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思复斋集卷之五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x 页
思复斋集卷之五
 记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37H 页
晚寤堂记
人有生质之美者。虽无读书格致之功。而其奉亲御家之节。操躬接物之方。休休然多可观者。然而无学问讲明之功。则恐无以自拔于气习物欲之中。而因仍汩没。终于无闻者多矣。然世间一副当种种觉悟。多在此般人。以其质美故也。日鹿洞朴友汝重。命其小子弘锡访我于墨村寂寞之滨。其辞也腆重。其情也殷勤。以晚寤昨非之意请一言。是无异借视听于聋𥌒者。何暇舍己之田而治人之田也。然而弘锡从容隅坐。语其家庭之训与晚觉之事。固非一二。余作而叹曰。既往之事。虽或有之。而非自家之心。乃家运骞产之故也。天机露于蔽固之中。真情发于惩创之馀。其天资之美。信不可诬矣。自今以往。有今年之悔。则寤去年之过。有今日之寤。则悔昨日之非。以至日新又新。内无自愧。则可遂晚寤之情而不负斯号者矣。
睡谷记
人世真蘧蘧一睡乡。故南华子称大小之睡。比诸人之死生。而自以为达观。有难者言万家春宵一枕。蝴蝶飞扬于黑甜者。众人之所同也。华山千日。修玄渊默。会神于先天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37L 页
之学者。隐士之所异也。然则睡而梦者众人。而梦而觉者真人也。今卢君睡谷之扁。出于真人之觉。而故欲隐于睡者欤。余曰。子之言可谓得矣。世间何处有此贤。未得促膝而握叙。何时蹑君之后。入君之庄。共赋榛苓风泉之诗以忘睢盱。以遂此生无讹之愿也。
顾轩记
言行本非二致。而夫子训言顾行行顾言。顾之义至矣。非法不道。非礼不动者。君子之所以存戒惧也。莫扪其舌。多犯不逮者。小人之所以无忌惮也。肰则言行不惟君子小人之分焉。而一身之荣辱。万事之得失。有关于此。故志道者先事乎学问。而学问之功。不越乎斯。岂可毫忽之不谨。造次之违越。而人之气质拘之于有生之初。人欲梏之于既生之后。则不能不学以复其初也。若专恃性善而无矫揉省察之工。则其终不至于唤银作铁。认东适西者几希。孟子所谓狼疾人者。不亦惜哉。此宣斯文敬集氏所以宿讲于此。而扁其轩曰顾者也。噫。南服奋起之士。虽有读书求古。夷考其行。太半不掩。盖其学问。不能深戒于庸言庸行。而终不免为上蔡鹦鹉之讥。惟顾翁一致于二者。以为安身立命之所。则吾党岁暮之托。顾不有在也耶。
蒙养斋记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38H 页
本性一也。而气质有不齐。则才之昏明。人之善恶。于是乎分。横渠所谓气质之性。君子有不性者为是也。蒙养之功。先以立教明伦敬身诸篇格言至论。日陈于前。使之薰聒盈耳充腹。则才之昏愚者。渐可进于清明。气之杂驳者。庶可近于纯粹。而本性可复也。气质可变也。是岂蒙学者之所自勉处欤。李君郁哉甫。肯搆一堂。授教有年。余嘉其趣向之勤训迪之正。题其扁曰蒙养。使居此斋者。诚能捐去俗习。日趍乎居敬穷理之学。为深造之功程。相观以善。相责以改。竟至于居安资深之域。则可谓能遂题扁之深意矣。
野隐斋记
平湖。即怀州治南舟车五十里海上巨屿也。其湖光山绿。镜明秀丽。又有橘柚梗楠材竹之美。而居民生涯物产之丰。殊不与诸岛等。早建学舍。择师教训。所谓于变之风。又不与极浦螺蚌之曹专事樵采者同。余己丑春。为朴都事南瀛壮游。解缆同涉。薄游于金湖。而戾止于此。第江湖进退之忧。须非布衣之分。而风泉尊周之义。则世愈远而愈不忘者也。今欧罗㓒齿。不幸卵育于 畿辅之下。蔑我名教。沦胥而亡。则士将有入山渡海之思。噫。平湖桃源三里五里。共结朱陈之谊。以守淳朴之俗。则今日域中。一区乾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38L 页
净。孰谓不在于此耶。嗟尔后生。生斯长斯。讲圣贤之书。行圣贤之道。胥训胥告。使之蔚然焉。则虽禽兽蛮貊。亦鼎铛有耳耳。其于一平湖何。
月山精舍记
定安府之南。有月冈精舍者。灵光金氏之别业也。耆老之觞咏。文士之讲述。反覆相寻。必于此者。以其水石之奇。园林之蔚。彷佛乎魏氏之长川。而说者以为差胜则有之。盖地之形胜。非特山水之壮丽而已。日过其庄。土木之役方兴。问诸人则曰重修旧业也。经始者谁。鹤南金公其一也。公尝出入重翁之门。其所收拾。抑有功于斯文。而又且积年努力。有此肯搆之举。于是乎陟伐双石。坚植后庭。邃刻八字。以示颛久之计。治其北而筑台于杏坛之左。每与数十生徒。讲论畅叙。颇有风浴之气像。故重翁名其台曰鼓瑟。此即一代之盛举。而前人之未就。庶几得偿八九分矣。嗟尔后学。不念前训。而不能黾勉于斯斋。则乌在今日重创之意耶。区区之愿。惟从事乎此中者。不尚纂组之习。而相与讲明道理。决去其非。以存其是。则文固于此乎在矣。若曰惟其文之是取而不复议其道之是非。则是为文自文而道自道也。故朱子尝云即文而讲道。则文与道两得。否则两失之。日居于此者。盍相与勉旃哉。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39H 页
南一蒲斋记
古昔圣王立教之法。略备于学记者。曰塾曰庠曰序曰学。亦可以见规模之大治道之隆。而非后世人君所能及也。何者。本之家塾。先传以洒扫应对进退揖让之节。岁论其才德干局之尤者。升之于党。党升之于州。州升之于学。其中有不可教者。听其归农。然上之人所以教之者。一视同仁。故别立三老之官。坐于里门。出入察其长幼以尽孝弟之道。是以人无游衣游食于天地之间。此圣王所以立教以备规模之大治道之隆也。今朴景郁。士之农者也。其于齐家之道。教子之训。往往有人所不及处。尝搆一小塾。以为子弟隶业之所曰南一蒲斋。请余记之。噫。一之义深且大矣。孔子之一以贯之。周子之一为要。程子之主一无适。何莫非成始成终之敬也哉。愿使子弟之游息于此室者。必须从事于斯。超然不杂于时文之习。则异时成就之功。虽未预料。而安知不为剥上大来之消息耶。
一梧轩记
魏君云汝标致可爱。文学迢选。可为冠南瑰梧之士。而梧轩其读书之室也。窃惟竹柏橘菊。已为天下之称奇。舍此而区区就诸椅桐材㓒之班者。以其歜枣之有不同耶。致俭略说其先世手植。馀泽尚存。追远之心。实在于庭柯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39L 页
顾眄之顷。余不觉兴喟曰。云汝可谓孝思人也。向所谓歜枣之诫者。只是坐此枝叶而说之。岂可与馀人道哉。以说文解之。则梧是吾木。子应不让于人而善为培养。孙枝子叶。蕃衍庭实。如有知音者过焉。能续牙弦于千载之后。不尔则子与梧只作肮脏恢诡之物。而孤吟于崖风峡雨。不得为天下称奇。其咎安在。吾为嶰谷之使而兴哀焉。樗栎桑榆。恨不得与仁凤翱翔于百尺干青之霄。呜呼噫嚱。
思复斋集卷之五
 序
  
送李舜根序
理学与举业。并行而不悖。则在人不在文也。故朱夫子云非是科举累人。自是人累科举。盖不利其器。不俟其时。而风声鹤唳。亟走浪行。以为唾手可得云者。至愚之人也。专以门户之计。输命场屋。贪躁热中者。常人之情也。依程子上半日下半日之语。利其器俟其时。而计较得失。置之度外者。并行之人也。若于此三者。优游不断。悠悠度日。竟至于半上落下之人。则其咎安在哉。吾子庚辰冬。洒扫于吾南之门。承聆奥旨。颇有警惺处。而笈书南游。遽经春夏。吾子其错谙人也。以吾恇㥘淟涊。如五技之鼠无庇身之策。十驾之驽乏逸足之才。惟吾子不以举业废实学。以理学行举业。立志笃实。勿费光阴。持身严励。勿染流俗。则所谓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0H 页
举业。自然凉薄。而为己之学。不期厚而自厚矣。
五常契序
余尝见柳省斋五常说。义理精而说话足。虽粗解文理者。知人伦之悉该而无遗。人理之至切而不迂。天下古今。所以胥匡以生而各得其所者。实在于此矣。日姜斯文文郁。袖致五常契序。丐余一言。忸怩不敢当。然五常人固有之。而能不以人害之者鲜矣。今尊大人稔知此意。以仁义礼智锡名四子。其眷眷于吃紧为人之道。可谓无愧于为人父矣。若使四子能体念力行。相戒相劝。则亦可谓无负于子道矣。左埙右篪。歌常棣之诗。伯友叔恭。赋斯干之章。则优哉游哉。和乐怡怡者。果何如也。余谓柳公此书。实为今世之警策而植斯道于无穷。姜氏此契。亦可谓传家之彝则而垂鉴戒于后裕。愿以此遍告天下之同彝性者。于是乎书。
有信契序
古者制民之产。里必有社。社必有职。每岁春秋。三老设席于社。以孝弟忠信等事。谆复恳喻。而各赋其事。同社男女。俯首听职。能成岁功。三老则赏罚有信。不以牵私而容贳也。春秋以降。治道不古。民俗偷薄。于社受职之法。顾蔑如也。金陵县黄谷。赵校理彭年,宋判官淑隆遗躅之地。而居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0L 页
民产户。是十数人。族人钟渊与同闬佥员。烂议作契。以有信二字题其案。其意深矣。盖信之于五常。犹土之于五行。然则四德之所资以全者此也。万事之所赖以遂者此也。所关不其大哉。诸君子相与观善。如子夏氏之言四海之内皆如兄弟。则其在今日同井之谊。谓当如何哉。况夫所谓契也者出于义。而终则归于利也。求利之至。人类化为禽兽。衣裳沦于裔戎。惟愿无以利害义。相率以义。则朱子所谓不求利而自无不利者。其庶几乎。而古者社民受职之法。惟有存于黄谷讲信之日也。顾老不死。于以见先王制民之遗法幸矣。
思复斋集卷之五
 跋
  
推演(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白鹿洞规后序
镇凤一日阅家中旧书。得白鹿洞规三卷。乃我高祖复性窝爰辑格言。以为日后子孙昏衢之烛。章章明矣。嗟我诸子侄。从事于斯。久久成熟。则虽曰不学。亦当为谨敕之人。以至乡党闾巷。皆曰差强人意。则于复性窝勤勤之意。幸不负矣。
书冶隐集后
余有东史之。犹山水者之有歜枣味。每听节义之事。不觉抚剑而瞋目。击节而叹赏。非酷爱其人。则何如是颠倒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1H 页
耶。今见冶隐先生言行拾遗一卷。其不事二姓之志。昭乎日月而日月不足明。崒乎泰山而泰山不足巍。想见气像于千载之下。而清风凛凛。不觉心悚而发竖。茫然自失者久矣。一日南外任雅以誊书之意。屡屡恳请。余因问之曰。子于东史之。果有歜枣之味乎。是以饮暑誊编以遗之。其间点窜涂乙之误难免云尔。
书朴弘锡所写击蒙要诀后
朴弘锡年及弱冠。有志于斯文。亦一奇事也。以其万里初程。不可无指导。故惟年癸未。余以石潭先生击蒙要诀。命写于读书休息之暇。而少无泚笔之助。深有愧于后栗先生逢人逆旅。达夜写赠之意也。盖此书即我东性学之渊源。人生日用茶饭之事。而近来儒门长德。信之如神明。爱之如蔡璧。其讲诵服习之效。不在于四子近思录之下。则以余管见。直以此要诀。为四子近思录之阶梯也。况重庵先生书赠肯綮之意。先以小学一部。为平生修身之大法。而继以此读之烂熟。以为小学之舆卫者。斯言尽而无馀矣。弘锡千万自爱。得其要领。能变气质。则虽未亲炙于当世。其于私淑之功。终有大于自达矣。
书橘隐遗稿后
高兴之三洲。前后孝烈闻人。萃于金氏一门。金氏谁。即我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1L 页
久要士亮氏家也。士亮以出类之才。早年慨然以门户之计自许。通涉书史。事博士业。出入场屋。然自知无所得也。反求六经。造诣不浅。而闻芦沙先生之名。挐楫越海。以遂坐春之忱。近二十稔。饮河之腹。庶几充矣。甲申秋。其弟士淳甫。访余于墨庄弊庐。泣说鸰原之痛。呜呼。橘隐渊源之醇正。操履之深厚。树立之异凡。可谓三洲师范。而又有所编诗若文。亦足为一家之文献。吾于此再见橘隐翁于今日。念之喟然。然吾于翁。先号咷而后贺。翁之下世后二年。欧胡大炽。西鬼之宫。突出于三洲比地。虽愚妇孩童。有彝性者。不可同室卧起。况学溯伊洛。培养礼义之遗泽者。此翁之所以先逝而俯视后死者。谓何如哉。
海上笔语跋
笔语自海上出。朴丱弘锡之所以承惠于我重庵先生者也。其书先言人心道心之分。次言格致之说。终言下工之序。而要其归则以心字宗旨之必在于形而上。如曰道心理之发也。人心气之发也。道心非无气也。所主者理故谓理之发。人心非无理也。所主者气故谓气之发。此可谓圣人复起而不可易。足当一部心经。先以观此而观心经。则庶几不差矣。抑有所感者。此书末。乃云朴丱以空册子请写格言。以为受用之资。故力疾应副。须与贵乡前后辈人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2H 页
勉之。此不是小事。先生之所以责勉吾党。如此其至。奚但一弘也而已哉。弘即熙元未冠时名。此可书也。
书崇孝录后
宗人棋万访余于冠南之仁山。袖致家乘而请一言。盖吾东氏族之盛。著显于今古者。谁非其祖先道德文章。蔚然于一时而模范于百世耶。考之 国乘而班班可见。降及叔季。虽子姓之滋蔓。以初祖视之则均是子孙。岂可以派分之疏而殊观哉。棋万自中世奠居于高兴之马轮。忠孝贞烈。崇秩清宦。与夫宿德伟儒。间出而趾美。真南州之一右族矣。幸棋万所学之正。将欲绍述先德。政所谓醴泉有源。灵芝有根。异时成就。虽未预卜。而当此六合蔑贞之秋。亦可谓一奇事矣。
书轩轩轩金公文集后
我 朝壬辰之变。求诸历代。未见其如是之惨。轩轩轩金公当此之时。驰檄招募。揭竿裂裳。以赴于勤 王敌忾之所。继以运粮。粮道不绝。以助锦茂之役。驰 启 行在。特蒙 恩职。噫。公曾王考月峰公从学于静庵先生之门。为斯文领首。则克绍先业而择从师友者。公亦其人。思庵,竹川,盘谷之所以大加器异。许以大受。老峰所赞岁寒后成名者。岂非实际语耶。呜呼。公之在外运粮以助保障危急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2L 页
之秋。而中涂梗塞。痛哭以归。不得与矗石楼中三绝人联袂而同归。则实有千古之恨。而后人为之掩涕矣。公之九代孙台汉。同门畏友。日抱公文集。区区委访于陋扉。请记数语。辞不获已而敬记之如此。
书赵择之所写书社雅诵后
有志于学者。每对册读之。维诵维歌。声如琴瑟之相和。则使人听之。自然有警发之意。如物候尽而天根露。习气消而真情见。况风雅箴诫之古辞乎。柳省斋书社雅诵。选之精而切于行也。呜呼诵乎。非有得于辞。孰能如此其从容而有裕馀乎。
书金正三所抄宋名臣录后
林下读书之士。不得展抱于世而隐居求志者。吾友正三。抑其伦欤。壬辰躬枉弊庐。以请宋朝名臣录一部。余谓此书朱文公所撰。而李幼武续编。则部居浩大。不可以耳目聪明尽记其槩。若别具册子。以拣其要。使之便于考阅。如何云矣。翌年春。抄成四卷。袖致示余。按之则如退陶先生朱书节要之馀规也。而以此惠后学。亦非斯人之功哉。嗟尔后学。勿视弁髦而取斯于斯。则是亦鲁有君子之效也。
书止止斋李公(商启)状后
邵城李士贤曾王考处士公。隐求于府之南二十里峨洋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3H 页
山中。扁其所居为止止斋。余以寒乡晚进。每从近地士友。得闻其梗槩。惟公之才之德。可谓南州高蹈。日士贤袖致遗稿。请为之撰次。此即公之山居暇日。泉石烟霞之乐。松风萝月之兴。恒发于寻常咳唾之馀也。是为子孙巾衍之藏。而为人家所拱璧者。故弁之状文。继之诗章。须非兰台修集之本例。以其文字简略故也。后人之求公于诗上者。不过诗人风度。而玩公于状德之文者。必有同余之慕仰矣。
书金性极家乘后
世以崇韬之系于汾阳为非。而以狄青之不后于梁公为是。盖世系之重。不可以私力断之而乱其族类也。又不可以绝其所生之天而甘为人后也。若螺负螟子。桃接杏根。则理或有之。故后世继绝之家。具其事实。呈于宗伯。出给公文。俗所谓礼斜是也。一人之身。不幸无子以绝祖宗。则不可不勤恳周旋。有此郑重之典。而继世承统。昭系讳牒。宗支分派。不可有一毫之未莹也。或有兵燹饥馑之祸。父子相离。宗支相失者。虽曰人遭不淑。其奈天实为之何。平湖金性极。即其人也。我东氏族。称为名门右族者。不可胜记。而金海氏为最盛。而濯缨襄武公为尤著者也。日性极抱其家藏谱牒以示余。乃朗州化所氏之同派也。粤自中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3L 页
叶。为兵燹饥馑之所迫。萍泛蓬转。区区止泊于此。而以舟楫为业。以渔采为产。于今有世矣。噫。玉不自言其洁。冰不自道其寒。谁能以泾渭之肠锱铢之眼。称量冰玉之本质耶。呜呼。世变日下。人心渝薄。或有失系而急急于求续者。不顾天理人伦之至。而妄意于簪缨阀阅之家。反弃所生之父祖如弁髦。一朝完然入后。谓他人父。谓他人祖。骄矜于白日之中者。其逆天悖理之甚。谓如何哉。此性极冰玉之心。所以不屑于此。而不以盛衰易其心。不以存亡改其节。呜呼。性极夙夜勉励。以为海乡之闻人名家。则其在樗栎。岂无柏悦之心乎。
题赵益贤(益来)诗篇末
旅留数月。劝授小学。躬行古道。不知山椒水涯。复有来学。如贤者之服膺于师训者乎。惟明者笃志力行。一向眷眷于此书。实如今日所示之辞。则异时成就。讵可量乎。
传家行录跋
传家行录。高王考复性窝公所著也。日阅家藏箧笥。反覆详玩。尊慕追远之诚。洋溢乎中。抑而不得。呜呼。与其羹墙而徒慕于咫尺纸上。孰若学公之学。行公之行。以为继述而亲见之乎。盖劝善戒恶。其端不一。而独以八劝八戒彝伦上所重者而言。彝伦之所赖而行于家者。实系于斯。嗟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4H 页
我后昆。熟复此书。立身于无过之地。则岂非所以仰副复性窝至公血诚万一之意耶。戊戌二月六日。不肖玄孙镇凤泣血谨书。
思复斋集卷之五
 铭
  
座右铭
窗牖明净。书籍盈几。序齿趺坐。矢靡他矣。直内方外。一如表里。即此不懈。庶几践履。不期竖而自竖。不期进而自进。心如不存。言行鄙吝。罔生幸免。孔训明快。禽兽不远。孟氏切戒。养吾正大之本。遵彼往哲之言。夙夜战兢。人十己千。
箕帚铭
或圆或方。三代遗法。教人先受。弟子之职。人而蔑此。禽犊何别。自小及大。理无二致。子夏子张。同听何异。
任尚修字铭
凡厥生民。均是天衷。曰命曰性。分异理同。惟彼昏愚。枉寻曲径。圣独忧之。立法垂经。神州陆沉。欧澜滔天。中华一脉。吾东绵绵。匪意蟾蜍。薄蚀太清。道亡学绝。有谁讲明。吾子质美。奋起南服。道以命名。修以表德。大人攸锡。髦士是亘。其义郑重。念玆在玆。曷其保之。日乾夕惕。斯须不存。生道或息。惟愿战兢。敬立义集。动静不违。出入无疾。既久而精。乃会乎极。勉哉勿倦。圣贤可则。
思复斋集卷之五
 箴
  
扪舌箴
前千后千。此身不再。一失其身。万事瓦解。失身之由。不远伊迩。百体所具。惟口是止。止之之𧗱。自不妄始。所以金铭。识之孔门。呜呼先觉。卫武斯存。枢机一发。驷不及扪。死生荣辱。惟舌所召。谁能执之。天君是赖。
思复斋集卷之五
 赞
  
重庵先生赞
学究天人。道备精粗。春秋尊攘。洛闽诠谟。拟凤瑞世。如玉辉山。绍古作今。厥功极艰。
思复斋集卷之五
 行状
  
进士东谷宋公行状
公姓宋氏。讳士琛字君锡。砺山人也。远祖讳惟翊丽朝进士。封银青光禄大夫枢密院副使。曾孙讳松礼。以佐命功臣。诛逆臣林惟茂。封砺良府院君。谥曰贞烈。又五世至讳宣。定螟于贞悯讳玹寿之子珀。生讳进问进士。即公之王考也。考讳括号讷翁。妣文化柳氏。父得春。公质禀敏悟。性本孝弟。事亲服勤。庭无间言。人服其信义。咸称恺悌君子。自少痛悼门户之衰替。致力于功令之学。 宣庙朝中司马。除罗州训导官。既而归卧山樊。永矢薖轴。优游自适。仍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5H 页
称东谷处士。寿七十一。墓在康津罗川面东麓嶝癸坐。配清州金氏。友琏女。男应规。女适曹得仁。应规生汝兴。七岁遭艰。泣血三年。生时说。时说生瑞龙。瑞龙生邦彦。邦彦生尚德。以馆学儒生。上疏陈弊。以下不能尽录。十世孙寅浩请余状其行。其在傍亲之地。辞不获焉。
隐亭李公行录
公讳宗震字直叔。仁川人。初祖许谦。高丽显宗朝。封邵城伯。尝奉使于唐。天子赐姓李氏。仁川之李。自金而许。自许而李。十四世讳文和入 本朝。弘文馆大提学。 赠领议政谥恭度公。以下文行科宦。世不乏书。不须谱也。十代孙进士讳升号清江。文行节义。为南州高士。而有祠宇。曾祖讳昌汉。祖讳堉。考讳峻德。妣砺山宋氏。支厦女。水原白氏。履咸女。公生于 英庙己酉。卒于 纯庙丙寅。葬于墨村之峨洋洞庚坐。公以墨村公讳思德仲子。出系于三从叔。性本孝弟。质禀淳谨。是非毁誉之地。如临深而履薄。利害计较之场。辄如逡巡而退却。嚣嚣自乐。不求人知。而于纷华势利。泊如也。鲁语所谓入孝出恭。爱众亲仁。公其庶几焉。平日服勤生养无间。家庭之间。寂无间言。中年失耦。不复改娶。惟与诸妹。共执炊爨。供亲惟勤。诸妹出嫁。独居养亲。人劝续弦。坚不听从。盖恐溺爱而怠于甘旨。是不孝也。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5L 页
有替情而薄于稚子。亦伤伦也。及其遭忧。衰龄过稀。而蔬食水饮。一如礼制。其胤止斋公垂涕苦谏而不许。亲墓在禾里峙。朔望省扫。曾不以风雨废。店人韩壮石之妻田在墓前。常常窃视。感为之语曰。李孝子省墓。为吾店朔望之龟历云。配南平文氏。德弘女。生三男二女。一男商启号止斋。生重发,重说。二男恒启生重稷,重汉。三男膺启生重斗。女适曹有振,姜斗会。呜呼。以余謏见。虽不得尚论其世。而按其并世多士之荐状。可谓一羽而知其凤也。五世孙正远袖致遗文。请余记实。辞不获而撰次焉。
宗人钟淋甲午事状
程子曰。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盖慷忾从容。虽有难易。其为死则一也。为忠则同也。金陵县北有桂山里。吾宗人钟淋数世奠居之地也。之人也自少慷慨。笃于孝弟。与楚莱之弄雏供欢。召南之渔樵供旨。实无愧焉。岁甲午。东徒孽竖。啸聚党逆。连陷数郡。长兴则主倅朴公宪阳死之。康津则处士金汉燮以儒林都总而被害焉。第几日。贼又陷兵营。其时守城捍卒。无虑数千。而钟淋与其兄钟珩。不胜气义。手持刀戟。以捍孤城。忽见其兄之被害。以为义不可独生。亲冒白刃。挺身奔敌。忽中丸而死。时年二十八矣。噫。好生恶死。人之常情。舍生取义。人之独异也。然则之人也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6H 页
于其舍生处轻。其取义处重。如非早见得是处。乌能如是乎。宗人钟渊以其缌服之亲。矜其无年。抆涕而请余数语。余亦感怆而记其事焉。
思复斋集卷之五
 墓碣
  
李起镕先公墓碣
李氏讳秀鼎字君之。完山人也。远祖德兴大院君讳炤。家世煊赫。而后益城君最著。祖讳春泰。考讳圣得。妣清州韩氏。禀质纯朴。性度宽仁。齐家之则。训子之道。尚文学而敦行义。庶几有古人之风。是故声闻达于四方。虽衣冠旧族。舟车工师。莫不爱惜而钦仰焉。则夫子所谓在家必达。非虚语也。生于 纯庙壬申。享年七十七。配庆州李氏。圣用女。墓长兴之金湖驾鹤村前甲坐。举四男。长永镕。次起镕五卫将。追 貤三世。次成镕。次必镕。日起镕访不佞于仁山书室。讲其孟子所谓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是如何。不佞所以抱葭露之怀而辞不获已。略叙所录而撰次焉。
思复斋集卷之五
 墓志
  
先考轮岩府君墓志
府君姓宋氏。讳景玉字必瑞号轮岩。远祖讳松礼当丽朝。诛逆臣林惟茂而复政于王。封砺良府院君。世不乏仕。入我朝。有讳玹寿为 端庙国舅。子珀出系。自是而海南之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6L 页
有宋始此。曾祖复性窝讳翼颢。以学行鸣世。有遗稿。祖讳师一。考讳仁奎。妣仁川李氏。道运其考。府君负气杰出。才德纯备。命道骞产。七岁而孤。幸赖先妣之教。刻苦勤励。遂使家传不坠。性又孝谨。事偏母。以无违为本。家人如有怫理之言。则少不假借。辞色必改之而后已。谨于奉祀。乐于接宾。少无歇后称托之意。人多敬服。中岁始自康津侨长兴墨村。与进士李公僖锡为莫逆交。游于芦沙奇先生门。多闻至言。退与奇处士凤镇诸名公为道义友。平日兼治功令。为门户之计而卒无得焉。呜呼痛哉。府君生于 正庙甲子正月二十日。卒于 今上丁丑七月六日。配彦阳金氏。父尚修。墓在府南风峙先茔戌坐。(今移葬于本面院基后大将峰卯坐。)生四男三女。男长镇元生一男邦浩。次镇吉生一男善浩。次镇凤生一男翔浩。又其次凤锡早死。女适海州崔琏。次仁川李畴锡。次适庆州崔永僖。内外孙曾烦不录。
先妣金孺人墓志
先妣孺人金氏籍彦阳。世居康津清胜亭。曾祖讳九益。祖讳志渊。考讳尚修。妣海南尹氏。先妣自有齐不出之年。遽失所恃。继母林氏抚恤之道。多不称情。而少不介念。承㥧愈勤。终得底豫。及于归于先考。恪守妇道。事姑如事母。晨夕不怠。宫事无违。壸范不愆。织纴组紃之工。酒浆笾豆之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7H 页
品。必咨禀于姑。以为家法。终无一事攸遂。乃其天性而然也。呜呼。先妣之嘉模懿行。岂可以模写万一于今日哉。生于 正庙癸亥十月十八日。卒于 今上丁丑六月十日。墓府南风峙先茔下戌原。男女孙支载先考墓志。
思复斋集卷之五
 墓志铭
  
孺人魏氏墓志铭
余尝读六义诗。至关雎,葛覃两章。以为夫人之德。必如是而后。可以配君子而有以成一家位育之道矣。孺人魏氏。冠山故族。朴素家传。和柔阃范。酒浆笾豆之供。织纴组紃之职。惟命是顺。毋敢怠焉。年十九。归于士人金台汉。性度之端雅。礼貌之修饬。言语之信慎。夫妇之宾敬。族戚之睦姻。奉祀需宾之道。可谓有得于任姒之训。而亦无愧于女史诗者也。噫。闺门之事。谁能知之。而惟有所天所述行录。昭详备既。庶几慰厚地之灵而无憾矣。高祖讳文德进士。学行著世。为存斋先生考。曾祖伯昊。祖道佺。考荣璟。妣仁川李氏。孺人以 宪庙十一年乙巳九月十日生。卒于 今上十八年辛卯三月九日。墓在长兴语山主峰戌坐。子孙录备本状。不复赘。铭曰。
于以清贫古家。有此淑温遗风。福田种德绵绵不绝兮。肖子令孙承承不穷。嵬嵬幽堂。于彼原中。
思复斋集卷之五
 祭文(附哀词)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7L 页
祭重庵先生文
门下小生砺城宋镇凤。承讣加麻。北望号哭。因教生朴熙元奔哭。猥以数行文。替告于重庵先生灵筵之前。呜呼。惟我先生。间世以出。天挺之杰。神明之质。粤自龆龄。庭训绳律。东泉拙滩。有光烈烈。业患不精。工深真密。春秋大义。是尊是攘。洛闽真诠。乃讲乃章。惟玆心说。精思力求。帅役置位。子贼分猷。其或未释。有道就谋。江门深深。华山嵂嵂。列侍群贤。当世辅弼。惟我先生。所见独异。兴起斯文。责重程氏。发明经旨。嫡承晦翁。富贵荣辱。浮云太空。木食东山。有四十春。婆娑邱林。兰云高跟。黼黻文章。潭巴同伦。优哉游哉。世莫与亲。迨其季年。德盛道尊。汕北汕南。抠衣盈门。饮河鼹腹。各充其量。世道不幸。欧澜怀襄。殷师古国。沦胥云亡。先生深忧。抵书峤生。那知一言。遂成矫诬。瘴海千里。杖几硕肤。南服后学。闻风驰义。惟时小生。两度获侍。才劣学疏。莫察至意。其所梗槩。记得一二。宗庙之富。百官之美。岂馀人腹。所可追记。海上笔语。传心大旨。恭惟千载。秋月寒水。海居观物。尊攘大揆。人兽之分。俨然斩钉。于纲于纪。之纬之经。启后繄德。莫之与京。猗兰皓月。泰山北斗。硕果不食。岁值阳九。天不慭遗。先生奄忽。山梁之痛。弥久弥切。昔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8H 页
余潭上。侍雪一旬。既诲且谆。反覆详陈。最后有言。华西师门。一部雅言。东方正论。高第未察。携贰师说。主理主气。差池毫忽。予所惊怪。分疏详密。此非细事。斯文不淑。劄记心说。示之慇勤。莫恨不及。日月聚分。圣学大统。不曰在玆。奉以服膺。尊信不移。其所未莹。备书禀之。命之不融。而至于斯。使人替哭。乌在事一。千古之恨。于怀弸结。伏惟尊灵。降临烨烨。鉴余小生。哀慕之切。呜呼哀哉。尚飨。
再祭重庵先生文
维 永历二百四十七年癸巳十二月己酉朔二十日戊辰。我先师重庵先生大期也。门人金,宋镇凤,金台汉等。谨具野醑一瓶海脯数脡。猥自设位于长兴月山之精舍。再拜哭告曰。呜呼。粤瞻汕北兮。夐千里而莫追。哀日月之不居兮。掇几筵之及时。系风悲与云惨兮。何山梁之痛弥。逖矣南服闻道其寥寥兮。幸室迩于智湄。缅斯道之孤唱兮。谁臂力以扶持。惟先生之正学兮。理常尊而气卑。触时学之班窥兮。毁日月而何亏。彼张吓而夸毗兮。实沧笑而巴悲。顾往哲之历险兮。道益光而不疑。时先生之适来兮。违朱宋而百罹。泣 皇明于风泉兮。拟河清而无期。降夷狄以禽兽兮。忧欧澜之时危。戒霜冰于后学兮。蹙我生之靡之。栖白云之涧阿兮。暨同志以暇咿。忽值岁之阳九兮。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8L 页
奄先生之违斯。洪馆甥之日传习兮。守门庭以指麾。崔侍郎之为盟主兮。羌尊信于蓍龟。柳龙溪之大担着兮。遵宜兴之遗规。欲追师于孔门之高第兮。挢汉濯而倍思。嗟未趁于服阕之舍兮。违心制之再期。念昔人之服勤兮。愧吾生之服师。然河腹之各充兮。展哀诚又迟迟。仰星斗而凭灵兮。恍音容之在玆。穆将词而泣告兮。矧可聆于右伊。望吾道之无终否兮。先生一去兮万古长辞。呜乎尚飨。
祭李南坡先生文
云云。再拜谨告于南坡先生李公灵筵之前。呜乎。程子言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不得有所成就。盖先生即其人也。若并生于静退栗尤四先生之盛世。发轫之初。有闻道之正讲学之明。以为造诣践履之笃实。则涑水之清修苦节。康侯之大冬松柏。可为并列而一大成就也。呜呼。先生命道崎岖。生丁下代寒门。自龆龀入学。颖悟殊异。文章发粤。经史子传。以涉以究。无一却漏而如诵己言。以及于百家众技之流。无不领略。先生之学。博而厚矣。其资品也卓荦俨然。人自敬服。峭直训辞。辞难容过。是以嗃嗃。如有严君焉。乡党兢畏。咸称长者焉。为众所悦者。非素望于先生。而为俗所憎者。实无伤于先生。先生之质直而刚矣。其远游外交也。于山见枫岳。于人见芦沙先生。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9H 页
为士者。若涉一于此。人之称誉。必使拟之于龙门高蹈。若先生者。一举而得人之两难焉。之游之交也。可以冠平生之事业也。其馀发解上庠。未必不为门户之庆。而天之所报于贤者如是耶。呜呼。奄一夕而考终。于何考德而问业耶。士生斯世。器局之轩如此。抱负之实又如此。而其事业。终止于此。则可谓足矣乎。以若先生之材能学识。盖桂巷后一人也。而未能展布其万一。其为不遇。果何如耶。噫。凤也有二十馀年同闬侍从。可为充饮河之腹。而至今无一发明于绪馀。则其奈才之劣学之疏何。情哀之至。敢将祭诔。云惨风悲。夫复何言。哭而又哭。冠海之澨。尚飨。
祭小渚金友(元华)
呜乎。自公逝矣。神魂减却多少分。而至于今。犹不能定情。况九秋物色。增益忉怛之怀耶。念我数十年从游宿德。尽为零替。而惟吾小渚一贤。循蹈往辙。以续耆英之遗风。呜乎。天亦有为而生此人。则何不使此人而得其寿乎。公学邃三易。工研四子。伊昔金华。讲究密勿。中岁分离。不能数数。顾樗栎之质。老而不得姜桂之愈辣。孰规而孰勉。所以牙仙断琴。獶人释手。蹙蹙此生。驰骋无地。呜呼哀哉。尚飨。
祭将仕郎朴兄(载荣)
壬辰之秋。病友宋镇凤坐寂书室。闻亡友将仕郎朴公襄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49L 页
礼而告期及之。时则梧花方发。白露初下。宋玉悲秋。与我同之。而抑不知其所悲之深。果与我同也。呜乎我兄。病与命谋。奄忽违世。寝门之哭。幸不后人。今当窀穸有期。而宿祟闯发。不能执绋以前。谨遣教生李正远。奉清香短诔。替告于灵筵曰。呜呼。兄胡为而至此耶。风仪之萧洒。言论之明辨。刚直之气节。急人之义谛。不复得见于今日矣。从游凋落。规警无人。踽踽凉凉。万事已矣。鹿岭之上。云林苍然。鹿岭之下。衡泌涔寂。杖屦不还。音容日远。而遗风馀韵。有以彷佛于追想之间者。岂有穷已耶。呜乎哀哉。尚飨。
祭刚轩丁君(炳序)
砺城宋镇凤病不能躬往执绋。力疾而书数行。猥托一轩金友。替告于刚轩丁君之灵。呜乎。嵬嵬冠岳。会精钟杰。屈指𨓏哲。冰玉交洁。或选廊庙。或栖岩穴。虽无大用。庶扶厦臬。惟子奋起。风声烈烈。诗礼古家。孝弟天质。文学渊深。威仪冰檗。乡言岂弟。友曰孤托。天何不淑。遽尔兰折。粤昔讲会。髦俊青襟。百里南国。日月照临。相观以善。相勉以忱。阳秋大义。同听重庵。劝勉真诀。究竟吾南。所以文行。比古无惭。人间何代。复睹斯男。秋风胡床。抆涕滂滂。道之云远。曷云能望。山哀浦思。呜呼不忘。尚飨。
祭长侄邦浩妇文氏文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50H 页
窃惟妇德。之顺之良。朴素传家。和柔壸方。所以士行。于是贤娘。孺人结发。婵妍仪常。承我宗祀。无怠无忘。舅姑曰孝。族党曰臧。年运不淑。家道否伤。遽哭无年。我泪滂滂。不吊于天。继遭嫂丧。绵绵先业。一经海桑。悲痛之地。如怨如狂。无穷宇宙。谁吊谁喤。悠悠日月。六朔是盈。卜玆宅兆。地隔牛鸣。筮日启殡。悲告哀灵。歆我薄奠。不震不惊。
顾轩宣公哀词
沙湖景明。冑峰削嵂。有美一人。玉如其质。性介心洁。超然秩秩。早事功令。晚觉虚实。冠乡先进。屈指非一。所守所业。如公罕匹。历用大统。 崇祯永历。讲服春秋。其意则戚。造诣晚节。如金如锡。洛闽真诀。缮写服役。明窗棐几。左右经籍。昔我往矣。娓娓终夕。相扶泉阳。岁寒孤托。胡不遂愿。奄忽先适。承讣惊怛。哀我无禄。阳界寄生。顾眄畴昔。兄弟笃伦。朋友无斁。善事两亲。勤修子职。醴芝古家。继述先业。荣亲状录。儒门远蹑。沃州相公。感赐惠墨。数幅珍诗。当世宿德。更命子玉。遥遥征北。命道骞产。千古恨食。仁者必寿。理会莫识。黄壤何山。埋此白玉。西蜮含沙。斯文遭酷。群阴剥床。其何能淑。自顾馀生。益复孤孑。讲论何日。星迁改节。握管书怀。哽塞呜咽。如干哀辞。敢告几洁。伏惟尊灵。庶鉴滢澈。
思复斋集卷之五 第 450L 页
文石溪(昌镐)哀词
昔我突弁。初筵数珍。受禀初度。秀异凡伦。英妙发轫。文物彬彬。继述先业。蹈袭前尘。汎爱庸众。不失亲仁。讲服诗礼。尊阁洛闽。洒落窗几。鲜明衣绅。隶儓服义。佣丐输真。南楼明月。北海清风。纳交英俊。蹑迹尨鸿。洒然风度。豪迈尘雄。世间那里。复睹此贤。呜呼难谌。天理之玄。我落湖山。承讣居然。惊怛彷徨。双泪交泉。七耋萱堂。那忍形言。事亲爱敬。罕比德门。志物兼备。子职斯全。平昔恒言。病与命谋。刀圭日事。匪活强求。天只在堂。不肖是愆。谁无父母。心忽感天。岁舍戊子。为兄所牵。教迪双抱。繄食龙岗。论文讲道。锡我圭璋。齐家本严。训子率良。燕谟翼后。实系苞桑。接人雍容。孝悌根央。乡射饮礼。期与来秋。一坊礼让。拟公赖攸。此何美疾。二竖作仇。月正上旬。欲承欬音。拘岁歉荒。捞攘相寻。继以旅食。握叙难忱。两地衰毛。早晚盍簪。鬼何不仁。奄忽于今。湖山客夕。掩袂断琴。阳界人事。畴昔升沉。西澜怀襄。我生不辰。惠好携手。一樊同遵。兄今九天。俯视嚣尘。生悲死荣。非赝而真。自顾馀年。税驾何垠。恶怀弸中。短诔是陈。黄壤何邱。白璧忍埋。呜呼永隔。云山无涯。恭惟尊灵。恻此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