨而工易就。终始以纯诚而董之者。福奎及钟焕也。一日就余告曰。吾祖之庙。在圻沿四百二十八年。而主其祀者为荫官行事而礼意备。一朝移妥于穷乡樵牧之社。不惟欿然于瞻聆。窃恐陟降之灵。无以悉其曲折也。乞有以敷陈之。噫公以戚畹贤宰相。树勋于冲王践阼之年。所以食其报者。实与国终始。则公之灵必不欲仍留旧圻。以睹宫室邱墟。况庙主南来之日。实 先王廞卫讫功之际。万山深处。香烟袅袅。公之灵安得不喜其幽靓乎。且以诸君言之。流落遐土。不得昵侍公庙者为十馀世之久。而今乃晨夕瞻依。春秋奠献。盍有以益思无忝之道哉。入其庙如见其按三道,判两曹,总禁旅,长台宪之时。体而试之家而推之坊里。庶务宁有不釐者乎。于宗族朋友吉凶庆吊。俱能如公之心而施之。人之报之。亦安有不至者乎。公之行涵虚洪公神道之铭详矣。请取而读之。庶几如见公也。新庙在密阳郡之菊田。菊田乃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3H 页
其诸裔所居也。
木浦斋记
夏山石君大诚炳杓。议诸宗族。设其先祖花园公汝明祭坛于木浦。木浦其近世世葬之阡。第一位处士讳根柱也。就其下筑室五架。为齐宿之所。问名于相稷。相稷曰花园公以恭悯朝注书。至 圣祖受命。入忠州修理山。累召不出。处士公值壬辰兵燹。保家于玉泉。扁东楣曰慕理轩。示不忘罔仆节也。扁西楣曰瞻玉室。示不忘避地迹也。遂合而名之曰木浦斋。或云夏于忠隔远。祭非其所也。相稷曰不然。东坡以求地得水。喻神无不在。潮人之于韩公。只信之深思之至而尚若或见之。玆坛也出于报本。况理则茔域失守。浦则骨肉相聚。祭者有其诚。神安得不享乎。或又云葬于浦者。以牛万埋炭为家。徒玉偏也。相稷曰玉泉草树。尚有精彩。足以均被万炭也。因复为石氏诸君而勖之曰。齐于斯。思所以一事不愧圃牧。又思所以行患难之道。方可谓继述志事。持此心推之。入圣庙思成纪侯之通艺。教子弟思卫大夫之义方。至如洪阳君食采之实。节制公恬退之风。参判公护圣之迹。寿岘公龟鉴之编。掌令公忠直之性。俱体之于身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3L 页
而施之日用之间。石氏之业。将复振矣。江湖之胜。芦荻之幽。鱼鸟之娱。虽置以楼亭而资为宾客之玩。不为俭也。余尝往来游赏而常结恋。今乃为斋之有。觉得人地之遭有数也。
盘谷亭记
火王北角之下曰月未村。村有寒冈先生讲道之所曰冠山斋。自冠山缘溪而东。窈而深缭而曲。泉甘土肥。居人寿而康。殆不让李愿所居。故处士卢公榜其燕居曰盘谷亭。公生诗礼之世。擩染有素。又长于时文。有场屋隽声。喜读四子书。释奥义成卷。从乡里硕儒游。有唱酬诗篇。事亲孝。亲殁庐墓终制。人无不诵其孝思之纯。治业之实。贫而不改之操。而乡有好学笃行之荐焉。肖孙启洪氏惧先徽泯湮。别构数楹于巷首。移揭旧扁。问记于相稷。相稷尝屡至其里。一树一花一邱一壑。俱在目中。有以知公之所以为娱。遵守旧扁。管摄旧境。哲嗣之所不容已也。苟欲广公所娱。彼树花丘壑。犹是细物。公所以供乎亲者。非冰鱼雪梨乎。公所以重于儒苑者。非咀经嚼史安分守己之实乎。能以是诏之子孙而绍述焉。则谷益邃而亭益高。有可以羽翼乎火王冠山而为长渊氏之长物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4H 页
也。况苏谷旧院。隔峙而迩。公尝殚诚于俎豆之节而贲饰先迹。此公所以造家也。居此亭者。不可不知。愿之言曰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亦可以因地而寓警也。公之所以取乎盘者。岂但以便于盘旋而已哉。居此亭者。当于玆言而日三复也。
安庚锡百未轩记
人之患。未有甚于矜。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色自美大之貌。管子曰矜者满也。满招损。小人之类也。大人不然。孔子于事父事君事兄施朋友而曰未能一焉。公明宣见曾子之居庭应宾客居朝廷而曰学而未能。皆自道也。岂真未能之有哉。安君庚锡以百未名其轩。盖欲学圣人之四未明宣之三未。而推以欲做百事者欤。君尝侍贤父。不可谓未学诗未学礼也。交一时贤君子。可谓未尝不得见也。于恶衣食而不为耻。不可曰未足与议也。遭故而谨礼制。不类樊迟之未达也。出言而不躁不瞽。不可谓未及之言未见颜色之言也。其所造诣。于色自美大之患。已非所忧。而其自警如此。人将曰百不一未也。虽然以圣人贤人而尚云有所未能者。非心实自圣自贤而故为说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4L 页
以勉人也。若或于事君父应宾友之际。而觕见道理。妄自矜大。有所忽略。其弊不但招损而已。彼无父无君禽心兽肚之人。何尝不识伦纲之彝。而竟未能持守者。矜大忽略之为根柢也。君欲以百未为忧。必须加意于四未三未之语而主之以一敬。千邪自祛而万理明尽。
苓蒿堂记
郑斯文可范榜其读书之室曰苓蒿堂。问记于相稷。相稷疑之曰苓苦草也。蒿贱草也。君子无所取义。况斯斋也地高。采之则受首阳之讥。地净自同昌平之不入。苓兮蒿兮。奚为乎堂。可范喟然曰非君无以食我。非父无以生我。诗所谓隰有苓。不见盛王而寓思也。非莪伊蒿。不得终养而自比也。敢以事一之义。自伤我不能尽职也。噫嘻悲夫。殷墟禾黍。周泉苞稂。东人之所共寤叹也。敬桑梓而靡瞻。泣风树而不待。岂可范所独哉。寤叹瞻泣之际。孰不有一副苓蒿之思蕴于腔肚。而可范能表而揭之。足以倡一方忠孝之风也。忠孝固是人之彝性。而今之人鲜见有全之者。自庚戌以来。北奔西走。风飧雨宿。没齿以图酬国者。在在是杰丈夫。然其所以未副倚闾之情则势也。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5H 页
可范迹不出山外。专心义理之学。以之授诸生及子孙。以课忠责孝。为平生业。期有以报 先王培育之恩。述先公贻谟之盛。不待堂之扁而人已许其为思皇之士克家之子也。夫如是。西方之美虽远而可见也。相稷无文。犹乐为之文者。所遇之地。与可范相似。要欲因可范之所自伤者而泄己之怀。且使世之人。知苓与蒿之为忠孝家长物云。
孝友斋记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王制六行。孝友为首。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朱子论秉彝而先言爱敬。古今天下为圣为贤。无不以事亲事兄而为之本焉。近故处士李公华永以孝友榜燕居。其笃于务本者乎。其言曰先人事八耋两亲。又有弟三人。不以窭乏而损奉养拊育之节。吾欲绍述而未能焉。遂书诸楣。常目以自勉。且令子孙世守。宁寒无衣饥无食。不可一日忘孝友。乡里皆诵道之。公之先有训导讳河。退陶李子第二兄也。训导之胤曰进士讳完号企庵。退陶集中有寄企庵书六度。缱绻累百言。无不本于孝友。进士之胤曰主簿讳善道号永慕堂。亦薰陶于陶山。以至公父祖而世笃孝友。公所以揭示后人者。可谓克家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5L 页
裕昆矣。矧楚山拔尽洞庭千里之句。气像尽好。又能闻风于定斋柳先生。请益于南时庵。丽泽于朴惺庵。宜其能造诣成就之远大。而天不假年。命矣夫。冢孙炳国念公扁斋之深意。遂别构数椽。命子弟读其中。讲事父母处兄弟之道。盖欲广其先人之志而垂家模于无穷也。噫孝友二字。岂一家之所自私哉。当与四海共之。苟使四海之人。皆效公之为。家家筑孝友之斋。人人修孝友之行。则兽可人矣。夷可华矣。彝罔坠而道自生。措一世于尧舜之域矣。奉炳国书而远来谒文者。其堂弟炳斗,炳文也。俱勤厚懋诗礼。知其为孝友斋中人也。
追慕斋记
卢氏之入永川。自司直公始。司直以孝著。二世而有参奉公。三世而有小庵先生。亲炙退陶。刱设临皋。有儒苑重望。佥知公丁酉守火王城。四世而有判官公。陪亲举义。并载郭忠翼公同苦录。五世而有佥知公处士公。处士学于寒冈先生。斋之设为五世七位坟墓岁事之修也。司直墓在斋宫谷。参奉墓在罗岘。小庵墓在五福谷。佥知墓在堤内。判官墓在罗岘。佥知墓在尺山。处士墓在七松亭。而斋于堤内而筑之者。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6H 页
取子姓所居之迩而便于蘋藻之供。且欲令后生秀才。居业其中。盖追远而兼垂裕也。噫吾卢自中国而入朝鲜。自光州而仕松京。自万寿山浮海至固城。其后或草溪或昌宁或金海。而永之居亦十馀世矣。齐于斯读于斯者。岂但慕五世七位而已哉。侍中公罔仆之节。署丞公肥遁之迹。东岳先生斥佛之义。乃五世七位之所承受而无忝者。至今日而敢自覆坠哉。苟以是心而兢兢焉。则凡所以事亲报国从师之道。自能无忝于五世七位也。后孙秀兴,致容。以秀禹,务基,秀海,秀厦之意。问记于相稷。乃以数语而书之。此家世古事记云乎哉。
白茅亭记
巽为白。柔物曰茅。为此亭者。其泽风初六在下无咎者欤。抑又有得于天下之不可上者欤。虽然藉物而不错诸地。已离乎下矣。九仞之山。一篑以上皆上也。百尺之竿。一尺以上皆上也。将上以达乎天理。岂可以形而下而小之哉。矧茅之为物虽薄。其用则重。覆之清庙而其仪肃肃。缩为洁斝而上帝享之。此荆之所以包匮而贡之也。夏山李氏之庄曰茅谷。旧有供祭课读之所。今辑之扁曰白茅亭。盖因地而取其义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6L 页
也。遂揭其先祖文景公戒子孙诗。使齐于斯业于斯者。出入观省。其诗自陇西郡公历举文烈,敬元,樵隐,广平。以至其先人星山君。或分茅食采。或拔茅汇征。而无不以敬慎保家。句句有白茅藉物之象。名亭之旨。文景已先说之矣。后孙闰坤,钟敏,性浩请记。相稷与李氏世相好不敢辞。且喜茅之有遇。以巽柔敬慎无咎而名室若轩若门。苟巽以勉精白。柔以戒刚强。人人敬慎。世世无咎。不愧为文景之肖孙。而昔所以卜于茅。今所以亭以茅者。方可为李氏保家之左契云尔。
烈妇淑夫人仁同张氏 旌闾记
本草人肉治羸疾。唐时民间。以父母疾。多刲股肉以进。或给帛或旌门闾。韩昌黎虑或不幸因而致死。作鄠人对。其言善矣。然恐亦出于爱之博也。凡为臣为子为妇者。值君父夫危迫之地。以支体不毁伤为义。夫安有杀身成仁者乎。濯缨金先生非其对而有说。余尝读之。服其得人子之纯心也。密城朴卫将珵喜之妻张氏。生长闾阎。何曾识得唐史所载濯爷所辨乎。耳之者本草播传而已。见夫疾革。已非医技所能救。心自语曰夫死吾不可独生。支体不足惜。遂潜刲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7H 页
股肉供其夫。夫疾瘳。府伯上其事。 先皇帝二十八年辛卯。 命旌其闾。使世勿输赋。后三十一年壬戌。卫将卒寿七十八。张夫人尚无恙七十五岁。始夫人闻 旌命大惊惧。戒其子勿绰楔。至是卫将仪床将撤。遗孤铨冀访余泗南。泣而言曰迨父祥未经。乞记其事展告。相稷起而谢曰讳已荣。女士之行也。伸父志。孝子之心也。噫以自家一块肉。延夫命缕。共享大耋。此纯心所格也。使天下之为人妇者。体得夫人刲股之心。天下之夫宁有夭札者哉。若不出纯心而只欲要誉于州闾。不惟夫疾不瘳。韩子所云不幸致死者。亦非过虑也。虽然在上之人。以奖励馀人为务。虽在昔风淳俗朴之日。朝家恩典。合示众目。况今之时乎。彼朝嗃暮嘻。谪摧交遍而竟使之困石据藜者。过此闾而目此事实。庶有以改其心哉。闾在蓬山开琴之里。
省洞斋记
苞山之省洞。郭氏阡也。第一位郡守讳廷府。第二位府使讳𢜩。第三位副尉讳琛。第四位司勇讳应祯。第五位检校讳应禨。第六位梅谷讳晖。第七位通德郎讳见龙。第八位逸斋讳义藩。第九位参奉讳守一。郡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7L 页
守以世嫡守家声。府使以廉直著。检校有遗爱于畿郡。又或筮仕昌朝。又或为儒苑所称。诸子孙入省洞。益追先徽。祀事不懈。此省洞斋之所由设也。斋凡三栋。二为室便于齐宿。一为厅事。优于奉礼。暇日集子弟居业其中。报本裕后之道备矣。后孙基滈,尚铎以门长老之命。问记于相稷。噫古人重彝伦。生而恶离析。以屡世同居为至行。殁而欲灵魄相依。有世葬之规。郭氏之六世九位一陇。足以为法于今人也。况斋于斯。朝夕瞻省。如闻九祖謦欬。仍思九祖志意。勉有以无忝焉。则出可为国之荩臣。处可为乡之庄士。九位陟降之灵。必曰余有后也。易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曾子曰日三省吾身。洞之得嘉名。盖欲令郭氏诸裔。因省楸而求无忝之术也。当以风地揭于轩。日三名于室。临轩而盥荐颙若。入室而忠信传习。方能悦先灵而慰地灵云尔。
归读室记
古之时。士农分其职。士患坟典之未卒其业。农患𤱶亩之未尽其利。而不相妨夺。互资治养。自井地废。生事迫窄。士最受困。然犹不忍废其职。故有负薪而读者。有带经而锄者。人无不服其贤焉。闵君晶植孔郁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8H 页
密之秀士也。往年访余芦山。得之眉睫而悦之。相与吟哢。许其长格。后十馀祀复见访。余问迩来日用。孔郁喟然曰晶家贫。无以养老母。有薄田数亩。谋所以资瀡滫。朝出而秉耒。与弱奴分其劳。夜而归。涉猎古经。因出示其归读室诗若引曰愿有教也。噫子真董生之俦欤。今人妄有求于耕读之外。反令父母戚戚。妻子咨咨。生祥下瑞。已不可论也。苟以耕读谓不足为丈夫事业。则孰肯曰士为国之元气。农为天下之大本乎。君所以出而耕者。务大本也。故父母安其孝。归而读者。扶元气也。故室家赖而肥。如使海内民族。人人有朝耕夜读之实。复安有父母妻孥冻馁者乎。亦安有前言往行不识者乎。夫如是。天下人皆董生俦也。子之室虽如斗。吾必谓之广于天下也。室在洛江之滨。德山在其上。颇与桐淮相似。渔于是樵于是。厨旨必具。孝子之生。其亦与地相遭欤。
鲁东祠记
岁乙丑。昌宁孔德锡,周东,在赫,大铉及乡士卢启洪,成瑾镐,卢在馨,金性东,河枢秉等。奉安孔夫子影帧于县之鲁洞。扁其祠曰鲁东。取洞之名之为鲁而像夫子平日所居也。鲁少皞之墟。伯禽所封。在中国为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8L 页
名都也。昌褊邦之一小县。洞又县之僻处而相符于五千里之外。吁亦异矣。东俗慕中华。遇地名相似。辄祀其地之人。海州有首阳山。清圣庙作焉。南阳有卧龙洞。龙柏祠成焉。况鲁洞是夫子裔孙团聚之地。海与南之所未有也。祠之扁容可已乎。论者曰前年妥智谷祠。今年妥于鲁东。隔一峙而设两祠。不亦屑乎。此则不然。余尝略游中华。见里塾必奉夫子真像。使诸生朝朝瞻拜。此所以善学夫子也。婺源建阳不嫌其县各二祠。晦庵尚然。况吾夫子乎。噫夫子万古日月也。日月之光。人人得以仰焉。苟使天下人。咸欲尊事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义。将与天罔坠。而夷狄禽兽之俗。不期消而自消矣。夫子祠之一县两奉。岂不为救时之一助乎。余昌人也。尝屡至鲁洞。浴木浦而如坐沂上。登牛项而如登舞雩。恍然置身于言志之列也。岂图今日拜夫子于玆堂。仰斗唇骈齿而如听谆谆之教。瞻绿簪紫裘而如见申申之仪哉。尝自以乡党之画子贡之善形容而梦寐若接。今乃于爇香奠斝之际。而便与颜曾后先。或因是而窥夫子阃域。鲁东之祠。实为乡里后生之大幸福也。帧是鲁城阙里旧藏。奠品祀笏。一遵鲁城云。谒余文者。成员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9H 页
外焕永,夫子之裔汉镇也。
一山亭记
一山亭者。江西人士为其师赵上舍先生而筑之者也。亭在金罗之八谷。其地万山苍翠。而谓之一山何哉。亭之前有山如一字。上舍尝榜其燕居曰一山。作一山箴。余不及见。然以意揣之。道德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盖盈乎谷者。无物非清者灵者之所以化成。而惟亭亭霞表。为人仰止者。非众山所能类也。翁于八谷生长老八十年。而修善蓄德。惟日不足。以得于己者授诸生。有父母者使之孝。有兄弟者使之友。嗜礼者使之知其本。谈经者使之究其奥。譬犹时雨之降。物物得其生意。教之之术虽多。其归一也。翁尝师事我文宪先生。先生之言曰诚者一也。敬所以养其一也。又曰一则恒恒则久久则天。天与我无间。然后可以成变化也。翁所以署以一者。其有见于此欤。噫先师之门。号多贤士。晚醒,端溪,舫山,晚求诸长德。凋谢尽矣。以今见之。翁为灵光。苟欲求先师典型。当于翁而模范焉。先师之所以为教者。上焉而有圣学十图心经发挥经说。下焉而有诸经疾书下学指南东贤学则。皆诚敬恒久之要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9L 页
法也。于是而能终始之。方可谓不负翁而于亭有光矣。余于翁兄事之已六十馀年矣。闻亭之成而辄神往焉。况翁之意欲令相稷为记。以示诸生。相稷不敢辞。
黄晦仲书室记
易之随曰向晦入宴息。传昼则自强不息。昏晦则宴息以安其身。本义随时休息。陈南塘夙夜箴中夜久斯寝。不作思惟。养以夜气者。盖得于此也。黄君洙建扁书室曰晦村。其善养夜气者乎。君业公车有声。科法废。绝外慕。益用力于经籍。求所以为己之方。往年刻下庐先生文集。又以先生所以为后学拳拳者。宜广示四方。续刻学则一书。此可以见君自强不息之意也。君以晦仲敬其名。扁乎楣者又如此。所愿学乃朱子。余请以刘屏山所撰晦庵先生字辞。为晦仲诵之。木晦于根。春容烨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此则养夜气之功效也。言而思毖。动而思踬。凛乎惴惴。此则学颜曾之妙铨也。
三然斋记
南州人说斋庐之盛。必曰夏山。夏之境。士大夫之楸柏相望。窥其中。辄有高栋成列。每时节从马院以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0H 页
见江上数十里内。儒冠秩秩。香烟袅袅处。皆杨氏供祭之所。而陈仓之三然斋其一也。盖先祀忠宪公影堂。仍就次进爵于拙轩,渔村,无禁三贤。无禁之第四房曰处士命游。处士有四子期一,期亨,期辅,期寿。四世五处士之祀。自三然而办焉。族盛故礼之备如此。斋始建于 太皇己丑。讳期亨五世孙郁焕,典焕,淙焕,准焕诸公。用派契旧货而成之。仪物之修。祭田之置。宾客之馈。亦绰如也。规条极缜密。故久而益敦。粤二十一年庚申。增其制而重新之。诸宗人曰宜识之。使后之人。效所以嗣辑之。遣宇奎属相稷为文。相稷乃复之曰僾然非彷佛之貌乎。肃然非儆惕之貌乎。忾然非太息之声乎。此三者。非五思而致乎。必有见必有闻。非所谓著存者乎。愿诸君子。必先五思于两世五位之居处笑语志意乐嗜而思所以无忝焉。而追而上之。忠宪公之泽垂东民。拙轩公之孝悌亲仁。渔村先生之不缁不磷。无禁公之守死善道。皆诸君子必有见必有闻之第一件也。岂但入室见位。出户闻声而已哉。
独造精舍记
安员外孝哲氏。生阀阅门。居水石乡。接人皆贵游名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0L 页
家。出门便净榭胜棂。是以广交游喜群居。幽独非所屑也。老而倦思静栖。胤子泰远为筑起居之室于金谷。以员外之命榜之曰独造精舍。独造者其山名也。余昔寓金谷。与员外隔邻。一日员外要余游独造山。地势高。人鲜有登陟者。然入其洞。群山如屏幛。土沃早韭晚菘之茂。不让平地。泉甘而冽。饮之尘滓自除。又谷谷出水。合而为涧。涧流遇老石。激而为瀑布。左右䕺竹成列。间以药草果木。红绿相映。中有田民一户。盖员外命之也。遂觞咏而归。已三十馀年。田益广树益密而员外之精舍成焉。员外之志。在于独造。然向所交之贵游名家。肯与员外相舍乎。东峡之净榭胜棂。无不与精舍相望。肯令精舍独为地乎。抑吾闻之。司马氏居于东都。士大夫之冠盖日倾而以独乐名其园。苏子瞻赞之曰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今员外之于精舍也。虽日与众共造。而其独造之乐。实有人所不及知者。此其所以自命也欤。窃更惟之。独造者精诣之谓也。祛浮念践实地。做真知为精诣也。员外老而欲自勉。精舍之扁。其卫武公抑戒之亚流乎。余与员外为同高祖之亲。是以早相识。有干局通事物。屡入京师。筮荫数载。至乙巳国事大戾遂归田。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1H 页
吾已见其志矣。相与筑锦山书堂课诸生。日常对榻。又见其心矣。且见其御家众镇坊里之节度而深悦之。今又欲孤往而自持。尤可敬也。至如门牖泉瀑之嘉锡。山脉之远眼界之阔。泰远君之述备矣。
又洗堂记
友巢子榜燕居曰又洗堂。友生卢相稷曰吾子以武仲之姓为姓。以武仲之友为友。其亦以武仲之耳为耳者乎。武仲之时邃古也。不欲闻者尧之让而已。一洗之犹可以全其耳。子之时衰世也。天下事千头万绪。无非乱吾耳者。虽日一洗时一洗。恐不能洁吾耳。友巢子愀然曰唯唯否否。巢之友许也。许之能见许于巢者。惟洗耳一事。敢慕效其高尚之志。以实友巢之义也。昔我从祖兄舫山翁以我有泊然无求之志。而命之以友巢。余亦惟之。以疏逖之族。祖为民牧。先人昆季跻显秩。余亦求进。踰分也。升内舍筮荫途足矣。不复赴公车。邀同志访名山川遍域内。留枫岳三月。所吟哢成轴。归而治家园。列植花木。逍遥其中。此吾所以自洗也。遂相与入其园。足所履诚斋之九径也。目所寓涑水之五亩也。陇右语鸟。日南名花。犹不足以指数也。余私自忖之。苟不能洗其心。无以做此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1L 页
界。友巢其善读盘铭者也。亦工于藏密者也。耳之洗。犹属第二事也。更窃揣之。友巢之园。花石最多。鸡冠名者洗花也。钱山来者洗石也。彼物之无情者而犹能识夫主翁之素志也。噫武仲视轩冕如桎梏。以尧之让之为污己而辄使之不留其污。有足以兴起后人。故至汤而有务光不践其土。此则闻武仲邪席不坐之风者也。至武而有夷齐不食周粟。此则闻武仲邪馔不食之义者也。今子之所以不忘武仲之洗者。盖亦坐不邪食不邪之馀旨也。是以逆旅一诗。写出丧国恋君之怀。而至使瞿大夫寄帖示志。此可谓得神交于当世。亦足见其尚友箕𤃡之本情也。堂在甘文川上。距箕𤃡万里。临其流。如见饮犊者在上流。
著存斋记
国朝名相容轩李公生七子。皆列于朝。第六讳增县监 赠参判。参判生五子。长讳泙司酝署令 赠都承旨。承旨生五子。三跻显秩。二筮荫途。名德之盛。擅于山南。其第四讳育察访号慕轩。见二兄一弟以直节遭祸。遂遁于道州。今十馀世。子姓遍乡里。积德之报也。余尝过柳湖。见风水之美楼亭之列。而徊徨指点。嗟赏不已。日李君钟玉至泗南。为言其十三世祖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2H 页
以下三世坟墓在柳湖之冠山。岁庚申。先人讳安基与嗣孙钟岩。议宗族筑齐庐。扁之曰著存斋。乞有以记其实。余追思旧见。如复身履其地。询于君曰池上层栏莲花荫映者。非君子亭耶。松树之里飞甍呈露者。非冠山亭耶。君子之揭。非慕轩公湛翕之地耶。双梅,忘轩,修撰诸先生。吾林之所尊仰也。而遗躅在于斯。冠山之镌。非别座公藏修之所耶。参判,判官,参奉,都事诸公。别座公之贤弟也。而亦尝迈征于斯。衿绅之列。愿游其间。况斯斋也。寓爱悫之义。曷不并与兴思哉。君曰斋之所为齐者。慕轩之子别座讳郛为最尊位。其次进士讳础。又其次壬辰死事臣义兵将讳海也。相稷敛衽言曰别座公吾于冠山已敬之矣。进士公我沃村公之同高祖妹婿也。旧契可讲也。至如义将公立慬之实。读权帅书而知公为知己死。读十句词而知公有誓天指地断断报国之志。目击义马之冢而叹其欲不泯忠臣之迹。知鬣有系。一日千里自毙而不知止也。李氏诸君子著存之意。必于义将公而尤不忍忘也。噫三祖之心志声色。既有以著存于心目。则盍思所以不忝三祖之令名哉。祀事讫。宜讲艺冠山。遵别座公伯仲课学之规。而如坐乎进士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2L 页
公闻诗闻礼之席。且须奉阅三忠之录。以赴国忘躯。视作人人当为底道理。则不惟增耀斯斋。人必曰容轩古宅德不衰也。
云圃斋记
密州之西南。有里曰劘义礼。石氏之庄也。故吏曹参议讳成玉见燕山主失德。弃官南下。家州之芚只里。至其玄孙承仕郎云圃讳汝信。乃更卜于劘义礼。子孙屋庐弥满一巷焉。里旧有云圃斋。即公之平日藏修之所也。盖公尝游寒冈郑先生之门。光海庚戌。先生为北党所构诬。门人上疏伸冤。公在制疏之列。礼林院儒移书新山。劝松溪申先生缛仪而公与焉。钓耕庵集中有与公唱酬诗之三者。足以觌公平生也。顾以历岁之久。斋既不免为风雨所坏。而遗箱琬琰亦且扫尽于昆冈之炎。徒令东南行过之人。指点丘壑而嗟赏曰云圃公之遗躅也。往岁丙辰。后孙致圣,致焕,致周,世镒就斋之旧址。更起数椽。列置图书。以像平日兴居。并以资子弟之居业者。其述先裕后之谟可嘉也。日致圣之孙在祯。以诸长老之意。要余书其楣。噫公之行。不负里名。人生于三。事之如一义也。修举阙典。报事以仪礼也。相观而善。切切偲偲劘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3H 页
以此观之。公所以尊师崇贤资友之实。如在目中。奚待乎浅言哉。欲学公之行宜。先以里名服膺。一事戾于义不为。一行不循理止之。一人不足与相劘不交。夫如是。人必曰云圃公之遗教不衰矣。
复莪斋记
诗善感人而惟言父母处为最。汝坟曰父母孔迩。泉水曰远父母兄弟。螮蝀,竹竿亦然。葛藟曰谓他人父。谓他人母。陟岵曰瞻望父兮。瞻望母兮。杕杜曰不如我同父。鸨羽曰父母何食。小雅杕杜曰忧我父母。南山有台曰民之父母。斯于曰无父母贻罹。正月曰父母生我。小宛曰有怀二人。小弁曰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巧言曰悠悠昊天。曰父母且。北山曰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泂酌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云汉曰父母先祖。胡宁忍予。皆所以激劝人子者。王裒之独于蓼莪三复者何欤。今李君之感王氏三复而扁于坟庵者又何欤。盖篇中九我字。写出父母无穷之思。而王氏以未终养之痛而流涕。李君以王氏之痛为痛也。王氏之门人虽废其诗。李君之子弟欲废其扁不可得也。何以然也。凡斋之囱棂室户朝夕常目者。无不从复莪中出也。一邱一壑一树一石之为斋之有者。无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3L 页
非复莪之推也。蓼蓼之门。伊蒿之室。九我之轩。明发之楼。孔迩之桥。瞻依之坛。兮兮之邱。烈烈之瀑。春雨之园。布列左右。谁力而废之乎。君壬子丁父忧。时君之年廿五。以未克终养为至恨。事母益谨。丙寅丁母忧。合祔于考公之茔。斋之成在哀省之际也。君名愚哲字汝晦。从余游日久。余熟知其为纯孝人。今于斋而益信矣。其言曰父母期我以美材。乃混于贱草。父母所以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腹我者。如许其至矣。而我无以报。洵孝子之真心也。入此室不忘父母志意。临事而公平。临财而善施。教子以义方。斯可以报父母也。其所以长大者。岂止为蓼蓼之莪哉。斋之左旧有德峰书院。享德岩,畏斋,复斋三先生。三先生之重于儒林者。实本于孝。孝是君家长物也。君于瞻楸之暇。读三先生之书而讲孝弟之道。君之子弟。亦将以君之心为心。而人人为蓼蓼之美材矣。
锦山斋记
岭俗重祭祀。虽原野必谨。坟庵之制。遍于诸郡焉。金陵之坤津江上。有锦山斋。海樵金公之墓在其上。山名曰锦屏。故因以为扁也。于是而设契立约。其约曰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4H 页
置祭田行岁一祭。祭讫讲孝睦之道。旧碣字刓。将伐石改竖。镌公事行。俾临祀起思。禁樵牧俾楸柏增茂。取供奠馀货。济穷无依者。大槩是苏氏族谱亭馀例也。至如劝规之节。仿蓝田云。后孙秉酂以其大父镐奎之命。要余敷其说以示齐于斯者。余曰约之目尽矣。人人以不负约意。为夙夜惕励之资。则锦山增高而斋随而增制矣。且须集子弟读于斯。讲求义理。不为时潮所污。先公之灵必悦豫而默佑矣。盍相与勉旃哉。
野山亭记
郑斯文昌朝氏为亭于巘阳之弓坪。扁之以野山。友人卢相稷疑之曰。举一国而言则朝以外野也。论君子所乐则不于水必山也。斯文布衣也。安往而非野。斯文仁而乐者也。何栖而非山。况野广远山幽阒。所处不相侔。曰野已非山。曰山已非野。何术以一之。无乃效阿衡之耕而视巘如莘野耶。学董生之樵而视巘如桐山耶。斯文值不辰。就汤之志绝矣。斯文泣风树。昌黎虽复起。不及颂其孝养矣。窃更惟之。斯文学道已久。所论多名理。其用意于思无邪而以其身若处駉野欤。斯文喜经济。取草木生宝藏兴而爱其山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4L 页
之广大欤。抑欲受游气而爱野马欤。抑亦论易理而嗜连山欤。斯文曰子所拟非伦。余岂敢。余所居乃野中一小山也。余质陋而野。器之小如玆山之低。人与地不可谓不遭。且欲令余子孙不忘余质。不坠余器。余之亭可完。噫子之望大矣。夫子论礼乐必许于野。子思论山称卷石之多。子之子孙苟能副子之望。将见如先进之野而山之低者日益高矣。况玆山也。其来远矣。太白东次之山曰榆峙。南驰五百里为高巘。高巘为巘阳之镇。南而斜降。隐伏六七里而为玆山。四方皆大野也。
晚休亭记
故高原郡守金启坤之第三男曰相圭字敬元。尝筮仕为斋郎。见世道衰。慨然曰钟鸣不休大耻也。遂归仁山田里。晚休亭之所由作也。论者以为敬元之休。在强仕之年。奚谓晚。余解之曰司空图隐王官谷。作三休亭。量才一宜休。揣分一宜休。耄而瞆三宜休。欧阳永叔以早退全晚节自儗。敬元之意。以为国脉之病甚于己之耄瞆。不早退无以全晚节。量才揣分犹属第二件。于亭之扁而足以见敬元之心也。敬元自辞官以来。尽力于报本。忠毅公配 肃慕殿则出货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5H 页
以办蠲饎之资。先代坟墓仪物未备则皆伐石而竖之。推其馀。济穷蔀之困瘁者。又能用意于前贤。弘儒先生之道东斋其一也。在名利则量才揣分。而在己分当为则不欲后于人。其休所休而不休于所不休者欤。亭在龙山下。与李观澜盟鸥台密迩。敬元有时游钓于其间。后之人必指点曰观澜子捐玆台四百年。而敬元之盟复坚。其不为休之之实乎。敬元曾祖讳鸿晋庐于亲垄。纯孝著于乡。敬元之行有自来也。知郡不赴官。敬元之休亦家风也。游玆亭者。不可不知。
思慕斋记
思慕斋者。梁氏诸君子为其先祖学生公泰洙而筑之于邱墓相望之地也。人孰不思慕祖先。而斯斋之特扁思慕何也。念公之所以来居玆土之始而不涕。非慈孙也。公即壬辰死事臣东莱训导赠户曹正郎讳潮汉之孙也。方正郎公之殉于靖远楼也。父讳鸿抱父尸同死。兄讳敷河年十三。见俘而载于船。公年十岁。未及入楼下而仅保躯命。窜身山谷。记得高曾两世尝寓凝川。遂草行露宿。转转至凝之赤洞。寄土人得成长。今斋之所在。乃赤洞也。为公之裔者。安得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85L 页
不夙夜思慕乎。既夙夜思慕之则安得不构得一舍。作为著存之所乎。既构著存之所则其扁也。安得不以思慕乎。齐之日。不惟以公之所以处患难而思慕之而已。当追而上之。思正郎公之主训州学而勉有以绍述。为国殉身而勉有以无忝。复以讳鸿殉父之迹而勉有以尽事亲之道。则斯斋之扁。庶将为梁氏家法之大全也。梁氏南原人。文襄公讷斋先生诚之为 圣朝名臣。历郡守琇,县监润,郡守希曾,进士思源,进士谦而正郎公生焉。两进士盖尝寓于凝也。谒余记者。永柄景模也。终始竭膂而相役者。如锡,永玉,永泽,弘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