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答李汝道(秉泰○癸巳)
天寒冰冱。久不见玉润之来。此心郁悒。何时可弛。回想前冬雪里芸窗。团圞做稳。如得平生欢。今我独坐。无与话心者。怀思一倍。即接手滋。慰释殊深。但做业之伐齐。尽非好消息也。自古圣贤皆从诚字上做工夫。况众凡之才。不诚而可做得甚事耶。须以真实心地。刻苦工夫。为终身佩服。然后可庶几矣。勉旃勉旃。
书
答李汝道(秉泰○癸巳)
天寒冰冱。久不见玉润之来。此心郁悒。何时可弛。回想前冬雪里芸窗。团圞做稳。如得平生欢。今我独坐。无与话心者。怀思一倍。即接手滋。慰释殊深。但做业之伐齐。尽非好消息也。自古圣贤皆从诚字上做工夫。况众凡之才。不诚而可做得甚事耶。须以真实心地。刻苦工夫。为终身佩服。然后可庶几矣。勉旃勉旃。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67H 页
答金光述(观洙○辛丑十一月)
𥳑面字划。似欠儒者正大典则。岂以贤者而若是耶。河南夫子尝云某写字时甚敬。非要字好。即此是学。紫阳夫子又称韩魏公书迹之端严谨重。而曰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此皆学者所当佩服也。夫夫于学无志则已。若有志则舍古人模楷而奚以做得哉。愿贤者有警于是而毋染时人尚奇之习焉。鄙之所期望于贤者者。实非馀人比。故猥此奉浼。傥深纳否。
答金光述(乙巳二月)
谓外尊季父远涉艰险。获接英眄。其所欣泻。虽初犹
𥳑面字划。似欠儒者正大典则。岂以贤者而若是耶。河南夫子尝云某写字时甚敬。非要字好。即此是学。紫阳夫子又称韩魏公书迹之端严谨重。而曰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此皆学者所当佩服也。夫夫于学无志则已。若有志则舍古人模楷而奚以做得哉。愿贤者有警于是而毋染时人尚奇之习焉。鄙之所期望于贤者者。实非馀人比。故猥此奉浼。傥深纳否。
答金光述(乙巳二月)
谓外尊季父远涉艰险。获接英眄。其所欣泻。虽初犹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67L 页
旧。况又惠札缱绻寄辞。开豁无比。但转溺乎人。未能操存之示。看来愕然。未详何指。其以人欲耶。抑以人怪耶。以贤者自得自信之明。岂为斯二字之所诱耶。程夫子尝谓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未知所守所行。或有所自慊于意而发此言欤。然既知其自慊则是自医之药也。幸益固所守。益砺所行。庶几孚于嘉矣。惟愿加爱玉成焉。
答金光述小学问目
总论第八节更历二字。属上句读耶。属下句读耶。
语类更历上。有渐字。当属下句看。
君未有命。不敢即乘服云云。
吾先子曰。上文所谓乘服以拜赐。指君赐而言。此言不敢即乘服。谓虽当品服而未经君赐。则不敢即乘服。盖与上文互言相发之意。不可合为一说。观此则可晓其上下文各是一义也。
先妣之嗣云云。
先妣。通指其父之母以上诸妣而言。故其父虽有母生存。亦可用此句矣。此有吾先子说。
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云云。
孤子当室。谓嫡子之无父者也。朱子尝曰。偏亲无明
答金光述小学问目
总论第八节更历二字。属上句读耶。属下句读耶。
语类更历上。有渐字。当属下句看。
君未有命。不敢即乘服云云。
吾先子曰。上文所谓乘服以拜赐。指君赐而言。此言不敢即乘服。谓虽当品服而未经君赐。则不敢即乘服。盖与上文互言相发之意。不可合为一说。观此则可晓其上下文各是一义也。
先妣之嗣云云。
先妣。通指其父之母以上诸妣而言。故其父虽有母生存。亦可用此句矣。此有吾先子说。
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云云。
孤子当室。谓嫡子之无父者也。朱子尝曰。偏亲无明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68H 页
文。亦当用青。此可见孤子非父母俱亡者也。
小大连及颜丁之居丧。皆曰善居丧。于子皋则曰以为难。难与善。有优劣可分欤。
曰善者。有得中之意。曰难者。有超类之意。而以优劣论之。善者如庸行之君子。难者如一节之士。
佯狂为奴。是箕子自为。恐非纣之所使。以书传囚箕子以为奴之文观之。是纣之所使。非自为也。二说不同何也。
当从书说。
豫让所云将以愧天下后世以下语意。似有为名之义如何。
让之此言。即示其志也。若以为名责之。则彼必不伏矣。
赵襄子于豫让。初也谨避。许其忠义。而终也杀之。虽恐被其害。而然其劝人臣之义则无矣。若使君子当之则何以处之。
襄子既知其义士而终乃杀之者。所以招后世之贬议也。若使贤君当之则隐其怨而褒其义也。
嘉言篇题。故有物必有则之故字。突兀无所属。如何看则有归宿处否。
小大连及颜丁之居丧。皆曰善居丧。于子皋则曰以为难。难与善。有优劣可分欤。
曰善者。有得中之意。曰难者。有超类之意。而以优劣论之。善者如庸行之君子。难者如一节之士。
佯狂为奴。是箕子自为。恐非纣之所使。以书传囚箕子以为奴之文观之。是纣之所使。非自为也。二说不同何也。
当从书说。
豫让所云将以愧天下后世以下语意。似有为名之义如何。
让之此言。即示其志也。若以为名责之。则彼必不伏矣。
赵襄子于豫让。初也谨避。许其忠义。而终也杀之。虽恐被其害。而然其劝人臣之义则无矣。若使君子当之则何以处之。
襄子既知其义士而终乃杀之者。所以招后世之贬议也。若使贤君当之则隐其怨而褒其义也。
嘉言篇题。故有物必有则之故字。突兀无所属。如何看则有归宿处否。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68L 页
上故字。即因为此诗者知道之意也。知道故如此为言也。下故字。即因民之秉彝之意也。秉执之彝性也。故无不好此懿德者也。如是看则上下故字有归宿。
养德与明志。如何是养德。如何是明志。
心之所得乎天者谓之德。心之所之者谓之志。心不汩于欲而不失本体之明。是养德也。志有定向。终始不昏怠。是明其志也。然养其德则志亦明。明其志则德亦养。其实养德明志无二致。
病卧于床。(止)不可不知医一节。集注与小注诸说。其义不同。未知何者得其本意否。
小注考證之说。即沙溪先生据程子本意而发明者也。又有吾先子所说。则可知集说之实误解也。且按程书。此是明道语。而今以伊川先生曰者亦误也。
克己复礼。盖四勿箴皆克复之事。而独于视箴言之何也。
虽独说于此。实包含下三箴意。
习与性成。性字或以本然言。或以气质言。何者为得。
有栗翁说。当以此为正。且心经释疑云习指克念战兢而言。谓习与气质之性。俱化而成其德也。其义跃
养德与明志。如何是养德。如何是明志。
心之所得乎天者谓之德。心之所之者谓之志。心不汩于欲而不失本体之明。是养德也。志有定向。终始不昏怠。是明其志也。然养其德则志亦明。明其志则德亦养。其实养德明志无二致。
病卧于床。(止)不可不知医一节。集注与小注诸说。其义不同。未知何者得其本意否。
小注考證之说。即沙溪先生据程子本意而发明者也。又有吾先子所说。则可知集说之实误解也。且按程书。此是明道语。而今以伊川先生曰者亦误也。
克己复礼。盖四勿箴皆克复之事。而独于视箴言之何也。
虽独说于此。实包含下三箴意。
习与性成。性字或以本然言。或以气质言。何者为得。
有栗翁说。当以此为正。且心经释疑云习指克念战兢而言。谓习与气质之性。俱化而成其德也。其义跃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69H 页
如。
伊川看详学制章。镌解额以去利诱。其解额增减之所以为利诱。可得闻欤。
所谕增减之所以为利诱。是误看也。伊川尝云自元丰后。设利诱之法。增国学解额。至五百人。来者奔凑。舍父母之养。忘骨肉之爱。往来道路。旅寓他土。人心日渝。士风日薄。今欲量留一百人。馀四百人分在州郡解额窄处。自然士人各安乡土。养其孝爱之心。息其奔趋游浪之志。镌解额去利诱。盖谓此也。非谓增减为利诱也。
王凝章子弟非公服不见。本注则子弟之不敢见。南溪说则王凝之不见子弟也。二说孰是。
注说为是。盖王凝常居严谨。故子弟不敢以亵服见也。南溪以王凝必公服而见子弟之意。恐似未然。
答丁允文(奎明○乙未十二月)
所示怪说。未详其真伪。鄙于山外事。不欲听不欲言。故人无来传。耳根却静矣。虽或有此闻。只在自家所守之如何耳。圃隐先生尝有言华夷之别。严于君臣之分。今日冠儒服儒者。守此华夷之别。为第一义也。若守之不得。则何水非东海。何山非西山耶。虽然一
伊川看详学制章。镌解额以去利诱。其解额增减之所以为利诱。可得闻欤。
所谕增减之所以为利诱。是误看也。伊川尝云自元丰后。设利诱之法。增国学解额。至五百人。来者奔凑。舍父母之养。忘骨肉之爱。往来道路。旅寓他土。人心日渝。士风日薄。今欲量留一百人。馀四百人分在州郡解额窄处。自然士人各安乡土。养其孝爱之心。息其奔趋游浪之志。镌解额去利诱。盖谓此也。非谓增减为利诱也。
王凝章子弟非公服不见。本注则子弟之不敢见。南溪说则王凝之不见子弟也。二说孰是。
注说为是。盖王凝常居严谨。故子弟不敢以亵服见也。南溪以王凝必公服而见子弟之意。恐似未然。
答丁允文(奎明○乙未十二月)
所示怪说。未详其真伪。鄙于山外事。不欲听不欲言。故人无来传。耳根却静矣。虽或有此闻。只在自家所守之如何耳。圃隐先生尝有言华夷之别。严于君臣之分。今日冠儒服儒者。守此华夷之别。为第一义也。若守之不得。则何水非东海。何山非西山耶。虽然一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69L 页
天之下。惟吾东表。独保衣冠。乃硕果不食之象也。大易之理无则已。有则宁有剥尽之理耶。此可与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道。庶可默会矣。
答丁允文(乙巳二月)
所询邦礼得失。诚非草野韦布所可论者。而此乃礼经所无之创制也。是以舍伯有所辨说矣。武夷九曲之注说。虽有过重处。而其于因物寓意处。注解未尝不详明。吾先子曾有所论释。此可见退高两先生取舍之意矣。如愚浅见。何敢月朝于其閒哉。
答洪士中(淳瓒○己亥)
所询二条。既有前贤明辨。更何置疑于其閒哉。夫主张心理。王阳明之宗旨也。其言曰天下之理。只在于吾内。不在事物。学者但当务存此心。而不当一毫求理于外之事物。退陶先生严辨之曰。然则所谓事物者。虽如五伦之重。有亦可无亦可。刬而去之亦可。是庸有异于释氏之教乎。盖阳明之学。主顿悟之术。故厌事物之为心害而欲去之。乃刱为心即理也之说。世之索隐学者。多靡然从之。朱诗出入乘气机。言人心出入之机也。此岂为彼说者之所据耶。心之体用。其妙不测。出入无时者。即以气也。故曰乘气机。观大
答丁允文(乙巳二月)
所询邦礼得失。诚非草野韦布所可论者。而此乃礼经所无之创制也。是以舍伯有所辨说矣。武夷九曲之注说。虽有过重处。而其于因物寓意处。注解未尝不详明。吾先子曾有所论释。此可见退高两先生取舍之意矣。如愚浅见。何敢月朝于其閒哉。
答洪士中(淳瓒○己亥)
所询二条。既有前贤明辨。更何置疑于其閒哉。夫主张心理。王阳明之宗旨也。其言曰天下之理。只在于吾内。不在事物。学者但当务存此心。而不当一毫求理于外之事物。退陶先生严辨之曰。然则所谓事物者。虽如五伦之重。有亦可无亦可。刬而去之亦可。是庸有异于释氏之教乎。盖阳明之学。主顿悟之术。故厌事物之为心害而欲去之。乃刱为心即理也之说。世之索隐学者。多靡然从之。朱诗出入乘气机。言人心出入之机也。此岂为彼说者之所据耶。心之体用。其妙不测。出入无时者。即以气也。故曰乘气机。观大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0H 页
全及语类诸说则可见矣。陈北溪之说。吾先子尤翁尝辨之曰。李金两先生所斥。非以此理与气合一句而已。其上曰人生得天地之理。又得天地之气。此说甚不是。盖人物未生时。理与气本自浑融而无閒。故气聚成形之时。理自具于此形之中矣。今先言得天地之理。未知未得天地之气之时。此理何处著落而可以得之耶。其下又曰得天地之气。则是先有此理悬空独立。而此气乃能经纬错综而成此形耶。虽使变其文曰得天地之气。又得天地之理。犹为有先后两番之嫌。况于理先而气后乎。语类气聚成形。理与气合之说。即中庸注说之意。而实本于太极图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也。吾先子此辨。十分分晓。览此可涣然冰释矣。
答洪士中(甲辰十一月)
所谕以道心人心之知觉。分属神血二气之发者。恐有太分析之病。朱先生不云乎。道心是义理上发出来。人心是人身上发出来。盖义理即指性命之正。人身即指形气之私也。此已晓然矣。不宜别歧究思。把知觉之知字。以性理智之用看之者是得矣。或谓不待理而气自知觉者恐不然。盖人之心。虚灵是体也。
答洪士中(甲辰十一月)
所谕以道心人心之知觉。分属神血二气之发者。恐有太分析之病。朱先生不云乎。道心是义理上发出来。人心是人身上发出来。盖义理即指性命之正。人身即指形气之私也。此已晓然矣。不宜别歧究思。把知觉之知字。以性理智之用看之者是得矣。或谓不待理而气自知觉者恐不然。盖人之心。虚灵是体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0L 页
知觉是用也。其体虚灵故有知觉之用。假如或说则理气浑合体用一源云者。便归虚妄矣。是岂识心者哉。心虽是气也。而该贮此理。故辨别是非。即出于性理之智。以知觉之知字。看作智之用。固明矣。天命之性。既有朱子定训。而或说之专以气一边言之者。此乃认气为性者也。不必论矣。所论中虎狼只得仁。蜂蚁只得义之意。恐无改评。费隐之说亦得矣。窃观诸谕。可揣学业近颇超诣。不胜钦叹。
圣殿啜享。全用生物。此是法上古之礼也。礼运云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
答郑衡七(玑渊○庚子九月)
所课鲁论读了几卷。渐觉得意味深长否。李延平尝曰论语每读而味之。玩而绎之。推而行之。虽未至升堂入室。亦不失为士君子。此固先获之论也。见今吾道长夜。以士为名者。靡然著心于时俗功利之说。异国诡诞之文。而能读圣贤书者几希。愚窃慨忧于心。祇欲抱遗经而长终。承贤者讲论之示。实不胜喜跃。惟愿以延平玩绎推行之意。为一副标准。孜孜不辍。
圣殿啜享。全用生物。此是法上古之礼也。礼运云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
答郑衡七(玑渊○庚子九月)
所课鲁论读了几卷。渐觉得意味深长否。李延平尝曰论语每读而味之。玩而绎之。推而行之。虽未至升堂入室。亦不失为士君子。此固先获之论也。见今吾道长夜。以士为名者。靡然著心于时俗功利之说。异国诡诞之文。而能读圣贤书者几希。愚窃慨忧于心。祇欲抱遗经而长终。承贤者讲论之示。实不胜喜跃。惟愿以延平玩绎推行之意。为一副标准。孜孜不辍。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1H 页
则何患不为君子人哉。所询疑义。便是无可疑者。然程夫子言论语须有疑然后能进。今贤者能有疑于无疑处。可知其仔细要见得也。其进几何量哉。
答郑衡七(辛丑十一月)
承以小学欲为永久看读之计。善哉专意寒暄模楷者也。钦诵无已。废诵易经之示恐不然。既浃洽记诵。则其义亦不至全然茫昧矣。读之熟思之精。与他经参互诵之。何害于课程耶。见无所祟而要得一妙剂者。无乃出于欲速之意耶。此意若长则恐入于陆氏顿悟之术。须循循乎格致诚正之学。则进步自可不差矣。惟以是深望于贤者。
答郑衡七问目(壬寅十一月)
读经传。先以己见略有排布于胸中然后。参观小注。以證己见之得失云云。
此说甚好。而若以先入之见凿看经义。则其病似不小。不如随疑讲质于师友。
读书声不可急迫。亦不可太缓。如读三十行。一日百遍则急迫。五十遍则太缓。将如何为之欤。
读书急迫者。只上口而已。必舒缓然后。心与理会。方得涵泳之功。奚取遍数之多乎。大抵经传读法。一日
答郑衡七(辛丑十一月)
承以小学欲为永久看读之计。善哉专意寒暄模楷者也。钦诵无已。废诵易经之示恐不然。既浃洽记诵。则其义亦不至全然茫昧矣。读之熟思之精。与他经参互诵之。何害于课程耶。见无所祟而要得一妙剂者。无乃出于欲速之意耶。此意若长则恐入于陆氏顿悟之术。须循循乎格致诚正之学。则进步自可不差矣。惟以是深望于贤者。
答郑衡七问目(壬寅十一月)
读经传。先以己见略有排布于胸中然后。参观小注。以證己见之得失云云。
此说甚好。而若以先入之见凿看经义。则其病似不小。不如随疑讲质于师友。
读书声不可急迫。亦不可太缓。如读三十行。一日百遍则急迫。五十遍则太缓。将如何为之欤。
读书急迫者。只上口而已。必舒缓然后。心与理会。方得涵泳之功。奚取遍数之多乎。大抵经传读法。一日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1L 页
所受过十行。则难得致志精究矣。今以三十行欲一日百遍。则恐不免口读而心不体。何益之有哉。
答安敬三(圭容○辛亥三月望日)
贵族景禹。真信士也。春而秋秋而春。年年赴参于 皇庙丁享之礼。其诚甚笃矣。我同志之士。有如此者几人。则享事永可不废。把臂赞贺之馀。获承手玉。亦以景禹之诚且勇。固非俗尚可议为谕。实知心之言也。
答安敬三(辛亥九月旬日)
皇庙享礼已过矣。回想去年此时。团圆合席。娓娓奉晤。意谓更续前缘。竟归虚伫。只承惠牍。慰则慰矣。终不若面叙之为喜也。稚章之不淑。恸矣惜矣。天乎神乎。胡不取如吾愿死之物。而夺我稚章之贤。深有吾党益孤之叹。顾此崦嵫残喘。似不久作阳界物。只欲泉台之下。相会讲磨之乐。亦如斯世也已。廉君远涉危险。往参华阳秋 享而归。其好义之诚。可嘉可钦。
答柳彦明(寅晟○丁未五月)
即奉惠翰。欣豁叵量。第审调候久弥。深庸惊虑。治病之要。不独在药。亦在乎心。须清心持养。如为学之工。则外邪不入。病根自销矣。是祝是祝。舍伯遗稿。难沮
答安敬三(圭容○辛亥三月望日)
贵族景禹。真信士也。春而秋秋而春。年年赴参于 皇庙丁享之礼。其诚甚笃矣。我同志之士。有如此者几人。则享事永可不废。把臂赞贺之馀。获承手玉。亦以景禹之诚且勇。固非俗尚可议为谕。实知心之言也。
答安敬三(辛亥九月旬日)
皇庙享礼已过矣。回想去年此时。团圆合席。娓娓奉晤。意谓更续前缘。竟归虚伫。只承惠牍。慰则慰矣。终不若面叙之为喜也。稚章之不淑。恸矣惜矣。天乎神乎。胡不取如吾愿死之物。而夺我稚章之贤。深有吾党益孤之叹。顾此崦嵫残喘。似不久作阳界物。只欲泉台之下。相会讲磨之乐。亦如斯世也已。廉君远涉危险。往参华阳秋 享而归。其好义之诚。可嘉可钦。
答柳彦明(寅晟○丁未五月)
即奉惠翰。欣豁叵量。第审调候久弥。深庸惊虑。治病之要。不独在药。亦在乎心。须清心持养。如为学之工。则外邪不入。病根自销矣。是祝是祝。舍伯遗稿。难沮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2H 页
诸士友之公议。所以图锓也。且世变层生叠起。则速成板本。亦无害。故任其发论者之周旋。而人心之向背。有异于昨今之閒。则亦未知究竟之如何也。第一校勘大为急要。而愚之残喘。连遭丧威。神思消耗。且以应接之烦。苦无安静之隙矣。此将何为。所询诸疑。贡愚于别纸。
别纸
袷是杨氏附注之说。故家礼增解。辨析甚明。可按而知也。我伯父先生亦以杨注非之。是以鄙家不用三重之领。
神主旁题。奉祀上空一字。依图式为之可矣。而以奉字为重。与告君之辞。以闻字为重之例同。
丧中以墨衰入庙。虽是朱子所行。而我东先辈则从俗礼以直领行祀。恐不可谓未安而废之也。
设馔图匙楪盏盘之或左或右。要诀与备要虽不同。而此非礼之大仪节。不必深究。鄙家则从备要耳。
吊礼惟主丧者受吊。众主人伏哭而已。主丧受吊毕。众主人乃行拜礼于宾。盖丧无二孤受吊之礼故也。发引时灵车与大舆后。各有陪从之人。虽礼无所见。而时俗通行则亦当从之。
别纸
袷是杨氏附注之说。故家礼增解。辨析甚明。可按而知也。我伯父先生亦以杨注非之。是以鄙家不用三重之领。
神主旁题。奉祀上空一字。依图式为之可矣。而以奉字为重。与告君之辞。以闻字为重之例同。
丧中以墨衰入庙。虽是朱子所行。而我东先辈则从俗礼以直领行祀。恐不可谓未安而废之也。
设馔图匙楪盏盘之或左或右。要诀与备要虽不同。而此非礼之大仪节。不必深究。鄙家则从备要耳。
吊礼惟主丧者受吊。众主人伏哭而已。主丧受吊毕。众主人乃行拜礼于宾。盖丧无二孤受吊之礼故也。发引时灵车与大舆后。各有陪从之人。虽礼无所见。而时俗通行则亦当从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2L 页
祖先亡父后亡。当用代服之制。代服告由。刚斋曾有所制曰。孤哀孙某。罪逆不天。先考弃背于丧中。谨遵礼制。代受衰绖。叩地呼天。五情糜溃。敢告云云。又桐湖李公有告新丧之辞曰。适子某。今日祖殡。代受承重之服。敢告。以此观之。云坪断案之说。窃有滋惑。
祥禫之服。从陶庵便览行之者。世多有之。而亦有可参量者矣。
答权景孝(参铉○甲辰四月廿三日)
春閒对话。何日忘之。榻香未沬。德音续坠。缕缕遣辞。周详款曲。尤有起予之意。抄去辨猥笔。愚意出于卫正之不得已。而近闻其门徒之挤咻。甚非尊师之道也。猥笔末端。有不敢挂他人眼之语。则素不无谨畏之意。而今既肆然入梓。其又告同志之文。横竖妄悖。辞不理顺。其主理者之文法。若是无忌惮乎。诚甚慨叹。仓洞相距不甚远耶。贵族公立为人勤厚。傥得游从否。
答权景孝(庚戌九月七日)
山河沧桑。正有万古不尽之泪。 皇庙仪章。莫能保守。是为吾儒之憧憧处也。此曷故焉。一脉尊华之义。只仅仅存在于此。则尤当惕念也。然吾林之识此义
祥禫之服。从陶庵便览行之者。世多有之。而亦有可参量者矣。
答权景孝(参铉○甲辰四月廿三日)
春閒对话。何日忘之。榻香未沬。德音续坠。缕缕遣辞。周详款曲。尤有起予之意。抄去辨猥笔。愚意出于卫正之不得已。而近闻其门徒之挤咻。甚非尊师之道也。猥笔末端。有不敢挂他人眼之语。则素不无谨畏之意。而今既肆然入梓。其又告同志之文。横竖妄悖。辞不理顺。其主理者之文法。若是无忌惮乎。诚甚慨叹。仓洞相距不甚远耶。贵族公立为人勤厚。傥得游从否。
答权景孝(庚戌九月七日)
山河沧桑。正有万古不尽之泪。 皇庙仪章。莫能保守。是为吾儒之憧憧处也。此曷故焉。一脉尊华之义。只仅仅存在于此。则尤当惕念也。然吾林之识此义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3H 页
者。惟若尔人也。馀人皆讥笑以顽古所行。世事乃至于斯。事事痛哭。
答权景孝(壬子正月十六日)
家门不幸。岁前遭丧耦之痛。暮境踽凉。奄作四穷之首。此生奇数。无以形言。石南进士来此未几日。得诀其慈。成服后即归故里。其弟柴毁颇甚。亦不忍睹也。所询疑义。悲扰中未能质告。然反复致思则必自理会也。 皇庙事。愚所寤寐关虑者。而时势日非。将何以竭诚崇奉也。三月华阳之行。果无违耶。
答李仁八(柱焕)别纸
所询妇人题主。陷中书讳云云。此固礼之经也。何可废也。然我国之俗。女无冠名。只有小字。故皆以此书于陷中。卿大夫家亦然。不可以非礼言也。人有客死返柩云云。本家既设几筵。则返柩于此为宜。奔丧被发云云。闻讣日。即当为之而驰走。复衣入敛具云云。招魂后。覆尸体之上。大敛成服后。置之魂帛卓子下可也。
答李华圣(舜教○庚戌四月)
相距落落。几乎忘面。谓外尊仲父千里委顾。欣握无比。兼承惠札。审课业不以世乱有废。益求竿头更进
答权景孝(壬子正月十六日)
家门不幸。岁前遭丧耦之痛。暮境踽凉。奄作四穷之首。此生奇数。无以形言。石南进士来此未几日。得诀其慈。成服后即归故里。其弟柴毁颇甚。亦不忍睹也。所询疑义。悲扰中未能质告。然反复致思则必自理会也。 皇庙事。愚所寤寐关虑者。而时势日非。将何以竭诚崇奉也。三月华阳之行。果无违耶。
答李仁八(柱焕)别纸
所询妇人题主。陷中书讳云云。此固礼之经也。何可废也。然我国之俗。女无冠名。只有小字。故皆以此书于陷中。卿大夫家亦然。不可以非礼言也。人有客死返柩云云。本家既设几筵。则返柩于此为宜。奔丧被发云云。闻讣日。即当为之而驰走。复衣入敛具云云。招魂后。覆尸体之上。大敛成服后。置之魂帛卓子下可也。
答李华圣(舜教○庚戌四月)
相距落落。几乎忘面。谓外尊仲父千里委顾。欣握无比。兼承惠札。审课业不以世乱有废。益求竿头更进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3L 页
之志。远切攒贺。愿赐镌诲之示。以余謏寡。有何及人之力。惟以圣贤谟训。益励于如此澒洞之际。则自然有昏衢睇烛之日。千万勉旃如何。
答金伯峻(炯德)问目(戊戌八月)
家礼疾病。迁于正寝。世俗或有疾病。迁于内室云云。
按程子曰。正终大事也。必就正寝。不没于妇人之手。司马温公曰。近世孙宣公临薨。迁于外寝。盖君子谨终。不得不尔也。据此则男子临终。入于内室。固非礼也。
或云缅襄而山殡。至于失火入烬。则其可无服乎。或云衰服期年。或云衰服三月。何以则可乎。
礼经无可据处。而或问坟墓火圮。吾先祖尤庵先生答曰。与庙之火焚。同为一等。若被侵犯见柩。则哭临服缌。但新宫无服缌之文矣。今此所询。非但尸柩露出。乃至于火烬。则于人子之心。诚为巨创哀痛。宜无所自容于天地之閒。岂可无服乎。破坟时既受缅服则服固在身矣。哭临如初终时。而收聚烬馀。葬埋为可。至于服制。只据吾先子服缌之说。自火烬日计。为衰服三月。恐似宜。若嫌轻则虽更服三年。难泄其哀。
答金伯峻(炯德)问目(戊戌八月)
家礼疾病。迁于正寝。世俗或有疾病。迁于内室云云。
按程子曰。正终大事也。必就正寝。不没于妇人之手。司马温公曰。近世孙宣公临薨。迁于外寝。盖君子谨终。不得不尔也。据此则男子临终。入于内室。固非礼也。
或云缅襄而山殡。至于失火入烬。则其可无服乎。或云衰服期年。或云衰服三月。何以则可乎。
礼经无可据处。而或问坟墓火圮。吾先祖尤庵先生答曰。与庙之火焚。同为一等。若被侵犯见柩。则哭临服缌。但新宫无服缌之文矣。今此所询。非但尸柩露出。乃至于火烬。则于人子之心。诚为巨创哀痛。宜无所自容于天地之閒。岂可无服乎。破坟时既受缅服则服固在身矣。哭临如初终时。而收聚烬馀。葬埋为可。至于服制。只据吾先子服缌之说。自火烬日计。为衰服三月。恐似宜。若嫌轻则虽更服三年。难泄其哀。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4H 页
此乃变礼之大也。愚不敢质言。
答宋允章(柱宪○癸卯六月)
相阻几何。悬想如渴。谓外赫蹄远坠。病暍之席。忙手奉读。醒然若羾寒濯清也。仍审省履恺悌。但全阁课工之示。此是自谦耶。抑实语耶。若自谦则过矣。实语则可慨矣。大抵工夫先立其志。不为外物所夺。庶有进步处。以是求勉恐好。所询降神与三献。各用茅沙。礼本如是。故尤翁先祖据此而言也。南溪说则以虞祭忌祭时从约而言也。不必深疑。然今人皆从南溪说行之。以其𥳑便故也。珣去腊月一日。遭舍叔丧变。孤露馀生。从玆依仰无所。山梁之恸。益觉罔涯。所怀山积。而神眩不能尽纾。
答郑允贤(埰镇○庚戌四月)
英眄隔岁。悬渴政深。意外手玉忽坠。如得尺蔡。喜不可量。那近爻象。近稍安整云。只宜益勉读书。不失吾儒轨范也。幸以此自励。而亦劝及贵闬鄙族侄。俾不入时俗吊诡丛中。甚望甚望。所询疑义。别纸答去。
钦之一字。为尧典大纲领之谕。果得矣。曰恭曰敬曰寅。皆从钦字义中出来。
帝尧既已深知其子之恶。故不为登庸。而至于鲧则
答宋允章(柱宪○癸卯六月)
相阻几何。悬想如渴。谓外赫蹄远坠。病暍之席。忙手奉读。醒然若羾寒濯清也。仍审省履恺悌。但全阁课工之示。此是自谦耶。抑实语耶。若自谦则过矣。实语则可慨矣。大抵工夫先立其志。不为外物所夺。庶有进步处。以是求勉恐好。所询降神与三献。各用茅沙。礼本如是。故尤翁先祖据此而言也。南溪说则以虞祭忌祭时从约而言也。不必深疑。然今人皆从南溪说行之。以其𥳑便故也。珣去腊月一日。遭舍叔丧变。孤露馀生。从玆依仰无所。山梁之恸。益觉罔涯。所怀山积。而神眩不能尽纾。
答郑允贤(埰镇○庚戌四月)
英眄隔岁。悬渴政深。意外手玉忽坠。如得尺蔡。喜不可量。那近爻象。近稍安整云。只宜益勉读书。不失吾儒轨范也。幸以此自励。而亦劝及贵闬鄙族侄。俾不入时俗吊诡丛中。甚望甚望。所询疑义。别纸答去。
钦之一字。为尧典大纲领之谕。果得矣。曰恭曰敬曰寅。皆从钦字义中出来。
帝尧既已深知其子之恶。故不为登庸。而至于鲧则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4L 页
四岳强举而荐曰试可乃已。尧于是遣之治水。而戒之曰往钦哉。盖鲧之绩用弗成。尧岂预知而黜之耶。范纯仁麦舟事。知其父文正亦好行义。故不告而付麦舟。还后其父问东吴见故旧乎。对曰曼卿为三丧未举。方滞丹阳。而无郭元振。无可告者。文正曰何不以麦舟与之。对曰已付之矣。以此推之。范纯仁实非不知其父之意而私自擅行者也。然所谕曼卿之急。非几日閒所可大败也。则请命于其父而后行之为两全者。思得道理益精密矣。
答金周伯(宗洛○丙午八月既望)
志不立之示。以贤者定向之固而岂有是哉。盖吾儒立志。非但在读书。当以律身为先。绝去时人浮薄放浪之习。依样乎前修规矩。惟以颜渊舜何予何之意。著在胸中。则志自然牢固。彼之鄙俚怪诡。亦不待拒而自退矣。幸以此勉之。今冬更聚之计。甚是好事。而顾今世变层生。不料明日事为如何。开月事又如何。则实难预算。须观时随机图之是望。所询二条礼疑。别幅答去。
衣之左衽。乃夷虏之俗也。以衽之左右。别华夷之分。而于大小敛时。却用左衽。此出于家礼之文何
答金周伯(宗洛○丙午八月既望)
志不立之示。以贤者定向之固而岂有是哉。盖吾儒立志。非但在读书。当以律身为先。绝去时人浮薄放浪之习。依样乎前修规矩。惟以颜渊舜何予何之意。著在胸中。则志自然牢固。彼之鄙俚怪诡。亦不待拒而自退矣。幸以此勉之。今冬更聚之计。甚是好事。而顾今世变层生。不料明日事为如何。开月事又如何。则实难预算。须观时随机图之是望。所询二条礼疑。别幅答去。
衣之左衽。乃夷虏之俗也。以衽之左右。别华夷之分。而于大小敛时。却用左衽。此出于家礼之文何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5H 页
也。
左衽不纽。即不复解之意。而非始出于家礼。亦见于丧大记。昔有问者曰左衽者夷狄之风。大记说可疑。遂庵先生曰。欲与生时有变也。此制肇于周公仪礼之时。而左衽之说。始见于春秋之后。后世礼家遵承古经。则夷风之嫌何必言。愚于前日。亦有疑于心。自见遂翁是训。始释然矣。
绞带之说。见于家礼。而不言纠制。故互相言之。不一其端。世俗多用顺目相交。四股同归者。而礼增按说以为四股同归。则不成绳制。当以何制为准式耶。
按閒传注单纠为一重。两股合为一绳。是二重二绳。又合为一绳。是三重也。礼增按说四股同归则不成绳制者。甚为明白。盖最初单一股左纠之。两股合为一绳时右纠之。二绳又合为一绳时左纠之。方成绳制而自然为三重四股也。顺目相交。见于便览而他无所考。盖顺目云者。似是末与初相合之谓也。
答安景禹(圭锡○丁酉腊月十三日)
指引之示。此无异借视听于聋盲者也。夫为学之方。不在于他。惟读书明理而已。而必先立志然后。条贯
左衽不纽。即不复解之意。而非始出于家礼。亦见于丧大记。昔有问者曰左衽者夷狄之风。大记说可疑。遂庵先生曰。欲与生时有变也。此制肇于周公仪礼之时。而左衽之说。始见于春秋之后。后世礼家遵承古经。则夷风之嫌何必言。愚于前日。亦有疑于心。自见遂翁是训。始释然矣。
绞带之说。见于家礼。而不言纠制。故互相言之。不一其端。世俗多用顺目相交。四股同归者。而礼增按说以为四股同归。则不成绳制。当以何制为准式耶。
按閒传注单纠为一重。两股合为一绳。是二重二绳。又合为一绳。是三重也。礼增按说四股同归则不成绳制者。甚为明白。盖最初单一股左纠之。两股合为一绳时右纠之。二绳又合为一绳时左纠之。方成绳制而自然为三重四股也。顺目相交。见于便览而他无所考。盖顺目云者。似是末与初相合之谓也。
答安景禹(圭锡○丁酉腊月十三日)
指引之示。此无异借视听于聋盲者也。夫为学之方。不在于他。惟读书明理而已。而必先立志然后。条贯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5L 页
脉络。自有其路矣。盖天地之閒。内自身心性情。外至日用事物。皆莫非这个中做出来者也。朱子曰。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此其非取则易者耶。非谨则无以主其敬。非勤则无以革其惰。已用力而又用力。使其践履日益笃。扩充日益远。则所谓道者忽不觉其在我矣。奚可他求哉。
答安景禹问目(己亥三月廿二日)
中庸第一章第一节章句。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云云。
栗谷以为理气元不相离。即气而理在其中。此承阴阳化生之言。故曰气以成形。理亦赋焉。非谓有气而后有理也。不以辞害意可也。金过斋以为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云者。即大学或问所谓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而已之意也。气以成形。理亦赋焉云者。所谓阴阳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因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仁义礼智之性者也。先言理先言气之不同。盖从原头化生底地头上说。然善观气以之以。理亦之亦字。则亦可
答安景禹问目(己亥三月廿二日)
中庸第一章第一节章句。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云云。
栗谷以为理气元不相离。即气而理在其中。此承阴阳化生之言。故曰气以成形。理亦赋焉。非谓有气而后有理也。不以辞害意可也。金过斋以为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云者。即大学或问所谓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而已之意也。气以成形。理亦赋焉云者。所谓阴阳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因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仁义礼智之性者也。先言理先言气之不同。盖从原头化生底地头上说。然善观气以之以。理亦之亦字。则亦可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6H 页
以知理气之元不相离矣。据此两先生说。可瞭然矣。
答郑平彦(衡圭○壬寅六月)
阳善阴恶。朱子尝曰以阴阳善恶论之。则阴阳之正皆善也。其沴皆恶也。以象类言则阳善而阴恶。以此训观之。则此注之阳善阴恶。亦以象类而言也。
在天以气言。在地以质言。在人以德言者。推究其所以成立之道则可知也。
朱子曰。功用兼精粗而言。妙用言其精者。盖功用与妙用。其指不同。功用云者。造化之有迹。如日月之往来。万物之屈伸是也。故兼言精粗也。妙用云者。造化之无迹。如运用无方。变化莫测是也。故只以精言也。此义当于功字妙字上。分析看。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朱子尝解之曰。此理字不是说实理。犹云理当如此。只作合字看。据此训则叶氏以理之所有注释者。恐误矣。(近思释疑性即气气即性。此性字乃气质之性也。叶氏所谓理因具焉。是谓之性者。此以理言也。似不衬切。以此义互照则亦可知其误也。)
答郑平彦家礼问目
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以神道尚右之义稽之。则祠堂似当在正寝之西。而今反之何也。
祭义右社稷而左宗庙。吾先子尤翁曰。古者建国都。
答郑平彦(衡圭○壬寅六月)
阳善阴恶。朱子尝曰以阴阳善恶论之。则阴阳之正皆善也。其沴皆恶也。以象类言则阳善而阴恶。以此训观之。则此注之阳善阴恶。亦以象类而言也。
在天以气言。在地以质言。在人以德言者。推究其所以成立之道则可知也。
朱子曰。功用兼精粗而言。妙用言其精者。盖功用与妙用。其指不同。功用云者。造化之有迹。如日月之往来。万物之屈伸是也。故兼言精粗也。妙用云者。造化之无迹。如运用无方。变化莫测是也。故只以精言也。此义当于功字妙字上。分析看。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朱子尝解之曰。此理字不是说实理。犹云理当如此。只作合字看。据此训则叶氏以理之所有注释者。恐误矣。(近思释疑性即气气即性。此性字乃气质之性也。叶氏所谓理因具焉。是谓之性者。此以理言也。似不衬切。以此义互照则亦可知其误也。)
答郑平彦家礼问目
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以神道尚右之义稽之。则祠堂似当在正寝之西。而今反之何也。
祭义右社稷而左宗庙。吾先子尤翁曰。古者建国都。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6L 页
左祖右社。士大夫家亦遵用此礼。
凡屋之制。不问何向背。但以前为南。○东西南北。已有定位。而随庙之向背。变易其方位何也。
凡向是阳背是阴。则屋之制无论何向背。皆为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者。理势然也。不可以变易定位为疑也。
附注伊川云曾祖兄弟无主。亦不祭。○无主亦不祭。是虽曰正礼。于情谊。恐不若是恝然。
伊川说。只是义起也。吾先子尤翁曰。既曰成人而无后者。其祭终兄弟之孙身。则其兄弟之子与孙。何忍不祭。
八岁讲尚书。九岁诵春秋。○古者人生八岁。皆入小学。温公以书教其八九岁之儿。此无躐等之弊耶。
所示然矣。然温公此说。在朱子成小学书之前。故其为教之方如此。
冠义曰见于母。母拜之。○冠礼之重者。当其冠而见母。止于立而受之。已为重其成人之礼。母至于答拜。无乃未安欤。
冠义母拜之文。即重其成人之礼。而今则难行。故温
凡屋之制。不问何向背。但以前为南。○东西南北。已有定位。而随庙之向背。变易其方位何也。
凡向是阳背是阴。则屋之制无论何向背。皆为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者。理势然也。不可以变易定位为疑也。
附注伊川云曾祖兄弟无主。亦不祭。○无主亦不祭。是虽曰正礼。于情谊。恐不若是恝然。
伊川说。只是义起也。吾先子尤翁曰。既曰成人而无后者。其祭终兄弟之孙身。则其兄弟之子与孙。何忍不祭。
八岁讲尚书。九岁诵春秋。○古者人生八岁。皆入小学。温公以书教其八九岁之儿。此无躐等之弊耶。
所示然矣。然温公此说。在朱子成小学书之前。故其为教之方如此。
冠义曰见于母。母拜之。○冠礼之重者。当其冠而见母。止于立而受之。已为重其成人之礼。母至于答拜。无乃未安欤。
冠义母拜之文。即重其成人之礼。而今则难行。故温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7H 页
公有所云云。而曰但于拜时。母为之起立可也。
男子年十六。女子年十三以上。○古礼男子三十有室。女子二十嫁。朱子更以男十六女十三。参古今酌礼令。则其于古礼。恐似有反。
此所以参古今之道。酌礼令之中也。不当以反古礼为疑。家语孔子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盖古人之娶。未必皆三十也。
妇见于舅姑。○子则冠毕。先见宗子。妇则先见舅姑何也。
若非宗子之子。则先见宗子者。乃重宗之义也。妇之先见舅姑者。重其继序也。
侍者一人。(止)升屋中霤。北面招。○孝子为其亲之复生而招魂。则似自当为之。不可使他人招之也云云。
檀弓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祀之心焉。望返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孝子于急遽罔措之际。何可自为招魂之举耶。虽使人招之。若有复生之理则返诸幽矣。不必如是设疑。
父丧麻本在左。末加于本上。母丧麻本在右。末系本下。○首绖麻之本末左右上下不同何也。
男子年十六。女子年十三以上。○古礼男子三十有室。女子二十嫁。朱子更以男十六女十三。参古今酌礼令。则其于古礼。恐似有反。
此所以参古今之道。酌礼令之中也。不当以反古礼为疑。家语孔子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盖古人之娶。未必皆三十也。
妇见于舅姑。○子则冠毕。先见宗子。妇则先见舅姑何也。
若非宗子之子。则先见宗子者。乃重宗之义也。妇之先见舅姑者。重其继序也。
侍者一人。(止)升屋中霤。北面招。○孝子为其亲之复生而招魂。则似自当为之。不可使他人招之也云云。
檀弓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祀之心焉。望返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孝子于急遽罔措之际。何可自为招魂之举耶。虽使人招之。若有复生之理则返诸幽矣。不必如是设疑。
父丧麻本在左。末加于本上。母丧麻本在右。末系本下。○首绖麻之本末左右上下不同何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7L 页
见丧服传疏。为父左本在下者。阳统于内。为母右本在上者。阴统于外故也。
执事者。陈器具馔。○匙箸之居内。酒盏之在其西。醋楪之居其东。果之居外。蔬之居果内。皆有义否。
陈设次序之义。槩见于特牲礼。匙箸乃佐食之具也。不得不居内。酒盏乃献酌之具也。亦宜居内。醋楪古礼酱是食之主。则亦不得不与酒盏同居一行。内则纳酒酱笾豆注。酱醋水也。蔬果之处内处外者。蔬是馔品之一美则亦宜处内。
答沈道源(相洪)别纸(庚戌)
要诀设馔图果品。与备要不同者。沙翁曾有辨说曰。要诀盖本司马公及程氏仪。或者常以为非读礼记。(鼎俎奇。笾豆偶。)知或说近之。今人六品之果若难备。四品或两品。庶合礼意。据此则当从备要矣。
本生父母丧慰书格式。以伯叔父母慰状例为之者。有吾先祖尤翁严正之训。而同春则书以本生哀前。世人多从同春所行。遭本生哀者。自称以丧人。已成俗例。从俗亦未为不可矣。(书中自罹荼毒句。改以自罹巨创似为宜。)
答权子正(载春○戊申五月)
拚别数月。恋德方勤。谓外长缄。忽坠尘案。缕缕遣辞。
执事者。陈器具馔。○匙箸之居内。酒盏之在其西。醋楪之居其东。果之居外。蔬之居果内。皆有义否。
陈设次序之义。槩见于特牲礼。匙箸乃佐食之具也。不得不居内。酒盏乃献酌之具也。亦宜居内。醋楪古礼酱是食之主。则亦不得不与酒盏同居一行。内则纳酒酱笾豆注。酱醋水也。蔬果之处内处外者。蔬是馔品之一美则亦宜处内。
答沈道源(相洪)别纸(庚戌)
要诀设馔图果品。与备要不同者。沙翁曾有辨说曰。要诀盖本司马公及程氏仪。或者常以为非读礼记。(鼎俎奇。笾豆偶。)知或说近之。今人六品之果若难备。四品或两品。庶合礼意。据此则当从备要矣。
本生父母丧慰书格式。以伯叔父母慰状例为之者。有吾先祖尤翁严正之训。而同春则书以本生哀前。世人多从同春所行。遭本生哀者。自称以丧人。已成俗例。从俗亦未为不可矣。(书中自罹荼毒句。改以自罹巨创似为宜。)
答权子正(载春○戊申五月)
拚别数月。恋德方勤。谓外长缄。忽坠尘案。缕缕遣辞。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8H 页
有若初通名姓而求交者然。又奖许过分。实非愚陋所可承当者。则骍颜曷极。仍审侍履增重。是惬远祷。贱状方以无何之祟。殿屎以度。已为六七日。世念顿销中。应接日烦。良觉衰朽之难支也。所示三病根。可认省察之工已精到。其于进学之要。如舡得水。更何问良方于愚昧耶。惟在自治之如何矣。伏枕艰此。不宣。
答权赐仰(载瑚○戊申至月旬日)
定省之暇。玩索之工。勤笃靡懈。斯世斯乐。实不可易得也。请教之示。非謏寡所可承当也。惟宜熟读圣贤书。则自知立心修己之方足矣。何必求诸老夫耶。然贤既以世乱为忧。研穷经传。亦为拨乱之助。勿泛勿怠。是区区之望。
答曹子中(正焕○丁未八月小晦)
即接手玉。喜何可胜。专乏涵濡。徒事涉躐之示。以若妙年勤学之诚。何如是自谦耶。然自谦便是自治之药。推此心益勉实地上做去如何。十丈夫之诗。或曰朱子所作。而不载于大全续别遗诸集中。不可信也。此或非后人之赝作耶。
答徐孟登(镇泰○庚子三月二十一日)
答权赐仰(载瑚○戊申至月旬日)
定省之暇。玩索之工。勤笃靡懈。斯世斯乐。实不可易得也。请教之示。非謏寡所可承当也。惟宜熟读圣贤书。则自知立心修己之方足矣。何必求诸老夫耶。然贤既以世乱为忧。研穷经传。亦为拨乱之助。勿泛勿怠。是区区之望。
答曹子中(正焕○丁未八月小晦)
即接手玉。喜何可胜。专乏涵濡。徒事涉躐之示。以若妙年勤学之诚。何如是自谦耶。然自谦便是自治之药。推此心益勉实地上做去如何。十丈夫之诗。或曰朱子所作。而不载于大全续别遗诸集中。不可信也。此或非后人之赝作耶。
答徐孟登(镇泰○庚子三月二十一日)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8L 页
所询居忧者吊状格式。或用顿首。既有吾先子之说。又役事所縻。当改云衰麻在身。年月下称谓。又有陶庵说。当称孤子或哀子某。此盖先我遭丧处当如是。而又遭丧者慰我。则答疏及慰疏。当各用其式也。
答黄乃命(甲性○癸卯四月念日)
所询之义。史记云孟子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韩子云孟某之书非自著。朱夫子以史记说为近是。此乃可据也。今何舍此而取或者之说耶。或者所谓韩子表章之说。见于何书耶。假有是说。何可废集注序说而从之乎。
答金亨彬(炳翕)
杜门养病。万念都灰。匪意惠幅忽坠。如续前秋未罄之怀。南康二儒。谓外踵门。委以都有司之任。以余何人。强责此莫重之任乎。非但人微言轻。衰腐人事。实莫能担夯。辞谢不已。且其弁文之托。尤非病废中所可滋笔。亦末由焉。庶蒙佥君子之所宽贷矣。
答辛养汝(大善)问目
附葬先麓。遍告各位否。只告最尊位否。
后说是。
苴衰不补。不补何义。
答黄乃命(甲性○癸卯四月念日)
所询之义。史记云孟子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韩子云孟某之书非自著。朱夫子以史记说为近是。此乃可据也。今何舍此而取或者之说耶。或者所谓韩子表章之说。见于何书耶。假有是说。何可废集注序说而从之乎。
答金亨彬(炳翕)
杜门养病。万念都灰。匪意惠幅忽坠。如续前秋未罄之怀。南康二儒。谓外踵门。委以都有司之任。以余何人。强责此莫重之任乎。非但人微言轻。衰腐人事。实莫能担夯。辞谢不已。且其弁文之托。尤非病废中所可滋笔。亦末由焉。庶蒙佥君子之所宽贷矣。
答辛养汝(大善)问目
附葬先麓。遍告各位否。只告最尊位否。
后说是。
苴衰不补。不补何义。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9H 页
补完本是致饰之事。故有不补之文。
夫为妻杖期。期当除服。而禫前称白布带何也。
实具三年之体。故如是。
答宋载斌(镐章○壬寅六月)
所示儒通事。是尊贤卫道之大议论也。孰敢曰不可。然惟我栗翁实承孔孟程朱之统而开发后学。则其所训说。无非孔孟程朱之绪馀。至于理气之说。尤明白通透。发前圣之所未发处亦多矣。可俟百世而不惑。虽有千百猥笔。固无小损于栗翁门庭。而徒归于陆子静,王守仁之别立赤帜矣。今日吾辈只患讲明先生书不熟。毋患声讨背驰者不猛。愚意则固如是而已。未知贤意以为如何。
答宋善长(宪权○乙巳三月)
未能看书。浪度光阴之示。实非愿闻者也。晦翁夫子尝曰。今日早閒有事。午閒无事。则午閒便可下手。午閒有事。晚閒便可下手。不要等待。此乃提警学者之要训也。须深佩服而勉励如何。盖为学不但在读书。凡日用之閒。事其所当事。无非学也。有事务时。勤励乎事务。无事务时。勤励乎看读。则一日之閒。无非是做工夫时节。而都在勤之一字。幸勿泛焉。
夫为妻杖期。期当除服。而禫前称白布带何也。
实具三年之体。故如是。
答宋载斌(镐章○壬寅六月)
所示儒通事。是尊贤卫道之大议论也。孰敢曰不可。然惟我栗翁实承孔孟程朱之统而开发后学。则其所训说。无非孔孟程朱之绪馀。至于理气之说。尤明白通透。发前圣之所未发处亦多矣。可俟百世而不惑。虽有千百猥笔。固无小损于栗翁门庭。而徒归于陆子静,王守仁之别立赤帜矣。今日吾辈只患讲明先生书不熟。毋患声讨背驰者不猛。愚意则固如是而已。未知贤意以为如何。
答宋善长(宪权○乙巳三月)
未能看书。浪度光阴之示。实非愿闻者也。晦翁夫子尝曰。今日早閒有事。午閒无事。则午閒便可下手。午閒有事。晚閒便可下手。不要等待。此乃提警学者之要训也。须深佩服而勉励如何。盖为学不但在读书。凡日用之閒。事其所当事。无非学也。有事务时。勤励乎事务。无事务时。勤励乎看读。则一日之閒。无非是做工夫时节。而都在勤之一字。幸勿泛焉。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9L 页
答梁仲涵(会澈)问目(己酉闰二月八日)
父丧中母死云云。
此有先儒定论。陶庵曰。父先卒而母后亡者。虽一日之閒。亦可以伸三年。鹿门曰。三年之义。父母一也。特以父在。故于母压而不得伸也。不幸而父卒三年内母亡。则虽曰孝子之心。不忍死其父。而人事则已变矣。乃曰压屈之义犹在而不得伸。亦岂人子所可忍乎。此说乃据通典而参酌情礼者也。后学恐当从之。
母丧中父死云云。
父在时母死。成服以期制则不当改。而母先亡成服前。父若继亡。则恐当服母三年。
虞卒与祥。何不有参神之节云云。
三年内。有常侍之义故也。
五更行祭。张子谓非礼云云。
礼既云质明奉主出位。则张子之以五更行祭为非礼。不其宜乎。吾先子尝曰。行祭太早不可。太晚不可。是以鄙家以鸡鸣后行祀。
拜揖之节。历考乡饮乡射等礼。则各有用处。未有一时并行云云。
拜与揖。是两仪节也。一时并行者非礼也。盖拜法详
父丧中母死云云。
此有先儒定论。陶庵曰。父先卒而母后亡者。虽一日之閒。亦可以伸三年。鹿门曰。三年之义。父母一也。特以父在。故于母压而不得伸也。不幸而父卒三年内母亡。则虽曰孝子之心。不忍死其父。而人事则已变矣。乃曰压屈之义犹在而不得伸。亦岂人子所可忍乎。此说乃据通典而参酌情礼者也。后学恐当从之。
母丧中父死云云。
父在时母死。成服以期制则不当改。而母先亡成服前。父若继亡。则恐当服母三年。
虞卒与祥。何不有参神之节云云。
三年内。有常侍之义故也。
五更行祭。张子谓非礼云云。
礼既云质明奉主出位。则张子之以五更行祭为非礼。不其宜乎。吾先子尝曰。行祭太早不可。太晚不可。是以鄙家以鸡鸣后行祀。
拜揖之节。历考乡饮乡射等礼。则各有用处。未有一时并行云云。
拜与揖。是两仪节也。一时并行者非礼也。盖拜法详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0H 页
见于朱子大全跪坐拜说。可按而知也。
人或死于客地。则待其子侄之来。始皋复而袭之欤。
是岂成说耶。子侄即来则可。若迟则何可待乎。
人或死于闰月者。适值死闰则略设祭仪。少伸情礼何如。
人死于闰月者。以本月行祀。有先贤定论。而值死闰而略设祭仪。未见有先儒之论。不敢质言。而沙溪尝有闰月死日。亦当行素之说耳。
火及祠堂。改造神主云云。
当改造于失火处。此有先儒说。
补亡章表里精粗无不到。表里精粗指理乎。抑兼理气看乎。
表里精粗。皆指理而言也。沙溪先生曰。理无精粗云者。谓无精无粗皆有理也。见此训。可瞭然矣。
礼有收敛底意。而配于夏何欤。
自阴阳看则仁礼属阳。义智属阴。以体用言则仁礼是用。义智是体。以春夏秋冬言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是敷施出来底。义智是肃杀收藏底。以礼谓收敛者。太澜翻也。
人或死于客地。则待其子侄之来。始皋复而袭之欤。
是岂成说耶。子侄即来则可。若迟则何可待乎。
人或死于闰月者。适值死闰则略设祭仪。少伸情礼何如。
人死于闰月者。以本月行祀。有先贤定论。而值死闰而略设祭仪。未见有先儒之论。不敢质言。而沙溪尝有闰月死日。亦当行素之说耳。
火及祠堂。改造神主云云。
当改造于失火处。此有先儒说。
补亡章表里精粗无不到。表里精粗指理乎。抑兼理气看乎。
表里精粗。皆指理而言也。沙溪先生曰。理无精粗云者。谓无精无粗皆有理也。见此训。可瞭然矣。
礼有收敛底意。而配于夏何欤。
自阴阳看则仁礼属阳。义智属阴。以体用言则仁礼是用。义智是体。以春夏秋冬言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是敷施出来底。义智是肃杀收藏底。以礼谓收敛者。太澜翻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0L 页
人之生也。有气而后有形。有形而后有质。则气形质一也云云。
气与质二也。形与质一也。吾先子尝曰。自阴阳气以成形。而既成其形则其形之中。又自有气质之分。盖气阳而质阴也。又曰中庸注虽曰气以成形。而其实兼质而言也。其气与质。各有美恶。其气仁柔而其质刚果者。是气得木气之多。而质得金质之多者也。观此则可以晓然矣。
答许致贤(仁源)别纸
丧服贾疏斩衰绞带。虞后变麻服布。而家礼无虞变之制者。盖朱子因温公书仪。参酌古今。以为定制。而小祥亦无变绞带之文。然备要云用古礼。腰绖用葛。绞带当用布。故尤翁以为用布用麻。俱无不可者。即以此也。腰绖既以熟麻为之。则绞带亦如是可也。增解按说。若以布换麻则重斩之中。兼杂齐衰之意。恐似得矣。
答韩希文(友锡)别纸
出后子罢继归宗之说。亦违礼经也。紊伦也。更求族属。立后奉祀于生家。为十分是当。而无族属之可立后者。则自家摄祀。恐合礼意。
气与质二也。形与质一也。吾先子尝曰。自阴阳气以成形。而既成其形则其形之中。又自有气质之分。盖气阳而质阴也。又曰中庸注虽曰气以成形。而其实兼质而言也。其气与质。各有美恶。其气仁柔而其质刚果者。是气得木气之多。而质得金质之多者也。观此则可以晓然矣。
答许致贤(仁源)别纸
丧服贾疏斩衰绞带。虞后变麻服布。而家礼无虞变之制者。盖朱子因温公书仪。参酌古今。以为定制。而小祥亦无变绞带之文。然备要云用古礼。腰绖用葛。绞带当用布。故尤翁以为用布用麻。俱无不可者。即以此也。腰绖既以熟麻为之。则绞带亦如是可也。增解按说。若以布换麻则重斩之中。兼杂齐衰之意。恐似得矣。
答韩希文(友锡)别纸
出后子罢继归宗之说。亦违礼经也。紊伦也。更求族属。立后奉祀于生家。为十分是当。而无族属之可立后者。则自家摄祀。恐合礼意。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1H 页
长子远游不返者其父死。则次子当摄主丧而已。长子之子承重。不可轻为也。既未的知远游者之死生。则何可乃尔耶。
答白子行(景寅)别纸(庚戌三月旬日)
道与器固不可分而二之之谕。虽以程子道亦器器亦道之言为主。而程子之言。乃以理气不相离之意也。盖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若不审此。而徒曰不可分而二之。则恐含糊不明矣。
四九金二七火。即以阴阳化生五行之序而然也。
显辟题主。先儒氏多有非之。有堂内可主祭者。则以其属称似可矣。立养改题之节。即于立养之日。告由于几筵。改题成服。而其立养之日。在葬后或小祥后。则计月终制。恐合于礼矣。
父母偕丧。并称孤哀。所示然矣。而备要所云俱亡云者。非一时偕丧也。父先亡而母丧。母先亡而父丧。皆称孤哀之意。
答白子行(辛亥三月既望)
缕缕提谕。罔非学问上劘砻之要。则铭感之极。不容言喻。见今吾道长夜。世人以大袖方领之曰孔曰孟
答白子行(景寅)别纸(庚戌三月旬日)
道与器固不可分而二之之谕。虽以程子道亦器器亦道之言为主。而程子之言。乃以理气不相离之意也。盖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若不审此。而徒曰不可分而二之。则恐含糊不明矣。
四九金二七火。即以阴阳化生五行之序而然也。
显辟题主。先儒氏多有非之。有堂内可主祭者。则以其属称似可矣。立养改题之节。即于立养之日。告由于几筵。改题成服。而其立养之日。在葬后或小祥后。则计月终制。恐合于礼矣。
父母偕丧。并称孤哀。所示然矣。而备要所云俱亡云者。非一时偕丧也。父先亡而母丧。母先亡而父丧。皆称孤哀之意。
答白子行(辛亥三月既望)
缕缕提谕。罔非学问上劘砻之要。则铭感之极。不容言喻。见今吾道长夜。世人以大袖方领之曰孔曰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1L 页
者。归之无用底人。讥谤纷纭。贤者乃能自拔乎此。以前贤立心持敬之训。讲习不已。此可见年来为学务实之笃矣。走丁此板荡时节。生亦辱也。非其愿也。天涯落落。奉际更不可期。则纸问往复。亦难如意。惟冀加爱。
答尹元直(秉熙○乙巳三月十九日)
所谕中二乎字。咏归之语。此乃科儒断章摘句。出奇取新之套也。其紧要之义。在风浴二字。何舍去而取其中閒助语之虚字耶。其临经究义之深浅。推可知矣。至于小学书题及庸学序末所询之说。尤可见其玩索之工。颇无实得处也。盖书题末万一云者。是谦辞之义也。大学序小补之小字。亦谦也。中庸序一助之一字。亦有谦意。与小补义同。别无可疑也。年月或书春字者。下笔之际。恐偶尔也。似无深义。大抵经义必探究紧要可也。所询者。皆没紧要。无可疑处。而如是不耻于问。可见贤意之勤。而惟就紧要处。力其研究。是望是望。
答闵文善(元赫○辛亥十月廿二日)
所示演释中庸实兼中和之义。恐亦然矣。然朱子以不偏不倚。既释中庸之中字。则盖不偏倚于七情之
答尹元直(秉熙○乙巳三月十九日)
所谕中二乎字。咏归之语。此乃科儒断章摘句。出奇取新之套也。其紧要之义。在风浴二字。何舍去而取其中閒助语之虚字耶。其临经究义之深浅。推可知矣。至于小学书题及庸学序末所询之说。尤可见其玩索之工。颇无实得处也。盖书题末万一云者。是谦辞之义也。大学序小补之小字。亦谦也。中庸序一助之一字。亦有谦意。与小补义同。别无可疑也。年月或书春字者。下笔之际。恐偶尔也。似无深义。大抵经义必探究紧要可也。所询者。皆没紧要。无可疑处。而如是不耻于问。可见贤意之勤。而惟就紧要处。力其研究。是望是望。
答闵文善(元赫○辛亥十月廿二日)
所示演释中庸实兼中和之义。恐亦然矣。然朱子以不偏不倚。既释中庸之中字。则盖不偏倚于七情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2H 页
时。其性固可谓之中也。故曰兼中和之义耳。大抵经义当句内分晓研究可也。若欲浩汗證引。则捺生穿凿之病出矣。读庸学者。细将章句。究其旨趣。可得贯通。若于章句未得贯通。则以或问及语类参互考究。可得涣然矣。
答郑国灿(时夏○丙午九月廿二日)
新教鸱张。举世滔滔。恐有驱华入夷之端。此是大痛哭处。匪鹯匪鸢。逃避何地。惟以守死善道之圣训。贴在额上。此外无他奉告。傥可入谅。
答权子三(载达○戊申五月)
际玆吾道晦盲。人兽无别之时。尤宜惕然砥励。不虚过好光阴也。贱状末由振作。不复刊所之行矣。印册辄到见来。閒閒有误字。必是以外扰之侵寻。干事之人未能专意校勘而然也。修正其误然后可以分秩。而闻已分播者甚多云。浩叹无已。那近亦有所去秩矣。问其误字于公立。涂改如何。误字一一录送于刊所矣。
答金命新(周植),国彦(泰植。○庚戌二月)
所示立命之忧。值此世界。不得不讲确守正。而只以圣人朝闻夕可之训。贴在额上。不入于百怪千邪之
答郑国灿(时夏○丙午九月廿二日)
新教鸱张。举世滔滔。恐有驱华入夷之端。此是大痛哭处。匪鹯匪鸢。逃避何地。惟以守死善道之圣训。贴在额上。此外无他奉告。傥可入谅。
答权子三(载达○戊申五月)
际玆吾道晦盲。人兽无别之时。尤宜惕然砥励。不虚过好光阴也。贱状末由振作。不复刊所之行矣。印册辄到见来。閒閒有误字。必是以外扰之侵寻。干事之人未能专意校勘而然也。修正其误然后可以分秩。而闻已分播者甚多云。浩叹无已。那近亦有所去秩矣。问其误字于公立。涂改如何。误字一一录送于刊所矣。
答金命新(周植),国彦(泰植。○庚戌二月)
所示立命之忧。值此世界。不得不讲确守正。而只以圣人朝闻夕可之训。贴在额上。不入于百怪千邪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2L 页
薮。杜门自守。以俟命至之外。无他良方。未知贤意以为如何。余将发华阳之行。岭湖閒所待任司。一无踵门。亦是乱世事也。浩叹浩叹。
答朴星七(基洪),明瑞(基善。○庚子至月)
每见人来质疑难。不觉愧汗。今承礼疑之询。以愚昧蔑学。何可质言。然纳采而妇之父母死。则待三年成婚。固所当然也。纳采而婿之父母死。则送衰服于妇家。是不可行之事也。丧礼侑食时扱匙正箸之文。家礼虽无之。而见于备要虞祭条。可按而知也。
答文斗一(昌奎○戊戌二月念七日)
有便辄有书。有书辄有一高论。贤者警愚。何若是眷眷也。所询疑义。先儒辨之已明矣。何容赘说乎。略此奉陈。览可默会矣。下学上达云云。以言语形容不得。故曰意在言表。见本章小注朱子说。洒扫应对云云。是其然。以事而言。必有所以然。以理而言也。洒扫应对者。欲治心修身也。此其所以然也。详见小注朱子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云云。人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则心不放逸。天理可存。故曰仁在其中。此乃朱子说也。畏与一。其果不背云云。一者持守此心也。畏者常存戒惧也。岂可曰相背乎。朱子尝云中
答朴星七(基洪),明瑞(基善。○庚子至月)
每见人来质疑难。不觉愧汗。今承礼疑之询。以愚昧蔑学。何可质言。然纳采而妇之父母死。则待三年成婚。固所当然也。纳采而婿之父母死。则送衰服于妇家。是不可行之事也。丧礼侑食时扱匙正箸之文。家礼虽无之。而见于备要虞祭条。可按而知也。
答文斗一(昌奎○戊戌二月念七日)
有便辄有书。有书辄有一高论。贤者警愚。何若是眷眷也。所询疑义。先儒辨之已明矣。何容赘说乎。略此奉陈。览可默会矣。下学上达云云。以言语形容不得。故曰意在言表。见本章小注朱子说。洒扫应对云云。是其然。以事而言。必有所以然。以理而言也。洒扫应对者。欲治心修身也。此其所以然也。详见小注朱子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云云。人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则心不放逸。天理可存。故曰仁在其中。此乃朱子说也。畏与一。其果不背云云。一者持守此心也。畏者常存戒惧也。岂可曰相背乎。朱子尝云中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3H 页
庸戒谨恐惧。皆敬之意也。舍戒谨恐惧而安用主一之工耶。可按而知也。
答文斗一(己亥二月既望)
所惠寿字。若是朱夫子笔。则宝玩深藏。无与可比。而衰劣适值甲年。获此南极星像。似非偶然者存。然见今天地入于长夜。复月曙光。难可卜矣。虽长年度世。有何益哉。有何荣哉。
答李茂衡(璇○丁未五月)
中庸不言心而序言心者。盖以道统之传。为一篇之纲领。而传道源头。在精一执中。故言心特详。而中有天命率性即道心云云之语。此便是合心性而言也。其可曰不言性乎。大学不言性而序言性者。盖大学教人之书也。教之以复其性。为一篇之纲领。故先言人之所固有之性也。
答李子亨(炳夏)问目(丁未五月)
中庸天下莫能破。是何义。
退翁曰。其小无内。极天下之智。莫能破焉。盖大以全体而言。小以一事而言。何不深究其章句而疑之欤。
鲁商颂之系诗末。费秦誓之系书末。有何别义欤。
鲁商之颂。周公作周颂。故仍附之也。费秦之誓。即侯
答文斗一(己亥二月既望)
所惠寿字。若是朱夫子笔。则宝玩深藏。无与可比。而衰劣适值甲年。获此南极星像。似非偶然者存。然见今天地入于长夜。复月曙光。难可卜矣。虽长年度世。有何益哉。有何荣哉。
答李茂衡(璇○丁未五月)
中庸不言心而序言心者。盖以道统之传。为一篇之纲领。而传道源头。在精一执中。故言心特详。而中有天命率性即道心云云之语。此便是合心性而言也。其可曰不言性乎。大学不言性而序言性者。盖大学教人之书也。教之以复其性。为一篇之纲领。故先言人之所固有之性也。
答李子亨(炳夏)问目(丁未五月)
中庸天下莫能破。是何义。
退翁曰。其小无内。极天下之智。莫能破焉。盖大以全体而言。小以一事而言。何不深究其章句而疑之欤。
鲁商颂之系诗末。费秦誓之系书末。有何别义欤。
鲁商之颂。周公作周颂。故仍附之也。费秦之誓。即侯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3L 页
国之事。所以系末也。
答曹稚善(喜赟)问目(戊申四月)
中庸序文。当作几节看云云。
道统二字。为此序之纲领。后面提说。皆从此义剖破则不须分节看。而中閒辞义有三层起结。故先儒有三节看之说。
中庸以何者为一篇之体要。
戒惧慎独。当为体要。此与大学之诚意一般工夫。
答黄士建(柄国○辛亥)
此时何世。千里书面。俱不可期。只有灵犀相照而已。意外惠墨忽坠。真不我遐弃者也。所询立志之方。石潭夫子要诀第一章已备。何须赘求于愚陋耶。馀非远书可既。
答李大圭(洙驲)
安身立命之示。当此扰攘之世。吾辈正宜讲确之熟。而先须裁培根本。然后支体可安。命途可立矣。根本即身之主宰也。必以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心。先立乎胸中。乃可矣。
答夏圣范(东箕○己酉扐月廿三日)
万东庙复享之论。为今日义理之不可已者也。所以
答曹稚善(喜赟)问目(戊申四月)
中庸序文。当作几节看云云。
道统二字。为此序之纲领。后面提说。皆从此义剖破则不须分节看。而中閒辞义有三层起结。故先儒有三节看之说。
中庸以何者为一篇之体要。
戒惧慎独。当为体要。此与大学之诚意一般工夫。
答黄士建(柄国○辛亥)
此时何世。千里书面。俱不可期。只有灵犀相照而已。意外惠墨忽坠。真不我遐弃者也。所询立志之方。石潭夫子要诀第一章已备。何须赘求于愚陋耶。馀非远书可既。
答李大圭(洙驲)
安身立命之示。当此扰攘之世。吾辈正宜讲确之熟。而先须裁培根本。然后支体可安。命途可立矣。根本即身之主宰也。必以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心。先立乎胸中。乃可矣。
答夏圣范(东箕○己酉扐月廿三日)
万东庙复享之论。为今日义理之不可已者也。所以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4H 页
发说于诸同志。而见今世态物情。似不应从者十居八九。时也柰何。所托斋额。写晚村精舍四字以呈。至于训辞。从事于圣经可也。何必求诸愚耶。
答金凤卿(永仪○丙申腊月)
看书遗忘之病。此吾辈通患。无药可医。而晦翁尝戒学者曰少读深思。令其意味浃洽。当稍见功。愚每以此试之。果为第一要法。亦愿贤者之收用也。
答李达卿(章淳)
春意方蔼。悬想际深。即奉惠书。兼有琼章。感荷亡量。所谕立志革旧习之要。备见于栗翁要诀。大抵初学不可不受读此书。以定方向矣。韵语愚不知声病则何可斤砭耶。玆以源头活处水方流。转入沧溟也不休。人之为学要如此。肯使胸中淟涊留。忘拙和呈。可博一粲也。
答南士见(穆熙○戊申二月)
胤哥意外宠顾。兼承华翰。区区珍感。所询礼疑。此非可疑者也。代尽则虽无造主。当迁祀于最长房。以纸榜行祀。不当以宗妇在而奉五世祖祀也。最长房若无奉祀之道。则子孙助物献奠可也。
答李羽一(鹤九○丁未三月)
答金凤卿(永仪○丙申腊月)
看书遗忘之病。此吾辈通患。无药可医。而晦翁尝戒学者曰少读深思。令其意味浃洽。当稍见功。愚每以此试之。果为第一要法。亦愿贤者之收用也。
答李达卿(章淳)
春意方蔼。悬想际深。即奉惠书。兼有琼章。感荷亡量。所谕立志革旧习之要。备见于栗翁要诀。大抵初学不可不受读此书。以定方向矣。韵语愚不知声病则何可斤砭耶。玆以源头活处水方流。转入沧溟也不休。人之为学要如此。肯使胸中淟涊留。忘拙和呈。可博一粲也。
答南士见(穆熙○戊申二月)
胤哥意外宠顾。兼承华翰。区区珍感。所询礼疑。此非可疑者也。代尽则虽无造主。当迁祀于最长房。以纸榜行祀。不当以宗妇在而奉五世祖祀也。最长房若无奉祀之道。则子孙助物献奠可也。
答李羽一(鹤九○丁未三月)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4L 页
所示怠荒之习。复萌于心胸。以贤者笃信古训之功。岂有是病耶。恐是谦也。如愚謏寡。有何诲人之力乎。愿贤者亟加省察之功。则外至之病。自可冰消矣。所询父丧中母之忌祭。当用单献之礼。出主告由。当以先妣为称可也。亡室之称。是大悖矣。次房之孙。祖丧中其父忌祭。以备礼行之似未安。所示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