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书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2H.gif)
省礼言。今天不佑善。令閤夫人遽折于殊乡苦业之中。而又无以后之。冤矣哉。仁兄虽顺于理。能不内伤。无宁不长言耳。节次读所惠古诗若幽居诸作。益知高风远韵。迥在物表。不禁壤虫之羡。然又复想像得吾鸣远仪表猷为。已作别一格。猝然遇诸路则将不知为鸣远矣。此怀何可按哉。夫君子量时好遁。谁曰不宜。但不必由是而鸟兽群耳。如朋友切磨。亦人之大伦也。程朱二夫子当党祸之日。犹讲辨不辍曰祸患之至天也。孔明当乱世。躬耕南阳。犹与州平元直辈责善规过。以至成器。今吾兄既于旧日所交游者。率皆置凫雁之域矣。承之素望于兄者。亶为策我之愚。牖我之迷。同底有成矣。今不能数承教诲矣。然尚有一愿。兄于见在之地。从见在之贤俊。直谅讲磨切偲。一以助吾兄之所不逮。一以广斯道之所未及耳。去李养和书果坼看。得见盛论。其力量精神。包罗凑泊。非如承辈臆料而已。如使巧匠如兄意为之。必有所发明矣。但愚意则欲观其自然。非惟作天像。亦当作地毬。入其中作四游象然后。可以得其全。不审以为如何。养和制中节气赢缩一款。全用今历法。未知验之天度。果如是否。兄书疑之。然亦似未考今历度数耳。愚与养和书。亦大槩言与玑衡旧制异者及新制似涉胶固之意而已。未足尘览。故姑缩之。来诗玩弄在手。聊替故人面。鄙作不敢隐。然只道意而亦未能耳。因便斤示是仰。通书谚解仰认精力所注。足以发明真意。家君略有所标。承亦或尾附。览之可别。如未契。一示之如何。世事未知税驾。而吾与兄亦未知其究竟。引风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2L.gif)
答郭鸣远(庚寅)
舜在便书。尚未承覆。方讶郁。贤侄袖书至。始知前付滞于中。近者尚尔。况远者乎。俄折黄花一丛。漫然吟讽一饷。得高栖气色。老兄赋气甚清寒。嚼枯藷与剧病战。岂可耐敌耶。况复外至霜雪。凋剥英华。这几(저본에는 '气'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几'로 수정하였다.)朵晚香。宁不萎败。古人处坎而亨。亦且有自着手脚地。安顿此身与心。何遽尽作此苦节。为之耿然不能寐。所可恃者精力之灌注纸面者如昨日然。此可独恃者耶。愿兄少回思量。思所以宅心立命也。萧寺将息。果合调养。少辈相随。何足为病。鸟兽不可同群。人当与人相随。但随处尽分而已。灭迹是曲士偏见。恐不足效也。承熙替事幸安。随分佔𠌫。儿亦读字。少辈或有善意者。然廓然无凭。其所以措诸人己。皆擿埴冥行耳。安有如所示者。吾南近日学者。务口耳而忽持守。此诚可忧。如欲救此。惟老兄在耳。承近颇点检。觉自己病症已入膏肓。非不欲策起颓懒。少补黥刖。而转觉罅漏百出。东扶西倒。岁不我与。自切穷庐之叹。未暇为外人谋也。奈何奈何。贤侄枉顾为感。而匆遽告别可恨。其顶有下针处则大医王(저본에는 '正'으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王'으로 수정하였다.)应先之。承但卜诸眉睫而已。云有来月回便。姑付此。惟冀宽着心。稍讨优閒界头作家计。
与郭鸣远(甲午)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宁不嗣音。使我心痗。春日迟迟。苟无饥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戚戚兄弟。远于将之。瞻望不及。伤如之何。十月之交。载弄之瓦。天难谌斯。何嗟及矣。韩姞相攸。爰得我所。邦人诸友。会言近止。兄弟无远。婚姻孔云。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偶然写著诗语。信手下数语。亦足以见情素矣。倘赐鉴裁。承熙廓然无凭。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3H.gif)
与郭鸣远(乙未)
苞山一别。追思如九华帐里事。世事到此。吾辈落落星散。此怀更若何。鹤山可是桃源。壅藷读书。道腴日适。与后生习礼谈经。葆淳古物色否。似闻老蚌满吸明月。天欲为仁者下种否。承熙幸与后山翁四朔无事校过先稿一遍。今次第重誊。可二十五六册。综要大略稍删重复之未究祛者。而惟首篇终觉开头未大正。今定以理说原委一编。移附于理在求是之下。以为通论之终。圣学渊源一编。直与圣贤主理。合而一之。朱李行状则用主理编二节。以为渊源之终。程子以上。用渊源本编。而主理编所载则删去之。以存简洁之体。此是大变动处。曾与仁兄商量去就而郑重未果者。今者此间议论大略如此。故敢有此举。能免偾误之诛否。若得从速缮写一部。欲专人送贵中。以为磨勘。兼作名山之藏。而此亦恐有不及之患。不肖无状。终恐使先人苦心。委弃草莽。恸泣奈何。时事已到极。去廿四以前。犹有国太公一死字得抵过日人条定。此后更无的闻。未知天欲使吾人不能保头上白茎耶。全归之责。其不在吾辈乎。哽咽不能言也。相见不可期。如有可以相谋者。俾得甚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3L.gif)
答郭鸣远
敬存回奉手复。遂知尊驾不动。此岂素料也。为之太息。槐安梦罢。官谷林成。高隐生涯。因足自适。而薄田失秋。回禄无證。未知能复作辟谷仙耶。承侨枕梦秋。怀绪寥落。妻病痰注。儿苦疳泄。亦已病矣。印役艰辛做到六七分。被中秋有事。尚此阁手。寒威渐迫。未知所以为计。其间再勘前刊。差误又多。力诎于外。心瞢于内。何以能办此一着也。径编节要。果有世人之病。今玆之役。亦恐不免此案。盖缘黎翁性气高简。必要尽祛閒漫去处。如札翰等文字。刊落枝辞。殊恐蝉声益清。已不待节去。承亦性近刻核。每要不留考颣(저본에는 '类'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颣'로 수정하였다.)。安知明月云锦。不冤被刬裂耶。匠石袖手。只托拙工之不斲其指。夫拙者亦岂欲自斲哉。心手不应。自应至此耳。综要立目。大意既同。其馀示意亦可照而为据。要之此书刊本。将出于明春。原集则冬初可讫印。而分篇妆黄。又非时日可竟。执事果能以阳月间南下。仍为数朔之计。则前误或可追改。后疑实是质正。庶可免遗恨于来许耶。向时虞旌既得抵过。后此者能无继耶。兄固自取。苦亦不冤。而其为此事之障。若故相戏者。深可叹也。纸末谬询。冷暖皆由自己。岂可相谋。闻贵近公议以恪遵朝 命为大方。果尔耶。顷有一士友问世无管仲。夫子果左衽乎。谩答以孔子以不左为幸。未见有欲左之意。未知不错否。贤侄又哭其慈。事又绝悲。政可恨也。
别纸
前春路头动静机说。卒卒未了。近因校雠家稿。重审顷日往复。始料盛说依旧是生阳即是乘阳。生阴即是乘阴意思。夫理气本无离合。非有旋旋生出。缓缓去乘之际。如此为说。非不敏妙。而但周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4H.gif)
答郭鸣远(丙申)
明德之直当心体。承尝致疑。而尔时仁兄姑以为无伤。今仁兄之疑又在此。则莫无可议者耶。然此之当心体。自是朱子之意。章句言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盖已直拈心体。而其下言本体之明者。心之体也。言因其所发而遂明之者。心之用也。其见于语类者曰明德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曰虚灵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4L.gif)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5H.gif)
答郭鸣远(己亥)
纵此忧病中。尚不能不翘首西云。今竟虚矣。奉转递已后时矣。今复谩写谢字。何日能达崇览耶。北峡料理。固属荐福之雷。而西山之饿。又非墨胎苦节。天之困横吾执事。将降何任于何日也。既不作汉阴丈人。又不赴兴(저본에는 '与'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兴'으로 수정하였다.)国故事。无乃等閒莫要下山之意耶。殊可怅叹。士仪代服辨疑。亦一大论也。然以今考究。亦不无罅漏。且其周除心丧之说。亦恐未免半间而不界也。夫此代服一事。既无经据。纵阙此似亦未为害理。然自通典通解。已有此论。至吾东则退陶,眉叟,尤庵,南溪,大山诸说。相循一串。奄成一部礼说。反覆思惟。亦未见其大段违理者也何者。承重之服。纵缘受祖之重。毕竟是父所当服。其子代之也。今此代服之制。不过引此而伸之。以从其厚者也。为后人者依此行去。亦何碍也。愚鲁未能的證其不可者。未知盛辨果如何也。所谕综要所不同者心一节。无乃再数廊柱耶。夫孟子明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乃指此理也。朱子所以发明其义者。亦只指此理异处。独此一段。乃曰所同者理也。已不着题。况心之有不同。即此理之不同也。今将心对理曰此同而彼异者。岂成语势乎。既曰人物之所同者理也。则乃直指人物所已得之理也。亦岂可曰指一原乎。集注所谓同得天地之理。言得此理则同也。犹言人亦得物亦得也。此言所同者理。即指此理之同。犹言人十分则物亦十分也。何可混也。所得之理。即既得之理。如今得百金于人则既得之后。亦百金也。何可曰所得者百金而既得则十金也。既曰心与性不可作对。则独可将心与理作对乎。要之此理有同有异。故得之为性。亦有同有异。此理此性。即此心之体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5L.gif)
答郭鸣远(庚子)
昨自灵川寄至前后三度书。知新年文候万福。宝允充茁。抚顶期望之意。发于行间。此天所以饷吾兄者。聪明虽男子美德。然加一太字亦非恰好。恐吾兄浪作閒愁也。寂寞之滨。更有求音之人。化导有方。尤可为吾党幸。小学固今日最切受用。然如承已自己身检制不过。时或出此话头。终是感得他不去。如老兄自治之器。能有所入人者耶。人物之所同者理一条。屡蒙勤教。终未领会。今此所引语类理同则可性同则不可一条。政是紧證。若可以解其惑。然熟思之。又若少异。夫将性对理则理属公共。性属各具。固自分晓。若此条则将理对心。所谓所同者理。政属性字界头。其与理同性不同者。不啻南北矣。岂非可疑乎。况今本只说得性不同之可疑。而旋解作似说本原之理。或者之因此误作心气之證。则自属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6H.gif)
与郭鸣远(辛丑)
此会又孤望矣。犹以见一书为幸。然又想杖屦已南下矣。锦海清赏。果能入手否。承以事求兄。兄以无事求承。所谓道不同不相谋者。一任怅然而已。承熙幸举大礼。幽明感泣。只是体益苶神益瞢。深恐许多志事。皆不从心。而些儿灵觉。已不可仗耳。理同心不同。果执滞不解。第一是孟子所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政谓此理有异。不可唤做理同。仅有一路强通者。似是说本原之理。如今综要所定语意而已。更何许多层节之有哉。古人将心对理处。多说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6L.gif)
答郭鸣远别纸
顷论禀赋之初。更思盛疑固似枉费分疏。而鄙说亦似有未察者。夫所谓禀赋之初。既与习字做对。则人之只有所赋而未有所习者。非孩提之时耶。只当言孩提之初。其气质之性。亦无甚远而已。不知何故致生许多疑难也。此则盛见与胶说恐失之过。若良知之有分数者。既从发见处指其等分之不同。则是乃知愚昏明之分。不害为气质之性。不可以汎说良知者之单指本性者例之也。饥啼喜笑。亦只是人心。以孟子口之于味等五者例之。亦可属诸气质之性。鄙说盖有未察也。然若的指气质性之当体则乃在刚柔善恶之不齐。此鄙书所以只从此立说者也。夫有不齐然后。有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7H.gif)
顷书妄有所规。谓老兄有似乎怯于世机。故为迁就者。盖在唯诺从违之末。兄书所云风疾而评草。水落而品石者。却从吾兄全体上分疏则亦未免推上一格矣。不觉惶汗。俯规谦虚恭让四字。固承熙之对症良剂。虽承固亦尝自诊而欲药之者。亦不敢断然以为天下义理。专在于一人一时之见也。然其或积久磨砺。窥见一斑。既證诸往圣而质诸父师者。亦不肯为利害通塞所挠夺。又被元来气质之病绑掣牵拄。奈何不下。不审此等处果有何般妙诠可以痛下。因复念仁兄所以为蚳蛙则善矣。亦未免世人所指。虽于近日往往有这个圆法。不足为解。此又何祟。亦不可不详细讲究也。幸为见教。
顷崔兄肃仲历顾。与论中庸中节之情。力主气发七情亦达道之说曰若谓气发情。不可曰中节则圣人亦有不中节时耶。答云气发之情。虽不可曰中节。亦不可遽指作不中。况圣人胸中。浑然是天理。其因形气而发者。亦已从道心宰制中出来。发便中节。其情虽属气发而其能中节者。乃道心也。所谓人心浑化。为道心者也。圣人岂有不中节之时乎。肃仲终不肯可。至以父母之寿而喜死而哀等情。亦谓之气发。甚是郎当。未知如何。
答郭鸣远别纸(壬寅)
所谕以禀赋之初。转作孩提之初。而谓有旋乾斡坤手段者。意承始实不然而临时转语。以盖前谬耶。窃恐颇近臆逆。今又以有生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7L.gif)
所谕中节之情一段。用意精微。委曲详悉。不任钦叹。但其论心与情地头界分处。又似枉生层节。夫以知觉言心。自是宋时语法。盖以凡情之发。皆以知觉做头也。朱子之以为知觉者。训道心之心者。固亦此意也。然其言为知觉。已该凡情在里。非只截取知觉一头当此心。而都断喜怒哀乐等许多情属之第二层。以为是情而非心也。故其言曰圣人不能无人心。如饥食渴饮之类。小人不能无道心。如恻隐之心。曰饥寒痛痒。此人心也。恻隐羞恶是非辞逊。此道心也。退溪亦曰人心七情是也。道心四端是也。又以道心为贯始终而通有无者。今将道心与喜怒哀乐之情。分作二层。别其地头。以人心道心。只属才知觉地头。而中节之情。乃属乎应物得当以后。则恐不合于圣贤命名本意也。窃谓此等处不必费力安排。只当就白本上看出本意。盖子思论大本之中。何尝分人心道心。只这发而中节处。这人心一边自然落空。如尊谕所云惟此道心一边之直从仁义礼智之理而发乎君臣父子长幼夫妇之间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8H.gif)
与郭鸣远(癸卯)
敬问行李何日抵华城。封章以何时彻。 恩命进退何居。又或遂入闉否。此际气宇何似。从行诸君又何似。一番举动。关系时运污隆。儒门兴废。思之欲痒心。若不获已为登对之计。想齐沐精白。尽吾一生精力。其间料理次第。不至临时错谬否。且山野言貌。易致龃龉。尤宜用每事问之例。进奏之语。必须以诚意将之。比诸享神。莫问歆格与否。惟尽在我之心。又须委曲有渐次。不容一毫沽直。到得不可而止处。始可决然自定矣。自御者上途以来。物议杂然不可一。在京中亦应如此。大要只可斟酌其当时之宜。以合于义。无愧吾心而已。不可一毫思量利害便否。亦不可一任人言语而左右之也。要之进退迟疾。未可预卜。惟有此心日与之上下也。
答郭鸣远
节次书不免杂陈。想在鉴裁。日来转闻 国家开经筵。资吾兄启沃。眷寄日隆。将与议天下事。五条次对。亦承 温谕。有听受之兆云。不知 圣意果何如。而至此吾兄进退之几。又何适焉。且闻养病江上。有何祟致此。窃想忧国忧身。积中为病。势有然者。亦何以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8L.gif)
别纸
欲担天下事。须先得人主心。伊吕尚矣。不如桓公之于管仲。昭烈之于孔明则未可遽也。如王介甫学术不正。终误天下事。然其所以坚人主之心。做得许多事者。以其志气坚定。不可縻以宠禄。夫人主惯得乞宦买职底人。如何不轻视其所任者。特以媚上固宠。姑牛马使之耳。苟以道自任。须是不轻试然后乃可试耳。人常以直言极谏为美。然大担底人。亦不专贵此。顷陈驱逐巫卜事。亦似露得早。然驱逐二字。却使得平停。不至大害事。其大计则当急于进贤。贤进则不肖退耳。曝之者众则寒之者渐无力。此孟子所以劝宋人者。苟 上意有立则须先说此意。断断以为天下事非臣独智可及。如欲有为。必须大进一世人物。先从 上意自择。可者赞之。未可者难之。此外 上所未知者则不获已而有荐拔之举。则己所未详者。必以一世之所望而不必自质之也。己所详知者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9H.gif)
答郭鸣远
伯公中祥已过。期制告终。孔怀至恸。安得不尔耶。卢君过而不存。方以耳之于人者为可讶。敬存奉二函至。审尊体保重可喜。而意外之至。果不爽矣。吾辈之久为执事虑者。不止于此。无乃尚可为地耶。世间祸福利害。都付天君所命。不足以动吾一发。惟精择义理之所安而应之。始可劄住得定。执事此一着。乃平生断案。亦吾党后生之所依恃而为地。亦百世之所指定以为准程。既不可以外至易吾之守。亦不可以一节一名为究竟法。大概则执事已良遂矣。然示中呈单封章两项。皆似合商。盖自按使有指挥。当有辞状。然此乃从前仕宦者例法。执事乃山间一樵夫。何有于官格。恐只当以一状依讼民去呈。若封章则非有特召之命则未有以白衣外除而敢自达者。且敬存传意云欲以县道封上。此非亚卿以上则不能者。贵边自有知此例格者。正可博询而处之。设使 朝廷有命。不得已为此。只当自道其情状。以见吾意而已。恐不可轻出些口气。挨及他事。千万细谅。舫山,晚求素有名称。宜其有是虑。如承直一田间鄙夫。世间有耳有目者。谁不知其庸丑无状哉。设使有好事者十砻燕石。苟充荆珍者。必有卞和氏已辨别之矣。当恃而无恐矣。惟是文字之役。尚杳然无绪。黎翁中路驮病。胶公屡坐齐席。不肖愚陋抱书悲泣。加以栖屑之苦。败残之力。无计收拾。朝夕顶手者执事行耳。今乃有此牵掣。其何以有成耶。愚意则执事既无所惹绊于胸中矣。待指挥到日。便呈一小状。仍即一筇南下。与共校席。非惟有力于此事。亦恐可安于外议。未知此见不谅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79L.gif)
答郭鸣远
普恸惟均。方拟耑人。金君带书至。若相感然也。驱驰撼顿。令体保重。莫是天相之否。上负 圣明。下负师友。在自顾则诚有是矣。然抑有命焉。惟益崇德广业。以副 君民知旧之望。不以命而少懈。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0H.gif)
答郭鸣远
世事到此。直是痛哭。令公被不世殊遇。可能泯默度日耶。窃恐当亟上一文字。极陈国势岌嶪。民情涣散之状。与其坐而待亡。尚可及今奋发。亟下哀痛之诏。大进朝野之望。大更张一番。诛掊克谀佞者几人。以谢一世。划定大计。断然以内修外接。随机应变。为自立之图。减加结除杂税以收民心。明圣学鍊时务以立世教。严伍保训兵技以立军制。从大险倾极艰苦之中。立死心用死力。以为万一图存之策。至于成败兴亡。一付之天。惟尽人力之当为而已。夫如是而后。庶几上不负 国恩。下不负所学。未知令公以为如何。如承所縻职名。只是 先王陵下一守斋之仆耳。在常时则前有世受之恩。身处常调之仕。量几揣力。一伸义分。固无不可。而远地转闻。每多后时。徒凭模糊不的之奇。强其羸病难抽之身。固已难矣。况今时事至此。将举国听之雠虏之手矣。虽已登显仕者。当一陈谠论。以决去就。况可以从前未出之迹。汲汲然只思趋走之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0L.gif)
与郭鸣远(甲辰)
闻御者南下久。未惟泷阡缅封。已伸情事否。 邦运荐否。 贰极虚壸。臣民恸均。其受服之节。亦系疑变。未知入细商否。仄闻 天眷重纡。敦命已下。未知进退何算。其所谕辞旨又如何。滢吾侄自达下归传宋祭酒亦蒙 召旨。窃想 国家方肃宫禁屏巫卜。改纪图存。申参政顷日首陈大计。要归 经筵。而崔赞政已屡膺 敦旨矣。今此两召。应为 迩英大讲。天若祚宋。或可因是而上格 宸心。振拔精明。有倾否回泰之望耶。念今 主辱极矣。国危亟矣。 宗社急于累卵。此诚君臣大小饮愤沫血之秋。令执事以遐乡疏逖。无所阶栈。乃蒙 圣上不世之遇。理当为 国家一死。不当苟且循外。为妇寺之忠。云月一瞥。归卧松阴。固亦曩时之宜。而衣衣忧忧。岂尝少须臾忘于怀耶。今此 经席进讲。自是儒者之职。 圣明招贤。既以其任。且执事坐縻此衔。行及一年。求解不得。在今置辞饰让。恐亦谩猥。况值国步苍黄。时机岌嶪。巧宦善避。有非忠贤之可迹。愚昧浅识。谓公可出而不可止也。是固然矣。顾今时局。一出手脚。毕竟归宿一死字。扼馁虎之吻而夺其肉。扑焚廪之火而全其藏。非有圣智神手不可能也。虽使忠武侯操其柄。不过曰鞠躬尽瘁而已。生行死归。岂友人所可劝哉。此之冷煖。惟饮水者自知之。窃欲奉身一趋。以听末议。而夫日此迫。无以为地。且念良遂总知。不待九九贱算。适因风梯。猥此略控。苟御者有戒。或蒙预示祖车之奇。则当拨万踰岭。附执爵之末矣。承熙哀哀风木今十九年矣。恸泣不死。惟愿此生得大著所状先人行治。一读于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1H.gif)
别纸
顾今日有未可出者。一则薙发方亟。一则将臣妾于夷虏。一则国事荡然。无可下手。然皆未足以一切句断。见今兵务外交两班既剃。下则有一进会自手削去。顷日政府训令。有曰无朝令而剃发者乱民。其意盖以武官外交。有不可不削。而此外文班。不必尽然云尔。以势则炎炎者将至燎原矣。然苟或万分一挽回则犹可曰庶几及其未至而止之也。彼日虏之欲属国我者。其势已成。莫可谁何。而今日土地臣民尚是我家物事。有宋诸贤之申勤于南朝屈辱之世。而尚有扶持振作之望者。未尝遂以不可为而不为也。最是自己政令不立。百病到极。无望生全。然良医之诊(저본에는 '诠'으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诊'으로 수정하였다.)死症。只当按脉而察之。见今 君臣之间。所以黜己审发。似若有殷忧启圣之兆。盖其所以清宫禁斥巫卜察弊政屏贿赂之方。已发眹于上岁登对之日。而一时奋发之几。若或闯然而萌焉。令执事一出。盖不谓无助焉。今此 筵席虚伫。未必不为我 国家存亡之大机焉。愚浅之见。独得于世人意虑之外。极知污下之甚。然亦不敢隐于令公也。幸一笑而徐察焉。在令公今日地头。苦苦逡巡。亦恐非大正之道。将身一出。以答 君上至意。临筵发义。尽吾所学。庶几格得几分 上心。如其垂采其万一则所宜奉身从事。虽由此而临堑坑冒锋镝亦命也。苟见其未然则自有上岁一着。庶几免乎洁身而乱伦也。未知以为如何。窃料今日天下事。俄之恃大狼贪。固宜自取败衄而(저본에는 '而衄'으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衄而'로 수정하였다.)。日之狃胜黩欲。亦非好事。自日人之欲卑鄙我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1L.gif)
答郭鸣远
因弘从书邀。谓执事有招也。劈奔光作一走。到水铺台下奉尊书。知封函已发。又蒙示破以出处之宜。此正饮水之冷暖。非别人可议。且 召命不专为职事地。而又无时急机事。庶可逡巡以观事会也。疏中略及时务。为以言报国之义否。恨不得亲聆其旨归也。但此一着。又惹引许多外议为可畏。惟深引咎以自居。以示不能尽分之意。庶几为寡悔也。待 批旨之下。能复作南行否。窃料其间可得多少日字。先考行状若已成。待便顺付。若未成。须以此隙撰出。以幸幽明。承进既不及于事会。先墓省扫。又不可缓。不免自此复路。客里胡写。不能成字。且留后续。伏祈照亮。
与郭鸣远
因大衡从闻御者南下。奉缅先大夫玄和。以十三日移厝伽南山中。报出未料。颇惝恍。然知其非谬也。物土安魄。果叶孝思否。封奠已毕。想慨廓深深。伏惟服体护重。膝庇匀吉。远外驰恋。非比常品。且闻服制疏 批已下。颇示吁咈之旨。情私悚缩。容有极乎。或者以为当更上章分疏。藉藁俟命。然窃思之。 圣旨头辞。只因疏中之自引。下段率尔之指。亦只惜其故实之不能详考而终许其更谅则其委曲谆复。实出于匪怒之教。未可遂把作谴责之意。更出辞说。反致臲卼也。且其中庚子改服一款。未知考出真面否。苟其未考。尤不宜轻发一语也。愚意则姑敛缩自居。以俟天而已。未知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2H.gif)
与郭鸣远
世界如此。吾辈隔阔又如此。阅旱阅霪。仲秋月弦。未惟静里精义在何处。眼前二宝脚下群公。又何样将就。苍林白石。足以忘饥。覆陇稻花。亦足望秋否。承熙无事过蝇蚊丛里。亦自为幸。分内当务。见在辑要书中枉费。心神不定。一任束阁。只有一事按住不得。欲与令公一确。夫世事到此矣。 宗社君王将不知税驾之所。吾辈皆将作覆巢之卵矣。而举国恬然若履平地。古今天下。岂复有如此时节耶。念令执事雪夜之涕。不比此鲁嫠之纬。其为自处之义者将何出。今之论者。一则曰君父病㞃。岂可以无效而不用一贴药乎。一则曰已到不可为处。岂可复迎医合药耶。揆以臣子至情。前说似长。未知盛意以为如何。上秋见泉上张令。要我草一疏联名。尔时以越俎附骥。终似沽名。故郑重而止。近思之。此等境遇或与前代常格有异。今日人者既不血一刃。据我国中。操弄政柄矣。一朝毁我之形而编之明治之籍。则宁可以我无禄位为辞。且念父子被我 主上恩命。曾无一日趋走之劳。坐见 国家危亡。只诿诸无禄位。亦非可忍。用是心头常热。不能按捺。欲草出一本而鼓罢无常。费却许多光阴。始得粗具头面。然念此事非令执事不能精其义。今将藁呈上。幸将文字中义理事势可否。一一示破。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2L.gif)
与郭鸣远
沸鼎丛里。阿闪一场。即是梦境。伯恭便数字。能趁路中否。金陵路傍。逢圣极君。闻依俙声迹。且托传致风闻。亦入聆否。不知何日抵山间。筋卫不至大荡否。又未知顷下 批旨。何日临宣。想以一疏陈不可进之义。然到今无说可说。只可自引己罪。又推及于 皇上以下。至举国臣民。皆言其自负之罪。终之以死见我 先王先祖而已。且据新闻所载郭某阴谋未伸。逗遛畿近。日宪兵以诇捉事出水原地云云者。彼之以令公为一敌国而必欲甘心者可知。未知穷山弊篱。能保安眠耶。但祸患之至天也。不可苟避。只当坚坐而俟之矣。且今天下事已无可言。惟是自靖之地。当各尽道理。不知合作如何貌样。顾今日无某里。不知古贤当此。有别般做处否。窃欲一番对议而无力抖擞也。承熙草草一疏。已无及于事。而只为吾岭一番大义不可已也。猥据名首。不堪遽归。欲逗遛待 批旨。连被彼人指名诇探。屡易其处。又被辛上舍后至。作气投再疏而归。留弘从待 命。自华城至金陵。皆盘旋几日而竟不得 批矣。空然倡得几个朋友。毕竟无一事做为。后先零零。不成貌样。祗自愧叹。大抵今番吾辈举动。多失士友之心。而谈者于令公尤哗。如有若畏死怵祸。囚首潜迹。暗地逃还者。盖人之所望于令公者。既重且大。意谓一办得惊天动地底事业。忽闻其径还。殊不知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3H.gif)
与郭鸣远
顷覆敬奉教矣。遥忆旅馆残灯。 玉楼入望。却较我板壁除夜。亦不能太宽矣。承于其夜有三绝诗。其第二者曰休言牢狱着身艰。全国如今尽此间。最怜 银阙霄衣冷。宗社生灵梦十还。及见令公书。知同此怀矣。转闻 温批间下。有调病上来之教。想复继陈一封矣。其旨意可略料矣。如前书所论之意。亦并胪陈否。中间一月矣。 批旨已下而其意云何。令公一弊簟。又安顿在何地。未死孤喘。又作何经纪。所谓统监似已出矣。能有几多日月。尚可作山中老氓耶。承熙不死故生。三度问答。忍向犬辈费多口。看渠气象。索我一番模糊舌头而贷其命。直是好笑。然吾辈所谓从容法门。转觉不快活。空按住几番性气。多招犬辈压侮。亦非耐过处。未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3L.gif)
与郭鸣远(丙午)
人间甲子甚易易。执事之生已周矣。劬劳之感。古贤所同。而不辰之叹。今人适丁。将何以为怀。天之生执事。固欲使之吃尽世间生受。以刻苦其筋骨。奋发其志气。以发明天地间义理。其大有三。曰孝于亲忠于君诚于师。其所以付托者。亦重且大矣。而执事之能担当此三事而发明之者。亦可以不负所托矣。然所求乎而以事之者。夫子尚曰未能焉。今当此辰。回念六十年间事。尚应有许多不尽分处。又不知此去岁月几何。可以尽得否。噫此可以责诸执事矣。不得不为执事进一觞而寿之也。顷先子之周甲也。执事为斯文歌而觞之。窃欲次其韵而歌之。然今执事何心于杯酌也。不得已只略道出执事情怀。以见正意之所在。而惟知旧之所仰祈而相勉者则亦不能无说焉。续呈二绝。庶几俯谅之否。迩日节度何似。能免祟伤否。承他无所说。刊事将半。每念不照管者尚多。晦公已发还。孤坐无伴。应给不暇。神精从以弊矣。最是代服一款。上心不下。然今亦没奈何。盖诸贤说话皆先考平日已见之昭陵。唯肃庙受教录可以凭依为地。而今无所及矣。未知其间或有记觅者否。今姑留此篇。且待便回而决之也。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4H.gif)
顷日惠覆及寄至灵寿杖二铭。谨领至意矣。噫令公岂真漠然者。而此蒙愚一物。可以万一于令公之所勉者耶。谨缀芜语。以瓜报琼。尚庶几谅之否。山中无事。藜火青荧。能保一榻之睡耶。此一枝筇。从此东而海西而山。未知可以能相仗于终始也耶。春秋集传顷托晦公。始下一手。转进于几下。勿以此不肖为可诿。直从头梳洗一下。磨勘结刷。即为付梓之图也。其首几卷。间有入浅见付标处。亦可谅其大意矣。元集则使儿子直输入几下。先下一眼。净洗头面。限数十册为入梓之地。其馀可待续刊也。此二书未知何者为可先。亦惟盛意决定也。窃料原集已成册。未可多换本面。只从见本上。节去剩烦而正其讹舛而已。如一边所云云则不必挂意。只从吾眼藏中取舍。致十分精当耳。须从此一瞥隙光。了此二编。则不惟足以答吾先考平生托付之重。抑可以嘉惠百世矣。不敢多嘱。只仰盛裁。复有一小事。鄙辑曲礼内则二册。曾蒙鉴裁。庶几益加修改。以卒区区之心。今日暮途远矣。恐难多费浅识。幸复随暇取见。复各惠以弁首一语。俾后生知吾辈相与之苦心如何。徼惠无极。诚小人之侈望。倘不一笑耶。语止于此。馀万不具。
与郭鸣远(甲寅)
有长田林生传。春间有人从如斋还传。仁体久淹床兹。抑无妄而有喜耶。子舍侄房能笃业耶。想来益惘然。承上腊走北京。二月转曲阜。欲仍向南京未果。三月还历北京。至今初至奉天而止。所历川陆之宏阔。人物之繁庶。楼观林墓之伟丽。盖皆褊壤所未睹。有足畅怀。然亡国逋踪。喑聋孤走。触头龃龉。无以为乐。重以共和以来。首废孔学。大局一变。层涛未定。相争相夺。凡三年之内。子弑父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4L.gif)
答郭鸣远
奉书已怅惘。欲覆又可悲。间阅数朓朒。暑者凉矣。仁体更劲健。溪头白石。时有杖舄之迹耶。文朋簪盍。抄辑紫阳春秋。或可为世教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5H.gif)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5L.gif)
与郭鸣远
伯敬便书入览耶。近日爻象何似。节度何似。先考集已删校就绪耶。祇自黯然。承只作阿弥佛。坐待西天信音。间得二赵友经纪新荒事。头绪纷然。次儿以痔疾须明春入所。约一少友。乃以钱荒负约。天下事算到垂成处。必有强魔随之。今种种形症。多败人意。或恐复蹈北满败迹。只仰天而已。闻西翁入其中。有多少商确否。今距新年无几。不任虚徐。如有携手者。亟通于迷儿对筹之。庶可及耶。此邦景况无足道。西欧鏖杀日酣。有美人丁义华设万国改良会于北京。提倡世界平和。上海中西志士组织息战团。是或天心耶。康君更生礼运集传曾经览否。此其大同论之元素。中国学界今日命脉也。承妄以为忧。别作集传。思欲救得一半分。何异小孩之搏虎耶。今将两本付去。在堂上者可辨之。幸将鄙本细勘一回。标录其可改处即回教之。此实天下大关也。幸勿泛焉。艮君心说已勘破否。并录寄是仰。
与郭鸣远(乙卯)
坐浪头半岁。秋光入眼矣。未知尊候无大损否。几案晏晏。想亦未必乐也。悲夫吾人也。承垂死益狂。乃复大败。非命耶。人皆平陆。我独于渊。世皆晏堵。我独于兵。人之误自误而止。我乃自误而误人。情形此极。宜休矣。同志又责我谋我而不舍。思之又可悲也。他不暇张皇。先君子文集重刊。乃一息尚存。不可忘者。校雠之役。非几下而谁可任者。乃推委于人也。有子不肖。不能躬奉砚而趋之。万里敷肝。一味袖手。未知此何执也。闻晦堂坐云斋已下手。使之专人裹呈。幸即净洗头面。期使无瑕可指。即复还投。使之早达鄙所。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6H.gif)
德堡始营。妄意今年营田立家室。明年建学舍设孔教。又一年简同志后进。身赴北京总会。庶几有所发明矣。上冬北京总会移曲阜。今年德兴事败。固人谋之有未周而亦天时之巧值。盖命也。有一可幸焉。因此而又得季七上舍,伯崇,伯敬数友对首也。相与谋曰往者无可咎。来者不可缓。当移三年后之北京。为今年之曲阜。定员。佃农于无灾之肥壤。(尚未的其地。而略有所议。)挈家僦屋于不兵之圣地。(中国教堂之战。约兵火不入曲阜圣地。)因总会以设教。即学院以养蒙。庶几事速而易办。境大而俱通。其第一件。为几下一路之便。只因教会之目。暂借车船之力。尚可无碍而得抵也。念此事以力势则有大艰。以时义则可占活机。故承与西老已许之。未知尊意如何。详思而评教之。若有未可悉者则将有躬进而面禀者矣。来谕以防碍为难。然既断然以不去为不安则无宁见防碍而乃止耶。且以仰给朋友为未安。然此则通义也。古人犹云。今几下之所云自食者。真几下之食耶。窃见其棘于口噎于喉。真个非可安也。设使朋友又不足恃则西山亦恐可安也。未知不以为太迫切耶。今八月廿七。即圣诞之日。而曲阜大会期也。鄙人又欲作拂露行。然仁也方有秋事于奉省。诸公亦皆坐此。将观会即返。承不堪独驻于彼也。伯崇言若得五二郎先至观形甚幸。未知能办此耶。仁儿赴其慈回甲。当即返。如能则不患无指路也。
鄙抵袁孙书。固非古贤法门。惟有伊川上仁宗书有此般。然乃少时事未足准。言者之疑之固无怪也。但今天下通许言论自由。匹夫皆有可言之职。如古者人君下求言之诏。有见者皆可言也。况所谓总统者。以其职则固帝王也。而其位则乃齐民。其书辞论说。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6L.gif)
康公礼运。是其学说之本素也。其精微者全是佛旨耳。其能鼓吹一世者。乃天下潮势之所趋而为顺风之呼者也。妄不自量。思欲以杯水于车薪。然亦何能有补哉。盛谕太似假借。无乃卒乍未深察耶。其标付处。谨随指改措。惟其最大头家天下之论。尚不能承聆。无乃偶滞偏见而迷不反耶。有小著一论抄呈。幸鉴破而教之。
艮公心说。既经河君勘破甚幸。但不可少盛辨。承固矇陋。且今流离困顿。无书册可考。不能遽抽一笔也。叔亨录可因便寄一本耶。
顷于人家乍见晚求集。其及吾家文字。删存去取。固可见与夺之意。其所称答郭某书言见绝云云一篇。特载其中。其后人之以鄙斥吾家。看作义理者。诚可叹息。承平生于此公。推先人之心而爱之深也。所以规之也亦切。至于性门追托则又稍著驳辨之辞。见其有愧恶之形矣。是书所云嬉笑之甚于裂眦者。即其平日之所蓄也。至其不入书堂之说。出明斥吾家。以媚党俗。则承固不能如前。然犹以吾先人之所深爱也。不欲形之于言而著之于迹也。于焉之顷。此公奄泉下矣。将谓馀生无几。漆灯有日。潦尽潭清。庶几一握而为笑。在两家子孙。亦可于时移事往之后。有以追吾先君之心而泯其迹也。今其后人必以此刻为板本。垂诸后世。则乃有不可模糊者。夫此书之前后曲折。在于几下。因此公见绝之说。质问于承。见承之答而复质之此公。此公之答只若自引过者。于后忽更有此书。先播于宣城之人。乃九月间事。其腊月始达于几下。则乃无书之答也。窃意此公是时其神已乱。而其言之得失。亦有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7H.gif)
今中国弱劣之形。一似吾邦年前者。可默认而其内容。颇有可据。此则难细陈也。所患者大纲未大振。群策未大奋也。西欧战争乃空前大剧场。行将一年。大略两边战士死伤。达三百万以上。俘掳之数又过之。而尚强壮蜂气。所谓德皇威廉第二者。方拟诸项籍拿破崙顶上。既吞白耳义全国。封英吉之全海。食法兰之半境。缩俄斯之全军。其波兰旧境已尽收而独立之。命奥皇之子而君之。其威声方大发矣。然其所与者奥土二邦。而英俄之大。法意之强。回环而战之。其势亦懔然矣。要之西之祸。不到其极则不解。(德之人民自言。战到只馀十四岁人之日乃止。)苟中国有人。可以此时为有为之会。呜乎。天或有为耶。
答郭鸣远
人既参商。书且鸿燕。可奈何。峡里早寒。衰肌若何。先君集近勘洗到几编。其多少删改。惟尽盛意。无以不肖之不能合眼为进退。第恐大费精力。有损颐养。承年间作天放。今将老布幼同来。人贺团圆。我乃羁绁。始觉释迦能作方便生活者。同志自山东回。伯敬先入去。想细达其经营。群议皆欲视元履为去就。未知大算何出。孔少沾为吾辈谋僦屋买粮。一二年徐作田土计。可无败。群议以为然。欲设农于此。为策应计。儿子亦云。念之艰甚。然只得听付。未知能济耶。今计得此间四日耕地。早种而无灾。足为八口食用之资。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56A/ITKC_MO_1256A_B147_187L.gif)
与郭鸣远
几书无一覆。此岁尽矣。望八翁起居何似。意想何似。雌甲今七旬。生世何事。环辙十年。毕竟被妻孥绑住。更摏不去。自顾一笑。西有威廉大帝。叱唾风震。慑英俄肉泥二千万健儿而不顾也。东有洪宪天子。经万世皇家。强邻狺狺于外。革党大呼于云滇而不恤也。世间大腹男子盖如此。惟吾道一脉。斯民永命。天将付之何手。中夜孤坐。恨无由对诉也。顷得李庠书。知前头经纪有成算。然此一着非大作气不遂。西翁与我论到此。未尝不叹息。山东一年朝晡之需。奉省四五日耕租地。约与承分半担供以待命。归当专书。外此节次。可与此老及李丁君若儿元商确之也。此生握手。庶有日耶。先君集闻已勘过。果更无憾否。不肖孤寄。全靠盛裁。前控诸项亦皆在心下者。迫前一着。必须前期相知。幸并速赐详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