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x 页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跋
跋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8H 页
郭鸣远头流录跋
丁丑仲秋。吾友郭鸣远。约退而许丈。登头流山。有纪行二十七篇。时承熙家大人作头流游而少殿。访鸣远于南泗。泗有都护河公请观晋人以文。乃以绵蕝行乡饮礼。讲周子太极图义。人士会者甚盛。分韵述事。鸣远得古诗一篇。又从大人至大源庵而病。悉赋前日游头流者事。为后记行三十篇合为一帙。承熙曰头流天下山也。当得天下士而观之。而僻寄天荒。不得为夫子之泰山,晦父之天柱。斯岂非千古之恨耶。士生是邦。不可不一办枯藜。徜徉青鹤之背。以慰名山之心。而苟或沁沁而上。泯泯而下而已。则虽日经千万。实无一于观也。今据是录所载。有若一蠹郑先生之上天王也。得濯缨金公而为之前。是头流初一观也。南冥曹先生之登佛日台也。高峰先生奇公在日月台矣。是又一观也。若夫崔文昌,金佔毕,许眉叟,李密庵诸先生之观。虽其只而不偶。无以相发。然亦各一观也。就而分之则占一山之境界。恣平生之壮观者。惟南冥先生之观也。是数观也。想有在乎流峙融结之外而妙融于心神者。然头流尚无恙而是数贤者不能以世。无由承聆于风猷之末。是又今日观者之恨也。余观泗上一篇介二录之中。若疣附然。然其管摄之妙。实二录之磨脐也。观二录者。先能熟读是篇。究得于太极动静之机。乾坤阖辟之际。则自家胸里。必有浩浩而无纤翳者。始可语头流之观。余故曰太极图说。亦一头流行历也。鸣远以高峰之妙契四七。谓有得于岭峰横直之看。可谓知所观矣。惜乎不遂踵吾大人。更讲五殊二气一真之妙于一万四千丈之头。
丁丑仲秋。吾友郭鸣远。约退而许丈。登头流山。有纪行二十七篇。时承熙家大人作头流游而少殿。访鸣远于南泗。泗有都护河公请观晋人以文。乃以绵蕝行乡饮礼。讲周子太极图义。人士会者甚盛。分韵述事。鸣远得古诗一篇。又从大人至大源庵而病。悉赋前日游头流者事。为后记行三十篇合为一帙。承熙曰头流天下山也。当得天下士而观之。而僻寄天荒。不得为夫子之泰山,晦父之天柱。斯岂非千古之恨耶。士生是邦。不可不一办枯藜。徜徉青鹤之背。以慰名山之心。而苟或沁沁而上。泯泯而下而已。则虽日经千万。实无一于观也。今据是录所载。有若一蠹郑先生之上天王也。得濯缨金公而为之前。是头流初一观也。南冥曹先生之登佛日台也。高峰先生奇公在日月台矣。是又一观也。若夫崔文昌,金佔毕,许眉叟,李密庵诸先生之观。虽其只而不偶。无以相发。然亦各一观也。就而分之则占一山之境界。恣平生之壮观者。惟南冥先生之观也。是数观也。想有在乎流峙融结之外而妙融于心神者。然头流尚无恙而是数贤者不能以世。无由承聆于风猷之末。是又今日观者之恨也。余观泗上一篇介二录之中。若疣附然。然其管摄之妙。实二录之磨脐也。观二录者。先能熟读是篇。究得于太极动静之机。乾坤阖辟之际。则自家胸里。必有浩浩而无纤翳者。始可语头流之观。余故曰太极图说。亦一头流行历也。鸣远以高峰之妙契四七。谓有得于岭峰横直之看。可谓知所观矣。惜乎不遂踵吾大人。更讲五殊二气一真之妙于一万四千丈之头。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8L 页
编之头流之史。留作名山之镇也。退而公附其头流录于左方而题之曰余以此诗。附鸣远诗后者。盖藏之名山之意。承熙亦云。且愿承与鸣远俱各勖励。无忝厥极。他日上山。又得鸣远而共之。不负为头流观。
晚归亭讲会录跋
亭故我从祖祖父定宪先生讲业之所也。乡道章甫结契其中。寓羹墙之慕。盖岁有会焉。然声响寝晦。俗习又每下。杯酒之娱日张。而尊卫之实不能副其名。识者患焉。岁己亥暮春。从祖叔父敏窝翁谋乡友。即会讲诸生经。邀晚求李器汝尸其事。而农山张姬伯又适至。执经而列者百馀人。各以所肄读四子。间有后进才彦考同订异。竟日乃止。此其录也。窃惟念承熙弱岁。陪定宪翁于晴社桧塾之间。于时耇造鼎至。俊彩林森。木钟迭发。金石相宣。我先君子实修其录。阐挥精蕴。到今摩挲想仰。邈然若邃古焉。承熙愚不肖无能绍前闻。目见斯道之日沦丧而且白纷如矣。今奉叔父之教。藉贤德之光。上感兴国之事。俯从光霁之食。斯非幸耶。但天下之事。每患名实之相乖。苟以名虽矩步方领。日谈天人。亦讹而已。矧卒然一日而谈数篇文字者乎。愿嗣后诸君子。推实心究实学。论经则必究实理。慕贤则必求实事。讲立成规。益恢远图。使斯道有赖焉。是亭是会。实与有光焉。谨著其尾。谂诸同志。
勉庵集跋
勉庵安公诗文并附录凡四篇。公不以述作自命。多散藁不收。且经宗嗣寡孤。其拈论名理要语。几既于蠹雨。其胤子铨惧其遂湮没。岁己亥秋。治铅墨附活字。又遍谒诸君子叙述。复略备矣。窃惟承熙未及扫公门。今因是役。猥从事于巾衍。获睹其万一焉。于其
晚归亭讲会录跋
亭故我从祖祖父定宪先生讲业之所也。乡道章甫结契其中。寓羹墙之慕。盖岁有会焉。然声响寝晦。俗习又每下。杯酒之娱日张。而尊卫之实不能副其名。识者患焉。岁己亥暮春。从祖叔父敏窝翁谋乡友。即会讲诸生经。邀晚求李器汝尸其事。而农山张姬伯又适至。执经而列者百馀人。各以所肄读四子。间有后进才彦考同订异。竟日乃止。此其录也。窃惟念承熙弱岁。陪定宪翁于晴社桧塾之间。于时耇造鼎至。俊彩林森。木钟迭发。金石相宣。我先君子实修其录。阐挥精蕴。到今摩挲想仰。邈然若邃古焉。承熙愚不肖无能绍前闻。目见斯道之日沦丧而且白纷如矣。今奉叔父之教。藉贤德之光。上感兴国之事。俯从光霁之食。斯非幸耶。但天下之事。每患名实之相乖。苟以名虽矩步方领。日谈天人。亦讹而已。矧卒然一日而谈数篇文字者乎。愿嗣后诸君子。推实心究实学。论经则必究实理。慕贤则必求实事。讲立成规。益恢远图。使斯道有赖焉。是亭是会。实与有光焉。谨著其尾。谂诸同志。
勉庵集跋
勉庵安公诗文并附录凡四篇。公不以述作自命。多散藁不收。且经宗嗣寡孤。其拈论名理要语。几既于蠹雨。其胤子铨惧其遂湮没。岁己亥秋。治铅墨附活字。又遍谒诸君子叙述。复略备矣。窃惟承熙未及扫公门。今因是役。猥从事于巾衍。获睹其万一焉。于其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9H 页
与姜凤海论四七书。得其见解焉。与许甥佺论读书应事书。得其节度焉。又读东都李祭酒先生祭公文。所谓韵如梅瘦。味似桂辣。一竿云溪。身世两忘者。有以想仰其风标之异也。盖公承七孝世懿之庥。袭宜庵文雅之绪。器宇峻洁。才华颖秀。其见理之分晰。律己之精密。固已不由师传。造乎天得。所以培植其志节之清苦。养成其行义之肫笃。动乎其符采。发之为篇什者。自不能诬焉。其视世之模拟影响绘画葫芦者。果何如哉。承熙窃悲公既不能于人。又不能于天。使夫风天懿文之实。有未尽衣被于斯世也。然后之读是集者。尚足以观乎其世。求诸其人。得其所本之有在者乎。
求我斋李公遗稿跋
承熙尚及吾族祖求我翁晚岁。从人诵公文章如古文。闻人语公者。必曰古人也。噫今真古人也。公之孙哲熙持公稿责一言。承熙辄叹息曰天既礼公之赋而灿然文之矣。顾乃布褐其躬。藜苋其肠。伶仃穷厄于木石之伍而没其身。惟有几篇诗文。尚足以鸿之爪而虎之皮矣。又复威之以五丁之斧而卒煨烬之耶。天固不可诘也。然古人述作。非求多也。姑就其存者观之。其淳古淡宕之韵。纤浓富丽之辞。亦五采之一羽也。抑亦造物者之所不忍泯者也。承熙于是。别有所起感焉。我叔祖定宪公尝记公之斋。许其知轻重取舍之分而勉之以求仁之事。其没也。我先君子以诗哭之曰貌如霁月开金镜。心似清冰贮玉壶。趋营不肯同流俗。疏雅何妨做丈夫。八溪郑厚允状公之行。拈斯语而断之曰此写真也。夫公之所存乎中者。非今人也。是非其能反求之验耶。后之求公者。当于是稿之外也。
书李应晦墨梅八帖后
求我斋李公遗稿跋
承熙尚及吾族祖求我翁晚岁。从人诵公文章如古文。闻人语公者。必曰古人也。噫今真古人也。公之孙哲熙持公稿责一言。承熙辄叹息曰天既礼公之赋而灿然文之矣。顾乃布褐其躬。藜苋其肠。伶仃穷厄于木石之伍而没其身。惟有几篇诗文。尚足以鸿之爪而虎之皮矣。又复威之以五丁之斧而卒煨烬之耶。天固不可诘也。然古人述作。非求多也。姑就其存者观之。其淳古淡宕之韵。纤浓富丽之辞。亦五采之一羽也。抑亦造物者之所不忍泯者也。承熙于是。别有所起感焉。我叔祖定宪公尝记公之斋。许其知轻重取舍之分而勉之以求仁之事。其没也。我先君子以诗哭之曰貌如霁月开金镜。心似清冰贮玉壶。趋营不肯同流俗。疏雅何妨做丈夫。八溪郑厚允状公之行。拈斯语而断之曰此写真也。夫公之所存乎中者。非今人也。是非其能反求之验耶。后之求公者。当于是稿之外也。
书李应晦墨梅八帖后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9L 页
吾友李应晦骨清神一。近之若有闻其香者。性癖于诗。又癖于画。画则癖于梅。尝手作墨梅八帖。其用力久而用意益妙。始也日临诸家梅本。刊其叶裒其骨。目而写之。不得则罄楮而不懈。至神融手会而其真乃现。又或有一房一须之未逼者。削笺粘画。去死存生。殚竭情态。必使观者曰真梅然后已。复诗而文之。其使意就工一如画之为者。音韵结搆。酷肖唐宋品梅家色。而文如诗诗如画画如梅梅如人。五者始一矣。夫应晦之癖既一矣。工又一矣。五者之各一其妙而咸妙于一。一之功不亦神乎。使世之名大而实寡。有意于大道而名利以贰之。惰怠以间之。和战四寸而颟顸无一就者。有感于是。而奋迅一上。直前而不已则应晦之帖。非直为八本梅矣。使应晦亦能移此之一而用之于学道。则必能笃志力行。人一己百。而道之万殊而一者。亦一墨梅之一也。应晦其一之。
书清国铁城杞忧生易言后
昔梁君问利于孟子。孟子曰有仁义而已。生孟子之后。读孟子之书者。谁不叹息痛恨于梁君之为。而深赞孟子之说之切于救世也。然梁君能礼孟子而致之。奉身承教。可谓知所本矣。终乃不如近世夫夫之见何也。嗟乎。盖亦时然耳。周火既微。七雄分争。承文弊之馀。袭霸功之绪。习以仁义为假。功利为真。孙吴讲兵。鞅悝程利。守城有翟。治水有圭。以至音之旷味之牙匠之石冶之欧。其事迫于肤。其效成于算。奇者出鬼。巧者入化。复有秦仪睢泽之徒。抵掌弩目。谈从说横。可惊可喜。而孟子之说。只是古人成法。无足震耀其耳目。自处又高。动以礼义。见者刺背。听者逆耳。为时君者自非知道。岂易幡然易心。毅然从事哉。余见杞忧生所著易言。往往切于利害。辨于事功。抑亦今世所谓奇士。而惜乎不知大道。自负
书清国铁城杞忧生易言后
昔梁君问利于孟子。孟子曰有仁义而已。生孟子之后。读孟子之书者。谁不叹息痛恨于梁君之为。而深赞孟子之说之切于救世也。然梁君能礼孟子而致之。奉身承教。可谓知所本矣。终乃不如近世夫夫之见何也。嗟乎。盖亦时然耳。周火既微。七雄分争。承文弊之馀。袭霸功之绪。习以仁义为假。功利为真。孙吴讲兵。鞅悝程利。守城有翟。治水有圭。以至音之旷味之牙匠之石冶之欧。其事迫于肤。其效成于算。奇者出鬼。巧者入化。复有秦仪睢泽之徒。抵掌弩目。谈从说横。可惊可喜。而孟子之说。只是古人成法。无足震耀其耳目。自处又高。动以礼义。见者刺背。听者逆耳。为时君者自非知道。岂易幡然易心。毅然从事哉。余见杞忧生所著易言。往往切于利害。辨于事功。抑亦今世所谓奇士。而惜乎不知大道。自负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0H 页
窥观。其得之先王之德教者浅且轻。故其见乎戎蛮之功利者深且重。土苴三纲。性命只利。论和局公法则遂说华夷无别。论商务教堂则欲使人兽同闲。要之为邪苏之前茅而孟子之罪人也。噫今天下大从横也。彼俄斯之自恃富强。悍然虎视。即一嬴也。而万国之公法。即洹上牲坛之馀沥耳。其尚功嗜利杀人不厌之心。无彼我之殊。而徒以强弱相埒。试起子顺而观之。将复有天下为秦之叹矣。惟是今之中国。非衰周之比。则天下事尚可为矣。为中国谋者。方且蹈山东已覆之辙。而其功利奇幻之说。眩惑人听者又倍之。设有孟子者作于今。谁知孟子之为孟子而一试之哉。但圣人不先时而施巧。以倡天下之机心。亦不后时而废务。以滞天下之时用。蚩尤肇兵则黄帝因其器而制其乱。刘晏商财则朱子因其术而书其功。孟子论王道而亦欲农工商贾之通利。使其试之今日则其兴仁义抑功利。行王黜霸。尊华攘夷之大经大本。固不可顷刻缓也。而如今所谓机器商务。亦或有参择而取用者。一经垆锤则便化为行王黜霸尊华攘夷之资矣。杞忧生略窥其末。遂与利化。大骋黠辩。逐鹿而忘泰山。殊不知今日天下之纲常日坠。道学日跛。冠屦倒置。人神杂处。求末未获。其本先斲。如元气积坏。凛凛垂尽。不暇忧皮发爪牙之不如人耳。太史公曰余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余于易言亦云。
书大山先生读高峰四七后说总论记疑后
尝见高峰奇先生四七后说总论之见许于陶山李子。而见疑于大山李先生者。只在于中庸中节之情。高峰以中节之情。直属之理发。大山则以为七情之混沦言者而不属理不属气。此其一南一北。不可相入者。窃详大山之意。意李子亦以是为混沦。故不疑
书大山先生读高峰四七后说总论记疑后
尝见高峰奇先生四七后说总论之见许于陶山李子。而见疑于大山李先生者。只在于中庸中节之情。高峰以中节之情。直属之理发。大山则以为七情之混沦言者而不属理不属气。此其一南一北。不可相入者。窃详大山之意。意李子亦以是为混沦。故不疑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0L 页
李子之见而只疑所以许高峰者。然今读李子心统性情图说。以中节之情。正属于四端之理发。而与七情之气发者相对。是李子固以是为理发而不谓之混沦矣。夫喜怒哀乐。只是人情之出于性者。混沦言之则通理发气发而皆在其中。(虽混沦言。非谓不分理气。通理发气发而兼言。)如程子好学论之中动情出是也。主形气言则专属气发。如礼运之饮食男女是也。主道理言则又专属理发。如中庸之中节达道是也。李子之以七情专属气发。对四端言之也。既分理气而对说则中节之情。自属理发。而反与七情之气发者为对矣。今徒以喜怒哀乐之为七情。而不究七情之理发者。即是四端。则无乃有戾于李子之本旨耶。且以达道之直出大本。而谓混沦不分理气。则理发一路。在达道之外而道与理二矣。以孟喜舜怒孔之哀乐皆属气顺理之发。则中节之发皆为气发。而达道之为混沦。亦不可得矣。此高峰所以反覆證辩。必究至当。而李子所以舍己从人。卒底烂漫者也。以大山先生而必无不察于此。而抑此说作于初年。晚暮精义。自有所在欤。承熙生晚。无由更质于高山讲席之后。姑记之以俟异日之有进而更观焉。甲申五月。承熙敬书。(后考大山宗宅本草。此编之作。在先生三十九岁时。)
承熙既作此说。更详考集中答李天牖书曰。如中庸喜怒哀乐之中节。为天性之发。天下之达道。此时何曾有生于血气。气顺理而发底意思耶。此正与李子奇公之说相符。与此辨不啻南北。盖定论也。其书似在丙寅。而此辨当作于其前。为初年说无疑矣。门下诸公略于扫尘。使后人不能无眩于去就可恨。承熙续识。
书立斋集风气说后
承熙既作此说。更详考集中答李天牖书曰。如中庸喜怒哀乐之中节。为天性之发。天下之达道。此时何曾有生于血气。气顺理而发底意思耶。此正与李子奇公之说相符。与此辨不啻南北。盖定论也。其书似在丙寅。而此辨当作于其前。为初年说无疑矣。门下诸公略于扫尘。使后人不能无眩于去就可恨。承熙续识。
书立斋集风气说后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1H 页
立斋先生风气说。以风之以四时而四方之者。为由于地之四游。据理證形。若指夫掌。承熙窃谓是足以发造化之橐。开天地之键。而如西洋积气补虚之说。可使残雪于赫晛矣。承熙尝妄测斯理。粗有一部于胸。而苦前车之无指南也。语之人亦无相发者。读此而后如断狱者得律例也。但先生以风之不时者。为由乎地四游之前却则恐有泥于前者。夫地非自游也。天之气一升一降而东而南而西而北矣。则地以大形处其中。不得不随之而东南而西北矣。虽欲一息而前却。岂可得乎。盖风之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正也。其反之者变也。如阴阳之此盈彼缩。而盈者嘘缩者吸。山川之一高一旷。而高者阻旷者畅。加以人事之缓急。政教之舒惨。有能感召于其中。而其气亦从而缓急而舒惨矣。阴阳之者风之势。山川之者风之土。人事之者风之俗。政教之者风之化。莫非风也。其风之正而时者。鼓行两间。触类而成其变。变则斯不时矣。立翁之说固已及此。而犹以地之却为證者何也。且风之温凉寒热。亦东西南北之正也。而地适当之。风自尔也。今曰近天而温热。远天而凉寒则高山之比平地为近天。而愈高愈寒者亦何也。承熙读此说。仙仙若奉化翁而承神诲者。独于此数者。未能犁然于心。姑记之。俟世之知化者。乙酉八月。承熙敬书。
书凝窝先生文集后
右我从祖祖父凝窝先生文集。合二十三卷十二册。我先君子之手自校辑纂次。今略加修整。以付剞劂。先生履历行治。宜有年谱附录以载。外此诗文杂著可附者多。并力诎而未遑。不能无望于来许也。先生承我家屡世秉义积德之庥。其天姿固有大过于人者。早岁即有向上之志。尝谒立斋郑先生。闻为学之方。因得上溯
书凝窝先生文集后
右我从祖祖父凝窝先生文集。合二十三卷十二册。我先君子之手自校辑纂次。今略加修整。以付剞劂。先生履历行治。宜有年谱附录以载。外此诗文杂著可附者多。并力诎而未遑。不能无望于来许也。先生承我家屡世秉义积德之庥。其天姿固有大过于人者。早岁即有向上之志。尝谒立斋郑先生。闻为学之方。因得上溯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1L 页
退陶以下。至于大山门下旨诀。自夫性命理义之源。以至居家立朝莅民处物之方。皆有所本之而加之工焉。以之足目俱到。理事相涵。惟其所遇而各得其当。抑古人所称明体适用之学者非耶。承熙小少趋侍。有以略窥盛德之万一。今从诸父兄先辈之后。预闻玆役。益知渊薮之为恢。山岳之为高。而尤有所感发于言外者。我先君子主理之旨。盖多有契合于家庭者。今观集中所载明德达道鬼神鸢鱼四七理气之旨。概可见也。今山梁并摧。无以见唱喏警咳之旨。而追惟家学之所本。益惧遗绪之易坠。区区一愚。庶几有藉乎此书者。而惟银根之是惧。何能有补于毫毛哉。惟世之君子。读先生之书。无徒以先生之文焉。而有以考先生之学之所本所施焉。则或者有以知先生之道矣。
书张舜华南游纪行后
垂云而翼者。不识榆枋之可穿。冠山而舞者。不见粟粒之可戴。志一于形故也。惟不局于形。乃能语大而不遗小。由近而推诸远矣。吾友晦堂子常语余以游。纵谈中州之大四极之广。未始不起立而彷徨。壬辰夏。要余游莱海。余不能从。既归纪其行而投之。凡其间江海山原之天而胜。楼台馆市之人而奇。以至往哲遗尘。民物谣俗略备焉。其摸写论述。又皆曲造其微而折之于至理。夫能不以其形而以理矣。即莱海一区。足以观天下。使其时与志会得遂素愿。其观之之法。岂有异耶。抑此其为之兆矣。余于是别有感焉。今天下舟车相接。在在交臂。如录中所载中国外洋形色云为。槩可知已。使复身践其域而户睹焉。亦不能大异矣。呜呼。天下惟利之胥征。不知有斯理。吾何以观哉。
书朴老圃遗稿后
书张舜华南游纪行后
垂云而翼者。不识榆枋之可穿。冠山而舞者。不见粟粒之可戴。志一于形故也。惟不局于形。乃能语大而不遗小。由近而推诸远矣。吾友晦堂子常语余以游。纵谈中州之大四极之广。未始不起立而彷徨。壬辰夏。要余游莱海。余不能从。既归纪其行而投之。凡其间江海山原之天而胜。楼台馆市之人而奇。以至往哲遗尘。民物谣俗略备焉。其摸写论述。又皆曲造其微而折之于至理。夫能不以其形而以理矣。即莱海一区。足以观天下。使其时与志会得遂素愿。其观之之法。岂有异耶。抑此其为之兆矣。余于是别有感焉。今天下舟车相接。在在交臂。如录中所载中国外洋形色云为。槩可知已。使复身践其域而户睹焉。亦不能大异矣。呜呼。天下惟利之胥征。不知有斯理。吾何以观哉。
书朴老圃遗稿后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2H 页
呜呼。此吾外从曾大父老圃翁之遗集也。公曾孙海龄以其先公将作公之命。属先君子以玄晏之役。先君子略加删正。辨其豕亥。第其篇目。既命承熙曰此汝外氏风范。可一究也。承熙受命未卒业。奄哭天崩。久乃出而读之。辄呜咽不能声。复摩挲不忍释手也。呜呼。公生忠正之世。禀圭璋之姿。周旋贤父兄之侧。其所养固已正矣。立朝五十馀年。难进易退。直道以行。当党同伐异之际。能驻足奔中。独采吾薇蕨。用是自结于天。屡摧旋晋。讼元辅踣碑之冤而憸壬戢。击俗吏椎髓之虐而贪墨诎。衔命绝塞则关节不到于阎罗。分忧数郡则纤芥不累于冰檗。其退处江湖。又能放怀融结。寄傲琴书。伯仲征迈。元季操将。清标远韵。辉映一方。公真无愧为昭代之名臣。忠贤之闻孙矣。若夫觚墨咳唾之馀。乃糟粕耳。然犹足以彷佛其声光。亦岂可少乎哉。承熙愚陋不足与闻。直以区区之志。妄竭肤浅之识。略加点正而归之。噫此先君之命而老圃翁之迹也。
书张舜华所著戴礼管见后
戴氏所记礼记诸篇。其粹者如大学中庸。已经程朱夫子表章而章句之。以诏万世学者。其馀珉珷杂彩。傀儡乱真。莫有得其要领者。承熙尝妄不自量。表出曲礼,内则二篇。依大学,孝经之例。编辑刊别。集诸家说而注之。以俟来哲。又尝奉先君子命。通读全书。以为丧大记一篇。经正而条密。与士丧礼,既夕诸篇相经纬。深衣,投壶等篇。题目虽小。条理井井。亦可以想见三古典型。学记,乐记,礼运,礼器,杂记,表记,小记等篇。虽间有出入。极有格训。王制,月令,儒行等篇。作者后世也。然亦足以资博雅之采摭。其或诬圣售伪栀辞诡经。亦不能无辨也。俱欲下手而未暇也。日吾友张舜华投示
书张舜华所著戴礼管见后
戴氏所记礼记诸篇。其粹者如大学中庸。已经程朱夫子表章而章句之。以诏万世学者。其馀珉珷杂彩。傀儡乱真。莫有得其要领者。承熙尝妄不自量。表出曲礼,内则二篇。依大学,孝经之例。编辑刊别。集诸家说而注之。以俟来哲。又尝奉先君子命。通读全书。以为丧大记一篇。经正而条密。与士丧礼,既夕诸篇相经纬。深衣,投壶等篇。题目虽小。条理井井。亦可以想见三古典型。学记,乐记,礼运,礼器,杂记,表记,小记等篇。虽间有出入。极有格训。王制,月令,儒行等篇。作者后世也。然亦足以资博雅之采摭。其或诬圣售伪栀辞诡经。亦不能无辨也。俱欲下手而未暇也。日吾友张舜华投示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2L 页
其所著戴礼管见一通。盖总会全书。撮其大义。逐条论辨。阐其微奥。正其谬误。使驳者不得杂于粹。赝者不得淆其真。如鉴之于妍媸。衡之于轻重。其有补于学礼者多矣。使承熙赖天之灵。得有少进于炳烛之日。留意其所欲就者。此其为林邑之南车者矣。且其所论大旨。往往发明吾先君子之意。至其数编精义。又多与覆瓿者合。亦有所恃而无恐。私窃幸焉。既略标所疑数条。以俟来驳。复谨书其尾而归之。
书郑羽卿家藏文简公草书二帖后
右郑文简公草书二帖。其一为慎李二谏官避嫌而论台体者。似佐铨时作。其一长谏垣时。为季氏奉事公絔拟仕迹近于托而自引者。先生胄孙教官重元尝寓咸昌。遭家不淑。传世大迹。多寄藏于仲房玄孙光柱安东之寓。传子进士璞后。不永其嗣。有妇人流落诸郡。人与物俱泯然矣。岁乙未因星人之货之而归于先生九世孙在镐之为奉事公后者。承熙尝造在镐。冠带而读之。其字画遒劲。奇而正肆而严。如松柏挺然。无所附丽。其文明朝纲肃官纪。如凤之羽。如豸之角。足以扶植世教。其引己之言。又直陈私亵。暴诸天日。尤见其方寸之地。光明磊落。只知事君之无隐。不知私己之可营。盖先生贞忠大节。薄日月柱天地。触类呈露。无处不然。自其一者而观之。即此是乇海之风霜。汉山之血刃。金猿之花叶也。不幸沈沦箱箧。不见收于劂氏。虫鼠与伍。尘雨与驱。而卒得鬼物呵护。归之于所归。盖其不能泯者天也。其显晦者时也。丙子以还。天下日昏黑。将比万国而禽兽矣。先生遗孙亦不能称其荫意者。天道好还。一气将舒。鼓之于析木之隅。为天下发荣。而先生之家亦与天下俱昌欤。然后读先生之文者盈天下。将日求其遗缺。其
书郑羽卿家藏文简公草书二帖后
右郑文简公草书二帖。其一为慎李二谏官避嫌而论台体者。似佐铨时作。其一长谏垣时。为季氏奉事公絔拟仕迹近于托而自引者。先生胄孙教官重元尝寓咸昌。遭家不淑。传世大迹。多寄藏于仲房玄孙光柱安东之寓。传子进士璞后。不永其嗣。有妇人流落诸郡。人与物俱泯然矣。岁乙未因星人之货之而归于先生九世孙在镐之为奉事公后者。承熙尝造在镐。冠带而读之。其字画遒劲。奇而正肆而严。如松柏挺然。无所附丽。其文明朝纲肃官纪。如凤之羽。如豸之角。足以扶植世教。其引己之言。又直陈私亵。暴诸天日。尤见其方寸之地。光明磊落。只知事君之无隐。不知私己之可营。盖先生贞忠大节。薄日月柱天地。触类呈露。无处不然。自其一者而观之。即此是乇海之风霜。汉山之血刃。金猿之花叶也。不幸沈沦箱箧。不见收于劂氏。虫鼠与伍。尘雨与驱。而卒得鬼物呵护。归之于所归。盖其不能泯者天也。其显晦者时也。丙子以还。天下日昏黑。将比万国而禽兽矣。先生遗孙亦不能称其荫意者。天道好还。一气将舒。鼓之于析木之隅。为天下发荣。而先生之家亦与天下俱昌欤。然后读先生之文者盈天下。将日求其遗缺。其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3H 页
有藉于是帖矣。在镐能褙帖而妆之。寿诸无穷宜哉。崇祯五周丁酉。外后裔新安李承熙拜手谨识。
书李炳甲家藏世系帖后
友人漆原安致行钟彰,裴文昶圣和。访余大溪上。见一人焉曰文昶内舅也。致行之从姑夫。姓李而炳甲其名者。仍出其家牒而按之。乃吾傍先祖郡守讳汝信之后也。自郡守六世而至讳骅。迁于仁同。五世而讳爰相迁晋阳。子讳存直迁于漆。今四世矣。存直以上载吾宗三去丁亥大谱。其下有德和,德常,德俊三子。家牒则存直四子讳廷复,廷荩,廷一,廷弼。考其生甲。廷复壬戌。廷荩乙丑。与谱中德和,德常同。距丁亥廷复为二十六岁。廷荩为二十三岁。廷一生庚午为十八岁。谱无年。廷弼生戊寅十岁。并与名而阙焉。盖三廷其追改者而谱载其旧焉。丁亥之后。有丙申癸酉二谱。而入漆以后。四世而仅五家者。皆穷贫不事文学。距星且二百里。声响遂不及。今乃以二友之与余雅。始得询其实而讲其世焉。噫世固有同气而化路人者。如一区树析破其根。移植异土。又从异而之异。情变势绝。安知其为一区种也。又或有燕越而證兄弟者。如地志家脊山脉水。虽历国重译。节节如贯珠之相绳也。然其分与合皆天也。非人所能。炳甲君纵无文而病。听其言视其色。粥粥有实心。有三子长者已上学。或能著其世矣。余语二君子善导之。又辅翊之。俾勿沉泯于漆也。乃书于牒左。俾谂诸后。
恭书 正庙答宾客书后
明德。朱子释之曰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孟子尽心章朱子释心字曰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神明即虚灵不昧之谓也。以此观之则明德与
书李炳甲家藏世系帖后
友人漆原安致行钟彰,裴文昶圣和。访余大溪上。见一人焉曰文昶内舅也。致行之从姑夫。姓李而炳甲其名者。仍出其家牒而按之。乃吾傍先祖郡守讳汝信之后也。自郡守六世而至讳骅。迁于仁同。五世而讳爰相迁晋阳。子讳存直迁于漆。今四世矣。存直以上载吾宗三去丁亥大谱。其下有德和,德常,德俊三子。家牒则存直四子讳廷复,廷荩,廷一,廷弼。考其生甲。廷复壬戌。廷荩乙丑。与谱中德和,德常同。距丁亥廷复为二十六岁。廷荩为二十三岁。廷一生庚午为十八岁。谱无年。廷弼生戊寅十岁。并与名而阙焉。盖三廷其追改者而谱载其旧焉。丁亥之后。有丙申癸酉二谱。而入漆以后。四世而仅五家者。皆穷贫不事文学。距星且二百里。声响遂不及。今乃以二友之与余雅。始得询其实而讲其世焉。噫世固有同气而化路人者。如一区树析破其根。移植异土。又从异而之异。情变势绝。安知其为一区种也。又或有燕越而證兄弟者。如地志家脊山脉水。虽历国重译。节节如贯珠之相绳也。然其分与合皆天也。非人所能。炳甲君纵无文而病。听其言视其色。粥粥有实心。有三子长者已上学。或能著其世矣。余语二君子善导之。又辅翊之。俾勿沉泯于漆也。乃书于牒左。俾谂诸后。
恭书 正庙答宾客书后
明德。朱子释之曰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孟子尽心章朱子释心字曰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神明即虚灵不昧之谓也。以此观之则明德与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3L 页
心即一物也。但徒谓之心则心有善恶。善者固是明德而恶者不可谓之明德也。然则断之以本心者。可谓最分明矣。至于心统性情则集注既曰具众理应万事。具众理非性而何。应万事非情而何。既曰明德则心与性情。无不该矣。以此观之则又岂有取舍之可言耶。
右 正庙答宾客书。论大学明德之旨。其證同别异。拈实辨名。如悬鉴照形。持衡定物。毫发不爽。锱铢不差。可谓俟圣人而不惑者矣。夫是本心者。即孟子所谓理也义也。其体则仁义礼智。性之德也。其用则孝悌忠顺。情之德也。这道理得之于天。为主于身。无形可迹而其妙不测。是所谓虚灵也神也。洁洁净净。不容一点之污。是所谓不昧也明也。朱子所以训释名义。章章然矣。后儒不察。以所谓气者当之曰虚灵气也。具众理应万事气也。合而最之则心是气也。其稍疑其偏者。乃曰明德兼理气。一切和泥带水。以自方便。经五百年而至于我 正庙。始独得于遗篇之中。发挥精义。如日昭揭。以诏臣邻。非圣智而能然乎。噫为臣邻者。不惟不能阐发。又从以乱之。上以疑眩 圣听。下以诖误英才。使此理无由返其真本。而明德之化。不能大明于世。可胜叹哉。庚子七月丙寅。草茅后民星山李承熙敬书。
书静庵赵先生戒心箴后
人之于天地。禀刚柔以形。受健顺以性。气则四时。心乃四德也。故气之大浩然无所不包。心之灵妙然无所不通。况人君一心。体天地之大。天地之气万物之理。皆包在吾心运用之中。一日之候。一物之性。其可不顺吾度。使之乖戾邪枉耶。然人心有欲。所谓灵妙者沉焉。梏于情私。不能流通。天理晦冥。气亦否屯。彝
右 正庙答宾客书。论大学明德之旨。其證同别异。拈实辨名。如悬鉴照形。持衡定物。毫发不爽。锱铢不差。可谓俟圣人而不惑者矣。夫是本心者。即孟子所谓理也义也。其体则仁义礼智。性之德也。其用则孝悌忠顺。情之德也。这道理得之于天。为主于身。无形可迹而其妙不测。是所谓虚灵也神也。洁洁净净。不容一点之污。是所谓不昧也明也。朱子所以训释名义。章章然矣。后儒不察。以所谓气者当之曰虚灵气也。具众理应万事气也。合而最之则心是气也。其稍疑其偏者。乃曰明德兼理气。一切和泥带水。以自方便。经五百年而至于我 正庙。始独得于遗篇之中。发挥精义。如日昭揭。以诏臣邻。非圣智而能然乎。噫为臣邻者。不惟不能阐发。又从以乱之。上以疑眩 圣听。下以诖误英才。使此理无由返其真本。而明德之化。不能大明于世。可胜叹哉。庚子七月丙寅。草茅后民星山李承熙敬书。
书静庵赵先生戒心箴后
人之于天地。禀刚柔以形。受健顺以性。气则四时。心乃四德也。故气之大浩然无所不包。心之灵妙然无所不通。况人君一心。体天地之大。天地之气万物之理。皆包在吾心运用之中。一日之候。一物之性。其可不顺吾度。使之乖戾邪枉耶。然人心有欲。所谓灵妙者沉焉。梏于情私。不能流通。天理晦冥。气亦否屯。彝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4H 页
伦斁而万物不遂。况人君声色臭味之诱。日凑于前。而势之高亢。又易骄欤。 圣上是念是惧。命臣述戒。呜乎至哉。臣敢披割丹衷。冀补万一。
天地絪缊。大化维淳。气通而形。理乘而真。敛括方寸。万象弥纶。浑然昭晢。神用不忒。充微著显。式揭人极。扩准四海。功跻位育。伟哉灵妙。于穆天通。巍巍尧业。亦此之衷。然体活虚。物感无从。情炽纷挐。潜移厥志。闯然沈昏。荡乎奔驶。渺绵晷刻。众慝恣萃。彝伦既斁。天壤易位。生意随遏。群品不遂。自绝速祸。癸辛之丧。君子是惧。动静有养。敬而内持。义而外防。惺惺介然。视听有常。祗栗室幽。上帝临赫。懔然自守。神明肃肃。涵濡勿替。循循允修。涓涓其澄。浩浩其流。发挥万变。卓然暾日。义形于事。仁溥于物。冲融和粹。盎然两间。呜乎操舍。善恶攸关。古圣授受。只传心法。难明者理。易流者欲。惟精惟一。庶存其德。愿 上体躬。戒惧翼翼。克非如敌。发端若茁。察守惟密。中执属属。存心太极。永保无斁。
右静庵赵先生心箴。奉我 中庙之命而制进者。其发明心体则既以心乃四德四字为标题。其为箴也。首以此理之为人极者。反覆赞叹。结之以存此心极。永保无斁。以上推乎孟子本心之旨。下究乎周邵程朱之心太极心即性之训。其剖示心学则直原舜禹精一之传。贯之以主敬之要。严于理欲之界。密于察守之方。辞义渊奥。道术该畅。俨成一部传心文字。先生真吾东心学之祖欤。惜乎其书之不尽传于世也。
书一蠹郑先生行状后
公尝曰学而不知心。何用学为。寒暄曰心在何处。公曰无乎不
天地絪缊。大化维淳。气通而形。理乘而真。敛括方寸。万象弥纶。浑然昭晢。神用不忒。充微著显。式揭人极。扩准四海。功跻位育。伟哉灵妙。于穆天通。巍巍尧业。亦此之衷。然体活虚。物感无从。情炽纷挐。潜移厥志。闯然沈昏。荡乎奔驶。渺绵晷刻。众慝恣萃。彝伦既斁。天壤易位。生意随遏。群品不遂。自绝速祸。癸辛之丧。君子是惧。动静有养。敬而内持。义而外防。惺惺介然。视听有常。祗栗室幽。上帝临赫。懔然自守。神明肃肃。涵濡勿替。循循允修。涓涓其澄。浩浩其流。发挥万变。卓然暾日。义形于事。仁溥于物。冲融和粹。盎然两间。呜乎操舍。善恶攸关。古圣授受。只传心法。难明者理。易流者欲。惟精惟一。庶存其德。愿 上体躬。戒惧翼翼。克非如敌。发端若茁。察守惟密。中执属属。存心太极。永保无斁。
右静庵赵先生心箴。奉我 中庙之命而制进者。其发明心体则既以心乃四德四字为标题。其为箴也。首以此理之为人极者。反覆赞叹。结之以存此心极。永保无斁。以上推乎孟子本心之旨。下究乎周邵程朱之心太极心即性之训。其剖示心学则直原舜禹精一之传。贯之以主敬之要。严于理欲之界。密于察守之方。辞义渊奥。道术该畅。俨成一部传心文字。先生真吾东心学之祖欤。惜乎其书之不尽传于世也。
书一蠹郑先生行状后
公尝曰学而不知心。何用学为。寒暄曰心在何处。公曰无乎不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4L 页
在。亦无有处。此两先生论心学处。但未闻其间许多议论。
承熙谨按二先生论心学已尽。曰无乎不在者。言内而心肝脾肾。外而耳目口鼻。莫非此心之所在。即程先生所谓满腔子是恻隐之心者也。曰亦无有处者。言此心不囿于一形一气之偏。即朱先生所谓不是这一块者也。古人以五脏之心为心之舍者。以心属火脏。寔为神气之所萃。此心之乘气发用。总括于是也。或者泥于是。以为心方寸也神也气也。殊不知此心真体。赋于形而不囿于形。乘乎气而不杂乎气。言其主宰之妙则无处不在。寻其见闻之迹则无处可凭。只是浑然一太极而已。呜乎。此二先生之所心融神会而不待乎申复讲明者也。其后静庵赵先生得是诀于寒暄翁。其为心箴。深发人极之真。而以健顺四德当之。特揭主理之诠。为吾东心学之宗源。真韪矣哉。庚子七月丙寅。后学星山李承熙谨书。
书东莱博议楚武王心荡后
气听命于心者圣贤也。心听命于气者众人也。凡气之在人。逸则肆劳则怠乐则骄忧则慑生则盈死则涸。气变则心为之变。有不能自觉焉。志者气之帅也。人心随气变。而气反为志之帅。而吾心志之盛衰。惟气之为听则心者气之役也。圣贤君子以心御气而不为气所御。以心移气而不为气所移。历山之耕。南风之琴。劳逸变于前而舜之心未尝变也。羑里之囚虞芮之朝。忧乐变于前而(按此言忧乐。抑指气之惨舒。而非指此心之用欤。)文王之心未尝变也。避席之时(本注曾子侍坐于孔子。避席请问。此圣贤处生时。)易箦之际。生死变于前而曾子之心未尝变也。楚武王凭凌诸夏。临敌多矣。迨其季年。伐蕞尔之随而心荡焉。(本注荡谓心志散乱。)彼初未知治心之理。所恃者血
承熙谨按二先生论心学已尽。曰无乎不在者。言内而心肝脾肾。外而耳目口鼻。莫非此心之所在。即程先生所谓满腔子是恻隐之心者也。曰亦无有处者。言此心不囿于一形一气之偏。即朱先生所谓不是这一块者也。古人以五脏之心为心之舍者。以心属火脏。寔为神气之所萃。此心之乘气发用。总括于是也。或者泥于是。以为心方寸也神也气也。殊不知此心真体。赋于形而不囿于形。乘乎气而不杂乎气。言其主宰之妙则无处不在。寻其见闻之迹则无处可凭。只是浑然一太极而已。呜乎。此二先生之所心融神会而不待乎申复讲明者也。其后静庵赵先生得是诀于寒暄翁。其为心箴。深发人极之真。而以健顺四德当之。特揭主理之诠。为吾东心学之宗源。真韪矣哉。庚子七月丙寅。后学星山李承熙谨书。
书东莱博议楚武王心荡后
气听命于心者圣贤也。心听命于气者众人也。凡气之在人。逸则肆劳则怠乐则骄忧则慑生则盈死则涸。气变则心为之变。有不能自觉焉。志者气之帅也。人心随气变。而气反为志之帅。而吾心志之盛衰。惟气之为听则心者气之役也。圣贤君子以心御气而不为气所御。以心移气而不为气所移。历山之耕。南风之琴。劳逸变于前而舜之心未尝变也。羑里之囚虞芮之朝。忧乐变于前而(按此言忧乐。抑指气之惨舒。而非指此心之用欤。)文王之心未尝变也。避席之时(本注曾子侍坐于孔子。避席请问。此圣贤处生时。)易箦之际。生死变于前而曾子之心未尝变也。楚武王凭凌诸夏。临敌多矣。迨其季年。伐蕞尔之随而心荡焉。(本注荡谓心志散乱。)彼初未知治心之理。所恃者血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5H 页
气之刚耳。平时临敌。非直能不动也。气方刚也。死期将至。血气既荡。心安能不随而荡乎。彼邓曼者方且归之天而又归之鬼神。(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抑不知心即天也。(本注心之至公即天。)未尝有心外之天。心即神也。本注心之妙(저본에는 '○'으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妙'로 수정하였다.)用即神。 未尝有心外之神。乌可舍此而他求哉。(本注舍吾心而求天与神非也。)心由气而荡。气由心而出。蟊生于稼而害稼者蟊也。蚋生于醯而败醯者蚋也。气生于心而荡心者气也。使楚武而悟则贼吾心者。岂他人耶。将不得而遁矣。贼既不得而遁。盍亦锄治是气。绝其本根。以去心之贼乎。吁又非也。浩然之气。与血气初无异体。由养与不养二其名尔。苟失其养则气为心之贼。苟得其养则气为心之辅。亦何常之有哉。愦乱散越。临死生而失其正者。是气也。(本注不能养气故心亦变。)泰定精明。临死生而得其正者。亦是气也。(本注能养气故心不变。)凌烟图绘之功臣。谁非前日之勍敌耶。
愚按此论。自孟子来。其论心与气帅役之分。反覆纤悉。昭晢剖破。其曰心即天者。指至公之理也。曰心即神者。指妙用之理也。盖从上圣贤寻常论心者如此。至其所谓治心之理者。却似别有理以治其心者。然此理字如云方法也。理之当然者也。心即此理之为主宰者也。使吾之所以为主宰者。一出于当然。即所谓治心之理也。古人之将心与理对说处。多此类也。今人以心为气而以以理言心为大谬者。盍观于是。
书朱子太极说后
情之未发者性也。是乃所谓中也。乃天下之大本也。性之已发者情也。其皆中节则所谓和也。天下之达道也。皆天理之自然也。妙性情之德者心也。所以致中和立大本而行达道者也。天
愚按此论。自孟子来。其论心与气帅役之分。反覆纤悉。昭晢剖破。其曰心即天者。指至公之理也。曰心即神者。指妙用之理也。盖从上圣贤寻常论心者如此。至其所谓治心之理者。却似别有理以治其心者。然此理字如云方法也。理之当然者也。心即此理之为主宰者也。使吾之所以为主宰者。一出于当然。即所谓治心之理也。古人之将心与理对说处。多此类也。今人以心为气而以以理言心为大谬者。盍观于是。
书朱子太极说后
情之未发者性也。是乃所谓中也。乃天下之大本也。性之已发者情也。其皆中节则所谓和也。天下之达道也。皆天理之自然也。妙性情之德者心也。所以致中和立大本而行达道者也。天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5L 页
理之主宰也。
此殆朱子入神造极后定本也。天下之理。其磨勘于此乎。今人有以太极为有静无动者矣。有言性理而情气者矣。有言达道兼气者矣。有言中节之和。待工夫而有者矣。有言心不可以理言者矣。有言主宰之兼气者矣。有言主宰非心者矣。有以心与性情之无以分为忧者矣。何不考此说乎。朱子答张南轩论中和第三书曰比观旧说。却觉无甚纲领。因复体察。得见此理须以心为主而论之则性情之德中和之妙。皆有条而不紊矣。窃谓此说。作于是后矣。
恭书甲辰三月 敕语后
呜乎。朕惟我 祖宗教化德泽。洽于人心。郅隆之治。至今五百馀年。朕承我 祖宗馀烈。与尔臣民。恪守无疆丕基。迓续万年休命。曷不庆幸。然国是不立。民志日渝。粉饰太平。虚伪益滋。朕夙夜祇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今命政府增设学校。养成人材。欲挽回衰颓之运。建立中兴之业。尔臣民深体朕此意。无怠无忽。现今宇内各国人民。知识日臻开明。克富克强。独立雄视。朕在君师之位。未见其教育成就。所以心兮戚然。中夜彷徨者也。尔臣民等。其自今益加勉励。使子弟专心学业。去其粉饰虚伪。奋发不已。宣扬国威国光。呜乎勖哉。
右 敕语一纸。乃 我后发愤有为之机也。神龙奋其鬐而雷雨满天下。后王奋其志而功泽被万方。此一纸足以基吾东亿万年之休而有辞于天下也。草莽小臣。犹自感愤。思效其一得之愚。况廊庙夙夜之贤乎。夫吾东承 列圣右文之化。学者遵绳墨谈仁义。涂辙已成。其末之弊。或不能精究实践。而獐鹿其
此殆朱子入神造极后定本也。天下之理。其磨勘于此乎。今人有以太极为有静无动者矣。有言性理而情气者矣。有言达道兼气者矣。有言中节之和。待工夫而有者矣。有言心不可以理言者矣。有言主宰之兼气者矣。有言主宰非心者矣。有以心与性情之无以分为忧者矣。何不考此说乎。朱子答张南轩论中和第三书曰比观旧说。却觉无甚纲领。因复体察。得见此理须以心为主而论之则性情之德中和之妙。皆有条而不紊矣。窃谓此说。作于是后矣。
恭书甲辰三月 敕语后
呜乎。朕惟我 祖宗教化德泽。洽于人心。郅隆之治。至今五百馀年。朕承我 祖宗馀烈。与尔臣民。恪守无疆丕基。迓续万年休命。曷不庆幸。然国是不立。民志日渝。粉饰太平。虚伪益滋。朕夙夜祇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今命政府增设学校。养成人材。欲挽回衰颓之运。建立中兴之业。尔臣民深体朕此意。无怠无忽。现今宇内各国人民。知识日臻开明。克富克强。独立雄视。朕在君师之位。未见其教育成就。所以心兮戚然。中夜彷徨者也。尔臣民等。其自今益加勉励。使子弟专心学业。去其粉饰虚伪。奋发不已。宣扬国威国光。呜乎勖哉。
右 敕语一纸。乃 我后发愤有为之机也。神龙奋其鬐而雷雨满天下。后王奋其志而功泽被万方。此一纸足以基吾东亿万年之休而有辞于天下也。草莽小臣。犹自感愤。思效其一得之愚。况廊庙夙夜之贤乎。夫吾东承 列圣右文之化。学者遵绳墨谈仁义。涂辙已成。其末之弊。或不能精究实践。而獐鹿其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6H 页
说。葫芦其行。以占其方便。甚至乡里常谈。以不辨菽麦为君子。朝廷仕途。以山林抄选为尸位。性命道德。开口如流而事至物来。不省头尾。敬天恤民。誊文作式而官贪吏奸。视作套例。由今之道而不变今之俗则虽尧舜在上而不能为治。孔孟在下而不能为用矣。苟欲矫之。固以痛革虚伪。睹真踏实。使上无虚言。下无伪行然后。始可以言治矣。其所施为。又以设学校养人材为先。夫学以养材。如耕而养谷。未有不养而能致用者。世之人忧末而遗本。徒规规于目前事功。而不知教养之为何事。学校蓁芜。化为酒食之场者殆三百年。天牖 圣衷。既洞鉴病源。又深探化本。若是其的。是非吾东维新之会乎。最是末段所谕开明富强之教者。不能无百世之惑。夫自鸿濛始判。皇灵草昧。有羲农黄昊尧舜禹汤文武氏作于中华。风气日开。教化日明。民富而国殷。天下之开明富强。孰大于是。在今宇内诸国。惟清国据从上文明之域而污秽厥久。重以昏浊。外此而如欧墨列邦风气既偏。圣化又远。其教则邪苏希腊。无人鬼幽明之分。其俗则女主民主。无男女上下之别。袭昏以狂。无以自开。惟其一路之通。偏于功利。其器机作用尽多便巧。然是其牛耕马驰之能。蚕丝蜂蜜之巧。只足以供役使之劳而已。其所谓富而强者。只出于一时之专精牟利。逞伎射人。求其极至。不过如商鞅计然之利。孙膑吴起之兵而已。曷尝如帝王皞熙之域仁义之师哉。今吾东虽虚伪成痼。以致贫弱之甚。而学士大夫尚知尧舜孔孟之为必可法。譬则五谷之蓁芜而不实者也。较诸荑稗之有秋。诚有所不及于时用者。然其治之之法。当力去蓁芜。养其禾菽。自有丰稔之期。何故反切切垂涎于荑稗之田。教我农以趋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6L 页
之哉。孔子论齐鲁之俗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以此论之。今欧墨诸国。不一大变。不能至于齐。而我东即今之鲁也。闻欧墨之士。方贸汉文立学校。是其出谷迁乔之渐。或可为开明之始。而其在我东。岂可更下十丈之乔而入千寻之谷哉。 圣教若曰承我祖宗馀烈。与尔臣民。恪守无疆丕基。此一段已尽之矣。今必欲为开明富强之业者。不过修明我先王典宪。讲求我尧舜周孔之道。革今日虚伪之习。法天地至诚之化。以致其真开明大富强。若使事务伎艺之后出而巧。切于时用而无害于德教者。则只可使人功传习而修行之而已。此在反覆手之间。呜乎。世之人其胶固者痼于顽钝而信虚伪为真正。伶俐者沦于功利而诬道德。以虚伪安得明体达权之材。开导 宸心。思所以一变此俗而之于道哉。草莽贱臣李承熙盥手谨识。
书中国魂后
清国梁君启超所著中国魂二册。立名既奇。刺口说中国弊病亦入骨。其论嬴秦以来君权压制。政府贼虐。以至仕涂餂人。科臼误才之类。顿挫捭阖。其英辩雄辞。足以震耀一时。激发人思想矣。余独怪夫梁君所欲自主以为独立之魂者。乃非中国之自有魂也。夫中国天来自主之魂。即我三纲五常之与生俱生。万古不易者。此天之经地之义人之极也。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以有此也。夷狄之所以为夷狄。以不能此也。若夫农兵工商之利。械仗技艺之便。固亦人生之所必须。邦国之所以自强者。然欲以此为中国之魂则未也。夫人与禽兽之别。义与利之间而已。彼禽兽衣自有之羽毛鳞介。食天生地产不穷之水火木土。其比人之勤劳为衣食。已十分便利矣。况其爪牙尾角之毒。飞潜走伏之巧。多非人所及。人
书中国魂后
清国梁君启超所著中国魂二册。立名既奇。刺口说中国弊病亦入骨。其论嬴秦以来君权压制。政府贼虐。以至仕涂餂人。科臼误才之类。顿挫捭阖。其英辩雄辞。足以震耀一时。激发人思想矣。余独怪夫梁君所欲自主以为独立之魂者。乃非中国之自有魂也。夫中国天来自主之魂。即我三纲五常之与生俱生。万古不易者。此天之经地之义人之极也。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以有此也。夷狄之所以为夷狄。以不能此也。若夫农兵工商之利。械仗技艺之便。固亦人生之所必须。邦国之所以自强者。然欲以此为中国之魂则未也。夫人与禽兽之别。义与利之间而已。彼禽兽衣自有之羽毛鳞介。食天生地产不穷之水火木土。其比人之勤劳为衣食。已十分便利矣。况其爪牙尾角之毒。飞潜走伏之巧。多非人所及。人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7H 页
之为生。借耕于牛。借驰于马。听晨于鸡。听守于犬。养蚕以丝。养蜂以蜜。以资其业。然人未尝以此自逊于禽兽。禽兽亦未尝以是加于人。惟三纲之理。五常之则。则人独能明之而禽兽则不能推。彼夷狄者虽有万能千优。三纲不明。五伦不叙则乃人与兽之间而已。今外洋列强之所以为教化政令者。乃以三纲为暴虐而背弃之。五伦为狭窄而不韪之。是古者夷狄之所不敢也。盖古之夷狄。昏愚而蔽于利。今之外洋。知巧而性于利。惟其性于利而知巧。其背驰纲常尤敢焉。譬诸禽兽。家畜之牛马鸡犬。弱劣而犹可羁络。彼水陆之虎狮犀象。雄捍而定难驯。其乘人之惫而誇其瓜牙之威也必矣。中国无主。政教寝息。民人不能自振。遂为外洋所蹂躏。论者乃谓中国政教不如西欧。欲变改其旧章而从之。此何异乎见人之贫弱而教之拜牛而学耕。迎虎而习噬耶。彼蚩蚩者诚可叹息。以梁君之伟才博识。读吾圣贤书者。乃复垂涎于功利之末业。直认以为文明之极致。欲奉而师之。以彼易此。其所以为中国地者。只欲洗尽神州之肠胃。吸纳异洋之精神。如是而可谓中国魂耶。其许多所以打倒中国。张皇西法者。不能枚数。至论爱国之旨则以忠君为误义戒。排外之患则以攘夷为谬习。噫西人所谓爱国者。不过以己国之亲于他国也。为己君者。独不异于他人之君耶。今也欲自外于忠君之性而独爱其国。何厚于其国而薄于其君也。无乃以无其国则孤立而无党。既有其国则虽无其君而无伤也耶。是只知党己之私。而不念天显事君之义。此所以反于忠君之性。而推诸三纲而皆然者也。古圣王之攘夷。非限其内外也。只以此义而彼不义也。今之所谓排外者。以不利于己也。排外者私利也。攘夷者公义也。然今之外洋之知利而不知义。甚于古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7L 页
者之夷狄。则中国之欲排之也。实攘夷之公义也。岂可谓谬习耶。但不能攘之以大义。而未免居下而恶湿。则终不能以一杯之水。而救车薪之火矣。今乃欲舍尔忠君之性。去尔攘夷之义。则所谓中国之魂。诚何物也。且其开端设疑。便谓中国无国名。盖以曰夏曰殷之无定。非如西欧之一名而无易也。然屡改其名。亦只是名。何至无名。况中国二字。已是天演自有之名也耶。窃恐梁君意内不但无中国之魂。亦并启超氏之魂而无之矣。呜乎。今之中国。尽失自己魂矣。如欲酹酒而招之。当反求诸尧舜三代之政教。尊三纲明五伦以导之。尚可以馆荆楚之谷而挞强秦之甲矣。至如器械技艺之有取于西法者。则亦当离采而旷律。牛服而马乘。以补吾筋骸皮毛之肉体。习蚩尤之戈。陈肃慎之矢。以舆卫我中国魂矣。抑又有一说焉。彼西欧今日震耀之功利。岂真西欧天生固有之魂耶。只是风土之偏而习尚之痼。迷误之深。若固有焉。其实则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天之性。而外洋之人之亦不能无者。今其神气之发扬于大陆者。已暗交明感于中国之魂矣。均是人焉。岂其魂之异哉。吾将为外洋群公。招其三千年已放之魂而同我中国之魂之真矣。
书中华大总统圣诞纪念会演说词后
今日贵社开纪念会。本大总统特派内史刘春霖代表。到会致词。略述区区之意。孔子之道。广大精微。二千馀年以来。世变万端而大道日益炳著。良由圣道归本于实行。不以空言炳世。其庸言庸行。皆匹夫匹妇之所与能。而大义微言。虽老师宿儒。亦有所不能尽。于以穷天地亘万古而其道愈尊。可断言也。近世中邦人士。震于列国之富强。慨然弃其所固有。醉心西学。至欲
书中华大总统圣诞纪念会演说词后
今日贵社开纪念会。本大总统特派内史刘春霖代表。到会致词。略述区区之意。孔子之道。广大精微。二千馀年以来。世变万端而大道日益炳著。良由圣道归本于实行。不以空言炳世。其庸言庸行。皆匹夫匹妇之所与能。而大义微言。虽老师宿儒。亦有所不能尽。于以穷天地亘万古而其道愈尊。可断言也。近世中邦人士。震于列国之富强。慨然弃其所固有。醉心西学。至欲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8H 页
并吾数千年植国根本之孔道。亦决然舍去。以从事于欧美之所谓文明。岂知吾国之贫弱。正以不能力行孔道之过。欧美有道之士。莫不惊叹折服。推为世界第一伟人。而我乃茫然不知自信。亦可喟已。夫圣道高深。不得其门。不见美富。亦固其所。乃暴乱狂躁之徒。恶礼法之拘束。因倡为一切邪说。务反孔子之道。以济其恶。天下嚣然。人心灭亡。几至胥为禽兽。夫自有孔子以来二千四百年中。人民道德之堕落。未有甚于此时者也。然本大总统以为孔道大昌之机。即在今日何也。譬如行远。歧路百出。众志纷淆。及误入迷涂。陷于荆棘。则不得不废然而返。直趍于光明坦荡之途。今日情势。何以异是。近参政院议定祀孔典礼。本大总统于仲秋上丁。亲往致祭。盖即欲乘群迷思返之时而纳之轨物也。今在社诸君。扶世翼教。风厉天下。暇日讲经。阐明圣道。保存国粹。引起士君子好古之心。以感发其爱国优尚之思想。热心毅力。实所嘉悦。尤愿诸君即孔子之道。躬行实践。发挥而光大之。以济政治法律之所不及。使民俗烝为懿美。群以忠义公诚相勖。以巩我民国无疆之基。而成孔子大同之治。本大总统有厚望焉。
有天地来。为君是尧与舜。为师是孔子。其道一而已。由孔子以后。外孔子无以君也。嬴秦焚孔子之书。灭绝仁义。中华化为夷狄。其亡忽焉。汉高祖从戎马之交。用大牢祀孔子。说者谓四百年基业在一祀。历二千馀年。民国肇建。首废孔子之经。翻倒纲常。中华几于禽兽。丧无日焉。今大总统当内讧外食之冲。躬祀孔子。窃谓此又中华一祀也。至读其圣诞孔社演辞。尤信焉。呜乎。孔子之教。如天地皆可睹。如菽粟布帛。皆可衣食也。只为世教衰。行不著习不
有天地来。为君是尧与舜。为师是孔子。其道一而已。由孔子以后。外孔子无以君也。嬴秦焚孔子之书。灭绝仁义。中华化为夷狄。其亡忽焉。汉高祖从戎马之交。用大牢祀孔子。说者谓四百年基业在一祀。历二千馀年。民国肇建。首废孔子之经。翻倒纲常。中华几于禽兽。丧无日焉。今大总统当内讧外食之冲。躬祀孔子。窃谓此又中华一祀也。至读其圣诞孔社演辞。尤信焉。呜乎。孔子之教。如天地皆可睹。如菽粟布帛。皆可衣食也。只为世教衰。行不著习不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8L 页
察。或田食井饮而不识神圣之力。或猴冠鹦舌而不离禽兽之行。直矇然冥然。忽值风潮掀荡。电光闪铄。雄飏热走之辈。首先昏狂。望蜃燐之光而诟日月之昏。醉菫鸩之毒而厌梁肉之常。纲常可赘疣而经训可笆篱。大防一倒。洪河横奔。苟不躬负宣房之土。无以塞瓠子之决口。今演词终始以实行实践。反复丁宁。卒归结于夫子大同之治。窃惟夫子之道。五常五伦矣。六艺四科矣。无须胪说。即在举而措之而已。夫子之圣而不能实行于中华。以无其位也。今大总统可谓有其位矣。又能实践矣。则中华大区。将真孔子之域矣。若所谓大同之治者。即孔子所述尧舜选贤之制。实万古君臣之公理也。三代以下。世及以天位私一家。卒至酿成专制。而乱日常多。至近世所谓立宪共和。则陪奉跋扈。蹴灭天泽。君纲一倒而父子夫妇。天翻地倒。并无措手之地。噫其危矣。吾夫子既严春秋之义。明君臣之大经。又因门人私问。深发选贤之治。其旨微矣。至孟子始敷说禅受之制。颇章章然矣。其未能直劝时君实行此事者时也。今西潮适至。推倒专制。创设民国。甲乙之驮。宜权轻重。其举而正之。尧舜之治。抑其机矣。今总统处此潮流。宜不敢自居其位。然苟能实行其政。合天下之议。荐天下之贤。定之以尧舜之位。立万世之永典。是亦尧舜焉。噫纲常正而后。可以言大同。可以为中华。可以法孔子。大总统其知斯乎。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箴
书龛四箴
耻愤箴
夫子圣人。曰耻曰愤。矧玆下流。万不尽分。天地赋我。父母生之。五常俱完。四体靡亏。尧舜圣神。匪加于类。我乃何由。弃我如遗。天下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箴
书龛四箴
耻愤箴
夫子圣人。曰耻曰愤。矧玆下流。万不尽分。天地赋我。父母生之。五常俱完。四体靡亏。尧舜圣神。匪加于类。我乃何由。弃我如遗。天下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9H 页
之理。有绪有丝。畴惛我知。曾莫寻思。纲常礼乐。坦若康庄。畴尼我步。曾莫由行。聋瞽耳目。蹩躠两脚。逝水东流。饭尸走肉。中夜无眠。热汗拨汤。日月临止。我颜其抗。忽欲奋飞。一翮冲霄。圣何我何。岂其路遥。往哲垂训。示我辙迹。亦有师友。有提有翼。庶几夙夜。出兽入圣。我矢厥志。天有明命。
明聪箴
人有耳目。职思视听。天锡尔则。曰聪曰明。维气相万。或浊或清。美称娄旷。废或聋盲。彼昏不省。一诿其生。希夷聤瞆。失岱遁霆。篦刮箴砭。岐扁迷经。夫子曰思。妙诠通灵。爽惟此心。如星于衡。形来气感。有理斯迎。君子主一。矢注于正。丹青宫羽。按本昭呈。其养有方。表端内贞。肃静凝远。不淫不倾。有或非礼。乱色奸声。不属于窍。不接于睛。惟礼惟义。抖神沈精。毫分节解。无欠无赢。积习之久。驯若性成。离开坎翕。日月其晴。
主一箴
天地之化。主宰惟一。圣贤则之。立我心法。大舜曰中。守之不离。泗水曰诚。纯此不已。至于河南。总之于敬。主一之诠。揭我金镜。百辙奔电。我有我所。万用棼丝。我有我绪。跬步有差。地轴劈裂。顷刻有间。天命中绝。战战兢兢。罔敢或失。洞洞属属。罔敢或忽。不东不西。不彼不此。惟中惟内。当位而止。不两而并。不参而错。无容他适。当事而作。天君俨临。四官肃整。志帅奋勇。气卒奉令。千邪退伏。万正咸定。为圣为贤。不由二径。
行恕箴
天地生物。气局理通。形有万殊。此心则同。大而性命。仁义礼智。孝忠敬顺。纲常之寄。小而肢体。耳目口腹。死生劳佚。为祸为福。爱恶
明聪箴
人有耳目。职思视听。天锡尔则。曰聪曰明。维气相万。或浊或清。美称娄旷。废或聋盲。彼昏不省。一诿其生。希夷聤瞆。失岱遁霆。篦刮箴砭。岐扁迷经。夫子曰思。妙诠通灵。爽惟此心。如星于衡。形来气感。有理斯迎。君子主一。矢注于正。丹青宫羽。按本昭呈。其养有方。表端内贞。肃静凝远。不淫不倾。有或非礼。乱色奸声。不属于窍。不接于睛。惟礼惟义。抖神沈精。毫分节解。无欠无赢。积习之久。驯若性成。离开坎翕。日月其晴。
主一箴
天地之化。主宰惟一。圣贤则之。立我心法。大舜曰中。守之不离。泗水曰诚。纯此不已。至于河南。总之于敬。主一之诠。揭我金镜。百辙奔电。我有我所。万用棼丝。我有我绪。跬步有差。地轴劈裂。顷刻有间。天命中绝。战战兢兢。罔敢或失。洞洞属属。罔敢或忽。不东不西。不彼不此。惟中惟内。当位而止。不两而并。不参而错。无容他适。当事而作。天君俨临。四官肃整。志帅奋勇。气卒奉令。千邪退伏。万正咸定。为圣为贤。不由二径。
行恕箴
天地生物。气局理通。形有万殊。此心则同。大而性命。仁义礼智。孝忠敬顺。纲常之寄。小而肢体。耳目口腹。死生劳佚。为祸为福。爱恶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9L 页
惧哀。所意所欲。万印一板。随境而笃。众人滞形。以我忘物。各我其我。咫尺燕越。上圣永观。即万贯一。如心为恕。推之可悉。己恶勿人。己欲人亦。老老幼幼。衣衣食食。妙在一矩。絜之为平。求子事父。求弟事兄。上下前后。我则中处。以之天下。亦何所与。一言终身。圣师有训。眇然七尺。大化同运。
知定室箴
灵川金振玉名其读书之室曰知定。友人新安李承熙谨箴。
物于两间。惟定乃安。岱岳不动。有奠其磐。人有是心。瞬息天渊。不有定之。翻车以癫。定之维何。止于止处。鱼泳于潭。兽伏于地。生民有道。维善之至。子孝父慈。臣忠君义。大学始教。南车是指。致知有方。先厥所止。如射有的。如室有址。靡先靡后。适此焉已。玆庸有定。确乎在里。造次颠沛。惟一于是。澹然止水。云影天光。万象呈形。微波不扬。是安是静。是虑是得。曾见其处。今造其域。不离方寸。廓焉四极。知止有定。昭我明德。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铭
读书室铭
灵川裴炳翰读书于鹤山之阳。新安李承熙为铭其室。
上宰无言。显道以示。圣神继之。爰立文字。奇耦健顺。典谟钦明。经曲质文。风雅性情。仁义邹鲁(저본에는 '鲁邹'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邹鲁'로 수정하였다.)。诚敬濂洛。亦粤百氏。经讳错落。我有彝常。明焉在玆。我有肢体。作以行之。呜乎我书。天地父母。曷不齐肃。精白承受。孝悌躬馀。耕樵力后。白窗昼静。青灯夜久。端形澄虑。研精义理。将身实体。与心俱至。留神缓声。字字句句。意随音转。趣与响注。如膏斯润。忽若寤寐。尧都舜俞。孔朱朝暮。视履坦坦。檀车
知定室箴
灵川金振玉名其读书之室曰知定。友人新安李承熙谨箴。
物于两间。惟定乃安。岱岳不动。有奠其磐。人有是心。瞬息天渊。不有定之。翻车以癫。定之维何。止于止处。鱼泳于潭。兽伏于地。生民有道。维善之至。子孝父慈。臣忠君义。大学始教。南车是指。致知有方。先厥所止。如射有的。如室有址。靡先靡后。适此焉已。玆庸有定。确乎在里。造次颠沛。惟一于是。澹然止水。云影天光。万象呈形。微波不扬。是安是静。是虑是得。曾见其处。今造其域。不离方寸。廓焉四极。知止有定。昭我明德。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铭
读书室铭
灵川裴炳翰读书于鹤山之阳。新安李承熙为铭其室。
上宰无言。显道以示。圣神继之。爰立文字。奇耦健顺。典谟钦明。经曲质文。风雅性情。仁义邹鲁(저본에는 '鲁邹'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邹鲁'로 수정하였다.)。诚敬濂洛。亦粤百氏。经讳错落。我有彝常。明焉在玆。我有肢体。作以行之。呜乎我书。天地父母。曷不齐肃。精白承受。孝悌躬馀。耕樵力后。白窗昼静。青灯夜久。端形澄虑。研精义理。将身实体。与心俱至。留神缓声。字字句句。意随音转。趣与响注。如膏斯润。忽若寤寐。尧都舜俞。孔朱朝暮。视履坦坦。檀车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0H 页
熟路。沛然不御。足目俱步。为圣为贤。不负斯名。我帝临汝。昭荐厥铭。
谦铭
俛宇公有从子曰奫。戒之曰谦。奫请一语于承熙。作谦铭。
莫高非山。乃在地中。君子象德。用卑厥躬。彼昏籧篨。凭虚以腾。上人无极。其陨如崩。罔曰吾知。至妙难穷。罔曰吾能。一篑亏功。水钟于渊。木升于谷。曰谦又谦。勖尔自牧。
以晦亭铭
弘窝李大衡卜居灵川之乃谷山中。作亭其傍。以藏修焉。郭徵君鸣远名之曰以晦。承熙从而铭之。
雷藏泽中。万蠢归寂。𦒠𦒠飞鸟。尚夕于杙。永言先哲。海钓岩筑。大哉随乎。君子宴息。莫曰暇豫。维时惕若。精义妙道。安身崇德。神潜魄定。齐手敛足。养以夜气。邹师示的。太一之湛。露彼山木。岂直冥沈。坤驯则复。用晦以明。视我朝旭。
书案铭
承熙寓加祚。校先君子集。借书案于李友景文甫。既毕景文请所以铭之者。
直以立躬。平以承物。古训是阁。正士攸拂。
柔铭
俛宇公惠我刚斋之铭。自署以柔友。实古人弦韦之义也。敢献柔铭。以谢至意。兼自托于亵御之箴云。
坤体柔而用刚。仁体刚而用柔。柔所以济其刚。勿峣峣而高。勿昭昭而察。温温君子。闇然而章。彼莠而紫。专气致柔。以私其藏。达也不变。死也不变。虽柔亦强。
吾斋铭
三嘉文士宪读书之斋。俛宇(저본에는 '字'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宇'로 수정하였다.)翁名之曰吾斋而记之。承熙为之铭。
推吾之心。同诸天地。万物之中。而更无吾。守吾之志。立诸天地。万物之中。而只有吾。惟其无吾。是能有吾。
灵寿杖铭
承熙六十一岁之二月十九日初度。越六日。访俛宇翁于居昌之茶田。叙数日。翁手奉是杖。笑而作曰顷海上人赠我二杖。今奉其一。愿先生寿。承熙不敢易君子之赐。归而錞其末。刻以铭。
俛宇寿之。大溪于乡。直而不枉。辅我以行。历险如坦。履道无疆。
谦铭
俛宇公有从子曰奫。戒之曰谦。奫请一语于承熙。作谦铭。
莫高非山。乃在地中。君子象德。用卑厥躬。彼昏籧篨。凭虚以腾。上人无极。其陨如崩。罔曰吾知。至妙难穷。罔曰吾能。一篑亏功。水钟于渊。木升于谷。曰谦又谦。勖尔自牧。
以晦亭铭
弘窝李大衡卜居灵川之乃谷山中。作亭其傍。以藏修焉。郭徵君鸣远名之曰以晦。承熙从而铭之。
雷藏泽中。万蠢归寂。𦒠𦒠飞鸟。尚夕于杙。永言先哲。海钓岩筑。大哉随乎。君子宴息。莫曰暇豫。维时惕若。精义妙道。安身崇德。神潜魄定。齐手敛足。养以夜气。邹师示的。太一之湛。露彼山木。岂直冥沈。坤驯则复。用晦以明。视我朝旭。
书案铭
承熙寓加祚。校先君子集。借书案于李友景文甫。既毕景文请所以铭之者。
直以立躬。平以承物。古训是阁。正士攸拂。
柔铭
俛宇公惠我刚斋之铭。自署以柔友。实古人弦韦之义也。敢献柔铭。以谢至意。兼自托于亵御之箴云。
坤体柔而用刚。仁体刚而用柔。柔所以济其刚。勿峣峣而高。勿昭昭而察。温温君子。闇然而章。彼莠而紫。专气致柔。以私其藏。达也不变。死也不变。虽柔亦强。
吾斋铭
三嘉文士宪读书之斋。俛宇(저본에는 '字'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宇'로 수정하였다.)翁名之曰吾斋而记之。承熙为之铭。
推吾之心。同诸天地。万物之中。而更无吾。守吾之志。立诸天地。万物之中。而只有吾。惟其无吾。是能有吾。
灵寿杖铭
承熙六十一岁之二月十九日初度。越六日。访俛宇翁于居昌之茶田。叙数日。翁手奉是杖。笑而作曰顷海上人赠我二杖。今奉其一。愿先生寿。承熙不敢易君子之赐。归而錞其末。刻以铭。
俛宇寿之。大溪于乡。直而不枉。辅我以行。历险如坦。履道无疆。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0L 页
灯笼铭
拨昏黑发光明。烛群微绍日星。君子以毋自瞑。日日新显天灵。
金都事(兴林)杖釰铭
杖以直。直能扶义。釰以断。断能定事。惟直惟断。用警吾志。
以二杖铭答郭鸣远(戊申)
郭俛宇徵君有灵寿杖二枝。以其一寄承熙。铭以勉之。复铭其一以自警。承熙亦为二铭而复之。
贞乃灵之干。直是寿之德。宁孑而立。不枝而贰。似尔主理之贞。宁肿而散。不枉而循。似尔秉义之直。时止而止。卓之深室而非无用。时行而行。仗之四海而岂有极。(右呈俛宇)
节且肿。老于穷谷之中。何灵之有。直而伐。伐且弊于行。胡然而寿。嗟哉卓汝何地。君子之赐。幸辅我而左右。东之海西之山。庶几无相负。(右自呈)
拨昏黑发光明。烛群微绍日星。君子以毋自瞑。日日新显天灵。
金都事(兴林)杖釰铭
杖以直。直能扶义。釰以断。断能定事。惟直惟断。用警吾志。
以二杖铭答郭鸣远(戊申)
郭俛宇徵君有灵寿杖二枝。以其一寄承熙。铭以勉之。复铭其一以自警。承熙亦为二铭而复之。
贞乃灵之干。直是寿之德。宁孑而立。不枝而贰。似尔主理之贞。宁肿而散。不枉而循。似尔秉义之直。时止而止。卓之深室而非无用。时行而行。仗之四海而岂有极。(右呈俛宇)
节且肿。老于穷谷之中。何灵之有。直而伐。伐且弊于行。胡然而寿。嗟哉卓汝何地。君子之赐。幸辅我而左右。东之海西之山。庶几无相负。(右自呈)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1H 页
日则铭(己酉冬至作)
余自省事。粗知天职之当修。留意日用节度。槩以夙兴盥栉。定省菽水。课农程读。敏作时息。内定日则。犹未有画一之常规。永感以后。职事多省。而衰病转发。仍念父母所遗身发尚存。不敢自忽。思尽全归之道。间阅医家修导之方。取近理而略有经验者。取次试手。参诸平昔修业进道之功。渐成一副完则。遭世不靖。漂流异域。造次颠沛。易致疏阙。略掇大意。著为此铭。为自则严遵之资云尔。己酉冬至。书于清之蜜山府城湖旅舍。
明明上帝。其命无息。动静维时。则我攸职。(此理一动一静。阳辟阴翕。人之寤寐作息。皆循之以为常职。此日则之大原。)宰翁寅显。(宰翁指此心也。人生于寅。气至理显。)九钥启匙。(人有九窍。睡寤窍启如启钥。)灵根不挠。四萌抽始。(灵根指本性。四萌指仁义礼智之端。神气未荡。天理呈发。)几分善利。(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舜之徒。孳孳为利。蹠之徒。此言情几之异。)蘖随润牧。(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者。牛羊又从而牧之。此言夜气所养之异。)几斡于微。怵然兴惕。(推扩天理。导养元气。皆自始发。不可不慎。)裹肌(去寝衣。穿臂衣裹首巾。穿胶衣交于腹腰。着袜以次。○凡衬衣贵鲜洁。冬柔温夏生凊。)整体。(叉手抬头。实腹竖脊平膝。)翕辟魂精。(闭口叩齿十二次。取涎吞下。如是三度。仍注气脐下。内吸鼻息极静。乃嘘嘘极。复吸十二次。或三十六次。○叩齿调息二节。非惟此时为然。或因肚体不调。神息未澄。时时试用为妙。)徐运旋植。(徐起植脚穿大衫。周旋行七步。撤衾整席更整坐。)抖英选情。(提升神气。起发正情。)天地正德。父母大恩。曷顺以循。曷报以全。吾生有职。瘝旷惩墨。民物胞与。族类来亿。道同事异。一致百虑。(墨墨刑也。伊训曰臣下不匡。其刑墨。胞胚也。与并也。西铭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一致百虑。出系辞。此言天地之性。父母之恩。吾生之职。斯民之极。万世之范。五者皆当思量其理也。既整坐。作声诵为天地立心。为父母立身。为吾生立道。为吾民立极。为万世立范五句。仍嘿诵其细目。句句实究。必思平日用力。无背此理。从今如何做措。可无负此理。)履作有绪。从头秩处。(事有缓急。有躬者有命者。须定算而先后之。)乃栉乃盥。装盛自呈。(开栉具梳发。限四五十度。髻讫进盥。脱上衣。用帨拥咽。先洗手。用无名指点青盐。摩齿取涎漱口。叩齿十二次。承掌洗两眼。留馀吞下。洗头面。○古人多
余自省事。粗知天职之当修。留意日用节度。槩以夙兴盥栉。定省菽水。课农程读。敏作时息。内定日则。犹未有画一之常规。永感以后。职事多省。而衰病转发。仍念父母所遗身发尚存。不敢自忽。思尽全归之道。间阅医家修导之方。取近理而略有经验者。取次试手。参诸平昔修业进道之功。渐成一副完则。遭世不靖。漂流异域。造次颠沛。易致疏阙。略掇大意。著为此铭。为自则严遵之资云尔。己酉冬至。书于清之蜜山府城湖旅舍。
明明上帝。其命无息。动静维时。则我攸职。(此理一动一静。阳辟阴翕。人之寤寐作息。皆循之以为常职。此日则之大原。)宰翁寅显。(宰翁指此心也。人生于寅。气至理显。)九钥启匙。(人有九窍。睡寤窍启如启钥。)灵根不挠。四萌抽始。(灵根指本性。四萌指仁义礼智之端。神气未荡。天理呈发。)几分善利。(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舜之徒。孳孳为利。蹠之徒。此言情几之异。)蘖随润牧。(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者。牛羊又从而牧之。此言夜气所养之异。)几斡于微。怵然兴惕。(推扩天理。导养元气。皆自始发。不可不慎。)裹肌(去寝衣。穿臂衣裹首巾。穿胶衣交于腹腰。着袜以次。○凡衬衣贵鲜洁。冬柔温夏生凊。)整体。(叉手抬头。实腹竖脊平膝。)翕辟魂精。(闭口叩齿十二次。取涎吞下。如是三度。仍注气脐下。内吸鼻息极静。乃嘘嘘极。复吸十二次。或三十六次。○叩齿调息二节。非惟此时为然。或因肚体不调。神息未澄。时时试用为妙。)徐运旋植。(徐起植脚穿大衫。周旋行七步。撤衾整席更整坐。)抖英选情。(提升神气。起发正情。)天地正德。父母大恩。曷顺以循。曷报以全。吾生有职。瘝旷惩墨。民物胞与。族类来亿。道同事异。一致百虑。(墨墨刑也。伊训曰臣下不匡。其刑墨。胞胚也。与并也。西铭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一致百虑。出系辞。此言天地之性。父母之恩。吾生之职。斯民之极。万世之范。五者皆当思量其理也。既整坐。作声诵为天地立心。为父母立身。为吾生立道。为吾民立极。为万世立范五句。仍嘿诵其细目。句句实究。必思平日用力。无背此理。从今如何做措。可无负此理。)履作有绪。从头秩处。(事有缓急。有躬者有命者。须定算而先后之。)乃栉乃盥。装盛自呈。(开栉具梳发。限四五十度。髻讫进盥。脱上衣。用帨拥咽。先洗手。用无名指点青盐。摩齿取涎漱口。叩齿十二次。承掌洗两眼。留馀吞下。洗头面。○古人多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1L 页
盥而后栉。我俗多栉而后盥。大抵从宜为好。○是时有柔滑饮食。少进为妙。)拜誓神祇。谒告龛庭。藏宝曰(저본에는 '日'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曰'로 수정하였다.)龛。庭祠庭也。进祠堂拜谒。拱立少许。齐心宁神。有愿则鞠躬口告。 迎暾吸升。(出立庭东。向日三吸升气。)祛尘受濛。(濛指空濛之气。入室开户。扫去旧尘。受纳新气。)服位即业。主一程功。(凡事各有其服。各有其位。必要其当。又各有所主。各有其程。必要专一句当。)酌物必恕。接人必诚。五发审中。无欠无赢。(应物必称量轻重以就平。接人则一于诚实。不用虚诈。喜惧恶哀欲五者。人情之大目。皆有自然之中。当审察其发。使无一毫过与不及。)读书究旨。虚胸逊理。有创有阏。类记以识。(无事必读书。整容对案。无主朗读。要字字句句历历落落。勿遽入己见。将身置其地而体察之。其忽有新得者。或反覆未达者。皆分类精记。以待后考。○以上属火候。)辰食警躬。振脾尽席。(食必以时。朝宜晚午中夕早。食既具。又不可稽停妨业。食至尽席末。植腰盘坐。)细嚼缓咽。惟节惟适。(凡食运匕箸。必闲静。小取细嚼。徐吞。又须先滑软。先菹次羹饭蔬肉醢。勿偏所嗜。勿强不适。勿食不正不时者。量下肚稍平即止。进滥茶嗽口彻卓。即起徐行十馀步。复坐披肚衣。用两手用力按胁而下。捧肚而上十次。伸腰危坐。息虑少间。○凡食有酒。可先少尝通胃。切不可过量。食亦不可饱。夕则尤戒满肚。夜到胃闭可绝进也。○以上属土候。)画刻严工。止敏惟时。(趋事固当敏。其止亦当以时。不可踰越漫漶。)暇以游泳。张弛惟仪。(暇休必优游闲舒。亦不可怠放昏睡到。困倦时又须整顿神气。收敛容仪以自厉。或叩齿调息。以运神气。)诗琴书画。草花风雪。洋洋如如。乐而无泆。(惟贵适情养性。不可玩物稽时。以害正业。)夜至继昳。庸究厥竟。(日业有程。夜必终之。)燕幽若临。俨然思省。(退处寝室。犹当严立心法。常若神明在上。此时正好思量道理。如旧日思量道理有未炯然者。静中重绎。往往自见。且将日中所事。细记而覆省之。有未当者。宜铭心不复错误。又详思明日所事。一一了判而预定。)三更净衽。却虑寝言。(三更气闲。宜顺时就睡。卧席贵静洁。将睡必除其思虑。断其酬酢。以安神气。)惟靖毋肆。定魄涵元。(敛手侧卧。开面拥咽。惟取安躬。勿肆放四体。使魄定而精蕴。自然涵养元生之气。○以上属水候。)
(此文多入修养之方。似与吾圣贤修道安命之意有异。然天付人以此形气。不养以全之。亦非道理。且人体气不调则亦有妨于学道。调体养气。亦为学之一法。可以并行而不悖也。但此是闲中节度。当少壮事父母勤职事。或事君师急职事。不暇拘此。且人养生。莫要于勤业。盖其运用肢体。升提神气。自然有修养之妙。深察之。可自知。)
(附)日诵五纲
为天地立心。为父母立身。为吾生立道。为斯民立极。为万世立范。
五纲十目
(此文多入修养之方。似与吾圣贤修道安命之意有异。然天付人以此形气。不养以全之。亦非道理。且人体气不调则亦有妨于学道。调体养气。亦为学之一法。可以并行而不悖也。但此是闲中节度。当少壮事父母勤职事。或事君师急职事。不暇拘此。且人养生。莫要于勤业。盖其运用肢体。升提神气。自然有修养之妙。深察之。可自知。)
(附)日诵五纲
为天地立心。为父母立身。为吾生立道。为斯民立极。为万世立范。
五纲十目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2H 页
元而仁。亨而礼。利而义。贞而智。中而信。(元生也。不得不仁。亨长也。不得不礼。利顺也。不得不义。贞别也。不得不知。中实也。不得不信。)木以生。火以长。金以成。水以藏。土以实。(以木也自然生之。以火也自然长之。以金也自然成之。以水也自然藏之。以土也自然实之。)天地之心也。(而以二字是心。天地元以此心付我。我不得不为天地立此心。如天地所付。)
父子亲。兄弟序。君臣义。夫妇别。师友信。(此五者。皆父母生下此身之时。元有此道理带来。爰自父精母胎。父子是一体。如何不亲。才受生气。兄者是兄。弟者是弟。如何不序。才有此身。便作吾君之臣。此天生底义也。男者男女者女。夫妇已别矣。偕生此世。有此心。便有同此心者。即师友之信也。)头上正。脚下平。臂前直。背后方。腹中圆。(此一身五行之部位也。生下来如此。)父母之身也。(父母生此身。元自如此。我不得不为吾父母立此身。如父母所生。)
仁以爱。礼以敬。义以忠。智以恕。信以诚。(仁也自然爱。以之事亲则孝。礼也自然敬。以之事长则悌。义也自然忠。以之事君则尽其义。智也自然恕。以之处夫妇则自然平。信也自然诚。以之事师友则尽其信。此五性之德也。)动必直。视必明。听必聪。言必平。行必中。吾生之道也。(以与必是心也。仁义礼智信是性。爱敬忠恕诚是道。动视听言行是身。直明聪平中是道。吾心与身。元具此道理。不得不立此道。如吾生心与身。)
爱以乐。敬以礼。忠以法。恕以政。诚以教。农廛彻。工厂秩。兵方律。商廛平。士学贡。(乐礼法政教五者。上之所以道也。有是理则不能无是道。农工兵商士民之所以业也。有是人则不能无是业。斯道也所以尽斯理也。斯业也所以成斯身也。皆有自然之则。不可易也。)斯民之极也。(上之所以施吾民。民之所以自成。元自如此。不得不为吾民立此极。以共守之。)
乐同生。礼同长。法同成。政同平。教同中。农通力。工通度。兵通械。商通币。士通文。(同得此天地之理。同生于天地之间。此心同此身同。不得不同其所同也。)万世之范也。(天地之理元如此。不得不为万方为万世。立此范如此理。)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赞
影像自赞
尔生而礼晚何癯。尔志于道行何庸。天锡尔以此理。欲穷之而未能达。天命尔以此职。欲修之而不可终。今置尔无地。且付诸宇宙之中。
张舜华画像赞
硕兮仪兮。端尔冕高尔毂。时乎长跪之蠹鱼之屋。天付尔双眸子。经三百仪三千。背上百十斤主理担子。千古以周旋。
李文治画像赞
云南李南彬文治五十九岁真。友人韩溪李承熙启道六十九岁赞。
休然如有容。俨乎若有思。纹尔额孰知忧世之一念。冠尔首我爱尊华之大义。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告由文
宅神常享文
奠玆宅居。神庥是将。百嘉新登。报赛有常。
父子亲。兄弟序。君臣义。夫妇别。师友信。(此五者。皆父母生下此身之时。元有此道理带来。爰自父精母胎。父子是一体。如何不亲。才受生气。兄者是兄。弟者是弟。如何不序。才有此身。便作吾君之臣。此天生底义也。男者男女者女。夫妇已别矣。偕生此世。有此心。便有同此心者。即师友之信也。)头上正。脚下平。臂前直。背后方。腹中圆。(此一身五行之部位也。生下来如此。)父母之身也。(父母生此身。元自如此。我不得不为吾父母立此身。如父母所生。)
仁以爱。礼以敬。义以忠。智以恕。信以诚。(仁也自然爱。以之事亲则孝。礼也自然敬。以之事长则悌。义也自然忠。以之事君则尽其义。智也自然恕。以之处夫妇则自然平。信也自然诚。以之事师友则尽其信。此五性之德也。)动必直。视必明。听必聪。言必平。行必中。吾生之道也。(以与必是心也。仁义礼智信是性。爱敬忠恕诚是道。动视听言行是身。直明聪平中是道。吾心与身。元具此道理。不得不立此道。如吾生心与身。)
爱以乐。敬以礼。忠以法。恕以政。诚以教。农廛彻。工厂秩。兵方律。商廛平。士学贡。(乐礼法政教五者。上之所以道也。有是理则不能无是道。农工兵商士民之所以业也。有是人则不能无是业。斯道也所以尽斯理也。斯业也所以成斯身也。皆有自然之则。不可易也。)斯民之极也。(上之所以施吾民。民之所以自成。元自如此。不得不为吾民立此极。以共守之。)
乐同生。礼同长。法同成。政同平。教同中。农通力。工通度。兵通械。商通币。士通文。(同得此天地之理。同生于天地之间。此心同此身同。不得不同其所同也。)万世之范也。(天地之理元如此。不得不为万方为万世。立此范如此理。)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赞
影像自赞
尔生而礼晚何癯。尔志于道行何庸。天锡尔以此理。欲穷之而未能达。天命尔以此职。欲修之而不可终。今置尔无地。且付诸宇宙之中。
张舜华画像赞
硕兮仪兮。端尔冕高尔毂。时乎长跪之蠹鱼之屋。天付尔双眸子。经三百仪三千。背上百十斤主理担子。千古以周旋。
李文治画像赞
云南李南彬文治五十九岁真。友人韩溪李承熙启道六十九岁赞。
休然如有容。俨乎若有思。纹尔额孰知忧世之一念。冠尔首我爱尊华之大义。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告由文
宅神常享文
奠玆宅居。神庥是将。百嘉新登。报赛有常。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2L 页
先考文集始印。告家庙文。
伏以先考下世。已十年于玆。小子顽然视息。所以自力于述事者。万不能一。惟庶几掇缉遗文。公诸天下后世。以卒遗惠。而用志未笃。为力未张。迄于今日。小子又藐然流寓。大惧此事未遂。重为千古之恨。幸赖数三子尚克以先考之心为心。相与雠正讹误。次第编帙。将以今日丁卯。付诸活印。其能卒底于成者天。小子亦有不敢知者。在小子所自力者。亦不敢不自尽。事大诚微。秪增惕慄。即事之始。敢告厥由。伏惟降鉴。有以默佑。
原泉寓舍。祭告土地文。
有淑玆邱。允毓元精。聿来胥宇。尚藉光灵。百嘉既登。岁功是阜。敬蠲吉辰。庶答神休。
李守拙堂影堂常享文
大祖家学。烈士城盟。遗爱传像。助我思成。重阳揭瞻。敬荐明诚。
原泉撤还时。告家庙文。(丁酉)
伏以小孙。流寓玆土。今既四载。近幸域内无见警。谨奉庙主。陪还故里。后固靡度。今庶允合。伏惟列位尊灵。勿震勿惊。依返于旧堂。永垂阴佑。
家庙移建奉安告文
祠宇倾圮。先考是惧。风树何酷。荐经流寓。丁夏还栖。扫夹妥室。敢遑厥宁。是斲是堵。稍升旧址。增拓数楹。匪革匪侈。遗意是成。惟是昭穆。古圣有制。辑礼匀宜。从周义揭。小子罔知。不敢不恪。同堂分位。情文允惬。爰简吉辰。载举新仪。尚冀尊灵。永绥攸居。庇我来蒙。用光前休。敬将清酤。敢告厥由。
伏以先考下世。已十年于玆。小子顽然视息。所以自力于述事者。万不能一。惟庶几掇缉遗文。公诸天下后世。以卒遗惠。而用志未笃。为力未张。迄于今日。小子又藐然流寓。大惧此事未遂。重为千古之恨。幸赖数三子尚克以先考之心为心。相与雠正讹误。次第编帙。将以今日丁卯。付诸活印。其能卒底于成者天。小子亦有不敢知者。在小子所自力者。亦不敢不自尽。事大诚微。秪增惕慄。即事之始。敢告厥由。伏惟降鉴。有以默佑。
原泉寓舍。祭告土地文。
有淑玆邱。允毓元精。聿来胥宇。尚藉光灵。百嘉既登。岁功是阜。敬蠲吉辰。庶答神休。
李守拙堂影堂常享文
大祖家学。烈士城盟。遗爱传像。助我思成。重阳揭瞻。敬荐明诚。
原泉撤还时。告家庙文。(丁酉)
伏以小孙。流寓玆土。今既四载。近幸域内无见警。谨奉庙主。陪还故里。后固靡度。今庶允合。伏惟列位尊灵。勿震勿惊。依返于旧堂。永垂阴佑。
家庙移建奉安告文
祠宇倾圮。先考是惧。风树何酷。荐经流寓。丁夏还栖。扫夹妥室。敢遑厥宁。是斲是堵。稍升旧址。增拓数楹。匪革匪侈。遗意是成。惟是昭穆。古圣有制。辑礼匀宜。从周义揭。小子罔知。不敢不恪。同堂分位。情文允惬。爰简吉辰。载举新仪。尚冀尊灵。永绥攸居。庇我来蒙。用光前休。敬将清酤。敢告厥由。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3H 页
理学综要刊毕。告家庙文。(己亥)
一部综要。千圣传诀。修改未住。恸哭梁折。不肖何识。攀泽泣啜。惟二三子。毕精提挈。振纲整目。刊复补缺。十霜治铅。三易始缀。匪望阐述。庶就简洁。爽惟骘牖。免致漂裂。爰沐梓梨。辅仁之哲。四载告功。廿编有列。噫嘻世学。主理为蔑。气机横流。孰东其决。上帝有心。圣贤有烈。敬俟来百。大道有彻。
先考墓所立石床石柱告文
营兆之初。仪设未具。今才伐石。略卫墓道。谨蠲吉辰。兼修封茔。伏惟尊灵。勿震勿惊。(右始事告)
石仪略具。墓道有卫。显刻幽志。尚待嗣后。不肖衰劣。其能堪事。呜乎永世。庶安斯厝。(右事毕奠告)
遁斋府君致 侑时告由文(庚子)
国家以上岁己亥七月。追崇 故庄献世子为 庄宗皇帝。十月祔于 太庙。今五月十七日。以府君壬午抗义事。恭承当变竭忠。
一部综要。千圣传诀。修改未住。恸哭梁折。不肖何识。攀泽泣啜。惟二三子。毕精提挈。振纲整目。刊复补缺。十霜治铅。三易始缀。匪望阐述。庶就简洁。爽惟骘牖。免致漂裂。爰沐梓梨。辅仁之哲。四载告功。廿编有列。噫嘻世学。主理为蔑。气机横流。孰东其决。上帝有心。圣贤有烈。敬俟来百。大道有彻。
先考墓所立石床石柱告文
营兆之初。仪设未具。今才伐石。略卫墓道。谨蠲吉辰。兼修封茔。伏惟尊灵。勿震勿惊。(右始事告)
石仪略具。墓道有卫。显刻幽志。尚待嗣后。不肖衰劣。其能堪事。呜乎永世。庶安斯厝。(右事毕奠告)
遁斋府君致 侑时告由文(庚子)
国家以上岁己亥七月。追崇 故庄献世子为 庄宗皇帝。十月祔于 太庙。今五月十七日。以府君壬午抗义事。恭承当变竭忠。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3L 页
允合褒扬。其祠版遣礼官致侑。祀孙录用之命。伏念府君德禀纯刚。节秉孤忠。徽宁当日。一死储宫。百身靡赎。恸哭南还。北扉昼掩。主簿何官。大义䵝晦。百四十霜。 正考茹痛。衮褒垂光。天意好还。 宝册登崇。大霈洪沾。奖义树风。府君毅烈。舆议所存。载蒙 恩侑。录及祀孙。幽明共荣。感泪交流。伻觞有待。先告厥由。
始祖星山伯遗墟。立碑设坛祭告文。
维岁次壬寅二月二十八日癸未。几代孙某。敢昭告于显始祖考高丽三重大匡司空判密直司事壁上佐命功臣星山县伯府君。显始祖妣高丽净顺大长翁主星山县护国介景夫人开城王氏。伏以丽朝统三。元功裂土。眷玆星山。大启其宇。一区玉环。满贮朝阳。有车肃雍。鸣凤将将。根深泽远。钟鼎绳绳。 圣朝龙兴。我家靡恒。郡治南徙。载仓载墟。古井不改。小阁岿如。春风葵麦。伊昔门堂。孱孙兴怆。乃谋坛场。伐石铭诗。用表遗址。爽惟英灵。千岁在是。一熂传薪。有感必至。爰简吉辰。精白蠲饎。其右享之。阴骘无疆。视我冈陵。绍我飶香。
任 章陵参奉后。告家庙文。
承熙以癸卯十月初四日。蒙 恩授圜邱坛祠祭署参奉。叙判任官八等。以其月二十九日。迁授 章陵参奉。叙判任官八等。窃惟愚鲁多殃。荒坠先训。叨藉馀庆。获沾一命。揣分兢惕。未即赴仕。任牒尚滞。奠告此迟。奄及岁时。感慕深切。玆因朔奠。用伸虔告。
甲日告家庙文
伏以小孙。蒲柳脆质。厚蒙先庥。滚到周甲。念惟平生。无一事仰报劬劳之恩。孤露疾厄。只抱终天之痛。奄当此辰。痛慕自倍。尚冀先灵骘佑。残景可力。庶几无负我天地常经。圣贤心法。 宗社大义。
始祖星山伯遗墟。立碑设坛祭告文。
维岁次壬寅二月二十八日癸未。几代孙某。敢昭告于显始祖考高丽三重大匡司空判密直司事壁上佐命功臣星山县伯府君。显始祖妣高丽净顺大长翁主星山县护国介景夫人开城王氏。伏以丽朝统三。元功裂土。眷玆星山。大启其宇。一区玉环。满贮朝阳。有车肃雍。鸣凤将将。根深泽远。钟鼎绳绳。 圣朝龙兴。我家靡恒。郡治南徙。载仓载墟。古井不改。小阁岿如。春风葵麦。伊昔门堂。孱孙兴怆。乃谋坛场。伐石铭诗。用表遗址。爽惟英灵。千岁在是。一熂传薪。有感必至。爰简吉辰。精白蠲饎。其右享之。阴骘无疆。视我冈陵。绍我飶香。
任 章陵参奉后。告家庙文。
承熙以癸卯十月初四日。蒙 恩授圜邱坛祠祭署参奉。叙判任官八等。以其月二十九日。迁授 章陵参奉。叙判任官八等。窃惟愚鲁多殃。荒坠先训。叨藉馀庆。获沾一命。揣分兢惕。未即赴仕。任牒尚滞。奠告此迟。奄及岁时。感慕深切。玆因朔奠。用伸虔告。
甲日告家庙文
伏以小孙。蒲柳脆质。厚蒙先庥。滚到周甲。念惟平生。无一事仰报劬劳之恩。孤露疾厄。只抱终天之痛。奄当此辰。痛慕自倍。尚冀先灵骘佑。残景可力。庶几无负我天地常经。圣贤心法。 宗社大义。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4H 页
以奉承灵荫。内有锡类之庆。外无横祸之至。以不辱我祖先懿德。敢陈小馔。用伸虔告。
四礼辑要刊毕。告家庙文。
四礼一书。久在衍巾。外不能公。内莫克遵。赖二三子。卫道之勤。十磨丹铅。冀扫微尘。眷玆书室。同研有资。云陶未斋。抚扁增悲。丙狴儿还。佥谋绣枣。不肖何敏。三岁始造。恭惟是编。斟情酌仪。意原姬作。时沿朱宜。百家会精。十有六编。门分目缀。如镜是悬。责成始伦。保魂萃神。大义数十。光前启昆。念昔家常。或袭于俗。惟汰是惧。未遑顿革。庶几嗣玆。有典可则。慄慄依循。尚无有忒。
倻溪先生宋忠肃公 旌阁重修告由文
先生于世。一部纲常。岂直天赋。闻道有方。就傅邹篇。义仁睹当。吟酬紫玉。约共清凉。昭代蜚英。直声孔彰。苞萑息警。商圄戢强。 康陵仪鸾。柄壬雠良。先王三相。莫须以戕。公誓碎骨。片言清霜。光准舌呿。元衡胆惶。三启益烈。大义攸章。青蛇七谏。竹汗焜煌。噫彼壁书。谓天可诳。炎荒五载。良玉弥光。 列圣曰嘉。节次榆扬。俨俨天官。壹惠斯皇。其源有发。维孝之行。娄甘尝粪。连善居丧。有赫丹闾。有倬帽冈。载勒贞珉。历世流芳。星霜屡嬗。风上雨傍。爵谥靡著。亦云未遑。遂新厥桷。改镌就详。川岳动色。草木增香。永树厥声。千亿无疆。曷不敬事。陟降在堂。襟绅济济。肃穆以将。
告孔子墓文
呜呼。天之降我夫子。既命之以健顺中正之德。刚柔中和之气。上承羲黄尧舜禹汤文武仁义纲常之传。盖将为天地立心。为人物立极。为万世立范。既有以尽天地万物之性。贯天下万务之用矣。何乃环辙路穷。桴海起叹。素王无土。战涂流血。惟是删诗述书。正
四礼辑要刊毕。告家庙文。
四礼一书。久在衍巾。外不能公。内莫克遵。赖二三子。卫道之勤。十磨丹铅。冀扫微尘。眷玆书室。同研有资。云陶未斋。抚扁增悲。丙狴儿还。佥谋绣枣。不肖何敏。三岁始造。恭惟是编。斟情酌仪。意原姬作。时沿朱宜。百家会精。十有六编。门分目缀。如镜是悬。责成始伦。保魂萃神。大义数十。光前启昆。念昔家常。或袭于俗。惟汰是惧。未遑顿革。庶几嗣玆。有典可则。慄慄依循。尚无有忒。
倻溪先生宋忠肃公 旌阁重修告由文
先生于世。一部纲常。岂直天赋。闻道有方。就傅邹篇。义仁睹当。吟酬紫玉。约共清凉。昭代蜚英。直声孔彰。苞萑息警。商圄戢强。 康陵仪鸾。柄壬雠良。先王三相。莫须以戕。公誓碎骨。片言清霜。光准舌呿。元衡胆惶。三启益烈。大义攸章。青蛇七谏。竹汗焜煌。噫彼壁书。谓天可诳。炎荒五载。良玉弥光。 列圣曰嘉。节次榆扬。俨俨天官。壹惠斯皇。其源有发。维孝之行。娄甘尝粪。连善居丧。有赫丹闾。有倬帽冈。载勒贞珉。历世流芳。星霜屡嬗。风上雨傍。爵谥靡著。亦云未遑。遂新厥桷。改镌就详。川岳动色。草木增香。永树厥声。千亿无疆。曷不敬事。陟降在堂。襟绅济济。肃穆以将。
告孔子墓文
呜呼。天之降我夫子。既命之以健顺中正之德。刚柔中和之气。上承羲黄尧舜禹汤文武仁义纲常之传。盖将为天地立心。为人物立极。为万世立范。既有以尽天地万物之性。贯天下万务之用矣。何乃环辙路穷。桴海起叹。素王无土。战涂流血。惟是删诗述书。正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4L 页
礼正乐。笔削春秋。翼赞易象。以待万世者。可以建天地质鬼神而无疑焉。又何墨杨老庄管商申韩蚀于内。仙佛耶回攻于外。乃至今日。废其经收其祀田易其教。为人子不父其父。为人臣不君其君。为人妇不夫其夫。奄奄夷狄而且禽兽也。抑天地之心。或有时而息耶。呜乎。泰山颓矣。昌平封焉。夫子之形閟矣。惟夫子之心。未尝不在焉。及颜曾思孟氏没。而此心之全体大用。斲然棼棼泯泯数千馀年。有宋周程张朱子作。讲明性理之源。两蔡黄真氏绍而述焉。此心之本源。庶复见焉。旋复歧分幅裂。真形日翳。至皇明薛氏之没而槩未闻焉。抑夫子之心。或有时而晦耶。呜乎。小子之邦。僻焉一韩也。尚能读夫子之书。自王丽之末。逮及李韩。作者盖多。乃有退溪李子。辑心统性情十图。道闽洛以溯洙泗。其传甚广。就或派分流别。实惟万折而同海。是乃夫子天覆之心。非可域地而间焉者。呜乎。小子未敢知。此道者即此理之自然也。天地以自然而主宰之。生万物焉。圣人以自然而主宰之。成万用焉。是即其心也。此非夫子所谓一以贯之者耶。惟此理无形。其形焉者气也。是天地焉万物焉。此非夫子所谓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者耶。理无形故无处不自然。气有形故局而不能通。往往横决而障塞焉。圣人之学。主理以正其气而已。夫人滞于形而终于无形。或循气而颠其理。从古自异于吾夫子之教者。皆其主乎气者也。我先君子晚生李子之邦。讲服吾夫子之道。深有契于群圣贤主理之诀。忧世学之或主气。作理学综要。发明宗旨。忧气数之变而华夷之无辨也。作春秋集传。为其非礼无以复立也。作四礼辑要。小子奉之。思有以公于天下。以成先人之心。忽然国破人散而无所归。思得从夫子之邦。共讲夫子之教。顾今诸公或汲汲于赞颂道德。褒崇仪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5H 页
典。又或傅会外教。以幸吾存。窃恐非夫子之心也。猥作一文。论五德五伦六艺四科之教。付诸教志。庶明夫子之心于一世也。既又奉先君子三著。奉献于夫子之遗宫。以俟百世。此小子今日之心也。萤爝之明。固无辅于太阳。而或者岱海有心。庶垂怜于涓埃之忠耶。呜乎。尼山苍苍。泗水汤汤。万古何日。复此胚胎。大陆茫茫。群生职职。万古何世。复此大道。惟天地之心不息。夫子之心亦不息。夫子之形虽閟于斯。而夫子之灵阅万劫而莫之閟矣。惟灵惟心。庶默感天地之心。斡旋其气机之变。使天下万世。同生于大教之中耶。心香一瓣。天地万古敢告。
告周公庙文
呜乎。天生斯民。职有常道。有或不中。不教则兽。生斯有形。各有其欲。以与道敌。不治斯乱。惟君作师。治与教一。粤自庖羲。君国始制。夫妇之教而父子定。历羲轩至尧舜。五教完敷。百职允釐。极万古君臣之正。致二百载大同之治。降而天下为家。治由此立。夏忠殷敬。相沿为制。文武作兴。公相其嗣。圣圣承承。极万古父子之盛。而制作遂大定。井于田无徂饥之农。塾于家无不教之蒙。乘其赋为仁义之师。礼其乡为敬让之俗。厂肆区而工无伪恶之器。廛法立而商无滞弃之货。山林川泽迾而时焉。生足养死足需。三公论于内。九室议于外而上无私专。老有养穷有归癈有资而下无失所。道路以让。有遗不拾。乃至四十年刑措之化。呜乎。前乎公而天下莫公之盛。后乎公而万古无公比。小子之生。距公三千年矣。尚幸读公之书。读内则歌二南而见公之家。读仪礼歌雅颂而见公之世。周礼周书而见公之于国。易象而见公之于天地万物。是以教为治者也。自公之没。君人者以政为治。师之教遂分。以孔子之圣
告周公庙文
呜乎。天生斯民。职有常道。有或不中。不教则兽。生斯有形。各有其欲。以与道敌。不治斯乱。惟君作师。治与教一。粤自庖羲。君国始制。夫妇之教而父子定。历羲轩至尧舜。五教完敷。百职允釐。极万古君臣之正。致二百载大同之治。降而天下为家。治由此立。夏忠殷敬。相沿为制。文武作兴。公相其嗣。圣圣承承。极万古父子之盛。而制作遂大定。井于田无徂饥之农。塾于家无不教之蒙。乘其赋为仁义之师。礼其乡为敬让之俗。厂肆区而工无伪恶之器。廛法立而商无滞弃之货。山林川泽迾而时焉。生足养死足需。三公论于内。九室议于外而上无私专。老有养穷有归癈有资而下无失所。道路以让。有遗不拾。乃至四十年刑措之化。呜乎。前乎公而天下莫公之盛。后乎公而万古无公比。小子之生。距公三千年矣。尚幸读公之书。读内则歌二南而见公之家。读仪礼歌雅颂而见公之世。周礼周书而见公之于国。易象而见公之于天地万物。是以教为治者也。自公之没。君人者以政为治。师之教遂分。以孔子之圣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5L 页
教而不能治。天下遂大乱。宜其梦必我公也。今天下偏尚法治。以为教与治不相涉。文明之域。子弃父臣无君妇去夫。富强之国。僵莩填沟。墨绁横街。日淬刀摩鎗。谋灭人之国。乃以我公之国。不问公何人。迎彼而师。率其妇子。婢焉奴焉。呜乎。公之灵尚炳然千古矣。宁不噫嘘于冥冥耶。小子一生寤寐于公。如有兴者。必举而措。于嗟乎世。今安归哉。敬拜遗庙。有泪涟洏。爽惟明灵。顾我生民。默诱其衷。脱如寐寤。执柯伐柯。不远以迩。以生其死。以明其惛。中华万年。爰暨同陆。永受公恩敢告。
告子思子墓文
肇自羲骊现画。虞丌阁典。六经百家。载道贮器。岁增日积。殆非擢发可数。求其启键历程。探源诣极。贯圣学之始终。立群笈之纲纪。惟大学中庸二书也。夫子以一手发之。原夫圣贤敷教。首开天经。汤亳微宋。一气传薪。大圣是诞。立万世之道家。天之降夫子于是家。盖将人道而南车。天理而洪河。为万世前导也。岂其偶然哉。抑有不敢知者。由前而百圣共此理焉。何迟之必于夫子而发之。既发之。又得孟氏而传之。如重关初开。众轮齐趋。积石始涤。百川共凑。何复寥寥数千馀年。莫有窥其牖溯其流者也。至宋程朱氏始表章之。如探赤日出中渊。加之以章分句训。庶来者之方轨而张帆也。仍何篇简异序。仁智殊观。裂幅而聚讼者。六百年也。呜乎。吾道之难明。果如是哉。小子生九岁受二书。迄六十年于今矣。盖食与啖寐与梦。未尝一日去于怀。迹其所略得于天理人事之必然而不可易者。粗能自立于平生。以之瞬息言为者。皆夫子之赐也。至于诸家同异之辨。亦或略有成见以自信者。然圣人不复起。穷命无所告。独抱耿耿。千古悠悠。忽复大潮翻天。常纲堕地。更不知
告子思子墓文
肇自羲骊现画。虞丌阁典。六经百家。载道贮器。岁增日积。殆非擢发可数。求其启键历程。探源诣极。贯圣学之始终。立群笈之纲纪。惟大学中庸二书也。夫子以一手发之。原夫圣贤敷教。首开天经。汤亳微宋。一气传薪。大圣是诞。立万世之道家。天之降夫子于是家。盖将人道而南车。天理而洪河。为万世前导也。岂其偶然哉。抑有不敢知者。由前而百圣共此理焉。何迟之必于夫子而发之。既发之。又得孟氏而传之。如重关初开。众轮齐趋。积石始涤。百川共凑。何复寥寥数千馀年。莫有窥其牖溯其流者也。至宋程朱氏始表章之。如探赤日出中渊。加之以章分句训。庶来者之方轨而张帆也。仍何篇简异序。仁智殊观。裂幅而聚讼者。六百年也。呜乎。吾道之难明。果如是哉。小子生九岁受二书。迄六十年于今矣。盖食与啖寐与梦。未尝一日去于怀。迹其所略得于天理人事之必然而不可易者。粗能自立于平生。以之瞬息言为者。皆夫子之赐也。至于诸家同异之辨。亦或略有成见以自信者。然圣人不复起。穷命无所告。独抱耿耿。千古悠悠。忽复大潮翻天。常纲堕地。更不知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6H 页
何事为学。何道为中。白日虽明。向阴则昏。景行虽坦。不行则芜。夫子将于是何哉。敬拜遗阡。云风漠漠。伏惟明灵。默诱愚衷。潜导迷程。庶毕力残光。徼惠后人。以弘我夫子之心。千岁万方。共此大中敢告。
告颜子庙文
呜乎。有天地。宜有我孔夫子。有孔夫子。宜有我夫子。夫天地无言。人无以知其心。又无以人而可天地也。斯有孔子焉。知天地之心元如是。仁人亦可以天地也。孔子既天地也。人无以尽发其心。又无以学而至也。斯有夫子焉。如何复而仁。如何违而非仁。四大损益之达权。春秋褒诛之微辞发焉。纵不可学而至孔子。苟至则可夫子也。夫子之不日化则孔子也。于是乎人可天也。凡可孔也。奈何二千五百年而更无吾孔子。不复吾夫子也。呜乎。小子生晚僻陬。尚知学夫子之为学孔子也。珷质莫玉。川流难海。知愈钻而愈难精。行愈力而愈难前。吝成频复。悔积屡过。每念四非之勿。不远之复。汗渍寒慄。无以措躬。忽复无国无家。寄命道路。血气已洫。欲恶都丧。己无所著。克不费力。理无可障。稍反其真。若庶几免乎大违矣。然静而内省。大略潦尽潭清。雾捲山苍时境致。然非能万一于红炉消雪。重渊发雷之真界也。道之云远。馀景晻晻。其能有至耶。呜乎。孔林森森。颜巷依依。山河无改。人神无异。不违之愚。想如平生。小子馀生且无几矣。形蜕神超。灵归于一。愿托文林。共侍仞墙。袭以春生。沐我泰和。天覆地容。同归于仁。
祖考成均进士府君竖碣告文
呜乎皇祖。赤性恻怛。惟孝惟友。因心是发。爱物忘躬。矜鲜若疾。冬禅衣客。险徒骑或。春风融冻。泽薮藏浊。至辨紫朱。冰炭兰蠍。经笥
告颜子庙文
呜乎。有天地。宜有我孔夫子。有孔夫子。宜有我夫子。夫天地无言。人无以知其心。又无以人而可天地也。斯有孔子焉。知天地之心元如是。仁人亦可以天地也。孔子既天地也。人无以尽发其心。又无以学而至也。斯有夫子焉。如何复而仁。如何违而非仁。四大损益之达权。春秋褒诛之微辞发焉。纵不可学而至孔子。苟至则可夫子也。夫子之不日化则孔子也。于是乎人可天也。凡可孔也。奈何二千五百年而更无吾孔子。不复吾夫子也。呜乎。小子生晚僻陬。尚知学夫子之为学孔子也。珷质莫玉。川流难海。知愈钻而愈难精。行愈力而愈难前。吝成频复。悔积屡过。每念四非之勿。不远之复。汗渍寒慄。无以措躬。忽复无国无家。寄命道路。血气已洫。欲恶都丧。己无所著。克不费力。理无可障。稍反其真。若庶几免乎大违矣。然静而内省。大略潦尽潭清。雾捲山苍时境致。然非能万一于红炉消雪。重渊发雷之真界也。道之云远。馀景晻晻。其能有至耶。呜乎。孔林森森。颜巷依依。山河无改。人神无异。不违之愚。想如平生。小子馀生且无几矣。形蜕神超。灵归于一。愿托文林。共侍仞墙。袭以春生。沐我泰和。天覆地容。同归于仁。
祖考成均进士府君竖碣告文
呜乎皇祖。赤性恻怛。惟孝惟友。因心是发。爱物忘躬。矜鲜若疾。冬禅衣客。险徒骑或。春风融冻。泽薮藏浊。至辨紫朱。冰炭兰蠍。经笥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6L 页
贮腹。倚马连牍。玄黄黼黻。淡若布绤。泥掷关节。超然场屋。璧沼晚莲。亲笑为足。七剡若浼。腐鼠名禄。弟绾腴府。游橐冰涤。惟有雪爪。云溟岚岳。机息天流。原泉动脉。主理一绪。雷开阴陆。痴同入抱。节乳咡辟。十祀(저본에는 '舍'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祀'로 수정하였다.)鸡伏。述蛾觕谷。于嗟馘黄。何修无辱。鲽海桑碧。梗苴殊域。伯喈有铭。先子泣箧。宁齾不溢。应体素挹。遥伻迷息。镌卫竁额。而莫虾蟆。维玆永式。天有黄坐。人不黔戚。木假连峰。神与家学。万里东拜。有泪沾臆。斯世斯道。伏冀冥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