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响山文集卷之四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响山文集卷之四
 书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5H 页
答姜周卿(𨬋○癸巳)
岁初一书。获承于恋仰之中。感喜殊甚。而又不胜先施未能之惭也。其后诸友之来。连闻起居动作之节。颇得复元。吾道一线之脉。天未曾无心也。舜来来又得其详。而但所详者惟在体度之休旺。至于何书之读何理之穷。问不敢及者。难以臭味猥自附故也。未审服中气力果如传者之言。而书中所谓存养检制者。自在于考据章句之时。又何必分作两件物事。为此自少之言耶。晚焘远嫌之痛。缘得杯棬之感。表里之铄。日甚一日。要之人生老尽于忧患悲苦之中。妄争多少于弱草之上者。宁不可笑乎。然所恨者。古人之糟粕亦不得与闻。而所谓渔猎者。不过落在文辞之末。而亦无经传之为本根者。故出语无则。往者太白之行。重哭酉山之寝。始乃追念平昔之戒。略有课日之工。而时物和畅。神精外驰。中夜念诵。亦难专一。徒为见笑于初上学者。奚望其有益于心身耶。咄叹咄叹。旧溪兄专道有日。自此当免之间。典型无存矣。况百年之客。将何心于三浅之海也。然曾闻鲁城一行。验得君逸臣劳之法。如可动引。趁此一来。以叙幽明之情。未始不有助于导气刚力之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5L 页
道也。如何如何。松西府君遗事。同敦兄所草录于居忧之日者乃几件事起头。而竟慎重而未能卒业。前日只录见草以来。更语大卿随记庭闻以送。而其间三有书而只得二事可书者。又要国亨如是。而其承受之源。有别于他人。宜必惠副。而草成之时。必有禀议。幸须合众闻而公裁度。以牖此不肖无闻如何。
与姜周卿
伏惟凉生。閒居味道气宇冲泰。摄养之力。克治之工。交资于昭旷之地也否。晚焘自检朽钝。无形不落。而所苦者最昧昏也。运令尚有好气象。此非吾辈之大年者乎。龟尾筮仕。可验此世之犹有公论。岩后兄尝云世所谓公论者。如云中之月。隐见随云。固未尝无月也。岂不信矣乎。士相见礼。道伯之所行会者。而今按仪礼图。只有门外迎拜。无受授贽拜。若依本文而行拜。则其拜行之于受授之位可乎。行之于当陈左右可乎。还贽一节。亦行之于师生之间耶。名以士相见而不行还贽之礼。或无僭上之嫌耶。参用尝为臣之礼于师生之间恐好。而此不可臆决也。兄或讲之有素矣。幸教之如何。十五月禫者。有故而过禫月。则此与二十七月而禫者异。而几筵尚存矣。虽在十六月十七月。不可无受黪之节。即于脱衰之日。因朝奠而告其未及行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6H 页
禫之意而受黪如何。若三献具祝则不亦碍于礼防乎。此皆精微之礼而近事之私自绵蕝者。故敢为仰溷。欲闻大方之言耳。
与金士钦(承洛○己亥)
时乎春雨。为吉嘉而开霁。其迎其送。若有获私于必复之天。而吾侪衰废。将赖扶馀景于式歌且舞之中耶。伏问旋旆后棣床气候万重。子舍佥制履支安。未成毛羽之两家儿。为祖之心尚作郎妇看。而引长护短。溺为弄语。过为夸张。则吾恐上衡失称。甚于下鉴之失茹矣。憧憧之中。尤多愧恐之心耳。昂昂天驹之不受羁靮者。数日局之于读文习字之列。其锐气太放之时。往往施之以王霸之道而欲以矫揉。则或有虚受之心。岂非喜幸耶。闻近得一好外傅。勿以俗尚。数数见送。使之专心做课。以为摧刚为柔之道如何。
与金稚长(俊相○壬辰)
枕洛露睡。何如其苦。而比夫道生三笑抱衾与裯。犹是非閒酬酢閒追逐也。磨驴之行。谓寻古步。以叙未尽底怀而竟不得。此心悬郁更何如也。儿自阡陌来。为致閒中节度。深秋也。吾辈病躯却似洒脱。而如将收拾精神者。便欲把得一事。头绪太多。专没下落柰何。原可西行。莫太迟延否。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6L 页
鼎席频易。议无定门。是皆关心处也。鄙门亦知此年之不可虚度。欲就坟庵行纸牌奠酌之礼。而但据沧洲已例则设席于地无交椅。未知纸牌将付之何处也。或作木牌付之。祭毕焚纸藏牌否。或曰古今异宜。交椅无妨。而既用交椅则付纸榜如私家之祭。或曰虽有交椅。别作木牌。恐合牌子之意。此事未知如何为当也。幸须考据而因便回示千万。
与金稚长(丁酉)
鼎斋数宵对讨。依依如梦。春色复入山里。物物皆苏。惟吾辈病残之状。苏健未易。悲叹想一般也。伏惟静养崇卫。原可得乐土而不思建业水耶。晚焘除夕出来。与仲圆济卿诸人。有些考校之役。今才一回看过。更欲杖藜入山。而又多束缚不如意。心神如入烟雾中。自怜柰何。北厓先生草稿谨奉览。而已经前辈勘定。何敢更加手分耶。惟是字画之恐误传写者。逐处付表。僭妄甚矣。志文藐然后生。何敢著秽耶。辞之再三。不得已而有未成本奉质。幸加修削而覆教之如何。
答曹稚实(秉秀)
见客问其谁家奇子。发书始审我有故人。噫吾二人者何以能存于许多浩劫之中。复接三十年面目于纸上乎。纸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7H 页
上也故强谓之面目。然若使真面目相对于夕阳衰柳之下。能复察识昔之故人面目乎。甚矣别离之久而岁月之促也。凭伏惟静居气候康福。瞻贺无已。晚焘自来多病之身。中坎窞者非一。祇得撑拄虚壳于山谷之中。无一事可补黥刖而谢夫卷中古人。咄叹柰何。窃闻丰镌先隧。又复绣梓咳唾之遗。孝思不匮。令人起钦。然近来此等之役。为时事所迫。或有匆匆不及致慎而后更追悔者。盛算之下。宜无此叹。然惟博采而择其安于心者为之。是万全之道也。令胤清扬轩揭。洽有先令公风仪。满心敬叹。却恨草草别去也。多少商量之事。区区卤莽何能立论于其间。惟愿得草稿或校本一看。则可以豁孤陋之怀而立得正见也。以此已语令胤。必归禀无遗。不须烦缕耳。
答徐汝衡(相铢○壬辰)
来示借以非伦之语。令人抬头不起也。泮邸从游之乐。是何等时节也。方其奔忙之日。犹得以本分文字云云。柰此閒界优游之相仗而相须者。反不若也。此不特外形之衰落。而内志之不能自立故也。念古人炳烛之语。宁不汗颜乎。贤胤远访。已是不意。而雅素风仪。尽是法家坏朴。恨此空空无以助发其向进之心。愧恧柰何。斋记之前所冒控。已入郁攸则诚为万幸也。今检旧稿。不成文理。欲追改仰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7L 页
副。则见得终是未透。安知后日之愧今。不如今日之愧昔乎。天渊台下嫩绿方新。新进有志之士。固足以发旷怀而逗行衫。第儿少已先入清凉。苦无指路者。客心安得不落莫也。
与徐汝衡(戊戌)
刊事次第了勘否。跋文重违勤教。乃敢拨悲起草。自来耗精。一番减伤。殆不得以立语而有能发明徽迹也。更求他手而用之如何。此编当入原集杂著。而已刊之后。难以追改。诚如向教。然别为一书则书名上标号二字。去之恐可。未知刊本逐章间题如何定顿。徒见草稿篇面题目而有不合于浅虑。故玆敢贡愚耳。大抵阐发理奥而开导来学。揄扬先业而以俟百世。其功均矣。然图书之间。画理之多所纵横者。差之毫忽。其缪千里也。十分雠校。十分精检。俾无后悔如何。
与姜大卿(镡)
燧火屡改。百物就成。笃孝因时之感。宁有极耶。仰惟此时。侍奠气力莫有柴损。胤君举得宁馨。分明是在天之灵有所冥骘。昌我宗事。三月见庙之际。何如其悲感之交集也。王考家状未知其间或已立草否。在今见闻之最先于家庭之间。犹得以影响者。更有他人耶。未论文句工拙。随忆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8H 页
随录。段段排出。片片起来。合成一通。诸联合堂会商。极力添删。则大体大行。庶可證响而藉手也。若或推托而不及今图之。吾辈之前头亦复几何。念之念之。
答李能伯(翊九)
承审殷春。静居观玩神相。向之远蹠武而广见闻者。反以收实于先谟往训之中。有日可见之行。仰慰何量耶。晚焘衰朽之不足而重以惨毒之遭。尚畏人提而撩怀。况可自道而求怜乎。所以穷道之辙。多在日月深峡。而此峡东与平海之白岩山对直。仰怀先先生高蹈之风。未始不泣下沾衿矣。际惠光明诸宝之中有掇感录者。得见先生偶题诗。欲向东篱谋一醉。黄花初发两三枝之句。尤不觉百回讽诵而感发增气也。第念止翁贲隧之文。既得漆溪大笔。则志碣何分而乃欲别求乎。使其别求。世自有任其责者。又何强之于无似之一凡夫乎。然贤胤之意。必准庭命乃已。而自顾先分。又难终辞。故乃于灯下倩草。而使胤友修削以去。惟冀轸拙于辋川而正轨于豹林之程耳。胤友文字眼目甚高。指摘瑕颣。个个曲当。得之俄顷丽泽者不少。尽觉乔俯有素而钦服之万万也。
答罗湖朴氏门中
追随道冈。红绿缤纷。逸兴风情。如隔晨事。而屈指已三十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8L 页
馀年矣。其间儒运之长夜。不敢忍言。而人事之存亡。又是海鹤也。未知其存者复为谁。而使之邂逅于生面江山。省得眄睐未可必。非意华宗奉书而至。书中颜面。一倍自别也。仍审佥体起居万重。宫墙芜没。中心所噎。而乃能扶起报本之诚。各占寓慕之所。其所以追遗绪而述旧学。斯可验矣。尤不胜控贺之至。晚焘年迫日索。种种身事。又被化儿所戏剧。其得安意调息者。自无几时。他复何言耶。谬询两项文字。任其责者世不无人。胡乃枉了路头。落得千丈强也。然好德同情也。又兼先墨之感。固不敢自外。试取二集而读之。略有得其要领者。玆敢为之言。舞溪先生之亭。因道社本址。而既难重冒入禁籍之社名。则粤瞻舞川。尚能安流于浩劫之馀。其欲名咏雩之论。诚然诚然。柳村先生之斋。既复柳村旧墟。依旧称柳村书堂未为不可。而谨慎之地。若不敢径庭。则当取先生书堂本记中左敬右义两扁之意。合而名敬义斋。恐或近之也。故亭记及斋颂以此构出。不惟文不成语。立名训世。何等重难而擅自断案。不少顾忌之如是乎。诚万万怔营。然风咏之乐。敬义之工。于二先生晚年进修之道。似或有此气象。有此意味。为慈孙者。苟率是而师法焉。顾此无似。谓知二先生之道则不敢。而谓知慈孙之心则不当辞也。其谅之否乎。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9H 页
与李安东(喜元○乙未)
豹直联袂之时。岂料今日官民之礼截耶。数十年之间。人事之变易。物态之推迁。彼诚何等时节。此又何等时节也。风霜震剥之中。刚者猛者皆不足恃。而顾吾辈之孤根弱茎。尚能扶持得他者。何莫非天地陶匀之力也耶。然则黟者星坚者豁。昧于视而鸣于闻。皆不足恤。而彼悲欢忧乐。又宁复动吾心耶。今花又落而麦将秋矣。伏问视篆令体万安。抚字催科之中。自有对扬之道。而平昔所讲于视民如伤者。上到手头。能恢恢有馀地否。晚焘黥刖浪迹。盖已矣勿言。自昨夏来。疾病侵寻。往往排抑不得。野居调将。不如山里。朝焉近山。暮焉远山。不适一处。便若病风丧性者。虽使见證如是。若能读古人之书而牵补少日不学之恨则是大幸。然已覆之器。难以再收。悼叹而已也。窃闻下车之后。多带儒任。大得士望。其间或即閒旷设礼席。有足以扶正教而敦风化者否。焘虽匪人。敢致多士之愿如是耳。清凉软绿。此其时也。簿领之暇。能无山林遐想耶。虽使枉过。狂颠之踪。将不知在何山。乌能奉奚囊而和峨洋。以叙夙昔之愿也。祇切怅黯。
与柳城主乐三(寅睦○甲午)
亦乐斋重修之论。此乃斯文大事。夫孰敢曰不可。而中间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59L 页
之未即修葺者。盖有所以。而今于恢张公论之下。民等亦院绅。敢将鄙见以暴之。惟垂察焉。溪山杂咏。乃先祖手笔而刊行于当时者也。其中寄亦乐斋诸君文会。小注有曰诸人构茅舍于西麓。名曰亦乐。年谱乃先先生撰录者而十六板陶山书堂成。小注有曰学徒于精舍之西。筑室以处。名曰亦乐。广濑翁所撰年谱补遗。引此数条以證之曰世人以此斋认作芝轩郑公家独力刱成者非矣云云。据此诸书。芝轩乃当日诸人中一先辈也。其以诸先辈之并力刱建者。而中间一二修改时。郑氏之专当其力。其诚则不易。而其事则已厚招及门诸家龂龂之谈矣。况今城主追感往事。特立大论。宜亦仰体先先生撰录之遗意。而不与及门诸家共之。但取赡于一所之财。则其于事体何如也。且以物力言之。本院出力。已无举论。而鹤岩亦无独当之埶。盖此斋曾有厨所八间。以为典守。而一自回禄之后。无以典守。颓废至于如此也。今若修葺此斋则不得不还复厨所之旧制。若还复厨所则不得不措备土田。以备典仆之料赖。苟欲如此则其费入不得不通力合作然后。可以赡用而无踬碍之叹。如使三间屋子。孤寄于翠麓之上。而不思典守之方。则今年改之。明年改之。将不胜其修改之烦矣。伏愿细入鉴谅。知委斋席。各院及各门同时发文。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0H 页
以为克敦大事。以仰述当日本意千万。可据古迹。别录仰呈。俯览可悉也。
答徐百顺(孝源○壬辰)
晚焘罪衅深积。季父捐背。悲痛之私。如何言喻。乃者尊兄俯问。寔出于先契之重久阂之馀。其所摧感。非寻常存记等也。仍伏审此时。棣床经体万重。衰瘁之叹。自是蛇鼠之所煅炼者。脱出不得。固其同情。若其志业大脱空之恨。乃其检摄自己之深。而觉得拨转之机也。视夫初无是心者。占得地位又何如也。曾闻往岁水患偏于仙乡。惟有周王玉相不入怀汩。则自不损于茹芝餐霞之乐。以是仰慰。而书来果不及俗下烟火丰歉之末。岂可曰君不知故人耶。晚焘每朝一哭。姑存替省之礼。而节火数改。音容日远。私情之痛。益自难抑。而况凡所猷为者。一无绍先开后之方。而小大之责。种种不期而当于前。应副时政尔自困。如尊教之浮辞以借者。大是情外也。岂真以此罪废之物。置之北方诸人之中耶。特以 圣恩欲玉成而免得往时之乾没。虽于儒会之盛。每托故而畏避。则安排自便是许好閒界。有何秉执之可奉复于书末之戒耶。松鹤遗址不被货客金坑之厄耶。婺源远世之茔。尚有不保之叹。则于此被人入葬。亦系时势也。然末后竟如何区处也。堂楼华扁。更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0L 页
无可揭之道耶。忧吾道之衰而主一乡之论者。宜有所深量而善后矣。何待此罪戾之言耶。
与柳景达(必永○乙未)
归自德山。得接抵儿书。凭审春寒。静体起居连护。好古稿编摩之役。商度既久。开会如期。扫尘之业已就绪。凡例门户整齐有伦耶。晚焘丧馀之私痛方切。焉有他味之可提。而惟是衣冠盛集。奉尘下风。岂非夙昔之愿耶。固不待辱要之勤。而第其素患多疾。近忽添越。所以欲托身于丘墓之下。而尚欠一死者。难得更起为人。方为复入之计。而致孤教示之意。罪恨何言。仍念本稿盖多象数乐律之文。而子云,尧夫难以复得于后世。则此不可轻心议到于存拔之间。以浅虑则郭比安方辞官屏处云。未知此友能晓解此等文字。然比之吾辈。自是达觉也。盍一要与之商确也。己之逡巡而妄自推引。还切悚惶。景望氏移卜。能有滋味否。亦切悬溯也。
与柳景达(戊戌)
鼎斋分携已三年矣。其间撮举大事而言之。缅奉竖碣。关系斯文。遗书刊出。幸惠后学。而自诿名教之罪喘。一未趋问者。居常愧恧。而孰原此心之憧憧乎。左扉春光。每欠和泰。伏惟体候卫道万重。眼复曙齿不挠。已验其充养之力。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1H 页
而动引兴作之节。亦果强健。而无信口吟呻之发者耶。晚焘入山出山。每与百虫同其启闭。而今年之出差晚者。实亦有以也。毕竟云雨之终未收而薄冰之凛如履也。重以贞疾屡试大剂。真元已澌尽。有何责效之可期乎。惟愿速溘。而支离可恨也。广濑稿已脱出中本。欲就枕洛。与同志诸人对同勘合。而最有先自奉质者。端要十图。始谓活印所难者。欲俟他日为之。今更思之。是图也乃晚年精力所寓。全然留俟亦为未安。故今呈本稿。俯检之。必有审于取舍之节也。大抵此图。于山翁一校之后。东林公不为下手。以俟大坪勘定。观其边张表墨可知。然大坪勘定之迹。终不见于篇中。恐是又不下手也。其不下手之意。后生不敢妄度。而不肖敢有一二下手处。是于公共之中。私情之无嫌于私下手故也。如是则庶有公眼之尽心于陶阴之别。而得出净本之道也耶。若尽刊全图则如何而为可。若拣拔最切底而入于杂著中则又如何而为可也。于斯二者。商度见教如何。
答柳景达(庚戌八月十日在高林时)
几年阻阔之面。获奉于穷谷俟尽之中。何如其感感。而带来奇音。添得楚囚之泣。虽强作言而言不了。强作语而语无味。惟是瑰词杰句之吐成篇章者。乃敢随闻而评其高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1L 页
下。种种不以吾言为不是。此不可谓切磨而亦不可不谓之风斤矣。风雨声中云何不瘳。或如是否。及其归袂飘然。徒见乌帽出没于草树之间则更作何如怀也。度其日数。意自东桥还入坡斋而作安乐法矣。今承下示果然。而明年秋景。付与畴人云云。以若大力量。何发不祥之言若是哉。大碗馎饦之叹。从古已然。则于此姑不深看可乎。若乃以无状无耻之崎岖山路。拟之于不敢拟之地。则无乃信笔及下之失耶。所戎至当。而要之无此身然后无此身之累。无此身之累然后不为朋友之累。悠悠苍天。此何人斯。同翁文字坐在里许。何暇及此。而言念骨肉之情。将何藉手而归拜地下乎。惟悲感切切。望间知复室迩而声光接续。何可复望哉。
答柳景达(八月二十日)
穷天一罪人。以面以书。前后缱绻何若是哉。又闻明将绕妇光临花车。虽曰其时。而心期既照。面不面何关。莫以訑訑为诛而行旆须停止。如何如何。
与柳熙敬(渊穆○乙未)
国哀痛哭。春间薄晤。非曰团洽。以今思之。亦为难得之会。何不饮无量酒。尽吾辈平生之乐也。或家或山。莫有底定。不待作绝交书而自贻阻矣。将谁怨谁咎乎。伏惟至寒。经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2H 页
体万重。洗山石下。当有吊问而不能者。非不知礼也。顾此穷道。何私恤之足云也。敬哉氏兄弟皆为茹芝之味。远入乐土。自为谋则善矣。客之行过瓢巷者。于谁闻苦淡奇古之言而发得风流也。晚焘秋间因省扫入山。俄为举哀成服。出头县次。昨日又复入来。儿孙辈寒疾未平。不之顾恤。而为此灭景之为急者。诚不省其所以也。远峡不能多将书史。所欲究竟者经传初上学者之事。行年六十。为此初学之事。而自不知其愚。亦狂易之一端也。葛川今无人。兄必无此山之行。虽有之苟可与朋旧追游。则岂甘是居而惟速死为愿。恨不早经于沟渎之中也。痛哭柰何。
答崔圣可(圭升○戊戌)
衰暮悬悬之怀同焉。乃若形之言替之面则有勇不勇之异。更觉其衰之有不甚我。而况对贤器叩问动静者。有多于笔舌者也耶。更伏惟棣床震艮益福。意绪凋落之叹。胡然而发也。居山水灵真之宅。有登临渔钓之趣。又于逍遥风雨之夕。兼乔梓俯仰之恩。盖天饷之神相之。优游卒岁。夫复奚疑也耶。晚焘年来情踪。惟溘露之是俟。而忽乃移殃于次息。悲苦之中。仍觉如此然后。天之罚我是当。行负神明。夫孰怨尤也。法门衰败。忧之诚是。而其任吾道之责者。世自有人。若欲使屠儿学佛而强饰叔敖衣冠。则被他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2L 页
笑骂勿论。其所自欺岂掩耳盗钟之类也哉。窃怪南乡知友来过天渊台下者。或枉寻到此。不省其所以也。今而后始知尊兄误了人路头。使此有种种愧窘也。宁不慨然乎。朋友相勉。当以其伦。更望勿以膜外游辞。为书尾文具。则我园有薇。我山有鹿。虽不能超洪濛混希夷。以寄身于尘表。庶或洗心澡身。以追尊兄晚乐之真真也。此非自外名教而然。困于石据于蒺藜之义。近始得味。而反以质之于尊兄专门之下耳。近来文化之盛。莫如南乡。每欲一策款段。遍探流峙之胜。恭袭讲业之风。以快壹郁之怀。今焉已矣。柰何柰何。
答崔圣可(辛丑)
春间得纯夫书。曾未几朔。又奉惠讯。其为慰感不直前日比也。矧审此时静中气度万重。胤房侍学一味朴实。尤切仰贺。晚焘衰病日深。知虑荒塞。收拾桑榆。已无其望。而惟欲与海内诸公。樽酒赏心。以泄其壹郁。及承同衰之教。还切戚戚之念耳。大观台刊役。深贺诸君子卫道之诚兴工之敏。而如此贱废之物。亦收置于器使之末。其意则可感。而其势之末由。正如上所云也。祇切自悼而已。俄因水谷便。得览散台忠言之出于报佛本心者。诚切钦仰。而其见却喉司。时也亦何足深恨乎。第其文句之间。或有事实可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3H 页
商处。此则异日纯夫入揖之行。欲面讨而为转禀计耳。
与柳明五(奎镐○丙申)
痛矣痛矣。令胤及从咸秀才被祸也。枕戈干而勇战阵。当死地而死。则为父兄之荣知旧之光也。一则执丧读礼之人也。一则孝养病亲之人也。有何关于义举。而致此极冤也。近日被祸者居多。而冤莫甚于此。莫非义理气数之关。岂必为此私吊之礼耶。然晚焘所以云云者。为其当死不死而有愧于此二君也。虽欲赎其可得乎。即接来使。闻槥返故里而土之生者取次移宅而安之。耕者樵者各得其职。大抵天下之变。无所不有。而亦无不可当之事矣。然以若至慈之天。乌得无潜消暗铄而处之若无事然者。其心尤益苦矣。不审自遭祸来。气力何以保存。排遣之方何者最善也。延吴之说。非达观难及。而若处一身于冥漠之间。不以死生为念。则庶得安住此心耶。惟益坚此心。抚育诸孙。看以为不食之报。则岂无天定时节耶。焘忍耻蒙羞。能坐人之坐立人之立。而每闻一变。自不知定情。若己推而纳之。尤于吾兄乎。敢作慰辞以张皇乎。惟其相际未易。而悲抱之多于天下者。全以输于吾兄。何山何地是吾安身之所。而末梢吾辈究竟能得胜于数冤者耶。外此奔窜流离之状。不足相问。而具礼式耳。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3L 页
答权涵吉(祺渊○辛卯)
玉山叠岭。送尊客于徒步之中。此心怅悚当何如也。了事以归。又奉手疏。反念我劳汩之状。恳恳不已。感愧之情。有多于获私之幸也。仍审至冱。侍奠气度支安。傍省之节庇下之恩。历历是前度书。尤何等仰慰。晚焘出山之后。冒风诀渊谷内兄入地。夏山客又来作五六日昼宵之苦。閒丁误把之责。兄安得免耶。大抵此等应酬。或有僭妄之时。顺季,仲圆及济卿,瓒五诸君只得容悦而修润者恒少。追思玉阡临池时意思每合。岂易得于斯世乎。何由能源源于时节而商得多少事也。求田问舍之计。闻者已极惊心。况在安土之地孤露之馀。尤当作如何怀也。大宗尚欲移动。而祖源有已施之验。则后生学子。何能留取一好人在故土耶。
答黄鲁源(洙○乙巳)
前惠未复。又承垂问。且恧且感。伏惟仲秋。棣体连卫。汉卿,允赫诸友。日与追随于竹树烟云之间。海上仙人。岂有他哉。晚焘脚湿近可。痰隔腰胁。长与候虫吟呻而已。文字每以轻出。多被撕钞。欲自此齰舌。所以尊嘱之下。迁就多时。期于图免。及其因胤君之复督而出之。则亦在病愦之中。心思不专。临写正本。多有转换。而终为未尽。每望十反评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4H 页
驳而修改之。今反加非伦之语。无所切磋。其未安于心为何如也。时象如水益深。秋事又患恒雨。种种閒愁。想应一般也。有时昏郁之甚。追思往时共临万里沧溟。于几案之间。如有振发气象。未知何时复奉从容。叙此胸怀也。
与郑圣活(来源○辛丑)
伏惟亢旱。侍体震艮万重。向时枉屈。迄今悚感。而恋仰之情。以此益切。晚焘衰相日甚。枕山栖谷。只得为养病之方也。古川碑文事。思之汗惶。无复足浼。然顾念鞠草之原。齐合同盟之迹。扶竖建天之义。惟欲成就之是早。则更为洗心以承至意。此固当然也。只依见在文字而谨述之。今又得见前未见之文字。即关系公门内事也。如何立说。果能无得罪于千古公案乎。始知而达之前。所嗫嚅而只令略其上段者。慎之在内而不特在外也。其本心可谅也。所可恨者。如鄙孤陋。曾未知盛门之往事。而向对时未得并为论定也。更恢盛门之议而从长示及则敢不奉以周旋。以为追赎之道乎。窃念永阳一邑。赖先先生遗化。儒学彬彬。风流笃厚。临皋性理之书验发。焉有他适。而以金氏言之。试念临皋往事。爱之深责之切。此亦贵中忠厚之风也。更须保合大和。偕之大道。使远迩之人。有所观法而矜式如何。焘方在谴何之中。敢陈迷滞之见。极为妄率也。然非吾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4L 页
兄爱我之切。又何敢及此也。
与金中彦(大洛○壬寅)
学来兄数日打话于寂寞之中。比前冬伯仲氏联翩贲临。为之吊为之庆。尚可谓从容一世界。及其拚别以后。山门仍复索然。劳溯于博约之床。犹夫㫰时也。伏问庚溽。棣体观玩益臻昭旷。可膺高明之居否。晚焘因儿病滞雷轩。尚守本屋。时时滚同尘土。上不得为钓叟。下不得为芸夫。又有意外人客督迫以过分之事。当此之时。愿资良朋畏友如吾兄兄弟者。尤若何也。惟孩抱之色色呈态。自入家道于嘻嘻。而做得威如不能。同我者不发一大笑乎。权花山君实纪闻在贵架。而方有时急考据者。借付的便如何。庐江之任。冒据甚悚。欲速为区处。而道内之人。亦有不入本堂而从便为之之例耶。亦须回示也。
答许文吾(○癸卯)
三岁契阔。一书惠及。凭审菊秋。静体万重。既感且慰。晚焘入近衰相转深。俄自数百里寂历归来。委顿不振。又儿少连病。熏心益多耳。二宜亭云云。分所不堪。而况德谷畦畛。终是未平。则既无调停之良策。何敢与论于礼乐之席而兼遂夙昔游观之愿乎。相爱之地。勿令露出名字。纳之颠沛之中。如何如何。胤友既从贤师友攻业。其笃实可想。来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5H 页
书急于求益。不择其人。加以非据之礼。诚不敢当。又岂抗颜而陈辞。以为应文之具哉。及此同衰。后会难期。临纸尤觉怅怅。
答崔昌可(翰升○己酉)
此山何山。此病何病。病深矣人所共丑。山深矣吾自绝人。此书何为而作。又从何而来。岂迩之违而千里之不违乎。病汉之得私于伯仲埙篪之间者。在平日为何如。自闻令原之痛。岂不欲飞一纸以吊。而于心以为朝夕当会地下以相乐。不须作人间之悲。孰知一缕尚不绝。淹此无限苦海。使伯氏有知。能不反吊我乎。悲夫悲夫。阳复不远。未审兄体事莫致疚损。三十年前颜面。每依依梦中。此生何日可复相际也。读礼之人。固当随尽情事。而奔迸非所患也。然合下清羸。难保无毁于向衰之年。能仰体慈念而从切切之弦。以卒究大业否。晚焘病状不须烦陈。而自入山来。骨肉分离。或五六年不相面者有之。破壁颓囱。恶衣恶食以自刑者犹为未足。而尚此不结窠于此。何心于温理。何心于收拾乎。每承推借之言。不觉添发狂疾也。所谓挽语。曾有构录。追记不得。更构以呈妄发也。乌足以尽相与之意哉。
答成益三(甲教○戊申)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5L 页
支离视荫之日。令胤奉书而到。接其颜面。已喜眉额之酷类而不问知为谁家子也。况拆书以还。几十年颜面之别有所在乎。感戢无量。信后多日。伏惟棣床起居安重。葺斋及修谱皆是钜事。而逐年经纪。咸底厥绩。老大事业从此可知也。晚焘自来多病。近复益深。或东或西。惟先陇是依。而尚欠一死。苦哉苦哉。柰何柰何。所需文字。既举重以关口则不敢更容辞避。而火炎方炽。表里交攻。有何情绪可以思出陈谈。以填行道。为免罪之地乎。然以孝子洞本迹言之。来示有二本。一则曰 国初失墓。 显庙时洪相巡过奉审。一则曰万历壬丁后失墓。 肃宗时洪相巡过得志石而修封。两说不同。专从梁颂之辞以后说为信可乎。更须详考。而如鄙草中合有移动者。从文埶改入不妨。以世谱凡例言之。条目烦而字多可商处。此则惟视旧例之若何。合削者削之。亦恐好。盖传后之文。宁简无缛。况谱又谨严之地乎。曹友兢燮今世博雅不易得之人。凡系此等事。或与之相确否。鄙草若阅此友之目而指示病处。随即改之如何。
答崔肃仲(正基○辛丑)
客冬惠书。久未仰复。当此秋高。怀想益切。伏惟静居味道体况康护。远溯不弛。晚焘衰病比旧殊甚。随分猷业。常患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6H 页
不接续。嗟叹柰何。吾兄自检近日事何如。真知实践之工。渐造崇深。守吾宗旨。扶此颓俗。是平日所望于左右者。况今法门颓败之日乎。金溪终祥不远。吾党安仿之痛。去益切矣。兄于此老。恩深义重。迥出诸子。尤当何以为心也。遗稿誊出。尚未成帙。姑未得奉阅。然謏闻蔑识。何能担任此事。异日虎帝之役。欲要左右为前茅耳。龟岩集追刻。实斯文盛举。都检之任。本非贱分所堪。故本孙之来。已逊辞矣。不意千里再来。责以校勘。加之以弁语枉嘱。如兄之知我实状者。何不挽禁也。揆诸义分。不敢虚还。然拙讷之辞。决不可用。议于观台佥贤。更求钜笔之兼德望者用之。至当至当。若念吾先故而不忍弃则兄须痛加修改。俾免大谬。千万切祝。闻诸本孙则元续别三篇浑合为一。愚意不然。元集已经先辈编摩。更著后人手分。似欠尊畏。续集成于近世。与今别集浑编。似或寡过。未知盛意如何。续集一番流看。排行字画颇多可商。故僭有签标。元集诗类涧石台。必是石涧之误换。是台在陶山下数弓地。壬戌春龟岩以庆尹来时。先祖送别于此。书赠唐诗。今见龟岩诗。不但用其韵。其词意的道当日事。则误换无疑矣。其题下注老仙台云云。又爽实。聋岩之老仙台。自在于其下爱日堂前。愚意则删去此注。以当时事实。略绰成语悬附如何。附录中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6L 页
陶山及门录附师门诗与书者。又似未当。盖及门录仿理学录例。故诸贤之下皆有诗书之附。在此集则师门手札多至数册者。没附则犹可。何必就其中节约以附之也。没附者本集之零星者。或用此例。此集则本自不少。又何必如是。其书与录云者删之如何。又考全书誊送问答几许条。幸须商量添入。而其中答周舜弼书云云。絜矩之释云云。慎独之释云云。恐在所当入也。越中山水愿游而久未得。今有素心人同行。决意图之。强病远游。是甚兴致。自笑自笑。
答崔肃仲(癸卯)
所谕敬字工夫。说得固是。而但扫却閒歇杂细事。讨取僻处。做取三数年云者。终觉未晓。盖闻贯动静该本末之为敬。则杂细事中自有敬底工夫。未必僻处有敬。闹处无敬也。况吾兄居敬之工。基脚已立。当下便存。何必更以年岁为期乎。如此云云者。见如焘之类初无本地之工。故姑为假设之语。俾入适道之科。而顾说不绎从不改何哉。惭负惭负。絅翁墓文之疏略。实以自己见得不明。故说得不快也。大抵对纸誊传。虽似甚易。才放一毫。便堕落例谈无甚气力。此古人所以不遽以作者自居也。况如此卤莽之猥作木居士者耶。兄既悉此本末。每欲逼人于难当之科者。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7H 页
不亦慨然乎。来书不及纯夫所工如何。亦甚可恨。郭友 隆恩之下。不得长往山林。有此登对。为吾道则幸。而为此友则任大责重矣。未知有何事业可以慰人心世道者乎。传问不一。诚不胜耿耿耳。
与崔叔度(宪植○癸卯)
孙儿还。叩审经体观玩清裕。是则仰慰。而第向时拘于俗例。不能遍修尊门之礼。祇登西麓而彷徨。则不识叔度葱畦之在何杞圃之在何。况可知其味之深浅乎。是为可恨也。晚焘归后连有远客迎送。有如无源之井。被急绠而渴尽无馀矣。近思录昔所错看。今乃解得者有之。此古人所以爱读已熟之书也。但所云解得不过文理句读之末。其于实体何敢云云也。观水楼几至颠覆。许多题咏外人撤去。是诚何心哉。船上人犹指而忧叹。有司者乃反不如则是可委之世变乎。其左右山川瞥眼不可领略。而亦不可谓专然不察源委也。因念往时欲与金士钦循八公北麓。以至地尽之头而观其形埶者。别有意在也。今者孤寻不无幽明之感。若今秋岁登路坦。更获吾叔度之先导而偿得未尽之债否。圣仪前控不逮之言。似有择荛之意。如是则大善也。夫宦成名立。各有分量。此友既追先业述先志。能事不可谓不毕。则杜门观居。非其时节乎。须从傍进规。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7L 页
扶得一个人于颓波之中也。
答李稚鍊(世钢○辛丑)
山囱霜月。稀微闻筇音。开视则前为好服黄精者。后不知为何秀。及其接言之后。投以惠函。则始感是乔是梓之于我乎慇勤也。仍审静体观玩益膺休福。旱岁泽国。宜无通罹之患。乃有此济接之忧又何哉。穷须是忍到熟处。所课节要中必复得味矣。晚焘向为一友人所驱率。北游越中山水一旬而返。胸里之秋未得发散。而脚下之宿苦便复闯作邯郸之学。种种若是。来喻推借之言。何能承当乎。惟当深入穷山。为掩过安身之道。而乃其愚谅则尚谓春昼方永而不知急景之为促。兄何乃作悽楚之语于叙怀之中乎。文字云云。方此抬头不起。转身不得之中。又将以脑后一手。永使置沟壑乃已乎。然前岁对评。固眼目尽高。识解尽明。何由将此诸家之债而与之讨论得中乎。
答黄圣习(学洙○癸卯)
盛名之下。钦服固已久矣。曾未得一接英眄。以叙平生之怀。及此衰朽之境。并与昔之钦服者而太半忘失。那知洪度之中。有此无状一夫。而先施之惠出于寻常乎。感戢之私。殆不可以形喻也。信后多日。更伏惟和煦。尊体万重。风痹之祟。忍之到熟则这里自有完养之工。而省得外事时。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8H 页
方好收拾得来。固不以此仰虑。而惟慰祝是深。晚焘合下病喘。每以秋冬入山。春夏家居。随节为调身之道。而居恒职事。多愧古人。若以非伦之语。责之如是。则非惟此身之不敢当。不智之讥。其谁任之也。切愿神交之地。去此等浮辞。而时寓切蹉之戒于尺牍之间则何幸何幸。叔祖遗文果已印出。而以绵力当浩役。专用省节。故诸家文字多不得载。而盛教中云云。始试追检。挽诗已入而他不见焉。惟有一书可以仰质者。别录以上。从后示破如何。
答南千吉(载凤),致安(炳亿),明吉(载明。○丁未)
三伏老炎。严于十二叠岭。而一阵清风。发自二妙袖里。穷谷跫喜。尤非平时比也。仍伏惟佥体万护。重重桑海之后。信息莫有大于此者矣。晚焘年来病转甚。待尽于先陇之下。而残缕尚延。俯仰愧怍。岂但岳嘲而林惭乎。若乃本分之事。属此腊月三十日。尤何足云。不我弃而砭劄又若是。铭感在心。揽作朝闻之道可乎。二秀虚枉。心切不安。合下才地合下门庭。自能长进。而承藉绪业。惟是仰勖而已耳。同里诸友皆安。闻甚慰贺。风流文酒之乐。不以日斜芳歇而有损。每诵梦中不识路之句而为之怅然耳。
答金文举(龙淳)
端阳之书。始承于七夕之节。见念于道阻且长之地。已为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8L 页
感感。而一阵清风之待。发于洪垆之下。亦是不偶尔者也。更伏惟此际。经体万重。薄命之诗。诵之固不无真意思。而将此身心奉尘刹。是亦名为报佛恩。此诗亦当爱诵不已也。何必徒慨既往之虚度。而又叹将来之伥伥乎。晚焘衰病乘暑侵寻。又重以十起之私心。了无定帖。鼎鼎光阴。何以谢得而不负受中之责也。若乃唤起一个半个于醉梦窣窣之中。收置切偲之末。其意诚多荷。而强欲引汲。题以为木居士则毕竟见笑于魍魉之怪也。慎勿拟之非伦。祇从平易路头。相期于岁寒之日。清凉之麋鹿。自与伽倻之鸾鹤。同其形色而无疑阻矣。韶州之行。系是收宗厚风。而远路重屈。何敢望也。广濑稿间因多故。未及妆布。而事就之后。其藏之名山。固所愿也。然此等惟任掌者存焉。未知竟如何耳。
答李凝之(铉命○癸巳)
岁色垂穷。百感交战。际此远问。已服见念之勤。况龙华山水。流入墨池。而滚滚奇语。令人忘陈迹之感也。凭伏惟靖体万重。观玩贞复之工。正是自道。而故设此辞。欲以愧人也。然今人往复中交勉之语。亦难多见。其何以承当至意也。才子七人。孔释抱送。四十年事业。无大于此。而乃以无闻自少则方此困于不起之忧者。当何如其辞也。游山录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9H 页
虽欲免得曹司之厄不可得也。第为起草更攻互磨。亦是丽泽之道也。
与金景器(象钟○丁酉)
栖迟月澜之日。纵不能朝夕于班荆酬讨。而玉人风致薰然于丛桂之中。面面台曲。皆吾景器也。夫何一梦如罢。百里川陆。更尔脩阻。则还悔㫰时之晤语未尽而襞积之犹在也。未惟还税后棣体起居若何。劫灰江山。方带闭塞之气。凡其触处悲凉。必倍前日。吾恐其感奋之气益壮而浣花江声耳中来也。更加和平之心于生受之地而别用时措之工。是久大之规也。此岂待浅浅之言耶。晚焘病愦如昔。而随分寻数之事。多因村里应酬。不能接续。且苦不炀。拟就旧栖为过冬之计。而尚有俗缘之未尽断舍。自咄柰何。达凝诸公早晚必相对。可以前所云高山文会事提及而有成得之道耶。顾此病废之身。非敢与议于儒林之事。而吾辈一日不死有一日之责。幸须善周章。使黑山下鬼道之人。有以鼓气而为心如何。
答尹伯乘(相驲○乙巳)
一番进摅。出于十数年经营。而及其与共谈笑于脩竹冽泉之间。则许好风景。却从病惫中虚度。诸公远于将之于沙海之上。是不可得于人人者。心里铭之。何日忘之。还栖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69L 页
未几。申之以惠幅。即宜摧谢。而值便之际。辄有客挠未果。愧负愧负。伏惟静体履用康谧。致安甫必朝暮相从。潜玩之暇。有时逍遥阡陌。听得田水。此乐讵有其涯乎。晚焘一自还顿。连事呻呓。今又苦腰膂间痰癖之證。应接人事。自作敖惰之容。闷切闷切。朱节误处究得如是。固未易矣。到即通于刊所。与此间先所考出者。参验改正。而今已毕役矣。盖此书前本屡经挑刓而致误者无数。且自当初。与今见行大全不同者居多。虽一一对同考正。又未知保无差谬耳。先山立石已为定日。或与致安联袂贲然否。如使气力可强。时时畅叙。未始非导引之方。况吾辈不因此等事而追随。岁岂又与我哉。
答柳景禹(渊甲○壬午)
笆篱之叹。吾曹通患。既知为患则图所以祛此患为当剂。若欲将此语而为一上笔头应文过了。何益于本分也。况向时一著。若将无意于外物。其于此事。思过半矣。然近名之嫌。亦所宜戒。而燕柔之言。未必尽弃。如何如何。
与金仲建(健洛○壬辰)
尚书闻已读罢。若真得书中之味。外物自轻。此心随处冲泰矣。但此鬼扑之身。曾无一番之礼于八朔之间。水南之行。略道惭负之怀于胤友。栖屑之路。其可以自文耶。秋色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70H 页
增怀。伏惟棣床气候顺理安迪。许多未了之案。能得就绪否。晚焘节物遒变。替事之音容日远。悲廓之私。如何可言。奉先之节。欲追前人之绪而未有定顿者居多。方逐日熏心。其他生平志业。每欲等待他时。而毕竟终至于无等待时节。宁不自咄耶。何当奉晤。抽脱百虞。一赐贲然。是所仰企耳。
答金章一(佐钦○丙午)
沴气弥天。咫尺之地。便若蓬弱。常切悬郁。今承示喻。不啻披云雾而濯清风也。谨审经体节宣万重。胤友好身手好气槩。看作门婿中拇指。春夏所课。长得格几何。晚焘当死不死而为此假息于先兆之下者。正无耻之甚。复何病情之足云。一鉴跋语。何谬属匪人。奉览本书。每篇首有自序。不敢更容赘说。且看前人识跋已备。拙手强斲。必出其脚下。然平日景仰之心。亦难自外。近得构草。拟一番对勘后。欲令致五删栉。以出正本。而此时难于动作。姑置箧中。今承推督。只以未成本呈似。览后表其瑕颣而留之。则旬后将往叙为磨勘计耳。
答曹敬伯(秉文)
枕水亭新构。深贺藏修之乐。所需和诗。非但昧于声律。又病不暇。更何说之复陈。而窃观小序专言龙头岩之奇。则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70L 页
不称卧龙亭。而曰枕水何哉。夫孙楚枕流漱石。固有清标之可慕。而世之取而名亭者许多。然朱夫子于庐阜作卧龙庵及起亭。其事详在记文中。今此亭既在沧洲之上锦江之滨。则沧洲焉可慕朱子。而锦江焉与蜀江名同。又有龙头岩比庐阜之黄石。若卧龙尤有异焉。枕水之扁。若诗已成而难易。移揭于便宜处。其正堂正楣则曰卧龙如何。且推诗意。浮碧似别为一楼。无与西州官楼之名相妨否。曰一鉴曰玩清曰如斯。皆取水而名之。古人名堂室未必如此。吾意浮碧代以一鉴。其他则又取朱子记中语易之似好。吾兄既不以我为无似。有此云云。何敢不以正对乎。从违之间。因便回示。则虽不敢为南轩之事。竹颂之诚。不在崔嘉彦之下也。又念直曰枕流则可援孙公。如曰枕水则坎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之义。不相近乎。念之念之。
答文箕瑞(璟钟)
前秋达城人转致声光。而尚恨未奉其详也。今因许友便远垂长笺。道语先故如是缱绻。却恨川陆之夐。得私之为太晚也。然若因此而复申旧契者。犹可勉于岁寒之期也耶。仍审和煦。静体连卫。仰慰且祝。晚焘自以空空之鄙夫。回头于山里不为不久。宜其资并世君子切磋之益。以补桑榆之景。而顾守株之身。未尝一造乎红流洞天。以畅叙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71H 页
幽情。每见伽倻翠色登于尺墨之间。尤不觉壹郁也。所示挽句。已载先稿。若碣铭及祭文。考诸稿中。只有祭文而无碣铭。此必誊传时遗失也。何恨如之。祭文则今番录呈。如修附录。挽祭恐不必并用。商量处之千万。海衣非居山之礼。而居山之感尤多也。无物以报。祇以真玄一丁。寓互磨之义耳。
答权景玉(相容)
向时历枉。匆匆未得稳叙。尚尔劳思。今承俯询。非寻常酬酢之比。盛意殆不敢承当。而阻郁因此泻豁。便与新凉揽作境界矣。矧惟棣床湛乐增护。仰慰之至。先大夫状本今者所示。视旧加详。前所仰质者。可坦然无复滞阂矣。追惟往昔。固不敢以不文辞其宰如之托。而况于左右终身之慕。多出于人人者。未始不感服而兴嗟。则岂不洗心践言。以报他日地下也。惟是丧乱后。知思消剥。收召不得。稍宽时月。拟以大鼻者相对共订。为究竟之地也。英一诸从联近状何如。前秋虚度垩次之客。必不记得于暮烟消歇之后矣。大抵风烛之中。此心之偏向青霞洞天。而最多海鹤之感何哉。惟吾兄益思扶竖承述之道。日用云为之间。有以副吾辈期向之情而为楼台泉石之盟主如何。不逮之言。又觉悚恐。
与孙致久(最秀○甲辰)
跋文辞之屡年。今不获已而奉副。然句语终未淘汰。轻易袖去。尚切馀恨。两家事面。今还为同室。吾林大庆。而行状之始出。亦验其一端也。敦事之地。亦恢两家之论而郑重行之。如鄙文须先示李克善。极加评订然后。轮照公眼。以为取舍之地。是十分审慎之义。此非独为鄙人之私。凡处事惟从白直上做去。是乃阐先美之道。似应默谅。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71L 页
答孙致久(乙巳)
先先生实纪已谋重刊。追远之诚。令人耸叹。然向时拙稿祇为一时塞责之计。不料看作实事。载之板尾也。以贱虑则行状追附之外。不入今人文字。徐观物议归宿然后。为如何处之。恐为得当也。玉山方有庙宇之役。还安时似有道会。因是会采公议为之。亦重其事之道也。如何如何。叔静于文字眼目精到。平日教导之方可见也。
答孙致久
晦斋先生文集最初本。得之此中古家。认是馆本。而附录只有状碣二篇。原集则本无拾遗。当时白衣二册。不考而可知也。至于后学二字。亦果如贵中所云。初本及崇祯本既无之则万历本不见可知其无也。未知何时据陶山集添入也。以实纪言之。此何时节也。颁布与否。惟在量处。须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72H 页
待时事稍平如何。
答孙致久
承审穷冱。静体观玩珍啬。慰仰万万。晚焘病状不须言。在家封章。已极悚仄。而 批旨不下。儿子空还。揆分凛蹙。尤当若何。自此当深入峡垄。以待死期之至。而 祖宗疆土尽入雠人之手。虽死乌得以雪此耻乎。晦斋先生行状。吾祖当日屡次修改。直送于方伯。进 览后以之登刊。此为其正本也。今以此参考于吾祖本集。详略有无之不同者。不但后学二字。则本集认是依初本刊出也。两本各有所重。并行而不相悖。不必改动其正本。以从此初本。然此说一出。实有未安处。以尊门言之。虽此是非之中。其在追念之地。尚存此未安之心而处之恐好。而今既形诸文字。为较诘之计者。甚非稳当。又无善后之道柰何。时事如此。何以更奉从容。以尽多少怀绪也。
与孙致久(庚戌八月十六日)
自我穷谷。前后致书凡三之。不惟侦便之未易。无状危喘。不敢齿列平人从事往复。或可原我心而不之诛否。长霖成秋。人物多病。未审体度珍泰。胤君皆得安吉否。晚焘崎岖山谷。病上添病。不食已三日。方在垂尽中。言念骨肉之恩。不可无一诀。故拨昏书此。焉有精神可及于细碎乎。此
响山文集卷之四 第 272L 页
世更不可相逢。临纸不胜悲咄。
答金原可(鲁宪○庚戌)
往岁承书未复。每切仰悚。今又泉人远致一大封。时适诸客在座。令客拆之。真谚四札。含得三种惠馈。不惟此心为喜。客之食指亦动而不觉相对发笑也。仍惟花辰。棣床动止万祉。功服未知近遭何丧。而自外于人道。阙却合修之礼者。想应原之矣。二女同入一门。实非偶然。而吾徒见其稚时面目。未知壮作何状。而近来教女人人放过。而况其次小者。自有不娶之戒。何所择于孤寄之中也。诚不胜感服。晚焘入依先垄。专为速死速祔。而缕息尚延。羞愧之私。如何可既。向日洛社风流。今尚满洽。而柳枕山或来徜徉否。此生更无逢际之道。柰何柰何。
与金原可(八月廿三日)
胤友前访。已是非意。而今闻御者又欲光临。见念非不感颂。而烦张乃所以扰此病情也。一心相照于幽明之间。则区区于末节。不免儿女之情也。虽使倚马。必须停止是祝。又闻近有风眩之證。惟此青丘。岂养病坊。浩笑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