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自动笺注)
心石齋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記
  
甲川記
公元1868年
周夫子考槃廬山之麓。
而取故里之號。
以名其川曰濂溪
千載之下。
名義相符
冥會之感者。
嘉之甲川是已。
發源黃梅山下
潔淸紺寒
似乎蓮花峯之水。
吁亦美哉
瀅洄十許里而爲鳳巖之洲汀。
鳳巖卽我先祖雙淸府君俎豆之地也。
其小西一社
府君裔孫
奕葉奠居
有若懷川之宋村。
水亦依懷川而得名
之者誰。
宗人炳也
自敍其寓慕故里之意。
惓惓不置
非聞濂溪之風者歟。
余深嘉其意。
而復有愴自失者。
嗚呼
戊辰之厄。
尙忍言哉。
府君俎豆之地。
今爲丘墟矣。
溪山草樹
無復當日顔色
行路猶皆指點興嗟
雲仍齎恨
何如哉。
雖然不忍荒。
不忍廢。
則盍思世世守傳之道乎。
先子尤翁嘗序舊堂題咏曰。
閒之淸韻
溪上之流光。
一堂無盡之藏。
以傳之子孫。
又曰我宗屬殆遍國中
苟皆得府君之心而爲心。
庶乎得其眞趣吟弄之閒。
凡爲府君雲仍者。
克念此訓。
不隕先美。
又於川上逍遙之際。
誦慕先世高風耿光
自然
有得方寸
淆俗之累。
勢利之誘。
從而消磨矣。
然則俎豆雖撤而靑氈不弊。
溪山雖舊而遺韻猶新。
不其休哉。
歲春
余方過是川而深有感焉。
遂爲之記。
永慕齋記
夫人之於祖先
追遠之心固無竆。
定制有限矣。
故澤斬則廟毁而祭于墓。
此乃禮之緣情委曲也。
宜其及於無竆
然亦有所不能焉者何哉
豈以年邈世遷。
雖欲寓其追慕之誠。
墓失其傳者多故歟。
蓋人死則必歸於土。
自剖至今日。
年固不可盡筭。
人亦不可得以盡筭。
可謂不勝葬矣。
而今恢恢有餘地者。
正由年久陵夷而然耳。
是以人家能不失其遠祖之墓者甚尠。
苟有使之及於無竆而得享春秋香火者。
非天之所覆佑也深。
報施也篤則莫能也。
昌平南分土洞鷗峯之麓。
有四之封
高麗提學曺公諱由道衣履之藏也。
其下巋然一齋若魯之靈光者。
乃其薦苾時致齊之所。
而名之以永慕者也。
雅因祠墟爲墳菴
屢經興廢
後孫秉鎰。
敦率族人而重葺之。
使喜臣甫余文以侈楣。
辭未塞白久矣
臣甫不幸奄圽。
其胤光鎬繼而來懇。
余終不忍孤其意。
拱而應曰。
今距直提公之世。
非直止於五百有
餘年。
文獻遙遙無徵。
雖未得髣髴乎公之實蹟
然以香火緜緜不絶
當時藝德之厚。
垂裕無疆也。
不然何以使之至今不忽其祀乎。
覆佑報施之明。
於是焉可驗矣。
噫。
祖先雖有盛德可及百世
由子孫頑率奢敖。
以墜其祀者多矣。
今曺氏之竭誠追遠
永言不替者。
亦可知其家行
率皆善繼先德也。
夫其追遠之時。
春露秋霜
怵惕悽愴
自不勝其感慕之心。
則固以此其齋
不亦韙乎。
凡守此齋者。
苟能世世永慕之義。
不失其所以及無竆
則曺氏之受嘏于天。
豈有艾乎。
以是記焉。
樂亭重修
昇平之郡鳳山之東。
有亭翼然
名曰晩樂者。
上舍仙川趙公也。
古之君子
疏食水飮
枕肱而樂者。
簞瓢陋巷
不改其樂者。
或有強仕老歸而樂者。
蓋其樂也不一
公之所樂。
何事歟。
竊就公所八景而揣之。
雲山霞洲。
風篁水月
足以適宜逍遙
灑落胷襟
則其曠閒之境。
優逸之趣。
可見矣。
且讀性潭文敬公題墓之文。
公性至孝
七歲遭艱
哀痛成人
長遊華陽文正公之門。
推重儕流
四十中生員。
自是專意經籍
蒔花種竹
隨處成趣
居家
行。
甚爲宗黨鄕隣稱賞
於是焉可見公之賢矣。
然則公之所樂。
非特擺脫名韁
優遊仙洲而止耳。
亦可謂反身知命乎。
反身知命
古君子瓢飮枕肱之樂。
終亦可幾矣。
意者公之晩景求樂
抑亦在斯
而若強仕老歸之事。
付諸浮雲一邊歟。
然微斯亭。
公之樂可叩於何
微斯樂。
亭之美豈傳於後。
噫。
世人祖先遺傳之物。
富貴則忘之。
貧賤則失之。
百年舊物
物之興廢固有數。
而亦豈不係於基本深淺
承之賢否耶。
趙氏舊築。
閱屢百載
隨毁而重新之。
風楹月榭
宛然昔日顔色
公之所以基本者。
可知深厚
而後承之所以肯構者。
矣哉
雖然肯構堂宇
紹先之餘事。
又有大焉
蓋公之種學飭行
旣有所受。
以之燾後貽業。
則凡其後承。
善繼於此
善述於此
此於無忝之道。
亦非至樂乎。
與斯亭優遊之樂雖不同
而必樂此而後
斯亭之美。
庶亦無壞於永世
趙氏可欽念哉
其殫誠亭役者。
公之八代晟也。
遣其族永學。
屬余識實云。
四休重修
四休亭者。
張氏聯棣流芳之地也。
天下物事
基本而後
方傳之悠久
先子尤翁嘗表章張忠毅公
曰。
子孫盛多
人謂忠節之報在是。
於是乎信張氏之基本
固且厚矣。
日忠毅公後孫壕烈,文鉉。
遠涉江湖而謂余曰。
亭刱於忠毅公胤子晜季
所以四休也。
中經頹圮
復新八代孫箕烈之手。
願公不悋一辭以識其實
余作而應曰。
古語愛其人。
猶愛屋上烏
余於忠毅公之肖嗣。
愛豈屋烏比哉。
竊謂四者數之耦。
夫夫之生也。
象四時。
則其氣之融和
與天地同其流行矣。
休者奚特休息之謂也。
其心必休休易直好善
包物吾同樂之意歟。
湖南昇平
山亭水榭
磊落相望
而其人與地相得
使觀者歆歆興歎者。
莫斯亭若。
雲山對峙盈視
花木同株而映發
翔集之禽。
亦有不爭棲而卵。
不擇雛而哺。
則此非物亦樂其樂而同人之樂者耶。
休哉四晜季
於斯歌哭於斯
日夕共案連業
湛樂之極。
友愛之篤。
著稱鄕隣
又昭傳于邑誌。
蓋其懿範
雖竇五龍魏雙鳳
當讓一頭不暇
况又先世扶植忠義
厚其基本者乎。
噫。
綠野平泉
當世名勝
而傳不能悠久者。
以欠玆基本也。
張氏乎凡守斯亭者。
子子孫孫兄兄弟弟
苟效肯構之志。
共修無忝之道。
不墜四休家聲
基本益固。
亭隨無壞。
雖閱千百世而與物同流
天地四時之會矣。
以是爲張氏無疆之休焉。
漁隱精舍
沃州之南。
環以崇山
障以脩嶺。
一泓長川
穿流其閒。
四面阻險
而有石逕逶迤緣崖而通入其洞。
隩區稍闢。
林壑窈窱
是漁沼村也。
鄭君聖泰自湖南移于此
揭其扁曰漁隱精舍
徵記于余。
斂衽而歎曰。
嗟乎士君子不得立於朝。
則退而隱於山谿常也。
然其隱也豈徒爾哉。
吾夫子有言隱居以求其志。
行義達其道
朱先生釋之曰求其志。
其所達之道也。
達其道
其所求之志也。
伊尹太公之流
可以當之。
夫斯道也。
隱顯無閒。
體用相須
苟修於隱而及於顯
充於體而周於用。
若未行則蘊諸中自修焉。
是以古之君子
方其處畎畝之中也。
囂囂樂耕釣而忘富貴
俛焉孶孶
以求其所志。
堯舜之道。
便在此矣。
及其一朝擧而行之。
沛然達于天下
使其君爲堯舜
使其民爲堯舜之民。
然則其所求所達。
二道也。
雖其不幸不得用而
而亦不害其爲可行也。
此君所以汲汲於求志也。
聖泰果能有求於此歟。
若謂其求也非其分則不然
濂翁不云乎
伊尹之所志。
學顔淵之所學。
過則聖。
及則賢。
不及則亦不
失於令名
豈不伊尹顔淵非人人所可幾及而言之歟。
此蓋欲勉而之焉者耳。
然志伊尹無顔淵之學則君子之道不備。
學顔而無伊尹之志則君子之業不廣
濂翁所以學者者。
以此耳。
但其過與及與不及
在學用力深淺
豈自劃而止哉。
聖泰旣知隱居行義之爲美。
則必志其所當志。
其所當學。
惟日慥慥
庶乎體立而達乎用。
此非美之美者乎。
以是爲勉。
至若山水耕釣之趣。
不待余筆而子已得其樂矣
不必贅其說云。
永思齋記
公元1908年
新羅八公子受分封
沙伐王諱彥昌
序居其二。
商山朴氏之鼻祖也。
都于沙伐。
因爲國號
商山是已。
衣冠之藏。
在屯陣山下王活橋之北東距府十五里弱。
世遠爽傳。
遂入荒廢
我顯廟戊申
知州李公楚老夢。
玉帶神人
訴以牛羊之侵。
覺而異之。
博詢州人
修築塋域
南院役者。
欲毁墓前石塔
雨驟作。
驚懼乃止。
後又得片石塔中
篆刻沙伐王墓四字者。
千劫尙不泐。
於是諸後孫遠邇畢集
謀其虔守。
崇土而竪碑。
歲薦苾芬以殫其誠。
且建齋舍以致其齊。
而名曰永思
爲此名者。
庶乎民德
公元1868年
歸厚也歟
詩云永言孝思
孝思維則。
謂其不替追遠之心而能爲可繼之法也。
天下之人。
莫不思孝於其親。
苟能㴑而原之則雖玄遠之祖。
皆吾身之本也。
永言思慕
庸可已乎
然世衰俗弊。
忘其本而慢於報者多有之。
蠢蠢貿貿
豺獺若爾
奚足道哉。
今朴氏之追本效誠也。
自不覺其勤而篤思遠祖如禰親。
季秋
嘉薦以享之。
吁其盛矣。
若使人人者有是心有是範。
倫理何由不明
禮俗何由而不敦歟。
嗚呼
王之英魄精靈
凜然不磨冥漠之中。
神異響蹟。
昭現乎千年之後
竦動耳目
則其發祥降佑
尤當何如哉。
韓文公嘗以天之報仁垂後。
徐偃王
今王之後裔。
遍滿國中
不億其麗者。
深仁厚澤之所洎也。
則其垂庥無竆
偃王之比哉。
於乎
凡入此齋者。
子子孫孫
以孝懋德
雖千百世。
亦將同一心遵一規
不替其追本欲報之誠。
爲人後者之可法也。
余故歆歆然爲之記。
徵其記者
王之裔孫相基相堯也。
擇窩記
以南
歷數山氣鍾聚
地靈亭毓
城居拇焉。
以故風景之淑。
人物之繁。
一州甲乙
尤其
者曰月村是已。
畏友禹汝七。
築室而居之。
豈徒形勝而已哉。
夫子擇處仁之訓。
其室曰擇窩。
要余大書二字
又徵以小記。
有是哉汝七乎。
訓稽千聖
理盡百家
而特肫肫服膺夫子此訓者。
其意余固知之矣。
噫。
運丁百六
吾道長夜
異敎蠭起
禮俗剗地
隳壞衣冠
化爲禽獸
以時則雖碩德賢達
亦將末如之何
淪胥而俱廢者幾希
可勝歎哉。
仁智人性之所固有
而彼不仁不智者蓋靡它
利誘之也。
欲汩之也。
誘之汩之。
漸入黑窣窣地。
東頭之是。
北畔之非。
茫然剖辨不得
同流合汙
以是爲非
非者爲是
失其是非本心不自知耳。
竊觀聖人垂訓
無非此道而覺此理。
使人人者皆得其所
則况高尙其志。
自靖其身者。
藏焉修焉。
不擇其居乎。
雖然互鄕之俗。
擧世滔滔
能保仁厚之風者無幾
擇亦可易得哉。
因子擇處
益知之里所以爲美。
而恨余老拙
遠莫遂分華之契也。
然有一轉語可諗者。
蓋子所處也。
仁在彼而擇在己。
若在彼者不如己則我當勸興。
在己者不如彼則我當加勉。
勸勉之閒。
一毫未慊於心者。
然後可謂處得其仁。
苟或不然
恐徒爲牆標牓
汝七乎可不念哉
嗟余之愚。
不逮而責及於人。
未免知者之譏。
欲人與地齊頭增美
遂書此以寄之。
又將亟以自警焉。
石齋
石潭先生
左海夫子也。
博約集成
卓然開之功。
如日月于中天
凡人士之生長東表者。
觀法近而收功易。
則宜其悅服沒身鑽仰焉。
是以先祖嘗曰欲學孔子
當自谷始。
此眞俟百世不惑者也。
噫。
勤勞樂𥳑便。
相與作爲幽深怳惚之說者。
先生之所嘗力排也。
近日此徒。
驀地闖生。
堙晦天理
陷溺人心極矣。
一世喧豗
不翅洙泗齗齗
稍知有秉彝者。
固將尊衛斯道。
而捨先生
其誰適從歟。
大雅種珏純玉
先生之從裔孫也。
海山之陽。
不遠千里
請益於吾伯氏腳下
一日謂余曰。
吾得希石齋三字伯子
希慕石潭之意也。
將歸書室
以寓羹牆之思。
子其記之。
方念濂翁書。
蹶然而作曰。
伯氏所期勉于子者。
視濂翁之三希。
猶且襯密矣。
希天不可語到於衆人
希聖希賢
自在乎志先生先生之中。
先生之緖餘。
可繼而罔墜矣。
豈不休哉。
然其過與及與不及
用力深淺
而初不可以不失令名爲希也。
純玉乎。
學者入頭用力
莫如先生
要訣一部
從事於斯
貫通乎心。
策勵乎身。
無一不慥慥焉。
其所繼先生之緖者。
不旣足乎。
儻或以齋之名。
徒爲慕賢念祖標牓而已
則此與大袖方領而自謂習伊川學者無異矣。
不可不恐恐然自省也。
竊觀要訣首章曰必以聖人自期
不可一毫自小退托
此乃爲學柯則也。
非吾儒所當寤寐思服者乎。
余雖𩥫愚。
以是共勉焉。
嘉作堂重修
愼齋金先生之門。
有以志在濂溪風月
樂在盤谷漁樵
先生之奬與者。
畏齋金公德麟是也
先子文正公
嘗以雲林處士推許之。
繇是當世交遊
咸稱處士
湖南靈光桂峯下嘉作洞。
卽公之攸也。
初公自光州孝友洞。
龍蛇之亂。
轉寓于此
採山釣水以養其親。
親嘗有癠。
丙穴之嘉。
時適祁寒
公躬鑿堅冰
得魚而歸。
如是者屢。
丁憂
廬墓三年
哀毁如一日。
制闋就師問學
專務內行
決去外慕之心。
逍遙雲煙水石之閒。
優焉遊焉。
自適其樂。
晩築草堂數閒。
以爲高明棲息之所。
吟弄風月
襟期灑然
眞不負愼翁奬與之意矣。
每當春秋
邀集鄕秀。
講論經義
貿貿俗尙
靡然趨正。
屯村閔文貞公
以本道觀
公元1869年
察。
聞其興學之風。
來視頌歎曰。
詩之嘉作。
言之嘉作。
行之嘉作。
皆備於此
何不以嘉作扁其堂。
大書於壁曰金處士嘉作堂。
堂因得名
洞亦以是稱焉。
肅廟己巳
公年洽滿百五
而方在病席。
聞吾先子受命之報。
痛哭題詩曰。
紫陽正脈華陽
一部春秋海國光。
大廈虹梁底事
楚山惟有蒼蒼
可見契許之重。
而亦可謂詩言之一嘉作也。
噫。
公沒數百年
堂遂頹圮
鞠爲茂草
過者指點咨嗟矣。
歲春
公諸後承。
惕然有感古人不忍廢地不忍荒之意。
鳩財力。
重構以新之。
要余識其顚末
嗚呼
傳不云乎
若考作堂旣底法
厥子乃不肯堂
肯構
此蓋喩爲人子者之不能繼也。
今公之後孫。
克世其家。
效誠遠祖
如子之於考。
九原之靈。
其必曰予有後矣。
然則是堂之作。
顧非金氏善繼者耶。
苟以大袖方領
莘莘聚講。
析明理義
行孝友。
一遵舊日嘉作之規。
則鄕之頹俗
可以復振
公之遺風
可以永守。
不亦美乎。
於是不嫌陋拙
亟賀堂之成而繼以是奉勉。
至若山水風景之美。
登覽者之批評
不須云。
追慕齋記
草溪郡北巢鶴之麓。
兩封塋。
昌寧曺氏溪亭諱以
公元1892年
天,俛广諱命世二公壽藏也。
雲仍歲修一祀。
墓田以供粢盛
歲壬辰
起齋舍於其傍而名以追慕
徵記于余。
以謂齋舍直是齊戒宿設之所耳。
追慕者當盡自家之誠愨而已
非他人所能預也。
余奚以塞白
然竊以字義究之。
慕卽思也。
云齊之日。
思其居處
思其笑語
思其志意
其所樂。
其所嗜。
遠祖居處笑語志意嗜樂。
非目之所逮也。
則奚從而致思歟。
晦菴夫子有曰人之一身
其所自。
則必有本。
便是遠祖也。
畢竟我是它血脈
若念及此則自不能無追感之情。
追遠報本
必以腆厚爲心者。
思之常也。
臨祭必以誠敬爲主
而欲其精靈感通者。
思之尤也。
然則追慕之情。
其可忘乎。
况望其楸檟
履其霜露
感時悽愴之心。
油然而發。
則欲無慕其可得乎。
雖然亦有賢不肖之異。
或慢於追慕者。
忘其本也。
可不戒哉。
竊考溪亭公早遊南冥先生之門。
得其學而懋其行。
俛广公善家業
以垂後裕。
今其雲仍
克念先德
不墜緖餘。
庶乎其免矣。
余文者。
俛广公九世孫鳳愚也。
余忘拙陋而略書此。
以謝其勤意云。
五柳丙舍
居昌府北禁山之麓。
所謂五柳洞者。
碧珍李氏
藏之地也。
歲春
齋舍成。
李氏扁額于余。
余寫五柳丙舍四字以遺之。
或曰凡祭先。
以禮云五思致其齊。
今取五柳顔其楣豈可乎。
余曰然矣。
雖然竊聞之。
李氏之卜斯丘也。
有二不偶焉。
本鄕舊址
未知何遷而迺爲李家長物。
自僉中樞塢潭公始其藏。
子孫皆族以位。
又居其下者繁衍
斯非天之所授者歟。
且攷塢潭公之懿行淸標
不慕榮利
安分田園
有似陶靖節之隱趣。
得以五柳爲其幽宅
亦非人地相遇者歟。
奉先謹齊之誠。
苟在乎人。
不在乎齋之名。
其以天之所授。
人之所遇者名之。
不亦宜乎
李氏諸君同心恪勤
必於瞻掃薦享之餘。
益致述先無忝之心。
則塢潭公之遺芬餘蔭
亦與這五柳爭光
不休哉。
李氏僉曰諾。
因請記其說。
遂書于額之左。
塢潭公諱健。
淸白名家也。
師傅林公眞烋銘其墓云。
東山草堂
天地文明之氣。
會萃於東。
日月出焉。
泰海居焉。
山亭水榭之直受朝陽而居於東者。
𨓏𨓏多文明之區。
人於其閒。
提掇此心。
皦如出日
則陽明日勝。
陰濁日消
本然情狀
自露於湛然淸虛之地。
豈非仁人
君子所愛而居之者乎。
大雅鍾鳳甫。
其先大人之志。
肯堂于湖之南魯之東。
以爲肄業之所。
牓之曰東山草堂
屬余記實
余作而應曰。
夫子東山而小
魯千乘之國
不爲而夫子小之云者
非直所處高。
道本大而然也。
蓋亦以周公之后
父母之國
歎惜之歟。
吾子之堂。
適符於魯
而又以東山顔之。
抑或有感慕乎夫子
傷時亦然耶。
嗚呼噫嘻
吾東自殷師以來幾千載。
衣冠文物
一變至道
以小中華蔚然見稱天下
今忽淫敎怪技。
狐媚蜮射人世
四海之勢。
皆入於晻靄迷茫
堂堂我國
沈沈然有長夜之漸。
天地文明之氣萃於東者。
亦有時而盡歟。
雖然日月依舊而出焉。
泰海不改其居焉。
則彼有時晦冥
乃其自外熒惑虹曀者耳。
剝之上九旣盡於上。
則復之一陽旋生于下。
吾之氣正則天地之氣亦正焉。
必然之理也。
于斯時也。
一區東山
先聖之道。
紅日朝牖。
靜觀天地變化
月中霄。
見天地之眞心
以消物累之蔽而養吾中和之德。
世閒炎涼
都付於童子詭問
而究抑陰扶陽之義於大易
尊華攘夷之旨於春秋
長夜黑窣窣之中。
扶植不已
挽回曙光
以至陰翳盡捲。
九有昭明
一區東山
其有補於天下人世也。
豈曰小小哉。
若子以余言爲迂。
則是所謂東者反不如西也。
勖哉。
吾將從魯之東。
以觀朝日方昇
樂爲之記。
陽軒記
湖南文雅景晦
過余西巖山房
續先誼亹亹
又謂余曰。
吾以抑陰尊陽之意。
扁吾室曰陽軒。
子其識之可乎。
蹶然而作曰。
偉哉景晦乎。
可謂不迷於入德道者也。
朱夫子說天地之化。
包括無外
運行無竆
其實不越乎一陰一陽兩段而已
動靜屈伸往來闔闢升降浮沈之性。
未嘗一日相反
然亦不可一日而相無也。
聖人作易。
通神明之德。
萬物之情者。
若是焉耳
然推之人事而擬諸形容
則常以陽爲君子而引翼扶將
惟恐其不盛。
陰爲小人排擯抑黜
惟恐不衰
余每讀此訓。
反復無斁
而知聖賢所以立敎者。
必使天下之人。
陽明勝而德性用。
陰濁去而物欲消也。
蓋推其類而語其象。
光明正大
疏暢洞達
磊磊落落
纖芥可揜者。
君子也。
依阿淟涊
回互隱伏
汩汩役役
勢利是趨者。
小人也。
偉哉景晦乎。
方坐在陰盛陽微之中。
無爲小人儒而欲進乎君子道者
豈非可尙也哉
然竊爲
一轉語以足之。
立標榜而無躬踐之實。
君子之恥也。
苟以其光明正大疏暢洞達之象。
常存胷次
使依阿回互底意。
一截無萌。
然後進退消長之際。
所以抑陰而尊陽者。
乃眞爲吾有。
庶幾乎道矣。
景晦可勉旃哉。
爲之記。
鳳陽齋記
公元1900年
齋以鳳陽名。
仍地之美也。
鳳者治世嘉祥之禽。
雖片羽人必愛而貴之
况地之得其名者乎。
高興郡鳳頭一麓。
南陽氏族位之地也。
故贈左承旨隱公之藏。
在其南。
竊惟隱公忠義奮勇
立績於龍蛇之難。
卽亦盛代儀鳳也。
萬年幽宅丹穴之山。
是豈偶然也哉
公之雲孫
列居羨下
歲薦一祀於霜露悽愴之節。
齊宿無所
時洪,時欽甫以是憂之。
合謀諸族。
於今庚子
構成五架屋。
其制不侈不陋。
命台會遠來。
屬余以題額記實
夫薦苾致齊
在後承之誠敬而已
奚以誇耀耳目爲哉。
之而請益強曰。
是齋之設。
非直齊宿耳。
亦爲春秋肄業之所。
願得一言勉之
余聞而歆然曰。
追先敦族。
可謂兼有也。
豈不韙哉。
蓋追先敦族。
莫如孝悌
孝悌之道。
學而後能。
今以肄業相勵者。
亦可謂知其所務也
歟。
眄彼鳳頭爲山
天作之美也。
鳳陽之爲齋。
修之美也。
天作之美。
固無變遷
而人修之美。
有零替。
居是齋者。
苟能懷仁抱義以繩祖武。
祖先厚德餘庇
將不替於無竆而增鳳陽光彩矣。
曷不胥訓而交勉哉。
其齋之立規而諗之如此。
至若景物眺望之勝。
不暇述云。
克世齋記
吾宗散居四方
而居岐山之幷木者
連牆比廡。
有如懷鄕糚點
岐北斐谷。
其先世族葬之地也。
亦如懷之丘隴
歲修一祀焉。
宗人用來謂余曰。
斐谷先隴下。
一屋子。
爲薦苾時致齊之所。
顔其楣曰克世齋。
子其一言以記之。
使入斯齋者知所勸勵。
豈不爲永垂葆光乎。
余斂襟而應曰。
夫人上墓也。
履霜悽愴
情之常也。
臨祭致敬
禮之常也。
不有其常。
則誠之慢也。
敬與慢。
自勵而已
奚關記之有無哉。
無已則有一可諗者。
根之厚者枝必蕃。
源之者流必遠。
吾宗祖先以來
藝德飭行
克世其家。
根其厚矣。
源旣深矣。
登斯齋者。
苟能交修共勉
不虧先德
則天覆佑吾宗
吾宗之受嘏于天。
庸有艾乎。
竊觀人家祖先
雖有盛德懿行
由子孫之頑率奢
傲以墜其家世甚多
然則家世之墜不墜
繫子繼述之如何耳。
吾宗必以今日勉之心。
世世勿替而相傳焉。
先隴香火
緜緜永享矣。
斯齋之標牓
焯焯不朽矣。
不休哉。
余雖拙陋
以是書于齋之壁。
兢兢齋記
公元1901年
兢兢齋者。
安東權氏先隴丙舍也。
齋之主纘德致顯甫踵門而語余曰。
溪月羅谷淵嶝之麓。
先世族位之地。
雲仍居其側。
歲薦一祀。
辛丑春
始建致齊之所。
蓋其地名有淵。
合於如臨恐修之意。
故扁其齋兢兢
願賜一言以光之。
余辭以文拙而請益固。
夫墓閣。
溪山玩賞之館有異焉
雖無記述
何傷也。
且况祭先致齊
自家之常誠。
奚須人勸勉爲哉。
無已則有一言可諗者。
臨履戰兢
修省極工也。
以此揭扁則可知其著跟用力矣。
這箇工夫地步甚闊。
致齊特然哉。
蓋人之動靜云爲。
莫要於敬
敬之要。
莫如戰兢做去。
隨處隨時
之而上。
眞正英雄之事。
亦可幾矣。
凡入是齋者。
念念在玆。
交修共勉
不負揭扁之義。
至於常承事之際。
不易是心。
亦其宜哉
顯甫請書其說于楣。
以資出入觀省
余曰諾。
松齋
李君國元。
矯矯剛直之志。
省愆必改。
見善必從。
余嘗以非徒牛角者詡之。
一日來謂余曰。
少學儒業而無自得
投筆出身而亦無所就。
追悔莫及
一草堂于珍城山水之可愛處。
讀書其中
優焉游焉。
收桑楡之效。
願得一言惠我。
俾立爲學之規。
余聞之聳然起敬曰。
韙哉國元乎。
非聞松堂先生之風者耶。
余雖不嫺於趯勒。
大書松齋三字
顔其草堂
仍諗之曰。
松堂倜儻不羈之姿。
出爲武官
晩悟斯學
力行不懈
一副模楷
在於沈潛聖訓
勸誘後進
注解白鹿洞規。
以導鄕俗
爲學正大篤實
可見矣。
噫。
儒武爲二道
不能武。
不能儒者
習尙之然也。
然其能武能儒。
超邁百世
松堂賢者
東復有幾箇人歟。
今國元捨韎韐從事絃誦
必曰松堂我師也。
凡其云爲
是則是効。
畢生服膺不弛。
則其規模氣像
固當如何
子其汲汲慥慥于此哉。
若徒立標牓而爽其實踐。
則奚獨違先儒氏所戒也已
魯人之善柳下惠者。
亦可恧耳。
子尤念之哉。
噫。
松堂先生之晩而好學
有如松之鬱鬱晩翠
則其爲號也。
豈徒然哉。
松堂者。
此又不可不知也。
國元唯唯而請記其說。
余乃不辭颺言如此
花峯齋記
公元1904年
古今扁其居室者。
或因自家警省
或因他們勸勵
或取玩賞可愛
其意不一焉。
竊覵花峯主翁之爲自號
余固識其意矣。
夫花者天地和氣中最馨者也。
峯者山岳𡾋嵬中屹立者也。
有眼者孰不愛玩哉。
能持養和氣。
如花之馨。
堅守高操
如峯之屹。
則不君子人乎。
主翁之意。
果非有得於此者歟。
苟或不然而出於偶爾
則花便是失彩之繪。
便是水之影。
徒供玩賞而已
玩賞無警勵。
則亦未免河南夫子玩物喪志之戒。
未知主翁以爲然否
以此問於主翁
主翁謂誰。
埜隱華胄謙受也。
時閼逢執徐小盡日。
心石病夫記。
文氏孝烈閭記
沃溝之五谷四里
烏頭赤腳
奐焉光耀里衖
行路莫不指點興歎
花峯居士田益成妻南平文氏之閭也。
文氏以江城忠宣公之後裔。
爲埜隱賢胄家相
率身勤儉
操心柔婉
舅姑
殫誠供旨。
當其寢疾
日夕焦遑。
煎藥供飮。
不使婢僕
必躬執靡少懈
公元1889年
遭憂
哀毁過制
饋奠盡禮
三年居喪
殆類知禮君子
遠邇咸稱其孝。
歲値大荒
賑貸四隣
濟活千人
如土匪之徒過其門。
必頌其德曰此田孝婦之家。
悐悐然相戒不入焉。
又當其所沈痼之疾。
七年扶護如一日。
而龥禱于天。
願以身代。
及其危㞃。
裂指刲股
而竟使所天復和。
至諴昭應
斯可覩矣。
鄕里士民
狀其孝烈
于縣官道伯。
徹天聽。
己丑旌表之典。
瞻聆所及
不聳然欽激哉。
噫。
孝烈人紀之極也。
古今著稱何限
而孝者止於孝。
烈者止於烈而已
若其一身孝烈兼全者蓋鮮矣。
今文氏兼全之行。
固知其根於彝性。
花峯居士所以刑于平日者。
不可誣也。
花峯居士都事
壽陞通政大夫
文氏從夫職爲淑夫人
吁其盛哉
天之報施修善
如是矣。
胤子相式。
感戴天恩罔極而思所以對揚
余文以著始終
其誠亦可尙也。
爲之記。
商山李氏旌閭
湖南雲水之鄕舟村之社。
雙旌
聯板煒煌
行路指點興歎者。
商山李氏母子之閭也。
母曰贈淑人礪山宋氏。
子曰贈吏曹參議潤性也。
攷其行。
淑人生有異質
自幼動靜語默
自合閨範
親黨
不嘉愛焉。
年二十二。
其所天。
朝夕之哭。
朔望之奠。
遵禮制。
制闋之日。
矢欲下從。
幽室自經
適被家人急救
一縷幸不隕絶
舅姑咽泣曰。
吾旣遭慘毒
汝又如是
吾何忍生。
慰諭不止
淑人作喉閒語曰。
舅姑之命。
敢不奉行
恐其有憾於死生
遂回烈性
殫其孝誠終身焉。
嗚呼
孝烈倫理一致也。
淑人若不尊嫜之養而勇乎死。
則雖得於烈不得於孝。
無以慰其夫泉下至痛之憾矣。
然則淑人所處
豈非孝烈兼全者歟。
潤性其系子也。
克襲庭訓
奉養淑人
愉色婉容
務盡誠敬
臨事服勞
不避祁寒盛暑
或承違忤之色。
則屛立于階下
俟其意解乃退。
有疾
日夕侍湯嘗糞龥天。
不遑寢食
母願食艾羹。
時維冬月
末由求得。
號泣雪園之中。
數掬靑芽忽然新抽。
乃取而調進。
輒見奇效。
鄕隣皆稱孝感所致
猗歟休哉
可謂有是母有是子也。
母子屢蒙守宰施賞
道儒呈狀有司
有司啓聞于朝。
今上甲午
特降贈貤之命。
甲辰幷蒙旌表之典。
瞻聆所及
孰不感聳哉。
旣成
淑人曾孫龜鉉。
要余記其顚末
而欲對揚恩褒於無疆
其誠亦足尙矣。
竊惟李氏先世有壬難之倡義高節
後承又有此扶倫卓行
吁其盛矣。
忠義孝烈
萃爲商山華閥基業乎。
余遂欽頌而識之。
默齋
辥文淸嘗謂萬言萬當
不如一默
余竊疑之。
蓋人語默
當言則言。
當默則默。
方有儀則
而當默而言。
當言而默。
則固不可耳。
拋卻其當不當一主乎默。
則不幾於釋氏寂滅乎。
無聲無臭者天也。
而䨓聲未嘗不自幽默中發。
則亦非一於默也。
夫人之於天。
合其德同其則者。
聖人能然
朱子感興云玄天幽且默。
仲尼欲無言。
觀此亦可見聖人語默有時也。
大嶺之南。
李君希彥其齋曰默。
要余識之。
希彥乎。
子欲學仲尼者歟。
抑效文淸者歟。
余欲叩其志。
噫。
近日邪說蠭起
人心流蕩
溢世啾喧
背義趨利者。
則子其懲於此退託於默歟。
然則固知子之志慕在仲尼之欲無言乎。
又有一可叩者。
徒有志慕聖人
而若於謨訓
沈潛體驗之工。
則其默也只閉口而已
何益於實踐哉。
日用動靜之閒。
收其本原
絶其利誘
必以聖門正法眼藏依樣做去。
可謂默而成之也。
况子之表德
希彥聖之義也。
表裏幷進
不亦韙乎。
以是默齋記。
鶴亭遺墟
娥林郡東三十里鏡湖之上。
舊有晩鶴亭
卽故處士卞公惟道所築也。
頫臨乎煙郊十里蘆洲雙厓。
眼界敞豁
而亦幽絶之趣。
公嘗隱居求志
講道習禮于此
其蹟載在邑誌
于今百年
鄕黨稱誦貞操高風
而亭以晩鶴名者。
其義未有所考。
然竊想公晩景隱趣。
如仙禽之不羣乎。
亭久而頹。
莽爲丘墟
只有舊植老昂然挺立
干雲霄而排䨓雨。
不改昔日顔色
可愛也。
公之雲仍
封土而培其根。
禁斧而厚其庇。
自是蕭灑一壇
可當亭館游息
遂與村秀。
又爲緜蕞講習
行路莫不瞻依興歎焉。
九世孫鍾植。
將豎小珉以表其舊址
要余識之。
余乃嘉其意。
不辭而應曰。
自古人家子孫
鮮能守其先業。
以至溪山棲息之所。
亦皆等閒視之
雖以李贊皇平泉之庄。
裴晉公綠野之堂。
不免他人所占。
子孫苟能嗣葺則寧有是哉。
今是壇也。
未及堂構之美。
而久襲遺懿
不輟絃誦于是壇之上。
則槩可見卞氏紹先之誠。
推類以往
亦當靡事不擧
於不美哉
不韙哉。
余故略記亭之興廢顚末
俾證玆丘之爲卞氏舊物云。
悅齋
伯氏淵齋先生
魯論首章之旨。
命名李君胤卿讀書之室曰悅齋
一日胤卿訪余于寂寞之濱。
愀然語余曰。
朱夫子嘗云學而時習之。
須是自己時習
然後知心裏悅處。
自顧因循悠泛。
不曾如此做去。
則恐辜負先師至意
請下一轉語
以爲警省之資焉。
余乃蹶然起而應曰。
余亦有悠泛之病。
學未能力。
習未能熟。
及此衰暮
益慙自礪之未能耳。
豈可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乎。
然有一可諗者。
子旣知得是病則直須痛自循省
勇猛奮發
便是藥也。
聖賢所說爲學之方。
字字而求其指。
句句而硏其義。
把來自家身心上。
著切體驗
常於未知未能而覺之有新。
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
則便浹洽於中而喜悅自得矣。
然則伯氏所授之旨。
固爲子之元符。
拳拳終身佩服
何待贅言而加勉乎。
胤卿念之哉。
且惟悅字所包甚廣。
不但學問上說將去。
日用云爲
做得恰好
卽亦悅矣。
余嘗過仙圃
華族連牆聚居
殆類杜陵韋曲
深有敦睦之風。
於是齋。
花樹之會。
怡怡情話
亦非子之一悅乎。
此悅之又悅者也。
美哉眡是齋之扁。
可知居是齋之心矣。
心之所存
形見乎外。
則繞屋山光
無非喜歡也。
滿目風景
摠是舒和也。
胤卿
乎。
其悅之大小大
烏可曰己獨自知而人不知之乎。
余遂歆歆爲之記。
花樹重修
公元1876年
牟陽治西五里蜂山
卽故孝子護軍柳公汝杰壽藏之阡也。
子孫列居其近者頗蕃衍
木之一根
爲榦爲枝。
朵朵垂庇焉。
余聞護軍事親至孝
內外艱皆廬墓
母夫人嘗甚畏䨓聲。
故有䨓則雖烈風㬥雨。
必抱墓而哭。
服闋亦然
立廟門外
䨓止乃退。
孝親之誠。
可知矣。
夫孝萬善所由也。
宜乎天之報施緜遠裕後無殄乎。
丙子
墓齋入于鬱攸
諸孫合謀重構。
僅成茇舍數閒。
七世孫泳圭甫
竭力增葺
爲甍。
以新耳目
取程夫子花樹之說而扁其齋
將以合族立規。
不忘祖先垂庇之厚也。
規約未及竣成。
圭甫作古人。
惜哉。
亦齋不幸也。
其胤鼎其先人志事。
要余題額記實
竊念名齋以花樹者。
在乎敦族也。
蓋族有相功緦者。
有相袒免者。
有服盡而爲路人者。
遠近親疏自有分焉。
此理之固然也。
然遡而上之則其本一也。
人能知重其本則疏屬視如至親
忘其本則至親便同疏屬
柳君旣殫誠於爲先。
敦睦於輯族。
無遠近親疏之閒。
而洽有骨肉之意。
庶幾無媿於韋家宗會法。
而警流俗疏薄矣。
亦可謂程子之訓矣。
然凡爲人之子孫者繩厥祖武
第一美範也。
柳氏諸君
紹護軍公孝德
每於花樹之會。
相與規勉
心心念念
毋墜家風
則是齋之花樹
可作南紀模楷
深有補於世敎
不休哉。
是爲記。
日齋
陰文李敬一。
余之遊也。
一日來謂余曰。
吾宗居安之擊壞山中。
共築肄業室舊矣。
近因頹圮重新之。
願得吾子一筆題額
一言記實
以侈其楣。
余老且病。
甲管雖久。
難孤其勤意。
作而應曰。
夫學吾儒之職也。
不學則已。
學則必求聖賢
聖賢孜孜則亦難矣。
大禹惜寸陰
成湯之作盤銘
良有以也。
遂取惟日孜孜之義。
寫惟日二字
其齋
旣又語之曰。
惟有惟恐不及底意。
日有苟日新之指。
包括無餘遺矣。
但學貴及時
記不云乎
時過然後學則勤勞難成。
李氏乎。
須使華宗子弟。
及時績學
惟日靡懈。
朱夫子所謂無限好事
庶幾可得矣。
竊又有可諗者。
李氏老少齊集是齋。
則洽有韋氏花樹之風。
怡怡然勸興乎衰薄之俗矣。
學以勉子弟
睦以敦宗族
不休哉。
懈意日萌。
百度易弛。
加警厲。
須臾顚沛於斯
則惟日之效。
何難至於聖賢之域哉。
爲之記。
至若山水之勝。
風煙之美。
余將早晏憑目品題
而山以擊壤名。
可愛云。
石堂
柳君彥明
石芾山中人也。
請益于吾伯氏
伯氏命其讀書藏修之所曰石堂
彥明以余謂心於石者。
徵以小記。
余難其辭。
叩之曰彥明乎。
子之石是孫楚之漱歟。
文饒之醒歟。
其義何在
見今叔世
滔滔者心。
罔不浸染于腥塵之中。
冠屨倒置
路陌相舛
山川區域
皆非前日眞面。
巖巖之石。
則不媧天古色糓城瘦骨
欲求鞏固
莫石若矣。
經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君子之喩于石。
吉士介于石。
不其宜乎
伯氏命名之義。
顧亦在斯歟。
彥明立志堅確
律己峻直
毋以沮蕩之外至有撓奪。
砥柱中流
不易其所守。
則石非石也。
子眞巖巖之石乎。
然則余奚但以畏友敬止
亦將袍笏以拜之矣。
醒齋
愚嘗病世之好名之士。
立標牓以浮其實
又從而文之以夸其美焉。
鰲山金君伯謙
扁齋以醒。
謂愚
曰。
伯子所命。
蓋寓三閭衆皆醉我獨醒之義也。
得一言以識之。
愚聞之歆然
若其醒在己。
仍念吾伯氏以是之者
非徒然也。
伯謙之受而牓之者
常目也。
不是夸美也。
則俾愚文之也。
亦奚以病焉。
嗚呼
世降叔季
千邪百怪
闖然作孼
陷溺人心
便同酒國迷亂
不餔其糟而歠其醨者。
幾希矣。
吾道之害。
甚於是。
惟人之管攝此心。
不爲彼所漬者。
卽是喚醒耳。
苟能常常喚醒
庶乎同流合汙
伯氏之意。
無乃在斯歟。
然又思之。
醒有兩箇義。
夢之覺亦醒也。
朱先生格致工夫
謂之夢覺關。
格致莫如讀書玩理。
此非學者先務乎。
願伯謙卻把來聖賢遺書
潛心玩索
無不精。
無不明。
胷次灑落
自如昏寐之得醒。
然後吾之所趨也愈正。
所守也愈堅
永保其淸明在躬。
奚必效屈子彈冠振衣而後
方爲不受物之汶汶者歟。
伯氏所以警子者。
未必在乎彼而不求乎是。
是以爲之說。
伯謙念哉
麗澤齋
君允範。
從余遊有年矣。
一日以書來曰。
所處不能閒靜。
別構讀書之室。
故效老蘇用功
以親命顔其楣
麗澤
蓋取朋友講習之義也。
願得一言以識之。
余聞而嘉其志。
旣而且曰。
紫陽先生嘗於講道之堂。
名之以麗澤
後學規倣固善矣。
然子旣杜門端坐
兀然老蘇法。
而其標牓則不然。
此非欲之燕者反指越乎。
余雖謏寡。
竊有一奉質者。
老蘇只是作好文章
貪得前人說話聲響而已
士之志於道者
奚爲是哉。
雖然道者讀書
亦沒根據
語曰不有緜緜之功。
赫赫之效。
讀書用功
須如老蘇
而更就自己身心上。
存養省察
著實踐履
所趨方不差矣。
然後直諒多聞之友。
其所得。
其所益。
而常講劘焉。
則學之成也其可量乎。
尊大人所以命名者。
其義顧亦在斯歟。
過是齋者。
必皆有願交之心。
切切偲偲
與之相長輔仁
不亦美乎。
允範乎允範乎。
古人以有賢父兄一樂
終日書案至樂
今允範兼有之。
聖人以多賢友爲益樂。
允範又有之。
範之樂。
可謂斯世之希也。
孰與可儔。
余欲膏車以叩其樂。
而老且病。
只有朱先生所謂千里相尋之意。
聊書此以酬之云。
惺齋
洪君致萬。
伯氏腳下人也。
伯氏嘗授以持敬之
要。
牓其讀書藏修之所曰惺齋
致萬徵余文爲小記。
余應之曰。
夫敬字工夫
洛閩以來先生說之詳矣。
旣以惺惺法欲服膺
則其心亦已刻之盤盂
如日星矣。
不須求見處。
無已則有一可諗焉。
惺者喚醒之謂也。
喚醒主人翁
卓然現在內外動靜之閒。
一毫之隙一息之停。
乃是持敬成功也。
致萬乎。
以是做將去。
自家心身。
不離乎光爍爍地。
了無一念非僻之干矣。
可不勉哉。
且惟釋氏亦有常惺之惺說。
朱先生嘗明析之曰。
喚醒此心則同。
而其爲道則異。
吾儒喚醒此心。
照管許多道理
佛氏則空喚醒在此。
無所作爲
先生此訓。
實爲吾儒之標準
苟於日用云爲
隨處照管
一箇半箇空闕不到
方爲敬字上眞工夫
不然則恐做佛氏之空喚醒
致萬宜循省於是而益加功乎。
遂綴口語以塞其請。
又將亟以自省焉。
進德齋記
天下萬象
磐礴高秀者。
莫尙乎山。
山之磐礴高秀者。
又莫尙乎玉州之德進。
美哉山乎。
行路指點曰其下庶幾隱君子居焉。
今洪君士中。
倘非其人也歟
中家于玆山。
深藏不市。
惟以劬書飭躬活計
其齋進德
謂余曰。
伯子之如此。
此蓋幻其山名也。
爲我識之。
俾寓警焉。
夫德進云者
已遂之稱也。
進德云者
勉之意也。
一字下上
伯氏所以警發士中者。
可謂深矣。
况德者己所獨得也。
則在自勉之如何爾。
何待謏寡之贅言乎。
然蓋自灑掃應對
以至格致誠正
莫非進德地步也。
升高自卑
行遠自邇
苟進不已
心體廣胖。
基本乃立。
然後其所以實於中而形於外者
與向所謂磐礴莫尙底氣象同做一般
烏不勉哉。
士中乎。
淸襟亭記
以南山水秀拔
中州江西甲乙
自勝以來
聞人達士多出於此
而其棲息遊賞之所。
往往樓榭亭觀
年代旣遠。
不能保其無恙而爲丘墟者多矣。
得一區之勝。
閱屢百載之久而尙超然物外者。
陜之淸襟亭是已。
之者誰。
高麗提學李公元慶也。
公嘗棄官而歸。
築斯亭以適遊息
因以淸襟爲號。
賦詩曰十載逍遙上谷閒。
有時風月毫端
非聞濂翁之風者歟。
襟懷灑落
趣味淸絶
於是焉可以想見矣。
未及一登斯亭。
而眞古人所謂未到亭中
名已好者也。
亭在弄高峯之下。
寬敞
形勝盈視
泰東高。
夫子遺像
雲谷南深
晦翁之徽蹟。
萬象明麗
四時異景
無非快心目而滌胷塵。
登覽自當得其趣而挹其淸。
寂寥無前人之述耶。
噫。
世之營營名韁利鎖
塵埃滿袖者。
雖欲爲斯亭。
不可得矣。
登遊者只弄桮杓絃管而已
不以山水爲樂
不以風月爲契。
則雖欲覰公之胷襟
亦可得乎。
於是益知公之淸。
非俗子所可及
無愧嘐嘐古之人也。
公之裔孫相和相斗
不墜家風
重葺斯亭。
以新耳目
而徵記於余。
余是塵臼中庸人耳。
歆歆然豔其淸。
輒忘拙而爲之識。
使登斯亭者。
亦有所激勵云。
思齋
芮氏鰲山望族也。
世襲儒業
效誠先事
無不腆。
一日芮君大僖丙基過余而語曰。
先壟齋舍
扁以五思。
取祭義之義也。
伯子嘗命之如此。
願得一言演之
或有之者曰。
五思是思親致齊之目。
未及逮事之祖先
居處笑語等事
不得見聞
則奚以思。
其齋不亦虛乎。
爲之解。
蓋心之官曰思。
思之所至
天下之理。
無所不達
能有視於無形
有聽無聲
祖先居處笑語志意也樂嗜也。
有所傳道家庭
可以想象髣髴矣。
况瞻其封塋。
履其霜露
感時悽愴之心。
無以自止。
雖欲罔思得乎。
齊之日。
誠敬于思
僾然若見其位。
肅然若聞其容聲
神明感格
洋洋乎如在其上。
可虛云乎哉
之者唯唯
而復歎曰。
然則善哉
芮氏追遠報本之誠。
於此可象矣。
致愛則存
致愨則著。
抑亦斯之謂乎。
芮君請書其說。
揭楣閒。
思乎思乎
芮氏之登斯齋者。
心果同然否乎。
若思之慢者。
寓目于玆而有警焉。
敬慕齋記
茂松之矢山。
慶州金氏藏之地也。
金君君沃久從余遊。
一日謂余曰。
堂兄以追先效誠
自家第一件事。
又刱建齋舍
每歲先墓薦苾芬
必致于斯
顔其楣曰敬慕
願得一言以徵諸後。
不揆陋劣
復于君沃曰。
世之墓閣。
類皆用追慕標揭
固其常也。
慕之所至
敬則易慢
加一敬字。
可謂要務也。
然顧夫齊之日。
追慕之敬慢。
子孫誠愨之如何。
非他人所能預也。
何容贅說
無已則就字義而釋之。
慕者思也效也。
以其思則祭義之五思。
已爲著題
必遵而致愨。
方能交於神明
以其效則祖先之模
範。
必追而紹述
無忝其所生。
慕之實耳。
敬而慕之
奚特齊之日。
常常焉求勉可也
竊念君家自樹隱公以降
世有忠義孝順遺軌
厥後承。
苟一心乎玆。
罔或墜緖
則不不負齋名之義。
門戶昌衍
庶幾乎
詩云無念爾祖。
聿修厥德。
可勉旃哉。
養心堂記
裵君忠元。
稽山修士也。
一日踵門而語曰。
頃歲陋室入於鬱攸
重構草堂數閒。
扁以養心
然嫌其自夸
欲改之果何如哉。
余曰否否
人之一身
爲之宰。
無其宰則可濟得甚事
晦翁嘗曰身如一屋子
如一家主
有此家主然後
灑掃門戶
整頓事務
若是無主則不過一荒屋爾。
以此觀之。
子之心。
便是堂之主也。
扁其堂儘得矣。
奚舍是而它求哉。
夫心人人固有而抑自失者何也。
蔽於物而流於不善則是放而失之耳。
若要其弗失。
只在持養
持養之法。
古人言之備矣
而其要莫如孟子所謂寡欲二字
寡之以至於無。
則濂翁所謂誠立明通
亦可幾矣。
雖然求端用力
且有其要。
曰敬而已
未有不持敬而能養心者。
譬之居室
灑掃整頓
便養家主是也
日用親切
孰勝於此哉。
忠元遂以爲然。
余文以侈之。
乃忘陋而
復曰。
人惟不知天理之存。
故皆憧憧然失其養。
使內姦外宄。
乘虛投隙
子苟能戒懼乎是。
剗去蕪穢
滋培本原
其心可以養矣。
從今以往
靜處江湖之上。
明牕棐几
開卷探賾
以爲養心之助。
則其淸修之操。
可掬矣。
然後堂之名。
喚醒主人
聳然在此矣。
過是堂者。
亦必觀感知警乎。
淸淵丙舍
岐山之北大靈之麓。
隆然堂斧者。
聾叟朴公玉衣履之藏也。
子孫居其傍側。
歲修祀事
爰構數閒丙舍
以爲薦祀時致齊之所。
揭其顔曰淸淵
其殫誠敦事者。
公十一世孫基洪基善也。
余文以侈其楣。
以余老腐
無大揮揚筆力
奚能焉。
况祭先致齊
自家誠敬之盡其心而已
何求他人贅說乎。
無已則有一焉。
世之墳菴扁榜
皆取追先思慕之義。
不以太美也。
眷彼大靈爲山
外而大德雙峙對揖
內而羣望萬疊蘊包。
一泓止水可觀
今以淸淵爲扁者。
得非爽實之名乎。
否否
聾叟公嘗入玆山。
龍蛇之亂。
因卜菟裘之築。
命名其里者如是
是以齋亦襲稱
乃不忘基本之意也。
余聞之曠然興歎
夫淸者自潔也。
淵者靜深也。
朱子中庸淵淵之義。
立本
之。
後儒演其旨曰靜深有根本而不竭
故以立本言。
聾叟公命名之意。
顧取諸斯歟。
偉哉前修厚德流光
於是乎可槩矣。
然則不忘基本
儘追先之大也
齋之襲稱
固亦美好
視世之徒存思慕之名而不求其實者。
何如哉。
凡入斯齋者。
惟以自潔靜深治心之要。
恪守先德基本
又於瞻掃薦享之餘。
用力中庸所謂淵淵其淵者。
非但墟墓致敬孝孫而止矣。
朴氏諸君勉之哉。
日彊齋記
原山海之鄕也。
勝狀非一
而惟蕭灑可人者。
來源村是已。
洪氏之世居糚點
與古之杜陵韋谷可以幷肩焉。
村之坳海之望。
有奐焉一齋
名以日彊。
爲鄕秀肄業之所。
之者洪侍御國彥也。
之者伯氏淵齋先生也。
侍御遣其族弟信裕。
千里裹足
徵記于余。
蹶然起而應曰。
美哉齋之名。
包得乾健坤順之象乎。
夫人於兩閒。
法之以乾坤之道。
進之以健順之德。
成君子之儀表
是以表記君子莊敬日彊。
莊敬者是坤順工夫
直內方外
收斂做去也。
日彊者是乾健工夫
進德修業
自彊不息也。
然天之運行
一息之停。
則地榷便陷矣。
人之進修
有一日之怠。
則儀
表亦缺矣。
可不惕厲乎哉
凡居是齋者。
顧名思義
日孜孜
不敢肆其志儳其躬。
德業之進。
不可涯量
伯氏命名之意。
在斯矣。
侍御以是勸興於鄕秀。
不以齋名徒作誇耀之美歟。
朱夫子文言進德之義曰。
剛健粹精。
兢兢業業
日進而不自已如活龍。
旨哉訓乎。
君子之德。
見乎儀表
則其精彩氣焰
自如活龍。
而學聚問辨
沛然雲行雨施矣。
居是齋者。
益其勉彊哉。
月潭齋記
地之有勝槩
若無關於讀書明理
其所暢神氣曠襟懷
以爲玩賾之助者。
顧在乎是。
是以古之君子
必有遊息之所高明之具。
以新其意以養其德。
奚但賞景而已哉。
沃之東南
凌雲霄而鬱然屹立者。
月伊山也。
山麓窈然深闢者。
安村也。
高靈君文讀書其中
其齋月潭
屬余爲記。
余昔過仙庄一宿
凭目煞多好景
左接龍門
右據赤江。
原野迤而蘊。
洲渚交而迥。
松林遠近
蔥翠可玩。
煙嵐朝暮。
呈媚萬狀
而獨取二物以爲榜。
其志豈徒然哉。
若乃雲廓乾端。
氣霽坤倪
太極之象。
忽出於山上澄輝四散
仰見一玉玲瓏璀璨
于斯時也。
人在軒牕之閒。
心目虛明無盡之境。
灑然離世絶俗而坐了上淸
此則玩月之志也。
至若㴑流尋源
有水奫奫
徜徉乎其畔。
心鑑共照。
游泳乎其流。
魚鳥互樂。
兢兢俯矚
其淸徹底
攪而無滓穢
見得本然之天。
混混襟靈
此則臨潭之志也。
君子觀物。
必悟其理而體于心。
游息之意。
自有其新。
高明之德。
自有其養。
今文甫之取斯而寓志。
眞可尙也。
且念月滿空山水滿潭。
武夷九曲中一勝也。
千載之下。
可以想像境界
文甫之志。
儻亦有感於此歟。
明月之下。
寒潭之上。
晦翁此詩。
之義卷藏于懷。
心地淸寧
其於讀書玩理。
亦必沛然無不得矣。
未知文甫料得此乎否。
爲之叩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