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晓山文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曉山文集卷之七
 行狀
  
梅宇公行
公元1620年
高麗名臣易東先生
高風卓節。
凜然嚴霜熱日。
千載之下。
能令人立懦。
今其雲仍
淪落西南
無緣一接以講持斧伏闕之事。
日禹君某訪余于寂寞之濱。
出示其先梅宇年譜
囑以紀善之狀。
余辭之固而其請益懇。
乃敢屬筆
公諱字明老。
丹陽人
易翁之世也。
曾祖世勳進士
祖諱宗仁掌隷院習讀
考諱凱復曹佐郞
妣南平文氏。
泰昌庚申三月十五日
生公靈山東亭里第
自幼有孝至性
八歲小學
已知做人之方。
十歲受學于族▣涑川公。
不待課督
見解日就
又喜臨帖
八分篆隷無不深造其妙。
澗松趙公奇愛之。
三息文以贈之。
事親無違志。
盡忠養之節。
侍疾
親之所嗜。
求進無闕。
藥餌之煎必親執。
至有火燃鬚髮焉。
荐遭外內艱。
送死居喪一遵禮式。
服闋蓼莪賦以寓追慕之誠。
李梅月賀生作以褒之。
癸未贄謁眉叟先生
得聞立志行己之方。
又從河謙齋,姜寒沙諸公遊。
以博其見聞
工於易學
嘗與盧華岡潭易學講錄一篇
得陰吉凶之妙。
道臣林墰聞公行誼。
薦剡之。
鄭公太和存訪之。
甲申皇都受陷。
北望呼慟。
挈家入金谷山中。
手植小梅于庭曰觀此可知崇禎日月
詎忍對新曆乎。
婆娑巾服
嘯詠下。
自號曰梅宇處士
每當國恤
設位哀哭
以盡方喪之制。
公嘗愛鑑湖之勝。
崇陽齋於其上。
爲後肄業之所。
鄕秀之來就學者常數十人
學規一從退陶課程六綱十二條。
壬子除宣陵參奉不就
作詩見志曰。
一毫榮辱何須念。
千聖淵源欲求
萬物中人最貴。
未傳吾道死惟憂。
丙寅聞眉叟先生訃。
心喪三年
手抄先生所著心學知覺說。
揭之座右
朝夕觀省
廵使閔公昌道造門致禮而薦于朝曰。
學究遺經
樂在林泉
甲戌行回巹禮。
庚辰大耋通政僉樞
李葛庵,權蒼雪,辛一庵皆有賀詩。
辛巳嘉善
壬午陞資憲。
甲申視病。
命不進藥餌
三月十九日
觀化于寢第。
享年八十五。
五月于長加里金谷負酉之原。
初配延安魏氏
四男克涵,克泯,克洪,克河。
繼配達城徐氏
生一男克漣。
皆秀而良。
克紹家聲
孫曾以下不盡錄。
公以明敏之資。
篤實之工。
足以模範一方
足以經綸庶務
白賁林泉
鞱晦名迹
享大耋而終天祿。
偉哉。
惜其孤寓殊鄕
後承零替
潛光隱德
泯泯焉無徵於後。
謹敍其世系年爵行治之槩。
以備立言君子採摭云。
定窩公行
公元1884年
公諱聖欽仁叟姓李氏
定窩其號也。
鼻祖謁平。
新羅佐命功臣
高麗有諱禹偁。
以補祚功臣封載寧君
移籍爲載寧人
諱午以麗朝進士
當本朝罔僕。
密州移隱于咸安谷號隱。
仲賢文科副提學
燕山戊午禍。
名節稱。
十一世祖大亨
壬辰立殣于盆城
贈參判享四忠壇。
高祖諱啓英
曾祖宗慶號東湖
文行著。
祖諱家祥。
考諱衡模。
至行早世
廣州李氏大司憲元祿后士人東裕女。
以純廟甲申二月丙午
生公靈山馬山寓第
生而有異質
稍長儼然成人
父母必得歡心
十一喪先公
奉承慈訓
篤行勤學
雖不規規章句之間。
見解之明。
宿儒稱歎
戊申母艱
易戚備至
以早抱風樹。
未盡子職
移孝於仲父季母
人無間言
仲父峯公性邁或有過中之事。
公輒怡愉諷諫
峯公每對人言曰家有畏姪云。
家世伶仃
支分諸家旁落
公若己傷之。
昏喪大用
無不自擔。
一免
公元1868年
漂泊密陽地。
咨嗟出義。
率還比隣
裂土而農之。
死者使還葬先壠
弱冠自奮
挈還梓鄕
起書課督後承。
創祭閣以盡報本之節。
每當忌辰
齋沐整衣冠。
慽慽如始喪之日。
藻諸節不以昵遠而豐殺之。
明於事物而不循財害義
課檢農桑而惟淸趣是尙。
淨掃堦壇。
蒔花種樹
時有騷朋扣門
枸杞葡萄
緗奩詩禮
翛然逸士風致
屈南省
更不留意科程
嘗曰士生斯世
不得於朝。
江湖自適
亦我天分
占地龍華缶山之陽。
臨流負麓。
擬築晩年藏修之所。
嬰疾病竟不能成。
病革方士祈禱及絶揮婦人勿近焉。
戊辰六月初九日考終安仁里第
年四十五。
葬于郡北木池先麓午向原。
夫人驪州李氏祔焉。
夫人文元公之後士人道祥女。
有婦行。
生一二女
男源龍。
女長適張錫薰。
次適成煥愚。
源龍一男三女
男秉
趙鏞洛,崔龜燮,周甲會。
張錫一女李鎭均。
成煥愚一女曺振鎬。
嗚乎
資稟粹毅。
制行端確
遵繩矩。
不出妄言
足不踏邪徑
彝倫重孝悌。
擇交友謹鄕黨
和而不弛。
剛而不厲。
卽之有忠厚之風。
望之有莊嚴之象。
不敢褻慢加焉。
之子源龍淪落他鄕
深懼公志行之永
泯也。
以余謂宗族中知公者。
晩醒朴公所撰碣銘以示余。
請余狀其行。
晩翁一銘。
足以有道之墓。
何敢贅焉。
再三不獲
遂以平日所親覩於公者。
略述顚末
以備立言君子採摭云。
奉事左承旨公行
公元1886年
公諱光世忠卿姓李氏
始祖諱謁平。
降于鷄林之瓢巖。
新羅國佐功臣
子孫仍貫月城
麗世有諱禹偁封載寧君
月城載寧之分始此。
有諱小鳳繼封載寧府院君諡文益
文益公之孫日祥入本朝
與黃尨村喜刱立朝制
判書諡文獻
曾祖諱文遇中司馬兩試
仕至尙衣院正。
祖諱成南生員
考諱繼宗文科伊川縣監。
原州元氏生員崇禮女。
以嘉靖丙戌正月十一日生公
公有異質
上學
讀書至求忠臣孝子之門。
輒質于縣監公曰孝者忠之源也。
其君。
先孝其親可乎。
縣監公聞而異之。
年過十歲
已知溫凊滫瀡之養。
志軆之順適
不用其極。
父母有疾
必親煎藥餌。
先嘗進飮
沐浴齋濤。
以見其效應
及冠雖爲親治擧業
得失不關于心。
沒益內修
隱約自守
不求人聞知
然人之知公者。
無不稱之以淸修吉士
登薦剡。
蔭補奉事
龍蛇
亂。
玉駕西遷
宗社傾危
公西流涕
二子扈從行在所
獨守山廬。
晝夜禱天。
以俟回鑾
一日一枝兵穿東峽而來
猝入洞門
晏然變色
家屬移避山谷
因自嘖嘖曰我受賊鋒身軆股肱
不知散在何處
寧我全歸
無愧君父
不爲父母罪人
正衣冠。
自沉於門前潭水中。
二子聞凶而至。
奉窆于楊根西始里新村後卯坐之原。
朝廷聞而偉之
贈公左承旨
人指其所沉之潭曰承旨潭。
公有二男一女
長廷郁直長
廷馥部將
適士人崔主一
廷郁二男
慶昌中司馬兩試
庶子逸昌。
廷馥二男克昌嘉善德昌縣監。
慶昌無男。
克昌之子枝茂爲子宣傳
四女敎官鄭頤亨,宣傳盧植韓公伯,洪命胤。
克昌五男枝芳,枝莌,枝發,枝菀,枝茂出系。
德昌一男枝英部將
嗚呼
公之先文獻公有弟曰司宰令日善。
嶺外諸宗鼻祖也。
以上之。
均是骨肉
而畿嶠落落
屬疏遠。
公之潛德幽烈。
無由得聞。
今年春
壽瀅自順寢解官歸邸。
至通津之鴈行里。
訪諸宗人
各敍昭穆
有鼎漢者年甫三十餘。
儼然碩士風。
於公爲十世孫也。
日以其家乘示余而言曰先祖懿蹟。
合有狀碣。
而後孫孱劣。
尙爾未遑
伏乞一言之重。
不獲
次其年爵事實
以俟立言君子採摭云。
雲山郡月庵公行
公元1664年
月庵李公諱德華字汝重
與吾五世公同於錦陽之門。
吾宗文獻之盛。
平日想慕景仰者深矣。
後孫鉉祥父以公遺蹟示余曰。
先祖文行宦業
有足不朽
而孱孫零替
泯沒巾衍中。
幸吾丈之闡揚幽潛焉。
念兩祖同門之誼。
不可辭者。
李氏始貫月城
至諱禹偁食菜載寧
遂分籍焉。
季進士諱午自凝州來隱于咸安谷。
守義罔僕。
至孫諱孟賢仲賢
俱擢高第
玉署長。
季賢司馬
蔭補掌隷院司議
九世祖也。
高祖內舍諱禮勛
文學名號誠齋
曾祖諱埁。
祖諱重慶
父諱蘤。
延日鄭氏枅之女。
公以崇禎甲辰月日生。
生而姸淨秀好。
蘭發其芽。
上學
聰慧絶倫
過眼輒誦。
成童遍讀諸經。
發之爲程文
宿儒無不動色
肅廟己卯
文科成均學諭
出爲獒樹丞。
苽遞復爲學諭
遷奉常寺副奉事成均學錄
學正博士養賢直長
仍除本館典籍及司憲府監察
未幾復爲成均直講
戊戌梁山郡守
秩滿入爲工曹正郞
旋除雲山郡
梁與雲僻在南徼西塞
氓俗刁蠢
公元1903年
難治
公日整冠服危坐
臨民聽訟
退卻庭喝。
諄諄焉導之以禮義
公平裁決
不敢售其姦。
催科征徭
曲察民情緩急之。
以示如傷之意。
鄕飮禮於黌堂
敎之以尙齒序賢
夏月選邑中秀子弟
課日試製
考其優等以賞奬之。
自此邑俗丕變
彬彬文學之風焉。
遞歸枵然
五家飛數束而已
時公年已五十八。
絶意進取
築室月牙山下。
扁其楣曰月庵
婆娑林壑
以爲終老之計。
癸卯三月二十五日
觀化于寢
享年六十。
于州治之東佳佐村某向原。
淑人晉陽姜氏生員昌世女。
溫惠端莊
君子無違德。
二男二女
男漢漢白
女適盧世權,河應命
男再榮,再升,再甹。
女姜載運
漢白再龍,再聃,再羲,再耳。
河瑞,金有光,李光孚,趙仲賓
世權男瓛。
李存中,權世禧。
應命男錫浩,復浩,博浩。
李宗璿。
公又有側室子漢寬居雲山云。
公以天質美地步之
師事大賢
得聞君子立身行己之節。
存心養性之方。
處家也。
事親以孝
生養死祭。
竭盡誠力
宗婣接賓友處鄕黨
極致款曲
見人疾病憂戚
若痌在躳。
雖家乏甔儲。
盡心捄恤之。
早占科第
歷踐名途。
不以加諸人。
益謙自持
居官也。
御下以
勤恤民隱
待士以禮
奬進後學
每事務用忠恕
不屑深文
至於剖決是非
截然無偏倚。
一心淸白
不正之囑。
近於耳。
非義之賂。
不染於己。
是故到處氷櫱聲。
迨其賦歸
環堵蕭然
炊煙或絶而不以是關諸心。
淨掃几案
齊整書袠
焚香心經性理等書。
以究其旨趣
又或磨礱詞賦
充牣箱篋
以貽後承。
而盡佚於鬱攸
其所
不過尋常題詠數篇。
嗚呼
以公之才之悳。
若置啓沃之班。
足以格君心而補世敎
若畀方面之任
足以宣王化而澤斯民
世不我與。
跼跼於郞郵郡縣之間。
不能展布其所蘊。
安得無後生之慨恨也哉
玆敢敍次官閥行業如右
以備立言君子之採𢍰焉。
牧牛軒李公行
公諱昌奎。
初諱台亨字泰瑞
新羅開國功臣諱謁平其鼻祖也。
以降雞林之瓢巖。
月城
高麗有諱禹偁。
以補祚功封載寧君
移籍焉。
進士諱午
麗朝自靖
號茅隱
副學諱仲賢號栗澗
燕山戊午
名節稱。
高祖縣監諱景成
南冥先生養志之孝。
曾祖村諱潚。
壬辰倡義樹功
祖諱而檀司僕主簿
父諱炫以文學稱。
巴山李氏泳女。
崇陵辛丑
公生
于牛谷里第。
天姿英發
才思敏給
自始受學
聞輒不忘。
年未二十。
遍誦諸經。
著述無不精銳
嘗曰文章餘事。
不足爲儒事業
遂取心經性理等書。
晝劬夜賾。
不解不釋
純孝
養父母以志。
滫瀡之供。
必親執無懈。
遭艱
易戚兩至
鄕黨皆以善居喪稱焉。
喪畢築一小軒。
日與親朋不撤講論
或飼牛林澗
長嘯而歸。
自稱牧牛子
葛庵先生自鍾城量移于光陽。
族孫命培(號茅溪)聯騎往謁于隱洞鵩舍
仍行束脩之禮。
質問理氣之原。
久之先生奬之曰生有天姿之美。
內有賢父兄
不患不到大人君子之域矣。
蒼雪斗經時宰靈山
訪公于放牧之舍。
贈詩曰淸修行聞名久。
半日相酬果然
權公卽師門高弟也。
當時推與之重可徵。
本郡道林創立寒岡先生院宇
以朴篁巖,李茅材,李篁谷三先生從享焉。
公與庵李公(時昌)尸其事。
地主慵窩柳公(升鉉)同誠出義。
亟竣其役。
公以某年月日。
考終于寢。
葬于仁谷先麓之右。
南原梁氏鎭南女。
生一益壽
益壽三男二女
起龍
見龍出后
文龍
李守復,河國浩。
起龍三男二女
文龍一男二女
嗚乎
公之純德懿行
足爲矜式鄕隣
嘉言美蹟
日漸湮沒
遺文若干卷。
盡入於甲
賊火中。
可勝惜哉。
日公之後有生,有華。
余泣而言曰。
不肖罪積。
禍及先蹟。
將何辭以徵於來後乎。
敢綴平日所聞家庭者。
以獻於子。
子是溪翁之後承。
忍負我牧祖乎。
請狀焉。
遂略敍其顚末
以俟立言君子
窩李公行
壽瀅在弱冠時。
休休長者衣冠博偉。
顔髮飄蕭
頎然坐馬背上。
徐鞭至村東下馬
之如仙鶴來儀
逆于道以謁之。
乃公也。
自此家庭宗族之間。
細聞公淸潔行
一門碩德
至今景仰之私矣。
日公之孫鉉九。
家狀一道囑余曰。
鉉九短於文。
不能形容吾祖
平日所及見者。
吾祖發揮幽潛焉。
余甚悲感之。
因敍之曰。
公諱有馨字璧汝。
窩其號也。
李氏本月城人。
高麗時有諱禹偁。
食采載寧
始分貫焉。
代有賢人
至諱午。
麗朝進士
不仕本朝
密州遁隱咸安谷。
號茅隱
門前紫薇花
故事寒岡所撰咸州誌。
是生諱介智贈參判。
是生諱仲賢副提學
燕山戊午禍。
補外寧海府。
忠正稱。
是生諱珷中廟靖國原從功臣
是生諱景成
以孝薦授庇仁縣監。
是生諱㴐。
遺逸薦授掌樂院主
公元1907年
簿。
五世祖諱載裕。
至孝廬墓終其身。
號傍楸齋
曾祖公望
祖諱能華。
考諱麟世。
世有偉望
咸安趙氏
忠毅公宗道士人如愚之女也。
以健陵丁未六月庚寅
生公于山翼里第
肌骨瀅。
眉目疎朗
未齔已知愛紙笔句讀
八歲受學于從祖叔父進士公喆臣。
通十九史。
逾冠遍讀諸經。
本鄕惺齋安公伯有文名
負笈從遊
以治公車業。
葩華日進
尤工四書辨疑
聲名噪於場屋
屈南省
人皆惜之。
純孝
父母忠養其志軆。
遭艱居喪如禮。
鄕黨稱之。
自此謝絶名途。
修我初服
正衣冠。
晨謁家廟
退而整頓緗匣。
終日端坐
族叔持平公潤龍講貫經史。
學識漸富。
德器充然
一見皆稱君子人
家世不貧。
奉祭饋賓之節。
極稱儀物
友于兩弟
分多潤寡。
未嘗尺布斗粟有言閨門之內。
見人窘迫
悶若己癏。
捐財以濟之。
至於婢僕之賤。
恤恤焉各遂其情願
宗門有事
衆論乖激。
則在傍默聽
俟其小霽。
明之以事理
卒更帖然
稟性謹拙。
制行端愨
七十年踐履篤厚
造詣精密
猶爲鄕里矜式
後生儀表
丁巳繡衣朴璇秀躳訪焉。
見公德義而歸。
齎米肉遣吏存問
將啓薦于朝未果
庚申七月十
公元1860年
五日考終于寢。
享年七十四。
九月葬于菁谷先壠之左甲坐原。
安東權氏。
康公濤后士人正玉之女。
婦道甚備
生一一女
男壽
女適文在樂。
生一三女
男鉉九。
女長適許烈。
次適崔仁淳。
次適趙性坤。
九生一男一女
男源瑛。
再從叔父公行
李氏鼻祖降于始林之瓢巖。
世貫月城
麗中
移籍焉。
以諱禹偁之食采載寧也。
至諱午。
以麗季上舍
當本朝罔僕。
自號茅隱
門前培養紫薇花
以寓西山採薇之義。
再傳至仲賢伯仲副提學
戊午名節
退隱于栗澗。
是生諱珷中廟靖國一等功臣。
是生諱景成縣監。
南冥先生稱其孝。
是生諱㴐以儒行薦授掌樂院主簿。
是以往。
儒業相傳
德翁諱炯,志眞齋諱夢鍾。
俱以文行鄕里率。
溪諱命培。
學行持平
於公爲高祖也。
曾祖諱斗望。
以孝監察
祖諱啓徵。
考諱翰臣
隱德不仕
全州崔氏基大女
敏公均后也。
純廟丙午
生公谷里
公諱有幹字景翰
窩其號也。
自齔慧識超倫
就經不待師資
輒解肎綮
天人性命之要。
皇王伯之辨。
治亂得失之故。
講明胷中
闇然自修
之實。
而以急於顯親
早業功令
文名大振場屋
一落紙。
衆皆屈膝
前後發解者三。
輒屈於省圍。
而公不以爲戚
懋學業。
全宗文獻之主。
如雲衢祠記,翼心齋欐頌,屹峯公家狀。
皆出於公之手也。
公篤於孝友
平生無違咈親志。
大人公年耆
頤養之便。
別築數椽精舍跬步之地。
扁之曰燕居堂。
兄弟三人
不離側。
極盡滫瀡溫凊之節。
及當內外艱。
喪葬一遵家禮
以終其制。
拊愛兩弟
分多潤寡。
接屋連簷
未嘗閨門之言。
推而至再從三從之親。
視之親兄弟
一墻之內。
和氣融融
令聲廣播鄕道
一代知名之士。
無不叩門願交。
進士履穆,崔進士南復,安進士夢伯,朴吾廬俊蕃,安土窩哲淳。
皆以文學相許
時人稱之曰當時詞賦李景翰。
間世名笔李景郁。
郁卽吾先君表德也。
從兄弟文翰之盛有如此。
天性純率。
疎於事物
宗族以和。
各得其歡心
僮僕以恩。
不出罵詈
騎馬出遊
率髧髧一奴子。
愛之血肉
奴子無嚴如衰年子。
癸丑月日
觀化於寢。
享年六十八。
葬漆原龜山坊某向
密陽朴氏馨德女。
武肅公震英后。
一男三女
男壽益。
女鄭匡喆,趙達植,韓鎭忠縣監。
壽益一男一女
男鉉瓚。
女許某。
嗚乎
公之志行眞淳
學識精博
可謂叔世偉雋。
而生不見售於世。
沒又後承零替
泯泯無傳於世。
是爲同堂親屬之所共嗟咄。
公之從孫鉉三。
袖公遺藁一𢎥。
來示不肖
泣以言曰家門多禍。
伯祖咳唾散佚無傳
所存只此而已
環顧堂內平日及見吾伯祖者。
惟叔氏而已
願叔氏披閱首尾
訂訛補缺
繼又狀公之行業以遺之。
幽明之感當如何哉。
余雖文拙識淺。
不能形公之萬一。
知公平生固無如余。
則苟以文拙強辭之。
未備他日狀碣之需。
辜負於公也。
謹狀
峯李公行
壽瀅少孤昧方。
族兄峯公深垂眷憐。
隨事牖警如親兄弟
不幸公未耆而終者今至三十餘年之久。
家又旁落甚。
後承遷徙西東
罕與接焉。
有曉思昔日陪遊
神貌警咳。
宛然在目
今公之從孫源龍。
袖公遺稿來示壽瀅以囑之曰。
知吾叔祖無如吾丈。
願吾丈特念舊好。
收拾狀次乏覆。
露其遺胤也。
披閱數回。
泫然以答之曰。
昔我弱冠
蒙公謬愛之義。
知公者深。
則是豈敢以不文辭
公諱鼎模字致範。
鼻祖諱謁平爲新羅開國元臣
世貫月城
麗中諱禹偁封
載寧君。
移籍焉。
至諱午。
以麗季進士
當本遁隱咸安谷。
號茅隱
至諱仲賢文科副提學
至諱大亨
龍蛇之亂。
白衣倡義
父子殉節金官
贈參判。
是於公爲十世祖也。
曾祖諱啓英。
祖諱宗慶文行東湖
考諱家祥。
義城金氏進士輝運之女。
東岡之后也。
純廟戊辰
生公靈山馬山寓第
眉目淸朗
聰悟絶倫
八歲始受十九史略。
一聞輒解。
讀聲鈜鈜。
見者無不奇愛之。
自是才思日進
甫冠遍讀諸經。
發爲程文
往往警語
又癖於臨帖
楷行諸體無不精妙神速
詞垣藝圃之會。
人皆推之。
天性篤於彝倫
自幼已知孝友之爲重。
及當內外艱。
極盡喪禮
事兄如父。
隨事仰軆
沒大小家幹。
歸於公。
酬接浩大
公應一無窒礙
每事必就質於丘嫂
愛護孤姪一以誠心
不敢以異儲私蓄
或當財匱用乏則輒賣己田以補之曰。
不敏夯宗宅之事。
若毁耗舊業
是得罪於父祖也。
公之家力漸匱。
由此也。
早業科臼
遊學京師
名公鉅人一見符采
無不傾倒
屢屈省圍。
絶意擧業
慨然向子平五嶽之想。
東入蓬萊
看盡萬二千峯。
衆香萬物奇奇恠恠
收入於錦囊中
歸作南人臥遊圖
風韻灑落
公元1868年
調之淸亮
盖可想也。
中歲靈山咸安故居
常懷盛門孤族之歎。
叔姪相須
保守家聲
當宁戊辰夏夭逝
疚懷成疾。
是年七月某甲
考終安仁里第
踰月葬于馬山亭某向原。
初配密陽朴氏世宜之女。
生一男民欽。
繼配廣州李氏運之女。
生一女許坰。
又有庶子光欽。
民欽二男璣浩,崑浩。
光欽一男
公稟陽剛之氣。
體短而昂。
色和而莊。
才給而敏。
見人之湔闇慵滯。
不少宥貸
每以直辭矯之。
人或初若矛盾
久乃稱歎
臨事行文
不留晷刻
操紙立鈔。
筆翰如流
鴻章巨拳。
讓先焉。
若使公位廊廟則能危言讜論
用之軍旅則亦能騎馬草檄
而才與命乖。
坎軻閭巷之間以終。
可恨也。
杜庵李公行
公諱尙顯字景純
其先月城人。
高麗時有諱禹偁食采載寧
移籍焉。
至諱午。
以麗季進士
當本朝罔僕。
號茅隱
生諱介智贈參判。
生諱季賢司議
生諱琠。
世稱大山處士
於公爲九世祖也。
曾祖道明以孝友聞
祖諱垕植。
考諱宜震。
妣碧珍李氏肅然女。
畏齋先生后也。
婦德
嘗夢彩烏墜裳。
元陵丁卯
生公晉州樹里第。
未齔
事親成人
人公風眩
侍疾三十年。
一心靡懈。
食飮代執匙箸
節其溫冷。
行步或抱或負。
任其穩便
母夫人之疾亦如之。
一日醫家
日暮峽路
有虎導前。
其後
果遇醫問藥收效
盖其至誠之感也。
及當內外艱。
公年近六十。
哀毁踰制
三年不釋衰。
不接腥。
喪畢必晨昏拜廟。
朔朢省墓
不以風雨寒暑而或懈。
每當喪餘。
極致如在
哀慕孺子
季父相繼早沒。
喪葬盡禮無憾
收養子女
克成就之。
早業功令
名動場屋
而以親病絶意進取
以孝詩禮自勉
致意誠敬之學。
居家嚴而不厲。
鄕和而不弛。
與人交。
久而能敬
和庵安公南岡趙公皆以道義相將焉。
爲道林山長。
奬勵後進
啓發弘多
軒前植杜冲。
扁以杜庵。
盖取其四時之靑也。
癸未十月十一日寢疾
子姪扶持謁廟
因卽觀化焉。
踰月葬于雲坪里庚坐之原。
晉陽姜氏應瑞女。
洗馬大適后無子。
從弟克顯之子亨祚爲嗣
二女柳弘喆,盧光奎。
亨祚四男二女
元穆,亨穆,義穆,貞穆
女姜鎰,李世烈。
元穆男壽
女成守根
男壽鳳。
一男幼。
貞穆一男一女皆幼。
性質純粹
氣象和毅。
孝友稱於宗族
信義孚於鄕黨
七十年踐履之實。
無愧巖穴
自修之士。
未入於晟朝搜訪之中。
卽世後儒峻發
呼籲府闑非止一再
而亦未蒙褒闡之典。
可恨也。
公之五世孫某
袖其遺稿行錄
來示壽瀅。
請狀德之文。
壽瀅不敢辭
遂節略其家狀
紀述如右
篁齋李公行
公元1883年
篁齋處士載寧李公。
司議公諱季賢之十一世孫也。
純廟己巳
公生于晉州東山里第
孕十四月而生。
小字堯祿
及長因名堯默字克中
七歲孝經大人公
八歲往學於渭陽河氏家。
每以其所解之衣不錯掛於女衣上
外氏故問其故。
答曰啓蒙男女同席
何以同架乎。
十歲避沴于山寺
餞其大人公谷口而還
有虎負隅而坐。
端拱以立
大吼而去。
十三赴矗石樓廵使白場。
馬於鎭將依幕。
丘史捉而去。
直前以白之曰令公無禮之童。
恐非大人之事也。
鎭將奇而釋之。
十八委禽同鄕趙氏家。
忠毅公宗道之后也。
宴爾之初。
丈人皆以望士期待之。
自是工業驟邁。
村秀之從學日衆
構齋於距家稍間之地。
取其篁林靜僻
名曰篁齋。
洪範太極圖壁上
整衣端坐
硏究玄微
至忘寢食
大人公瘧疾數朔。
公晝執湯煎。
夜必沐浴禱山。
以身代。
竟至勿藥
自此不忍離側。
與子時泰居家講讀
書聖學圖於屛面
又書東西銘夜氣箴,心箴,朱子家訓壁上
出入觀省
以訓其子。
梧淵金公冕運嘗稱之曰吾鄕修士一克中。
宗丈可山公相聖聞名遠訪。
以詩相贈曰半世逢君莫恨。
龍繇深服蟄存身
月浦佑贇每對人言曰克中文章可及
行誼不可及
海上修譜之日。
長老聯書以請曰譜廳不可無公
其見推詡於當時長德類如此。
丙午外艱
極盡其易戚之節。
喪畢移建龍泉齋於大谷
諸生講學之所。
功未訖以病不起
嗚乎惜哉。
今年夏
余過東山
公之仲子煕善氏出示遺稿
見余泣而言曰。
竊聞吾宗譜事畢。
將修世稿。
吾子採摭先人遺什。
別具行錄一篇編入於世稿中。
余以不敢當不獲
之如右。
若其世系子孫
自在公家傳中
以俟狀碣家之採入云
曉山文集卷之七
 傳
  
本生先府君家傳
府君諱有柱(初諱有升)字景郁姓李氏
鼻祖諱謁平。
降于雞林之瓢巖。
新羅佐命功臣
仍貫月城
高麗有諱禹偁。
以補祚功臣封載寧君
月城載寧之分始此。
十四世祖諱午。
麗朝進士
當本朝罔僕。
自凝州隱于咸安谷號隱。
門前紫薇花
故事寒岡鄭文穆公所撰邑誌
十二世祖仲賢號栗澗
文科副提學
燕山戊午名節稱。
高祖諱命培號溪。
師事於錦陽。
學行持平
曾祖諱斗望號茅齋
以孝監察
祖諱時徵
考諱禹臣至行
咸安趙氏
忠毅公之后士人諱得愚之女。
生三男。
長諱有煥出承伯考後。
早卒無嗣
府君居第二。
生肌豐偉非凡孩。
相見者皆異之。
年至上學
孜孜有好讀之誠。
不待課督
已通十九史。
就經傳。
口順心解
嘗曰所貴乎讀書者。
不惟記誦詞章而已
必以聖賢之言軆之於身。
又曰程文士子末藝
國朝以此取士
不可不工。
取程文善作。
手抄數十卷
編爲目錄
以爲科場要用。
早喜臨帖
楷行諸軆。
無不極造精妙
尋常簡翰
未嘗放意亂寫。
人之稍知書法者。
擩染心畫
得其模楷者甚衆焉。
旁近亭樓之榜。
金石之鐫。
多出於府君之手。
南岳焚黃時笏記一卷
尤以傑筆名。
初年伯氏
親老嫂寡。
兩家事務
專萃一身
府君外而承迎父志。
內而事嫂如母。
嫂氏感之。
每事皆聽其所言。
閨門斬斬
上順下和
人無間言
辛卯
外艱
柴毁幾至滅性
送死諸節。
式禮無憾
祥畢必晨起拜廟。
未嘗一日是闕。
及當忌月
不出里外
齋日戚戚如始喪之時。
雞鳴不寐而坐。
灌將之際。
極致如在之誠。
至於奠需諸節。
不以昵遠而間之。
每月必一省墓。
路過先世墳塋
黑夜下馬有常處。
出入必見廟。
自恨早抱風樹。
替事堂父如事父。
友于再從親兄弟
保護宗宅如己家。
一堂煕煕
儀物彬彬
東南士友咸懷一見之願。
門駟不絶
戶屨常盈
而每尊賓至。
整衣下堂揖迎。
談笑款接
雖有憂患忿怒之事。
未嘗幾微見於色。
是故一接風儀
無不欽服焉。
見人困急
若癏在躳。
施與之
或當饑歲
不計親疎
傾囷以賑濟之。
免親之早孤無依者。
收致膝下
敎育成就如己子。
丁酉不肖
就養丘嫂
以承宗祀
先是大饑
寧海宗丈羲榮率妻子流離遠至
府君買家安接。
以給其衣食資。
宗丈感之。
晝夜不肖
課讀甚嚴。
不肖之粗辨豕亥者。
實出於此
戊申洊中春秋鄕解。
南省
有人誘之以貨路。
府君正色曰身爲士子
以財獵科。
何面立於名敎之中哉。
言者赧然而退。
庚戌修譜寧海
大父相奎宗弟秀榮俱以左海望士
一見府君
咸推之以巨人
府君嘗以葛庵
先生自警箴銘書諸屛面
朝夕觀省
而以先生戴盆之未晳。
爲生平之恨。
壬子先生復官之命。
往參于焚黃
林會者皆願與交。
府君農節儉。
羡餘則無一毫濫費於奢靡
一以報本裕昆爲業。
先山每位具石物。
以豐其祭奠
厚禮迎師。
奬進後承。
春秋詩禮之習。
鬱然南鄕之最。
李侯鳳億設鄕飮禮於校宮。
府君爲主
抑抑威儀
一鄕士友相顧稱歎
侯亦對人言曰李某眞個重厚君子
季弟稍間
府君朝往暮來
不一日相離
而季性峻。
或有過激之事。
則不厲聲色。
諄諄以牖之。
人皆難之。
甲寅季忽夭逝
不忍使孤孀各居。
撤家合聚一室
府君之如前日之事丘嫂然。
歲丁巳十二月二十九日
奄棄遺孤
享年五十六。
翌年春
祔葬本里新塘村東祖妣墓左庚向之原。
海州鄭氏忠毅公文孚後益成之女。
貞雅有女士行。
府君三十年而卒。
生一三女
男卽不肖出后
季弟有▣之子壽輔爲嗣
女長適文駿錫。
次適張奎相。
次適李承珏。
壽輔男鉉正,鉉燾,鉉玉,鉉參,鉉弼。
女崔燮,趙鏞鶴。
鉉正男漢浩。
女盧東翼
嗚呼
府君稟牢確之氣。
弘遠之量。
處於彝倫
恩義兩至
遇難處而易濟。
居於鄕黨
忠信是務。
賢智先人
宗族
崇行貴年。
交朋友甘嗜淡。
賓客言。
磊騷有風味
不以諧謔褻焉。
僮僕恩威並施。
各遂其分願
至於里悍村猾。
有過相戒曰無使某院長知之。
嘗書不重則不威。
以揭座右自省
望之有磊磊之像。
卽之有煕煕之風。
闇修之篤。
踐履之正
宿儒所不及者多矣。
吾廬俊蕃,安土窩哲淳諸公常稱吾鄕之畏友
都事公奎漢曰質行未有如李某。
承旨辛公志鼎聞府君訃。
歎曰江右處士之廬。
更無其人。
府君平生不喜著述
往往有作。
皆棄而不收。
與知舊書
隻字半語
不合意則必改書。
是故副本之落在巾衍者。
手澤尙存
不肖府君晩育
慈愛雖切。
敎誨甚篤。
而早孤棄學。
未效平日萬一之望。
痛泣何及。
深懼言行之永墜於地。
略綴趨庭時所睹記者。
乃敢含哀忍痛
敬述世系行業顚末
以爲狀碣之需。
惟在立言君子採擇焉。
先妣孺人張氏家傳
夫人姓張氏。
玉山
文康公旅軒先生
七世祖也。
是生諱應一文副提學號聽天堂
風節顯于世。
是生諱𨥭衛率。
是生諱某府使。
曾祖諱某。
祖諱某。
考諱翿。
世稱東廬居士
妣姜氏右尹碩龜之玄孫士人
公元1858年
某之女也。
夫人生有淑姿
又承法家禮訓
自幼未嘗閨門之過。
及笄歸于先君諱有煥姓李氏
吾祖二人
伯公早卒無嗣
季公生三子。
先君長子承宗祀。
寡母于堂。
夫人入門
孝順儀範
二庭無間
君子無違志。
常曰婦人伏於人。
凡事何敢自擅乎。
姑有二女未笄
資裝凡百
每每承志
絲毫難色
族婣旣敬且和。
各得其歡心
婢使稱能以授事。
罵詈之聲不出於口。
見人困急
隨勢資給之。
假貸於人。
刻期督索
隣嫗里媼至今稱慕之者
先君有令望。
年未三十。
不幸無嗣
夫人一女在乳。
不能下從
乃曰夫子
以孝友相勉。
豈敢夫子不在
貳其心哉。
遂承舅姑志。
外事必聽於叔。
嫁送孤女
糚奩諸節。
不循私自斷。
勤於女紅而務簡素
不爲纂繡華靡
常謂其女曰汝以寡母一女
幼求稱意
長當何如
間試米鹽賤執。
不令安佚
是故吾姊氏適人
不以傲惰得過於人。
丁酉不肖孤生
夫人取而養之
慈愛過人
不溺於愛而弛於敎。
如或違之則訶之如嚴父
然亦不以訶而傷恩。
奉祭以誠
每當忌月
脯醯等物。
豫備無愆
常居不近鮮衣
及當齋日
梳沐著潔。
室堂
器皿
烹飪煑炙皆親檢。
雞鳴奉主入寢
下堦庭肅迎以入。
每敎不肖曰吾聞諸家庭。
忌日喪之餘也。
汝雖幼子
齋素之節。
不可不習。
必使之三日行素
敎法之嚴類若是
歲丙辰九月七日
奄棄遺孤
嗚呼痛哉。
是年冬
先君兆。
合葬于漆原莊巖虎相洞先墓下癸坐之原。
不肖孤壽瀅參奉
女適金奎應參奉
壽瀅生二男三女
男長鉉琪次鉉梓。
女長適鄭逵洛進士
次適鄭在寬
次適孫基鐸。
金奎應生一男某。
嗚呼
夫人寡居三十年。
勅身制行
實無愧於古之女士
不肖無狀
淑德懿行
尙未能銘諸墓而狀于家。
仰惟平日顧復之恩
罪負深重
乃敢略敍一二。
備家故事
且將乞言當世秉筆家云。
本生先妣孺人鄭氏家傳
公元1865年
夫人姓鄭氏。
海州
農圃先生忠毅公文孚八世祖也。
曾祖諱某。
祖諱某。
考諱益善。
世以儒行稱。
竹山朴氏某之女。
純廟乙丑十月十日
夫人生于佳谷里
天性柔婉
女儀夙就
及笄歸于先君諱有柱姓李氏
舅姑孝。
敬君子如賓。
族婣不以害義
婢使不以威傷恩。
性好勤儉
紡組米鹽之役。
親執無憚
奉祭接賓之節。
預備無窘。
隣里無不稱慕焉。
長娣張氏早抱未亡之恨。
夫人之如姑。
平生不以華餙加于身。
君子語。
亹亹歡笑之態。
丁酉不肖
纔卸乳。
張氏取而子之。
絲毫係戀意。
季姒又早孀。
合聚一室
隔房居十有餘年。
隨事悅其心。
不見睢盱之色圭稜之語。
丁巳府君下世
壽輔以季父一子
爲所重入爲嗣
夫人憫之。
不肖亟取族子以續其後
乙亥不肖偶被嚴譴
十載漂泊
慈孝俱隔。
及其宥還。
夫人年迫八旬
無恙在堂
人皆曰夫人陰功所致
不肖歸養於家纔三年
奄遘大罰。
丙戌五月十九日也。
嗚乎痛哉。
十月某日
葬于入谷甲坐之原。
男壽瀅參奉出后
嗣男壽輔。
女長適文駿錫。
次適張奎相。
次適李承珏。
夫人貞靚之姿幽閒之德。
視世八十年。
動遵儀則
母儀一家
極敦彝倫
處變合宜
有男子之所不能及者。
不肖無狀
一事仰酬顧復之恩
中夜思惟
痛貫心膂
略敍懿範
備家故事云。
烈婦孺人田氏
潭陽氏。
文元公耕隱先生之後也。
孺人生而婉娩
父母志是順。
至於鍼紉組紃
夙就窒礙焉。
及笄歸于士人淸州韓聖睦。
孺人舅姑以孝
夫子
賓。
未朞年。
夫嬰貞疾醫竆。
孺人手執湯煎罔怠。
夜必焚香祝辰。
請以身代。
及殞斫指注血。
頓然而醒。
遂良已。
年疾復作
孺人嘗糞以驗其差㞃。
築壇於家後潔淨處。
至誠禱天者殆月餘
疾終革。
孺人又齧指灌血。
延數日息。
竟不救。
孺人擗胷結痞。
勺水不下
而猶親檢含斂
饋奠之節無闕失
踰月葬于近家山麓。
昏曉往哭。
一夕雨注䨓轟。
光閃閃
孺人不變
又一夕大虎當前
咆𠷺裂崖。
侍㜎魄遁仆地
孺人不顧
之如常。
俛首悠然而去。
自此每夜必至左右之。
有若呵護者然。
里人聞而異之。
名其谷曰虎谷。
孺人於變初。
已決志殉從。
而憫舅姑無依
痛夫無兒。
主喪期盡三年之制。
以遂其志。
再朞
潛飮毒幾殊。
舅姑覺之。
急試方藥以救之。
涕泣諭以無死
孺人勉強之。
日以共養舅姑爲事
舅姑沒。
極盡喪制
從子定文爲嗣
學業嚴父
纖嗇治家
奉祭供客之節無窘乏
恒以未亡人自處
潔服不加於身。
笑言不接於口。
雖在疾病中。
衣不解紐
食不近腥。
五十年如一日。
臨終遺戒嗣子定文曰。
之至今苟延
一則舅姑也。
一則爲汝父後也。
葬我之日。
與汝父同兆。
無乖我志焉。
鄕之士以烈雙全
屢籲公司
未蒙褒
闡云。
野史氏余觀古今烈婦者。
皆以立地致殉爲難
而其從容處義。
生死無憾
田氏之爲罕矣。
苟非斷斷烈心
焉能䨓霆不挫而猛獸自馴也歟
嗚乎偉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