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碑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28H 页
绫州竹树书院遗墟碑阴记
呜呼。此静庵赵文正先生,学圃梁惠康先生之俎豆遗址也。夫赵先生之道学渊源。梁惠康之邃学名节。前贤所以称美者。至矣尽矣。则不复赘述。而至于二先生之交际。赵先生尝称曰。吾与梁同年语。如芝兰薰人。其契许之深可知矣。及先生之受 后命也。惠康公躬自敛殡。每遇是日。设奠致哀。且建祠于双峰中条山下。春秋醊享。置仆守护。逮 隆庆庚午。因 朝令移建于此而蒙额。 崇祯庚午。又因沙溪金先生议。并享惠康。即与赵先生谪庐之址。相距密迩。则士林之瞻依寓慕。固与他迥别矣。不幸停撤。今为鞠茂之墟。其过此者。无不惕然咨嗟。呜呼。祠院之兴废。岂不有关于时运之盛衰哉。念昔休明之时。崇儒建院。教化以之而立。礼俗以之而兴。今则不然。乃至荒废。兽蹄鸟迹。宁有不蹂躏乎。诐淫邪遁。宁有不鸱张乎。此诚仁人志士之所以痛恨于心者也。惠康公后孙在庆。将谋竖碑以表之。遣其从弟在河。要余记其阴。余固人微文下。何敢焉。惟其景仰之忱。自不能已。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28L 页
搦笔如此。呜呼。昔我先祖尤翁。于赵先生谪庐遗墟碑有记。而乃引颜乐亭铭曰。斯可以铭此碑矣。余于此亦云。
都元帅权忠庄公 (慄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倡义碑阴记
呜呼。粤在 万历壬辰。岛夷长驱入寇。朝臣视两南为死地。 上曰。予闻权慄有将帅才。可试之。起拜光州牧使。公膺 命至州。约法十条。蓄锐以俟。贼不敢入境。居民安堵如故。于是招募境内子弟。传檄傍郡。响应参佐者甚众。遂一战而奏梨峙之捷。湖南赖全。以功升本道巡察使。再鏖而成幸州之绩。京城重恢。为诸道都元帅。几危之宗社。赖而复安。无类之生灵。得而更存。卒以儒将策功第一。 天子闻而奖赏。贼酋问其起居。威名振于华夷。猗欤休哉。盖公之树此巍勋。基本于是州。而州之民怀其遗爱。迄今不忘焉。公十世孙在允。辛丑莅郡。乃勘勋之五甲也。越明年。与州之人士谋以勒石。徵余文记其阴。呜呼。公之丰功伟烈。既铭彝鼎而耀竹帛。则固不待贱陋之赞述而后明。故略识其颠末以归之。系以颂曰。一片贞珉。其将与天壤俱存。光之士民。庶无憾于崇慕。光之溪壑。亦增其光辉乎。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29H 页
霁峰高忠烈公 (敬命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殉节遗墟碑
呜呼。 国朝兵燹。莫憯于龙蛇之难。义锋莫凛于锦山之战。锦北土城里。即霁峰先生高忠烈公殉节遗址也。与赵先生殉义之所。权元帅树勋之地。相距密迩。天地正直之气。尽萃于锦欤。然山可夷谷可堙。先生之节。轩宇宙而不泯。呜呼懿哉。先生讳敬命字而顺。长泽人。 嘉靖癸巳生焉。自龆龄俨若成人。识量宏深。未冠游京师业日就。一时钜儒。皆慕与交。壬子生进俱中。戊午魁文科。初拜典籍。 赐暇湖堂。历修撰,校理,书状官,军资监诸职。栗谷先生称许以华国之才。大臣荐先生文章。拜判教知制教兼编修官。升通政拜东莱府使。廉白自持。一尘不染。辛卯参光国原从功。被时论所嫉。匹马还乡。壬辰春。仰观天象曰。将星不佳。将必不利。是年夏。倭乱果作矣。时先生居光州村舍。闻 銮舆西幸。都城失守。日夜号哭失声。巡察李洸领勤 王兵到锦江。闻京师已陷。惶怯罢阵。人心汹惧。先生贻书责之。奔走晓喻。收合溃卒。使子准峰公从厚,鹤峰公因厚。领送于水原权元帅阵中。欲奔问 行朝。路梗而还。乃与金公千镒,朴公光玉共图兴复。首决倡义计。五月建旗于潭阳。一道忠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29L 页
义之士。皆奋袂来会。共推先生为盟主。先生不以老病辞。慨然登坛。传檄道内。应募者云集。遂出师自全州。整旅北上。次砺山。手草檄文。遍告诸道。以达关西。上闻先生举义。动容嘉悦。特 授工曹参议兼招讨使。 赐书劳之。时贼自黄涧踰锦山。知州败死。先生以完府 真殿所在。实是丰沛之乡。遂回军还救。七月移兵珍山。将击锦山之贼。时重峰赵先生为湖西义兵将。先生移檄约以合师讨贼。于是锐士就幕者愈众。愚夫悍卒之逃匿者。皆闻风争赴。旬月之閒。至七千馀人。军声益振。乃部分将士。入锦山。与防御使郭嵘为左右翼。义兵蹙贼于土城。焚城外馆舍。又以炮延爇城内。声势甚壮。贼多死伤。畏不敢出。会日暮。官军不肯助战。乃退师还阵。是夕防御使遣人约明日合战。准峰公进曰。今日我军得利。持此胜势。全军而返。可相机更出。若与贼对垒野宿。虞或夜惊。先生曰。尔以父子之情。畏我死乎。吾为国一死职耳。翌日先生进兵。距贼五里许止阵。与防御阵相望。遣八百骑挑战。贼空壁而出。先迫光州兴德两阵。防御军望风而溃。先生为独当之计。令士卒皆持满以待。忽有急呼曰。防御军溃矣。义军亦从而溃。左右请骑马而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0H 页
逃。先生曰。吾不幸战败。惟有一死耳。岂苟免哉。从事柳公彭老马健先出。问其仆曰大将脱乎。曰未也。策马还入。先生顾曰。吾必不免。尔可驰出。对曰岂忍弃大将求活。贼锋遂及先生。柳公以身捍蔽而死。安公瑛亦翼蔽而死。鹤峰公率励武士在前列。及军溃。下马整其部伍。竟被死。麾下从死者。凡二十馀人。即七月十日也。近县士民。闻先生之败。荷担颠顿。哭声振野。方阵溃。准峰公所乘马踬。急欲拨回。从奴曰令公已远出。遂驰到数十里。始知先生殉节于阵中。陨绝良久。欲徒手赴贼死。左右抱止之。俟贼去入战场。收先生及鹤峰公体魄。潜瘗山中。八月始就棺敛。屡经暑雨而神色如生。十月返葬于和顺。葬之翌日。风雪交作。长虹横跨茔域。光彩逾日不灭。人以为忠愤所感。准峰公欲复雠。自丧次起兵。转战岭外。晋阳之陷。投江而死。自 上并施崇褒之命。节惠之典。吕侯必宽莅郡时。竖碑以表先生遗烈之躅。今焉屡百年。阁颓苔蚀。一片龟头。便成没字碑。士林赍咨。爰谋伐石以新之。属余记实。呜呼。先生之坏伟文章。大为王猷之黼黻。首倡忠义。实基中兴之功烈。当世诸贤。莫不推奖。而月汀尹文贞尝叹美曰。公与子俱死 王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0L 页
实同于卞成阳。而文章则卞无传焉。以大科壮元而死节于贼手。又同于文信国。而信国二子。只病死于道路。又非公二子先后殉节者比也。公之一家所成就。岂不卓绝鲜觏哉。呜呼。此于先生。无复加赞矣。余何赘述。窃有激激然兴叹于心。今此贞珉之焕焉改观者。寔可见先生扶纲之义立懦之风。使后人诵慕之深。弥久而弥不忘也。顾今天下濛澒。义气不振。过此而其不肃然而式。忾然而泪者。岂秉彝云乎哉。先生后孙光润。郡儒朴胜圭董其碑役。终始效诚。其志亦可尚也。
述古堂白公 (民秀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遗墟碑
噫。我国兵乱。莫龙蛇若。当是时。挺身奋义之士。指不胜诎。而惟妙年敌忾卓荦鲜匹者。述古堂白公是也。公讳民秀字起元。水原人。丁丑公生于长兴府巾山里。器量宏远。志气倜傥。年甫胜冠。博涉经典。未尝以外务经心。及岛夷猖獗。 宗社生灵。危在朝夕。公乃沫血饮泣。辞伯兄御侮公曰。君亲一也。兄其在家终养焉。遂仗剑而起。往见枫岩文公纬世。剧论筹策。文公称诩不已。募得数百义旅。赴竹川朴公光前于宝城义厅。时朴公病未领军。公乃从左义将任公启英。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1H 页
与日休崔公庆会合势讨贼于长水地。闻重峰赵先生之殉节。直驰锦山。佐权元帅大捷于梨峙。乘胜至峤南。连陷星州,开宁之贼。事闻。 上特宣褒谕。授济用监直长。逮丁酉再燹。与枫岩文公合战于龙潭诸邑。斩获甚多。誓欲尽灭后已。贼失色相顾曰。弱冠壮士。何其骁勇也。自后贼畏威不敢近。邻郡皆赖安。盖公之前后御贼。或捣虚出奇。或犯前直鏖。随时随机。料兵如神。故师无一蹶。每留阵之夜。端坐运筹。少有倦意。则辄饮酒数杯。读三略书。闻者为之竦肩张胆。及乱定。退居田里。北堂寿斝。鸰原长被。怡怡然供欢乐。每语及壬丁兵事。辄以罔功自居。而有军中日记一册。亦不可掩其奇功也。后录宣武原从勋。升左承旨。 万历乙卯。寿才三十九而卒。乡人罢市巷哭相闻。至 纯庙朝。士林建祠于岐阳以享之。梅山洪文敬公撰其祝曰。励志勘乱。忘身报国。克壮厥猷。永镇南服。呜呼。此可与湖南节义录。不朽公于百世也。 哲宗朝。又 赠吏曹判书。 朝家崇报之典。吁亦盛矣。维玆巾山。寔公之始终攸芋也。鞠茂丘墟。为行路之所指点而兴嗟者久矣。云仍乃合谋伐石以表之。十一世孙亨七。屡舍茧足。谒文于余。余尝闻公之风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1L 页
者也。俯仰歔欷而叹曰。见今獠獞凌踏。为国家之忧。百倍于公之时。如公奋勇拨乱者。何处复得来耶。余故不揆僭妄。略识其事行大槩。俾镌之。噫。过此而无激厉感慨之心者。庸讵非绝秉彝之天者乎。
奋武原从功臣金公 (声振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遗墟碑阴记
龟城县西三道峰下。最幽胜可爱者。是曰林谷。故奋武功臣折冲金公之遗墟也。公讳声振字声甫。金海人。白村忠毅公讳文起九世孙也。生于 肃庙甲戌。材智异凡。艺业夙就。不求闻知于世。惟与同志李后贤,李升厚,郑世甲数贤。从游讲劘。洎 英庙戊申。麟佐逆变。起于清州。贼势鸱张豕突。将犯畿甸。自 朝家宣谕诸省。倡起义士。公遂与从弟声大,声玉及诸同志合力奋策。以徵义旅。其檄曰。群凶猖獗。 国家忧危。凡有血气者。孰无秉彝之良心。而不为之挺身励烈。誓死讨贼哉。远近闻而响应者。殆数千馀人。乃以不顾死生定约束。入清州界。投檄于贼阵曰。方今王师四至。而我为义兵将。剿灭汝等而后已。惟尔胁从之人。斯速悔过归化。得免屠戮之患。又设奇计疑兵。列立山上。令副兵将南台相,左兵将朴泰永被䌽衣。峰峰呼之。应声不绝。去来闪忽若飞。贼徒望见。莫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2H 页
不夺魄。于是公率其众。讨边守卒。已而左右义兵及京军。合进以击。虏贼魁斩之。此虽 王灵攸暨。而亦岂非诸义士忘身效诚之致也耶。乱定纪功。重轻罔阙。公三从昆弟皆预于原从之券。敬受 颁赐而藏于家。煌煌荣耀。期传于无穷。而不幸公没几年。录券入于灰烬。使其卫国遗忠。无考徵于后。则其后孙之痛恨顾何如耶。就其遗墟。竖石记其事以表之。来谒余文者。即其六世孙寅根,学根,泽根也。余以陋拙辞不获。略书此俾归刻焉。呜呼。一片贞珉。其将与天壤俱存。则人之过之者。必指点而咨嗟矣。其上高昂之地。又有公衣冠之藏云。
高丽吏仪判书金公 (冲裕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坛碑阴记
胜朝。有以讲明正学斥绝异言。为圃牧诸先生之所推重。昆弟遁荒。贞忠高节。与杜门诸贤同其传者。杜湖先生金公讳冲裕字善卿是也。公庆州人。其系始自新罗敬顺王。王逊于丽。国除为庆州。故子姓因籍焉。厥后名公巨卿。绳绳不绝。至良慎公讳义珍。以儒术著世。四传有讳仁镜官平章事谥贞忠。参三韩壁上功。寔公之高祖也。曾祖讳轨尚书左仆射。祖讳莹典客令。考讳瑞仁版图正郎。妣邢氏。典书君绍女。能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2L 页
通小学。端庄贞淑。举四男。公其长也。性笃孝友。才兼文武。早登科第。历扬华显。莅郡以清白闻。立朝以正直称。位至吏仪判书。尝从郑公世云,金公得培。讨红巾贼。建功凯还。群小构乱。诬杀忠良。公遂敛退啸咏乎山水。无复当世之志。见丽运已讫。与弟树隐公讳冲汉挂冠于不朝岘。入万寿山杜门洞。远遁于带方头流山北蓼湖之上。以杜湖处士自号。昆季怡怡然经史以娱。樵牧与友。及其殁也。遗命薄葬。坟不立石。是以历世既远。屡经兵燹。寿藏失传。世人指点杜谷一区。以孤竹君二子之西山匹美称之。后孙乃筑坛于此。岁荐一祭焉。配安氏。政堂文学君辅之女。事舅姑尽礼。敬夫子无违。生一男缨参议。参 太宗朝佐理功。孙长有成大司成。次有坚守护军。大司成子麒参议。是生世哲副护军。以下不尽录。而七世孙司马纪泰。九世孙定略将军洙孙。十世孙元积。以孝学忠义著闻。呜呼休哉。公以乔木世臣。抱殷师罔仆之志。守夷齐不食之义。其伟行徽迹。自不泯于百世矣。奚待余赞述哉。后孙将竖表于荐享之坛。琪玉祥喜徵余文以为记。遂叙旷感之意如此云。
高丽参政金公 (侁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遗墟碑阴记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3H 页
维玆朱溪南平章洞。即高丽大孝子参政金公之遗墟也。公讳侁锦山人。丽元宗朝。以枢密院副使。应贤良之举。入中国。元主问治天下平四夷之策。公移席而对奏。元主知其贤。拜金紫光禄大夫征西大元帅。公奉诏出塞。讨平西域。期年而复命。元主大加称赏。除辽阳省参政。公自幼至孝。乞归养母亲。元主许之。及归封君于锦山。时东国以倭乱。人民被锋。原野白骨成丘。公母夫人亦遇害。不知体魄所在。乃设坛故园。七昼夜号哭于天。天以一条雪指路。随而往省。众骸丛积。莫卞其的。更致诚祈天曰。若是吾母骨。即当变色。言未讫。云雾晦暝。大雨骤作旋止。开目视之。一骸骨色变为青。额上有紫书曰高丽大孝子金某之母。盖其至诚所格。皇天视感。乃如是也。收而葬之。因以为国为亲报雠之意请于朝。朝家陈表奏闻于上国。元主命大都督忽敦举兵而东。于是公为征东大将军。率两国将士。直泊日本。斩倭酋几无馀种。受降返师。至一岐岛。风雨忽大作。战舰相触。几入尾闾。公叹曰。上遂国家之功。下报母氏之雠。吾无遗憾。今之风浪。由吾多杀人命故耳。何爱一介身。不救百万之兵乎。遂投水而死。已而风定。乃元宗十五年甲戌冬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3L 页
十月也。事见丽史及三纲实录。逮我 朝。嘉其忠孝。敕建院宇于锦山郡。赐额致侑。 肃庙癸卯。朱溪士林。又设俎豆于公降生之地。平章洞是也。祠号曰竹溪。今 上丙寅。不幸遘毁撤。础阶甍墙。鞠为茂草。行路之指点兴嗟久矣。公之后孙。不忍其地废水荒。乃竖石以表之。锡铉来属余记其颠末。噫。人之为忠为孝。万古何限。而如公之炳如日星。屹若砥柱者。历考往牒。能有几人哉。窃有所旷感于心。遂摭实俾归镌之一片贞珉。庶可与公之徽迹同其不亏欤。
丹阳李氏倡义诸公遗墟碑阴记
呜呼。龙骨城少牛浦。关西之要冲也。丹阳李氏之倡义树勋于斯者。凡三十有六人。曰光立。曰立。曰仲立。曰矗立。曰耆立。曰德立。曰森立。曰介立。曰素立。曰时立。曰元立。曰亨立。曰恒立。曰忠立。曰希立。曰希老。曰贤老。曰学礼。曰复礼。曰大秀。曰得霖。曰荣先。曰奉先。曰承先。曰进先。曰显先。曰彰先。曰表先。曰宗先。曰遵先。曰继先。曰克先。曰时橿。曰时椽。曰时桡。曰时梁诸公是也。噫。丁卯建虏之来寇也。悉其精锐。将蹂躏我八域。而才犯边境。挫折丧败于李氏之义锋。是以敌不得以南渡。若无李氏。则猖獗之势。必莫能遏。望风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4H 页
奔溃矣。安知南汉之耻。不在于丙子而在于丁卯也。然则李氏之有功于国家。实不下于唐之睢阳矣。士林尊慕之。创忠烈祠而俎豆之。及其撤享。后承不忍荒废其遗墟。将伐丰石而记其迹。李君涵尝从我伯氏渊斋先生学。来谒其文。先生未果。而适值登 筵之日。千里陪从。竟遭大田之祸。呜呼。君亦可谓为师尽心者也。君又以先生之未果者。属于不佞。不佞固非其人。而义不敢辞。略为之说曰。忠义之于人。固难矣。而一门而有四九义士。尤千古所刱睹者也。岂龙骨蜒蜿磅礴之气。尽萃毓灵于李氏一门而然欤。不然何其瑰伟。若是之盛也。噫。向使当世之人。尽如李氏之门。则复安有南汉之耻。而酿成志士千载之泪也。况今天地翻覆。人兽无别。其有浮于北虏之祸。万万远矣。李氏诸后承果效其祖先之心法。仗义敌忾。折冲御侮。为一国首创。而亦使一国之人尽发忠激之志。则立巍勋于邦家。有荣耀于祖先大矣。岂但竖此一碑。而曰肯构云乎哉。君归而以是谂诸宗族。若其事迹颠末。具载于忠勋录。玆不赘述焉。
青松沈氏世享祠遗墟碑阴记
呜呼。此雪山之霁洞。即青松沈氏四贤俎豆之所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4L 页
四贤之一曰监司 赠领敦宁讳璿也。当 端庙逊位之际。弃官遁荒。高风靖义。见推诩于当时。时人称忘世亭先生。其二曰中学训导讳光亨号霁湖。孝礼文学。蔚然为南纪师表。金思斋以道伯奖荐于 朝。是忘世亭之曾孙也。其三曰主簿讳敏谦号杜庵。文艺武略。兼有超伦。弱冠遇壬乱。倡义从权元帅立奇功。丙子闻南汉下城之耻。痛哭抗章以明大义。是霁湖之孙也。其四曰县令讳民觉号龟岩。甲子适乱。仗义敌忾。募旅扈 驾。丙子又举义。为江淮保障。及其媾成。上疏斥和。自后不复仕。是杜庵之从侄也。猗欤盛矣。一门之清节炳义。为士林之所尊慕。建祠醊侑。已阅几百祀。洋洋英灵。秩昭穆而陟降焉。不幸圣像腰绝之祸。流及于忠节后贤。毁其屋撤其享。襟绅瞻依之地。鞠为犊裈樵牧之场。曷胜痛哉。四贤后裔。不忍废荒其墟。将竖碑以表之。寝郎胤泽,髦士相元来要余记其迹。噫。世之贪利禄而不贪节行者。虽丁国家危难之际。举忘彝伦扶植之道。顾惜畏缩。甘受后人嗤笑而已。惟沈氏之祖祖孙孙。袖然以忠义名节相继者。若非家法之正嗣守之善。岂有是哉。其厚德流光。宜亦垂裕无疆矣。呜呼。古云为凡人之子孙易。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5H 页
为贤人之子孙难。今沈氏之为四贤后承者。苟能交修共勖。绍厥先德。不徒以不废遗墟为美而止。则又安知其世世有四贤乎哉。然则一片贞珉。永与四贤风烈。千百世而同其传矣。请以是镌于碑阴。
鳌峰金忠刚公 (齐闵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墓碑追记
呜呼。此鳌峰金忠刚公衣冠之藏也。性潭先生状其行。我伯氏渊斋先生志其圹。其忠义之卓荦。志节之贞确。足以徵信于百世矣。然云仍忧墓无显刻。请改志文。为神道碑。我伯氏许之。未及下笔而易箦。公十二代孙宗洛来谓余曰。吾诸族仍以伯子先生所述者。欲镌于贞珉。而事行有略逸。铭语又太𥳑。愿吾子追记以附后。余遂详稽其行。公 明庙戊午中进士。宣庙癸酉。擢文科为持平,掌令。己卯以博士转至司仆正。尝掌试八道。閒典三郡。提督三州。历军器寺正,礼曹正郎。至承政院左承旨。此其履历之梗槩也。当壬辰乱。率三子倡义。而子晏殉于熊峙之战。子晔,昕受父命而聚义谷数千石。由水路饷于龙湾 行在。上嘉之曰。冻天飓风。利涉千里。奇哉奇哉。公与金景寿更为募兵于长城。知州李忠定贵,召募使边以中咸曰。公之再举义旗。忠贯日月。志固金石。真义士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5L 页
因推公为义兵大将。行至稷山。斩贼数百。又到振威。斩侦倭十三级。将趣中和。邀击行长。被沮遏径还。闻贼再犯湖南。追至海南。凡九战大破之。由是贼不敢登陆而北。盖此数事。可谓功绩之大也。具见于行录及谥状。而何逸于状德之文耶。我伯氏因是而叙述。故未免有遗珠之叹矣。余不揆僭妄。追录于碑阴。继以铭补缀焉。铭曰。
公以瑰材。志气肮脏。服事贤师。蔚有声望。蚤岁登庠。晚又大阐。羽仪 明廷。蕴抱可展。运值板荡。 大驾西幸。公适在外。衷赤惟炳。起义纠旅。洽至数千。传檄勤 王。风动席捲。未及赴西。贼势鸱张。锦城既陷。危忧谁防。公曰完山。我朝丰沛。 晬容所在。关系重大。我当趋此。先折敌锋。遂誓众师。据险而攻。三胤之一。伤于贾勇。公益奋然。鏖灭贼种。于时湖南。称三倡义。公居其一。雄韬出类。义旗四驰。汲汲济艰。乃命二子。扈 驾龙湾。舳舻泛海。满载义谷。饷于 行在。圣奖谆复。再振义旅。馀贼悉平。退归乡里。尚切忧诚。经国筹策。陈疏以进。盖公忠荩。此尤可认。卜筑灵源。逌然徜徉。惟德之谷。是寿之藏。 朝家恩典。克备嘉赏。士林尊慕。俎豆以享。焯焯徽迹。何须殚记。我撮其大。勒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6H 页
石于隧。台山峨峨。其水沄沄。名不沫兮。千秋流芬。
月山祠遗墟碑
呜呼。此忠武李公,漆室李公两贤俎豆之遗址也。昔我 穆陵之世。以文武全才。克赞中兴大业。赫赫然如周之方召。唐之郭李者。忠武公是尔。载太常而铭彝鼎。不须记也。才具勇略。为忠武公之知己。相与协谋。讨贼树勋。可谓生同志死同传者。即统虞候漆室公也。谨按漆室公讳德一。盖其仗义扫贼之大节。两贤固一也。然至于忧国歌二十八章,关山月一阕。又可槩漆室公忠君爱国之忱矣。吾先子文正公尝叹美曰。烈烈乎有三百篇前王不忘之遗意。听其歌。可以想见其人。昏朝时闻有废 大妃之议。抗疏叫阍。仍请斩尔瞻诸凶。其志义之倜傥。才略之英特。为权遂庵,郑丈岩,李芝村诸先生所称扬。而扶伦立彝之迹。尤其伟哉。湖南章甫齐发俎豆之论。 肃庙壬辰。遂建祠于咸平颍水之南月山之下。以忠武公为主壁。以漆室公配侑之。至 上皇戊辰。祠宇见毁。昔者衣冠济跄之地。倏为樵牧歌啸之场。士林赍咨。顾何如哉。漆室公后孙载正,启斗,启朋。惧其先烈愈久而愈泯。倡发士论。谋竖贞珉。遣其族子栋淳。谒不佞以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6L 页
记之。其意盖在地不忍荒废也。噫。当此乾坤濛澒之际。其于树风声崇前烈之举。岂敢以不文牢辞。遂书此而遗之。使过者必式焉。中州人过睢阳巡远死节之所。必彷徨流涕。若览此碑而不泪者。固不知忠烈底为何等事也。与卉服之面人而心兽者奚异哉。
水原崔氏世葬阡碑
城津府北二十里鹤上社灵龟城岘枕艮之原。即水原崔氏族位之地也。故处士讳玉汀之墓在其上。齐庆州金氏。用鲁人礼祔左。其肩其下。或左或右。子孙之继葬者。殆数十有馀。深得乎周礼所云族坟墓之义也。裔孙宗讷询谋诸宗。将伐石以表其阡。遣其族在衡。属文于不佞。难孤其数千里委恳之意。遂按其状。处士公乃 皇明赐号拔都将军讳淑井之孙也。中庙朝靖国功臣吉城君讳有汀之弟也。高尚其志。撝谦乐义。有文而不著。有劳而不伐。吉城君屡劝以荣途。而淡然无意。人皆称之以处士曰。炉金虽鍊。不求精明。椟玉虽美。不索价高。公尝卜筑于灵龟之隅。淑身藏修。以为终焉计。临殁谓其长子富元曰。我死后葬我于城岘。遵其遗言。建万年幽宅。噫。程夫子尝说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非阴阳家所谓祸福者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7H 页
也。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矣。今观公宅兆之美子孙之盛。可验程训之明且的矣。窃思之。人之理与情。固无閒于幽明。盖公后孙之族位于此者。虽冥漠之中。左右趋侍受训承范。不异于生存底时节。然则阴骘垂裕。宜其无穷乎。凡其后承总千有馀人。而遍居关北诸郡云。
芬香里书院遗墟碑
湖南鸣阳郡之芬香里。昌宁曹氏祖子孙三世俎豆之遗墟也。其祖曰竹林讳秀文。自幼性度明敏。德器天成。才学语。便知读书。晓通大义。辄曰生我者父母。人之知爱其身而不爱其亲者。抑何心哉。是以父母甚奇爱之。以远大之器期勉。既冠不喜举子业。用工于性理之学。尝著圣学指南,斥佛论。其子曰浩。乡里以云谷先生称之。尝游佔毕斋之门。值燕山陨石之变。陈疏极言灾异。后赴 中庙朝召命。首劾南衮之奸宄。时人皆称诩以劲直。其殁后士林有祭社之议。并享于是院。其孙曰溥号三清堂。即云谷之耳孙也。受学于沙溪先生。心经近思等书。课日受读。逐章质疑。先生推许其笃实。慎斋先生亦尝眷爱。赠小学一部曰。做人样子。无逾此书。宜终身佩服。及其辞归。先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7L 页
生曰吾道南。其学问造诣。此可觑矣。 崇祯丙子。闻大驾南迁。告诀于其考处士公之灵筵曰。 君父蒙尘。小子虽在衰麻中。何可晏然家居。乃率家僮。赴 行在所。完山伯出郊迎劳。厚给行资兵器。驰到汉江。闻媾议已成。痛哭而还。庐于亲墓之侧。三年啜粥。哀毁过礼。人莫不称赏。按使启闻于 朝。特下旌闾之命。 孝宗辛卯夏。拜 齐陵参奉。谢恩而还。遘疾告终。乡儒隮祔于竹林,云谷所享之祠。呜呼盛哉。曹氏家庭渊源之学。忠孝醇笃之风。所以范世励俗者。宜章章乎千百载而不磨矣。不幸值黄龙之变。祠入毁撤而止有遗墟一丘。前日衣冠济跄之地。今为樵牧歌啸之场。孰不嘘唏咨嗟哉。诸云仍遂赍不忍荒废之意。将竖贞珉以表之。要余记其阴。余尝发挥曹氏先世懿迹。以著弁卷之文。今于妥灵之址。亦不敢以老拙辞。乃掇其遗韵剩馥。使后之过此者。有所兴慕而式焉。徵余文董其役者。三清堂八代孙前寝郎有焕,允焕。其族光镐,喜洙也。
白村金忠毅公遗迹碑阴记
达城雅擅名胜。而流峙之萦纡秀丽。最称琴湖之厓。实白村金忠毅公杖屦逍遥之地也。 正统己未十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8H 页
二月。公以司宰副正。出为庆尚亚使。名载道案。其承流宣化之绩。虽不可详。相羊疏鬯之躅。斯可槩矣。今去公之世。已屡百年所。而旧景云物。尚盈视不变。人之过之者。必指点而爱玩之。崧峦磅礴。可以想公之高风。长江灏溔。可以挹公之遗韵。古语云贤人所过。山川草木。皆有精彩。顾非此地之谓乎。呜呼。 景泰丙子之祸。尚何言哉。时公位跻冢宰。而一心所事。杀身成仁。则其危忠峻节。与日月而争光。常伦大义。建天地而不悖也。然而红女荛夫。皆知朴忠正,成忠文诸贤之为 端庙死节臣。而不知有公之从容就义者何哉。盖公之死。与六臣同其节。而不与六臣同其服耳。人或以不服疑之。有秉笔者辨之曰。公之心迹始终。与诸公无不同。惟此一事若少异焉。盖当是时。 上王无恙。民志未定。天下事容有未可知者。而六臣皆死。谁与为力。公之所以隐忍而不服者。其以是欤。此诚知德之论也。然则百世之下。尊仰而景慕。岂有閒于六臣也哉。至于 褒奖之典。视六臣虽有先后。而终与六臣同配食于 庄陵之坛。毅魄精灵。左右洋洋。陪卫 仙寝。必如平日之鞠躬尽瘁。于是乎公之苦忠。庶无馀憾矣。呜呼伟哉。迹公行治。固亦移孝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8L 页
为忠者也。沃州白池里。即公遗址。而乡人称之以孝子洞。立碑记迹。永言不泯。非至孝。焉有是哉。公之后孙路渊,书渊效不匮之诚。将树石以表于杖屦之所。属余识之。盖文献散亡之馀。欲备其遗迹故事也。余虽无文。亦不敢辞。略书之如此。庶几地不荒水不废。终亦与沃之白池。同传其美。而里名曰鲁村。尤可美乎。
天安全氏坛享碑阴记
维此完山治北凤翔之莼池洞。天安全氏族位之地也。其后孙进士九铉来谓余曰。吾七世祖讳起庸以下讳彩亮,讳万禧三世寿藏。在此一冈。而吾曾祖以孑孑单身。不幸早夭。吾祖父方在孩提。奄失所怙。展省之仪。献酌之礼。亦久阙于墓所。及其长成。虽行拜扫之礼。而无志铭可考。未能的知其何坟是何位。情理痛恨。莫甚于玆矣。将行岁一祀。何以则得于礼乎。余敛衽而叹曰。有是哉问也。以余识昧。何敢质对。然有一可据之明。古有望墓为坛而祭之礼。就茔域之下。筑坛荐苾。序次以行。似无悖矣。且在后孙追本之心。不亦恔乎。九铉曰闻命。复跽而请曰方谋竖小石。以表先阡。愿得一言之贲。余固无文。奚必誇耀为哉。遂记其所以问对者如此云。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9H 页
顺兴安氏永思坛碑
呜呼。此草溪之北北洞者。市隐安公后裔设坛荐苾之所也。公讳栻字性一。系出顺兴。晦轩先生文成公十三世孙也。高祖讳珣成均生员。 赠工曹参判。曾祖讳义孙官府使。 明庙乙卯。讨平倭寇于南海。 宣庙壬辰殉节。 赠左赞成。祖讳璥号芹田。进文俱中。文章学术。为世所推。与李月沙,朴南郭,李东皋,闵芝涯诸贤为道义交。有五同甲契帖。 万历丁巳。天启辛酉。以书状官两度朝 天。丙子南汉媾成后。遁于鲁城五丘山。屡徵不起。以经史自娱。戒子孙不赴举。考讳太吉通德郎。克绍家学。与伯兄承议郎太晚相誓不复仕。妣庆州金氏。监察鍊女。以 仁祖十七年己卯三月三日生公。公自幼有异质。及长力学能文。性又至孝。常侍亲侧。衣不解带。静坐读书。少无倦意。 孝庙己亥丁外忧。庐墓终制。太学士论以掌议拟望。公不喜交游。杜门守静。踽凉寡俦。 肃宗丁卯。以荫除宝城郡守。牢谢不赴曰。古有箕山之节。富春之隐。非无圣主之时也。且吾家先训自在。使不肖敢坠世训乎。自安城德溪。遂移居于竹山柏岩市。晦迹匿彩。市隐之自号。盖以是也。以 肃庙己卯十二月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39L 页
十三日考终。享寿六十一。配江阳李氏。翰锡女。生二男一女。男斗应,斗履。女适金义重。侧出女朴淳。孙男凤瑞 赠教官号落南。麟瑞。馀不尽录。公之六代孙乐赍其家状。裹足远来。泣谓余曰。愿得一言之重于门下。以贲吾先祖荐享之坛。余怪而问曰。祭于墓是礼也。而何以坛为。乐嘘唏而作曰。因家祸孔惨。我高祖落南公奠居于草溪德谷面之北洞。以落南为堂号。就屋后而坛。每朔望。北向瞻拜先墓以没世。子孙孑弱不振。未能远省安城先兆。后又寻觅不得。永致失传之叹。其所痛恨罔极。已无可道矣。不肖遂于落南公旧日瞻拜之墟。筑坛曰永思。行岁一祀之仪。此虽无礼之礼。而追远之诚则庶几少伸矣。余闻之歆然曰。曾子所谓民德归厚。亦于此可见矣。遂按其状叙其实。俾镌于石。
潭阳田公 (益成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晚翠田公益成。胜朝名贤野隐文明公之裔孙也。性好德好施。当丙戊辛歉荒之岁。多救翳桑之饿。广济颠壑之困。人莫不被其泽。一乡之大小士民。会议立碑颂之曰。自公出世。成家喜施。见饥辄食。告穷必救。人皆被德。天亦知善。曷以酬答。镌石不谖。盖公之种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0H 页
德深厚。感服舆情。斯可见矣。懿哉田氏之家范。公之齐淑夫人。既以孝烈蒙 旌褒之典。表厥宅里。煌煌一闾。巍然在侧乡里。颂公之碑。又奂焉轮焉。增辉溪山。使行旅皆钦叹式之。岂不休哉。岂不盛哉。语曰作善者降之百祥。田氏之后承。将发其祥者。必永世未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