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x 页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杂著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1H 页
蒙斋小学讲录
 卢贤叔问。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仁义礼智。信在其中。为人之五常。元亨利贞。只是天之四常。未知天道之中。亦有仁义礼智之信乎。又按大学明德新民止善为三纲领。又有八条目。次第分明。此言人性之纲而不言目何也。
元亨利贞。即水火金木也。水火金木之有土。犹仁义礼智之有信也。爱亲敬兄忠君悌长。洒扫应对等事。乃仁义礼智之目也。
 安学初问。若行而无馀力则于诵诗读书何。
行而无馀力则已能知事亲敬长之不可暂弛而孜孜愿行者也。今世若有如此之人。不待子夏之言而必谓之学矣。但今之人。皆于事亲敬长应事接物之馀。有许多暇隙。而至于诵读之节则必曰无暇。可胜叹哉。
 金应天问。穷理修身章。饶氏注云德者道之得于内者也。业者功之成于外者也。然则德业即内外。此云罔有内外何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1L 页
罔有内外四字。实指明命而言。饶氏所云内外。指德业而言。人而若失明命则德何能崇业何能广乎。
 许德常问。小学书题之末。书以晦庵。大学之序书姓讳何也。
大学大人之学也。序不可不书姓讳。而小学乃授之童蒙者。故书题只书别号。
 曹义卿问。内则章。陈氏注云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妇德之纯。纯之一字。岂能尽包十三字之义乎。司马温公曰乳母不良。非惟败乱家法。兼令所饲子类之。盖乳母之有此十三字之行者。妇人之中。实所罕有也。
纯一字足以包百行。岂特十三字而已哉。妇德之纯者。虽未常有。然父母欲善教其子者。苟能诚心求之。今亦何患无其人乎。
 卢德哉问。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四年五年则无可教之事耶。若夫食食时教右。是二三岁之所行也。而又人生六年。语音分明。知觉稍生。则当教以四肢之名。而先教之数与方名何也。
食食唯俞。皆是教之之事。岂可曰无可教乎。耳目口鼻手足头面等件。才学语已能知之。固何待六年。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2H 页
数与方名。自与肢属不同。有不能不教而自知也。
 许德常问。七年不同席不共食。又云十年出就外傅。不就外傅之前。何以能不同席乎。
外傅方今之塾师。不就塾师之时。已受读于父兄矣。何可混居内室乎。
 八年居处饮食必后长者。此知是敬长。而于此言教之以让。让与敬疑是相似。书题首章云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此章前后无洒扫爱亲隆师亲友之言。于此独言敬长。以此观之。教小儿之法。敬长急于爱亲耶。抑让与敬。其意不同耶。
八年当入小学。故教以行坐饮食后长之让。盖先王致治之道。以礼让为贵。教人之方。亦先于让。爱亲隆师亲友之道。洒扫进退之节。俱将一一教之。始一字实非凡著也。让与敬。字义恐未同。
 卢德哉问。孟子五十非帛不煖。朱子释之曰未五十者不得衣也。小学二十可以衣裘帛。朱子之说前后不相合何也。
孟子所云衣帛则言帛非常有。有非人人可服也。小学所云衣裘帛则男子二十。气血渐完。虽衣帛而不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2L 页
为害也。
 孙谦叟问。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则男子何以至二十而冠乎。女子二十而嫁。则男子之三十而有室。不亦晚乎。
白虎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阳数奇阴数偶。男长女幼者。阳叙阴促。男三十筋骨坚刚。任为人父。女二十肌肤充盈。任为人母。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生万物也。
 卢相迪问。奔则为妾章注。奔非失礼。只是分卑。奔字当为失礼。而云奔非失礼何也。
惕庵曰奔非私奔。谓不待聘而从之。栗谷之语。似出于此也。
 黄圣器问。幼子常视无诳。立必正方。不倾听。幼子岂能知长者所行乎。
见孟子筑埋俎豆之事则可推知矣。教幼子者。必躬先行之然后。可令幼子习熟也。
 曹义卿问。塾庠序学。与孟子所云庠序学校。既异名目。而均是明人伦等处也。校独曰教人而居于国学之末。则校所教非但洒扫。加以三物八刑宾兴纠正者。故于学记言塾不及校耶。且序习射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3H 页
所则射艺也。而列之明人伦之科何耶。
孟子注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盖于校云教者。字义非谓教独于校而庠序则不教也。校序庠皆乡学。而夏殷周之称号不同矣。此所云塾庠序学。虽有大小选升之分。而庠序之为乡学一也。惟塾只是巷门受教之所。故孟子言三代之学而不及塾也。
 许乐允问。尧舜俱以五教命契。而圣人有忧之圣人。增注只云尧何也。
契之为司徒在尧时。孟子所引。只是尧命契之事也。岂可并举舜乎。
 安学初问。大学序云天子之元子众子。皆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舜命夔曰但教胄子而不及众子何也。
夔是教胄之官。故只责教胄之道。至若众子之教则小大学教师存焉。
 当使教官教万民。而此无所载。抑大司徒亲教万民乎。
举其贤能。乃乡大夫之事。则三事告成。乃教官之责也。虽不记使教官以教之意。分教万民。自是教官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3L 页
职。
 李殷伯问。仁义礼智。人之四德。知仁义则悉举于六德之中。礼则退在于六艺之首。然则礼不足为六德之一耶。
知仁义出于心。故载六德之中。礼则见于事者。故属于艺。
 李文克问。八刑之中。乱民之刑。重于造言之刑。而反在造言之下何也。
挟邪道以惑民。罪则大矣。反有轻于造为妖妄之言而蛊惑众心者也。
 
许德常问。毋骄恃力之义。
惕庵曰凡为弟子者。最怕血气用事。而有一段骄傲之习气。若有一段骄傲习气则并其所受之业不能有进矣。故教之温以平其心。恭以下其气。心平气下则自能虚心受教。而穷究道理尽处。所谓极也。
 孙谦叟问。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此云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道与礼乐同欤。仁义礼智均是道也。而此但言礼乐何也。礼乐之中。亦有仁义礼智之义欤。
莪山孙氏曰礼所以固此身。乐所以养此身。固身养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4H 页
身。非道而何。吴草庐长天理铭曰。节斯二者。即所谓礼。安行二者。乐则生矣。二者指仁义也。以此推之。礼乐中。非有仁义。乃节仁义行仁义者。即所谓礼乐也。
 申直夫问。子夏先言贤贤而后言事父母。贤贤为事亲之本乎。
双峰饶氏曰以贤贤居先者。以好善有诚。方能行下三事也。
 曹义卿问。已韬之发。何可更束耶。抑束佗发以加之者耶。抑敛发之如今之网巾者耶。
縰与总异制。见鸡斯注。縰是始作髻时所用。总是既作髻后所用。既作髻矣。宁有佗发以作髻。馀发易至散垂。故以总束之者也。
 孙谦叟问。衣衾簟席枕几杖屦皆可敬之。而于衣衾簟席枕几云不传。独杖屦云祇敬之勿敢近。然则杖屦重于枕几乎。
衣衾簟席枕几。已襡而藏之矣。惟杖屦在人所易近之地。故祇敬而勿敢近。
 金复元问。进退周旋。升降出入。俱是步履。而慎齐揖游四字。疑是俱在其中。奚独慎齐在进退下。揖游在升降下。未知进退周旋之节不揖游。升降出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4L 页
入之节不慎齐欤。又问方氏曰哕噫嚏咳则声为不恭。欠伸跛倚睇视则貌为不恭。唾洟则声貌俱为不恭云。若是唾洟二字。俱犯声貌。在父母之所。所犯似重。而反在最下何也。
慎齐最紧于进退周旋之际。不慎齐则易拂杖屦琴瑟之属也。揖是进时事。似可属于进退之条。既并与游字而联著则有难混书于周旋之下。游谓微仰而扬也。乃降出时事也。升降出入。非不慎齐。而莫若揖游之善其形容。进退周旋。非不揖俯而游则未也。进退之退。虽似与降字相侔。然其进其退。俱在长者之前。未可与降字等看也。哕噫以下九事。恐难以声貌分其轻重也。唾洟二字。恐不可以俱犯声貌。为尤不恭也。
 寔容问。敬事必有重于习射之类。于此但以习射之类。为敬事何也。
临事露臂者。惟射为然。故曰习射之类。看类字亦可推其敬事之不止习射也。
 李裕伯问。少事长之长。并与乡党长老而言之乎。贱事贵之贵。并与臣事君庶人事卿大夫而言之欤。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5H 页
惕庵曰少贱以一家言。少者男女未冠笄之类。贱者凡内外婢仆之类也。
 安学初问。礼记曰章均是事亲之道。而再言孝子何也。
自深爱至婉容。孝子爱心之所发也。自执玉至将失。孝子敬心之所存也。分爱敬而言之。故再曰孝子也。
 柳元振问。祭礼尸取主人之子行。若无子行则谁当为尸耶。
曲礼曰尸必以孙。取其昭穆之同也。礼记义疏曰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祭统曰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曾子问孔子曰尸必以孙。无孙取于同姓。父主祭而子为尸者。亦岂非孔子之言乎。此云不为尸者。有佗子行则为之也。以人子事亲之道而言之。则不敢身居尸位。使其父北面以事也。
 李明夫问。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今看注说。若同行则亦不可以亲在辞。然则与友同行。不顾亲而同死可乎。
此则不可执一而论。然朋友之伦信也。忍见朋友之方遭患乱而能自悻悻而去曰我有亲乎。苟如是。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5L 页
在其信乎朋友耶。
 金应天问。上章云馈献不及车马。窃看不及二字。则其外些小之物。必当私自与假。而此章云不敢私假。不敢私与何也。
不私假不私与之义。观下妇若有私亲将与之条。可推得矣。盖些小之物。有或请赐。得命则与之。至如车马之重则尤何敢也。
 寔容问。曲礼内则祭义祭统诸书。皆礼记篇名。而或举篇名以引之。或称礼记曰者何义。
有系教术之篇则以篇名而引之。外此剽摘之条则皆云礼记。
 李泰彦问。父之书必是父之平日所读经史子集也。为其手泽存焉而不能读。若无佗书则终不可读乎。
陈氏曰不能犹不忍也。父没而读父所读之书。孰无不忍之心。若以不忍之心。终不能读则是岂父志哉。
 李裕伯问。庶子庶孙宜先于婢子。而先书婢子于庶子之上何义。
金丹曰婢子庶子庶孙。自父母所生之子孙言。盖先言婢子者。专以虽贱者。父母所爱则必敬之之意为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6H 页
主。故先书婢子。
 卢德哉问。子有二妾。父母所爱之人。子不爱之。而独于衣服饮食执事。欲慰父母之心。斯可谓子道乎。
父母所爱。子不敢不爱。故衣服饮食执事。皆于父母所爱而加意。虽父母没不衰焉。则岂可曰子不爱父母所爱之人乎。
 安学初问。饮酒不变貌。实人所常戒。而特于父母有疾之际。与不翔不栉而并戒之者何也。
非谓常时则任其饮酒变貌。而独于侍汤时有戒也。饮而变貌。既非敬身之道。况于父母有疾之际乎。
 卢圣章问。若人老鳏不得再醮。则祭时官不备如之何。
朱子四十七丧配。终不再娶。至七十使孙鉴主祭。而鉴犹幼少。祭无主妇。未知其曲折也。
 闵舜会问。致齐于内注。心不苟虑何义。
心无佗虑而惟思其所为齐者。
 寔容问。祭之日。三者见闻有次第耶。末句特举叹息之声者何义。
入室始入庙室之时。出户荐俎酌献之时。或自内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6L 页
出。故见为先而闻为后也。见其位闻其容声。闻其叹息。皆以人子之心决之者。则方其祭讫出户之时。已叹父母之灵舍己而方去。故其心自太息而若有闻乎父母之太息也。
 先王之孝章。正误引辅氏言释之曰。固非勉强所能然也。然则后之学圣人者。皆勉强至者。不能学先王之孝耶。
人子思亲之心。岂待勉强而然乎。先王之道则可勉而至。然至于孝顺。吾之所固有。自不能已者也。
 为宫室。虽不斩丘木。立祖庙亦不可用丘木乎。
按退溪修治宗宅而令伐墓木。或以斩丘木为疑。先生曰以其为私用则固不可。治先祖之宫。以奉先祖之祀。则是肯构之大者。有何不可。
 李孔三问。爱敬尽于事亲。亦可为诸侯之孝。不骄不危。制节谨度。不害为天子之孝。而特此分属何也。
爱敬二字。已包得不骄不危。制节谨度之意矣。其可不谓天子之孝乎。诸侯所以保社稷和民人者。乃出于爱敬之推。而制其礼节。守其法度而已。
 德行人之本也。当先为教导。而于此特以先王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7H 页
法服为首者何也。
按孝经注。先王制礼。异章服以别品秩。卿有卿之服。大夫有大夫之服。盖卿大夫之孝。以章服为先务。以守先王法度也。
 闵舜会问。此章续莫大焉。单言父母。厚莫重焉。兼言君亲。则父母之恩。似重于君臣之义。或有舍亲而为其君死节何也。
亲虽在。若已许身于国。则其亲之心。亦已许其子于国矣。国有当死之事而不能死。则便非所以为孝也。故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
 
孙谦叟问。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勇战乃毁伤之事。而曰战阵无勇非孝何也。
不敢毁伤。乃全而归之之意。勇于战阵。乃所以移孝为忠而不遑有其身也。
 许德常问。摈传君命于使者之时。自上摈次第左揖。以传于末摈。末摈传于末介。末介亦右揖而传于上使。复命之时。自上使右揖。以至末介。传于末摈。末摈亦右揖以复命于君。未知末摈传命于末介之时。末介复命于末摈之时则拜之耶。
按朱子曰古者相见之礼。介与摈相传。至主人然后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7L 页
方相见。盖介摈相传之际则只是传语。故无拜揖之节。只于所与立揖者。以主君有言。不可无仪而相传也。惟宾主相见然后有拜。
 金复元问。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但言入之时。而不言出之时何也。
乡党篇曰出降一等逞颜色。朱子曰渐远所尊。舒气解颜。是以不言出门之时。
 许德常问。君未有命。不敢即乘服。注解不明车马衣服。未知车马衣服。己之所有耶。君之所赐耶。
假使家有轩轺紫带。君未有命。不敢乘服。必须己之位当乘轺服紫然后乘服也。未有命之命字。乃以官秩而命之也。虽已有官秩。必俟君命而后乘服也。
 卢元直问。若既知馂馀。则但正席而不拜尝之乎。朱子曰恐或馂馀。故不荐。若知其非馂则荐之乎。
君有赐。拜赐礼也。上文已言之矣。赐食槩是馂馀。虽略知其非馂。己不能明知。则果何能荐之乎。恐或之或字详看。
 安学初问。疾君之视也。不北面见之。但首受生气则倘无损于敬君之义乎。
君之所以问疾。实闷其疾而爱欲生也。东首以受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8H 页
气者。乃所以慰君问疾之心也。病不能著衣束带。而犹以朝服加之。复以大带而拖之者。乃所以敬君也。
 柳元振问。朱子曰犯颜谏争。真氏曰直言无隐。谓之犯。意者犯颜谏争。直言无隐。其义似同。而真氏更解之何也。未知朱子真氏之言。各有异意欤。
犯颜谏争之中。犹或有不能无隐者。如唐人谏敬宗行骊山必有大祸者是也。朱真之训。似有同异。犯颜谏争四字。只从犯字解去。直言无隐四字。兼对勿欺字解去。
 卢敬章问。为人臣者犯颜谏争。以至死亡。终无追悔。龙逢,比干是也。若以不得其职去。不得其言去论之。恐似有不然。
为人臣有龙逢,比干之心。则行龙逢,比干之所行。然后可无愧也。苟欲行夫子仕仕止止之义则当以此条为法。
 许德常问。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君子之买妾而不的知其姓而取之可乎。且岂可以卜之而知其姓之谁某也。
卜其吉凶。乃卜其同姓与否也。盖异姓则吉。同姓则凶。彼虽分卑而奔者。宁可以知其凶而买之乎。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8L 页
孙谦叟问。己非宗子而若醮子。则亦云承我宗事乎。
先师曰非宗子则改宗为家。
 曹舜钦问。士昏礼篇醮子。父有戒言而母无戒言何也。送女父母庶母所戒。皆在乎勿违舅姑之意。而无一言以及于夫子何也。
醮子父事也。故母无所戒。父母送女。虽无夫子之语。然戒之敬之。勉之敬之之中。自有勿违夫子之意。
 卢圣章问。上章父命之注曰无违舅姑之命。此章母命之注曰无违阃内之事。父宜举阃内之事而总言之。母宜举事舅姑之事而言之。此则相反何也。
事舅之道。以无违为重。事姑之道。不惟无违而已。凡阃内酒食组紃之职。俱不可有违也。无违大体也。宫事之戒细节也。何可以母之所戒为大体。父之所戒为一事乎。
 寔容问。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其下宜以直信之道并举。而曰信事人。信妇德。更无言直何也。
直属刚信属柔。于信而言妇德。则直之为男德已包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9H 页
在其中矣。盖男子以直心为德。按郊特牲注。知先戒为妇者以正直诚信之行。盖正直者。指其礼之正直。而此主言妇德。故只举信字者耶。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古今常典。而中世或有改嫁之国法何也。盖为人君者。不务厚别之道而然耶。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乃妇之信也。非可曰常典也。或有不守其信而改嫁者。则中世不之禁而已。非以改嫁为国法也。近世之无改嫁。亦非国法也。只令改嫁子孙勿通清宦而已。
 李相殷问。三日不举乐。士庶之家。曾有乐乎。举公侯大夫而言乎。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安学初问。凡男女辨阴阳。故男曰阳女曰阴。阴阳辨左右。故左曰男右曰女。是以男子亲迎礼笏。婿东妇西。是亦男左女右之义也。此章则男右女左何也。
古人道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此载金丹。
 卢敬章问。不奔百里之丧。无兄弟无亲戚。而父母没则当何如。
妇人一生。皆顺乎人者。而不越境礼也。故特书不百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19L 页
里而奔丧。以提起下句事无擅为之意。夫子若悯其情理而许之则亦无不可。
 许德常问。孝者百行之源也。不顺于父母则其佗许多罪恶。不言可知。何以更言淫妒多言窃盗。
虽已顺于父母者。有六可去则去之。虽无六去之恶。亦或有不顺者。
 孙谦叟问。妻若无子而以无所归为不去。则可与同居。不复再娶而以绝宗祀乎。又有恶疾而以与更三年丧为不去。则可以同奠祭乎。又有淫妒之事而以前贫贱后富贵为不去。则可以偕居以生子孙而奉先祀乎。上文言七去之恶。而下文言三不去之事。妇虽有七去之恶。而如有三不去之事则不去可乎。
此固可疑。然七去慎正始之义也。三不去乃情礼曲尽处。只当参酌其轻重而行。
 许厚哉问。年长以倍则父事之注云。以十年为一节。倍之则二十年。古人三十年而后娶。妻父年当加于三十以上。而岂以长于己二十年。事之如父乎。
人生以十年为一节。故加我一节。己兄事之。又加一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0H 页
节则当父事之。非同于父年之故而父事之也。若使同于父年然后必以父事之。则年三十四十者。其父之年为八十九十。凡七十六十之人。皆可事之如兄乎。
 曹舜钦问。先生问焉之时。不言起字。而于请业请益。两言起字何也。
见曾子避席。子曰复坐等句语可见。先生有问。弟子必起而对也。对讫而坐。仍复起而请业。复起而请益。
 卢敬章问。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一节。与次章侍坐于君子。欠伸一节。文义少无接续之意。而此则合为一章。侍坐于君子。问更端。与次章文义考之则恐或为一章之意。而此则分为二章。未知如何。
大抵小学编次之法。或折半书之。或联章书之。或联意书之。或联事书之。其规固不一。盖令小儿易读而无厌也。
 许厚哉问。君子长者。先生有别乎。
统言之则皆尊者。分言之则君子有德位者。长者有年德者。先生有年德而能教人者也。
 许孟九问。君子耆老之下。只言不徒行。而不言不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0L 页
徒食何也。庶人耆老。虽有车而不得乘乎。
已言其不徒行。则其所以不徒食。不言而可知。王制乃国之章程。故君子而许其乘。庶人而许其食。庶人乘则滥矣。
 寔容问。至寝门外。请入为席。古者盖已各设宾主之席。又何更为席乎。
请入为席。非始设宾席也。虑或未为洁正。先入而治整之者也。
 降等。谓齿德耶谓地阀耶。
曲礼注降等。谓爵齿卑于主人也。
 
贤与贵贱俱相敌则其拜孰先。
大夫士相见之礼。贵贱已不计矣。贤德相敌。齿少者宜先拜。
 卢赞允问。上章执事敬之敬字。此章行笃敬之敬字。上章与人忠之忠字。此章言忠信之忠字。同欤异欤。上云与人忠。此章亦忠于人信于人耶。
金丹曰上章引言存心之要。下章引言存诚之为要也。两敬字两忠字。恐各有体用之分也。
 李相殷问。所贵乎道者秖此三者。则爱亲忠君隆师敬长。非道而何。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1H 页
切己而用工。实未有重于此者。能知三贵而推而行之。凡忠君悌长许多道理。皆可以会得矣。
 卢圣章问。顺与正皆义也。既曰皆由顺正则已是行义。而复勉之以行其义何也。
义者天下之当然。人能平顺正大。可以入乎当然之理。
 管敬仲章。先言上下而末言中何也。
自然不敢为恶。民之上也。因人怀己。昧是非而从之。民之下也。曰上曰下。既以民之贤愚而言之。以民之能忖度于其间而不以怀己为惠。犹知畏天而不敢为恶。故曰中也。此中字有不可书于下字之上者。固如是矣。
 卢舜祖问。将入户视必下则必无回。而重言视瞻无回者何也。
将入户与入户奉扃不同。视必下。在户外时。视瞻无回。在奉扃时也。
 当室不纯采。则不当室者之纯采何义。均是孤子而一采一否。得无未安。
嗣子当室。馀哀未尽。故丧虽除而犹纯素。非当室之子则自与当室者有异。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1L 页
安进敬问。绀緅皆间色。故孔子乃取其正色而恶其间色耶。朱子解绀曰齐服也。緅曰饰丧练者。然则齐与丧。皆不分正间色之服乎。
按莪山曰绀为齐。所以交神明者。朱子曰绛为练服。不可晓。陈氏曰似赤非赤。其色不正。故不用为饰。
 卢赞允问。惟酒无量。
人之饮量各不同。或有一盏即醺者。或有能饮一斗者。固不可断为一定之量也。惟当以不及乱为量也。
 卢贤叔问。孟子言必称尧舜。而至云为法于天下则独言舜何也。
按朱子曰法者人伦而已。他圣人因其常而处之不失而已。惟舜极其变而不失其常。人道之尽于此可见。
 孙谦叟问。孟母之舍市可疑。
急于近墓不可居之意而去而舍之。巧是市也。孟母之心。岂以市之可居子而舍之乎。
 卢圣章问。孟母教子之道。外此而更有可据耶。
仉氏教子之方不一焉。断织以戒其废学。据礼以责其不悦妇。又以子行吾行吾礼之语。以从其去齐之意矣。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2H 页
金复元问。于文王不曰达孝。而于武王周公则曰达孝何也。
武王周公尽伦尽制。而使人人得以自尽。故曰达孝。
 许乐允问。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㬥而民从之。则烝民者随在上者导率耶。然则诗所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乃虚语耶。
桀纣之民。岂无秉彝好德之心而从桀纣哉。大学云云。盖有诸己而后求诸人之意也。身为桀纣而率民以仁。民肯从之乎。所令反其所好之其字。指自己非指民也。
 
李赞卿问。横渠曰章既云未尝为子弟。复云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无乃叠床耶。
上子弟句。言其病根所在。下子弟句。言其随所居而长。洒扫应对。虽是子弟之职。谓是病根所在则不可。故更起为子弟一句。明言随其所居而长之意。
 金洛中问。教童子之礼。必以洒扫应对进退。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为目。而伊川只以洒扫应对事长言之何也。
洒扫应对之时。自有进退之节。爱亲敬长之礼。俱是事长之道。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2L 页
颜子道大德广。体无不具。而独取不迁不贰为可学何也。
四勿博约底工夫。从不迁不贰中做来。
 李道见问。杜季良豪侠好义。而严敦只能通轻侠。则其所交如季良者鲜耶。
虽好义如季良者。犹不可效。况只与轻薄豪侠者相通耶。
 李相殷问。宁静澹泊。足以为为学大要耶。武侯戒子以君子之行。而特举宁静澹泊何也。
静非枯寂。有收摄精神。以点检自身底意。俭非吝啬。有撙节日用。以崇尚心德底意。修身养德。其非为学之要乎。
 曹舜钦问。秽青史者。从古何限。以酒亡国则有桀纣之君。谄君误政则有弘石之徒。捷给纵横则有苏张之流。而范公独举八达。抑取近而戒之耶。花松之喻固善矣。然其中自有晚年从仕之意。
当时以放旷为尚。故举八达为戒也。若俗尚在弘石苏张则必以弘石苏张为戒。涧松之喻。非谓晚年必从仕之意。盖喻功名之晚成者可久。
 金钟周问。生知学知困知。固可谓三品。而康节则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3H 页
以不教而善。教而后善。教亦不善。为三品何也。
生知学知困知。圣贤之三品也。不教而善教而后善教亦不善。圣贤愚之三品也。
 既云三品而下文只以吉凶二者结之何也。
康节之意。只欲子孙之为善而不为不善也。
 卢学汝问。徐节孝训语。上节先云乡人贱之。次云父母恶之。下节先云父母欲之。次云乡人荣之。次第之不同。有义耶。
不为君子则人必贱之。以父母慈爱之心亦恶之。故乡人先于父母。为君子则父母欲之而以乡人疏远者亦荣之。故父母先于乡人。
 孙世卿问。志者心之所之。心立则志可立矣。胡文定之戒子先立志而后立心何也。文定之时。已有许多先贤。而特以明道希文为戒何也。为政之政一字。指一家耶抑一国耶。
明道十四五便学圣人。希文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立志之早。莫如两贤。文定之意欲令其三子先学明道希文。故立志先于立心。既以两贤为期待则其所为政。岂止一家。
 安淑卿问。陈述古教民曰父义母慈。以父慈子孝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3L 页
君义臣忠看之则自相矛盾。父义之与君义同欤。
父之正其家。便如君之正其国。以国言则君义臣忠。父慈子孝也。以家言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
 李忠建问。孝悌忠顺四者。恐非将冠者所能。而温公于冠者责四者何也。
四者乃成人之行。故于冠者。将责其四者。将字当详看。
 卢圣章问。父母丧章上云丈夫。下云男子。抑有义欤。
言丧次则曰丈夫曰妇人者。指内外主丧之人。言无故不入。不得辄至则曰男子曰妇人者。通主丧者及丧家男妇。
 孙谦叟问。檀弓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此云父母之丧不当出。又云有故不得已而出。不当出不得已六字。与檀弓必往之义不同。
缌兄弟之丧。未忍以有殡而不往。故著必字。檀弓所论则重在缌兄弟之丧。此章所论。重在父母之丧。故始曰不当出。至丧事及有故。未可以不当出三字断之。故著不得已三字。
 李亨五问。所谓十王之说。著在何书。而温公言此。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4H 页
朱子取此也。灭罪资福。断无其理。而世俗信之。以堂堂宋氏之世而有此悖俗耶。
温公之书。朱子之取。闷世俗之病而以證其实无也。宋接五季之后。而俗尚犹有旧染也。
 卢学汝问。北朝之俗固陋矣。而尚有如颜之推者禁绝巫觋。以盛宋之俗而犹信浮屠乎。
北朝之颜。只能训其家。宋朝之伊川。方能化其俗。
 李赞卿问。御吏临民。均是一体。其要在先正其己。临民者不能正己而欲行平易之政则宁可得乎。愚意则平易亦根于正己。
万事之理。无不从正己出。然明道之答。只是临民之要如此。御吏之要如此。未可以一体论。民隐不能上达。此政之大弊。临民之道。莫要于使民各得输其情。吏胥相与为奸。尤国之大蠹。御吏之道。莫要乎正己而格物。为政之人。苟能先正其己。吏自不欺。
 李汝晦问。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则上之人虽有非。而下不能一言以救之耶。
程叔子此理最好之意。盖言居下者守分慎言。以为免祸之道也。盖在下之道。规谏则可。非讪则不可。
 李汝刚问。当官非童蒙之事。而吕氏著于蒙训何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124L 页
也。
小学乃小子之学。有事君居官许多节目。
 李汝晦问。当官者不以㬥怒为戒。则民受其害。此云只能自害。岂能害人何也。
我既当官则事至当从容详慎。以考事机。若一向㬥怒则必至偾败。岂非自害耶。书云必有忍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当官者行涂摖追改重易等事。既非养诚心事君不欺之道。此著亦字何义。
行此三事而侥倖不败露不得罪。在自家养诚心事君不欺之道。已蔑如矣。所以著亦字。
 孙谦叟问。门人私谥。
按列女传。柳下惠门人将谥之。妻诔之曰夫子之谥。宜为惠乎。门人从之。王通世家曰仲尼既殁。文不在玆乎。易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陈寔之文范。陶潜之靖节。孟郊之贞曜。陆贽之文通。皆象平生。而我东亦多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