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碑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2H 页
古川书院殉国祠纪迹碑铭(并序)
永阳古川书院。有殉国祠。即为 赠刑曹正郎召谷金公大海, 赠汉城判官鲁巷金公演,生员 赠户曹正郎晚亭崔公仁济, 赠工曹正郎忠孝斋郑公硕男, 赠汉城判官双溪李公荣根, 赠汉城判官沙村李公之馣, 赠仪宾都事蓝田李公日将,缮工奉事 赠汉城判官楸溪李公得龙, 赠汉城判官大斋李公得麟, 赠仪宾都事南溪孙公应晛十贤妥灵而设也。 当宁戊辰。不幸同入 禁令中。肸蚃之灵。恐无所凭依。而今欲立石于废墟。以为寓慕之所者。诚多士不容已之至诚也。在昔壬辰之变。岭南先刳于兵。而永庆尤其冲也。招谕安集诸使之来。劝军官之外。义旅居先。永之一乡以圃翁馀烈。惟知死于王事。团聚乡旅。同心协力。一奋而收复本城。剿朴渊慈仁散贼。再振而有东都西川之役。于斯时也。诸义士或奉亲命而来。或有呱呱而不子。紫襦䌷带。各表其身。与敌俱死。同一涅忠也。及夫官军先溃。贼兵因而乘之。与之肉薄数十合。皆力竭死之。即八月二十一日也。鹤峰金先生以十七人 启闻。自 上褒赠给复。其后节度使又有特 闻而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2L 页
赠复如前。此其敌忾殉国之实。而同堂合食惟止十贤。是尚为恨。然视古建阳之四贤。江山之五君子。固已赫赫为多矣。若举其平日事行言之。金召谷素有智勇。人以远器称之。金鲁巷幼遭巨创。执礼若成人。日必饬衣冠。静处读书。崔晚亭以遗腹孤儿。祇承母训。文词夙畅。早登上庠。郑忠孝一生用工。在孝经小学。三年庐墓。哀毁踰制。考證礼书。有丧中杂记。后人名其坟庵曰忠孝。天姿颖秀。八岁通经史。事后母极诚。父病断指以效。李双溪也。雅量宽厚。处事晏重。笃志力学。李沙村也。以寒冈郑先生之门人。得闻性理之说。善事父母。未尝有违志。李蓝田也。以蓝田之从子。服习家庭。善于问学。兄以孝廉荐。弟以刚直称。楸溪及大斋也。自幼有英迈之气。孙南溪也。盖诸公天质之美。学业之笃。素所表著。而至于熊鱼取舍之分。审得已早。孝友之行。移而为忠于板荡之际。于以栋梁乎宇宙。砥柱乎颓波。何其伟哉。噫彼鸟兽窜而全躯命者。固不足言。而其能爱慕诸公之义烈者。徒知其出于一时之慷慨。而殊不知其培养涵濡于仁义教化之中而有所本原者存焉。此祠院之所以不得无设。而使慕其义烈者。先学其学业之实。有以不迷于先后之序。而为实立教实明伦也。夫何古壁之笙簧无闻。而徒见浩浩乎平沙无垠。则吾道存亡之痛。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3H 页
诚吁天而无其阶矣。乃者收拾礼乐文教于鞠草之间。而寄搭残线弱影于片石之面者。真悒悒而怵怆然。第念此心过阙则趋。过墟则钦。初不以虚实有无而有间。况事于斯载。迹于斯详。则尊之敬之。焉有前后之殊哉。噫巡远死于睢阳而灵武中兴之功赖之。惟我 邦家之再造。人皆曰天兵之功也。我诸功臣之力也。是固然矣。而苟非当时忠义立殣之士。又种种作于其间。以扶竖大伦。鼓发义气。夫何能办得收回之功于颠沛之中也。如以东都言之。复城之功。出于其后诸义帅之手。而安知非诸公之忠魂毅魄。喷薄叱咜。后先夹赞。以成其磊落之奇绩也耶。汤池金城虽无恙于浩劫之馀。而皮币珠玉不无渝盟之虑。其或得侑起群英。以为北门之钥而巩固我万亿年之基乎。顾此謏陋后生。不敢当郑君渊道,金君俊熙记实之托。而自以宣武后裔。窃有所感于中者。既叙其事。因为之铭。铭曰。
我不及台鲐之吊。又不及双庙之拜。愿借朱夫子旌忠悯节碑之笔。以书古川十殉国之迹而为万古纲常之戒。
部将 赠兵曹参判观澜许公神道碑铭(并序)
余遇龙蛇旧甲之回。追念当时忠志之士。倡起义旅。敌王所忾。有如彼之盛。而何今之人衰薾不振。无卧薪尝胆之志乎。窃不胜斗胆之轮囷也。日晋阳士人许■(禾匀)。来示其先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3L 页
祖 赠兵曹参判观澜公行录。因请牲石之铭。噫公即壬辰之义士。而招谕使鹤峰金先生幕府人也。稽其伟迹。皆出于李松岩日记中。信而有徵。公讳国柱字仲干。金海人。丽末有讳邕典理判书。是生讳少㽕司宪府掌令。善居丧旌闾。入 本朝有讳锤以遗逸授参奉不仕。于公为曾祖。祖讳公绰荫县监。考讳裕通礼院左通礼。妣淑人咸从鱼氏。进士得汉之女。大司宪灌圃得江之从女也。公以嘉靖戊申。生于晋之胜山里。自少孝友笃至。信义著闻。志气卓卓。慨然慕孙吴之法。尝以便骑射荐为部将。竟落拓家居有年。及壬辰之乱。金先生招谕本道。公投袂而起。倾财召募。众至六七百人。严约束整部伍。有与敌俱死之心。于时金沔起于居昌。朴思兼,思齐起于三嘉。众各八九百人。丹城权世春,草溪全致远,李大期亦起兵以应之。招谕使大喜。即日驰 启。本州判官金时敏自头流山闻之来会。聚兵得数千。分议守城。以前郡守金大鸣为召募官。孙承善为守城有司。河天瑞任调度。姜德龙缮甲兵。申楠掌饔饩。公与郑惟敬为伏兵将。于是招谕使下令曰无晋阳无湖南。无湖南国不可以为国。贼之朵颐在于此。防守不可缓也。公一遵招谕节制。随事筹画。临阵为先锋。对垒为伏兵。与郑惟敬剿击南江外焚荡之贼。斩获居多。仍升为本道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4H 页
兵虞侯。其后录宣武三等勋。公恬退不伐。退而筑亭于濂江上。扁曰观澜。与李芦坡屹,成浮查汝信,李独村佶逍遥觞咏。为卒岁之计。又与独村诸名胜。同修耆老会于湖阴鼎岩之间。风流韵致。照耀江右。卒周甲年三月二十九日。始 赠兵曹参议。 纯祖壬申。因多士请。加 赠兵曹参判。夫人坡平尹氏。 赠参议思亨女。修撰孝聘曾孙。卒万历某年七月十三日。合葬于州东龙凤里清源卯坐之原。一男三女。男玵军资监正 赠户曹参判。女适柳亨春,曹以坤,尹辅辟县监。馀男瑢。参判二男东岦兵马使。仲岦县令。兵马使三男曙通德郎,晟府使,晚通德郎。县令四女李翊华参奉,李玄柱,权斗瞻,宋之栻。曾玄以下多不尽载。窃观公行录。只述初头倡义守城之迹。而却于向后事不详何哉。或当时幕府诸人。分隶他阵。而公亦在其中。五丈之星陨。荆州之城陷。莫之归护而致然乎。又既为虞侯则虞侯尊秩也。铁券之中。奚故以部将见录乎。载籍之间。太史公亦有疏漏。则今于数百载之下。顾安能博采而补其阙文乎。于乎。方彊邻窃发之日。彼拥熊幡而拖虎符者。乃反弃城逃窜。而惟此朝不坐燕不与之人。独能沫血饮泣。揭竿斩木。仗不共戴天之义而为北首争死之计。所用非所养者。此之谓乎。至于雄藩有主。义勇四合。则其随材授任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4L 页
之际。最难者无如伏兵。盖虏之长驱而蹂躏也。其凶狞巧谲。固不可专用堂堂之旗井井之阵以御之。则惟设奇设伏然后可以制之也。公既当是任而不辞。主阃又授之而不疑。则其智勇之出于诸将。奇谋之长于制胜可知也。保障江淮。沮遏凶锋。以赞成收复之烈者。而谁之功也。虽其屏树下而安屠羊于当日。危忠盛烈。惟能辉映百年之简册。一赠再赠。崇德而尚贤。则益见 国家公议之愈久而愈不泯也。何其盛欤。铭曰。
额额晋城。有国藩蔽。升平百载。文恬武嬉。天骄陆梁。锁钥瓦解。堂堂招谕。克笃忠贞。 王曰汝谐。乃奠南服。雪涕飞檄。义旅云兴。九十九坊。能无一士。奋挺大呼。曰惟许公。文武全材。射御宿荐。人人信服。一旅为多。部阵整齐。约誓严密。招谕顾笑。曰尔同盟。 王在西方。立以驰启。官军是日。亦复来之。一发危城。合势固守。林林忠勇。各职其官。瓮饩尔调。兵甲尔理。最是设伏。尤难其才。公乃承当。昼宵殚力。江外豕突。敛迹以亡。乃升中营。画赞密勿。功成身退。永矢考槃。金匮勋盟。卿月封赠。 前圣后圣。曰笃不忘。我临长江。一剑招侑。壮士不死。公亦来些。揖而之堂。龙飞凤舞。振振玉叶。岁执豆笾。莫非王臣。无今无古。奋笔以劝。一部春秋。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5H 页
通训大夫行军器寺奉事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尹公神道碑铭(并序)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之处危难之世者。以不可夺之帅。兼不可夺之志。则夫子岂不重许之乎。在昔龙蛇之乱。三嘉义帅尹公铎。抗志毕命于晋阳城陷之日。是非其帅其志之并不可夺者耶。公字声远。坡平人。高丽开国。有始祖壁上功臣莘达。 我朝受命。有中祖坡平君坤。曾祖忠佐卫司猛 赠左承旨研。祖参奉 赠吏参秀宗。父御侮将军彦孝。母夫人李氏。主簿琮女。嘉靖甲寅。公生于三嘉龟坪里。自幼屹然有将略。好建旗行阵。读马伏波传。激昂太息曰马革裹尸。固丈夫事。三十二登武科。调训鍊副正。及岛夷陆梁。以父命同朴思兼,思齐,卢錞及曹继明诸公倡义。赴红衣将军幕下。为第二队领将。以御西上之贼于龙渊,世干,鼎津之间。或自以便宜。或与群帅并力。奇绩甚多。金义将沔有牛头岭之役。公以招谕使之命。分一枝兵往救之。贼退逼晋阳。公因蹑其后。与牧使金时敏婴城固守。一日贼潜附而登。公发矢洞中铁面者。城中男女继投石。䨓雨又大作。贼解围而去。时牧使中丸而殁。公代为假牧。翌年六月。贼又犯晋阳。诸阵慑不敢动。公独领兵驰救。与倡义使金千镒,右兵使崔庆会,忠清兵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5L 页
使黄进,义兵将高从厚。并力拒之。及其势穷。金俊民,姜希辅,黄进皆力战先死。公与崔庆会,金千镒。乃北面四拜曰臣等世受 国恩。不能讨贼。惟有一死报国而已。同时殉节。时二十九日也。得年四十。于乎烈哉。事闻 赠兵曹参判。录宣武勋一等。配尚州周氏。察访悌女。四男。辅辟县监,弼辟,启辟,祇辟并忠义卫。二女李瑚同知,安憙参判。辅辟嗣子珽掌乐院正。副室子瑢,别提珉。弼辟子珽出,瑊。启辟子戴。祇辟子现。副室子琦。珽子亨时, 赠参议亨世出。瑊嗣子亨世。戴子亨泰。现子亨华 赠嘉善。以下不尽录。公衣冠之藏在五香谷负兑之原。距龟坪旧闾十里而近。铭曰。
工尹商阳之与陈弃疾欤。张中丞之呼南入欤。有是哉忠烈也。矗石不足高。长江不尽咽。我故揭英风于五香千仞之冈。以励夫千秋万世臣子之节。
赠判决事郑公遗墟碑铭(并序)
余尝过昌原古兵营墟。颓塼破砾。累累荆榛间。鼯鼪走而猿鸟啸。又值阴风怒号。白日无光。追想壬辰往事。未始不嘘唏流涕也。日有郑升永,暾永者。就居昌武陵里。为立其先祖 赠判决事公遗墟碑。徵铭于余。按其迹。公即壬辰义士死节于昌原者也。如可碑者。当于死节之所。而乃在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6H 页
所居之墟者。抑亦反其本之义乎。公讳应斗字枢卿。系出东莱。高丽尚书左仆射讳穆其鼻祖也。至雪壑斋先生讳矩。罔仆 我朝。隐于松山。 太宗大王以伯夷称之。谥靖节。 光庙时讳种以精忠敌忾。功封东平君谥襄平。于公为高祖。曾祖讳智耘司直。自星州移居昌。祖讳成璧。考讳鹏。皆隐德不仕。妣咸从鱼氏。秉节校尉孟济女。 明宗丙辰公生。资禀英迈。气宇堂堂。倜傥有智勇。常慨然慕襄平公事业。壬辰四月乱作。人皆骇窜。公独奋然击釰曰窜可不死。均是死也。宁举大义。遂率家僮裹糗粮。赴昌原阵。至则城陷矣。奴宗万请暂避。公曰我非苟活者也。勇跃薄战。盖公体肥常跨骏。方赴阵。用骏归女子。自乘驽以行。是日战酣驽倒竟遇害。宗万佯死伏积尸中。乘间敛公返葬。事 闻赠通政大夫掌隶院判决事。后百十一年。改附司直公墓下丑坐原。启其棺面如生。人皆异之。配碧珍李氏。护军健女。生三男喜男,贺男,吉男。皆功荫大护军。三女适府使朴知遇,进士李命龙,佥枢金致敬。孙四人天民,善民通政,寿民,新民护军。曾孙八人翊周御侮将军,经周,泰周,来周,彬周戊申讨贼 赠监察,荣周通政,蓍周,弼周并护军。于乎。世之论壬辰岭下倡义者。首先起兵则必曰郭忠翼,权忠毅。首先死节则必曰永川十七义士。今迹公之事。其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6L 页
起其死在乱出十日之间。视上烈烈。果孰先而孰后乎。且忠翼忠毅其初。因其所居之地而先为自守之计。以应来贼。故卒成大功。十七义士死于东都。则永川之于东都。相距不百里。其势唇齿。赴斗而死固其所也。公何不先为自守之计。三百里远遏登陆之路而视之为死所乎。于此益见其雄略也。益见其危忠也。所可恨者。公之矢复也。三子皆不省事。忠奴既死。伟迹寝泯。邑志所载。殆其大略也。今以李松岩龙蛇日录考之。乱初鹤峰金文忠公代曹大坤为右兵使。自京驰到营。以御贼未几日。被拿就道。于是昌原守张义国,虞侯李侠空城奔避。城遂陷。以此推之。公之死之必在其城陷之日。而计其日数历历相符矣。彼守及虞侯以封疆之臣。不死于封疆。公以不识何状之人。办此奇节。何其壮也。三品之赠。岂足以称赏乎。然爵赏在上。不敢辄请。其所以私伸者。惟有祭社一所。又不幸入于鞠草。惟此里墟一片石。虽欲不为。其可得乎。铭曰。
临乱不忘国忠。死于原野庄。以私谥之义。表厥宅里。于乎宅里之表。而足以劝天下之大万世之长。
三溪书院冲斋权先生庙墟碑后识
右思庵朴文忠公所撰先生碑铭。属笔在加 赠之前。故竟不用于墓道。后赵玉川,权苍雪诸公。欲揭诸三溪院庭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7H 页
而未遑。今于鞠草之墟。景仰无凭。尤不可以不依已成之论。乃斲得一石。而顾石窄字夥。阙其序用其铭。势不得已也。然墓铭之移诸院墟。事若不合。而溪之上游。斧堂密迩。洋洋陟降。恐无彼此。羹墙寓慕。可不以一例乎。盖书院刱于万历戊子。 赐额于 显宗庚子。毁于 当宁辛未。成毁皆天也。然先生道学忠节。实建天地而俟百世。则山可夷海可渴。石不可转也。石之不转天。吾知其必复矣。
国望峰碑铭(并序)
宣城之国望峰。因 赠判书李公隐操而得名也。公讳继阳字达甫。真城人。丽季功臣松安君讳子脩曾孙。生永乐甲辰。 端宗癸酉进士。三相臣废。入隐于峰下温溪村。乙亥 逊位后不就学职。庭植老松。每年十月二十四日 国讳。登峰望拜。峰不甚高。北距越数百里。叠叠群峦。迎眼巽伏。白马 仙驭。洋洋咫尺。实天作之不偶也。然 国吾私痛。望吾私伸。吞声饮泣。隐忍沉晦。与世所称生六臣者。不约而同心也。退陶文纯公以亲孙述行曰。恬靖有隐操。申文景用溉铭之曰起贪顽厉鄙俗。有古真逸民风。此固时义中引而不发。而逸民即孔子所谓伯夷叔齐也。阐美无以复加矣。惟是显 赠亲孙。故非以实德。后欲举以听国论未果。一自祭社礼废。胄孙晚恁氏。与众就峰筑坛。勒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7L 页
石以寓慕。与越之有别坛拜鹃楼。盖一义也。彼一夜偷梗无足言。因其扫涤。更新表揭。又乌可已。时则丁未春三月子规啼也。铭曰。
流荡者二气。不易者三纲。一抹孤峰。宇宙栋梁。
紫岩书院庙墟碑铭(并序)
鹤城士人车镇抚章祜,滢奎踵山门外致言。吾祖文节公,刚烈公所享紫岩院墟。将竖石以羹墙之。谨举一乡之论。烦子以文。谨按文节公讳原頫字思平。始祖济能仕新罗味邹王。至恭叔值宪德弑立。同父穑效豫让事。事觉变姓柳逃儒州。至高丽开国功臣车达。子延安君孝全复本姓。即十九世也。公恭悯朝登第。官谏议大夫。参證古礼修祀典。又极谏斥佛。与圃牧齐名。见政乱退隐平山之水云岩洞。因自号。沉潜易理。时犯辽议起。我 太祖就问计。泣言其不可。及回军录开国勋也。人要同盟。曰我丽臣。不敢贰心。又曰宁吃五斗醋。不参有功选。 太祖晚年屡感宸梦命召。公谢 赐驲。鞭只驴以野服入对。 上与游阙北龙渊上。散葱种数升曰子陵乎。平山之葱饱予。予苑之葱。独不留子也。辟宦小密语轮储事。对曰世乱先有功。授正言评议郎典农寺事。皆不拜。苫席土铏。如在草野。人拟之秋水中明玉。冰雪间清霜。居数月还山。权臣构诬椎杀公及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8H 页
内外亲党七十馀人于松麻二原之间。流配籍没者又多。冶隐闻之。引书床投灯痛哭。后 太宗致祭赠赞成。命录后。子安卿孙尚道。俱举贤良。已而恐祸及。或自经或变姓作人佣。 世宗加悯恤。又赠侍中赐谥。 端宗命集贤学士河朴成诸臣。撰雪冤录。刚烈公讳云革字弘器。文节公从子始连坐。定属北边。 世祖丁亥。李施爱与其弟施合,施伯叛据吉州龟城。君浚将兵讨之。 启公为先锋。时年七十五。与土人郑休明,曹纠,朴成章。入贼中谕顺逆。縳合伯送吾阵。中路被夺。以钟城会宁兵遮截摩云岭。招纳归附者。副将崔润孙叛附贼。公与三人者。为其所禽。骂不屈死于端川狱中。贼平后得尸。手釰项枷而头片碎也。 赠精忠出气布义敌忾功臣兵曹参判延川君。 中宗肖形入三纲录。御制诗曰凶丑称兵叛吉州。摩云以北骨成丘。独将忠义推锋锐。一死英名万古留。功如张许婴城日。忠似颜袁骂贼时。乘胜官军齐致力。朔方尚有四男儿。 纯祖丁亥。加赠户曹判书。因易名。此二公节烈之卓。而 列圣之所褒奖也。其云仍散处一国。而云岩洞祠之 宣额。顺天之鳌川,草溪之德源,此州之紫岩。所以崇报者至。而作家之称述已尽之矣。然窃有所感者。夫人禀天地之中以为性。孰不知君臣父子之伦之为大。其当革命板荡之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8L 页
时。能辨熊鱼之分者绝少非他。利欲夺之也。能不夺于利欲而致命遂志者。是乃学问之力。充积于中。遇事发见而合乎天理之正也。须看文节公易礼之工可知矣。刚烈公在其家庭七十年。岂独无修为。乃于一朝慷慨而杀身乎。此必史有阙文也。在今天道人事变通之会。所以景仰师法者于大伦上。又当知本末先后之分也。铭曰。
扶而去之。纵无太公。 圣祖之德。过于周远矣。求仁得仁。又何怨焉。父子吞炭传家法。又倡我国原野死。舌断头裂罔俾李侍郎专美。双庙可毁。天地之经常莫绝。吾知二公之名。亘百世而烈烈。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墓表
  
军资监主簿 赠刑曹参议圆溪宋公墓表
我外先祖讷斋先生仲子 赠刑曹参议讳仪字正仲号圆溪。刚州之称世家。必曰东宋者。自公始焉。妣沃川全氏。通政休溪讳希哲女。以弘治壬子生公。初讷斋以 安顺后懿亲。炳几戊午。遁于岭乡。教诸子以义方。公富于文。早谢举业。常有潘岳閒居之志。善养二亲。及连遭艰。哀毁尽制。兄弟四人。一室怡愉无间言。晚筑亭于圆溪之上。托意田园。优游觞咏。用荐为 健元陵参奉。升军资监主簿不就。万历壬午四月二十四日殁。葬于昌八负甲原。配安东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9H 页
权氏。参奉贤孙女。有五男。福龄主簿,福男,福稔军资正,福基察访,福源进士。孙凡十一人。尚栻,尚志,尚立同枢,尚濂奉事,尚洛直长,尚淹 赠参议,尚寅,尚宏奉事,尚宪进士,尚宽,尚敏。曾孙十八人。光弼司成,光先直长,天枢,天杓佥枢,天根,天植,天机护军,天相,光翼,光奎,光心文正郎,光井文掌令,光参,光璧文执义,光轸,光斗,光室,光台。公隐约韬光。不试于世。无得以称诸。而圆溪八景诗若铭。尚揭在亭楣。咏閒云曰悠然自舒卷。无意泽枯苗。咏松曰慇勤借晚节。相对爽襟灵。器之觚兮易缺。毂之周兮何所不达。苟余学圆而不滞于一隅。夫何险之足虞。其铭也。于斯数篇。可见公之心与事。而以器喻学。圆而免险。非知道者。尤不能说得到此。大易所谓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者。其公之谓乎。讷爷当坎险之时而公之所值。谓之泰通亦可也。其尚存见险之戒者。虽或近于苦节。而自不害于藉用白茅之义也。惟其谨之至而积之多。故馀庆之发于子孙者。燀赫绵延。天理不亦可必乎。然世代寝远。牲石阙记。后孙启钦采考郡志及家传故迹。责晚焘以文。辞逊不获。谨撮以揭之。
从侄思得墓表
呜呼。此吾从侄中勉思得之坟也。君生于 宪宗丙午。卒于 今上丙寅。年仅二十一。何异于菌若蟪乎。吾李起自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09L 页
真城。六世而退陶先祖为东方理学之祖。又七世而知中枢府君讳世师。为吾家分派之祖。君为府君五世之适也。五世之间。一绝于吾伯祖讳祖淳。以亲弟应教讳家淳长子汇渊嗣。再绝于君。以族子纲钦嗣。天难谌有若是耶。吾从兄晚杰中庚午生员。伯父与君外祖金厚寿。膺乙亥 别恩升通政阶。君其知之乎。昔之一块血。妻于李泰麟。与纲皆有子。前年知枢府君参奉府君讳龟书两世庙递迁。君巍然当四室。祝不复称亡而尊之。君亦老矣。噫噫君心蔼然。七八岁。痛殇叔废食饮。久远语到辄泣。形皃清弱。壮得中人。眉明性警。大耐督课。有时聚精剧读。唾霏逼人。句作之工。晚透路径。时有得意。吾未尽许。而衰世才分渐下。十年二十年。煞有等分。使君处于今之少年。亦当有名也。吾家阔于世情。疏于谋身。君有心计多机变。措之肯綮。恢恢有馀。使之成就而出身事君者。宜不如余之覆羹触讳得罪明时也。君娶进士白基东女。家甚厚。初服粲粲。暴上贫儿之身。君每有羞愧色。其志槩可知也。白氏后君二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殁于亲家。是秋归葬于英阳五里山。与君杏田兆四十里而近。将待年合葬。而余发种种。忍令君无表乎。呜呼悲夫。
权涵吉墓表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0H 页
余尝过凤城之沧海里。适权君祺渊涵吉之阡。叹曰吾与君屡游斯丘。而不谓为君殁地也。君安东人。忠定公后。正言讳文度以次子载纶后其弟百度。君祖。生员讳承夏又以次子后仲弟德夏。君也。生员公与季氏颐斋公。文学行谊负一世重望。君兄从兄皆称家儿而早世。君有二兄之才而得气刚。曰难也谷也。 今上癸巳四月六日又殁。年五十不促。时则生员公甫禫。颐斋公尚无恙。是五十者君为子日。非君之年与二兄何间焉。然亦足以见君矣。始君母李氏与所后母金氏同居。君处其间乐乐。十七八文辞已成。笔法追王赵。尝一试南省不遂曰。得不得命也。家至窭。竭力事生员公。常若不足。闻有善养亲者。嘘唏感叹。于宗族恩义隆洽。中间十年。才俊之士死者殆三数十人。生者又劫于沦胥。散而之四方。惟君思扶持全安之责。故论世家文献者。必曰酉山惟涵吉在。家间燥湿。只手忧勤而不使子。子相翊年三十。视同孩提。人誉相翊文术者。蹙然不安曰全未全未。此君之实行也。顾念天下之生久矣。善人之不做而寂寞乎日用者多矣。此而绝首尾杂他状中。人有能辨君者乎。虽然余以一事證之。君往年梦一朵芙蓉。因作一名。余曰奚以梦为。君之文行表里。本吾辈之芙蓉也。是非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荷花风露郎之陆务观。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0L 页
不可以拟君也。然其同而异者。可类推也。吾得君为四十年知己。始则君以总角师我。及其谋食尘土。梏丧天真。无长无短。滚归一科。然乌得无悲叹之发于残阳乎。君之藏六得晚卜之吉。我之柏户亦修先人之意。将相与每年往来合讨。此事已左矣。呜呼。齐鲁性胡吕家无凡材。命天也。蔼然之端。因吾之所固有而品裁。使我铭之。当云云而非其人也。只作短表。以示后人。
庄窝李公墓表
庄窝处士真城李公重实字仲华。懒隐忠简公讳东标孙察访杜陵讳济兼第二子。外祖闻韶金昌铉,丰山金偮。公丰山出也。 明陵甲午生。享六十八殁。葬杜洞巽原。公神宇凝重。器识宏阔。戊申遭逆乱于父邮。乃以童子毅然不失措。雅好读书。起居出入。口常伊吾。贯穿百家。尤习朱子书。文澜滂沛而大对其最长也。尝举于乡。不利南省。托𤱶亩以自乐。丧致哀祭致敬。门有盖藏。墓有磁志。兄弟同床。饮酒湛乐。或三四朔不归私室。平居整饬衣冠。不以亵服见诸妇。性刚介自守。是非得失。不为苟合。挥之不去。招之不来。圣师所称刚毅木讷。殆其人也。配安东权氏。冲斋后迈女。生戊戌卒己酉。墓扶川酉坐。四男长镇奎系伯父。曰汉绮,汉遇,汉中。宜相,义相,寅相,璧相,得鲁,德鲁,景鲁出。其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1H 页
后也。次镇璜。曰汉臣,汉云出,命相,景鲁其后也。次镇绍。曰汉楫,汉燮,益相,鼎相其后也。次镇世系季父。曰汉云,建相其后也。一女郑必秀宣传官。公尝教子侄曰学者学为人。为人之道。在乎日用彝伦之间。又曰制于外。所以养其中。正衣冠谨步趋。最初下手处也。噫斯言也。实公之所体行而遗为后法者也。故成德达材。绳绳继作。汉中长往。鹿门箕𤃡其标。益相得鲁行谊文学。矜式吾宗。所以府使君教英惧夫先徽之或泯。其投绂归隐也。以贲隧为急。计度成而遽殁。其子钟岱及从弟教殷。承厥志而遂之。是亦世其懿教于无穷者也欤。
处士南公墓表
仙槎县西岷嶓洞。有英阳南天焕章瑞之墓。章瑞处士。不识其孰知之。南氏出于英毅公敏。至牧使荟。自东都始入槎而为繁族。于章瑞十四世也。曾祖衡大通政。祖宗汉无子。以弟宣汉子有柱嗣。其考也。妣江陵崔氏。宇柱女。 纯祖丙戌公生。年六十五卒。即庚寅正月十六日也。配屏山朱氏。德临女。二男载明,载朋。一女张檍。公德性厖悫有聪明。八岁通贯古今历代。笔力惊人墙壁。居父母丧。一依礼法。诗书易终身诵之而尤善于诲人。园有巨竹千挺。客至觞咏其间。风流韵致甚弘长也。尝自号曰晚喜。所著有三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1L 页
元甲子图。噫我言谀吾负。章瑞不谀。人自此知为章瑞之墓也。
先考通德郎府君墓碣阴记
公讳汇澈字滢父。真城李氏。退陶文纯公七传。至知中枢世师。是生参奉龟书。是生应教家淳。有五子。公居五。妣昌宁成氏。彦集女。 纯祖甲申十月十六日生公。年二十殁。癸卯十一月二十一日也。翌春应教公奄忽。葬先重后轻。才山之白岩若明洞皆子坐。十馀里而近。公风仪俊秀。有异才。始读史。日三十行。至经传九十行。间以他书。甫成童蓄积宏富。动静语默有老成风。居母丧。墓在绝峡。朔望省哭。哀动人。间值荡析。常侍侧仰宽。同气往来。如不可为情。既冠从仲季兄。恒游凤栖楼,浮石梧川文会。人以远到期之。和气满容。虚己与人。虽卑幼不忽。下至昆虫草木之微。亦加不忍之心。尝题古别曲于甥馆壁间。皋夕人曰此谶也。撤去之。配海州崔氏。进士凤焕女。有淑德闲礼节。生癸未卒丙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墓祔。遗馥子复庆五岁殇。公之仲兄大司成公汇浚。以仲儿嗣之。即不肖也。不肖自入嗣来。至痛在心。拟伸幽冤。竟病废丘陇。罪负深矣。儿男长中业生二男三女。次中执夭。有一女儿。女适柳渊鳞生三男三女。戊申四月二十日。不肖嗣前承政院同副承旨晚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2H 页
焘谨记。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墓志铭
  
李法一(羲肇)圹志
宣城西日出山之支。南驰五里而隆然斗起。回抱结局。即少尹永阳李公之阡也。其右麓委地长延。锹锸忽起者。即为少尹之胄法一藏也。是日与法一善者。环观而送之。独晚焘拘戒不得相绋。吾恐法一之目。不瞑于地下也。窃念法一中祖聋岩先生。致仕于朝。养德林泉。门阑之盛。行业之高。已尽于吾先集中。而至今使人读之。犹复廉顽立懦。法一生于是家。其所服袭而承受者。善有出于人人。就一门而论人。一辞称法一。又一乡而论人。亦曰法一。文艺足以适用。才调足以综物。性乐易而有铮铮之表。处波荡而无同流和光之病。吾乡古家。乌有金宅仲。浮有琴子凝而吾法一又相上下其间。与吾皆莫逆也。然其与之朝夕于灵源数弓之间。言其所欲言。行其所欲行。则二人者又不及法一也。故吾儿之冠。请法一为宾。三加祝字之礼。今世罕有。而人不以吾为汰者。亦得其人故也。法一视疾屡朔。余谓法一刚何虑。复出尘途。颠沛六十日而归。见贺渊之上垩庐岿然。冰禽雪鸟。悲号不已。法一其死矣。夫道义名理之说。吾辈所不敢。而文酒诙谐之乐。亦做不得。是可悲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2L 页
也。然大人公见吾誊临朱书讲录曰吾儿曾有此役。渠所已知者。皆阔略不书。此夭促相。君勿尔也。法一夭促。固不在于此。然因是戒而改吾阔略之通患则有之。是则法一虽亡。其警我深矣。如吾无似。苍山益远。河海无津。未知将如何究竟。何必悲法一为哉。然平生之好。不可不志。而吾非作者。生卒娶育姑略之。
金北厓先生墓志铭(并序)
北厓金先生讳圻字止叔。光山人。高丽知门下省事光存之后。曾祖讳孝卢。祖讳绥。官职德业详载吾先祖文纯公所撰志碣。考讳富仁。兵马使号山南。早游陶山。世称乌川七君子之一也。妣孝节公李先生贤辅之女。先生以嘉靖丁未五月二十三日生。有异质好读书。稍长与仲兄九峰公腆。请业岩栖。笃信师训。精究性理之书。有疑礼必禀质。冠也文纯公字之。山颓后。期而不肉不采。考妣丧皆庐墓以终制。性淡泊不慕荣利。箪瓢屡空。妇财不取。筑室弗告台傍。左右图书。仰思俯读。其乐无犹也。壬辰乱。与从弟近始斋垓倡义。身兼整齐召募之任。誓告一乡。峙粮敿干。以沮遏贼锋。折简方岳。备陈剿灭之策。安集使金悯节公玏察其忠。差 集庆殿假官。时 晬容避安在柏洞书堂。晨夜卫护。劳勚甚多。甲午闻天将有和议。有诗曰灰 庙终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3H 页
天痛。墟都永世雠。始知和一字。从古误人谋。丁酉贼再猘。与本乡二十七义士。往参火旺山城积薪之盟。团成保障之功。戊戌以山长干刊先师文集。壬寅 除顺陵参奉。一肃即还。拓出新刊。与同志昕夕讲习。以继开斯文为己任。盖所重在内而不在外故也。就吕氏乡约。参以先师约条及朱子月朝会之规。著为一书。举而行之。乡风赖而敦焉。癸卯十二月初四日殁。翌年正月初五日。以治命葬于羊场向卯原。时陶山院儒退行岁谒而吊奠之。丁未以宣武勋 赠司宪府监察。配桧山黄氏。司谏龟岩孝恭孙通仕郎釴女。三子光载,光业,光运。光载四子硌,磌,碬,䃘。光业一子铨。光运一子礥。于乎。先生生于君子之家。早就有道而正焉。德行事业之不朽遗集在。 朝廷褒赠之。士林尸祝之。又何加焉。惟溪岩文贞公曰天资恬雅。问学详博。从容乎礼法之场。绝意于浮华之习。淡乎无欲。毅然难犯。庐墓之行。金石可贯。用志之刚。贲育莫夺。其孝谨之行。传自家庭。陶山绪业又得以师承。宜其所立之甚高。而非人人之可及。此于先生为正叔之序也。小子后学何敢复赘。惟是忝居柏洞。尤不胜景行之思。谨为铭。铭曰。
白鹿九经敕赐。若明起者。徒以训诲为功乎。丧致哀。和议非之。噫乎先生之学。幸际 国家之兴隆也。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3L 页
警斋金公墓志铭(并序)
西厓柳先生讲道于南溪精舍。李松坞轸,李南溪辅为诸生之秀。以丱角从二李公之后而觌先生之光者。警斋金公是也。其和进先生诗曰久违薰炙伤吾情。口棘胸茅万种生。安得源源陪杖屦。青灯彻夜讲心经。其后精舍之升而为院。亦自公刱之。非信道笃而有功斯文者耶。公讳灵字玉如。高丽侍中海平君萱述为始祖。入 我朝判书松亭讳铢重封海平。于公为十世也。曾祖讳世义部将。祖讳廷宝县监。考讳兰卿 赠宗簿主簿。两世皆以孝闻。妣八莒都氏。主簿应斗女。以 皇明万历丙子生公。天姿颖悟。以父命师事二李公。未成童贯穿经史。文词大进。壬辰乱举家入山。公就师告别。贼路劫之。以书道情。贼义而释之。及还贼刃已入门。子欲代母。孙欲代父。三世争死。孝义格天。贼啧啧反指示吉方。即苏野及博陀山也。闻 銮舆西狩。有诗曰西郊漠漠塞风寒。稍慰 行宫玉体安。书生袖里龙泉剑。那得扫除奠泰磐。又上书于鹤峰金先生。进用兵之策。翌年祖父母殁。甲午又丁父忧。丧乱流离。十年不得葬。邑宰蔡公庆先庀之克襄。又令筑室墓下。专意读书。甲寅遭母忧。庐墓三年。晚立精舍于金堤。又构斋于东川。扁之曰自警。以谨言慎行。著为自警之辞。奖进后生。作兴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4H 页
文风。师门丧祭。克致诚力。人有过失。必掩匿覆盖之。戊子始登生员。直指荐遗逸。将召用。因不起疾。即庚寅三月十七日也。葬于博陀山祖墓下子坐原。配蔚珍林氏雨新女。生三男二女。男长宗亮 赠军资监正。次弘亮,东亮直长。女长适李廷恁主簿。次适李廷夔。侧室三男得吉,复吉,后亮。一女洪是汉。宗亮男夏鼎,九鼎。弘亮男象鼎。庶男彭寿,禹鼎。东亮男禧鼎,时鼎。后亮男时望。曾玄以下不尽载。铭曰。
孝世济学师受。夷险其一节。彼兽心尚能服化。况我人之被其遗烈者哉。
佥知中枢府事 赠吏曹参判金公墓志铭(并序)
永嘉府川城县之南。有陶岩亭。山萦水抱。曲台层栏。窅奥奇崛。余尝登览而问其主人。指亭北若斧者而言曰。古有黄坡金公宗杰。生于斯乐于斯而埋没尘土。于今二百年矣。余窃不胜难作之恨。日其胄孙镕。使族人载轮,峻镐。袖公逸稿及颐斋权公所撰行状。来嘱隧志。谨按公字国卿。金之先出自新罗王子义城君锡。至枢密院副使椿。分贯为礼安人。其孙玄柱文科同正。俱见宣城志。至参奉永权赘居川城。与李讷斋弘准刱设乡约。于公为五世。高祖鸾通政。曾祖梦卿初名彭龄。俱载乡录。祖训鍊奉事钦。考通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4L 页
德郎海润。妣奉化琴氏。声贤女。公八岁通孝经。文词夙就。人以远大期之。性至孝。父病百里寻医。一夜往还。时尚童年。又筑坛以祷。母疾得效。其他庐墓三年。生日不宴。即疏节也。孤露后更无当世之意。我家家里自有泉石之美池台之景。而琴书诗酒。固足以适吾情而悦吾心焉。时则讷隐李公居同里。荷塘,苍雪,龟厓,八吾轩诸公皆芳邻名流。相与从游唱和。传为一代胜事。观于金素岩镇东松台诗帖序可知也。齐家修身。各有揭箴。又书忠孝廉三字以戒后昆。其大如此。细可略也。生 仁祖戊辰。殁 肃宗戊子。寿八十一。尝以应资授通政。 今上丁亥。用多士请 赠吏曹参判。配东莱郑氏。思命女。文峰先生之后。其贤有德。盖亦家风也。后公二年殁。墓祔公。后从 赠贞夫人。二男漹,澈。馀男一大。漹男相光,相夏,相尧,相殷。女郑时泰。澈男相满,相胤。女边久大。一大男甲先,甲奉。相光男兴禹,兴周。相夏男兴文同枢。相尧无子。以兴周嗣。相殷男兴兑佥枢。女安圣思,孙庆大。曾玄以下繁衍略之。载轮兴文来孙。峻镐兴禹昆孙也。铭曰。
北辰感欤。德星聚欤。影响池台。烟月孚应。泉壤华诰。
卧溪金公墓志铭(并序)
成均进士卧溪金公讳圣钦字敬伯。义城君龙庇之后。中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5H 页
世青溪先生讳琎有五子。俱登退陶夫子之门。为儒林大族。长药峰讳克一。于公六世也。曾祖瓢隐讳是榅崇祯处士。祖讳邦衡。考讳龟重出后叔父护军邦照。妣载宁李氏。副提学孟贤之后杓之女也。 肃宗壬戌。公生于临河县里。年三十中司马两试。七十六殁于卧溪精舍。即丁丑七月十六日也。葬临南龟水岘辛向之原。娶完山李氏。茅山栋完女。再娶鹅洲申氏。贲锡女。生子龙汉,凤汉。女朴圣周,李寅煴。三娶固城李氏。万材女。生子佐汉,明汉。女权以桢。孙十人。始集,始临,始业,始頔,始权,始乐,始赟,始奎,始九,始谦。曾玄以下不尽载。公尝以骑牛歌。送从弟霁山先生曰君骑马我骑牛。骑牛将欲入山深。骑马西驰长安路。愿君西去即归来。共我牧马放牛溪山雨。其歌幽烈。足以尽公平生也。我且和其歌而侑其隧。歌曰。
噫嘻骑牛兮。骑牛何之。朝发适庵之叔庭。暮过茅山之馆。而登锦水之堂。文虹射牛斗之墟。夜气清牛山之木。风调气槩。从牛渚而泛月。笃志力学。追缑山之挂角。胶庠早升。如可辅于齐桓。师冤未暴。岂敢干于秦穆。牛李党深。宜念行得而邑灾。牛头贼擒。我罢义盟之执耳。哀哀父母。恨未奉于三牲。戚戚兄弟。式勿践于行苇。学士马兮南流。乘八百而往慰。割鸡之室。何多公事之问。骢马之至。还嫌物色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5L 页
之求。远游关东。如可见于紫气。移耕卧村。匪学饮于上流。歌罢兮望龟丘。细雨百年春草上。不见骑牛有眠牛。不惟骑牛仙不见。骑马学士兮于何邈玉楼。
处士河公墓志铭(并序)
河公启贤字能仲。晋州人。高丽平章事拱辰后。吏曹佐郎松亭先生受一八世孙。高祖世熙。孝行旌闾。曾祖胤清。祖达中。考以泰皆隐不仕。妣咸安朴氏,安东权氏。公以 纯祖甲子生。权出也。眉宇清明。器度沉深。少时自任以经济之学。至于经界社仓颁爵之制。靡不讲究。闻时事不可意。辄慷慨扼腕。中夜彷徨。既屡屈有司。遂折节就矩度。兄弟六人。联床论讨。其始析箸。辞膏腴而取硗确。长姊早寡。为之立嗣。俾安生业。好贤乐善。如恐不及。初祖尸祝。浩亭谦斋二集之行。皆公之所尽心也。卒己巳十月二十二日。葬所居晋州水谷月牙洞负丑原。配延日郑氏。圃隐先生后孝益女。生二男圣运,龙运都事。圣运三男载昆监役,载衡,载华进士。一女朴在舜参奉。龙运二男载国,载奎。三女许粲中,李在玉进士,赵显圭。载昆二男世镇进士,弘镇出。载衡嗣男弘镇。三女郑东均进士,金永国,崔升焕参奉。载国一男宗镇。昔我先考国子公南游头流。与公一言相契。书赠敬信为德忠孝传家八字。又以默忍二字。分勉父子而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6H 页
榜其所居。乃者载华甫来属公墓文。怆念先故。不觉沾襟。敢摭实而铭之。铭曰。
魏瓠何大。齐瑟非工。惟是金缄而珠藏兮。乃笃馀庆于无穷。
愚坡居士金公圹志
通仕郎行义禁府都事金公镇麟字仁瑞。以 今上乙未三月二十一日殁。年七十一。命诸子吾寒士。旌无官。只书愚坡居士。噫公尝应举觅官而不得。则未始不戚嗟矣。是除在丙戌时则 祖宗官制犹在。凡遗佚之士。用此路畀者多。公又尝为亲在而章饰矣。乃于正终之夕。如将不屑而捐之。其所养之正所守之确。非人人可测度也。此岂无所本而然哉。吾闻昔云川先生不仕于丁巳废 母之时。又有瓢隐先生 崇祯丙子入卧龙山下。不就徵。子芝村先生决归于己巳废 妃之日。于公皆为出入所蒙。而其风猷犹在故也。曰正字雨涧先生讳虎运。经学文章。负一世重望。阏寿不得施为。而以燕翼其家多矣。其长子亿寿配真城李氏。退溪后生员龟哲女。醴泉权氏。拙斋五纪后处士进斗女。其次子宪寿配永川李氏。处士志发女。公次出而后长者也。生三岁聪悟绝人。能辨昭明图国等字貌同异。八九岁。已有记性。凡所口受目见皆不忘。属文辄惊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6L 页
人。尝吟谁谓天地大。甫裹我一身。四书三经。舞勺了课。有一先进尝赞读书响快。公曰读书焉用声音为悦哉。遂低其声泯其誉。时文无所不能。而专门于四经。字求其训。句求其义。合得万馀篇。既又以初作不叶。削而再著。方其会之心措诸手。不遑暇食。惟日不足。其应赴操笔立呈。不复叠呈。人或强之。曰五行封弥者。不敢先自欺也。宅心如是。故与世龃龉。动辄抹摋。我发既种种。时亦不可为矣。其发之咏哦者。犹无噍杀之音。而骎骎乎陶韦之閒谈。皆可诵也。公尝诵族师订窝公之言曰为学须先以义理立头。透得义理。馀皆迎刃而解。旨哉言。公所谓义理立头而订翁之肖弟也。应举时自是这样人。废举时自是这样人。经历世故。动忍增益。莫非此理此事。恢张颓塾。掇拾煨烬。推寻遗绪。导迪来裔。乃为晚暮究竟。而于其开筵讲授之际。必曰某祖之言如是。某父之训如是。先以家庭服习为主而参以诸先辈之言。故闻者易感。感者易通。其所翕而约之。会而一之。盖在易礼三千三百之仪。万有二千五百二十之数。居常念念。矻矻不懈。内志谦虚。粥粥若不胜衣。非有辨别古今人物。国家治乱之迹。殆无以见尺度之严也。天性仁孝。年三十八干宗蛊。父殁之后。举家事一听权夫人命。无敢一物之或私。少权夫人八年。常如婴儿之于膝下。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7H 页
如有不豫色。必执楚请罪。及其殁。公年几七十。附于棺如燔灰之类。身自为之。行路之商亦感而进拜。教子孙每令雨露常胜而使之涵濡而化之。务积阴德以遗之。宅西构小斋。以为肄业之所。谦不扁号。只揭礼乐二字于壁上。释之曰陶成恭肃之仪。消融邪慝之蕴。又曰孝友则毋听异姓之言。敬德则痛绝皮肤之恭。讲明为变化之方。公廉为取予之要。须从仁体。从容乎理明心安之地。对越圣贤。究竟乎朝闻夕死之训。此公之一生需用而教成于家者也。又有著训二十四条。无非名言善则也。常曰责人不当刻削。发言令有馀地。遇同志故设奇轴。角能絜长。风流为可观。霎然之顷。还复敛持。而棣棣之仪。淡淡之容。全然是辞让揖逊之心也。尝见一知旧书。有用近名语。乃曰吾惭不敢出此等说话。彼诚何等力量也。所以自勉而勉人者。辄微诵无实盗名神明殛之八字。宽柔温厚。以为其德。涵容逊顺。以为其则。盎然冲和之色。溢于四体。望之无不知其为吉人善类。俾名家儒脉扶持。不坠于残阳之间。而吾党之士庶有赖焉。今其已矣。以是年九月。葬于虎溪藏洞艮坐之原。公内子咸阳朴氏。处士得宁女。四子大洛,孝洛,绍洛,呈洛出。三女李象羲,姜沔,李中业。大洛二男明植,衡植。一女李锡祯。孝洛二男万植,济植。绍洛三男祚植,馀幼。一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7L 页
女柳渊运。呈洛一男圭植。李象羲一男浚衡,一女幼。姜沔四男国元,馀幼。李中业一男三女皆幼。于乎。晚焘则先分也姻好也。恩感折辈。仰如师表。顾姿地椎鲁。未能实法公笃实之工。而祇钦艳焉而已也。往岁瓢巷之会。窗月如昼。童子熟睡。试为诵易经一过。公击节而笑。因论复即命跛能履上栋下宇音义。馀俟后日更质。那料此病日痼。待绝于先墓之下。而公乃无故先殁。此事脱空。岂不为悲耶。即欲临穴一叩。以泄公私之恨。而心病添发。难以起躬。只就令季镇麒所述行录。参以平日所感于亲见者。以记圹南。如其铭语。非其人也。所不敢焉。
缮工监假监役李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渊性字舜瑞姓李。始祖茂以唐中郎将伐百济。仕新罗为延安侯。仍贯焉。工曹典书文昌公系孙显丽季。延川君补丁,忠简公崇元显 我朝。忠简子九龄。燕山时以奉化县监。退隐于知礼。四传至长源号草堂。有孝行 赠司宰佥正。又四传至命权 赠司仆正。是公高祖。曰寿观 赠承旨。曰基遂 赠户参。曰源求。其三世也。妣瑞山郑氏。锡胤女。 纯祖甲申。公生于上佐院。先公教之有法度。始讷诵读耐理会。其著作发迟意远辄惊人。稍长泛滥百家天文地理律吕算数期三百浑天仪。无不通晓。一日喟然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8H 页
曰此济得甚事。遂反之六经四子。以及洛建诸书。尤喜中庸及通书。间治举业有能声。甲子赴礼围。人指示曲径不从。岁大饥。自画粥。散米邻里。金徵君洛铉宰本县。许以十室忠信。与行乡饮礼于校中。又议增置学田。癸未 除缮工监假监役。修葺先斋。杜门孜孜。著明粹记类。于心性理气之分。以朱李两先生说为宗。又集冠昏丧祭诸礼说为四册。以便私阅。公风度凝重。伦理笃厚。父母之居处声音。有时追思。必泫然流涕。得一美味。与弟共匙。每戒子侄曰读书法近思录详之。今人先学史记。是倒学也。又举诵庸学曰吾之一生受用在此。尔宜勉之。癸巳正月十一日殁。葬县西外希谷负甲原。配仁同张氏。晦根女。一男明均。三女李圭荣,金驲相,张永骥。明均男铉澍,铉墩,铉久,铉模。李男寿民,寿寅,寿滨。女安容洙参奉。金男鲁璧。张男基植。女辛昌植。馀幼。公从侄璟均甫。扶衰远来。责以幽志。义难辞。强病而铭之。铭曰。
鲁而得。通而不局。其文其行。笃后昆而光前烈。
慎斋周先生墓志铭(并序)
慎斋周先生讳世鹏字景游。系出尚州。高祖讳瑜。丽末中进士。隐于陜川。曾祖讳尚彬 赠司仆寺正。祖讳长孙龙骧卫副护军 赠兵曹参议。考讳文辅龙骧卫副司果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8L 页
赠吏曹参判。晚从外氏移漆原。妣贞夫人昌原黄氏。副护军谨中女。弘治乙卯十月二十五日。先生生于陜之泉谷里第。六岁通小学。翌年黄氏婴疾沉绵。先生自沐膏以承发虱去之。人皆称叹。十岁遍读四书。发语辄惊人。比长卓然以圣贤事业自期。凡性理说。口诵手抄。涵泳优游。中庸吟存养赋。可见其夙诣之一端也。庚辰先公以军职违防秋。先生力吁于巡兵使。竟得无事。壬午中司马。即我 中宗十七年也。是冬登别试文科入槐院。甲申以副正字 赐暇湖堂。选为艺文馆检阅。丙戌迁弘文馆正字。制进守成箴。俄转著作。丁亥以博士升修撰。因冬䨓 命考古事。书进十月篇。时金安老用事。朴嫔有宠也。因递付军职。戊子还修撰。以病免为工曹佐郎。制进履霜箴。己丑移兵曹佐郎。出为江原道都事。庚寅 召复前职。未肃拜。司谏院献纳。时院中方 启安老之罪未蒙 允。谏长沈彦光欲停 启。先生曰不可。沈以他事劾罢之。反致书曰三已之无愠色。答曰读书三十年。反在吮舐之列。是可愠也。沈恨之。壬辰由成均馆典籍。为忠清道都事不赴。冬丁先公忧。侍墓三年。毁瘠发白。既除丧。复为典籍兼中学教授。丙申以微谴罢。翌年安老势焰益张。以奉常寺判官。乞养为昆阳郡守。治近桑梓。私谒不行。政清如水。翌夏推检邻郡滥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9H 页
刑事有差罢。俄丁内艰。年至始衰。饭疏居庐一如前丧。辛丑复典籍工曹佐郎。 除承文院校理。挈家入京。于所馆设考妣位如祠堂。朝夕必省。出入必告。见新物必荐。是夏由礼宾寺正 除丰基郡守。榜谕闾里。以示五教之方。布教小学三纲行实。翌春新文庙。又就竹溪上。建白云洞书院。享安文成公裕,文贞公轴,文敬公辅。藏书置田。以育英才。此吾东书院之所由始。事详竹溪志。岁适大侵。为糜粥以济饥民。班白以上异粮以养之。时郡有歧麦。温溪李贞悯公瀣以灾伤御史上其事。 特增一秩。甲辰秋。登小白山国望峰。西向四拜。吟一诗涕遂下。俄 中庙宾天。几微盖先见也。乙巳 天使至。以制述官被 召。先诣 靖陵哭拜。冬入为司成。丙午 除军资监正。参修 中仁两朝实录。俄拜应教。改典翰。寻迁直提学。升副提学。每进讲。开导 圣学。尤恳恳于天理人欲。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几。一日讲毕。从容陈己卯诸贤之冤。 上为之动容焉。时李芑诬起大狱。专擅国政。先生进心图。极言圣人好生之德。丁未芑等以 仁宗为未踰年之君。将不祔 文昭殿。先生与同僚陈劄争之。司仆正金天宇入轮对。请货唐马。先生又抗疏斥之。入喉院为同副承旨。因迁左右房凡一年。己酉由都承旨升嘉善。拜户曹参判。出为黄海道观察使。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19L 页
谏院以为周世鹏学问精博。可任师表。宜在经幄。不宜远出。 上曰西民困穷。非此人不可。既按部。饬管下。省刑罚薄赋税务农桑。申孝悌之义。以敦风教。新崔文宪公冲祠。又立书院于其前。劝学之方。一如白云洞。庚戌秋。入为同中枢。俄拜大司成。辛亥上辟佛疏。时妖僧普雨请复燕山已废之两宗故也。递移佥中枢兼同成均。又为同中枢。壬子 命选廉谨有德行者十九人。 赐宴于庆会楼。先生与东𦤎李忠正公,退溪李文纯公与焉。拜同义禁。以疾力辞。请退休。 上不许曰纵不能勤仕。时往禁府。有何旷废。竟辞不就。癸丑拜同 经筵。力疾入讲。冀一言悟 上意。而不得蒙递。又为佥中枢。冬又为同中枢。甲寅疾益甚。乞骸骨。三月始 命递 经筵成均二同知。时则欲归而病重不可为也。七月二日。卒于京第。讣 闻上震悼。赠赙吊加厚。及归榇令道路给费。是年十二月。以治命从葬先兆。即漆之猪渊卯向原也。于乎。先生风仪魁杰。宇量恢廓。性至孝。儿时受业于外傅。一日念母氏独处。乘昏归。有大虎当径。先生叱之。缓步徐行。及归秘不令母氏知之。其庐考墓。去家一舍。每三日一省母氏。所畜狗随行。投与肉不食。母疾尝粪甜苦。夜则祷天愿代。考妣墓治石水运。石重船沉。彻夜号泣。厥明水至船自浮。其感通之诚如此。自少励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20H 页
志为学。鸡鸣而起。盥栉端坐。对案终日。笃信好古。勇于力行。器皿有铭。墙屋有戒。以古人之训作歌词。日令讽诵。至老不怠。其自治之严有如是者。故洞见乎道之大原学之体要。其发为文章。奇伟壮浪而粹然是仁义道德之华也。以之事君则侍讲 三朝。必欲尧舜其君。引之以当道。驩兜共工虽或惎间。都俞之治固自如也。以之临民则必释奠于其地之先师。使三代庠序之教。肇明于闾巷。以洗罗丽陋俗。其视白鹿之因旧迹而兴复之。不亦难乎哉。又以为晦轩主敬之学。有得于晦庵。遂表出一敬字。依晦庵先天图之例。刻之石壁。以示千古。吾学之宗旨。是知晦轩为晦庵之纯臣。先生又为晦轩之纯臣也。先生又尝以心经疑旨。质于晦斋李文元先生。时当己卯芟夷之馀。世皆以学为讳。虽以文元任斯道之重。祇得潜修默究于紫玉山中。不欲表襮。先生独知其为斯学之宗而质问之。至有立身必有所托。方寸必有所到之语。以位则有分而以齿则肩随也。其虚己求道之诚。为何如也。伯氏世鹍孝友天至。英悟过人。不幸早世。先生恒为至痛。其教侄子。惟惧开悟之不足。必举遗意丁宁告戒。见于笔札者。字字可涕。乐善好义。不设畦畛。见老者必下。有丧者必敬。引进后学。必以变化气质为要。反复提撕。惟恐其不成。凡域内名山大川。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20L 页
一经先生题品。无不换精采而现实相。枫岳,天磨,毗卢,小白,清凉,曦阳。最其大者也。性澹泊。立朝三十年。位跻列卿。被服若寒士。食不重肉。坐无毡箦。厩无良马。俸禄之馀。尽周宗族宾友。及身殁家无甔石之储。丧具取足于公私赙布。朝之士大夫咸曰贤哉。海西人来奠。画遗像以享阳根院,兴州配文成祠,陜有道渊祠,漆有南𦤎祠。南𦤎即先生藏修之所。 肃宗丙辰。赐额曰德渊。其翌年因相臣献议 赠礼曹判书。 纯祖戊子。赠谥文敏。朝家所以崇奖。后学所以尊卫。可谓无憾矣。所著心图,东国名臣言行录逸,竹溪志,武陵稿行于世。先生内子晋州河氏。弘文校理沃女。墓在晋州。壬辰乱失传。广州安氏训导汝居女。墓祔。皆无育。以兄子博为嗣。弘文校理号龟峰。生六男一女。男克昌,胤昌并无子。益昌,必昌壬辰并倡义立殣于晋州。其妻李氏金氏同投水以殉。旌表。亦皆无子。乐昌,倍昌并荫 除参奉。女适郑弘祚。乐昌子震元。其子孟献。其子再万。其子圣佑。其子必文。其子基德。其子孝哲。其子凤烈。馀不尽录。今距先生之世三百五十馀年。时赞,时范以门父老命。来责墓志于晚焘。藐末后生。方濒死穷山。何敢承当。仍伏惟先生吾先君文纯公道义契也。白云有公案。成均有掌故。其他见于唱酬之间者。不可偻数。所以先生既殁。吾先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21H 页
君深加嗟惜。又为之表圈遗文。使之锓行。惜乎。遗志之请。不在其时。乃于声响沉寂之后。责之于不肖无状如晚焘者。其情不亦可悯乎。有不敢终始引分。谨据家状及眉叟许文正公所撰神道碑而序次之。系以铭。铭曰。
于乎先生。孝而通神。忠而格君。罗丽氏未为无人。于乎先生。德之崇学之博。文章之雄伟。当时亦有其人。最是肇设书院之教。以化民而成俗。吾东四千年。惟先生一人。所以文章德学忠孝。由此而益光。举其倡明之功而比拟之。吾东亦当曰有光风霁月周茂叔先生。
足閒堂白公墓志铭(并序)
足閒堂先生白公讳仁国字德瞻。大兴人。新罗大司徒宇经初祖。高丽政堂文学忠简公文宝七世祖。司直常明,司直龟寿,参奉继根,参奉瑭。高曾祖若考。妣奉化琴氏无育。宁海朴氏佥正义元女。以嘉靖庚寅十月十六日生公。幼隽异不群。受学于从叔生员公琛。文词夙就。十七解别试。自此凡九举于乡。皆不利南省。尝师事舍人李公天启。又从惟一斋金公彦玑。质人心道心璿玑玉衡之制。己酉丁卯丁考妣忧。丧制一遵家礼。诸弟分荆。择膏腴以与之。辛未荐 授宣教郎。又中广文试。甲戌为镇岑教授。俄赴真宝。刱立育英斋。又转平海,延日,高灵,金海。平海则再任。所
响山文集卷之十二 第 421L 页
至必申明学规。兴起文风。以此转升务功郎。壬辰乱。与族弟惺轩见龙,云岳李公涵倡义。使子民秀将三十斛谷赴郭红衣阵。贻书戒之曰生为烈士。死为忠魂。乱平饥馑荐臻。散家财以赈乡里。全活甚多。晚年自仁良移九峰下。构亭于杨渊上。名曰足閒堂。逍遥觞咏以没世。即癸丑正月二十一日。葬东鲁洞辛坐原。配宜宁南氏。参奉顺成女。墓同山乙坐。一男民秀直长。录宣武勋。二女适李荣春,南庆一奉事。孙一人源发。曾孙五人必兴护军,世兴文科县监,震兴进士,宾兴,致兴护军。馀不尽录。惺轩陶山门人。其言曰公尝谒陶山。质朱书疑义。公又与南贲趾,金鹤峰,柳西厓诸先生。或读书或讲讨。或论选士法。始立丹山书院于本州。以为尊贤养士之道。亦验其为学之一端也。铭曰。
文起列学。忠劝过庭。治乱有赖。老成典型。九原曷作。三涕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