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书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79H 页
答姜吉元
吉元之来。弦歌盈耳。吉元之去。闾巷寥寥。社里诸君。岂尽始勤终懈而然哉。盖其衽席朝昼之间。面共提而耳共省。句语之迷旨义之奥。无不相须。无不相资。一榻才悬。众笈弛心。暗暗晨灯。断续靡常。乃知吾吉元之足以轻重于书社也。方相与啧啧。专使忽至。惠墨淋漓。始焉而喜贤驾利税。继焉而虑堂候欠支。念孝养有道。间已就康矣。既不得挽留吉元。今并与明仲而失之。若过数宿则赞允亦将归矣。抱卷涔涔。何以为心。
答姜吉元问目
 祖考未造主。魂帛将埋于禫时。节祭时节次何以为之。旧位未祧而新位复入。列祭五代。得无未安耶。祭新位时。考妣并设乎。抑异设而有哭泣乎。
虽已过禫。纤制在身。恐当以丧内之礼行之。
 礼仲月而禫。是月吉祭。祖考禫制适在仲月。禫后因节祭而行吉祭。得无乖于礼乎。
踰月而吉。常制也。而禫制若在四时正祭之月。则即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79L 页
于是月行之者。盖三年废祭之馀。正祭为急故也。今俗行时祭者鲜矣。又鲜有三年废祭之人。有何急于正祭耶。况八月十五日之祭。乃节荐也。非时祭也。
与姜吉元
主材数年以来。酬尽无馀。然想难从他猝求。谨当与匠人广询矣。主式程说已详。更欲加解。不可得也。然匠非经行之手。虽程子在座而指使之。恐不能合其分寸之裁也。无子弟者。馈奠躬执。退陶已有说。星湖亦曰虽孝子不得已略加澡洁而躬行之。以哀家言则既多昆弟。须于第五第六中定为执事。使之澡洁以待。不有愈于主丧者之躬行乎。
答姜吉元,明仲。
方挈家远遁。未尝不悬悬于同心之人。此际双椷忽至。坼视之。乃提说我不欲闻之说也。化者已矣。吾既忘之。惟左右不忍忘其冤期而致赙如此耶。家伯自屋社以来。已不肯食此土毛。而为家人所沮。淹经一周。前月十三日乃登程。至清国安东县而止。顾吾昆弟只是二人。而白首之年。那忍相分于二千里之外耶。所以方理行。而十七八日间似搭轮。经一昼夜。可抵安东县云。兄弟相聚则虽幸。惟远离丘墓为至恸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0H 页
也。躬自不耐至恸。而忍冀贤之从我乎。如或思到远友。邮筒尺牍足矣。如我命薄。已不能安于乡国。惟望两贤相与勖励。挽回浇俗。启迪群蒙。不负前王育英之至意也。贤尝以鄙居书室未成为忧。今以紫岩书堂四字。揭于正寝。幸与同志时时会讲。而共谋永守则芦之幸也。
答姜吉元
诸友夏课数篇。妄加批评。然病昏之中。安得免遗珠之耻也。文词之盛。孰非所欲。非人人所能办得。则无宁量力以进。而其要在绝虚假绝俗说。务去己所常用之语。务取切己要法而成篇。则虽不足誇耀于时。犹能无愧于心也。以此示诸友。而无效作家高格。亦一下学之要也。
答姜明仲
拜审奉晨有暇。联床讲讨。此人生至乐也。矧以书中所喻而知近日所用力者。非复旧时也。昆仲刚果有馀而沉默不足。颇涉驰骛而欠于操存。故始而为忧。伯君勇改而立跟。朋友与有荣焉。左右则未趁同迈。犹或有可疑于应事接物之际。今乃释然也。噫人之道。宁有求乎事亲从兄之外也。尧舜圣人也。其道则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0L 页
孝悌而已。苟无所放忽于事亲从兄之际。凡所以律身处家居乡者。自不逾乎规矩也。明仲勉之。勉之之方。认不在他。君之坊里约束。纵难人人能行。亦非人人所不能行。若是人人所不能行。则古之人奚为而设之哉。若诿之以古今有异。则是自以己之躯而闲之于今人之窠也。宁不惜哉。相稷病躯畏寒。尚不作觐兄之行。既极郁郁。而况今月十七日。守坡学士不淑。此家兄五载相守。情同骨肉之地。景色之惨。万里如睹。
答柳元振(震玉)
向别匆匆。馀恋重重。厚哉之来。忽擎心画。以审服体侍旺。何等慰慰。矧念端居课学。不欲晷刻放过。以富强之日而加笃实如此。知将有成。但恐日常闻赞美之语而耳不惯规警之说。进业之际。妨害不少。苟非上智之资。未尝不相须于朋友。是以易曰朋友讲习。诗曰朋友攸摄。夫子曰以友辅仁。又曰士有争友。盖取其直谅多闻之为之资益也。顷者相对时。惜左右之不得共处者。亦以是也。非谓稷之可能有补于贤。惟鄙居常多同志。见一善皆吾师。见一不善皆吾戒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1H 页
答柳元振
崔赞政榇返故疆。道路观者。有口皆哭。有目皆涕。盖出于彝衷。非求媚于死者也。我所以为生者有愧。则赞政所以舍生者。岂不卓卓矣乎。既立大节。固不可追咎其既往。然惜其不能以敦伦斥和之说。陈勉我圣上。国太公直谷之行。不幸出于赞政封疏之后。而斥和之碑。随而埋没也。今日赞政之拘。固已胚胎于赞政之疏。则 王庭痛哭。无益于事。黉舍会讲。无益于义。痛哭之席。旋请师谥。会讲之日。索取公货。俱即著载新闻。固已露出心迹。然终能得其死所。知将藉以有辞。当此人物萧索之日。岂可求备于一人。凡商儿酒媪左奠右赙。犹恐或后者。只能自尽其彝衷而已。彼安得深识乎义理精微哉。不图左右之所以为问者。不于义理而于色目也。我 朝自分党以来。立节之贤何限。而互相奠吊。挽诔相传。盖义理天下之所公共故也。噫此言一出。人必曰彼夫夫也。外借义理。内怀党论。以锦阳所以重遭祸故者。实由崔疏。故其论如此。且为左右言之。崔所以斥锦阳者。非崔之志。乃势家所嗾。而崔近年来往岭乡。获见葛翁文集。觉得前疏失实。对人辄分疏。然犹未能更奏 天陛。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1L 页
使葛翁饮恨泉下。苟为葛翁游从家子姓者。与崔相好则是不但负葛翁也。乃所以忘其祖也。崔之忠虽高。不可匿怨而拜其灵也。只当赞叹其能死。为尽吾恶而知其美之义而已。妄讨义理。不能张皇。
答安圣可(孝珍)
奉疏知襄奉有期。仰惟至孝思慕。尤何堪居。若径情而行。至有伤损。不惟有负圣训。恐无以尽诚信之义而致憾恨于无穷也。闻哀史以不得临终为至痛。寝吃之际。有所发著云。此固人理之不得不然处。然其所以致此者。实出于追远之干。而非汗漫作游之比。则何可常置肚里。转作祟根耶。以哀史今日地言之。封树礼讫则正宜汲汲于前所作游之端而就得头绪。方可慰先夫人之灵也。
答安圣可别纸
衰绖既成。不可遽改。然可改处改之不妨。
无庙家朝祖。或于祭厅行之。然既云庙远则废朝祖。远且废之。况无有乎。
三年内改葬则自当奉主行之。无主则奉魂帛也。所异者惟一虞也。
母丧中改葬祖考。以缌将事。葬毕反母服。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2H 页
缌之于齐虽轻。方见祖柩。缌反为重。盖葬与未葬。为轻重也。荀讷所云服重临葬之重字。在缌不在齐也。
锡衰疑衰。周礼王为三公六卿锡衰。注锡麻之滑易者。为大夫士疑衰。注疑之言拟于吉也。
答闵舜会(珝植)
沐山书灯。久不闻舜会伊吾声。悄坐岩庐。方切瞻颎。珍重一札。忽坠尘几。乃知吾舜会亦不能忘此悾悾也。更复多日。仰请升堂而尽怡愉。对案而极玩索。夙夜敬斋西铭等篇。得能朝夕庄诵耶。诵之所以欲体行也。苟于此终身佩服。宁有一种非辟之干吾心头哉。己不能勉而只欲勉于朋友。还愧。相稷顷游金陵三数日。终始相随者。惟厚哉,孟九,学初及宅容数人。至如乐允,元振,春可等略而人。或周旋于稠座中。或霎话于历路矣。义卿则远不相合。只奉其王尊府得其平安而已。归路至三浪。立马五友亭下。徊徨瞻眺。未尝不感慨于先贤杖屦之躅。胜地湖山之赏而行事匆遽。竟不得凭槛一啸。且复指点仁庄。发室迩人遐之叹也。
答李汝刚(愚直)
向日偶见朝纸。有如左右姓衔者。著在惠民院郎新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2L 页
差之列。倘不是鹫山猿鸟。既不能留得忠建。并与吾汝刚而毁其盟者耶。不然春城飞花之句。抑别有一个韩翃耶。从前则虽非朋友之贺。从后则无乃有缺于侍下供悦耶。山塾得整治外室。土木亦垂讫耶。以尊府公生平撙节手法。今乃不惜靡费。筑别业以专丘壑。起第宅以宽奉礼。垂裕之意至矣。早晚欲膏秣以从。览其泉林竹树之胜。𤱶浍桑麻之盛。而上以贺经理之勤。下以勉嗣守之道矣。
答卢德哉
晨囱鹊噪。谓有佳客将至。暮天雁来。乃见我德哉手翰。前月惜别之怀。长霖阻夐之郁。俱可少叙。但以堂候之远承欠康。读履之苦泄经旬。有所系虑。然痰是老人例祟。泄亦夏节通患。于京而有眉公侍剂之诚。于家而有静摄调治之勤。知当取次收效矣。只恐吾德哉久为家务迁夺。有所妨害于进业之际也。稷亦病于此者。常欲振发而不能得。然窃尝闻之。晦庵曰得小閒暇时。不可閒坐说话。须著些少工夫。看究圣贤所说底道理。乃可以培植本原。此语甚有理。盍与共勉。此来朋友尚有三数十辈。然举是新进。俱不甚上下于乐远。惟相殷,孟三辈六七人稍识方向耳。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3H 页
答卢德哉
一岁再擢 宠秩。连年出四荫官。尊门 恩数稠叠如此。而吾不得贺焉。百世惇睦之谊。一室共输之义。果安在哉。今与乐远相对。且读辱书缱绻。此身疏懒。尤以为愧。一顾之迟。何暇为恨。但念左右平日志向不浅浅。而乃玆急于干蛊。久为田事所困。又已迹出仕途。将与书卷相疏。此为可悯。然凡干家事君之道。载在书中。一日不读。便非所以求其道之至意。幸十分勉旃。无负朋友之望如何。春事已阑。更请西城信使陆续耶。堂上台监年华衰暮。公役频频。窃想远外焦煎矣。乐远工夫似有进。而惟其见于仪表者恐涉侈靡。无乃家煊圭组。自不能独守寒素耶。切欲与之相劘而不肯久吃蔬粝。临歧怅然。
答金敬佑(诚浩)
夤缘西洛遗编。得与贤者相遌。见雍容敦实之仪而已认为良士。矧玆奉读佳谕。参以谬询诸条。节节是求志求道之至。令人仆仆。但不识何所取于陋劣。倾心至此。无乃坚贞恬淡。与时寡合。以稷久处岩间。谓或有相与讲究者耶。深愧平日妄要誉于朋友。不令悉其实状也。书发已三易月矣。不审温凊之节。循序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3L 页
不愆。玩赜何书而微奥处益加商量耶。既起疑于无疑之地。则当求所以释然。何不从名门巨匠而折衷之。乃求声色于聋瞆也。固知其无所讲明。而犹不自止。略举浅见奉报者。喜贤者善读之意。要与往复而上下之也。
  别纸
 中庸。中则庸也庸则中也。而曰中庸云者。非为叠义欤。
朱子答正道定理之问。而举正字定字为紧要。盖中与庸各有紧要。恐不可谓叠义。
 
老佛之学弥近理者。指何而言欤。
老氏之明心见性。似吾儒之尽心知性。佛氏之修心鍊性。似吾儒之存心养性。
 第十二章章句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者。何义欤。
此心之存而全体呈露。妙用显行。无所滞碍。鸢必戾天。鱼必跃渊。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止其所而不可乱也。
大山曰只是活字之意。为活字说不尽。故更著泼泼字。如言光灿灿地黑窣窣地。
 大学首章明明德新民。皆是止至善之工。而特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4H 页
三纲领。何义欤。
沈氏曰大学之体在明明德。其用在新民。其体用之准则在止于至善。(止)若以止至善为一纲领则遗体与用。以明德新民为二纲领则欠其准。或问曰幼学之士。必先有以自尽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习。既长而后进乎明德新民。以止于至善。是乃次第之当然。又曰不务明其明德。徒以法度政教为足以新民。以爱身独善。谓足以明其明德。而不屑乎新民。略知二者之当务。顾乃安于小成。狃于近利而不求止于至善之所在。能成己成物而不谬者鲜矣。(止)此皆切中乎今人之病痛也。手不知洒扫而自谓能于六艺。略解六艺而便思所以新民明德止善。谩作文具而已。彼徒尚法度者。以新民为之纲。爱身独善者。以明德为之纲。皆狃于近利而不求止于至善也。圣人固为虑之远而立为学之纲者如此。
 虚灵二字。当分理气看欤。
虚灵心之本体。心可以分理气看乎。大山曰理气合而为心。自然有虚灵之妙。定斋曰才说虚灵不昧则非全说性矣。(止)大抵虚灵二字。有合理气说处。有分说处。在所用如何。然于虚灵不昧四字则未见略有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4L 页
主理主气之分。
 经文只言心意而不及性情何欤。
大学入德之书。明本心之得于禀受。故只言心意而不及性情。
 平天下章无结语何欤。以若尧舜圣德。犹有病博施。则盖难尽其道故无欤。然则诚意章亦何以推看耶。愿闻其详。
以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重录之。此非结语而何。与孟子首篇何必曰利之义同。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何必曰利。梁惠王章本不在首。而编集者举以为第一义。
 中庸以诚为主。大学以敬为主。盖敬与诚本非二事。而于两书各有所主则愿闻微旨。
中庸训诚曰真实无妄。又曰指实理而言。大学训敬曰无不敬。又曰是功效。执此而推之。可见所主之义。
 论语第六篇中庸之为德章。与中庸文大同小异。而小注云此章以中庸之德言之。故不消言能而能在其中矣。中庸以道言则有能不能之殊。何谓也。
论语叹世教之衰。故加之为德也四字。民鲜之下虽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5H 页
不著能字。而可知民之鲜能此德也。中庸叹气质之异。故虽不著道字于中庸之下。而道字之义自在。民鲜下若不加能字。无以详民鲜能道之义。
 第七篇甚矣吾衰也章集注曰。至其老而道不能行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程子曰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而行道者身老则衰矣云者。似不合此句训释。得无语义之矛盾乎。
集注与程说。皆以行道者言之。有何矛盾。
 不愤不启章。举一隅三隅反。如之何。
有物于此。而其隅有四。左右以一隅指我曰如许如许。而我不能悉其三隅之如许。左右岂肯于我而更告他物乎。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集注云命不足道也。何谓也。
命不足道。虽非本文之义。尹氏之意则以为自安于所遇而已。非如中人之委于天命而强安之也。
 第十三篇仲弓为季氏宰章。集注则以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为三条目。而黄氏饶氏则云先有司一句。是总脑。赦小过举贤才。皆承先有司而言之。二说如何。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5L 页
黄饶之说。亦承集注之意也。集注中若列为三条。则谚解当曰先有司며。而既曰先有司ㅣ오。则恐不作三条也。
 卫君待子而为政章。子路曰有是哉者。何义也。其下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集注杨氏曰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无以考实而事不成者。何谓也。
子路之意。平日谓夫子为迂。而今于卫君而曰正名。则其迂有如是也。
辄称其祖。名不实也。以父为贼。言不顺也。名实相紊。无以考实也。朱子所谓何以为国何以临民者。乃事不成也。况取火救火之说。令人易晓。请详玩集注。
 第十四篇南宫适问羿善射章。夫子待其出曰君子哉若人。此语则以禹稷自居而不为辞也。夫子以谦谦之德。常窃比于老彭。则于此不谦何欤。愿闻微旨。
若以谦德自居而终嘿嘿然。则学者何以知南宫适尚德之至意乎。
 第十五篇人能弘道章。张子曰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云者何谓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6H 页
心指人也。心能尽性。言人能弘道也。性指道也。性不知检其心。言非道弘人也。
答金敏夫(容根)
高车重到。更仆而话。犹有所不能摅尽者矣。清笺踵至。若复相对。犹有所不能倾泻者矣。玉川云月。安得不耿耿入梦也。仰请翻经而寻所乐。携朋而评今古。子侄供欢。猿鸟同盟。较昔簿书期会。果孰劳而孰逸。相稷为缅妻坟。留夏山半月。归而伴药垆。贞疾之人。动辄添祟。所以自分于荒閒寂寞之滨也。精舍记净界排置。常结遐恋。故略为说到。求为裁正而已。
答金瑞仲
礼事匆遽。未及从容相悉。临歧耿耿。经宿靡解。便中恭承珍椷。始以返省休惫为慰。且喜满幅心画。精楷有格也。此固儒者一事。而以吾辈本原工夫言之。有大于此者。其要在小学书中。幸加意而服膺之。无忝为文敬先生裔孙也。稷年来为家务所牵。不能专精于案间旧帙。未见这个体得之实。而只以言辞告左右。左右肯信之哉。
与蔡武卿(孝植)
夤缘斯文有事。远屈高幰。席香尚薰人。谨请棣体增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6L 页
相。盛堂图书。日有至乐。而门党后进。皆能恪守旧业耶。先府公行状构呈。言语卑弱。恐无以垂重于来人也。寒冈先生续集役过四册。而其馀则因祭文卷出现。不能率尔编次。要省内宿儒为一番烂确之计。来月间似会于泗阳也。
答李孔三(庭圭)
冬来再承惠书。时时披读。有以知用工平实。又因士友获闻孔三居家节度。读书规条。俱足以警动朋友之心也。更愿坚守今日之志。勿为外诱迁夺。何患不做第一等事业耶。岁暮矣。不审上堂而尽怡愉之道。联床而收征迈之业耶。稷兄弟病喘。圉圉而已。社里同志去多留少。又过几日。知将兀兀守灯。客土离索之怀。每到此际难耐。先人遗集重违勤戒。谨此赍呈。
答朴德汝(承源)
一别三岁。相望落落。李君之诣达句也。云与左右相遌。兼有两度珍讯。乃知购聚远书。广惠南士。其志勤矣。岂区区谋尺寸者之类哉。况设肆贩书。实先哲之不斥者乎。肆里既无他物。昕夕所接。惟书而已。应贩之暇。阅过几简。其所为益。反不愈于所贩乎。稷尝为左右而忧其贫而失业矣。今可以两获之矣。幸勉励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7H 页
之哉。
与玉舜宪(麒焕)
春间造庐下。知哀座为改亲窆。奉舆湖南。其所以笃于孝思。勇于敦事者。有非馀人可及。又见敬客之节。妇幼成性。从行诸人交口叹赏。顾稷是何人。受眷至此。迄今感愧。不知攸谢。稷还未半月。先正帧行适过高庄。而奉迎之仪。止宿之备。自涟已悉云。此古人所谓应之千里者。而东道之主。今犹不乏也。仰惟两庐馈奠之暇。奉晨支重。胤哥年未及舞勺而应门之节。从学之勤。书法之就。不愧为乃家儿。幸善为导迪。期见其成就如何。
答柳春可(在源)
君来而不久留。我往而才信宿。肚里多少话。彼此不得悉叙。惟有时搜到诗帖而摩挲留墨。知贤用意于规矩之中。且想净塾棐几。点检方册。立论于古今得失之际。起疑于性情义理之奥。做去如此。进进不已。何患乎早孤失学。亦何患穷居寡俦乎。噫我于贤家识五世矣。文华气槩儒雅笔翰之盛。俱足以垂式一家。贤何可一息放过。不思所以继述之道乎。
孙谦(柄铉)礼记问目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7L 页
张子曰物我两尽。自曲礼入。
人所以曲当事物者莫如礼。而其节目之委曲。已三千之多矣。苟欲临事物而两能自尽。舍此书奚从而入。
 毋不敬则五常百行。自在其中。而独曰安民何也。
便犹大学新民在明明德之次也。曲礼之毋不敬。如大学之明明德矣。礼所以修吾身也。修吾身。所以将安民也。
 应氏曰情之动为欲。然则心之动非欲欤。
情之中节曰和。情不中节曰炽。炽者即动也。其动乃欲也。然不可便曰心之动亦欲也。
 亲老无子者。临难亦可毋苟免乎。
当君国患难之日。以养老无人。嗣续无人为念。而徒怀苟免之志。则反贻羞辱于亲。不孝之罪。实不减于无后也。
 直而勿有。朱子曰不可据而有之。直与据同义欤。
直而勿有之直。即陈我所见之义。不可据之据。释勿有之义。
 使从俗。使人之国。其俗不善。亦从之乎。
从字当与问字通看。入国问俗礼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8H 页
决嫌疑。疏云女君为妾。若服之则太重。降之则有舅姑为妇之嫌。故全不服。窃恐礼尚往来。而此云无服则亦不为嫌乎。
五服沿革图曰天子诸侯。于妾无服。士妾有子而缌。无子则已。此亦可以不报服为嫌乎。
 明是非。疏以子游曾子裼裘袭裘而吊。谓之得礼失礼何也。小敛时裼裘得礼。则大敛时以何裘吊之可也。
羔裘玄冠不以吊。然未小敛之时。主人才易服而已。则吊者亦未必变服。曾子之袭裘。为失礼也。小敛以后。皆袭裘而吊。
 求以悦人。已失处心之正则是可谓妄也。而下继以况妄乎三字。妄字有他义乎。
求以悦人。虽非处心之正。而犹不至于吮痈舐痔。若妄则其所以悦人者。将无所不至矣。
 踰节云招辱。侵侮云忘让。好狎云忘敬。敬一字乃礼之纲领。而于踰节侵侮好狎。何不皆曰忘敬。而于好狎独云何也。
踰节侵侮。谓之忘敬之一事则可。混谓之忘敬则不可。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8L 页
曲礼曰行修言道。礼之质。乐记曰中正无邪。礼之质。均是质也而方氏于曲礼而言其始。于乐记而言其终何也。
行修言道然后乃能中正无邪。故曰曲礼之质。言其始。乐记之质。言其终。
 不闻取人。与匪我求童蒙之义同欤。
我能行修言道则人当取以为法。我不宜引取人而教之也。若取人以教之。乃我求童蒙也。
 有道德仁义则礼在其中。而此云非礼不成。然则礼为四者之纲领耶。
礼是道德仁义所由入之路。故曰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在上者之所以立教示训者皆礼也。苟或不以礼立教示训则何以正民俗乎。
 君臣上下。以君上臣下而言欤。疏云一主于义。一主于恩。恩指父子兄弟欤。既先书义后书恩而复曰恩义非礼则不能定。后义先恩何也。
上下指君臣。恩义从文势。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宦家臣也。宦者学为仕之称也。学者学道艺者也。宦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9H 页
之师大夫也。学之师先生长者也。身为家臣而不以礼事大夫则无以升诸公。欲学道艺而不以礼事先生长者则将无以窥其阃域。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疏云四者。吕氏作三节看。从疏乎从吕乎。
正朝位齐军政。自各为一事。临官府行法令。自为一事。故吕氏则曰三者。疏所云四者。以涖官行法各为一事。盖涖官之职。非特行法而已。然以下文威严字观之。则官府之职。重在法令。吕氏三者之说似胜。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明礼二字。承恭敬撙节退让而言乎。承道德仁义以下而言乎。
疏云承上文者。指道德仁义以下诸条而言也。
 人而无礼比禽兽。而复以聚麀结之。不其迫切鄙陋之甚乎。
父子聚麀者惟禽兽。故指人之无礼者而必曰禽兽。若以迫切鄙陋而讳之。则是等视人之无礼者。其可乎哉。
 人有礼则安。疏礼者安危所系云云。
未有无礼而安者。亦未有有礼而危者也。
 礼者自卑而尊人。通贵贱言耶。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89L 页
贵而不自卑骄也。贱而不自卑犯也。
 子贡之无谄无骄。抑亦好礼而然乎。
不骄不淫。乃好礼中一事。而子贡所云。重在乎无骄无谄。故孔子以好礼喻之。曲礼之不骄不淫。重在好礼。非谓无骄无谄之为好礼也。
 既赐几杖则欲其为安适也。而复使之行役则可能安适乎。行役以妇人随之。于礼得无嫌乎。
赐几杖。所以使之自安适也。适四方。所以不许其致事也。许妇人自随。所以养之也。所谓妇人。如今之公廨爨婢也。何嫌之有。
 
于其国称名。
乃君前也。
 应氏曰文献不足则言礼无證。故举国之故事以答之。礼无可徵。何以告之。
文献不足则古礼虽不能證。然国之故事。耳听目睹者则犹可以举而告之。
 长者赐饮食则不辞。而长者有问。辞让而对何也。
于饮食而或曰尝而待。或曰则受者。长者之赐。有不敢不受也。长者问而辞让者。有不敢自以为知而轻遽以对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0H 页
骄乱之祸为少。丑夷之争为多。(吕氏注。)
少非祸之少。盖为居上为下之少也。多非祸之多。乃争之多也。人之争。多出于丑夷。
 三赐不及车马。
一命而既受爵。再命而既受衣服。三命而当受车马。然有车马则尊贵之体貌备而并于亲。故虽受三赐之命。而不敢并受车马也。若受车马。失人子之道。而州闾乡党兄弟亲戚僚友执友交游。将不称其孝慈仁信也。
 所游必有常。然若自所游之地。或猝有适他所观而无暇禀告则柰何。
所观在养老等节。则有或从权。然亦不可擅自经宿。
 年长以倍注。非谓亲者。亲者是亲戚耶。
亲戚自有辈行。事之之道。自有等列。
 群居三四人。亦自有长幼之序。何独曰群居五人则长者异席乎。
若是长幼之序。已不敢并行于道。况同席乎。既云群居则乃肩随之人也。地敷横席。止容四人。所共居者若至五人。势宜更具一席。而使最少者。坐更具之席。则固无义。推最长者一人。具异席以敬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0L 页
男由左女由右。
分阴阳也。行不中道。敬尊者。
 上既曰为人子者。下复曰孝子何义。于登高临深。苟訾苟笑。不曰惧辱亲。而于服闇登危。必曰惧辱亲何也。
自居不主奥。至不苟笑。人子之常节也。惟欺人所不见。行险以徼幸。是忘亲辱亲之事。故更著孝子字以加警也。登高临深。虑或有危。服闇登危。已是忘亲。故以惧辱亲三字。不著于登高临深之下。而特书于服闇登危之下。
 
忘亲离亲。
只知有友而不知有其亲。是忘亲也。以亲之物而私之。是己与亲离而为贰也。
 童子不缌。
惟孤子当室者服缌。详在问丧篇注。
 长者不谓之退不敢退。而此云趋而退何也。
侍先生燕居之时则不敢退。遭先生于道则不敢与先生并行。故趋而退。
 言不闻则不入。
上堂声必扬。使内人知之。而使其言闻于外则可入。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1H 页
大夫士若使他国则是为宾也。入君门之时。以宾礼行之乎。
适他国则以宾礼敌主也。
 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而不及士之门何也。礼有三辞。是每门为让耶。
士之门。与大夫同。每门必三辞。盖礼成于三。
 上阶之时。足之先右先左注。各顺入门之左右。何以谓之顺也。拾级聚足。亦何义。
据本注与张子之说则拾级聚足。先右先左。俱非著心安排而为敬谨之至。自至如此。各顺入门左右云者。亦非谓著心安排而如此。然鄙意则上东阶者先左足则嫌其先于客也。上西阶者先右足则嫌其先于主人也。是以主先右足。客先左足。以尽让登之义。
 朱子曰帷薄之外无人。不必趋以示敬。若然岂出门如宾之义乎。
出门如宾之义。何尝使人出门必趋乎。帷薄之外。非尊者所见。故不必趋。然其出门如宾之意则不敢弛也。
 授立不坐则不特于尊者而然。虽于卑者亦然矣。长者则不跪不立可也。然于卑者则不为过敬乎。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1L 页
授立不跪。授坐不立。并取其便于受者。非谓致敬而然也。于长于幼。何择之有。
 圣人之道。无本末精粗。
程子曰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粪之礼虽至近至易。而道德性命之理。不外于其中。彻上彻下。即是一理。何可以粪之礼为末为粗而忽之哉。亦何可以道德性命而偏谓之本与精乎。
 奉席如桥。不为太高乎。
奉席如桥。衡取高而平也。高而平。敬长者席之仪也。以高为嫌则平亦可以为嫌乎。
 
坐为阳面亦阳也。卧为阴足亦阴。若坐则向东而布席。卧则向西而布席乎。
坐为阳卧为阴。以坐卧而分阴阳也。非谓坐必向阳卧必向阴也。面亦阳足亦阴。以面常向阳。足常履阴也。设坐席则问面向何方者。以坐与面皆阳也。设卧席则问足向何方者。以卧与足皆阴也。注疏之义则固如是。然不敢斥言长者之首。故曰何趾云云。亦似有理。但不及释何乡之义。
 席南北向以西为上。东西向以南为上何义。
东向南向之席。或宾席或长者席也。故皆以右为上。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2H 页
右为尊也。西向北向之席。或主席或少者席也。故以左为上。左为卑也。
 惟讲说之客。有揖逊容旋。而饮食之客。无揖逊容旋耶。
饮食燕享则宾位皆列席南向而不相对。既便于劝酬。又绰有揖逊之地也。讲说之客惟相对。故席间函丈。使之揖逊回旋。
 客彻重席。
敬客之礼必重席。而客敬主人则不敢居重席。故彻之。
 
主人不问。若续上文则上文末句句读似未稳。
文义似相续。而例或有句读如此者。
 上文皆是宾主之礼。此特言先生书策何也。
上文所谓非饮食之客者。乃讲说之客也。
 既戒以足无蹶。而又曰坐必安何也。
安亦致敬不敢懈之意。
 执颜正容。恐叠说。
执颜侍食时也。正容敬长者之教也。侍食则无或变异其颜色。听教则更正其一身之容貌也。
 辞让而对礼也。而先生问焉。终则对。无辞让何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2L 页
先生之问不终。而径为辞让而对。则有难尽闻所问之旨。故复戒以终则对。
 然诺无诺两诺字。皆许而未行之义耶。
然。
 无馀席。何以曰己席。坐于其端何义。
少者不得与尊者同席。故曰己席。端始也。谓己席之无空馀于尊席所近之处也。
 若以时变起之则一日之内。时固多矣。独于烛至言起何也。
时之变。乃昼变为夕也。
 
方氏曰先生以教称。所尊以道称。君子以德称。长者以年称。四者之不同有义耶。
曰先生曰所尊曰君子曰长者。固自有教道德年之别。惟教与道似同矣。贤所以疑之者此耶。于先生亦可以以道称。而独于所尊称之以道者。道之所在。非但先生而已。我虽不受教。而亦有人所尊。以其有道也。
 防君子之有所召。
防乃备字之义。
 取屦稍移近前。谁前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3H 页
己前也。
 既云离坐离立。而复云离立。恐叠。
上离立则并离坐而言。言其不可往参于离立之次也。下离立则单言立也。言其不可拨其离立而出其中间也。
 诸母注云父妾之有子者。若父妾之无子者则何以称谓。
当有等也。随宜称之可也。
 外内不相言礼也。此言外内之言。不出入于梱。若以梱为限则梱之内外相言耶。
外言不入。内言不出。明其内外之有限也。梱之内共言与否。不可执一论。若供养父母及祭祀宾客等事。那得不言。
 夫妇固有别。而此曰交亲何也。
曰交曰亲。乃礼之分定也。非交狎亲昵之谓也。有别之别。非远而别之之义。乃挚而有别之别也。
 告君告神召友。何以为厚其别之义也。
以异姓而将交亲。以男女而将齐体。有不可率尔行之。故必告君告鬼神召僚友。使之知之。其非所以厚其别者耶。若不然而男女自相合则乃无其别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3L 页
取妻若同姓而不同祖。犹为不取乎。
古者同其姓者必同其祖。故云不取同姓。然今或有姓同而祖不同者。故或有取同姓者。惟帝王之家。不取同姓。
 贺取妻者。
昏礼不贺礼也。此云贺取妻者。乃记者之因俗以称也。人之所以羞之者。以有客也。不以昏礼也。是以曰闻子有客。使某羞。
 老者贫者。既曰不以筋力货财为礼。则将以何事为礼也。
吕蓝田曰居山者不以鱼鳖为礼。居川者不以鹿豕为礼。凡所以为礼者。资其所有。而不可强其所无也。贫者而欲以货财为礼则将无为礼之日。老者而欲以筋力为礼则亦无为礼之道。莫若资其所有而便于为礼也。山虽无鱼鳖而固不无鹿豕也。川虽无鹿豕而固不无鱼鳖也。
 王氏曰名子者以国。非所以教谦也。日月非所以教敬也。山川非所以教求诸己也。非谦非敬非求之义何如。
名以国泰矣。名以日月慢矣。名以山川。无顾名思义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4H 页
之意。况国与日月山川。常语之所易及也。又虑其子若孙之难避也。
 男女异长。注各为伯仲。不相干杂。
男有男之伯仲。女有女之伯仲。第几之称。不以男女而混称。
 脯与脩有异否。
始作即成曰脯。治之乃成曰脩。
 葱渫特曰加豆何义。
葱渫非常有。故加豆而处末。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若尊客则无辞而执食耶。
降等者之辞。以其不敢当宾礼也。客尊则宁有不敢当之意。
 进食之礼。恐是一时所进。而祭食之注云先进后进何也。
凡进食之或左或右或外或内或末。皆因熟饪冷煖而以次推之。非一时所进也。先进者当先祭。后进者当后祭也。
 三饭何义。
三饭在加胾之前。每饭歠湆。以殽擩酱。疏既以三饭谓三食。又云食正馔也。盖未加胾之时。以湆殽酱等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4L 页
正馔三食之也。
 客不虚口注。用浆曰漱。浆咸物也。何以为荡口。
浆熟水也。与酱有异。所以荡口而清洁之也。
 亲馈不亲馈何别。
亲馈长者之所亲馈也。不亲馈。或从他进馈而侍食于长者而已。
 古之饭者以手。则用匕之始。在何代。
用匕未知昉于何代。然中国人今亦或有不用匕者。以箸而饭焉。
 毋反鱼肉。郑云谓已历口。人所秽也。馂之馀。得无嫌于人秽乎。
吃鱼肉。必切而取之。毋使口泽及之。若口泽所及则无反可也。饭则已戒其不泽手矣。以匕以箸则口泽在匕箸。非如鱼肉之历口有秽也。
 游氏曰终食之间而人之贤不肖可得而知矣。若小人厌然掩之。何得而知之。贪也何以薄饮食乎。
圣人之教。不待其已丽于大恶而后正之。故于觞酒豆肉之间。必使之为礼而养廉焉。苟能于终食之间而不见其不善之端。则知将不为不善之人也。贪也犯也薄也不敬也。均是小人情状之见于终食之间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5H 页
者也。不可以贪薄合看也。
 彻饭齐。注云降等之客。敌者不亲彻。
饭齐之彻。自是相者之事。惟降等之客。欲亲彻。主人辞则否。
 侍饮与乡饮异仪乎。
王氏所云习人敬顺之心于平居无事之时者。侍饮也。其仪异于乡饮。
 器之溉者不写。注云可以洗涤者则即食之。同君之器。得无未安乎。
若以同君之器为未安。则所赐乃君所食之馀者。其不嫌于同君之食乎。只恐口泽之渎于器也。是以不可溉者写之。可溉者不写。
 劝侑何义。
祭有侑食之仪。侑即劝字之义。臣御食于君。子御食于父。皆所以劝侑也。
 馂馀不祭。注一说不同。当从何说。
注家之法。曰一说曰或说者。皆不如原注之为可据。若从一说则馂馀不祭句读。当作며而既以니为定。则一说之轻可推矣。盖馂馀以其亵故不祭也。虽父与夫之尊。亦不以祭其子若妻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5L 页
虽贰不辞。偶坐不辞。注马氏曰礼者报施而已。主人之礼在我也。不辞之非礼也。主人之礼不在我也。辞之亦非礼也。在我不在我何义。
主人所以益其馔者为长者。不在我故不辞。主人所以设其席者为宾。不在我故不辞。
 羹无菜不用挟。
无菜者直歠之。
 食瓜之法。天子副。国君华。大夫累。士疐庶人龁。而在公庭礼会时则有等级如此云。非礼会时。或可不拘等级耶。
平居与礼会虽异。其严既如此。不可以平居而忽之也。
 事亲之节。当以文王为准。而父母有疾以下八条。陈氏以中人之制言之何也。
文王之不能正履与色忧。一饭再饭。已具于文王世子。故此举中人之制而言之。
 侧席专席。从一说乎。从吕说乎。
侧席则一说似胜何者。独坐一席。近于泰也。变于正席。情所然也。专席则吕说似胜何者。不与人共坐。有丧者之礼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6H 页
水潦降鱼鳖不可胜数。然于事长之道。何择贵贱。
水潦降。不献鱼鳖。献之盖以时也。易得而不足贵则不待献而已足矣。舍其所已足而献其所不足。固是事长之道。
 献鸟者佛其首。恐其喙之害人。无乃鹰鹯之类耶。
喙之害人。岂止鹰鹯。有喙者皆能害人。
 自献车马至受弓剑者。多难晓处。
书致者。如今人契券中列录什物也。
主人受弓。由客之左者。主客俱向南而立也。主由阼阶向南。宾由西阶向南。故主人在客之左。
弓剑以袂。恐损文彩也。
 以臣而使人于君所。不其慢乎。
受君命在外。有事则宜使人于君所。何慢之有。
 尽人之欢竭人之忠。吕氏曰皆责人厚何也。
欲人之欢于己而尽之。欲人之忠于己而竭之者。皆所以责望于人者也。
 羸瘦则骨自露。毁瘠不形。疏居丧许羸瘦。不许骨露云云何也。
骨为形之主。骨露则羸之甚。
 吊而不伤。伤而不吊之说。今俗有难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6L 页
宁吊而不伤。不可伤而不吊也。宁近于谄。不可近于伪。
 吊丧不问费。问疾不问欲。于礼为可。然见人不问所舍恐不然。
君子恶口惠而实不至。故有三不问。然至如所舍。或可有可问不可问之义。
 赐人者不曰来取。
赐者赐君子也。赐君子以礼。曰来取则非以礼赐人之义。
 自适墓至介冑。多言问丧之事。而揖人当食临乐介冑四者之错杂于凶礼何也。
自君言不宿于家。至兵车不式四十馀不字。皆重在不字。不在乎凶礼。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未尝为庶人而制。有事则假士礼而行之。刑未尝为大夫而制。有罪则议士刑而加之。
 刑人不在君侧。
不徒虑其怨恨而为变。人君当近有德者。未闻有德而为刑人也。
 武车绥旌。德车结旌。注陈氏曰武欲有为以显仁。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7H 页
故绥旌。德欲无为以藏用。故结旌。显仁藏用何谓。
欲有为以发其蕴蓄者谓之武。欲无为以韬其光辉者谓之德。
 史载笔士载言。
笔者所以书也。将欲书之史故载笔。言者所以备讨论者。故士掌史而载其言。
 有水则载水鸟。有尘则载鸢。有车骑则载鸿。皆可以为警备。而有士师则载虎皮。有挚兽则载貔貅。未知何义。
亦举其类。示众为备。
 
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四旒。
九七六四。恐亦星数也。
 急缮其怒。
迫致士卒之怒。
 已言左右有局。而又言各司其局何也。
左右有局。故各有所司之局。
 兄弟之雠。交游之雠。轻重悬殊。而马氏曰兄弟也交游也。其为雠则一也。其说可疑。且若交游之雠。亦我交游之人则处之当如何。
父也兄弟也交游也。其为雠则一。故皆有所报之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7L 页
道。雠有轻重。故报亦有轻重。
 四郊多垒。荒而不治。乃大夫士之责也。而俱言辱者何义。
既不能尽其责则乃所以为其辱也。
 牲死则埋何义。
恐移于他用。
 祭于公自彻其俎。疏曰若大夫以上则君使人归其俎。若大夫以下。自祭其庙。则使人归宾俎。使人归宾俎者。不敢当其宾俎者耶。
大夫以下自祭而归宾俎。便如君之归大夫以上之俎也。此自彻者。乃士之助君祭。而不敢以宾客自居也。
 卒哭乃讳。
卒哭之前。事之如生。书其父母之名不著讳字。
 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之讳字何义。
此指庶人无庙者而言。既不能逮事父母。不见其父之讳其祖。又无庙不知事祖之礼。果何从而讳之乎。
 诗书不讳。临文不讳。注恐有惑于学者。因此不讳其亲可乎。
周诗不讳文武之名。克昌厥后。骏发尔私等句是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8H 页
后世讳法甚苛。从时可也。
 夫人之讳。夫字疑若语辞。大小功之亲不讳则其不有欠于事长之道乎。
夫人非妇人之称。乃其家先世也。若以事长之道而尽讳之则岂特大小功而已哉。
 入门问讳之讳。亦只是讳名之讳耶。
此讳字。恐不可偏看。
 虞祭道中遇刚日则行之。或还家而行之。还家则是内事也。此云外事以刚日何也。
士虞记三虞用刚日。疏曰改用刚日。将祔于祖。取其动义故也。盖初再虞安神之祭。故用柔日。三虞卒哭以将动而祔祖。故用刚日也。此之安动。便如彼之内外也。
 远某日近某日。
大夫在今月下旬而筮来月上旬之内。故曰远某日。士在旬初而即筮旬内之日。故曰近某日。
 既曰卜筮不过三。又曰卜筮不相袭。不相袭则何以至再至三乎。
吕氏曰卜不吉则不筮。筮不吉则不卜。此所谓卜筮不相袭也。指小事而言也。至于大事则至再至三。是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8L 页
以洪范有龟从筮从之文。
 卜筮者。敬鬼神云云。
人谋非不足而犹求于鬼神。故曰敬鬼神。疑而筮之则不非也。筮而不信为非也。诹日而卜。宜其践之。而卜而不践则不诚也。
 仆执策立马前。所以防奔逸。而已驾则即入效。白于君。已驾之后。马不防逸耶。
以本注看之。执策效驾。似是一仆。而以浅意言之。仆非一人。或立于马前而防奔逸。或以车驾之竟效白于君也。
 
奋衣注自振其衣以去尘。或不涉不正耶。
御者自振其衣。以去车上之尘。乃其职也。
 取贰绥跪乘。
君未出而仆先升副。有未敢依常而立。故跪乘而为敬。跪乘者跪于车上也。
 驱之五步而立者。宫内乎宫外乎。
五步而立。待君出也。君未出而岂有径出宫外之义。君出则过卿位而登车。仆者五步之立。必在卿位之外而待之也。
 左右攘辟。疏曰陪位诸臣皆迁却。如此则君独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9H 页
之耶。
左右攘辟。只不妨车行。而犹为陪扈也。
 至大门。君抚仆手就车何也。
至大门。令勇士上车者。君方下车。故使之就车而备非常也。
 仆者若降等则受而下。又云抚仆之手自下拘也。何也。
上言降等则受者论其受不受之义而已。下言抚仆之手自下拘之者。言虽受而有谦让之义也。
 犬马不上于人。指牵犬马者耶。
便如献车马者。执策绥之义。
 上无事长之事。而此云故君子式黄发何义。郑氏发句之注亦何义。
发句。犹发语辞也。明众篇杂辞之意而发语。故着故字。
 大夫士自御。
虽贱者奉君命而来。大夫士必自迎之。
 陈氏曰介者所以服人。服人者无所服于人。敢问其义。
欲服人者必衣甲。既欲服人则肯服于人乎。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699L 页
魂车谓之祥车何义。
魂车用生时所乘。故曰祥车。犹期与再期皆凶事而曰祥事也。车曰祥。取昔之吉。期曰祥。取就吉之义。
 妇人不立乘。而此云妇人在左。安车亦有御者乎。妇人之在左亦何义。
车行由仆。仆下则车无御。故仆在中乘尚左。故乘车则尊者常在左。
 后左手而俯。疏曰既御不得常式。故但俯俛云。俯与式不同耶。
式之久则御之不便。故但俯而为敬。
 
不广欬不妄指。似不为国君而言。不然则不妄之妄字。得不轻欤。
不妄指之妄字。欲国君不妄也。何轻之有。
 顾不过毂则已微有顾之之义。疏何以为车中不内顾是也耶。
顾不过毂。即不内顾也。若以顾不过毂。谓微有顾之之义。则不内顾。独可曰全不顾耶。
 国中以策彗恤勿则国外不如是乎。
入国不驰故如是。国外未有不驰之文。岂容如是。
 下文云乘路马步路马。而上文云式路马何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700H 页
乘路马步路马。人臣习仪调习之节也。式路马。人臣敬君之礼也。盖习仪调习之节。以今言之。司仆寺择可为路马者。预为习调。寺官一人以朝服乘车左。御必中道。
孙谦叟别纸
禫前朔望。当有奠。魂帛埋安。禫后行之。实合孝子之情。而告辞则不必创行也。吉祭虽神主未成之家。世次迭迁之由。不可不告。纸榜行祀恐宜。
孙谦
和彦奉书而至。且读且话。病怀稍蠲。因审读体珍相。请业者有能着心向前者耶。引进后生之方盖不一。然为今之计。不患业不进。惟患心不守。守之之要。在主一。能一乃心。千歧万辙非所忧也。虽然有非一朝一夕所能救也。岂非吾辈之所竭膂处耶。
答孔仲源(孝永)
顷至项楸。未尝不瞻恋高栖。缘丁夫就坦戛戛。而归尚颎结。拜审中秋。读履珍相。秋来观何书。觑得实地格语耶。稷今日送子还巢。临节多怀。惟诸族相守。忘却身在羁中也。先碣将入显镵。尊祖之笃。令人仆仆。惠馈多感。而至如丝属。尤是过念。何等篆谢。
答李翼玄(铉泓)
海亭契帖。略已录成。而诸诗未到故姑停。然桧山诸友有便辄催之。幸通于吉元,舜直诸座。合聚而示之如何。尊亚庭祭日果难指定。然以鄙家处变言之。稷之从叔亦有此事。从叔母疾革。命子行并有丧之制。祥祭以同日行之。乃遵而奉行。人咸曰近理。幸以此旁證谅处之如何。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700L 页
答林熙见(奎泽)
稷至屯山已两月。而尚不能省楸。宜见摈于左右。乃委顾焉。已极感篆。复见专人而讯之。尤何等仆仆。以审初秋。起止珍休。授徒理业。日有至乐。深慰。稷谱事过半而扰恼渐㞃。闷然。第四子为外王考遗集刊事。前月入京口。又往釜港。今明间似到来。以此略及于成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