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菱集卷四
石菱集卷四 第 x 页
石菱集卷四
 家状
  
石菱集卷四 第 295H 页
先考礼曹判书文贞公府君家状
府君讳鼎集字九如。号石世姓金氏。系出庆州。新罗敬顺王之后。在胜国。圭组相联。至讳稛翊我 太祖。策开国勋。左赞成鸡林君谥齐肃。再传有讳从舜判汉城府尹谥恭胡。以清德显。又再传有讳引龄司宪府持平 赠左赞成。与从弟弘文馆直提学 赠都承旨讳千龄。当燕山时。以直谏闻。直提学公有子讳万钧入为后。官大司宪 赠领议政月城府院君。生讳命元 宣庙中兴元臣左议政策平难功。庆林府院君谥忠翼。再传有讳南重礼曹判书庆川君 赠左赞成谥贞孝。又再传讳柱臣 肃庙国舅。领敦宁府事庆恩府院君 赠领议政谥孝简。生讳后衍刑曹参议 赠左赞成。即府君高祖也。曾祖讳孝大刑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孝贞。祖讳思穆左议政谥敬献。考讳永受缮工监副正 赠左赞成。以敬献公弟府使 赠吏曹判书讳思䄷之子入为后。妣 赠贞敬夫人昌宁曹氏。进士宪振女。晦谷文忠公汉英六
石菱集卷四 第 295L 页
世孙也。府君以 纯祖戊辰闰五月一日生。乙酉中生员试。丁亥擢增广文科。拜侍讲院说书。戊子拜艺文馆检阅兼说书。己丑拜 奎章阁待教,弘文馆正字,兼校书馆正字。是秋 特令升六品。差检校,待教,别兼春秋。拜文臣兼宣传官,司书,讲书院左劝读,兼司书。庚寅辟训局从事官。拜右劝读,副校理,修撰。 宪宗册储后拜文学,西学教授,副应教。辛卯差问礼官。途拜 奎章阁直阁,应教,宗簿寺正。壬辰拜司宪府执义,训鍊院正,兼弼善。出为金城县令。癸巳充谢恩使书状官。甲午以 明陵亲祭大祝劳升通政阶。拜刑曹参议,承政院同副承旨。差检校直阁。 宪宗乙未丁外忧。戊戌拜成均馆大司成,吏曹参议,敦宁都正。己亥拜佥知中枢府事。庚子为黄州牧使不赴。拜曹司五卫将。辛丑出为宁边府使。壬寅因绣 启褒最。 命特加嘉善。癸卯拜同春秋副总管,兵曹参判,同义禁,同 经筵,汉城府右尹。甲辰拜同敦宁。乙巳出为黄海监司。丙午以殿最无中下考。 命谴罢。寻叙拜左尹。丁未拜都承旨,礼曹参判。差备局堂上。拜吏曹参判,掌乐院提调。戊申通拟副提学。以进馔都监堂上进嘉义。拜工曹参判。以 宝鉴监印堂上
石菱集卷四 第 296H 页
进秩资宪。拜汉城府判尹,工曹判书,知春秋,都总管。荐授开城府留守。己酉拜知中枢,知 经筵,司饔院提调。差馆伴。以 哀册文书写官进正宪。寻差知实录事。 哲宗庚戌。差伴送使, 经筵日讲官。拜内医院提调。辛亥拜刑曹判书。秋丁内忧。癸丑拜知义禁,大司宪。甲寅差备局有司堂上。拜知敦宁,司译院提调。乙卯拜弘文馆提学。荐授平安监司。丁巳拜礼曹判书,艺文馆提学。以 纯元王后国葬都监堂上进秩崇政。戊午拜左参赞,判义禁,同成均,宗簿寺提调,景慕宫提调。己未正月十日。考终于孝简公 赐第。享年五十有二。撤朝吊赙如礼。三月葬于果川三岘里 赠判书公墓越一冈丑坐之原。越四年癸亥。 赠谥文贞。前配 赠贞敬夫人延安李氏。兼吏曹判书文简公若愚女。先府君二十三年卒。无育。初葬广州良才。今祔府君墓右。继配贞敬夫人碧珍李氏。学生泰峻女。汉城判尹世琎五世孙也。有三男。长昌熙今承旨。娶县监赵熙弼女。次哲熙娶参判赵然兴女。出系仲父县监中集后。次奭熙娶郡守徐相学女。府君姿质温粹。风度端凝。自幼时不喜嬉戏。见识殊凡儿。敬献公奇爱之。见者莫不以远大期之。事两亲。洞
石菱集卷四 第 296L 页
属无违。及丁副正公忧。柴瘠殆不自支。母夫人卲龄多疾。府君躬亲药饵。左右扶将。凡系便身适体之具。无不先意奉承。及遭艰。哀毁一如前丧。与弟县监公友爱尤笃。为奉本生后。不得已析箸。而坐卧起居。未或暂离。及遭季氏县监公丧。悲疚过度。自是无意于世也。平居整衣端坐。容仪俨然。无疾言遽色。与论人长短。喜怒不形于外。诃责不加于奴仆。敦睦之谊。洽于疏远之族。崇贵以后。处己愈恭。待人接物。不设表襮。祥和蔼然。人莫不中心悦服。敦尚俭约。屏祛奢华。衣服饮食。如韦布家。左右位置。只有满架书秩而已。平生出处。不容一毫有苟。恬静自守。以无违先训。为一副定规。恪勤奉公。凡有朝会。必晨起具冠带。待时而往。未或居人后也。府君登庠。在敬献公回榜之岁。纯庙命并赐乐。唱名日。祖孙以襕袍赐对于便殿。 上临扆。 王世子侍座。特宣御馔以荣宠之。其后 王世子频遣掖隶。勉以课程。或月至再三。越二年释褐。 上又命赐乐。时 翼庙代听庶务。 令曰。其家之孙今登第。不可无示意之举。仍 侑祭庆恩内外祠板。遂荷不世之遇。翰苑秘阁。次第荐选。昼宵接对。恩渥隆挚。谆谆如家人父子。而小心敬畏。罔敢少懈。
石菱集卷四 第 297H 页
言不出口。身不胜衣。循蹈有规。终始如一。 翼庙益重之。诩以忠慎寡默。每侍讲。音韵弘畅。 翼庙乐闻而称善焉。公退之时。不言荣宠事。先辈皆啧啧称之曰不意年少乃尔。一日与一二寮寀在艺苑拈韵。自东至咸。得诗三十篇。已而 翼庙遣人 宣索。以涂乙狼藉。仓卒惶遽之际。使者踵至。促以草本进呈。即经 睿览。赏以文房珍宝。省中至今传以为美谈。 翼庙尝赐一绣绶。终身服之。虽弊垢不易也。逮事 宪庙。受知特深。 教曰真宰相也。注意弥笃。骎骎然将大用而未及究焉。居官。务持大体。不求赫誉。不威而严。不教而化。每发一政决一案。殚思竭虑。必求其是。其在金城也。时值歉荒。境内多盗。就捕者九人。不加鞭扑。馈酒肉给粟米。诲谕而遣之。一境感化。无复偷窃之患。在宁边也。邑以蚕丝为业。乃使民多取桑实。偏种境内。民至今赖之。火税之减价。军布之防给。皆惠政也。绣衣褒以治绩为一省之最。 教曰。铨曹褒赏。秖是按例。甚非所以彰瘅也。 特命进秩。及解绂。民皆扶老携幼。持牛酒。饯之境上。在海臬也。审理命狱。务从平反。所全活甚多。尤以兴学校劝奖士风为急务。监试试取。全省莫不称颂曰无遗才也。归后
石菱集卷四 第 297L 页
士民立石而颂之。开城留守之缺也。大僚以府君荐。上喜曰。包蔘之为弊已久。而此人公廉素著。必副委畀之意也。及 宪庙宾天。即陈疏而递。在箕藩也。箕海交界。商舶辐凑。而宫监辈藉称收税。滥杖侵虐。至是枚报筹司。永革其弊。莅任三载。为政简易而一道以治。初敬献公寿跻大耋。以未抱孙为忧。及府君生。命门人之谨厚者养育之。过十岁。始归于家。府君待其人。曲致诚爱。及其没后。馆饩其子。终身如一日也。府君少而聪颖。文词夙就。晚年尤用工于紫阳纲目。丹铅满卷。手泽尚存。不以文章自居。或有状碣之托。辄辞不许。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诗多赓韵应制。文亦公车外。罕有著述焉。呜呼。 两朝之知遇。迥出寻常。朝野之倚望。期以公辅。而未尽展布。遽捐馆舍。上自衿绅。下至舆儓。无不咨嗟叹惜曰。贤宰相逝矣。以若仁厚。胡不期颐。亦可见大同之情。不期然而然者矣。不肖早孤蒙騃。善行茂绩。十不记一。秖以耳目之所逮及者。略陈始末。伏愿 閤下少垂悯怜。不惜一言之惠。藉以不朽焉。则存没受赐。庶无憾矣。
石菱集卷四
 杂著
  
植儒
石菱集卷四 第 298H 页
居今而欲知宇内大势。当先识天意所在也。天意所在。在乎扶植吾儒而已矣。战国之杨墨。秦之刑名。汉之黄老。六朝之佛。今皆安在哉。但见户服洙泗。家诵闽洛而已。岂不盛哉。然而此邦人士谈及时事。辄慨然曰。三代以后。君子道消。乱日常多。至于近年。殊言异服。遍满函夏。将见吾道日熄也。此迂腐无识之论也。昔之异端。不待辞辟。今已廓如。而况近乎仁义之不如杨墨。治国修身之不如刑名。清静之不如黄老。妙悟之不如佛者乎。窃稽生民之初。天不能遍生圣人也。羲农黄帝首出一方。唐虞之民比屋可封。惟邦畿千里为然。涂山万国。虽执玉帛。其政教何能一如邦畿。其民亦何能尽歌击壤也。不率之苗。必待干羽。大战于甘。去古未远。至于武誓孟津。诸侯会者。仅为八百。夏殷之衰。强吞弱大并小。无异春秋之世。涂山万国。十灭其九亦明矣。但无仲尼麟经左丘明记传。无以徵其乱日常多也。夫古昔圣人。精一相授。以为万世标准。如富人祖先。刱立千金基本治家规模。以遗子孙而已。及乎汉唐。东西南北地皆万里。政教民俗远迩如一而后。乃见昔人千金。至其子孙。殖至钜万矣。论德化之流长。虽宗前圣。语治教之广大。宜称
石菱集卷四 第 298L 页
后王。孟子曰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岂非汉祖,唐宗之谓欤。宋明相因而祖述焉宪章焉。民到于今。尚受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赐。唐虞三代王业。历汉唐宋明。而益大而光。莫不赖以传世久长。若曰三代以后乱日常多。是不识上天扶植吾道之意也。夫以百里七十里而兴。乃朝诸侯而有千里邦畿。则一时之王迹也。以不息之至诚久则徵。而徵则悠远高明博厚。配天地无疆。则亿万世之王泽也。凡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有一不使被王泽。不使遵吾道。则是天有私覆。地有私载。必无是理也。泰西人之造巨舶通华夏。将以见天意使之就正吾儒也。非使之变夏为夷也。孟子曰道一而已矣。又曰定于一。吾知其定于吾儒而已矣。
辨老
道家者流。言必称黄老有以也。昔者夫子不语神。其诲人也。必求其易知而易行者。其删书也。断自唐虞。盖以唐虞以前之书。其事多神。其语多惊人。无非众人俗子所难知而难行者。故尽删之而不少留也。不然其书岂尽无可取者哉。老子当时之好古者也。且为周柱下史。博观史官所藏之书。三皇五帝之事。无
石菱集卷四 第 299H 页
不知之。故夫子尝就而问礼焉。若夫唐虞三代之损益。则夫子既祖述而宪章之矣。何待乎老子而知之哉。然则其所问者。必溯礼之所由起而徵唐虞以前也明矣。老子之学。不由唐虞而直师上古。故其说多神而惊人。深妙而不测。此夫子所以发犹龙之叹也。老子之书。大率慈俭以为宝。止争去杀以为治也。夫民人之初生也。就其能断者而听焉。为人听断者。当人文未备之时。其为德也。惟慈与俭而已矣。其为政也。止争去杀而已矣。此其上古之时势然也。老子生于周末。见其寝弱而归咎于郁郁之文曰今夫灿然制作。皆何为者也。黄帝之为治也。未尝有此。譬之三世富家之嫡孙。以瓦覆屋。则有叔父焉甚非之曰先人尝以草盖而安之矣。食肉而衣锦。则又非之曰先人尝食蔬而衣葛矣。丰于祭祀宾客之用。则又非之曰何其侈也。此非吾家之旧规也。殊不知其先人之安于草舍。为将覆瓦计也。食蔬衣葛。为储肉帛之资也。祭祀宾客之不能以礼。亦为有志未遑之事也。今其覆瓦也。食肉衣锦也。祭祀宾客之尽礼也。岂非嫡家之善继善述者哉。但有时而从其叔之言。则可以久守其富也。而其甚非之者。亦未必无所补也。由此
石菱集卷四 第 299L 页
言之。黄帝其起家之富人也。尧舜其承家之嫡子也。周公孔子其继述之嫡孙也。老子其为嫡虑贫之支子也。汉文帝其有时而从其叔之言者也。
永兴国泰山祈雨祭文
伏以眷玆国泰之山。作镇龙兴之地。夙著灵异。有祷辄应。民蒙神福。厥惟久矣。维岁丙子建午之月。阖境悯旱。穑事渐危。其日丁酉。知府因民之言。替荐泂酌。恭俟三日。灵应邈然。神岂怒民哉。必因知府欠诚之致。玆更卜日庚子。齐心澡躬。亲将香币。骏奔来拜而昭告之曰。第一酌享以骍角。神其歆之。急降甘霈。上弛九重宵旰之念。第二酌荐以刚鬣。神其歆之。连霔涨渠。下慰万姓渴仰之望。第三酌佐以只鸡。神其歆之。雨洽即收。惟农是视。乃使匪才之知府。亦获遇丰之乐。从玆而政清讼简。幸免罪戾。皆为神赐。不胜大愿。
北征记游(录二)
摩天岭在端川府东六十里。半日而登。又半日而下。余曩以摩云为大岭也。岂意复登摩天也。努力向前。步步不休。摩天虽高。未有不登之人也。志于道者。其自勉修。当如登摩天也。
石菱集卷四 第 300H 页
木缘火生。夜炎空山。登高观之。峰壑如白昼。从余者皆叫奇。余笑曰此吾常日所玩之景也。何足称奇也。凡世之有鸿章丽词藻绘缤纷。而无适于修己治人之实用者。皆玆山之草木荆棘也。及为利欲所诱。大起贪嗔之念。误己害人。身名两败。则并与所有之文艺而尽丧者。皆玆山之烈焰黑烟也。
枫岳记游引
昔者吾友有言雨之日。卧家而耐閒不得。不雨之日。出门而耐忙又不得。一雨一旸之间。閒忙之并耐不得。而嗟嗟须发之苍苍者。皆化而为白矣。吾友之友闻而笑之曰。事有身忙而心閒者。陶侃之运甓是也。亦有身閒而心忙者。谢安之围棋是也。苟能两分闲忙。运心身而迭处之。则劳佚相适。吾将乐而忘老矣。夫采菊东篱下。山野闲人之有时取忙。而及乎悠然见南山。顿忘所忙为何事。古之人其巧于处闲处忙。类多如此。余于五日金刚之游。凡所忙于脚而閒于目者。与夫三日记述之役。其所閒于思境而忙于写句者。皆若有契于身心迭处劳佚相适之说。而吾友读此卷。其能少医苍苍者化白之患欤。
记梦
石菱集卷四 第 300L 页
梦非虚境也而谓之幻。则甚矣人之难悟也何者。盗蹠之梦。必不行善。伯夷之梦。必无贪欺。渔父之梦。鲜魇虎豹。樵者之梦。罕遇蛟鳄。生而眇者。梦不识日。老而躄者。梦无快步。千金之子。梦不乘款段。穷经之士。梦不操弓矢。野人之梦。不侍帷幄。市竖之梦。不及稼穑。由此言之。梦之为真。亦明矣。至若饥者之饫珍羞。窭人之获金珠。皆成于常日之妄想。非梦之为幻而然也。是故士君子一生自修。但得无愧其梦。则贤于人者已远矣。余生而昏愚。久不能自知为何如人也。顾为簿书所縻。念不到名山为一年。忽于风雨之夕。化庄蝶而栩栩。则乃与一轮皓月。往来逍遥于峰秀云驶石白水鸣之间。宛似入摩诃衍万瀑洞时也。觉而不胜其自喜。则自家平昔之所想往。其可知也。丁丑仲夏。书于双城衙北小楼。
溪园退士自传
溪园退士者。始林之远苗。观津之近叶也。生而昏钝。不晓世事。又善病。不能自力于学。口甚吃。对人不能了了道寒暄云。弱冠登科入玉堂。日得古石印一。方为姓名章。视其纽头刻芰荷。仍自号石菱。既而宦迹所及一纪之间。西泛燕槎。东入枫岳。北上摩天。登高
石菱集卷四 第 301H 页
辄赋。积诗若干篇。自序其卷。有曰生晚海隅。无吴季札论乐之见。而苏子由之大观已尽矣。不待向子平婚嫁之毕。而郭熙之山水图已成矣。但以阅世稍久。宦情渐薄。休退之心。转益着急。林壑之想。徒劳梦寐。为可苦可笑耳。虽然卷尾归来长篇所谓剩山小水。非难得之名区。竹篱茅舍。种秫种菊。不费重赀而可营。则当于飘然归来之日。不烦位置而足以自安矣。此余晚年菟裘之所。可以不择地有之。而复使有识尚论。谓以达人安命之福地胜境。亦无地不宜也。亚卿后以试士事。谪朔州在鵩舍时。借八家文钞于府学。潜究韩苏欧曾治文之活法大要者数月而微得之。则自念精力短浅。不能兼综诗文。遂效毛鹤舫故事。废弃声律。专治古文。及登正卿掌两馆。年过不惑。发白齿落。把镜自慨。乃改号钝斋。著钝斋说。壬午秋。朝廷以退士充吴筱轩军门迎接官。军门儒雅喜读易。时与退士谈易不倦。其幕宾多知名士。退士与之过从。昕夕戎旃。文酒相酬。莫不得其欢心。通州张謇代筹我邦事。著治安六策。皖江李延祜亦著富强八议。以遗退士曰。吾辈诚知空言无补。而念子独抱惓惓忧时之怀。不忍自秘所见也。退士感其意。乃出所
石菱集卷四 第 301L 页
著谭屑一部。以寓赠言为报之义。谭屑者集平昔酒后之言。无非立志增识。求福医病。取友从政。尚辩治文。涉世理财之事也。于是诸幕宾争题卷首。极加奖诩。军门闻之。遗退士银。为刊书费。事近自衒。虽若可愧。而亦文字盛缘也。癸未十月退士四十生朝。泰兴朱铭盘作诗屏。为退士寿。其叙曰石菱参判自言幼少善病。不羡荣利。尝读仲长氏乐志论。心窃慕之曰如我者何必公相之贵。即此足以自乐一生矣。既而为窃禄养亲。黾勉赴举。年二十一登第。今为官已二十年。从此十年则前后立朝为三十年。其年为光绪十九年癸巳。贱齿亦满五十岁。当退卧溪园。养亲以娱天年。乞以此意陈之于诗铭盘。谓暮餐在朝。秋获在春。平生之计。定于冠立。石菱之志。已决于未登科之时。谅不食言于他日也。夫七十致仕。乃圣人为下士说法。不得不严。若知足知止。以远殆辱。亦老氏之所尚也。窃缘此旨。为赋一章。友人邱君履平心坦同什。并录于屏。铭盘诗曰十岁诵诗书。二十贡玉堂。三十典牧守。四十为侍郎。作官岂不达。佳禄非所望。尔来白告我。书辞累百行。上言被国恩。优渥不可量。材力既不任。窃禄尤皇皇。顾此感恩泽。进退中彷徨。下
石菱集卷四 第 302H 页
言有老母。七十颜鬓苍。仲子在远郡。迎奉于其堂。思欲十载后。归隐枌榆乡。君为持此意。赋之于篇章。我闻古有训。四十而曰强。五十服官政。七十谢圭璋。圣人戒縻位。立制以为防。愚仰贤则俯。因时为低仰。行止两无阙。庶几馨以芳。老氏喜冲退。此旨圣所臧。多谢当世人。勖之慎勿忘。履平诗曰弱冠高科众所尊。于今四十掌丝纶。当朝台阁推文采。万里樽罍接主宾。辛苦朅来筹笔地。迟回豫约挂冠辰。风帆过海波澜静。何处人间无好春。乙酉夏。退士家居无聊。论说古文。著为二卷。藏之深箧。戊子春。有同志友胠箧出之。将刊布于世。谓退士曰。使人读其书而不使知其为人可乎。盍自述本末为一传。以附卷末。退士无以拒。乃自为之赞。
溪园退士曰。苏长公答李端叔书云木有瘿石有晕𡱝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默自观省前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旧我。非今我也。今余自观三年前所为文字。无非公所谓物之病者。余始信公之不自欺。亦不我欺也。余久欲焚弃笔砚。以为瘖哑人。而习气宿业。不能猝除。以俟年至五十。更求寡过之方。此其事与孟子所谓月攘一鸡者相类。殊可笑
石菱集卷四 第 302L 页
也。虽然余方为鼠为雀于太仓。岂复以为蠹为鱼于书库为耻也。夫物久则化。人老则变。余可化为衔芦之鸿忘机之鸥矣。亦可变为入窟之兔曳泥之龟矣。断鼠雀之习。绝蠹鱼之技。亦势之所必至者也。吴军门幕宾称我为石菱参判。是旧我也。同朝诸僚友称我为钝斋判书。是今我也。后五年将归老溪园。自称为退士。是他日之我也。读我书者。有能观我三变其号。而以他日之我。定我平生者。则可谓知我之为人也夫。戊子清明节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