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菱集卷二 第 x 页
石菱集卷二
序
序
石菱集卷二 第 273H 页

易不云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治文之道。在乎观而已矣。人之仰而视俯而察。四顾而环睇者。无非文也。然而天地之大。日月之明。星辰之丽。山岳之高。河海之深。非吾目力心智之所能穷。虽日见之而犹未见也。吾乃思其次而观焉者。亦有年矣。观于行云。取其变幻。观于川流。取其波澜。观于烈火。取其光焰。观于嘉木。取其条畅。观于奇卉。取其芳馨。观于果菰。取其成熟。观于精金。取其锻鍊。观于美玉。取其温润。观于音乐。取其节奏。观于武库。取其森严。观于宗庙。取其肃敬。观于习射。取其中窾。观于医药。取其对投。观于卜筮。取其休咎。观于算数。取其乘除。观于市铺。取其贸迁。观于酒筵。取其酣豪。观于喜笑。取其得意。观于怒骂。取其盛气。观于勇为。取其放胆。观于畏慎。取其小心。观于禽鸟。取其飞翔。观于鱼鳖。取其游泳。观于骏马。取其奔逸。观于猛兽。取其搏噬。观于治膳。取其调和。观于织锦。取其组会。观于作室。取其结搆。观
石菱集卷二 第 273L 页

石菱集卷二 第 274H 页

卷一甲品。昌黎文原道, 原毁, 争臣论, 讳辨, 师说, 获麟解, 杂说二四, 释言, 守戒, 论捕贼行赏表, 论佛骨表, 潮州刺史谢上表, 论权停举选状, 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上张仆射书二篇, 应科目时与人书, 为人求荐书,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与孟尚书书, 答殷侍御书, 答张籍书二篇, 答陈商书, 答吕医山人书, 鳄鱼文。
卷二甲品。昌黎文送杨少尹序, 送温处士序, 送王埙秀才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浮屠文畅师序, 蓝田县丞厅壁记, 圬者王承福传, 张中丞传后序, 南海神庙碑, 衢州徐偃王庙碑, 曹成王碑, 平淮西碑, 乌氏庙碑, 沂国公庙碑, 故相权公庙碑, 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 柳州罗池庙碑, 集贤校理石君墓志, 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 孔司勋墓志, 柳子厚墓志,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祭十二郎文。
石菱集卷二 第 274L 页

卷四乙品。六一文上范司谏书, 为君难论上下, 朋党论, 纵囚论, 本论中, 五代史周臣传论, 唐六臣传论, 宦者传论, 伶官传论, 续思颍诗序, 释秘演诗集序, 送徐无党南归序, 送曾巩秀才序, 相州昼锦堂记, 岘山亭记, 吉州学记, 丰乐亭记, 王彦章画像记, 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 范文正公神道碑, 杜祁公墓志, 翰林侍读给事中梅公墓志, 徂徕石先生墓志, 尹师鲁墓志, 孙明复墓志,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 石曼卿墓表, 胡先生墓表, 泷冈阡表, 跋唐华阳颂, 秋声赋, 读李翱文。
石菱集卷二 第 275H 页

卷六乙品。东坡文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代滕甫辨谤乞郡书, 谏买浙灯状, 论积欠六事劄子, 乞开杭州西湖状, 答毕仲举书, 思治论, 战国任侠论, 始皇论一, 留侯论, 贾谊论, 荀卿论, 刑赏忠厚论, 策略一五, 倡勇敢策, 六一居士集序, 范文正公集序, 仁宗皇帝飞白御书记, 醉白堂记, 李君山房藏书记, 张君宝墨堂记, 眉州远景楼记, 上清储祥宫碑, 表忠观碑, 三槐堂铭, 德威堂铭, 王元之像赞, 王仲仪真赞, 祭欧阳公文, 祭韩魏
石菱集卷二 第 275L 页

卷七乙品。颍滨文上韩太尉书, 古史序, 老子论上, 三宗论, 君术策四, 臣事策一四十, 民政策一二八, 遗老斋记, 齐州闵子庙记。 南丰文福州上执政书, 上杜相公书, 与抚州知州书, 与王介甫第二书, 寄欧阳舍人书, 战国策目录序, 梁书目录序, 新序目录序, 范贯之奏议序, 先大夫集序, 赠黎安二生序, 筠州学记, 宜黄县学记, 颜鲁公祠堂记, 归老桥记, 越州赵公救菑记, 书魏郑公传。
卷八丙品。李习之文复性书上中下, 论事于宰相书, 平赋书序, 吏部侍郎韩公行状, 皇甫持正文送邱儒序, 送简师序, 韩文公神道碑, 祭柳柳州文。 杜牧之文投知己书, 送薛处士序, 范阳卢秀才墓志, 复州司马杜君墓志, 燕将传。 孙可之文与李谏议书, 书何易于, 书褒城驿壁, 逐痁鬼文。 陈后山文与秦少游书, 上林秀州书, 秦少游字序, 思亭记。 张文潜文论法上下, 送秦少章序, 双槐堂记, 书郭崇韬传后, 药戒。 陆放
石菱集卷二 第 276H 页

卷九丙品。王阳明文谏迎佛疏, 与王纯甫书, 答毛宪副书, 寄杨邃庵阁老书, 答顾东桥书, 答聂文蔚书, 送梁日孚序,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刘观时见斋说, 书东斋风雨卷后, 书徐汝佩卷, 瘗旅文。 王遵岩文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寿陈静翁序, 送都指挥俞君志辅序, 送章心壶序, 长汀县学记。 唐荆川文答王遵岩书, 与安子介书, 江阴县志序, 赠蔡道卿序,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 重修宜兴县学记, 救荒渰记。 归震川文上徐阁老书, 送吴纯甫书, 送杨子忠之任南昌序, 送县大夫杨侯序, 夏淑人寿序, 龚裕州寿序, 白庵程翁寿序, 家谱记, 陆允清墓志铭。
卷十丙品。侯壮悔文答田中丞书, 与阮光禄书, 与宋牧仲书, 司成公家传, 管夫人画竹记, 太子丹论。 魏勺庭文高允论, 四此堂摘钞序, 善德纪闻录序, 书苏文公谏上后, 大铁椎传, 安邱张夫人家传, 歙县吴翁墓表。
石菱集卷二 第 276L 页

卷十一丁品。元结时议上。 独孤及秘书监赠礼部尚书姚公墓志。 李白上韩荆州书。 权德舆两汉辨亡论。 欧阳詹太学张博士讲礼记记。 任华告辞京兆贾大夫书。 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许州文宣王庙碑。 吕温张荆州像赞。 林简言上昌黎韩先生书。 元稹与史官韩郎中书。 白居易养竹记, 元相国微之墓志, 沈亚之冯燕传, 书医者郭常。 刘蜕与京西幕府书。 来鹄俭不至说。 盛均人旱解。 陈黯拜岳言。 程晏设毛延寿自解语, 齐司寇对。 朱阅书彭阳公碑阴。 陆龟蒙野庙碑。 皮日休祝疟疠文。
石菱集卷二 第 277H 页

卷十二丁品。王禹你待漏院记, 长洲县治记。 蔡襄送黄子思知咸阳书。 石介击蛇笏铭。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严先生祠记。 李觏袁州学记。 钱公辅义田记。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答刘蒙言书。 刘攽与王介甫书。 范纯仁陈青苗等法书。 李清臣隋论。 秦观法律下。 唐庚上席侍郎书。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陆九渊刘晏知取予论。 叶适理财下。 杨万里祥瑞策。 谢枋得却聘书。 元好问叶县中岳庙记。 李谨思馀干州学记。 虞集送彰德路经历韩君序。 吴澄答何友道书。 姚燧卢威仲集序。
卷十三丁品。宋濂阅江楼记, 秦士录。 刘基书苏御史断狱记后。 司马季主问卜。 解缙论韩国公冤事状。 方孝孺赠王仲缙序。 杨士奇万木图序。 刘定之欧阳脩论。 何乔新与彭学士书。 丘浚乐毅论。 李梦阳少保于公祠重修碑。 王维桢赠中丞张公巡抚贵州序。 徐渭刘公去思碑。 茅坤青霞
石菱集卷二 第 277L 页

卷十四丁品。王猷定外孙袁子制义序。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施闰章方虎邻传。 魏际瑞闰将军寿序。 魏礼二子析产序。 计东复黄俞邰书。 汤斌苏州府儒学碑记, 答陆稼书书。 姜宸英春秋四大国论上。 朱彝尊看竹图记, 孙恭人墓志铭。 陆陇其陆桴亭思辨录序, 弭盗策。 储欣胡是庵传。 毛际可子房击秦论。 李良年送朱方庵之官峨嵋序。 陈廷敬清端于公传赞。 潘耒朴学斋藁序。 亭林先生六十寿序。 徐文驹与门下士书。 冯景汤中丞杂记。 李绂原教。 茅星来与友人论孟子书。 弃馀诗集序。 沈廷芳书方先生传后。
传笔录序
石菱集卷二 第 278H 页

石菱集卷二 第 278L 页

传笔录上。昌黎文进撰平淮西碑文表, 答刘正夫书, 答李翊书, 答崔立之书, 答窦秀才书, 答尉迟生书, 进学解, 送穷文, 毛颖传, 樊绍述墓志, 送高闲上人序。 柳州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六一文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 论尹师鲁墓志, 记旧本韩文后。 临川文上人书。 老泉文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仲兄文甫字说。 东坡文答张文潜书, 答谢举廉书, 答李端叔书, 潮州韩文公庙碑, 稼说, 传神。 颍滨文上韩太尉书。 南丰文王平甫集序, 苏明允哀辞。
传笔录下。李习之文答进士朱载言书。 皇甫
石菱集卷二 第 279H 页

会欣颖序
陆放翁云天下之事。唯治文为最难。非捐三二十年之勤。耗心疲力。彫瘁齿发。饮食寝梦。悲欢得丧。一在于是者。未易可以言工。余则驳之曰。世间万事万理。皆可以勤而求之。困而得之。惟文章以气为主。故其用工也勤且困。则其气已薾。而其文亦莫掩劳苦艰难之态矣。虽工不足称也。其得纡馀閒雅之意者。必
石菱集卷二 第 279L 页

石菱集卷二 第 280H 页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则夫人而皆知之。至于自今而视后。亦犹自昔而视今。则非具读书眼者。无以知古文家果有逆睹之术。密传而秘授也。夫今之于昔。非夫人之所可视而乃能视之者。即昔人之设为可视故也。后人之于今。亦非其所能视。而今之具眼者。必有使之视之之术矣。昔人而无所逆睹。则何以使今之读其书者。不禁耸异而惊喜。不觉恍然而开悟也。今人而无所逆睹。则亦何以知后代之所尚。而作为后人必读之书。设为后学必从之法也。然则昔人之于今人。今人之于后人。其所未识者面貌姓名。而若其心肺肝胆。早已洞见于未生之前矣。方太史,子云之作史记法言也。以汉视唐而逆睹韩柳之为人矣。昌黎,柳州之刱为古文也。以唐视宋而逆睹欧曾三苏之继起矣。庐陵,南丰之自开门户也。以宋视明而逆睹归王之必寻古辙矣。明之北地,太仓。非不为一代之雄。而但无逆睹之眼力。不能知后来诸家之所尚。故摹拟秦汉。枉费一生工夫。毕竟盛名让与震川遵岩也。由此言之。读书治文之事。不过能为逆睹而已矣。余眼昏视短。其于见前尚不如人。而况能见
石菱集卷二 第 280L 页

月城家史序
我金氏自齐肃公翊 太祖策开国勋以来。世袭圭组。名德相望。恭胡公事 世宗 文宗 端宗 世祖 睿宗 成宗。大司宪公事 中宗 仁宗 明宗。忠翼公事 明宗 宣祖。贞孝公事 仁祖 孝宗 显宗。孝简公事 肃宗 景宗。孝贞公事 英宗 正宗。敬献公事 英宗 正宗 纯祖 翼宗。先大夫文贞公事 纯祖 翼宗 宪宗 哲宗。不肖于 先朝沾一命。及 圣上初元。猥登文籍。今已阶亚卿。历数搢绅家受禄之久蒙 恩之多。未有过于我家者也。我家世世躬孝悌主忠信。立朝无朋比。
石菱集卷二 第 281H 页

易涉序
夫易为涉世而作也。系辞传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忧者一世之忧也。患者一身之患也。以有患之身。处多忧之世。避凶悔而趍吉利。以自免于忧患之域。即涉世之事而易之道也。易初爻为民为士。二爻为士为大夫。三爻为大夫。四爻为大臣。五爻为君王。上爻为君王为退臣为隐沦。此其定位也。初二三爻为内卦。为一身之患而作也。四五上爻为外卦。为一世之
石菱集卷二 第 281L 页

蓉洲集序
苏子瞻云范文正公在天圣中。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志。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余尝谓 本朝西崖柳文忠公于 宣庙辛巳。以副提学应 旨进十事劄。皆尽言无讳。其后再录大勋。四秉匀轴。其所以弥纶板荡。赞我中兴。亦未有出于此劄之外者。信乎古之大人君子出而需世。其致君泽民之嘉猷硕画。
石菱集卷二 第 282H 页

石菱集卷二 第 282L 页

石菱集卷二
记
日休堂记
人之恒言曰老则休。此以休身而言。非休其心之谓也。心之休。何待乎老。而苟得其休。亦可以乐而忘老矣。传云仁者寿。又云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其道未尝不由于休其心。而其身之休不休。固不足论也。蓉庵傅相于东山别墅。新搆小堂。颜之以日休。或疑之曰今吾 君待公而为政。吾民恃公而为生。使公而年已至。尚不可以言休。况年未至乎。且以公体国之诚。处调元之地。宜其急病让夷以光世笃之业。而乃反谦退不居。以休为志。甚非朝野所望于公者也。昌熙曰否。今夫昼而作者夕而休。春而作者冬而休。作与休相为循环。其作也劳。其休也怠。而不得其节。皆凡民也。贤士大夫亦多不能免焉。惟公则不然。其平居无日而不休。亦无日而不作也。进思赞襄而自守恬静。故有至清不挠之德。退思调养而常存忧爱。故有至诚无息之功。凡所以弥纶默运。匡济时艰者。其为
石菱集卷二 第 283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