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晓山文集卷之三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晓山文集卷之三
 疏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1H 页
同岭儒伏閤疏(乙亥)
伏以臣等。岭峤疏逖。韦布贱末耳。培养百年则厚沐菁莪之化。歌颂四重则徒倾葵藿之诚。际值休明。伏睹我 殿下克承丕绪。屡阐盛典。至行建储大礼于 太祖大王诞降九回甲之岁。邸仪咸举。宫僚预选。此诚宗社万亿年无疆之休也。大小攒抃。曷有其极。仍伏念大院閤下郊舍行次。即惟曰取适颐养之举。而我 圣上承顺无违之卓越睿诚。尤不胜钦颂万万。第数椽湫屋。枕几起居之安。不及京师。朝晡甘旨之供。非比宫厨。而杖屦淹滞。徂秋经冬。不惟中外群情用是赍郁。厦毡锦玉。夙宵靡安。至下昨冬 传教。开示以非久还次之意。臣等虽至愚昧。亦有以仰认日望回驾之憧憧渊衷。溢于天语矣。而荏苒之顷。岁籥倏翻。春节将暮。一向离违。极其闷郁。伏况我 王世子册吉既届。缛仪且成。 五殿之嘉悦。日以益笃。则既尊且亲之地。亦宜一体供欢。而庆日又过。还次无闻。群情之赍郁而闷沓者。一日而有一日之甚。二日而有二日之甚。此非但臣等一二人之言。乃是一道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1L 页
公共之言。又非但一道之言。抑为八域含生所同辞者也。则奉还之仪。不待臣等之敷陈。必有 睿断之裁定。而愚衷所激。不揆猥越。庸敢裹足踰岭。沥血叫阍。伏愿 殿下不日动驾。亟请还次。上以叙隆养之至意。下以答蕲祝之舆望。
同岭儒再伏閤疏(乙亥○疏未呈。已入 天听。收入疏头制疏等四人。并施远窜。)
伏以臣等。俱以草野庸庸之品。凡于平日受读于父师者。知有生三事一之义。而不知奏御措辞之间。失当做错。关了坏体也。向者臣等抱书而进于阙下也。 殿下不以臣等之言深以为非。而 传教中略曰挟杂之徒。臣等奉读 圣旨。惶感交切。臣等又试思之。则恭惟 殿下纯笃之诚爱慕之忱。迥出百王。固已万万。则亦将不日而奉迎大院君于郊次。虽非臣等之言。已有所 圣裁中矣。臣等裹足千里。妄自叫阍。哓哓至此。臣等之罪固大矣。幸赖 圣恩如天。只以窜配之典施之。臣等于是。切有所感。虽粉身糜骨。岂得以囚舌却步。不尽其未了之说而以负我 殿下哉。伏愿 圣明睿察而采纳焉。岛配罪人崔益铉之蒙赦才月日。而天意人心亦已去矣。 殿下深居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2H 页
九重。不知中外舆情之如何。而人心即天意也。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杀之。益铉之罪。其在可杀之科。即于今日国人之言而不难知也。臣等处岭外。益铉居畿甸。前无面目之相谙。后无恩雠之相衅。而犹冒斧钺据鼎镬。齐声以进。此非秉彝之所激而能为此乎。方益铉之诬逼吾 君之父而肆然投章于天日之下也。在廷诸臣联章共讨。亦我 殿下赫然斯怒。而特以好生之德。传之道配之典。是亦罪极而罚轻矣。臣等在千里外。晚后闻知。以为大圣人处分。将有早晚矣。乃者国有大庆。特颁赦典。而不及于攻益铉之人。偏及于罔赦之益铉。不知 殿下有何裁择而行之不疑也。臣等于此。重有所惑。而不得不为 殿下言之也。益铉蒙赦之后。为 殿下之臣者。可言者非一人而皆噤不得出一言以陈之。 殿下有臣如此而谁与为治也。以 殿下之圣姿睿识。若闻一言则必不有此也。臣等于此。又不得不为 殿下言之也。伏愿 圣明特挥乾廓。正律益铉。以肃王章。以挽天意人心。国家幸甚。生灵幸甚。
论地方军务疏(丁酉○代岭弁作)
伏以臣等俱以靺韦贱末。岭峤遐僻。乌敢预论于军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2L 页
国事务。第今六洲混同。技巧层生。兵制之精练。大异前日。苟或胶守旧见。不思更张。则自强无期。外侮难御。诚君臣上下大加惕励者也。臣等虽闻寡识蔑。犹知汉唐以来置州县兵。入务耒耜。出习刀枪。皆是寓兵于农也。臣等尝欲一陈芹忱。以效刍采。而职非言责。嫌于越俎。泯默以俟者久矣。何幸 圣鉴孔昭。广设地方队于各州郡。以效汉唐旧制。维新之命未雨之备。岂有逾于此者乎。虽然 国家承平日久。恬戏成习。民不知兵。势固然矣。今此新派将官。俱是辇毂之人。无一乡弁之错于其间。则逖矣遐邑氓之蚩蚩。猝当抄募。不知旧制之如何新务之如何。京乡殊态。面目俱生。徒生疑惧。全事谋避。个中自愿。俱是靡室无恒之类也。外拘生涯。虽或冒入。内怀岨峿。不知向背之如何。则假使临风赴敌。无或近于弃甲之徒欤。近者官方猝变。古家华武居在遐乡者。或登科几年。筮仕无阶。或落仕有年。甄复无路。此非但乡弁之抑郁。抑亦有欠于朝家养武育英之典也。当此将官派送之际。特选该地方武家知名之人。并置队官之末。则官是该地之人。兵亦该地之人也。心目俱惯。情形相熟。必有隽选精募之益。亦无疑惧岨峿之患。如是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3H 页
则将卒相孚。京乡无憾。妻妾编伍之风。士卒分苦之效。庶几复睹于今日矣。伏愿 圣明渊然深思。幸以臣等此疏。付诸军部。所言如有可采。亟命施行。如或不合。特施妄言之律。以全军务则 国家幸甚。
晓山文集卷之三
 书
  
上兴宣大院君
甲冬旅舍承候。已三载矣。伏不审玆辰。气体候为 国万安。园林钟鼓。即古人之所不得已也。虽或有补于晚节恬养。何以答四海苍生之望邪。伏为之慕祝区区无任下诚之至。寿滢罪重罚轻。得保性命。是亦 恩命。何敢以江潭牢骚之恨。仰渎匀听。而但以将母靡遑。不敢不日夜焦泣。身在罪籍之中。敢将咫尺之书。仰烦阍隶。伏地增悚。馀伏祝匀体候万康。
上兴宣大院君
岁钥将更。星杓方斡。伏惟老大爷閤下福同春茂。德与时新。争呼蓬岛之三。兼颂箕畴之五。寿滢驹阴催尽。旅馆不眠。龙门太高。抠衣莫进。肃修寸禀。替陈岁候。
上性斋许先生
献岁发春。伏惟君子履端。恺悌神劳。寿滢晚生遐陬。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3L 页
慕仰德义之日久矣。尝恨畿乡落落。拜门无分。何幸五马南莅。开閤延英。接引后进。使一方士子。有所鼓发。吾党之幸。寿滢合下野蠢。向德诚薄。虽未能亟遂扫门之役。前秋一晋。实出得御之愿也。猥蒙令慈假之以颜色。导之以义方。自量贱劣。何以获此于门下哉。因此得有警省。或能变化其卑闇朴陋之质。不遂为小人之归。则莫非令慈之赐也。窃拟随时续进。以探历岁之候。且受教诲之益。而笃老之下。戒在翔矧。姑未能如诚。引领临风。只切钦慕。
上李判书(承辅)
八月初三日下书。始承于九月十三日。备悉近耗。而未几日见八月十二日朝纸。则又遭人言。竟蒙窜配之典。固知末梢祸患。免不得焉。窃惟念此时骇机。在閤下得失固何如也。若以岭海为可戒。斧钺为可惧。何以炳载于竹帛也。六日之内。五陈疏一登筵。谔谔直犯于 震叠之下。苟非满腔忠赤断断无他则何以及此哉。后世之称乙亥祸锢者。必以閤下为义理之主。而远逐诸人生生死死子子孙孙。依归于閤下之门矣。然则閤下今日之得。宁可与向日者戴一品花饷千钟禄比也哉。伏不审冬冱。处坎体力连得若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4H 页
何。水泉之不习。羁旅之伤神。实非榆景可堪。然直道顺受。已有定算矣。伏愿益加餐饭。自爱保重。则光天化日。岂无照盆之期邪。嗟我十六儒生六七名士。披雾雨唫瘴毒。南流北丏。不死则幸。若蒙霈泽旁流。生还故国。则当先登我閤下之堂。瞻望髭发之胜昔耳。寿滢七朔绝塞。备阅万苦。近又移所于文元公居涪旧堂。而北方早寒。九月飞雪。赤手空斋。呵冻而坐。何幸满浦曹令,渭原李令特出知旧之义。厚施钱财。赖以为过冬之计。然家在三千里之外。一自家僮路死之后。更难嗣信。每日暮湘滨。哺乌舐犊之情。有非人理可堪。离群索居。无与谭遣。近读邹传数篇。而此亦为愁绪所搅。不得著意做去。柰何柰何。适因京便。修书仰付于本第。似即入鉴。
上李贰相
五载陪游。源源如行者之赴家。千里睽违。恋恋若婴儿之离哺。深宵梦毂。无日不驰走于轩外。而长关路隔。顿阙尺素。不图今春。自何承台爷间遭伉俪之恸。惊愕不堪言。继又闻先先生梧川相公因 国家大庆会。升配 庙廷。奭门之光。孰大于是。哀庆并凑。唁贺俱阙。惶蹙无地。伏惟迩辰。崇体节宣不以酸苦致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4L 页
愆。益膺难老。佥嗣孝节保不至毁邪。想像时议。东冈之陂。似难久守。公私攒祝。曷有其极。寿滢病伏穷林。分甘朽废。临风神溯。不任于邑。
上李贰相
客冬下覆书。并二绝琼诗而至。至今盥阅庄读。便如太华清钟。撞破人聋聩。欢喜不自量。春煦转鬯。伏惟崇体震艮恺悌神劳。昼永骚楼。邀与社中耆英看书围奕。区区颂祝。寿滢葺治先亭。筑坛莳花。拓池种鱼。于焉休处。不知世界升沉之为何事耳。肃具寸禀。伏祈崇鉴。更祝以时康骘。
与李西皋(芝运)
拜违轩幪。居然阅岁。长关路阻。向慕日深。伏不审颐养震艮若何。今冬早寒乖宜。虽恺悌神劳。断无他忧。犹切不瑕有伤之虑。况贤侄二期载迫。窃想此际悲绪。尤有所裁遣不得者。伏愿深自宽降。无或致损于衰年荣卫。千万区区之祝。寿滢癃省当寒善添。且滚汩冗扰。心志靡竖。不得亲近书册。仰念平日奖勉之意甚盛。期蒙厚诲。小开茅塞。而既不能源源趋拜。又未得种种替候。向德之诚。自量太薄矣。合下冥顽。复何望变化气质哉。引领临风。只切驰慕而已。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5H 页
与张四未丈
拜违轩屏。七年于玆矣。世变层叠。何所不有。窃伏闻杖履取閒。搬寓伽峡。终又还御本庄。这里费神。势所必至。且况德门荐祸。泉海两丧。俱作沧桑。回首渭阳。人事异昔之感。寤寐靡谖。久阙尺素。自讼逋慢。今因潘叟至。细叩函筵诸节。则迩年寝膳虽渐减损。犹能作神力。温理书籍。盘桓洞里。天眷大耋。以佑斯文。极幸极幸。继又令仲季氏若再从氏佥表兄。俱享康宁。日对榻如绮角诸皓。此人家稀事。孰不钦羡哉。寿滢间者久游馆学。妄忝仕籍。风埃颠倒。佗傺还山。内省自惧。乌敢望收入度内邪。方拟未夏前。抽暇往谒。以承法诲耳。伏祝道体以时珍摄。
与李承旨(晚运)
泮桥拜辞。遽阅岁而春将半矣。伏惟峭寒。旅中令体候茂膺景福。恺悌神相。寿滢自来卤湔。重为冗扰所缚。寻常旧业。收拾无暇。伏叹柰何。前秋游馆之日。猥蒙令公厚爱之义。既不鄙以勤访之。又随事以警牖之。患难同忧。输以悃愊。至今思之。铭感不已。而自秋徂冬。连为世闹所沮。便梯莫凭。至今嵇候。深悚深悚。洋骚一自湾尹书后。人心姑整。而未知都下物情何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5L 页
如。坐在穷蔀。未闻的耗。或可示及否。适因会行便。修付寸笺。想即关听矣。伏祈旅食加护。以副瞻慕。
与郑东莱
前秋洛邸拜辞。窃恨更际未易。不图南莅藩邑。密迩声光。北门锁钥。弹压威重。强邻屏息。全省矫首。乃知平日学问之力。快施恢刃。朝廷无南顾之忧。边门绝东渔之患矣。此去府下不过数宿舂。则窃欲一番趋候。兼睹海山之胜。而性拙冗缠。未克生意。适因转便。替陈起居之问。倘即关听否。宁海鄙宗教荣氏。以先生谥状事。尚滞旅泮。下落无期。情势可闷。知是令公平日向念之地。有此尾告耳。
与申承旨(辙求)
寿滢自游馆学。夤缘承拜于吾党宰绅多矣。人浅识肤。百无一取于人。而特被令公大人眷注之意。时每趋拜。待之以故人稚子。既假以颜色。又奖以文学。不以无所取而不取。惟因其人以导之。感篆心骨。久愈难忘。自春至夏。时候乖宜。伏惟令体震艮恺悌神劳。燕超自适。寿滢奉率避沴。三朔栖遑。近始寻巢。抛却旧业。内省瞿然。尤无以仰答奖意之万一耳。
答李泰川(晚绥)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6H 页
顷因昌朔书。闻移符于此省。如有依靠。不任驰神。即拜承存问远至。感谢何量。伏惟新元。政体候万护增禧。新莅未久。又当支敕扰恼。安得不然邪。累人新年尤多噩绪。距家为二千馀里。承信如隔天上。孤立无依。幸赖知旧邻宰之随时出义。经冬卒岁。得免冻饿。然但赖之有限。需之无算。新年挨过。杳无其策。今承十缗之惠。无异贫者㬥富。平日周恤之仁声。有不可诬也。昌朔诸节。往往承递。而稍待春舒。中路相接为约。然是岂可必耶。此距贵府亦远。拜叙不可必。因风相问。是穷途之跂耳。
答李玄风(启鲁)
曩因道递。承五月十九日所惠书。一幅十行。推借过重。感仆首至地。庚烘太虐。恭惟政候震艮卫重。窃控峤之南有二大江。流自太白之谓洛。流自头流之谓汾。汾与洛合流于灵咸之间。成一大江。挟江左右多名楼胜榭。曰合江曰翔凤曰景酿曰苍岩。动不过十里中间。昔寒旅两先生。与当时诸贤。泛舟于龙华山下游数日。有龙华同泛录。后葛庵先生自光阳归到苍岩江上。时苍雪权公为灵倅。奉迎杖屦。泛舟江上。又成苍岩同泛录。此二录为南州三百年奇迹。今令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6L 页
公以尚贤慕古之人。既作宰于此近。则亟蹑前躅。续成一录。诚不可已之盛事也。令公能图之否。抽暇三数日。驱率四五僮。约意中多小人。束之以轻装淡供。陆来则陆来。舟行则舟行。行至江上。则好主良朋。次第开路。滢虽没致。亦不让下风矣。未知令意如何耶。
与姜参议(兰馨)
春间拜辞。未更嗣候。木落霜清。瞻慕尤切。伏不审令体震艮履玆若何。伏惟恺悌神劳。观玩自适。天官佐贰之除。伏贺万万。寿滢粗遣菽水。而合下卤钝。重为懒习所使。不得亲近书册。留意本分。以令慈平日劝奖之义。闻此想有于予何诛之叹矣。惭悚惭悚。伏祝加护鼎茵。以副瞻慕。
上地主郑侯(周默)
伏蒙降屈威尊。宠惠存讯。自量陋贱。何以获此。感惧来并。不容于心。献岁发春。伏惟政体履元纳祐。恺悌神劳。寿滢生长遐陬。蠢蠢蔑识。虽未承颜于閤下。钦仰于家声者已宿矣。何幸官莅玆土。政简民和。来暮之喜。黎庶惟均。矧玆下存。出于料襮。揣分惶蹙。即宜趋谢。而拙懒素习。非敢比拟于澹台。偏侍癃亲。每戒翔矧。因循逋慢。以至岁更。固知乘暇一拜。计在早晚。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7H 页
而阙然无辞。亦非道理。敢修书仪。道达私悃。伏纸增悚。
与朴晚醒
叨陪杖履。傲游海关。诚不期之胜缘。而适被雨戏。崔翁台上。姮娥寂然。苏仙舟中。客箫无声。径归馀恨。尚结于中。翘诸驾回辱访。更承清诲。昨闻来驻迩室。因甚致祟。起居有不安节。即当进诊。而曩宵风变。先楸尽覆。日事省扫未遑。深悚深悚。观海韵忘陋步呈。览斤伏望。
与李参判(世基)
逖矣燕塞。使轺踰年。坐计弦朔。业已复命。而世险候阻。向慕徒切。伏惟责竣专对。神怡壮览。归饷清福。台体康宁。昨秋启轺之前。拟欲致书替饯。竟未遂。迨此返疆之日。又阙尺素。以台慈爱人之德。不置诚外之科则幸矣。壮观万里。回笥必有所贮。若以好书画可奇可新者。远掷于穷乡敝蔀。则生色当何如也。仰恃厚眷。敢黩至此。不任蹜恧。
上李辅国(载冕)
寿滢顿首再拜白。寿滢诚惶诚怛。不敢以不忍言之事。仰关崇听。以搅恶绪。而岂意积德累仁之门。有此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7L 页
极惨之祸邪。虽然夫子哭伯鱼,颜渊短命死。脩短天也。圣贤之所不能免焉。则仰揣平日读书之定力。其为太上忘情。不待刍言而勉之矣。伏不审寝飧诸节不至大损天和邪。伏愿深自宽啬。上以承主器之重。下以庇阖宗之仰。关河绵邈。末由趋慰。西望哽咽。寤寐靡谖。伏乞鉴原。
与柳丈道洙
昔赵忠简鼎初贬潮州。哭其季子而行。既行又哭其长子。尝有帖云知旧多劝读佛书曰使释迦老子。闻鼎此事。亦当感动。今下执事所遭。与赵之再遭有间。而其情则一也。凡为知旧者。劝读何书。可以忘此情也。魏有东门吴者年四十。有一子丧之而不悲。其相室曰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而不悲何也。吴曰吾尝无子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日无子同。吾何忧焉。此为可读之言。伏问初冬。坎中服体候若何。伏望加飧自啬。至若殊方异俗。固不问可知。而吉州为关北之钜臬。人物俱繁。水泉不恶云。足为居停。地主善遇。居人有可从否。寿滢羁旅枯槁之状。固是同病。而离亲之私。无日不悚惧。春初闻家豚胜冠而不得见。情亦戚矣。南道年形。果是赤地。身寄绝域。心绪宁可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8H 页
一日以安耶。时耗同一所闻。而 䨓雨之泽。不敢望也。只矫首仰苍天而已。
与郑江界(云翼)
昨蒙枉屈威尊。存问死生。顾语移刻。色笑从容。自量累贱何以获此。感谢仆仆。第满浦镇推寻事。今方甘结云。此亦到底垂念。而细闻其镇俗则定送府校。乃可以到即刷来。幸加三思。特许一校。则莫非曲念所暨也。不备。
与金拓庵
以平生得御之愿。一宿高轩。二年于玆。夙宵景仰。伏惟菊秋。经体震艮恺悌神相。窃想松年渐卲。温理之工式日益精矣。寿滢以私门谱事。近又作紫海之行。寂寞山房。消遣无憀。行将岁内还乡。归时若路由那边。则似有更奉之阶而姑不可必耳。昨夏鄙族人归便。惠寄琼什。至今披复。辞致不凡。足令人消荤。而嫫母效颦。只望覆瓿耳。
答李熙川(克烈)
匪意承远惠书。存问备至。感谢曷比。谨审穷冱。政体贞禧。仰慰协祝。寿滢岁晏塞天。乡思离愁。一倍作噩。俯惠诸种。俱是客中所乏。足为今日穷途之感。仰谢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8L 页
仰谢。
与柳贤民(道献)
玉渊一宵雅宴。居然作周岁事矣。佥君子高标伟论。森然在耳目。清诗妙墨。韡然在巾笥。有时披阅。如复联床对话。景颂葽夏。经体震艮若何。窃想扫却尘纷。徵逐于蓉台清绝之间。经史以讲讨。渔钓以赋兴。日有真趣之自适矣。寿滢病伏穷巷。且无从游之益。日与卷中人为消遣之资。叔祖茅村集今始登梓。玆呈一帙。
答李道源(学洙)
去月因昌朔便修候仪转达。而未知其浮沉。匪意一椷。从白云多处飞落于桄灯寂寞之滨。开视之。乃故人情墨也。始知楚山不在天上。而前书之尚不收尘也。第审兄坎体摄痢呻呓者已久。孤寄绝域。虽身健食甘。犹相戒虑。况加之以疾恙者乎。虽然兄之本质贞固。安心静摄。则自当有勿药之日。庸是为祝仰万万。寿滢亦以疾滞涉月委苦。憔悴极矣。近又移所于舍达斋。供节甚冷薄。朔风早狞。冬具未备。百困交至。重以庭信无凭。肝肠欲断奈何。日前见桃洞书则四疏儒岛篱后。继六名士俱远逐。而七月初申掌令泰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9H 页
观陈疏。吾儒一网打尽。又及于桃洞。弹驳无比。幸蒙 殊恩。不加谴罚云矣。今见朝纸则八月十二日掌令李东荣又为弹疏。竟至于窜配。闻极悚懔。桃洞之今番树立。钦仰万万。此去兄所不满三百里程。则虽脚疲神劳。一去一来。以相纾怀。犹胜于孤馆幽独之情。十月望间。此近儒生多有楚州升补之行。其时拟欲随去苏风。而亦安知无魔耶。兄亦病势小愈。虽先弟图之。亦无妨。此地城市楼台。足为迁客之一会耳。
与李道源
向于两雅回便芜覆。想已登照。北方早寒。白雪满山。伏询坎体一例晏摄否。寿滢残灯孤枕。欹斜一梦。趋走于北堂之前。与阿弟阿男绕膝而欢。忽纸囱鸣风。单衾离体。冷然而惺。蹶然而起。月满湘潭。只雁叫嗥。茫茫天地。此何人斯。虽肝肠如木石。自不禁汪然泪下。于其时也。欲以酒力宽情。开囊算叶。推户呼人。则林蹊樾涧。鬼火闪青。只有厨舍一老妪睡声如䨓。遂绕壁而坐。不寐到晓。似此情状。非兄谁与相闻哉。拟欲进叙。家伻似从近来至。故亦不得遂可恨。来月间江冰若合则可不马而行。进叙是计。
答昌城,朔州,碧潼,龙川,楚山佥匪所书。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49L 页
人生世间。何限者别。而曩也洪济院西十里别。犹不胜河梁意绪。况七百里同鞍马共险艰。分路于百祥楼下雨黯云愁之际邪。匹马斜阳。回首行尘。则童童柳树。随步塞影。竟使清江一带。弱水而隔。人情到此。不泪者几。岭路栈径。十颠九倒。来作江潭之客已再月。而杳不知何山之为昌朔。何水之为龙碧。只以白云多处为楚山。桄灯欹枕。梦魂欲销。匪意朴老儒过那边来。备传诸公从游之好。继以琅椷并坠。始知五郡山川。犹在于鸭水以东地矣。伏审比烘。佥体履险万卫。幸赖贤主之厚接。居停凡节。太免龃龉。从知人心到处。别无异同。区区慰悦。如寿滢无似。犹得人爱护。姑保饮啄。而初接于晦斋先生居涪旧斋。近又移所于居人家。与数三学童。寻行数墨。消遣长晷而已。狄踰一岭。天限南北。一字乡信莫凭。思亲恋子之情。去益难堪。柰何柰何。向见朝纸。则诸道儒生同声叫阍。至五月十七日。自 上召大臣洞喻。使传喻退送。而徐李两囚人亦为之贷一缕。姑先安置于岛中。满纸 筵教。无非参量底圣意。而雨露霜雪。莫非上天造化。何可以私心妄度耶。此去佥驻最是偏远。一者拜叙。不敢生意。惟得书尺相连。替伸情恨则幸。
与李渭原(种完)
虽未有夙昔受知。闻之已惯耳。而来此殊方。吾党之为宰于邻境者。只令执事而已。区区恋仰之私。岂有间于平日之知不知耶。伏问潦烘。令政体万安。寿滢春间叫阍。流于江州。荒蛮绝塞。四顾无知。此去贵府不过二日程。有时瞻望。如有依靠。而无由奉拜。亦此柰何。玆因转递。先修芜函。亦古人神交之意也邪。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0H 页
启任惠郎(思准)
壬午夏。平邑陪游。思之若前生事。河山极邈。庆吊无凭。今于入京之初。始接令侄。藉谂耇丈松年渐卲。芝采不愆。温旧业于缣缃。保晚香于杞鞠。情之幽者。岂无格也。理之屈者。必有伸焉。 象阙之恩绂近宣。鸰原之戴盆是晰。谁知此世。果有其时。七魄争欣。五中俱快。寿滢离家至月。旅馆经年。两鬓霜飘。固断青云之志。九垓雾荡。难睹白日之光。立俟日暖风和。归谢林嘲涧诮。第缘桑村远隔。无由兰室重薰。馀景几何。此怀良深。
与北关佥匪所书(吉州,甲山,三水,富宁,明川,镜城。)
塞雪常积。无山不白。指山问曰白头乎。河冰已合。无水不通。溯洄从则豆满乎。山之高矣。不可踰斯。江之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0L 页
永矣。不可泳斯。瞻望劳思。咄咄何益。伏问穷冱。佥体万卫。水泉食饮之节。兴居过从之趣。俱何如。主倅善为遇接。乡信有时承聆否。区区不任夐祝。寿滢岁晏塞天。饥寒交至。至若殊风异俗。不待烦拱。想应易地而推之矣。向因乡便承京耗。则一如前闻。西路六邑。相距亦远。虽不得颜面相接。书信则源源。皆安过云耳。不备。
与孙佥使
大旱馀甘霔普洽。四野青色。蓦然有升平气像。此际怀人陡切。翘惟令公大兄。兰室颐精益膺清谧之趣。枌阴观稼大占熙穰之年。阖门亨嘉。令嗣课业日进邪。令家以赫赫华胄。今虽见屈。硕果不食。必有更阐之日。嗣郎工业。勿或任置。猛加绳督。以成他日贲世之器如何。寿滢近日。登先亭避暑。碧澄澄一潭水。足为消涤尘荤。而犹不免坌冗所侵。不知清致之为清致耳。
与安景颜(瓒)
东西洛涯。相望不远。自闻登庠。贺不在人后。而仆本拙于文墨。且为世故所挠。有志未就。惭腼曷喻。每因过从知旧之来自贵边。闻足下摆落尘棼。浇灌书册。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1H 页
寻数谨饬之工。日新又日新。以足下之才之质。果能驻一脚于万马奔中。则何事不可做。何地不可到。今日之贺。在此而不在彼也。如仆合下卤莽。重以早孤失学。日用行为。每归于小人之科。时自内省。不觉喟然。尤无辞仰报于直谅之前耳。
答郑安州(谦植)
天涯一面。倾盖如旧。亦一世间妙缘。况承审夜谢。政体万毖。仰慰实深。寿滢等今方理装。饭毕即行。而四人临歧。前路迷茫。人生别离之难。未有甚于今日者也。惠赆何以及此。能令远客宽情。吾党生颜。感谢仆仆。无容为喻。四邑书信。昨已面悉。不必更提耳。
答尹佥使(秉善)
令执事不闻庄周所谓越之流人者乎。见所常见者而喜。久之见似人者而喜。夫人情远乡邑离亲戚孤立无依。则能有不如是者鲜矣。吾辈虽无平日相见。苟一见之则与常见者小无异焉。况来此殊方。邂逅相集。一言犀照。数宵蛩依。其为喜也岂啻见似人而止哉。第恨抟沙一散。再合无期。非意转递。辱惠书并诗。如朵云起如莲花开。真珠珊瑚。璨然在前。一回而胃膻欲销。再回而牙香自生。重以片片夹录。详尽时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1L 页
耗。无异家人兄弟之随事相报。始知令执事爱人恤穷之义。迥出人万万等夷。而名家肖嫡。自有其来也。感谢仆仆。伏惟庚炎。令体贞晏。峡里残廨。印盒生苔。铃索稀鸣。日与琅琅两玉。开诗卷扫法帖。以做消遣方。则此亦为羁宦之一况。较之于泽畔行吟之客。其荣枯欣戚。固何如耶。寿滢上以离老母。下以弃稚子。投身于数千里之外者已三个月矣。萧瑟空堂。只影孤吊。加以寄食于漂母。已竭其忠。纻布之故人。亦无其风。情状到此。更何言哉。时有数三学童。迭来问字。而字谚不同。句读亦殊。操以南音。蒙不知解。吁亦笑哉。向与主伯登仁风楼玩涨。各赋一首。如鄙作无可传。主伯初联曰楼前浊浪流何极。眼际青山势若轻者。雄浑雅重。有仗钺制梱之象。知音之间。足供一听。故仰及耳。馀冀随便惠音。副此悬悬。
答尹佥使
雪屋鹪栖。楚楚无阳意。忽一星踵门。呵手擎椷。词源泓泼。笔力遒劲。大有进于前日。继以古人直谅之戒。加之于坑堑之踪。听之者虽顽石朽木。岂不知感。当佩之矣。丹崖翠壁。冰雪凌兢。呼与里魁村伧。卸舆扶杖。上下相逐。掌上之金眸远放。磨云巅而击山鸡。牢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2H 页
笼与夺之际。一队灵狵。伺候而擭。于是发纵之群童拍手。指示之众丁疾足。争讼于前曰功人也。然则足下今日之猎。将大有观者存焉。足下以将相肖胄。有文武兼才。假使他日当鹰扬狗纵之地。则师尚父,萧相国即其人焉。愿足下不以猎为游衍之具。而深自省勉焉。仆萧斋粟饭。冷坑单衾。去益难堪。宁欲移所如兄教。尾教略悉。
答柳景瑞(道柱)
榴雨蕉囱。午梦方驰。一朵云从山谷坠。乃故人情翰。能涉半千里程。不忘三数岁颜。先报起居安。次道海山约。足下之不负我似矣。而仆之望于足下。犹不无芥然于怀。去年戛吾门。今年又如是。足下之爱仆诚若以心。则宁靳数武步止。替之以书耶。自讼穷厓冷拙。无足见取于朋旧过从。然以足下之高义。岂真有是哉。即欲策疲骡追下风。与小岩诸词伯。登矗石楼。忆壮士之前躅。坐镇南楼。听荷上雨声。历玉泉涉统营津。观南藩之雄丽。则吾辈今行可作子长后第一南游。仆岂无是思也哉。但势有难动者。癃省当暑凛惙。幼侄方犯轮忧。抽身无暇。未副勤速。用替一律以呈。倘恕烛之否。因窃控此近所谓马湖。亦一南州名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2L 页
胜。江楼池馆。多登览处。归时或赐委访。则当以斗酒短棹。往迎于湖。以尽宿昔之逋矣。惟足下不较而图之。
与洪翰林(远植)
识荆接芝。已极充然。而南归以后。依旧阻阂。与不相面之时。小无异同。每瞻云劳咏。形羁神𨓏而已。景惟花辰。春堂体韵康旺。仕体恺护。清斑膴职。间升何资耶。区区不任愿闻。寿滢跧伏穷林。只是食年之蠹。重以世故冗扰。缚束多端。未能著力于研书理性之工。自顾受中之责。本不若是蔑如。而黯闇懒废。甘归无闻之科。愧叹愧叹。西骚今至妥帖。邦国之幸。
李求(敦行)
书去寻常。书来真的。三百山川。若有神会而然也。况白绢斜封。五云发朵。词源笔力。小无减于前日。从知五十知命。心旷体安。益占松寿之无疆。若夫区区晚计之不入所算。自是措大本分。何足置诸怀欤。但愿清绩所著。移绂于鄙近。迫暮重逢。且咏且觞。以续汉北旧缘耳。鄙宗之渡淮受侮。势所必至。今闻肩舆枉访。使刁俗知戢。感叹曷喻。惠送海衣。岭滨稀物也。一叶佐飧。病胃顿醒。尤极感荷。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3H 页
与许舜歌
敬启者。窃平生景仰。如读古人名于史牒之中。信宿分张。便添游子恨于河梁之上。萍水一方渺渺。桃潭千尺深深。景惟舫山斯文足下。河岳英灵。圭章品谊。性理渊源朱退。力排守仁学于禅流。文章髓骨马韩。重解弥明书于人世。鳣堂讲学。群儒来自四方。凤砚濡毫。贤嗣才兼三绝。接芳邻于邹鲁。顿忘怀土之情。润膏泽于诗书。益得延年之剂。庸作斯文之钜拇。咸称季世之完人。寿滢自惭樗栎之材。偶叩芝兰之室。芸床抽卷。备看武库之藏。柏榭题诗。忝效文垣之体。与访溪山胜迹。若豆眼之稍开。还栖樵牧穷村。柰茅胸之更塞。未知灵竺丹邱之路。孰后孰先。更愿苍岩竹屿之滨。一咏一觞。肃修芜牍。顺付邮便。恭俟玉音。更祈锦安。
与许舜歌
晚契三年。许以莫逆者。不惟以文字为缘。所仗者惟信义。而不图金陵一约。中途忽改。剡棹兴尽而归。此乃晋人放旷之趣。初非所望于尚义如尊兄者也。于是乎不敢尤尊兄之失信。自叹庸愚湔劣。无足轻重于尊兄也。其时尊兄内怀还故之意。以促其归事矣。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3L 页
近闻此计已休。可知其善庄为铁路近坰。畏此而旋缩。然来头相混。岂有此疆彼界邪。兄年已迫七旬。无论某地。永贴后乃已。新汉一区。将为永久计耶。所农足活数十口。所养比前无减耶。老人筋力。不可以无恙自恃。惟愿加飧自摄。以图远算。如何如何。季氏还山团聚邪。世变层生。无事不有。叹息叹息。滢闭门养病。无足仰报。而但池亭莲花盛发。香动坐榻。足以涤尘肚而醒荤胃。然恨不与兄共赏。以赋爱莲说也。东望归云。愿言深深。不备。
与张舜明(锡荩)
朱夏霎晤。至今耿然于中。近行声在迩。遍访名山水好门闾。而独漏此荒滨一冷戚老学士过看暄凉。诚非所望于平日也。闻结向禽之伴。又作方壶之游。衰暮之年。办此胜赏。实令人羡羡不能追也。一瀼东西。可望而不可亲。只切无益之悬私。寿滢病卧池亭。无悰可报耳。适因子云便。拨忙略伸。不备。
与李琢源
向者回使立促。草草函肃。果即清览否。晚烘尚炽。兄体摄晏。吾辈平日闻浮碧如岳阳。鍊光如姑苏。愿见而不可得。今于数月之内。得之如分内。然则岳阳姑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4H 页
苏。在乎未得之前则得之也难。而及其得之也亦不难矣。虽然子之得。只鍊光浮碧。吾之得。得子之得之外。又得子之不得之百祥妙香。来此又与仁风楼相得。较得于子。吾若多矣。而但吾之得。只得人皆得之江山楼台。子之得。多得人不得之佳句丽唱。独使江山楼台得子而光。于是乎子之得诚大矣。前秋读吾子松京诸作。意谓子之作至此始放胆矣。今见西京杂赋则古而雅健而廓。大有进于前日。而如竹枝词八章。凄迷哀艳。与王渔洋秦淮杂绝。千古相耦。子之作今于浿上而尽其气乎。抑亦未尽其可尽之气而驰神于浙杭之间邪。子之意固不可量也。子于主相公。即东野之于昌黎。秘演之于曼卿。则绫罗牧丹之间。上下相逐。孰为云孰为龙孰为主孰为宾耶。任永祚前春因子一面。而岂意斯人至于斯邪。子之哭斯人之诔。能尽人之悲斯人之情。斯人若有知。应诵新词遍九泉矣。吾与子同作西州之客。江之于浿。犹云七百里程。则会面之难势也。而子之鹄举。又将不远矣。未谙归路果何居。京则为吾探递。源源付书。乡则为访吾弟。备传息耗如何。此地泉味甘米谷丰。城市华奢。足为羁旅排遣。相从文士。俱是巨擘。但其所居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4L 页
僻所业局。所与确者只是诗赋程文。可惜也已。兄归应见景纯太叟矣。䨓览此书。以察吾悬悬之情如何。
答辛士亨
一春再书。如花叠开。但初以游览为约。旋以停止为教。衰暮一会。造翁亦猜耶。第当抽隙图进。而末梢如意。又未可必也。吟痞经春。身无健日。良苦良苦。孙女历入贵中。佥眷颇隆。归而说津津不已。厚谊诚可感也。
与郑奎甫
前书没便稽谢。愧多于感。谨惟兄侍体万护。窃惟道林复设之令。大是儒林之幸。而三家同室之庆。尤如何哉。将以来月三日。蠲吉揭虔。而前此贵门泛听游谈。每或致疑于庙中位次之或有舛错。是诚慨恨。大凡此等仪节。既系士林公议。且在三家后生之合席烂商。务归乎至正至当之科而已。见今缛礼重举。多士坌集。则贵门之迨此时齐临。允合情礼。而兄于此事既有平日之与相讲磨。一枉尤不可已也。切仰切仰。
答安舜七(硕远)
积阻之怀。在迩尤切。即拜承惠𠌫。满纸恩眷。寔出等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5H 页
夷。感谢何量。审慰冬冱。文体贞安。寿滢往㥘沧浪也。今于归省之日。癃节粗安。行期又此隔日。怀绪实难自定柰何。何当握手叙此积怀。惟冀照亮。
与辛参应
友之为道。贵乎有信。昨冬相别时。约以今秋更会。故向过竺下。要主庠专奇于吾兄从叔侄。而信宿苦企。终无消息。认之以出他。归路望门而戛之。未知故人负我邪。我负故人邪。今闻苍樊兄历入贵边。一宵胜宴。闻甚怏怏。恨弟之未同耳。将与苍兄盘旋于此近数处。归路欲向合江亭。此约若成则当有更奇于吾兄。须与从叔氏偕临如何。
答赵应章
向承复教。审知痢度渐宽。日间想应快臻坦境矣。示谕谨当知戒。以若昧学蔑识。乌敢挂齿于理气等说耶。但先儒之言。闻则闻矣。退溪先生理发气发之论。政合朱子说。为百世不易。而嗣后左论之人合理气为一物。转相听莹。使后生末学。不知理有动静体用。故葛爷作理气辨。的承朱李之旨。发挥甚明。以成断案。而密庵继述之曰与其兼言理气致纷杂。无宁言理不言气。后溪祭葛翁文曰陋彼诐儒。认气为理。此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5L 页
皆力排其兼言之弊也。甪里丈理气之论。笃信朱退。与彼认气为理者。辨讼不已。故弟亦用此句于此丈者也。有何生出是非耶。更加商量以示之如何。认理为气之说。未知兄见于何书也。近看屹峰集则密庵之论。亦有认气为理之诮。未见认理为气之说耳。并示破惑如何。
与李景会
人生合散。无往非梦界。以平生一得之奇缘。幻作了无限恶绪。临歧赠约。誓不相负。弟到院北。兄不左临。及到汾阳。权柳三兄如期毕集。谓兄必至。三日延伫。竟寂然而止。乃知兄自比谷因往白沙。直向宜春而归也。以兄笃信好义之士。负人至此。则友道于何是责乎。令人叹怏不已。不审长关利涉。体内不以劳㙳致祟。幸更俟明春。约与景执氏联袂。或骑或步。翩然远临。周览海山。叙此茹恨。如何如何。
与李大衡(斗勋)
山川本非太远。声耗隔若他世。老或负少。少负老亦一般是较也邪。每因转递闻兄近槩。其所关虑固然。况猝移邑第。凡百酸楚。尤可知也。世变层生。国家与私家同是颠沛。无家不然。则此亦时运所使。以兄读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6H 页
书之力。不待人言。想处之有裕矣。胤君出外未归云。便速率来。勤斯诲斯。使之安心整顿。如何如何。寿滢年过七旬。衰朽日甚。以俟符到已耳。因褫略伸。不宣。
与郑克明
迩来凉意转生。体上连护万穆。胤郎稳侍夏工。太不浪度。古语曰贻子万金。不如教子一经。须及时勉旃。滢闭户鳏蛰。无悰可托。为儿孙邀黄斯文梅史翁于家塾。逐日来往。讲讨周易一部。每卦赋四韵诗一首以消遣耳。今望前后间。拟作星州行。兼进角山计。而曾闻兄欲求文字于张都事丈。果有意。联镳并进。似为胜缘。略此不备。
与郑克明
岁翻春殷。音书顿绝。詹诵与日益深。谨询棣体护重。閤节清裕。女息娩忧。今至弥朔。迩间探信之际。日昨闻风递则间已解娩。继有不佳之闻。远地转传。不可专信。于心惊虑。后症不可不善治耳。滢杜伏林泉。衰相日甚。良足自慨。而见今春穷。税忧时急。只手风浪。康济无术。不辰之叹。去去愈甚。马浦轮船。近间必到。倘不作一玩之行邪。
与族侄通政(铉三)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6L 页
谨惟此辰。体度护旺。安东送人。不得不已。将以来旬前起送计。屹峰集一帙从速印送以付之如何。茅溪集方试役而事巨力绵。何以成就。略此不备。
与文道斋(郁纯)
向枉适值出外。未得拜晤。深庸怅恨。比冱棣体连护万安。滢间作江左问闻之行。昨始寻巢。馀惫难振闷怜。第刊役今至将毕之境。何等献贺万万。即欲进参。而行役之馀。自不能起动。悚叹悚叹。不备。
答李圣能
顷承华墨。溢幅玑珠。至今爱玩不弛。端阳侍节文祺。滢鹿独穷林。无与接晤。衰状以是日添。周善近安。顷有速书无答。今于家孙历便。使之邀来。须傍劝之如何。偕临亦切望。
与族侄善一(铉道)
十载参辰。哀庆莫及。及此还山。周瞻花树。安得无抚古之感邪。恪询春风。承裕文履恺重。滢东西漂泊。霜华满鬓。而不意蒙 宥。洪恩感祝。族戚契阔已久。窃欲一策款段。周访门闾。握手相欢。而积年旷省之馀。有志未就。第俟花风渐暖。扫万另图是计耳。
与金允明(钟頀)
晓山文集卷之三 第 457H 页
一别多年。梦魂长驰。春风甚厉。省馀文祺增旺。图书四壁。虹月长贯。滢一印衰劣。第吾叔祖茅村公文集方绣梓至半。而序跋无可倩之笔。起送族孙。幸以半草善书以惠之如何。何当奉叙。临纸悒悒。
与女婿郑逵洛
蝉声清亮。阻怀政劳。秋凉省履佳胜。三夏所做。果不浪度。若不此时勤著。老大必追悔矣。须勿泛听。翁老人候经夏凛缀。身亦多不健时日。而家儿留学不归。尤为关虑。