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x 页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序
序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59H 页
送金景昌西归序(癸酉)
人生而胡越同声。禀受类也。长而齐楚异语。风习移之也。局于异者徒知其异之为异。而不知本同之可反乎同也。余家峤阳。世遁耕牧。其服也峤。其语也峤。其学也亦与峤士游。峤之士载簏担囊而从家大人游者日接武。而湖岭之外。漠然越轨而秦辕。是局于地也。吾友金景昌湖之镇岑人。客星之记室三年。尝谒大人于浦上。既又转于晋。登矗石临沧海。归又造大人受时文策。盖其英年逸驾。将以驰骤亨途而不止区区作老学究事也。窃覸其为人。明悟雅驯。治文娴丽易知。俱足为需世之资。诗又爽朗有调响。余于是益知其进业之笃。不画小就而求问之诚。不以远近为异也。然今之以业谒大人者。非以时文为。而景昌则以是矣。且夫一判翠袂。倾盖无路。景昌之迹亦将异矣。是则异之未始不为同。同之未能不为异也。谚曰同心则千里如眼前。异情则对面如秦越。未知景昌此去其终于异而已乎。抑有不同而同者欤。
送金表侄洛初序
君质美而性悟。才气不龌龊。余喜得君于中表中也。向余君年谒仲姑氏。姑氏抚君背而谕余曰吾将托此于汝也。吾既不男子。不能读天下书论天下事。惟知文学之于天下莫好也。今世有汝父大手在。可以泄吾恨。而继吾后者有此子。可以大吾志。汝勿忘吾言。噫嘻日月翻矣。人事异矣。向之抚背者。已长大矣。惟余卤莽无识。只是向日余也。顾余既无以一技先脩路。而惟向日一语耿耿在耳间。无已则只为君诵其语。俾君自感而自力。又俾君视余为
人生而胡越同声。禀受类也。长而齐楚异语。风习移之也。局于异者徒知其异之为异。而不知本同之可反乎同也。余家峤阳。世遁耕牧。其服也峤。其语也峤。其学也亦与峤士游。峤之士载簏担囊而从家大人游者日接武。而湖岭之外。漠然越轨而秦辕。是局于地也。吾友金景昌湖之镇岑人。客星之记室三年。尝谒大人于浦上。既又转于晋。登矗石临沧海。归又造大人受时文策。盖其英年逸驾。将以驰骤亨途而不止区区作老学究事也。窃覸其为人。明悟雅驯。治文娴丽易知。俱足为需世之资。诗又爽朗有调响。余于是益知其进业之笃。不画小就而求问之诚。不以远近为异也。然今之以业谒大人者。非以时文为。而景昌则以是矣。且夫一判翠袂。倾盖无路。景昌之迹亦将异矣。是则异之未始不为同。同之未能不为异也。谚曰同心则千里如眼前。异情则对面如秦越。未知景昌此去其终于异而已乎。抑有不同而同者欤。
送金表侄洛初序
君质美而性悟。才气不龌龊。余喜得君于中表中也。向余君年谒仲姑氏。姑氏抚君背而谕余曰吾将托此于汝也。吾既不男子。不能读天下书论天下事。惟知文学之于天下莫好也。今世有汝父大手在。可以泄吾恨。而继吾后者有此子。可以大吾志。汝勿忘吾言。噫嘻日月翻矣。人事异矣。向之抚背者。已长大矣。惟余卤莽无识。只是向日余也。顾余既无以一技先脩路。而惟向日一语耿耿在耳间。无已则只为君诵其语。俾君自感而自力。又俾君视余为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59L 页
戒。他日余年。不寂寞作今日余也。余闻址大者累必高。期大者到必远。余以下根。又不能早自开大。以至此沓沓也。君有可大之才之气。不患不远大也。但恐世风既下。习与慧就。无以振作耸发。不自知其局于小昵于细而忘其大也。孟子曰养其大为大人。大哉大之义也。余以是赠君者。非强为大也。欲因其可大而大之也。君能了此一义则亦大人矣。君勉哉。
凝山子自号序
余尝问凝山安禧远曰凝者结而艰通。气凝则塞。形凝则局。今凝山子敏悟雅丽。疏而不滞。藉孝友之世。乘开旺之机。刻志攻经。策名通籍。骋修驾睨长途。滚滚不知所止。顾安取凝也。凝山子曰余家凝川。此其所取名也。然则舍川取山又何义。凝山子笑而不言。乃曰请子为我发其意而诏之。余惟天地万物。皆凝而成形。而惟山最确。故易曰艮为山。艮以坤得乾。体静而用刚。为君子止善不易之象。且其高大磅礴。历千古而如一日。寒暑不能推𭭌。风雷不能撼剥。如端人正士搢笏立朝。望之可畏。非声色势利之所移屈。宜凝山子之托意而常目之也。然善观者不拘其形。以凝观凝。未尽凝之妙也。今夫山骨其石肉其土。腹金玉银砂。是其体之凝也。至若吐云雾畅草木滋江海走虎象者。其用之不囿于凝也。如用邵子观物之法。比类长之。则其凝者。山之山也。不凝者。山之川也。反以观之则川之洋洋流放。以不凝为体者。川之川也。而涵育盛载。竟以凝为用者。川之山也。凝之一也而川转为山。其有契于体用互藏之妙欤。凝山子能坚静以立志。刚决以果行。不尖尖而为高。不塌塌而自卑。中植其德义之正而不夺于外诱之私。实蕴其文章之美而不染于浮华之渍。充积既厚。自然有凝定不动之体。
凝山子自号序
余尝问凝山安禧远曰凝者结而艰通。气凝则塞。形凝则局。今凝山子敏悟雅丽。疏而不滞。藉孝友之世。乘开旺之机。刻志攻经。策名通籍。骋修驾睨长途。滚滚不知所止。顾安取凝也。凝山子曰余家凝川。此其所取名也。然则舍川取山又何义。凝山子笑而不言。乃曰请子为我发其意而诏之。余惟天地万物。皆凝而成形。而惟山最确。故易曰艮为山。艮以坤得乾。体静而用刚。为君子止善不易之象。且其高大磅礴。历千古而如一日。寒暑不能推𭭌。风雷不能撼剥。如端人正士搢笏立朝。望之可畏。非声色势利之所移屈。宜凝山子之托意而常目之也。然善观者不拘其形。以凝观凝。未尽凝之妙也。今夫山骨其石肉其土。腹金玉银砂。是其体之凝也。至若吐云雾畅草木滋江海走虎象者。其用之不囿于凝也。如用邵子观物之法。比类长之。则其凝者。山之山也。不凝者。山之川也。反以观之则川之洋洋流放。以不凝为体者。川之川也。而涵育盛载。竟以凝为用者。川之山也。凝之一也而川转为山。其有契于体用互藏之妙欤。凝山子能坚静以立志。刚决以果行。不尖尖而为高。不塌塌而自卑。中植其德义之正而不夺于外诱之私。实蕴其文章之美而不染于浮华之渍。充积既厚。自然有凝定不动之体。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0H 页
则其发也必有蔚然之业烨然之光。福泽润乎身。流惠普于物。异日高山之望。当自择其归。而无待乎凝山之名矣。
送李校理凤藻序
承熙尝妄有斯世志。岁上汉师。间从李韦士游。闻李校理凤藻博学治古文。尚志喜士。乃江都忠贞公孙也。久之凤藻持斧湖西。击贵强跲于时。徐喜受访余道其故。且曰凤藻敛华就实。殆古之修也。于是益艳其为人而叹未之见。壬午夏凤藻省尊公安义宦所。观三洞历伽倻。遂访吾大人于浦舍。扣问学大指。退与承熙游。论经术淳驳。治谟缓急。文章世教。多臻于理。夫凤藻藉名胄扬显籍。骋逸才抱明识。足以方驾而槐棘。咳唾而钟吕矣。顾寄情闲旷之滨。屈意穷畸之士。嚼苦吃淡若嗜欲者。其不安小就而求大成。又可知也。独恨其平日用力之实。有难尽究其蕴而毕效区区之忠。是则凤藻之求之人为甚急。而人之报凤藻为可愧也。恭惟吾大人之语凤藻曰为学当以实心。凤藻亦以为然。夫实者物之体也。天下之一事一物。无非实者。君子之学。必实辨于正邪是非之间。实祛其邪而非者。实践其正而是者。以尽其实有之理而已。如世所称文章之华功名之浮。以及通塞甘苦之变。皆有所不足言者。又或和战两间。缝罅补绽。则本领不实。终亦日化而无。凤藻盖已知所用力矣。承熙不才畸于世。学又迷方。无足为凤藻赠者。然于未见也。尚或以远邪崇正而诵之。今之为天下忧者益深。而承熙之得凤藻亦益深。故责凤藻益大而切。是不直为凤藻也。
送张圣维归济州序
济州在本国。屡更分合。今五百馀年于合矣。俗尚尚或异。是又合中之分也。有张性奎圣维世玉山。中转汉师。又避地为济人且三
送李校理凤藻序
承熙尝妄有斯世志。岁上汉师。间从李韦士游。闻李校理凤藻博学治古文。尚志喜士。乃江都忠贞公孙也。久之凤藻持斧湖西。击贵强跲于时。徐喜受访余道其故。且曰凤藻敛华就实。殆古之修也。于是益艳其为人而叹未之见。壬午夏凤藻省尊公安义宦所。观三洞历伽倻。遂访吾大人于浦舍。扣问学大指。退与承熙游。论经术淳驳。治谟缓急。文章世教。多臻于理。夫凤藻藉名胄扬显籍。骋逸才抱明识。足以方驾而槐棘。咳唾而钟吕矣。顾寄情闲旷之滨。屈意穷畸之士。嚼苦吃淡若嗜欲者。其不安小就而求大成。又可知也。独恨其平日用力之实。有难尽究其蕴而毕效区区之忠。是则凤藻之求之人为甚急。而人之报凤藻为可愧也。恭惟吾大人之语凤藻曰为学当以实心。凤藻亦以为然。夫实者物之体也。天下之一事一物。无非实者。君子之学。必实辨于正邪是非之间。实祛其邪而非者。实践其正而是者。以尽其实有之理而已。如世所称文章之华功名之浮。以及通塞甘苦之变。皆有所不足言者。又或和战两间。缝罅补绽。则本领不实。终亦日化而无。凤藻盖已知所用力矣。承熙不才畸于世。学又迷方。无足为凤藻赠者。然于未见也。尚或以远邪崇正而诵之。今之为天下忧者益深。而承熙之得凤藻亦益深。故责凤藻益大而切。是不直为凤藻也。
送张圣维归济州序
济州在本国。屡更分合。今五百馀年于合矣。俗尚尚或异。是又合中之分也。有张性奎圣维世玉山。中转汉师。又避地为济人且三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0L 页
百年。圣维慨然有北学之志。既受命二亲。浮海走陆二千里。拊桑梓之电躅。合花树之新欢。遂受朱文公小学于其宗四未丈门下。既又禀退溪四七分合之说于吾大人。盖将益究其未造。以足其大愿。于是始之分以地者。终可以合之道也。但人之于道。亦有分合。同一性情也。主作用者。勒理归气而为一。喜分开者。抬气敌理而为二。其见分矣。同一学问也。厉高明者以谨敕为细而或忽。安顺善者以讲究为繁而或略。其入分矣。必细究乎退陶三图之旨。竖乎竖以立主宰。横乎横以见路脉。必躬习乎朱子鹿洞之规。学问思辨而致其知。忠信正明而笃其行。然后可以见吾心统合之妙而为斯道合一之地矣。闻济中尚未有作者。政如始发之源。未见别派也。圣维苟合于此而又能与济之秀共之。济庶乎大合矣。噫今天下穷发诡服之地。有万其种。而舟车织于水陆。信誓编于策书。背道竞利。以苟一时之同。固难以斯道之合而望于世也。然利之同合于外。道之同合于心。求天下真合。舍吾道何以哉。况地由气分。道以理合。以地矣我国之于天下诸国。奚啻济之分也。以道矣我国之及天下。奚独济之合也。余将以济观天下。圣维归而谂之济之志道者。
渔冈李士行诗藁序
渔者于水而已。有窃其巧者。或渔利于市。渔名于朝。独李铎夏士行渔于冈。世无见其所渔者。日士行出示余渔冈诗藁。余既卒篇。乃笑曰渔冈子其渔诗者。夫渔冈子少读书习词章。既穷而无所用。枕冈而宅。循冈而耕。起居饮食于是冈。布被睡破。藜羹饱歇。负手散膝。惴然忘适。草木烟霞之色焉而目渔之。鸟兽风雷之音焉而耳渔之。触乎心发于声。吟哦既长。句读自成。其日日而渔物物
渔冈李士行诗藁序
渔者于水而已。有窃其巧者。或渔利于市。渔名于朝。独李铎夏士行渔于冈。世无见其所渔者。日士行出示余渔冈诗藁。余既卒篇。乃笑曰渔冈子其渔诗者。夫渔冈子少读书习词章。既穷而无所用。枕冈而宅。循冈而耕。起居饮食于是冈。布被睡破。藜羹饱歇。负手散膝。惴然忘适。草木烟霞之色焉而目渔之。鸟兽风雷之音焉而耳渔之。触乎心发于声。吟哦既长。句读自成。其日日而渔物物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1H 页
而渔者。竟皆融化而诗矣。至其伏枕吟病。万念如水。则幽愁牢骚之积。一于诗发。见妻子而渔诗。遇宾友而渔诗。事为而渔诗。吃着而渔诗。有时呼儿揽笔。信口胡叫。无事乎振纲刷目之巧而往往令世之探丽者袖其手。于是渔冈子为善于渔也。世之渔利名者。渔未必得。得未必美。而不知一冈之内。有此渔之易而又美者。渔亦难矣哉。使天下有大渔者。又或以渔冈之渔。为未至耶。余又未知渔冈子终能室太虚浮苕霅。以毕其渔乎。抑竿风钩月。上海板而连六鳌耶。渔之地日广。渔之术益密。薄暮举网。执策而数之则如任公之鲂而支离之龙者。又几首也。余姑观其已渔。待未渔者。
某里纪行录序
某里何里也。夫以某求里。将不可得其里矣。然今天下只一某里矣则曰某里亦足矣。呜乎。何独某里之为某里而足。虽使天下而某里亦可也。某年月日。某从某公某友后。讲某书于某乡。遂之某里。有契事。既礼饮于某堂。盘礴某水某山而归。族从某君又追记某地某日某事某说。第次而总之。为某里纪行录。以是游之以某里为盛也。其为名录则悉书某姓某名某甲某州某里。只傍注其下而表之。要使某与某皆得为某里之人。其意良亦苦矣。然谓之某则无名矣。是可名而云哉。必有某里人而后有某里焉。某诚不知今天下为某世界。今岁为某甲子。今人有某公卿大夫士者也。又未知某山之巅某水之涯。赤叶满天。黄花朵地。有戴竹质而大圆。衣三袪而十二幅者。坐双明之下。读天皇殉社之史。语及乎汕天晕月之夜者耶。其间有发直竦而肩欲山。咿唔不能声。乍起乍坐。忽右手执尺许者。左手拊脐肚之间。嘘唏泣数行。既而蹶起奋臂。四回一挥。拓户看天。久而无言者。是某里人也。是其心必有所
某里纪行录序
某里何里也。夫以某求里。将不可得其里矣。然今天下只一某里矣则曰某里亦足矣。呜乎。何独某里之为某里而足。虽使天下而某里亦可也。某年月日。某从某公某友后。讲某书于某乡。遂之某里。有契事。既礼饮于某堂。盘礴某水某山而归。族从某君又追记某地某日某事某说。第次而总之。为某里纪行录。以是游之以某里为盛也。其为名录则悉书某姓某名某甲某州某里。只傍注其下而表之。要使某与某皆得为某里之人。其意良亦苦矣。然谓之某则无名矣。是可名而云哉。必有某里人而后有某里焉。某诚不知今天下为某世界。今岁为某甲子。今人有某公卿大夫士者也。又未知某山之巅某水之涯。赤叶满天。黄花朵地。有戴竹质而大圆。衣三袪而十二幅者。坐双明之下。读天皇殉社之史。语及乎汕天晕月之夜者耶。其间有发直竦而肩欲山。咿唔不能声。乍起乍坐。忽右手执尺许者。左手拊脐肚之间。嘘唏泣数行。既而蹶起奋臂。四回一挥。拓户看天。久而无言者。是某里人也。是其心必有所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1L 页
以然者。是可以录为哉。然是录也亦何心哉。其亦有同然而不能已者。既有录矣。览之而感发于其心者。应亦是心也已。呜乎。使录中而皆是心也。即居真某里也。推之而某乡某国皆某里。而将天下皆某里也。游于是乎大矣。某年月日某序。
栗寺同游录序(许𨙒,金声运,朴致馥,金声杓,金镇愚,朴尚台,金声稷,金镇祜,尹胄夏,金象淳,河钻源,尹永性,权相骏,金在淳,许坰,河在圣,朴寿善,朴宪箕,权相邰,金寿老,尹炳谟,李孝基,金基老,许圭,郑龙和,尹炳纯,卢海根。)
圣上二十七年庚寅。刊许性斋先生文集于丹邱之隐乐斋。人士大和。事以集。粤七月十七日。霪雨新晴。天气微凉。乃息剞劂氏。约同会长少。游栗谷之山庵。此地无名山大流奇岩异植足以震曜耳目张皇经志。是会也屏膻芗之珍。味蒲塞之淡。黜丝竹之繁。代虫鸟之弄。直与意中之人。作真率之集。方其素月满庭。凉飔入树。或散膝而行。或整襟而坐。论道情素。评确文史。与与閒閒。欢而不荡。其比名楼画榭。堆紫驼促锦瑟。极视听之娱而忘心志之荒者。不几乎物外之天游乎。况人寄形宇内。将心为役。攒眉牖间。其能解颜一笑果几时哉。今以一日之偶得遂奇逢。究大家之典则。揖高贤之风范。名德满座。琳琅列裾。盖亦一邦之选而不易易于此世者。不知后之视今日。能不回徨乎林木泉岩之间。以想像其遗尘也哉。遂悉书其同游姓氏名字。合为一录。以备后考。呜乎。是亦足以观性翁之遗韵矣。
送曹兢夫(渊)序
士生东国。得见南冥先生。足以千古矣。况今天下滔滔惟利名是趋。士子资口耳卑言足恭以为学。苟焉自欺以欺世哉。呜乎。先生终不可见也。先生之孙渊兢夫奉先生之书。访承熙于寒溪之斋。承熙冠带而读之。慄慄乎如有临也。茫茫乎如不见其涯焉。昭乎
栗寺同游录序(许𨙒,金声运,朴致馥,金声杓,金镇愚,朴尚台,金声稷,金镇祜,尹胄夏,金象淳,河钻源,尹永性,权相骏,金在淳,许坰,河在圣,朴寿善,朴宪箕,权相邰,金寿老,尹炳谟,李孝基,金基老,许圭,郑龙和,尹炳纯,卢海根。)
圣上二十七年庚寅。刊许性斋先生文集于丹邱之隐乐斋。人士大和。事以集。粤七月十七日。霪雨新晴。天气微凉。乃息剞劂氏。约同会长少。游栗谷之山庵。此地无名山大流奇岩异植足以震曜耳目张皇经志。是会也屏膻芗之珍。味蒲塞之淡。黜丝竹之繁。代虫鸟之弄。直与意中之人。作真率之集。方其素月满庭。凉飔入树。或散膝而行。或整襟而坐。论道情素。评确文史。与与閒閒。欢而不荡。其比名楼画榭。堆紫驼促锦瑟。极视听之娱而忘心志之荒者。不几乎物外之天游乎。况人寄形宇内。将心为役。攒眉牖间。其能解颜一笑果几时哉。今以一日之偶得遂奇逢。究大家之典则。揖高贤之风范。名德满座。琳琅列裾。盖亦一邦之选而不易易于此世者。不知后之视今日。能不回徨乎林木泉岩之间。以想像其遗尘也哉。遂悉书其同游姓氏名字。合为一录。以备后考。呜乎。是亦足以观性翁之遗韵矣。
送曹兢夫(渊)序
士生东国。得见南冥先生。足以千古矣。况今天下滔滔惟利名是趋。士子资口耳卑言足恭以为学。苟焉自欺以欺世哉。呜乎。先生终不可见也。先生之孙渊兢夫奉先生之书。访承熙于寒溪之斋。承熙冠带而读之。慄慄乎如有临也。茫茫乎如不见其涯焉。昭乎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2H 页
不可泽而秽也。嵬乎不可𨀣而仰也。噫此先生之心也。夫既得见先生之心矣。又得先生之典型而髣髴焉。承熙亦不谓不幸焉。然承熙于是。别有感焉。夫先生之心白日也。彼顽云毒雾或有时而蔽之矣。须臾云消而雾撤则亦白日而已。先生何与焉。今之因先生之文而见先生之心者。亦不以一点翳间之则庶几矣。兢夫乎。先生之孙也。其勉之哉。使天下复见南冥先生者。其斯役乎。
送黄正宥(炳中)游金刚山序
读尽天下好书。识尽天下好人。观尽天下好山。人之三大愿也。我鲜局于地。又拘于习尚而滞耳目。多不能举其中之所有而尽之。况进于是者乎。光阳黄正宥炳中有志读书。才出门遍谒两湖耇宿而师友之。年二十八。奉其大人公命。东游枫岳。路岭右。遍造名胜。复谬顾余大溪之上。与之论天下书与人。惟折之于理。且曰先寒洲先生论四七理气。多取农岩先生之说。农翁书晚发。岭西学者渐向信。视古先正大贤之训。先先生所取非公案耶。炳中今来。多从洲翁之绪而游之。亦欲以是心也。噫余未知正宥君之所取果得其是否。而是其心可以读书。可以识人。可以观山矣。何者。无局与拘之病焉。惟可好是好。即天下之好书好人好山。皆吾有也。虽有未尽乎读而识而观焉者。其理之在我者。已尽之矣。抑复有一说焉。夫吾东居尽山也。必观金刚而慊焉。以其尤于好也。未知吾子所读能尽吾东之尤好。而所识者能尽其尤好欤。必得其尤而尽之。如观之金刚而后为慊于心。是又在于择之精。择之精亦在乎去其所谓局与拘者。而惟善是善。诚求而不已焉。吾子今其观金刚。又以观金刚者。尽天下之观。承熙将见有观金刚于吾子者矣。
送黄正宥(炳中)游金刚山序
读尽天下好书。识尽天下好人。观尽天下好山。人之三大愿也。我鲜局于地。又拘于习尚而滞耳目。多不能举其中之所有而尽之。况进于是者乎。光阳黄正宥炳中有志读书。才出门遍谒两湖耇宿而师友之。年二十八。奉其大人公命。东游枫岳。路岭右。遍造名胜。复谬顾余大溪之上。与之论天下书与人。惟折之于理。且曰先寒洲先生论四七理气。多取农岩先生之说。农翁书晚发。岭西学者渐向信。视古先正大贤之训。先先生所取非公案耶。炳中今来。多从洲翁之绪而游之。亦欲以是心也。噫余未知正宥君之所取果得其是否。而是其心可以读书。可以识人。可以观山矣。何者。无局与拘之病焉。惟可好是好。即天下之好书好人好山。皆吾有也。虽有未尽乎读而识而观焉者。其理之在我者。已尽之矣。抑复有一说焉。夫吾东居尽山也。必观金刚而慊焉。以其尤于好也。未知吾子所读能尽吾东之尤好。而所识者能尽其尤好欤。必得其尤而尽之。如观之金刚而后为慊于心。是又在于择之精。择之精亦在乎去其所谓局与拘者。而惟善是善。诚求而不已焉。吾子今其观金刚。又以观金刚者。尽天下之观。承熙将见有观金刚于吾子者矣。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2L 页
送许士益(相哲)序
物于天地间而同其类者。皆可相学而同也。九牧之金。皆可以淬越冶之炉。其从革同也。百闲之驹。皆可以服冀乘之辕。其健行同也。四海之广。千世之远。而学圣人者无不同。其明德同也。是不囿于气质之异也。圣人明其同以变其异。将比四海千岁而同之。今人守其异。昧乎所同。曰地异矣世异矣。又敢抵掌而谈曰明德本有异。盖其所见者气也。朱子曰明德者。人人之所同得。又曰这道理光明不昧。斯言也可以袪其蔽也。许相哲士益。湖南玉果人也。少喜读书。岁己亥春。年二十九。乃曰士欲读书为学。惟道在。何以区域为。踰大岭见吾友俛宇子而悦之。秋又出遍于二湖关东名硕。卒又踵俛宇子于星州之三峰书堂。遂与余讲明德之说。若有所契焉。临行语余以所志。且留明春之约。视其言貌。必以得斯理为足。是可以语明德者矣。噫天之所以与人以此德者。非有圣凡之别山海之限矣。人不能尽其明而反其同何哉。余无所明于此学。于其行。出示吾先君所著明德说而赠之。抑亦越之冶冀之乘之同其所同者也。士益其肯淬之服之而同之也耶。己亥十月三日。大溪李承熙启道叙。
许永川(烒)东游录序
金刚天下之观也。关东之八景隶焉。人于其同域者。宜一游焉。然天下之观。必皆有所以观者。彼昙徒贩旅日寝啖于怾怛之巅。舟车于析木之津。非观也。余谓观是观者。其太上心融道妙。与物无障。得之为仁智之乐焉。次之义理有骨肉。文章有手法然后。可以鼓发其形神。牢笼其色相而为吾观焉。我家三世有金刚之缘。惟承熙灭裂矇瞽。白首蹩躠。尚无以资是观也。日江村许丈士咸访
物于天地间而同其类者。皆可相学而同也。九牧之金。皆可以淬越冶之炉。其从革同也。百闲之驹。皆可以服冀乘之辕。其健行同也。四海之广。千世之远。而学圣人者无不同。其明德同也。是不囿于气质之异也。圣人明其同以变其异。将比四海千岁而同之。今人守其异。昧乎所同。曰地异矣世异矣。又敢抵掌而谈曰明德本有异。盖其所见者气也。朱子曰明德者。人人之所同得。又曰这道理光明不昧。斯言也可以袪其蔽也。许相哲士益。湖南玉果人也。少喜读书。岁己亥春。年二十九。乃曰士欲读书为学。惟道在。何以区域为。踰大岭见吾友俛宇子而悦之。秋又出遍于二湖关东名硕。卒又踵俛宇子于星州之三峰书堂。遂与余讲明德之说。若有所契焉。临行语余以所志。且留明春之约。视其言貌。必以得斯理为足。是可以语明德者矣。噫天之所以与人以此德者。非有圣凡之别山海之限矣。人不能尽其明而反其同何哉。余无所明于此学。于其行。出示吾先君所著明德说而赠之。抑亦越之冶冀之乘之同其所同者也。士益其肯淬之服之而同之也耶。己亥十月三日。大溪李承熙启道叙。
许永川(烒)东游录序
金刚天下之观也。关东之八景隶焉。人于其同域者。宜一游焉。然天下之观。必皆有所以观者。彼昙徒贩旅日寝啖于怾怛之巅。舟车于析木之津。非观也。余谓观是观者。其太上心融道妙。与物无障。得之为仁智之乐焉。次之义理有骨肉。文章有手法然后。可以鼓发其形神。牢笼其色相而为吾观焉。我家三世有金刚之缘。惟承熙灭裂矇瞽。白首蹩躠。尚无以资是观也。日江村许丈士咸访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3H 页
余三峰山下。解橐出一册曰此中有万二千峰八景四郡之胜。可一言以发之。窃惟丈人蚤岁游太学。攻艺业有声。久而蹭蹬。挈家入修道山中。种藷哦诗。晚筮郎署仕京师。值乙未贼臣引日兵犯 王宫。 明成王后上宾。举国气死。丈人抗章请讨贼臣复 王后位号。于是士大夫一辞义之。久后得一郡。不为肥己之谋。既归买舍江上。乐与兄弟亲友醉吟以忘世。是宜有是游也。今观其诗文。往往逼境写真。其精神格力。能使人身随句往。目逐文转。容与镜浦丛石之间。指点九龙万肖(저본에는 '草'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肖'로 수정하였다.)之上。真无愧为是观也。余不以丈人之能是观为美。惟以其能称是观为可贺。且天下义理无穷。天下文章又无穷。而今天下大观亦不止为万二千峰八景四郡而已。人之读是录者。可以类广之而天下之大观。皆庶几焉。
河新塘实纪序
人事显晦。有时与命焉。而其理之不可易者。必久而愈章。此天道也。新塘河公当壬辰之乱。奋布衣率家僮。直赴晋阳城中。迫平虏之锋。何其烈也。尔乃姓名不著于殉录。褒旌无干于 朝典。内之以台溪翁而从子也。犹邈然杞宋也。惟有志状数篇出于后孙。仅作一家春秋。又何其寂寥也。今幸而得数公者于三百年之后。感发于诗文之中。按谱稽志。阐而章之。晦堂张君锡英之状既详。其一通至约泉金君镇祜之显乐石者则又以韩文公所论许远死事事而徵之。于是乎公之心与迹。庶可一矣。窃意当日缨拾之复既无地而衣履之藏又靡稽。虽有孝子慈孙。只得呜咽吞声。无能名言。及其久也。其贞忠郁勃之气之寄在倡义之辞临命之绝者。终莫之消歇。有足以下千载志士之泪者。而同气战亡之痛。既著于季公之手录。城陷殉节之迹。又徵于大宗之敦史。循其理定其
河新塘实纪序
人事显晦。有时与命焉。而其理之不可易者。必久而愈章。此天道也。新塘河公当壬辰之乱。奋布衣率家僮。直赴晋阳城中。迫平虏之锋。何其烈也。尔乃姓名不著于殉录。褒旌无干于 朝典。内之以台溪翁而从子也。犹邈然杞宋也。惟有志状数篇出于后孙。仅作一家春秋。又何其寂寥也。今幸而得数公者于三百年之后。感发于诗文之中。按谱稽志。阐而章之。晦堂张君锡英之状既详。其一通至约泉金君镇祜之显乐石者则又以韩文公所论许远死事事而徵之。于是乎公之心与迹。庶可一矣。窃意当日缨拾之复既无地而衣履之藏又靡稽。虽有孝子慈孙。只得呜咽吞声。无能名言。及其久也。其贞忠郁勃之气之寄在倡义之辞临命之绝者。终莫之消歇。有足以下千载志士之泪者。而同气战亡之痛。既著于季公之手录。城陷殉节之迹。又徵于大宗之敦史。循其理定其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3L 页
迹而自有所不能掩者。此非不可易之天耶。公十一代孙龙杓。录诗若文。附以志谱状铭。为实纪一册。命承熙置一辞。屡辞而愈恳。盖亦烈士苦心。有薪火之传者矣。天理既不可泯则后当有徵于是纪也。
送安国重南归序
天下之一治一乱。常在乎此理主宰之立与不立。惟人之身。其修悖亦以之。所谓主宰之理何也。即此心也。此理主宰乎天地而为天地之心。主宰乎人而为人之心。天地之心定而中国道长。三纲立五常明而万方宁焉。人之心正而吾儒道兴。三德行五道达而百体顺焉。此吾圣所以贵心学也。其能使此心自作主宰而不自乱者则曰敬而已。自尧舜钦恭以来。其学之旨炳如也。世衰道微。世之学者好从气上立见。甚则有曰此心非主宰之理也。惟气亦主宰焉。忽焉泰西之学风起潮涌。执命于天下。其千涂万窦。大抵皆气机之所煽也。吾东尤不能自立而大乱作。民人累足而立。无能保躯命。朋友后生七零八落。多不能自主其心矣。时丁未九月。承熙病卧溪上。枵然若无心。有巴山安友国重鼎吕三舍而至。数日读吾先君理学综要理之主宰之篇。焕然不逆曰是真心学也。出春秋疑义十数条。要余订之。既而曰愿得一言以服膺焉。顾余口耳四寸。今复旧茫新昧。无以为林邑之车也。窃惟春秋尊王黜霸。谨华夷之分。是即天地主宰之心也。吾子读此已几矣。今又讲主宰之理。此心主资之别。理欲之界。间不容发而生死人鬼分焉。是又一身之春秋也。天下之理。推之而无不一焉。吾子苟先从此心。明得主仆子贼之分。必求其主宰之真。惟克敬以奉持之。无时少间。无处少贰。使主宰常立焉。其在吾身。能一治矣。至如天下之
送安国重南归序
天下之一治一乱。常在乎此理主宰之立与不立。惟人之身。其修悖亦以之。所谓主宰之理何也。即此心也。此理主宰乎天地而为天地之心。主宰乎人而为人之心。天地之心定而中国道长。三纲立五常明而万方宁焉。人之心正而吾儒道兴。三德行五道达而百体顺焉。此吾圣所以贵心学也。其能使此心自作主宰而不自乱者则曰敬而已。自尧舜钦恭以来。其学之旨炳如也。世衰道微。世之学者好从气上立见。甚则有曰此心非主宰之理也。惟气亦主宰焉。忽焉泰西之学风起潮涌。执命于天下。其千涂万窦。大抵皆气机之所煽也。吾东尤不能自立而大乱作。民人累足而立。无能保躯命。朋友后生七零八落。多不能自主其心矣。时丁未九月。承熙病卧溪上。枵然若无心。有巴山安友国重鼎吕三舍而至。数日读吾先君理学综要理之主宰之篇。焕然不逆曰是真心学也。出春秋疑义十数条。要余订之。既而曰愿得一言以服膺焉。顾余口耳四寸。今复旧茫新昧。无以为林邑之车也。窃惟春秋尊王黜霸。谨华夷之分。是即天地主宰之心也。吾子读此已几矣。今又讲主宰之理。此心主资之别。理欲之界。间不容发而生死人鬼分焉。是又一身之春秋也。天下之理。推之而无不一焉。吾子苟先从此心。明得主仆子贼之分。必求其主宰之真。惟克敬以奉持之。无时少间。无处少贰。使主宰常立焉。其在吾身。能一治矣。至如天下之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4H 页
乱则亦命焉。然使天下皆同此心焉。又安知不为一治之兆也。国重敬哉。
祖云宪陶斋契帖序
祖云宪陶。斋之名也。未始有斋也。其有契帖者。所以豫乎斋也。吾先君子平生心学。以云谷陶山为的。尝得狮子玉印于外氏金公馨直。篆刻祖云宪陶四字。盖取远宗近守之义也。既又倩人写祖云宪陶斋五字。思得一屋而楣之以常目焉。不肖浅薄无以成其志也。岁乙丑。与族人志泰,祚铉共椠。人出百钱而子母之。志不忘也。既屡岁颇成券。又有同业十数人请续之。约曰无敢腻家私。毋敢资游娱。须其成而斋之。度可以凉燠。可以饮射。以处学者。藏天下书籍。资其玩读。储文房诸具。资其习礼。划厨库之供。以资远朋。凡师门有事。咸尽力焉。约既成。姑先其小且易者为之兆。每间三岁则略具纸笔而业之。冬春读书则裁定薪油以劝之。于后后生之游于门者多与焉。俄而风木不停矣。重以世变日剧。士类败于内。寇贼迫于外。转眄数十年矣。丙午夏。承熙从达狴还。即划契资刊先君所著四礼辑要。庶几嗣是而斋也而力且末矣。抑又有不可知者。今天下之学。将或非吾道之旧。而吾辈之寄命斯世。亦或无其地矣。呜乎。事之有成。固有天在。非人力之可参欤。然使吾道而不可绝也则云陶之学必可讲也。使云陶之学而必可讲也则吾先君之心。亦不可熄也。凡诸公之在此案者。既皆以吾先君之心为心。则此祖宪之斋。已皆先成于心上。其成之心上者。必有在地上之日矣。其资来学而报师门者。皆举此心而已。案凡三十四人。谨序次而整写之。以俟来后。跽而祝曰凡我同案。皆以祖宪云陶为心法。世勿替。一惟我先君子之心。
祖云宪陶斋契帖序
祖云宪陶。斋之名也。未始有斋也。其有契帖者。所以豫乎斋也。吾先君子平生心学。以云谷陶山为的。尝得狮子玉印于外氏金公馨直。篆刻祖云宪陶四字。盖取远宗近守之义也。既又倩人写祖云宪陶斋五字。思得一屋而楣之以常目焉。不肖浅薄无以成其志也。岁乙丑。与族人志泰,祚铉共椠。人出百钱而子母之。志不忘也。既屡岁颇成券。又有同业十数人请续之。约曰无敢腻家私。毋敢资游娱。须其成而斋之。度可以凉燠。可以饮射。以处学者。藏天下书籍。资其玩读。储文房诸具。资其习礼。划厨库之供。以资远朋。凡师门有事。咸尽力焉。约既成。姑先其小且易者为之兆。每间三岁则略具纸笔而业之。冬春读书则裁定薪油以劝之。于后后生之游于门者多与焉。俄而风木不停矣。重以世变日剧。士类败于内。寇贼迫于外。转眄数十年矣。丙午夏。承熙从达狴还。即划契资刊先君所著四礼辑要。庶几嗣是而斋也而力且末矣。抑又有不可知者。今天下之学。将或非吾道之旧。而吾辈之寄命斯世。亦或无其地矣。呜乎。事之有成。固有天在。非人力之可参欤。然使吾道而不可绝也则云陶之学必可讲也。使云陶之学而必可讲也则吾先君之心。亦不可熄也。凡诸公之在此案者。既皆以吾先君之心为心。则此祖宪之斋。已皆先成于心上。其成之心上者。必有在地上之日矣。其资来学而报师门者。皆举此心而已。案凡三十四人。谨序次而整写之。以俟来后。跽而祝曰凡我同案。皆以祖宪云陶为心法。世勿替。一惟我先君子之心。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4L 页
沈月溪文集序
人生天地之间有三事。事之如一。能尽此。方无愧为人。文章特其馀耳。岭南之江阳。旧有伊溪祠。祠二沈先生。其一曰松湖。死我 恭靖王南汉之辱。忠也。其二曰月溪。松湖之兄。石亭公有气节。乐善好义。月溪其子也。事亲笃孝。疾而祷天请命。殁而庐墓致哀。用能感动于人。熀熀乎数三百祀而不沫也。承熙尝从其薪火之贤。拊遗躅于道川之亭。兴慕而歌之。今读其遗集。又惘然矣。郡有朴无悯先生絪。南冥曹先生之高足。石亭公之切友也。公师事之。生而挈依门墙。讲道服义。惟先生之事是事。没则丧之三年。不御酒肉。为营筑龙渊书院以安享之。凡系追慕而宗述之者。皆尽其诚焉。其生当 仁孝显肃之世。以文章名。庶几有为也。而命与时违。抱经不售。然其志未歇也。其殚诚于松翁遗事。断断其赤腔也。观其祭郑文简先生文。激慷于纲常尊攘之义。有足想见其肝胆。是则公之未可以笃孝一事而槩之者决矣。呜乎。今天下鬼魅簧鼓。利欲陆沉。将我先王先圣典章道德而土苴之。其尤欲屈折而灭绝之者。此三事也。仁人君子思欲尽心于强此弱彼者。虽尺木于大厦之倾。所不已也。此集者亦其一欤。公平生著述甚富。并佚不收。今其傍后孙相吉等。仅辑成二册。将谋所以寿之。使其从侄鹤焕奉书责役于承熙。且请其所以弁其首者。念月溪之孙能世其孝矣。苟又推是而各尽力于忠君敬师之道则是可以读月溪集矣。此不可以不书也。其诗文之冲澹雅健者则前辈已月朝之矣。戊申暮春。星山李承熙谨叙。
星山李氏续谱序
谱所以原吾之所自。合族而一之。以昭百世之亲也。古贤多致力
人生天地之间有三事。事之如一。能尽此。方无愧为人。文章特其馀耳。岭南之江阳。旧有伊溪祠。祠二沈先生。其一曰松湖。死我 恭靖王南汉之辱。忠也。其二曰月溪。松湖之兄。石亭公有气节。乐善好义。月溪其子也。事亲笃孝。疾而祷天请命。殁而庐墓致哀。用能感动于人。熀熀乎数三百祀而不沫也。承熙尝从其薪火之贤。拊遗躅于道川之亭。兴慕而歌之。今读其遗集。又惘然矣。郡有朴无悯先生絪。南冥曹先生之高足。石亭公之切友也。公师事之。生而挈依门墙。讲道服义。惟先生之事是事。没则丧之三年。不御酒肉。为营筑龙渊书院以安享之。凡系追慕而宗述之者。皆尽其诚焉。其生当 仁孝显肃之世。以文章名。庶几有为也。而命与时违。抱经不售。然其志未歇也。其殚诚于松翁遗事。断断其赤腔也。观其祭郑文简先生文。激慷于纲常尊攘之义。有足想见其肝胆。是则公之未可以笃孝一事而槩之者决矣。呜乎。今天下鬼魅簧鼓。利欲陆沉。将我先王先圣典章道德而土苴之。其尤欲屈折而灭绝之者。此三事也。仁人君子思欲尽心于强此弱彼者。虽尺木于大厦之倾。所不已也。此集者亦其一欤。公平生著述甚富。并佚不收。今其傍后孙相吉等。仅辑成二册。将谋所以寿之。使其从侄鹤焕奉书责役于承熙。且请其所以弁其首者。念月溪之孙能世其孝矣。苟又推是而各尽力于忠君敬师之道则是可以读月溪集矣。此不可以不书也。其诗文之冲澹雅健者则前辈已月朝之矣。戊申暮春。星山李承熙谨叙。
星山李氏续谱序
谱所以原吾之所自。合族而一之。以昭百世之亲也。古贤多致力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5H 页
焉。星州之李六而吾宗一焉。始自高丽大匡司空讳能一。考草涧权公大东韵玉载公绩。作京山人。京山亦星州旧号之一也。盖犹今六李。均作星州人。非剔其实也。要之前乎公。世代靡考。惟于公始。公初讳能。丽太祖征甄萱。公率崔彦等七百人从之。有大功。丽祖锡以名。妻以大长翁主。胙于星山。吾李遂贯焉。五世而讳坚守官大卿。邑志载公诗。有三轺四袖之语。盖四子矣。而长讳匡官奉御同正。次直大卿。馀无传。同正之后至左尹文广。当丽季。子汝忠知仁州。汝信知金山。汝良左正言。派流始大。仁州之后迁于高灵为馆洞之宗。分而永川。金山之后仍于星。为伽佐山派。分而知礼。正言矢罔仆我朝鲜。为星之大浦派。分而开宁。迁而陜川。此其大也。谱始于 英庙丁亥。规模谨严。实而不浮。继而刊之于 纯庙丙申。式遵无失。渐致其详。至今 太皇帝癸酉而续之。则世日下文日繁。其例或变。其偏或歧。我先考始笔削之。复叙之卷首。旋不能终其事者势也。距今四十一年而民散无纪。诸宗用为后嗣忧。谋重续之。起自二十五世。以我五世祖讳硕文抗义 隆陵之祸。至去庚子举 追崇大仪而始蒙 褒侑之典。昔之微其辞者。今可显书也。然世益下文益繁。例之变而偏而歧又益多。其为憾尤岂可胜言哉。藐玆承熙愚鲁不文。遭时不辰。漂流异域。不能役砚西。顾诸宗老万里驰书。责以其序。谨逡而辞之。既又念今有不可辞者三。始祖公壮迹经千年而有始徵于今者。而其氏系有不可不白者一也。遁斋公卓节克阐。宗议一于昭载二也。吾先君癸酉颠末。又有不可终略者三也。始之辞固先君之心。终而不能无言。亦未始非先君之心也。继又有一说。谱于文迹也。不若谱于心之为实。夫吾宗今数千其夥矣。其显微隆替虽不一。自吾始祖之心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5L 页
而视之则一也。其数千者之心。虽是非甲乙不齐。其欲原一本合百世又一也。一者何也。即理也。苟以此心谱焉则右许多不一者。皆可付诸适然之数。而向所谓变而歧者。亦自然消磨如春雪。而一于大正。惟此孝友敦睦之发于天衷而不可易者。自有油然而不可已者。于是乎百世而可一家。千派而可一流。本之为孝子悌弟。推之为忠臣义士。积之而道德勋业。皆成名世之实。有以光祖烈而振宗风。吾之谱始大矣。今既文之其心之而求其一者。承熙窃有祷焉。
星山李氏宗案序(甲寅)
宗之有案。合族也。或因以褒善戒恶。亦史也。吾宗出高丽星山伯讳能一。权草涧文海大东韵玉作京山人。盖京山建府。以公功也。曰京山者。据尔时府名也。犹今六李之并贯星州也。曰星山者。本封邑而别之也。公世宅在今州治衙南。我韩初后承离析而司仓于墟。惟旧井在傍。甃而阁之曰李公神井。 哲庙末。司仓废墟者葵而麦矣。 太皇帝庚子。承熙与宗派裔斗勋议于宗。粤壬寅碑而阁之。虔祀之将岁焉。虚其前。将坛而斋之。宗案之议起焉。忽歧而中废。已而国家大乱。承熙浮海客万里。上岁癸丑。再从君澍熙守寒泉之制。与群从说及此事。慨然自任。发文通各派。于是宗子之胤宪昌和而倡之。遂议大合。以其十月。克行祀事。今甲寅遂坛之。场垣而护之。买祀田定岁祀以寒食。仍第谱次而案焉。注字生爵住子孙别案。同谱而不预是役阙。未谱而明认始祖后者。同是事则附书。于是乎可以选贤能考诚慢以徵后焉。噫凡吾宗之有事坛所者。执爵升馨。抚碑拭苔。僾然如见吾祖。不知百世之为远。既而开席命馂。奉案讲谊。宛然一气之相通。则孝悌之心。自有油
星山李氏宗案序(甲寅)
宗之有案。合族也。或因以褒善戒恶。亦史也。吾宗出高丽星山伯讳能一。权草涧文海大东韵玉作京山人。盖京山建府。以公功也。曰京山者。据尔时府名也。犹今六李之并贯星州也。曰星山者。本封邑而别之也。公世宅在今州治衙南。我韩初后承离析而司仓于墟。惟旧井在傍。甃而阁之曰李公神井。 哲庙末。司仓废墟者葵而麦矣。 太皇帝庚子。承熙与宗派裔斗勋议于宗。粤壬寅碑而阁之。虔祀之将岁焉。虚其前。将坛而斋之。宗案之议起焉。忽歧而中废。已而国家大乱。承熙浮海客万里。上岁癸丑。再从君澍熙守寒泉之制。与群从说及此事。慨然自任。发文通各派。于是宗子之胤宪昌和而倡之。遂议大合。以其十月。克行祀事。今甲寅遂坛之。场垣而护之。买祀田定岁祀以寒食。仍第谱次而案焉。注字生爵住子孙别案。同谱而不预是役阙。未谱而明认始祖后者。同是事则附书。于是乎可以选贤能考诚慢以徵后焉。噫凡吾宗之有事坛所者。执爵升馨。抚碑拭苔。僾然如见吾祖。不知百世之为远。既而开席命馂。奉案讲谊。宛然一气之相通。则孝悌之心。自有油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6H 页
然而生者。因之追想太祖勋业。次及诸先。某祖贞忠。某祖纯孝。某祖德行文章。讲明而发挥之则吾李其庶矣。又由是寓劝惩焉。凡善者标以别之。大者特其席。死者致奠赙。其不善者付罚待其悛。立永世之范则又足以推祖先之烈而裕后昆之谟。不负为一门之春秋矣。承不肖不能终玆役。佥宗老万里驰书。徵文序案首。亦所以体祖意而合吾族也。敬附书焉。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记
后山书堂记
黄梅以南。多峭峰秀峦。独嘉树德村之后山。礼脊而平胛。狎之无甚异。右趾弯月而饮流。其腹如有容焉。许公退而先生寓其中。弊庐如燕巢。不能蔽风雨。草生没阶。从之学者无所于处。买一屋于山下溪上。命之曰后山书堂。夫顾而呼之则天下之出地而高者皆后山也。此独以后名何哉。先生早岁喜学。老而矻矻。方且虚怀自逊。退然若无闻知。性拙于营求。于世间名利。一切逡巡而不敢前。用是放散阨穷而不悯。此数者皆所以后于人。之山也又不高而低。不奇而平。称其为后焉。念昔我先君子倡主理之学。世或骤视而骇之。甚则群起排之。独公首先从事。笃信而实践之。至见摈斥而不悔。乃复以所学教学者。深致其极而不懈。要之不合于今。宁徵之于后。后之居是堂者。皆能以公之学为学。公之志为志。庶几有辞于来后耶。呜乎。公盖非今人也。百世后人也。使斯道而果无谬焉。斯堂也亦可以大于后矣。
寒泉斋记
居昌加祚县之原泉里。有一小屋。室而不堂。茅覆其顶。编柴而扉之。北距桐溪郑先生龙泉精舍直一牛之鸣。东望吾道山。若朝暮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记
后山书堂记
黄梅以南。多峭峰秀峦。独嘉树德村之后山。礼脊而平胛。狎之无甚异。右趾弯月而饮流。其腹如有容焉。许公退而先生寓其中。弊庐如燕巢。不能蔽风雨。草生没阶。从之学者无所于处。买一屋于山下溪上。命之曰后山书堂。夫顾而呼之则天下之出地而高者皆后山也。此独以后名何哉。先生早岁喜学。老而矻矻。方且虚怀自逊。退然若无闻知。性拙于营求。于世间名利。一切逡巡而不敢前。用是放散阨穷而不悯。此数者皆所以后于人。之山也又不高而低。不奇而平。称其为后焉。念昔我先君子倡主理之学。世或骤视而骇之。甚则群起排之。独公首先从事。笃信而实践之。至见摈斥而不悔。乃复以所学教学者。深致其极而不懈。要之不合于今。宁徵之于后。后之居是堂者。皆能以公之学为学。公之志为志。庶几有辞于来后耶。呜乎。公盖非今人也。百世后人也。使斯道而果无谬焉。斯堂也亦可以大于后矣。
寒泉斋记
居昌加祚县之原泉里。有一小屋。室而不堂。茅覆其顶。编柴而扉之。北距桐溪郑先生龙泉精舍直一牛之鸣。东望吾道山。若朝暮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6L 页
于寒蠹二夫子之遗尘。南对朴儒山而案之大溪。翁之寓舍也。翁世家新安之寒浦里。癸甲之间。东学之徒大作。柄臣不能讨。召兵于倭而委之国。国内大讧。翁携妻子踰伽倻而南。买屋而居。扁曰寒泉。盖晦翁夫子紫阳之意也。加祚四塞以为固。饶禾麦桑麻。民朴鲁力作。士人少外慕而尚古义。泉当上流之会。有衣冠旧俗。翁乐与诸君子共徵逐。其人士亦不相弃。远方朋旧有至者。邻里共酌。酒设食而邀之。往往为山亭水榭之游。讲业哦诗。乐而不淫。值风和日暖。或持竿出溪上。穿鱼佐饮。适情而止。复有后进蒙士相从讲磨。为义理之说。翁自以不才。为世所弃。庶几备伽山木石之一。俛仰今古。以娱馀生。岁丁酉国家幸无见警。翁复有事故里。挈家还浦上。倩人守舍。仍以斋。付读书诸君子。俾公诸邻里。噫天地大屋宇也。翁寄形其间。无有彼此。况今天下沦没。无与适归。亦奚能恒厥家。翁不知寒泉之名。果借寓耶。是真境耶。又未知是斋果翁有耶人有耶。但恨翁志学而无所成。见义而不能贞。又不能安形匿影。追迹甘遁。区区一屋。无足有无于玆土。但愿玆土君子俱能学寒蠹之学。志桐翁之志。居之有业守之有义。俾此间为有道之乡。庶翁之复来。有所赖焉。是一小屋亦与有光焉。
虎山书堂记
方丈一支。虎踞而东。几折而为积石山。又支而为访马峙。又走为虎岩山。临东海之上曰镇海之柿洞。许氏金氏居焉。 今上四十年癸巳。建书室于其上。买学田书籍。聚子弟肄业。许明现鎨实长之。岁甲辰露日战海中。炮声殷山。明现挈家移晋之济谷。犹眷眷于斯堂也。托二家子弟曰勿替吾规也。乙巳春。过余大溪上而徵其记焉。窃惟念吾东右文之化。度越百王。大岭以南。儒贤迭兴。项
虎山书堂记
方丈一支。虎踞而东。几折而为积石山。又支而为访马峙。又走为虎岩山。临东海之上曰镇海之柿洞。许氏金氏居焉。 今上四十年癸巳。建书室于其上。买学田书籍。聚子弟肄业。许明现鎨实长之。岁甲辰露日战海中。炮声殷山。明现挈家移晋之济谷。犹眷眷于斯堂也。托二家子弟曰勿替吾规也。乙巳春。过余大溪上而徵其记焉。窃惟念吾东右文之化。度越百王。大岭以南。儒贤迭兴。项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7H 页
背相望。而镇之为邑。僻处东海澨。作者尚寥寥焉。明现公慨然有北学之志。遍谒当世名德。求所以淑诸身。以及乎其乡里焉。此殆气机之所发也。易泽火之革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今于炎徼之南沧海之上。有虎山书室者。非此象耶。使居是室者。能从事于大人之学。推其知以穷天下之理。正其心以立天下之道。以修其身。以齐其家。讲究乎治平之务。以及乎国与天下而毋怠焉。则此君子之善变也。向所谓炳然之文者即此矣。若夫词章藻绘之文。功利眩鬻之技。一切以之媚世而媒进者。乃画虎而狗者。奚足尚哉。异日者。余从大鸟而南。循方丈俯天溟。从诸君子之后。自其变者观之。
兼山斋记
黄梅。域中名山之一也。直三嘉治北四十里。与白桂山并峙。有里于二山之中者曰并木。谷邃而野沃。风淳而俗真。居人力田劬经而忘外慕焉。其阳曰清州郭氏之闬。旧有三乐斋者在溪上。肄子弟以业。郭徵君钟锡易而颜之曰兼山。盖取朱子诗中两山相接之意而美郭氏之善于止也。余惟天下之止者。莫山之若也。君子观兼山之艮而思不出其位。夫既止于行矣。又能止于思。止止而不迁。是兼山之象也。试尝论之。凡物于天地之间者。有静必有动。贞乎根者元乎萌。息乎夜者作乎昼。郭氏肇自王氏之世。迄于我圣朝中叶。文华位望。赫舄照人。南冥曹先生尝道其世曰深山大泽。必生龙虎。夫山之深矣。宜若止焉而禽兽殖焉者动力也。及郭氏之自汉师而南也。若将木石于穷山。清勤自守。隐德不市者已三百年矣。意其有能动者复胎乎其中。非一于止者也。然此其为动静者形也。苟以理矣。善乎止者。无往而不止。止于止止也。动而
兼山斋记
黄梅。域中名山之一也。直三嘉治北四十里。与白桂山并峙。有里于二山之中者曰并木。谷邃而野沃。风淳而俗真。居人力田劬经而忘外慕焉。其阳曰清州郭氏之闬。旧有三乐斋者在溪上。肄子弟以业。郭徵君钟锡易而颜之曰兼山。盖取朱子诗中两山相接之意而美郭氏之善于止也。余惟天下之止者。莫山之若也。君子观兼山之艮而思不出其位。夫既止于行矣。又能止于思。止止而不迁。是兼山之象也。试尝论之。凡物于天地之间者。有静必有动。贞乎根者元乎萌。息乎夜者作乎昼。郭氏肇自王氏之世。迄于我圣朝中叶。文华位望。赫舄照人。南冥曹先生尝道其世曰深山大泽。必生龙虎。夫山之深矣。宜若止焉而禽兽殖焉者动力也。及郭氏之自汉师而南也。若将木石于穷山。清勤自守。隐德不市者已三百年矣。意其有能动者复胎乎其中。非一于止者也。然此其为动静者形也。苟以理矣。善乎止者。无往而不止。止于止止也。动而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7L 页
不失其宜亦止也。使郭氏诸公。必因其位之所居而循乎斯理。居而积业于躬则不以拳石而少之。不以九仞而止之。必极乎其磅礴崇高。屹乎其有立。出而兼善于世则顺时而作。若云雨之畜泄焉。若动植之生息焉。不见其运动而福泽流被。精光畅发。以各极其所止而止焉。斯足以发兼山之义矣。郭君润正基洙请有以记其楣者。谨书而归之。
金华小室记
呜乎。宋之南之末也。襄阳之榷场交矣。俄而半閒之羽流肆矣。俄而临安之市不易而德祐之辕北矣。鲁斋王先生之于斯世也。惟金华已矣。夫岂直天山之一肥遁耶。用能使洛闽遗绪。赖而无坠。又有如仁山诸贤者涵泳于丽泽之中。其流寔远。可谓不负所学矣。吾党有恩津宋君镐坤。固穷而笃志。力学而诣理。世家黄梅之阴。梅嘉树之镇也。其洞府雄深。泉甘而土沃。令人起王官盘谷之想者曰并木之坊。梅之一枝。中横而东斜。临流而止。其阳厓松竹翳然。闾井鳞鳞乎者曰金峦之里。中有小屋寄林端如燕栖焉。镐坤君着膝其中。不以世而易也。约斋宋君秉俊命之曰金华小室。抑因其地名之似而勉之以其人之真也欤。今 光武十一年之秋也。承熙循伽山而南。入君之室。君送我于龙门江外。请所以志其楣者。噫余可言哉。使士而金华者。其如此世何哉。且天下事不可几也。伯夷西矣。鲁连东矣。金华之岂易得哉。吾固不敢愿金华吾子也。苟不得已而金华也。勉之哉。今吾道之忧。浮于属猪之末也。
学而斋记
从丹城治东十里而远。有吾友李都事祥奎之里曰默谷。即其阳
金华小室记
呜乎。宋之南之末也。襄阳之榷场交矣。俄而半閒之羽流肆矣。俄而临安之市不易而德祐之辕北矣。鲁斋王先生之于斯世也。惟金华已矣。夫岂直天山之一肥遁耶。用能使洛闽遗绪。赖而无坠。又有如仁山诸贤者涵泳于丽泽之中。其流寔远。可谓不负所学矣。吾党有恩津宋君镐坤。固穷而笃志。力学而诣理。世家黄梅之阴。梅嘉树之镇也。其洞府雄深。泉甘而土沃。令人起王官盘谷之想者曰并木之坊。梅之一枝。中横而东斜。临流而止。其阳厓松竹翳然。闾井鳞鳞乎者曰金峦之里。中有小屋寄林端如燕栖焉。镐坤君着膝其中。不以世而易也。约斋宋君秉俊命之曰金华小室。抑因其地名之似而勉之以其人之真也欤。今 光武十一年之秋也。承熙循伽山而南。入君之室。君送我于龙门江外。请所以志其楣者。噫余可言哉。使士而金华者。其如此世何哉。且天下事不可几也。伯夷西矣。鲁连东矣。金华之岂易得哉。吾固不敢愿金华吾子也。苟不得已而金华也。勉之哉。今吾道之忧。浮于属猪之末也。
学而斋记
从丹城治东十里而远。有吾友李都事祥奎之里曰默谷。即其阳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8H 页
而斋之。命子弟肄业其中曰学而。其占地旷爽。俯吸江濑。平带山光。脩竹森拥。苍松荫映。斋凡五架四间。室于中央。环而轩之。诗书满架。花石秩如也。承熙尝舟于汾上。带月登之。君冠带迎笑。子弟趋侍。觞而咏之甚悦也。既而指其楣。命余记之。噫人生有道。近而身而家。远而国而天下。皆须学焉。既学矣又须习之。以熟其事而致诸用也。吾夫子下一而字于学与时习之间。所以明所习之必有其学而所学之必资乎习也。然其学与习。又各有方。学之要精密。荒疏则不能研其理。习之要优游。急迫则无以达其妙。古之学者所以游之于艺而涵咏乎咏歌舞蹈之中者也。且以夫子之学不厌而犹曰乐山乐水矣。曾点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曰吾与点也。彼江山花木之供耳目而怡心体者。盖亦不害为学习之一助。此又一时字所以弛张其间。卒归宿于悦者也。今君留心此学。妙臻斯理。其所以渐磨而趋之自得之地者。又靡不周全。盖有得于圣人之微旨矣。抑又有大焉。今天下之学。头出喙鸣。大抵灭绝纲常。播弃典宪。必将使人类化为禽兽。而其学非吾夫子也。君名德之世也。自其先梅轩惺斋诸公。已闻道于大贤之门。其于此学。盖有所来。其开示后学。必拈出吾夫子书中第一句语。特揭而明诏之。实董子大一统之义也。余惟此而字。有承接不已之意。使后生之居是斋者。皆能以是心为标的。而又能密察乎名言之义。不懈而有得焉。则南州异日。吾夫子之学。庶有赖于斯斋矣。
四宜堂记
直象王之寅有名竹谷而里者。其水曰布川。湍瀑激射。并山而东者三十里而始有萦纡之势。呀然见野色而修道之流。与之为兄弟之遇焉。里人夹其阴阳。皆负山面水。有泉石烟霞之胜。禾麻鱼
四宜堂记
直象王之寅有名竹谷而里者。其水曰布川。湍瀑激射。并山而东者三十里而始有萦纡之势。呀然见野色而修道之流。与之为兄弟之遇焉。里人夹其阴阳。皆负山面水。有泉石烟霞之胜。禾麻鱼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8L 页
虾之乐。尤宜竹焉。吾星之李。有故 赠工曹参议成立从囊金而下。卜筑其中。孙重璧用大年阶嘉善。有四子曰道载,弘载,莲载,春载。始列其户。今五世而才数十扉焉。皆秉拙力本。无外慕。子弟事儒学。 今上丙午。买其阳一屋。为追先合族之所。颜之曰四宜。使逌熙,性熙,命熙等谒记余。惟人于天地之间。惟五伦为大。皆当有以宜之。周氏诗人赞君子之德则必曰宜兄宜弟。曾子从而衍之曰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是宜有说焉。夫父子天属也。本一矣。终亦归乎一。君臣夫妇朋友虽人属也。自二而趋乎一。其势皆宜相宜也。惟兄弟本乎天属之一。而渐之于人属之二。及各妇其妇。各子其子。而二之者寝多。其为宜之之道较难。非君子之笃乎天。不能宜也。人苟能宜之。自兄弟而群从而族亲而推诸同。此天生地育之人而皆亦兄弟已矣。宜其可以国人也。今此四公后承。既由袒免而将路人矣。不曰路人矣而犹追慕乎四公者之所宜而宜之。其必有所受乎家传者。斯足与国人道矣。且余知是堂之所在矣。楸柏四迩而蘋藻之宜是洁焉。蹄屧四凑而鱼稻之宜是供焉。城市四远。无荣利奔趋之夺而子弟宜读书焉。陇亩四平。无袯襫登降之劳而父老宜明农焉。是亦斯堂之四宜而地亦不为无助焉。诸君益笃乎前四者。扩之五常而尽其宜。又自力乎后四者。推之万用而得其宜。世之而勿替。则吾见斯堂之将百宜。而竹谷山水。亦宜有光矣。余与竹谷之宗。源其始亦兄弟也。宜乐其宜而书之。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跋
书李凤藻南宫桂籍序后
南宫桂籍一卷。不知何氏所刊。而其说曰梓潼帝君一十七世。降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跋
书李凤藻南宫桂籍序后
南宫桂籍一卷。不知何氏所刊。而其说曰梓潼帝君一十七世。降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9H 页
为士大夫。身行阴德于民。卒而神之。与汉关寿亭之尊为武帝者列之曰文帝。中国家尸之。屡现灵迹。刊行其文者必获福。往往登桂籍。其怪杂不经。可按而知矣。李校理建昌尝使大国。奉帝君像而归。又序其书而著之。承熙窃怪夫学士以学识节操名于世。其出为文章。必有所拟议于心。而顾乃下手覼缕于半竺半玛事魔谀鬼之一妖言。以张皇其光气也。抑有激于漓俗之畔理恣臆不顾淫善之报。而故为此灵异之说而讽切之欤。抑或偶发之文人奇变之手。以供一时之谐谑欤。其为意俱未可知也。今有瞽者扪一钥曰是似日也。人必笑之。及离娄见之曰吾见日如是而圆。如是而贴。真似是矣。人必将疑将信。又将从而和之。学士今之离娄也。读是者必曰李学士尚称扬是书矣。是像宜虔奉矣。是书宜信学矣。学士能辞其责乎。为学士言者。当曰火其像破其刊。显斥其妖然后。学士之心。可以如白日之可仰矣。承熙于学士不面而名。爱之者名也。惜之者亦名也。未知学士以承熙为离娄徒欤。为扪钥者欤。
书李竹人墨梅帖后
吾友李云翼。骨清神一。近之若有闻其香者。性癖于诗。又癖于画。画则癖于梅。尝手作墨梅八帖。其用力久而用意益妙。始也日临诸家梅本。刊其叶裒其骨而写之。不得则罄楮而不懈。至神融手会而其真乃现。又或有一方一鬓之未逼者。削笺粘画。殚竭情态。去死存生。必使观者曰真梅然后已。复诗而文之。其使意就工一如画之为者。音韵结搆。酷肖唐宋品梅家色。而文如诗诗如画。画如梅梅如人。五者始一矣。夫云翼之癖既一矣。工又一矣。而五者之各一其妙者。咸妙于一。一之功不亦神乎。使世之名大而实小。
书李竹人墨梅帖后
吾友李云翼。骨清神一。近之若有闻其香者。性癖于诗。又癖于画。画则癖于梅。尝手作墨梅八帖。其用力久而用意益妙。始也日临诸家梅本。刊其叶裒其骨而写之。不得则罄楮而不懈。至神融手会而其真乃现。又或有一方一鬓之未逼者。削笺粘画。殚竭情态。去死存生。必使观者曰真梅然后已。复诗而文之。其使意就工一如画之为者。音韵结搆。酷肖唐宋品梅家色。而文如诗诗如画。画如梅梅如人。五者始一矣。夫云翼之癖既一矣。工又一矣。而五者之各一其妙者。咸妙于一。一之功不亦神乎。使世之名大而实小。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69L 页
有志于大道而名利以二之。惰怠以间之。和战四寸而颟顸无一就者。有感于是。而奋迅一上。直前而不已则云翼之帖。非直为八本梅矣。今云翼亦能移此之一而用之于学道。必能笃志力行。人一己百。而道之万殊而一者。亦墨梅之一也。云翼其一之。
书日本竹添光鸿栈峡日记后
日本竹添光鸿以事住我汉城二年。传者曰经学文章古人也。又通当世之务。余慨然以为古人不可见。幸并世则几矣。而鲽域一小圄耳。拘人白地而不能一步于外。或偶同此中。又只如隔窗想影而止。是亦真古人矣。既而曰古人可以书见。见今而古者亦书乎。遂求其所为栈峡日记而读之。盖竹添君尝使中国。历观禹域之半。记山川风物之槩于心者。间以论述。发之歌什。编为一书。其文精而博。其言达而详。大约有似于古人。信不诬矣。宜李太保以下四十馀家扬扢赞叹之无既也。但余之求之竹添君。非今人而古人也则当求之古道也。昔孟子适齐梁。劈头一判。在仁义功利之间。其言曰善战者服上刑。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连诸侯者次之。孟子亦尝曰征伐矣。易田畴矣。交邻国矣。犹且云然。所本异也。本仁义者。虽功利亦仁义也。本功利者。虽仁义亦功利也。差本以毫而其谬千里。今竹添君知义理之可慕而所以为政化之本则不出于富彊。知祅佛之可恶而所以为廓辟之本则只在于利害。论交信则祸福彊弱而不断以德义。论格致则机矿船炮而不究以诚正。类皆垂本抬末。循裔失领。要亦俗士之套眼而去古实远。惜乎不及孟子之世。得闻义利之辨也。余悲古道之绝于今。而惜竹添君之未为古人。朝鲜国甲申五月。庆尚道大溪居士李承熙书。
书正蒙类语后
今日天地之一阳。圣东汝吾家之一阳。今日始学。又汝心之一阳。愿汝之学。自今日长长。如天地之阳日长长。俾吾家基业亦日长长。圣东孰云。今天地穷阴无阳。试看地底赤炎炎日长长。析木之次。实先受阳。吾家何物是长。圣东君子阳阳。维日长长。戊子南至日。大溪痴伧题。
书日本竹添光鸿栈峡日记后
日本竹添光鸿以事住我汉城二年。传者曰经学文章古人也。又通当世之务。余慨然以为古人不可见。幸并世则几矣。而鲽域一小圄耳。拘人白地而不能一步于外。或偶同此中。又只如隔窗想影而止。是亦真古人矣。既而曰古人可以书见。见今而古者亦书乎。遂求其所为栈峡日记而读之。盖竹添君尝使中国。历观禹域之半。记山川风物之槩于心者。间以论述。发之歌什。编为一书。其文精而博。其言达而详。大约有似于古人。信不诬矣。宜李太保以下四十馀家扬扢赞叹之无既也。但余之求之竹添君。非今人而古人也则当求之古道也。昔孟子适齐梁。劈头一判。在仁义功利之间。其言曰善战者服上刑。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连诸侯者次之。孟子亦尝曰征伐矣。易田畴矣。交邻国矣。犹且云然。所本异也。本仁义者。虽功利亦仁义也。本功利者。虽仁义亦功利也。差本以毫而其谬千里。今竹添君知义理之可慕而所以为政化之本则不出于富彊。知祅佛之可恶而所以为廓辟之本则只在于利害。论交信则祸福彊弱而不断以德义。论格致则机矿船炮而不究以诚正。类皆垂本抬末。循裔失领。要亦俗士之套眼而去古实远。惜乎不及孟子之世。得闻义利之辨也。余悲古道之绝于今。而惜竹添君之未为古人。朝鲜国甲申五月。庆尚道大溪居士李承熙书。
书正蒙类语后
今日天地之一阳。圣东汝吾家之一阳。今日始学。又汝心之一阳。愿汝之学。自今日长长。如天地之阳日长长。俾吾家基业亦日长长。圣东孰云。今天地穷阴无阳。试看地底赤炎炎日长长。析木之次。实先受阳。吾家何物是长。圣东君子阳阳。维日长长。戊子南至日。大溪痴伧题。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0H 页
书先君心即理说后
古之以物喻理气者多矣。如珠水油火之类。最号亲切。然细究其妙则皆不得恰相似矣何也。理与气分之则二物而合之则一物也。盖以无形之物而在有形之物之中。可见者只一物也。惟以意穷之然后可二之也。今只以有形之物而强喻之。毕竟二者二一者一而已。安得见其二而一者乎。今此玉石之谕。盖所以形容此理之在气中也。探其中而主此理者。如卞和之以璞为玉。循其外而指彼气者。如楚廷之以璞为石。其又合内外而统言理气者。如曰此玉石也。至如阳明辈之认气为理而曰心即理者则如认石为玉者之以璞为玉。其言虽是而其中实非也。此其语脉文法曲尽纤备。而从古心说之同异分合。皆可得以见之。呜乎美矣。至如治心制气之喻。只因此而言其所主之在玉。而本心之不可杂以形气之私而已。或者执此以为理在气中。真如石中之玉。自为一物。而人之制气而明理。真如斲石出玉之期于无石则乃大误矣。此前辈所谓理气无的谕者也。呜乎。先君当日面命口授若是丁宁。而尚或未尽得其微意也。今复绪言寝晦。或得其主见而反伤于深辨。或昧其本意而浪致其疑端。小子深有惧焉。略书前日之所面承而得于心者。置之左方。庶几因此见先君之本意也。庚寅
古之以物喻理气者多矣。如珠水油火之类。最号亲切。然细究其妙则皆不得恰相似矣何也。理与气分之则二物而合之则一物也。盖以无形之物而在有形之物之中。可见者只一物也。惟以意穷之然后可二之也。今只以有形之物而强喻之。毕竟二者二一者一而已。安得见其二而一者乎。今此玉石之谕。盖所以形容此理之在气中也。探其中而主此理者。如卞和之以璞为玉。循其外而指彼气者。如楚廷之以璞为石。其又合内外而统言理气者。如曰此玉石也。至如阳明辈之认气为理而曰心即理者则如认石为玉者之以璞为玉。其言虽是而其中实非也。此其语脉文法曲尽纤备。而从古心说之同异分合。皆可得以见之。呜乎美矣。至如治心制气之喻。只因此而言其所主之在玉。而本心之不可杂以形气之私而已。或者执此以为理在气中。真如石中之玉。自为一物。而人之制气而明理。真如斲石出玉之期于无石则乃大误矣。此前辈所谓理气无的谕者也。呜乎。先君当日面命口授若是丁宁。而尚或未尽得其微意也。今复绪言寝晦。或得其主见而反伤于深辨。或昧其本意而浪致其疑端。小子深有惧焉。略书前日之所面承而得于心者。置之左方。庶几因此见先君之本意也。庚寅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0L 页
正月。不肖孤承熙泣血敬书。
书曹老稼二诗后(山花诗。人皆爱山花。我独爱其实。观人不以貌。所贵心如一。知行诗。世人徒读六经字。终日劳劳费鲁鱼。知行兼备方为用。除却义理不是书。)
天下之物。实而已。不实则无物矣。然既实矣。华亦不能无焉。如事亲诚孝其实也。行成而名立其华也。如读书义理其实也。理畅而文著其华也。世之人或汲汲乎其名与文者。终至斲其真丧其实而不知止。噫余读稼亭公二诗。盖一于实焉已。及其孝亲而至于感乎神。积学而有能动乎人。则又不期乎华而华者也。若夫状而褒之。爵以荣之。又遍求当世君子之文而揄扬之。非公也后人也。噫世之欲知公者。求诸其华而不求诸其所以华者则末矣。此二诗。其公之实录欤。
书先君四七原委说后
先君四七理气之说。竖横分合。各极其指。竖之而原其本则曰四七皆理之发。横之而分其类则曰四为理发。七为气发。以发明朱李之旨。此原委说之所以作也。其中夫妇男女之喻。曲折反覆。各极其归。以破后世君子泥言失意之弊。其言之也详。故其辞繁而不杀。世之骤读者。或眩于句读而迷其本意者。承熙窃尝推原之。其曰理气之相配如夫妇。夫妇固一体者。言此心之兼理气也。曰及其生子女。胎养乳哺。母功较著者。言运用发出之际。气机用事也。曰男则肖父。随父于外。女则肖母。随母于内者。情之原于性命者。义理为主。生于形气者。气机反重也。曰皆曰父生。必举父姓者。言四七之情。皆自性发也。曰只曰母生。直举母姓者。言湖中近日一切以气当情以气当心。而更不说理发一路。又非栗谷之意也。
书曹老稼二诗后(山花诗。人皆爱山花。我独爱其实。观人不以貌。所贵心如一。知行诗。世人徒读六经字。终日劳劳费鲁鱼。知行兼备方为用。除却义理不是书。)
天下之物。实而已。不实则无物矣。然既实矣。华亦不能无焉。如事亲诚孝其实也。行成而名立其华也。如读书义理其实也。理畅而文著其华也。世之人或汲汲乎其名与文者。终至斲其真丧其实而不知止。噫余读稼亭公二诗。盖一于实焉已。及其孝亲而至于感乎神。积学而有能动乎人。则又不期乎华而华者也。若夫状而褒之。爵以荣之。又遍求当世君子之文而揄扬之。非公也后人也。噫世之欲知公者。求诸其华而不求诸其所以华者则末矣。此二诗。其公之实录欤。
书先君四七原委说后
先君四七理气之说。竖横分合。各极其指。竖之而原其本则曰四七皆理之发。横之而分其类则曰四为理发。七为气发。以发明朱李之旨。此原委说之所以作也。其中夫妇男女之喻。曲折反覆。各极其归。以破后世君子泥言失意之弊。其言之也详。故其辞繁而不杀。世之骤读者。或眩于句读而迷其本意者。承熙窃尝推原之。其曰理气之相配如夫妇。夫妇固一体者。言此心之兼理气也。曰及其生子女。胎养乳哺。母功较著者。言运用发出之际。气机用事也。曰男则肖父。随父于外。女则肖母。随母于内者。情之原于性命者。义理为主。生于形气者。气机反重也。曰皆曰父生。必举父姓者。言四七之情。皆自性发也。曰只曰母生。直举母姓者。言湖中近日一切以气当情以气当心。而更不说理发一路。又非栗谷之意也。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1H 页
盖字以下。重因前说而明其所谕之指。曰以母功较著而谓母之生者。气发之说也者。明栗谷之发者气之意。特指其运用之机也。曰男言父之生。女言母之生者。理发气发之说也者。明朱李理发气发之意。特指四七貌状。势重者为主也。曰必曰父生必举父姓者。即俱是理发之论者。又申明四七之皆本于此理也。曰彼为从母之说。固不足论者。又申结湖学之末弊也。曰如欲男曰父生。女曰母生而不容其一本乎父者。又叹吾岭近日只主双关而不识原本之皆出于理。反涉于二歧之病而实失朱李之旨也。是其节节分段。晓然可见者也。或者以直举母姓。混看于母功较著之例而为栗谷说之断案。以男曰父生女曰母生。不容其一本乎父者。混看于言父之生言母之生之例。为朱李之断案。而遂疑先君之指。有疑于大贤成说则诚有所不察者矣。
书姜迟迟堂(师硕)心学图后
昔林隐程氏。作心学图。总括圣贤论心要语及学者存心治心之方。退溪李子表而著之十图之中。使学者有所依循以为着力之方。其旨切矣。近迟迟堂姜公师硕又作心学图。拈出此心本体以示人。使有所向望。以为准的之地。其意亦美矣。夫心者乃程氏所谓一身之主宰也。即此图所谓太极也。是极也在天地为天地之主宰。在万物为万物之主宰。皆任其自然而已。惟人也能因其自然之极而自作主宰。以之而主宰乎天地万物。以立其极。学者乃其自立主宰之方也。儒者之学。必标准于此极。静而存其仁义礼智之体而大本立焉。动而尽其孝悌忠顺之用而达道行焉。以之为视听言动之则而无不循乎天理之正。以之为喜怒哀乐之节而无不顺乎人道之常。此此图之意也。由是也操存之不得不熟。
书姜迟迟堂(师硕)心学图后
昔林隐程氏。作心学图。总括圣贤论心要语及学者存心治心之方。退溪李子表而著之十图之中。使学者有所依循以为着力之方。其旨切矣。近迟迟堂姜公师硕又作心学图。拈出此心本体以示人。使有所向望。以为准的之地。其意亦美矣。夫心者乃程氏所谓一身之主宰也。即此图所谓太极也。是极也在天地为天地之主宰。在万物为万物之主宰。皆任其自然而已。惟人也能因其自然之极而自作主宰。以之而主宰乎天地万物。以立其极。学者乃其自立主宰之方也。儒者之学。必标准于此极。静而存其仁义礼智之体而大本立焉。动而尽其孝悌忠顺之用而达道行焉。以之为视听言动之则而无不循乎天理之正。以之为喜怒哀乐之节而无不顺乎人道之常。此此图之意也。由是也操存之不得不熟。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1L 页
由是也克复之不得不密。自慎独至于不动心。自戒惧至于从心。皆必有其方矣。则程图之意。亦未尝不提其领而絜其目。有志于心学者。庶可以合二图而终始焉。第其排列之际。其位置脉络。或似有未极齐整者。敢略加釐整。使览者易知。未知不获罪于良工之苦心欤。噫今之学者。动以此心为气边物事。只知为精神气力之所凝聚作用。而不知此太极真体。为一身之主宰。公独能直拈本原。发明人极之义。其有辅于吾儒心法。抑亦大矣。姑书所感。以俟世之知道者。
(附)心学图校本
삽화 새창열기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箴
明德箴(壬寅)
丰基张师龙云五。历三百里而踵余门。留数日讲大学。跪曰愿得一语。为终身学诀。余辞谢不获已。乃曰古人教人。惟大学一书。其劈头示人。惟曰明明德。乃作明德箴。
于赫上天。其命惟明。在人曰心。为德亦明。此理无形。所以至明。不以桀昏。不以尧明。惟是形气。有昏有明。相厥溷浊。用丧天明。维圣斯恻。建学以明。即物必穷。其知乃明。曰诚曰正。体用俱明。气根而生。虽昏亦明。拘蔽既去。遂复本明。云开日朗。圣天同明。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赞
(附)心学图校本
삽화 새창열기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箴
明德箴(壬寅)
丰基张师龙云五。历三百里而踵余门。留数日讲大学。跪曰愿得一语。为终身学诀。余辞谢不获已。乃曰古人教人。惟大学一书。其劈头示人。惟曰明明德。乃作明德箴。
于赫上天。其命惟明。在人曰心。为德亦明。此理无形。所以至明。不以桀昏。不以尧明。惟是形气。有昏有明。相厥溷浊。用丧天明。维圣斯恻。建学以明。即物必穷。其知乃明。曰诚曰正。体用俱明。气根而生。虽昏亦明。拘蔽既去。遂复本明。云开日朗。圣天同明。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赞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2H 页
诸葛忠武侯画像赞
辛丑六月初吉乙未晓。梦一丈夫衣冠甚鲜。擎一裹封。入承熙之室揖之。且道自湖西奉其师命致几下。凡发封三重。见锦妆一轴。乃古汉诸葛忠武侯画帧也。承熙竦然作曰承熙一生寤寐此老。如见其神彩。今乃审其真也。仍双手敬受。居然而寤。肃然如在上也。异哉。承熙每尚论古人。以为生宇宙间。无所藉而兴。无所为而为。乘时乃行。如神龙如瑞凤。卒能展其志于天下。道与身亨。名以业大。以垂诸万古者。帝王而有三人焉。曰虞帝汉高祖明太祖皇帝。人臣而有三人焉。曰商伊尹周姜太公汉诸葛武侯。虞帝伊吕至矣。汉明二祖。有姿而未学。于帝王之道有愧焉。武侯遭时艰虞。竭忠尽瘁而不能大施。此又宇宙间三恨也。承于侯又有一恨焉。世之论侯者。曰忠义曰智略曰经纶。皆极其至。而未尝及公之学焉。承熙尝求侯平生心法。皆自学问来。侯之言曰诸有忠虑于国者。惟勤攻吾之阙失。又言其昔
辛丑六月初吉乙未晓。梦一丈夫衣冠甚鲜。擎一裹封。入承熙之室揖之。且道自湖西奉其师命致几下。凡发封三重。见锦妆一轴。乃古汉诸葛忠武侯画帧也。承熙竦然作曰承熙一生寤寐此老。如见其神彩。今乃审其真也。仍双手敬受。居然而寤。肃然如在上也。异哉。承熙每尚论古人。以为生宇宙间。无所藉而兴。无所为而为。乘时乃行。如神龙如瑞凤。卒能展其志于天下。道与身亨。名以业大。以垂诸万古者。帝王而有三人焉。曰虞帝汉高祖明太祖皇帝。人臣而有三人焉。曰商伊尹周姜太公汉诸葛武侯。虞帝伊吕至矣。汉明二祖。有姿而未学。于帝王之道有愧焉。武侯遭时艰虞。竭忠尽瘁而不能大施。此又宇宙间三恨也。承于侯又有一恨焉。世之论侯者。曰忠义曰智略曰经纶。皆极其至。而未尝及公之学焉。承熙尝求侯平生心法。皆自学问来。侯之言曰诸有忠虑于国者。惟勤攻吾之阙失。又言其昔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2L 页
在隆中。惟崔州平,徐元直知此意。此其进学之实。而与虞帝所云无非取于人者。同一法门者。夫侯岂为是后世寻章摘句曲拳令色之学哉。惟其所学者大。故能立乎其大者。朱子论孔明无愧为大人者是也。今观其出师二表。尤与伊训丹书之义相发。抑其旨诀有自。不特其出处事业偶相符而已。承熙既异其梦。遂倩人模侯遗像。撮其所感于平生者以赞之。
敬义之学。文武之韬。伯仲伊吕。犬彘孙曹。三顾许驰。六征尽瘁。二表有言。终古无愧。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上梁文
蝉庵上梁文
述夫王中子之有庐蔽雨。盖取容膝之安。郑先生之扁庵望云。庸寓终身之慕。匪曰门闾之高大。幸得衣履之瞻依。主人清俭世规。朴实家计。锡土于鹄岭之世。逖彼星岳千年。讲道于鹫山之阳。自我月峰八世。川爷之清文雅操。舆望共推于乡盟。涧翁之洁行苦心。趋向能保其岭色。式克至先君子当日。不敢坠吾儒家本风。平生廉介谨拙之规。至今有口者能语。晚暮清寒栖屑之叹。尚能秉心之无瑕。树欲停而不止者风乎。奄见墓木之成拱。根既溉则必食者天也。贲若阴厓之发荣。而申勤屡世基业。遂成就一家门户。田园林麓之乐志适意。山阳何羡入王门。子孙男女之同财共居。江州所以名义宅。始买同闬之近舍。面局实叶金盏。乃作异时之远图。意匠久度木石。粤以黑龙协夬之朔。爰正青乌负艮之位。大者栋小者栌。俱出一心一力。凉而轩燠而室。遂拓五架五梁。遗小子籯。不如夫因辟经室于右夹。为太祝厅。已宽矣并建寝祠于后傍。何期堂帘之开颜。俨见冈阡之入眼。翼乎如朝晖瑞凤。山光飞
敬义之学。文武之韬。伯仲伊吕。犬彘孙曹。三顾许驰。六征尽瘁。二表有言。终古无愧。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上梁文
蝉庵上梁文
述夫王中子之有庐蔽雨。盖取容膝之安。郑先生之扁庵望云。庸寓终身之慕。匪曰门闾之高大。幸得衣履之瞻依。主人清俭世规。朴实家计。锡土于鹄岭之世。逖彼星岳千年。讲道于鹫山之阳。自我月峰八世。川爷之清文雅操。舆望共推于乡盟。涧翁之洁行苦心。趋向能保其岭色。式克至先君子当日。不敢坠吾儒家本风。平生廉介谨拙之规。至今有口者能语。晚暮清寒栖屑之叹。尚能秉心之无瑕。树欲停而不止者风乎。奄见墓木之成拱。根既溉则必食者天也。贲若阴厓之发荣。而申勤屡世基业。遂成就一家门户。田园林麓之乐志适意。山阳何羡入王门。子孙男女之同财共居。江州所以名义宅。始买同闬之近舍。面局实叶金盏。乃作异时之远图。意匠久度木石。粤以黑龙协夬之朔。爰正青乌负艮之位。大者栋小者栌。俱出一心一力。凉而轩燠而室。遂拓五架五梁。遗小子籯。不如夫因辟经室于右夹。为太祝厅。已宽矣并建寝祠于后傍。何期堂帘之开颜。俨见冈阡之入眼。翼乎如朝晖瑞凤。山光飞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3H 页
舞于檐端。依然闻夕阳高蝉。风声戛绕于树际。峨峨乐石双柱。于乎皇考陟降之灵。耿耿丙舍一灯。似为孝子瞻望之思。特以大额扁者。于焉常目在之。莫以翚飞之美焉。于嗟有怀乎不寐。岂不燕翼以贻也。庶几无忝尔所生。幸接韦氏之芳园。共月规于一会。纵愧张老之善颂。托风歌于六郎。抛梁东。我家峰月古今同。岩角幽栖尚记否。当年耕读是涧翁。抛梁南。星山秀碧与天参。极底老人明似月。登堂献祝彩袖三。抛梁西。蝉井朝阳一望齐。春秋霜露无穷感。风木人间白首儿。抛梁北。灵山崱屴撑玄极。须从积厚久而悠。惟有穷经勤稼穑。抛梁上。如雾如烟明晃晃。由来和气积为祥。长带兴家未艾像。抛梁下。分明阶级净如洒。崇高未可一超升。寄语世家助长者。伏愿上梁之后。孝思永言。福物毕至。寿而昌而炽而。尔从玆继继承承。藏焉游焉息焉。斯于时语语处处。
紫阳书堂光明阁上梁文
今日须先讲朱子之言。大道不出彝则。何地不可揭紫阳之号。宝藏自有光明。居然一日之成。怀哉千载而足。恭惟一部语类。万世心诠。继往开来之功。周孔群圣之正嫡有属。妙道精义之诲。黄蔡诸公之手录可證。究索乎天人性命之玄微。极蚕丝牛毛之密。包括乎宇宙事物之常变。致地负海涵之宏。第惟义理无穷。显晦有数。中州之道学分裂。剧愁百家之莠苗。东邦之书籍晚来。未经群贤之衡鉴。人纲转沦于鳞介。那期循环之天。兵燹又荡于梓梨。遂无印书之地。幸玆一方之公议峻发。大帙之净本重完。已信岭表法门读朱书方是学。可喜汾傍巨室宝黄金不如经。同志同气同声。俄闻衿绅之慕义。有人有财有用。已报剞劂之告功。况复灵机有待于人文。经堂允叶于地胜。伊昔金峦古洞。草树翳荒。忽尔紫
紫阳书堂光明阁上梁文
今日须先讲朱子之言。大道不出彝则。何地不可揭紫阳之号。宝藏自有光明。居然一日之成。怀哉千载而足。恭惟一部语类。万世心诠。继往开来之功。周孔群圣之正嫡有属。妙道精义之诲。黄蔡诸公之手录可證。究索乎天人性命之玄微。极蚕丝牛毛之密。包括乎宇宙事物之常变。致地负海涵之宏。第惟义理无穷。显晦有数。中州之道学分裂。剧愁百家之莠苗。东邦之书籍晚来。未经群贤之衡鉴。人纲转沦于鳞介。那期循环之天。兵燹又荡于梓梨。遂无印书之地。幸玆一方之公议峻发。大帙之净本重完。已信岭表法门读朱书方是学。可喜汾傍巨室宝黄金不如经。同志同气同声。俄闻衿绅之慕义。有人有财有用。已报剞劂之告功。况复灵机有待于人文。经堂允叶于地胜。伊昔金峦古洞。草树翳荒。忽尔紫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3L 页
山新楣。云物耸观。近接龙门方丈。缅想山水仁智之心。远溯鹿洞沧洲。庶见俎豆弦诵之事。于焉拓地而阁。烛天其光。怪底地灯之发祥。是处有池院异迹。允矣圣谟之为宝。厥号仍书厨旧铭。丌上二典之文。虞史有尊阁之道。瓮中六经之训。酉山无劫灰之尘。所以崇护斯文。嘉惠来学。此书如斗在上。人之能见者宗之。吾道似日绕地。傍气之所到而光矣。笙簧琴瑟之如闻。夜夜经壁遗音。丹漆赤黑之所藏。户户儒门物色。敬托张老之颂。助举工倕之梁。儿郎伟抛梁东。青皇观地御长风。由来至训春嘘似。鼓发群生妙不穷。儿郎伟抛梁南。茫茫炎海闽天涵。吞得百川潮腹大。吐心吐胆与人谈。儿郎伟抛梁西。赤陆沈沈白岛迷。那将三古明明训。噤尽群嗥与万啼。儿郎伟抛梁北。北风裳裂忧何极。恨不当年遂远游。圆舆一破西方惑。儿郎伟抛梁上。风霆日月昭垂象。却叹真宰不能言。苦借先生说得畅。儿郎伟抛梁下。德川遥向洛流泻。理气端情分合妙。陶冥一脉开东夏。伏愿上梁之后。栋宇大壮。理义同人。智岑屹而心渊清。长护百代宏构。春阳喣而时雨洽。永作一区考亭。
我石轩上梁文
士不朝山林而已。君子遁肥。我今日泉石居然。栋宇壮吉。介于见几。基乃肯堂。恭惟我石轩成公。允矣吾岭表高士。夏山赫阀。肇自侍中公鼎钟。杜洞贤仍。尚传县监君井臼。由来诗礼之相袭。有此仁厚风猷。尽是川岳之所钟。禀厥清远气格。粤龆龀而歧嶷。已步趋之超遐。不伏作丝谷生涯。自力文房铅椠。且俯就场屋事业。已辨儒门轨涂。早游当世大方。稔见宫墙之宽敞。晚亲吾家先子。熟闻丝毛之纯精。噫直道之睽违。奈壮图之卷退。岂忍蝇营而狗苟。让头时辈功名。宁甘鹿友而龟藏。安身本地根脚。天地四方弧矢。
我石轩上梁文
士不朝山林而已。君子遁肥。我今日泉石居然。栋宇壮吉。介于见几。基乃肯堂。恭惟我石轩成公。允矣吾岭表高士。夏山赫阀。肇自侍中公鼎钟。杜洞贤仍。尚传县监君井臼。由来诗礼之相袭。有此仁厚风猷。尽是川岳之所钟。禀厥清远气格。粤龆龀而歧嶷。已步趋之超遐。不伏作丝谷生涯。自力文房铅椠。且俯就场屋事业。已辨儒门轨涂。早游当世大方。稔见宫墙之宽敞。晚亲吾家先子。熟闻丝毛之纯精。噫直道之睽违。奈壮图之卷退。岂忍蝇营而狗苟。让头时辈功名。宁甘鹿友而龟藏。安身本地根脚。天地四方弧矢。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4H 页
已矣男子之初心。诗书六艺饭茶。怀哉古贤之至味。爰有彼园可乐。堪与我石同居。长郊十里之平开。禾稻共饱野老。暮云千尺之高出。风月閒坐渔人。三郎门户铺排。伫异时车驷高大。一区烟霞管领。拟晚境花药经纶。嗟夫道高而魔已随。奄此诗成而屋未就。郑城之书带一断。空留春风旧香。谢庭之芳树双摧。忽惊秋霜冷景。惟有平泉石诫。第甲依行。况复蓝田玉苗。种子仍彩。所谓继志善者。忽见有亭翼然。十年琴一日茅。于焉昔客而今我。四架屋二间室。足以冬燠而夏凉。上栋下宇壁画楣题。尽伊孝子诚力。后竹前松架书案史。宛昔居士精神。庸是心法增光。嗣玆翼谟贻世。东南之蹄辙辐凑。咸仰星亭之前光。春夏之弦诵沨洋。如闻笙壁之遗响。纵值螺山蜃海之变。庶见鲁殿犹存。斯当翚飞燕贺之辰。敢效张老善颂。梁之左。牟岩立立卧兼坐。圯桥孺子枉多谈。千古黄公我是我。梁之右。七峰罗立珠联纽。安得儿孙个个如。圭光璧彩相奇偶。梁之前。十里长郊一带川。滚滚勿溪绕院出。当年十八共门贤。梁之后。鹊岭山前竹数亩。宁遭百折直无挠。居士贞心尔勿负。梁之仰。长天寥廓星文朗。追想平生超世心。云车风马翔空爽。梁之俯。花木图书整有伍。恍见颀然我石翁。峨冠博带脊梁竖。伏愿上梁之后。绳墨世守。风流日长。出有为入有修。自有一副石画。子而承孙而述。永顾三字亭颜。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祭文
祭族兄进士(鼎熙)文
呜呼。承熙之于公。岂惟族谊。昔我王考及我先君爰暨公家两世。风流交畅于花树。声光迭映于翰墨。尚涂人耳目。惟公景慕吾先君。气类有自发于肝膈。世学分裂。猜克闯隙。一攻吾家。翼于两腋。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祭文
祭族兄进士(鼎熙)文
呜呼。承熙之于公。岂惟族谊。昔我王考及我先君爰暨公家两世。风流交畅于花树。声光迭映于翰墨。尚涂人耳目。惟公景慕吾先君。气类有自发于肝膈。世学分裂。猜克闯隙。一攻吾家。翼于两腋。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4L 页
公如无耳。乃心靡他。窃惟公天植真淳。机械不入。澹然古井。不浪于风。所以一生长于好善。漆发可黄而一腔赤子之心。不可易也。末俗便儇。熟知其为贵也。呜呼。公八耋于斯世矣。旧巷门柳。春景依然。英年璧沼之籍。亦足以少酬志业。而奈何世事蹭蹬。水流云变。岩扉野檐。墨突无黔。琴调屡凄。釜尘每生。卒至黔娄短被。不掩足面。一儿靡室。素几无地。天之报善人将何以證。窃以程纯公之铭李仲通者推之。气机既僿。淳者薄而驳者厚。公之不厚于禄。亦无足怪矣。呜呼。承熙荷公眷爱。只信两心。我有横祸。公缩于眉。公有艰棘。于我以口。明日送公。我心伊何。孑彼儿孙。犹是善种。或值春嘘。残荄复荣。后承讲谊。能识此意。此夜一酌。公庶歆之。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碑
判书姜公四世疑墓坛碑
晋之东。月牙之下釰池之上陶溪之原。有坐艮而坛者。判书姜公四世望墓之坛也。公讳元发。大祖曰高丽殷烈公民瞻。历太子太师旦,代言辅,左丞贞叶,判三司吕翼,太子詹事元鉴,府使珣,礼宾卿祚,兵帅重璜。至公中生员。仕至判书。有二子仕本朝。长志牧黄州。次毖监玄风。志子休令会原。小山监恩津。毖子自警监比安。自诚脩义副尉。休子阐牧罗州。自警子勖架阁库丞。自诚子淑良武宣传。淑恭展力副尉。馀不能尽记。其世谱志公墓曰陶溪南向。黄州会原罗州三世。皆曰亲茔下艮坐。而后承附葬者又多。屡经兵燹。不能识别。浇奠从而阙。且屡百年。 今上庚子秋。坛于南向之原。承熙窃惟祭墓以报魄已古矣。望墓设坛。列位合祭。又已有退溪李子所可。夫公四世之墓于是所明也。独其位有未明者。今从其所明而坛之。因位其不能位于墓者。使幽明之路。不谕而自通。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碑
判书姜公四世疑墓坛碑
晋之东。月牙之下釰池之上陶溪之原。有坐艮而坛者。判书姜公四世望墓之坛也。公讳元发。大祖曰高丽殷烈公民瞻。历太子太师旦,代言辅,左丞贞叶,判三司吕翼,太子詹事元鉴,府使珣,礼宾卿祚,兵帅重璜。至公中生员。仕至判书。有二子仕本朝。长志牧黄州。次毖监玄风。志子休令会原。小山监恩津。毖子自警监比安。自诚脩义副尉。休子阐牧罗州。自警子勖架阁库丞。自诚子淑良武宣传。淑恭展力副尉。馀不能尽记。其世谱志公墓曰陶溪南向。黄州会原罗州三世。皆曰亲茔下艮坐。而后承附葬者又多。屡经兵燹。不能识别。浇奠从而阙。且屡百年。 今上庚子秋。坛于南向之原。承熙窃惟祭墓以报魄已古矣。望墓设坛。列位合祭。又已有退溪李子所可。夫公四世之墓于是所明也。独其位有未明者。今从其所明而坛之。因位其不能位于墓者。使幽明之路。不谕而自通。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5H 页
楚楚其陈。秩秩其降。是殆姜氏追远之诚。有以潜孚于祖考之灵而默牖其通变之善者也。苟推是心以往。此坛此享。可百世而勿替焉。抑后贤有作。或有取于其义。吁可铭。
月牙峨峨。晋水洋洋。姜氏之世。山高水长。釰沼如镜。背艮有冈。尚书四世。衣履是藏。铁步何代。深目靡详。遗裔踯躅。报魄无方。礼以义起。乃坛其傍。同壝分位。伐石安床。岁一秉祀。悽怆履霜。匪侈于文。天衷是将。川岳无改。薪火回光。惟孝惟诚。百祀弥彰。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墓碣铭
赠朝奉大夫童蒙教官孝子郑公墓碣铭(并序)
晋阳之郑有三忠。曰 仁祖靖社振武原从勋癸男。曰南汉死敌臣宣传官梦绰。曰光海废母时抗义臣司果虎臣。祖子孙也。后移河东则有三孝。讳致德,致道,致行。伯仲季也。奇参奉宇万三孝阁记可徵也。季公以我 正庙丙寅生于栗谷里。天植其孝如二兄。 纯庙甲辰。遭考佥中枢讳槛之丧。伯公庐墓。仲公奉巾席。母晋阳姜氏老癃。公昼夜护持如婴儿。少愆辄涕泣洞属。间则上墓哀临。 哲庙甲寅复宅忧。葬三十里昆阳地。伯公又庐。公每晨往哭墓。夜还筵侧。邻里为除其途。于是河有三孝洞。昆有孝子路矣。 今上己卯八月二十五日卒。葬村后坐酉原。己丑因礼判洪公哲周奏。得旌其闾。 赠朝奉大夫童蒙教官。公之初祖曰高丽通礼门祗侯侁。曰时泰,元相,再厚。公高曾若祖也。配晋阳姜氏宗洽女。有仁闻。子宗佑,仁佑,斗佑。宗佑男基岘,基荣,基衍。仁佑男基伯,基洙。斗佑男基元,基榕,基弼。仲公之孙基轼谒祖墓之铭。且曰不可二手于公墓。恳辞愈勤。盖知公二祖心者。公性温而心和。言寡而行方。平生爱竹。手种数亩。屋于其下。扁曰竹隐云。铭曰。
月牙峨峨。晋水洋洋。姜氏之世。山高水长。釰沼如镜。背艮有冈。尚书四世。衣履是藏。铁步何代。深目靡详。遗裔踯躅。报魄无方。礼以义起。乃坛其傍。同壝分位。伐石安床。岁一秉祀。悽怆履霜。匪侈于文。天衷是将。川岳无改。薪火回光。惟孝惟诚。百祀弥彰。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墓碣铭
赠朝奉大夫童蒙教官孝子郑公墓碣铭(并序)
晋阳之郑有三忠。曰 仁祖靖社振武原从勋癸男。曰南汉死敌臣宣传官梦绰。曰光海废母时抗义臣司果虎臣。祖子孙也。后移河东则有三孝。讳致德,致道,致行。伯仲季也。奇参奉宇万三孝阁记可徵也。季公以我 正庙丙寅生于栗谷里。天植其孝如二兄。 纯庙甲辰。遭考佥中枢讳槛之丧。伯公庐墓。仲公奉巾席。母晋阳姜氏老癃。公昼夜护持如婴儿。少愆辄涕泣洞属。间则上墓哀临。 哲庙甲寅复宅忧。葬三十里昆阳地。伯公又庐。公每晨往哭墓。夜还筵侧。邻里为除其途。于是河有三孝洞。昆有孝子路矣。 今上己卯八月二十五日卒。葬村后坐酉原。己丑因礼判洪公哲周奏。得旌其闾。 赠朝奉大夫童蒙教官。公之初祖曰高丽通礼门祗侯侁。曰时泰,元相,再厚。公高曾若祖也。配晋阳姜氏宗洽女。有仁闻。子宗佑,仁佑,斗佑。宗佑男基岘,基荣,基衍。仁佑男基伯,基洙。斗佑男基元,基榕,基弼。仲公之孙基轼谒祖墓之铭。且曰不可二手于公墓。恳辞愈勤。盖知公二祖心者。公性温而心和。言寡而行方。平生爱竹。手种数亩。屋于其下。扁曰竹隐云。铭曰。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5L 页
笃于本生必连株。孝子之竹封其后。孝子藏戒勿棘。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墓表
成均进士晋阳郑公墓表
高丽通礼门祗侯侁。晋阳人。在 我朝县监沾其后也。历四世有癸男。录 仁庙靖社振武勋。宣传官梦绰殉死丙子南汉之围。司勇虎臣不参光海时废母廷请。世称祖子孙三忠。至知中枢槛始居河东之栗里。生三子曰三孝。其仲 赠监察讳致道。配昌原黄氏钻女。以 宪庙戊戌六月十八日生公。讳文佑。后改必佑。字子益。幼气宇磊落。鹄峙群中。侪流不敢以非义加之。既长遇事倜傥。不拘拘于得失。一日请其兄凤佑游学四方。与弟善佑躬耒耟为养。不避风雨。甘辛苦历饥寒而亲极滋味。丧之三年。哀戚如一日。情文两备。馀哀哭墓。泪流满席。观者动色。事叔母姜氏如母。有事必告。出入必面。功服数十家。取公资如己有。公亦不以槩焉。乡里以孝友教子弟者必称公家。其有纷争。公一发言。如黑夜点火。人莫敢逃闪。自以阐扬先美为事。甄逢之仆遍国中。竟得完三忠录券及诸文字。旌三孝而貤之。从兄 佑病且革曰无以酬吾弟恩。愿以某田祭君身后。公泣辞不得。将殁托从侄曰从兄之赐。吾不敢辞。今吾以其半祭我从兄也。公以辛卯举进士。甲午六月七日终。葬洞后负丙之原。配姜氏晚机女。男基仁,基敏出后。女河永朝。是能状公行者。基仁子昭钟。呜乎。公笃乎诚者也。诚能动物。为家而家成。推行而行达。卒能屡动 宸衷。发扬世烈。以昭布一时。真无愧为忠孝之裔欤。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墓志
晋阳郑公墓志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墓表
成均进士晋阳郑公墓表
高丽通礼门祗侯侁。晋阳人。在 我朝县监沾其后也。历四世有癸男。录 仁庙靖社振武勋。宣传官梦绰殉死丙子南汉之围。司勇虎臣不参光海时废母廷请。世称祖子孙三忠。至知中枢槛始居河东之栗里。生三子曰三孝。其仲 赠监察讳致道。配昌原黄氏钻女。以 宪庙戊戌六月十八日生公。讳文佑。后改必佑。字子益。幼气宇磊落。鹄峙群中。侪流不敢以非义加之。既长遇事倜傥。不拘拘于得失。一日请其兄凤佑游学四方。与弟善佑躬耒耟为养。不避风雨。甘辛苦历饥寒而亲极滋味。丧之三年。哀戚如一日。情文两备。馀哀哭墓。泪流满席。观者动色。事叔母姜氏如母。有事必告。出入必面。功服数十家。取公资如己有。公亦不以槩焉。乡里以孝友教子弟者必称公家。其有纷争。公一发言。如黑夜点火。人莫敢逃闪。自以阐扬先美为事。甄逢之仆遍国中。竟得完三忠录券及诸文字。旌三孝而貤之。从兄 佑病且革曰无以酬吾弟恩。愿以某田祭君身后。公泣辞不得。将殁托从侄曰从兄之赐。吾不敢辞。今吾以其半祭我从兄也。公以辛卯举进士。甲午六月七日终。葬洞后负丙之原。配姜氏晚机女。男基仁,基敏出后。女河永朝。是能状公行者。基仁子昭钟。呜乎。公笃乎诚者也。诚能动物。为家而家成。推行而行达。卒能屡动 宸衷。发扬世烈。以昭布一时。真无愧为忠孝之裔欤。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墓志
晋阳郑公墓志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6H 页
晋阳郑公讳宅秀字成道。 纯祖戊寅生于永耳谷寓第。幼而颖悟。先公讳学赟早世。母夫人郑氏东信女。公年才舞勺。告郑氏择里而迁。挈其弟宅仁移于盘谷之阳。晨昏有暇。自力治经史。傍及兵流诸家。有志于世。卒不需。躬耕养老。嚣嚣为乐。居丧尽哀戚。祭之必诚。季公遘瘵六载。公殚力药饵。每夜祈天。竟得苏完。六旬联床。食同器衣相易。见者感服。 今上辛巳八月二十一日终。献纳李公有臣祭之曰讷于言而笃于行。质有馀而文不及。待人也不咈不随。处事也忠信干直。人以为知言。晋之郑有八派。公之祖曰高丽通礼门祗侯侁。我 朝则殿中御史沾,靖国勋世昌著宦业。生员乐真轩仁平受业李龟岩先生桢之门。石亭弘祚直崔守愚先生永庆之冤。著士林。及第亿龄及子曼瑞以孝著。公之六世五世祖也。讳再恒,椅,志亿。公高曾若祖也。配晋阳河氏憬女。谨妇道。叔公之病。剪发买药。乡里诵焉。一男济均使从郭俛宇先生学。人以远诣期。不幸早卒。其男钟元。公之葬在士林山亥坐。夫人祔于下。钟元奉其堂叔父汉均氏之状请余志。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行状
处士骊江李君行状
君讳能赫姓李氏。其鼻祖曰高丽乡贡进士世贞。骊州人。九传而进士蕃始宅庆州之良佐洞。生文元公晦斋先生彦迪。寔丁我 中仁盛际。嗣子应仁判官。是生无忝堂宜润。无忝子皗参奉。更历垙,德咸,兼中,宪天,鼎福。至讳建祥。君王考也。取仲兄逸祥子讳在徵子之。聘同敦宁全州李膺宇女。女士也。以 宪庙壬子八月生君。德器丰伟。幼有至性。七岁丧李氏。每思至必痛。继妣丰山任宅永女。其入母之无所忤。先公性严。晚育而不弛教。命就学于其族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行状
处士骊江李君行状
君讳能赫姓李氏。其鼻祖曰高丽乡贡进士世贞。骊州人。九传而进士蕃始宅庆州之良佐洞。生文元公晦斋先生彦迪。寔丁我 中仁盛际。嗣子应仁判官。是生无忝堂宜润。无忝子皗参奉。更历垙,德咸,兼中,宪天,鼎福。至讳建祥。君王考也。取仲兄逸祥子讳在徵子之。聘同敦宁全州李膺宇女。女士也。以 宪庙壬子八月生君。德器丰伟。幼有至性。七岁丧李氏。每思至必痛。继妣丰山任宅永女。其入母之无所忤。先公性严。晚育而不弛教。命就学于其族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6L 页
祖苍隐处士南祥。见许以读书而能寻思也。承熙馆于君叔父进士公之贰室。君昼夜就未常离。见其闻善言必倾耳。其游戏常能容物而隐人之恶也。既长以先公命事公车。若将有为。戊寅赴试汉京。奔任氏丧。痛恨不自胜。庚辰又丧先公。哀毁谕礼。终事惟期于恔。窆永川泛鱼山下。距家七十里。朔望必省楸。殖洞契于山下。以资居民。服阕无意荣途。乐意田园。其治家有法。门庭肃然。子弟婢仆怡怡而谨。造次未尝以便亵入内庭。晨兴展庙。非疾病未尝一日废。祭奠皆有定品。奢华玩好。不近于身。惟笃于伦理而惠于贫穷。常居好饮酒善谈谑。遇同志则吟诗撒棋。或达夜忘食。良辰美景。邀朋酣畅。岁以为常。晚既传钥。更不问家事。惟以一马二僮。惟意是适。凡一省硕德巨家名亭幽刹。殆足遍而目驯焉。今 皇帝丁未八月初一日庚申。考终于寝。其在床兹。诏家众曰吾病殆不起。汝辈奉养无几。宜尽其力。使无遗憾也。语不及家常生业。惟以奉先以诚。接人以宽。持己以忠。用财以义等语申申焉。十月甲午。葬有琴先垄下。送者数百。沿路人民多助奠者。配广州李氏。同敦宁相善女。有淑行。一男韶久。继配咸安赵氏性殷女。二女李寅荣,郑寅植。一男以久。侧室文氏二男幼。韶久生三男。锡河馀幼。呜乎。君天赋完粹。善善长而恶恶短。其处心坦夷平易。常有馀地。不肯屑屑于得丧利害之机。又不切切于刻意成名之业。方其言议峥嵘。风流迭宕。若将有掀山决河之势。然其胸中旷然无一物。惟有休休然者存焉。平生所推者。盖多从仁上来。其事亲也。养则惟顺其意。祭则必致其悫。幼失慈覆而两姊俱嫁远地。一窭一寡。君不惮劳剧。源源趋省。慰恤有加。先公既没。嫁妹析弟。惟亲心是心。从伯兄能■(氵奎)年卲家落。君奉于家。养之如父。值其生日。设酒邀邻。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777H 页
以娱其意。汤炉经年无所懈。没而衾绞葬奠。不令嗣子忧也。进士公家素裕。后承不能保。赖君为业而不之间焉。苍隐处士忌墓之祭必需而躬。没身如一。凡族人之丧葬冠笄而无资者。必资之曰不可不时也。有欲就课其里而病赍粮者。必馆之曰工不可不勖也。春秋青黄未交。米镪遍于远近。癸卯大麦黄死。庆尤无粒。莩僵(저본에는 '彊'으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僵'으로 수정하였다.)相继。君旧谷已罄。典债屡千金。遍周族姻邻旧。其怜恤之见于色辞者浮于物。人皆感叹。州连值歉荒。剽贼肆行。良佐大里也。排金置炮手以防之。君曰以贳炮之资赈穷贫。贼将不至矣。其后里中贼火连警。而君家独晏眠。其徒至有以草席沾水掩其屋者。其延妇之日。里民合力贸牛而纳之。君固却之乃止。君所交多名士。又未尝于浇俗党论立标目。一路士友鞍屩而东者。咸以君为归。皆尽其欢心。李参奉忠镐遭外至之祸。潜踪而迸舍者多张俭之。及至见君病欲他之。君曰无伤也。舍之三朔。盖心之仁者。少私虑也。噫世之人或流循以自戕。或标榜以自厉。多非本心之正。惟君腔子里一团爱物之赤心则月朝家皆一辞焉。不亦君子人欤。君没发其箧。有苍村诗稿百许首。此则粗迹也。君尝以先公命将就学吾先子。家妇不淑而君行未果。常以为恨。又不以承无状。船长江履大岭。相顾而不舍也。丁未春。君已惫。犹嗔风涉洛。握手为欢。其秋竟各天矣。韶久录其事行。责以状。呜乎。余非能寿公之迹者。亦不容辞。谨摭而叙之。庶几立言者之择焉。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大溪集板权纸]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大溪集板权纸]
大溪先生文集续卷之六 第 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